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围术期的护理

2024-09-18

关节镜围术期的护理(精选10篇)

关节镜围术期的护理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膝关节疾病患者,男63例,女35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年龄46.3岁。左膝39例,右膝59例;其中交叉韧带断裂26例,骨性关节炎18例,半月板损伤54例;平均住院时间10 d。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 1 心理护理

膝关节疾病患者大多病程较长,即使病程不长,也因膝关节疼痛、肿胀,使得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2]。同时,大多数患者对所患疾病在诊断、治疗以及将采取的护理措施等问题上并不是十分清楚,甚至有的患者会对手术效果产生疑虑。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并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在术前详细地向患者以及家属介绍治疗方案,使之了解膝关节关节镜术的优势,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消除紧张不安情绪。同时还可以介绍手术成功的病友与患者进行交流,现身说法,让患者对疾病本身以及预后有充分的认知。另外,把术前准备工作以及注意事项提前向患者详细说明,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1.2.1. 2 术前准备

(1)术前对患者进行体检,如血常规、心电图、大便常规、尿常规检查等,如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则及时报告医生推迟手术。(2)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皮肤准备,术前l d将术区皮肤清洗干净,检查术区及邻近的皮肤是否有伤口或者感染灶。同时将切口处的汗毛刮干净,动作轻柔,以免擦伤患者的皮肤而增加其痛苦,影响手术。(3)使患者了解手术及麻醉的方法和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并解答患者疑问,同时嘱术前12 h禁食,6 h~8 h禁水,从而减少患者术中、术后的恶心、呕吐及误吸。(4)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由于患者刚开始并不适应在床上大小便,且术后常常不听医师劝告而下床大小便,可能导致肾造瘘管和导尿管流出血尿,容易使患者误以为手术不成功而非常紧张。因此,强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非常重要。(5)从术前3 d开始予患者必要的体位训练,患者俯卧位时,由于下腔静脉及髂静脉受压,将导致静脉血流和心脏前负荷减少,从而导致术中呼吸困难,进而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通过必要的体位训练,可以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密切地配合医护人员使手术顺利完成,从而达到最佳效果。(6)术前康复指导。在术前2 d~3 d,向患者说明膝关节疼痛,无论病程长短,都会使活动受限,可导致膝屈肌和伸肌肌力减退,肌力的下降又可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3],所以术前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对膝关节疾病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其锻炼方法如下:a)患肢自然下垂到床边,膝后放置一枕头,然后练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b)患者取平卧位,足尖向上,同时绷紧腿部肌肉,直腿抬高,或者坐位进行伸膝练习,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4]。

1.2.2 术后护理

1.2.2. 1 常规护理

患者手术后6 h取平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密切观察血压、血糖等指标变化,以防意外发生;患肢垫一软枕,膝关节保持屈曲5°~10°,不仅可以减轻疼痛等不适,同时还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5]。术后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肿胀充血;由于术后患肢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要密切观察患者术肢的感觉、伤口渗血情况以及术肢末梢是否有麻木不适感。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过紧易影响术肢末梢的血运,过松则容易导致关节腔积血、积液,并诱发感染。一旦发现患者有任何异常的疼痛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2. 2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应保持患者伤口引流管的通畅,将引流袋放置在低于伤口处,以防引流管受压、扭曲,并且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同时需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如发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引流液小于50 m L/24h时或患者术后已有48 h~72 h,则可将引流管拔除。

1.2.2. 3 关节血肿与关节积液的预防

关节内出血与关节内积液是膝关节关节镜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6]。在术后少量的关节积液可自行吸收,并不会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然而关节内积血以及积液过多,则将会导致明显的肿胀,甚至剧痛,同时也可能会伴随着发热等症状。最佳的方法则是将关节腔穿刺抽液、冲洗,从而减轻炎症递质对患者软骨的损伤,达到减少关节内积液的目的,行关节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1.2.2. 4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7]。患者手术麻醉作用消失后会感到疼痛,虽然绝大部分患者对术后的疼痛能够忍受,然而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其休息与睡眠将会受到影响。一般术后采用静脉镇痛泵来持续止痛,能减轻痛苦,使患者感觉到舒适。

1.2.2. 5 术后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患肢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生活不能自理,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的心理。一方面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的亲戚和朋友多与患者交流,减轻其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让患者习惯床上大小便,同时将患者的日用品如水杯、手纸等置于其容易取放的位置。同时鼓励患者生活不便只是暂时的,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心情愉悦,从而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1.2.2. 6 功能锻炼

