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

2024-07-11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精选12篇)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成绩管理

高校教务管理是整个院校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学生成绩管理是教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学生成绩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不但对其考评、奖学金评定等方面构成影响, 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的毕业与就业, 因而成绩管理是个非常严肃、政策性很强的问题。因此, 针对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的特点, 切实做好高校成绩管理工作, 能为保证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和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 复杂性。成绩管理是对在校学生成绩评定记载和反馈的管理过程, 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的管理过程年复一年的成绩管理工作的要求方法和手段大同小异。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层次增加, 学生人数激增, 这些变化使得成绩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 工作强度不断加大。专业划分的细化, 选修课程门数的增多, 使得高校的成绩管理环节增多, 信息处理量加大。

(2) 时效性。成绩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学生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本人的成绩状况, 以便进行相应的决策, 如选修补考和重修准备等

(3) 公平性。学生成绩不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和评定奖学金的重要依据, 也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和就业。因此, 科学而有效的成绩管理是高校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的基础。

(4) 准确性。当前成绩管理面临的问题由于成绩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期初和期末, 涉及人员多, 处理数据量大, 处理环节繁多, 管理人员要督促任课老师及时完成成绩录入, 统计并验收任课教师呈报的纸质成绩单, 安排组织学生补考等等一系列工作, 时间短, 任务紧。对成绩录入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也非常高。

(5) 需求的个体性。“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对成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以往许多学校的成绩管理往往侧重于成绩的归档管理, 政策性、保密性强, 对成绩的利用基本局限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上, 现代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正被高校教职工普遍接受,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及毕业后, 对成绩的需求增多, 如学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就业面试、报考研究生、公务员、出国留学等, 都需要提供学生成绩单, 这使得成绩管理的服务对象从群体转向个体。

高校成绩管理的这些特点, 决定了高校成绩管理既要规范化也要信息化, 既要制度化也要人性化, 既要大众化也要兼顾个别化, 既要有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成绩管理工作的功能, 使这一复杂工作有力有序地开展。

学习成绩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情况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始记录, 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措施极具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成绩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评价教育教学质量, 反馈教育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好成绩管理工作对于培养优良的教风、学风、考风, 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 如何科学化管理高校学生成绩值得我们探讨。

1 建立健全成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以制度为保障, 加强成绩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操作性强、健全的成绩管理制度, 成绩管理工作就毫无严肃性可言, 只会流于随意和盲目之中, 整天忙忙碌碌而又理不清头绪, 更不用谈管理好好学生成绩。高校应建立健全成绩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试卷命题、考试日程安排、监考的培训、考场的安排布置、考试要求、试卷的交接、试卷的批阅、成绩录入、成绩审核、成绩保送、成绩查询、成绩更正、成绩异动等各个环节, 要分工明确, 职责分明, 真正做到责任到个人。同时要程序规范, 流程明确, 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反复性。具体、明晰的规章制度会使教学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得心应手。当然, 仅有完善的制度还远远不够, 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这些制度, 才能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法规性, 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加强成绩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 更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从根本上保障成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成绩管理与学籍管理相辅相成, 成绩管理是进行学籍处理的依据和基础。但是目前有些高校, 特别是高 (中) 职院校因生源或“关系户”等其它一些复杂的原因, 学生入学后学籍异动频繁, 特别是不分时段不受限制的转系转专业, 大大增加了成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学校必须有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 学院领导和相关学籍管理人员也必须依制度办事。

2 在教务处的宏观调控下, 加大对系部的管理力度, 理顺运行机制。

建立院、系结合的管理模式, 依托教务信息系统及院办公网络, 教务处负责全院的教学管理工作, 对成绩管理的整个过程起决策、监督、协调等作用;系教务办公室作为教学管理的基础单位, 承担着学籍变动前后的成绩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 由课程所在系提供相关成绩的原始记录, 由学生所在系负责在籍学生的成绩管理, 进行诸如成绩录入、查询、打印、分析、补考报名等具体工作;课程所在系负责在籍学生的补考、重修成绩原始记录。这样的管理模式的优点是便于统筹规划, 标准统一, 减少成绩管理中的主观因素, 充分体现成绩管理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

3 借助教务管理系统及校园办公自动化网络, 实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

成绩信息是高校重要的教学信息资源, 实现教务管理系统成绩部分的数据库管理网络化、信息化, 达到资源共享, 不但可以增强成绩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 还有利于“以人为本”等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的实现, 提高了服务水平。一方面可以使全校师生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成绩的网上查询, 使学生能够在校园网上方便地查到各学期、各科的成绩, 便于根据自己需要安排学习进度, 也为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学校教学情况提供了有效途径。另一方面, 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成绩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而且, 成绩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资源, 不用像以前那样适用纸张式管理, 节省了学校资源。

总之, 成绩管理系统是一个实效、简便的系统, 无论从物质上还是工作人员方面都为学校节约了开支, 是我们处理复杂成绩管理的得力助手。使用成绩系统进行管理, 有很多优点, 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成绩管理的效率, 也是科学化、正规化成绩管理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肖瑶, 陈仲敏, 芦雪芹.高等学校成绩管理科学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8, 9.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 第2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VB编程方面相关的研究,致力于VB编程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研究,希望通过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应用来减少学生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关键词】VB 编程环境 高校 学生 成绩管理 系统设计

在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在以往的成绩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上逐渐显露出它的缺陷。VB编程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学生的成绩管理的需要为要求,采用程序设计知识和人工智能设计来弥补我校成绩管理系统中的不足之处。由此来开发一套智能化的高等教育学院的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一、VB 语言

VB就是 Visual Basic,它是由美国微软公司支持开发的一种事件驱动编程语言,VB在BASIC编程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VB为一种可视化以事件启动方式的高级架构花的程序驱动语言。Visual Basic常用于windows环境下各类应用软件程序的开发。VB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功能强等特点,它可以与专业的开发软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相提并论。在VB环境中,通过事件的驱动机制与新型的可视化工具,连接windows内部的程序通口、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连接延迟锁相环、开放数据库互连、对象连接与嵌入等技术可达到快速发掘windows环境中的功能以及开发界面中各种应用软件。

二、VB编程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一)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

本系统设计构架如图1所示,其界面风格采用的是windows界面风格,系统启动开启Splash动画效果。在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进行登入时,由于信息录入是一件较为重要的工作,应对具有操作权限的用户设定专门的账户与密码,通过账户与密码的访问限制才可进入主界面,用户通过下拉菜单选项进行选定和工作、也可采用右键式的菜单设计以及工作栏菜单等多种菜单设计。同时也可设置快捷键、老板键等,设计者可由自己的习惯来进行系统设计。

图1系统总体结构

(二)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

1.信息录入模块设计

在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信息录入模块中,在录入的信息包括:学生成绩、基本情况、军训情况、综合测定、评优评先、奖惩情况、学位申报以及学籍变动等等数据资料。系统操作人员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系统操作。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是一种特殊同时重要的工作,该系统会自动的记录用户的登入情况以便日后对工作人员的登入信息进行查询。

2.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用途是存放系统中需要保存的数据、信息作用的储存设备。本系统设计中所采用的数据类型为字符串型、数值型两种。根据数据库中所保存的数据特点,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0数据库,将数据表采用集合的方式,放入程序中所使用的储存设备中。该系统中储存数据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军训情况、毕业鉴定、综合测定、评优评先、奖惩情况、学位申报以及学籍变动等等数据资料,结合系统设计中的特点,采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简称为SQL语言来进行学生信息查询工作。SQL语言具有拓展性强、通用性强、操作简便、容易使用等优势。以下为SQL语言学生成绩登记表,见表1。

3.信息查询、浏览、帮助模块的设计

(1)信息查询模块:可进行学生基本信息的查询,在信息查询模块用户可通过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学号等信息进行查询。也可进行多条件进行查询。同时可通过输出设备将操作人员需要导出的信息进行打印。(2)信息浏览模块:可进行学生数据、信息的核对,在该模块中操作人员可根据学生的入学年份、专业信息、毕业年份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实和检查等工作。在对信息浏览模块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以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易于浏览、修改为设计重点。(3)帮助模块:是对于还不熟悉系统的操作人来来进行系统的操作学习,遇到不会操作的地方也可通过帮助模块来获取帮助。该模块是本系统的详细说明,对操作人员尽快熟悉本系统有极大的帮助。本系统采用的是VB6.0系统的TabStrip、Toolbar、RichTextBox、treeview等控件相组合的设计方案来进行系统设计的,以一般的Windows传统的帮助系统相比操作更加简便、容易学习。

