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2024-07-26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精选8篇)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均为本院普外科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UC患者, 男10例, 女6例;年龄24~47岁, 平均37.5岁;病史3~16年, 平均8.7年, 全部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 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腹痛、腹泻, 黏液脓血便, 大便次数 (9±3) 次/d, 依照中华医学会UC诊断标准[2], 均为直肠—全结肠型, 重度, 活动期, Ⅲ级, 且符合以下标准: (1) 经内科治疗无效, 反复发作, 且发作间隔时间日趋缩短; (2) 伴有贫血、低蛋白血 (红蛋白66.2~98g/L) 等, 且术前行黏膜病检, 排除恶变者。

1.2 手术方法

16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IPAA) , 贮袋类型J型, 术后均行预防性回肠袢式造瘘术。

(1) 术前准备同传统开腹手术, 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前1天静滴适量抗生素) , 膀胱截石位, 术中根据操作左、右半结肠及直肠步骤, 随时倾斜床位, 调整患者体位。术中安置导尿管, 建立人工气腹压力, 维持在12~14mm Hg;分别于脐上或下作10mm观察孔, 右上腹5mm、右下腹腹股沟韧带上方12mm作主操作孔, 左上腹10mm、左下腹5mm等位置植入相应套管5~6个;丝线缝合固定套管。

(2) 手术进行顺序为先从横结肠开始, 断开横结肠系膜, 运用超声止血刀、电凝剪刀、速扎系统 (ligasure) 等游离直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降结肠侧腹膜、结肠脾区、肝区、胃结肠韧带、升结肠侧腹膜, 显露并保护双侧输尿管;于结肠系膜上暴露出肠系膜血管, 分离并保留回结肠血管主干;游离全结肠;切断直肠侧韧带, 分离骶前间隙, 裸化中下段直肠至肠壁, 在肛管直肠环上方断开直肠;延长右下腹主操作孔至3~4cm斜型切口, 塑料套保护切口, 取出全结肠, 作20cm长的“J”型贮袋, 放置吻合器钉座;将离断肠管的近端送入腹腔, 于盆腔吻合口附近置橡胶引流管一根, 从左下腹引出体外;确认无肠系膜扭转、无张力后以生理盐水或低渗盐水、无菌水冲洗腹腔, 闭合切口, 重建气腹, 经肛门行吻合器吻合, 观察体内创面有无活动性出血。

(3) 左下腹行回肠单腔预防性袢式造痿, 3~6个月后行造瘘还纳术。

1.3 随访

所有患者术后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进行随访, 时间6~24个月。

2 结果及随访

2.1 手术情况

本组16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 无中转开腹病例, 无死亡病例。手术切口长度 (5.0±0.5) cm, 手术时间 (348±137) min, 术中出血量 (192±80) m L, 术后拔胃管时间 (38±26) h, 进半流食时间 (70±14) h, 拔尿管时间 (4±1) d, 术后住院时间 (12±1.5) d, 无腹腔出血、吻合口瘘、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 2例于术后2周出现盆腔感染, 经保守抗炎治疗好转。

2.2 随访结果

随访期间本组16例日常生活均自理, 正常均工作, 每人大便4~10次/d, 平均5.8次/d, 均未服用易蒙停, 能识别排气和排便, 亦无排尿及性功能障碍, 其中2例吻合口曾出现糜烂及炎症, 经保守治疗好转。

3 讨论

3.1 腹腔镜下IPAA治疗UC的优越性

大多数UC的治疗主要属于内科范畴, 但一旦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时, 需外科手术切除结直肠以达到彻底治疗的效果。常见的全结直肠切除手术目前主要有全结直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 (IRA)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末端贮袋肛管吻合术 (IPAA) 和全结直肠切除—末端回肠造口术三种, 其中IPAA在手术的彻底性、预防复发和恶变、术后排便次数、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而成为了UC治疗的标准术式[3], 而传统开腹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手术中的成熟运用和更先进的吻合器及超声刀、LigaSure的广泛应用, 使腹腔镜下完成IPAA术式成为可能。本组实验中, 由于整体病例数较少, 不能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 但通过与同期同类手术比较, 腹腔镜下IPAA手术仍显现出切口小、中出血量少, 术后拔除胃管及进食时间早, 术后住院时间短, 疼痛轻等优势, 损伤小, 除手术时间较长外,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伤口恢复等具有明显优势, 从而佐证腹腔镜技术对机体的创伤小, 对腹腔、腹膜及胃肠器官干扰少, 免疫抑制轻、并发症发生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3.2 腹腔镜下行IPAA的关键

