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2024-07-04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精选10篇)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第1篇

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本文试图通过综合布线操作技能的分析, 提出面向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也更贴近了企业的需求, 加快了学生毕业后走向企业岗位的速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楼宇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行业急需高素质的技能型综合布线技术人才。中职学校的综合布线技术的课程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学生自身的素质, 传统的中职学校的综合布线技术的课程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 中职学校的综合布线技术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理念, 所有这些理念都标志着社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将以“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的教学实践为例, 探索中职学生综合布线操作技能的培养。

网络综合布线的市场需求

按照目前市场需求, 中职学校毕业学生应具备“一线工人”的工作能力、技能应用能力、个人素质都必须能与市场岗位良好对接。就综合布线课程而言, 在目前市场上中职学生能胜任的工作岗位主要涉及如下:

学科任务

教学就是依据某项活动的先后顺序、职业情境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行动性重构, 并按照综合布线的市场需求主要涉及布线材料、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来进行教学。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 是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网络组建及管理人员必备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网络组建过程中布线方法和网线的测试,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提高分析及解决网络布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课程系统完整地介绍了网络综合布线材料的认识、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运行管理和维护。

面向岗位能力培养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 将网络介质与链接器、布线器材与工具、光纤熔接布线链路测试等施工技术制作成教学录相在课堂进行教学。根据课程操作性强和工程性的特点, 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模拟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在讲授综合布线系统组成时带学生到学校的网络中心去现场教学;在讲授110配线架端接运用示范教学, 在讲综合布线组织施工内容带学生到计算机房充分利用校园网储存的FLASH动画模拟教学;在讲授综合布线招投标内容运用课堂分组角色扮演教学。在教学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知识点直观容易掌握,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2.讨论式教学

综合布线工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的内容涉及用用户需求调查、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的标准、系统的选择、产品选型、确定具体布线路由和方案实施细则、施工图绘制、概预算编制和设计文档编写等。在系统设计、产品选型系统布线路由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场所施工情况等诸多条件进行选择。授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 在教学中创设一个工程项目环境, 展开该工程项目的设计、选材、施工等方面的话题进行讨论, 由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假如你是某网络公司的设计员, 你怎样来设计这项目工程。授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如“建筑物之间用光纤还是用双绞线”, “敷设一条水平链路经过强电时, 用屏蔽双绞线还是非屏蔽双绞线”, 引导学生对项目设计方面进行讨论, 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综合布线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对实际项目设计的能力的提升。

3.以工程项目实践教学

通过对实际建筑物布线工程项目实践, 完成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依托学校远景教育基金的网络技术服务公司, 网络技术服务公司承接学校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和兄弟学校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如机械科需要新建一个计算机实训室需要网络布线, 这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活动, 把一个班分成二部分来模拟两家网络公司, 分别成立材料组、监理组、项目经理、工地主任、安全员等架构, 让学生来竟聘各个职位, 并对各个职位的学生进行岗位培训, 让他们知道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的开展, 好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角色中开展工作。如学校网络技术服务公司接受了港口小学实训楼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招标邀约, 这是一次很好的学生实践机会, 指导学生怎样设计“标书”来参加竞标活动, 培训学生招投标法, 投标6个程序, 投标的管理, 投标的原则, 投标工程项目分类, 投标条件与准备, 投标程序及内容。学生制作好一份详细投标书并得到网络技术服务公司取纳, 网络技术服务公司在竞争中标得到工程, 指导学生怎样开展工程, 在工程中实现项目管理、材料管理和监理等管理方法。学生从实地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测试和验收等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各环节得到了真刀真枪的锻炼, 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相关基本技能, 还能按行业标准熟悉计算机网络建设实施的施工流程, 掌握对网络主要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及网络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等技能。

结束语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第2篇

一、技工学校教育的特点

1突出专业理论教学的应用性

技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既懂理论,又会技术操作。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更要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突出教学形式的实践性

实践性教学是学生学习并掌握所学专业的操作技能,获得专业特长的基本途径,技校是培养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老师既要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及其指导作用,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把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操作技能培养的途径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技工教育的“地方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决定了技工学校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职业岗位的变化和要求确定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为此,学校应与社会各行各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动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实现培养与社会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2加强操作技能培养的软硬件建设