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是手术获得良好疗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患者可在术后24 h内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以避免损伤的膝关节形成关节僵硬,肌肉粘连萎缩而导致功能障碍。由于膝关节关节镜手术切口小,所以常在术后麻醉作用消退后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其原则是从少次到多次,从短时间到长时间锻炼,而且锻炼的强度逐渐增强,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和疲劳为度。鼓励患者行患肢直腿抬高练习,但是刚开始直腿抬高的高度一般不要超过45°,并保持3 min~5 min,再慢慢地放下,反复练习,每天6~9次,当患者感到疲劳时应停止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可逐渐增加抬高角度。待患肢肌力有一定的恢复,并能抵抗肢体的重力后,进行伸屈膝关节练习,并逐渐地增加伸屈角度。同时,在术后2 d~3 d可以利用持续被动运动(CPM)机进行伸屈膝锻炼,从0°~30°开始,每日调整1次角度,同时CPM机的频率也应由慢到快,逐渐增加,2~3次/d,50 min/次。当膝关节能屈曲达90°而无疼痛感时,即可停止使用CPM机锻炼。待患者肌力完全恢复,膝关节无肿胀,下地头不晕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可扶拐下地行走,渐进抗阻,扶物下蹲,直到能正常行走为止。3周~4周后弃拐进行体育锻炼,但应避免剧烈的活动。在术后2个月左右则可以进行全面的功能康复锻炼,如慢跑、骑自行车等。

1.3 出院指导

在术后10 d~15 d拆线,拆线出院后仍需继续术后康复锻炼的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直到能完全自如地进行运动。恢复期间应多进食含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并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平时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夜间休息时,用一软枕垫于膝下。一般术后1个月即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定期门诊复查,使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2 结果

98例膝关节疾病患者经围术期系统的护理,均治愈出院,术后给予认真康复的指导,并在术后6个月内随访复查。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无并发症发生,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8],优良率为100%。

3 讨论

关节镜是一种集诊断、治疗为一体的内窥镜技术,因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较轻,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而成为膝关节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技术,并被广大的骨科医生和膝关节病患者所接受。但其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对患者膝关节仍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同时,由于手术本身的特点,膝关节关节镜围术期的系统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康复计划,并根据康复计划指导患者锻炼,做到循序渐进。一方面,患者可能并不了解关节镜手术优越性,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经常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解答其疑虑,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知道功能锻炼的意义;同时让患者的家属和朋友也主动地参与康复计划的实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患者对关节镜手术的目的及优越性有充分的了解,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确保手术成功和康复计划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术后系统的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膝关节是人体对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关节,而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术后早期护理,可以改善膝关节的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牵伸挛缩组织,松解粘连,防止术后并发症;同时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并恢复膝关节和患肢的功能。在康复训练中,还应对患者加强康复知识宣教,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对促进膝关节和患肢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对膝关节疾病患者实施膝关节关节镜围术期的系统护理,是保证膝关节疾病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葛栋云.膝关节镜围手术期功能锻炼96例护理体会[J].南通大学学报,2011,31(2):152-154.

[2]田晓娟,郜桂霞.膝关节镜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313-314.

[3]韩双,陈尧.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J].医学信息,2011,23(11):209-210.

[4]於志琴,何湘军,徐倩,等.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康复[J].医学信息,2011,24(9):252-253.

[5]丁小仙,尹华.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288-289.

[6]侯筱魁.关节镜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6-72.

[7]刘敏池,付志民,马颖,等.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12):1903-1902.

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 第2篇

【关键词】外科手术;围术期;心理护理;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76-01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手术,特别是外科手术,对患者是一种较强的精神刺激,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和恐惧感,手术前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如果得不到一定缓解,将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影响病情康复,甚至出现情感障碍等并发症;而术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等,也易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

1外科手术

患者的主要心理表现

1.1紧张恐惧心理:所有患者对手术这种特殊治疗很陌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时常表现为四肢发凉、发抖、血压升高,肌肉高度紧张。

1.2怀疑及敏感心理:住院期间,病人心理复杂,存在着对手术是否顺利疾病是否根除,有无后症等猜疑心理。

1.3疑虑、烦躁的心理:术后患者迫切想了解手术进行得如何,是否顺利、成功,担心手术效果,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准确信息,再加上术后身体虚弱、伤口剧痛,会令患者感到烦躁不安。

1.4自怜、伤感:术后的不适以及功能的受限,给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程度带来很大影响,是造成患者自怜、伤感的主要原因。

1.5抑郁、悲观:伤口疼痛使患者难以忍受,害怕术后不能痊愈或留下后遗症,而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从而情绪低落,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悲观失望。

