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2024-06-06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精选5篇)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来源四川自贡某鹌鹑养殖场发病死亡的产蛋鹌鹑。

1.1.2 试验动物20 只临床健康的七日龄鹌鹑, 购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管理科。

1.1.3 主要试剂麦康凯培养基等, 细菌微量编码鉴定管, PCR试剂盒等, DNA Marker、核酸染色剂等, 氨苄西林等10种常见药敏纸片。

1.2 方法

1.2.1 剖检变化剖检150 日龄病死鹌鹑, 发现其心脏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薄膜覆盖, 心包积液严重;肝脏肿大;部分肠管粘连, 肠黏膜充血;卵巢中卵泡变形、变性、有出血点, 输卵管水肿, 严重的呈卵黄性腹膜炎。

1.2.2 病原分离培养与细菌形态学检查无菌采集发病鹌鹑的肝脏、心脏、肺脏等组织病料, 分别接种于兔血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 37 ℃培养24 h。分离纯化后, 取麦康凯培养基上的红色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

1.2.3 生化特性鉴定对分离纯化的细菌进行糖发酵、吲哚、VP、MR、枸橼酸盐、三糖铁、氧化酶等试验, 观察并记录结果。

1.2.4 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分离纯化的试验菌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 37 ℃恒温培养24 h后, 将菌液制备成0.5 个麦氏单位 (1.5×109CFU/m L) 的菌悬液。用灭菌棉球蘸取菌悬液, 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表面, 室温静置几分钟, 无菌夹取药敏纸片贴放于培养基表面, 药敏纸片之间的中心距离应大于30 mm, 37 ℃培养24 h后, 测量抑菌环的直径。

1.2.5 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分离菌接种于普通LB琼脂平板上培养24h, 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反应引物为细菌16S r RNA基因通用引物, 反应体系参考吕朋沙等[1]的试验报告。PCR产物经过切胶回收后, 由生工生物工程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将分离菌株的16S r RNA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其他大肠杆菌的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进行比对分析, 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

1.2.6 动物致病性试验选取3 株分离菌接种于营养肉汤, 37 ℃培养24 h后, 用灭菌生理盐水配制成细菌浓度为5×108CFU/m L的菌悬液备用。将健康鹌鹑随机分为4 组, 试验组每只腹腔注射0.2 m L菌液, 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饲喂, 然后记录发病及死亡情况。

2 试验结果

2.1 细菌的分离与形态观察分离株在兔血营养琼脂平板培养24 h后出现圆形、凸起、光滑、湿润、灰白色的菌落, 直径约2~3 mm, 不溶血;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呈粉红色、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湿润、不透明的菌落形态。将以上培养物经革兰氏染色镜检, 观察到许多两端钝圆、散在分布的阴性短杆菌。

2.2细菌生化特性生化试验结果为三糖铁琼脂培养基斜面和底部呈现黄色, 氧化酶阴性, 吲哚、MR阳性, VP、枸橼酸盐阴性, 且均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和甘露醇, 与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相符[2]。

2.3药敏试验结果根据200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推荐的标准判定[3]。结果显示该13株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和卡那霉素耐药, 对链霉素、大观霉素、阿米卡星等8种抗生素敏感性较高。

2.4 16S r RNA基因扩增随机选择3株菌, 提取其基因组, 扩增16S r RNA基因序列,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得出目的基因扩增片段大小与预期条带基本相同, 约为1 500 bp左右 (见图1) 。

2.5系统发育分析将生物公司的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已知的10株大肠杆菌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同源性为98.2%~99.6%, 其中ZG-2、ZG-3、ZG-7与JN811622.1的同源性最高 (为99.6%) 。进化树分析表明, 3株分离菌与JN811622.1E.coli和HQ169124.1 E.coil为同一簇, 亲缘关系最近。

2.6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试验组鹌鹑接种菌液17 h后普遍出现精神萎顿、腹泻、粪便呈灰黄色、食欲废绝、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接种后24 h开始出现死亡, 接种后48 h全部死亡;而对照组鹌鹑健康无死亡情况。剖检死亡鹌鹑, 可见肺部有出血点, 肝脏和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 心包膜粗糙并附着纤维素性分泌物。然后从死亡鹌鹑体内重新分离到了该致病菌的纯培养物。