学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和技能训练中心,利用实验室形象生动地组织教学活动,使讲、练、操作有机结合起来,着重知识的应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逐渐熟悉本专业的基本工具和主要仪器设备,并体会到各种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并进行反复操作训练。另外,还要立足本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操作技能培养所需的师资队伍。因为学生的操作技能主要通过专业理论课、实习等教学环节获得,因此学校除了配备高素质的文化课教师外,尤其要注重专业基础课、实习指导两类教师的配备。如果学校在这三类教师的配备方面有欠缺的,可以聘请当地知名专业技术人员和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让他们把多年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3通过校企联合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要办好技工教育,无论是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还是学生日后的就业都需要相关行业、企业的介入。企业的需要是技工教育操作能力培养的目标,在制定操作技能培养计划和训练大纲时,企业起决定作用。学校应当与当地的一些企业和公司建立密切关系,为操作技能培养提供有效实习基地。学生到这些企业和公司实习,能更多地领悟到专业技术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有力地保证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技工学校还可以走产教结合的路子发展校办产业。校办产业搞好了,能够使学校经费有一定的来源,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场所。

4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恰当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进入教学领域,能突破原有教学手段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好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操作技能培养的教学,打破了课堂与实验室的界限,将讲课、演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操作技能培养的方法

一是项目训练法。所谓项目训练法就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项目的实施来进行培训。项目可以是一个产品、一个过程,项目训练法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退居次要的位置,仅起辅导、咨询的作用。

二是示范模仿法。所谓示范模仿法是由指导教师模仿做讲解示范,然后指导学生练习,此时,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慢动作、分解动作的演示过程中,一定要姿势到位,动作到家。学生的第一次练习一般都是直接观察模仿教师的动作,如果教师的动作不规范,就会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针对这个问题,强调教师动作规范化的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可观看到标准的动作姿势,以便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第3篇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中等职教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

一、操作技能的基本含义

在解释操作技能的含义之前,让我们先对技能的内涵做一表述。“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基础,通常是在完成各学科任务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只是由于职教教学中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所以这两者就成为紧密的联合体,只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所谓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教教学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判断操作技能是否形成的依据是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前学会了什么,学习后又掌握了什么。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要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把中等职业教育中操作技能的获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及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动作,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等。

联系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练习,加强有用的反应,排除无用的反应,学生把各个子技能形成大的连锁。这一阶段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而增强了肌肉的感知力,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学生慢慢摆脱只对局部技能和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从而转向更高要求的发展,即要求用定理、公式、概念等方法解释一些技能,并用局部单元学习来整合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中加强对技能由单一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的讲解,并要求学生把各项子技能做出整体匹配。由于在第一阶段学习者已经牢固掌握了关于技能简单、局部的要求,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习者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教师依照动作顺序分别组织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在视觉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来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把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与动作表象相结合,化为自己的局部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观察,及时纠错,以防止错误动作养成习惯,影响整个操作技能的形成。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学生在动作视觉和动作实际效果的不断对比中,逐渐从依靠视觉控制动作发展到依靠动觉控制动作。在各个工序的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上,按照整个工艺过程,通过训练把局部的基本动作连贯起来,形成动作系统,进而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在这一阶段中,要让学生学会把各个基本动作有机衔接起来,逐步消除动作间的过渡和干扰,增强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使动作品质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并使之成为自动化动作。

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并达到高度自动化。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按操作熟练程度、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程度来评价自己的技能,调节自己的活动,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这一阶段训练中,训练作品要具有典型性,质量要求要高,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同时,训练的多样性、趣味性会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主动性、自觉性,为整个技能的掌握提供保障。在整个技能培养过程中,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以便下一步对教学进行调整。一般可以从局部动作训练开始进行量化评估,每一个基本动作、每一个工件都及时认真进行评估,会对整个技能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也可以采用现代化及多媒体等设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反馈。在学期期中、期末考核中,把具体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和熟练程度作为考核标准。这样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双向把握,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对操作步骤有细微的辨别和观察能力,也可以使学习者更轻松自如地运用所学的操作技能。

三、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

第一,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国家已经对我国现在的职业情况进行了细化分类。并制定了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目前还没有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各级职业学校可因地制宜,自己制订有关标准,或请有关行业的专家与学校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制订。标准制订后,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教师可对一些技能的标准通过理论教学来进行解释,教学中可能要牵涉到一系列概念、规则、公式、定理,要求学生运用长时记忆中大量的知识对现有问题进行诠释,并在具体的操作运用中来掌握。

第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教师与学生是中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两者配合的协调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的效果。现代科学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自己的愿望,也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认真地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各种差异采取不同措施。因为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数量,更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有些学生在练习中自觉地按照教师讲的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练习,进步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反在操作技能的练习中也伴随着反馈,多次的练习与反馈使学习者知道练习的成败,使每次练习都有收获。

