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增值论文

2024-07-26

国有资本增值论文(精选10篇)

国有资本增值论文 第1篇

企业的国有资本与企业国有资产不同, 它是指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属于国家投入形成和拥有的资本及权益。企业的国有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国有财产, 这其中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形成的对企业投资及其收益等经营性国有资产。企业的国有资产经营主要是从整个企业出发, 强调企业所拥有的国有资产的运营情况。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主要指从产权清晰的角度上从企业的所有者出发, 强调资本的运营情况。本文所研究的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集团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 不包括国资委及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国有企业、国有控股集团是当今国有资本经营的主要载体。由于受时代因素的影响, 我国先后发展了一批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大集团、大公司。尤其是在一些特定领域, 受到行政力量的保护, 我国一些国有控股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 电力、水利、能源、石化领域都是国有独资企业。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是企业国有资本预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强调国有资本在企业中的运营情况、盈利状况、经营质量。企业通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对国有资本进行资源配置。国有企业通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信息流、人力资源流、资金流整合于一体并进行优化自由配置。此外, 企业通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来决定其所占用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的具体规定。国家作为企业国有资本的出资人, 通过审批与监督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来掌握企业国有资本的运营情况, 对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 并且做出相应的战略规划。2007年11月, 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国发[2007]26号) , 在此《意见》中明确规定国资委监管企业和中国烟草总公司编制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部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管部门, 负责编制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国资委、中国烟草总公司为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位, 负责编制本单位所监管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在《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编报办法 (试行) 》中明确规定,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是指中央企业上交的利润、股利、股息, 以及中央企业产权转让和清算收入等。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是指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其他支出等。国资委根据中央企业财务预算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状况、国家经济形势, 于每年5月上旬测算中央企业本年度预计可实现的国有资本收益, 作为编制下年度预算建议草案的预算收入。根据下年度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范围, 于每年5月下旬向有关中央企业提出下年度预算支出计划编制要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至关重要。一方面有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有利于国家资本的宏观调控, 资源配置。另一方面, 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展开全面质量管理。随着国有资产流失的加速, 亏损性国有企业、国有控股集团越来越多, 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越来越成为热点问题。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无疑是一种解决控制国有资本, 监督国有资本运营的强有利办法。

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内涵

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理论而言, 会计学界认为政府作为“全民”资产代理人, 拥有对全民实物资产的管理权限, 这种资产代理的核心目标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现阶段, 理论学界认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逻辑重点在于将资产视为资本, 国有资本的保全等同于资产的保值, 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同于国有资产不流失。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各种手段, 将国有产权的固有权益及由此相关的各种收益转变为非国有, 主要体现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改变及收益补偿不充分或被侵占。在我国,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原因在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国有企业管理无序, 产权管理混乱;国有资产管理在制度上缺乏约束造成国有资产产权不规范, 并且缺乏相应的有效激励机制作为后续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内涵关键在于“保值”二字, 超过保值的额度既是增值的幅度。资本保值是企业收益的理论核心, 主要包括财务资本保全、实物资本保全。资本保全要求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保持完整, 生产能力保持完整。资本保全是资本保值的基础, 资本保值是在资本保全的基础上考虑货币价值与时间价值。资本保全可以促进资本保值, 保证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获得正常的收益, 同时也是资本增值的前提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与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相辅相成、密切相连, 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基础保障。在国有独资公司, 企业资本保值增值即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在国有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保障, 只要企业资本能实现保值增值, 国有资本即能实现保值增值。

三、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重要意义

企业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推进国有企业工业化进程; (2) 保证国家对战略部门的控制与宏观调控; (3) 国家作为企业的股东, 以此来强化公司治理机制及经济体制改革; (4) 保证国家税收及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 (5) 防止垄断而造成的市场失控; (6)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根据世界银行《有效约束、充分自主:中国国有企业分红政策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的改革意见, 国资委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监管评价机制, 并且, 根据世界银行的政策意见, 在我国尽快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的有效衔接, 避免国有经济内部的低效循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国有企业维持经营规模和生产能力, 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益, 增加国有资本的积累, 保障所有者权益。在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所有者的利益是经营者的责任, 同时是评价经营者业绩的衡量标准。企业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直接反应企业的资本规模、生产能力及经营能力, 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并且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直接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国有资产的收益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是国家据此稳定社会, 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渠道。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国有经济总体实力的体现, 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利于缓解公共资金紧缺的困境, 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社会建设当中。

四、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促进作用

1. 通过企业国有资本预算的编制, 有助于建立起独立于公共预算之外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反映了企业预算期间内国有资本经营的目标, 是国资委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表现, 也是国有资产经营计划的财务安排。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条件下, 市场经济和政资职能的分离, 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 需要全面掌握国有资本经营的收入、支出等一系列财务情况, 以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国有资产再投资的顺利进行。

2. 通过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审核与批准, 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财务的监管功能, 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优势, 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中央国资委、财政部根据下属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所上报的经营预算, 加以严格审核, 汇总后, 上报全国人大, 通过国有经济布局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对国有资本运行进行整体规范, 合理安排收支。预算编制的公开, 有助于预算的形成与监督, 确保预算的权威性, 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效率, 财政收入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3. 通过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过程控制,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与监督的有效性与规范性, 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的提高, 以及其他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的如期完成。通过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一系列的考核指标, 得以全面考核企业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益与运行效率, 判断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实现程度和所处行业的水平地位。

君联资本:增值服务怎么做? 第2篇

在君联资本总裁朱立南看来,首先,君联资本有能力做增值服务。“我们很多早年的专业人员都是来自联想,本身具备这方面的服务能力和经验,我们对企业基本面很在意,而且也愿意在这上面花资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团队规模相比其他投资机构更大一些,因为我们有专门为被投企业做管理、财务、法律服务的专业顾问团队。虽然这会占用一些基金管理费,但是几位创始合伙人一致认为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那么,增值服务该如何体现?跟咨询公司相比,君联资本的增值服务的价值在哪里?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管理顾问王建庆告诉《创业邦》,他们根据“房屋理论”给企业提供服务——企业的地基层面是公司的治理结构、核心团队、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企业的围墙部分是运营管理系统,比如ERP系统、IT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屋顶则是公司发展的业务部分。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地基层面要解决的问题是共通的,比如诚信、创新、责任感、分享等理念,还有规范的治理结构和团队的分工与合作规则。而这部分正是君联资本体现增值服务的重要区域,也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至于围墙和屋顶部分,更多的是传递方法论和提供资源支持。

实际上,在对企业做尽职调查的过程中,增值服务已经开始体现出来了。

君联资本做尽职调查有个特点,先与创业者坐下来一起讨论,各自发表对问题的看法。朱立南说:“这个时候你不用谈你的增值服务能力,你跟他谈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未来的规划,讨论的过程中,他就知道你懂还是不懂,你是不是能帮得上忙。企业家也是很精明的;此外,因为双方要一起走好几年,同理同心是基础。如果企业家觉得跟你不在一个频道上,聊半天聊不到谱上,就不会跟你谈了。”对每个做完尽职调查的项目,君联资本都会出具一份管理改进建议书。这是根据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管理、财务、法律、业务等方面的问题给出的一些建议。

华夏科创是一家生产水质和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企业,在接受君联资本的投资之前,公司没有系统的定战略的方法论。用创始人张新民先生的话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量力而行”。君联资本进来后,他们的思维被改变,开始从行业的角度看问题,“先考虑应该做什么事,然后找各种资源来解决”。这种转变正是柳传志在多个场合表达的“从蒙着打到瞄着打”。

“君联资本也会给公司做定制化培训,我们提出问题,他们会想办法组织资源来帮我们设计这个课程,事先会跟我们深入沟通,也会给我们发一些调查问卷,了解我们的需求。根据我们的问题需求,他们再去准备,所以培训都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张新民说。

