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激励教育

2024-09-16

小学数学中的激励教育(精选12篇)

小学数学中的激励教育 第1篇

相信广大老师追求的教学境界就是——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方法, 形成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 培养创新意识, 发展创新思维, 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怎样能如愿呢?

我在选择了《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作为全校公开课, 并进行教学反思后有了顿悟:由于我在公开课中大胆采用了激励教育模式, 在课堂上学生能充满激情地动脑, 动手, 动口, 独立地分析勾股定理的证明思路, 发现了事实, 总结了规律, 成功地完成了教学内容.此次公开课的成功感也激励了我在日后的教学中大胆实践激励教育模式, 使它的魅力在课堂中充分展现出来——精彩尽在“激励”中.

二、理论根据

激励, 顾名思义是激发, 鼓励之意, “多一点激励, 多一份自信, 多一次成功”,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教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学会”为“会学”, 达到课堂优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指教师用自己的态度, 语言和教学技巧, 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 使学生以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激励教育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机制和基本要求的.

三、实践探索

《勾股定理》教学时, 学生之所以能主动去探究, 自觉地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规律, 与老师能适时、适地、灵活地选择了正确的激励方法 (兴趣激励法, 参与激励法, 情感激励法) 是分不开的.可见恰当地选择激励方法, 会对课堂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 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力量, 当它被发掘出来后,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 进而使学生在思维的跑道上产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念头, 有利于养成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

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 我们可以用扑克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 红色的为正数, 黑色的为负数, 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 每人抽两张, 然后把他们相加, 谁得的数大, 则谁胜.这样, 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 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二) 参与激励法

参与, 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与课堂教学, 这既是一种民主化的表现, 也是一种赏识的手段.

在课堂导入时我已经让学生参与到寻找三边平方关系的探究活动中了, 在学生观看完电脑拼接后, 积极鼓励他们动手拼接正方形, 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到定理证明的方法,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诱导参与意识

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往往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只有言简意赅, 精练生动地开讲,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诱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 请一名同学朗读巴金《海上日出》的其中一段,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太阳从海平面浮出到海面, 直至跳出海面”这一过程的画面中含有什么几何图形?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2. 引人入胜的课堂讲解, 激发参与激情

课堂讲解方式是否准确, 恰当, 能否吸引学生的眼光, 唤醒学生的积极性, 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如:在培训中讲解“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的知识时, 为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把不等式解集x>a或x<-a, 比喻为“大鱼 (于) 吃 (取) 两边”, 把不等式的解集-a

3. 鼓励课堂质疑讨论, 提高参与能力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点, 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 常有创新”.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 可提出:“一张足够大的纸, 对折50次后会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 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实践了“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实践证明:“小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 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 使每名学生都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的潜力和管理才能, 体会到积极参与的快乐.

(三) 情感激励法

心理学认为:心理上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 当学生处于活跃、灵敏、愉悦的状态下, 学习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这时进行心理调查, 一方面及时地记录当时学生的心理状态, 为日后改进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调节了教学节奏, 调整了教学结构, 使教学有张有弛, 步步深入的同时,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时我还常用激励性的言语, 也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注意问题

虽然激励教育模式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提高的作用, 但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问题:实施激励教育模式应面向全体;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实施“激励”的有效渠道;激励教育模式应该注意“度”.

摘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兴趣激励法, 参与激励法, 情感激励法等几种激励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 适时、适度、适量地激励教育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愿望的锐利工具, 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必然使我们的课堂生机勃勃, 精彩纷呈.

小学数学中的激励教育 第2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运用教育激励,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爱上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激励理念,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关键词:激励; 激励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自信

一、引言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普遍缺乏课堂参与热情。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将激励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值得肯定的是,激励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如何巧妙的运用激励教育,掌握正确的激励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心理学家经过试验证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有限,而且小学生也有被肯定被爱的需要。激励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渴望,发自内心的爱上语文,增强自信心。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现在激励教育受到普遍认可,尤其是语文课堂中的激励教育,得到了许多教师的充分重视和广泛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激励教育应用方面仍存在误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此,我们探究激励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激励教育的原则,寻找正确进行激励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教育工作者,要以人为本,不吝啬自己的赞美,正确把握的激励教育的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

二、研究的意义

(一)完善激励教育理论,让理论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现有的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大多来自管理学和心理学,近年来,被引入到教育学中,激励教育理论需要完善。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中正确运用激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所以,教育工作者完善激励教育理论,对语文教学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探索正确的激励方法,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现阶段,在激励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吝啬自己的激励和赞美,还有激励泛化,缺少针对性。随着激励教育的研究,教育工作者,寻求正确的激励教育方法,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运用正确的激励方法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爱上语文。

(三)可操作性强,现实意义较大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尊重个别差异进行激励教育,实践性强,并非纸上谈兵。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不仅是识字写字的工具学科,语文还是具有美感的人文学科。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研究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较大。

