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

2024-09-11

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精选12篇)

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 第1篇

20世纪后期,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物流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物流管理发展时间比较短, 但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物流管理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之中, 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就引入大量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物流管理技术。从外部来看图书馆物流就是指各类文献资源从供货商到图书馆再到读者的物质流动过程。

2 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实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以图书馆内部业务管理为核心的图书管理阶段;面向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阶段;以网络为基础的文献信息服务阶段;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阶段。随着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信息中心的职能作用日益显著, 对图书馆管理的效能也有了新的要求:图书馆要处理和提供的信息更多、更新、更广泛、更复杂。图书馆有必要增强对信息的搜集能力以及对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能力, 尤其是对“虚拟馆藏”和“共享资源”的开发, 通过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来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多样性需求。未来图书馆的评价标准不再是文献资源的藏有量, 而是文献服务的能力。

将物流管理技术引入图书馆管理当中, 可以为图书馆发展拓展空间, 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从馆藏资源到读者之间的文献运输和流动信息的分配, 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营资本, 同时促进了图书馆的信息公开化程度。引进物流管理技术能更好地提高和改善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益, 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为社会服务。

3 物流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

3.1 物流技术在图书馆采购部门中的应用

物流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 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文献资源采购方法。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全球的出版信息, 扩大图书选购的范围品种。

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商院) 为例, 该校实行图书采购招标制, 该校每年成立无锡商院图书馆采购招标领导小组, 所有有关图书采购招标事宜皆由该领导小组负责, 每年年初由图书馆制定出全年图书采购计划, 包括所购图书的数量、品种、经费的分配使用等。采购2万元以上图书实行招标, 对图书质量、到馆率和到馆速度以及数据提供服务质量等作出具体的要求。新华书店、图书供应商投标, 通过竞标确定图书采购单位。对某些专业图书实行议标定点采购。电子文献, 如软件、电子读物、信息服务等则从电子仓库中将文献直接传递到客户端, 达到传统采购无法达到的效果, 既降低了交易成本, 又缩短了交货周期。

3.2 物流技术在图书馆流通部门中的应用

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满足读者多样性的文献信息需求, 这就需要大力提倡资源共享。而传统的图书馆的馆际互借, 需要读者亲自到馆借还, 很不方便。无锡商院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不仅可以扩大图书馆的虚拟馆藏, 而且还扩大了图书馆的读者群, 缩短图书馆与用户间的时空距离。如图书续借, 读者可在所借图书到期前30天内, 通过校园网进入图书馆网页进行续借, 也可以到图书馆办理续借手续, 可续借2次, 每次续借时间为30天 (从续借之日起计算) 。为方便读者, 该馆对教职工还实行图书预约服务, 教职工可直接到图书馆或在图书馆网站上预约已借出图书。该预约图书回馆后, 图书馆为预约者保留5天, 5天期满后, 系统会自动取消预约。真正地实现了图书馆“大图书馆”、“大信息观”、“大读者观”的服务理念。

3.3 物流技术在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门中的应用

无锡商院为了节省教研人员查询、检索所需文献信息的时间, 便于随时跟踪本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参考咨询向学校重点课题和重大科研项目推出定题咨询服务, 为课题组提供从课题立项、研究中期、直到成果验收的全程式信息保障, 根据课题研究各个阶段的不同信息需求, 一次性或定期/不定期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检索结果。无锡商院依托网络资源和数据库为校内读者提供代查代检及论文查证服务。根据委托人提供的检索命题及准确的检索词, 代为检索题录、文摘或全文资料, 将检索结果以索引、摘要或全文等形式通过拷盘复制、E-mail发送或打印输出等手段输出并交付给委托人, 如果该馆没有读者需要的文献资源, 还可以代为与其他文献中心或其它单位联系, 代查代检所需的文献资料。

4 高校图书馆在物流管理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4.1 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目前许多高效图书馆还不能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整合, 导致开展信息服务工作时, 查找不全所需的信息资源, 在组织“资源链接”时易出现“死链接”现象。

4.2 信息用户方面

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应该强调服务与服务对象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种服务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一定范围的“确定性”, 实质上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深层次的服务。但目前大多数读者只使用外借服务与阅览服务、检索服务, 很少有人享受过跟踪服务与定题服务, 更谈不上推送服务, 这就造成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没有给读者的科研、学习等带来真正的便利。

4.3 服务与管理方面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图书信息以光学条码形式粘贴在书本上, 作为每本图书的识别码, 同时还需在每本图书内加贴磁条, 通过磁性电子安全检测器检测, 防止图书未经许可被带出馆外。读者借/还书的过程是管理员须先用光扫描器读取借书卡信息, 然后读取图书上的条码信息, 最后将书消磁或上磁;管理员整架时, 全凭肉眼来辨别图书是否错架、乱架, 整架速度慢而且效率低。

5 高校图书馆在物流管理应用方面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5.1 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深度整合信息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和使用效率。建立完善的联合目录体系。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图书馆联合馆藏书目数据库, 各成员馆有权使用书目库的数据和上传新的目录数据, 使书目库更加完善, 成为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平台。在此基础上, 将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 使之能够在网上进行便捷快速地查询与传递。

5.2 信息用户方面

为解决信息用户方面的不足, 图书馆可以利用RSS发布随时更新的信息, 供不同的用户订制使用, 使读者第一时间获得所需信息。除此之外, 图书馆可以提供其他列表RSS聚合服务, 如新书通报、预约到书提醒、即将到期图书提醒、系统推荐列表等, 使用一个窗口, 便可浏览和跟踪网站中不同页面上的内容。

5.3 服务与管理方面

对于借还书方面, 可以运用RFID技术管理图书, 读者借书时, 只须将自己的借阅证、图书或音像制品放在借阅设备下方, RFID借阅系统就会自动扫描读取读者卡个人信息和图书标签信息, 计算机自动完成借书过程并打印出借书凭证;还书时, 读者将图书送到回收设备, 安装了RFID读写器的设备自动对书籍标签进行扫描记录、处理和分捡;管理员整架时, 只须持手持式阅读器, 在书架中间走过, 阅读器可以将错架、乱架的图书从成排的书架中挑选出来;在RFID环境下还可以实现电子防盗与记录借阅信息流程的统一。RFID技术既节省了磁性防盗系统磁条与磁性检测装置的投入, 又极大地缩短了读者借、还图书的花费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将管理员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提高了工作的价值。S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与物流管理的应用[J].物流科技, 2006 (8) :123-124.

[2]宋晓艳.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研究.2006 (24) :21-22.

[3]李冬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与物流管理的应用[J].物流技术, 2006 (3) :34-35.

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 第2篇

项目管理是近代我国的一种新型学科,其主要的内容就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要运用某种管理手段来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项目管理理念在实施的时候不仅仅需要注重其内在的管理方法,还应该考虑到实际的一些因素。例如在高校中图书馆的主要作用就是信息资源的传播,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查阅资料参考咨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发展当中不断实现着创新,并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高校中的图书馆经常会举办与图书馆数据库建设有关的项目,例如组织图书馆内部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竞赛,或者是举办读者座谈会等。

一、项目管理理念的提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而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更是能够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作用。项目管理理念就是高校图书馆在发展中经常运用的一种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对于工作人员自身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在图书馆内从事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讲求实效,并且能够担当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图书馆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文献的分类以及对不同学科书籍的统计和信息建设。要想完成这些工作,首先就应该对工作人员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人员不宜过多,只要少而精才好。我国现如今高校图书馆中的项目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来自于不同的部门,所学习的学科也是不同的,这样能够针对图书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管理。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在对自身实行项目管理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创新服务”理念,通过加强自身工作人员的素质,来提升对于图书馆资源的管理。

二、项目管理组织的形成与构建

(一)项目管理组织的形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图主馆在管理结构上主要以高层主管部门为主,采取了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管理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分散。这种管理结构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例如权利较为集中,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时候下级缺少自主权。与此同时,各个管理级别之间还有着明确的分工,互相之间分工不同,所以在面对不同问题的时候就会有着不同的工作人员对问题进行处理。高校图书馆中采取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管理中的多级管理模式,多级管理模式不仅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降低工作的效率。而如果运用小组分工式的项目管理制度,就会令各部门对图书馆有着更为细致的管理。无论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应该有专业的人员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管理。并且,项目管理制度还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统一和协调配合,这种互相之间具有联系的管理模式就是蛛网状管理结构。

