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引入范文

2024-06-26

音乐课堂引入范文(精选12篇)

音乐课堂引入 第1篇

一、用姊妹艺术来引入

用姊妹艺术来引入可促进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互相联通、互相迁移, 以提高综合艺术审美能力。

1. 用电影故事来引入

如《天地在我心》一课, 首先设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 争着想讲。我就采用“三讲”法。由“分组互讲”到“抽生讲”再到“教师归纳讲”这三个环节。既体现了师生互动, 有放有收, 同时使学生了解影视音乐随故事情节发展而变化, 他们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歌唱二小放牛郎》也可采用这种方法。

2. 用舞蹈引入

如《巴塘连北京》, 首先由教师或者学生表演舞蹈场面 (有件的用课件展示) , 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村寨里, 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又如《银杯》一开始用课件展示蒙古人宴请宾客吃全羊肉载歌载舞的情景,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引入歌曲教学。

二、用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来引入

用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来引入, 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能力, 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1. 用民间风俗导入

用民间风俗导入, 可开阔学生的文虎视野。如《划龙船》, 首先提问:农历五月是什么节? (端午节) , 在这一节日里有哪些民间风俗? (赛龙船、吃包子、吃粽子) , 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 (屈原) 。通过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了解端午节划龙船的意义, 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2. 用情景导入

用情景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小螺号》一课。课前教师准备好瓶罐或小孩子吹的那种螺号, 课一开始就表演吹奏螺号的情景, 把学生的思维从课间一下子拉回到了课堂上。又如《一把雨伞圆溜溜》一课, 课前找几个学生把故事情节排练好, 上课展现给大家, 使学生一下子就联想到平常的生活中也有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现象, 同时个别没有这种助人为乐习惯的同学从这个故事当中受到教育。像这类用情景导入的课加上表演者的精彩表演, 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 使整堂课都处于学习兴趣浓厚的状态。

3. 用天文、地理知识导入

用天文、地理知识导入课培养学生的思维。如《水星———飞行使者》, 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得多, 设问“太阳系有几颗行星? (八颗) 哪八颗? (金星、水星、地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根据标题展开你的想象。通过这样的引入进一步拓展想象力, 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提高了综合文化素质。

4. 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

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 能让音乐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如《小小少年》首先设问:你是否有烦恼?都有哪些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你的烦恼是否增加了?让生互相交流, 即可引入到歌曲当中来。又如《踩雨》利用设问来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从而引入歌曲教学。

除以上引入之外, 还有插图引入、知识导入、游戏导入、解题导入等。

音乐课堂引入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理念,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nMusic新课程标准培养审美品味,提高美学意识作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欣赏教学是实现美学教育,提高学生美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不可信的耳朵,最美丽的音乐是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其新课程概念。以下,关于课程标准的概念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欣赏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善于揭示美国的欣赏作品

在欣赏教学中揭示音乐作品的意识形态美,这是由教学的目的决定的。欣赏培训的目的不应该是专业欣赏,而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Suhomlinski说,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训人。他还在 说,艺术,特别是对于音乐,道德内化是它的灵魂,是它的存在的意义。可见,揭示意识形态的美丽是教育人民,培养人们的需求。

欣赏音乐的教学是作者表达想法,表达情感的手段。欣赏材料的选择注重国家特色的选择,时代感和广泛的感觉,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内容,主题,不同的味道,风格,让学生享受美,美的微妙发展其影响力,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以下是相同的

揭示美国作品欣赏的想法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健康进取,鼓舞人心和进步的内容,学生的思想思想,道德的内化,心灵的创造不可低估,欣赏的作品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教育力量。

我们如何善于告诉思想的作品?这要求教师认识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思想教育。

首先,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固有的思想文化和教育因素。一方面从主体抓住思想观念,如使用革命历史歌曲我的国家,长江之歌,捍卫黄河等革命传统教育;使用中国优秀民歌沂蒙山小我们的田野等爱国教育;利用国外优秀音乐进行国际化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每首歌曲,音乐主题来制定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

也要注意抓好思想教育的适当时间。在整个教学阶段(首先听),时代作品的必要前景,作品内容,作曲家的生活故事和创意特色。在分析教学阶段可以围绕作为灵感问题的思维主题,细听倾听。在综合教学阶段,应该通过对每个部分的分析,理解,整合到整体的理解,得到一个清晰的音乐形象,教师适当的激发协会和想象力,注重感染,刺激情感,加深他们对思想。

二,充分再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

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欣赏作品,它是另一个伟大的艺术美。这个美丽可以分为音乐美和艺术美。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美丽的音乐(美丽的旋律,甜美的声音效果)不仅可以感觉身体和精神,而且使孩子的头脑被净化,行为变得高尚。苏格拉底说:节奏和 如果教育模式适当,他们会采取美国渗透的心态,经过长期的音乐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审美,所以感谢教学必须把音乐转载。

再现是将音乐符号降低到声音。欣赏教学可以通过老师Fan,Fan播放或播放录音音乐。在音乐美的再生中,抓住音乐元素,从旋律,节奏,速度,强度,和谐,声音等各方面进行焦点分析,让学生从理性美感中感受到音乐。比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可以引导学生从声音的节奏中感受到人们战斗的命运,赢得胜利的意识形态内容,如果你欣赏了乌龟和赛车,让孩子们听音乐,跳舞,通过这个容易理解的童话音乐欣赏,孩子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实现美丽和丑陋,自豪和谦虚的意义。艺术美是音乐作品的另一种艺术美。在音乐的美学欣赏中,学生难以进入音乐作品来描述艺术情境。那么你如何重现情绪的美丽呢?