三、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示,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的潜能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出潜力的80%—90%,足以可见教师的激励对学生,发挥潜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巨大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起来读课文,一个鼓励的眼神,“你可以的,老师相信你!”学生会充满力量,读的更加流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小红花”、“鼓掌加油”。语言、动作、眼神等多种激励相结合的手法,小学生有一种被表 2 扬、被激励的强烈渴望,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肯定。教师要发自内心热爱学生,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比如我在上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时,这篇课文讲述作者在北京城南的童年趣事,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入作者的童年世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二年级课文《小鹿的玫瑰花》时,我带来了我画的玫瑰花还有玫瑰花贴纸,并且告诉学生:如果讲台谁表现的好,我就把这玫瑰花送给谁,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会更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学习快乐起来,浓厚的兴趣是长效的兴奋剂,教师的激励和肯定,给学生插上兴趣的翅膀,爱上语文。(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可见,激励的话语,有着无法言说的魅力,心理学家认为:激励往往可以让一个萎靡不振的人突然拥有自信和进步的力量,而打击和责难足以让一个内心坚强的人变得灰心丧气,让一个软弱敏感的人更加懦弱自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激励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班里会有积极踊跃发言的,有沉默寡言的,有低头害羞的几种类型的学生。此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些鼓励的话语,可以给予他们无形的力量,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敢于发言,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勇敢的展现自我,从心底里爆发出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对于一些后进生,教师不能吝啬对他们的鼓励和表扬,表扬不是好学生的专利,后进生一般比较敏感,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教师应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他们沟通交流,相信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爱,充满正能量。激励他们,让他们有信心,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以后的身心发展有巨大影响。(三)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有些学生对课文提不起兴趣,认为语文枯燥无味,是一门识字写字课,抹杀了语文的人文性和美感。此时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习,让学生融入课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 3 在上四年级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你们都是善良的好孩子,你们的母亲从小到大照顾你们很辛苦,你们为母亲做过什么让她感动的事情吗?你们的健康和努力学习就是给她最好的礼物。下面请同学们来分享他和母亲之间有趣或难忘的故事?”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融入课文,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从心里爱上语文,感受语文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四)让学生身心愉悦,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于永正说过:“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十足。”教师要精神饱满,教师的积极情绪会感染学生,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比如:在学习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播放视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下学习,保持身心愉悦,乐于学习。

四、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激励教育的原则

(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教师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激励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应该一视同仁,爱无差等。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激励教育得到大力推崇。教师在评价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学生被过多掌声包围,缺少是非观念,滋生不良的负面影响。对学生的激励表扬要真实、中肯、入情入理。比如: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不能一味的赞美,夸大其词,忽略了学生的不足,学生不能很好的正视自己的错误,对学生的进步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在激励学生时,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平等、客观、公正。让激励发挥理想的效果,给学生信心的同时,让学生正视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和定位。(二)情感真挚,寓情与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实施激励的同时,应该与学生进行眼神上的交流,在眼神给学生暗示,给予肯定。教师要以真挚的 情感、诚信的态度,用饱含爱意的语言,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于永正说过:“轻描淡写、面无表情的鼓励和肯定,会使学生不以为然,甚至不领情。”所以教师在激励学生的时候,要真诚、用心,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学习口语交际和生字词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踊跃发言和动口、动手能力,感情真挚,给学生无形的力量,乐于学习,爱上语。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更多的是来自外界,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情感真挚,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激励学生应该深入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比如在学习课文《爱如茉莉》时,教师激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爱如茉莉的真挚情感,体会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感情,以情动人,寓情于理。

(三)物质激励与情感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法,直接有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激励的方法,选取优秀的小组成员,进行给予小红花、趣味贴画等物质激励的方法,激励学生兴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考试测验后,教师可以对有进步、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奖励本子、钢笔等学习用具。物质激励的同时,要加以情感激励,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往往情感的激励,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抚慰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力量。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那么成熟,过多物质激励,会让学生学习功利化,滋长拜金主义,所以教师在激励时,要采取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四)全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比如在上公开课时,教师不应该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应该面向全体,给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机会,激励他们勇敢的发言,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精神生活的意义在于唤起每一个学生人格的独特性。”教师应该关心热爱全体学生,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 5 生身上的优点,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是热爱劳动,团结同学,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和激励,还有的同学画画动手能力强,教师应该给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制作语文手抄报,负责黑板报的工作,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坚持个体激励与全体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

五、小学语文教学正确进行激励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激励理念

1.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教师首先不能吝啬自己的激励和赞美,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闪光点,比如:在上语文“口语交际”模块的时候,教师可以多鼓励平时害羞、很少发言的学生,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尊重他们,激励他们多发言、多交流。不要把赞美、表扬当作是好学生的专属品,对于成绩一般甚至是后进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激励和关注。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2.激励教育要适度、因时制宜、及时有效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在学生认为语文枯燥乏味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课件激励,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成绩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而有力的话,但是,无论是课件激励还是语言行为激励,都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能在课堂中过度使用,“好”声成灾,激励过多会使学生习惯了被“赞美”包围,从而漠然视之,甚至不能客观的正视自己。激励教育要因时制宜,及时有效,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进行激励,及时的赞美十分重要。在他们丧失信心的时候,给他们力量,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励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激励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进步,根据不同的时机、情境灵活运用,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1.情境激励