三、总结

本文中设计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学生成绩管理,其目的是实现学生成绩的统一化管理,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VB编程软件可以与专业的开发软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相提并论,采用VB来完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功能强等特点,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高校成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成绩管理 问题 对策

学生的成绩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记录,与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不仅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评优、奖励,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状况,因此,成绩管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一、高校成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绩录入的质量没有保障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数量剧增,学校的成绩管理工作的任务量增加,并且成绩管理工作的时间一般比较集中,因此在忙碌中容易出现问题,最主要的表现使成绩录入的质量没有保障。学生成绩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現和期中期末成绩的表现进行综合的评定,由于工作量大,容易出现错误,不同的科目对应的成绩不同,教师在录入成绩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科目成绩的要求录入,也会造成成绩录入不准确。学生的成绩与学生在校的活动息息相关,因此成绩应该及时的录入到管理系统之中,教师由于工作量的增加没有及时录入成绩,影响了学生的一些评奖活动。

(二)管理部门缺乏交流与合作

由于学校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在管理制度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不一致,使得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影响了成绩数据的及时录入。比如教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不同步,在学生已缴费的情况下缴费状态没有改变,学生的成绩就无法录入,引起了成绩系统的数据混乱,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的成绩,之后的成绩统计工作也不能进行,影响了教学管理质量。

(三)教学改革增加了成绩管理难度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成绩管理只需要按照科目、专业、班级等进行分别录入就可以了,但是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学校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了学分制、选课制、分层教学制等一系列行为措施,这无疑给成绩管理带来了难度。比如选课制,以前教师只需要把班级学生的成绩统计下来,学生在自由选课之后,班级的次序被打乱,学生所选的科目也不尽相同,教师进行成绩管理的难度增大。

(四)成绩管理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任课教师是成绩的记录着,这只是成绩管理的基础部分,在成绩录入管理系统之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归类、整理活动,这就对成绩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高校的成绩管理人员是一般的管理干部,并不是专业的成绩管理人员,这些人具有管理经验,但是往往计算机水平不足,成绩管理涉及管理模块的开发利用、程序的编排运行等,如果操作不当就会造成系统的混乱,使成绩信息发生错乱,影响成绩管理质量。

二、解决高校成绩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利用新型管理模式,降低成绩管理工作量

成绩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不但加大了任课教师的工作压力,也给成绩管理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学校应该采用新型的管理模式,来减少工作量。学校可以以学院为单位,实施学校、学院两级管理,学校负责管理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选修课等科目的成绩录入,对成绩录入状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对成绩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和评定;学院负责对必修课程、专业课程的成绩录入,保存成绩的原始记录,负责本学院学生成绩的查询、核实、分析等工作,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信息共享

各部门的信息交流不畅会给部门工作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数据库,各部门的数据都能在此得到整合和共享,部门之间能够取得网络联系,根据其他部门提供的信息作出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应该注意的是,高校数据库的建立应该符合学校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数据库的建立不能影响各部门正常的工作进行,这样才能发挥数据库应有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三)促进成绩管理网络化

成绩管理都有相应的成绩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往往包含重修补考、平时成绩、期中期末成绩、等级考试成绩等几个模块,成绩管理采用模块管理确实方便又明朗,还是在模块运用时,往往会出现已有模块开发不完善、新功能模块有待开发等问题,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对成绩管理模块进行完善,充分开发已有模块,创新开发新模块,提高成绩管理的网络化水平。

(四)提高成绩管理者的素质

要想促进成绩管理的网路化、科学化,提高成绩管理者的素质是基础,提高成绩管理者的素质,不仅要提高成绩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还要提高成绩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成绩管理涉及到系统和软件的开发与利用,因此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如、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编程能力等,还要对成绩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管理者必须具有服务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认识到成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中重视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保持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总 结:

成绩管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首先应该认识到成绩管理的重要性,及时发现成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提高成绩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临床医学院;2.河北联合大学教务处)

参考文献:

[1] 郑学森.谈谈我院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改革[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 26( 6) :906~907.

[2] 张敏.高校成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书育人,2005,(1/2):37—38.

[3] 陈俣秀, 郭茜, 朱红.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7, (19):22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第4篇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高校开展学生信息管理的主要途径,在高校日常教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基于高校管理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1)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衡量高校教学及管理效率大小的重要指标,借助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建立完善,能够有效缓解高校教学人员的管理压力,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教师与学生能够实时了解自身成绩,便于其针对性地复习巩固相应的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管理成本的节约。

(3)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高校网络课程及远程教学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学生学习途径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学习,线下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高校网络课程及远程教学中,通过完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以使学生在获知具体的成绩结果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网络课程内容介绍等板块,通过分析学生的选择需求,可以使高校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深化高校教学成效。

2 需求分析及系统架构

2.1 具体流程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建立在系统的具体流程分析之上,而系统具体流程分析主要针对高校学生这一群体,通过分析调查,明确学生对高校成绩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然后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进行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技术流程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使用效率及设计质量,在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具体流程需求分析中,应重点突出系统数据的利用率,实现数据的共享及格式的统一。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流程需求分析完成后,在高校学生考试完结后,由教师负责学生成绩的登记及汇总工作。为突出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实效性和创新性,应在保留原有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增设成绩横纵对比及奖惩功能模块,统计学生的奖励及违纪情况,并与学生的成绩单一起交于高校教务处,教务处对学生具体成绩及奖惩信息加以统计后,最终形成学生综合成绩信息表,在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予以发布。

2.2 各项功能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时,既要分析学生用户的具体功能要求,又要兼顾到系统其他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如高校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系统后期维保人员等。在高校学生成绩系统的学生用户层面,要首先保证其成绩的查询功能,除此之外,还应涵盖学生信息查询、学生专业课程表查询、选修课查询及选择、教学资源,如教室、课程、讲座等内容的查询等。作为高校学生成绩系统教师用户来讲,其功能需求主要是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发布及维护,而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务管理人员用户,主要是对该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开展日常管理活动,如学生管理、成绩管理、学院班级管理、教学课程管理等。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后期维保人员,其功能需求点侧重于对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进行系统维护,进行相应的数据修改、删除等方面的权限设置、成绩数据库的故障处理、数据备份及数据恢复。

2.3 技术方案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技术方案应具备较强的技术可行性。在可供选择的多种技术方案中,应首选技术手段及系统硬件性能较为优秀的网络系统架构技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度。(2)技术方案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具体使用,来达到高校管理成本的控制及优化,因而在技术方案选择上,1)要尽量减少系统数据的录入量,提高其信息化程度;2)要以资源最低消耗作为技术应用指标;3)要有助于学生管理效率的提升;4)要确保系统安全高效运转。(3)系统技术方案在具体操作时应具有较好的人机互动体验。在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上,应注重提高用户界面的设计水平,在熟悉各层面用户的使用需求及应用特点后,对各功能模块的操作性及友好性加以优化,以提高系统技术方案的柔性。

2.4 确定系统设计架构

综合以上各项需求分析,在现有的信息系统功能架构及开发工具中,浏览器及服务器系统结构,即B/S结构,可以作为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及组织架构;在系统的开发工具上,应首选小型的数据库系统及开发工具,如MySQL数据库系统及Myeclipse8.0开发工具,一方面借助其体积小的优势,增加系统反应及运行的流畅度,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成本节约的效果。此外,MySQL数据库系统及Myeclipse8.0开发工具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数据编码、代码测试、发布及调试等功能,可以匹配较多的网络脚本语言形式;在系统的软件逻辑框架中,可以选择基于Web的Struts框架,此框架结构具备较好的分离性能,可以实现系统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的分离操作,同时,Struts框架还能够兼容Servlet技术及JSP技术,在Web开发系统中较为常用[2]。

3 技术途径探究

3.1 整体架构

在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上,应采用分层设计方法,将系统架构划分为系统用户层、系统表示层、系统的逻辑层及系统的数据层等4个层次[3]。其中,系统用户层指的是系统前台进行浏览及查询的位置,其涵盖的用户群包括了高校学生、高校教师、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及系统的后期维保人员,在系统用户层的功能实现方式上,主要借助于Web浏览器得以完成。系统表示层主要是指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各个层次的用户在进行各自的功能操作时所呈现出的系统界面形式,例如,学生用户如进行成绩查询,当完成信息输入后,系统呈现出的成绩结果界面即是系统表示层。系统的逻辑层及数据层侧重指系统数据的交换及共享等内容。

