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宏观经济学范文

2024-07-23

微宏观经济学范文(精选4篇)

微宏观经济学 第1篇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的相关理论十分广泛。主要有:一是均衡价格理论。研究某种商品的价格是根据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并根据价格机制对经济进行调节, 当市场上某商品供大于求时, 说明资源配置不合理, 其价格下降。相反, 供不应求, 则价格上升。二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商品的购买上去, 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三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去, 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四是厂商均衡理论。研究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如何决策。五是分配理论。研究按照什么原则来分配。六是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理论。研究微观经济政策有利于弥补公共物品、垄断性商品等价格机制不能有效调节的缺陷。

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 包括相关理论十分广泛。主要有:一是国民收入理论。研究包括长短期的宏观经济学决定。即长期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物价水平及失业问题;短期的AD-AS模型。二是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三是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原因。四是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微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理论方法及经济政策存有较大区别。但是, 二者之间又有密切联系。一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相互补充。即微观经济是假定资源充分利用的条件下, 分析如何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假定资源配置的条件下, 分析如何达到最优的资源利用。同时, 二者共同组成西方经济的理论体系。二是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其中, 微观是研究个体行为, 而宏观则是研究总体行为。因此, 微观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三是《微宏经济学》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西方经济学是在社会制度的背景下, 来具体分析问题。因此, 二者研究方法属于实证研究领域。

二、学习《微宏观经济学》的困难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说, 《微宏观经济学》较为抽象且不易理解。究其原因, 既有学生自身原因, 也有教学方法原因。

首先, 入校新生对《微宏观经济学》缺乏理性认识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所谓经济学的理性思维则是对任何观点都要怀疑的。同时, 需要用逻辑的精确性去怀疑。而对于初学者来说, 从宏观层面上看,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环境相对较小, 课程安排较为集中, 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相反, 大学阶段教学环境相对宽泛, 课程安排比较分散, 教学方法多元化。从微观层面上看, 过去的教学内容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主, 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经济学思想。另外, 对于高中应试教学为主, 向大学以自我学习为主的转变还没有完全适应。再加上, 课程的抽象、理论性强、难以理解更是让入学新生学习西方经济学难上加难。因此, 入学新生无法形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进而缺乏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 入校新生对《微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理解缺乏是学习困难的关键原因。假设条件是经济学理论成立的前提。因此, 学习经济学必须从正确的理解假设条件开始。诸如:在学习《微宏观经济学》之前必须理解基本假设。一是“经济人”假设。把人的本性假设为利己的, 企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完备信息”假设。在“完备信息”条件下, 人们拥有做出决策的一切信息。三是“完备市场”假设。在“完备市场”条件下, 市场竞争充分。四是资源稀缺性假设。正是因为人类欲望无限与资源有限的矛盾性, 才有必要深入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

再者, 入校新生对《微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模型重视不够是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经济学模型是深刻认识和理解原型问题而对其所作出的一种抽象和升华的概括。尤其是通过经济学模型来分析经济问题, 更加直观、更加清晰、更加简化、更加利于理解。因此, 重视经济学模型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

另外, 教学方法陈旧, 理论介绍过于枯燥乏味是学习西方经济学困难的又一直接原因。

三、学习《微宏观经济学》的方法

当前, 针对二批本科学生学习《微宏观经济学》的困惑。笔者认为, 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专业老师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首先, 在经济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一是适时开展相关经济学讲座。尤其是结合一些经济热点问题 (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问题) 进行合理分析其现状及原因。二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 采用言简意赅、通俗的语言讲解尤为重要。三是采取案例教学, 并将典型案例融入经济学理论当中。

其次, 在经济学教学中应该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出发, 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是注重通过适时反问, 来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重视提问,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再者, 在经济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一是要求专业课老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经济学的基本结构。经济学研究不仅是关于生产、成本、价格、供求等方面, 也不单是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问题。而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规律的社会学科。二是要求专业课老师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另外, 要求老师必须采取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取“黑板+板书”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看清全过程及各种逻辑关系。同时, 还要多注重激励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 多激励、多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的过程中注重眼神、肢体语言的交流。

