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格式范文

2024-07-06

输出格式范文(精选5篇)

输出格式 第1篇

关键词:EndNote11.0,EndNote图书馆,输出格式

EndNote是一种专门用于科技文献中管理参考文献图书馆的软件, 由美国科学信息所研制开发, 目前已经更新到第11.0版本。与其他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相比较, EndNote有其独特的优点[1], 使用该软件可以创建个人参考文献图书馆, 用以收集贮存个人所需的各种参考文献, 包括文本、图像、表格和方程式, 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重新排列并显示文献, 可以对贮存的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 还可以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按照拟投稿期刊要求的格式, 自动调整引文的格式[2,3,4]。EndNote可以直接对互联网上的多种数据库进行检索, 并将检索结果存入本地计算机中, 而且可以对本地储存的文献资料进行二次检索、重新排列或修改, 形成一个新的文献库。在收集参考文献过程中, EndNote参考文献图书馆可以帮助使用者整理、排列、检索、浏览、阅读所收集的内容。在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中, 利用该软件可以十分便捷地在word文件中插入所引用的文献, 软件自动根据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并根据指定的格式将引用的文献附在文章的最后。如果在文章中间插入了引用的新文献, 并将引用的文献插入到文章最后参考文献中的适当位置。也可以要求自动调整引用顺序, 可根据投稿期刊的不同要求快速修改参考文献的引用并生成规定格式的参考文献列表[1]。了解EndNote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掌握其解决技巧, 有利于更好发挥该软件功能, 提高科技论文写作速度和质量。

1 计算机设置

1) 单击菜单栏上“工具 (tools) ”按钮, 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选项 (options) ”命令, 打开“选项 (options) ”对话框。在对话框的“编辑 (edit) ”选项卡上选择“提示更新样式 (tick prompt to update style) ”, 同时, 去掉对“保持格式跟踪 (keep track of formating) ”的选择, 单击“确定 (OK) ”按钮。

2) 单击菜单栏上“工具 (tools) ”按钮, 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选项 (options) ”命令, 打开“选项 (options) ”对话框。选择打开“视图 (view) ”选项卡, 在“域底纹 (field shading) ”下拉菜单中选择“始终显示 (always) ”, 单击“确定 (OK) ”按钮。

2 设置引用文献在参考文献部分显示的项目及顺序

建立了参考文献库之后, 如果要查看某个文献在参考文献部分所显示的项目以及顺序, 选中该文献之后双击, 打开如图1所示的界面。其显示的项目和顺序分别为“Author”、“Year”、“Title”、“Journal”、和“Volume”等。

管理和使用EndNote图书馆时, 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文献显示的项目及顺序。

1) 打开一个参考文献库, 单击菜单栏上“Edit”按钮, 在快捷菜单中选择“Preferences”命令, 如图2所示, 打开“EndNote Preferences”对话框, 如图3所示。

2) 选择该对话框左侧列表中“Display Fields”, 单击。此时, 在对话框右侧打开一个窗口“fields to display in the library window”, 如图3所示。

3) 通过各个栏目的下拉菜单, 选择作者、刊物等。本例为各栏目选择的项目依次为“Auther”、“Year”、“Title”、“Journal/Secondary Title”、“Reference Type”、“Pages”、“Key Words”和“Abstract”。选择完成之后, 单击“确定”按钮。

3 调整多个引用文献在文章中的显示格式

在文章的同一处同时引用多个文献时, 显示如图4所示。如何能够使这些文献显示在同一个括号内。可以采用以下操作步骤。

1) 首先删除各引用文献之间的括号和空格, 如图5所示。

2) 单击菜单栏上“工具”按钮, 在快捷菜单中选择“EndNote X1”, 自动出现一个下拉菜单, 如图5所示, 在该下拉菜单中选择并单击“Format Bibliography”。

3) 在打开的“EndNote X1 Format Bibliography”对话框中选择“Format Bibliography”选项卡, 如图6所示, 单击“确定”按钮。此时, 新的文献显示格式, 如图7中所示。