2不良心理活动对机体的影响

一般来说,不良心理活动,如恐惧焦虑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可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形成胃溃疡,心血管系统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如表面精神紧张会干扰机体有效功能,高度而持续的精神紧张,可使机体胸腺和脾脏皱缩,白血球减少,干扰素下降,可加快恶性组织的生长,而手术患者,一部分伴有其它系统性疾病,部分患者是由于患有恶性肿物而准备手术所以,紧张焦虑和恐惧会加重原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3术前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强精神刺激,紧张焦虑和恐惧感是普遍的情绪反应,不少患者听说手术后即出现忧郁恐惧坐卧不安,血压升高心悸等一系列心理生理变化,他们担心麻醉和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害怕疼痛害怕死亡害怕手术并发症及愈后不良等,以上表现女性重于男性,将会影响手术过程的平稳和手术效果,增加手术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注意,要和理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术前应做的准备,手术过程和护理措施,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是经过反复研究病情而确定手术方案的,重点讲解该患者手术的有利条件对于手术中需用导尿管引流管鼻饲管时,术前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来不致恐惧;对术后需做气管插管或放置鼻飼管的患者,说话不方便,应告诉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加强患者的心理准备,增强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护士要以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情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同情患者,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轻听应答,交谈中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及亲切感,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在护理操作时,尽可能减少裸露的次数和时间,为患者备皮、导尿、灌肠及协助大小便时,注意遮挡,病人有不合理的要求及抵触情绪时,要给予耐心的解释,避免伤害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缓冲应激事件对病人情绪的影响,预防和降低抑郁的发生,对住院病人来讲,除医护人员应成为重要的支持者外,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朋友、同事等其他方面的支持。

4术后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护理

术后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表现为:首先想知道手术效果,其次为术后疼痛和活动受限引起的痛苦烦躁,部分手术效果(如截肢胃切除等)或预后不佳(如恶性肿瘤出现转移的姑息手术等),将引起患者伤感自怜,出现忧郁反应,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愿活动易急惹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将会影响患者的心肺及消化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针对以上这种心理状态特点,护理工作应该注意,区别对待术后患者,特别是全麻患者,应加强巡视,术后恢复室护士应坚守刚位,一旦患者醒来,护士应和蔼可亲,告诉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并向患者祝贺对术后疼痛和活动受限患者,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术后制动的重要性,并结合主管医生对术后疼痛给予药物止痛和心理暗示止痛,在生活上仔细照顾,体贴入微,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得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康复;对可能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破坏或解剖残缺的手术患者,在术前应做必要的渗透,说明手术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增强患者的心理耐受程度;对手术预后不良患者,如急性肿瘤出现转移等,不宜将真实病情告诉他们,以便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术后病人常因切口疼痛难忍和不适而不愿活动,有的因卧床、大小便不按时引起便秘、尿潴留等,加重了病人的痛苦,护士要满腔热情,怀有深切同情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千方百计为病人减轻痛苦,一方面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使病人得到安静的休息,另一方面要做大量的心理护理工作,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讲清术后早活动、翻身、有效咳嗽对防止肠粘连、压疮、肺部感染的重要作用,鼓励病人与护理人员合作,对手术创伤较大不能完全恢复健康或缺失致残的病人,由于他们大多数心情沉重,比较悲观,严重者甚至丧失生活的信心,应格外关心体贴他们,正确对待伤残,使他们具有战胜疾病和病残的勇气,勇敢的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史菊芬.浅谈手术室护士对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第9期,23-25

[2]陈兆红、孙玉花.浅谈基层手术室护士对围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J]甘肃科技.2010年第18期,33-37

[3]薛瑞庭.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2期,38-40

[4]陈珍女、詹荷妹、叶慧玲.125例妇产科手术产妇围术期的心理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第7期,25-30

关节镜围术期的护理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以来收治退变性膝关节炎患者49例, 男21例, 女28例, 年龄最大63岁, 最小19岁, 平均年龄36岁。单侧25例, 双侧24例, 其中损伤性关节炎6例, 化脓性关节炎5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 非特异性滑膜炎18例, 特异性滑膜炎8例。本组患者均因膝关节不能屈曲为主要症状, 手术后辅以早期康复锻炼, 取得满意的效果。膝关节屈曲达30°~130°, 随访3个月~14个月, 无明显并发症, 病情明显缓解, 患肢功能基本恢复。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介绍膝关节镜手术的特点、优点、手术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可介绍成功病例,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给予最大的心理支持, 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手术。