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感人的课文时,我们可以运用创设情境,通过课件再现父亲寻找儿子几天几夜的伟大,和儿子对父亲的充分信任,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感受父爱的伟大,创设情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榜样激励

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将成绩优异、有进步的学生树立为榜样,给予奖励,激励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借鉴学习。让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能量,有巨大的动力学习语文。

3.语言激励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课堂激励也离不开语言,教师激励的语言要有艺术、真实,饱含情感。教师的一句平平淡淡的“好”“棒”之类的语言,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只停留在表面。而且教师激励的语言要真诚、生动幽默,符合小学生天真活泼的心理特征,更易于学生接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4.行为激励

行为上对学生给予肯定,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都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给学生无形而巨大的力量。于永正说过:“有一种激励手段叫“掌声”,不要低估了掌声的作用。”是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全班同学的掌声,来激励学生,简单有效,学生会有一种自我荣誉感,会备受鼓舞,充满激情和能量。

(三)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往往会出现“一言堂”和“满堂灌”的形式,学生被动的接受“填鸭式”教育,新课改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模块时,应该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学习表达“祝贺感谢”时,教师可以充分给予学生开口说话、表达情感的机会,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祝贺,就大家喜欢的话题进行现场模拟,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说者畅所欲言,听者兴趣盎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学生为本,与学 7 生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积极主动的学习,会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所以,激励教育需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正确运用,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激励教学法 第3篇

一、“激”之以爱

孩子从家里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对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师爱”犹如母爱,又胜似母爱,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面前不会因为“怕”而不得不学,而是更愿意主动地去表现自己,这就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一积极转变的结果,恰恰是源于老师有爱,是老师的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呢?我体会最深的是“见缝插针”,数学教师一般不兼任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机会不太多,所以更需要人为地创造一些机会,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去关心学生,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侯,帮助他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都能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建立起爱的氛围。

二、“激”之以趣

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针对儿童的特点,可以采用猜谜、讲故事、对口令、游戏、操作等多种形式,无论哪一种形式,只要恰到好处,都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7加几的加法”时,设计了一个猴子摘桃的游戏,让小朋友来扮演小猴子,每个小猴子拿着一个“7加几”的算式,去摘写着这道题答案的桃子,谁摘对了桃子就归谁所有,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热情可高了,学生在游戏中深深地感受到“凑十法”的妙用;接着我又用趣味性的语言说:“猴王看到小猴子们又对又快地摘到了桃子,非常高兴,他又给小猴出一道难题,我出示算式“6+7=?”,结果,小朋友们在高涨的情绪下,一下子就想出了三种方法。这样,既复习了看7想3的凑十法,又顺带复习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知识;聪明的小朋友还类推出看6想4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6加几做了良好的铺垫。由此可见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之以疑

学起于思,源于疑,采用设难质疑的方式,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例如:我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开始拿出一个正方形的框,然后演示把一只球放在框的中间,球掉下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球为什么会掉下去?”进而再问:“你能想一个简单的办法,让球不掉下去吗?”学生会想到在框的中间加一片硬纸挡住球就不会掉下去了,从而引出了“面”,通过这样的效果,激发了兴趣,使之乐于学。另外,在课结束前,出一道难易适当的思考题,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善于设“疑”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好教师。

四、“激”之以信

老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对每个不同的起点上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使他们树立起坚强的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战胜困难,从而不断进步。

学生获得自信的重要一点就是要有成功的体验,谁都知道,再也没有比失败和挫折所引起的精神负担更能使人丧失动力的了,因此,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中设计一组适合各种水平的练习题,上课时照顾一下差生,给他们提一些稍容易的问题,在他们回答后,给予表扬,让他们也体会一下成功。同时,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快感后产生强烈的不满足感,稳定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不断进取。

小学数学中的激励教育 第4篇

In theUnited States, the biggest problem in education is that the government spends more money per pupil on education than nearly every other country on the earth but the U.S.students perform only around the international average on tests of reading, math, and science ability.Even worse, U.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less proficient in math than students in much less wealthy countries.Getting basic skills of math in early grade can greatly advance the long-run success of the students.So improving the math performance is very important.It is clear that both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ditions of school have big impact on pupils’ performance, but how strong the studying motivation of pupils is another indispensable factor.So, we can adopt cash incentive to bestir pupils to study and then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in math.

2.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ash Incentive in U.S.Elementary Schools’ Mathematically Education

The estimating of the effect of cash incentive in U.S.elementary schools' mathematically education comes from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orm a pay for performance program which took place in Coshocton, Ohio beginning in fall 2004.The program aims at improving achievement for all students in math.Each year students in grade 3 to grade 6 take achievement test in math.The students receive $20 if they get more than 75, and receive $25 if more than85.