3 讨论和小结

3.1 鹌鹑大肠杆菌病是常见疾病随着鹌鹑养殖业的发展, 鹌鹑的常见疾病越来越多, 大肠杆菌病就是其中的一种。鹌鹑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鹌鹑一生都可感染, 幼鹑和6 月龄后的鹌鹑发病率较高[4], 本次试验的发病鹌鹑在5 月龄左右。近些年可见对鹌鹑大肠杆菌病的数个报道, 张丽华等[5]曾报道2 月龄的鹌鹑发生大肠杆菌病, 李忠显等[6]在33 日龄的病死鹌鹑体内也分离到大肠杆菌, 可见鹌鹑在各个阶段都易感染。

3.2 鹌鹑大肠杆菌病的敏感药物近年来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报道越来越多, 兰玲等[7]对新疆某地区采集到的鹌鹑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 发现罗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先锋霉素对大肠杆菌无效;李沐森等[8]对吉林某地区50 日龄鹌鹑肝脏内采集到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 发现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本次药敏试验显示, 供试菌株只对氨苄西林与卡那霉素产生耐药, 对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等多种药物敏感, 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用药依据。

3.3 用药建议在鹌鹑的日常饲养中为了减少细菌耐药性, 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对鹌鹑场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了解耐药情况, 采取联合用药、交叉用药、轮换用药的方式, 增加药物的使用时限[9]; (2) 国内已有研究表明, 小剂量的长期用药更易使细菌耐药, 因此, 应杜绝或尽量少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 (3) 合理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当养殖场暴发细菌病, 应选用对细菌比较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吕朋沙, 张菊, 刘书超, 等.鹅源沙门菌分离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 2014, 50 (9) :10-13.

[2]布坎南R E, 吉本斯N E.伯杰细菌鉴定手册[M].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翻译组, 译.8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3]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s[S].Wayne PA:Approved Standard Second Edition, NCCLS, 2003:M31-A2.

[4]丁伯良.特种禽类养殖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45.

[5]张丽华, 刘雷生, 董群.一例鹌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禽种业, 2012 (11) :142-143.

[6]李忠显, 刘洪敏.鹌鹑大肠杆菌病的诊断防治[J].畜牧与兽医, 2005, 37 (2) :64.

[7]兰玲, 马亚珍.一起鹌鹑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治疗[J].新疆畜牧业, 2011 (7) :54-55.

[8]李沐森, 姜成, 吴斌.鹌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7, 10 (1) :20.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第2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①菌株来源:127株淋球菌从我院性病门诊有症状淋病患者中分离, 所有菌株经革兰染色、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试验、糖发酵试验确证, -70℃冰箱冻存备用。②抗生素:青霉素 (Smith Kline公司) 、四环素 (Sigma公司) 、环丙沙星 (Bayer Leverkussen公司) 、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 (Roche公司) 及大观霉素 (普强公司) 6种抗菌药物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提供。

1.2 方法

①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6种抗生素对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 各抗生素用适当缓冲液溶解后配成溶液, 倍比稀释, 其在培养基平皿上的浓度范围分别为青霉素、四环素0.125~32µg/m L, 环丙沙星0.25~32µg/m L, 头孢曲松0.001~0.5µg/m L, 头孢克肟0.015~1µg/m L, 大观霉素0.5~32µg/m L。试验菌株和标准菌株先在无选择性培养基上传代2次, 用16~18 h的新鲜培养物制成107~108cfu/m L菌悬液, 用多头点接种器蘸取菌液接种于各抗生素琼脂平皿上, 35℃培养24 h后观察结果, 记录MIC50和MIC90, 每批试验均由已知MIC值的世界卫生组织 (WHO) 参照菌株作质控, 按WHO西亚太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项目推荐的标准判断敏感性[1]。②β-内酰胺酶测定: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 以标准菌株E株作为阳性对照, 标准菌株A株作为阴性对照。③高度耐四环素菌株 (TRNG) 测定:采用琼脂稀释法, 当四环素MIC≥16µg/m L, 可判为TRNG菌株。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敏感性测定

127株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 而对大观霉素及头孢克肟全部敏感, 见表1。

2.2 PPNG菌株测定

127株淋球菌中产青霉素酶淋球菌 (PPNG) 48株 (37.80%) , 2010年~2012年PPNG菌株检出率分别为34.38% (11/32) 、38.64% (17/44) 、39.22% (20/51)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 2, P=0.90) 。

2.3 TRNG菌株测定

1 2 7株淋球菌中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 (T R N G) 5 1株 (40.16%) , 2010年~2012年TRNG菌株检出率分别为37.50% (12/32) 、40.91% (18/44) 、41.18% (21/51)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3, P=0.94) 。