3.2 功能结构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在功能机构上,基于系统不同使用用户的实际需要,可将其划分为4类功能结构:学生用户群体的子系统结构、教师用户群体的子系统结构、教务管理人员用户群体的子系统结构以及系统后期维保人员用户群体的子系统结构。学生用户借助其子系统,可以进行成绩、课程的查询;教师用户通过子系统,可以开展成绩的录入、修改、发布等内容;教务管理人员在其子系统中可以进行成绩、班级、教师及课程的管理活动;系统后期维保人员在操作其子系统时,能够完成成绩查询管理系统的权限设置、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库更新等操作内容。

3.3 功能模块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模块主要是基于成绩管理系统的各个层次用户的子系统而设定,因此,其功能模块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学生用户功能模块、教师用户功能模块、教务管理人员功能模块及系统后期维保人员功能模块等4个方面[4]。在各个功能模块中,应包含有学生、教师、课程、成绩、班级等环节的信息实体。

(1)在学生用户功能模块设计上,应突出满足学生的成绩查询需求,其具体的模块功能实现流程如下:学生首先借助Web浏览器登录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界面中,找到相应的成绩查询功能项目,点击后弹出信息输入框,学生在输入框中将其用户名、密码进行键盘输入,此时成绩管理系统获取其身份信息后即可在其数据库中对其信息进行调取,验证用户名及密码的正确性,如正确,系统再让学生输入具体的信息,如学号等,验证完毕后系统可将成绩信息输出到查询界面中。

(2)教师用户功能模块设计,其流程如下:教师在其子系统模块中输入用户名及密码,系统调用数据库信息对其加以验证,通过后让教师选择相应的操作项目,进行成绩录入、修改、发布等操作,完成后系统会将信息加以保存。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班组这一要素,调用班级成绩信息,再进行相关处理操作。

(3)教务管理人员功能模块设计主要是满足其班级及教师管理需求。主要操作内容由班级信息的录入、查询及维护;教师队伍及课程信息的录入及管理等。

(4)系统后期维保人员功能模块,应设置系统的留置后门,便于其开展权限设定、数据库更新、备份及恢复等操作,同时允许维保人员进行系统功能项目添加、修改、发布及撤销等具体操作。

3.4 数据库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中,为显示系统的实体信息与系统信息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应借助E-R图的形式加以实现,通过设计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E-R图,还可以将系统数据库中的字段及信息加以展现,与此同时,数据库结构中的各类信息关联也能够通过表关系结构得以呈现。

在高校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设计中,应把握以下两方面设计要点:(1)确定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E-R图及其信息实体、字段等。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信息实体主要包含了系统用户实体、成绩实体、课程实体、教师实体及学生实体等,其中,用户实体表示字段主要是系统用户名、系统密码、系统权限等;成绩实体字段内容涵盖了成绩及其编号、学生姓名、学生学号、考试课程编号等;课程实体字段主要涉及到课程名称、编码及课程教师编码等;教师实体及学生实体字段由教师、学生的姓名、课程编号等构成。(2)数据库表。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表主要是用于将学生、教师、班级、课程、成绩等信息加以保存,从而体现出各类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在数据库表设计上,要注重数据的有效完整。

4 结语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一方面体现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主要围绕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意义、需求及技术途径进行了简要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在功能上必将实现更深层次的细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友坤,郑涵.基于ASP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大众科技,2010,(2):16-18.

[2]马炳鹏.对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2,(18):70.

[3]张静.基于NET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建设方案[J].科技风,2011,(22):204.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 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伴随而来的是“学制灵活”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实行,使高校成绩管理工作的任务量和难度大大增加。本文从高校实行成绩管理工作的新特点入手,剖析了学分制下高校成绩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就如何做好学分制下学生成绩管理工作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分制,成绩管理

成绩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标杆,也是高校教务部门非常重要、非常棘手的工作之一。学分制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它既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完整,又充分体现了教学管理个性化与人性化的特点。而规范化的成绩管理无疑成为确保当今学分制实施的监控保障体系。但由于学分制实行的是弹性学制,使得在成绩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分析总结在成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是高校当前和今后的教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学分制下高校成绩管理工作的特点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一种弹性化的教育模式。在学分制下灵活的选修途径、灵活的学籍管理、灵活的毕业年限,使得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不同,学习进度不同,取得学分不同,使高校成绩管理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

1.学分制下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繁重,信息量大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选修的课程数目也越来越多,学分制下学生选课也更加自由,学生选课后的教学班不等同于自然班,成绩管理不再以班为单位,而是以单个学生为管理对象,成绩也不再是简单的进行班级汇总和计算,相应的成绩管理工作就较学年制条件下更为繁重和复杂,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工作量将大幅度增加,成绩管理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2.学分制下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时效性强

课程成绩录入是一项时间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及时查询到自己的学科成绩,准备好补考、重修等考试,及奖学金发放等工作如期完成,任课教师务必及时完成试卷的批改和成绩的系统录入工作。这也要求成绩管理工作所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在学期结束后数天内就已将全部课程成绩以适当的方式公示给广大师生。

3.学分制下实施规范化成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

学分制管理体制强调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课。可以说,有几个学生,就有几份教学计划及相应教学环节,学生课程成绩录入将以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实际选课如果与培养计划不一致,学生在选课上可能就易避难,形成“凑学分”现象,这样势必降低学习质量,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分制下高校对培养计划的`变更进行了严格控制,努力实现学生成绩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二、学分制下高校成绩管理工作问题凸显

学分制是教育事业新兴发展起来的教学管理制度,它适应了新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在学分制条件下,增加了课程设置的不确定性,使教和考分离。尽管我国当前高校学分制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但是学分制的实施无疑增加了教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分制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学生成绩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1.学分制下学生自由度大,在校生数是一个难以很快预测的常数,波动性大

在学分制下根据资质和学习进度的不同,学生可提前或推迟修读部分课程,符合条件的学生可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业,也可中途休学或停学,以累积学分形式分阶段修完学业。由于数据量大,各种非正常情况多,学生成绩管理相对变得更加复杂和烦琐。

2.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严肃性匮乏

首先,学分制下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因故出现误选或漏选课后却参加了考试,或因部分课程信息不准确,选课调班、插班情况不少,导致成绩无法正常录入,成绩录入时出现较多错漏。

其次,在学生选课期间,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将面临使用高峰,教师网上录入成绩可能会遇到网络繁忙而不能顺利录入成绩。或因个人原因个别老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录入成绩,都造成后期成绩管理人员数据统计困难,额外工作量大。

最后,学分制下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时间不集中,过于分散,再由于多校区办学及个别二级学院内部管理制度不建全,职责不清造成学生成绩记录不准确,常出现个别学生的某些课程成绩记录与实际不符合或缺失,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成绩审核时较为突出。

3.学分制下学生成绩管理人员工作繁琐复杂,但工作中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长期以来,尽管成绩管理在地方高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工作,但很多老师甚至领导都认为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简单易操作,容易胜任,对管理人员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工作强度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学生成绩管理人员关心不够甚至采取轻视态度,造成成绩管理人员在地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地位不高;另外,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琐碎、无聊,责任重,使学生成绩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他们往往被误解或在不顺心状态抑或不适宜环境下工作,在工作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容易使负责学生成绩管理的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前途感到迷茫。这都不利于充分调动成绩管理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三、学分制下充分完善和规范高校成绩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成绩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院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对成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完善和规范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提高成绩管理工作的效率改善教学管理质量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成绩管理是地方高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具有极强的严谨性,贯穿着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的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等各个环节。各年级成绩管理工作是周而复始循环进行,只有健全有关成绩管理工作的规范,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才能真正做到成绩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责可究,使成绩管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维护地方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学生成绩管理是一项具体细致、原则性和服务性很强的教务管理工作,从事这项工作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成绩管理人员政治上要敏锐,诚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觉悟高。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影响,公正处事,严把人情关,不感情用事,更不能弄虚作假。同时,随着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学生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这要求成绩管理人员既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成绩管理工作的效率,积极推进成绩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

3.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发展

学分制改革是今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其相应的各项工作尤其是成绩管理工作应该引起各级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成绩管理人员工作繁重,待遇偏低。为了充分调动成绩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地方高校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对学校成绩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健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障成绩信息能快速而准确传达到学校各级部门。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发展。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建设投资的力度,影响着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减轻了成绩管理人员工作负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成绩管理等教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总之,基于学分制需求下的地方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从微观层次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是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我们将不断努力,逐步解决和完善地方高校学生成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我国地方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玲玲.教学管理工作中课表编排、成绩管理等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6).