腹腔镜下行IPAA的特点在切口小、出血量少、功能恢复快, 因此, 做好手术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出血, 减轻创伤。因UC患者经长期消耗,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及免疫功能低下, 手术耐受力较差, 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早手术时间, 许多溃疡性结肠炎往往是在长期的内科保守治疗失败后, 甚至遇到大量无法控制血便或肠梗阻的病例才转外科治疗, 但此时病人已经处于负氮平衡, 体质差, 手术耐受不佳, 手术风险大且术后可能有并发症。因此, 对于那些经过内科治疗后再次复发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应考虑尽早外科手术治疗。二是要求术者必须有娴熟的手术经验, 由于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涉及腹腔脏器多、手术切除范围广、需要处理的脉管系统多, 切除器官与周围重要脏器毗连关系复杂, 因此, 操作者需要有娴熟的开腹结直肠切除及丰富的腹腔镜外科技术的操作经验;此外, 手术者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遇事不急躁、慌张, 有耐心, 能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本组中手术时间平均为 (348±137) min, 其中, 第1-3例均超过了7.5h, 这是由于腹腔镜下行IPAA尚在学习曲线期间, 第1、第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480min, 后来随着技术逐步熟练, 手术配合加强, 手术时间呈下降趋势, 最短用时仅200min左右。三是要有高质量、高清晰度、多功能的高科技腹腔镜器械和腔内止血、切割缝合、吻合器械作保证;必须有2台电视监视器置于患者两侧并随时调整位置, 要合理应用超声止血刀、速扎系统 (ligassure) 、endo gia切缝器、钛夹、生物夹以及吸收夹、止血蛋白海绵、止血纱布、生物止血胶等辅助材料, 以巩固手术疗效, 减少并发症。四是要掌握一些技术关键措施, 操作过程中, 要多次调整术者站位和患者体位, 游离横结肠时, 术者站患者两腿之间, 患者头高足低位, 游离乙状结肠和直肠时, 术者站患者右侧, 患者头低足高右倾斜位;游离肠管时, 一定要按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顺序依次进行, 且游离一段, 检查一段, 避免重复操作, 对于较大的知名血管可先置Hemolock或钛夹后, 再用超声刀分次凝断, 以确保止血可靠;切断直肠应选择在骨盆入口处, 将直肠残端通过肛门拖出, 直视下齿状线上1.5cm处横断直肠, 保留1~2cm的直肠黏膜即可, 以防止肛管移行区增生, 再就是应大力推广J型储袋, 虽然其容积小, 储粪量少, 但手术操作简单, 缩短手术时间, 与吻合器吻合方便, 如在腹腔镜下将贮袋侧壁与盆壁间断缝合固定, 能进一步避免吻合口扭转的发生, 更主要的是可保证贮袋血运良好, 大大降低贮袋炎、肠梗阻的发生[4]。

总之, 本组有限的临床资料显示, 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保留了肛门、贮袋的功能, 可以减少排便次数, 具有出血量少,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手术切口小等优点。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当然, 远期疗效有待于加大临床研究样本以及完善的随访结果等作进一步研究和循证医学评估。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UC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 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IPAA) 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成功完成, 无中转开腹, 术后无腹腔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 无复发, 日常生活、工作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创伤小, 恢复快, 安全可靠。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腹腔镜

参考文献

[1]庞黎明, 李卫东, 苏雪彤.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术16例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15 (7) :678.

[2]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1, 23:699-700.

[3]田超, 李立.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2007, 14 (1) :110-113.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第2篇

1 临床资料

2005年8月以来我科用康复新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共32例, 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5-65岁, 病程3-10年, 全部经电子纤维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2 滴注方法

每晚临睡前1次。滴注前排空大小便, 取左侧卧位, 臀部抬高30度, 用康复新液50-100ml直肠滴注60-80滴, 药液温度39-41度。取一次性输液器1个, 去掉针头与过滤器部分, 排空输液器中的空气, 关闭输液器开关, 用石蜡油润滑输液器前端, 按灌肠插入肛管方法缓慢插入输液器, 注意防止输液器前端损伤肠道, 深度15-20cm左右。打开输液器开关。调节滴速60-80滴每min。滴注过程中, 如患者出现便意, 嘱做深呼吸, 减慢滴注速度, 适当调整悬挂药液的高度, 直至药液滴注完毕后, 让患者取膝胸卧位20-30min, 在取左右侧卧位各10min后取仰卧位保留药液至少2h以上, 到次日凌晨更好。7d为一个疗程, 根据病情给予2-3个疗程。

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6个月后复查肠镜, 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定。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 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复查为粘膜轻度充血、水肿, 少量糜烂溃疡灶及部分假性息肉形成者为有效;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改善不明显为部分缓解;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为无效。结果:显效24例, 有效4例, 部分缓解2例, 无效2例。

4 护理要点

4.1 病情评估:药液滴注前, 了解患者临床症状, 对患者病情做好初步评估。

4.2 滴注时观察患者面色、神志, 询问有无腹痛、心慌、大汗等

不适, 滴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有无改善, 随时汇报给医生, 以便作药液调整。