2.1.2 做好相应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血型、血细胞分析等。包括身体各系统的检查, 如心、肝、肺、肾等身体器官各功能的检查等, 使机体符合手术适应证, 无手术禁忌证, 减少手术并发症, 使手术后能最大限度恢复机体功能。

2.1.3 练习卧床排尿练习床上排尿, 避免过早下床活动造成关节肿胀、积液、疼痛等不良后果。

2.1.4 做好一系列常规准备如皮肤准备, 清洁皮肤, 更换手术衣, 做药物过敏试验等。

2.1.5 术前1 d开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1.6 反复强调行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训练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患者平卧或坐位, 足尖朝上绷紧腿部肌肉, 直腿抬高。足跟距床面20 cm。膝关节锻炼法:患者平卧, 膝关节主被动或借助关节功能锻炼器行患肢被动屈曲训练。腘绳肌锻炼方法:患者平卧, 足尖朝上, 患肢主被动抬高, 尽可能与床面垂直;坐位两腿下垂, 患肢平抬与地面平行。术前1周、术后第3天均要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以提高愈合效果。

2.2 术后护理

2.2.1 根据不同麻醉实施不同的护理。硬麻、腰麻、全麻患者术后需去枕平卧6 h后改半卧位, 并监测生命体征。

2.2.2 给予抬高患肢, 一般30°~40°, 以利于血液回流, 减轻局部肿胀。

2.2.3 注意观察患肢末梢部位颜色、感觉和运动情况, 并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2.4 手术切口一般加压包扎3周, 注意切口部位有无渗血, 有无肿胀, 疼痛是否加重, 并警惕关节内积血。化脓性关节炎的滑膜切除术后可利用外上前内口进出水皮管, 用抗生素液闭合冲洗吸引。1周~2周后拔除冲洗吸引管。

2.2.5 保持膝关节切口清洁干燥, 术后膝关节制动24 h, 适当应用镇痛药物。术后第2天用弹力绷带包扎, 或辅以长棉垫缠裹以期半制动。术后第3天如膝关节无过多的肿胀积液, 开始让患者每日3次锻炼股四头肌收缩舒张运动, 每日50~100次, 每次3 min~5 min。

3 康复指导

3.1 术后10 d~14 d开始嘱患者膝关节伸屈活动, 2周后练习蹲站活动, 并逐渐负重行走。一般单纯做半月板部分切除者, 1周后可下地负重行走。做滑膜切除术者, 10 d~14 d可下地行走。

3.2 术后4周~8周, 除重体力劳动外可恢复工作。长久站立或坐位工作者, 恢复工作初期继续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可打太极拳、做工间操、骑自行车等。

3.3 术后1周来院复查1次, 以后每月复查1次。平均术后2个月可恢复工作, 4个月~6个月可恢复体育运动。

4 讨论

关节镜围术期的护理 第4篇

作者简介:张丽娟,女,1977年3月生,郑州大学护理专业本科学历,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乳腺癌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方法:我院于2006-2008年手术的38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实施舒适护理后,患者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小,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和病区医生对手术舒适护理质量评价高。结论:舒适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患者在围术期的舒适度,更好地完成了手术的配合。

【关键词】舒适护理;乳腺癌;围术期护理

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超过子宫颈癌的倾向。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1]。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而大多数患者对于手术的过程、治疗的效果了解较少,心理压力比较大,对如何提供更好的护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我科自2006年来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于2006-2008年收治乳腺癌患者38例。年龄39~65岁。1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2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均恢复良好。

1.2 方法

1.2.1 术前舒适护理:术前1天,巡回护士避开治疗、用餐时间、前往病区护士站查看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访视时护士应着装整洁,仪表端正,话语亲切,态度和蔼。进入病房后,主动与病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查对病人姓名,所要做何手术,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条件、环境、手术时的体位、手术时麻醉方法,使用约束带的目的,手术大概过程及所需时间,手术的必要性及必要准备,告知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有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在其旁边看守,负责其生命安全[2]。

由于乳腺癌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往往会伴随有焦虑和多疑心理,担心手术疼痛,对健康的恢复缺少信心及手术后是否会影响夫妻间正常生活,引起夫妻感情不合等重重顾虑。巡回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帮助确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介绍患者结识同类手术康复者,通过现身说法,减轻患者焦虑。

1.2.2 术中舒适护理:虽然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的心理不适有所缓解,但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惯常的情景和声响仍会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巡回护士应热情接待,轻声问候。搬运患者时,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以满足患者自尊的需要。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做到稳、轻、准,尽量避免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给病人带来不良刺激。在摆放体位时,为减轻病人不适,我们应把所用的支撑物均衬以海绵垫,用布单包好,防止术中发生压疮,平卧时上肢不过度外展,术中尽量使病人舒适[3]。为病人上约束带时一定要向病人解释清楚使用约束带的目的和必要性,切不可强制执行。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保暖,防止暴露过多而引起寒战。

