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军范文

2024-07-31

现代海军范文(精选10篇)

现代海军 第1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整体设计,人性化设计

作为医院的基础部门亦是无菌物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消毒供应中心 (CSSD) 不仅具有独立性和技术性, 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核心部门, 它的建设和管理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军总医院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中, 将现代化CSSD作为建设重点纳入新型内科楼的建设中, 从前期多次集中论证到完善设计、中期严格施工、后期细致装修, 直至设备选型、采购的综合论证及精心安装, 目的就为使CSSD不仅仅是符合卫生部门颁布的有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的一系列规范, 更能够达到先进水平, 保证投入使用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以科学性为基础侧重整体设计

(一) 选址与外部环境

为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医院将临床科室安置在地上楼层, 而CSSD位于地下一层1700m2的独立区域, 于内科楼中央电梯群附近, 紧邻连接门诊楼和外科楼的地下通道, 区域一侧有楼宇下沉式花园, 创造了自然通风和光照, 以保证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为形成物品回收和集中配送网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 内部环境

1. 分区与布局。

合理的分区与布局是建立物品规范、高效处理流程, 杜绝医疗风险和保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基础。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辅助区和工作区。辅助区为办公及生活用房, 设在靠近下沉花园的一侧, 占总面积的15%。工作区中去污区占总面积的25%,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占总面积的42.5%, 无菌物品存放区占总面积的17.5%, 通过传递窗和双扉设备实现3个工作分区的物流。人员由内走廊分别通过3个缓冲间后进入工作区实现人流分离。污物回收厅是CSSD内物流的起点, 安装感应及人控电动门, 除方便下送人员及污床进入, 也起到隔离外走廊污染源的作用。发放厅设立一次性无菌物品、无菌包及清洁物品3个发放窗口和洁车存放间出口, 并为内科楼运送物品的专用洁梯开放, 使发放厅成为物流集中配送网络的起点。

2. 装修。

选择合适的装修材料对CSSD的环境、消毒隔离效果至关重要。除达到CSSD内部环境等各项标准外, 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工作。

工作区主要装修:去污区墙面为瓷砖, 且无缝连接。地面为大块防滑瓷砖, 方便彻底保洁。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墙面为无机陶土板, 地面为进口PVC地胶, 吊顶为铝扣板。墙面上的设备两面均用拉丝不锈钢板封闭, 并预留机位以备后期添置设备。所有区域照明灯为密闭式安装, 均达到照明要求。

温湿度及通风控制:无菌物品存放区为10万级层流。在其他两个区域中, 面积较小的工作间以风机盘管方式调节温湿度, 较大工作间以CSSD独立主机管理的中央空调方式维持, 并增设除湿功能, 虽均达到标准, 但前者调整方式效果较佳。在全自动清洗机、灭菌器设备上方和前后门的上方设置排风口, 有利于蒸汽及时排出, 便于室内温湿度调节。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增加新风进口, 除改善通风, 增加舒适度外, 也达到维持微正压的目的。去污区增加独立使用的排风机, 增加排风量, 达到微负压的效果。低温灭菌间的环氧乙烷灭菌柜设置独立通风管路。

蒸汽、压缩空气及气动运输管道:为保证高压蒸汽质量和压力, 从主锅炉房到CSSD安装独立供汽管道, 分别在全自动清洗机、高压灭菌器及大型清洗器 (床清洗器) 和床垫蒸汽消毒器附近安装四套过滤器及减压工作站, 包含总截止阀、减压前压力表、减压阀、减压后压力表和疏水器及冷凝水排放管。根据设备位置及对压缩空气的需要量, 安装两台空气压缩机, 另备一台空压机以备急需。为方便科室夜间需要少量无菌物品, 安装气动传输管道两条。

供水及供电:由于去污区用水量大, 水处理间位于去污区内。水处理设备安装两套, 除交替使用外, 可保证其中一台设备损坏下也可正常运行。安装氧化电位水生产设备一套, 生产酸化水和碱化水, 工作人员根据污物及消毒隔离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根据设备需要引进220伏电和380伏电, 为今后增加设备预留增容空间。在清洗机、灭菌器及床单位处理设备旁分别配电源箱。

二、建立自动化系统

在集中供应管理模式下, CSSD处于一种规模化的生产状态, 由于物品污染程度、材质特点、使用方法和存储方式等各有不同, 造成处理方式的差异, 进入不同的细化流程。为保证总流程连续不断流畅运行并处于规范状态, 特设计分区布局形成区域内完整流畅的物流系统, 利用先进设备建立自动化系统, 在CSSD内形成人、机、环境的和谐。

(一) 设备的选择

遵循CSSD设备配置基本原则, 选择设备时除考虑设备的先进性, 也考虑到人员和设备的双向需求, 即运行程序对物品处理兼容的多样性、稳定性, 操作难易程度, 管理方式差异, 故障率及维修等, 经考察和论证后采用5套全自动清洗机及自动装卸载设备、5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大型清洗器和床垫蒸汽消毒器, 均为同一品牌, 便于统一培训, 一体化管理, 降低运行成本。在反复培训的基础上, 力求通过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增加人机互动能力。

(二) 合理规划各功能分区

各分区内部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具体内容划分出多个功能区域。污染区内功能区的排列除根据物品污染程度进入处理具体流程外, 也考虑了方便工作人员操作设备, 以及检查包装灭菌区包装台和物品柜排列位置合适等问题。无菌物品存放区分隔出一次性无菌品和无菌包两个房间, 分别承担相应的功能, 中间互通, 方便工作人员针对无菌物品的特点加强管理, 又可以互相协助共同做好物品供应。

(三) 布局合理加强分区互动

CSSD的全部工作都有物流的管理特点, 包括回收物流、生产物流、发放物流、废弃物物流等, 每项物流作业在不同分区平台独立进行, 但又互相影响, 互相联系。不同种类、性质物品进入处理流程后, 由于分区不同, 要求各分区充分协调, 高度合作。尽可能多设立观察窗, 以了解各分区的工作进展。敷料包装间和内走廊设有观察窗, 使工作人员清楚地了解敷料包装间工作状态, 及时给予帮助。发放厅的观察窗使检查包装灭菌区人员及时通知下送返回人员, 安排手术室特需清洁敷料的运送。分区间的互动除保证流程良性运行, 还可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人员成本。

(四) 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

设计CSSD需考虑信息系统, 力求在原基础上拓展其功能, 将物流系统中人员、设备、物资等元素整合起来, 对物流系统实施动态监控, 实现一体化管理。“库房物资管理系统”将供应物资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 可及时查询供应量, 方便各分区加强科内成本支出管理;“科室物资管理系统”可以和临床科室实现物资需求互动, 敷料包装间可以及时看到各科室对敷料的需求, 包装后分别通知消毒员和无菌物品发放人员、下送人员, 及时配送;“无菌物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二维条码的使用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为CSSD进行现代管理提供帮助。器械包装间人员可以及时查询到回收的器械数量、所处环节, 及时调整人员和工作安排。同时二维条码的使用加强了无菌物品的管理, 具备物品召回功能,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各分区通过不同的软件系统查询其他分区的工作进程、物品处理数量峰值及其与时间的关系等, 增加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提高CSSD质量管理的智能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在真正做到物流系统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基础上, 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水平。

三、重视实用性完善辅助设施功能设计

CSSD内部设施均为不锈钢材质, 并根据以往工作习惯在考虑实用性同时兼顾工作舒适度, 使其更为人性化。

(一) 去污区污洗池

污洗池为不锈钢制作, 后有连接一体的背板和顶板, 顶板上安装照明灯, 前一组3槽水池, 分别为“重度污染池”、“冲洗池”及“洗涤池”, 供常水及热水, 另配酸化水、碱化水一组龙头, 设常水水枪1把, 特装涵盖3个水槽的有机玻璃防护罩1个, 防止清洗时喷溅。之后安装台式超声清洗机, 随后1组水池同为3槽, 依次承担消毒、漂洗和终末漂洗的功能, 供纯水和软水, 也将酸化水、碱化水引入, 配水枪1把, 高压气枪1把, 同样安装有机玻璃防护罩。如此, 使手工清洗流程科学合理。

(二)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包装台

在包装台下面22cm~25cm处加装隔板一块, 存放包装材料, 使用可升降带轮圆凳, 包装时取放敷料不需转身和弯腰, 降低工作强度, 同时隔板回缩15cm, 座位时下肢放置随意, 增加舒适度。

(三) 移动式组合物品柜

设计可移动式组合物品柜用于存放一次性物品。柜子上层两端加装固定轨道, 下端四角改装轮子, 除墙后两组柜子固定在墙边, 其余柜子可前后移动, 既方便取放物品, 又增加柜子数量, 提高空间使用率。

四、结束语

CSSD的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 集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系统化工程, 只有整体规划、合理分区布局、高效而流畅的流程设计、专业人员在适宜设备的辅助下, 才将能达到人、机和环境的多面和谐, 通过规模化生产, 提升CSSD的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冯秀兰, 彭刚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22

[2]李长兴, 李涛.医院消毒灭菌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9) :1285-1286

[3]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质量控制[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2 (22) :21-22

[4]张楠, 高玉华, 王剑.医院感染控制信息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8) :4476-4478