4.3 心理护理:

溃疡病情易迁延, 难治愈, 易复发。许多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心理。为此,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耐心细致的向患者介绍溃疡性慢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治疗知识;向患者讲解康复新液灌肠的目的、优点及取得的经验和疗效, 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消除紧张情绪, 解释康复新药液的药理作用, 局部灌肠易于吸收;解释滴注的方法及患者需怎样配合;解除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消除紧张情绪, 取得患者积极配合, 达到治疗效果。

4.4 健康教育

4.4.1 生活起居方面:

慎起居, 随天气变化添加衣被, 以防外感引起咳嗽等不适, 导致药液滴注后保留时间不长, 影响治疗效果。

4.4.2 运动方面:

药液滴注完毕后按操作要求约束自己, 不宜在下床活动等。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久站久蹲等。

4.4.3 饮食方面:

饮食营养, 高维生素少渣, 低脂肪易消化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易产气食物, 多饮水。如大便次数多者则不宜在食用蜂蜜、香蕉、麻油等润肠通便之品。

4.4.4 肛周卫生:

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及外阴部,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4.4.5 情志方面:

采取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此病, 相信溃疡可以战胜的。

4.4.6 解释药液滴注完毕后对体位要求的目的:

膝胸卧位是为了抬高臀部肛门, 使药液更好的达到直肠、结肠深部, 变换左右侧体位是为了方便药液与病变部位黏膜更多的接触, 更好的发挥疗效, 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等。

5 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病,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同时也有遗传因素作为背景, 感染和精神因素可能只是诱发因素。目前, 康复新液因具有消炎、消肿、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血管再生、促进坏死组织脱落、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和上皮生长, 加速机体病损组织修复创面, 抑菌抗炎, 消除水肿和病损组织多种功能而受到临床大量应用并取得起效快, 治疗方法简单易行, 价格低廉及使用方便、安全, 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较理想的药物。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了32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 治疗前全部作电子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治疗2个疗程, 均作肠镜复查。结果总有效率93.7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滴注,疗效观察,操作护理

参考文献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第3篇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中药;肝郁脾虚型

[中图分类号] R574.62;R25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01-0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其主要病变局限于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是慢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目前治疗本病常用柳氮磺吡啶(SASP),但其治疗剂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复发率高,导致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UC,陈治水[1]综述认为UC的国内中医分型多达42个证型,其出现顺序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肝脾不和证等等,而笔者采用自拟中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型42例,并与常规SASP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的UC患者84例,均符合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太原)制定的诊疗标准(1993年)[2],均经肠镜诊断为活动期UC,入组前至少1周停用其他治疗UC的药物,包括中西药。排除标准:(1)可疑其他因素引起或合并其他原发胃肠疾病导致腹泻者,包括如痢疾(细菌性、阿米巴),肠部结核等感染性及放射性结肠炎等。(2)严重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4)腹腔肠道有切除手术史患者。(5)哺乳、怀孕期妇女。(6)不能遵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回访的患者。

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程长短及结肠镜下炎症范围和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中医辨证标准[3]

肝郁脾虚证表现:其腹痛泻下多因情绪紧张而发作,每遇精神刺激加重,腹痛则泻或排便不畅,夹脓血便,泻后痛减;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急躁易怒;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SASP(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1020818,0.25 g/片)1.0 g口服,每日4次;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采用痛泻要方合乌梅汤加减,组成:白术30 g,党参20 g,柴胡10 g,白芍20 g,烏梅15 g,陈皮15 g,当归12 g,干姜9 g,防风20 g,吴茱萸3 g,白花蛇舌草15 g,黄连6 g。乏力甚、腹部隐痛、便溏者加茯苓15 g、炒扁豆15 g加强健脾化湿;里急后重甚加木香10 g;矢气频繁、排便不畅者加枳实通气导滞;腹泻次数多车前子、薏苡仁;胸胁胀痛明显者加青皮9 g加强疏肝理气,腹胀纳差者加莱菔子10 g。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

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组方:苦参30 g、马齿苋30 g、白及20 g、葛根15 g、干姜9 g、丹参15 g,黄连10 g、葛根15 g。加水浓煎至150 mL,保留灌肠至少15 min。6 d一个疗程,休息1 d,进行下一疗程,均进行4个疗程。

治疗期间嘱患者规律作息,饮食清淡营养,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食物,减少进食乳制品、海鲜及过粗纤维食品等避免诱发疾病加重。

1.4?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疗程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并观察其治疗不良反应,并在治疗结束1周内复查结肠镜并进行活检。