1.2.3 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护送患者回病区,指导患者家属搬运患者,注意轻挪轻放,以免过度震动给患者造成疼痛和不适。协助病区护士处理好尿管、引流管,乳腺癌根治术损伤面积大,术后积血积液多,无论术中手术止血如何彻底,有效引流都是防止皮瓣下积液的关键,术后用“Y”管连接两条皮下引流管,按时使用低负压吸引机吸引。引流管需用别针固定妥当,防止脱落。询问患者的感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告知患者伤口的疼痛是必然的、暂时的以及留置导管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且嘱病人去枕平卧8h,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术后第3天,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宣教,如如何防止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机体健康[4]。

2 结果

38例患者中,Ⅰ期愈合37例,其中包含皮瓣下积液2例;伤口感染后裂开1例,通过处理后,能达到Ⅱ期愈合。术后三天,巡回护士回访患者,多数患者明确表示,在手术室护士的亲切关怀下,明显减轻了对手术的恐惧,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

3 讨论

关节镜围术期的护理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人随机抽取50例作为观察组, 采用FTS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围术期护理, 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围术期护理的病人随机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1例, 女9例;年龄41岁~92岁, 平均66.5岁。对照组男38例, 女12例;年龄43岁~87岁, 平均65岁。两组病人年龄、病情、麻醉、手术方式及基础疾病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FTS护理路径的实施

(1)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髋关节置换加速康复流程知识, 转变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2) 成立全髋置换术加速康复流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由科主任负责, 医生、护士共同参与, 明确护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 (3) 根据加速康复流程要点, 与医生一起制订全髋置换加速康复流程临床护理路径, 并根据实施中个性化随时调整。 (4) 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后向病人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 详细讲解路径的内容及病人要达到的目标, 按照当日的内容对病人进行检查、治疗、观察、护理、健康教育等。 (5) 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 评价, 对流程中出现并发症者组织科内会诊, 使病人能够按照流程完成治疗和护理。

FTS临床护理路径。 (1) 入院第1天:介绍设施、环境、制度;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基本情况;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 评估病人自理能力, 调整确定各具特色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 (2) 第2天:告知各项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 配合完善术前检查项目, 以便尽早确定手术时间;练习床上使用便盆的方法、正确的腰背肌及下肢肌肉等长、等张收缩锻炼;告知术前禁食禁饮的目的、时间;术前晚休息的重要性及心理护理等。 (3) 手术当天:术前2h~3h口服糖类, 以减少手术后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同时减少因禁食引起的液体缺乏;术后正确搬运病人;低枕平卧6h, 穿弹力袜, 双大腿中间夹一软枕, 保证患肢外展中立位, 避免患肢内收和外旋;生命体征监测;疼痛监测 (患处冰敷24h) ;创腔引流管接低负压;指导主动咳嗽和肢体等长运动;6h后生命体征平稳予半卧位并开始饮水、进食, 如有不适予观察并对症处理。 (4) 术后1天:尽量采用坐位, 但最多30 min变换, 防压疮;协助病人自理;指导主动行肢体等长功能锻炼 (保持每次5s, 每组20次, 每天2组或3组) 等张功能锻炼 (CPM机配合, 屈髋起始20°~30°) ;拔管后伤口的观察及肢体肿胀情况;输液完毕后视病人情况协助扶拐下床活动, 教会正确入厕及上下床的方法, 防跌倒。 (5) 术后2天, 增加下床次数及时间 (早、晚) , 每天3次, 每次20min;继续肢体功能锻炼 (屈髋每天增加10°~20°) ;观察病人的体温、饮食、排便、伤口出血、肢体活动后肿胀情况。 (6) 术后3天:减少或停止静脉输液, 恢复正常饮食量, 增加术后舒适感;疼痛观察, (提前1.5h镇痛处理, 每天2次) ;鼓励其扶拐大胆行走, 但要注意劳逸结合, 树立信心, 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出院标准及康复指导:出院时病人髋关节屈曲达70°~90°, 外展15°, 外旋10°。2周~3周内扶单拐日常行走活动外, 还应加强屈髋, 外展, 外旋运动, 注意方法一定要正确, 防关节脱位。术后4周至3个月内应弃拐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 掌握入厕、穿脱鞋袜、坐车、上下楼梯等方法, 为回归社会作好准备。嘱病人定期复查。终生注意事项, 无论站立或坐位, 弯腰不超过90°;坐着或躺着时, 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转身时要整个身体转动, 不能只转上半身;不要弯腰拾物;侧卧位时2个月内不要患肢在下侧;不坐矮登, 不用蹲厕, 沙发和马桶最好装有扶手, 以便起身站立;保持体重, 避免骨质疏松;建议不要或少做爬山、跑步等有损人工关节的运动。

