工况分析与判断

2024-07-06

工况分析与判断(精选3篇)

工况分析与判断 第1篇

根据GB18352.5-2013[1], 我国现今用于评价车辆排放及燃油经济性的工况仍沿用欧洲标准, 采用NEDC循环工况。采用此工况, 可以让各厂家生产的车型站在同一个标准上进行比较与评价, 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但另一方面, 采用该标准评价出的车辆油耗, 与用户真实的驾驶情况不相符合。

当前, 我国城市道路发展迅速, 高架路增多, 路面增宽、交通管制加强, 但因车辆保有量大和非职业化驾驶员比例增大, 一些中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现象非常严重。与此相比, NEDC循环工况制定于上世纪90年代, 其中的城区工况加速平缓, 怠速时间短, 使用档位低, 与实际城市道路行驶状况相差较远[2,3,4]。为此, 需要建立反映实际道路结构和交通流特征的城市道路行驶工况。

在经历实际道路行驶工况数据的采集、处理、并初步建立起典型城市道路行驶工况曲线之后, 如何对曲线进行优化以使其尽可能地符合实际道路行驶状况, 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基于合肥市采集处理的典型行驶工况曲线, 利用AVLCruise软件, 从多个方面对工况曲线进行优化调整, 以期获得与实际道路行驶工况尽可能高的符合性。

1、工况符合性的判断条件

编制城市典型行驶工况曲线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这个工况曲线可以直接在转毂试验台架上模拟出实际道路上的油耗情况。因此, 需要站在油耗符合性与工况符合性两方面设定判断条件。

1.1 油耗符合性

循环工况油耗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 包括驾驶员驾驶习惯的一致性, 转毂阻力加载的精度, 油耗仪的测试精度, 以及相关车辆状态及环境条件的一致性等, 基于这些影响因素客观存在的事实, 导致在转毂上对实际道路行驶工况进行油耗模拟时, 不可能做到试验结果与实际油耗的绝对一致。

根据现有转毂试验的一般误差范围, 驾驶员操作的差异等客观因素, 设定油耗符合性判断条件如下:

同一台车, 同样车辆状态, 同样驾驶员, 同样环境条件下, 在转毂上利用典型工况曲线加载测试的油耗, 与在选定的实际城市道路路线上测试的油耗, 两者偏差不超过±3%。两类试验各开展三次, 测试的油耗结果取平均值再进行偏差比较。

1.2 工况符合性

每段道路的工况特性以准则数进行判断, 准则数表达了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方方面面特性, 可以用来判断所选取的工况曲线是否符合整体道路行驶情况[5], 选取的准则数越多, 反映出实际道路的特性也就越全面。

在进行道路工况采集之前, 需要先设定好准则数, 本文设定了如下32个准则数, 分类如下:

(1) 各工况所占时间比例:包括加速工况、减速工况、匀速工况、怠速工况4个参数;

(2) 各车速段所占时间比例:0-70km/h间隔10km/h取一个车速区间段, 另外车速大于70km/h的作为一个车速区间段, 共计8个参数;

(3) 各加速度端所占时间比例:0-1.6m/s2间隔0.2m/s2取一个加速度区间段, 另外加速度大于1.6m/s2的作为一个车加速度速区间段, 共计9个参数;

(4) 各挡位使用所占时间比例:一至五挡, 共计5个参数;

(5) 平均车速:包含怠速工况在内的所有行驶工况状态下的车速平均值;

(6) 平均行驶车速:不包含怠速工况在内的各行驶工况状态下的车速平均值;

(7) 换挡车速:一至五挡, 各相邻挡位升挡时的车速, 共计4个参数。

理论上说, 如果编制的典型工况曲线的每一条准则数与实际道路采集的均一致, 那么典型工况曲线就能完全反映实际道路工况的的特征, 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为了判断是否绝大多数准则数与实际道路的准则数相近, 引入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判断。

相关系数公式如式 (1)

式中, ρ (X, Y) 为X, Y两组数的相关系数;

Cov (X, Y) 为X, Y两组数的协方差;