2 姚美红.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培养.边疆经济与文化,.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 第6篇

【中图分类号】TP311.13

1 引言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学校中的成绩管理、课程管理、学业学籍管理等日常教学任务的信息化。但是,这类系统只是一个初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只具备了信息的输入、查询、报表打印和简单的统计等功能。

同时,在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产生对于教务系统的使用会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加大,会明显感觉系统的反应速度下降。为了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响应速度,除了对硬件的升级外,普遍的做法是将速度按时间段进行归类存档。学校一般会将已经毕业的学生所有数据进行备份,然后再将系统中该类数据清空。这类数据除了特殊情况下进行查询外,基本上不会再有人去接触。

为了增强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并更好地利用系统中积累的各种宝贵的数据,我们引入了比较成熟的数据挖掘算法--Aprior关联规则算法,利用该算法可以对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教务决策提供帮助。

2 关联规则算法介绍

关联算法是数据挖掘中的一类重要算法。1993年,R.Agrawal等人首次提出了挖掘顾客交易数据中项目集间的关联规则问题,其核心是基于两阶段频繁集思想的递推算法。该关联规则在分类上属于单维、单层及布尔关联规则,典型的算法是Aprior算法。[1]

Aprior算法将发现关联规则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通过迭代,检索出事务数据库1中的所有频繁项集,即支持度不低于用戶设定的阈值的项集;然后利用频繁项集构造出满足用户最小信任度的规则。其中,挖掘或识别出所有频繁项集是该算法的核心,占整个计算量的大部分。[2]

3 高校学生成绩数据分析平台构建

数据分析平台是是扩展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功能的核心。在大数据时代,构建一个适合高校教学管理的数据分析平台,对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中生涉及的数据主要包括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数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及学校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产生的数据。如果精确记录这些数据,那将是一个比较庞大的量。我们需要的分析结果主要是为教学管理提供一个数据支持,对实时性分析不敏感,所以,在构建数据平台时选用开源的HADOOP来构建。

3.1 HADOOP数据分析平台的构建

HADOOP是近期比较流行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工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容错性和可扩展性。HADOOP的安装相对其它工具会比较复杂。安装该平台时,在硬件方面,我们配置了3 台高性能PC机,系统选择CentOS7。

数据平台的安装配置如下:

1、关闭系统防火墙

2、修改主机名和IP地址

将三台机器的主机名改成Master、Slave_1、Slave_2;IP地址分别为192.168.100.101,192.168.100.102,192.168.100.103。

3、安装JDK

4、配置Hosts文件

找到系统中"/etc/hosts"这个文件,并将三台机器的机器名和IP地址方面填进去,一一对应。三台机器都做这个配置。配置好后用ping命令进行测试。

5、建立3台机器间无密码访问

利用SSH,建立三台PC机间免密码登录。

6、安装Hadoop

从Apache官方网站上下载Hadoop2.4,64位版本,并解压安装。Master作为Master服务器解压,Slave_1,Slave_2作为Slave客户机,可以直接把Master机器上安装好的Hadoop文件夹复制过来。

7、配置HADOOP

分别配置hadoop目录中的core-site.xml、hdfs-site.xml、mapred-site.xml、mapred-site.xml文件,并且修改hadoop-env.sh、yarn-env.sh文件中的JAVA_HOME路径。在slaves文件中增加Slave_1,Slave_2。

8、启动HADOOP

先输入命令将Hadoop初始化:bin/hdfs namenode –format,然后输入sbin/start-all.sh启动Hadoop。

9、查看系统运行

输入jps命令来查看系统运行情况。

3.2 外部数据导入

Hadoop平台搭建完毕后,我们需要将现有的数据导入到该平台中。我们现有近4年全校学生学习成绩数据。这些数据存储在另外一台MySQL数据服务器中。在数据导入前,需要在Hadoop平台中安装HIVE和Sqoop。通过Sqoop工具,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将MySQL中的数据导入到HIVE中。

4 Aprior算法在Hadoop平台上的实现

Aprior算法分布式实现算法思路:Mapper:k-v输入为事务数据库,外加一个内存中的数据结构,此数据结构即用来存储候选项集,保证了候选项集是完整的不会被分片。输出为候选项(key)-支持度(value)。Reducer:普通的累加求和即可。在写入文件时加一个判断,满足支持度要求才写入文件。2个基本的原子操作就有了。一个完整的Aprior算法流程是: 运行了一个job,即一次Mapreduce,产生相应阶次的频繁项集,将此次job的输出读取入内存中,产生高阶候选项集作为下一个job的在内存中的输入,也就是候选项集,然后,启动下一次job。接下来循环迭代,直到不能产生新的频繁集为止。[3]

5 数据分析应用

数据分析是我们搭建数据平台的主要目的。通过不同的规则进行分析可以找到我们感兴趣内容,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我们使用并行Aprior算法,对学生成绩数据进行关联规则挖掘。

5.1单门不及格课程数据分析

通过简单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很快得到学生单门课程不及格出现的频率,由于学生的不同专业所学课程差异较大,所以我们选择结合计算机专业的数据进行挖掘。数据挖掘结果见表1。

从数据表中可以很容易得出,学生在《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出现的不及格概率是最大的,而且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出现的更多。

5.2 关联规则分析

我们设置置信度为0.6,最小支持度为0.01(6/578),通过april关联关注算法的计算,从成绩表中我们可以得出如表2的结果。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比如先前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如果发生不及格现象,它的后续课程《数据结构》出现不及格的可信度就达到0.82,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6 结论

上文的实例应用中由于应用的数据量比较少,没有真正体现大数据Hadoop平台的优势,操作也没有普通的数据库系统使用方便;但是,随着各类不同的数据集成后,相信这个平台的优势会慢慢体现出来。

通过设置不同的关联规则来挖掘学生成绩数据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上面提到的先导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联问题,及时感知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直接干预来正确引导学习方向。同样,也可以把两个不同的年级段的课程成绩比较作为考核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依据。这些都将极大地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档次。

参考文献:

[1] 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算法的研究

[2] 关联规则算法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 第7篇

课程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与前后顺序关系的, 学习某一门课程可能会对另外一门课程产生影响, 而这种影响又是不易发现的, 利用学校学生成绩数据库中存放的历届学生各门学科的考试成绩, 结合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的分析, 就能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数据隐藏的规律或数据间的关系, 帮助分析课程之间的相关性, 得出一些具有价值的规则和信息, 最终指导学生选课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改。

研究目的是对大量的成绩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 试图从相同专业的学生成绩中挖掘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关性, 如要学好一门课程, 它的前修课是哪些?可以加强这门专业课的前修课程, 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以此作为我们今后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等工作的依据。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可用的挖掘算法是非常多的, 本文主要针对系统中学生成绩模块数据的特点采用关联规则对已有数据进行挖掘。

完整的数据挖掘过程从定义商业问题到最后实施数由多个步骤完成, 数据挖掘的基本过程如图1.1:

参考数据挖据理论和其他挖掘工具, 要求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 易操作性。即挖掘过程的简单性和挖掘结构的易读性。

(2) 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 对数据的处理过程简洁有效。

(3) 提供了与其他工具相集成的简单路径。

2. 建立模型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数据清理、数据集成和数据变换。

(1) 数据清理:

数据清理就是通过消除原始数据集中的错误、噪声、缺损、不一致等元组, 提高数据质量。我们这里主要是由于缺考造成部分空值, 数据清理空缺值方法是使用属性的平均值填充空缺值的方法。

(2) 数据集成

在现有教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开发, 本文的数据资源已经存储在SQL Server 2000服务器中, 均已关系型数据结构存储。

(3) 数据变换

以表1.1学生成绩表作为训练集为例, 可见在表1.1中完全相同的“属性-值”很少, 如果直接将其作为项进行挖掘, 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为了简化数据量, 必须对原始数据中的量化属性进行转化, 转换成布尔型离散属性。选取布尔值为1的数据项形成事务表。