摘要:《微宏观经济学》是高等教育中财经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具有概念多、原理多、规律多、模型多的特点。本文针对二批本科中刚入学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经济学思维这一问题, 指出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困难。并提出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及如何学习西方经济学问题, 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微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黄亚钧.西方经济学 (微观和宏观)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冯华, 商海岩, 赵成美.西方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微宏观经济学 第2篇

一、创新思维培养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既是一项基础工程,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思维创新是善于“思其意, 不泥其迹”的动态思维方式, 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实现一个国家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先导和关键, 没有思维创新, 就很难有行为创新, 更谈不上创造新成果。由于西方经济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 是理论与方法的统一体, 更是理论、方法、实践三位一体的重要理论体系, 因而, 本文认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只有强调经济学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才能为课程讲授指明方向,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纵观国内外经济学大师, 无一位不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理论体系的, 正是由于他们在思维创新的基础上, 将经济学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也才有了今天的创新成就。尤其在国外高校,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大多采取具有高度互动性的案例教学方法, 紧密联系具体实际, 最大程度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未来经济学领域中出类拔萃, 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而我国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还处在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讲解, 而忽视对经济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应用的不利局面, 与国外差距巨大, 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是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才能更好地讲授好该课程, 才能更好地实现一所大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二、教学方法创新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关键

思维创新着重强调的是整体辨识和融会贯通,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乃至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其它课程不同的是, 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体, 在讲授过程中既要讲经济这理论与政策实践, 又要讲经济学方法和艺术, 因此对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探索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认为, 要实现经济学讲授对思维创新的培养, 必须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采用案例教学法与经济专题研讨相结合、学生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实时经济模拟教学法与经济调查分析法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经济学方法专题讲座以及组建兴趣小组等其它辅助教学方法, 才能全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与经济专题研讨相结合。

虽然向本科生讲授的是一些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但是由于其理论比较抽象, 与现实差异较大, 致使学生对经济规律理解的难度较大, 因而, 为了帮助学生加强理解, 要借鉴国外案例教学的优势, 经常引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 并以此扩展, 成为经济专题进行讨论, 以此说明理论为什么与现实差异大, 怎样用这些理论来解释现实经济, 拓宽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比较庞杂, 讲授的内容有时比较浅显有时比较深奥, 也可能都不是很全面,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些课程, 更主要的是为了学生以后能深入理解和学习西方经济理论, 培养其自学能力就非常关键。教师在课堂中要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 先让学生思考某一经济现象的规律, 然后再由老师分析讲解,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内在原因。同时, 在教师讲授过一定内容之后, 选择部分未讲章节由学生自学, 并由学生来讲解, 教师加以辅导和点评, 不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而且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对问题不同看法的处理方法。

(3) 实时经济模拟教学法与经济调查分析法相结合。

结合时下某个经济热点问题, 通过课程假设, 由学生对该经济现象进行经济模拟, 并进行经济调查和分析来加深对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极大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教师在努力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同时, 在教学中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 有重点地培养一批经济学理论较扎实, 科研功底较强的优秀学生, 实现经济学学生基础理论和科研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5) 经济学方法专题讲座。

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积极倡导实证研究的经济学分析技术和手段, 强调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教学和运用。要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 指导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技巧, 强化数理分析能力, 迅速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思维从定性向定量转变, 全面培训学生的数理抽象分析能力, 不但要注重微观经济的数理分析, 而且还要更重视宏观经济的数理分析。

(6) 选取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组建西方经济学课程兴趣小组, 推动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积极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兴趣, 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度, 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宏微观经济学知识对我国的微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重点分析并撰写理论文章, 使学生对现实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三、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技术保障措施

1.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不断丰富知识, 提高教师自身思维创新能力。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 要进行观念上的创新。没有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就无从谈起。因此, 授课教师要善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不断积累, 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广阔的思维空间, 提高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教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

2.创新教师激励机制, 引进创新管理理念。要积极探索设计出一套既合乎现代教育观念, 有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教师激励机制, 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 偏重物质激励的方式方法, 要在充分尊重教师人权的前提下, 认识到教师的创造性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恰当地解决教师的激励问题, 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从制度上克服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性问题, 避免教师间的隐性对立所产生的不必要的资源内耗现象, 让教师在改革创新中得到实惠。