D (X) 、D (Y) 表示X, Y的方差。

该公式也可写成式 (2)

式中, RXY同样表示X, Y两组数的相关系数。

本论文设定的判断条件是所编制出的典型工况曲线所有准则数与实际道路工况所有准则数的相关系数不小于0.95。

2、工况曲线的优化

2.1 优化前的行驶工况曲线

在进行城市道路采集路线选取时, 需考虑城市道路的等级,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种道路。四种道路各有特点, 红绿灯数量、车流量、道路宽度、行车道数量、平均行车速度等各不相同, 只有选取路线的四种等级道路比例与城市整体情况相符, 采集的典型行驶工况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城市道路的工况特点。

基于前期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 得到初步的工况曲线如下图1所示。

2.2 典型行驶工况曲线的优化

从以下方面对编制完成的典型工况曲线进行分析和优化。

2.2.1 各级道路长度比例

根据合肥市道路交通规划部门数据显示, 合肥市市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种级道路的分布比例约为15%:21%:25%:39%。考虑到市民为方便出行而进行的主观性路线选择, 快速路的比例应该增加, 次干道和支路的比例应该减小, 最终设定四种分级道路长度比例范围设定为20%-30%:35%-45%:15%-25%:10%-20%[5]。在编制好典型工况曲线后, 利用AVLCruise软件进行仿真计算, 得到该工况的时间——行驶距离曲线, 如下图2所示, 并进行分析。

从分析结果来看, 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行驶距离分别为8128m、5613.9m、3162.9m、1166.7m, , 比例为30.9%:30.2%:24.6%:14.3%, 与设定的比例范围对比, 快速路和主干道两个等级道路的典型工况曲线需要进行调整。

2.2.2 发动机转速范围

在城市工况下正常行驶时, 发动机转速一般不会过高或过低, 过高一方面发动机需要为高速旋转消耗更多的燃油, 不经济, 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噪声大的后果。转速过低则发动机为维持运转而多喷油, 同样不经济, 另外也会产生抖动的后果。

本文综合考虑发动机最低稳定转速、合适的升挡转速以及转毂试验时驾驶员操作的合理性等多方面因素, 设定工况曲线中, 转速范围为800rpm-2600rpm。

利用AVLCruise软件对某版数据的支路工况进行了分析, 绘制了时间——转速与时间——挡位曲线, 如下图3, 判断转速是否超出设定范围。

从分析结果来看, 支路工况曲线中, 存在转速达到2733rpm的过高点和转速为663rpm的过低点, 这些需要通过调整车速或挡位进行优化。

2.2.3 换挡频繁性

在连续升挡和连续降挡过程中, 相邻挡位间的操作时间间隔不可太小, 否则在转毂试验时, 驾驶员无法按时完成。

参考NEDC工况中的挡位设定, 其中最短的升挡间隔为5.5s。为此, 设置本工况最小升挡间隔为5s, 下图4截取了一段工况曲线进行说明。

上图中, 存在一段升挡间隔仅2.5s的换挡曲线, 依据设定的原则, 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2.2.4 发动机负荷

如果工况曲线中的加速过程曲线设置过陡, 则需要较大的加速度才可通过, 这时就需要较大的发动机负荷。本文以实际工况扭矩分布于发动机的外特性扭矩曲线对比来判断发动机的负荷。

本文道路行驶工况采集使用车辆配置2.0T涡轮增压发动机, 外特性扭矩最大可达240Nm, 但在2000rpm之前, 发动机扭矩相对较小。而城市工况下, 发动机转速主要分布在2000rpm之前。下图5为利用AVLCruise软件计算得到的发动机外特性扭矩曲线与城市工况扭矩分布对比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发动机转速为1042rpm-1344rpm的区间内, 出现了城市工况扭矩分布点超出发动机外特性扭矩曲线的现象, 这一情况在实际转毂试验时, 会导致驾驶员无论将油门踏板踩多深, 都无法跟上车速曲线的情况, 为此, 需要对车速曲线或当前挡位进行调整, 降低发动机负荷。

