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范文

2024-07-26

不同种类范文(精选12篇)

不同种类 第1篇

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是电池,相对于以燃料为动力的车辆是清洁的,同时噪声污染也小得多。电动汽车还有一个独特的优点,就是它的制动能量能够被回收。传统车辆制动时,汽车的动能完全消耗在制动盘和轮毂的摩擦热中。而电动汽车制动时可以利用反拖电机为蓄电池充电,即大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目前开发的电动汽车可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由蓄电池的能量驱动车辆前进,它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成分,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但受到现有电池生产技术的限制,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量产还很困难。要使电动汽车具有竞争力,就要开发出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的高效电池。目前面临的最关键技术问题是:

(1)电池的能量密度低。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汽油的能量密度是1.2万Wh/kg,而目前使用的铅酸电池能量密度不足40Wh/kg。即使是现在被普遍看好的镍氢电池、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等碱性电池,其能量密度也只在100Wh/kg左右,表1给出了各种车用电池的性能比较。能量密度低,再加上电池组过重,使得铅酸电池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只有l00km左右。由于电池性能差,电动汽车动力性能无法达到当前内燃机汽车的水平。

(2)电池组价格昂贵。一辆载容量20人的轻型电动客车电池组的价格高达2万元人民币,以现有电池的循环寿命(假定为500次充放电循环,每次行驶100km)计算,电动汽车行驶5万公里就需更换电池组。

(3)汽车功能受限制。由于电动汽车所携带的电能有限,因此汽车功能的使用受到限制,如车内空调的使用就将大大缩短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除此之外,动力转向、真空助力器、主动(半主动)悬架以及其他一些车载电器的使用也受到限制。

2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是把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燃料电池有多种类型,经过多年的探索,最有望用于汽车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这种燃料电池是继AFC(碱性)、PAFC(磷酸型)、MCFC(熔融碳酸盐型)、SOFC(固体氧化物型)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燃料电池。优点是:效率高达60%~80%;寿命长;对燃料适应性强,既可用纯氢,也用转化燃料(如甲醇等),氧化剂可用空气;工作温度低;启动时间不到5s;比功率与比能量高;可变负荷运转。

PEMFC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送到负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原子中两个电子被分离出来,这两个电子在正极的吸引下,经外部电路产生电流,失去电子的氢离子(质子)可穿过质子交换膜(即固体电解质),在正极与氧原子和电子重新结合为水。由于氧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只要不断给负极供应氢,并及时把水(蒸汽)带走,燃料电池就可以不断地提供电能。

2.1 质子交换膜

它是PEMFC的核心材料,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当前研究方向是提高膜的质子交换容量,降低膜厚度以减小电阻,降低膜的制作成本等。

2.2 电极催化剂

目前主要采用贵金属铂(Pt)作为催化剂,它对于电池电压的提高非常重要。但是铂金属资源稀少、价格昂贵,使得PEMFC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如果氢气中混杂有10×10-6以上的CO吸附在铂上,会引起铂“中毒”而失去催化作用。当前催化剂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尽量提高铂的利用率(目前只有20%),减少单位面积电极的使用量;二是寻找高效廉价的铂催化剂替代品。

2.3 燃料系统

燃料电池车的续驶里程取决于所携带的氢的量。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多种燃料,其中最有可能用于车载燃料电池的有:氢气、天然气、甲醇、柴油、汽油。燃料电池汽车中燃料的储存及供给方法有2种:车载纯氢和车载制氢。

2.3.1 车载纯氢

将氢气直接补充给汽车,它可以使整个燃料供应系统简化,提高电池的效率,但必须建立补充氢气的设施。就像加油站一样,应该有足够多的加氢站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常用的储氢方法有:气态压缩储氢、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见表2。高压气罐储氢是燃料电池汽车常用的最简便储氢方法。目前,耐压35MPa的轻质复合材料储氢瓶已经商品化。

2.3.2 车载制氢

采用具有燃料适应性的车载重整技术,利用现有的常规燃料或替代燃料基础设施(如汽油、柴油、甲醇等),在自己的汽车上制造出燃料电池所需的氢气,它具有行驶里程长的特点。当前的研究热点是以甲醇为燃料的PEMFC开发。甲醇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而且含氢量高、易储运,制氢温度较低(230℃),制氢反应容易实现。甲醇制氢被认为是车载制氢的最可行路线,因而其车载重整技术就成为发达国家竞相研究开发的热点。目前主要研究目标是开发能够快速起动及进行动态调整的甲醇重整装置;研制更有效的重整催化剂;降低重整产物中的CO含量以避免催化剂中毒。

从燃料电池发电原理比较,首选车载燃料是氢气,然后是甲醇,最后是汽油。从基础设施完备性比较,选择顺序应是汽油—甲醇—氢气。从排放污染物比较,应是氢气—甲醇—汽油。从长远角度看,直接使用纯氢是最佳选择。

2.4 燃料安全系统

当氢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4%时,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氢气无色无味,因此即使发生泄漏,驾驶员也不易得知。燃料电池汽车氢安全系统是开发的重点,它包括氢供应安全系统(储氢瓶的出口处有过流保护装置)、整车氢安全系统(包括氢泄漏监测及报警处理系统)、车库安全系统和其它措施。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考虑到汽车后部装有氢气瓶和控制系统。为预防并保证汽车在发生追尾碰撞时,不会导致氢气的泄漏及控制系统的失效,引起电路起火,就要着重进行追尾碰撞时的安全性研究。

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为解决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而提出的一种动力方案。它既有发动机,又有电机。简单地说,就是将传统的发动机尽量做小,让一部分动力由电池-电动机系统承担,通常也把它归入电动汽车。显然,其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但是这种混合动力装置既可发挥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两者“并肩战斗”,取长补短。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改善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使发动机工作在万有特性的高效率区,因而具有很高的燃油利用率。当需要大功率进行加速超车而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发动机富余的功率可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

(2)由于可以避免发动机的冷起动,因而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排放,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局部的“零”排放,其废气排放可降低30%左右。

(3)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进行加油,不必再为基础设施而投入大量资金。

(4)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下坡和怠速时的能量。而且在军事上也有其特殊的地位,电池作为动力源不仅使车辆行进时基本没有噪声,而且它不像内燃机那样散出大量的热,因而可以避开敌人的远红外侦察,而在需要长驱直入时,发动机又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

按动力耦合方式的不同,可将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串联、并联和混联3种形式。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HEV)使用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发出的电能通过电动机来驱动车辆,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最大特点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最终都要由电动机来驱动车辆。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使用发动机和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辆。发动机与电动机分属两套系统,可以分别独立地向汽车传动系统提供转矩。在不同路面上既可以共同驱动,又可以单独驱动。

实际上无论哪种形式的混合动力汽车都能在充分发挥每种动力各自功效的同时,使两种动力互为补充,取长补短。这样,车辆可以针对行驶状况作出动态的快速反应,以及显著降低燃油消耗量和排放污染。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混合动力汽车是实现环境、经济和技术三方面指标优化的主要途径。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比在动力性能、续行里程、使用方便性等方面都有优势。

1997年,丰田的Prius开始在日本销售,该车是世界上第一款正式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2006年在中国上市的丰田Prius (普锐斯) 混合动力汽车应用了丰田公司2003年新一代混合动力系统,称为THS-Ⅱ系统,意为第二代丰田混合动力系统。它将以往的SHEV和PHEV的动力系统整合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可最大限度地将两者的优势发挥出来。