1.5?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笔者把腹痛、里急后重、腹泻、乏力、脓血便5个主要症状作为重点观察指标,将症状分轻(1分)、中(2分)、重(3分)三级,症状完全消失记0分。

并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大便常规及肠镜结果判定疗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便次、便常规正常,肠镜示结肠黏膜糜烂、充血水肿消失为治愈;患者症状体征减轻,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有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各项检查等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包括有效及治愈。

1.6?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表2)

2.2?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表3)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诉灌肠后便秘1例,未予特殊治疗后自愈;对照组头晕1例,出恶心呕吐2例,胃烧灼感2例,均较轻微无特殊治疗可坚持服药,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感染、遗传及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确切病机不明确,病情迁延易于反复,目前西医没有特效药,多是对症治疗,常用免疫抑制剂、水杨酸类药物及皮质激素等联合用药,但副作用相对明显,服药依从性低[5]。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UC,针对肝郁脾虚型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尚可。

中医认为UC属于“肠风”“泄泻”“痢疾”等范畴,病机为因外邪、肝郁或饮食内伤导致脾胃虚弱所致[6-9]。肝郁脾虚型的典型特征是腹痛则泻,因此笔者采用痛泻要方合乌梅汤加减治疗,痛泻要方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以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后仍腹痛)为主症,但其仅4味药,因此加用乌梅汤主药乌梅、黄连,其主治蛔虫病及久泻,酸敛收涩,止泻效果明显。此外加用柴胡、当归疏肝化瘀,干姜、吴茱萸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白花蛇舌草化湿解毒。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止泻之功。

保留灌肠则使药物直达病所,药物浓度高,可充分而少干扰的发挥其药效,但在灌肠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并注意保留时间,并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中药联合灌肠治疗本病,避免了SASP治疗的不良反应,且效果更好,总有效率95.2%,并可有效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治水,李春雷.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10,15(3):163-166.

[2] 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3] 韦昌国.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60例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0):16-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0.

[5] 蔡莉,王文富,陈平,等.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4):225-226.

[6] 廉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118-120.

[7] 张燕梅.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103-104.

[8] 呼荟茹,贾育新.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研究[J].甘肃中医,2011,24(6):11-13.

[9] 王高峰,朱生樑.中医典籍中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J].甘肃中医,2011,24(2):1-3.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第4篇

关键词:美沙拉秦栓,溃疡性直肠炎,柳氮磺吡啶栓,结肠镜

溃疡性直肠炎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亚型,病因不清,以里急后重、腹泻、粘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治疗尚缺乏特效方法,可迁延不愈,造成患者很大痛苦。我们采用美沙拉秦栓(莎尔福,Solofalk)治疗溃疡性直肠炎,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为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19~65)岁,平均54.3岁。对照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21~63)岁,平均51.7岁。全部经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确诊,病程3周~12年。按2007年我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规范的共识意见标准[1],初发型8例(治疗组4例,对照组4例);慢性复发型20例(治疗组11例,对照组9例);慢性持续型2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条件

(1)年龄(18~65)岁;(2)无水杨酸或相关物及磺胺过敏史,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无消化性溃疡,非出血体质;(3)已确诊的轻~中度活动期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栓(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81002)0.5g,日两次,肛塞;治疗组予美沙拉秦栓(Dr.Falk Pharma Gmbh生产,生产批号:08L22)0.5g,日两次,肛塞;两组均同时口服美沙拉秦(博福-益普生工业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4886)3g/d做基础治疗。疗程4w。每周复查便常规、便潜血1次,记录腹痛、腹泻、便血及里急后重等主要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每2w复查血、尿常规1次,疗程结束后复查结肠镜及病理,肝功。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便常规及便潜血(-),结肠镜及组织学评估0级[2];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便常规及便潜血好转,结肠镜及组织学评估至少降低1级;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结肠镜表现及组织学无变化。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行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

疾病活动指数:治疗前平均每例积分5.3,治疗后降至2.4;其中便血消失时间治疗组快于对照组,里急后重消失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症状平均改善时间见表1。结肠镜评估:治疗前平均每例积分3.1,治疗前后降至1.5;组织学评估:治疗前平均每例积分2.9,治疗后降至1.4。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镜及组织学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疗效判定:显效率47.1%,有效率52.9%,总有效率100%。