4 调整一个引用文献在文章中的输出格式

EndNote 11.0引用文献输出形式为“ (作者, 年份) ”或“ (作者 等, 年份) ”。科技论文中引用文献时, 常常需要将引用文献格式转变为“作者 (年份) ”或“作者 等 (年份) ”。此时, 必须经过以下操作步骤。

1) 复制参考文献的作者部分, 粘贴于该文献的括号之前, 如图8所示。

2) 移动光标至该文献所处位置, 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Edit citation (s) ”命令, 打开“EndNote X1 Edit citation”对话框。

3) 在该对话框中选择“Exclude author”, 如图9所示, 然后单击“OK”按钮。

4) 经过上述操作步骤, 在文章中通常不会立即显示改变之后的格式。单击菜单栏上“工具”按钮, 在快捷菜单中选择“EndNote X1”并单击其下拉菜单中“Format bibliography”。此时, 文献显示格式如图10所示。

参考文献

[1]张兆伦.三个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的比较应用研究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与ProCite[J].图书情报工作, 2007 (11) :121-123.

[2]焦艳平, Su Hanfling, 孙彩霞, 等.EndNote个人参考文献图书馆简介与使用方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 (4) :82-84.

[3]张爱红.EndNote在科技论文写作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 2007 (8) :231-233.

[4]沈建新, 陈耀文.参考文献管理和引用的利器一“End-Note”用法简介[J].西北医学教育, 2004 (4) :326-329.

将文件格式化并输出 第2篇

10.109.10.1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15G 2.4G 12G 18% /

/dev/sda1 99M 12M 82M 13% /boot

tmpfs 32G 0 32G 0% /dev/shm

/dev/sda5 200G 175G 25G 87.5% /opt

10.109.10.2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2 15G 2.4G 12G 18% /

/dev/sda1 99M 12M 82M 13% /boot

tmpfs 32G 0 32G 0% /dev/shm

/dev/sda5 200G 175G 25G 87.5% /opt

10.109.10.3

..........

..............

................

就想把 ip 和 想了解剩余磁盘空间那行输出到文件中,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

cat fileop.cpp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GrepAndWrite(ifstream &fs)

{

char* s;

s = new char[160];

string str=“”;

string searchip = “10.1”;

string searchuse3=“opt”;

string strip;

string struse;

ofstream fo (“/opt/test/diskproc”,ios::app);

while (! fs.eof )

{

fs.getline(s,100);

//cout<<

str = s;

//strip=“”; struse=“”;

if(str.find(searchip) !=string::npos)

{

strip=str;

}

else

{

if(str.find(searchuse3)!=string::npos )

{

if(strip!=“”)

{

struse=str;

}

}

}

if(strip !=“” && struse !=“”)

{

//strip=“”; struse=“”;

//write file

{

fo<}

strip=“”; struse=“”;

}

}

fo.close();

}

int main()

{

ifstream fread(“/opt/test/diskinfo”,ios::out);

if(!fread.is_open())

{

std::cout<<“file open fail~”<

return 0;

}

else

{

GrepAndWrite(fread);

}

fread.close();

return 0;

}

输出格式 第3篇

目前, LDPC码已广泛应用于深空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音视频广播等领域。由于有着较Turbo码更优秀的性能, LDPC码已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 (4G) 系统信道编码方案强有力的竞争者[1,2]。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中, 为了满足不同信道条件和不同接收设备的用户需要, 信道编码往往需要和多种调制方式配合, 以便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灵活应用。这就要求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模块的输出码流宽度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给编码后的符号映射模块提供最佳的码流格式, 提高编码器的通用性, 降低符号映射设计的复杂度。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 (DTMB标准) 采用三种码率的LDPC码、五种不同的符号映射方式[3]。为得到较好的通用性, LDPC编码器不仅需要同时支持三种码率的LDPC码, 而且输出的码流格式需要灵活可控, 以便符合五种符号映射方式的最佳码流格式。这里主要针对这种情况, 使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在FPGA芯片上设计实现LDPC编码器, 并测试验证该编码器的正确性。