(二)项目管理组织架构的确定高校图书馆在项目管理中经常会采用阶级式的管理模式,再将一些底层的管理设置为网状管理结构。一般高校的图书馆会分为四层管理级别,其中处于顶级的为图书馆的领导,图书馆的顶级领导直接对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管理。图书馆与项目管理办公室之间会形成一种直属的管理体系,当图书馆中出现任何管理任务的时候,就应该由图书馆的领导直接给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达任务。然后由项目管理办公室为下属的项目工作小组下达具体的任务。

三、项目管理的运作模式

(一)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的构建在{校图书馆的项目管理中,其运作模式常常涵盖了多种管理,其中包括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些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都是高校图书馆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手段。项目管理的运作模式,主要就是将一定时期内的图书馆整体目标划分为若干阶段性的目标。在高校的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就是对巳经过时的文献及时地进行更新,现如今高校的图书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和书本的文献,很多高校已经将图书馆发展成为了具有信息化管理的体系,在高校的图书馆中有关管理人员还要对一些信息化的文献进行更新,一定要确保图书馆内文献的实时性。

(二)项目运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在高校图书馆的项目管理中,还应该对项目运作的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在项目运作的时候,有关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图书馆内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创新式的管理。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现如今我国一些高校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在服务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其文化建设已经面向了教学科研的需求,更加全面地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例如,现如今一般高校都已经推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来供学生进行学习和参考。创新式的运作模式在实际的图书馆管理中往往会更加体现出多元化的管理理念,除此之外,很多高校中图书馆的运作模式还采用了互联网联网的形式,一些高校通过互联网将自身图书馆中所拥有的文献和资料公布到了网上,这样会方便院校中的学生对资料进行查找。这种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是现如今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

四、思考

(一)更新理念是前提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就应该对于项目管理的理念有所认识,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项目管理之前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更新理念的重要性。图书馆项目化管理就是创新驱动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改革,如今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只有不断地提升内在和对于工作的主观理念,才能够针对如今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好的分析和研究。与传统相比,现如今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必须采取创新式的管理模式,另外,还需要增强图书馆中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够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要想更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首先就要对高层领导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一定要让图书馆中高层领导的思路从传统的单一管理方式逐渐转变为现如今的多元化管理方式。

(二)协调发展是关键

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以部门为单位,图书馆中的高层领导会将员工分为多个小组和部门,让这些部门去完成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一些较为基础性的工作,这些主要就是为了强化图书馆的管理部门职能。然而,项目管理主要就是针对某一种管理项目,当员工对制定项目进行管理后,就会再返回到原有的工作岗位中。协调发展在图书馆的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现如今我国高校中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来自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并且其自身原也肩负着一定的工作任务,当面对图书馆安排的项目管理时,如果遇到了本职工作与项目管理工作同时出现的时候,就会令很多工作人员左右为难。实际上,职能工作和项目任务都是同等重要的。只有能够协调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图书馆不仅仅要加强对于自身的管理,还应该实现管理中的有效融合、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管理目标。

(三)激励创新是根本

在图书馆的项目管理中,项目成员很多都是一人兼多职,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还需要在图书馆出现特殊项目的时候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所以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培养,只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对于工作有着一定的工作热情,并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只有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挑战力和创新力,才会在面对各种复杂工作环境的时候,有着较好的心态去面对。因此,全面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 第3篇

关键词 RFID技术 FRID智能安全门 FRID 图书电子标签

一、RFID技术解读

随着FRID在图书馆的应用,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还、图书排架工作等比较繁杂的工作便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FRID,中文叫做射频识别技术,属于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它的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是由无线的射频方式完成的,获取相关数据并且识别目标。读写器、电子标签以及主机、天线等共同组成了FRID系统。通常人们用非接触式的IC 卡来作为对电子标签的别称,在使用中,只需要将其放置在需要识别物体表面上就行,其采用芯片级耦合原件组成,能够发送信号,也能够接收信号。无线信号可以通过天线来完成信号的发送与接收;读写器可以发送、接收命令,与此同时它与主机通信执行主机的命令;发送用户命令和显示接收数据则需要用到主机。

不同设备,在图书馆书库管理中的应用不同

第一,方便图书管理员管理书库

1.图书管理员使用FRID推车式移动盘点系统,缩短图书盘点时间、顺架剔旧工序就简单很多,新书上架就变得容易了。它在辅助上架容易,盘点倒架也容易。

2.有了便携式FRID 移动盘点系统,图书管理员快捷地进行盘点和图书的查找便不在话下。

第二,方便读者借阅

1.读者自助式流通文献的归还续借操作在室内自助借还设备的帮助下,方便很多。粘贴有FRID 标签的流通文献,在自助还书设备这里可以进行扫描识别和归还处理。

2.层位标签图书书架层标架标用于图书盘点查找作业时的精确定位。图书馆书架专用标签。

第三,图书安全性大大提高

1.FRID智能安全门,装有声光双重报警机制,电子标签的图书资料的安全。安全检测门是安全识别的系统设备,可以对有FRID标签的流通文献进行扫描。流通部门用此对流通文进献行全安控制,就可以达到防盗的目的,贴身携带以及装入背包内的文献状态经过此系统的鉴别,就可以知道是否办理了借阅手续。

2.FRID图书电子标签可用于图书、多媒体光盘和磁带等文献的标签辨识。FRID智能标签是一种低电集成电路产品,由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组成,里面的存储晶片中可以多次写入和读取文献的基本信息。当图书发生了丢失现象时,可以有效地保护了图书的内容。

3.FRID技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完全不用人工干预,也不用直接接触,更加不用光学可视。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均可工作,在识别多个标签的同时,也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应用便利。标签的密码保护可以用此系统来保护,通过算法实现对数据的安全管理。因为它无机械磨损,所以寿命会稍长长。读写器与标签通过相互认证,安全通信,安全存储便不是问题。

三、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中应用FRID技术的问题

1.FRID技术设备价格较贵。与传统标签相比,相比还是比较贵,即使签价格和过去几年已经有了明显下降,显然对于经费不太充裕的图书馆来说,可以说是望洋兴叹。

2.整合系统的艰难。传统的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条形码技术和词条技术的基础上,然而FRID技术是建立在FRID 智能标签的基础上,如果把传统的管理系统撤换掉,全部安装FRID设备,那么系统的集成和整合是很艰难的,所以传统的系统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取代。

四、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中FRID技术的应用探索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书库借还系统还是用条形码加磁条的方式,通过比较FRID技术与传统条形码,便容易看出FRID技术的先进性。

1.读者借用FRID系统自行办理借,跟条形码的借还,做比较,就明显地知道其流通的时间是减少了,减少了馆员的工作量, 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效率。

2.图书架上的图书得到有效的管理。图书的自动分类分检,都在FRID 系统的帮助下进行,其次,如果书架上的书乱放了,系统可以自动把书放好,因为它具有对文献进行定位和扫描的功能;图书的地点变更、架位变化等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五、结束语

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尽管对于多数图书馆来说,实现FRID 技术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图书馆大规模普及FRID 技术是可能的,我们的世界已经向着数字化方向迈进,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应用FRID 技术,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叶莉. 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实例及障碍分析:以武汉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论坛,2008(10):71-73.

[2]邵正荣.陈超图书馆管理系统与门禁控制系统的数据接口[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4):29—30.