2.2 对照组

疾病活动指数:治疗前平均每例积分5.1,治疗后降至3.5;结肠镜评估:治疗前平均每例积分3.2,治疗前后降至1.9;组织学评估:治疗前平均每例积分2.7,治疗后降至1.8。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镜及组织学积分均降低(P<0.05)。疗效判定:显效率30.8%,有效率61.5%,总有效率92.3%。(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直肠不适感1例,1天后消失;对照组:直肠烧灼感2例,可耐受。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为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类型,病因至今不清,目前国际公认的发病机制有:免疫反应异常、肠腔内菌群改变及遗传因素等。近年,我国发病率已明显增多,推算的患病率为11.6/10[5],实际数字可能更高,已成为常见的肠道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3]。溃疡性直肠炎为UC的一种亚型,主要指UC中炎症局限于直肠部分,据报告记载1996年约占我国UC的28.8%[4]。氨基水杨酸类是治疗UC的一线药物,主要有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奥柳氮等,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改变肠道微生物体系,改变黏膜内前列腺素合成及电解质交换,阻止炎性介质的合成释放,阻止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黏膜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限制活性氧的产生等[5,6]。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局部使用氨基水杨酸盐对溃疡性直肠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与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或局部类固醇相比,局部使用氨基水杨酸盐类药物疗效更为显著且起效快[7]。我国目前柳氮磺吡啶栓应用较多,价格便宜,疗效确切,但其为磺胺类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5-ASA为其代谢产物。虽局部用药磺胺的全身副作用不明显,但磺胺过敏者无法使用。直肠给药的美沙拉秦栓国外已广泛应用,近年引入我国,其局部浓度高,可直接发挥抗炎作用而备受青睐。本观察表明,美沙拉秦栓及柳氮磺胺吡啶栓均对溃疡性直肠炎有良好疗效,但美沙拉秦栓起效更快,疗效更佳,无明显副作用,有取代柳氮磺胺吡啶栓趋势。但其价格较高,对我国普通患者而言,负担很大,可能会限制它的普遍应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美沙拉秦栓对溃疡性直肠炎近期疗效满意,若医疗成本价格比合理,在我国应用前景广阔。我们会进一步增加观察例数并观察它的远期疗效,以期更好的使用该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 :545~550

[2] 钱家鸣,李玥.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型[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8;13(2) :111~114

[3] 欧阳钦.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8;13(2) :100~103

[4] 巫协宁.溃疡性直肠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1996;16(3) :127

[5] Hanauer SB.The long-term manage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J].Alinent Phaimacol Ther,2004;20(14) :97~101

[6] Annese V,Latiano A,Rossi L,et al.Erythrocytes mediated delivery of dexam ethasone in steroid-dependent IBD patients apilot uncomtrolled study[J].Am J Gastroenterol,2005;100(6) :1370~1375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第5篇

关键词:溃疡性,中西药药物,直肠炎

溃疡性直肠炎是直肠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发病时粘膜和下层浸润, 同时伴随小腹疼痛、便血、腹泻、四肢乏力、身体虚脱等症状。该病反复发作, 难以治疗, 病因尚不明确, 且缺乏统一并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单独的中药和西药均难以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1], 本文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探索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8例患者中, 男81例, 女67例;年龄32~55 (平均42.8) 岁。其中试验组58例, 男32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43.1岁, 全部采用口服柳氮吡啶配合中药灌肠方法治疗;对照1组45例, 男23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42.7岁, 采用口服柳氮吡啶;对照2组45例, 男26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42.5岁, 采用中药灌肠治疗。三组患者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三组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的比例相近, 且均无重大外伤经历、严重内科疾病和遗传病, 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史等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均应以高纤维、高维生素、低热量、低脂肪的粗粮和蔬菜为主食, 并补充易于消化的高蛋白食物。治疗期间肠道少受刺激, 禁忌烟酒、火锅类过热辛辣食物和冰激凌冷饮凉水类食物。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 阳光充足, 温暖透气, 使病人心情舒畅, 加速康复。住院期间, 适当的肌肉和关节锻炼与充足休息也能促进治疗。

1.2.1 试验组

不论性别、年龄均口服柳氮吡啶, 每天早晚6点, 中午12点和午夜12点进行喂药, 每次上限定1g, 可根据不同患者康复情况酌情减量。同时给予患者复方黄柏液灌肠, 复方黄柏液使用黄柏:苦参:黄连:白及:大黄=1:1:1:2:2配比后, 再与400g水以1:3的质量比煎熬至200ml, 于每日清晨排便后和晚上8点左右对患者塞肛后行两次灌肠。每隔3d对患者做一次结肠镜检并对比3d前的观察结果, 记录肠粘膜变化。

1.2.2 对照组

对照1组只采用单独口服柳氮吡啶的方式进行治疗, 给药时间和剂量均与试验组保持一致, 对照2组只采用单独的复方黄柏液灌肠方法进行治疗, 药剂的配置和灌肠方法也与试验组一致。