In order to get rid of bias, the Coshocton incentive program uses randomization.This was asked by the sponsoring foundation.We use i (i=1, 2, 3, 4) to denote grade 3 to 6, and use j (j=1, 2, 3, 4) to denote schools.We use lotteri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04-05, 2005-06, and 2006-07 school years to pick up 8 from the 16 grade-schools.First use lottery to select one grade in each school.This makes sure that every school takes part in.The other 4 grade-schools are selected randomly both in grades and schools.

The treatment group are those students who won the lottery, and the control group are those students who lost the lottery.Because we chose the 8 grade-schools over agai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hree school years, there were some students who we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in one or more years and in control group in one or more years.

The regression model is

yijkt=a+b*Treatjkt+gradek+schoolj+timet+eijkt (1)

Where yijkt is the outcome for student i at school j in the grade k at time t, Treatjkt is an indicator for whether the students at school j in grade k won the lottery.The variables gradek, schoolj, and timet are fixed effects.The sample for three years has 24 treatment grades and 24 control grades.

The program finds that the eligible students’ math scores were about 0.19 standard deviations higher, which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It shows that the cash incentive program can push students to study more hard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参考文献

[1]James A. Banks,Cherry A McGee Banks,Multicultural Education:Issues and Perspectives

小学数学作业激励性评语 第5篇

2. 要保持上学期的优异成绩,就应该多一份压力和主动!

3. 约分的方法要灵活!

4. 提高正确率,是你在计算过程中必须注意做到的!

5. 相信本学期你会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6. 减少失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想好了再做!

7. 每天都应给自己加油!

8. 线段图可以帮你分析数量关系!

9. 对待学习,首先要自己满意!

10. 找出错因并加以纠正,就不会重复以往的错误!

11. 边做边想,才会更有效!

12. 多一份思考,你就会多一分成功!

13. 老师相信,你每天都会有一个新的超越!

14. 请别辜负父母的一片心意!

激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6篇

一、用师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童心母爱”般的情怀。爱是阳光,能使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使万物萌发。面对一群有情感、有活力的学生,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真正的爱,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悉心关照,构筑师生之间的桥梁,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记得八年前,我班上有一个叫张梅的学生母亲因病去世了,这个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郁郁寡欢,有时还看见她偷偷地流泪,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我决定用爱感化她,让她恢复原来的样子。于是我号召全班同学关心爱护她,我也对她加倍关爱,看她衣服脏了帮她洗衣服,看她没有带饭来学校就把她带到家里吃饭,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送她一些小礼物,课余时间经常找她谈心,了解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帮她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终于恢复了原来活泼的样子。现在逢年过节她都会打电话来问候我,感谢我当年对她的关爱。现在受打工潮的影响,在农村像这样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们教育的难度,所以老师平时应多关心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二、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我们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灌输法”或“填鸭式”教学,更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当今提倡打造高效课堂,要使课堂高效,首先教师就应当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尤其是学困生,如果教师能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的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很胆小的女生,平时从不举手发言,老师叫她起来回答问题也总是低着头不吭声,我意识到这样下去对她的成长不利,于是课余时间我就找她谈心,刚开始我问她她也是默不作声,于是我就真诚地告诉她我是真的想要帮助她,想让她变得和别的同学一样活泼,她才慢慢开口说话,她说她担心自己说不好,怕回答问题时一急就会语无伦次,同学们会笑话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就开导她要勇敢,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也能说好、学好。回答问题时不着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就行。于是我就跟她约定只要上课听懂了,我看她时她就对我点点头,有一次,我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时,心里知道她一定能回答好,于是我就试着看看了她,她没作出回应,我又快速扫视了一下其他同学,再一次用期待的眼神看向她,她终于鼓起勇气向我点点头,我用响亮的声音叫她的名字,并趁机让全班同学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她,她小声但正确地回答完了问题,我又抓住机会表扬她,并且叫全班同学再一次把热烈地掌声送给她,祝贺她正确并完整地回答好了问题。从此后,她向我点头的次数越来越多,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清脆爽朗,渐渐地老师提问时她也敢主动举手了,久而久之,同学们看她的眼神变了,她也变得活泼合群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每次数学考试都能达到优秀行列。看着她的惊人变化,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励所起的作用有时会让我们出乎意料!因此,教师如果在数学课堂上能把握最佳时机多用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评价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愉悦的数学学习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

