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成本范文

2024-07-01

怀旧的成本范文(精选1篇)

怀旧的成本 第1篇

当今“80后”“90后”是电影业的主要消费群体。随着“80后”的怀旧消费行为日益明显和“90后”逐渐开始怀旧, 青春怀旧类电影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他们的青睐。对他们来说, 青春是值得回忆的, 青春有美好的时光, 也有苦闷的年华;有懵懂的爱情, 也有默默的伤痛;有纯洁的友谊, 也有一时的敌对;有成长的懂事, 也有冲动的叛逆。看一场青春电影等于回味一次青春。

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以下简称《致青春》) 改编自辛夷坞的同名小说, 该片由赵薇导演, 杨子珊、赵又廷、江疏影、韩庚等主演, 于2013年4月上映, 票房高达7.19亿元。影片以爱情为主、友情为辅, 主要讲述了郑微、陈孝正等年轻人在大学校园的激情岁月和爱情故事, 以及他们融入社会后关于爱情的烦恼和抉择。影片中, 深爱着林静的郑微面对着林静的杳无音信, 阴差阳错的与“冤家”陈孝正走在了一起, 并与阮莞、张开、许开阳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特立独行的陈孝正虽然被郑微的软磨硬泡所打动, 但是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选择了与郑微分手, 出国深造。在大学的毕业季, 昔日的好友们面对着现实的残酷而各奔东西。在影片的最后, 融入社会的好友们开始重聚, 林静和陈孝正带着青春的悔意和爱意再次走进了郑微的生活。但是青春是用来被怀念的, 昔日的甜美爱情再也拾不起来了。该片以暖黄色的基调, 通过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活的教室、宿舍、衣服和手机等怀旧元素营造了一个充满时代质感的氛围, 让观众仿佛回到了昔日的大学生活。在影片结尾, 一首王菲的《致青春》使许多观众潸然泪下, 沉浸在对自己的青春年华的回味中。

2.《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由张帆导演, 周冬雨、林更新联袂主演, 于2014年4月上映。影片的拍摄灵感来源于高晓松作词、作曲, 老狼演唱的校园歌曲《同桌的你》, 票房约4.56亿元。该片以爱情为主题, 主要讲述了周小栀和林一从中学、高中到大学的青葱岁月和懵懂爱情。在中学时期, 林一第一眼就喜欢上了恬静的同桌周小栀, 通过守护周小栀不受胖同学的欺负, 林一获得了周小栀的好感。在高中时期, 林一突破种种阻碍进入周小栀所在的班级, 并通过努力和周小栀进入了同一所大学。在大学期间两人终于确定了情侣关系, 并同Tom、王尔德、龚兵和李潇等好友度过了美好的大学生活。在展现青春年华的过程中, 影片穿插着观众记忆中的千禧年、非典等大事件, 展现着观众熟悉的教室、学习工具等物品, 表达着观众曾经的梦想和激情。影片的最后, 现实中初恋女友的婚礼、老同学们10年后的重聚、周小栀和林一的伤心对话、林一心中抢婚的冲动画面交织在一起, 表现了青春的美好和伤痛及现实的残酷。影片结尾, 一首胡夏的《同桌的你》更是触动了无数观众对青春情怀的追忆。

3.《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改编自九夜茴的同名小说, 该片由张一白导演, 彭于晏、倪妮、郑恺、魏晨、张子萱、陈赫等主演, 于2014年12月上映, 票房约5.79亿元。影片以爱情和友情为主题, 主要讲述了方茴、陈寻及其“死党”们记忆中的青春故事。在现实时空中, 陈寻及其“死党”们在七七的不断追问下开始讲述他们的青葱岁月。陈寻和方茴的爱情开始于高中校园, 在大学期间经常闹矛盾并因为沈晓棠的介入而分手。乔燃去了英国, 赵烨和林嘉茉因为苏凯的影响, 最终也没有在一起。影片中, 方茴、陈寻、赵烨、乔燃、林嘉茉五人携手并进, 一起分享青春的美好, 一起经历振奋人心的大事件。这些纯洁的友情画面加上《灌篮高手》《还珠格格》、高考等怀旧元素的渲染, 让观众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回忆起自己和“死党”们的欢乐时光。影片结尾, 一首王菲的《匆匆那年》让无数观众们沉浸在对青春的爱情和友情的回味中。