3 讨论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认为当一种抗生素的耐药菌百分率超过5%时, 该药就不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线药物,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细菌的变异, 淋球菌的耐药菌株也日益增多。研究发现, 淋球菌耐药性由质粒和染色体介导, 随着质粒介导的高度耐青霉素菌株的出现及传播, 我国早已不推荐青霉素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本次监测的127株淋球菌中75.59%耐青霉素, 低于曹文苓[2]等报道的90.90% (χ2=8.22, P=0.00) , 低于本地区2008年报道[3]的92.50% (χ2=9.56, P=0.00) , 对青霉素敏感的淋球菌株近年来出现增加趋势, 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但2010年~2012年PPNG菌株分别为34.38%、38.64%、39.22%, 仍维持在较高水平。TRNG是质粒介导的高水平耐四环素的菌株, 监测发现88.97%淋球菌株耐四环素, 其中TRNG51株 (40.16%) , 其MIC502012年为16μg/m L, 虽然青霉素和四环素不再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但是PPNG和TRNG流行率仍是淋球菌耐药性流行病学的重要监测指标。监测中未发现对环丙沙星敏感菌株, 其耐药率高达92.13%, 与牛玉峰[4]报道的95.80%相符 (χ2=1.49, P=0.29) , 与本地2008年报道的62.50%相比明显增长 (χ2=27.63, P=0.00) , 且其MIC90由2010年的8μg/m L上升到2012年的16μg/m L, 说明近几年本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快速增加, 耐喹诺酮类淋球菌的流行维持在较高水平, 研究发现[5]其耐药机制主要是由于DNA促旋酶A亚单位 (gyr A) 和拓扑异构酶IV (par C) 基因内的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所致, 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大观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其对PPNG、TRNG菌株及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淋球菌株敏感性都较好, 本地区2009年~2012年连续4年监测暂未发现耐大观霉素菌株, 同吴爱明[6]的报道相近, 且MIC90为32μg/m L仍在敏感性范围, 其仍可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耐大观霉素菌株世界范围内虽少见, 但国内外已陆续报道发现耐大观霉素菌株, 因此仍需密切观察。监测发现头孢曲松的抗菌活性仍较强, 127株淋球菌中敏感株为77.95%, 略高于刘小凤[7]报道的珠海地区的62.90%, 且头孢曲松MIC90为0.06μg/m L时仍在敏感范围, 其可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目前本地虽未发现耐头孢曲松菌株, 但香港[8]已有应用头孢曲松治疗淋病失败的报道, 且在2011年日本[9]报道发现首例对头孢曲松高度耐药菌株, 海南地区[10]也检出了耐头孢曲松的淋球菌株, 本研究发现其MIC90也由2010年的0.03μg/m L上升至2012年的0.06μg/m L, 所以临床还应密切监测耐头孢曲松淋球菌株的流行状态。监测中我们发现作为口服类用药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头孢克肟100%对淋球菌敏感, 也可作为本地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早在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淋病治疗指南中就已明确指出单纯性子宫颈、尿道和直肠淋球菌感染可单次顿服头孢克肟400 mg治疗, 国内陈洁华在2011年也报道了其在治疗单纯性女性生殖系统淋球菌感染中疗效显著, 但目前有关头孢克肟的监测报道较少, 临床中应给予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The WHO Wester n Pacif ic Gonococcal A nt imicrobial Surveillance Programme.Survei lla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Neisseria gonor rh oeae in the WHO Wester n Pacif ic Region, 2004[J].Commun Dis Intell, 2006, 30 (1) :129-132.

[2]曹文苓, 黎小东, 毕超, 等.某地区淋球菌对6种抗生素耐药性的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9) :2205-2206.

[3]祝新, 黄海花, 柯建良, 等.2008年江门市区淋球菌分离株抗生素耐药性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 27 (6) :639-641.

[4]牛玉峰.120株淋球菌对5种抗菌药耐药情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3) :1580-1581.

[5]Tiejun Z, Xiaoming Z, Jilun Z, et al.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among Neisseria gonorrhoeae isolates from Shanghai, China:detect ion of qui nolone resist ance-deter mi ni ng region mutations[J].Indian J Med Res, 2009, 129 (6) :701-706.

[6]吴爱明.姜堰市淋球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5) :1119-1120.