这套系统的发动机动力由变速驱动桥中的行星齿轮组进行分配。一部分用于直接驱动车轮,另一部分用于发电,其使用比例可由HV ECU (混合动力车控制单元) 自由控制。THS-II系统主要利用电动机驱动车辆,其电动机的使用比例要比PHEV大得多。在低速状态下,THS-II系统仅依靠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机作为动力,而在加速或全负荷状态下,车辆由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正常行驶状态中,THS-Ⅱ系统会把多余的发动机动力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而在制动或者减速时,分布于2个前轮的能量回收系统会将多余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为蓄电池进行充电。HV ECU会随时根据车辆状态切换THS-II系统的工作状态。

4 结论

电动汽车作为汽车动力源的一次根本性革命,尽管在当前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其势必在未来汽车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现阶段我国应积极推广和应用限定范围用途的电动汽车,制订与电动汽车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尤其是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一定要跟上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及技术的发展。

摘要:就电动汽车当前的发展现状做了综述, 分别对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各自的优势和目前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

公文15个种类不同 第2篇

机关工作者与“三办”(办文、办会、办事)是分不开的。其中,“办文”不仅仅是起草讲话,更重要的是会审核、起草不同种类的公文。今天介绍一种公文体例“意见”,常用而且很重要,作为机关工作者应当掌握。

(一)意见的概念。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公文种类。它的汉语解释是见解和主张。最早出现于《后汉书·王充等传论》:“夫遭运无恒,意见偏杂,故是非之论纷然相乖。”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它的指导性很强,有时是针对当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发布的,有时是针对局部性的问题而发布的,意见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效力。

意见的实质是提出切合实际的可行性建议,发挥参谋和指导作用。其见解中的态度是诚恳的,即使是下行文中的“意见”也没有决定或者通知等文种的强制性那样强烈。作为上行文或平行文的“意见”,必须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对上级或平行机关提交本机关的建设性见识,充分发挥好参谋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事物层出不穷。各机关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如果原有政策规定不够明确,或不相适应,就需要上级机关进行正确、及时的指导,以提出见解、措施,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下一步完善和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必要的准备。而指导工作又不能使用刚性很强的“决定”等公文文种,那么,“意见”作为法定公文文种,既成为下级向上级或向平级机关提出解决有关重要问题的见解和处理办法等方面建议的渠道,又成为上级在发现下级遇到有关重要问题时,提出见解和办法措施,对下级予以指导的途径。在多年的实践中,“意见”较好地解决了呈转性公文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和上级在指导工作中的弹性问题。

(二)意见的适用范围: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要求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意见;二是请示上级机关批转或转发的意见;三是平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参考的意见。

(1)意见可以作为下行文,也可以作为上行文或平行文。

(2)作为下行文的意见,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如《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意见》。

(3)作为上行文的意见,一般由专业主管部门提出,经政府机关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转下发贯彻执行。

(4)作为平行文的意见,是对函的补充。函一般需要回函,而意见只作为沟通情况,供参考,不需要回复。

(三)主要特点。

(1)重要性。所涉及的必须是重要问题,即应当是工作中所遇到的涉及方针政策性的重大事项和主要问题。

(2)指导性。意见用于下行文时,具有指示的性质,对下级机关开展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3)针对性。就某一重要问题的制发,对下级机关起帮助和解决问题的作用。如《进一步加强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

(4)原则性。它在就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时,总是从宏观上提出原则性意见。

(四)意见的写法

(1)下行文意见的篇幅一般较长,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提出问题的背景、原因、目的,也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篇意见。可以采取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二是提出意见的正文,可以分条列款的写。

(2)上行文意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提出意见的理由;二是意见正文。

(3)上行文意见可以申请批转,在正文结束时写:此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某某执行。

(4)平行文意见类似于函的写法。

第八种类:通知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格式及审核

(一)通知的概念:通知最早出自《汉书·平帝纪》:“徵(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至者数千人。” (1)指通晓之意。(2)把事情告诉别人知道。(3)告知事项的文字或口信。由此演变成一个重要文种。

(二)通知的适用范围。通知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知是党政机关使用频率最高、适用范围最广的文种。

1.批转性通知。凡上级机关发布下级机关的来文,用“批转性通知”。如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某某厅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

2.转发性通知。凡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的来文,或者党政机关办公厅(室)根据授权,发布平等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来文,用“转发性通知”。如:某省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近期蔬菜市场供应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

3.印发性通知。凡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时使用《条例》中规定的15个主要文种以外的其他文种,如准则、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要点、规划、纲要、计划、方案等,用“印发性通知”。人事任免也多选用通知文种。如:关于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某某专项规定的通知。

(三)主要特点。

1.适用范围广。此文种适用性强,形式灵活,在公文中广泛应用。

2.使用频率高。是所有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

3.专项性强。通知多为专项,内容必须具体明确,表述要求简练准确。

(四)格式

1.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 ”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 通知的主要内容。

2.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

4.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写通知一般采用条款式行文,可以简明扼要,使被通知者能一目了然,便于遵照执行。

(五)通知的审核。

1.审核发通知的必要性。要审核发通知有无必要。

2.审核发通知的政策性。看通知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定。

3.审核发通知的合法性。看是否与有关法律规定相左。

4.审核发通知的体例格式。

5.审核发通知的内容是否合规。

第九种类:对通报的理解及把握

通报是《条例》规定的第九类文种,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现实工作中应当很好理解与把握。

(一)基本概念。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通报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经常使用的文种。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主要特点。

1.告知性。通报的内容,常常是把现实生活当中一些正反面的典型或某些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告诉人们,让人们知晓、了解。

2.教育性。通报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知晓内容,它主要的任务是让人们知晓内容之后,从中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或警戒错误,引起注意,接受教训。这就是通报的教育性。这一目的,不是靠指示和命令方式来达到,而靠的是正、反面典型的带动,真切的希望和感人的号召力量,使人真正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的认识,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3.政策性。政策性并不是通报独具的特点,其他公文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可是,作为通报,尤其是对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来说,在这方面显得特别强一些。因为通报中的决定(即处理意见),直接涉及到具体单位、个人,或事情的处理,同时,此后也会牵涉到其他单位、部门效仿执行的问题。决定正确与否,影响颇大。因此,必须讲究政策依据,体现党的政策。

4.目的性。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通报,都是介绍典型事例,有的放矢,目的性明确。表彰性通报主要用于表扬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先进事迹,评价典型经验,宣传先进思想,树立学习榜样;批评性通报,主要是批评违规违纪事件,分析总结事故教训等。告知性通报,主要用于传达上级重要指示精神、重要会议精神、交流工作情况和经验教训等。

5.时效性。如关于关于煤矿近期事故情况的通报等等。

6.特定性。通报的发布范围,往往是在一个机关或一个系统内部使用。通报虽然具有公开“通“晓,广而”报“告之意,但发布范围仅仅限于本机关或本系统。

(三)基本种类。

1.表彰性通报。表彰性通报,就是表彰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的通报。这类通报,着重介绍人物或单位的先进事迹,点明实质,提出希望、要求,然后发出学习的号召。

2.批评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就是批评典型人物或单位的错误行为、不良倾向、丑恶现象和违章事故等的通报。这类通报,通过摆情况,找根源,阐明处理决定,使人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这类通报应用面广,数量大,惩戒性突出。

3.情况通报。情况通报,就是上级机关把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告知所属单位和群众,让其了解全局,与上级协调一致,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克服存在的问题,开创新的局面。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四)基本写法。

1.标题。由制发机关,被表彰或被批评的对象和文种构成。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另外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人的王××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此外,有少数通报的标题是在文种前冠以机关单位名称,如《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也有的通报标题只有文种名称。

2.主送机关。有的特指某一范围内,可以不标注主送机关。

3.正文。表彰(批评)通报正文结构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表彰或批评的原因,即写清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的经过情况,要求用叙述的手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第二部分,对所叙述的事实进行准确的分析,中肯的评价,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使人们能从好的人和事物中得到鼓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第三部分,一般是对表彰的先进或批评的错误作出嘉奖或惩处。最后还要根据通报的情况,针对现实的需要,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