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现地各地都在打造高效课堂,主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很多学校都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便于学生合作交流,其实像这样如果组织方法不得当,或不适当地运用一些激励手段,很有可能使课堂不仅达不到高效甚至连有效都谈不上。如果教师能适当地用一些激励方法,让各小组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必将取到事半功倍之效。我一般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去激励学生:一种是心愿满足法。我规定如果上课哪个小组回答问题积极、善于思考等,这样的小组成员我就可以满足他们一个心愿,他们喜欢打乒乓球,我就陪他们打一场,他们想跟我合影我就跟他们合影,只要是他们的心愿我都会守承诺一一做到,这样让他们觉得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学习起来就更加努力了,同时又可以通过这些小组成员带动其他组成员,形成小组与小组互相竞争的局面。另一种就是适当地进行物质奖励。如果有学生作业书写非常整洁、平时很守纪律等我也会奖励学生笔记本、文具盒等学习用品,以此来教育学生要向他们学习,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约束自己等。奖品虽小,对学生的触动却比我们平常的说教更大,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人人都不甘落后,人人都积极向上。真正让课堂高效。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教学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由激励产生的效应也是明显的,我们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课堂教学中随机出现的教育契机,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7篇

情境激励法

对小学生来说, 新的数学概念与技能主要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活动, 因此, 情境的创设对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思维活跃, 表现欲强,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动”的情境, 激励学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 我经常借助一些电教媒体来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

如, 我在教“最小公倍数”时, 首先以故事引入:从前, 在美丽的小渔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 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 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一条规距。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鱼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鱼要休息一天。” (屏幕上打出两个人的对话和一张4月份的日历) 有一位城里的朋友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然后, 提出问题:那么, 在这一月里, 他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能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最早的日子是哪一天?我建议同桌的两个同学分工合作, 一个找老渔夫的休息日, 一个找年轻渔夫的休息日, 然后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 这样就能比较快地找到两个渔夫共同的休息日了。在学生找到渔夫共同的休息日后, 我趁机引出了公倍数的概念。从而使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体、有实际意义的数, 初步感知公倍数的特点, 了解了寻找公倍数的方法。

操作激励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我经常采用直观的操作激励法, 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 我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 充分利用教具演示,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的实践活动,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在教“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精心设计了一次实验操作活动:先由教师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模型进行不同的组合, 合成一个大长方体, 让学生求出不同组合下合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 并说说哪种组合方式下它的表面积最小。再让学生每四人一组, 用长、宽、高分别是4厘米、3厘米、2厘米的三个长方体作为学具, 按上面的方法, 进行不同的组合, 求出组合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 并比较表面积的大小。然后, 教师提出:如果是四个相同的长方体, 有几种不同的组合方法?哪种组合形式下合成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哪种组合形式下合成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实验, 先摆一摆、拼一拼, 然后进行计算。最后, 让学生想一想, 如果要把四个长方体组合成的一个大长方体进行包装, 怎样的组合最节省包装纸?这样, 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而且获得的知识更为深刻和巩固。

评价激励法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 都想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种人性的特点在小学阶段表现突出。因此, “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 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教学的评价要突出“激励与调控的功能”。赏识、激励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的, 教师的赏识与适时的鼓励, 能够给学生带来自信与成就感, 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而漠视学生优点, 冷观学生之失败,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然会走向消亡。因此, 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评价激励法, 每次教学活动都坚信:我的每一个学生每天肯定都有进步。当然, 这种进步不只体现在学业上, 还体现在品行、为人处世、人格等方面。我还努力寻求每一个同学的闪光点, 并及时地予以适当的赞扬。比如, 每一次考试结束后, 对每个学生的进步我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每次起立回答问题后, 无论回答得如何, 我都会让他们体面地坐下。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诱发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8篇

关键词:激励,学生评价

长期以来数学却被定义为严密、抽象和逻辑性强的学科, 数学课堂给人的印象就是呆板、机械、缺乏生机与活力, 学生学起来也是枯燥乏味、按部就班、固步自封的, 缺乏创新意识。长此以往,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因此,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使学生爱学、会学数学, 这是对当前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一大挑战。而我个人认为让激励教育走进数学课堂就是很好的解决策略。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划分, 6—12岁是一个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校学习, 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创新意识都是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的;而要激发这些优秀品质, 一味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采取多种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才能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合理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就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一、将激励性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

首先, 在课堂上, 我会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和朋友式的交流, 开启学生对教师封闭的那扇门, 如课堂教学时:“xx同学回答的问题正确而又完整。”这时我不是简单地用“对”“很好”来评价, 而是用欣赏的语言告诉这位学生, “你的回答棒极了, 老师也是这样想的, 甚至比老师想得都要合理, 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长此以往, 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得到了提高, 奇思妙解也越来越多;而如果遇到问题回答得不正确或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学生, 我也会用鼓励的话语, 让这部分学生逐渐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 我绝不搞一言堂。

其次, 在课堂上, 我会经常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比如, 在新授课的尝试练习中, 我会说:“你们有勇气独立完成这道题吗?”当全班学生都做对时, 我又会说:“你们的表现让老师都对你们刮目相看了!”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的。而对学困生, 我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也会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 使他们感到自己也有优点, 也能进步。如上课时, 当我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时, 会让他们回答, 回答完后我会告诉他们:“你回答得非常正确, 进步很大”或“你的进步可真大, 老师为你感到高兴!老师真想在每节课都听到你精彩的发言”等等。对于上课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 即使回答错了, 我也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 “你能大胆发言了, 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 但是你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继续努力”。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 教师能表扬他们、鼓励他们, 他们会非常高兴和自豪, 由此, 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会认真听课、积极发言, 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提高很快。