对成绩的离散化:成绩的筛选条件为大于等于85分, 大于等于85分的转化成布尔型数值”1”, 而成绩小于85分的转化成布尔型数值”0”。

课程编码:将表2.1学生成绩表中的课程名分别以K1, K2, …编码, 如“英语”的编码为K1。

从学生成绩数据库中提取相关属性, 为整个数据挖掘模块提供了数据挖掘对象。由于Apriori算法适用于事务库的数据挖掘, 所以需要将关系表转换为相应的事务库。

本文将关系表中的除学号外的每个属性视为一个事务。每条记录中每个事物发生的标志为离散化后值为“1”。

例如, 表2.1中的第二条记录, 转化为事务:

3. 功能实现

3.1 利用经典的Apriori[1]算法对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

提供了两个可选项, 一是专业的选择, 本文只对相同专业的学生成绩进行课程的相关性分析;二是支持度的选择这里我们设了强、中、弱三个支持度供用户选择, 强的值为0.5、中的值为0.3、弱的值为0.2, 置信度我们统一设定为0.6。

要对上述表中的成绩优秀课程进行关联规则挖掘, 需要给出支持度和置信度。我们的实验数据以最小支持度为0.2, 置信度为0.6时得出。最后得知为频繁集, 且为最大频繁集。

当频繁项集生成以后, 对于任一频繁k项集, 找出其中所有可能的真子集, 作为关联规则的前件, 计算相应规则的置信度。当某一规则的置信度大于给定的最小置信度时, 输出该规则。由于我们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 我们按照课程的开课顺序得到的规则如图3.1所示:

联系各个关联规则所代表的意义, 可得出如下的知识 (规则) :

a.先学习《C语言》对学习《数据结构》是有好处的, 有用性 (支持度) 为0.20, 可靠性高达0.76。而先学《数据结构》再选学《ASP程序设计》及格的可能性大, 有用性为0.5, 可靠性为0.88。所以, 我们可得出有助于同学学习的选课顺序:《C语言》《数据结构》《ASP程序设计》。

b.先学习《C语言》对学习《数据结构》是有好处的, 有用性 (支持度) 为0.20, 可靠性高达0.76。而先学《数据结构》再选学《微机维护》及格的可能性大, 有用性为0.4, 可靠性为0.7。所以, 我们可得出有助于同学学习的选课顺序:《C语言》《数据结构》《微机维护》。

c.先学习《网页》对学习《图形图像》是有好处的, 有用性 (支持度) 为0.23, 可靠性高达0.77。而先学《图形图像》再选学《ASP程序设计》及格的可能性大, 有用性为0.3, 可靠性为0.64。所以, 我们可得出有助于同学学习的选课顺序:《网页》《图形图像》《ASP程序设计》。

综上所述, 可对同学们的选课提出如下建议:

《C语言》《数据结构》《ASP程序设计》

《C语言》《数据结构》《微机维护》

《网页》《图形图像》《ASP程序设计》

3.2 结果的图形化显示

这里我们用图表显示得到的结果。那么我们要明确显示的数据含义。在图3.2中X坐标轴代表课程, Y轴表示该课程的重要性, 即该课程在关联规则前项中出现的次数与规则总数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 说明该课程在关联规则的前项中出现的次数越多, 进而说明这门课成绩有一优异的同学, 其他课程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性较大, 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越高。这就是我们希望得到的一个信息, 即C语言这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生成的8条规则中C语言作为规则的前件出现了3次, 占规则总数的37.5%。是各门课程中比例最高的, 所以认为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4. 解决稀有项问题

在本系统中, 由于课程的难易程度不同、授课教师的掌握尺度不同, 等原因, 造成学生每门课程的成绩呈现出在不同的分值区域分布的情况, 有些课程的学生考试成绩总体偏高, 有些课程的学生考试成绩总体偏低。但这不能说明总体成绩偏低的课程, 由于在事物集中出现的次数不频繁就在课程体系中不重要, 可能是有其他外部原因造成的。这里不频繁出现的项, 称之为稀有项 (rare item) 。然而, 稀有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于用户来说也可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们发现采用统一的最小支持度算法不能很好挖掘最合理的项之间的频繁模式, 关联规则挖掘是不充分的, 因为这样不能区分不同项之间的固有性质及在事物集中的不同出现频率[2]。不频繁出现的项, 称之为稀有项 (rare item) 。然而, 稀有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于用户来说也可能是极其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提出了解决稀有项问题[3] (rare item problem) 的方法—多最小支持的关联规则挖掘。

定义2.10最小项支持度[4,5]:

对于事务集D的集合

定义2.11最小支持度:

对项集, 其最小支持度M I S (A) =即项集A的最小项支持度为其所包含项中的最小项支持度。

定义2.12多最小支持度下的频繁项集:

若i的, support (i) MIS (i) , 则称i是频繁的。根据对大量数据的观察及对多门课程难易程度的了解, 将一些项目的最小支持度阈值做如下调整:数学, C语言, 网络, 用户设定的最小支持度值分别为MIS (数学) =0.2, MIS (C语言) =0.15, M1S (网络) =0.15, 如果项目集{数学C语言}的支持度为0.15%, 那么项目集{数学, C语言}是频繁的, 因为min[MIS (数学) , MIS (C语言) ]=0.15%。

5. 实际应用意义

(1) 为在以选课为核心的完全学分制体系下, 有效的指导学生选课。

从教务管理系统中海量的历史数据可以产生符合实际需求的关联规则。一旦这些关联规则成为合理和可靠的规则, 就可以使用这些关联规则。因此, 在选课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关联规则的前件即已修课程的情况来选修后继课程即规则的后件, 从而减少课程选修过程的盲目性。

(2) 合理设置课程以及对现有学业修读计划修正提供指导

通过对大量学生成绩信息的分析, 也可以分析当前的课程设置情况是否合理, 进而对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通过前修课程的学习来加强后继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毛国君, 段立娟, 王实, 石云.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 67-109.

[2]林宁, 数据仓库原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83-87.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 第8篇

(一) 系统功能设计

开发软件的初始阶段是确立系统能实现的功能。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开发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达到以下功能:

1. 学生基本信息的录入:主要对学生的基本信息正确录入, 以便开展针对学生的信息及成绩管理。

2. 查询学生基本信息: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实施查询操作, 可以按学号、姓名或班级进行。

3. 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如果录入学生信息出现错误, 提供可修正学生信息的窗口。

4. 打印学生基本信息:可按条件打印学生的基本信息。

5. 班级管理:有效地实现对系统内整个班级成绩的管理操作。

6. 录入学生成绩:实现不同年度不同学期学生成绩的录入操作。

7. 查询学生成绩:当老师录入成绩完毕后, 学生可根据条件来实现成绩的查询操作。

8. 修改学生成绩:如果上传的成绩出现错误, 经任课教师申请, 教务处领导批准, 可由管理员来修改相关成绩, 从而保证成绩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9. 打印学生成绩:可按条件打印学生的成绩。

10. 分数管理:提供可按学号、班级或科目进行的分数管理。

11. 考试管理:提供考试类别、开考科目的添加、修改或删除操作。

12. 用户管理:可由用户名、密码、权限对用户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

(二) 系统结构流程及模块设计

针对以上功能设计, 该系统的拟以信息管理、成绩管理、考试管理和用户管理四个大模块组成, 具体系统结构流程图如图1所示。

考虑到成绩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在用户登录系统之前, 针对不同的用户采用密码提问登录, 密码的分配权限归属系统管理员。具体的登录用户身份验证如图2设置。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重视模块的高内聚、低耦合, 使得系统的整体性能提高, 并且有利于投入使用后的系统维护工作。

对于系统中各模块设计, 首先确定模块采用的算法, 选择某种恰适的工具表达算法的过程, 并写出模块的详细过程性描述;其次确定每一模块使用的数据结构;再次确定模块接口的细节, 包括对系统外部的接口和用户界面, 对系统内部其它模块的接口, 以及模块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局部数据的全部细节;最后为每一个模块设计出一组测试用例, 以便在编码阶段对模块代码 (即程序) 进行预定的测试, 模块的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应包括输入数据, 期望输出等内容。在开发过程中, 对信息录入模块、信息管理模块、信息修改模块、班级管理模块、成绩录入模块、成绩修改模块、成绩查询模块、分数管理模块、考试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流程和编程, 主要列出每个模块的输入/输出数据、处理功能及模块调用的具体实施内容。