首先,你可以借用视觉图像和听觉图像阶段 结合方式,音乐通过画面描绘场景,幻灯片放映。视听组合的联觉音乐,获得音乐,全面美观,使美学内容更丰富完美。

二,再生的心情与想象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的嗅觉的声音,喜欢看他们的人,似乎看到他们的爱,境界,从美的模具。如对管弦乐童年的欣赏,我引导学生从缓慢的速度,单调的节奏在云南的想象中覆盖南海开放的场景;并通过定音鼓,木琴,竖琴演奏波浪,波浪,蜗牛声音盆在海上徘徊,年轻的海霞将发出令人心碎的哭声,从而进入音乐的心情。

三,充分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美

作品的欣赏是情感艺术,丰富和揭示的情绪不能与其他学科相比。对音乐作品的极好欣赏致力于作者的良好感情,特别是对党,祖国,生活,自然,所有美好的事物深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现代时代着名学者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最大武器是艺术,音乐,艺术,文学,三种魔法,“情感秘密” 掌握。艺术的权威是捕捉在过去的情绪,以便它可以在任何时间被复制。不仅要将这种情感,更重要的是,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学生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从而培养音乐的感觉,爱情,培养美学思想,然后如何使学生充分欣赏情感美的音乐作品?

首先,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指导体验参与的感觉。首先,教师必须欣赏正确的情感把握的工作,当学生听音乐作品的内容,工作的主要方面表现的必要点。如果可能的话,在学生的反复欣赏后,团队会与工作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欣赏二胡歌埃尔泉在月球上的反映,学生突然被橡皮擦作为旋律吸引,然后教师自然地揭示了作品的意义,许多学生明白了Bing的悲剧经历,情感的工作,从而流泪。

引入音乐节奏构建智慧课堂 第3篇

[关键词]音乐节奏 小学英语 教学策略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58

智慧课堂指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师应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自主分配的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智慧与潜能。音乐节奏明快、内容有趣,学生可伴随着动作、节拍,在有意义的语言情境下,自由欣赏、感受和创造。因此,教师可以引入音乐节奏,构建英语智慧课堂,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一、基于学生发展规律,奠定智慧课堂基础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小学属于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学生存在害怕说英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引入音乐节奏,营造和谐、有趣、快乐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都参与到模仿、学练、创编音乐节奏的活动中,从而快速掌握英语知识。

例如,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引入《Jingle bells》《apple tree》等音乐节奏欢快的儿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或者引入英语歌曲《Hands up hands down》,师生一起摆动身体和手臂。明快的音乐节奏使学生身心统一,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为构建学生创新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的智慧课堂奠定了基础。因此,将音乐节奏引入课堂,以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展开教学,有利于构建智慧课堂,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巧妙套用音乐节奏,丰富智慧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的儿歌或是童谣,通过套用的方式,填入英语单词、句子,形成有趣的英语歌曲,以此展开英语知识教学。启发性的套用音乐节奏教学,给学生留足创新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想象与创造,把握音乐节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智慧课堂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套用歌曲《两只老虎》来教学关于“my body”的英语单词,将单词结合歌曲,编成英语歌曲:“ I have two hands. I have two hands. My left hand,my right hand.Do you see my two hands?Do you see my two hands?”“Two tigers,two tigers,running so fast,running so fast. One has no ears,one has no tail. How strange!How strange!”教师通过巧妙套用音乐节奏,引导学生学习“hand/tail/ear/fast/run/tiger”等单词及其用法。音乐节奏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编趣味音乐节奏,构建高效智慧课堂

小学生敢于大胆想象,教师应鼓励他们发挥创新能力,根据学习内容,尝试创编趣味音乐节奏。小学英语语言浅显、语法简单,教师要注意音乐节奏形式的形象性、可感性,构建智慧课堂。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关于四季的小诗后,笔者鼓励学生参与节奏创编活动,为小诗配上自己喜好的音乐节奏,并在节奏、韵律中歌唱小诗。同时,笔者还让学生自主创编节奏,可以是合作或个人完成。学生兴致盎然,积极创编音乐节奏,并将曲调唱了出来。有的学生唱的曲调婉转,完全是自己即兴发挥,很有乡村音乐的味道,笔者与学生一起把它冠名为Country Music(乡村音乐)版本;有的学生配合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节奏和曲调,唱出了小诗;还有的学生为小诗配上了凤凰传奇的歌曲《自由飞翔》的曲调,获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音乐节奏创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构建高效的智慧课堂。

英语智慧课堂应该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高效的课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师用音乐节奏来进行英语教学,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通过引用、套用、创编音乐节奏,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构建智慧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1] 沈芹芬.音乐节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0(7).

[2] 王敏.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Chant”[J].中国校外教育:基础版,2012(2).