[7]刘小凤, 伍昆, , 吴兴中, 等.珠海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 18 (3) :163-165.

[8]Lo JY, Ho KM, Leung AO, et al.Ceftibuten Resistance and Treatment Failure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Infection[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8, 52 (10) :3564-3567.

[9]Ohnishi M, Golparian D, Shimuta K, et al.Is Neisseria gonorrhoeae initiating a future era of untreatable gonorrhea: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rst strain with high-level resistance to ceftriaxone[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1, 55 (7) :3538-3545.

牛病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接诊山东各地70余个牛场的呼吸道病及犊牛腹泻病例, 并采集奶样117份。

1.2 方法

对疑似细菌病病例进行实验室综合诊断和药敏试验,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控方案。

2 结果

2.1 牛巴氏杆菌病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并发多器官广泛性出血为主要特征[3]。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用碱性美兰染色血涂片或组织触片后可发现两端深染的短杆菌。一般认为该菌为条件性致病菌, 平时即大量寄生在牛的上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上, 当机体受到各种应激因素刺激后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时, 该菌便可乘虚而入, 经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多个组织器官而发生内源性感染和发病[4]。之前一般认为牛运输热的发生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感染直接相关, 但最近研究发现, 牛运输热的发生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以高热、间质性及大叶性肺炎为主的一种应激性综合征, 当然, 巴氏杆菌在该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2.1.1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牛呈精神沉郁、目光呆滞、离群独处、食欲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 体温38.9~40.8℃, 严重的患牛抽搐后死亡。剖检可见病牛肺脏高度肿胀, 呈暗红色实变、质度较硬 (图1) , 肺切面小叶间隔水肿、增宽;气管环充血、气管内有泡沫样液体 (图2) ;肝脏暗红色淤血肿胀、质脆;肠黏膜、肠浆膜均见有弥散性出血斑点, 肠黏膜脱落;胃黏膜有弥漫性出血。

2.1.2 实验室诊断

(1) 细菌分离与纯培养:无菌条件下从病牛肺脏、喉头中分离病料划线接种于绵羊血琼脂平板, 倒置放在37℃培养箱中24h后, 可见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湿润而黏稠菌落, 无溶血现象。在45°折光下, 呈现鲜明的蓝绿色并带金属光泽, 边缘有狭窄的红黄色带。 (2) 菌落鉴定:挑取单个菌落、涂片, 干燥后经瑞氏染色, 镜下可见两极着色的短杆菌 (图3) ;经革兰氏染色可见呈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 (图4) 。 (3) 细菌生化试验:分离培养物在进行生化鉴定前需要先检查培养物的纯度。将菌株分别划线接种血平板, 37℃培养24h后观察。如划线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分布均匀, 有可供观察的一定数量的单个菌落, 通过不同光角度观察和比较菌落的一致性。如菌落形态特征一致, 可作为鉴定用菌株;若菌落特征不一致, 则需要继续进行划线培养, 直至菌落形态一致或80%以上菌落一致即可。菌落形态特征一致的菌落, 先进行涂片和革兰氏染色, 镜检特征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后方可进行生化鉴定。生化鉴定可进行如下项目的测定:葡萄糖、果糖、甘露醇、麦芽糖、乳糖、吲哚、VP等, 按照说明进行试验。巴氏杆菌能够发酵葡萄糖、果糖及甘露醇;不发酵麦芽糖、乳糖;吲哚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4) 巴氏杆菌PCR检测:根据Gen Bank公布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上游:ATCCGCT ATTTACCCAGTGG;下游:GCTGTAAACGAACTCGC CAC, 扩增片段长度457bp[5]。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 均匀混于含50μl无菌水的离心管中, 置于100℃水浴中煮5~10min, 然后迅速置于冰上冷却5min, 10000rpm离心2min, 上清即为PCR模板。按照常规PCR体系和反应条件 (退火温度56℃) 进行PCR扩增。 (5)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可用纸片扩散法和梯度稀释法进行, 目前常用较为经济、简便的纸片法 (K-B法) 。挑取已鉴定好的巴氏杆菌单菌落, 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增菌培养 (37℃, 16~24h) 。比浊法计数后, 用培养基稀释至3×109个/ml[4]。用灭菌棉拭子蘸取稀释后的菌液均匀涂抹于血平板 (或吸取30μl菌液至平板上, 用灭菌L棒均匀涂满平板) , 待菌液吸收后, 按照图5所示贴药敏纸片 (每两个纸片的中心间距应不低于24mm) 。将贴完药敏纸片的平皿置于37℃温箱中倒置培养16~24h后观察结果。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经分离培养及鉴定, 共从28份疑似病料中分离得到16株巴氏杆菌, 对这16株分离菌进行了以下药物的药敏试验:强力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药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2.2 奶牛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是由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因素刺激奶牛乳腺而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 其中多种病原微生物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感染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该病已经成为危害世界奶牛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6]。据世界奶牛协会统计, 该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发生, 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高达50%, 中国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介于46.4%~85.7%之间[7,8]。当前, 主要采取抗生素疗法对该病进行防治, 由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盲目使用、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等诸多问题, 致使疗效较差及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非但提高养殖成本、不利于奶牛产业的发展, 还会通过残留在乳中的抗菌药物威胁人类健康[9]。因此, 及时准确地掌握奶牛乳房炎相关病原的种类及药物敏感性, 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该病的防治效果, 对乳房炎相关致病菌的耐药性研究也大有裨益。