在记者采访的那段时期,华夏科创的销售模式正处于调整期。以前,他们生产的仪器都是一台台卖出,客户坏了哪一台就再购置一台。而现在食品安全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很多客户甚至没有实验室,不知道购置什么样的仪器。所以华夏科创需要帮助客户设计整套解决方案。从卖具体的产品到卖解决方案,张新民的团队显得有些茫然。他们便向君联资本提出项目营销和管理的培训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君联资本告诉他们具体怎么做——如何卖一套套的解决方案。“他们的培训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考虑问题。用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管理工具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我们确定了临时小组的项目管理方式。”张新民说。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种增值服务所覆盖的团队范围还是有限的,并不能抵达每个具体岗位人员。王建庆说:“重点集中在高层核心团队和CEO,除非被投企业有特殊要求,需要面向所有员工。”

这种增值服务可以解读为是全天候的。王建庆回忆,在君联资本成立伊始做规划的时候,增值服务的方式便被写得非常详细:电话沟通、现场辅导、培训、研讨会以及辅导CEO、参加董事会、招聘高管等。后来投的项目多了,每个公司的需求差异化也表现得比较明显。所以他们还会针对不同的项目需求,定制不同的服务方案。

君联资本成立之后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科大讯飞。王建庆很清楚地记得,当时她频繁往返于北京与合肥,一个月要去两到三次,有时候逢周末就去。当时君联资本也处于创业阶段,提倡大家搭乘更便宜的交通工具。所以,也有过包括朱立南、陈浩(君联资本首席投资官/创始合伙人)在内,几位同事一起连夜坐火车到合肥,为科大讯飞做班子建设和战略制定方法论的辅导。

之所以这么做,朱立南的解释是,增值服务不可能靠一两天的研讨会去解决所有的问题,真正的服务是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的。所有行业小组的投资经理,除了看项目以外,在服务方面要花很多的精力,比如跟企业研究发展战略、商业模式,甚至很细致的运营事宜。

这也正是投资机构做增值服务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咨询公司的区别之处。“最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企业的问题。他的问题是团队不和谐?是激励不到位?中层干部留不住?还是供应链和库存出了问题?这种问题真的不是简单的一两次培训就能解决的。我们在CEO Club活动会做有针对性的研讨会,其实事先也做了很详细的问卷调查。如果需要了解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就请经济学家来给大家分析局势,请企业家谈谈对自己的企业有什么影响,该怎样应对。”朱立南说。

CEO Club是联想投资自2001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的封闭交流活动,根据创业者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研讨,这种聚焦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比较有效率地解决创业者面临的一些共通性问题。随着这种方式有效性的体现和整个操作体系的成熟,自2011年开始,又新增设了CFO Club活动,今年还推出了同类服务模式的生产管理论坛、品牌策略论坛。

但君联资本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替代其他培训机构。王建庆说:“我们想得很清楚,我们要提供给那些处于成长期的创业公司没有能力购买、或者买不到,但是他们又迫切需要的帮助。最重要的是我们服务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建立或提高自身能力,而不是替代他们做。”

国有资本增值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国有资本保值,国有资本增值,市值管理,累计超额收益

一、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国有资产概念一般持两种观点:一是广义的国有资产,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利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以及财产权利,包括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二是狭义的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人在企业依法拥有的具有保值增值等功能的资本及权益,也可以理解为经营性国有资产。而本文研究的国有资产是指的是狭义的国有资产,正因为狭义的国有资产具有资本保全的功能,所以资产保值增值又叫资本保值增值。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国有资本保值与国有资本增值的合称,国有资本保值是指国有资本实现经济学意义的成本补偿,维持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维持简单再生产要求国有资本的价值量不受损失,应使消耗的价值量从成本中得到补偿,而且这些国有资本所提供的实物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不受损失。而国有资本增值是指在国有资本保值基础上通过国有资本经营而实现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实现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要求国有资本提供的实物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有所提高,国有资本的价值量增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主要是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增加经营收益而实现的。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内理论界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相关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和完善,除一些基本的管理体制外,更多的则是理论和制度的摸索。魏杰(2003)认为国有资产的评价指标有两个:一是效益指标,效益指标就是增值保值;二是效率指标,效率指标就是高效使用。高效使用就是把国有资产用到效率很高的地方。所以,公共产品就不能收费,只有投资,没有回报,实际上它的回报让整个社会享受了。但这两个指标间必须用一个约束依据,就是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国有资产最主要依据就是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吴敬琏(2003)从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快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国资委在已改制公司中如何依法行使所有者权三方面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认为,国有经济应该从自己不具有优势的领域中有步骤、有秩序地退出,用腾出来的资源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非国有经济不愿进入的领域,使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国有企业中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彻底实现所有者职能和经营者职能分离。张文魁(2003)从建立“准分级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由中央统一确定须由国有资本控制的领域范围;由中央统一确定国有股转让须符合的公开性的原则和程序,以保证不发生大规模的国资流失;由中央统一确定国有股转让收入的使用办法,以保证职工分流和社保以及国企显性和隐性债务能得到优先解决;由中央统一确定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内容和格式。只要中央掌握这四项权利而且只有这四项权利,地方就可以大胆而有序地推动改革,“促退”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张军扩(2003)主张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按照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的要求行使其权利,以及按照资产收益最大化的要求做出正确的决策,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乔新生(2003)认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整体上来看,要区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要区分营利性企业与非营利性企业,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并且用不同的标准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只是这样,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李松森(2004)认为要建立以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为核心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契约三层次管理为主体构成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暂行办法》(2004)中对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主要通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反映,并设置相应修正指标和参考指标,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增减因素,以全面、公正、客观地评判经营期内企业国有资本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李小平(2005)基于EVA构建了有效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用来考核评价国有资产的经营业绩,主张通过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激励机制来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使经营者行为往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保障。张登高(2007)以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中所有含国有股份的公司作为样本作整体分析,并选用了样本公司2004年、2005年和2006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对我国国有资产保值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含国有股份比例在10%以下和10%~30%公司的获利能力比较差, 而国有股比例超过30%的公司经营状况和获利能力相对较好国有股比例50%以上公司的资产增长能力与其它三类上市公司相比要强。郑磊(2007)从我国国有资产运营的现状分析入手,通过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指出资产证券化可以作为今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操作模式。孙孝立(2007)通过贵州茅台市值的飙升得到启示,认为市值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和成长机制,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市值管理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市值管理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市值管理就是价值管理;有人认为,市值管理是西方学者们提出的价值管理的一部分,我国最终将由市值管理转向价值管理。笔者较为同意后者的说法,因为在国外没有市值管理的概念,只有价值管理。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股票市场价值只是公司价值的2/3左右,剩下的1/3应该是由公司的债券或者公司向银行的贷款体现出来的。换句话说,在美国,企业融资行为不仅仅局限于发行股票,更多靠债券发行(包括短期债券),同时向银行贷款,所以三者整体体现整个公司的价值,所以说市值管理也应该是价值管理的内容之一。并且美国债券市场规模庞大,除去国债部分外,企业债券总值基本上是股票市场总市值的2/3左右。而在中国,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才刚刚起步,其市值规模和股票18万亿的市值规模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市值管理成为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管理概念也不难理解了。2005年5月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后,市值管理的概念在中国首次被提出。但直到第一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论坛上,众多学者才对市值管理的内涵达成了一致:所谓市值管理, 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就是要使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由于市值管理在我国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学者们对其研究尚浅,大多数研究是对其概念、评价标准进行的探索性研究,达成共识的理论较少。徐建华(2006)认为市值变化昭示着投资的冷暖,并根据两市总市值排名和变化情况,得出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排名下降和消费类上市公司排名的上升势最为突出的特点,从而指出上市公司结构有待优化。施光耀、刘国芳等(2007)首次提出了一套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价值创造指标、价值实现指标和价值关联度指标。其中,价值实现指标用总市值和市场增加值两个指标进行衡量。并运用这套评价体系对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了综合排名和分析。伍华林(2007)认为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也是上市公司治理的必然选择。同时认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财富形式已不再是净资产,而是股价,市值规模大小直接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及资本市场资源配量的积极作用。苑德军(2008)认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就是价值管理,目前国外普遍使用经济增加值(EVA)作为衡量股东创造的价值,因此认为我国的上市公司必须尽快树立价值管理理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运用EVA的上市公司的经验,加快应用EVA实施价值管理的进程。金戈(2008)认为市值是上市公司的一大战略资源,并针对如何增加上市公司提出了三种策略:现金并购与定向增发的反周期管理、并购与市值增长相互促进和异地转板提升市值。同时提出了市值管理的四大误区:市值不是简单的“股本乘以股价”;市值差别≠股价差别;市值管理≠股价操纵;市值管理≠迎合市场。由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值管理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目前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并且仅仅局限于一种理论号召性的层次上。因此,本文将采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研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持股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国有持股上市公司的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一些经验上的结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Chong-En Bai等(2003)提出,在中国,政府具有两只手:攫取之手和帮助之手。之所以说其有攫取之手,是因为当中国政府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时,特别是控股股东时,同其它大股东一样,具有“隧道”效应,就会有征用其他小股东利益的动机,从而使股价向着有利于其发展的方向发展。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不断的抬高股价,使得该上市公司的市值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提高;另一种做法就是利用其权利把资源从该上市公司转出,造成该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下降,反映在股价上,就是股价下跌,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仍然会提高,但损害了其他小股东的利益。所谓帮助之手是国家对个别上市公司采用保护措施,当该上市公司处于危机状态时,国家就会对其加大投资,由于本文选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作为衡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指标,所以很可能会出现,那些市值低,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很高的情况。因此,根据上述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可以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国有持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2:国有持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变动水平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间存在一种U型关系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是2007年含有国有资本的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共100家。其中深市和沪市各50家,这些数据来自各上市公司的2007年年报和宏源证券交易软件所提供的相应信息,这100家公司是随机抽取的。之所以只选取2007年的数据,是因为2007年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而市值管理正是针对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而提出的,因此无须对2007年国有持股上市公司做任何的剔除处理。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