1.3 疗效判定

痊愈:症状消失, 大便基本正常, 肠粘膜修复, 湿润现象消失;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常规, 肠粘膜下水肿、糜烂、出血较治疗前改善明显, 体温恢复正常, 肠镜检查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温、大便情况无明显改善, 常有腹泻、便血等不良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 对三组患者的各具体症状进行检查, 评价疗效。实验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 (P<0.05) , 见表1。试验组的各种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两组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溃烂性直肠炎目前具体病因不明, 多认为是免疫系统异常[2]。然而其病变主要位于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3], 常出现病变位置湿润伴有糜烂, 临床上较难彻底治愈。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如柳氮吡啶) , 但多停留于治标不治本阶段, 易复发且副作用大。中医灌肠法, 可使药物直达病灶, 被充分吸收, 大大提高给药效率, 黄柏能杀伤真菌和细菌, 抑制溃疡[4,5], 但药物对局部刺激过大且不具备西药强力的消炎杀菌效果, 所以并非最理想方法。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发挥了两种方法的优势, 标本兼治, 顾全局部与整体, 使治疗效率明显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 (P<0.05) 。此外, 实验还发现患者经治愈后复发率低, 副作用小, 且缩短治疗时间, 大大降低治疗费用, 减轻患者负担。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方法安全有效, 适合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杨应雄, 任权, 向军英, 等.中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1, 2 (26) :155-157.

[2]王晓, 刘凡.艾迪莎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 2008, 18 (8) :115-116.

[3]周天羽, 刘希家, 张扬.清热祛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9, 29 (4) :49-50.

[4]徐涛.中药黄柏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34) :111-112.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第6篇

关键词:慢性,溃疡性,败毒汤,结直肠炎,保留灌肠,疗效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接反复性腹泻, 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以及脓血便, 同时还会伴有口腔、关节、肝胆、皮肤异常等, 且疾病主要发生部位在人体结肠黏膜层[1,2]。该次该院对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经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 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以及自拟败毒汤保留灌肠治疗, 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效果, 发现患者溃疡恢复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42例经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 按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21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男性为14例, 7例为女性, 患病时间9个月~7年, 平均时间 (4.1±1.8) 年, 年龄23~72岁, 平均年龄 (39.6±6.7) 岁;治疗组男性为15例, 6例为女性, 患病时间8个月~9年, 平均时间 (4.3±1.9) 年, 年龄22~76岁, 平均年龄 (40.2±6.8) 岁。患者临床均出现不同程度腹泻、腹痛、脓血便等症状, 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部位出现黏膜水肿、充血、肥厚, 同时伴有溃疡、糜烂面, 两组病患在病程、临床症状、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每晚使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2058产品规格:2 m L) 8万u, 100 m L 0.2%甲硝唑灌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2424产品规格:10 m L:50 mg) , 同时3次/d服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818产品规格:0.25 g) , 剂量为4 g, 连续用药3周;治疗组每日3次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片, 剂量为4 g, 同时将黄连、黄芩、黄柏各10 g, 当归、川芎、薄荷脑、冰片及甘草各15 g, 清水煎煮取汤汁100 m L, 每晚进行保留灌肠。灌肠方法:患者取侧卧位, 将西药/中药煎剂倒入灌肠包内, 同时排净灌肠包至插管末端的空气, 将插管末端涂抹石蜡以便插管插入肛内, 调节液体灌入直肠速度以5 m L/min速度灌入, 灌肠完成后患者保持膝胸位2~3 min。同时为使药液充分浸润, 患者需按左侧位-平卧位-右侧位的方向变换体位, 最后改为舒适体位且药液在患者体内保留时间应超过20 min, 以便人体吸收药液, 该次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用药后疾病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情况, 同时对1年后疾病复发情况进行随访调查统计。

1.4 疗效评价

疾病治疗效果根据相关文献自制溃疡性结直肠炎临床恢复评测表, 结果分为疾病治愈、病情好转、病情有所恢复、病情无进展。疾病治愈:患者腹泻、疼痛等症状消失, 经检查炎症消失。病情好转:用药治疗后患者腹泻、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 经检查炎症明显恢复。病情有所恢复:疗后病人腹泻、疼痛等症状部分改善、缓解。病情无进展:病人症状均无好转。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后临床两组疗效观察

临床两组有效率相比, 治疗组有效率为95.2%, 对照组有效率为81.0%,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较对照组好, P<0.05, 见表1。

2.2 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统计

对照组在一年后回访中有6例出现疾病复发情况, 疾病复发率为29.0%, 治疗组1年后回访中有2例出现疾病复发情况, 疾病复发率为9.5%, 治疗组患者1年后疾病复发情况较对照组疾病复发情况少 (χ2=9.974, P<0.05) 。