第三,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体系。中职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社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制订培养方案。在我国资源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加强中职与企业的合作,并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发展中职的明智之举。

总之,在中等职校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使中职校生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格局,把中职校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寂.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第4篇

一、我国职教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由于我国职教发展的历史较短,在中等职教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职校生走出校门后,由于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而难以胜任工作的情况。

另外,社会始终存在“普高热、职高冷”的现实情况,使广大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疲软,广大职校生在人才竞争中的劣势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中职校的生存问题。这样,就更难以谈及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了。

二、如何提高学生操作和运用技能的能力

1.了解操作技能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所谓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教教学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应具备哪些特征呢?第一,操作技能结构合理。局部操作技能有机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系统,操作中没有多余动作,各项操作技能之间也没有相互干扰的现象。第二,操作技能质量高。操作者的速度快、质量高,运用各项技能不但准确、稳定,而且协调、灵活。第三,操作技能调节自如。熟练的技能操作者技能的控制主要依靠动觉反应,紧张感消失,技能操作达到高度自动化。

2.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1)认知阶段。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

(2)联系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练习,加强有用的反应,排除无用的反应,学生把各个子技能形成大的连锁。这一阶段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增强了肌肉的感知力。学生慢慢摆脱只对局部技能和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的学习,从而转向更高要求的发展,即要求用定理、公式、概念等方法解释一些技能,并通过局部单元学习整合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中加强对技能由单一到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的讲解,并要求学生把各项子技能做出整体匹配。

(3)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并达到高度自动化。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这一阶段训练中,训练作品要具有典型性,质量要求要高。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同时,训练的多样性、趣味性会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主动性、自觉性,为整个技能的掌握提供保障。在整个技能培养过程中,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以便下一步对教学进行调整。

除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规范要求之外,还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教师与学生是中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两者配合的协调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的效果。现代科学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自己的愿望,也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认真地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各种差异采取不同措施。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数量,更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特点。

中职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社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制定培养方案。中职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当然,中职校要抓住产业调整的新动向,摸清产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之忧。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第5篇

关键词: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操作技能,评估体系

口腔内科学和口腔外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其特点是操作程序复杂、要求精确、不易掌握[1]。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因目标不明确, 往往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在口腔内科学和口腔外科学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根据将来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情况, 精选了30项实践内容, 设置了口腔内科学及口腔外科学的操作考核体系, 用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使学生在较快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 口腔内科学及口腔外科学操作考核评分体系设置的重要性

(1)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 其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卫生职业岗位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 还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因此, 我们需要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口腔专业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 当前中等医学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医学教学模式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强调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教学是学生掌握本专业技术领域实际工作技能的重要环节。

(3) 口腔医学毕业生将面临着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目前, 考试系统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理论考试, 两个模块。若学生实践技能考试 (面试) 不合格, 将直接影响其参加综合理论考试的资格[2]。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的实践技能考试要求考生在操作的同时还要口述操作要领。为了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体系接轨, 我们设置了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以便学生能尽早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也为其将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夯实基础。

(4) 在口腔医学专业中, 口腔检查、洞型制备、开髓术及根管治疗术是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临床操作中的重要步骤, 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操作性[2]。它要求口腔医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这一临床技能的养成, 只有在长期的实践课操作中加以强化训练, 不断地进行锻炼和积累才能缩小与实际临床操作之间的差距, 为将来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操作考核评分的内容

在口腔内科学基本操作考核表中, 我们选择了24项实践内容, 包括口腔检查、五类洞型制备、开髓术、盖髓术、根管治疗、塑化治疗、龈上洁治术等[3]。口腔颌面外科学基本操作考核表中, 我们选择了6项实践内容, 包括口腔麻醉、牙拔除术、拔牙器械的识别与辨认、口腔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缝合和打结) 和颌骨骨折颌间牵引术。

3 考核标准的设置

结合我校口腔专业的特点,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 我校口腔教研室教师共同制订了口腔内科学及口腔外科学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核评分表, 对每个项目均设有椅位的调整、消毒、无菌操作、操作时间的权重系数。口腔内科学与口腔外科学的典型实践内容考核评分情况分别见表1和表2。

4 考核评估体系的应用

本考核体系中考核评分表共有30种组成, 每一种表都详细罗列了每项实验需掌握的知识点和关键点。在平时的实践课上, 学生每人一份考核评分表, 要求学生对照评分表上的每一项细节要求进行操作, 使学生能够明确目标, 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学生有问题时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同时教师巡回指导, 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指导, 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 加以重点辅导, 让学生反复练习,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技能操作考核时, 每位学生随机抽取考核内容中的两个项目进行考核, 对照考核评分表的内容, 模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实践技能考试的情况, 要求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口述操作要领。根据学生所完成内容的质量打分:操作技能占70%, 口头叙述占20%, 按时完成占10%。

5 结语

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 设置口腔内科学及口腔外科学操作考核评估体系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对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4]。基于此考核评估体系的实践教学, 不但提升了学生对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实践技能考试的适应能力, 而且为其将来胜任复杂的临床工作、成为合格的口腔专业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此考核评估体系在我校推广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 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所以,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细化此考核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宁, 李谨, 杜祥永.构建医学生口腔临床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5, 9 (3) :253-255.