现代海军 第2篇

1949年0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从滔滔长江中,艰难地驶向大海。1954年,中国政府在中央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拨出巨款,采购了苏联制造的四艘驱逐舰;1962年那一世小说网 http://,第一艘国产猎潜艇研制成功;1971年,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服役;1975年,第一艘国产导弹护卫舰交付部队使用。从引进到制造,中国人民海军的武器装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被誉为“中华第一舰”的国产第二代导弹驱逐舰“**”舰装备海军部队,其排水量4200吨,可搭载直升机,并装备有防空导弹系统和反潜武器系统。新级别导弹驱逐舰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战舰朝着多用途、远海作战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有着“中华神盾”美誉的新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使水面舰艇部队同时具备了点防空能力和区域防空能力。与此同时,新一代导弹护卫舰、导弹艇、猎潜艇、扫雷舰、远洋综合补给船也陆续装备部队,使中国海军的远洋综合作战能力得到大幅跃升。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81年,第一艘国产导弹核潜艇下水;1982年,我国成功进行了首次潜艇水下运载火箭发射……目前,我国潜艇的数量与总吨位比初建时期增长了几十倍:新型常规动力潜艇静音性能取得突破;海战场上的自持力、生存能力、突防能力以及攻击能力大幅跃升;战术核潜艇、战略核潜艇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海军潜艇部队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为祖国在水下建起一道坚固的盾牌。

1995年,在青岛附近海域举行的一场实兵对抗演习中,海军航空兵的实力得到了全面的展示:新型反潜机使“蓝”军潜艇无处遁形;新型舰载机利用“敌”雷达盲区,引导“红”军水面舰艇部队对“敌”实施精确的超视距攻击;新型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对“蓝”军实施全面的电磁干扰和压制,为“红”军在电磁空间的争夺中赢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新型的歼击机为“红”军取得了制空权;轰炸机为登陆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使登陆部队顺利抢占滩涂阵地……步入21世纪,海军航空兵部队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战半径更大、对海攻击能力更强的“飞豹”战机和信息战能力更强的第三代战机全面装备海军部队,并逐步形成全天候作战能力;信息化程度高、功能全面的新一代舰载机与海军水面舰艇密切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海军的搜反潜能力和攻舰的能力;侦察机、加油机、轰炸机等部队作战能力全面提升,为取得海战场的制空权、电磁空间的主导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一支由18艘护航、测量、保障舰船组成的大型舰艇编队,第一次驶出领海,穿过岛链,进入了太平洋。这是人民海军为保障我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区发射运载火箭派出的特混舰队,在广阔的大洋上,中国海军留下了一道道崭新的航迹。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01月19日,“合肥”号导弹驱逐舰和“丰舱”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首次出访巴基斯坦卡拉奇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和孟加拉国吉大港。这是中国舰艇编队首次出访。此后,中国海军31次走出国门,访问了近40个国家,从近海走向远海,从蔚蓝走向深蓝,中国军舰航迹遍及五大洲、三大洋。2002年05月20日,“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从青岛起航进行首次环球航行,历时4个多月,总航程达3万多海里,开创了我国海军舰艇出访海上航行时间最长、出访国家最多、航程最远、途经陌生海域和航道及港口最多的纪录。

2005年,中国人民海军的军事任务开始多样化,“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正式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我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拉开帷幕,为期八天的演习跨越两国陆、海、空域,共分“海上封锁作战、两栖登陆作战,强制隔离作战”三个阶段,向外界展示了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显示人民海军与外国海军合作的层次、规模和难度不断提高。2008年12月26日,由“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美国眼中的中国海军现代化 第3篇

武器装备现代化

美国国防部2015年公布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指出:“2008年以来,中国海军不断稳步推进水面作战舰艇更新计划,使得水面舰艇作战能力不断提升。目前,中国拥有300余艘水面舰艇、两栖舰艇、巡逻艇和潜艇,在亚洲地区拥有舰艇数量最多。中国雄心勃勃的海军现代化进程,已经打造出了一支技术更为先进、更为灵活机动的作战力量。”

前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上将2014年参观“辽宁舰”,回国后接受采访时说道:“中国首艘航母的服役,加快了中国海军现代化的进程。”《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评论》2012年登载的《中国首艘航空母舰及对美国的影响》指出:“‘辽宁舰’的海试是中国海军崛起的重要标志,其将是一艘具备相当作战能力的舰艇,中国会将这艘航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到未来的作战平台之中。”美国海军情报处2015年公布的报告《21世纪中国海军新的能力与使命》指出:“中国舰队在执行远海任务时,‘辽宁舰’能够拓宽舰队的防护范围,因而适合遂行防空任务。该舰将能够为中国训练出首批舰载机飞行员,以及与航空任务有关的核心岗位船员。”美国国会研究处2015年公布的报告《中国海军现代化:对美国海军能力的影响》指出:“美国国防部认为,‘辽宁舰’进行的首次远距离部署和持续的飞行训练,是中国海军在过去几年中取得的最具意义的进展。”近些年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中有不少提及中国航空母舰的内容,2014年的报告将“中国首艘航空母舰”列为一个特别专题加以介绍。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2015年公布的报告《中国2015年的战略和军事现代化:对比分析》指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已经减少了能力低下、只能执行单一任务的舰艇数量,发展了能够执行多项任务的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2015年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海军的052C型、052D型驱逐舰,以及054A型护卫舰等舰艇的建设工作在不断进行。其中,052D型驱逐舰是首个装备多用途垂直发射系统的中国海军舰艇,具备发射反舰、防空、反潜和对地攻击导弹的综合能力。同时,中国还可能于2015年开建055型大型驱逐舰,这是一种更适宜被描述为导弹巡洋舰的舰艇。另外,中国海军装备的056型小型护卫舰,以及022型穿浪双体导弹巡逻艇,均配备‘鹰击-83’型反舰导弹。这些小型舰艇提升了中国海军的濒海作战能力,使得远近作战范围得以有效衔接。未来中国将分别制造60余艘上述两型舰艇。”

在潜艇部队方面,2015年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指出:“中国非常重视潜艇部队的现代化,目前中国共有62艘潜艇。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可能增长至69~78艘。”报告同时指出:“柴电攻击潜艇仍是中国潜艇部队的主力,包括‘基洛’级、039和039A等型号,其中039A型具备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中国计划未来共建造20艘该型潜艇。在核潜艇方面,2艘093型核攻击潜艇已经投入现役,另有4艘将很快服役,未来中国将继续建造该型潜艇,以取代老旧的091型。另外,3艘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具备作战能力,该型潜艇装备射程超过7400千米的‘巨浪-2’型潛射弹道导弹,是中国的第一个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在未来十年,中国可能将着手建造新一代096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095型核攻击潜艇的开发和建造工作,期间将会有最多5艘094型潜艇入役。”针对这些情况,2015年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将中国海军和台湾地区的舰艇数量对比,其中中国在护卫舰、船坞运输舰和导弹巡逻艇的数量上占有1倍左右的优势,在驱逐舰、中型登陆舰和柴电动力潜艇的数量上占有3~8倍左右的优势,中台的航空母舰与核攻击潜艇的数量对比则为1:0和2:0。

作战能力现代化

先进的武器装备起到的是平台的作用,如果不能有效发挥作战能力,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会成为“空摆设”,那么在美国看来,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如何?

在作战能力生成上,美国认为,近些年来中国海军的军演次数不断增加,海外实战任务从未间断,使中国海军在提升作战能力上受益匪浅。美国海军情报处2015年公布的报告《21世纪中国海军新的能力与使命》指出:“10年以前,中国海军的训练高度依赖年度周期性训练,且训练焦点仅仅集中在反舰作战。近期的军事演习表明,中国海军加强了周期性训练,反舰作战能力已较为精通,区域防空能力取得了积极进展,深海反潜能力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2014年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中国利益的拓展,以及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军队现代化的重点已越来越多地向遂行海外任务拓展。中国军队正在越来越多地参加双边和多边演习,这些演习使中国军队有机会观摩更先进的军队的战术、指挥和装备,进而增强自身能力、更深入地理解作战。”报告同时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军队提出的‘新的历史使命’推动了多项行动,如在东亚和加勒比海部署‘和平方舟’号军事医疗船,继续执行2008年12月开始的亚丁湾反海盗部署任务等。这些非传统任务可能成为解放军的重要试验场,通过任务中取得的经验和解决的问题将提高传统安全领域中的新能力。最近几年,中国海军的远海作战经验主要来自正在实施的亚丁湾反海盗护航行动,以及其远航特遣编队前出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部署行动。”

nlc202309091155

一方面,在现有作战能力上,中国海军的舰艇装备了更为先进的雷达和导弹系统,提升了舰艇的防空能力。2015年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指出:“中国不断装备的054A、052C和052D等型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大大增强了中国海军的区域防空能力,对中国海军超越岸基防空范围,实施远海作战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报告《中国2015年的战略和军事现代化:对比分析》指出:“近些年来,中国海军在舰艇防空能力上取得的进展,是最值得人们注意的一点。中国海军已经退役了不少防空能力低下的老旧驱逐舰,新入役的舰艇装备有中程至远程对空导弹。”