[3]胡蓉. 浅议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06(11).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公平理论的应用 第4篇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用人制度上存在着很多漏洞和问题, 比如选人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关系户”、“走后门”等现象, 这与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有着直接关系。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 导致工作人员渐渐失去工作热情, 与领导的关系也会日渐变的紧张。

一、“公平理论”的概念

最初“公平理论”是由国外学者亚当斯提出并加以实施的, 其中心思想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可以将自身的劳动成果与报酬成正比例发展, 使其得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公平理论”的实施使工作人员能够得到与自身贡献相等的保证, 将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公平理论”本质上只是一种理论概念, 若想真正的实施还需要相当慢长的实验过程, 但是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应用策略, 就能够实验实践时间大大缩短[1]。

二、“公平理论”在高校图书馆中的作用

(一) 平衡作用。“公平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组织平衡好一切事物, 使其能够永远保持一个平衡状态。将“公平理论”应用在高校图书馆中能够将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得到应有的平衡, 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率的进行。高校图书馆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员工经常会发生得到的报酬与自身所做的贡献不成正比的事情, 归根究底, 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校图书馆内没有得到真正的平衡, 一直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才会导致有一些员工拿到了比自身贡献高出很多的报酬, 而认真努力工作的员工则无法得到应有的奖励。“公平理论”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上的将失衡现象改善, 充分发挥“公平理论”的平衡作用。

(二) 团队作用。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相互合作, 但是如果团队内部关系紧张, 出现裂痕, 那么就不能更好的进行团队合作, 从而使工作效率低下。高校图书馆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严重导致领导之间或领导与员工之间关系紧张, 难以达到真正的团队合作, 这对图书馆的运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会使图书馆工作效率低下, 甚至还会导致人才流失。将“公平理论”应用在高校图书馆中能够最大限度上解决失衡现象, 使工作环境更加融洽和谐, 从而能够使高校图书馆在工作过程中具有团队合作意识, 使工作效率和效果加倍。增强高校图书馆中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默契度, 是现如今高校图书馆的首要问题[2]。

(三) 激励作用。“公平理论”的实施将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员工工作更加具有热情, 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分配和人员管理, 只有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做好, 才能够更好的进行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将“公平理论”应用在高校图书馆中能够做到引导员工工作的作用, 最大限度上的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保证员工的工作目标基本一致, 这就是“公平理论”中最重要的作用, 激励作用

三、“公平理论”在高校图书馆中的意义

(一) 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由于现如今属于利益社会, 所以不论是学生或员工的最终目的都是得到与自身贡献成正比的回报, 同理, 高校图书馆员工也有着共同的目标, 但是由于高校图书馆存在着失衡现象, 所以, 这加大限度上削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只有高校图书馆做到真正的公平, 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更加努力工作。当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相应的回报时, 就会更加努力的工作, 以争取更好的回报。这也是将“公平理论”应用在高校图书馆中最大的意义, 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更加努力为图书馆工作, 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二) 统一工作目标。在“公平理论”实施过程中, 必须将员工和领导的工作目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只有将工作目标统一, 才能够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得到成倍提升。不仅提升了员工之间的合作默契度, 还能够增进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度, 使图书馆得到最大发展。

四、“公平理论”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实施策略

(一) 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公平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实施过程中最重要就是领导的思想观念, 只有领导认识到公平的重要性, 才能够彻底解决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失衡现象。

(二) 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将“公平理论”实施在高校图书馆中, 最重要就是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才能够将“公平理论”作用发挥到最大。例如定期进行员工之间的绩效考核, 实行奖惩制度, 对于表现出众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 能够激发员工之间的意识, 在考核过程中实行全透明政策, 实行公开员工之间的评比, 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气氛高涨[3]。

(三) 提升对员工的关心。领导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作为领导带领员工, 还要作为生活中的引导者来引导员工, 在生活中领导要适当的对员工表达关心, 才能够使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得到提升, 从而能够更加信任领导, 提升工作效率。

结束语

将“公平理论”应用在高校图书馆中时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要将“公平理论”作为高校图书馆的运行理念, 才能够真正的做到高效率工作。在实施“公平理论”式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基本原则, 开展相关活动, 使领导对“公平理论”的意义和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才能够使“公平理论”发挥最大程度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鑫平.浅谈“公平理论”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 2010, 02 (11) :60-61.

[2]梁欣.“公平理论”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 2014, 11 (26) :102-103.

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第5篇

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时期读者的新需求,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从分析当前图书馆管理现状入手,探讨了影响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作 者:范梅兰 FAN Mei-lan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51刊 名:江西图书馆学刊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JIANGXI年,卷(期):39(4)分类号:G251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 管理创新

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 第6篇

[关键词]:非理性管理 高校图书馆 应用

一、前言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兴起,让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最近几年,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出现了变革,并获取了一定成绩,然而,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将非理性管理理论应用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及水平。以下简要针对高校图书馆非理性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二、非理性管理的内涵

(一)非理性因素

对于非理性来讲,其指的是精神的主观世界及相对理性的范围,是逻辑概念、理性思维所无法表达、理解的。非理性主要包含直觉、意志、本能等。非理性因素指的是在心理学、认知论等方面缺少明确心理活动、认知行为的因素,例如:无意识、认知论等。一般来讲,人们的直觉、意志、情绪、欲望等都可以被视为非理性的,具备自发性、自觉性、突发性等特性。

(二)非理性管理

最早提出非理性管理的代表人物为梅奥,其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非理性管理的观念。非理性的管理是对以往理性管理的一项挑战,然而并不同人们的理性相矛盾,也就是说,非理性的管理方法并不需要基于人们的逻辑前提上,并且较理性管理多一些经验,以人为本,给予人们尊重、合作、信任。此种管理方法更多在于情感沟通与人文关怀,注重人本主义思想。在进行图书馆管理期间,不但需要充分发挥标准、组织等管理作用,同时还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情感作为主线,尤其是关注人们的非理性条件,重点突出人们心态、情感、形象、意志等管理功能,深入挖掘从业者自控、自尊、自强等意识,从而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质量。

因为非理性的管理工作需要基于合作、信任、尊重的前提上,所以,其将人作为社会人进行对待,认为对人劳动积极性造成影响的因素,不但包含物质利益,同时还包含文化、社会、心理等条件。特别是价值观与组织观,其都满含非理性因素。非理性通过非权力性、非强制性的影响,说服人们,进而将集体的意志变成个人的行为,实现自觉管理。非理性管理具备变动性与启发性的特点,重点突显人们的创造性及主动性。

三、非理性管理理论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一)管理从业者应同馆员的情感相通

管理从业者需要同馆员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互相关心。重点在于实现心理置换,从馆员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馆员面临的处境与困难,进而给予理解,增进彼此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共同分析各类因素,从而找尋处理问题的措施。管理从业者假如在工作期间发生失误,则应勇敢承认错误,并向馆员道歉,获取馆员的原谅与理解。如此,情与理互通,理性以情感为导向,情感以理性为基础,让馆员理解并主动接受图书馆的要求,从而提高管理质量,更好的为学生与老师们提供服务。

(二)管理从业者在管理期间应将情贯穿始末

在对高校图书馆的馆员进行管理期间,不但需要给予馆员信任、尊重与关爱,同时还应多采用鼓励、肯定的方式,激发馆员的热情与创造力。所以,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期间,从业者应坚持以科学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点燃馆员们的积极性,进而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施行激励的方法

管理从业者应擅长合理设定目标,借助鼓励、宣传的方法,帮助馆员认识到自身工作、学习的不足,并了解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创建奖惩标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馆员可以主动参与管理活动,提高管理质量。例如:陕西商洛学院在管理图书馆期间,就每间隔一学期让馆员进行一次工作总结,从而更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认真聆听他人的建议,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对馆员提出一些业务能力的要求,每年选出几篇优秀文章进行馆内交流,并进行评优选先。另外,进行各类活动,例如:论文交流竞赛、计算机竞赛等,增强从业者的科研能力及业务水平。

2、情感沟通的方法

管理从业者需要经常同馆员进行情感沟通,多同馆员进行交流,引导其自行参与管理工作,例如:对管理标准进行改革、创建规章等。从而调动馆员的责任意识、主人翁观念,让馆员的需求、尊重得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

3、利用信息进行引导的方法

图书馆的馆员对认可与尊重的需求较强,希望获取成绩,并受到他人的尊重。另外,随着现今社会的逐步发展,馆员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坚持学习。所以,管理从业者应善于借助信息的引导,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例如:支持馆员进行业余学习,多为馆员推荐一些好书,资料,组织馆员进行参观、交流,进行讲座等,并且利用多种途径引导馆员为学生及老师提供更多的服务,进而全面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

4、管理从业者应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增强领导力

对于领导力来讲,其是管理从业者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管理者需要必备的素养。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从业者应增强自身的个性素养,给予馆员宽容、关心,同时应提高管理水平,善于团结群众、共同开创崭新的局面,让馆员乐于在管理者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另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从业者还需要具备大局观念,为馆员留存充分的发展空间,将全力下放,让馆员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并将责任划分到个人,通过实际行动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质量。

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速率的逐步加快,高校的图书馆需要不断改进管理形式,通过非理性的管理理论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能力及水平,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及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对非理性管理理论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乐国林,毛淑珍.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思想发展的分合演进[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06).