[2]刘英, 杨红梅.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11) :1458.

[3]张莺.浅谈口腔内科学教学中操作考核体系的设置[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3) :41.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第6篇

一、确立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的中心地位, 是办好职业学校的关键

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生员, 是以初中生为主体高中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 也存在一部分高中起点职业培训。目的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由此可见,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确定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心地位。因此, 实习实践教学必然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 处于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加强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提高就业率才能做到“出口畅, 进口旺”。也就是只有把实践教学放在职业教育的中心地位。才是办好职业学校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实践课的学习兴趣, 端正就业态度

众所周知, 近年来大学扩招上高中进大学是家长的普遍愿望, 由于特殊原因适龄孩子总量也在减少。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为了维持办学规模, 只能不设任何门槛来者不拒。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给正常教学带来很多困难。为了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认真参加实习实践课的技能训练,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必须提高学生上实践课的兴趣, 要端正就业态度、提高自信心。将理论知识溶合到实践教学中, 让学生能看得到, 摸得着,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动手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勤学苦练, 对就业岗位的技能素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与用人企业挂钩, 就业讲公平看技能

随着我国海洋大国的崛起, 造船业得到蓬勃发展, 需要大量船舶焊接、船舶装配、船舶电气和数控下料技能人才。我校及时与大连造船集团进行联合办学,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迅速熟悉并掌握了培养造船技能人才的基本要领。让学生看到了就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激发了学生学习实践课的兴趣和信心。在选择专业上学校尊重学生的学习志愿, 使其享有选择专业的权力, 大力提倡公平优先原则, 首先考虑优秀生就业。妥善安排其它学生就业, 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积极性还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在创造中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实践教师队伍, 建设一流实训基地

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实习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二是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 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实力不够, 实验、实习设备, 经费等方面缺乏, 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不完善, 严重影响了整个实习课的质量。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迅速培养一批, 能够掌握基本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进一步完善与企业相适应的实习实践教学方式。在建设和完善实训基地上, 职业学校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和企业进行合作, 打破束缚, 根据行业技术发展需求, 对企业所需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 由企业提供一些专业设备。技能操作教学计划的制定上, 可根据企业对所需人才知识和实际技能的需求, 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和技能增训措施,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中等职学校实习实训基地不足, 又能使培养的学生有针对性, 尽快融入到企业工作岗位上。

五、做好学生就业的管理, 提高就业率

学生进入到企业工作, 并不等于培养学生工作的结束。应该设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学生就业管理机构, 选派或聘请思想素质好、教学和管理有经验、技术熟练的实习指导教师, 与学生一起进入企业, 跟随一段时间, 及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因为学生刚离开校门进入用人单位, 不可能一下就融入到单位中。与师傅和同事有一段磨合期, 如果处理不好相互间的关系, 就会出现大量学生流失, 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办学效果。组织和选派相应的教师跟随并进行一段管理和疏导是非常必要的。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英学生,操作技能

1职业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1.1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以及原因

和传统以来的普教教育相比,职教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核心制度,造成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于社会的需求, 职业院校也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与以下几点:

(1)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有关职业教育本质的探究还不深入,没有考虑到职教与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包含着教育本质的内容,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也有着自身的特点。

(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有明显区别的,职业教育一味照搬普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过多强调理论知识而不是把知识放到实践中运用,忽视了职教本身的核心关键,即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造成今天职校生在竞争力如此大的环境下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得不扎实,因而得不到企业的认可。

(3)这几年普通高校不断扩招,本来就不被多数人趋同的职校更是为学生及家长冷漠,更是制约其发展。

(4)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性人才,理应跟企业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并没有让企业参与其中,企业不能把自己的需求跟技术信息传递给学校,这就导致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

因此,操作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提高职校生的操作技能是职业教育优先追求的核心目标。