1 DTMB标准中的LDPC编码与符号映射

DTMB标准中的LDPC码属于准循环LDPC码, 其生成矩阵具有如式 (1) 所示的格式[3]。

Gqc=[G0, 0G0, 1G0, c-1ΙΟΟG1, 0G1, 1G1, c-1ΟΙΟGi, jGk-1, 0Gk-1, 1Gk-1, c-1ΟΟΙ] (1)

式中:Gi, jb×b的循环方阵, 1≤ik-c, 1≤jc;Ib×b的单位阵;Ob×b的零方阵。

DTMB标准支持0.4, 0.6, 0.8三种码率的LDPC码。码率为0.4的LDPC (7493, 3048) 码的生成矩阵Gqc具有参数k=24, c=35和b=127;码率为0.6的LDPC (7493, 4572) 码的生成矩阵Gqc具有参数k=36, c=23和b=127;码率为0.8的LDPC (7493, 6096) 码的生成矩阵Gqc具有参数k=48, c=11和b=127。

假设信息序列为S, 码字序列为C, LDPC编码可利用等式C=S×Gqc。由系统码的特点可知, 信息序列与Gqc前半部分相乘得到校验位, 然后在校验位后面加上信息序列就是码字序列。求校验位时具体的做法是, 信息序列SGqc 的第1列乘得到第1个校验位, 信息序列SGqc的第2列乘得到第2个校验位, 以此类推直到c-1列, 可以求得所有c个校验位[4]。

DTMB系统中的码流经过LDPC编码后, 删除前五个校验比特, 接着映射成均匀的符号流。DTMB标准包含64QAM, 32QAM, 16QAM, 4QAM, 4QAM-NR五种符号映射关系, 各种符号映射加入相应的功率归一化因子, 使各种符号映射的平均功率趋同[5,6]。对于64QAM, 由于每6 b对应于1个星座符号, 因此最佳的输入码流宽度为6。类似地, 对于32QAM, 每5 b对应于1个星座符号, 最佳输入码流宽度为5;对于16QAM, 每4 b对应于1个星座符号, 最佳码流宽度为4;对于4QAM, 每2 b对应于1个星座符号, 最佳输入码流宽度为2。而4QAM-NR映射方式需在4QAM符号映射之前增加NR准正交编码映射, 由于编码后的数据首先要进行基于比特的卷积交织, 因此最佳的输入码流格式为串行数据。

2 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

由前文的分析可知, LDPC编码器不仅需要同时支持三种码率的编码, 而且为了实现与符号映射方式的最佳配合, 编码后的输出码流必须支持1, 2, 4, 5, 6位可控。在此采用图1的硬件实现方案, 整个编码器可分为7个模块。

(1) 运算模块。

负责校验位的计算。式 (1) 中的每个Gi, j矩阵都是127×127的方阵, 所以可将输入的信息序列分为长度为127的k个小段, 编码就可以分解为k个子过程。编码核心部分采用文献[7]提出的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SRAA电路, 如图2所示。其中B存储Gi, j的生成多项式 (矩阵第一行) , A用来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由于式 (1) 中的Gi, j是循环方阵, 它的每一行都是上一行的向右移移位, 而第一行是最后一行向右移一位;每一列都是左一列向下移一位, 而第一列是最后一列向下移一位, 所以在每126个时钟内B中数据每隔一个时钟进行一次循环右移, 126个时钟后, 读入下一个Gi, j的生成多项式。如此循环计算, 即可得到所有的校验位。单独考虑DTMB标准中0.4, 0.6, 0.8 三种码率的的编码, 分别需要35, 23, 11个SRAA电路并行才能完成所有的校验位获取。因而为了实现三种码率编码器资源的复用, 并且综合考虑运算速度, 在此采用35个SRAA电路并行的方案。