另一方面,中国海军在舰艇反舰能力上投入精力较多,使得该项能力较以往有大幅提升。2015年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指出:“老旧的中国水面舰艇配备射程只有65海里的‘鹰击-8A’型反舰导弹,052D型驱逐舰和055型驱逐舰则将会配备射程达290海里的‘鹰击-18’型反舰导弹,这是中国在水面舰艇反舰攻击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未来可能建造的095型核攻击潜艇也会具有反舰能力。”报告还指出:“中国海军意识到,需要通过稳健的超视距目标打击能力来充分发挥远程反舰导弹潜力。为此,中国在战略、战役和战术级别上的侦查、监视、指控和通信能力建设上投入甚多,以便为水面和水下的发射平台提供高精度目标情报。”

发展战略现代化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2015年公布的的文章《中国海军如何利用“积极防御”思想应对太平洋美军》指出:“积极防御是中国军队军事战略方针的核心,是一种战略防御态势。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中国目前的海上积极防御和当年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日本侵略者的陆上作战在表面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中蕴含的战略逻辑是完全相似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2013年公布的《中国军事现代化与军队发展》指出:“中国的‘积极防御’战略包含了有关海上的组成部分,这一战略勾画了三个阶段,其中最后一个阶段是2020~2040年,中国将通过以航母为主的军事力量,来终结美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的军事统治地位。近期中国海军的发展和行动,反映出了对这一海上战略的贯彻。”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2015年公布的评论文章《中国海军现代化:路指何方》指出:“由于贸易往来的大幅度增长,中国由此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海上航道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同时,中国的海外公民和境外资产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加之中国围绕控制南海和钓鱼岛所做出的举动,海上的紧张氛围也随之有所加剧。”报告同时指出:“针对这些因素,中国领导人要求中国军队能够承担一系列多样化战争和非战争军事任务。这些都表明,中国海军将会加强‘临近海域’,即所谓的第一岛链的防御,同時也要保卫中国的‘远海’,即所谓的第二岛链内的利益。”美国海军情报处2015年公布的报告《中国海军:21世纪新的能力和使命》指出:“中国海军近期在防卫能力上的建树,已经使得中国海军从‘绿水海军’转变为能够在外海遂行任务的部队。”2015年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海军执行远海任务的能力较为有限,但随着其获取更多远海作战经验,得到更大、更先进的作战平台,这一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在未来数十年中,中国海军将能够向亚太地区更广泛地投送力量,遂行长期、高强度的作战行动。”由此可见,在美国看来,中国海军正在快速向建设一支具备远海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的方向发展,即不断加速推进所谓“蓝水海军”的建设进程。

着眼实际:成绩与缺陷并存

兰德公司2014年公布的报告《中国不彻底的军事转型——对解放军弱点的评估》指出:“中国海军舰队补给船数量的缺陷,使得中国海军的远海部署能力受到很大局限。目前中国只有5艘补给船,其中3艘较新,且已派往亚丁湾执行反海盗任务。像这样的常规打击(海盗)任务,加上在日本附近和南中国海开展的军事演练,使得补给舰无法有效地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该报告同时将这一因素所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评估,认为中国海军后勤补给能力的不足,可能会使中国海军在遂行联合封锁和登岛作战任务时面临一定的失败风险。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2014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随着经济实力逐年增长,中国愈发依赖海上贸易航线。然而中国缺少海外军事基地,这使得中国海军在遂行远海任务时将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后勤补给的问题。与作战舰艇相比,中国海军后勤补给舰艇的更新换代速度则慢得多,这也使得中国海军在执行各项作战任务时会面临更多的后勤补给等现实问题。”

中国海军作战舰艇的某些作战能力依然有待提高,2015年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海军的‘辽宁舰’并不具备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那样的远程力量投送能力。”又比如,《中国不彻底的军事转型——对解放军弱点的评估》指出:“尽管054A型护卫舰被称作‘迷你宙斯盾舰’,该舰应该携带100枚以上的舰对空导弹,而实际情况则是仅能携带30~50枚乃至更少的舰对空导弹,因而无法具备真正的区域防卫能力。另外,052C型驱逐舰装备的‘中国版宙斯盾系统’存在设计缺陷,这一缺陷限制了舰艇的反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对舰导弹的能力。”这些都说明,虽然近些年的现代化进程提升了中国海军舰艇的作战能力,但与美西方的先进舰艇相比,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不彻底的军事转型——对解放军弱点的评估》指出:“中国海军缺少对舰艇人员的有关训练,如操作技术、武器装备的使用和保养,以及执行远海任务时的战备能力等。缺少这些训练会使得船员无法适当地操作和保养配备在最新式舰艇上的先进武器装备系统,进而影响作战能力的发挥。”报告还指出:“中国海军普遍缺少实战环境下的海上作战训练,现有的训练标准也有待提高。”

以上陈述的观点不一定全面与客观,但中国海军仍然要努力弥补自身的缺陷,成为我国坚定的海洋卫士。

责任编辑:彭振忠

现代海军 第4篇

一、美海军油料节约现状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飞升, 美海军开始提倡和开展油料节约, 并大力发展油料节约技术以应对全球石油危机给军队带来的巨大压力, 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三方面:制定激励能源保护项目, 实行节油技术改造和开发寻找替代能源。

1. 制定激励能源保护项目

美国海军在面临全球原油价格攀升所带来的压力时, 采取的首要方法是制定能源保护项目, 该项目是由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为先导的主要能源保护和管理项目———激励能源保护 (i-ENCON) 项目。该项目主要目的是帮助舰队通过改变操作程序节约油料, 主要内容是在不影响任务目标实现的情况下确保最大燃油效率的“灵巧驾驶”工程程序和指南, 主要实施方法是采取与舰艇操作人员定期召开会议, 讨论特殊的燃油节约操作程序, 一个季度对节能操作效果最好的舰艇给予奖励。该项目在2006年曾经产生了1.25亿美元的成本节约, 在2007年已经产生了1.04亿美元的成本节约。激励能源保护项目的工作集中于改变舰队使用其舰船和系统的方式来减少燃油耗费。

(1) 通过“灵巧驾驶”提高燃油效率节油

这是一项用来在不影响任务目标的情况下提高舰船燃油利用效率的工程程序。首先会同舰艇指挥官及各级部门, 对舰队任务组织、任务进程, 装备使用、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进行解析, 在不影响完成任务的前提下, 制定较为完善的油料节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制定航行路线、整合训练科目, 仅仅运行那些对执行任务非常重要的系统和动力装置, 实施较为节约的后勤保障工作等。

如:通过与气象部门合作制定通行情况较好的航行路线以便节油;整合训练项目减少用油装备使用达到节油;舰船在等待次日执行任务时, 关闭其主推动系统等。据统计, 一艘舰船通过使用辅助动力作为“海上旅馆”, 提供沐浴、照明、供热和空气调节装备等生活便利, 可以节约燃料超过70%以上。同时由燃气轮机和柴油双轴推进的舰船也可以使用单轴推进巡航, 这样可以节约一半的燃油。

(2) 通过“灵巧装载”调整船身状态节油

另一个方法是“灵巧装载”, 指的是对船只的压舱物进行调整以促进船在水中的活动。这一方法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戴维·泰勒船模实验水池中进行了试验。该试验表明, 船只以一定速度航行所需的动力, 可因船只的航行状态 (船首高或船尾高) 而少掉或多出4%。通过“灵巧装载”的方法, 调整船首高度, 可使船只在航行中节约大量油料。

(3) 通过“激励机制”促进节油项目落实

在落实激励能源保护项目上, 美海军根据海军的能源使用报告系统, 每个季度发布燃油使用报告, 该系统对水面舰船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细化。并为该计划建立了激励机制, 具有最好航行燃油节约记录的船只将获得褒奖, 奖金将达到9万美元。每个季度有100艘船有资格获得现金奖。这些钱可以由指挥军官自由支配。

此外, 美海军部还在全军设立了能源节约奖。此奖项每年评议, 分为拥有400名舰员以上的舰只和拥有400名舰员以下的舰只两类进行竞争。获胜船只可以获得3万美元的现金, 并可悬挂部长能源旗帜航行一年。同时, 为了保证能源节约的落实, 美海军规定舰船指挥官的职务报告之中必须包含能源节约的情况。

2. 实行节油技术改造

(1) 改善船体水动力特性

改善船体水动力特性, 是指在螺旋桨上采用特殊涂层等, 从而增强水动力, 减少舰艇推进动力的能源损耗。该计划正在开发一种覆盖材料, 这种材料的用途是:当船在港口的时候, 避免海洋生物与船体和推进器的粘连, 它并不阻止海洋生物附到舰只上, 但是减弱它们的粘力, 当船开始航行时, 这些随着拖曳而不断增加的聚积物能够很快地脱落, 从而达到在航行中节约油料的目的。

(2) 为舰船安装“艉翼”

舰队战备、研究和开发项目支持的另一个能源节约项目是为舰船安装“艉翼”。该项目是早在油价飙涨之前就已经实施的工作。“艉翼”是一种狭窄的翼状结构, 安装在一艘船的尾部的水线位置, 将船尾拉高, 减少水面的湍流, 从而减少拖曳所需要的动力, 提高燃油利用效率。“艉翼”已经安装于美国大部分水面战斗舰只上, 现今它将在两栖舰只上进行试验, 首先是黄蜂级两栖攻击船, 然后是LSD41惠德贝岛级和LSD49哈珀斯·费里级舰。该项目报告, 战斗舰只安装“艉翼”而节约的燃料费用估计每艘船在35万美元到40万美元。