2.3 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改善用时较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用时少, P<0.05, 见表2。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病发部位多为乙状结肠、直肠, 临床检查可见点片状溃疡面、充血、充血斑、黏膜水肿、肥厚等, 临床病症典型多表现为腹泻、脓血便、肛门坠涨、腹痛等, 此病多造成机体乙状结肠、降结肠受损, 病情严重者可对整个结肠以及末端回肠均造成影响, 且此病易反复发作, 目前无特效药根治此病, 多数都使用西药控制疾病急性发作, 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症状[3]。甲硝唑、庆大霉素是临床抗炎灭菌常用药, 但其只能减轻患者症状无法彻底根治, 有学者提出在使用西药治疗同时加以中药进行保留灌肠治疗, 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症状、降低疾病复发情况[4,5]。

该次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临床两组有效率相比, 治疗组有效率为95.2%, 对照组有效率为81.0%,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较对照组好, P<0.05, 同时我们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用时情况进行统计, 发现治疗组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改善用时较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用时少, P<0.05, 1年后回访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为29.0%, 治疗组为9.5%, 治疗组疾病复发情况较对照组少, 结果表明败毒汤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加速患者康复。该次自拟败毒汤以黄柏、当归、川芎、黄连、甘草、薄荷脑、黄芩、冰片等中药配伍而成, 其中黄柏味苦性寒, 能清热燥湿, 黄连味苦微寒, 有泻火解毒的作用, 以此两种药物配伍能有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厚肠止痢[6]。同时薄荷脑可在人体内产生清凉感, 有效减轻药物在体内对粘膜的刺激, 冰片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有效患者腹痛症状, 而黄芪能起到抗炎作用, 甘草调和诸药, 同时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黄芩有抗炎、抗过敏、杀菌抑菌等作用, 能有效抑制炎症免疫反应, 同时对炎症细胞浸润产生阻碍效果、明显改善肠黏膜水肿, 这些中药配伍能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泻症状, 同时减慢肠蠕动, 从而减少大便次数[7]。丁晓红等[8]研究发现以黄柏、黄连、木香、白芍等自拟中药汤剂联合太宁栓对慢性直肠炎患者进治疗其疗效为97.6%, 而仅适用西药治疗的有效率为85.7%, 与该次研究结果联合治疗有效率95.2%, 单药治疗有效率81.0%比较, 所得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临床对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治疗时, 采用败毒汤剂保留灌肠治疗, 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避免疾病再次复发, 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佟静.慢性肛瘘并发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诊治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10) :216-217.

[2]张学清, 李雪芹.肠舒组方灌肠联合护理治疗慢性直肠炎40例[J].河北中医, 2013, 35 (10) :1571-1572.

[3]黄仲杰, 李宗勇, 蒋雪映, 等.慢性肛瘘并发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诊治[J].华夏医学, 2014, 27 (1) :81-83.

[4]龙庆, 李俊, 闻永, 等.疏肝健脾法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 2016, 36 (3) :493-495.

[5]庄小燕.不同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 (23) :3212-3214.

[6]周瑞群.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 (17) :90-91.

[7]沈鲁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18) :85.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第7篇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科门诊和住院患者204例, 均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2]。其中男98例, 女106例;年龄18~75岁, 中位年龄46.5岁;病程0.5~12年;中医辨证属温热内蕴型44例, 脾胃虚弱型53例, 脾肾阳虚型34例, 肝郁脾虚型39例, 气滞血瘀型34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 因此导致患者内向、悲观、抑郁、对各种刺激情绪反应强烈等心理问题。因此,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 消除其不良情绪, 全面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 针对性地进行疏导, 以减轻其心理压力。介绍有关此病的一些知识及一些治愈好的病例, 使患者保持乐观态度,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除思想顾虑;认真倾听患者诉说, 指导患者积极乐观地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

2.2 饮食护理

许多食物具有治病、补体的作用。合理的饮食调护, 可以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应给予清淡而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忌食生冷食物, 如凉拌菜等;忌食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烟、酒等;忌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和油腻食物, 如韭菜或摄入过多脂肪类食物。

3 辨证施护

3.1 温热内蕴型

主症:粘液脓血便、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儒数。多见于本病初期。此症患者急性发作期需禁食, 予肠道外营养,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避免发生脱水。病情平稳后可选用山药、大枣、莲子肉煮粥服用, 加餐注意少量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

3.2 脾胃虚弱型

主症:便溏纳差, 腹胀肠鸣, 舌质淡、苔白, 脉细弱。此症患者因长期饮食失调, 久病迁延。饮食宜少食多餐, 饮食规律, 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常用山药、薏米煮粥食用。

3.3 脾肾阳虚型

主症:五更泻或黎明前泻、喜温喜按、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尺弱。此症患者素体虚弱, 指导患者劳逸结合, 避免劳累过度。运动量应循序渐进, 逐步增加, 以增强患者体质。同时注意及时添加衣物, 避免受凉。可常食黄芪、山药、扁豆、粟米。

3.4 肝郁脾虚型

主症:腹痛即泻, 泻后痛减, 胸肋胀闷, 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弦或脉细。此症患者思想压力大, 而长期情绪焦虑又会加重病情, 因此应重点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解除其思想负担, 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以产生最佳治疗效果。饮食可常食莱菔粥、山楂等。