(三) 数据库设计技术

1. 利用Access建立相关数据库

Access是微软公司发布的office软件包中的关系型数据库软件, 具有功能灵活、界面友好、易于学习和操作等特点, 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Access是开发单机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理想工具, 可以独立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 也可以作为后台数据库与ASP等语言结合使用。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分别利用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 数据包括学生信息表、学生成绩表、学生班级表、考试科目表、考试表、用户表等基本表。

2. ASP数据库访问技术

本系统选用ASP作为应用程序开发工具。ASP的程序设计和运行模式, 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机制, 并引入了面向对象的属性、事件和方法特性, 促进了组件的再利用和共享, 支持软件复用。

3. 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 用户登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 用户登录后才能管理用户信息, 所以首先介绍用户登录模块。设计用户登录验证脚本Login.asp。

为了保证用户登录后, 不再重复显示登录窗口, 在Login.asp中设置了一个Session变量Passed。如果Session ("Passed") =True, 表示已经通过身份认证;否则表示没有通过身份认证。

脚本的运行过程如下:

a.如果Session ("Passed") 为空 (第一次执行时) , 则将其设置为False, 表示尚未通过身份认证。

b.如果Session ("Passed") =False, 则表示没有登录, 因此需要进行身份认证。

c.从表单 (即在Login.asp下面代码中定义的表单 (My Form) 中读取用户名和密码数据到变量User Name和User Pwd。如果直接执行Login.asp, 则变量User Name和User Pwd为空。

d.如果此时变量User Name的值为空, 则表示没有从表单My Form中得到用户数据, 所以将错误信息设置为“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保存在变量Errmsg中, 实际上这是一个提示信息;如果变量User Name不为空, 则连接数据库, 读取用户名等于变量User Name的记录到Recordset对象rs中。

e.如果rs.EOF=False, 则表示没有用户名等于变量User Name的记录, 所以将错误信息设置为“用户不存在”, 保存在变量Errmsg中。

f.如果rs.EOF=True, 则将变量User Pwd与rs.Fields ("User Pwd") 比较, 如果不相等, 则将错误信息设置为“密码不正确”, 保存在变量Errmsg中。

g.如果变量User Pwd与rs.Fields ("User Pwd") 相等, 则表示通过认证, Session ("Passed") =True, Session ("User Name") =rs.Fields ("User Name") 。Session变量User Name中保存当前登录的用户名。

2) 用户登录界面如图3所示。

为了防止未授权的用户进入指定的网页, 可以在要求运行权限控制的网页开始部分添加如下代码:

每次打开网页时, 都会首先执行Check Login.asp。查看Check Login.asp的代码就会发现, 当Session ("Passed") =True时, 它不执行任何操作, 所以用户可以直接进入指定的页面。如果Session ("Passed") =False, 则表示当前用户没有经过身份认证, 此时Check Login.asp将显示登录页面, 要求用户登录。

3) 限制普通用户的权限

使用Check Login.asp可以防止求经登录的用户访问某些网页。但是, 是不是经过登录的用户, 就可以访问所有网页呢?在大多数系统中, 都有系统管理员用户, 很多操作只有系统管理员用户才能使用。在本系统中, 用户管理操作, 只有管理员才能进入操作。

Check Login.asp的代码如下:

(2) 学生信息及成绩查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 学生信息及成绩查询界面图4所示。

2) 实现过程:

软件采用dreamweaver设计好界面, 将各控件放到表单上, 对其进行属性设置。代码如下:

(四) 结束语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成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启用卓有成效的计算机管理, 结合优化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不但提高了成绩管理水平, 降低管理成本, 也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摘要:文章设计和实现了基于ASP的B/S模式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主要从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流程及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相关技术展开阐述。

关键词:ASP,VBScript,B/S模式,学生成绩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婕, 张琳.ASP.NET2.0+SQL Server动态网站开发从基础到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石志国, 崔林.ASP动态网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虞益诚, 孙莉.SQL Server2000数据库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4]张华, 张雁.ASP项目开发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 第9篇

2002年, 对象管理组织 (Object Manage Group, OMG) 提出一种以模型为中心的软件开发方法学--MDA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 它将建模作为一种编程语言而不仅仅是设计语言[1]。它将软件系统的模型分离为平台无关模型 (Platform-Independent Model, PIM) 和平台相关模型 (Platform-Specific Model, PSM) , 同时又通过转换规则将它们统一起来, 以这样的方式试图去摆脱需求变更带来的困境并带来设计层次的交换和重用[2]。

目前虽然各种类型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建立, 但这些信息缺乏统一管理, 更不利于快速地维护升级以及实现处于不同平台应用系统的互操作性, 导致这类软件重复开发。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开发出易维护地适合各个高等学校通用需求的成绩管理系统, 能够使其它高校根据自己的特殊需求添加业务逻辑就行了,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用MDA模式化软件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2、建立系统的需求用例模型

一个需求用例是推断系统对请求或激励应做出何种响应的有用工具。它可以完整地刻画系统所需的功能性行为, 使得绝大多数系统需求得以体现。本系统中的参与者就是学生、老师、教学管理者以及系统管理员。产生的顶层USE CASE图如图1。

3、建立系统的PIM模型

平台无关模型是MDA开发框架的基础, 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抽象的规约, 不考虑实现的技术细节, 这使得业务逻辑和实现细节相分离[4]。在类模型中, 整个系统的运行可以视为其中对象之间的相互通信、不断变化的过程。创建选课系统的类图。它主要包括学生类、教师类、课程类。各类的属性和操作定义如下:

本系统的课程由课程编号和老师编号确定。

成绩管理系统的PIM图如图2:

4、建立PSM模型

PSM是平台相关模型, 它是PIM与具体实现平台相结合的产物。因为本系统的开发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每一层使用不同的技术实现, 所以我们需要三个PSM。每个PSM对应于一层。这三层是:数据库 (DBMS) 模型, 它是用关系模型描述的, 这个关系模型是用ER图表述的;中间层的PSM模型是业务逻辑层即EJB模型, 是用一种UML变体语言创建的, 这种语言使用了UML中的类、关联等;对应W EB界面的PSM也是用一种UML变体语言创建的。

4.1 PIM到DBMS模型的变换

从面向对象模型到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变换规则中的主要问题就是O/R变换[5]。在这个系统中, 对于UML中的类, 一般为每个数据类型创建一个表, 或者把数据类型内联到当前表中。对于结构类型, 如果没有操作的UML数据类型将被变换为一个列, 每列表示数据类型中的一个字段。如果属性的类型不是数据类型而是类时, 表中的字段就包含外键, 外键指向表示类的表。根据以上转换规则和特性, 本系统的PIM模型转换得到的DBMS PSM模型如图3。

4.2 PIM到EJB PSM模型的变换

由于EJB体系采用了基于JAVA语言的分布式组件技术, 提供了中间层集成框架以满足无需太多费用而又需要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应用地需求。EJB数据模式是一组类、属性、关联, 在数据交互时它们被EJB组件作为整体来对待。EJB数据类是一个类, 它是EJB数据模式的一部分。本系统的主要类生成的EJB主键类如图4。

4.3 PIM到Web PSM模型的变换

Web模型规定了Web组件的定义。W b模型展示了在最终生成的Web页面中将要实现的各功能块及其相互关系[6]。镜像模式自动映射域模型的元素到Web模型的元素。Web组件定义的方式类似于EJB组件。在Web数据模式中定义要显示的类和关联, 这与EJB数据模式类似。成绩管理系统的Web PSM模型如图5

5、从PSM到代码的转换

最后, 就是将每个PSM都转换到代码, 由于PSM是建立在特定技术平台上的, 与具体的系统实现技术已经很接近, 因此这种转换比较容易实现。本系统采用支持正向工程的OptimalJ直接将模型转化为代码[7]。

6、结论与展望

本文利用MDA模式化软件设计方法开发了一个高校通用需求的成绩管理系统, 使得其它高校根据自己的特殊需求添加业务逻辑就可以了。本系统通过应用MDA模式自动生成了60%以上的框架代码, 这些代码的一致性使软件开发质量和可维护性方面大大提高, 也提高了软件的复用度。随着MDA框架中的各项技术及模型转换工具的日益完备, 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模式化的软件设计方法也是今后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之一[8]。

参考文献

[1].AnnekeKleppe JosWarmer WimBast MDA Explained[M]POSTS&TELECOM PRESS Febranary 2004.12~55.