本文对相关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如下:(1)因变量。为了便于计算,本文选取的衡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指标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并忽略客观因素影响,得到最终的计算公式如下: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占股份比例×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占股份比例×期初所有者权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分为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任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本文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视为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因此该指标是以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年度变化率来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当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国有资本实现增值;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00%,国有资本为保值;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小于100%,国有资本为减值。即因变量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2)解释变量。根据假设,本文定义了三个解释变量:总市值、市场增加值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其中总市值和市场增加值是根据施光耀、刘国芳等(2007)提出的上市公司价值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即总市值是指股价乘以流通A股加上股价乘以H股(或B股)。市场增加值是指总市值与投入资本之差,即总市值与股本之差。总市值和市场增加值选取的股价是2007年该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累计超额收益率指标是为了衡量上市公司一年中股价的变动水平而提出的,其计算过程如下:首先,把每只股票每天的收益率算出来,把沪市股指和深成股指每天的收益率分别作为两市每天的平均收益率;然后,每只股票每天的收益率减去每天的平均收益率得到每天的超额收益率;最后,把每只股票每天的超额收益率累计相加,得到累计超额收益率,本年度最后一天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即为本年度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由其计算过程可以看出,累计超额收益率是一个相对指标,便于各股票价格变动水平之间的比较。这三个指标中,总市值和市场增加值用来检验假设1的解释变量,而累计超额收益率是用来检验假设2的解释变量。(3)控制变量。因为影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不仅仅只有市值和市场增加值,根据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国有资产在运营中保值增值提供了保证。因此本文选择了影响公司治理的相关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比如公司规模由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反映,公司的资本结构由资产负债率来反映,公司对外披露信息是否透明以及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关系由其是否有H股或B股的来反映,公司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有资产所占比例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除了考虑公司的治理状况,本文用利润总额率增长来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性水平。(4)模型构建。为了分别对假设1和假设2进行检验,根据以上的变量定义,可以建立以下模型:Y=A+B1X1+B2X2+B4X4+B5X5+B6X6+B7X7+B8D1+ui…(1);Y=A1+B3X32+B4X4+B5X5+B6X6+B7X7+B8D1+vi…(2)。其中:Y(因变量)表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A、A1表示截距,B1、B2、B3、B4、B5、B6、B7、B8表示系数,ui和vi表示随机扰动项。其它变量的含义如(表2)所示。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资料的基本特性及各相关变量在样本总体中的分布情形,如(表2)所示。

(二)相关性分析

使用E-Views做相关性分析,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X1和X2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达到0.999639,近似于直线,为了避免在回归分析中发生共线性问题,因此,从模型(1)中删除变量X2,即可得到模型3:Y=A+B1X1+B4X4+B5X5+B6X6+B7X7+B8D1+ui… (3) 。

(三)回归分析

通过E-Views对做回归并进行怀特异方差纠正后得到以下结果,如(表4)、(表5)、(表6)所示。

(1)假设1的检验。通过对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由(表4)可知,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由DW统计值为2.083331可知,变量之间也不存在自相关性;同时经过怀特异方差纠正后,减轻了异方差问题,因此该结果具有有效性。因此由该回归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P值可以看出,在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X1前的系数是显著的;由X1前的系数为0.136801可知,Y与X1呈正相关关系;由R2为0.183041说明,X1与各控制变量联合解释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8.33041%的变异。由此可以得出假设1通过检验的结论,即国有持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实呈正相关关系。

(2)假设2的检验。为了检验假设2,对模型2用E-Views做回归并进行怀特异方差纠正后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虽然该模型已经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但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把t值最小的控制变量X7剔出以后的模型更能说明问题。修正后的模型4如:Y=A1+B3X32+B4X4+B5X5+B6X6+B8D1+vi…(4)。用E-Views做回归并进行怀特异方差纠正后得到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首先,该模型也无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因为使用了怀特异方差纠正,因此降低了异方差,所以该回归结果是有效的。模型4的回归结果与模型3的回归结果相比,首先可以很明显的发现Adjusted R2提高了,这说明X7在模型2中对Y的解释力度不强,删除该变量后的模型更有利于解释Y。其次,由P值可以看出,不仅是X32前的系数在置信水平为90%的情况下是显著的,截距项系数在置信水平为90%的情况下,显著性水平很高。由X32前的系数为正值,说明Y与X32是正U型关系。该实证结果说明假设2通过了检验,即国有持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变动水平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间存在一种U型关系。

四、研究结论

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值管理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以目前国有持股上市公司市值的状况和公司治理的状况来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总市值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市值变动水平之间却存在着正U型关系,这与市值管理定义不相符。市值管理的理念是以持续、稳定、合理、有效地提高总市值为目标,而不是使股价大幅度的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加强市值管理提供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为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结合金融知识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持股上市公司市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因为目前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研究的甚少,而且大部分局限于理论,所以本文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性研究,可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在选取衡量指标上所采用的不是比较先进的指标等,但希望能为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提供一些经验上的结论。当然,随着后续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市值管理的不断完善,本文的相关结论也可能随之变化,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会更加关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持股上市公司市值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钰:《市值管理与商业银行市值最大化》, 《理论探索》2007年第7期。