情况通报正文结构一般有两个部分:一是被通报的情况,二是希望和要求。

怎样冲泡不同种类的茶叶 第3篇

1.绿茶

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病毒等功效,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但是当冲泡绿茶的水温过高或冲泡的时间过久时,这种物质就会被破坏。这时,绿茶水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随之挥发。一般来说,绿茶最好是现泡现饮,用80摄氏度的热水冲泡2~3分钟后即可饮用。需要注意的是,绿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宜,即3克的茶叶可填入150毫升的水,这样,冲泡出来的绿茶才会浓淡适中。

2.红茶

与绿茶不同的是,红茶浸泡在温度较高的水中,才会使茶叶内的黄酮类保健物质有效地溶出。这样不但可使其味道更香浓,还能更好地发挥其保健的功效。一般来说,红茶最好用温度较高的水冲泡5分钟,冲泡的用水量与绿茶相当。

3.乌龙茶

冲泡乌龙茶的水温以沸水为宜。而且乌龙茶的茶叶用量较多,一般以10克为准。此外,这种茶可反复冲泡5-6次,冲泡的时间也可以由短到长。乌龙茶首次冲泡的时间应为2分钟,之后每次冲泡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4.黑茶

不同种类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腐熟剂种类:有机废物发酵菌曲 (北京市京圃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 腐秆剂 (佛山金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 酵素菌速腐剂 (淮安市大华生物制品厂生产) , 肥老伴-酵素菌扩培剂 (扬州森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 瑞莱特微生物催腐剂 (成都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水稻品种为武粳14。

1.2 试验设计

1.2.1 试验地点。

试验地为位于江安镇徐柴村2组的邓金高户、陈克明户责任田, 土壤类型为薄层高沙土, 土壤有机质13.2g/kg、全氮1.01g/kg、有效磷9.8mg/kg、速效钾54.0mg/kg, 总面积2 800m2。

1.2.2 试验处理。

试验设7个处理, 处理1:全量秸秆还田+有机废物发酵菌曲30kg/hm2, 处理2:全量秸秆还田+腐秆剂30kg/hm2, 处理3:全量秸秆还田+酵素菌速腐剂30kg/hm2, 处理4:全量秸秆还田+肥老伴15kg/hm2, 处理5:全量秸秆还田+瑞莱特催腐剂75g/hm2, 处理6:全量秸秆还田 (CK1) , 处理7:无秸秆还田 (CK2) 。重复3次,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33m2, 小区间筑埂相隔并包裹塑料薄膜。同时设置室内观察试验, 在封闭的塑料盒内, 按使用说明用腐熟剂处理稻草, 观察稻草腐熟程度。

1.2.3 秸秆还田方式。

小麦秸秆实行全量旋耕还田。操作程序为:麦收时用机械碎草10~15cm, 均匀铺撒田面, 6月7日旋耕埋草, 6月14日放水泡田;6月15日对试验田浮在田面的麦草组织人力踩踏, 用工4个, 6月15日下午用旋耕机拖木板漫田, 麦草堆积处用人工再踩踏1遍, 然后再用人工拖木板, 2人拉, 1人在木板前用锹压木板将高处压1遍, 做到田面平整, 田面仅有少量秸秆;漫田时, 田间以花皮水为宜, 防止秸秆漂浮, 影响秸秆还田效果。

1.2.4 腐熟剂使用方法。

处理1、2、3、4腐熟剂处理区, 秸秆还田时用腐熟剂与75kg/hm2速效氮肥混匀, 调节碳氮比, 施入的氮肥即拌即用, 6月26日撒入板田;处理5为使用瑞莱特微生物催腐剂处理区, 将75g/hm2催腐剂对水7.5kg/hm2浸泡24h后, 用1 500 kg/hm2水稀释, 搅匀喷施在秧田。

1.3 稻作方式与田间管理

水稻栽培方式为机插秧, 5月23日机播秧苗落谷, 6月16日机插下田, 机插行距30.03cm、株距13.53cm, 插24.3万穴/hm2, 每穴5.7株苗, 基本苗为138.45万株/hm2。6月22日对小区分离小埂外裹塑料薄膜。6月6日施基肥:硅磷肥 (P2O510%、Si O24%) 300kg/hm2, 尿素 (N 46.2%) 280.5kg/hm2, 氯化钾 (K2O 60%) 120.0kg/hm2, 6月7日旋耕埋草。6月21日分离小区筑埂, 同时施醒棵肥150kg/hm2, 并施除草剂进行化除。6月22日对小区分离小埂外裹塑料薄膜。6月26日施催腐剂。7月10日考察:田间苗叶黄, 分蘖少, 黄根多, 白根少, 下部叶烂, 主要因为田间水深达6.6~13.2cm, 立即排水, 保持寸水龙头分蘖。7月13日观察:田间叶色黄, 比其他农户稻田明显叶色淡, 但田间水层浅, 1/2处土壤露出水面, 其他地方浅水, 分蘖发生较快, 白根大量发生, 至7月15日, 各小区总苗数仅202.5万株/hm2, 7月16日补施分蘖肥112.5kg/hm2。7月31日施40%金字牌 (15-10-15) 复合肥300kg/hm2作拔节肥, 8月10日追施尿素178.5kg/hm2作穗肥。9月1日始穗, 10月5~8日测产, 10月22日收获。灌溉、除草、防病治虫等其他田间管理措施按高产栽培要求进行。

1.4 调查统计

试验前调查供试田块小麦产量水平、施肥水平等;定期测定秸秆腐熟程度;秸秆腐熟剂使用后7d (7月3日) 、14d (7月10日) 、20d (7月16日) 、30d (7月26日) 、41d (8月6日) 、51d (8月16日) 调查秸秆腐解程度。观察测定项目:秸秆颜色 (分黄、微黄、褐黄、黑黄, 分别定为1、2、3、4级) , 气味 (分霉味、氨味、酒味、腐烂味, 分别定为1、2、3、4级) , 手感软化程度 (分硬、微软、软、腐烂, 分别定为1、2、3、4级)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图1表明, 各处理茎蘖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蘖初期 (6月26日至7月16日) , CK1、CK2的茎蘖数分别处于第1位、第2位;处理3位于第7位;其他处理茎蘖数位于中间状态。分蘖盛期 (7月16日至7月31日) , 除CK1茎蘖数降至第3位, 其他处理茎蘖数位置没有变化。孕穗期比较, 除处理4茎蘖数降至第7位, 处理1升至第1位外, 其他处理茎蘖数位置没有变化。

2.2 不同处理对麦草腐烂速度的影响

由表1可知, 7月16日 (栽后20d) , 处理3明显高于其他5个处理, 处理4腐烂程度与CK1相同, 其他5个处理腐烂程度均高于CK1;7月26日 (栽后30d) 和8月16日 (栽后51d) 5种腐熟剂处理秸秆腐烂程度基本一致, 均明显高于CK1。

注:腐烂程度是定性比较, 统计时把秸秆颜色中黄、微黄、褐黄、黑黄定为1、2、3、4级, 秸秆气味中的霉味、氨味、酒味、腐烂味定为1、2、3、4级, 手感软化程度中的硬、微软、软、腐烂定为1、2、3、4级, 表中各处理中的数值为三大指标级别数值之和。数值越大表示该处理的麦草腐烂越快, 该催腐剂的催腐作用越明显。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由表2可知, 除处理3成穗数显著高于CK1、CK2, 其他各处理与CK1、CK2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5每穗总粒数均高于CK1、CK2, 但仅处理4与CK1、CK2差异显著。秸秆还田处理的千粒重均与CK2相近, 差异不显著。腐熟剂处理的实粒数均明显高于CK1、CK2, 其中每穗实粒数处理4第1, 处理3最低, CK1、CK2之间差异不明显。秸秆还田处理产量均高于CK2, 增产473.7~774.5kg/hm2, 增产率达6.9%~11.2%;同样, 腐熟剂处理产量均高于CK1, 增产210.9~511.3kg/hm2, 增产率达2.9%~7.1%。处理1、3、4、5的产量显著高于处理2。方差分析表明:处理3、4、5与CK1、CK2产量差异极显著, 处理1与CK1差异显著、与CK2差异极显著。综上所述, 腐熟剂处理秸秆对水稻产量结构影响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实粒数的差异, 这是因为腐熟剂处理秸秆后腐熟程度不同, 造成水稻生长中期土壤养分供给的差异, 以及水稻颖花退化的差异, 使每穗结实粒不同。