1.2.2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恢复自理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质量满意度。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采用FTS护理路径, 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 是针对个性化要求, 更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护理服务;FTS护理路径由科主任, 医生, 护士一起制定, 使护理工作遵循治疗的原则, 符合病人的疾病愈合规律, 同时强调护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有严格的时间性和顺序性;每天的护理措施一目了然, 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和计划心中有数, 可主动地选择最佳时机对病人进行干预, 使病人的治疗护理到位, 避免由于护理人员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遗漏、疏忽, 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实施临床路径, 人工髋骨节置换术的病人入院3d内进行手术, 1周即出院[3]。

3.1 FTS护理路径缩短了病人首次下床的时间、恢复自理的时间

FTS护理路径强调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严谨性, 保证了护理计划的有效实施。通过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 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行早期功能锻炼, 早期下床活动, 并能完善生活自理。

3.2 FTS护理路径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

护理人员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及时地系统地为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护理管理人员可以对照表格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4]应用临床路径减少了不必要的物质消耗, 节约了卫生资源, 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5]。

3.3 FTS护理路径降低了病人住院费用

应用FTS护理路径能限制医疗费用的增长。随着我国城市和农村医保制度的健全, 开展FTS护理路径将会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双赢的经济效益。

总之, 应用FTS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病人进行围术期的护理, 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其效果优于传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 (FTS) 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住院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FTS护理路径进行围术期护理, 对照组50例住院病人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恢复自理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首次下床时间提前, 恢复自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住院费用下降 (P<0.05) 。[结论]FTS护理路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的护理, 可促进病人术后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

参考文献

[1]姜志伟, 李宁, 黎介寿.加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 (2) :131-133.

[2]刘瑞云.临床路径及其实施效果评价的现状[J].护理研究.2012, 26 (5C) :1354-1356.

[3]陈凯敏, 张伟明, 陆廷仁.早期康复治疗人工髋骨节置换术后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269 (9) :566-567.

[4]戴红霞, 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3) :208-211.

关节镜围术期的护理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 按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其中男35例, 女45例, 年龄62~77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础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自入院即按“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和其他服务, 对变异因素进行记录, 实施方法:对入院进入护理路径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 并向患者详细解释路径的相关内容和作用,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签订知情同意书, 而后每日每班次责任护士依照当日CNP内容观察患者病情和分析病情的进展, 并负责相关内容的实施, 护士长检查护理路径的落实情况, 及时进行督促指导, 患者于出院前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观察否达到预期目标, 并记录偏差。

1.3 观察指标

包括两组病例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术后7d 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 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3例, 深静脉血栓5例, 泌尿系统感染1例, 股骨头脱位1例,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是临床护理工作标准化的方法。医护人员通过针对不同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 使某种疾病的多数患者得到最有效照顾流程的护理规范, 使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均能按照设定的模式接受护理和治疗。护理路径通常针对某种疾病以时间为横轴, 以入院指导、诊断、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等护理手段为纵轴, 制定标准化的护理工作流程, 因此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不仅规范了常规进行的护理操作, 且减少了部分不合理、不必要的护理行为, 保证了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使患者获得最佳服务[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通过护理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不仅可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 且可根据路径表的内容对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 使护理工作处于规范化和标准化, 减少了因护理人员个体差异而造成护理质量的差异, 从而保证了护理质量, 减少医疗行为的随意性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护理人员定时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知道自己每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及正确的活动方法, 并且患者及家属参与自己疾病的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 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了时间概念, 提高了认知程度,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3]。此外, 临床护理路径要求医护人员按计划和实践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防止一次性将健康教育的内容灌输给患者, 造成患者因接受不了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且护理路径的实施使护理人员变被动说教为主动说教, 增强了其工作责任感, 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得到热情的服务和细致的健康指导, 因而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

本文结果显示, 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后,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患者和家属对医护工作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术后7d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提高 (P<0.05) , 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管理的新模式, 溶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 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规范护理路径工作流程表使护理人员有计划、有预见地为患者提供治疗及康复护理等, 减少了患者无价值住院时间, 且患者能充分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 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 有效预防了术后感染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医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 (CNP) 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将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指定的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护理, 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患者满意率和健康知识掌握及术后7d 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减少并发症, 利于患者术后整体功能的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

参考文献

[1]方立珍, 王爱莲.临床路径-全新的临床服务模式[M].长沙:北京医科大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3.