(2) 生成矩阵存储模块。

DTMB标准中三种码率的生成矩阵G1, G2, G3, 所需存储的总比特数是固定的。如果按一般的方案存储, 那么35个并行SRAA电路须对应宽度为35×127=4 445, 深度为24+36+48=108的存储空间。针对FPGA中BlockRAM深度大, 宽度小的狭长形结构特点, 存储的数据如果宽度大, 深度小就会造成FPGA中存储资源的大量浪费[8], 所以在此采取如图3所示的存储方案, 把每个SRAA电路所用到的数据存储在一个ROM中, 这样一共只需要35个存储结构, 第1~11个的宽度为127, 深度为24+36+48=108;第2~23个的宽度为127, 深度为24+36=60;第24~35个的宽度为127, 深度为48。

(3) 地址生成控制模块。

按照一定的时序, 输出生成矩阵存储ROM的读地址, 每隔126个时钟产生一个load使能信号, 从ROM中读出SRAA运算模块所需要的生成多项式。同时也根据采用码率的不同, 产生ROM的使能信号, 选择不同码率LDPC码所对应的生成矩阵存储块。

(4) 并/串转换模块。

SRAA电路的输出为并行数据, 对并行数据做并串转换, 以便码流控制模块对输出码流的格式进行控制。

(5) 同步FIFO。

DTMB标准的LDPC码为系统码, 输出时, 息位在后校验位在前, 故需要对信息输入序列进行缓存。当校验位输出完毕后, 再从同步FIFO中读取信息位补在校验位后面, 构成完整码字。

(6) 码流输出模块。

为了实现与符号映射方式的最佳匹配, 编码器输出码流格式必须支持1, 2, 4, 5, 6五种宽度可选。当使用4QAM, 16QAM, 32QAM, 64QAM四种符号映射方式时, 编码器输出的最佳宽度分别为2, 4, 5, 6。考虑到充分利用FPGA中的大量BlockRAM资源优势, 在此采用基于乒乓操作的思路, 利用6个宽度为1的FIFO来实现串行数据流到指定宽度数据流的转换, 结构原理如图4所示。

以编码后进行4QAM映射方式为例, 串行的数据流在控制模块输出信号fifo_valid的控制下, 第1个数据存入1号FIFO, 第2个数据存入2号FIFO, 然后第3个数据又存入1号FIFO, 第4个数据存入2号FIFO, 如此循环直到FIFO填满, 控制模块收到从FIFO返回的full信号时, 输出信号data_rd_en打开1号和2号两个FIFO的读使能而关闭3号到6号FIFO的读使能, 这时编码器code_out输出宽度为2的码流。此时由于输出是2位而输入为串行, 输出的速度比输入快, 当FIFO的数据被读空时, 产生一个empty信号给控制模块通知停止读FIFO, 此后编码器输出0序列, 同时输出数据有效信号code_out_en为0。类似地, 对应16QAM, 32QAM, 4QAM, 64QAM可以得到宽度为4, 5, 6的输出码流。如果使用的是4QAM-NR符号映射, 由于编码后要先进行交织, 码流串行输出是最佳选择, 因此串行的数据无需进行FIFO组的缓存, 直接输出即可。

(7) 码流输出格式控制模块。

根据输入引脚modulation_type选择的符号映射方式, 来实现对码流输出模块的乒乓操作。

产生控制信号fifo_valid、data_rd_en, 同时接收码流输出模块返回的full和empty信号, 达到控制编码器输出码流宽度的目的。

3 设计结果与验证

这里的LDPC编码器是在Xilinx公司的XC4VSX35 FPGA芯片下实现的, 设计中使用流水线、乒乓操作等技巧提高系统工作的频率[9,10], 综合后的硬件资源消耗如表1所示。在布局布线中, 对相应的管脚和周期进行适当的约束, 通过使用不同频率的激励作为输入进行测试, 硬件电路核心部分的最高工作频率可达到83 MHz左右, 完全符合DTMB标准中的最高时钟频率要求7.56×6=45.36 MHz。