1.2职业教育应如何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研究表明,操作技能形成的心理学标志有五点,分别为协调性、敏捷性、有效性、自动化、灵活性,它们形成中的变化规律可以从心理变化和动作变化两方面进行阐述。从心理变化规律上来说,技能形成首先源于动作控制的意识下降;由于反复不断地练习在大脑中枢形成了运动系列的记忆模式,视觉反馈则转向动觉反馈;技能动作的形成使练习者掌握动作的形象,形成动作知觉,后经反复练习和矫正就会形成与技能动作相符合的动作表像,我们凭此就可以支配和执行当前的动作,我们起初产生的紧张感也会随之下降。从动作变化规律上来说,练习者从练习初期到后期的先后动作会逐渐连贯,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动作整体,动作协调性加强,准确性和速度都相应提高;与协调性加强的同时,练习者操作时的多余动作也会逐步消失,这也是技能形成过程非常重要的标志。

通过对职业技能形成过程的分析,职业教育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当然操作技能培养方法有很多,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体系,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都可以作为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借鉴。当然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境采取因地制宜的培养方案。

2培养精英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能够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更应该重视培养能够达到国际高技能水准的出类拔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对精英学生的培养,这样我们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才会大大提高,职业教育才大有希望。

2.1精英学生概念的界定

在国内的研究领域,职业教育还没有把对精英学生的培养放在研究项目上,因此对精英学生概念的界定还很模糊。通过一些案例,笔者总结出精英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对某类事物有很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非常强,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能与指导老师以及周围的人深刻交流。

(2)在对待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愿意花百倍的时间去做,完成一件事物的过程中心态稳定,不急不躁。

(3)擅于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并能获得奖项。

2.2案例导引

今年计算机技能大赛中有一个学生获得了全国计算机技能大赛一等奖,这个学生非常有意思,他很喜欢工业产品设计,他能够把家里面所有的东西,所有的小玩意,从家里小的台灯一直到家里大的空调一个个把它的外形通通做一遍。学校老师就觉得非常奇怪,说他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他家长也非常奇怪。去年大赛他拿了一个银奖,他觉得这个东西我不管拿什么奖,我对这个东西非常感兴趣。他把自己家里一个一个东西都进行过设计,而且把这些东西拿过来和指导老师,和各企业专家一起进行合作。之后他还把这些东西想办法看能不能做成真正的产品。

2.3职业院校应加强对精英学生的培养

正如案例所述,职业院校不仅要保持和企业的密切合作,还要加强和学生的合作,研究某个学生的核动力在什么地方, 开放出他的核动力,这才是职业教育的责任。所以职业教育并不是只追求培养一个平凡的人,同时也追求培养精英。

3职业教育如何加强对精英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对精英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不同于对普通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不能用一贯的理论与实践去指导他们,当然这里需要采用一些普遍化的教学措施,比如技能个性化教学、项目教学等,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由于这不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就不详细列出了。笔者就针对精英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提出几条可借鉴性措施。

(1)找出学生间差异并因材施教。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对有特殊潜力的学生应给予“差异性教学”。因为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学生练习频率以及教师指导方向,更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特点。

(2)各省区以及教育部应多组织举办各种技能大赛,挖掘学生自身优势,有针对地培养精英。

(3)职业院校在保持与企业合作的同时,应加强与精英学生的密切合作。对职业院校来说做精、做特、做强应考虑三方面因素,首先,向企业问清楚我们要教什么;第二,和企业共同探讨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与企业合作;第三,和学生合作,这里主要指精英学生,开发他的核动力,因为一个人只有在他非常有兴趣的时候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样的学生也是职业院校的骄傲。

4总结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第8篇

一、统一思想, 加强领导, 狠抓技能

培养中领导要重视、要大力支持, 教师才能放开手脚, 大胆地培养学生技能。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中等职业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具体归结到职教教学中, 领导要重视、教师要严格, 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技能训练, 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这是职校立足的根本和生命力, 也是职教与普教的根本区别。

二、改变教学观念, 促进技能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为授导型、探究型的教学模式, 由抽象变为直观, 由应试变为素质, 以促进技能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要少讲理论, 多实践。把“我要教”变为“要我教”, 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 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要大量采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 幻灯机、投影仪、大屏幕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可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积极性。如在讲授WINDOWS的窗口组成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着屏幕进行讲解, 一目了然, 易于接受。在教学内容上应讲授流行的、跟上时代的软硬件的知识与技能, 如操作系统应讲流行的WINDOWS XP及更新的内容;办公自动化讲OFFICE 2003及更高版本的内容, 而硬件要介绍当今市场上流行的各个相关部件的基本知识和故障维护, 不要停留在教材上, 要大胆使用校本教材, 开放性地教学。

