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意识与能力

2024-06-13

应用意识与能力(精选12篇)

应用意识与能力 第1篇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其重要性, 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是其他科学的基础。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环境科学、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老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收集这些信息, 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 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的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师可以搜集有关资料给学生, 并相互交流。例如公安人员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脚印就可以推算出他的身高, 这就是根据身高和脚长比为7∶1而推算出来的。这就是个典型的应用数学例子。

二、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 , 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 以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使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为新课的开始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同时也形成学习数学的迫切性。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求和”时, 上课前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 有个聪明的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国王, 国王为了对大臣表示感谢, 答应满足他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些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 第一格放一颗、第二格放两颗、第三格放四颗……一直到第六十四格。”“你就要这么些米粒?”大臣说:“我怕你的国库没有那么多米! ”讲完后学生都很奇怪, 纷纷猜测大约有多少。当我讲出最后答案大约为1844.67亿吨时 , 学生都感到不可思议 , 迫不及待想知道是怎样计算出这么大的数字的。

三、重知识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定理、规律、公式均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 因此, 在进行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地讲授知识, 而应当从实际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 弄清楚知识的抽象过程, 再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 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例如在“平移”一课, 在教学中可以由学生所熟悉的电梯上下移动引出平移的概念,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出平移的性质, 并运用它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物的装饰图案问题, 飞机停在机场和在空中平稳飞行的状态, 让学生联想学过的平移。

四、通过类比的方法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我们的课堂。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人们学习的每一件事都应该是充满联系的。”教学中, 我们在强调数学内部联系的同时, 必须重视数学与外界的联系, 重视数学跟亲身经历的现实相联系。而类比是建立这种联系的极为有效的手段。例如对于分段函数学生只知道当自变量取不同值时对应着不同的函数解析式, 于是让学生类比到现实生活中的收取水费、公交车按路程收费、缴纳个人所得税等问题, 就可以加深对分段函数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 并逐渐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五、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 把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落实到实处。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倡导教学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因此教材在各章节几乎都设计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问题, 如在“导数及其应用”一章中, 有“饮料瓶大小对饮料公司利润的影响”、“海报版面尺寸的设计”等问题。这样的设计使数学的应用从简单的诠释和纸上谈兵到越来越深入问题的本质。而要解决这类问题, 关键在于数学建模。高中数学建模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会团结协作、相互合作的能力。例如在求费用最低、利润最高时, 可建立函数的数学模型;家庭日用电量的计算, 住房问题等都可以用基础数学知识, 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在社交活动中, 初次见面的人常以握手示礼, 若某次聚会中聚会的人相互之间都握一次手, 告诉你聚会的人数, 说出他们握手的总次数, 就可以构建点和线的数学模型等。

六、引导学生多参加与数学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 听到的终会忘掉, 看到的才能记住, 亲身体验过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 必须强调课外实践。比如:“垂线段最短”、测跳远成绩、“三角函数”测旗杆高度、计算平均数、利润、成本等。学生通过收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高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对高中学生素质训练有极重要的意义。他们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克服对数学的厌学、怕学现象, 而且能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内部动机。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实处, 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 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长期任务。我们要做好数学应用教育的研究, 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董小五.数学教学中学生类比能力的培养.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08 (04) .

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第2篇

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数学本身具有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智力价值,确立了它在学校课程中总是占据重要地位.数学学科的学习和应用已成为中小学学生人人面对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作 者:徐建良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椒江洪家中学,浙江,台州,31800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8)分类号:G623.5关键词:数学 应用

应用意识与能力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数学应用意识 应用能力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心理倾向性。当学生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去观察、描述问题,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以及当学生接受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背景及应用价值。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行动受意识的支配。只有有了某种意识,才具备做成某事的主观条件。对于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来说,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应统一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中。学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去主动寻找问题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笔者结合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经历和学生互访,提出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应用的价值,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其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增强自身数学应用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价值观。重视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索知识的应用价值,发挥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相联系,树立数学建模概念,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一、改变教师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观念(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和对数学应用的态度。数学教师应改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价值观[1]。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要认真研究高职高专数学教学大纲,解读大纲对技能与能力培养的要求,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价值观

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学生逐步开拓数学应用视野,了解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价值,特别是其应用价值,营造重视数学应用的学习氛围,从多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价值观。

(一)重视现行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的利用

重视数学与日常生活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在现行的高职高专数学教材中已得到较好的体现。它充分发挥了有关材料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中的作用。现行高职高专数学教材中每章节前的引言和章节后的阅读材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力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引言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向学生介绍数学概念的背景知识,了解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概念是从我们的生活实际中逐步抽象出来的。