3.5 气滞血瘀型

主症:腹痛泻下脓血、腹痛拒按、嗳气食少、舌质暗紫有淤点、脉弦涩。此症患者病程长, 且反复发作, 患者身体虚弱, 可影响工作、生活, 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护士应多与此症患者接触, 做好心理护理, 消除其抑郁和自卑的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上多食桃仁、粳米、红糖。

4 小 结

经过临床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反复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患者常因饮食不当使病情加重以致病情反复发作。通过观察病情, 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分型。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饮食, 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可减少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 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型,饮食调护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75-178.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136 例收住本科的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为69例, 男35例, 女34例, 年龄22~65岁, 平均 (44.3±9.6) 岁, 病程4月至3.6年, 平均 (1.4±0.6) 年;对照组67例, 男34例, 女33例, 年龄21~64岁, 平均 (43.9±8.6) 岁, 病程3月至3.7年, 平均 (1.8±0.6) 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具有齐同可比性 (P>0.05) 。西医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制定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2]。中医辩证证候的诊断依据: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符合湿热内蕴型[3]的症状:发病急, 腹痛、腹泻严重, 里急后重, 便后痛减, 发热,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数。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病情严重或活动期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并做好心理宣教, 调畅情绪, 有利病情恢复。饮食应以营养丰富、柔软、易消化的食物, 保证充足的热量。对于合并有基础疾病者, 治疗基础病。

1.2.1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 (安徽东盛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211, 规格0.25 g/片) , 每日4 次, 每次1 g。4 周为1 个疗程。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使用愈疡汤灌肠, 方药:白头翁40 g, 黄连12 g, 黄柏15 g, 秦皮12 g, 败酱草20 g, 大黄15 g, 地榆15 g, 白芷15 g。久泻不止者加用:诃子12g、乌梅18 g、赤石脂25 g;里急后重甚者加味:白芍30g、木香10g, 痛甚者加味:槟榔18 g, 元胡12 g。将药物加水浓煎取汁200 ml, 药液的温度保持在37~42 ℃, 再给患者灌肠。灌肠后嘱患者应长时间保留药液, 每日2 次, 早晚各一次, 10日为1 个疗程;连用6 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①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症状、舌、脉象等治疗前后评分变化进行评价, 将症状评分为:正常、轻、中、重4级, 分别记以:0、2、4、6分。②根据Baron内镜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分级标准制定内镜下的分级评分标准:0级:黏膜正常 (0) 分;Ⅰ级:黏膜充血, 血管模糊1分;Ⅱ级:黏膜有接触性出血2分;Ⅲ级:黏膜有自发性出血3分;Ⅳ级: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4分。

1.4疗效标准根据《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制定的标准:显效:临床症状缓解, 经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组织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 经结肠镜检查仅可见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缓解, 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均无改变。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的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比较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内镜下评分的比较见表3。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也可延伸至降结肠, 甚至整个结肠。据统计我国的患病率为11.6/10 万[4], 临床症状轻重不一,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泄泻、里急后重、大便稀薄、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极其复杂, 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神经因素等相关, 治疗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 但总体疗效不佳, 复发率比较高。

溃疡性结肠炎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临床症状, 应将其归属于“泄泻”、“痢疾”等疾病的范畴。而临床中发现以“湿热内蕴型”最为多见, 该型发病急骤, 腹痛及腹泻程度较重, 具有明显的里急后重, 便后痛减, 发热,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数。治宜:清热燥湿解毒、凉血驱肠风止痢。愈疡汤为我院经验方, 由白头翁汤加减而成, 方中白头翁清热排毒, 凉血止痢为君;黄柏、黄连、大黄、秦皮、败酱草、地榆, 清热燥湿、泻火祛风, 解毒为臣, 佐以白芷燥湿排脓, 诸药配伍应用, 可助清热止痢之功。久泻而不止者加用诃子、乌梅、赤石脂;痛甚者加用元胡、槟榔;里急后重甚者加味:白芍、木香。中药灌肠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 促进溃疡面愈合。而美沙拉嗪肠溶片在包肠衣后于肠中崩解大部分药物可抵达结肠作用于炎症黏膜, 可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及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形成, 对肠壁炎症有显著的消炎作用, 对发炎的肠壁结缔组织效用尤佳。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 采用中药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的治疗组, 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6%, 而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仅为85.1%, 经统计学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伟, 盛剑秋, 赵晓军, 等.327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分析[J].胃肠病学, 2007, 2 (12) :85-8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S].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 (8) :545-550.

[3]吴撼平.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与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 (8) :115-1188.

上一篇:高中STS教育物理教学下一篇:旅游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