[2]庄平.考虑管理者非理性特征的企业投资风险约束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3]唐先滨.行政文化与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双向互动研究[D].新疆大学,2011.

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 第7篇

1 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在上个世纪, 由于图书馆的管理缺乏科学性, 在整理和管理上十分麻烦, 对图书的保管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原因都间接让图书馆的部分社会价值在无意中被流失。同时, 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也给高校师生提供了不少人性化的服务, 譬如知识获取功能、文献检索功能、自学功能等。除此之外, 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由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全靠工作人员来完成,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并且工作量十分大。而步入电子信息化的高校图书馆节省了劳动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也为学校师生带来了更方便的服务。

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

2.1 系统的关键技术

2.1.1 中间件技术

任何的计算机上所有应用的软件都是在操作系统上运行的, 而中间件技术就是用于应用系统与操作系统之间进行交互作用的技术。它可以简化应用软件的复杂性, 同时也是可以克服在网络环境中多种挑战的一类系统软件。

2.1.2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是建立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 在大量的数据里面整理出不被人注意的但又有挖掘价值的信息。统计学是数据挖掘技术的核心, 也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树蕨挖掘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分为数据整理、数据挖掘和结果的评估三部分。其过程首先要明确目的, 其次建立数据库, 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建立模型, 再才是进行评价和解释。

2.1.3 分布式搜索引擎技术

图书馆知识信息管理系统的分布式搜索引擎技术主要是将图书馆数据库内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储存和管理, 并根据用户搜索的关键词将关联内容呈现出来。

2.1.4 RFID技术

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通过扫描图书上面的条形码, 可以获得图书的基本相关知识以及图书编排的基本信息。其依赖操作简单、信息获取迅速快捷、管理成本低廉的特性, 已成为现代图书管理的主要手段。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已经退市, RFID技术将是现代图书编目外包工作的一大创新发展, 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2.2 系统的功能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十分明显, 最直观在于“以人为本”的服务性能。其中包括了知识获取功能、知识的组织功能、知识转化功能、知识管理功能、知识应用功能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自学功能。在其具体的服务功能上主要体现在文献信息检索服务、网上信息导航服务、远程教育服务以及信息素质教育服务等几个方面。每个图书馆的管理系统都会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将图书馆内所有的信息科学的整理好, 再通过分类式搜索引擎技术的应用, 方便了高效师生通过输入关键词检索到想要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从另一方面来说,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以人文本”也体现在了图书馆的工作方面。由于管理系统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实现的,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失误, 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3 图书馆管理系统实施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3.1 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

凡是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上管理工作都会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产生一定的依赖, 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安全防护。不管是从软件因素还是硬件因素, 或者是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都可能会对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因此, 要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攻击, 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 要及时做好资料和信息的备份工作, 以做到万无一失。

3.2 完善电子阅览室的硬件管理

在硬件方面, 对于图书馆内的所有现有电子设备, 管理员必须要勤于管理和维护。现状中, 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实施了电子化的图书馆运行模式, 而电子阅览室更是早就开始投入实施。从实施到如今, 已经有不少高校图书馆的设备开始老化, 一些不太负责任的管理人员甚至不会认真维护这些设备。诸如此类的原因都大大降低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应用和实施中的效果。因此, 定期完善电子阅览室的硬件管理, 定期维护以及清理计算机的垃圾碎片, 才能从硬件上切实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性能。

3.3 强化对图书馆管理系统人员的管理

现状中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普遍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 很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都不能完全了解图书馆自身的管理系统。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该强化对图书馆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的管理, 抬高门槛, 聘用具有基本计算机素质的人员, 这有利于减少图书馆管理系统工作中问题的出现, 从而促使图书馆实现其最大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职能,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 结语

总之, 从公元前3000年前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开始, 图书馆一直都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知识仓库, 也是满足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知识在不断被丰富, 优秀的作品不断被收录和增藏, 只有依靠21世纪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力量才能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做好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但是, 我国高校图书馆当前的管理系统应用现状中依然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此希望业内人士要更加勤于专研, 积极吸取国内外的优秀经验, 为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承秀.图书馆内部管理沟通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 2008.

[2]谷晋.RFID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10.

[3]林锦霞.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 2012.

[4]李鹏.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与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及应用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型组织, 是高校的文献信息知识中心, 其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 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 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全面的知识服务, 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和文献信息的保证, 是学校知识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在知识网络化的时代,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 合理开发网络知识管理系统, 才能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知识中介的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种对知识进行的软件建设, 既是一个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实现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的综合系统, 又是一个通过文件管理系统、群件技术、搜索引擎、专家系统和知识库等技术工具, 使高校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的多功能、多领域交叉系统;既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平台, 全方位开发、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决策系统, 又是一个将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服务管理, 实现信息远程交流的智能服务系统。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包括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个方面, 软件建设是指以科学的知识观念形成独有特色的高校知识管理制度和文化环境;硬件建设是指建立知识库系统并配备其他必备的支持技术, 从而建构一个既系统又灵活、开放又安全的管理系统, 馆藏知识在合理流动的模式下被高校师生充分利用。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想实现对信息的有效管理, 对人的管理是前提和基础, 所以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还是一个集成的综合系统。管理集成是借鉴美国学者约瑟夫?哈林顿的计算机集成概念并结合管理理论与实践而来:管理集成是管理领域的一种理念, 是构成复杂管理系统的一种方式, 也是解决动态管理系统的一种综合方法。基于此,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作为管理集成要实现两个基本点:知识和职能, 前者强调图书馆要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后者强调图书馆要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那么, 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就要从以下两个重要原则出发:

1. 整体优化原则。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集成综合系统, 那么就要符合系统论的要求, 对构成图书馆的各要素权衡、调整、搭配, 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形成最佳整体优势, 最大限度的发挥效应。

2. 连锁互动高效原则。

老子曰:“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这句话精妙地道出了事物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也是对这一原则的诠注。传统的图书管理只是一种对文献信息管理, 从接收、输送到处理, 随着知识管理集成面对的信息增多, 只有打造高效、快捷的信息网络平台, 才能优化知识的存储和师生的利用, 从而保证图书馆正常、高效运转, 推动知识创新和社会化。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成

知识管理系统是以人和信息为基点构建起来的网络系统,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 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集体文化的丰富和业务处理完善过程融合, 伸向并覆盖整个系统, 使知识在知识工作者之间共享, 加强图书馆成长的驱动力, 使图书馆从一个服务场所一跃成为一个知识的加工厂, 知识在图书馆创新、加工, 最终实现知识的有序化输出和高效利用。图书馆通过对知识采集、转化和创新三个阶段的管理后, 实现图书馆知识的逐步增值。知识管理系统则通常由以下两方面构成。

1. 内部网络。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 一方面, 图书馆通过门户网站把知识资源传递到终端用户, 高校师生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所提供的知识服务进行新的价值创造, 实现知识增值;另一方面, 图书馆知识管理完成任务、实现功能的过程, 既是一种信息的交流、传递, 也是整个系统的一种协作。

2. 知识管理。

包括知识资产管理、动态知识管理和知识转化管理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所拥有的专利权和版权等知识资产的管理, 对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和分析, 提供方便灵活的知识资源的调用服务, 图书馆内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最大限度的融合, 然后形成一种新的顺序, 一种新的关联, 促进图书馆的知识不断更新。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也为师生提供知识采集、转化和创新三个阶段的服务, 这一系统由于集知识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于一体, 所以能够综合实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特点

1. 同步性。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能提供同步性的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知识管理系统是动态更新的, 所以不能照抄照搬, 必须构建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业务流程, 这样才能通过集成的知识仓库、更新的数据流、先进的分析工具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运用, 实现对知识管理系统即时的动态调整, 以求与科学、经济及学术的发展趋势保持最佳的同步状态。

2. 人本性。

当前的知识管理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种管理以发挥人的创造性为中心。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以知识信息和人为基点, 所以既是以知识信息为中心的机械性管理, 更是以人为核心的知识化管理, 使知识服务与创新成为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通过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生产出新的知识去满足需要。

3. 方便性。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师生提供快捷的信息知识服务, 那么就要重视对图书馆显性知识的管理, 从选择、整理、组织到加工, 建构一个系统的知识仓库, 还要重视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发挥, 只有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才更有利于师生的吸收和利用。建立资源库, 最大限度的达到资源共享与再创造, 知识管理系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共享。