(二)开拓多种渠道,强化数学应用意识的学习氛围

1.向学生介绍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作为基本工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基础、思想和方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一些实际问题,向学生介绍数学在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计算机、财会等学科)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向学生介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既要以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又不要局限于此,特别是在课外时间,教师可利用适当机会,主动地向学生介绍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的广泛应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通过向学生介绍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更多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有,无时不有,且发挥着巨大作用。数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还能为学生日后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提供背景知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洞察其中的数学信息,抽象出其中的数学问题。长此以往,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時,就会有意识地把问题和数学联系起来,想尽办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相当有利。

3.鼓励学生多关注数学应用的事例。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从各种渠道发现数学应用的事例,特别鼓励学生开展或参与数学的实际应用。对于其中的典型事迹要特别给予支持和宣传,并创造机会让他们把个人的发现或应用的实践经验在一定范围交流,以便进一步调动和促进学生主动发现与参与数学应用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除指导学生的应用实践外,还应指导他们了解获得各种数学应用资料的途径和具体方法,比如向他们介绍如何通过图书馆、上网和其他媒体(报纸、电台、电视等)等获得资料,如何大体了解数学理论等等。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要有“用数学”的意识,首先得对数学感兴趣。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强是高职高专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动机理论指出,学习动机是个体积极学习和成长的一种先天的能力和倾向,是人内部所固有的,只能被激发而不能被建立。所以,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很有意义的,或者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尊重时,他们才会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四)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要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专业能力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高专数学教师要对高职高专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课堂上讲一些在生活中实用的、对专业学习必需的数学知识,让高职高专学生学必需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师要考虑专业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它们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上多去寻找与学生们所学习的专业课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在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专业知识,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补充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满足专业需求,实现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融合[2]。教师在课堂引入教学内容时,可选择一些与专业课有关的实际问题来引入。这样的话,可以使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更好地衔接起来。

教师要通过多向学生介绍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帮助学生把现代数学、计算机使用技能和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处理专业上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体现出数学的实际应用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学好数学能够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这样,通过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五)重视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索知识的应用价值

变式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求在课堂上通过变式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完整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体验命题形成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比如,从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入数学概念,若采用多个变式背景,就能自然说明概念不同方面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概念,同时也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索知识的应用价值的能力。

(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课,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只要有数学应用就有数学建模,学生对数学建模的体验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数学应用的情况。在高职高专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把具体问题构建成数学模型的意识,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3]。数学建模早已大规模进入高职高专数学课堂。随着计算机的出现,数学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以致数学能够成为直接解决问题的理论。

数学建模是由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释检验等步骤组成的过程。数学建模可以看成是问题解决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对象更侧重于非数学领域中需要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的问题,如来自日常生活、经济、工程、理、化、生、医等学科中的数学应用问题。作為问题解决的一种模式,它更突出的表现了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数学加工过程;数学工具、方法、模型的选择和分析过程;模型的求解、验证、再分析、修改假设、再求解的迭代过程,它完整地表现了学数学和用数学的关系。因此,数学建模是进行学知识应用的一个重要形式。它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解释检验等步骤组成的过程。让学生经过数学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使学生在观察现实世界时,体会发现、提出、抽象、简化、解决、处理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发学.以增强职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J].2009(11).

[2]刘贤军.浅谈与专业结合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新途径[J].网友世界,2014(07).

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探究 第4篇

一、改变教师的观念及教学方式

改变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和完善,每一次改革都是对原有的观念进行一种变化.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只是学生是否能做题,是否能考出好成绩,而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数学应用的能力关注很少或者几乎不去关注.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接受知识,还需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挖掘新教材中有关生活的数学材料,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地位、作用、角色与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才能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

例如在初中讲解的一道习题:“把1000元做为本金分别定期储蓄1年、2年、3年、5年,那么到期后所得利息应该是多少呢?”在实际教学概念中不给出本金和利息,而是把它列为一个课外作业,先让每名学生自己去了解有关的银行储蓄问题,再让学生把数学问题拿到平时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做些必要的引导.这样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去调查、去了解、去探索、去解决,这些过程会让学生亲自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乐趣,这样的学习肯定会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提高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目前的中学生普遍是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解题能力强,但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自着手实践.在这方面要通过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努力为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重视新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学生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例如:股票已成为当今经济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观察“股市走势图”,大致了解、估算股市的走向,由图表得到相应的经济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当一回“股评家”,这样同学们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可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主要的学习内容.

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开发实践环节,展现数学抽象、推理、应用的完整过程.学习“相似”和“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后,可组织学生设计测量学校旗杆高度(铁塔等的高度)的方案并实践操作,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这样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应用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实际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应该掌握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学应用软件,不仅能制作出图片式的、阅读型的、程式化的课程,还能起到灵活变化的作用,并能按变化当场制作进行计算、推理和作图的课件,这样才能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变成“研究”数学,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利用数学课外活动,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虽已超出数学教学大纲范围,但能和正在学习大纲范围内的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教学:

(1)找出问题:教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与之相同的实例,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提出问题:都有什么特征的四边形可以判定为平行四边形?