3.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设置和具体要求做法。要努力与国际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接轨, 重点突出数理经济学教学方法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地位, 强调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理论证能力的培养, 不仅在课程设置上,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上与世界接轨, 实现与国际同步的目标。

4.教学与实践并重, 积极探索以多种途径投身社会经济活动。正确引导学生投身经济建设实践, 培养其对经济现象的观察、抽象和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和力量, 建设一个富有特色的经济学教学与实践基地。改变中国高等经济学教育素来理论脱离实际的不良传统, 在学生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 既能把个人思想、个体能力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 营造合作气氛, 又能培养学生的管理才干, 加深其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 提升其思维创新。

5.加快改进现行的考试制度, 力求建立一个适应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考核机制和方法, 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积极探索利用小论文、小调查、名著读后感、学习心得等方式进行考核的重要性, 突破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做法, 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给予学生更多创造性思维迸发的平台, 提高其实际创新能力。因此, 建立一套科学的合乎人性的考核方法, 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李西凤.“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探索.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8 (2) .

[2]谢德琼.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0, 14 (6) .

微宏观经济学 第3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是近年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的要点在于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顺序进行颠倒, 指导学生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 先自主进行新知识的学习。[1]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时, 教师通过制作短小精悍的视频, 充分利用相关共享网络平台与学生共同分享视频内容和习题等, 使课堂转变为师生、生生进行互动的场所。本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 探讨该种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

一、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概述

1.微课含义及特点

微课又可称为微课程, 在国内还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微课指的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时间的要求, 将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作为主要载体, 反映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环节或者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将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组合。[2]部分学者又认为微课指的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引导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并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精心进行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凭借流媒体形式来开展某个知识点讲授或教学环节的完整、简短的教学活动。[3]微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题突出且指向明确、短小精悍且生动活泼、操作简便且查看自由。

2.“翻转课堂”含义及特点

“翻转课堂”也可称为反转教学、教育视频点播教学、视频点播教学等, 通常将其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法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其内涵体现为教师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就对相关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并熟练运用新知识。[4]所谓“翻转”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颠倒。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教授, 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 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新知识, 然后在课后巩固知识。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是让学生在课堂前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上巩固知识, 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进行互动的场所和学生消化新知识的场所。应用该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好培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需要应用到先进的信息技术, 同时需要加强生生合作和师生互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类、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让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经济理论知识, 为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加强对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进行培养。在学习内容上, 主要对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等进行介绍, 主要包含微观、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大难度, 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众多的学者均在不断地研究使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1.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施

在正式上课之前建立一个西方经济学课程的QQ群, 教师将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资源上传到QQ群共享中。教学资源的内容主要为经济学书目、自测题、名师讲课视频等。教师指导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将学习资料进行下载,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 教师给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试题, 并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自行完成试题。例如在“各种货币政策的差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差别”章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正式上课前一晚根据学生在QQ群上的留言, 记录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课堂上,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给学生10 分钟的时间对相关问题进行自由讨论, 对课前自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答疑解惑, 指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在课堂的最后10 分钟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习题练习, 同时安排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相关经济学经典书目, 并给学生布置习题进行练习。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每个月进行一次随堂测验,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 进而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合理调整。

2.在西方经济学课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⑴教学视频简短精悍。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课堂45 分钟多数均为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西方经济学是较为复杂的课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且学习过程中会涉及较多的图例公式。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集中精力, 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更好地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所以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学习资源的设计上必须要懂得有所取舍, 保证教学视频简短精悍且富有趣味性, 可在视频中适当穿插相关FLASH动画, 增加视频的趣味性, 进而吸引学生的兴趣, 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设计教学视频时, 尽量将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内, 题目讲解视频控制在5 分钟内。精心设计的简短视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 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⑵视频内容及信息必须清晰。“翻转课堂”的创始者及传播者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上均存的特点, 即在教学视频中只能看到教师的手不断地在黑板上进行书写, 同时在板书过程中配上教师讲解的声音, 而在整个视频播放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身体和脸部。所以,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视频录制时, 可以只露出教师的手。同时, 教师书写的手上不要戴手表、戒指等相关装饰物品, 板书的黑板上也不要出现任何与教学无关的文字、图画等。视频中的画面仅为教师的手在黑板上不停地书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移注意力, 使其注意力均集中在黑板的字上。同时, 教师必须对板书的内容、形式等进行精心设计, 保证板书内容准确、清晰, 使学生能够通过最短的时间, 了解并掌握最多的知识。应用视频教学还存在一个优点, 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随意性。学习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 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⑶及时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程教学完成之后, 教师必须及时上传练习资料, 为学生布置课后习题,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习题的上传时间要晚于学习视频, 保证让学生再看完学习视频之后, 再进行习题练习, 并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然后统一上交到指定邮箱。此外, 在难度的设计上, 必须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并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