2.4 室内观察试验

由表3可知, 经4种腐熟剂处理的稻草经过45d封闭后, 扯断率均高于对照10%, 稻草颜色与气味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5种腐熟剂处理秸秆后, 秸秆腐熟速度均能显著加快。其中有机废物发酵菌曲、酵素菌速腐剂、肥老伴、瑞莱特催腐剂处理麦草腐熟效果相当, 且均优于腐秆剂处理秸秆效果。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 对水稻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一般增产10%左右。

摘要:选择5种不同秸秆腐熟剂对小麦秸秆还田进行应用效果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 对水稻有明显增产作用。

加拿大签证不同申请种类 第5篇

临时居民(即访问)签证,学习许可,工作许可,旅行证等。如果你以短期学习目的入境加拿大,但后来决定将学习时间延长至6个月以上,你将被要求离开加拿大并在境外申请学习许可。因此,如果你有意在加拿大学习超过6个月时间,即使你目前仅被一短期课程录取,你也应该考虑申请学习许可。

那么对于加拿大留学签证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1、发放录取通知书需得到承认

2、足够的经济费用

3、明确的归国计划。

不同种类的留学签证,各自的特点和注意点是什么?

临时居民(即访问)签证

适用于因私访问(探亲访友),商务访问,旅游,留学生返回加拿大(持有效的学习许可),学生短期学习(课程不超过六个月,包括夏令营),返加工作者(持有效的工作许可)、以及过境加拿大。

留学签证许可

如果你将就读的是六个月或六个月以内的短期课程,你在加拿大学习无需学习许可。但如果你是中国公民,在这种情况下你仍须申请临时居民访问签证。如果你以短期学习目的入境加拿大,但后来决定将学习时间延长至6个月以上,你将被要求离开加拿大并在境外申请学习许可。因此,如果你有意在加拿大学习超过6个月时间,即使你目前仅被一短期课程录取,你也应该考虑申请学习许可。

如果你希望以外国留学生的身份前往魁北克省进行学习,则你需要申请魁北克接收证明(CSQ)。

未成年人独自前往加拿大需要父母和在加拿大的合法监护人的书面同意书。

工作签证许可

适用于有意在加拿大进行短期工作的申请人使用该申请表。其中包括博士后研究员,访问学者,住家保姆和跨国公司调派人员。

其它类

不同种类 第6篇

淡水鱼的保护色

动物为了适应栖息环境而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这叫作保护色。淡水鱼背部的青黑、灰黑、黄绿等颜色深于腹部的灰白色,其实就是一种保护色的体现。因为从水中往上看,水面白亮,白色的鱼腹不易被深水中的大鱼发现;从上往下看,水的颜色深,天空中捕食鱼类的鸟也不容易发现背部颜色同样深的鱼。因此淡水鱼的体色有利于躲避敌害。

海水鱼的保护色

同样的道理,热带海洋中生活的热带鱼其丰富艳丽的体色也是与周围海水环境相适应的。如生活在红珊瑚礁附近的某些鱼,全身也是深红色的;生活在水质清澈区域的玻璃鱼,全身透明,体内的骨骼、内脏都一览无遗。更有一些会变色的鱼:比目鱼平时侧卧在海底泥沙上,身体也呈赤褐色,当海底土质颜色起变化时,它的体色也随之改变,甚至还会变出斑点来;还有石斑鱼,能在很短时间内,由红变绿,由黑变白,由黄变红,同时身上的斑点、条纹也忽明忽暗地变幻着。这种鱼据观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变幻出六种不同的颜色。那么,究竟是什么使热带鱼拥有如此华美艳丽的体色?又是什么使鱼会变色呢?

鱼表皮的色素细胞

不同种类辅料在中药微丸的应用 第7篇

1 中药微丸常用辅料种类

1.1 成丸促进剂

1.1.1 淀粉 (Starch)

为天然高分子聚合物, 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部分组成。包括原淀粉和预胶化淀粉, 淀粉作为成丸促进剂应用广泛。任红莉等[1]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益胃微丸, 以淀粉为成丸促进剂, 考察浸膏粉与淀粉比例、聚维酮浓度等对微丸得率的影响, 确定浸膏粉与淀粉的比例为1:2时, 以3%聚维酮无水乙醇为黏合剂最佳, 微丸性质良好。

1.1.2 乳糖 (Lactose)

乳糖为成丸促进剂可明显改善中药浸膏粉的吸湿性及黏性, 同时, 优良的崩解性能也可以促进药物溶出。经喷雾干燥的乳糖吸湿性及黏性极低, 尤其适合于中药制剂。

1.1.3 纤维素衍生物 (Derivatived cellulose, DC)

水不溶性包衣材料有乙基纤维素 (EC) 、醋酸纤维素 (CA) 、微晶纤维素 (MCC) 等, 水溶性包衣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 等。中药微丸最常用的赋形剂是MCC, 其具有良好的流变学性质, 使中药提取物浸膏粉的可塑性增强, 适合于几乎所有的载药微丸的制备。汪晶等[2]采用MCC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等辅料对中药浸膏制备微丸软材的物理性质与成型性进行考察发现, 上述辅料能够提高对微丸的圆整度, 是成球良好的促进剂。曾采用MCC、淀粉、糊精和乳糖等4种辅料制备空白丸芯, 研究发现MCC以水为黏合剂, 目标丸芯得率可达35%, 较淀粉-50%的蔗糖溶液起母, 丸芯得率高15%, 且制备过程中较好地克服了粉末飞扬和丸芯偏干现象;说明MCC成球性良好。HPMC是目前用量最大的药用辅料之一, 常用作亲水凝胶骨架、致孔材料、黏合剂、缓控释微丸的薄膜包衣材料等。

1.1.4 壳聚糖 (chitosan)

壳聚糖作为最常见的天然聚合物之一, 是由壳多糖脱乙酰化形成的, 脱乙酰化使其成为阳离子聚合物, 在水中呈现p H依赖的溶解特性。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在微丸的制备过程中已成为MCC良好的替代品。以稀乙酸为制粒液经挤出-滚圆技术可制备得到满意的壳聚糖微丸。蔡鑫君等[3]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川芎嗪壳聚糖微球, 载药量可达 (18.60±0.15) %, 粒径为 (10.69±0.64) μm微球。

1.1.5 海藻酸盐 (alginate)

海藻酸为荷负电的多糖类高分子材料, 具有低细胞毒性、可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成膜性等特点。海藻酸钠与钙离子等二价金属离子反应形成具有“蛋格”结构的难溶性金属配合物, 可作为成丸辅料用于包埋药物, 并通过调节海藻酸钠的浓度、金属离子浓度控制药物的释放。海藻酸钙具有较大的溶胀度, 常用于难溶性药物, 用于水溶性药物释放较快。研究发现, 海藻酸钠还可与Ba2+, Fe3+, Zn2+形成稳定的凝胶。

1.1.6 离子交换树脂 (Ion Exchange Resin, IER)