高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探讨 第4篇

一、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当属中学生, 这是不争的事实。《全日制义务教育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要尽量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尽情地去学习、体验、理解、尊重世界上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共享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作为一线音乐教师, 应该正确面对学生追捧流行音乐这一现象, 充分认识到流行音乐对课堂教学是有益的, 进而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去喜爱流行音乐, 利用流行音乐助力课堂教学, 使课堂有效性大幅度提升。

(1) 流行音乐具有活跃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学生对教材中呆板的音乐知识和歌曲缺乏学习兴趣, 而流行音乐却是学生的最爱, 若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 那么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改善。动听的流行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情更加舒畅, 压制学生远离这些优秀作品, 莫不如积极引导他们去主动学习。教师可以精心选择艺术性较高、思想性向上的适合高中生的歌曲, 让他们在欣赏课上辅助教材学习, 既可以促进课内知识的学习, 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拓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 流行音乐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音乐鉴赏课上, 教师可以把流行音乐与教材规定的鉴赏内容并列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鉴赏达到全面提升音乐素质的目的。课堂上, 教师可以精选几首当下较流行的且适合高中学生的音乐, 用三到四堂课的时间, 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专题鉴赏。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讨论, 教师也参与其中, 把流行歌曲的美与教材中的歌曲进行对比, 查找音乐知识的共同特点, 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的策略

流行音乐良莠不齐, 符合学生实际的、艺术性较强、积极向上富有思想的流行歌曲应是教师的首选。教学中, 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去调研, 看一看学生们最喜欢哪方面的流行音乐, 或注意观察学生们都在哼唱哪些歌曲。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后, 教师要把好关, 让高中音乐课堂也“流行”起来。

(1) 选择流行音乐要符合学生年龄且具有思想性。流行音乐大多是成年人表达感情的歌曲, 创作的初衷就是为了商业利益。而高中生正处在长身体、静心学习的阶段, 过多的情、爱表达, 会扰乱他们的学习。因此, 高中课堂教学引入流行音乐, 教师要严格精心把关。首先要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 (如《同桌的你》《妈妈的吻》《水手》等) 。其次要具有思想性, 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如《父亲》《永远是朋友》等) 。通过符合学生特点的流行音乐的熏染, 会促进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珍惜同学间和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有效性也会大幅得到提高。

(2) 选择流行音乐应该按照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进行。在选择流行音乐作为辅助教学时, 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演唱能力的歌曲。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 教师在对歌曲难度的选择时要把握适度, 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的较容易演唱的歌曲。同时, 由于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正处在逐渐成熟阶段, 他们之所以追捧流行音乐, 说明他们的心理正在走向成熟, 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已达到或超出成人的认知水平。因此, 通过具有较高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流行音乐的熏陶, 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例如, 教师可以选择《母亲》《朋友》《月牙泉》等艺术性和思想性强的歌曲。对于部分同学总是哼唱《单身情歌》《知心爱人》等流行歌曲, 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他们尽量放弃, 逐渐将这部分学生引入正轨。

(3) 选择流行音乐要与教材内容相适应。教材内容应该是教师始终坚持的核心, 无论运用怎样的教学手段都必须以教材为纲。具有较高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与教材有机结合,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从头再来》是刘欢深情演唱的一首反映工人下岗后重新振作起来的励志流行歌曲。教师可借此分析当前的就业问题, 指出社会需要以知识、技能和创新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从而教育学生把握现在的大好时光, 努力学习, 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结束语

总之, 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同时, 也较好地贯彻了国家提出的“艺术要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方针。运用得好, 可以拓宽教学资源,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同时, 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 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 结合实际,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摘要:从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的必要性、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的策略两方面研究, 指出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洪伟.关于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的探讨[J].教书育人, 2014 (22) .

音乐课堂引入 第5篇

作者/吴平敦

一个精彩、有效的课堂引入是一堂高效好课堂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老师们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效的课堂引入,能使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再也熟悉不过了的古言。

可是真正重视并努力做好课堂引入环节的教师应该不是大多数。特别是在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的今天,在有限的课堂讲授时间里,如何做好有效的引入,更是值得我们大家进行深度思考并切实落实的问题。

l创设生动的情景引入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精彩的引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办法。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就是一支兴奋剂,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来说更有效,可以唤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汽化》一节时,老师在课前就做好了准备工作,在课堂上老师就像一位魔术师。课一开始,老师拿出了一个装着热水的大针筒,问:我不用火烧,能把里面的水“烧”吗?随着老师慢慢地抽气,学生们看到水再次沸腾时,一下子就议论开了,纷纷猜测是什么原因促使如此神奇的现象出现。这时老师并没有及时对学生解答,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们自己来猜测其中的原因,并引导各小组看书讨论。整节课变成了学生的天地,学生们在课堂上从猜测开始到整节课的结束都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绝大多数学生都争着抢着回答老师提出的各个子问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较好,学习效率非常高。

2用具体的.实验引入

在课堂上用具体的实验来引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有效的办法。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有关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能够在大脑中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知识就是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很多问题或现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磁场》一节内容时,课一开始,老师出示一颗指南针问:“这颗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水平空桌面上静止后,会指向哪儿呢?”“是不是什么情况下都会指这一方向呢‘7”老师紧接着在静止的小磁针附近放一根通电直导线,同学们观察到:小磁针指向发生了变化。老师又再次改变电流的方向,学生们观察到:小磁针的指向发生了变化。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自己小组讨论,想办法用其它物体来改变小磁针的方向,通过讨论、类比,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又如在教学《压强》一节时,我就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出示:一副同样重的俩小孩,一个直接站在雪地上,一个踩在轻质滑雪板上站在同样的雪地的情景,并引导问:他们对地施加同样的压力,效果相同吗?为什么呢?然后再请学生们用手指同时抵住笔两端,请说说抵笔尖一端和笔帽一端的感受。在这些课上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整节课始终是在一个非常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学习效率自然很高。