3. 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均需共同努力。首先,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督促者, 不仅需要及时提供学习资源, 同时还需对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教师还需掌握屏录软件应用以及视频拍摄、录制、剪辑等技术, 并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且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其次,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 学生为主动的学习者, 课下需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并且加强与其他学生、教师相互沟通与合作, 课上积极进行独立思考, 提出自己见解, 认真倾听教师、其他学生的看法。学生还要熟练掌握并应用相关网络及信息技术, 不断提高自身自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第三,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学校应充分地做好资源、设备、时间等保障, 对学生的学习时间、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保证学生学习不受影响。同时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等资源, 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第四, 社会为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因此, 社会需从技术、政策等方面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从技术和政策上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提供更多的便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等教育课程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方式。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西方经济学中, 使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学成果明显优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并且学生的自主分析、思考、探索能力都得到更加全面地培养, 为其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芬.微课在高校双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经济学专业英语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 2015, 14 (12) :328-329.

[2]李文祥.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Teaching Activities in Enhancing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Reading[J].海外英语, 2014, 02 (05) :167-168.

[3]郭绍青, 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18 (04) :280-281.

微宏观经济学 第4篇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管理类、财经类等文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既要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又要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存在以下困难:第一, 《经济学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是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等, 大量使用数学工具、数字和表格图形等进行推理, 将复杂的经济现象抽象成简单的数学模型,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而高职学生数学功底往往较差, 普遍认为扎根于数学上的经济学基础晦涩难懂, 缺乏学习兴趣。第二,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社会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理论体系日益庞大, 内容不断丰富, 加大了课程的难度。尽管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 经济学的相关术语和理论不断呈现在大众面前, 但对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观察力的高职学生而言, 要真正做到透过经济现象看本质实属不易。第三, 由于教材内容多而课时有限 (一般每周2-4课时) 致使老师只能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 教学方式单一。此外, 经济学课程实训一般较少, 难以构建虚拟经济社会来完成实训, 既无时间也无空间来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2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2.1 微课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 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 通过浓缩知识点, 将教学重难点制成一段几分钟的视频, 目标明确、短小精悍的内容更加适合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既能实现知识点的强化巩固, 又能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因此, 这一系列教学模式的创新, 既有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08年, 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 ·彭罗斯首创“微课”的概念, 并成功地运用到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在国内, 胡铁生于2010年在佛山市教育局信息网络中心首创微课学习平台并首先提出微课概念。他指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2.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 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2007年, 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 为了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 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 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视频, 开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通过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网络, 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 然后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与作业辅导。

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3.1 教学设计

3.1.1 课前

首先, 教师应在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制作学习资源, 使学生能够于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完成初步学习。学习资源主要是PPT课件、微课视频、测试题库等。在这些学习资源中, 微课直接影响着预期的学习效果。然而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微课制作, 因而教师应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着手,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课程教学目标, 再结合课程教学经验和整体设计判断哪些教学题材适合进行微课开发。因此, 选题是微课开发与制作的关键性一步。微课并不是将一章的知识点完整的录制下来, 因为以学生的关注度而言, 一个几十分钟的教学视频学生很难持续看完。因此, 微课的录制时间应控制在5-8分钟, 主要是侧重于重难点的讲解上。以一节45分钟的课程为例提供给学生的微课应控制在1-3个, 如果微课过多, 无论是从学生的时间、精力、关注度等方面都难以保障学生能够完成课前的学习。因此在选题时, 应选取课程设计中普遍性、代表性的内容, 在符合教学逻辑的基础上遵循“小而精”和“微而全”的原则。以《经济学基础》中的均衡理论为例, 在这一节课中制作了时长5.42分钟的“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影响”的微课。均衡价格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中供需理论的重难点, 主要阐述了市场中需求与供给两大经济力量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通过5.42分钟的视频, 从2003年“非典”疫情对板蓝根市场的影响着手, 分析了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这一知识内容通过短小精悍的案例、动态的图形演示, 把抽象的理论结合现实具体的案例化为通俗易懂的直观图形, 使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简单明了, 学生易于理解。