2.2.5 车速波动频繁性

车速波动反映了道路行车中车流量的多少, 速度波动越频繁, 对应的加速、减速频繁, 油耗会升高, 因此车速波动一方面影响了转毂上试验员的驾驶, 另一方面对整体工况油耗也有影响。

为分析车速波动频繁性是否合理, 以北美工况Ftp75来进行对比参考。

通过设定目标波峰并统计目标波峰的次数来判断车速波动的频繁性, 如下图6所示, 实心圆点为找到的车速波峰点, 以波峰点作为对称点向两边分别移动4s, 如空心点所示。以实心点速度值与两边空心点的速度值分别作差并取绝对值, 并称此绝对值为高程差, 判断两高程差中最大的差值是否大于1.5 km/h。如果大于1.5 km/h, 则定义该点为目标速度波峰, 作为统计对象。

统计波峰点个数与整个工况的时间长度, 与Ftp75对比如下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 合肥市区工况的单位目标波峰个数比Ftp75工况大很多, 因此需要优化调整。

2.3 典型工况曲线优化结果

经过以上多轮优化, 最终得到典型工况曲线如下图7所示:

以上优化的结果见下表2, 可见优化的要求均已达成。

3、典型行驶工况符合性判断

3.1 油耗符合性判断

经过三轮转毂油耗与实际道路油耗的对比试验, 结果如下表3:

从上表看出, 三轮试验转毂数据与道路实测数据均不超过3%, 满足设计目标要求。

3.2 工况符合性判断

统计道路实测工况与典型道路工况的准则数, 并计算相关系数。经计算, 典型道路工况与实测道路工况的相关系数达到0.9941, 超过0.95, 满足设计目标要求。

4、结论

编制城市道路典型行驶工况曲线, 除了能够让我们了解实际行驶工况与NEDC工况的差别外, 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工况, 在底盘测功机上完成对实际行驶工况的试验模拟, 以便在产品开发阶段更好地指导动力性能匹配工作。

本文从典型行驶工况是否能真正反映实际行驶工况这方面出发, 提出了工况优化的方法以及工况符合性的判断方法, 在典型工况曲线制作这方面具有一定通用性和参考价值。同时, 经过多轮次的油耗对比验证, 证明文中所提方法也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352.3-201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Ⅴ阶段) [S].2013-10-10发布.

[2]熊国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张家港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 1996 (04) :50-54.

[3]李朝阳, 谢庆辉.大城市道路设施供需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1998 (040:39-42.

[4]周千崎.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 1997:3-10.

工况分析与判断 第2篇

摘 要:应用计算机对天然气的各种性质参数与长输管线输配工况下水化物生成进行研究,获得水化物生成规律与不生成水化物的界限参数,提出控制天然气初始参数防止水化物生成的有效方法。

一、前言

天然气在长输管线中生成水化物将引起流通能力降低,甚至堵塞,是天然气输送中应重视的问题。在各种天然气性质参数与管线输配工况下,正确测算水化物生成的工况,生成地点与数量,获得不生成水化物的“初始界限参数”,提出控制初始参数的方法以减少或防止水化物的生成。本文应用作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上述工作。

二、主要计算公式

作者在开发计算机软件过程中,根据文献[1]等提供资料,部分公式与系数采用曲线拟合等方式获得。主要计算公式如下:

三、计算与分析

1、不同流速下水化物生成状况

水蒸气饱和的纯天然气以四种不同日流量、由直径400MM管线输送,并设定小时流量均匀,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项 目VD400X104300X104200X104100X104

沿

线

1L44.80725.25315.5977.616W18.81017.16016.74916.622HW5.4693.7553.3973.295VHD24.30612.5167.5493.661GPR4.4325.5475.8795.985LPR4.4295.5445.8765.982GT8.2.1010.59010.7402L/61.07226.83912.576W/13.41513.36113.337HW/5.9614.5594.308VHD/19.87010.1304.786GPR/4.8595.7935.976LPR/2.8993.8494.046GT/4.6107.0407.460

注:天然气体积成分(%):CH498.0、C3H8 0.3、C4H100.3、C5H12 0.4、N2 1.0,管线起点压力:6.0Mpa(相对压力),管线起点天然气温度:20℃,水蒸气含量:30g/NM3,管线埋深:IM,管线埋深出土壤温度:2℃。