(3)学生分组讨论或独立探索.

(4)组与组之间交流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小组之间注意吸取别人的“成果”.

(5)教师与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不仅找出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三种教材上注明的方法,还发现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判定方法.

(6)学生可以通过总结,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归纳出来,教师可以共同参与总结.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中学生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强调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并不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部立即在实际中加以应用,而是有一个学习、体验、实践的过程.

摘要:初中阶段对于每名学生都是极其重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数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应用意识、能力方面的问题.因此,笔者先从发掘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关键所在,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着手提高初中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进一步扩展教师自身对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创新渠道.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能力,研究

参考文献

[1]伊秀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

网络编辑的产品意识与能力 第5篇

页面不值钱,就承载不起高质的东西,因为没有人会长时间停留在那里

网编要做的事情比传统编辑多的多,对网编的要求非常高

做产品的第一原则是“用户是傻子”,要假设他什么都不懂

你的产品会说话,在做完后它就是个有生命的东西

以下是本期训练营的文字记录(待完善):

网络编辑的产品意识与能力

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崔毅龙,来自体坛网,大家应该都知道体坛周报,不过集团一直没有在互联网做太多工作,只是05年和Tom在线做过一个网站。体坛网是去年五一正式上线的,到现在刚过一岁生日。我自己在去年奥运后开始做体坛网。我最早一直在百度,06年离职后自己去创业,因为想做一些些喜欢做的事。

我在百度一直做的是产品,自己做公司也是和产品接触多一些。我大学学的是媒体,专业是编辑出版,大学4年都以做报纸为主,在传统媒体方面有一些经验。所以今天主要说一些网络编辑在产品方面的意识。我在体坛网也接触不少网编,发现拥有这种意识后你的工作会更容易些,也会多一些出路。

大家有没有不是做网编、做产品方面相关的?不知道大家的薪水是多少。网编即使在门户起步月薪也是1K左右,做的好一点涨到2到3K,做到责编主编会更高一些。而产品方面根据我拿到的资料,初级产品经理猎头给出的月薪已经是1万多,实际工作中完全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起步月薪是3K,产品做到总监级别年薪50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做产品对各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多了解一些产品相关的知识,对大家的职业选择会有一些好处。产品行业的人才非常缺乏,编辑则很容易找、很容易培训,但让网编去提升一个层次却非常困难,因为从意识培养、有没有人带你等各方面都会存在一些问题。

我讲到的第一点是职业选择。为什么要做网络媒体,互联网是个非常大的产业,你为什么进入媒体,你是怎么思考的,你是怎么认识行业的,网络媒体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价值是什么,你所处的位置又是什么,这些都做好了,你才会有明晰的判断。网络媒体也分很多职位,有销售、产品、运营、编辑等等太多,你为什么选了编辑?

了解这些后,你怎么来增加一些产品天赋,把自己的工作做的和别人不一样。

第四部分会讲一些技能,来增加我们的能力和知识。

最后我会提一下懂产品之后,我们能做什么。

为什么要进入网络媒体

你为什么不去做搜索引擎、做客户端之类?在这个大楼附近有很多互联网行业的公司,都需要人,为什么你选择了网络媒体,你认为你所做的东西有什么用呢?你们认为网络媒体和平媒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去做报纸杂志?

做网络媒体,首先要知道你从事的是媒体行业。做媒体,最应该知道的一个人是麦克卢汉,他是现代传媒之父,是最知名的传媒人,他开设了现代传媒的意识和理念。即使你只是把现在的工作作为过渡,你也应该对行业有一个认识。你要对得起你在媒体中付出的生命,你获得了什么。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是“媒介即信息”。网络媒体和纸媒完全不同,即使他们都一样发新闻,甚至发同样的新闻,他们也是完全不同的。报纸和杂志,你们认为一样吗。同样的新闻发在报纸上和发在杂志的铜版纸上,给用户的体验是不一样的,用户得到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一些时尚杂志都比较厚、使用铜版纸、采用非常高端的包装,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样的纸张?因为女性买时尚杂志不是为了获取信息,她是要获得可炫耀性的消费体验,至于讲什么内容并不是那么重要,杂志所用材质本身的价值就影响内容的价值。

麦克卢汉讲到媒介即信息时的举例是,为什么埃及文明保留的最少,因为它只是保留在纸莎草上,而中华的文明都是选择最坚固的材质保留,甲骨文、竹简等都是,千年前的宣纸到现在依然可以保存良好。其他文明是采用纸莎草、泥版来记录,所以很容易损坏--材质能够影响体验。