[2]夏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展望[J].护理研究, 2008, 22 (9) :2355-2356.

[3]张英.规范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路径提高功能康复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6) :888-890.

喉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进展 第7篇

1 术前准备

1.1 心理准备

喉癌患者的心理十分复杂和敏感, 对癌症及手术有恐惧心理, 对术后效果怀疑引发焦虑心理, 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引发自责心理, 担心遭家属遗弃引发孤独心理。针对这种情况, 卢宇玲[2]认为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及必要性, 同时取得患者单位及同事的配合, 减轻患者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 同时还可将成功病例介绍给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 稳定患者情绪, 消除自卑感,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1.2 口腔准备

保持口腔清洁时减少术后感染和防止咽瘘的重要环节, 指导患者术前戒烟戒酒, 饭后漱口刷牙, 有龃齿者, 嘱其到口腔科治疗。术前3 d漱口液清洁口腔, 每天4~6次。

1.3 呼吸道准备

指导患者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 术前1周开始用0.9%生理盐水20 m 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 000 U雾化吸入, 每日2次, 每次15 min~20 min.叶钦等[3]对66例患者分别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 观察患者术后感染率和血氧饱和度, 结果表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和提高血氧饱和度方面, 比超声雾化效果更好。

1.4 环境准备

刘云等[4]认为患者术后鼻腔失去过滤、湿润以及对空气的加温作用, 空气由气管直接进入肺部。因此术前2 d即可开始全面打扫病室卫生, 紫外线消毒, 消毒液湿拖, 减少室内人员流动。

1.5 营养准备

据报道, 头颈肿瘤患者37.7%~59%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5], 这将直接影响伤口愈合及手术疗效, 故术前应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1.6 交流方式准备

由于喉癌手术部位特殊, 手术后患者无法用语言表达意愿, 故应备好书写板和笔, 以备随时使用。对文盲患者, 可用简单手语和制作“小图片”来进行沟通。

1.7 常规术前准备

术前1 d备皮、沐浴更衣, 术前12 h禁食, 4 h~6 h禁饮, 术日晨插胃管、导尿管, 测量生命体征, 肌注术前针。

2 术后护理

2.1 满足患者生理需要

2.1.1 营养护理

喉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1 d即可通过鼻饲供给营养, 从低浓度制剂如能全力、富力康等逐渐过渡到自配的匀浆肠内溶液, 每日1 000~1 200 m L.同时根据患者体质情况, 静脉补充营养。胡小翠等[6]对123例喉癌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得出结论:肠内支持具有良好的效果, 与肠外支持相比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副作用极少、更符合人的生理, 且能预防肠黏膜萎缩, 肠内细菌异位所致的感染等优点。

2.1.2 排泄护理

术后3 d协助患者床上解大便, 做好导尿管的护理, 每日碘伏消毒会阴部2次。

2.2 满足患者安全需要

2.2.1 体位护理

全麻未清醒患者取去枕平卧位, 清醒后蔡洁[7]等认为抬高床头30°~40°, 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和头面部水肿的减轻, 同时减少切口张力。崔志茹[8]认为清醒后取半卧位可防止鼻饲时食管反流 (同患者咽肌关闭功能受损, 食管和胃内容物易于反流) 。

2.2.2 呼吸道护理

喉癌术后患者的正常呼吸道被改变, 颈部的气管造口变成呼吸、排痰的惟一通道, 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 失去对吸入空气加温、湿化、净化屏障保护作用, 易致气管堵塞、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9], 因此加强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 (1) 有效排痰:林泳琴等[10]认为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一吸 (雾化吸入) , 二拍 (翻身叩背) , 三吸 (负压吸痰) ”的排痰顺序, 使患者的痰液及时排出, 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预防咽瘘的发生。 (2) 气道湿化: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2℃为宜, 湿度保持在60%左右[11]。崔彩萍等[12]将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等药物加入一次性止痛泵连接头皮针软管置于气管套管内以2~5 m L/h持续湿化作为课题研究, 以减少气管干燥和痰痂的形成, 达到持续湿化的目的, 既减少吸痰的刺激, 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效果很好。 (3) 套管护理:气管套管口可用无菌小方纱渗湿生理盐水后覆盖1~2层, 达到减少痰痂形成的目的。q 4 h清洗气管内套管, 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清洗的次数。