国内有人研究了苯丙醇胺树脂缓释微丸, 将药物交换到离子树脂上, 以此作为含药骨架丸芯, 再用胃肠不溶性聚合物材料包衣而成。口服后胃肠液渗透进入微丸内部, 胃肠道中的离子先将药物从树脂上置换下来, 然后药物再通过衣膜扩散出去, 从而达到在体内缓释的效果, 该系统主要利用骨架系统和衣膜屏障双重控制药物释放。

1.1.7 甘油脂类 (Glycerolipid)

甘油脂类包括可加热熔融的硬脂酸、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酯、蜂蜡以及其他脂肪酸的甘油脂类等, 通常被用作缓控释微丸的疏水性骨架材料, 骨架微丸制备简单, 成本较低, 无需溶剂及包控释衣。

1.2 润湿剂或粘合剂

黏合剂或润湿剂是成丸重要的辅料, 其种类和用量显著影响微丸的成型性。范晨怡等[9]研究润湿剂对葛根黄酮微丸成型的影响, 重点考察乙醇浓度与微丸成型的关系。当醇浓度<20%时, 物料的可塑性差, 黏度太大难以成型, 微丸粒径分布宽, 圆整度差;乙醇浓度提高, 物料润湿效果较好, 所制微丸圆整度好, 但乙醇浓度>80%时, 物料缺乏黏性未能成丸。以50%浓度乙醇为润湿剂时, 所得微丸的圆整度最佳, 得率较高。

1.3 包衣材料

丙烯酸树脂 (Acrylic resin) 是由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或它们的酯, 由于该类聚合物安全无毒, 在体内不被酶破坏, 不被吸收和代谢, 在中药缓控释微丸中应用较广。

2 不同种类微丸的辅料选择

2.1 速释微丸

速释微丸常用辅料如MCC、淀粉、糊精等, 具有快释药速度的微丸, 30min溶出度不<70%, 在处方中经常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或崩解剂, 从而保证药物的快速溶出。

2.2 缓控释微丸

2.2.1 膜控释微丸

膜控型微丸通常由丸芯和芯外包裹的控释薄膜衣组成, 常用的辅料有HPMC、PVP、EC等。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胃漂浮空白微丸, 采用流化床包衣设备一次进行载药层和释药层包衣, 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制得的微丸在人工胃液中立即起漂, 8h漂浮率均>80%, 体外释药机制符合一级释药方程。表明所制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特性。

2.2.2 骨架型控释微丸

骨架型微丸是由药物、阻滞剂和致孔剂等组成的。阻滞剂可分为亲水性凝胶类、水不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蜡质脂肪类。亲水性凝胶骨架结构材料主要为HPMC, 遇水后形成凝胶。脱乙酰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药用辅料, 主要利用其凝胶化特性, 制备的微丸表面光滑度良好, 该辅料在p H6.8以上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崩解作用, 从而达到缓控释的目的。

2.2.3 膜控与骨架技术相结合型微丸

采用膜控与骨架技术相结合制成的微丸是在骨架微丸的基础上进一步包薄膜衣制备而成, 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控制药物的释放。目前, 常用的衣膜材料是水性分散体包衣材料。

3 结论

辅料是药物制剂成型发展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药物的缓控释制剂制备中起着关键作用, 辅料的成分、组成和结构对药物的释放具有很大的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主要是根据药物的溶出度、扩散、渗透等选择相应的辅料, 控制药物在胃肠道内的释药速率和制剂的输送速度, 达到缓控释的目的。目前广泛使用的辅料有丙烯酸树脂类、纤维素衍生物、离子交换树脂及甘油脂类等尚不能满足全部需求, 积极开发新辅料是微丸发展的中药推动力。目前各种薄膜包衣辅料已逐渐被口服缓控释微丸所借鉴, 成为微丸辅料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诸如辅料与中药的适宜性、体内外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也需深入。相信经过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中药微丸在未来的医药领域中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型给药系统, 在制备中药制剂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微丸的文献资料, 归纳总结了中药微丸成丸促进剂 (淀粉、乳糖、纤维素类化合物、壳聚糖、海藻酸钠、离子交换树脂及甘油酯类) 、粘合剂、包衣材料的用法和用量, 及其对成型性和释药速度的影响。进而对速释微丸、膜控释、骨架控释、膜控与骨架控释结合型等类型的中药微丸辅料用法作以总结。结果显示, 中药浸膏特殊的粉体性质可通过添加辅料得以改善, 优化处方和制备方法后可制备良好的中药微丸。同时中药多成分也可通过微丸形成缓控释效果。

关键词:中药微丸,辅料,制备工艺,缓控释微丸,成丸促进剂

参考文献

[1]任红莉, 邵颖, 王晓博, 等.离心造粒法制备益胃微丸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 2007, 22 (5) :263-264.

[2]汪晶, 吕志阳, 吴晓燕, 等.不同辅料对通塞脉浸膏粉体物理性质及其微丸成型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 (1) :37-40.

不同种类矿物掺合料性能的对比研究 第8篇

随着国际性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和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矿物掺合料的研究特别是进行资源化开发和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要[1]。矿物掺合料综合利用, 可缓解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占地, 又可为建材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料[2]。近年来, 矿物掺合料在建筑领域尤其是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用于制作混凝土和砂浆分类项目的增幅和增量比重已超过任何单项分类项目[3]。因此, 研究矿物掺合料的特性对水泥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种类以及不同掺量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2实验原材料

2.1熟料

惠州某水泥工厂生产的熟料。

2.2石膏

惠州某水泥工厂, 二水石膏。

2.3矿物掺合料

⑴粉煤灰

1磨细粉煤灰:河源某公司的商品粉煤灰, 记为GF。

2Ⅰ级粉煤灰:河源某电厂的Ⅰ级粉煤灰, 记为SF。

(3) 粉煤灰:河源某公司的商品粉煤灰, 记为FF。

(4) 气流磨制备的磨细粉煤灰, 记为QF。

⑵矿渣:矿渣粉高炉矿渣, 记为PP。

⑶磷渣:磨细磷渣, 记为SP。

2.4砂

石英砂, 来自河源, 细度分别为20~40目、40~70目、70~140目。

2.5水

自来水。

3实验过程及实验方法

3.1矿物掺合料粉体特性比较

3.1.1粉体密度测试与比较

密度测试参照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2014进行。实验用各种矿物掺合料粉体的密度如表1。

SP和PP的密度大于其它几种粉煤灰的密度, 而且PP的密度高达2.72g/cm3。气流磨粉磨能够使粉煤灰基体与周围球形小颗粒间的空隙和小孔减少。

3.1.2粉体比表面积测试与比较

参照GB/T 8074-2008对六种矿物掺和料粉体的比表面积进行测试, 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矿物掺合料的比表面积差别比较大, 各种掺和料比表面积大小顺序如下: FF>GF>SP>SF>QF>PP。

3.1.3粉体颗粒分布

利用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Mastersiz-er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蒸馏水作为分散介质, 测试六种粉体的颗粒分布情况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 各种粉颗粒分布各具特点:GF的粒径主要分布在3~45μm范围内, 但是在45~80μm范围分布也高达17.13%;SF在1~20μm范围分布比较多, 且小于1μm的颗粒高达7.79%;FF的分布主要集中在3~20μm范围内;QF的分布则比较均匀, 颗粒分布均匀;PP的分布主要集中在3~20μm;SP的颗粒分布也很均匀。

3.2水泥的制备

将惠州某水泥工厂的熟料和二水石膏按照石膏占水泥的5%比例配料, 球磨30min得水泥的密度为3.12g/m L, 比表面积为350.2m2/kg, 相当于标号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3.3水泥性能测试

分别用6种矿物掺合料按不同掺量 (10%~50%) 研究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实验用砂1350g, 水灰比 (W/C) 为0.5, 实验配合比设计方案如表4。