四、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

l.发现和管理知识。

发现和管理知识就是找出相似知识群体的存在并加以管理, 即知识管理系统利用自身的软件功能和其他技术工具的支持, 实时对输入的知识、信息和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信息处理技术有低级和高级之分, 低级信息处理技术支持那些简单地知识获取和在线存储, 例如建立数据库和完善图像系统等;高级的信息处理技术支持那些搜索工具和文档管理系统, 对存储的知识信息不仅进行分类, 而且形成相似知识群体。这一群集式方法还被用于识别不同信息群体之间的隐性关系或联系, 促进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

2. 显性知识交流。

显性知识交流就是在自身软件和相关技术的帮助下, 知识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知识群实现使用者的特定指向需求。显性知识交流, 外部的信息源是提取知识的平台, 经过选择性的过滤后找到与知识搜索者相关的知识, 实现显性知识之间的有效交流。如何将显性知识内化呢?试着提供给研究者一个交流的平台, 让他们对共同感兴趣问题进行探讨, 并通过已获得的外部知识信息加以勾勒和描述。

3. 隐性知识转化。

隐性知识的转化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为转化的两个过程。知识管理系统“业务流程管理→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与创新”的流程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在交流中互为转化提供可能。隐性知识之间的交流实质就是扮演了默认知识间的中介代理, 达到知识寻找者与最佳的知识源匹配, 再将隐性知识给予显性化, 管理和利用中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共享。

4. 知识应用。

学以致用。前面三种知识交流转化都会形成创新性知识, 对这样的知识加以应用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知识应用过程的自动化技术是少见的, 这需要利用知识管理系统来提高用户知识应用的经验和能力, 从而实现知识服务价值。

五、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

知识管理重在“管理”, 而核心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不论人们对知识经济持怎样的态度, 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依靠知识、应用知识才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1. 知识采集的管理。

知识采集管理就是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针对性地对某一知识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高校图书馆所采集知识的来源广泛, 包括传统馆藏、数字馆藏、网络资源等。通过确定应用领域、建立目标数据库、信息清理、预处理和知识引标, 就实现了知识采集的管理, 使有序化知识信息资源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2. 知识转化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转化管理实质就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相转化的管理。知识搜集, 在知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 进行知识信息资源的搜集, 以基本框架和分类标准建立知识仓库或相似知识群体。知识挖掘, 按照一定要求, 从知识仓库或相似知识群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 提炼加工, 使之成为人们能改变对事物认识的知识。知识重组, 需求就是方向, 这一环节就是针对具体的用户需求, 形成特定系统化的知识, 满足用户所需, 使之成为用户知识补充和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

3. 知识创新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创新的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资源的理论创新, 即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不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贮存和传递, 而是经过全面分析、筛选、集约、升华的知识信息, 以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宗旨;二是技术创新, 即图书馆的管理能够为师生提供诸如参考咨询、个性化信息服务知识导航、知识检索、远程教育、网上阅读等技术服务。三是组织创新, 即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由相关的部门和机构所构建的网络系统实施专门管理, 促进知识成果直接向现实生产力转换。

总之,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不仅是一种管理文化变革, 而且也是一门正在成长的学科, 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关心。管理首先就是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推广和应用知识管理方面走在前沿, 管理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必然产生巨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顾洁.基于知识网格的图书馆知识管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

[2]王莲.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初探[J].图书与情报, 2009 (6) .

[3]黄权才.图书馆知识载体多元化及其管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2 (3) .

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 第9篇

关键词:RFID,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图书馆领域, 推动着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近年来, RFID技术引入又一次掀起了科技热潮, 在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普及应用, 有着取代光学条形码的趋势。

1 RFID图书管理系统介绍

RFID (Radio Fre que ncy Ide ntification) 图书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技术的一种全新图书管理方案。RFID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这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并读取存储信息, 获得认知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能迅速、简单、方便地追踪和管理馆藏文献。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存储信息的芯片标签安装在天线上, 通过读卡机以无线电波发送出去, 然后通过位于接收端的处理系统进行解码识别, 以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1.1 RFID技术与条形码技术的比较

一直以来, 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光学条形码来辨别、标识每本图书, 外加贴磁条以防图书被窃。读者在借还图书时, 由图书馆员使用条码枪读取出图书的信息呈现在管理系统上, 进行借、还、续借等操作。而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带有RFID标签的图书可以识别标签上高度集成的数据信息, 从而实现自助借还, 无需人工操作。RFID技术的优越性更多的表现在防盗标签的可充消磁, 标签的安全磁条不会被公文包、背包、人体等物品屏蔽, 信号强度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衰减。这种标签可以重复地充消磁, 并能保证充磁饱满, 提供最优等级的保护, 不会引起误报。从信息存储容量上来看, RFID标签的信息存储容量是传统的条形码的几百倍以上。这种技术能够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图书文献、光盘、影像资料等物品提供简单有效的保护, 使文献资料的管理变得简单、快捷, 图书馆员可以通过RFID管理系统实现很多应用, 如自助借阅服务, 读者可以非常轻松地体验到自助借还带来的方便与享受;整理书架、盘点馆藏, 图书馆员只要手持设备探测RFID标签, 就可以对馆藏进行精确管理, 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效率。

1.2 RFID技术的优点

1.2.1 读取方便, 加速流通过程。

通过条形码进行图书借还管理, 由于条形码技术的障碍, 只能一本本的进行扫描处理借还业务, 时常因为条码枪等设备或者扫描角度的原因出现重复扫描或因条形码印刷不清楚、颜色脱落而导致误操作。这些都会增加图书馆员的重复劳动, 降低工作效率, 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借还请求, 使得借还台排起长队, 浪费了读者时间。而RFID标签读码器能够读取多本图书, 读者可以一次办理多本图书借还手续, 让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操作变得快速和简单。

1.2.2 实现快速上架, 排除乱架功能。

利用RFID图书分拣系统对图书馆内各楼层和各类目图书进行分拣, 能够大大缩短图书上架的时间, 降低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 而且能使读者及时找到所需要图书, 从而更好地实现图书通借通还, 最大化的利用图书资源。以我校图书馆现在的全开架式排架方式为例, 如果有一本书放错了位置, 就会成为死书, 读者甚至图书馆馆员也很难在百万多本甚至更多的图书中查找出来。利用RFID技术, 可以确定图书的相对位置, 如果放错了位置, 只要通过手持RFID设备进行扫描, 错排了的图书就会发出声音提示, 同时漏点图书的信息会在系统中标注, 马上可以在点检仪上得到提示, 并示意该书的正确位置。

1.2.3 提高盘点速度。

当图书馆进行盘点时, 只要管理员手持点检仪, 通过电波讯号与RFID芯片交换信息, 可以同时读取多本书籍信息。这种方式不需要从书架上取下书, 也不需要打开书籍找到条形码的位置, 与传统的点检方式相比, 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流程及时间, 节约了人力成本。

1.2.4 提高馆藏目录的准确性。

在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下, 如果馆藏目录出现错误, 进行重新盘点的成本很大, 即使发现错误也没办法及时排除。如果利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管理, 重新编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就会变得很轻松, 而且准确率高, 从而解决了诸如检索目录里有的书在书库中却找不到等繁琐的问题, 这样既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又提高了服务水平。

1.2.5 安全防盗性强。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的安全防盗系统是采用磁条检测技术和条形码识别技术, 由于磁条的使用寿命和电磁状态难以确保正常、稳定, 使得安全系统不可靠, 而RFID技术的灵敏度、准确性远远高于磁性图书检测报警器。图书馆如果引进和应用RFID系统, 能更有效地防止未借出资料被带离馆外, 且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 不易被伪造和更改。另外还可以实现对附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追踪定位, 防止图书丢失。