3 由物理故事引入

通过讲述与本节课的物理知识有关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典故或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通过他们仔细的听这个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浮躁的心理静下来转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的惯性这课时内容时,我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讲了一则与惯性有关的故事:“馒头撞死人”、“猪吻拖拉机,吻死一片猪”。学生听到这样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时,都听得非常认真,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可以感到这则故事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由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

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观察到的现象或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或增强对物理学习主动性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已经在他们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上当老师提出来后,他们会觉得很有趣,学习积极性出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比如,在学习《浮力》这一内容时,往往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都会感到头疼,学生不愿意学习。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入:播放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提问: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这些能够贴近学生思维实际的物理现象,使学生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走向物理。接着进行实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设计计算比较漂浮的大木块和下沉的小石块的浮力。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轻松,很快就掌握了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总之,课堂教学引入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摒弃“课堂引入,可有可无”的思想,建立“创设情境,共建双赢”的观念。所谓“创设情境,共建双赢”,就是指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尤其是课堂引入,要联系本学科的知识,营造或活泼、或幽默、或沉思……的学习氛围,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浸染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开始一堂课的学习,这样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惬意,教与学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将音乐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刍议 第6篇

[关键词]音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1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一致的呼声,同样对历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不妨将音乐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把音乐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加教学情趣,使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一、音乐与历史教学的共性

音乐是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艺术语言”,通过熏陶的形式,对人的内心与情感产生潜在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正是对音乐作用最形象的表达。而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及其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门人文科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1]所以,历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学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可见历史和音乐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二、将音乐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做法

如何将音乐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媒介。

1.创设主题背景音乐,渲染气氛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个背景音乐可以有两种风格。

第一种:引入与历史知识有关的音乐。讲新中国成立时可以播放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其音乐雄壮激昂,学生热血沸腾,我趁机利用这一曲目给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的来龙去脉。再如讲到澳门回归时播放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问到“七子”指的是谁,从而把学生引入澳门那段屈辱的历史当中去。而当讲到苏联卫国战争时可以播放《喀秋莎》等。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音乐功效激发学生情感,达到让其主动学习的目的。

第二种:利用轻音乐形式。笔者曾聆听过孙曙光老师的一节课《申请南京大屠杀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当时那种悲郁的轻音乐刚响起,就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吸引到这节课的学习当中,从而非常轻松完成新课导入。上完这节课,我发现很多学生眼睛都红肿了,因为这样的音乐把学生对那段苦难历史的情感给激发出来了。

2.应用歌词,激发历史激情

有的历史歌曲,其歌词本身就是某个历史事件的缩影,通过应用歌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如上到近代北伐战争时,我便引入《北伐军歌》。通过这首歌的歌词,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什么是北伐战争,要打倒谁,这比单纯讲北伐战争发生的背景、对象及作用要来得精彩一些。这实际上是把学生的学习热情给调动起来,变教师讲为学生自己要学。再如讲到蔡锷将军的护国运动时,我把李谷一那首《知音》歌词引入,其中的“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将教学推向高潮,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将军指的是谁,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事件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学生带着一连串问题去思考与探索,这比平铺直叙讲护国运动更生动有效。所以把歌词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素材来处理,将歌词与历史课堂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新鲜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当中,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引入,这些问题如果不注意处理好只会适得其反。首先要认真挑选与历史有密切关联的音乐,这些音乐需要平常细心搜集与整理,如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电影或电视剧的主题曲或插曲、革命歌曲,最好是一些与历史有关的革命或传统的音乐。其次要把握好引入的时间,最好是在新课导入时,或讲到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时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如果为了创新教学方式而过多引入音乐,反而会喧宾夺主。同时在教学当中要注意控制好音量,如果音乐声音过大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音乐的魔力,是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2]音乐具有神奇的魔力,对其加以恰当运用能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力。

[注释]

[1]刘蕾.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人格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9.

[2]樊鑫.艺术催生精彩语文课堂[J].吉林教育,2011(35.

音乐课堂引入 第7篇

一、“容”:可以点燃学生的创作火花

初中生在学习中往往较少顾忌,“初生牛犊不怕虎”,思维活跃,特别是音乐学科,教学环境相对轻松,更会使学生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这些举止可能是幼稚的、错误的,但教师应该有“容人之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迸发出音乐创造的火花。