网络媒体同样有些不同的东西。网络媒体生产的是页面,它的页面和报纸的页面不同,报纸一页8开,一版全部写上汉字大概不到2万字,一份报纸也就32版。而网页,如果我疯狂一些可以在一个页面堆砌十万字,页面无限大,成本却是非常便宜的。页面不值钱,就承载不起高质的东西,因为没有人会长时间停留在那里,用户在互联网上看到大部头的文字会受不了。所以网络媒体承载信息的特征是轻、快、趣。我们不可能通过网媒出版哲学著作,网媒更多的属性是娱乐媒体,轻而快,用户

很快读完一个页面。另外关于趣味性,日常看到的报纸、杂志信息相对沉重,用户在网页上不愿再看到同样的内容。

从媒体工作来讲,传媒学有个基本概念,“把关人”。传统媒体中,编辑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位,一般都是从记者起家,做好记者后才能做编辑。媒体在向大众传播什么东西是有编辑把关的,经过筛选的,编辑认为符合他个人意愿和媒体定位的信息,才会发表。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报道的视角不同,是因为编辑起到了作用,编辑把关了。而网媒,最大的特征是去中心化,网络上信息生产的成本极其低廉,想在网上发表一篇文章容易,但在纸媒比如体坛周报上发一篇文章,实际么?体坛的记者年薪都在十万以上,不是随便什么文章都可以上的。因为用户花钱了,这上面每个字都有价钱。但网上的成本几乎是为零的,网络完全去中心化,不再由编辑主导。虽然舆论方面会有一些控制,但无论如何,编辑的作用越来越小,在网络媒体中的编辑不会和平媒一样,网媒不会有普利策奖,更不可能发给网编。

大家有空可以看看麦克卢汉的书,在书店很容易找到。他的书科普性很强,在国外是作为大众读物来推荐的,可以让你对媒体有更深的了解。

为什么选择网编这样一个职业

每个人都认真想想,为什么要做网编?是因为它起点很低么,还是有其他原因。(会员提到的原因:起点低、兴趣、喜欢上网、更加自由、更快接触本质)大家说的都比较对,它没有标准的解答,我讲的内容也是一样,我说的不一定正确,所有问题都可以拿来讨论。

你从事一个行业,所有的问题比如金钱、物质都是可以换的,只有时间不可以。你花了生命在这个行业,你一定要让它有价值。所以你要想,你在做什么,你会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在做的不一定是你想做的,你想做的不一定是你能做的。你做它是图什么啊?挣钱是一种想法,但你不能永远是这种想法。

大家对网编会有这样的判断:搬运工、加班且没有加班费、薪水低(最低薪水除了前台就是网编了,好一点的可能前台还会更高些)、新人的威胁和未知的前途。没有一技之长可以傍身,又随时又有新人可以顶上来,因为门槛低,新的毕业生会随时赶上来,他们要求的薪水又很低,你如果没有向上走一层,你的竞争力会非常弱。

入门级的工作都是这样的,抱怨没有用,也没有必要抱怨。

为了避免大家有这些消极想法,所以应该先建立心理优势。我们可以来看一个对比,传统编辑的核心技能包括:很好的文字能力、选题策划能力、行业知识储备、做版或剪辑能力。对于网编来说,它的核心技能则要求更多,除了以上所有之外,还包括相关工具使用技能、推广能力、用户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HTML和CSS等基本网页技巧、美工功底等等。

网络编辑需要做的事情比传统媒体编辑要多的多,对你们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当你掌握好这样的技能,你可以去任何一家平媒,所欠缺的只是人脉。在平媒,很多时候有人脉就有一切。网络编辑仅仅只有人脉的话根本不会有太大发展,就算门户级频道的主编,他对行业人士的影响也绝对没有平媒主编的影响力大。在网络媒体中,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再配合好的人脉你就会有好的发展。

来看网络编辑的发展方向,他意味着:媒体的未来走向,美国最著名的300家媒体已经倒闭了很多,媒体正在剧烈的转变着。起初大家没觉得互联网怎么样,但现在,成批的传统媒体在死掉,纽约时报都要卖自己的大楼了,这时你要知道,媒体在变革,未来是新媒体的时代,报纸是会消亡的,杂志落入窄众,新媒体、手机、互联网这些都是浪潮,而你们身处在浪潮中,做网编是很好的事情;培养网络一代的阅读习惯,为什么新浪、陈彤牛逼,因为他们树立了我们这一代人做网络媒体的样板、决定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无数的编辑是把新浪编辑守则当圣经来读的。在未来,你们同样可以培养新的阅读习惯,未来20年中国网媒不会再可怜巴巴的看着陈彤的编辑手册;更高的自我挑战,不仅有编辑能力,还要有产品能力;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塑性。你将来的发展方向是很多元的,从小编到责编、主编、总编,只是其中的一条路。你做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你的上司或老板。增加你的产品天赋点