2 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

RFID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目前, 全球已有超过五百余家图书馆采用了RFID系统进行管理, 其中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国家地区已广泛使用RFID技术。在国内, 2006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新馆是中国最大的RFID项目和国内第一家全面使用RFID设备的图书馆, 从文献的采访、分编、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读者证卡, RFID标签和阅读器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2006年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 配套建设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 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的高校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已开始运用了RFID,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3月份起实现了120万册开架图书和期刊的RFID标签转换和自动识别, 是目前国内RFID应用规模最大的高校图书馆。由此可见, RFID系统大规模进入高校图书馆, 逐步取代条形码系统, 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很多高校本校区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也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更是学校学术精神的象征。因此, 新图书馆的规划和建设应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引进RFID技术将推动高校图书馆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3 引进RFID系统, 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现行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读者的借还书需求, 通过图书馆员按照管理者的工作流程和习惯来完成藏书借阅、资料检索、文献复印等活动。对于读者而言, 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服务, 不能实现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图书馆更多的应该提供一种自助服务模式,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下, 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需要和研究方向等, 自主地完成文献搜索、借还的一种自主服务方式。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运用, 可使自助服务模式得以普及推广, 其自有的优势也得到了发挥, 因而引进RFID技术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首先, 图书馆采用自助服务模式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精神。图书馆自助服务是以满足读者自我需求为前提, 这种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体现出便捷性。读者可以自助控制借还时间, 馆员下班后仍然可以通过设备进行借还书, 同时能够保护读者隐私, 有利于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潜在需求转变为显性需求, 激发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渴望与需求。这种自助式的读者个性化自我服务, 强调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 读者可以实现在利用图书馆阅读和研究中方便自我、满足自我。通过自助服务的方式, 读者对图书馆藏信息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进一步加深, 这样就可以解决因图书馆员个人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局限性等带来的服务局限, 使读者用最低的成本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信息, 对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帮助。采用FRID图书管理系统后, 对培养读者的搜索信息能力、掌握分析信息能力有极大帮助, 这种服务模式读者参与程度高, 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针对性强, 而原先作为服务工作主体的图书馆员只起个别指导、参考咨询的辅助作用。

其次, 为读者创造了多维选择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选择接受别人的服务还是选择自我服务, 同时, 自助服务方式能使读者遵循图书馆内部体系框架, 对馆藏信息的了解与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读者的操作过程变得更为自由和便利, 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展也变得更加顺利。在这种优化环境中, 图书文献资源的使用率也会提高, 图书的使用次数增加, 服务的读者数量也相对增加, 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也得到提高。以图书馆借还图书业务为例, 使用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单一的人工借还扩展为人工借还与机器自助借还并存的借还服务模式, 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因开馆时间、人力成本造成的约束减少了, 既维护了读者的隐私权又便于读者自我掌控借还书时间。借书时, 读者只需选中自己需要的书, 进入指定借书区域进行操作, 阅读器会读取书本信息和读者借书证信息, 借书一次性完成。读者还书时只需将书放入还书箱即可完成。自助式服务使服务本身更显个性、自由、方便, 给读者提供愉悦的学习条件, 同时也能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再次, 基于FR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新型的服务管理方式, 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和学生, 优化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提高了服务质量, 减少了图书馆人力成本的投入。对于读者而言, 可以减少排队, 在借还书高峰期, 对流通台人流进行分流, 减少读者排队等候时间;借还手续简便, 只需要按照屏幕进行读者识别和图书标签扫描, 几秒钟便可完成借还。同时,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读者素质提高, 通过日常的图书馆利用, 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中使用的高新信息技术有了更多的认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群体, 他们不论在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方面都比普通用户要强, 基于这个因素, RFID图书管理系统更加适合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和推广。

最后, 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推广, 促使高校图书馆日常低层次服务转为高层次服务。馆藏的精确性将提供更轻松、更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以及更多性化的定制服务。对于人力资源日趋紧张的图书馆而言, 自助服务可以将馆员从重复的机械式劳动中解放出来, 能够提高馆员的工作热情, 减轻体力劳动强度, 有更多的时间去为读者提供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Karen C.Management of RFID in Librari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5 (5) :486-489.

[2]秦红.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分析探讨[J].现代情报, 2009 (6) :130-132.

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 第10篇

关键词:公平理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

1“公平理论”的基本涵义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管理学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工作量、成绩和所得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仿的人的工作量、成绩、报酬相比较,如果比较结果大体相同,就会有公平感,就心情舒畅,安心工作。这可用以下的等式来表示:

其中Ab代表一个人对他自己所得报酬的感觉,Cb代表这个人对自己所作投入的感觉,Aa代表他对某个作为比较对象的别人的所得报酬的感觉,Ca代表他对那个作比较的人所作投入的感觉。当等式成立时,人便觉得公平,否则,就会觉得心理失衡,产生不公平感。如果左端小于右端,则会产生比别人吃亏或今不如昔的不满情绪;如果左端大于右端,则会因为投入少,得到多而产生负疚感。亚当斯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产生较强的不公平感时,可能会采取以下五种措施中的一种或几种:(1)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例如通过曲解自己和他人的收支,主观上造成一种公平的假象,以消除不公平感。(2)采取一定的行为,改变别人的收支状况。例如,向主管申述理由,或要求与某人一比高低。(3)采取一定的行动,改变自己收支状况。例如,通过消极怠工,减少自己的支出或要求增加收入等。(4)更换比较对象,以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例如,自己与某甲相比较感觉吃亏,换一个对象(与某乙)来比较,便感觉没有吃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5)发牢骚,泄怨气,制造人际矛盾;有时也会明知“斗”不过别人,暂时忍耐,或者放弃工作,一走了之。

需要提出的是,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形式分配,如工资、奖金等。但在实际的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精神形式分配,如表扬、评优、入党、提干、评定职称、批评、处分等,一样存在着公平问题。在管理实践中,图书馆管理者都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这样才能做好职工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功能。

2“公平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动能

2.1 平衡动能

如果说,对于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图书馆领导是无能为力的,但图书馆内部的分配不公平现象则显然是管理者的责任,如果没有很好地处理公平问题,有可能对职工的心理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水平。按照公平理论的特点,每个人都会衡量自己付出/所得之间的关系,并且会与自己处在同一位置的职工进行比较。因而,高校图书馆领导在对职工进行奖励和批评的过程中,要力争公平、公正,使得每一位职工在心理上都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创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因此,图书馆领导在工作任务分配、工作成绩评估及考核以及物质与精神奖励上,应尽可能地体现公平合理,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会分配不公平给图书馆职工带来的不良影响,使职工在一个小环境中获得公平感,获得心理平衡,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馆内小气候,较好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因图书馆良好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和谐的工作氛围,体现出了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被南昌市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小家”的称号。这很好地体现了“公平理论”在构建图书馆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所起到的平衡作用。

2.2 合力动能

这里所说的合力是指高校图书馆的向心力、凝聚力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力量,是由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集体真诚的热爱和关心,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在感情融洽、互相吸引、紧密团结的基础上所升华的一种具有特殊动能的力量。构成高校图书馆合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公平。图书馆工作者是否热爱图书馆,并不完全取决于收入高低,而首先在于图书馆领导行为是否正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办事是否公道、对待属下能否做到一视同仁、是否真正关心下属、领导与职工的关系是否融洽。只有图书馆管理者管理公平,才能使干群关系亲密,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才有吸引力,从而增添图书馆集体凝聚力,形成良好的馆风。因为公平必须以领导者高尚的思想行为为前提条件,只有领导者思想高尚,能真正的换位思考,替下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全馆职工才能受图书馆领导的人格魅力影响,良好的馆风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职工的凝聚力才会增强,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也就提高了。

2.3 激励动能

“公平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公平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具有激励动能。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诸项要素中,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核心就是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图书馆工作者的热情,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潜能,并使其行为向图书馆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这就是激励。调动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性,一直是图书馆管理的核心问题,图书馆管理者们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如运用民主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以身示范等激励方式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以期达到调动他们积极性的目的。

“公平理论”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图书馆职工会真正感受到领导者的公正无私,图书馆的这样一个集体能代表大家每个人的利益,他们相信图书馆领导能公平、公正地处理好他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若为这样的集体做贡献,能正当反映他们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会觉得只要肯付出就会有相应的回报,这将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2)高校图书馆的每个职工会由信任这样的集体转向热爱图书馆集体,并能体会到在这样的集体里,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轻松、愉快,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他们就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3)高校图书馆职工会形成这样的信念:在这样的图书馆集体中,只要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必然会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合理的报酬,任何投机取巧、消极怠工,靠关系、走后门的行为和现象在这样的一个图书馆集体中都不会有它们的一席之地。因此,可以从根本上改掉高校图书馆职工的“吃大锅饭”思想,能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从而能大大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