由表1可见,由于流量不同而使水化物生成量出现较大差别。以单位体积天然气用于生成水化物的水蒸气耗量HW衡量水化物的多少。对应于四种流量分别为5.469g/NM3、9.716g/NM3、7.956g/NM3与7.603g/NM3。其中生成次数少的场合,显然水蒸气耗量少,而生成次数相同时,水蒸气耗量随流量或流速的降低而减少。对于一定工况必然存在一个水蒸气耗量最大的流量或流速,称之为“最不利流量”或“最不利流速”,此流量或流速下生成最大量的水化物。对于表1的工况,最不利流量为302X104NM3/日,此时水蒸气耗量为9.964g/NM3。因此控制流量或流速,偏离以最不利流量或流速为峰值的不利区域,可以有

效降低或避免水化物的生成。

2、改变天然气水蒸气含量时水化物生成状况

设定管线起点天然气的水蒸气含量由表1饱和状态的30g/NM3降至未饱和状态的15g/NM3,其余原始数据同表1,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项 目VD400X104300X104200X104100X104

沿

线

1L/37.32420.3089.645W/15.00515.00215.0HW/4.8013.9653.766VHD/16.0058.8114.184GPR/5.3245.8435.982LPR/4.0804.7874.985GT/7.5308.8709.2102L//47.52119.066W//11.04111.242HW//5.2124.841VHD//11.5825.379GPR//5.6325.964LPR//2.6713.014GT//3.8904.950

对比表1与表2可见,当水蒸气含量降至15g/NM3,即不饱和状态时,在流量或流速较大的场合,即流量为400X104NM3/日与300X104NM3/日出现水化物不生成与生成次数减少而降低总生成量。而在流量或流速较小的场合,即流量为200x104NM3/日与100x104NM3/日,水化物生成量分别增加2.714M3/日与1.116M3/日。因此盲目降低水蒸气含量有可能导致水化物增加,特别在流量或流速较小的场合。进一步降低水蒸气含量至10g/NM3时,仅最小流量100X104NM3/日场合生成水化物一次。

因此对于各种工况,可以确定一个不生成水化物的界限初始含水量,且此时天然气的初始温度可以高于管道埋深处的土壤温度。表1工况下,四种天然气流量的界限初始含水量见表3,其随流量或流速的减少而降低,当初始含水量大于此值时,即生成水化物。

表3

项 目VD400X104300X104200X104100X104BW18.713.310.49.2

3、改变输气压力时水化物生成状况

设定管线起点天然气压力由表1的6Mpa降至3Mpa,初始水蒸气含量为58.951g/NM3(饱和状态)与15g/NM3(未饱和状态),其余原始数据同表1。计算结果是未饱和状态下四种流量场合均未生成水化物,而饱和状态仅流量为100X10 4NM3/日时生成水化物一次,其水蒸气耗量为9.746g/NM3,该数值大于起点压力为6Mpa的表1中数值,从而使水化物增加3.226M3/日,增幅达42.43%。由此可见,降低天然气压力可以防止水化物生成,若结合水蒸气含量的降低更为有效。但在较高水蒸气含量时降低压力,也可能使水化物生成量增加。

因此对于各种工况可以确定一个不生成水化物的界限初始压力。表1工况下四种天然气流量的界限初始压力见表4,其随流量或流速的减少而降低。当初始压力大于此值时,即生成水化物。

表-4

项 目VD400X104300X104200X104100X104BGPR5.84.53.32.4

4、改变温度时水化物生成状况

设定水蒸气含量为15.785g/NM3,天然气在管线起点的温度为20℃与10℃,后者为饱和状态,其余原始数据同表1。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项 目VD400X104300X104200X104100X104

20℃1L/31.97117.9588.575HW/4.3773.6883.520GT/8.5509.6809.980 2L//34.77015.242HW//4.9584.616GT//5.4606.24010℃1L0000HW3.5083.5083.5083.508GT10.010.010.010.02L/31.98314.3526.569HW/5.3114.7184.593GT/4.9106.0506.290