(3) 为燃气轮机安装实时水冲洗系统

在燃气轮机上安装可提高燃气轮机效率、降低维修费用的实时水冲洗系统, 是该项目的另一个重要节油计划。海军现在使用一种“手工转动曲柄刷”的装置进行冲洗, 这还需要关闭发动机。该计划正在研究一种自动化设计, 可以清洗正在工作中的发动机。通过对人工清洗与自动水洗的燃料节约与耗费做比较, 实时水冲洗系统比现阶段的人工冲洗系统节约大量人力和燃料。这项措施预计可使每舰每年节约900桶原油。

(4) 提高蒸汽涡轮功效和使用电子燃油控制系统

舰队战备、研究和开发项目还在研究通过提高空气燃油混合度来提高蒸汽涡轮功效的方法, 蒸汽涡轮目前还在大量大型的两栖舰船上使用。该计划将通过为蒸汽涡轮加装一个传感器, 来分析烟气或者排气的温度, 然后将信息输入一个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中, 调整燃油和空气的混合度, 以达到提高燃油利用效率的目的。以及将现有舰船使用的机械燃油控制柴油发动机, 替换为使用电子燃油控制柴油发动机, 从而提高燃油利用效率。

3. 开发寻找替代能源

美军为应对燃油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开发和寻找替代能源。在使用替代能源上, 美国海军比较青睐核能, 以及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1) 推动水面舰艇核动力化

核动力装置相较于现在的动力装置, 具有很强的续航能力以及作战能力, 目前美国海军已经完全实现了潜艇和航空母舰的核动力化, 只是出于成本的考虑, 水面舰艇的核动力化迟迟没有进行。2007年, 美“国防部授权法案”曾敦促海军将现在的潜艇和航母的核动力技术运用到所有水面战舰上, 由于成本原因而受到了海军的抵制。但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升高, “全核化”的成本因素正在不断减小, 以现阶段全球原油价格计算, 两栖舰艇动力全核化成本已经低于使用石油的成本, 如果石油价格仍然居高不下, 相信随着核动力技术的发展, 推动水面战舰的全面核动力化, 则是迟早的事。

(2) 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替代能源的另一个方向是可再生能源如生物燃料、风能、电能, 美军认为军队能源设备在燃料上具有灵活性, 因为它能使用乙醇或生物柴油机, 它也可应用其他可再生能源, 如风能和太阳能。现今在美海军各个基地在生物燃料、风能、电能等再生能源的使用上, 已经超过了常规能源的消耗, 且其进程正在逐步加快, 或将全面完成能源消耗改革, 从而大大降低对石油等常规能源的依赖。

目前替代能源的研究工作还都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核动力技术虽然相对成熟, 但其应用范围有限, 而且核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也必将使核扩散的风险增大;生物燃料的使用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 机器与人争“口粮”的问题就导致了全球粮价的飞速飙升;液化煤燃料似乎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方案, 但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等宝贵资源, 并排出大量的碳放射物, 给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

二、对我海军油料节约工作的启示

当前美海军已经形成了以节油科学管理项目为龙头, 以节油奖惩制度为动力, 以节油技术改造为手段, 在统一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的成效极为显著的节油工作模式, 为我海军正在开展的节油工作, 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启示。

1. 全面提高科学组训节油

从美海军激励能源保护项目可以看出, 美军在训练环节节油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 合理的配置训练舰船编队, 提高油料使用效率。同时在计划制定中, 充分考虑到舰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使用管理, 狠抓节油重点, 深入开展节油工作。我海军在科学组训抓节油的工作上, 工作经验还需进一步积累, 对于通过科学组训实现油料节约的具体实施细节还把握不够到位。应抛开战备训练、技术管理、后勤管理等具体的工作分类, 从制定训练计划、组合训练项目到用油装备的使用管理以及后勤保障活动中的各个节油工作点入手, 进一步提高在组训中全面系统的开展各种节油工作的能力。

2. 不断完善节油奖惩制度

在美海军油料节约工作中, 其较为完善的节油奖惩体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激励能源保护项目中, 其完善的节油奖惩制度, 特别是激励机制, 是该项计划能顺利完成的最根本的保证。我军现阶段在节油奖惩制度上还不够完善, 特别是可操作性不强, 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 在全军全面开展油料节约工作的大环境下, 应尽快制定一套较为完善节油奖惩制度, 从经济和行政奖励共同着手, 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节油积极性, 培养主观的节油意识, 养成良好的节油习惯, 以保证节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3. 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技术节油体系

在技术节约方面, 美海军已经形成了一套大到全面推进海军舰艇核动力化, 小到采用特殊涂层改善船体水动力性的较为完善的技术节油体系, 节油效益明显。反观我军, 虽然取得了许多节油科研技术成果。可是, 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技术节油体系, 使得我海军还存在着在某些节油技术上重复研发、一些有效的节油技术得不到推广、推广的节油技术得不到完善的现象。所以, 我军应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 选择成效显著、持续长久的油料节约技术, 积极推广好的技术方法, 并不断改善推广的技术使之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完善。从而达到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 形成一套符合我军特色的技术节油体系, 并最大限度地推广到各级部门, 发挥出技术节油的最大效益, 使得技术节约成为我军节油工作开展的重要部分。

4. 增强节油工作组织领导效率

美军油料节约工作组织领导是由海上系统司令部牵头, 下属各级海军部门在其统一的协调和指挥下开展各种油料节约工作。而我海军现阶段油料节约工作开展的各个部门, 协调还不够紧密,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组织领导效率。有的单位还存在着司令部门抓行政管理, 后勤部门抓物资管理的旧思想, 大大限制了油料节约工作的全面开展和落实。在这种情况下, 应积极借鉴美军油料节约组织领导模式, 发挥各级部门在油料节约工作中的相关领导作用, 充分调动各级部门的主观能动性, 做好协调工作。使得司令部门、政治部门、后勤部门在统一的指挥下, 全面推行油料节约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执行, 充分发挥节油工作组织领导的团队效率, 打破制约节油工作全面开展的各项限制, 促进节油工作深入开展, 全面落实。

摘要:美海军作为世界第一海军在油料节约上走在了前列, 通过研究美海军油料节约的现状, 能为我海军油料节约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实际经验, 并为进一步完善我海军油料节约工作提供重要的思想启迪。

人民海军从这里起锚 第5篇

来自西柏坡的决策

经过三大战役, 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精锐部队遭到致命打击, 经济上、政治上也濒临绝境。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 由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 实际上仍操纵着军政大权。他决定, 由李宗仁出面与共产党“和谈”, 并规定“和谈”的限度为划江而治。国民党军加紧部署长江防线, 将75个师, 约45万兵力部署在湖口至上海之间的800余公理地段上。其中, 南京至上海是重点地区, 配置了江防舰队、第二舰队以及300余架飞机协同作战, 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解放军南进。而解放军却没有海军, 没有一艘舰船。这给渡江作战带来的巨大困难是不言而喻的。

中共中央一直关注海防建设, 早在1944年, 毛泽东、朱德就指示要研究海防, 并成立了由叶剑英主持的海防研究小组, 但由于当时其他条件不具备, 一直未能建立自己的海军。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 都有部分敌军乘军舰从海上逃跑。三大战役期间, 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 妄图凭借长江天险和沿海岛屿, 负隅顽抗, 隔江而治, 卷土重来。在这种形势下, 建设一支有作战能力的海军已刻不容缓。

1948年12月, 在西柏坡, 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讨论发动渡江战役之时, 又提出组建人民海军的事。那天, 毛泽东动情地说, 中国海岸线很长, 过去, 帝国主义就是欺负我们没有海军, 近百年来, 帝国主义侵略我国, 大都是从海上来的。因此, 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他的话得到了刘少奇等三人的一致赞同。1949年1月8日, 还是在西柏坡, 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中指出:“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零年, 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和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 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此后, 毛泽东多次重申建设人民海军的决心。后几经筹议, 中共中央及中共军委把筹建一支人民海军的任务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要求三野在渡江前后把海军组建起来。

1949年3月24日, 毛泽东在西柏坡给“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官兵发出复电, 又一次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立自己强大的国防, 除了陆军, 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

时局催生着人民海军的成立

直接推动人民海军建立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那就是国民党海军的起义和投诚。1949年2月12日, 国民党“黄安”号舰在青岛海面起义, 于2月23日凌晨4时到达连云港解放区。1949年2月25日, 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重庆号”巡洋舰也加入起义的行列。“重庆号”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海军在地中海地区的旗舰, 排水吨位7500吨。1948年5月, 英国政府将它赠予国民党政府, 成为国民党海军中装备最精良, 火力最强的主力舰。舰长邓兆祥为人正派, 深受官兵爱戴, 但因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受排挤, 舰上600多名官兵中, 有半数在英国受训两年, 深受洋人的歧视, 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他们胸中燃烧。他们对国民党的腐败极为不满。在人民解放军胜利反攻的形势下, 许多官兵为自己的出路忧心忡忡, 其中一些人积极寻求关系, 打算投奔解放区。中共上海局及其下属的上海市委、南京市委都十分重视“重庆号”的策反工作。1948年秋, 奉命打入“重庆号”的一些下级军官, 组成了以军官为主体的起义小组。1949年2月17日, “重庆号”奉命在上海吴淞口外停泊补给弹药, 然后到江阴附近江面组织解放军渡江, 该舰士兵解放委员会主要成员得悉后, 决定实施吴淞口停泊起义。2月25日凌晨, 士兵解放委员会率先行动, 夺取了部分枪支, 舰长邓兆祥依然参加起义。26日凌晨“重庆号”胜利到达解放区烟台港。