2.2.1 奶样采集

从山东地区共采集奶样117份, 样品为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 (根据SMT检测结果而筛选的) 患牛奶样。人工挤奶, 采样前对奶牛乳房及挤奶工双手进行消毒, 手工挤去前3把奶, 而后将奶挤至灭菌的10ml离心管中, 标记后冰浴中运送至实验室待检。送检的奶样短时间保存于4℃冰箱中, 并在12h内开展细菌分离工作。

2.2.2细菌分离与纯培养将无菌采集的奶样摇匀后, 分别取0.1ml接种于绵羊血琼脂平板及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中, 用灭菌L棒涂布均匀。将涂布后的平板倒置放于37℃温箱中培养24h后进行菌落形态观察, 并对可疑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及镜检。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的菌落形态为黄色或白色大菌落, 周围有完全透明溶血圈 (图6) ;挑取疑似菌落革兰氏染色后, 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排列成葡萄串样或短链簇状的球菌;将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中, 置于37℃摇床中进行纯培养。链球菌在血平板上的菌落形态为有溶血环或无溶血环的圆形突起的细小菌落;挑取疑似链球菌菌落革兰氏染色后, 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排列成长链状的球菌;将疑似链球菌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中, 置于37℃摇床中进行纯培养。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中的菌落形态为紫黑色并带有绿色金属光泽的菌落;挑取疑似菌落革兰氏染色后, 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的棒状杆菌;将疑似大肠杆菌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中, 置于37℃摇床中进行纯培养。

2.2.3 细菌生化鉴定

(1) 疑似葡萄球菌用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及甘露醇发酵试验等葡萄球菌属细菌生化鉴定管进行鉴定。疑似链球菌的用CAMP试验、6.5%Na Cl肉汤生长试验、七叶苷及马尿酸钠发酵试验等进行鉴定。疑似大肠杆菌的用乳糖发酵试验、三糖铁、吲哚、甲基红及VP试验进行鉴定。 (2) 从117份奶样中共分离到致病菌107株,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0株, 占分离菌株的65.4%;无乳链球菌27株, 占分离株的25.2%;大肠杆菌10株, 占分离株的9.3%。在采集的117份奶样中, 未分离出细菌的奶样有11份, 可能为非特异性乳房炎或是由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106份有菌奶样中, 多数样本 (79/106) 只分离到一种优势菌, 其余27份奶样 (25.5%) 中分离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乳房炎奶样分离到的细菌感染情况见表2。

2.2.4 药敏试验

经分离培养及鉴定, 将分离到的107株致病菌进行了以下药物的药敏试验: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呋、氧氟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药敏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2.3 犊牛腹泻

犊牛腹泻是指断奶前的犊牛所发生的一种以消化不良及腹泻为主要特征的消化道疾病。该病是由肠道内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或是营养性因素、环境因素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发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多因素综合征, 是造成犊牛死亡、生长发育不良且危害犊牛养殖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给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阻碍了养牛业的发展[10]。引起犊牛腹泻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及魏氏梭菌等, 单一细菌的感染往往不会引起严重的腹泻, 往往是伴随着饲养管理因素或应激因素一起导致犊牛抵抗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调, 加之细菌感染而诱发严重的腹泻[11,12]。因此, 如何预防和治疗犊牛腹泻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难题。目前, 对犊牛腹泻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并结合支持疗法, 由于致病因素众多, 针对性不强, 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加之长期而广泛地使用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明确犊牛腹泻病例中细菌性致病因素所占的比重及致病细菌的耐药情况, 特对接诊的犊牛腹泻病例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3.1 样品采集