[2].Franke102J David S.Frankel Applying MDA to Enterprise Computing,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11

[3].MDA会带来什么。HTTP:http://www.uml.org.cn/UMLSearch/1217001.htm

[4].阳新基于MDA的软件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4

[5].林炜夏宽理基于MDA的模型转换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2 80~83.

[6].王学斌等一种模型转换的编织框架[J]软件学报2006.7.1423~1435.

[7].罗荣良吴朝晖基于模型驱动体系的电子商务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 (2) .166~168.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 第10篇

成绩管理系统在高等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就目前使用的成绩管理系统而言,存在功能单一、使用不便等许多缺陷,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缺陷尤为突出。如何行之有效地管理大量的学生成绩,如何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一有力工具将学生成绩信息与教学计划以及教师的任课信息等对接起来,形成一个令教务管理者满意的管理系统,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教务工作人员研究的热门课题。

1 功能分析

学生成绩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必修课程的成绩和选修课程的成绩。必修课程成绩来自于常规教学计划;选修课程成绩来自于供选课程安排表。

必修课程可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发布到网上,根据课程的性质或者开课部门以教学任务的形式下达到各教学院系。各教学院系可根据本单位任课教师的任课情况或者所学专业进行教学任务的指派,也可以组织本教学单位任课教师自由选择教学任务,然后再由本教学单位进行综合调配。

选修课程可由各教学院系根据相关规定自主上报,然后由教务管理部门审核后再由系统管理员发布到网络上,供学生自由选择。

每门课程学习结束或者学期结束时,各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用户名以及密码登录到管理系统。对于必修课程,任课教师应该能够看到任教班级所有学生的名单,并允许给每一位学生登录所任教课程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比例可进行适当调整;对于选修课程,任课教师依据自己的用户名以及密码登录到管理系统后,应能够看到选择所任教课程的所有学生的名单,并允许给学生打分;学生修完相关课程后,同样可以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管理系统去查看当前学期所修课程及以前所有学期所修课程的情况

系统还应具备一定的数据挖掘功能,能对每学期没能通过考核的学生及时做出统计,生成补考报告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做好补考准备。学生毕业时,应根据学生的成绩或者已经获得的学分等情况给出是否允许毕业的标志。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计算机网络在日常办公和各种事务中得到了长足的应用,作为一个实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和计算机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办公等各种事务不受时空的限制。具体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来说,学生应该能在任何地点进行网上选课和成绩查询,教师应该能在任何地方进行网上教学任务查询和网上成绩登录,形成一个开放便捷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2 系统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作为一个功能完善实用的高校成绩管理系统,系统至少应具备教学计划管理模块、选修课程发布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教师信息管理模块、学生成绩登录模块、学生成绩管理模块以及教学任务发布模块等。各模块之间访问控制关系如图一所示:

为保证系统各模块之间数据的衔接和一定的数据挖掘功能,各模块采取的数据结构还应满足一定的要求,教学计划数据表应至少包含专业、开设课程、周课时、开课学期、开课部门等字段;选修课程数据表应包含开课院系、开设课程、开课学期、授课地点、授课人、接受报名人数等字段;学生成绩表应包含学号、院系、班级以及用于存储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名称和成绩的相关字段;教师信息表主要包括教师所在院系、职称以及用来登录系统进行成绩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各信息表的结构如图二所示:

目前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主要采取C/S和B/S两类结构模式。C/S(Client/Serve)技术是九十年代管理信息系统(MIS)中较为先进的技术,C/S应用系统基本运行关系体现为“请求/响应”的应答模式。每当用户需要访问服务器时就由客户机发出“请求”,服务器接受“请求”,并“响应”,然后执行相应的服务,把执行结果送回给客户机,由它进一步处理后再提交给用户。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C/S系统已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静态网页也无法提供充分的交互功能,动态信息发布相对较困难,这就需要将数据库与WEB服务器连接起来,供用户查询或更新;发布动态信息还可以简单到只需改动一下数据库中的若干记录或字段就可以实现。这样,B/S(Browser/Server)模式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开始大量应用。所谓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B/S结构体系中多了WEB服务器,用户使用WEB浏览器访问WEB页,通过WEB页上显示的表格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操作。从数据库获取的信息能以文本、图像、表格或多媒体对象的形式在WEB页上展现。

在B/S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实现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

因此,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采用完全基于WEB的B/S结构模式,结构图及用例如图三所示。

3 结束语

Web Server端采用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的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Browser端采用XP及以上操作系统;数据库连接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ASP.NET技术。实践证明,该系统设计功能完善、实用、合理,技术成熟,应用到具体的教学管理中能获得良好的收益。

摘要:基于WEB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阐述了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以及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设计功能将教学计划、教学任务、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以成绩管理为主,其他教务管理事务相兼容的综合性成绩管理系统,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关键词:WEB,成绩,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贾红宇.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方经贸,2008,(09).

[2]陈小娟,汪维清.基于MDA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J].福建电脑,2008(,06).

[3]岳连德,孔令举.基于通用模式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08).

[4]周森鑫.基于校园网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02).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设计类专业 ;课程成绩评价标准;图形创意设计

Abstract:Specialty of design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It is hard to set down a standards of students ’curriculum performance for a long period. The probability of injustice of a student's grade determination is far more than other traditional specialties. Through its own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makes a feasibility study on a basic course of "creative graphic design", in order to offer something useful in grading.

Key words:Design specialt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curriculum performance; Creative graphic design

一、引 言

隨着时代的需求和政府的日益重视,设计兴邦这一理念带动了国内设计类专业的高速发展,大批高校也纷纷开设了设计类专业。与其它老牌专业不同,设计类专业无论是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成绩评定上都有其自身特点,让高校的惯常模式对设计专业的管理有些力不从心。对学生课业成绩的评价标准难以规范是矛盾突出点之一。

二、课程成绩评定现状分析

设计类专业本身实践性较强,学生课业成绩通常由命题作品或作品集来进行评判,而不是一纸试卷,成绩的评判往往缺乏标准的、量化的模式。尤其是设计实践类专业课的成绩评判,需要考查的是学生相关理论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手绘、色彩运用等多方面专业能力。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成绩评定的普遍现状来看,问题重重:

1.学生重操作轻理论。从学生来源(多为艺考生,文化课水平总体不高)来看,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从教学实践经历来看,许多学生在学习软件操作课程时兴致高昂,操作技巧掌握也较为良好。但是一旦遇到命题设计,拿出来的作品都不尽人意,模仿甚至抄袭他人作品。这就是设计思维没有打开,不注重设计理论的后果。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成绩评判也变得索然无味;

2. 评分公正性、专业性难以保证。设计专业在我国全面兴起于21世纪初,增长呈陡增态势,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很多高校中的设计专业教师其实并不具备专业背景,比如某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其教师队伍大多由雕塑、国画、机械工程制造等专业背景跨界而成,此类现象在国内各高校设计专业屡见不鲜。设计类专业的课业成绩的评判易受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专业性、客观性以及公正性。

3.惯式管理模式使教师评分受限。为避免烦琐,部分高校对于设计专业的管理缺乏相应的改变。比如强行统一平时成绩与考试作品成绩的百分比、划分学生档次、限制学生外出实践等等,都不利于设计专业的课程成绩评定的公正和自由。

4.成绩评价结果模糊。学生很难通过课程成绩的分值解读出自己设计水平的高低,无法获得真实的反馈与评价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一门课程的结束以分值告终。

课业成绩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反映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专业水平,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随着考研、出国留学、奖学金等因素的刺激,学生对于课业成绩也日益看重。所以,如何给课业成绩定下评判标准也日益受到了设计专业教师的重视,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规范”式的课业成绩评定标准,以期改善成绩评判混乱的局面。比如“DESIGN”标准实施模式[1] ,讲求从设计性标准(Design)、生态性标准(Ecology)、社会性标准(Society)、创新性标准(Idea)、全面性标准(Generality)以及需求性标准(Necessary)。这种模式形成了一种评价体系,评价范围囊括学生的设计感觉、生态保护意识、对社会文化的了解程度、创造能力以及对各类人群需求的认知程度等。但是,“DESIGN”模式这种顾全大局的做法必然会对细节造成忽视和模糊。总而言之,这样的模式更适合有着实习经验的大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而非某门课程的评判。