由表5可见,在水蒸气含量不变条件下,当提高天然气初始温度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时,在较大流量或流速场合,如400X104NM3/日与300X104NM3/日,可减少水化物生成,而在较小流量或流速场合,如200X104NM3/日与100X104NM3/日,增加水化物生成量。因此当初始温度变化时,流量或流速对水化物的生成与否有显著影响。在较大流量或流速范围内,可以确定一个界限初始温度,其随流量或流速的增大而降低。当初始温度低于此值时生成水化物。而在较小流量或流速下的界限初始温度值较高,超过生成水化物的临界温度。表5工况下,三种流量的界限初始温度见表6。

表6

项 目VD350X104400X104500X104BGT20.213.210.2

5、不同成分天然气的水化物生成状况

对下列体积成分的油田伴生气进行计算:CH4 81.7%、C3H8 6.2%、C4H10 4.86%、C5H12 4.94%、C02 0.3%、C02 0.2%、N21.8%,在管线起点被水蒸气饱和,其余原始数据同表1。计算结果见表7。

表7 项 目沿管线地点12345VD400 × 104L7.048////HW4.744////LPR5.677////300 ×104L4.81616.94530.633//HW4.7313.0543.663//LPR5.8723.1601.969//200×104L3.0839.70315.84525.33253.949HW4.7243.0032.9583.7865.341LPR5.9563.4812.4551.6100.839100×104L1.5144.6477.48011.33519.721HW4.7273.02.8463.3894.516LPR5.9923.5712.5721.7881.070

对比表1与表6可见,油田伴生气除流量为400X104NM3/日场合外,其他三种流量的水化物生成次数与总量均大于纯天然气的场合,单位体积天然气的水蒸气总耗量分别高1.732g/NM3、11.856g/NM3与10.875g/NM3,后两者耗于水化物的.水蒸气量约为初始饱和水蒸气量的2/3左右。以上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在相同温度下,水化物生成的极限压力是随天然气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油田伴生气的相对密度为0.807,而纯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0.575,因此前者的极限压力显著低于后者。流量或流速较小的场合,管线中压力下降较缓。因此油田伴生气生成水化物的次数增加,水化物总量也随之增加。对于密度较大的天然气,当流量或流速较低时,宜以较低压力输送。

四、结论

1、天然气的压力、温度、水蒸气含量、密度等性质参数与输配工况是天然气水化物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水化物生成状况,以及防止或减少水化物的生成,必须对上述因素综合研究。

2、针对不同的天然气性质参数与输配工况的研究,掌握水化物生成与否,生成地点与生成量等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最不利流量(流速)”,“界限初始含水量”、“界限初始压力”与“界限初始温度”的概念与计算例。从而获得通过控制天然气性质参数与输配工况有效控制水化物生成的方法。

五、符号说明

LP、LPR―极限压力(绝对压力、相对压力)(mpa);

ALP、BLP、CLP、DLp、A、B、Cd、Aspw、Bspw、Cspw、Dspw、AspH、BspH、CspH、DspH―有关系数;

GT―天然气温度(℃);

W―天然气中水蒸气量(g/NM3);

GP、GPR―天然气压力(绝对压力、相对压力)(mpa);

GP1一管线起点天然气压力(绝对压力、mpa);

V―天然气流量(NM3/H);T―天然气温度(K);

S一天然气相对密度;

L一管线长度(KM);D―管径(MM);

K―传热系数(kj/M2・H・℃);

GT1―管线起点天然气温度(℃);

LT―土壤温度(℃);

SPW、SPH―水蒸气饱和压力(对水、对水化物)(Pa);

VD―天然气流量(NM3/日);

HW―单位体积天然气耗于生成水化物的水蒸气量(g/NM3):

VHD―水化物体积(M3/日):

BW―界限初始含水量(g/NM3);

BGPR一界限初始压力(相对压力、MPa);