[2]张登高:《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暂行办法》, 《财会通讯》2005年第1期。

[4]李小平:《EVA: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新概念》, 《经济学家》2005年第1期。

[5]郑磊:《资产证券化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论文》2007年。

[6]施光耀等:《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 《管理学报》2008年第1期。

[7]伍华林:《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研究》, 《商业经济评论》2007年第11期。

浅析医院国有资产如何实现保值增值 第4篇

关键词:医院国有资产;现状;保值增值

医院国有资产是指由医院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总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而我国是世界上国有资产比重最大的国家之一。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对推进医院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意义重大。因此,研究和探讨医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加至关重要。

一、当前医院国有资产现状

1.管理意识淡薄、检查监督机制薄弱

长期以来,医院对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不少医院没有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个别医院因思想上的认识不足,对国有资产管理淡漠软化。资产购进无控制,调拨无报批,统计无数据。

2.资产存量不清、账实不符

基础资料统计不实、审批程序不规范 ,有的部门只单方面登记,还有的部门甚至不登记,造成统计数据中的现有数与实有数据出入较大。虽然在形式上医院的财务、设备科、总务科等都建有国有资产分类账目,然而,实际各部门的管理很少到位,账账、账物之间互不衔接,有物无账,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

3.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是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许多单位存在着大量闲置资产,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除了房产、车辆等主要资产外,一些办公设备也存在类似问题。例如有些单位盲目求全、求新,购置了许多不常使用的设备,淘汰了许多不该淘汰的机器。 有的长期存在并且无法得到解决,还有国有资产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严格,造成大量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和损失、丢失等等。

4.内控制度缺失、资产流失严重

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流失问题发生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购置环节,没有规定必要的审批控制,存在购买质次价高的资产事项,造成了资产的流失;在资产使用环节,缺乏提高资产使用率的调剂办法和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损坏和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环节,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方式。资产流失的渠道更为复杂,如低价出售、无偿出借、无偿担保等。有的则通过各种手段变相侵蚀国有资产,如在出租、折股、联营时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借破产名义转移国有资产等,变国家利益为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

二、医院资产保值增值的对策

1.健全完善法规制度

医院领导应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了解学习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只有加强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充分挖掘现有的国有资产的潜力,才能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支出。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放在医院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建立从会计、资产管理员到实物管理员的三级管理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国有资产档案,如采购制度、保管制度、定期核查制度等。在工作中,医院要定期检查通报资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要抓落实,不搞形式,动真格,不走过场,要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依法办事,照章理财。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管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定期对他们进行法制、廉政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促使他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2.加强医院资产的管理

(1)加强货币资金管理。自1997年以来,国家对医院给等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资金管理方式,即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为了管好、用好资金,增加结余,医院对货币资金收支与保管业务应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由于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单位,患者没有讨价还价之说,一般情况,赊账也少,所以,现金流量很大。为此,必须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设账外账;核定库存限额,超额部分及时存入银行,并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现金盘点,确保银行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相符、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对于国家或上级部门核拨的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的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做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综合监管、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①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人,使用单位应指定人员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②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即财会部门设置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设置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单位负责建卡(台账)。③大型医疗设备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④财产物资管理部门与财会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盘点,核实,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⑤固定资产的拆迁、调出、报废、处置,必须按程序报经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⑥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均应查明原因,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⑦制定固定资产奖惩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岗位管理职责,对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和保养人员进行考核。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对效益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⑧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来管理固定资产。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3)加强医用物资管理。对医用物资实施预算控制管理,各科室要在年末将下一年度所需要的医用耗材上报医院经济管理办公室审核,根据前两年业务量的完成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额定下一年度支出计划。降低供应室的存储空间和存储量,避免由于医用物资储备量过大,超期及保管不当造成的损失。

3.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

(1)搞好成本分析,首先要保证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和覆盖率,力求能够反映成本活动的概况和特点。它作为判断的依据,最好是原始记录的整理,编制为医院成本构成月报表,并提供比照资料。其次是抓住影响成本主要因素的阶段性特点,作为重点分析对象,不能面面俱到,应给予工作实施者发挥作用的空间。第三,分析活动要把视点兼顾院内院外环境,人、财、物因素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或过分扩大某一方面的作用。第四,措施的制定应注重可操作性,尽可能具体些。第五,分析活动要注意时效性,一般情况以一月一次为宜。但遇重大物价、政策、市场供需等变化,或者曲线显示持续偏离正常范围情况,要及时组织分析。原则是力求掌握成本控制主动权,尽量避免亡羊补牢被动局面的发生。

(2)将单位成本控制指标下达到科室,以收入监控消耗,科室对岗位人员实行消耗量化再分配,重点是材料费、维修费等项,并将成本控制完成情况与分配挂钩,做到人人有指标,人人有责任。组织开展增效降耗活动,激励每个人自觉从点滴做起,提倡节约一分钱、一度电、一滴水、一张处方精神,鼓励创新精神,开展技术练兵和新方法推广活动。另外,及时、如实向财务科反馈信息,提出成本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做好成本实际发生情况的记录。

试析酒店培训与人力资本增值 第5篇

近20 年来,我国现代酒店业一直健康、持续地大步向前发展。 随着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酒店管理当局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酒店业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 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少酒店提出“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口号,这样一来,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酒店生存的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酒店的发展不仅要在人才的引进、选用的基础上花大力气,来满足对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就是在酒店现有人员的基础上,进行充分、有效的培训管理和开发,从而使其发挥最大的潜力和积极性,以达成酒店的最终目标。 可以说,对酒店员工进行培训,这是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酒店以人为本思想的真正落实。 本文以酒店培训与人力资本增值为主题展开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开展酒店培训,促进人力资本增值的意义

众所周知,培训是酒店保持和提高人力资本的有效性,适应酒店业发展与竞争需要的重要途径。 酒店人力资本是凝结在员工身上的知识、技能和体力等存量的总和。 酒店培训是一种重要的资本形式。 酒店员工接受了教育就会拥有这种资本,而拥有了这种资本才能具有使人力资本增值的前提。 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 酒店只有重视了培训投资,才能不断提高酒店的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层出不穷, 对酒店管理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重点表现在设施设备不断更新及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酒店管理理论的应用等方面。 对客服务已不是简单的劳动力支出, 这就要求酒店员工既要掌握先进的物质技术设备,又必须对客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有较透彻的了解,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 因此,提升酒店员工的专业技能,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等, 就成为酒店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见,通过培训使企业人才资本增值,使企业与员工处于一个双赢的局面,既有益于员工、管理者,也有益于顾客及企业的发展。

2开展酒店培训,促进人力资本增值的策略

2.1 合理运用激励办法

为了保证酒店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正确合理用人,实现组织目标,运用培训同考核、晋升、使用、奖惩等相结合,是酒店对员工经常采用的激励方法。 如对基层员工进行定期评价和考核,通过发现问题来确定培训内容,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的目的;对于上进的员工进行晋升培训,消除新岗位的陌生感,把培训成绩作为使用员工的依据之一,这都将会成为激励员工主动参加培训活动的具体办法。

2.2 刺激员工的多重感官

美国的视听工业联合会的研究资料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在学习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通过“视觉”可以学到33%;“听觉”可以学到l 1%;“嗅觉”可学到3.5%;“触觉”可学到1.5%;“味觉”可学到1%。 通过阅读,可记忆10%;通过听课,可记住20%;既读又听,可记住50%;自己复述一遍可记住80%;一面复述,一面动手做,可记住90%。 为此培训师应尽量让学员同时运用多重感官进行学习,如在操作技能的培训中,培训师在操作示范后,也要考虑让员工亲自演练,使学员靠触觉与视觉来感受操作的要点与程序,其培训效果会事半功倍。