本人在七年级音乐下册歌曲《长江之歌》教唱过程中,忽然听到从教室角落处冒出几个不和谐的声音,肯定是丁同学在瞎编歌词。丁同学课余善于编歌词,同学们叫他“怪才”,把他唱的歌叫“怪叫”,没想到,他居然将这“特长”发挥在课堂上了。从同学们的哄笑声中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在等一场师生大战的“好戏”。课堂氛围凝固了,教室里甚至能听到针落地的声音,四十五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那位同学显然也意识到自已的错误,愕然地等待着我的“宣判”。刹那间,我猛地意识到:不能扑灭他本能的“创作火花”,这正是挖掘同学们创编音乐的平台。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对丁同学进行了遵守课堂规则的告诫后,趁机让同学们进行即兴创编的尝试,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让他们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激”: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引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二是通过层次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品尝到思维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欣赏七年级音乐下册舒伯特的作品《鳟鱼》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四条颜色不同的鳟鱼,根据事先设计的问题来分别欣赏四个变奏乐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给四个乐段排序)。最后欣赏结尾段,让学生进行鳟鱼故事续演,并尽可能多地表演出不同的结局。根据不同的结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喜剧和悲剧。然后针对喜剧情况设计了问题:同样是这段音乐,但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喜剧,认为鳟鱼活了下来,有的却认为鳟鱼最终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会对鳟鱼的结局有不同的认识,主要原因在哪里?针对这一情况我提出了三个问题:①乐段的速度、力度、情感如何?②根据结尾段的音乐色调,给这条鳟鱼设计颜色?③从鳟鱼的结局中,你收获了什么?通过一系列的设疑,创设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觉运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知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维,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三、“让”:可以让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在音乐课堂中涉及作品背景简介等理论的环节时,教师经常会用演讲式、灌输式的方法,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让学生进入“半休眠”状态,这样实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用、巧用“让”字策略,把课堂“让”给学生,留出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表演,让他们主动求索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欣赏八年级第二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中,我改变了演讲式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让给学生,采用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资料,包括作者的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一系列梁祝文化等。课堂上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多,价值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纷纷利用课余时间查图书、听音乐、写体会,向长辈请教,更有学生特地去上虞祝家庄英台故里实地考察,并收集图片文字等资料。课堂上,各小组纷纷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登台演说。有的找来了梁祝邮票,有的找来了相关的图片、书籍和音像资料。观看着动感的画面,聆听那经典名作,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弘扬了非物质文化。这不仅是一节音乐课,也是一节别开生面的地方文化特色课,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引”:可以运用开放的课程资源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本身是一个大课堂,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运用开放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或延伸,打造生活化的音乐课堂,增强音乐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在学唱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歌曲《我的家乡多么美》时,恰逢是采茶时节,上虞人杰地灵,虞南盛产茶叶,也可谓是茶乡了。而本校的学生来自虞南地区的为数不少,平日里积累了不少有关茶文化的知识。于是,我利用这个资源,把体现家乡美的典型歌曲《采茶舞曲》融入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学唱这首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浙江民歌,培养其爱乡之情。随后,引导学生自主“道茶”;然后进行茶道表演———“品茶”,要求动作优雅、高贵,让学生感受茶艺表演的魅力;最后师生共“咏茶”———让学生聆听越剧韵味的《采茶舞曲》,将普通话演唱与方言演唱进行对比,体会方言对歌曲风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吐字咬字加以聆听和模仿,“溪”念qi,“水”念sui……。随后,让学生用上虞方言演唱此歌,体会茶歌的风格变化,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感觉十分新鲜,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是十足的采茶姑娘劳动时喜悦的景象。这节课我巧妙地将教材中没有的知识———“茶文化”及“方言”融入课堂设计中,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了歌曲流畅而柔美的旋律、浓郁的江南特色,而且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自豪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知识的地域性,善于运用开放的课程资源,提供多元文化”的要求。

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意义 第8篇

一、流行音乐的概念

所谓流行音乐, 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 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而广泛传唱或欣赏, 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 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 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二、中学课堂流行音乐的现状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 各种教学模式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 如洋思的“先学后教”与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 这些模式都统统说明帮助学生开展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已经是大势所趋, 作为音乐课也应如此。可喜的是, 近几年的音乐课加入了很多流行元素的音乐, 这些音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如周杰伦的《西元前》把学生带到古迹文明的祭奠, 让学生回味着古巴比伦的风格;《上海》引起学生对祖辈的追忆, 而且有上海浓汤的风格, 帮助学生了解上海的风情;《骊歌》中融入了京剧的唱腔, 属于京剧新唱, 推广民族文化是国家近几年提倡的民族风, 因为对于今天不断飞速发展的社会, 推广传统剧目也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任务之一;《满江红》、《烽火扬州路》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神韵。近些年, 古诗词翻唱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喜欢背诵古诗词, 但是通过音乐的方式却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在乐中学, 使得教与学其乐融融。此外, 还有一些好歌以其万丈豪情、激情四射, 使得听众不免情绪高涨, 进而从歌曲中汲取前行的动力, 如《男儿当自强》、《在雨中》、《拯救》等歌曲都属于这种类型。学生在这样的音乐熏陶下, 能够感到自己与音乐并不远, 音乐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音乐。

三、利用流行音乐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学, 故学校教学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生活爆发出火花。”是的, 音乐是一种地球的语言, 几千年来, 音乐是人类文明文化传承的一种手段。因此, 学生对流行音乐很容易接受, 所以对于音乐的学习不缺少兴趣, 与生俱来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而教师就是这块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四、利用流行音乐, 丰富教学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它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而不断优化。虽然个别流行音乐不太适合现在的学生, 但是学生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不同的音乐方式进入课堂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热爱音乐, 这样既符合了学生的需求, 也符合时代的发展。

(一)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在讲授传统乐器———笛子的时候, 我首先让学生拿了他们所能找到的实物, 然后让他们先吹一下, 当然他们吹的声音各不相同, 之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各种笛子的声音, 让学生辨别哪些声音出自什么笛子, 大家竞相发言, 一时间教室“活”了, 接着我又给学生播放了一些好听的乐曲, 由简到难, 让学生仿照着吹, 一节课不知不觉就下课了, 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二) 故事形式