应用灭菌棉拭子采取病牛肛门处新鲜粪便或肛门拭子共计50份, 标记后冰浴中运送至实验室待检。送检的样品短时间保存于4℃冰箱中, 并在12h内开展细菌分离工作。

2.3.2 细菌分离及纯培养

将无菌采集的棉拭子样品置于0.5ml灭菌生理盐水中, 混匀后, 分别取0.1ml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及SS平板中, 用灭菌L棒涂布均匀。将涂布后的平板倒置放于37℃温箱中培养24h后进行菌落形态观察, 并对可疑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及镜检。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中的菌落形态为紫黑色并带有绿色金属光泽的菌落;挑取疑似菌落革兰氏染色后, 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的棒状杆菌 (图7) ;将疑似大肠杆菌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中, 置于37℃摇床中进行纯培养。沙门氏菌在SS平板中的菌落形态为中心黑色的圆形菌落;挑取疑似菌落革兰氏染色后, 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将疑似沙门氏菌菌落接种于营养肉汤中, 置于37℃摇床中进行纯培养。

2.3.3 细菌生化鉴定

将分离自选择性培养基上的、经染色镜检为疑似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菌落增菌培养后调整浓度为0.5麦氏比浊单位的菌液。根据E40/12肠杆菌科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系统说明对疑似大肠杆菌进行生化试验鉴定, 先进行葡萄糖发酵试验, 糖发酵试验阳性菌株继续进行16种生化反应试验。与大肠杆菌生化特性100%符合的菌株判为大肠杆菌。对疑似沙门氏菌进行鉴定时, 先进行葡萄糖发酵试验, 阳性菌株继续进行E40/12肠杆菌科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系统规定的16种生化试验, 试验结果与沙门氏菌符合率为100%的确定为沙门氏菌。经过细菌分离、染色及生化鉴定, 最终从50份腹泻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39株大肠杆菌和17株沙门氏菌 (表4) 。

2.3.4 药敏试验

经分离培养及鉴定, 将分离到的56株致病菌进行常用药物的药敏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由于抗生素在人医及兽医临床的大量应用, 细菌耐药性问题较为普遍, 特别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急剧增强, 尤其严重的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 会经由食物链传递给人类而危及人类健康。

3 结论

从表1、表3及表5可知, 牛病常见致病菌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为普遍, 仅有少数几种药物如头孢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能够发挥有效抗菌作用, 提示在生产中要选对药、用对药, 在维护畜禽健康的同时保障人类健康。

摘要:本文就接诊的牛细菌性呼吸道病例采集的117份奶样进行了实验室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 牛病常见致病菌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为普遍, 仅有少数几种药物, 如头孢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能够发挥有效抗菌作用。

关键词:牛病,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参考文献

[1]胡长敏, 程淑芳, 彭清洁等.肉牛主要细菌性疾病的诊治及疗效评价[J].养殖与饲料, 2013, 8:9-11.

[2]石慧, 郑明学, 王仲兵等.近年来牛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及其流行特点[J].动物医学进展, 2009, 1:116-120.

[3]岳瑞超, 程子龙, 薛仲行等.对一例疑似肉牛运输热的诊断[J].中国动物检疫, 2014, 11:60-62+68.

[4]俸忠兰, 石凤海, 陶永艳等.一起牛巴氏杆菌病的细菌分离及药敏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5, 2:59-61.

[5]唐先春.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4.

[6]邓海平, 俞诗源, 王玲等.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2:595-596+598.

[7]张中文, 吴国娟, 刘凤华等.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2, 4:42-47.

[8]张忠厚.呼市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9]郭海勇, 韩国华, 崔京春.大连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 2011, 9:163-166.

[10]荔霞, 王胜义, 刘永明等.犊牛腹泻病因及其药物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 2010, 10:161-165.

[11]曹斌斌, 赵勐, 林涛等.犊牛腹泻病因及治疗方法[J].中国奶牛, 2012, 5:51-53.