先说明一下,我讲的不是定义,只是我的体会。什么是产品?杯子是产品、手机是产品、报纸是产品……产品的基本概念是,产品是为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环境下--满足了特定需求--的某种功能,这就是产品。产品是为特定人群做的,任何产品都有特定情境使用,比如手机在潜水时肯定没法带。需求则包括解决问题、带来价值等。

需要培养自己的一些思维模式,最重要的是从用户视角出发。做产品的第一原则是“用户是傻子”,要想象他什么都不懂,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他服务。

百度刚开始做竞价排名时,销售拿着黄页挨个打电话,我们每天能听到好多笑话。有时会听到销售对客户说,你先打开浏览器,客户问什么叫浏览器?销售只好说桌面上一个写着“e”的图标,然后又说是电脑屏幕上有图标的桌面,不是桌子的桌面……有很多这样的问题,你为这样的用户做产品,只能把他当傻子来看。很多国外知名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翻船,就是因为它们不懂中国的用户。hao123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看来很粗糙的页面,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这是因为hao123的设计是从用户视角出发,它理解用户需求。

产品是有生命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你的产品会说话,在做完后它就是个有生命的东西,它会告诉用户自己是做什么的,而不是需要你去告诉用户。

新闻也是一样,网编要把新闻当做产品来看,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提升。比如你想让一个事件持续多久,需要控制它的生命力,就得把它当做一个产品来做。

最重要的是,需求、需求和需求。这三点是不同的,重复说它并不是为了强调。

第一个是用户的需求。为什么他要来看你的内容。互联网出现后,已经没有“独家”这个概念了。对于日报来说,我们的新闻被其他平媒转载,以天为单位,所以才有独家的概念。而互联网中,独家的概念是以秒为单位的。为什么很多新闻是上了新浪后才有影响,很多帖子上了天涯才有影响。同样的新闻、同样的事件,为什么他会到你这里看。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个阶段你应该理解并适应用户的需求,不要强行改变用户,不要让它觉得“你在教育我、管我”。他们会去争,现在的用户都是很独立的一代,他们不会接受你的教育,他们希望的是你理解我,给我提供方便。

第二个是你的需求。给你发工资的是你的老板,做事的是你,你做事要满足自己的需求。你做这些是要名,还是要利,还是要什么?想清楚。

这个阶段要开始引导用户的需求,慢慢把他的需求往你的方向引导,让他接受你。

第三个是产品的需求。最终的需求是满足一群用户,让特定用户中的大部分人都获得满足,就是产品需求的实现。这个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到这个阶段要控制并改变用户行为。用户使用的产品都是可控的,他看什么、点什么、停留多长时间,都在你的控制之中。

一些基本的技能

工具使用的能力。做网编,最起码要会网络工具的使用。作为一个网编,如果连RSS、Twitter都没有用过,英语都不会,搜索引擎都用的不好,怎么能报道好新闻,怎么能获取最新的消息?宏观与广阔的视野。了解趋势,站在高处,才能对资讯有所选择。做产品往往是要做CEO的,你只看脚下的一块地是不行的。

丰富的知识储备。

好奇心与谦逊。

极强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市场敏锐

优秀的沟通能力

应用意识与能力 第6篇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39-01

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服务于现实中的实际生活与生产,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打破了这种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以理论内容教学为主,一般是老师在讲解,学生在听、记笔记。却忽视了数学实践的应用。在新的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以及应用能力。因此,在中职数学教育中,我们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性。

一、培养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必然的,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数学的应用能力的提升才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我们在生活当中运用,因此,数学的学习,除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水平,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数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时代的进步以及人才素质的提升,所以,为了能够改善这种缺点,从思想的源头上应该强调数学应用的重要性作用,而从学习方法上更要加强对数学应用的实践锻炼。

2、加强师生间的数学应用意识

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老师的思想通过传授知识会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干扰,因此,在改善数学的应用意识,首先要从老师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强化,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要求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用生活的例子,并加以对应用讲解。在学生方面,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应用意识,让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老师要对所教的内容理论性的介绍,以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并把理论和生产实践相联系,运用举例子分析的模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认识度,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对问题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习惯性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还应经常鼓励学生学习数学应养成自主实践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话费的通话量计算,学生可以根据各种促销活动进行计算比较,据客户实践的通话量来帮助客户选择最经济实惠的话费促销方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亲身体会,又能很好的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培养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1、拓展数学价值的认识,加强数学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十分的广泛,无论是宏观的天体还是微观的质子、中子或者微子的研究,甚至是有些学科的生命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大量的收集一些事实和数据给学生讲解,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对待事物、阐释现象以及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增强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

2、合理组织教材,改善教学内容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就的教学观念,吸收并引进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资料来处理和整合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教材进行组合优化,改善原先的教学内容,方便在讲解的时候向学生展示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数学知识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进而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激情