胶砂强度测试参照GB/T 17671-1999 (ISO法) 进行。

胶砂流动性测试参照GB/T 2419-2005 (ISO法) 进行。将一定比例的矿物掺合料、水泥、中砂 (40~70目) 750g和180ml水按标准在搅拌机里混合, 进行试验, 测出其流动度。

4结果与讨论

4.1矿物掺合料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不同矿物掺合料不同掺量的胶砂3d和28d抗压强度比较如图1和图2所示。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 随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 水泥试块的抗压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矿物掺合料掺量较少时, 试块的3d和28d抗压强度与基准样相比差距不大, 随着矿物掺合料掺量增大, 3d抗压强度的下降会比较明显。当掺量从10%增加到20%时, 大多数胶砂的28d抗压强度会降低, 但SP强度超出标准试样强度。 当矿物掺合料掺量从20%增加到30%时, 胶砂强度变化很小, 但是30%是个转折点, 掺量超过30%时其强度随掺量的增加迅速下降。

不同矿物掺合料不同掺量的胶砂3d和28d抗折强度比较如图3、图4所示。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不同矿物掺合料掺量增加导致3d的抗折强度变化规律与抗压强度相同。除GF外, 掺入10%矿物掺合料, 水泥试块28d抗折强度小幅下降, 当SP掺量为20%时, 28d抗折强度反而增加。

4.2矿物掺合料对水泥胶砂流动性的影响

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不同对水泥胶砂的流动性存在影响。实验测得在不掺入矿物掺合料时水泥胶砂的流动度为180mm, 掺入不同种类不同量的矿物掺合料时, 其流动性变化情况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 当矿物掺合料掺量大于10%时, 除GF外其他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增加都会使得胶砂流动度变大。胶砂流动性随PP的掺入先减小后增大, 10%为转折点。总体来说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 可以改善胶砂流动性, 这与矿物掺合料中含有较多球形颗粒起到类似滚珠轴承作用有关[4]。

5结论

⑴对于不同种类的矿物掺合料, 粉体特性存在较大的差距, 矿物掺合料粉体特性小于掺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⑵矿物掺合料的掺入会导致水泥胶砂3d抗折和抗压强度的降低, 并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强度降低得越多。

⑶小掺量的矿物掺合料对胶砂28d抗压和抗折强度影响较小, 随着掺量增加会导致水泥胶砂28d抗折和抗压强度降低, 当掺量大于30%时强度下降较快。但是, 磷渣掺量小于20%时会增加水泥胶砂28d抗压强度, 磷渣掺量由10%增大到20%时其28d抗折强度也会显著提高。

⑷除了磨细粉煤灰, 其他5种矿物掺合料的掺入会增加水泥胶砂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姚武.磨细矿渣掺合料对高强混凝土流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 2000 (1) .

[2]秦鸿根, 等.掺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0 (5) :11-13.

[3]王晓钧, 杨南如, 施书哲, 郭跃, 孙毅明.磨机种类、水介质和机械热效应对粉煤灰研磨的影响[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06:6-9.

不同种类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2006年8月~2008年1月在我院老年病科内分泌病房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年龄60~78岁,男48例,女40例。在经过初期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5%糖水+胰岛素(4∶1)组、5%木糖醇组及5%果糖氯化钠组。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2)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稳定2 d以上;(3)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2)对所注射药物过敏者;(3)遗传性果糖不耐受者;(4)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入选者均在7∶00之前进食早餐,此后至试验结束前均不再进食,各组均在9∶00~11∶00时段分别匀速静脉滴注以上液体200 m L,并用CGMS连续监测血糖变化,每5 min得到血糖数值1次,每位受试者2 h均获得24个血糖数值。5%木糖醇注射液由江苏正大丰海有限公司提供,商品名丰海能;5%果糖氯化钠由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商品名甘乐力;CGMS由美敦力公司提供,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内分泌科主治以上医师负责进行仪器操作和数据采集下载。

1.3 统计学处理

各组血糖曲线的比较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的重复测量资料的单变量方差分析[1]。另外计算每位受试者的平均血糖值及其标准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借此比较各组的血糖波动情况。以上分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算完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

球形检验的结果P<0.01,说明24次重复测量的数据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个体内变异部分的计算结果显示,时间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测量指标(血糖)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但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factor1分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时间因素的作用不随着分组的不同而不同。个体间变异部分的计算结果显示,分组的P>0.05,说明分组因素不起作用,各组血糖波动总体而言无显著不同。见附图。

2.2 各组血糖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比较

各组间的血糖平均值及其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注:各组间均数比较ANOVA方差分析,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并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如何平稳地控制血糖减少波动是治疗的关键。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由于补液、补充热卡等因素常需要输注糖水,而这势必会引起患者血糖的较大变化,临床上患者本身有时也排斥输注大量的糖水,寻找合适的替代品以满足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补液需求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等均为此类替代品,目前尚无研究将二者对血糖的影响进行比较,而CGMS的应用使本研究能连续观测整个输液过程中血糖的波动情况[2,3],有利于准确分析各种输液组对血糖的影响。

木糖醇是人体代谢中的一个正常的中间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生物学性质,人体正常血中浓度为0.03~0.06 mg/dL。木糖醇能参与机体核酸等的生理合成及机体解毒过程,纠正蛋白质、脂肪、类固醇异常代谢,有强大的抗酮体生成作用。木糖醇代谢后可产生与葡萄糖相当的能量,每克木糖醇全部代谢可产生4.06kcal热量,与葡萄糖相当。因此,可作为能量补充剂。木糖醇在以辅酶I为辅酶的酶或在L-艾杜糖醇脱氢酶作用下被氧化成D-木酮糖,在ATP和适当激酶作用下,变为D-5-磷酸木酮糖,汇合进入磷酸葡萄糖氧化循环,从而在不需额外胰岛素的情况下,改善葡萄糖的利用[4]。因此,在缺乏胰岛素引起的糖利用障碍时,不妨碍木糖醇的代谢,故不升高血糖值,甚至被用来当作辅助降糖药[5]。

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种左旋6碳糖。果糖主要在肝、肾和小肠中经果糖激酶催化生成1-磷酸果糖,因其可绕过糖酵解中的限速酶(磷酸果糖激酶),故在肝内的分解速度快于葡萄糖,代谢过程不依赖胰岛素,可在无胰岛素参与情况下,直接转化为糖元,对血糖的影响小,更易机体的吸收利用[6],可用于改善术后等应激状态下的高血糖反应[7]。

本研究发现无论输注木糖醇或果糖注射液相比生理盐水组血糖变化均无明显差异,而糖水+胰岛素组血糖波动曲线亦与生理盐水组无异。分析糖水+胰岛素组可能由于4∶1胰岛素的配置,使得输液过程血糖亦无显著变化,对于病情平稳的糖尿病患者此种比例的糖水+胰岛素配置或可以平稳控制输液过程中血糖波动,但在临床上许多病情不平稳的糖尿病患者确实在输注糖水过程中可引起血糖明显波动[8],且胰岛素的配比也因人、因时而异。观察4组血糖曲线,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方差分析时间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考虑与患者开始输液时正值早餐后2 h左右,血糖处于峰值,而后因未进食故血糖水平自然下降有关。这也反映出各输液组对于正常的生理性血糖波动曲线确无显著影响。这提示对于糖尿病患者,无论木糖醇或果糖注射液均为合适的糖水替代品,而其良好的药物配伍兼容性也为临床使用提供了广阔前景[6,9]。

摘要:目的 探讨木糖醇及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88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初期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随机平分为生理盐水组、5%糖水+胰岛素组、木糖醇组及果糖氯化钠组,在9:00~11:00时段各静脉输注以上液体200mL,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血糖变化,比较不同输液种类对血糖的影响。结果 4组血糖波动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者使用木糖醇及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对血糖无显著影响,可替代葡萄糖注射液。