3“公平理论”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实施

3.1 端正领导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高校图书馆领导必须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管理思想上,必须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完全靠行政命令进行管理已经行不通了,要树立“公仆”形象。在管理作风上,要办事公平、民主,对每位职工都要一视同仁,不要有亲疏关系,要与广大职工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自己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不要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在管理方法上,要充分理解和尊重职工的意见,不要独断专行,要经常做换位思考,真正关心职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不断加强工作中的感情投入。强调感情投入,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排斥严格的组织纪律。纪律必须严明,执行纪律也必须公正,一视同仁,包括领导干部自己在内。

3.2 要引导图书馆职工正确评价别人的劳动

社会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往往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倾向,即对别人的绩效估计过低,对别人的报酬估计过高。高校图书馆领导应该了解图书馆职工的心理特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引导职工正确评价他人的劳动投入量和别人所得的结果,在管理实践中探索一整套客观地、定量地、准确地评价图书馆职工劳动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其次,要努力为职工创造一个平等的、良好的竞争环境,排除不公平因素;再次,要加强实际情况说明、信息沟通以及适当的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荣誉和奖励,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图书馆工作、科研活动中去。

3.3 在奖励上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在自身可以发挥影响的范围内,如工资、职称、奖金、评先进等方面,必须严格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那种无视贡献大小,每人平均的奖金发放不但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反而使多劳者滋生惰性。可以建立岗位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公平合理确定工资和津贴分配方案,应该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将员工的业绩设计出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并尽可能量化,确定分配方案,使之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在讲求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同时,同样要从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出发,强调公平、效益与历史的统一。

3.4 关心员工的成长

在绝大多数职工的心目中,诸如提升、晋级、入党、培训、进修等个人机会往往是判断自己是否得到公平对待的衡量标准,往往是发泄不满情绪的直接理由,因此图书馆领导要把关心职工的成长进步作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忌随意安排,要合理安排每个职工的工作,尽量做到“人尽其才”。通过公平、公正的奖罚措施,努力为职工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条件,可以采取馆内培训与派出职工到国内重点大学进修等方式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促进其个人的成长,从而为其开辟正确的职业生涯道路;对确实有能力的职工要给他们提升的机会,以发挥出他们的潜能,从而为图书馆做出更大的贡献。

4 结束语

在运用“公平理论”时,一定要结合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特点,集思广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寻求一种符合高校图书馆实际的职工管理模式,激励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激发每个职工的潜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从而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

参考文献

[1]罗欣,彭小莉.图书馆管理与“公平理论”初探[J].图书馆,1999,(6).

[2]宛福成,王东艳.图书馆管理公平论要——关于图书馆管理公平问题的哲学思考[J].图书馆建设,1999,(1).

[3]陆萍.“公平理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1).

[4]张眉.公平理论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J].衡水师专学报,1999,(2).

神经网络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第11篇

什么是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通常是指生物的大脑神经元、细胞、觸点等组成的网络,通常分为生物神经网络和人工神经网络,本文所特指的互联网神经网络又区别于生物人工神经网络,特指通过网络组建的神经网络,建立起相应的网络图层以及感知层,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模式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就像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当人体大脑接收到外部信息通过神经网络迅速传递给大脑,再由大脑进行授权通过神经网络指示身体做出相应的反应,在高校图书馆中搭建神经网络也是利用这一特点,当我们在需求机上输入指示,命令通过图书馆神经网络即互联网传递给图书馆的大脑,即图书馆数据终端,由数据终端做出反映,并通过互联网神经网络授权指示做出相应的处理之后反馈给我们,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图书馆中快速便捷的找寻到自己想要找寻的书籍,并知道其相对应的位置。

神经网络在高校图书馆中的作用

满足师生的日常所需。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一些高校的图书馆收藏图书几近数十万,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图书馆藏近240万册,其中还包括期刊合订本近30万册,不仅如此,清华大学还以每年6~8万册的图书数量进入图书馆,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仅仅只依靠人工是无法解决的,不单单是图书馆内现藏的240万册图书,仅仅是每年的8万本图书都难以进行人工管理,学生频繁的借阅也使图书馆无法及时将图书按号码编排进档,然而,通过搭建图书馆神经网络形成数据库,一方面便于师生的借阅,另一方面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通过神经网络的搭建,还能够对图书馆内的图书进行更新换代,例如图书馆内的一些藏书由于时间太久远出现一些损坏,通过神经网络对时间较长的图书可以进行排序,从而快速的找寻出时间过长的藏书,并对损坏的图书进行更换或是修复,可以更加方便快速。

形成物联网链接你我。在高校进行神经网络的搭建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日常所需,还能够搭建学校图书馆物联网,在图书馆的管理以及运作中,大多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索引,从而找寻到想要找寻的目标书籍,再由学生自己去相应的地址去找寻图书,这样虽然满足了师生的需要,然而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来说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例如在学期末对图书馆已借出图书的管理就显得力不从心,一些院校所采用的办法是学生在毕业领取毕业证时如果曾在图书馆进行借书并未归还,那么就需要将图书归还否则不给于颁发毕业证,这样的弊端是这一类书籍有可能在三年的时间里全被学生借走,三年后再归还,最终导致其余学生无法借阅,为了改善这一点校方可以在搭建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搭建互联网,互联网的含义是物物相连,通过互联网进行物品以及物品之间的链接,这样就能解决学校图书馆现有的一些问题,首先能够解决师生索引查找问题,当师生通过索引机器进行检索完毕后,后台做出反映,控制书柜将检索的书籍置顶便于师生第一时间看到,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师生借阅不归还的问题,通过物联网,使神经网络与学生手机进行捆绑,设置归还时间,在归还时间外未归还由物联网系统自动给捆绑手机发信息提醒归还图书,这样就解决了很多现有问题,然而物联网的搭建必须建立在图书馆神经网络的基础上。

图书馆神经网络系统的种类

Clementine软件。神经网络又被称作多层感知器,它模仿了人类脑神经处理信息的模式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模式,在国内外有多款为其原理所开发的软件都能够应用于高校图书馆,例如Clementine软件,Clementine软件是国际上数据挖掘采用的应用软件,它能够帮助人们发现和预测各类数据之间的实际关系,在安装了Clementine软件的图书馆,可以迅速的找寻师生想要找寻的书籍,并且迅速找到与之相关的书籍,供师生借阅。

BP神经网络。BP算法不是一款软件也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基于高校图书馆开发的算法,设BP算法的网络结构有输入层、中间隐含层、输出层。在神经网络中输入BP算法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信息,对于图书馆庞大的信息量来说,BP算法可以更快的抓住关键信息点,在用于高校图书馆检索系统中极其合适,市面上一些软件所采用的内核也是由BP算法所组成。

人性化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第12篇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管理缺陷主要表现在:①忽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当前高校图书馆基本上是采用以物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制度为准绳的“硬”管理方法,忽视柔性的以人为本的“软”管理,影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的发挥;采用重平衡、轻竞争的管理机制,抑制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员工普遍缺乏创新意识。②缺乏以“用户中心”的观念。图书馆管理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传统的封闭型管理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互制约,员工之间缺乏业务交流和知识共享,个人才能发展空间有限。③落后的管理思想已适应不了现代化的要求。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是任何组织管理工作的中心,而现在图书馆的管理观念陈旧、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方法滞后,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没有把握住图书馆自我更新和改革发展的机遇。④人员结构不合理[1]。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同志占绝大多数。如,广西工学院图书馆共有9人,只有男员工1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图书馆有员工50人,只有男同志5人;广西生态工程学院图书馆有员工10人,无男同志;柳州医专图书馆共有12名员工,只有2名男同志;柳州师专图书馆共有员工27人,只有5名男同志。女同志容易感性看问题,故更需要多些人情味进行人性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图书馆在知识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对管理机制、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文化环境等进行新一轮的整合和创新,以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整体综合效能,增强图书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人性化管理就是用正确的人性观,遵照现代人的本性进行的管理。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管理思想。把人性化管理运用到图书馆,就是管理者要把馆员的素质与发展等人性化因素融入到管理中。这是一种有别于制度制约和利益驱使的管理,是发展馆员个性、重视馆员价值的一种全新管理思想。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尊重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是人的本性的最高境界,也是人追求的最高层次[2]。

2.1 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伴随世界高新科技的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正逐渐形成。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释放及满足人的个性需求是任何组织管理的中心内容。有管理大师指出,管理者的任务是做好“催化人”的工作,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精神则为今天的管理者充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21世纪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应尽快完成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科学型管理向现代的人性化管理的转变,以塑造图书馆的背景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出发点,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馆员的聪明才智和能动性,高效地管理图书馆,使其拥有不竭的生命力。