4.《左耳》

《左耳》改编自饶雪漫的同名小说, 该片由苏有朋导演, 陈都灵、欧豪、杨洋、马思纯、胡夏等主演, 于2015年4月上映, 票房约4.85亿元。影片以疼痛的爱情为主题, 主要讲述了李珥、张漾、黎吧啦、许弋等年轻人疼痛的青春成长和爱情故事。影片中, 暗恋许弋的女主角李珥左耳听力不好, 性格内向但骨子里有股叛逆。在经历过好友黎吧啦的死亡、许弋的偷情、张漾的改变之后, 最后和张漾走在一起。性格分裂的张漾曾爱过黎吧啦, 在与“富二代”女友分手和得知身世真相之后, 与黑人在北京开网店, 最终和李珥走在一起。把李珥当作唯一的朋友的黎吧啦深爱着张漾, 为了张漾的报复计划诱使许弋走向堕落, 最终因车祸死亡。原本单纯的许弋因为黎吧啦的感情欺骗而一步步走向堕落, 曾与李珥相恋过一段时间, 最后因自己偷情而分手。该片在讲述上述经历的同时, 穿插着高考冲刺、韩寒的小说、饶记面馆、老款诺基亚手机等怀旧元素, 使观众体会到青春的时代质感, 不由自主的回忆起自己曾经的成长历程。

青春电影引发怀旧潮的原因

青春电影最大的卖点就是怀旧, 怀念已经逝去的青葱岁月。青春电影引发怀旧潮的原因与电影消费者怀旧的原因是密切相关的。目前, 对消费者怀旧的原因, 大多数学者将其归结为两点:一是“世纪末现象”, [1]即在世纪更替的时候, 人们普遍会怀旧。二是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 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增强, 怀旧能带来舒适感。电影观众怀旧的原因, 还涉及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的理论。

1.电影观众怀旧的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的情绪情感理论、记忆和表象原理和自我概念理论, 有助于解释人们怀旧的原因。[2]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应及其相应的行动, 具有长久性和内隐性。怀旧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记忆和表象都包含过去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怀旧元素的刺激可激活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和表象, 使人们情不自禁地回忆过去。

对青春电影而言, 影片的前期宣传和影片中各种怀旧元素的刺激可引发“80后”“90后”的怀旧情感, 进而使他们产生怀旧消费行为。自我概念理论认为, 人们会通过一系列行为来表达和验证真实的自我。怀旧具有维持和提高自我积极性, 以及统一自我等功能。[3]所以, 人们会通过怀旧特定年代的青葱岁月等, 维持自我的统一性。

2.电影观众怀旧的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的社会认同和个人认同理论, 也有助于解释消费者怀旧的原因。[2]社会认同理论认为, 个体会争取积极的社会认同并且个体所处的社会群体会影响个体对待事物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等。当今怀旧餐厅、怀旧广告、怀旧电影等已经开始流行, 人们 (尤其是“80后”“90后”) 正处于怀旧情境中, 会不时地回忆起曾经共同的社会经历, 怀念过去美好的青春年华。个人认同理论认为, 个体会依据过去的经历反思性地理解自我并且这种理解往往是有利的。人们通过怀旧过去的生活, 重新体验过去的物品、音乐和大事件等怀旧元素, 可增强个人认同。

3.电影观众怀旧的营销学解释

影响人们怀旧情感的因素, 包括间接因子和直接触发因子。[4]间接因子包括社会、文化等外界因素和个人的性格、经历、年龄等个体因素, 影响个体的怀旧倾向。“世纪末现象”、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心理学解释和社会学解释等都属于间接因子。直接因子是指企业的怀旧营销刺激, 如音乐、老物件等, 影响个体对怀旧元素的怀念程度。

企业的营销刺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企业通过照片、声音、气味、味道和产品的手感等刺激消费者的五观, 进而使消费者产生怀旧情感。

(2) 企业有效利用信息传递媒介对消费者怀旧的驱动作用, 选取电视、POP广告、报纸和互联网广告等媒介, 向消费者传播大众的怀旧情感和企业的怀旧元素, 提高怀旧刺激的强度, 进而提高消费者的怀旧强度。

对青春电影而言, “80后”群体的怀旧倾向较明显, “90后”群体也有一定的怀旧倾向。电影出品公司和发行公司可通过媒体宣传、影片中的怀旧元素刺激和影评等手段, 刺激电影观众。