BGT―界限初始温度(℃)。

主要参考支献

工况分析与判断 第3篇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目前我国会计资源的利用状况如何呢?如何充分挖掘我国的会计资源并能够合理地利用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有关政府部门、企业、信息机构和学校的配合下,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统计。尽管本文考察的地区范围、内容、对象和抽取的样本及统计分析方法不尽完善,不能代表我国整体会计资源的利用状况,但笔者还是企图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一、调查与统计

(一)持有会计证人员现状问题

从某市财政局获悉,该市现持有会计证人员8545人,其中不在会计工作岗位的有1236人,占14.46%。

1、对在岗人员进行抽样调查(抽取样本1520人),并回答了下列问题,统计结果如下:

(1)你认为单位领导是否重视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A、重视(980人,占64.47%);B、不重视(540人,占35.53%)。

(2)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的原因是(519人回答):A、财务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提供相关信息(19人,占37.96%);B、财务部门人员素质较差(6人,占12.14%);C、单位领导不懂利用会计信息(259人,占49.9%)。

2.对不在岗人员的820名进行抽样调查,并要求回答不在岗的原因时,结果如下:

A、社会不能提供会计工作岗位或者无渠道找到会计岗位(502名,占61.22%);B、由于学历层次低,或无技术职称(214名,26.10%);C、由于年龄或者是其他原因(104名,占12 68%)。

(二)对两个人才交流中心会计需求情况的调查

从两个人才交流中心的登记情况来看,截止到调查日,登记求职会计工作的共218人,需要会计人员的单位101个(需要会计人员112人),而交流成功的只有40人,成功率只有18.35%,调查36人不成功的原因,统计如下:(1)薪水太低(6人,占16.67%);(2)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30人,占83 33%)。

(三)管理层对会计部门和会计信息的重视和利用程度

本项调查的对象是62个单位的管理层(董事长或经理或部门经理队员共62人,其中:国有企业25人,上市公司24人,私人企业13人。其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含硕士)10人,专科42人,中专以下(含中专)10人。

调查的内容有三项:

1、是否重视会计部门的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并利用其进行决策、预测和投资分析等?统计结果如下:

2.不重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利用的原因是(抽取样本15人):A、会计人员素质低,不能提供相关信息(6人,占40%);B、本人不懂会计,无法利用(5人,占33 33%);C、日常管理工作很少利用会计信息(4人,占26.67%)。

3、你对2000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的《会计法》学习过吗(抽取样本48人)?A、仔细学过(l人,37.50%);B、粗步了解(27人,56.25%);C、听说过(3人,占6.25%)。

(四)大学会计教师情况

对10所大学和中专院校260名会计专业教师调查,并请回答下列问题,统计结果如下:

1、会计教学工作是否充足?A、是(150人,占57.69%);B、否(110人,占42.31%)。

2.原所学专业是否是财务会计学? A、是(182人,占70%);B、否(78人,占30%)。

3.是否参加过会计师或者注册会计师考试(或辅导工作)? A、参加过(62人,占 23.85%); B、未参加过(19人,占76.15%)。

4、是否直接或者间接从事过会计工作? A、是(48人,占18.46%);B、否(212人,占5l.54%)。

5、能否操作财务软件或者是管理软件? A、能(42人,占16.15%);B、不能(218人,占83.85%)。

6、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了哪些具体准则?请写出名称:A、全部回答对的(162人,占62.31%);B、回答错的(或不知道的)(9人,占37.69%)。

(五)对大、中专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

对10所大学和中专院校会计专业在校学生1060名进行调查(主要是大学三年级以上,中专二年级以上),并回答下列问题,统计结果如下:

l、是否对会计专业感兴趣?A、感兴趣(702名,占66.23%);B、不感兴趣(358人,占33.77%)。

2、你认为在校所学的会计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如何?A、较少(921名,占86.88%);B、较多(13名,占13.11)。

3、你认为你的会计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A、方法死板,缺少生动语言(920人,占86.79%);B、不能用现代化教学手段(101人,9.52%);C、其他(39人,占3.68%)。