数学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与感受,才能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认识。比如在组织开展数学建模比赛活动,虽然这个活动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比较复杂,但是能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实践,学生能从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感[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4、结合专业知识,迁移学习兴趣

相对于文化课的兴趣程度来说,中职学生对专业课是比较重视的。在实际的生活中,数学的应用领域随处可见,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积极的参加各种有关数学的活动,进行多方位的查找资料,碰到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向专业的老师请教,同时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学会自己动手收集信息,运用统计学、概率学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的重视,也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根据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中职数学课程的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从中学习数学、喜爱数学,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学生对数学的厌学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尽管在培养中职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条件,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林清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学习与研究,2014(05).

[2] 屠永芳.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1(05):237.

小议高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生产、学习等日常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而,对于学生的高中数学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当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对于数学的应用意识与能力。数学教育也是现实的数学教育,高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从其所经历和接触到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所以一定要加强高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强调数学的应用是未来社会的需求,也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高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考虑。

一、高中生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应用科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而数学又是应用科学的基础,所以,数学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但是过去的教师总是过度地强调数学概念的严谨,重点讲授那些解题技巧,把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价值及其进步作用忽视了,这是对数学认识的片面化。我们千万不能让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逻辑和证明,仅是一门考试科目,这种观念对其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很差

我国旧的高中数学教育内容在体系结构上以理论为主,这就使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应用意识的强化。这种思想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缺乏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数学意识是一个思想范畴的问题,也是一种心理倾向,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形成。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1. 教师要下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其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重要价值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我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上这些内容,就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科学而全面的认识。数学中有运算,有逻辑,还有空间想象力。数学来源于实践,然后又为实践服务,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是高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学会发现问题,并用课堂当中学习到的数学来解决发生在身边的相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中,要注重符合学生的接受形式进行教学,并引入一些自身的实践,从而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感知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自己的主导作用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有较大的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入,科学安排教学步骤,把抽象的概念拓展为有趣的故事,再适当地运用图片、模型和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带着一种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并克服数学困难,亲自去比较、探索数学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3. 为了把培养数学能力落到实处,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模块”的方法来实现

“学以致用”是高中数学教师教授数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数学应用教学中的压轴戏。运用数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推理和想象。教师要把应用问题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边授课,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上,要高度重视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索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现在的传统数学问题尽量设置成对应的开放性以及探索性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4.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

教师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来安排教学活动。教师应该以创设情境问题为开篇,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当吊足了胃口之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分析问题”阶段。在这个阶段,高中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去启发学生,鼓励其探求。如果需要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毅力。最后来到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高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解答过程落到实处,规范答题,让学生在感受喜悦时树立更强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小结,并归纳出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会学习,培养高中生的进取心和创造精神。另外,课本上的例题一般是通过演示法出现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转换,改造一下,以“问题解决”的形式来解决。这样,可以先提出结论,让学生去思考过程。

浅谈高等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第8篇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也是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强调学生的理论基础, 更加需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 大部分高职学生不善于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 数学应用能力不足。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老师可以依照现实生活揭示概念从提出、发现、抽象到概括的整个过程,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熟悉概念, 并正确的理解它的应用价值所在。在数学公式定理教学中, 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创想问题情境, 引起原来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新的内容间的认知矛盾, 促使他们从内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加强数学应用环节的实践, 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身边的每个问题, 采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展开数学教学, 运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 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内容以理论够用为度, 掌握最基本最核心最实用的内容, 要尽量选取与实际问题有关的例子引出教学知识点, 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有用性, 让学生不但掌握学习内容, 还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改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 在教学上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可以尝试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挑选其中的某些内容在课堂上充当老师进行讲解, 而老师则在旁边进行适当的记录与提示。当学生讲解完毕, 老师可以就其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 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师生的互动。其次, 在教学中, 可以编一些容易记忆的口诀使抽象难懂的高等数学变得有趣好学, 更富有吸引力, 让学生更容易的记住重要的知识点。如在讲极值点的判定方法时, 可以编这样的口诀:左“+”右“—”极大值点, 左“—”右“+”极小值点, 左右不变非极值点。再有, 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将问题中难懂的和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图形和图象, 变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有利于学生深化认识, 强化记忆,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就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数量关系, 让这些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加强数学实践, 完善考核体系

在教学中加强应用性环节的教学, 是使抽象的数学理论、方法具体化的重要手段。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和实际生活中实例的联系, 这样既能突出高职的培养目标, 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应用中关键的一步, 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可以设计相应的数学应用能力实践模块, 通过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求解任务。给学生创造出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培养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加强对学生数学素质、应用能力考核的要求, 可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部分:一是平时成绩, 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等;二是素质考核包括学习态度, 团队合作精神, 动手能力等, ;三是闭卷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高职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需要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估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 也不放松理论知识的传授, 因材施教, 从而为我国人才市场培养全面的理论素养和应用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志春.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探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0 (3) :21-23