二、将激励性评价合理运用到课堂练习中去

1. 课堂随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也是让学生有效巩固新知的有效手段。

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首先应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下功夫, 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评价方法。在课堂随堂练习的设计上,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精心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查阅相关资料, 搜集练习素材, 分层设计习题, 同时针对习题的难易程度还要设计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及奖励评价标准。如:开始的练习以仿例练习为主, 学生的正确率基本可达到95%-100%, 这时我会对学生进行口头表扬, 学生的自信心基本都能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再适当设计2-3道变式练习, 这部分习题的正确率基本维持在85%-95%之间, 针对这部分习题, 我会适当进行分层评价, 表扬做题正确的学生, 同时鼓励出错的那部分学生, 让他们不至于信心不足, 失去学习兴趣;最后我会设计一道拓展提高题, 主要是为培优设计的练习, 这一题目的设计, 从解题思路到解题步骤都存在一定的变化,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此题的正确率基本在50%-60%之间, 对于解题正确的学生我通常会进行物质奖励 (如:奖章、糖果、小巧精致、物美价廉的学习用品等) , 学生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自豪感, 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手段, 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正确率都明显得到了提高。

2.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检查、正确评价。

对于家庭作业的检查, 我所采取的方式一般是教师抽查、组长全面落实。对于抽查的对象每天都不固定, 并且不是简单地的查看是否完成了, 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 (书写、正确率等) 给出不同的评价, 如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大拇哥的小标志、几个大大的“!”。当学生看到教师的评价后会明白评价的真实意图, 在第二天的作业检查时, 我会对得“!”评价的学生再次检查, 这时, 他们的作业质量一般都会比前一天的作业质量好很多, 有很大的进步, 这时我会送他们一句表扬的话或是一个大拇哥、小奖章。长此以往, 学生的家庭作业基本都能自觉、认真地完成。

三、合理利用目标激励法

有目标才有动力。每节课, 我都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拟定本节课易实现的目标, 避免盲目、低效地教学。要知道, 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 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 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 我在制定目标时, 注意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发展能力, 将近期目标与学期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 让目标变成摘得到的“葡萄”, 学生才会在一次次的“采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 目标的制定不能好高骛远, 以免让学生丧失信心。

总之, 只要我们以温暖的话语对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以愉悦的语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错, 让学生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 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 就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让丝丝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在激励使教育下, 一个个学习标兵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一张张纯真笑脸如雨后山花般烂漫开放。

参考文献

[1] . (苏) B.M.舍佩尔.管理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8.

[2] .越振宇.奖励的科学与艺术[M].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9.

小学数学中的激励教育 第9篇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的学习, 它的内容对于成年人来说, 趣味性还是比较强的。因为小学的语文的内容还是简单的内容, 但是对于普通的小学生来说, 学习却是非常辛苦的。因为毕竟他们的学习的知识的程度有限, 自己的生活背景有限, 最后关键的就是思考能力有限。因此, 对于普通的小学生来说, 学习的学习就是非常困难的。既然学习是非常具有难度的, 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降低学生学习的抵触情绪,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接下来将主要阐述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 一)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在对于小学生来说, 主要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里怕摔了。因此, 大部分的家长对于学习也主要劝说为主, 小学生在学习没有实质性的约束的前提下, 理解学习就是为了完成任务, 学习就是简单的做做作业, 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满分, 考试就是为了简单的让父母高兴, 他们没有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因此, 对于学习也就基本上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小学的汉字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却掌握汉字的音和形, 对于这个汉字的由来, 或者说它的内涵基本就没有讲授出来。这样学生也就是简单而机械的学习。因此, 没有理解学习汉字, 学习语文所带来的乐趣。最终学生学习就是没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就简单地成为了应试教育。

( 二) 小学语文过多地强调知识的学习

小学语文在学习的时候, 不再是要求学生去掌握生活中的美, 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要努力地掌握知识, 掌握学习的内容, 至于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学习的中的真善美, 体会人世间的关怀却大大地削弱了。这就造成学生学习就是简单的自己去思考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讲台上一站, 自己就是简单地点拨, 学生本来在学习之初就是有很多的迷惑, 很多的不懂。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 故意隐藏部分的知识, 从而在学习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这样反而加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 前面更强调学习知识。简单的说, 就是想马儿跑得快, 又不给马儿吃草。

举个简单的例子, 学生在学习关联词的时候, 本来各种关系之间就是非常复杂的, 教师讲在讲授的时候生搬硬套一些学习的技巧, 学生自己理解能力又非常的有限, 教师最后又不把所有知识结构讲授清楚, 最终学生学习的时候是怨声载道的。这就是典型的强调学生学习的知识, 不给予正确的指导方式和引导。