就在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时, 林遵的第二舰队已移至南京以西江面, 尽管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司令桂永清一再命令其“阻止渡江共军”, 林遵没有执行, 并派人过江到浦口, 直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军军区取得了联系。早在1946年春夏之交, 中共就把敌军工作的重点放在江阴要塞和长江中的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林遵所部。林遵是福建人, 具有较强的民主思想, 他担任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 负责江阴到安庆一段江防。中共中央派一位福建籍的党员做他的工作, 他表示, 将来解放军过江, 保证不予阻击。淮海战役结束后, 林见国民党大势已去, 主动通过关系找华中工委和苏北军区联系。华中工委及时给林遵作出指示, 要求他在解放军过江时, 舰队在江中起义, 并要求他向共产党提供国民党海军江防情况和美军舰动态。4月23日, 林遵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和第五巡防舰队 (共25艘舰艇) , 1271名官兵在南京笆斗山举行起义。

张爱萍受命于关键之时

1949年3月下旬, 原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张爱萍刚从大连赶到华东前线, 就接到总前委通知, 要他立即到总前委参加渡江作战会议。张爱萍立即启程赶到总前委所在地安徽蚌埠东南的古镇孙家圩。这次会议研究了渡江作战的方案, 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会后, 三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留下了张爱萍, 向他传达了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由“三野”组建海军、委任张爱萍任海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决定。

受命于关键之时, 四十来岁、身经百战的张爱萍既兴奋又感到压力很大。海军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军种。他很坦率地对陈毅说:“司令员, 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 对航海和海战一点都不懂, 况且, 我基本是个‘旱鸭子’, 游泳只勉强会一点, 能行吗?”

陈毅的回答语重心长:“同志哥, 要你去白手起家, 去组建海军, 是中央对你的信任, 中央认为你是合适的人选,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我相信你一定能干好!具体事宜我都和粟裕同志商量好了, 不日他将率三野指挥机关去泰州, 你准备准备也去吧……”

陈毅的一席话让张爱萍很受鼓舞。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带着组建人民海军的重任, 带着由压力转化成的动力, 4月初, 张爱萍来到泰州白马庙。

张爱萍的到来使粟裕非常高兴。尽管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 但自看到2月19日中央军委关于成立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的指示后, 粟裕便忙里偷闲考虑建立海军的事。中央把组建人民海军的重任交给“三野”, 他深感责任重大。

“渡江作战在即, 渡江战役后将是一系列解放海岛的战斗, 组建海军迫在眉睫, 你要多辛苦了。”粟裕紧紧握住张爱萍的手说, “司令部决定先拨一批部队给你, 其中有教导师师部全套机构、教导师第三团、直属侦察营, 还有苏北军区海防大队。人是少了点, 就这4000多人, 况且, 现在还不能到位, 还在调度之中。我先给你几个人, 你们先干起来。”张爱萍问:“调谁呢, 司令员, 你可得给我配强一点的。”“放心吧, 都是能独当一面的。有28军84师副参谋长李进, 后勤军工部的采购科科长张渭清, 有司令部作战处作战参谋黄胜天……”从此, 张爱萍全身心投入到组建海军的调研和策划之中。

历史记住了这一天

1949年4月23日, 渡江战役开始的第三天。这一天, 粟裕指挥的三野东集团军第十兵团迅速向国民党军展开攻势, 相继攻占了武进、常州、无锡。这一天, 第八兵团也攻占了丹阳、镇江、浦口、江宁。午夜, 第八兵团35军攻克南京。就在这天, 中央军委急电三野立即组建海军。收到这个急电, 素来很沉稳的三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非常激动, 他大声地对警卫员说:“快去请张爱萍同志。”

张爱萍一路小跑来到粟裕办公室, 他看了粟裕递给的电文, 心潮澎湃, 稍稍冷静了一下, 他才对一直注视着他的粟裕说:“司令员, 我们要有自己的海军啦。”粟裕紧紧握着张爱萍的手, 说:“是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自己的海军了。爱萍, 通知你的13员大将, 开会!”

很快, 张渭清、李进、黄胜天等13人来到王氏小楼二楼三野司令部的会议室。粟裕招呼他们坐下, 向他们举起手中的电报, 高声说:“同志们, 我要向你们宣布中央军委的一个重要举措、一个将震动世界的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在今天, 在泰州白马庙成立啦!”

会场爆发出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

张爱萍清了清嗓子, 站起来说道:“今天, 我人民解放军攻克了蒋介石的总统府, 解放全中国已经指日可待了。但是, 敌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 蒋介石坐着军舰逃到了上海, 他们还会退居到台湾岛和东南沿海的岛屿上, 继续负隅顽抗。目前, 长江口、珠江口都被他们的军舰和飞机封锁着。因此, 人民解放军必须迅速建立一支相应的海军, 否则就难以完成解放全中国的革命大业。”

张爱萍接着说:“一百多年来, 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大规模侵略, 大多来自海上。人民手中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 没有稳固的海防, 新生的人民政权就难以巩固。因此, 中央政治局在今年1月就作出决议, 要组建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 由我们三野来落实。这个任务很艰巨, 我们在座的13个人, 就是人民海军的第一批成员。”掌声经久不息。

当天夜里, 天空飘洒着毛毛细雨, 张爱萍率领第一批报到的全部人马, 分乘三辆美式吉普车, 离开白马庙, 向东南方向驶去。第二天上午, 他们从靖江八圩港渡江, 到达素有“江海门户”之称的苏南名城——江阴。4月28日, 在江阴要塞司令部礼堂里, 聚集了800名官兵, 张爱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激动过。他穿一身洗的发白的旧军装, 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 宣布华东区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及临时委员会成员名单, 他们是张爱萍、孙克驥、冯文华、汪大漠、张元培, 张爱萍任书记。

会后, 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于5月4日批复了三野前委的报告, 正式任命张爱萍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此,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如一艘崭新的战舰, 扬帆搏浪, 驶向海洋。

风中的海军帽 第6篇

秋天, 风很大。妈妈带我和弟弟到黑河亲戚家串门。回来时, 我们坐的是火车。那冒着白气的火车头, 拉的是一节一节装煤的车厢, 但有的车厢装的不是煤, 而是我们。坐在车厢里, 除了我们三个, 好像还有其他几个人。只觉得车厢很高, 我只能看见车厢上面阴沉的天, 伴随着隆隆的火车轰鸣和头顶呼啸而过的风, 外面的一切并不在我的视野。

弟弟戴着妈妈在黑河给他新买的海军帽, 帽子上的两条飘带随风飞舞。不知什么时候, 帽子不见了。弟弟为此哭起来, 妈妈笑着安慰着。但我并没有看见帽子被风吹跑。以至于成年后, 多次在梦中看到那顶风中的海军帽,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自然, 更真实。

成年后, 我的脑海总浮现一个画面, 一个摄像机在火车的上面向下俯拍, 火车飞驰, 秋天的风、树枝、衣衫、裤腿, 都向后飘着, 我看见坐在车厢里的我们, 三个脑袋瓜顶。在梦里, 我俯视竟然看见了我自己, 另一个我跟着火车, 飞翔在它的上面……

安尼宝贝提起她故乡的记忆, 说记忆有时是虚实不定的, 是斑驳交错的, 它使我对故乡和童年的追溯, 物已非, 人不在, 已经失去根据。它如同漂浮在大海上不能回航的废弃大船, 熙攘华丽, 但只能逐渐下沉。直至无从寻觅。

也许是因为记忆渐行渐远, 许多丢失的东西, 特别对土地和大自然怀有的感情, 越来越成为我想抓住的最后一把稻草。常常无以言表, 有时则进入梦里。

有两次梦里去找寻那顶海军帽———我像风筝似在半空飞着。灿烂的阳光下, 一趟钉着白色板条的红墙, 灰油毡顶平房的周围长着高高的向日葵, 满是高草的菜园子, 一个低头工作的农民抬起他黝黑的脸向上眯缝着眼看我, 说有一顶帽子飘到那边了, 边用手指着他说的那个方向……

这个情景与电影里绿色的原野、巍峨的阿尔卑斯山、尖耸的教堂、波涛激越的海岸、峰回路转的森林一样, 漂亮, 动感, 色彩富饶。

只是, 那顶被风吹走的海军帽, 那灿烂的阳光, 红墙灰油毡房顶的房子, 高高的向日葵和夏日园子里的草, 以及那个在地里弯腰又起身的劳作者, 却是我真实的童年乡村生活……