关键词:糖尿病,输液,木糖醇,果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邱宏,金国琴,金如锋,等.水迷宫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及其在SPSS中的实现[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1):101-105.[1]QIU H,JIN GQ,JIN RF,et al.Analysis of variance of repeated deta measured by water maze with SPSS[J].Jou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2007,5(1):101-105.Chinese

[2]翁光明,雷桂兰,夏友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手指血糖监测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J].华中医学杂志,2008,32(2):139.[2]WENG GM,LEI GL,XIA YY.Efficacy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and maniphalant blood sugar monitoring in2type Diabetes Mellitus[J].Central China Medical Journal,2008,32(2):139.Chinese

[3]喻明,周健,王锋,等.糖耐量受损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200-202.[3]YU M,ZHOU J,WANG F,et al.Contin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subjects with impained glucose tolerance[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7,17(2):200-202.Chinese

[4]卢佃华,苏玉华,于勇,等.木糖醇的体内过程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事,2002,16(10):643-644.[4]LU DH,SU YH,YU Y,et al.The Physiological disposi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xylitel[J].Chinses Pharmacentical Affairs,2002,16(10):643-644.Chinese

[5]高燕玲,徐艳.木糖醇治疗糖尿病50例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3,32(6):580-581.[5]GAO YL,XU Y.Clinical Research of application in fifty2type Diabetes Mellitus treated by xylitel[J].Shanxi Medical Journal,2003,32(6):580-581.Chinese

[6]朱明炜,郭莹,叶国栋,等.果糖注射液对健康受试者血糖和胰岛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1):4-7.[6]ZHU MW,GUO Y,YE GD,et al.Effects of fructose injection on serum glucose and pancreas islets function in healthy volun-teers[J].Chineses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5,13(1):4-7.Chinese

[7]王海权,陈涛,肇毅,等.术后应用10%果糖注射液缓解57例高血糖反应的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10):730-732.[7]WANG HQ,CHEN T,ZHAO Y,et al.Clinical study of10%fructos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glycemia after operation[J].Acta Un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JING:Natural Science,2005,25(10):730-732.Chinese

[8]CHEN YC,ZHU WM,LIU JK,et al.Effects of D-fructose infu-sion on blood gludose level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a double blind parall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4,8(3):592-593.

不同种类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学,唱法,融合使用

一、有关唱法的划分和特点

声乐艺术的唱法可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三种,三者虽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演唱的要求和歌曲的节奏把握及风格控制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有着科学的发声练习方法,对于声音则要求连贯、柔美,音域要宽广,声音的波动相对较大,对于呼吸的要求较高;民族唱法,主要是指在演唱一些民族风格较强的作品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民族语言作基础,嗓音清脆,同时辅以形体表演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音色上相对真实、明亮,对于咬字吐字较为注意,同时强调风味和韵味,对演唱者情感的投入要求相对较高,演唱水平相对综合。民族唱法是对学生音乐学习的挑战,也是培养其能力的方式之一;通俗唱法,主要是以情感作为演唱的核心,以口语化的表达作为演唱的基础,将形体、声音和演唱设备的使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演唱方式。这种唱法可以细分为民歌、抒情以及劲歌和舞蹈型等不同风格,声音相对真实,作品风格多元,演唱方法和表演风格具有个性化,同时会结合现代电子科技,类似hip-hop,产生相当大的听觉冲击,深受青年群体喜爱。

二、关于三种唱法的比较

首先,三者在呼吸上都有着各自的方法。美声唱法对于呼吸的运用的要求相对较高,对于演唱者来说需要采用腹胸的联合呼吸,需要吸的深,气息饱满还要流畅自如;民族唱法则要求演唱者做到气沉丹田;通俗唱法在呼吸上相对的以胸式呼吸为主。

其次,声音观念不同。美声唱法要求演唱者以管状竖向运行,保持相对较高的声音,从而达到抛物线般的效果;民族唱法要求有明亮的音色和相对真实饱满的音质。在演唱歌曲时,要求声音更加亲切、自然,缺点是发音相对较浅和扁,高音不稳定;通俗唱法追求一种自然和亲切感,演唱过程中,低声通常是作为叹息,中声部是作为一种诉说的情绪,而高声部则是一种情绪上的爆发和呐喊。

第三,对于声区的运用不同。美声唱法要求歌唱者做到声区的一致,就是低、中、高三个声音位置在演唱时要保持一致;民族唱法相对来说比较真实,混合音使用的相对较少,而更多偏好于使用真音;通俗唱法,更多的依赖于现代的电声设备,主要使用话筒等电子设备进行扩音,绝大多数歌曲使用真音演唱,力求做到像说话一样,使用口胸共鸣较多。

三、取各种演唱方法的精华,借鉴当中成长

声乐教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采取一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歌唱方法的综合培训,同时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实践和表达能力。

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取长补短,做到互相贯通。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注意两个方面:首先就是要遵循教学作品的风格。不同风格的歌曲在某种程度上,对唱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高职学生今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授更多的演唱方法,使她们能够有一个相对更好的前途。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做到唱有法,但又无定法。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势利导,融合整个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的声音可塑性更强,能够更好地表现作品。

四、结束语

优秀的歌唱可以给人以充分的享受和思维境界上的升华,从歌唱的方法上来看,一名优秀的歌唱家既要有出色的嗓音,也需要经过后天的科学训练,最终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经过上文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声乐作品和唱法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声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歌唱方法,单一的唱法是无法满足不同作品的表达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界限和隔阂,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宋丹,乌云塔娜,包文泉.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农林经济研究,2013,(01):23-24.

[2]于文华,程倩倩.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13):35-36.

[3]王文胜,李晨管,李默.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中国职业教育周刊,2012,(06):110-112.

不同种类 第11篇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点 试验地选在县城城西村坝尾塅,前茬为水稻冬闲田,土质为砂性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稻田试验地面积3.0亩。

2. 供试蔗种与肥料种类 供试蔗种为厦门同安果蔗。供试肥料有:希腊产45%三元含硫复合肥,养鸡专业户清扫的鸡粪(壳、粪比约为5∶5),福建永定坎市产17%碳酸氢铵,漳州南靖产13%过磷酸钙,厦门产48%硫酸钾。

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12个小区,小区面积6米2,每小区定植40株。4个处理分别为:A处理亩施鸡粪2000千克,B处理亩施三元含硫复合肥100千克,C处理亩施鸡粪1000千克+三元含硫复合肥50千克,D处理亩施碳酸氢铵100千克+过磷酸钙75千克+硫酸钾50千克。以上4个处理施肥从果蔗分蘖(5月15日)以后开始,每隔20~25天施1次,分6次施完,施肥量按“头尾少、中间多”的原则进行,其比例分别为10%、15%、25%、25%、15%、10%,肥料撒施后覆土(但鸡粪施后不必及时覆土),以减少肥分损失。

4. 栽培管理 试验田亩用蔗种约550千克,蔗种萌芽后结合中耕除草统一浇施稀薄人粪尿或用0.4%~0.5%碳酸氢铵对水浇施,每10天浇施1次,连续3次;甘蔗分蘖至伸长期间分2次施用,每亩统一追施碳酸氢铵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分蘖后期每亩定株约4500株,多余分蘖铲除。试验小区中除按处理施肥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5. 生育期记载 甘蔗种植时间在2月28日,萌芽期4月10日,分蘖期5月25日,蔗茎伸长期6月24日,成熟期11月10日,收获期11月15日,全生育期约260天。

6. 经济性状考查 甘蔗收获前每小区田间考查30株,测量茎长、茎粗、茎节数、茎节长。取小区全部有效果蔗称重,除以小区株数得出果蔗平均单株重;每小区取品质中等以上的果蔗10株,按头、中、尾分段测定其含糖量,算出平均值。