2.3 积极实施因材施教

我们知道,酒店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 如对在一线工作的服务员来说,他们是直接面对客人服务的,培训应以岗位基础和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至于高层管理者,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不会像一线员工那样重要,但也要有所认识和了解。 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主要内容有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方法训练、市场经营洞察力训练、管理理论和思想训练等,通过各种有效的培训方式, 旨在提高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从而使酒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酒店管理人员培训,主要是针对中层的各类管理者所进行的培训活动。培训应从提高对其管理能力与技巧方面入手,旨在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束语

在现代酒店中,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培训与开发,无论对酒店组织,还是对员工个人,均有重要、积极的现实意义。 酒店要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培训工作,方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力资本增值,使酒店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酒店业不断发展。酒店管理当局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酒店业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少酒店提出“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口号,这样一来,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酒店生存的关键。事实证明,在现代酒店中,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培训与开发,无论对酒店组织,还是对员工个人,均有重要、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酒店培训与人力资本增值为主题展开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国有资本增值论文 第6篇

一、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

1. 人力资本投资比例不高引发高技能人才缺失的风险。

目前, 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多地依赖物质资本, 而不注重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将本该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变为对非人力资本的投入, 这导致职工技能难以提升、高技能人才普遍缺失。目前我国有关政策规定企业必须将工资总额的1.5%作为职工培训经费, 但事实上这项政策并没有得到落实。据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等人的调查, 我国30%以上的国有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职工培训经费, 每人每年平均在10元以下。这和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在德国的企业, 每个职工每年的培训经费能达到六七万马克;美国的IBM、摩托罗拉等公司用于员工培训的经费占工资总额的5%~10%。

2. 人力资本投资对象选择存在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期间较长, 因此选择投资对象应注重其成长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应当是符合公司文化和具体工作岗位特点的人员, 只有这样, 投资才会有效果;否则, 利用相同数额的资本进行投资会得到差异很大的结果。有些企业在选拔人才时看重的不是其智商与情商, 而是其文化适应性、创业精神以及超越自我的精神。有些企业很少招聘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 一般都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重视应聘者的成长性。这样做能避免产生人力资本投资对象选择的风险。

3. 特定岗位与特定能力匹配存在风险。

特定的岗位对工作人员有特定的要求。例如, 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对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很高, 而研究部门对员工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所选的人员符合特定岗位的要求, 这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就能实现, 工作就会有起色;反之, 就会无所作为, 甚至会造成重大损失。

4. 不加区别地进行激励存在风险。

企业的奖惩制度是每一个员工都十分关心的内容, 其能发挥激励员工的作用, 同时能体现企业对每一位员工是否公平。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能动性。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詹姆斯教授对人力资本的能动性曾做过专题研究, 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 一个人的能力只不过发挥20%~30%;如果得到激励, 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80%~90%。如果对人力资本实施激励, 突出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特殊激励政策, 就能提高特殊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增强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5. 人事变动引发的风险。

一是选拔和提升员工引发的风险。一些员工在某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其就会得到领导的重视, 在适当的时候, 其就会得到提升, 然而提升后其所做的工作与原工作有较大的差异, 从而其可能不能胜任新的工作。当这种情况出现时, 被提升的员工就会失去工作积极性, 从而公司在原工作岗位上失去了一名很好的员工, 同时在另外的工作岗位上产生了较大的机会成本。因此, 在选拔和提升员工时应当谨慎, 应当征求多方面的意见, 要对每一个员工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后再做出决定。二是降级和辞退员工引发的风险。公司领导在做出降级与辞退员工的决策时, 若决策错误, 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如一些有经验的老员工被辞退, 而一些新员工没有经验, 这就会造成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所以, 在进行降级与辞退员工的决策时应当衡量被辞退员工的价值, 这个价值是企业人力资本价值与员工为企业继续工作所带来的价值的总和。

二、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实现增值的建议

1. 辩证分析专用性人力资本作用的双刃性, 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

专用性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其具有稀缺、高价值、无法复制且难以被替代的特征, 其在财富创造和利润分配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在企业治理和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它同时又体现了一种垄断力, 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当涉及资产专用性的时候, 交易双方很容易形成双边垄断, 在契约不完备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套牢”效应。一旦做出专用性投资, 在一定程度上就锁定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容易导致“要挟”即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当企业对员工进行了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后, 一般会形成专用于企业的知识和技能, 即专用性人力资本。在机会主义动机下,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 这种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会借此要挟企业, 比如要求企业提高工资, 否则就消极怠工。与此同时, 由于专用性人力资本只能专用于某一企业, 无法转作他用, 因此企业也可以借此要挟员工。可见, 这种要挟行为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相互博弈的行为。员工离开企业将会对双方造成损失:企业会因为一时难以寻找到替代者而导致生产经营效率降低和生产经营能力减弱, 而员工会因为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遭受损失。由此可见, 机会主义行为会导致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不足, 从而降低企业绩效。

2. 做好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分析工作, 使企业与员工的投资风险和收益达到均衡。

要使企业和员工积极地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 就必须使企业和员工的投资风险和收益达到均衡。假设忽略企业和员工双方对于金钱和时间的偏好, 企业对某一员工进行一次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时间 (培训期) 为T, 企业的投资成本为C0, 而员工个人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所折合的成本为C1, 企业在培训期T内可以将员工的工资率降为Wd, 则员工的投资成本变为WdT。假设培训前雇员的工资率为W0, 其通过专用性人力资本获得的工资率为W′s, 而企业在培训前从雇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中获得的收益为Ws, 培训后雇员的工资率为W1, 劳动边际产品增长率为Wt。设雇员接受培训后离开企业可能获得的市场工资率为W, 此时给企业所带来的无形资产 (声誉) 损失为Dr, 而雇员在市场上寻找工作的成本为C2。雇员接受培训后继续留在企业的净收益为Mp, 此时企业所能获得的净收益为Mf;雇员接受培训后离开企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所获得的净收益为Mp′, 而此时企业的净收益为Mf′。同时假设雇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在企业和劳动力市场所能发挥作用的时间相同, 都为n。由以上假设可以得出:

以上式子分别表示的是雇员接受人力资本投资 (培训) 后继续留在企业时其自身和企业所能获得的净收益。雇员和企业可能获得收益, 也可能承担损失, 即双方在获利的同时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若能调整好以上式子中的参数, 使雇员和企业的投资与其收益和风险相匹配, 就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和雇员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由于专用性人力资本只适用于特定的企业环境, 因此相对于通用性人力资本、准专用性人力资本而言, 其投资收益较高。然而专用性人力资本一旦离开原企业, 其对别的企业来说价值不大, 即进入市场时其所获得的工资率W很低, 这样当W1>W- (C2/n+Ws) 时, 可能使 (W1-W0) n- (C1+WdT) <0;而当企业降低W1时, 雇员的收益也就减少, 因而其面临着被剥削专用性准租金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 雇员就不愿意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与此同时, Mf增大。由于专用性人力资本有较高的收益率, 而企业热衷于对其进行投资, 这样企业就承担了较大的投资比例, 使双方的收益和风险与投资相匹配。然而, 由于雇员在接受培训时必须投入沉没成本C1, 即使WdT=0, 雇员也面临着Mp<0的风险。因此, 只有通过以下安排, 才能使Mp>0:首先, 企业和雇员双方必须签订一份显性契约, 明确双方的投资成本分担、收益以及意外情况出现时的再谈判程序;其次, 可以通过签订隐性契约的方式来防止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最后, 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来加强企业和雇员双方的信任与合作, 促使双方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

3. 重视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甄选、开发、配置和激励等环节, 使专用性人力资本实现增值。