( 三) 小学语文的结构内容缺乏时代性

在其他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很对教材内容和结构不是特别的新颖, 在教材中使用先辈的光荣事迹, 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现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各种数据的更新是分秒必争。因此, 许多老旧的教材就已经失去原来的新鲜感。同时, 父母的知识结构也在迅速的提高, 因此小学生在父母那里也学习到了许多的知识。但是现在的部分的教材, 部分的版本的小学语文的书籍却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良。因此, 小学语文的结构和内容都比较旧了, 同时缺乏时代性, 学生学习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很高的积极性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部分版本的教材中, 还在使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材内容。这就是非常明显的脱离时代的表现了, 还把一些老旧的故事再讲述出来, 学生自己就觉得厌烦了, 那么哪里还有学习的积极性呢!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一) 激励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了, 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特别是在基础的字、词、句、段、篇、章等学习的时候, 这些学习基本上非常枯燥无味的, 同时还需要反复的练习。因此, 势必造成小学生厌学的情绪。鲁教版的教材突出激励教育的优势, 通过对学生的激励, 反复的引导学习, 始终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 也就是自己愿意主动的学习。因此, 鲁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非常显著的特征。

( 二) 激励教育重视教育内容和结构的时代性

在鲁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它的主打优势就是在于内容的时代性非常鲜明。因此, 小学生在学习时候始终有一种新鲜感。这样学生感觉到不同的题材, 不同的故事情节, 小学生自己十分愿意主动地学习。因此, 激励教育的时代性也就显现出来了。

综上所述, 对于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 是必须抓住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 根据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因材施教。其次, 是要最大程度地利用激励教学,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廖国义.求新务实润物无声——独具特色的隆回二中“三色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中国名校卷) (二) [C].2009.

[2]徐小英.用我的爱心, 换你的真心——谈二 (1) 班主任工作[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综合二专辑) [C].2006.

小学数学中的激励教育 第10篇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活泼好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愿意迎合和蔼可亲的教师,相反,对于言辞犀利、严肃认真的教师则容易产生反感情绪。所以,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多包容学生的小错误,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决定教学的方式,让教学成为生命体之间的共同成长、平等对话过程。只有教师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且乐于参与学生的各个活动中,贴近学生,关爱学生,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才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愿意展示自己,同时,受到教师的鼓舞和激励,增加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不能长期吸引学生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带给学生新鲜的感觉和不同的享受。因此,教师要懂得如何与时俱进地去改善教学方法,并找到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在激励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改进教学内容、加入小组合作学习等课堂教学方式,给小学生带来更多的课堂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励小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小学生。由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懂得如何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语文科目的魅力。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情境化教学,或者将语文同生活相结合,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语文小故事,教师若是经常对语文很有兴趣,与学生分享一些语文科目的话题,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受到影响。在学生表现较好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将其当做榜样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学生在得到肯定时往往能够产生极大的表现动力。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妙用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激励评价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21-01

所谓激励性评价,指的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课堂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下探究和学习知识,效果会事半功倍。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的几点尝试和做法。

一、激励性评价要公正评价

激励性评价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激励性评价要有节制,要有原则,否则“激励评价”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单纯的激励评价将造成教育的灾难。学生总是不免要犯错的,教育中如果我们对于学生的缺点轻描淡写甚至只字不提,长此以往学生会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将来也很难接受批评意见,更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因此,激励性评价并不排斥批评,建立在激性励评价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孩子所接受。对学生既要赏识,也要批评,关键在于:激励要有度,批评要有方;激励评价为主,批评为辅。有时批评也可以成为一种激励,只要讲究艺术。在批评时,要含有肯定和鼓励的意思,要让学生感到你的批评,正是因为对其满怀信心,有更高的希望,从而激起奋发向上的勇气。

公正客观的评价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从而对学生起到尊重、劝导的作用。不公正的评价不但会拉开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隔阂、冷漠、消极、对抗情绪,直接影响学习,还会引起其他学生去孤立被评价者。作为一名教师,更不能以定势的心理去评价学生,带上偏爱的心理倾向,这个学生我喜欢就多鼓励,那个学生我不喜欢就不表扬,应该让每个学生在心中占有同样的位置。

二、激励性评价要快速及时

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学习进程,从而在最恰当的时机进行及时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恰当的评价下拥有最积极的学习劲头;遇到需要评价的地方,要敢于抛开一切,评价优先,不要被一节课的内容牵绊而束手束脚。内容上不完,下节课还可以继续,错过了评价的最佳时机就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用了。尤其是我们新教师,千万不可丢了芝麻,扔了西瓜,得不偿失;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随时进行的问答和检查、每天的作业、学生的自我观察和教师、同伴的观察等都属于评价的范畴,信息的反馈越快速及时,反馈的效果就越好。因此,要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激励性评价一定要及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学困生,更要及时肯定其成绩和长处,抓住其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进步或刚刚出现的好苗头,也要鼓励表扬,激发其自信心,促其上进。否则,时过境迁,即使再大的鼓励,学生也会觉得乏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激励性评价要语言机智