二、结果与分析

1. 田间经济性状比较 据田间观察,各处理小区的蔗茎长短、茎节长度以及茎粗有明显不同,以D处理小区蔗茎最长,B处理小区蔗茎最粗,A处理小区茎节最长。

2. 室内经济性状考查比较(见附表) 果蔗采收后,经室内考查,结果与田间观察对比结果相一致,D、B处理的施肥效果较其他处理好,这两个处理的茎长、茎粗、单茎重分别比A处理增加20.46厘米、11.5厘米,0.3厘米、0.55厘米,0.365千克、0.405千克;小区产量分别比A处理增加19%、21%,经差异显著性测定,达到显著水平。D处理茎节数与茎节长优于B处理,B处理茎节多、短,严重影响了品质。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以D处理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对果蔗生产有利,既能增加产量,又能提高品质。

3. 含糖量比较 经对各处理小区蔗茎头、中、尾分段测定,含糖量由高到低的排列为D>C>A>B,D处理含糖量比B处理高1.4%,经品尝,D处理的果蔗吃起来疏松、糖分足、品质优。

三、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以D处理即亩用碳酸氢铵100千克+过磷酸钙75千克+硫酸钾50千克的肥料种类与施肥量比较符合生产茎节长、粗大、高糖的优质果蔗;A处理即鸡粪处理小区果蔗较矮小,单茎重小,可能是由于养鸡专业户清扫的鸡粪肥力较低,不能满足果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具体有待进一步探讨;根据本试验D处理小区的果蔗质量,按照氮肥在分蘖期前先施30%,其他肥料在分蘖期至9月底前每隔20~25天施1次,按“中间多、头尾少”的原则分6次施完的方法是合理的,基本能满足果蔗生长需求,达到高产、优质。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上杭县农业局 邮编:364200)

不同种类 第12篇

一、案件简介

某年7月30日夜, 张某被杀死在自家院子里, 被案犯用锐器刺击数刀。勘查发现在院内地面上遗留有一双男式棕色皮凉鞋, 一把血迹的菜刀, 院内浇过水的小块菜地里有严重变形残缺的赤足印;院墙上有翻墙蹬痕。经确认, 上述物品及痕迹均系案犯作案时所遗留。现场分析:案犯为一人持刀抢劫, 持刀行凶的可能为一人, 此人心狠手辣, 行动敏捷, 应有犯罪前科;案犯对王某家情况较为熟悉。作案动机:分析为图财害命的可能性很大。数日后, 侦察人员获得一条重要线索, 张某的外甥郭某曾因盗窃罪服过刑在其舅死后行为异常, 同时发现郭某神秘失踪。遂将其列为重点嫌疑对象进行调查。侦察人员到郭某曾服刑的监狱调查得知郭某曾经同服刑的钱某的关系最“铁”, 二人均于前年底先后释放。经调查, 二人出狱后交往甚密, 发案前后二人仍有交往。随即侦察工作以寻找郭某和钱某二人为重点。侦察人员在钱家提取了钱某穿用的皮鞋, 因该鞋很新, 又与现场提取鞋子大小相差很大, 遂对现场遗留的鞋样、在钱家密取的皮鞋、钱某现在所穿皮鞋进行检验鉴定。

二、检验

(一) 检材来源情况

1. 现场提取鞋样:

花纹:长方块状;合适程度:鞋小;新旧程度:陈旧;鞋子大小:27cm;左足前掌外缘磨损特征:长度4.1cm, 磨损中心距鞋跟后缘17.2cm, 鞋尖、鞋跟皮革明显反映有顶触, 顶撑外凸。

2. 提取钱某穿用鞋样 (较新) :

花纹:横条纹;合适程度:鞋大;新旧程度:新;鞋子大小:28.8cm;左足前掌外缘磨损特征:长度4.2cm, 磨损中心距鞋跟后缘16.5cm, 鞋尖皮革有约1.5cm空隙。

3. 钱某现在所穿鞋样:

花纹:网格点状;合适程度:合适;新旧程度:破旧;鞋子大小:27.9cm;左足前掌外缘磨损特征:长度4.0cm, 磨损中心距鞋跟后缘16.8cm。

(二) 磨损特征的利用及分析

三双鞋起落足:均为正起足, 偏外落足, 且起落足的具体部位和方向相同;各部位相符的磨损特征:掌区外压重, 跖压区向弓部外侧延伸;小跖压明显, 小跖压中心距跖压中区中心距离相符, 约为4.5cm;小跖压均反映出左足重于右足;踏痕即落足部位均反映出右足重于左足;左足前掌外缘磨损反映均较右足明显, 但有差异, 此差异是随鞋子大小和新旧程度而变化的, 其变化及分析如下:

1. 左足前掌外缘磨损特征的长度随鞋子的大小几乎无变化, 这主要是由穿用人左足第五跖骨部位脚型形态所决定的, 是相对稳定不变的;

2. 外缘磨损特征位置随鞋子渐大而约呈等距离依次后移, 是符合掌部各磨损面随着鞋小而前移, 鞋大而后移这一特征变化规律的。认定三双鞋为同一个所穿用, 即现场提取的棕色凉鞋系钱某所遗留。经过对钱某近60个小时的审讯, 在证据面前交代了该案系钱某与郭某所为, 作案前准备了二把刀, 钱某一人刺杀了张某。作案后与郭某逃往外地, 依据口供找到了血衣, 使此案得以告破。

三、应用现场足迹侦破此案的几点探索。

(一) 案件的检验过程使我们知道了在案发现场同时遗留有脚印和鞋子时, 要更加仔细的予以甄别, 在查找到犯罪嫌疑人制作样本后, 从人体脚底面的着力点、着力大小、穿用鞋底反映出的磨损点、磨损面、以及形成脚印的压力点、压力面的三方面同时给予检验, 缺一不可, 三者的关系是相一致的,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 鉴定结论就可以起到绝不冤枉一个好人, 也决不漏掉一个罪犯。[1]

(二) 由于刑事案件案发现场的环境是各种各样, 当我们刑事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时, 多数现场都已有其他人员进入过。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确认那些脚印是罪犯所, 更需慎重甄别。因为, 我们要依靠现场脚印确定作案人数, 刻画犯罪分子的人身特征, 为侦察破案提供方向, 为认定罪犯提供证据。

(三) 钱某所穿的三双鞋大小不一, 鞋底花纹不同;三双鞋子穿用时存在脚大鞋小, 鞋大脚小, 穿着合适等三种情况。并且这三双鞋子穿用新旧程度相差很大, 穿用陈旧磨损程度很重的, 后跟落脚部位鞋跟已经磨透, 而从前某家密取的鞋子则是崭新, 磨损很轻, 各磨损面反映轻微不易界定, 这对利用磨损特征进行比对造成一定困难。这种鞋子大小不同、花纹不同、新旧程度更不同的检材, 还是比较少见的。我们在侦察工作初期, 利用不同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反复检验研究分析得出鉴定结论, 为及时认定犯罪嫌疑人进而破获该案, 提供了科学依据。

摘要:目的:提高现场足迹的利用率, 从现场足迹的磨损特征中重建特征, 挖掘深层次的现场信息, 提高破案率。方法:依据足迹鞋底花纹成痕机理及其变化规律, 参照各种鞋底花纹的设计制作特点, 研究同一人穿不同种类鞋底花纹磨损特征检验的应用形成逻辑推理和科学技术方法。结果:结合办案实践, 就同一人穿不同种类鞋底花纹检验, 重建现场足迹鞋底花纹特征破获案件。结论:对利用足迹的现场勘查和利用同一人穿不同种类鞋底花纹检验征重建现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

关键词:同一人,鞋底花纹,检验

参考文献

上一篇:居民购买力下一篇:电容触摸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