一个孩童拥有在乡村度过的童年, 是幸会的际遇。无拘无束生活在天地之中, 如同蓬勃生长的野草, 生命力格外旺盛。就连思想, 在无限丰饶的自然面前, 也会恣意成长, 无论是快乐, 还是悲伤。

父亲买的一只山羊, 拴在园子里, 被发现挣脱了绳索, 不知所踪。我们都去找。记得我跑到了一个我从没有去过的山地。我小小的身躯淹没在一片野草中间, 衰草超过我的头顶, 我的长发和它们一起, 随风狂舞。同时狂舞的还有我的恐惧, 我寻觅着那只山羊, 同时也在寻觅着回家的路。

山羊没有找到, 和那顶海军帽一样, 丢失是定局。成年后许多际遇和童年的这次经历是那样相似。寻找和迷失相随。一直在丢失, 不停地寻找。

后来, 家搬到黑龙江边, 一座北方小城。小城很小, 有很多三四十年代的老建筑。掩映在浓密的柳荫之中, 青砖裸露, 宽厚而青涩。因为时间久远, 许多地方被磨得光滑, 呈现细腻的光泽。高挂着房檐, 门窗上梁也会用那大块的青砖砌成半圆的拱形, 打开外面的木制门窗, 便显露在北方的阳光与风雨中。窗户下面挂着一尺来宽用棉线勾制的网格窗帘, 阻挡着行人的视线。行人目光淡定, 从不行色匆匆。

我曾经爬上黑龙江边堤岸灰色的水泥围墙, 坐在上面望着这条黑色的大河从眼前流淌。沿着堤岸, 生长着高大树干的杨树和槐树。冬季, 大树枝枝交错向上, 没有任何约束, 投奔蔚蓝的天空。

30多年前的童年乡村记忆, 20多年前的少年记忆, 甚至10多年前的城市记忆, 对我来说, 都已成为过去。然而对我的女儿这一代来说, 连这个记忆都没有。她生长在这个城市, 与这个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却被阻隔在自然之外。

作家说:“他们仿佛是孤儿, 没有养分。新的城市, 显得富足, 干净, 体面。”但却以推倒一切, 改造一切为代价。而且下手果决。“一切都是新的, 与以往没有任何关系。新的人面对新的世界, 只有蓬勃野心, 没有风月心情”。

这个北方城市因为与俄罗斯接壤, 新城建筑颇具俄罗斯风格, 在原有的楼顶接加俄式色彩与样式。现在又在重新给旧房子标贴现代化的外表。至于那些标示这个城市历史的老建筑, 已经消失了很多年。

于是它原有的面貌, 逐渐成为记忆。而对我的女儿来说, 历史的记忆, 就像时间的灰烬, 随风飘散了。没有文化乡愁的心注定是一口枯井, 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南京人在秦淮河边怀桨声灯影里的旧, 北京人在皇城根下怀改朝换代里的旧, 西安人在兵马俑前怀金戈铁马里的旧……古往今来都如此, 那些皇权、殿庙、古墓、文物, 甚至一抔黄土、一捧清水、一块城砖, 都成为人们所怀之“旧”。

海军开发红外敌方火力指示系统 第7篇

美国海军正在寻求红外传感器技术帮助直升机防御小型武器、反飞机火炮 (AAA) 和助推火箭弹 (RPG) 的攻击.

位于华盛顿的海军研究室的科学家计划在2009年下半年演示一个样机系统.这个样机系统能提供对便携面-空和空-空威胁的实时告警并能向机组人员显示中波红外成像, 以提高其在能见度差的情况下的态势感知能力.

样机系统测试将于2009年11月在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市的美国陆军试验场地进行, 所需设备将由距地面100 ft的吊车安装到平台上.

抗战中交大学生投效海军始末 第8篇

一、赴美学习造舰

1942年3月15日, 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颁布手令:“凡由国内外海军学校毕业之海军军官, 其现年在40岁以下者, 应设法统计, 与英、美交涉派往英、美各国海军舰队上服务参战。”3月18日, 蒋介石进一步指示:“我国应速派海军制舰人员, 尤以制造潜艇人员尽量送往美国与英国实地学习, 照此方针希拟定具体计划与可派人员列表呈核。一面与英美切实交涉为要。”7月6日, 蒋介石再次指示:“前拟派遣我国海军官员前往英美参战, 此事如何办理, 务希如限办竣, 早日出国为要。”

8月5日, 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军令部、军政部和海军总司令部联合组建了“考选委员会”, 负责通过考试选拔赴英美参战与学习造舰的人员。考选委员会临时聘用各海校的资深教官及交通大学商船学校的教授, 负责命题、批卷及监考。11月上旬在军委会大礼堂举行笔试, 最终录取76名, 计航海科41名, 轮机科3名, 造船科32名。造船科中的陈玉书、蒋大经、钱俭约、鞠鸿文、朱子育、林诚明、刘雍、罗续甫、卞保琦、崔叔缓、都先钧、魏东升、叶于沪、阎瑛14人毕业于交大商船学校, 出国前都被授予准尉军衔。

1943年4月5日, 除两名未报到外, 其余74人在重庆复兴关参加中央训练团第25期受训。在为期一个月的训练结束时, 考选委员会决定:派24人赴英国受训, 领队为周宪章上校;派50人赴美国受训, 领队为驻美海军武官刘田甫少将。8月8日, 除李一匡学员因病延缓行程外, 49名留美学员从重庆出发乘车去昆明, 接着换乘美军运输机前往印度, 然后在孟买登上美军运输舰。当时日军控制了整个东南亚地区, 因此运输舰只能从印度洋绕过澳大利亚南部横穿太平洋才能到达美国。经过40多天的航程, 他们终于抵达美国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军港, 前来迎接的是一位美国海军中校和中国驻美海军副武官杨元忠中校。10月, 49名学员在东海岸的费城正式编入V12美国海军军官预备班。

二、赴美受训接舰

中国驻美海军副武官杨元忠中校首先提出“借舰参战”的构想, 并积极与美方联络。1943年8月, 他向军令部寄呈《向美借舰参战意见书》, 引起国内的高度重视。11月18日, 驻美海军武官刘田甫少将向军令部报称:“目前太平洋战事关系重要, 美国极愿中国派多数有海上经验中校以下军官及士兵来美训练以便自立带舰协同作战。彼方愿先以驱逐舰、布雷舰各数艘交我来美官兵运用。”12月18日, 蒋介石指示:“美方既一再表示极愿我国多派有海上经验之官兵赴美参战, 应即由办公厅会同海军总部尽先选足驱逐舰、布雷舰各4艘之官兵限期出发, 并准备第二批之人选。”

中美双方就派遣海军官兵接受训练以及接舰参加对日海上作战等事宜进行了反复协商, 至1944年9月美国确认向中国租借8艘舰艇, 中国则选派近千名官兵赴美受训。同年秋, 日军大举进攻桂黔, 抗战形势恶化。10月10日, 国民政府军委会提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 发动知识青年参军。11月底, 广西桂林、柳州沦陷, 贵州独山被敌占领, 一时间重庆震动。莘莘学子们怀着对日寇入侵大后方的无比愤慨, 认为鬼子打来了, 横竖书读不成了, 不如干脆弃学从军杀敌。在看到招考“赴美接舰参战海军学兵”的布告后, 当时交通大学航海、轮机、造船的毕业班学生几乎全班报名, 低年级的同学和土木系、机械系、财管系、运输系的同学也不甘示弱, 至12月中旬共有86人入选“赴美接舰参战学兵总队”。在赴美接舰的1000名士兵中, 青年学生兵有475名, 其中交大同学占了近二成。

从1945年1月下旬起, 赴美接舰的士兵队从重庆和成都分批启程, 沿着危险的驼峰航线, 途经缅甸北部, 飞抵印度加尔各答。在印度休整一个多月后, 他们于3月16日搭乘美军运输舰“曼恩将军”号离开孟买, 开始漫长的海上航行。当“曼恩将军”号经过新西兰附近海域时, 突然发现有日军潜艇出现。舰长沉着应对, 指挥军舰作“之”字形航行, 不断改变航向和降低主机转速以减轻声响, 使潜艇难以发动攻击, 最终安全脱险。4月15日, 士兵队抵达美国的圣地亚哥军港, 然后乘火车横穿美国大陆, 于4月21日来到迈阿密军港。

5月初, 士兵队正式进入迈阿密海军训练中心受训, 由美国海军专业军官和军士担任教官。教材内容特别强调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包括:航海、帆缆、枪炮、通讯、轮机、船体修配、电气、无线电、雷达、补给、医药、伤病护理、文书等。1000名士兵按专业岗位分班学习, 被分成九个中队, 每中队有三个分队, 各分队下设三个班。在27名分队长中, 交大同学占18名, 在81名班长中, 交大同学占39名。在长达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中, 他们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示范作用。第五中队第三分队分队长荣纪仁是著名民族资本家荣德生的第六子。第四中队第五班班长刘行恕 (刘山) 是刘田甫少将之子, 在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驻比利时大使兼驻欧盟大使, 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 外交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

由于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 赴美接舰的学生兵们未能实现杀敌报国的理想。1946年4月8日, 中国驻美海军副武官林遵中校率领“八舰”离开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启程回国, 途经巴拿马城、圣地亚哥、珍珠港、东京等地, 于7月19日驶抵吴淞口, 24日在南京下关举行归国典礼。绝大多数学兵不愿参加内战, 此后以各种方式离开了海军。