(1) 专用性人力资本甄选。教育能够提高雇员的工作能力, 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 受教育程度相同的员工的工作效率往往不同, 因此在招聘员工时除了看应聘者的受教育程度, 还要对其进行甄选测试。进行甄选测试除了能了解应聘者具备的技能和竞争力, 识别高素质和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还有助于新雇员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

(2) 专用性人力资本开发。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基本上是由人来完成的, 因此员工的服务意识、专业技能对企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要想确保生产经营的高水平和一致性, 就必须对员工进行系统、严格和定期的培训。在市场竞争激烈和市场变幻莫测的情况下, 企业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对员工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来培养具备竞争优势的核心员工, 因为企业内部开发形成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是难以被模仿的。在培训开发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过程中, 由于加深了雇员对岗位职责的了解,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如果企业工作流程比较复杂, 则雇员所具备的隐性知识发挥的作用更大, 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作用也更大。所以, 可以通过开展对企业有利的“特殊培训”, 开发企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为完成培训工作, 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监督该规划的实施, 以鼓励员工通过更有利于本企业而不是其他企业的个体化学习来增强其专用性。

(3) 专用性人力资本配置。专用性人力资本由其所有者自由支配, 所以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专用性人力资本与特定工作岗位相匹配;专用性人力资本与要求特定专业知识结构的岗位相匹配, 防止出现互相推脱、岗位之间忙闲不均或待工的现象;专用性人力资本与特定的工作团队相匹配, 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协调优化, 从而更好地发挥团队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做到内部沟通机制完善、信息高度分享, 使作为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员工能安居乐业;实现权力与专用知识的匹配, 专用性人力资本拥有专家性权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 专门的知识技能成为了权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工作分工越细, 专业化越强, 企业目标的实现就越依赖于专业人才。由于专业人才拥有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是重要、稀缺且不可被替代的, 因而组织对专业人才的依赖性将会增强, 所以要实现权力与专用知识的匹配。

(4) 专用性人力资本激励。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激励制度应包括所有权激励制度、进入权激励制度。 (1) 所有权激励制度要求专用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以人力资本折股, 从而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及其垄断权力决定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企业必须通过一对一的谈判来签订合同, 而不是使用标准化的市场合同。 (2) 进入权激励制度。拥有进入权, 代理人就有了进入企业、接触企业的关键资源的机会。通过赋予进入权, 使代理人对关键资源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 从而获得一种稀缺资源即专用性人力资本, 这种专用性人力资本可以使企业的关键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进入权对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给予代理人接触关键资源的机会, 相当于赋予其一个看涨期权, 可以使代理人自发地对关键资源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在企业中, 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进入权激励是有条件的, 他希望代理人的能力和禀赋能够更好地与关键资源匹配, 从而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代理人的能力和禀赋与关键资源不匹配, 其就难以使关键资源发挥效用, 最终其会失去进入企业、接触关键资源的机会。另外, 对拥有某种能力和禀赋的企业员工来讲, 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接触关键资源的机会以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如果他们得不到进入企业的机会, 即使他们的能力再强、禀赋再高, 也不能形成企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

参考文献

[1].谢武, 陈晓剑.人力资本增值对企业组织形式的影响.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2;6

[2].刘克星, 迟蕾, 黄杰.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山东交通科技, 2004;2

[3].张延平, 汪安佑.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研究.技术经济, 2003;4

国有资本增值论文 第7篇

目前, 我国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主要以财政部1999年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其2002年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 (修订) 》。主要的考核指标有资本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 (或速动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指标率。通过上述指标可以综合评价出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有些指标已不能发挥本身应起的作用, 现就其中两个指标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二、资本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即净资产收益率, 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主要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净资产平均余额×100%

净资产平均余额= (年初所有者权益余额+年末所有者权益余额) /2

它也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水平, 衡量了一个股份公司属于股东所有的资产中当期收益所占的百分比率, 这个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市场萎靡不振, 企业业绩普遍下滑。但2009年2月4日国泰君安报出计提薪酬及福利费用32亿元的消息确实让人感到瞠目结舌。我们知道企业的薪酬尤其是高管的薪酬是与企业的业绩挂钩, 那么高薪酬也就意味着较好的业绩表现。但根据国泰君安的报告:国泰君安2008年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49.77亿元, 而年初预算是80亿元, 完成率仅为62%;其中, 零售客户收入达到45.43亿元, 而预算是75亿元, 完成率达61%。而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部收入2008年亏损1.44亿元, 完成率为-9%。此外, 国泰君安销售交易部、香港公司资产管理总部也都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究其原因, 公司的高薪酬来源于公司2008年法人股减持收益为44.75亿元, 而这也成为国泰君安2008年盈利的业绩基础。由此使我们对与企业薪酬挂钩的主要业绩指标资本利润率产生了怀疑, 并提出以下三点看法:

(一) 企业由于处置长期资产而产生的收益在计算资本利润率时应从净利润中扣除。因为处置长期资产与企业当期的经营业绩无关, 它是企业以前投资产生的累计收益, 如果全部计入当期收益就会虚增企业当期经营利润, 使企业净利润大增。由此使资本利润率也相应增加, 扭曲企业真正的经营业绩。公式可以改进为:

资本利润率= (净利润-期内处置长期资产的收益) / (年初所有者权益余额+年末所有者权益余额-期内处置长期资产的收益) /2 (1)

(二) 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增加或减少企业净利润在计算资本利润率时应消除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公允价值变动只是资产的一种计量方式引起的, 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也没有关联, 所以在计算资本利润率时应消除公允价值的影响。财政部于2009年1月13日发布了《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中对资本利润率的分母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规定净资产中含资本公积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为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在指标计算中扣除净资产中的公允价值变动。公式可以变为:

资本利润率= (净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年初所有者权益余额±年末所有者权益余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2)

(三) 在计算资本利润率时应区分不同行业, 根据行业对指标公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房地产行业其预售的收入一般不计入当年的营业收入, 所以当年的营业收入可能包含上年或更早期的销售业绩。在计算资本利润率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区分, 就会夸大今年的业绩, 使企业对公司前景盲目乐观。公式可以调整为:

资本利润率= (净利润-前期预售税后营业收入) / (年初所有者权益余额+年末所有者权益余额-前期预售税后营业收入) /2 (3)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把资本利润率计算公式调整为:

资本利润率= (净利润-期内处置长期资产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前期预售税后营业收入) / (年初所有者权益余额+年末所有者权益余额-期内处置长期资产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前期预售税后营业收入) /2 (4)

三、资本增值保值率

资本增值保值率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指标。新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规定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 (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客观增减因素影响额) ÷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00%, 即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 则为增值。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体现了资本保全的原则, 对更新财务目标的观念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在实际操作中, 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其客观因素中没有包括因分配利润而导致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减少对资本保值增值率产生的影响。分配给投资者的那部分利润, 也是企业经营所得, 属于资本增值。应在资本保值增值率中予以反映。

(二) 对于客观增减因素的影响额, 没有考虑其新增资本或减少资本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对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增长率, 通常可用市场利率来表示。在通货膨胀引起币值下降的情况下, 应调整期初所有者权益以消除通货膨胀对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的影响。

(三) 因为资本利润率是资本保值增值率的分析指标, 所以对于期内处置长期资产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前期预售税后营业收入也应在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中扣除, 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经营业绩。

我们根据以上调整项目, 得出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 (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客观增减因素影响额+期内分配利润总额-期内处置长期资产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前期预售税后营业入) /{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1+i+j) +∑ (n÷360) ×本期新增资本数×[1+ (i+j) × (12-N) ÷12]} (5)

综上所述, 为了正确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 客观评价管理者的业绩, 笔者建议对资本利润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摘要:通过对资本利润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两项指标计算公式的分析, 笔者提出对这两项指标的改进建议, 以达到更加准确地评价企业的业绩。

关键词:业绩评价,资本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参考文献

[1]孙家和.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管见[J].财会月刊, 2002.11.