油气田储层敏感性试验评价 第4篇

1 酸敏

在酸液进入储层之后, 酸液与储层之中存在的酸敏性矿物产生了一定的反应, 从而出现沉淀或凝胶, 同时也有可能释放固体微粒, 大大降低了储层的渗流率, 这就是酸敏性。根据油气行业SY/T5358-94标准之中的相关规定, 应当根据如下公式计算酸敏指数:

上述公式中, Ia所代表的是酸敏指数;Kia所代表的是酸化后用地层水进行测定之后所得出的岩样渗透率;Ki所代表的是酸化前用地层水进行测定之后所得出的岩样渗透率。酸敏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绿泥石是储层之中主要的酸敏性矿物, 其是一种粘土性矿物, 为非膨胀性矿物, 但其对酸却比较敏感。本研究以某油气田为例, 测试其酸敏性, 本区储层之中, 绿泥石的相对含量约为82%, 绿泥石的绝对含量为约5%。1-1与2-1岩样的酸敏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平均酸敏指数为0.1237。因此, 该储层属弱酸敏。

2 速敏

速敏性指的是, 由于流体的流动速度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储层之中具有速敏性特征的矿物微粒发生移动, 这些矿物微粒造成孔隙喉道的堵塞, 造成储层的渗流率大大降低。速敏指数与渗透率伤害率是成正比的关系, 其与岩样临界流速 (Vc) 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应当根据如下公式计算速敏指数:

上述公式中, Ic所代表的是速敏指数;Dk所代表的是渗透率伤害率;Kmax所代表的是岩样临界流速之前, 岩样渗透率的最大值;Kmin所代表的是岩样渗透率的最小值。

储层之中主要的速敏性矿物包括伊利石、高岭石。本研究以某油气田为例, 测试其速敏性, 本区储层之中, 高岭石的含量非常少, 伊利石的含量较多, 其相对含量约为8%, 其绝对含量为约0.5%。

1-2与2-2岩样的速敏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平均速敏指数为0.29。因此, 该储层属弱速敏。

3 结语

通过对油气田储层进行敏感性试验, 能够更好地分析油气田储层的实际状况, 从而有利于降低油气开采风险, 也有利于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本文中的储层属弱酸敏、弱速敏。进行注水的过程中, 可以忽略酸敏、速敏所带来的影响。

摘要:油气能源是工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对油气资源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需求量逐渐增多, 油气的勘探、开发对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主要对油气田储层敏感性试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第5篇

近年来,我国的地下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围岩稳定性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地下工程固有的复杂性和非确定性特点,使其计算和分析面临“参数给不准”的瓶颈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隧道围岩常常包含多种岩层和软弱区,造成的参数对开挖变形影响更加复杂。围岩参数敏感度分析需要基于试验的结果进行,包括室内实验和在野外现场试验。但由于室内试验缺乏代表性,现场试验在操作、设备、费用等方面比较昂贵,并且存在尺寸效应。因此,通过实际的试验手段来确定围岩参数的敏感性是十分困难的。

随着计算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尺度地下工程数值试验成为可能。数值试验已经成为继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之后的又一个支柱性研究手段。本文将数理统计的正交设计方法和大规模三维数值试验相结合,提出了复杂围岩参数的正交—数值试验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某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

1 基于正交—数值试验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

1.1 正交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在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的。正交设计法是依据正交性原则来挑选试验范围(因素空间)内的代表点。若试验有x个因素,每个因素有n个水平,则全面试验的试验点个数为nx个,而正交设计仅有n2个。依据正交性原则来选择试验的正交试验设计可大大减少试验次数,并且具有“均衡分散性”和“整齐可比性”,非常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情况。

正交设计的正交性由如下两个特征刻画:1)每列中不同的数字重复次数相同;2)将任意两列的同行数字看成一个数对,那么一切可能数对重复次数相同。

1.2 三维数值试验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本文采用岩土工程软件———FLAC 3D来进行数值试验。FLAC 3D原理如下:

1)空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

快速拉格朗日分析采用混合离散方法,将区域离散为常应变六面体单元的集合体,又将每个六面体看作以六面体角点为角点的常应变四面体的集合体,应力、应变、节点不平衡力等变量均在四面体上进行计算,六面体单元的应力、应变取值为其内四面体的体积加权平均。

2)运动方程。

快速拉格朗日分析以节点为计算对象,在时域内求解,节点运动方程如下:

其中,Fil(t)为t时刻l节点在i方向的不平衡力分量,可由虚功原理导出;ml为l节点的集中质量。对于静态问题采用虚拟质量以保证数值稳定,而对于动态问题则采用实际的集中质量。将式(1)左端用中心差分来近似,则可得:

3)应变、应力及节点不平衡力。

快速拉格朗日分析由速率来求某一时步的单元应变增量,即:

基于FLAC 3D对正交设计方案进行数值试验,然后通过极差分析法计算极差R,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由此可以确定敏感性的参数。

2 工程应用

2.1 工程概况及数值模型

革镇堡隧道是大连土羊高速公路隧道。经物探分析,该隧道所处地层基岩主要有石灰岩、含藻石灰夹页岩、页岩等。微风化岩层位于地表,风化层界限基本随着地形起伏。

依照地质资料,在桩号K 11+100~K 11+150附近存在断层及构造破碎带,其发育深度较大,呈西北东南向倾斜,选取上述范围160m作为研究对象,该区间包含50m岩石破碎带,建立隧道模型如下:沿隧道掘进方向取为z轴,垂直于隧道开挖方向为xy平面,x方向取0m~150m,y方向取15m~90m,z方向取0m~160m(即K 11+60~K 11+220)。模型共剖分202 866个四面体实体单元,35 499个节点,采用Mohr-Coulomb强度破坏准则。

2.2 正交数值模型试验

隧道开挖过程中,监测位移选取三个断面,断面1设置在硬岩岩层段,取z=30m处;断面2设置在破碎带岩层中段,取z=60m处;断面3设置在破碎带与硬岩岩层交接断面处,取z=90m。在这三个断面需要监测4条测线相对位移,测线AB、测线AC、测线BC及测线AD。模型中硬岩岩层力学参数分别为E1,μ1,1,c1,t1,破碎带岩层力学参数分别为E2,μ2,2,c2,t2,共分析十个参数选用L27(313)正交表前十列对十个围岩力学参数安排正交设计方案。由FLAC 3D计算27个正交试验方案的各断面测线位移值,部分方案计算结果见表1。

2.3 敏感度分析

正交表中极差R的大小反映了相应因素作用的大小,因此可以用极差R来代表参数对于隧道开挖位移的影响程度,也即各参数的敏感性。分别将三个断面各参数的极差取平均值和将所有断面的位移值进行总和,进行极差分析,判断各参数对于位移的影响程度。对于断面1,E1是决定隧道开挖变形的主要因素。对于破碎带岩层与硬岩岩层过渡地段,E2是影响隧道变形的最显著因素,其次是μ2,再次是E1。虽然两种方案的极差值不同,但是各参数对于隧道变形的整体影响次序是相同的,E2是最显著因素,其次是E1,再次是μ2和c2影响次之。综合考虑可选取E1,E2,μ2,c2四个参数作为位移影响的敏感参数。

3 结语

1)本文提出了复杂围岩参数的正交—数值试验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可综合正交设计方法和三维数值试验的优点。采用该方法对革镇堡隧道某区段围岩参数进行分析,证明该方法高效可行。正交试验设计方案极大程度的减少了计算量,节省了大量计算时间。

2)就具体工程而言,本文给出了该区段隧道围岩力学参数对位移影响的敏感程度排序。针对测线布置情况,综合考虑可选取E1,E2,μ2,c2四个参数作为位移影响的敏感参数。这对于该工程后续的变形反分析和施工控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3)本文方法既能模拟复杂的地下工程边界条件,又能克服物理试验成本过大的不足。随着地下工程数值试验复杂程度的提高,引入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是一个发展方向。由于围岩参数与响应指标的高度非线性关系,引入神经网络拟合模型来加强敏感度分析外推能力,也是今后要做的工作。

摘要:将数理统计的正交设计和大规模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提出了复杂围岩参数的正交—数值试验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某隧道复杂围岩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复杂围岩参数选取的高效方法,给出了所研究围岩参数对于变形的敏感性排序,对于该工程的变形反分析和施工控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隧道,正交设计,数值试验,力学参数,敏感性

参考文献

[1]赵选民.试验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沈邦兴,文昌俊.实验设计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3]S.Sakurai,K.Takeuchi.Back Analysis of Measured Displace-ments of Tunnels[J].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1983(16):173-180.

[4]Pierpaolo Oreste.Back-analysis techniques for the improvementof the understanding of rock in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s[J].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05(20):7-2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相关文章:

抗生素药物06-05

局部抗生素06-06

抗生素替代06-07

滥用抗生素08-23

食品抗生素07-05

抗生素输液治疗05-16

应用抗生素时间06-04

科学使用抗生素06-15

口服抗生素论文06-25

抗生素的应用08-14

上一篇: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下一篇: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