[2]官金兰.浅谈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科技教育, 2009 (5)

[3]聂天霞.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J].教育与职业, 2006, (23)

[4]耿秀荣.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研究的现状综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 (3) :32-35

应用意识与能力 第9篇

一、利用生活构建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包含着概念、计算、几何问题和应用题,在这其中的概念和数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的产生、数量关系的由来等都是生活中广泛运用的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的、熟悉的生活信息和场景, , 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数学概念和计算法则,明确数学公式和数量关系,进而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爸爸、儿子、、爷爷的关系进行比喻,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一关系。

二、利用生活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应用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真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爱的春游一事来设置应用问题,某一个景点的门票是20元一张,如果团体票一次性买10张可以优惠10%,如果一次性买20张可以优惠20%,全班有48人参观,问如何买票较划算。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结合数学信息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渠道去收集各种数学信息,通过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折现统计图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折线统计图在股市上的运用,引导学生看某一只股票股价及成交量的走势图分析一些信息,通过收集数学信息,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过程,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摘要:数学是一门生活性学科,数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尤为重要,已经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主要分析了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几点方法。

应用意识与能力 第10篇

一、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应用意识是人们主动运用数学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严士健先生指出:“数学界要大力宣传数学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同样要主要对学生宣传这一思想:学数学不是为了升学。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本身是有用的, 让他们碰到问题能想一想, 能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即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知识从掌握到应用不是简单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数学教师应该重视中学数学应用的教学, 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加强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 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就是要使应用数学的观点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培养应用意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例如, 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材料, 发展过程, 熟悉各知识的理论背景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掌握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和各种数学应用方法、规律等。在平时教学中, 可把数学教学和“数学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序言课、概念课和应用题的教学课等,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重视“背景化”纯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的认识, 潜移默化, 持之以恒,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 要用数学”。

二、联系生活,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 能主动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 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 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要让数学贴近生活, 服务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引入新知识应当联系生活实际, 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为学生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例题的选配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渗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思想。比如一些函数的知识可以运用在生活当中求解那些最大、最小值问题, 到达投资的最优选择。几何当中黄金分割点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也是被广泛运用到的, 很多的设计就是来自于这个黄金比例的设想。在教授这些知识的时候, 不能够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规定来进行, 而是要更新观念, 全面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自身的应用意识, 理论联系实践, 提高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 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先进手段, 改变教学的方式, 进行启迪式的教学探究, 设计出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验环境。突出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和演示等途径, 调动感性认识去参与认知活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意义

1、时代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 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 数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 由其社会化逐步步入到技术化领域。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是今后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 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急需的任务。

2、社会的需要

长期以来, 数学教育与我们的“生活世界”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一些世界著名数学教育家对数学教育提出批评, 特别指出, 学生所学的知识对他们目前和今后的生活几乎毫无帮助, 数学远离真实生活。针对这些现象, 专家指出, 学生不应该只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 而应该有应用意识和能力, 借助数学数据分析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情况, 以便更好地主宰自己的行为。只有当数学结构、思想、运算和方法为这个一般的目标服务的时候, 他们才能被作为教学内容而接受。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公民, 如果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反省和评价自然、社会以及经济发展, 那么整个国民的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 社会才能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3、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亦即创造性思维, 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或对某种事物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其思维活动的方式不仅善于求同, 更善于求异。表现在知识与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上, 不仅能将新知识概念同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 而且能利用新知识新概念去改造原有的知识概念;表现在解决问题上, 不死套公式, 而是融会贯通, 善于用简捷适用的方法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表现在创造活动中, 不因循守旧, 不墨守成规, 不安于现状, 有创新意识, 有丰富的创造想象力。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也是一门思维学科,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之一。正如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就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教学概念还是思维对象有过的独特见解:“教学x的概念不是教学x的恰当方式……教与学的基本的最终目标是思维对象。”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发展其思维能力, 如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和情推理和演绎论证等方面获得发展。特别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坚韧独立、机智果敢、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等创造性人才所具有的优良共性品质。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 进而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 促使学生感受数学、理解数学, 同时又将生活中的数学经过抽象、归纳, 使思想升华。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顾雪莲.论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 (高中版·学研版) , 2011 (06) .[1]顾雪莲.论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 (高中版·学研版) , 2011 (06) .