青春电影的怀旧营销之道

怀旧营销是指以怀旧为卖点的营销。怀旧营销的关键是针对目标消费者选取和运用怀旧元素, 目的是打造良好的怀旧体验, 唤起并满足消费者的怀旧情感。

青春电影的主要消费群体是“80后”“90后”, 影片中的怀旧元素应是他们熟悉的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10年代的人、事、物, 影片应打造回味青春的观影体验。

1.抓住怀旧机遇

青春电影抓住的怀旧机遇, 主要来自观众和电影业两个方面。观众会受到青春电影的刺激而变得更加怀旧, 电影业为满足观众的怀旧需求会拍摄更多的青春电影。两者相互促进, 共同推动青春电影进一步发展。

(1) 在观众方面, “80后”“90后”在青春期都切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当今“80后”已融入社会, 面临着的生活和竞争压力, 怀旧 (尤其是怀旧青春) 心理是他们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90后”相继进入社会, 开始体会社会生活的不易、体会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的巨大反差, 然后渐渐产生怀旧情感, 开始怀旧过去美好的青春年华。

(2) 在电影业方面, 自《老男孩》《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引发观众的观看热潮以来, 青春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次次掀起怀旧风, 成为电影创作的新潮流之一。《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都是在抓住怀旧这一市场机遇而相继拍摄的。

2.构建集体回忆

集体回忆是集体中的人们所共享、传承和建构的事物, 个体记忆只有在集体记忆中才能被唤醒和建构。[5]对“80后”“90后”来说, 青春电影构建的集体回忆是主人公在集体回忆的框架中对自身经历的回忆。这样建构的集体回忆更能激活观众对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10年代的回忆, 使他们找到情感归属和维持自我统一性, 进而唤起并满足他们的怀旧情感。

影片中构建集体回忆的方式,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大事件、怀旧物品和音乐等。例如, 《同桌的你》主要通过林一和周小栀的校园生活、高考和跨入新千年等大事件、教室和衣服等怀旧物品, 以及小虎队的《爱》、胡夏的《同桌的你》等音乐, 构建“80后”“90后”对青春的集体回忆。

3.展现怀旧故事情节

青春电影展现的故事情节是构建“80后”“90后”对青春的集体回忆的载体。故事的主题、内容和人物刻画是怀旧故事情节的关键。故事往往以爱情和友情为主题, 非常人性化。例如, 《致青春》以爱情为主、友情为辅, 《匆匆那年》以爱情和友情为主题。故事主要展现曾经的校园生活、懵懂的爱情、纯洁的友谊。故事中各式各样的人物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经历美好的青春, 他们在校园中与自己的初恋相遇, 与自己的“死党”结下终生的友谊。爱情的开始是美好的, 但往往以无奈的分手而结束;结下的友谊是深厚的, 但往往随着毕业的各奔东西而淡化。例如, 在《同桌的你》中, 林一和周小栀的爱情是富有情调的, 但最终因林一的出国而分手;林一和室友们的友谊是真挚的, 但在10年后周小栀的婚宴上, 大家再也找不回当年无话不说的感觉。

4.营造怀旧氛围

青春电影营造怀旧氛围的目的, 是为了打造回味青春的观影体验。影片主要通过视觉画面和听觉语言两个方面, 营造电影的怀旧氛围。在视觉画面方面, 暖黄色的基调、熟悉的老物品、大件事的场面再现和青春成长的故事情节等叠加在一起, 仿佛让观众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听觉语言方面, 主角的画外音、经典的老歌、充满怀旧气息的主题曲等, 触动着观众的内心, 使他们沉浸在青春怀旧的旋律中。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相辅相成, 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时代质感的怀旧氛围。

在近年来的青春电影中, 《致青春》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完整地再现了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校园生活。例如, 为了在视觉方面完整的还原人物的服装、大学宿舍和教室的面貌等, 赵薇花费了近4个月的时间寻找最合适的拍摄地点和怀旧物品;在听觉方面, 赵薇专门买下了《SoYoung》的版权, 将当时的流行歌曲《红日》作为插曲, 并打造了触动人心的电影主题曲《致青春》。■

参考文献

[1]高辉, 卢泰宏.西方消费者怀旧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 (8) :26-33.

[2]张莹, 孙明贵.消费者怀旧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J].财经问题研究, 2011 (2) :28-33.

[3]薛婧, 黄希庭.怀旧心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11 (4) :608-616.

[4]张义, 孙明贵.怀旧消费决策模型及其营销启示[J].商业研究, 2012 (9) :185-189.

上一篇:安全检测实验室下一篇:国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