2.2 实行人性化管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图书馆的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的演进中已有很大发展,近十年间,很多图书馆在管理上纳入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等科学管理模式,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应看到,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能动因素是人。图书馆史专家约翰逊(D·E·Johnson)曾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人员是图书馆发展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员的素质决定图书馆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决定图书馆事业的前途。所以,对员工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工作效果。

2.3 实行人性化管理是调动员工工作热情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学图书馆工作效率低的原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自己的利益有关。在工作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对目标工作的怠慢和抵制,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劳动是谋生的手段,人们各种需求的满足还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当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幸,某种物质的或精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必然会影响到其工作热情,这就需要领导采取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调动下属的事业心、忠诚感和献身精神,充实和加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3]。

3 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方法

下面分别从“读者”“图书馆员”“环境”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人性化管理的方法。

3.1 要树立服务读者“以人为本”的观念

重视“人”的因素,以读者为中心,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和层次。图书馆馆员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应真情对待、爱护读者;尊重读者,维护读者的尊严。对于读者不文明的行为,应注意解决方法,尽量不让事态扩大,努力维护读者尊严。所谓对读者采用人性化管理,说到底,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和谐、亲切的人文氛围。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对读者存有戒心,把读者预设为潜在的偷窃者。所以至关重要的还是要相信读者,要用满腔的热情去感化读者,主动去激发他们人性中善的一面。如,当前一些图书馆采用全开架的借阅、开放式的管理、自助式的服务:读者可以随身携带自己的书包物品,进出行动自由,通过借阅、上网、打印实现自我服务。把读者从繁杂的手续和规定中解放出来,使身临其境的读者心情舒畅。这种给予读者充分的信任、关爱、便捷的做法,无形中启迪了读者的自律意识。即使有极少数不自觉的读者,图书馆的电子门也可以起到阻止不良行为的实施的作用。当这些人通不过电子门时,工作人员仍要以友善的态度提醒读者是否忘记办理手续,请他们继续办理,而不是将其视为小偷,这样,想偷书的人也会因为工作人员的态度热情而感到羞愧,也不好意思再在日后重复不良行为。

图书馆在给予读者充分信任的同时,还要为读者提供各类优质服务,正如深圳南山图书馆程亚男馆长所说,“图书馆服务也是一种品牌”。所谓“品牌”,不只是对学生采取微笑服务、文明服务、跟踪服务、全方位服务等有形服务,还要重视那些无形服务。如,要经常想一想我们对读者的服务是不是更周全些。我们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除了一脸微笑、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外,能否再多一些令读者赞誉的真情,诸如雨天为读者出租雨具,开展电话咨询服务,定期走访读者,听取读者意见和建议。此外,为方便读者可采取知识导航式的服务及丰富深入的参考咨询服务。如,在一楼大厅,设一个咨询服务台专门指导读者。各图书馆设1~2名咨询员在图书馆巡回走动回答读者问题。还可以采取网上服务,让读者在互联网上了解自己的借阅情况及馆藏;网上办理续借预约及挂失。还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将图书信息告诉读者。

3.2 要树立管理员工“以人为本”的观念

图书馆是以人为主体,并依靠人进行管理活动的。因此,作为知识和智力载体的高校图书馆人才成为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应当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手段,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促使广大图书馆工作者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从主观上认识到“我能够通过创造而不断成长进步”,这应当是新时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旋律。在管理活动中尊重人的价值,适应和满足人性要求,其本质在于激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引导人们去实现预定的目标。在制度的制定上,应鼓励馆员积极参与,并将责、权、利落实到人,形成自觉遵守的准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在新时期的立足点和核心将是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培养,它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起让每一位馆员都有机会施展才能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和谐、愉快、进取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工作中管理者应多了解馆员的意向要求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让馆员参与制定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式,这样有利于切实有效地制定目标,同时使馆员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馆员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动力,推动馆员尽自己最大力量把工作做好。管理者应该通过各种正确而有效的激励方式,挖掘馆员的积极元素;帮助馆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激发人的动机,满足人们做出成绩等需要的诱因。根据人们希望获得爱和温暖这一共同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图书馆领导应注重感情投资,以爱和温暖打开馆员心灵的大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往往会让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改革用人制度。坚持以“能力为本”的原则,使能者上、庸者下,实行定岗定员、择优录用,加大考核力度,促使馆员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营造出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工作氛围和空间。馆长要充分相信员工,尊重员工,给员工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员工参与图书馆的各项管理,推行民主决策。一个公正、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能充分发挥馆员的特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管理者要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为避免出现人才浪费的现象,鼓励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人勇于进取,对管理岗位和重要业务岗位可采用竞争上岗的方法,为他们创造一个表现个人才能的良好环境,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

(3)要重视人才培养。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不仅要善于选拔和使用人才,更要坚持使用和培养并重,重视开发和造就人才,培养馆员适应本职岗位的能力,使每一个馆员能自觉地、精益求精地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素质、兴趣,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根据图书馆的长远目标,图书馆管理者应该给予馆员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馆员能超前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适应形势的能力,增长其才干。

(4)实行目标责任制。人性化的“软”管理能起到一定的动力作用、激励作用,但还必须与人事制度改革的“硬”管理相结合,才能更进一步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并从德、勤、能、绩等方面,全面科学地衡量业绩和成果,对创新、获奖、保质保量超额完成任务者予以相应的奖励。唯有如此,才能成功地营造聚集人才的良好环境。

3.3 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环境

图书馆的人性化环境,有利于图书馆员为读者进行快速准确的文献信息传递,有利于对读者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图书馆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成效。

(1)要重视图书馆周边环境的建设。图书馆周边环境建设主要指图书馆的门前广场开放式布局设计以及其他三面的美化、绿化设计。图书馆大门前一般都为开放式广场,以适应学术交流、休闲娱乐、读书学习的需要,其他三面应以草地、树木为主,使图书馆周边环境与附近建筑物以及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2)要建造富有审美情趣的多功能建筑。高校图书馆应是高校的标志性建筑。当读者走进一座雄伟明快、朴素亲切又充满人文意蕴的现代图书馆建筑时,会感受到一种很强的吸引力,产生愉悦的美感直觉,并会情不自禁地走向图书馆,去寻求自己所渴望的知识。相反,一座呆板、单调、毫无特色的图书馆,带给人的是严肃、沉重,会使读者产生一种心烦、压抑的感觉,大大降低阅读兴趣。图书馆的建筑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设施,要贯彻实施无障碍设计标准,除了在造型和外观上要体现人性化特色外,在内部结构上也要注重人性化的布局。图书馆的建筑除了书库外,还可以设展览厅、演讲厅、休闲空间等。因为当今的图书馆已成为各种活动的综合体,它的建筑特点正反映这种情况。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功能的图书馆能让读者在单调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更多的人文情愫,在现代化的设施中愉快地获得知识。读者走进图书馆,不仅能从书上获得信息,还能从通过与人进行交流的人文氛围中汲取营养。

(3)要配置典雅、美观的色彩及装饰品。色彩对人的视觉影响最强。图书馆作为文化知识殿堂,其色彩配置必须讲究艺术性和人文性。对于埋首书卷的读者来说,图书馆内墙宜采用的主色调是白色,辅色为绿色、天蓝等,因为白色能给人以纯洁的感觉,能使人情绪安定、舒畅,而绿色给人以清爽的感觉,有利于消除疲劳,天蓝色则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能使呼吸平稳、轻松。这几种色调比较适宜读者的情绪和视力。如,图书馆的天花板、墙壁、窗帘等可以采用这几种颜色。图书馆装饰品的布置应注重典雅、舒适、美观,而忌华丽。如,在窗台、墙角摆设一两盆花草盆景,既给阅览环境带来了盎然的生机,也有助于调节读者的情绪,提高读书效率。在读者看书疲倦的时候,通过窗户浏览片刻,便会疲惫全无、满目清新[4]。

高校图书馆是提高文化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场所。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摒弃只重视仪器设备和技术而忽视人的观念,完成由传统的科学型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转变,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实施人性化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文章主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必要性,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蒋福兰,唐金玉.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60-61.

[2]朱芸,郑建明.关于构建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22(1):22-23.

[3]黄源.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J].情报探索,2004 (2):31-33.

上一篇: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下一篇:电生理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