在实训课中, 如果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法侧重于应用, 在课时分配中要调整上机课时比重, 加大实训课的课时, 这样才能更好的注重应用, 提高技能。在上机时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练习, 每次要有针对课程的上机作业, 老师应加大对学生的指导, 如在介绍了WORD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 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海报, 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版面设计不拘一格, 文字优美流畅, 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 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 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 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 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 综合运用所学, 努力去实现这些要求, 不一定都能实现, 但必须试试。这样就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学到的知识记得更牢、更深。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练习计算机操作的兴趣, 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促进技能提高。

三、开辟第二课堂, 注重技能考核是培养技能的有效途径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开辟第二课堂, 组织中职生计算机技能比武活动, 是我们在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中取得的经验之一。要利用双休日开放计算机房, 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专业的、非专业的技能比赛, 利用选修课加强技能训练, 积极参加省、市各级计算机技能比赛, 使学校形成了计算机技能比武的良好氛围。

加强中职生的技能考核, 由社会来承认, 劳动部门已明确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实行就业准入, 教师对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通过理论教学进行, 鼓励学生多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等组织的电子计算机维修、计算机操作员及程序员等技能鉴定与考试。通过技能考核, 红证、绿证一起拿, 学生实现双证或多证, 技能得到认可, 更加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软硬件投入与建设是培养操作技能的必要条件

要想提高计算机技能, 完善配套的软硬件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增加计算机的数量和提高档次, 使其适应现代潮流。其次要增加电教设备的投入, 多建标准多媒体教室。第三, 要购入配套适用的计算机教学、模拟、实训、考核软件, 充分发挥硬件的性能, 又能学以致用, 提高技能。只有设备可用够用, 软件配套使用, 技能才能提高, 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才能为学校创造好的社会效益, 学校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五、与企业合作, 建立教产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社会的需求, 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 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 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 制订培养方案。中等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节约办学成本, 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参加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 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

总之,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掌握操作技能, 使中职学生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格局, 把中职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年。

浅析技能训练中操作欲望的培养 第9篇

一、操作能力与操作欲望

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校主要依靠实习基地来进行,而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一切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学生知识、经验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而展开。因此,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操作欲望,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操作欲望是学生主动通过操作进行探索所表现出来的,是实习过程中求知欲望的具体表现,它的产生不仅表现在注意范围的缩小、思维的单一性上,而且在进行新课题的操作之前,学生的那种跃跃欲试的情绪,就是操作欲望的具体表现。

二、操作欲望在教学中的地位

操作欲望在职业学校的实习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第一,操作欲望的激起,可以促进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习中,这为操作技能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加快了实习进程;第二,操作欲望的延续与保持不仅推动实习的成功与否,也是学生操作成功的客观标志之一,如果学生在实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导致操作欲望的丧失;第三,操作欲望的激发作为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塑造,升华为一种更稳定、更有深层含义的动机,形成对工作的积极态度,有利于教学实习的开展。

在实习中,学生的操作欲望必须指向实习内容,而且不论是新旧课题,对于学生的操作欲望基本一致,这就不是依靠学生自发产生的操作欲望所能达到的,必须依靠老师的指导。例如,在讲解下一步实习内容时,学生还处于朦胧状态,他们的操作欲望还不是很强烈,而当老师演示之后,情形就不一样了,他们会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个具体、真实而且有标准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一目标的操作步骤,实际上,能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的具体原因是目标的吸引和尚未掌握的技术之间的矛盾。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学生会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概念进行检验,以求尽早了解事实的真相,加深理解。所以老师可利用学生小制作的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因为小制作既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综合,又是学与用的结合,既可以加深了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够提高操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实习过程中长时间单调的训练题材会使学生变得懒散,无聊、厌倦、行为消极等现象也随之出现。另外,意外事件的发生、操作的失败、工具的损坏,也会使学生情绪低落、疲倦,失去信心,进而导致操作欲望的下降。所以,老师要设法保持学生的操作欲望进行。

三、培养学生操作欲望的途径

如何保持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欲望?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第一,明确具体的操作目标,就可以作为衡量操作成功与否与操作水平的客观依据,这也能对操作欲望起强化作用。尤其是那些基本的训练,必须让学生知道掌握它的重要性,这样可以避免单调的操作给学生带来的疲劳感,维持他们的操作欲望。第二、按学生的操作水平合理要求,因材施教,學生的动手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按照统一标准,必然有部分因操作水平的限制而导致失败,从而丧失操作欲望,所以老师必须因材施教,按照他们的操作能力、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与提高他们整体的操作欲望。