应用意识与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应用意识 应用能力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83-01

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时代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与培养成了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对高中生来说,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考试的需要,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必备素质。从多年对数学教学和每年高考的试题研究中来看,高考数学除了一些概念题外,大多数题的难点、重点都重在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可见社会对数学应用的需求和数学的社会化的功能,成了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和教学目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希望能给同仁的教学研究提供帮助。

一、从认识数学中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想培养高中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就要让他们认识数学,懂得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可替代的价值,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学习数学,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马克思早在100年前就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把数学的应用价值提到了一个高度。美国学者道恩斯从浩瀚的书海中选择出16本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专著,并定名为“改变世界的书”,这其中有10本直接应用了数学。这充分说明了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其他科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为人们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物质生活。华罗庚在1959年的《人民日报》也确立了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应用,发表了《大哉,数学之为用》的文章,精避阐述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数学的贡献。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这些关于数学的认识与价值,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实践,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认识数学的方法和思想,从根本上了解数学是我们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让学生能否对数学产兴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就有赖于教师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是否紧密、合理、生动、有趣。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方法上下功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理解数学、呈现数学、阐释数学,以便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数学实践环节重视,从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亲身实践,拓展思维,独立思考,多角度、多层次研究问题的根源,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一)强化教师的数学应用意识

高中生正处于爱模仿的年龄段,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意识都会有意无意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那么教师本身就要提高对数学的观点、认识和应用的意识,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自身就要重视探讨、分析数学问题的现实性,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此教师自身才能养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引入概念,解决生活问题,并用生活实例强化概念,让抽象、深奥的概念变得生动、直观,用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感染学生的同时,把这种意识传递给学生。

(二)注重数学实验课,为学生创造应用环境

数学实验的开展意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通过实验的设计到操作再到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验当中,并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实验过程。在这样的实验中,学生所关注的重心就从结果转换到过程,使他们在一系列与数学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巧。当然,在数学实验课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问题应用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巧设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用巧妙的引导方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图形观察和实际问题的演算、分析、归纳,然后通过验证及理论证明,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关注生活实例,自然引入数学概念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它作为一门人类伟大的学科,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成为科学研究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工具。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在讲一些基本概念时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规律,包括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和数学方法,并让学生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在一些概念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解释概念,能让抽象和深奥的概念变得生动直观,让学生更容易认识与理解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让数学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

数学知识在学生心理形成枯燥、深奥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实际,忽略了数学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动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新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学生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的魅力和作用,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时不可缺少的、有力的工具。

三、总结

总之,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全面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应用才能创造价值,解决问题,并促使学生在应用数学中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同时又将生活中的数学经过抽象、归纳,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以升华。如此,才能真正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和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2]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应用意识与能力 第12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现代数学在二十世纪有了空前的发展,它对社会的进步也起着空前的推动作用[1,2,3]。例如:刻画和表达各种现象的数学方法空前地得到发展,数学的各个分支之间的综合与相互渗透,以及向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渗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纯粹数学本身也发展了各种深刻的理论和方法。二战以后,针对技术、管理、工业、农业、经济等部门的实际问题发展了一批应用数学,如:运筹科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金融数学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成了所谓的“数学技术”,它们对高技术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以至有人说:“高技术本质上是技术数学。”

由于数学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大学的数学教育,都应该使学生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受到这方面的训练,这在几乎所有的数学教育工作中都比以往更加重要和迫切。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呢?

1. 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学生介绍数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关系,例如:数学与天气预报,数学与计算机,数学与CT等,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具体、全面、科学的认识。我每次给学生介绍这些内容时,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在学习了条件极值和方向导数后,我给学生如下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把这两个知识点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设有一小山,取它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为xoy坐标面,其底部所占的区域为D={(x,y)|x2+y2-xy≤75},小山的高度函数为h(x,y)=75-x2-y2+xy。(1)设M(x0,y0)为区域D上一点,问h(x,y)在该点沿平面上什么方向的方向导数最大?若记此方向导数的最大值为g(x0,y0),试写出g(x0,y0)的表达式。(2)现欲利用此小山开展攀岩活动,为此需要在山脚寻找一上山坡度最大的点作为攀登的起点,也就是说,要在D的边界线x2+y2-xy=75上找出使(1)中g(x,y)的达到最大值的点,试确定攀登起点的位置。

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他们通过分析和判断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一个个实际问题后,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更进一步地激发出来。

2. 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

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就是从实际问题的具体情景出发,经过分析归纳,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建模。在教学中,我常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加一些数学建模的教学环节。例如,在学习了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设某省人口总数保持不变,每年有的农村人口流入城镇,有的城镇人口流入农村,试问:该省的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分布最终是否会趋于一个稳定状态?并说明你的理由。

通过这样的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样学生不会再认为数学只是大学的一个必考科目而已。

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与我们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长期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王梓坤执笔).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严士健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数学家谈数学教育,1993.

[2]Avner Friedman.对数学未来的思考.中国数学会通讯——我们依然站在不断扩展的地平线的门口,1998,3:6-9.

上一篇:自体血液下一篇:企业内部审计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