或许我们正在走进一种误区,认为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与其它专业是一样的,是衡定的,只是我们未曾发掘出来。然而,从专业性质而言,设计类专业灵活性就大很多,应该对不同类型的设计专业课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做到“小类划一”即可。

四、《图形创意设计》课程评价标准的可行性探究

《图形创意设计》总学时通常设置为64个学时,讲授学时与实践学时各占一半,属于典型的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实操性强。一般开设在大一下学期,学生还没有接触电脑绘制等课程,主要提升和考察学生的手绘能力、创意思维,掌握用图形创意的基本语言和手法表现事物、思想以及情感。

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历,针对图形创意设计的课程特点,对其成绩评价标准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下表为笔者比较后得出的效果最佳成绩比重分配方案:

根据《图形创意设计》这门课程的自身的特性制定出了相应较佳的成绩比重分配方案,针对这一方案作出以下说明,以清其路。

1.讲授课时与实践课时交错进行,即时评分。从表1可以看出,笔者给出的平时成绩的比重要高于结课作品,这表示了图形创意设计这门课程应更注重平时的训练效果,而不是单凭最后某一个时间点的某一张作品定立,很多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都应该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变化发展过程。而要使教学效果最好,就要改变一下教学模式,将以往的阶段式讲授与实践合并,交错进行,教师教授完每个知识点就马上进入绘制操作训练。使学生“现学现卖”,然后由老师组织评分课进行集中讲评,使学生明白相应的分数所应达到的水平。《图创》这门课程本身的内容就有很好的组织阶段性,使得即时评分能够很好的实施。下表为各阶段分配的学时:

2.结课作品采取不完全教师集体评分制。结课作品作为设计专业学生阶段性成果的展示,类似于其它专业的期末考试,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以往的评分方法往往分为两种极端:一是任课教师独立完成评分,但容易受到个人偏好影响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完全集体评分制[2],所有专业教师共同承担课程评分任务,这利于提高公平性,但耗时耗精力,也不利于统一意见,造成两难局面。为此,笔者推荐采取不完全教师集体评分制,即任课老师承担主要评分任务,先对学生作品得出一份原始成绩,划分出成绩段,再由其他专业老师针对各成绩段的作品进行复议,改变存在异议的,保留无争议的。

3.出勤率占比适当降低。很多高校为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上课出勤率,强制推行高出勤比重。这就造成了某些学生上课人来心不来,真实课业成绩即使很低也照样能靠着满勤通过考试。学生的天职就是按时上课,出勤率不应成为嘉奖学生的手段。特别对于设计专业这种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而言,过高的出勤率占比不利于教學效果。

4.进步加分在于起点不同。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最终成绩的评定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起点及能力差异,应适当考虑学生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效益差,做到相对公平,但这一项加分的占比不应过大。

五、结语

在设计类专业课中,与《图形创意设计》类似的课程还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字体设计、VI设计等等,依据“小类划一”的原则,这些课程的成绩评价标准可先根据教师个人的实际教学情况(学生人数、开设时间、课时安排等),再参考笔者这一方式,从而得到较为公正、客观以及有效的成绩判定。

【参考文献】

[1]王凯,黄群,孙帙.生态时代下高校设计学的教学绩效评价标准研究—以通用设计课程为例 [J].设计艺术研究,2013:84-87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论文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成绩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 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生人数的剧增, 校区的新增扩建, 联合办学模式的形成。高校教务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而作为教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兼具复杂性、时效性、准确性、公平性等特点的成绩管理的改革完善, 更突显重要。针对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特点, 切实做好高校成绩管理工作, 能切实保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校园网的普及, 实现了数据化管理。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有效的解决了旧式手工作业的诸多不便。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仍值得我们探讨。

1 高校成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校目前使用的教学管理大纲, 基本是每年进行一次讨论修改, 但几乎都是微调, 对于学生延长学习年限、体育生成绩管理、成绩复查等问题, 并没有一个细致而行之有效的说明, 导致近几年管理方式变动较大, 造成了教务处、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开课二级学院三方权限不清, 责任不明。问题出现时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 成绩复查问题也一直没有统一的管理方式, 基本是学生直接找老师口头要求, 老师就要进行一系列繁琐的查找修改。有时因为一个学生成绩的查阅或修改, 查阅试卷, 向教务处申请更改成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严重影响整个教学工作的进程。

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有一个原因直接影响成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那就是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是进行学籍处理的依据, 但现在高校的不断扩招, 生源的复杂化, 许多所谓的“关系户”因为手中的“特权”, 入学后学籍异动频繁。加大了成绩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难度。

1.2 教学模式改革增大了管理难度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只有通过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才能不断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和提高教学水平。近年, 高校纷纷推行校企联合教学, 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学习, 企业的一些外聘教师教学、考试的方法较为灵活。与课堂教学的差异性使成绩管理的难度增大。

1.3 网络水平化不高, 个性化需求的支持略显不足

目前, 我校使用的是杭州方正公司开发的《方正教学管理系统》此系统功能强大, 操作简便, 较之于旧式的手工作业, 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 但在使用中仍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系统的使用只局限于校内网。还是无法体现网络录入、查询成绩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点, 发挥网络的远程功能。在成绩录入时, 系统只能录入最终考核成绩, 对“休学、退学、推选、旷考、作弊”等“空白”成绩只能输入“0”。无法如实反映空白成绩的真实原因。同时, 系统尚无法解决参军、出国、休学、复学、退学等学籍变动造成的选课调整。问题出现时, 仍需手动调整, 而我校教务工作者在处理时又多出现差错, 导致成绩的错登漏登。

1.4 教务、教学工作者业务不精, 工作不到位

我校现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多为80后的应届毕业生, 这些年轻教师变动性较大, 较易更换工作岗位, 真正能够熟悉工作的数量较少。同时, 各学院的教学秘书整天还要疲于应付日常的许多其他工作, 对成绩管理也是“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管理水平。成绩管理工作多集中于学期末, 时间紧, 任务重, 部分教学人员责任心不强, 敷衍了事, 工作拖拉, 无法按时报送成绩或错报漏报。特别是重修成绩的录入, “成绩属性”、“考试时间”等参数不能正确填写的情况时有发生。

2 高校成绩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制定合理实效的管理制度

要使管理系统真正发挥作用, 使整个成绩管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一套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套完整的成绩管理制度应包括:教师命题、考试培训、考场安排、考试要求、组织考试、试卷交接、批阅、成绩录入、更改、删补、保存、补考重考、成绩查询、成绩管理系统的维护、升级等各个环节。管理制度的制定完成也不能一劳永逸。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 才能增强实用性。真正做到有制度可依, 有规定可循, 有责任可就。但单纯制度完善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这些制度, 才能收到良好的实效。所以“两手都要抓”, 成绩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制度的严格执行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2.2 提升教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

一个正真优秀的教务工作者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熟练运用系统完成任务, 对现有系统提出个性化修改方案的能力, 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不偷工减料, 才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法规性。教务处应定期召开技能培训, 组织管理人员座谈分享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对遇到的困难及时提出大家共同解决。并对教学秘书每一段的工作进行考核评量, 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体现。从而达到稳定队伍, 提高效率的目的。

2.3 完善成绩管理系统, 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的办公自动化水平也要紧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引进相关人才, 不断更新完善现代网络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使成绩管理系统最大程度的个性化, 切实的服务广大师生。

2.4 加强成绩分析工作, 提高现实效用

高校作为一个长期为祖国输送人才的基地, 只有在一次次的循环工作中总结经验, 才能不断提升。学期终的成绩分析反馈出的信息, 具有重要价值。将每一次的成绩进行横向对比有利于教师找出自身的不足, 提交教学质量。将成绩进行纵向对比, 可以发掘学生兴趣点所在, 从而因材施教, 对同一学院几年的成绩比较, 便于学院发现问题, 调整办学措施。

3 结语

高校成绩的管理只有真正做到既规范化也信息化, 既制度化也人性化。既大众化也兼顾个别, 既有原则也适度灵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服务于教师, 服务于学校的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

[1]龙满玉.对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使用的几点建议[J].办公自动化杂志, 2009 (7) .

[2]张艳, 刘唐, 高等学校成绩管理的科学化建设[J].教育艺术在线, 2009 (11) .

[3]刘化晶.高校学分制成绩管理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9 (5) :33~155.

[4]周庆莲.高校成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科技学校学报, 2009 (7) :28~60.

上一篇:通病处理下一篇:词汇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