综上所述,学生的操作欲望在实习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对指导老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必须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工艺技巧以及一定的技术水平;第二,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在授课时运用自如。只有能文能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能文能武的学生。

在职业教育中,实习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小,正因如此,我们就更应重视学生的实习,并通过它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步入充满竞争的社会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占有一席之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演奏,心理训练,操作技能

一、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涵义

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是指在对整个钢琴演奏进行控制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能力。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与钢琴演奏生理动作技能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钢琴教学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弹奏中注意力的集中、分配、转移,音乐记忆的存储、提取、保存等,还包括视知觉、内心听觉、音乐表象等等在钢琴弹奏中的具体应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既存在于钢琴基础、儿歌弹唱、儿歌配奏等课程的学习中,又存在于课堂学习、曲目表演、日常练习、教学活动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较强,就意味着拥有较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乐谱识读、动作控制、信息反馈、音乐记忆、审美处理有直接影响。由于信息处理能力较弱,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总是疲于应付乐谱的音符和弹奏动作,其流畅性、准确性、完整性难以保证,弹奏缺乏美感,练琴时易产生倦怠感和挫败感。而对该技能认知的不足,导致不少教师采用近乎于徒劳无功的教学方式,例如对学生的弹奏错误不断进行纠正,却发现毫无效果,将弹奏效果不佳归因于学生弹奏技术差、练习时间不足,不断加大手指训练强度却难见成效,等等。

以乐曲弹奏为例,学生需注意调号、节奏、指法、奏法等对象,心理动作较复杂,一旦再受外界刺激或干扰,其弹奏的完整性、流畅性就会大大降低。进行儿歌弹唱时,需注意弹奏动作、键盘位置、旋律音高、儿歌歌词等对象,如视知觉超前能力缺乏会导致音乐信息无法提前读入,注意转移能力缺乏会导致信息传递停滞。此时若发生弹奏错误,当前错误反馈与后续动作执行就会出现极大的冲突,大脑便进入执行缓冲区,则表现为弹唱出现停顿或停滞。进行儿歌配奏时,注意如果无法在键盘-乐谱之间有效转移,学生会形成先背谱再配奏的不良习惯,即大脑将乐谱信息一次性地输入、储存、提取,信息负载量过大,导致弹奏错误频频出现,甚至无法继续弹奏。

仅从儿歌弹唱、儿歌配奏的难易程度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似乎只要能达到钢琴初级水平便可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而从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课堂把握能力看,幼师除具有基本的钢琴弹奏水平外,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钢琴心理操作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即幼师不仅要流畅进行儿歌弹唱、配奏,还要用表情、手势、语言与幼儿交流,并在弹唱、配奏中进行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表演。这三项任务突显出幼师在注意分配、动觉记忆、视觉搜索等钢琴心理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

综上所述,只训练钢琴弹奏技能,忽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培养与开发,已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弹奏能力的提升构成障碍。只有努力开发学生的钢琴演奏心理操作能力,才能使学生从忙于应付音符和动作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保证学生流畅、准确、完整地弹奏,在钢琴考核和招考应聘中有上佳表现。走出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误区,认识、了解、研究培养学生钢琴心理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将钢琴演奏生理动作技能和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灵活应用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解决弹奏中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钢琴基础、儿歌弹唱、儿歌配奏等课程目标的实现,并进一步实现幼师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钢琴知识与技能结构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有关钢琴弹奏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已趋于系统化,对钢琴心理操作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则较为散漫、随机化。尤其是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训练尚未包含在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之中,致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一直处于自发的状态。由于对该技能缺乏专项的教育和训练,学生不了解该技能的重要作用,也不懂得如何应用该技能解决弹奏中的问题,因而限制了弹奏水平的提高,阻碍了人才的成长。所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训练,对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知识与技能结构具有显性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有利于长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后需掌握多种幼师的专业技能,练琴时间少、学习任务重,可能面临如下问题:乐谱信息读取不准确,导致错误频出、屡屡中断,学生在弹奏中难以产生美感。缺乏对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基本知识,练琴方式多以机械式重复为主,对钢琴弹奏和音乐学习缺乏控制和监管,易产生学习倦怠感。由于未及时察觉和改正,弹奏动作一旦形成定势就难以改变,回课时教师要求改错往往难有成效,造成学生的学习挫败感。缺少注意力集中训练,学生临场弹奏往往低于预期水平,难以产生成功体验。