4、新《会计法》何时颁布?共几章多少条款?A、全部回答对的(142人,占13.40%);B、未回答对的(或回答不正确的)(91人,占86.60%)O

(六)会计专业毕业生分配就业情况

某大学财经学院从1997年到2000年4年期间共毕业会计专业本科生360名。我们对其中210名做追踪调查,并提出部分问题请求回答。调整结果如下:就业并且专业对口者 180名,占 85.71%;未就业或专业不对口者30名,占14.29%。末就业或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是:不喜欢从事会计工作的20名,占66.67%;找不到会计工作岗位的8名,占26.67%;其他原因的2名,占6.66%。

二、分析与判断

从以上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我们初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会计资源的利用程度还不是很高,会计资源的浪费还很严重。具体表现及其对策分析如下:

(一)会计知识的普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单位管理层领导别说对会计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就连我国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法》,也知之甚少,粗略了解的占 56.25%,有的只是听说过。这对于新《会计法》突出强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构建新的会计责任体系,确立会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一大障碍。一些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对新的会计知识了解不及时,有86.6%的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新《会计法》何时颁布,有几章多少条款?更有部分大学、中专的会计教师,不能及时了解新的会计发展动态,有37.69%的人不能准确回答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了哪些具体准则,可想而知更谈不上对具体准则内容的理解,当然,也不可能给学生讲解。从目前来讲,虽然,我国在2000年会计改革和发展迅速,会计宣传也轰轰烈烈,但笔者认为,“死角”较多,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加大会计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的力度和深度,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只有会计知识深入人心,会计资源的浪费才能从思想上铲除其根源。

(二)我国会计人员从总体上来讲供过于求,但高层次财会人才却相对短缺。从这次调查来看,持有会计资格证书但不在岗的人很多,约占14.46%;而到人才交流市场求职的会计人员也很多,但求职成功率很小显示出供过于求的局面。40%的单位负责人,又对本单位会计人员工作情况不甚满意,认为会计人员素质低,不能提供相关信息。很多企业依然找不到会计。因此,从总体上来讲,属于低层次的财会人员,例如,只能担当出纳、收银等初级会计工作,学历较低,如财会中专和财会职高毕业的财会人员已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这部分人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反之,高层次的会计人员则供不应求,用人单位招聘财会人员的要求通常是中高级的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会计证以外,还要具有会计师资格,并要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可以预见那些学历较高,经验丰富,且资格层次较高的会计人员才是未来会计市场的宠儿。

(三)建立健全企业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层会计知识水平。此次调查发现,单位对会计部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约有35.53%的会计人员反映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且国有企业高于私人企业和上市公司,文化程度高的比文化程度低的更重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利用。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判断:其一,企业的运行机制问题。目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模糊,政企一家,权责不清,管理混乱,距离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相差甚远。所以应该说,当前国有企业管理层不重视会计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有时甚至给会计人员出难题,如要求造假帐等)是“果”;而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权责不明是“因”。尤其是权责不明,国有企业管理层干好了得不到什么实际收益,干坏了也是国家承担责任,与他人关系不大,再加上目前我国缺乏强有力的稽核监督队伍,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虚假成份多,成为企业财会人员和经理的“数字”游戏。而且,国有企业的经理基本上都是政府任命的,有些经营者不是把精力放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他们想的只是如何去讨好主管自己的领导,一旦经营不善,换个岗,照样当经理。试想这样的经营机制怎能触动他们去重视和利用会计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有企业运行机制的改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仍需我们付出更为艰辛的劳动。其二,管理者的素质也影响到对会计资源的利用。管理者素质越高,越重视会计资源的利用;管理者素质越低,越不懂会计工作,也就越不会利用会计资源。管理者本身素质低,是导致企业充分利用会计资源的一大障碍。因此,以较快的速度改变企业管理层的知识结构,无疑是提高企业利用会计资源的一条捷径。

(四)现有会计人员的素质急待提高。本次调查的8545人中,其中中专以下学历(含中专)有4321人,占50.对孔;本次调查的62个高层管理者也有40%人认为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低,不能提供相关会计信息,对人才交流中心的调查显示,求职不成功者83.33%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由此可见,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素质,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对于我国会计资源是一种巨大浪费。

上一篇:中小学学校下一篇:单位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