多数人的童年都是从听故事开始的, 通过故事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风情, 于是, 音乐课上我给学生放映了视频———《走进新时代》, 并且把邓小平的生平故事讲给了学生听, 学生通过故事了解了歌词内容, 从而对伟人产生敬仰, 之后学生歌唱这首歌的感情也比之前丰富得多。

(三) 表演形式

学生充满童真, 都善于表演, 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 他们就可以还你一个惊喜。而音乐与表演的结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他们塑造热情乐观的性格。例如, 我在课堂上以《塞北的雪》为例让他们想象下雪的情景, 然后让他们表现看到雪的表情、动作, 这样, 一节课如画如诗般地结束了。其中,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等。

总而言之, 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由于教学形式无止境, 故教育乐趣无边界。

摘要:2001年至今,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 素质教育又再一次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流行音乐作为众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进入了中学音乐教材, 体现了教育领域对待流行音乐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中学音乐教育渐渐地开始进入了异彩纷呈的时节。

将民族乐器引入音乐课堂的思考 第9篇

一、中小学音乐课堂呼唤民族乐器

第一, 器乐和声乐是音乐的两大基本类别, 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1993年, 国家教委颁布音乐教学大纲要求把器乐教学纳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 力图改变中小学音乐课等于唱歌课的单一局面。因此, 一些简单便宜的乐器, 如口琴、竖笛等简单乐器充斥课堂。这在形式上似乎是丰富了课堂, 但是长此以往却模式化了课堂。更不利的是其他乐器, 特别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普及。这违背了国家要求器乐进入课堂的真正内涵。因此, 柳琴作为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族乐器, 进入该地区的中小学课堂是合乎国家要求的。

第二,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学校音乐教育应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石之上”。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 它们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风格, 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当我们注重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祖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通过民族音乐来体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使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中, 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将来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 走向未来, 走向世界。柳琴作为乡土音乐的代表, 更应考虑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特别是当前, 柳琴音乐发展面临后继乏人的危机, 让学生学习柳琴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柳琴音乐文化, 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 实现地域文化的纵向传承, 在目前显得尤为急迫。此外, 含有柳琴艺术的柳琴戏等剧种也被列入地方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 通过学校教育进行保护是重要措施。

第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已成世界趋势, 世界文化体现出多元发展态势。因为, 各个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只有在文化上保持自己的特色, 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 以往我们强调的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已经不仅在于继承和发展国粹的问题了, 而是关系到能否由民族文化而引发出民族精神, 产生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而占领世界市场。因此, 弘扬民族文化相较以往意义就更大了。弘扬民族文化不是一句空话, 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多种措施中, 加强学校教育的传承作用应该是根本之策。柳琴作为民族弹拨乐器的重要代表之一, 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因此把柳琴这样的民族乐器引入中小学课堂, 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并且为弘扬民族文化培植坚实的基础。

第四, 民族乐器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还能促进其他教学内容。首先, 识谱是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 像柳琴这样的民族乐器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 通过“视”、“唱”、“奏”、“听”结合, 在演奏的过程中,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做到脑、口、手、眼、耳并用, 无疑对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其次, 柳琴乐器比较小巧, 携带比较方便, 在唱歌教学中, 可以有效地指出学生的音准。在合唱教学中, 特别是低声部的训练, 通过学生由唱 (奏) 一个声部, 到奏 (唱) 二个声部, 交换声部等方法进行训练, 在二部合唱时, 很容易解决音准、节奏等问题。再次, 如像柳琴这样的民族乐器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一些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柳琴乐器很熟悉, 对其更加喜爱, 在参与柳琴演奏学习的过程中, 他们的音乐演奏空间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满足。特别是通过柳琴乐器的学习会调动嗓音条件不好、处于变声期、听觉有缺陷学生的学习热情, 满足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尊重的愿望, 为学生开辟一条体验、参与音乐的新途径。最后, 民族乐器学习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十指连心, 手指运动越复杂, 越能使人聪明。因此, 通过像柳琴这样的民族乐器的演奏与训练, 学生的五官和手部的协调运动得到锻炼, 必然促进左右大脑中枢神经的发展, 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同时, 演奏柳琴乐曲使学生常处于情景想象之中, 对情景感受极深, 而乐曲中丰富多彩的知识, 以及器乐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都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乐器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民族乐器的特殊性, 在使用什么样的民族乐器进入音乐课堂教学中, 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柳琴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间弹拨乐器, 在山东柳琴戏、安徽泅洲戏、绍兴乱弹等剧种中担任主要伴奏。最初的柳琴是用柳树下端朝阳之木制成, 形状似柳叶, 所以叫柳琴或柳叶琴。又因为它性能几乎与月琴完全一样, 所以也叫柳月琴, 还有人称它为土琵琶。柳琴发音响亮宏大, 音色高亢刚劲, 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现已发展为独奏乐器, 并常用于民族乐队中的高音乐器。因此在柳琴流行的区域, 把柳琴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不失为开发乡土音乐补充校本教材的重要举措。

第一, 民族乐器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要进行柳琴教学首先必须要有具备一定柳琴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教师。很显然, 即使在柳琴流传的地区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如果说高考是学校教学的方向盘, 那么, 学校领导就是教师行动的指针。很显然, 柳琴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柳琴相对难学、价格较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另外, 音乐课时安排也是一个方面, 现在小学每班每周仅有二至三课时, 中学每班每周仅有一课时, 柳琴教学的相对复杂化, 无疑将会出现课时危机, 不可避免地在各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根据经验判断, 仅课前进行柳琴较音就需要较长时间, 显然, 可用于教学的时间就不多了。以往我们的音乐课堂主要强调唱歌, 目的在于强调音乐课的普遍性与综合性。如将柳琴引入课堂, 势必要进行大量的技术训练, 这样一些教师很有可能就会认为把音乐教学的目的搞混了。