教师应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赞扬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教师的真诚、中肯、激励和赞扬都要发自内心;评价的语言力求新颖、独特、灵活多样,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性评价应避免片面的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在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避免学生的尴尬,维护他们的自尊,从而使学生在纠正学习中错误的同时,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会兴趣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然而,有些教师一味赞赏学生的智能,如:“你真聪明!”“棒!棒!棒!你真棒!”“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长此以往,会导致有些学生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便觉得自己很笨,从而丧失自信心。笔者认为,应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如“你肯动脑筋”、“你读书真仔细”等。这样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受挫时归因于自己未尽全力,从而尝试以加倍的努力去战胜困难,有利于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四、激励性评价要灵活多样

学生自评。对学习的自我感受往往比他人更真切,学生在评价自己对某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时,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明白之处,对自己的思考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成功、思考模式的优劣,以及情绪上的变化,都较教师的评价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客观性。让学生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真正是:“只有能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评价的人,学会并善于分析自己的活动的人,才能称得上独立自主的人。”

学生互评。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讨论交流、求异创新。在学习内容、学习习惯以及研究方法上都先交流别人的优点再交流分析不足所在。这不仅是教师评价的补充和完善,使评价更趋全面,还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在评价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评价,看到了别人的长处,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在相互沟通交流中还增进了了解和友谊,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达到共同促进和发展。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赞许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互相尊重的关系,多发现其长处,并给予鼓励性评价,就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鼓励的关键,这才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甘雪萍.小学数学激励性评价存在的问题[J].教育,2015(18).

[2]张佳敏.多元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25).

小学数学中的激励教育 第12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们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人进行研究和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还处在生理与心理未发育完全的阶段, 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思想也较为单纯和敏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手段会让他们的信心倍增[1]。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运用创设激励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进而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营造“趣味”氛围, 让激励成为一种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氛围, 首先, 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面上贴一些趣味性标语。例如,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思考带来灵气, 读书滋养底气”等等, 学生有意无意间看到这些标语, 自然会产生心里的感触[2]。其次, 语文教师还可以设置趣味评比规则, 让学生在趣味中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 也激励学生要将优秀的同学作为学习的榜样, 相信自己只要够努力, 也可以和他一样优秀。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形成友好和谐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在民主平等的情境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要相互尊重, 共同提高, 唯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另外,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每一节课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 教学方式尽量多元化, 运用丰富多彩、幽默生动的语言给枯燥的文字赋予生命, 将激励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用到课堂中, 让学生一直保持兴趣盎然的热情进行学习, 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3]。例如, 教师在讲述《一夜的工作》时, 发现学生每次在朗读这篇文章都会自觉地加上“啊”这个字, 教师要问为什么会加上这个字, 让学生在提问中理清思绪, 进而能够快速地明白这是一种崇敬之情的自然抒发。这样, 让趣味性氛围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可以有效激励学生, 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师的激励手段应该“灵活”多元化

激励是有效鞭策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 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激励如果只是走表面的形式化, 是不能将激励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的。因此, 教师必须利用多元化激励方式, 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活跃度, 使其灵活多变, 充满趣味。通常,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 学生在认真地回答完一个问题并满心希望得到教师表扬时, 这时, 激励的效果是最好的, 因为学生此时的心理需求是最迫切的。因此, 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 及时又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激励,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从而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另外, 语文教师要注意激励的长期性, 不能中断对学生的激励, 不能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入到课堂中来, 对于学生的进步不能视而不见, 唯有做到持久、客观地激励, 才能获取学生的信赖, 充分发挥出激励教育的作用。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积分榜、夺红旗、语文小博士等活动, 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采风、春游来激励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在“实践”中实施激励手段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在课堂上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 课堂上, 学生与学生之间聊天的现象在小学教学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制定学习小组评价表开展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运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将班上的学生划分为十个小组左右, 每个小组4 人, 小组的学生需要通过比赛来决定胜负, 教师可以让每组的学生背写课文中的古诗词, 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写的正确, 发音没有错误。学生在写的时候, 教师要激励学生, 提高他们实践的热情, 唯有这样, 才能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课堂上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组间比赛的形式, 进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把老师的说教转变成有趣的探讨实践。课前的预习、资料的搜集、课后知识的巩固和各种活动的开展等, 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的整合, 在“实践”中实施激励的手段。

五、结语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激励教育的方法,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 启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从而达到“趣”“活”“实”课堂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多运用激励法。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了。激励教育是教师运用各种激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度。在开展小学语文“趣、活、实”课堂教学模式中, “趣”如药引, 必须贯穿整节课;“活”即教学过程中方式灵活多变, 变中有律;“实”即教学效果。如果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针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探讨

参考文献

[1]杨会.小学语文课堂表扬性语言评价行为研究[J].成才之路, 2012 (9) .

[2]徐金月.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 2012 (6) .

上一篇:临床确诊下一篇:年轻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