[2]袁艳红.对资本保值增值率的再认识[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5.

[3]刘立峰.再谈资本保全指标的构建[J].商业会计, 2009.15.

国有资本增值论文 第8篇

1、心理资本 (Psychological Capital, PC) :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具体体现在自我效能 (自信) 、乐观、希望、韧性四个维度。心理资本不仅会影响任务绩效, 也可能会影响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而且心理资本对工作卷入会产生直接影响, 并通过工作卷入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近年来, 美国著名学者路桑斯等把自信、希望、乐观、坚韧四种积极心理状态合并成更高层次的核心概念, 称之为心理资本。路桑斯在《心理资本》 (2008) 一书中, 提出心理资本 (Psychological Capital) 概念并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 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路桑斯教授定义了心理资本在四个不同的维度的表现, 主要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具体表现为:一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面, 有信心 (自我效能) 和付出必要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二是对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都能够有积极的归因方式 (乐观) ;三是对目标锲而不舍, 会根据成功的必要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调整 (希望) ;四是当困难和问题来临时, 能持之以恒, 迅速恢复并超越 (韧性) 以取得成功。这对现实中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心理资本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是对一个商业术语的借用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如利润和人类物质资本问题损失的存在, 人的心理资本损益的存在, 积极情绪是收入, 负面情绪是支出, 如果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是赚取利润, 否则就是损失。人的幸福, 其实是心理资本可以产生足以支持他的幸福的主观感受。

2、心理资本增值 (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 PCA) :是以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学、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和心理资本实证研究为基础, 以提升员工幸福感与组织绩效为导向, 增强员工心理资本水平的系统解决方案。

心理资本增值 (PCA) 是当前比较新兴的研究课题, 传统的EAP (员工援助计划) 是从员工的心理层面而由其所在的组织提供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 这种方法也被证明是解决工作场所影响员工绩效及相关问题的最佳方案。但它是为了解决负面情绪, 消除心理困扰, 缓解工作压力。

PCA和EAP相比, PCA侧重的是对每一个人的正面引导, EAP关注的是如何面对现实问题和解决负面情绪。中国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表现在中国人具有更加相对内向的性格, 很难向其他人打开内心去诉说自己的不如意以及存在的问题, 他们更加喜欢能够在一个积极的氛围影响下, 在积极的激励和引导下来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承诺要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在这样的要求下, 客户响应中心通过员工心理资本的现状调研结果, 采取针对性的举措, 为员工传递“正能量”, 让员工的心理资本更加丰富, 使每位员工更加健康、幸福和高效, 助其成为个人和企业绩效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心”动力, 真正使员工幸福感转化为生产力。

二、客户响应中心员工心理资本状况调研

在心理资本增值项目实施前, 我们对客户响应中心员工目前的心理资本现状进行了测评, 人员涵盖员工共1484 人, 回收有效问卷1385 份, 调研结果显示, 在自我效能维度:0.6% 的人员处在低分组, 40.3% 的员工处于高分组, 59.1%的员工处在中分组;在希望维度:0.9% 的人员处在低分组, 61.9% 的员工处于中分组, 37.7% 的员工处在高分组;在韧性维度:0.5% 的人员处在低分组, 73.9% 的员工处于中分组, 25.6% 的员工处在高分组;在乐观维度:0.8% 的人员处在低分组, 77.6% 的员工处于中分组, 21.6% 的员工处在高分组。综上所述, 参与测评人员的心理资本总体水平良好, 其中自我效能这一维度在高分组的得分比例最高, 而在乐观这一维度高分组的得分比例最低。

结合调研结果, 中国移动山西公司客户响应中心通过针对性采取以下措施, 切实推进员工心理资本增值。

三、心理资本增值的主要举措

3.1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打造以“归属感、进取心、创新力”为关键词的“三个一”企业文化落地体系, 通过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一所成长的学校”、“一支有价值的团队”的良好氛围, 提升员工的心理资本。组织开展“最美移动人”评选, 从业务、服务、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 树立“最美移动人”标杆, 通过标杆引导, 激发员工热情, 增强韧性。搭建员工阳光沟通体系, 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 通过合理化建议平台、员工意见箱、经理邮箱、部门员工沟通会、中心员工沟通会等形式, 倾听广大员工的意见建议, 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 提升员工满意度,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3.2 搭建基于能力的技能认证体系

搭建基于能力的技能认证体系, 明确各岗位应知应会的标准, 通过理论考试、技能考试、能力素质等测评手段进行岗位胜任度评价, 全面提升一线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在在公司专家人才、业务能手选拔的机制指导下, 结合客户响应中心实际发展需求, 尊重、信任及肯定员工价值, 探索建立内部的优秀人才选拔机制及优秀人才库, 从管理、支撑、生产等序列为员工提供“大H”型的职业发展通道, 提升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

3.3 探索形式多样的员工激励

实施员工阳光金币激励。鼓励员工在争先创优过程中, 通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获得的金币, 包括荣誉金币、知识金币、关键事件金币、专项活动金币、创新金币五类, 通过金币累计, 员工可以获得相应实物或非实物的奖项回馈, 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持续开展岗位工作创新。以竞赛促学习, 以学习促成长。

开展各类主题竞赛, “玩转手机, 我是达人”终端操作技能大赛经历宣传及员工自主学习、小组PK、个人挑战四个阶段, 160 个班组2000 余名员工参与, 采用限时接力赛、争分夺秒赛等多种形式, 提升了员工的终端操作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3.4 实施员工情绪五级管理

制定员工情绪五级管理办法, 对于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员工, 通过由直线上级、EAP专员、工会工作组、亲友团、外部专家构成的情绪五级管理工作者队伍, 实施员工情绪观察、咨询辅导、心理培训 (包括咨询热线、个人面对面咨询等) , 充分解决员工心理困扰问题。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 即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同时开展瑜伽、舞蹈、健身操、羽毛球、篮球等兴趣小组活动, 缓解员工心理压力。

3.5 成立新梦想俱乐部

成立“新梦想”俱乐部,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进一步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培养良好的精神情操, 提高全体员工的文明意识, 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团队氛围, 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各才艺俱乐部坚持自我管理的原则自行开展组织实施工作。如书画摄影角, 展示员工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文学影视角, 开展图书飘流、影视鉴赏活动;手工制作角, 每半年搜集、更新员工手工才艺作品, 最佳作品创作者开展《手工制作讲堂》;组建“吃货小分队”, 寻找太原有特色的小店, 为大家推荐美食;美容化妆专题讲座;配备围棋、象棋、跳棋、扑克牌, 每周五晚上17:00-19:00 组织棋牌活动。

通过一系列心理资本增值举措的落实, 一方面使客户响应中心的每一位管理者更多地关注到了客服人员心理资本增值的价值, 另一方面正向引导了客服人员全面认识社会、乐观面对生活、理性对待变革、正确面对得失, 从而营造了健康、积极、阳光的心态, 提升了呼叫中心员工对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 从而推进了客户响应中心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根据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通报结果显示, 中国移动山西公司客户响应中心的员工关键绩效指标持续提升, 员工流失率始终保持较低水平, 项目实施后员工对压力源的感知也呈逐步改善趋势。

摘要:在客户响应中心, 情绪和心理困扰是影响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 员工心理健康直接关系着客户服务热线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如何引导员工全面认识社会、乐观面对生活、理性对待变革、正确面对得失, 是客户响应中心每一位管理者需要做好的重要任务。为此, 中国移动山西公司客户响应中心运用员工心理资本增值 (PCA) 理念和方法, 营造和谐氛围, 增强员工幸福感, 从而推动工作业绩的持续提升。