验证时, 以0.4码率的LDPC码、输出码流格式为6位并行为例, 得到时序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在Testbench中对一次时序仿真的输出码流序列进行保存, 并和Matlab中编码的结果比较, LDPC编码器的输出与Matlab计算所得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同理, 可以验证其他两种码率在不同的输出格式下, LDPC编码器的编码结果也是正确的。

4 结 语

这里实现了一种码流输出格式可控的多码率LDPC编码器, 并验证了编码器的正确性。该编码器不仅同时支持DTMB标准中三种码率的LDPC码, 而且输出的码流格式具备1, 2, 4, 5, 6位宽度可选, 从而实现与4QAM, 16QAM, 32QAM, 64QAM, 4QAM-NR五种符号映射方式的最佳匹配, 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完全可以应用在DTMB系统的发射机中。

参考文献

[1]袁东风, 张海刚.LDPC码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MacKay DJ C, Neal R M.Near Shannon Li mit Performanceof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J].IEEE ElectronicsLett., 1996, 32 (18) :1 645-1 646.

[3]GB 20600-2006,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4]张明玉, 梅杓春.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中准循环LDPC码的编码方法研究[J].有线电视技术, 2008 (2) :38-40.

[5]Zhang Wenjun, Guan Yunfeng, Liang Weiqiang, et al.An In-troduction of the Chinese DTTB Standard and Analysis ofthe PN595 Working Modes[J].IEEE Trans.on Communica-tions, 2007, 53 (1) :5-8.

[6]Liang Weiqiang, Zhang Wenjun, He Dazhi, et al.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in China[J].IEEE Multi-meadia, 2007, 14 (3) :92-97.

[7]Li Zongwang, Chen Lei, Zeng Ling, et al.Efficient Encodingof Quasi-cyclic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J].IEEETrans.on Communications, 2006, 54 (1) :71-81.

[8]杨抒文, 彭克武, 潘长勇.DTMB发射机LDPC编码器的设计与优化[J].电视技术, 2008, 32 (7) :4-5.

[9]刘秋云, 王佳.Verilog HDL设计实践与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输出格式 第4篇

我的博客从去年某一天开始就莫名其妙的丢失Feed输出格式,我一直都不太清楚,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特意在博客文章下面留言我才发现,竟然格式都没了,然后我觉得也莫名其妙的,怎么格式丢了呢,原来是好好的呀。我一直怀疑是程序问题,所以暂时也没有管,

前一阵子升级到了从2.6升级到了2.7,发现问题依旧,我就奇怪了。然后就在网上开始找相关的处理方法,最后终于找到了,原来竟然是后台设置的问题。进行如下操作:【后台>设置>阅读】把”Feed中每篇文章,显示”设置成”全部文字”即可”。

本文来自:blog.d8in.com/posts/310.html

输出格式 第5篇

利用数字测井资料计算岩石抗压强度是煤田测井所具有的一个基本功能。但现有测井处理软件如CLGIS、LOGANALYST等均只能提供抗压强度成果曲线, 不能提供地质部门需要的分层抗压强度成果表。该表提供了各分层的岩石名称、深度、厚度及抗压强度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以往这项工作只能完全由人工来完成, 其做法是:先将测井抗压强度曲线打印出来, 然后用铅笔、直尺分别量出每层抗压强度的最小值, 最大值, 并根据曲线中心线大致估算出该层的平均值。最后统计成表, 用WORD或EXCELL打印出来。因此这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 不仅效率极低, 而且计算结果不准确, 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方法取代之。

为此, 我们通过对测井抗压强度数据文件和测井数据库柱状文件格式的解析, 用VB6.0语言开发了这个抗压强度成果格式化输出程序。该程序在输入抗压强度文件名、柱状文件名及需要输出的深度范围, 即可自动计算并输出各分层的岩石名称、深度、厚度、抗压强度最小值、平均值及最大值等。该程序不仅操作方便, 容易使用, 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 原始数据的获取