第二, 民族乐器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建立有效机制

首先, 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柳琴是地域性乐器, 如果让全国的广大中小学生都来学习柳琴不现实, 也没有必要。但是, 没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也是很难实施的。

其次, 强化学校的实施。柳琴要进入音乐课堂必须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支持。有了学校领导的支持, 才能保证师资的培训、一定教学设备的配置、课时的安排等。有了教师的支持, 教师才会努力掌握柳琴技术及相关文化, 并潜心研究柳琴教学方法, 真正用自己热情而有效的工作来感染学生, 搞好教学。有了学生的支持, 柳琴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再次, 要取得家长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实事求是讲, 柳琴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更多的在课外活动中展开比较现实。因此, 获得社会的相助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学生家长、地方与柳琴相关的社团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有了学生家长的支持, 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后盾;有了柳琴社团的支持, 柳琴教学才会有专业支持平台;有了其他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剧场等的支持, 柳琴学习才会有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春敏.柳琴简介.中国音乐, 1982 (1) .

[2]张焱.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意义乡音最真, 乡情最亲.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8 (12) .

[3]孙丽伟.福建南音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中国音乐教育, 2000 (2) .

[4]黄海英.浅谈器乐教学进课堂.音乐周报, 2002-06-14 (6) .

将音乐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刍议 第10篇

一、音乐与历史教学的共性

音乐是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艺术语言”,通过熏陶的形式,对人的内心与情感产生潜在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正是对音乐作用最形象的表达。而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及其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门人文科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1]所以,历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学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可见历史和音乐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二、将音乐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做法

如何将音乐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 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媒介。

1.创设主题背景音乐,渲染气氛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借助现代 教育技术,通过播放背景音 乐来渲染 气氛,激发学生 自主学习 的兴趣,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个背景音乐可以有两种风格。

第一种:引入与历史知识有关的音乐。讲新中国成立时可以播放 聂耳的 《义勇军进 行曲》,其音乐雄 壮激昂,学生热血沸腾,我趁机利用这一曲目给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的来龙去脉。再如讲到澳门回归时播放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问到“七子”指的是谁,从而把学生引入澳门那段屈辱的历史当中去。而当讲到苏联卫国战争时可以播放《喀秋莎》等。这样可以 有效地利 用音乐功 效激发学 生情感,达到让其主动学习的目的。

第二种:利用轻音乐形式。笔者曾聆听过孙曙光老师的一节课《申请南京大屠杀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当时那种悲郁的轻音乐刚响起,就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吸引到这节课的学习当中,从而非常轻松完成新课导入。上完这节课,我发现很多学生眼睛都红 肿了,因为这样的音乐把学生对那段苦难历史的情感给激发出来了。

2.应用歌词,激发历史激情

有的历史歌曲,其歌词本身就是某个历史事件的缩影,通过应用歌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如上到近代北伐战争时,我便引入《北伐军歌》。通过这首歌的歌词,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什么是北伐战争,要打倒谁,这比单纯讲北伐战争发生的背景、对象及作用要来得精彩一些。这实际上是把学生的学习热情给调动起来,变教师讲为学生自己要学。再如讲到蔡锷将军的护国运动时,我把李谷一那首《知音》歌词引入,其中的 “将军拔剑南天 起,我愿做长 风绕战旗”将教学推 向高潮,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将军指的是谁,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事件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等等。学生带着一连串问题去思考与探索,这比平铺直叙讲护国运动更生动有效。所以把歌词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素材来处理,将歌词与历史课堂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新鲜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当中,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引入,这些问题如果不注意处理好只会适得其反。首先要认真挑选与历史有密切关联的音乐,这些音乐需要平常细心搜集与整理,如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电影或电视剧的主题曲或插曲、革命歌曲, 最好是一些与历史有关的革命或传统的音乐。其次要把握好引入的时间,最好是在新课导入时,或讲到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时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如果为了创新教学方式而过多引入音乐,反而会喧宾夺主。同时在教学当中要注意控制好音量,如果音乐声音过大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音乐的魔力,是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2]音乐具有神奇的魔力,对其加以恰当运用能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追求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将音乐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创新,它可以赋予课堂教学一定的情感和历史的氛围,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的合理应用成为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会使得历史课堂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音乐课堂引入 第11篇

关键词:竖笛教学  小学音乐  课堂有效性

竖笛是一种乐器,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将竖笛教学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班级音乐教学营造热烈的气氛,增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为小学音乐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供积极的帮助。因此,做好将竖笛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可以有效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将竖笛教学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由于竖笛具有价格便宜、入门难度低等特点,因此非常容易被学生和家长所接受。为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在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气质以及形象,通过精彩的演奏,以及优美的气质,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从而促使小学生喜欢上竖笛教学。例如,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完竖笛的相关知识以后,用竖笛为学生表演曲目,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获得学生对竖笛的喜爱;第二,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音乐教师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使用,获得学生的关注,从而增强学生对竖笛的了解与喜爱。