三、赴英受训接舰

1944年9月8日, 军委会致电中国驻英海军武官周应聪:“美允租舰8艘与我参战, 拟援例向英要求租舰参战, 希即提出试行交涉。”经过周应聪与英方的反复磋商, 1945年1月英国同意赠送1艘护卫舰 (“伏波”号) 给中国。为了与美国争夺战后对中国海军的影响力, 英国在4月决定再次向中国赠送1艘7500吨的轻巡洋舰 (“重庆”号) 、2艘750吨的潜艇 (后因故取消) 和8艘28吨的巡逻艇, 并租借1艘1000吨的驱逐舰 (“灵甫”号) 。8月15日, 赴英受训学员领队官周宪章与英海军部就接舰官兵的总人数及训练期程等达成共识, 随即电告军委会。

海军官兵选派委员从1944年10月起先后招考了1000人组成“赴英接舰参战学兵总队”。第一批的90名士兵中有青年学生兵46人, 其中交大同学有赵达玲、陈君实、秦文基、孟昭华、金邦彦、王淮、杜逢南、周大维、刘行德9人。第一批赴英官兵负责接收“伏波”号护卫舰, 于1945年4月抵达普利茅斯军港受训。1945年5月下旬, 海军官兵选派委员会开始招考第二批赴英接舰海军学兵。第二批的214名士兵全部为青年学生, 当时交通大学共有36人报名, 其中白瑞庭、宋开基、郭伟智、祁延爽、陈馀德、杨芳茂、张纯正、龚瑞麟、吴思莊9人考取。

1945年4月中旬重庆街头有传言说:赴英海军学生兵乘坐的运输舰在途经地中海时被德国潜艇击沉, 虽然有很多人获救, 但是更多的学生兵不幸遇难。当时的交大师生都非常牵挂海军从军同学的安危, 闻讯后不由心急如焚, 迫切希望了解事实的真相。于是, 吴保丰校长在4月23日致函海军总司令部, 标题是“惊闻本校第三批海军从军出国同学在船上失事, 请将详情回复。”他恳请海军总司令部下令调查失事事件, 并在传言属实的情况下提供详细的遇难人员名单。5月3日, 海军总司令部回函说赴英海军学生兵遇难之事无案可查, 因为此事不归该部门管, 而是由军委会下属的海军官兵选派委员会主持的。吴保丰校长遂在5月8日致函海军官兵选派委员会询问此事。5月15日, 海军官兵选派委员会回函称:派往英美两国的学生兵已经分别于4月中旬全部平安抵达目的地, 早已开始训练, 船只在地中海失事一事完全是外界的谣传。在真相大白后, 交大从军同学服务委员会于5月24日贴出布告, 正式向广大师生通报了上述喜讯, 并请同学们转告各位投效海军同学的家属。虽然这只是一场虚惊, 却从中体现了炙热的爱国情、深厚的师生情和真挚的同窗情。

抗战结束时, 第一批赴英接舰官兵还没有完成训练, 第二批官兵仍在国内尚未起程, 赴英接舰参战的初衷没能实现。1946年8月8日, “伏波”舰离英, 12月14日抵达南京。1947年9月, 8艘巡逻艇全部运抵上海。1948年5月26日, “重庆”、“灵甫”两舰离英, 8月14日抵达南京。赴英接舰的交大同学在回国后同样不愿参加内战, 纷纷选择脱离海军。

德国海军新舰 第9篇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和德国领土的占领国,无论是美、英、法,还是苏联,都不希望战后的德国拥有一支强大海军。因此,德国海军发展和舰艇建造产业,一直要看盟国的眼色行事。航母是不能造的,大型水面舰艇如巡洋舰也是不能造的。只能在潜艇、驱逐舰和护卫舰上作点文章。即便如此,德国只维持了一支与其强盛国力完全不相称的“小海军”。由于规定所限,很长时间里,德国海军不能装备350吨以上的潜艇。

德国海军只有2.8万人,编有1个舰队,5个分舰队和1个海军航空兵师。今年将装备4艘212A级潜艇,其中较旧的11艘206/206A型潜艇将被逐步替换。

德国海军有22艘潜艇。著名的 HDW船厂生产的209级、212级、212A级、214级潜艇主要卖给了国外客户。

水面舰艇方面,德国海军有3艘吕特晏斯级导弹驱逐舰(吕特晏斯海军上将曾是著名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舰长,在1941年5月27日海战中随舰阵亡)

另外,还有8艘不来梅级导弹护卫舰和4艘勃兰登堡级导弹护卫舰。这种水面舰艇的规模,完全与德国的综合国力不相称。回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提尔匹茨海军上将建造的伟大“公海舰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国海军的强大实力,这些舰艇更像是和平时期的训练舰艇。

德国海军和舰船工业采用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除了集中力量研制更先进的潜艇外,还同欧洲国家合作,共同设计、研制水面舰舰,其中,萨克森级护卫舰就是一例。

德国和荷兰皇家海军曾经合作开发F122(不来梅级)和“S”型(科顿艾尔级——荷兰称呼)护卫舰。这是 20世纪70年代的事。1989年北约多国联合研制NFB-90护卫舰的努力流产后,德荷两国重新走上了合作之路。1990年两国签署了联合开发新型多用途护卫舰的备忘录,从而诞生了德国海军的萨克森级和荷兰海军的七省级(荷兰独立时曾是7个联合省)区域防空护卫舰。

在欧洲各国的联合防务计划中,有过许多成功合作的先例,如“台风”、“狂风”战机,也有过不少失败的教训,如北约NFR-90护卫舰计划。德荷合作采用了模块式方式,只联合研制双方都有兴趣的模块,其余模块根据本国海军需要和船厂能力自行安排。这样,既大大减少了开发费用,又保持了各自的灵活性,避免了舰型一样、双方都不满意的弊端,也减轻了计划管理的负担。两国的具体方案可根据作战和技术重点以及国内工业基础,自主选择部件和子系统供应商。一旦发生分歧,也不致影响到整个合作计划。

最初,德、荷两国都把反潜作为新型护卫舰计划的核心。但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合作计划的重点转向了防空。相应地,作战系统的研究也集中在开发新型多功能远程雷达上。双方把“标准”SM-2和“改进海麻雀”(ESSM)防空导弹用来作为舰队区域防空和单舰防空。

1994年1月,随着西班牙的加入,该计划演变成“三国护卫舰合作计划”,同年12月形成了最终文件。 1995年初开始设计。然而,正当 1996年3月,德国签署了订购3艘 F124级的合同。荷兰海军计划用新护卫舰替换2艘特罗姆普级导弹驱逐舰,替换最后2艘科顿艾尔级护卫舰和2艘雅各布·范·赫姆斯科克级防空护卫舰。F124级护卫舰则将替换德国海军3艘吕特晏斯级导弹驱逐舰(103B型)。

荷兰和德国各自的首舰——“七省”号(F-802)和“萨克森”号(F—219)分别于1998年9月和1999年2月铺设龙骨,2002年服役。

以后几年,两国每年添一艘新舰,直到合同完成。

新型相控阵雷达

与美国相比,欧洲舰载雷达普遍落后。萨克森级舰研制任务就是用新型防空雷达来弥补欧美之间的雷达差距。

防空作战雷达系统是德荷两国新护卫舰共同的部分,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它由泰利斯公司荷兰分公司为首的集团研制。核心是多功能主动相控阵雷达。这种波段(8-10吉赫)雷达有4个固定基阵,安装在大型电子桅杆上。天线阵列重达约 15吨,由此带来的舰艇结构问题是开发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之一。

新雷达的开发是NFR-90的计划的主要内容。1993—1995年完成项目概念,制造了一台X波段技术验证雷达,叫做EXPAR。进入工程和生产阶段后,1999年12月制成了一台单一基阵的工程研究模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评估试验。2000年、夏第一套完整的雷达安装在“萨克森”号上。

新相控阵雷达的每个基阵包括 3424个主动单元,每秒能够产生 500个波束。每个基阵能同时控制4个目标,管理8枚飞行中的导弹。预计该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约150千米,覆盖范围360°,俯仰角0°~70°。它能对200个目标,完成连续水平搜索(75千米范围),又吸纳搜索、目标搜索、导弹制导和末段照射等不同任务。

设计和制造新雷达对欧洲雷达工业是一个挑战。这种多功能雷达在性能上与美国著名的“宙斯盾”系统中的SPY-1相控阵雷达相仿,但其尺寸、重量和功率又远远小于美国型号,单价3000万美元。新雷达选择了与SPY-1和英、法、意联合研制的同类雷达不同的系统结构。与之配套的“标准”SM-2导弹和改进海麻雀防空导弹除了能接收上行制导脉冲信号,还能利用断续波幅照射制导方式进行末段拦截。

泰利斯荷兰分公司还专门为此研制了一台固态脉冲多普勒雷达。它工作在D波段,探测距离400公里,能跟踪1000个空中目标和100个水面目标,是原德国F-123级舰和荷兰防空护卫舰上SMART-S型雷达的改进型,命名为SMART-L。