我们现在使用的测井处理软件有LOGSYS、CLGIS和LOGANAL-YST。它们对单孔数字测井资料的处理流程大致相同。即:1) 建立测井数据库, 根据设置不同, 库内可存放10条、20条、30条或更多条测井曲线;2) 将现场采集到的测井数据读入数据库, 不同测井参数分别以相应测井曲线的形式存放;3) 对测井数据进行预处理;4) 选用至少三种测井参数对煤岩层进行分层定厚, 并生成测井柱状文件;5)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相关物性参数如岩石抗压强度等, 计算结果也以相应参数曲线的形式存放于数据库中;6) 输出相关成果图、表、曲线等。

为自动计算并输出岩石抗压强度成果表, 我们需要岩石抗压强度原始数据和钻孔柱状文件。在上述测井资料处理过程中所得抗压强度参数是以抗压强度曲线的形式存放于测井数据库中, 该数据不能被直接引用。但可通过编程或使用LOGANALYST软件的数据导出功能将其从数据库中导出, 形成一个文本文件。该文件由11行文件头及随后由深度和抗压强度数据组成的文件体, 抗压强度数据以5cm为采样间隔, 1米20个点。如下所示:

测井柱状文件存放测井分层定厚结果, 它以数据库名称重复为名, 以GOL为后缀, 存放于数据库目录内。该文件内容可以被直接使用。文件内容与格式如下所示:

抗压强度数据文件是我们进行分层抗压强度计算的源数据, 而具体怎么分层, 每层的名称、每层有多厚, 则要用到测井柱状文件中的数据。二才缺一不可。

2 程序的编制

根据程序功能要求及输入输出关系, 设计程序框图。然后用Visual Basic 6.0强大的编程功能, 对一些常用的功能如对话框、提示框等, 进行程序的编写, 由于篇幅关系, 程序代码此略。当代码调试完毕, 用VB6.0“文件”菜单中的“生成程序”功能, 生成一个可独立执行程序, 取名“分层抗压强度格式化输出程序”。以后即可随时运行。

3 程序的应用

本程序使用简单方便, 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1) 对目的层段进行分层定厚, 生成测井柱状文件XXXXXXXX.GOL, XXXX为数据库文件名;

2) 利用测井处理软件计算并生成抗压强度源数据, 然后使用LOGANALYST软件的“文件导出”功能, 将源数据以文本格式导出, 取名kyqd.txt。

为方便操作, 我们一般将上述两个文件置于当前数据库目录。

3) 运行程序, 界面如图1所示:

分别输入钻孔名称、开始深度、结束深度、抗压强度文件名及路径、GOL文件名及路径。程序默认输出对象是打印机。也可输出到文件, 或同时输出到两个对象。当点选输出到文件时, 程序会提示输入存放结果的文件名, 路径默认与抗压强度数据源文件相同。

4) 单击“打印成果表”, 程序自动运行。打印输出如下图。对于输出到文件内容, 则可用Excell表格软件进行随意编辑和排版, 更方便地质部门使用。

4 结语

单孔抗压强度数据以1000米深钻孔为例, 5厘米采样间隔, 1米20个点, 1000米共有20000个数据。这么大的数据量用人工去分层计算抗压强度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 几乎是不可能。所以只有采取如图1所示那样大致估算的方法, 即使如此, 仅一个钻孔也需要一个人2至3天的时间才能做完。而本程序可以根据测井柱状图中的分层结果, 自动从抗压强度源文件中取数、计算并输出成果表, 只需几分钟。若不打印只输出到文件, 则瞬间完成, 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本文通过对测井抗压强度数据文件和测井柱状文件格式的解析, 我们利用Visual Basic 6.0软件编制了抗压强度成果格式化输出程序。结束了这项工作以往完全由人工操作的历史, 同时数据格式也完全满足地质部门的要求。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VB6.0,抗压强度成果,格式化,输出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输出格式】相关文章:

输出情况05-09

输出假设05-14

输出假说06-17

英语输出能力05-16

结合劳务 输出06-28

最大功率输出07-03

输入输出同步07-15

功率输出故障07-15

输出为驱动07-21

输入输出流07-31

上一篇:库仑引力定律下一篇:背景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