通过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弹奏的准确性得到较大程度提升,增强审美感受,长期而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钢琴学习活动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此外,注意的持续和记忆的保持,能有效抗击外界干扰和刺激,为学生从容地面对钢琴考核、应聘面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弹奏的信心与表演的乐趣。

(三)有利于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在较短的学习年限内,从零基础、零起点的钢琴初学者,成为能组织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合格人才。从幼教职业对钢琴弹奏水平的要求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不需要具备艰深的钢琴弹奏技巧,只要能弹奏简单的幼儿歌曲即可胜任幼师工作。从幼教工作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效果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掌握大量的儿歌弹奏曲目,积累儿歌弹奏的丰富经验,并在弹奏中自然地表现出美感。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培养,恰好能帮助学生提高乐谱分析、速读、视奏的能力,使之科学、有效地压缩识谱时间,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学习任务,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有利于幼师的专业与职业对接。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积累的儿歌曲目量远远不足以应对工作的需要,就职后限于时间和精力,也无法进行大量的练习。在开展音乐活动时,许多幼师选择用音响播放替代钢琴弹奏,长此以往其钢琴弹奏能力将逐渐弱化,限制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和职业能力的发展。

在校期间学习按特征代码速读音乐信息的方法,进行大量的儿歌视奏练习,逐步扩大弹奏曲目量,对专业培养与职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减少到岗实习的不适感,缓解职后压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视奏能力的增强,学生可涉猎的曲目范围不断扩大,学习量与日俱增,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显著增强,为职后专业成长、职业能力发展、自身素养提升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关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构想

依据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三个特点,笔者提出了该技能的培养构想——其一,该技能具有内隐性和抽象性,是借助内部语言和心理动作在人的大脑中完成的,因而该技能的培养可以依托钢琴弹奏进行。其二,该技能具有操作性和可控性,是通过一定步骤的训练使大脑完成符合某种规则的心理动作,因而必须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才能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训练。其三,这种技能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一经训练能够掌握,且可以不断提高,因而除课堂教学外,还应设计出可供学生训练和提升的内容,帮助其掌握该技能。

(一)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培养落实到钢琴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要通过大量实训才能掌握,如额外增加训练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弹奏兴趣,也可能影响原有钢琴教学任务的完成。且音乐教师大多没有音乐心理学的知识背景,完全脱离教师熟悉的教学内容,会使人感到训练内容过于专业化,不便于操作。所以,结合钢琴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案,使用普遍存在的教学设备,采用易于把控的评价标准,才便于音乐教师灵活处理和操作,实现钢琴演奏的生理训练与心理训练双向结合、同时发展。

如何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培养落实到钢琴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首先,要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智技能和心理控制能力的基本水平,如注意能力、记忆偏好、空间知觉、抗干扰能力等等,通过对学生摸底调查,为该技能培养的可行性做出准确判断。其次,要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幼师职业能力要求为本,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心理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案,并以此制定各阶段的详细培养方案。再次,要将培养方案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加以体现,使该技能的培养具有可供参考的标准、可供实施的方案、可供实现的目标和可供操作的途径。

(二)将钢琴心理操作技能培养落实到学生的自主实践中

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涉及的范围较广,讲授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学生只有完成任务才能跟上教学进度,只有实践才能掌握该技能。因此,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该技能的重要作用,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并通过课堂讲授、课下练习、课后反馈、教师评价的形式,加强教学监管和师生互动,方能巩固训练的成果。

如何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培养落实到学生的自主实践中?首先,要根据该技能的培养目标、实施方案、实行计划、具体内容,设计出便于学生课下操作的练习方法。其次,要参照不同的学习阶段、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科学的学习量。此外,还需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并结合该技能的内容、特点、掌握方式、运用水平,设计出合理的评价方式,以评促教。

(三)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培养落实到钢琴课程的教材曲目中

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核心呈现和展开的,归根结底,该技能的培养还要落实到教材曲目中去。不同曲目对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应用水平要求不同,钢琴基础、儿歌弹唱、儿歌配奏等课程对该技能的应用也侧重不同,这些不同之处都会在教材中以曲目的形式体现。

要将钢琴心理操作技能培养落实到教材曲目中,首先,要分析钢琴弹奏、儿歌弹唱、儿歌配奏等课程的教材曲目,区分出不同曲目中该技能的训练内容和训练难度。其次,筛选出各教材中使用率较高的曲目,划分、标示出这些曲目中需应用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难度等级,便于教师使用和检索,也有利于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训练。

参考文献

[1]朱容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心理操作技能现状调查与培养研究.[C]第五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

[2]周海宏.对部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研究(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01.

上一篇:DA测试下一篇:第三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