国有资本的资本化运营之路 第9篇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国有资本强化资本化运营功能、提高资本化运营水平、完善资本化运营的体制机制,会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多方面资本结合成为资本运营实体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是包括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多方面资本结合而形成的资本运营实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观经济主体。

除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独自成长发展之外,混合所有制经济越来越成为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途径,成为体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形式,也成为我国企业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近年来,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步增加,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到2010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占工商登记企业注册资本的40%以上,到2012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占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达15%,占城镇就业的比重达14%左右。而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13年10月,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的上市公司占我国境内上市公司的比重在80%以上,资产比重在90%以上。

因为是多方面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实体,所以混合所有制经济更为强调各方投资者资本运营的属性,而相对淡化其行政属性;更为强调各方投资者平等的经济契约属性,而相对淡化其依附于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属性;更为强调经营实体面向外部的利益共同体属性和面向内部的利益制衡及合作属性,而相对淡化政府条块分割和上下级行政监督属性。因此,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有助于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进一步的“去行政化”。而“去行政化”恰恰就是国有资产进一步推进资本化运营的前提。也就是说,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企业制度框架下,会有效地逐步强化国有资本资本化运营的属性,而逐步地弱化其依附于政府行政管理的属性,从而有助于国有资本更好地成为市场竞争和运营的主体。

强化功能和完善体制机制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重点是强化国有资本的监管和运营。国有资本运营应明确两种功能,一个是目标功能,一个是操作功能。

关于国有资本运营的目标功能,《决定》明确指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高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要有效地达成这样的目标功能,国有资本就必须有效地提升资本运营在操作层面的功能,这是一种目标与路径的关系。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则又为国有资本运营提升操作功能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首先,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放大国有资本的操作功能。按照国有资本的目标功能要求,其所分布的主要是我国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先导性产业、国民经济命脉产业、涉及人民生产生活保障的产业等。这些产业大多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加速扩张成长的产业。但是,目前的状况往往是依靠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的自我积累来支撑这种扩张需求,或者依靠一定的财政支持或政策性融资来支撑。从实际情况来看,仅仅这些途径远远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财政进一步向公共职能转变,以及强调国有经济收益要有适当比例上缴由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政策要求下,国有经济所控制的产业要实现快速扩张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资金紧张局面。另外,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社会资金是非常充足的,民间的投资热情和投资能力也是十分高涨的。他们热切地寻求着有良好成长空间和盈利机会的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无疑为急需注入投资扩张的国有资本所在的产业和急需良好投资空间和机会的民间资本提供了双向利好的政策通道,急需发展壮大的战略性产业和大量过剩的民间资本将会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而获得双赢的机会。由此,通过与民间资本的合作,国有资本具有了调动和组织社会资本的功能,放大了自己的操作空间和操作能量。

其次,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促使国有资本不断提升资本化运营的操作水平。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资本合作实体和经营实体,资本运营水平的高低和资本运营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这种合作的成功与否以及其发展前景。国有资本的运营者,如何有效地优化配置国有资本,如何选择合适的资本合作者,如何有效地规避资本经营风险,如何与其他资本有效合作把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大做强,如何在有效实现国有资本目标功能的同时也实现国有资本的积累和扩张等等,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国有资本运营的水平。总之,如何在多元化、市场化的环境下,有效实现国有资本运营的目标功能,是体现其操作功能水平的,也是其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课题。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有效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现实的组织载体及操作路径。

再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助于完善国有资本资本化运营的体制机制。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依然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去行政化”仍然是完善国有资本资本化运营体制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按照市场契约规则组建,而非按照政府行政管理架构组建。这样,国有资本的运营就可以由此进入市场规则的体系,进入市场配置资源的轨道,从而逐步淡化政府行政规则的干预,脱离政府部门化、行政化配置资源的轨道。在资本运营上,将更加突出国有资本的资本属性和功能,而相对淡化其财政的属性和功能。也就是说,国有资本将更为有效地体现其资本属性,真正按照资本运营的功能、以资本运营的体制和机制去实现其国家目标功能,而不是以财政功能、以依附于政府行政体制或财政体制甚至是“第二财政”的方式去实现其目标功能。

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10篇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

1、国有资产在企业兴办和扶持“三产”企业过程分流失

由于企业大量兴办第三产业集体企业,来解决职工子女就业、企业后勤服务等问题,大都占用企业的国有资产,其经营活动也主要依靠国有企业,形成一种特殊的“母子关系”。因此,国有资产在这种特殊渠道中向非公有单位转移,有的还挂在国有企业账面上,由国有企业承担资产折旧和维护费用,就成了国有企业的通病,实质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2、国有资产在企业中外合资过程中流失

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片面追求合资速度和合资企业数,一些企业为了合资而合资,对中方国有资产和外方投资不评估,认为评估多余,会让外方反感。有些地方领导或主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评估工作进行干预,决定省略评估环节;有的先签约后评估,导致中方资产作价普遍偏低。还有,对外方投资人的资产尤其是实物资产不委托商检部门审查,不经资产评估,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有的外商因不评估而低价高报,以旧顶新,挖走大量国有资产。

签订不公平合资协约,外方利用不平等合资条款,在采购与销售两大环节高进低出,侵蚀企业资产,造成中方国有资产流失。

3、国有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流失

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制中,有的地方片面理解政策,操作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或改制后流失。一是国家股资产未评估或国有土地不计入国家股。有的将企业国有资产以低于政策允许或市场公允价格按利润率进行倒算估价,人为降低国有份额,更糟的将国有资产折股,甚至量化给个人,搞内部职工股,结果是减少或者是放弃国有资产权益。二是对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流通股不一视同仁,未体现同股同权,对国有股实行不平等待遇,使国有资产向个人、集体倾斜,损害国有股的权益。

4、国有资产在管理不善中流失

投资决策失误。一些国有企业盲目追求产值,扩大生产规模,大量投资,欲成为行业老大,结果苦不堪言。基础管理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有些企业在物资管理上,常常出现原辅材料和产品变质、账物不符或有账无物的现象。

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对策

1、理顺产权关系,明确产权责任

管好国有资产,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明晰产权关系,使国有财产有人管,管得住。对此,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委托营运的原则,去做好这项政策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具体地说,就是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对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局受国务院委托,经营管理各地的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营运的最基本单位,应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企业依法独立支配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在此情况下,企业要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强化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已实行承包经营的企业,应当将企业财产保值增值指标纳人承包指标体系,在厂长(经理)任期满后要依法对此进行审计,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界定产权关系的工作中,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局下发的《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办法》明确产权归属,以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要严格改制企业资产处置的程序

企业改制中的财产清查、资产评估、资产确认。处置批复、股权设置、资产处置等环节缺一不可,该向主管部门审批的,企业决不能自行处置。

3、强化管理工作,维护国家权益

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理顺产权关系人手,探索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合理形式和途径。目前。一是要按照《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做好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国有独资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国有股权管理,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监督的管理工作。二是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开展经常性的国有资产经营效益跟踪监测工作,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考核监督工作。对未按规定履行监督职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国有资产主管部门要依法给予必要的处理,以切实加大监督工作的力度和责任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商业竞争势必越来越激烈, 国际国内市场汰弱留强的潮流势不可挡, 只有保护好企业的资产, 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论述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对策, 分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阐述了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流失渠道,对策,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刍谈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耿喜华《冶金财会》2000年第10期

[2]、《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成因与对策》孙浣《冶金财会》2000年第10期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亟待加强》班夫伟《冶金财会》2002年第7期

上一篇:加强消防信息下一篇: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