德、荷新护卫舰的防空作战子系统用了加拿大和荷兰联合开发的“天狼星”远程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它的两个传感器基阵分别有300×10个单元和300x8个单元,工作在3~5厘米和8~12厘米波段,能提供连续的海面被动搜索能力,主要用于对抗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荷兰的七省级舰装备有一套泰利斯公司荷兰分公司的“阳台”红外/光电探测器,用于辅助“天狼星”完成目标探测和跟踪任务。

德国护卫舰用MSP-500计算机系统,协调控制76毫米舰主炮,荷兰人则采用127毫米的“奥托.梅莱拉”舰主炮。

导弹和武备

德、荷护卫舰上都装备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荷舰安装一个40单元(5X8单元)系统,德舰安装一个32单元 (4X8单元)系统。每个单元可容纳1枚“标准"SM-2导弹或4枚改进海麻雀导弹。荷兰计划在40个单元内安装32枚SM-2和32枚改进海麻雀,德国计划安装24枚SM-2和32枚改进海麻雀。

在近程防御武器系统方面,由于德、荷两国的作战重点和国内工业基础不同,因而荷兰选择了2座“守门员”30毫米近防系统,分别安装在舰桥附近和机库顶部,德国海军采用的是2座MK31型21单元“拉姆”(RAM)近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这方面,德、荷两国恪守传统,都不打算创新。

船体结构和功能模块

3艘萨克森级的合同造价共约 20亿欧元,由以布洛姆—福斯公司为首、HDW和蒂森.诺舍尔公司参加的集团承建。F124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借鉴了MEKO护卫舰上成功的模块化结构,共设计了58个不同的功能模块,包括4个武器模块、7个电子模块、12个空调—通风模块和2个桅杆模块,降低了建造和维修费用,还有利于在服役寿命内进行改装。

萨克森级的被动保护和生存力设计非常出色,全舰分为12个独立的水密隔舱,每个隔舱都有自己的通风、空调、核生化“三防”过滤装置、电力系统和损管站,能承受150千克高爆头弹头的直接命中。

萨克森级舰上的“塞瓦考"-FD作战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的分布式结构,有17个多功能控制台和2个大型战术显示屏。水面作战系统包括8枚“鱼叉”反舰导弹、1座射速 100发/分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和2门莱茵金属公司的毛瑟 MLG27型27毫米遥控舰炮。具有反舰和对地攻击双重能力的瑞典造 RBS-15反舰导弹,也可能代替萨克森级上的“鱼叉”导弹。

萨克森级装有1套DSOS-24B舰艏声呐和1套低频拖曳阵主动声呐系统。2座MK32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和可以发射MU-901MPACT轻型鱼雷。此外还有TAU鱼雷防御系统。这些是北约水面舰艇的标准反潜战配置。

“萨克森”是新一代护卫舰中唯一搭载2架直升机的舰艇。2架 NFH-90直升机平时置于分离的机库内,利用直升机操作系统,能在6级海况下起降。该舰也可以选择搭载1架EH-101那样的15吨级大型直升机。

萨克森级采用柴油机—燃气轮机混合动力装置,装2台MTU公司的20V1163TB93柴油机(单台功率 485千瓦)和1台美国莱科明公司的 LM-2500燃气轮机,可变螺距/可逆倾斜螺旋桨、双轴,功率2.5万千瓦。

萨克森级舰员编制255人,比七省级和其他欧洲同类舰艇多,这是由于搭载了2架直升机,并增加了较多的损管人员,这也是德国海军的一贯风格。

海军职业英语专职教员培训体制研究 第10篇

1 当前海军院校英语教员的特点

就目前而言, 各海军院校英语教员绝大多数拥有英语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都具备了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但是并非每一位英语教员都系统地学习过专门用于英语教学的理论或对之感兴趣,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大部分研究方向都不开设这类课程, 而且在工作岗位上教员们更重视大学英语的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 专门用于英语教学理念的授课能力和科研能力参差不齐。近年来, 特别是实行了非现役文职干部制度以来, 部分教员来自地方外语院系, 对军事知识和海军常识了解不足。除此之外, 大部分英语教员缺乏海军外事和部队生活经历的机会和途径。总体而言, 当前海军英语教员还不具备海军职业英语教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无法达到海军职业英语教员的标准。

2 海军职业英语教员队伍现状

一直以来, 海军职业英语教育成效都不太理想,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有海军职业英语教员队伍无法满足海军英语教学的需求。

2.1 无固定编制、固定任务的专职教员

目前各海军院校英语教员编制基本是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来计算的, 并未考虑海军职业英语教学的特殊需要, 因而也就没有固定编制的海军职业英语教员, 主要担任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员兼任海军英语教学任务。

2.2 教员海军职业素养普遍偏低

虽然绝大多数英语教员都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 但缺乏专门用于英语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 军事知识和海军常识的了解, 以及海军外事和部队生活的经历和机会。大部分教员海军职业素养普遍偏低, 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教员对课程地位和教学要求认识不足

海军英语课程开课之初, 其性质和地位并未得到明确的认定, 导致许多教员忽视了课程的必要性乃至重要性, 教员授课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感觉只是增加了一门课, 增加了一份负担。还有的教员对教学要求缺乏理解, 认为海军英语只不过是学习一些术语而已, 在教学中简单地讲几个单词就完成任务了。实际上, 除了掌握必要的术语以外, 系统地学习海军常识, 培养必要的专用表达技能才是该课程深层次的培养目标。

3 海军职业英语专职教员培训体制

海军职业英语教育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精湛的专职教员队伍。海军职业英语教学需要教员具备与普通大学英语教员不同的知识结构和高于后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然而要建立一只海军职业英语专职教员队伍, 就必须设立一套符合海军院校特点, 行之有效的海军职业英语专职教员培训体制。

根据当前海军院校英语教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特点, 可以建立一个三级培训体制, 包括硕士学位授予点、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等三个层次。

3.1 硕士学位授予点

海军职业英语教员是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他 (她) 们除了需要拥有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 深厚的专门用于英语理论基础, 还需要了解相对全面的海军职业常识, 并积累丰富的海军外事和部队任职经历。一名英语教员进入海军院校后, 至少需要两年左右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获取相关知识实践经历, 才基本具备授课条件, 可以开始涉足海军职业英语课程教学。除此之外, 海军职业英语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英语课程的特殊教学规律, 需要研究和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理论和知识体系, 这也是现阶段承担海军职业英语教学的教员需要着力研究的一个方面。因此, 建设海军职业英语专职教员培训体制的根本是设置以海军职业英语教育为研究方向的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并将其纳入国家和军队的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使之正规化、制度化、学术化,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梯队状团队。

3.2 岗前培训

海军职业英语教员上岗前, 需要用一年左右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 为上岗做好思想、理论和知识准备, 获得感性体验, 缓解畏难情绪。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分三大模块:专门用于英语教学理论学习, 海军常识学习, 以及海军部队或外事活动经历。第一、二模块主要以专业教员授课和专家讲座为主, 同时安排课堂教学实践;第三模块则主要是要让教员走进部队体验生活, 并分派参加海军外事活动。简言之, 岗前培训的任务就是让教员熟悉教材中涉及的海军常识, 并能结合专门用于英语教学理论, 熟练讲授教材中所涉及的海军职业知识。而岗前培训的效果还应通过某种形式的考核加以评估, 如:试讲、答辩、鉴定等。考核不合格, 则不具备上岗资格。

3.3 岗位培训

岗前培训只能使受训人初步具备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储备, 但短短一年的时间并不能奢望受训人员会达到很高的教学水平。这就需要建立长效的岗位培训制度, 鼓励和促使教员在上岗后继续钻研教学理论, 进一步积累和更新海军知识储备, 获得更多的海军部队和外事工作经历, 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海军职业英语专职教员。岗位培训是更高层次的培训, 主要依靠有组织的自学来实现。可以通过撰写学术论文, 教学观摩, 教学讲评, 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使教员的知识和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还可以定期选派教员参与海军舰艇部队出访、护航、海上联合演习、多国海军活动等外事任务, 或下部队进行为期半年以上代职。建立岗位培训制度的同时也需要设置监督考核机制, 可通过提交学习计划、学习体会、自评报告、学术成果评估、教学评估等方式实现。这个阶段的最终考核标准应以课堂授课质量为准绳, 不合格者下岗, 在限定的时间内达到要求后再恢复上岗。

4 结语

总之, 海军职业英语专职教员培训体制成功建立的重要保障在于海军和各院校能否创造必要的条件。有些条件可由院校提供, 有些则超出院校的权限。例如, 专门用于英语教学理念的授课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及海军常识的培训均在各院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而海军外事和部队经历的就远远超出了院校的能力范围, 需要部队和海军外事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因此, 海军职业英语专职教员培训应在全海军范围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摘要:海军职业英语教育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要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精湛的专职教员队伍。而要建立一只海军职业英语专职教员队伍, 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海军职业英语专职教员培训体制。

关键词:海军职业英语,专职教员,培训体制

参考文献

[1]Robison, P.ESPToday:A Practitioner'sGuide[M].London:PrenticeHall, 1991.

[2]TomHutchison, 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M].Shanghai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2.

[3]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4]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 (2) :21-26.

[5]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 (2) :22-28.

上一篇:展示空间层次下一篇:企业品牌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