3.1.2 课中

翻转课堂并不是简单的课前看视频, 课堂协作学习, 故课堂上也应进行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教师讲解、学生提问、独立探索、点评反馈等活动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讲解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短小精悍的微课不足以覆盖所有的知识点, 教师讲解可以把微课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 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仍以《经济学基础》中的均衡理论为例, 教师以“均衡价格变动”这个和学生生活贴切的经济现象创设情境, 提出 “需求/供给变动均衡价格将如何变动?”这一问题, 学生根据课前学习掌握的知识思考讨论给出答案,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及课前学习效果不一致, 给出的答案可能也不一致, 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动态图形变化与现实经济现象, 推导出均衡价格变动的结果, 从中体会到经济学的奥妙。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如果需求供给同时变动, 均衡又将怎么变化?”通过这个问题, 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测试。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 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均衡价格变动这一知识点;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说明师生还需进一步的互动协作, 直至学生完成理解。通过课堂上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 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创新。

3.1.3 课后

学生可以根据课前与课堂学习效果, 有选择的观看微课。当然, 也可以前课前、课中及课后学习中的疑问反馈给都是,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学习氛围。

3.2 实践效果分析

根据《经济学基础》的教学设计, 随机选取2014级会计专业的2个班级 (具体构成如下表1) 分别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翻转课堂的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及对考试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 本次共发放问卷93份, 收回93份。

3.2.1 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分析

尽管翻转课堂理念已渐渐深入课堂, 但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仍有23 名同学没有听过, 占样本人数的24.73%。在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上, “听说过翻转课堂但具体是什么不清楚”的同学较多, 达到43.01%, 由此可见, 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认识仍是一知半解, 因此对于翻转课堂的宣传与推广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18.92%的学生非常喜欢, 46.33%的学生表示喜欢, 但也有34.75% 的学生感觉一般。在“翻转课堂对学习是否有帮助”但在这一问题上, 45.17%的人认为非常有帮助, 16.05% 的人认为有一定帮助。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中, 57.22%的人认为难以自觉课前学习, 39.13%的人认为学习负担过重。

综上所述, 翻转课堂实施的总体效果较好, 不仅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高职学生普遍自主性较差, 课前学习效果无法保障;第二,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 如何因授课对象而异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以更好的调动学生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效果。

3.2.2 对考试情况的分析

翻转课堂独特的优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自觉性, 还加强了师生的教学交流, 学习和考试效果明显好转, 及格率与优秀率均呈上升态势 (具体如表2、3所示) 。

从以上两表对比可见, 对照组共45名学生, 其中39人及格, 2人优秀, 及格率与优秀率分别为86.67%、4.45%。而实验组共48 名学生, 通过实施翻转课堂后, 考试成绩明显好转, 及格率与优秀率均上升, 分别为95.83%、16.66%。由此可见, 翻转课堂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的便利性, 通过借助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的微课视频结合重新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后反馈, 能使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碎片时间, 随时随地, 自主学习, 既重新定位了师生角色, 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提高学习效率创造了条件, 这也使得翻转课堂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4 结论与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经济学基础》中的实践表明, 通过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 重新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 学生结合课前视频学习、课中教学活动及课后反馈, 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相应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的参与度与活跃度, 从而解决了课程晦涩难懂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但是在实践中, 对于自主性较弱的高职学生而言, 如何保障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效果,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都是我们在后续的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经济学基础》是我国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然而高职学生由于其相对较弱的数学基础与逻辑思维能力, 普遍认为这门课程学习很困难。近年来, 翻转课堂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 并迅速席卷了各大高校的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 重新设计教学活动, 选择会计专业两个班级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通过问卷调查与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翻转课堂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 实验组学生无论是及格率还是优秀率均明显上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经济学基础,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6) :122-124.

[2]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 2014, (23) :55-58.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62-63.

上一篇:休闲旅游度假区下一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