二、有助于唱歌教学的开展

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准是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如果将竖笛教学应用到音乐教学之中,则可以使学生在演奏竖笛的过程中,加强对音高的定位,从而间接的锻炼了学生对音准的学习。不仅如此,学生在进行竖笛演奏的过程中,需要调动眼、鼻、耳、口、手、脑多个器官,有助于学生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并且在小学生进行竖笛演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音乐课堂的竖笛教学:首先,将竖笛与和声一起进行学习,让小学生感受下各声部之间的平衡关系,让小学生对音高、和声等内容有个清晰的认识,对教师所教授的曲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对教师所开展的活动进行积极的配合;其次,将学生分为吹奏和演唱两个部分,进行教学。在学生掌握以后,进行交替,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学,就可以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轻松解决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音乐教学的魅力,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帮助。

三、有益于音乐欣赏课的开展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单纯的被动接受学习,而是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教学:第一,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音乐教师在对《森林狂想曲》这节内容进行欣赏时,教师就可以用竖笛为学生进行演奏,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这里,在欣赏完教师的演奏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演奏,当然效果并不会理想,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再次欣赏这首乐曲,学生经过刚刚自己的练习就会格外关注教师的动作等,然后学生再次进行演奏时效果自然也会有所提升。第二,创设情境。音乐课堂可以为学生创设非常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师增强学生欣赏能力的目的。再以《森林狂想曲》为例,教师在为学生演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教师的音乐,在脑海中将其感受到的内容形成一幅画面,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然后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谈论探讨,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欣赏水平。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增强其音乐素养,而且在练习合奏等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进而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此外,还会激励到一些自卑的同学,增强其自信心。例如,教师在教授歌曲《啊,朋友》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唱谱练习,然后再通过竖笛进行练习,一些单独练习不好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如果进行整体练习,就会使其跟随大家在练习中找到方法,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即使是单独演奏,也不会产生害羞或者怯场等情况。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推动音乐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结语

将竖笛教学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对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歌唱水平以及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等优秀的思想品质,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小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侯颖.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3,(02).

[2]莫莉.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音乐时空,2013,(10).

音乐课堂引入 第12篇

一、将音乐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策略将音乐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由于音乐所具备丰富的情感,可以很容易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而将音乐与课文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必须选择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在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然后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学生会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春雨的色彩》的学习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歌曲《春雨》这首歌,让学生通过歌曲的内容体会到春雨为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学生会感受到春雨是带着色彩的,并感受到作者对于春雨带来的生机而感到喜悦,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1]。

(二)配乐朗读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音乐具有着激发学生内心感情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为课文配上一曲适合的音乐,课文中字里行间所包含的丰富感情教师可能无法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学生,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音乐传输情感让学生体会,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慈母情深》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上《母亲》的配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朗读,学生通过与音乐的配合会强烈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并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进而深深地触动学生,联系到自己的母亲为自己付出的爱,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朗读课文后,内心会充满对母亲的感情,会对课文字里行间的感情为之动容,进而对课文的感情有了全面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

(三)利用音乐进行古诗背诵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激发学生对于课文背诵的兴趣,减轻学生背诵课文时的困难。在语文教材中,会让学生学习很多古诗并要求学生对这些古诗进行背诵,有些学生并不完全懂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与内容,盲目地进行背诵使学生感觉到背诵古诗非常难,不容易记住[2]。因此,教师可以将音乐引入到古诗的背诵中,让学生对歌手吟唱的古诗进行学唱,学生就会感觉很容易,也比较容易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对于古诗词会记忆更深。例如,在古诗《长相思》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手演唱的《长相思》,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学唱,学生在唱过几遍之后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感受到背诵的有趣,对背诵古诗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跟着音乐进行学唱,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也会对古诗所表达的感情进行思考,并在脑海中对古诗所描述的场景进行勾画,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轻松地背诵古诗,并牢牢地记住,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四)文字写作与音乐结合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文字写作与音乐相结合,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会感觉比较困难,而教师可以将音乐引入到写作教学上,让学生通过音乐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音乐中放飞思想,由于音乐所具备的独特性,学生在音乐中更容易放飞思绪,有利于学生扩展思维[3]。例如,在《日月潭》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想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文后写出观后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整理思绪,然后为学生放一段轻音乐,使学生感觉到放松,当学生放松后,教师再为学生放一首有关日月潭的歌曲,让学生通过歌曲获得更多情感上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拥有更多写作的思路,头脑中会拥有更多色彩,会将文字赋予生命,写观后感时会将自己的想法写的更加全面。因此,应该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兴趣的提高。

二、将音乐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注意事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音乐与语文教学相互融合,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好处,但是,教师在选择音乐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选择与课文内容有关并且适合用于教学的音乐,如果教师选择的音乐不恰当,会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应该注意对音乐的使用,不盲目使用音乐进行教学,让音乐在教学中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有些带人物的课文教师可以用图文与音乐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带给自己的震撼,学课文时会感觉更加真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美好,进而产生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将音乐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具体实施策略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将音乐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丰富的色彩,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轻松,没有特别大的压力,在进行学习时,会感受到容易接受,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是具有生命色彩的文字,感受到文字带给自己的力量。当然,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选择好为学生播放的音乐,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音乐,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摘要:将音乐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丰富的色彩,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轻松,没有特别大的压力,在进行学习时,会感受到容易接受,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是具有生命色彩的文字,感受到文字带给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下一篇:合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