2.2.3 胃管护理

鼻饲前后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固定胃管的粘贴胶布是否松动, 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胃管的固定, 避免脱落, 因为反复多次插入可损伤咽喉缝合黏膜导致咽瘘。李晓红[13]研究证实, 从胃管开口到第三侧孔需要12 m L水才能将存留在胃管内的流质食物注入胃内, 故鼻饲前后应用超过12 m L温开水冲管, 同时忌注入颗粒状黏稠食物, 10 d后根据病情可试从口腔进食2 d~3 d, 先从流质到软食逐渐过渡, 如无呛咳、咽瘘等不适症状, 即可拔管。

2.2.4 皮肤护理

张素梅[14]认为气管造瘘口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更换敷料, 周围涂氧化锌软膏, 以防肉芽组织增生, 注意造瘘口大小, 及时清理痰痂, 防止呼吸困难。保持床单元清洁、无碎屑,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预防褥疮的发生。

2.2.5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 咽瘘:咽瘘是喉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 术后72 h内平均体温超过38.5℃, 排除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可作为识别咽瘘的指征[15]。此外咽瘘的早期症状:切口周围皮肤红肿, 有波动感, 渗液增多;气管套管内分泌物增多, 呈脓痰, 味臭。对于瘘口较小其下无脓腔者, 用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窦道后加压包扎;对于较大的瘘口, 配合医生切开引流, 清除坏死组织, 经冲洗凡士林纱条填塞后加压包扎处理, 另外加强抗感染和支持疗法, 大多咽瘘可自愈。

(2) 误咽:喉癌患者次全切后, 吞咽功能暂时失调, 容易发生误咽、误吸, 指导患者术后10 d内不要把唾液咽下。做正常吞咽动作, 使食管与呼吸道分开, 训练其生理功能。

(3) 出血:喉癌患者行全切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有引流管, 要使引流管装置经常处于负压状态,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 准确记录, 发现异常, 及时汇报医生予以处理, 当引流液<10 m L, 就可考虑拔管。

(4) 感染:预防口腔感染, 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并做口腔护理, 每日用漱口液清洁口腔2~3次;预防局部感染, 每日更换套管敷料1次, 如敷料被分泌物或痰液浸湿应随时更换;预防肺部感染, 根据病情,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每天1~2次室内散步, 对卧床患者鼓励床上活动, 定时翻身叩背。

2.3 心理护理

2.3.1 满足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

指导家属和单位同事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治疗, 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还要给家属以关怀与安慰,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

2.3.2 满足患者被尊重的需要

毕重丽[16]认为护理人员要富有同情心, 用语言和行动去感化患者, 了解其心理状态, 引导患者宣泄并进行思想疏导, 减轻患者自身参照行为。对于患者出现的进步, 要给予肯定和赞美的语言。

2.3.3 帮助患者实现自理

应用奥瑞姆的辅助教育系统在患者术后及出院前指导和教育患者满足其自理需要。向患者介绍喉的解剖位置和更换套管的目的, 指导患者掌握气管套管消毒及更换套管的方法。周桦等[17]对84例喉癌患者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研究得出:奥瑞姆自理理论可提高患者术后的自我护理能力,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尹中普等[18]认为喉癌术后利用食管发声, 佩带人工喉, 气管食管发声, 来实现与周围人的沟通, 以提高社会交往程度, 满足患者自我实现的需要。

胆石症围术期的护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2007年共施行胆石症手术130例, 其中男76例, 女54例, 年龄最大77岁, 最小34岁, 平均年龄57岁, 平均住院天数24 d, 除1例患者因心脏病复发死亡外, 其余均痊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病房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 介绍病房管理制度、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 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和检查前, 详细解释目的、过程、方法, 以诚挚的态度、和蔼的语调和患者交谈, 鼓励其说出自己的顾虑, 耐心解答疑问, 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详细介绍科室开展此手术的情况, 使其了解有关疾病知识, 手术效果, 术前、术中如何配合及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和术后注意事项, 做好解释工作, 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以便配合术后继续治疗。为了便于护理、便于患者相互交流, 我们将胆石症患者集中在同一病房, 进行术前宣教指导。还请术后康复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 帮助患者消除术前紧张焦虑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健康教育指导

术前3 d由责任护士给予宣教指导, 讲明术后深呼吸的技巧, 咳痰、翻身、肢体活动、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 并指导其练习深呼吸、按压伤口咳嗽、肢体活动的方法。黄疸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是由于胆管系统异常改变, 胆汁淤积所致血液中胆盐增高, 刺激末梢神经所引起, 可指导患者用温水清洗, 穿宽松棉质衣服, 瘙痒严重者, 可用抗组织胺药物。叮嘱其忌用热水、肥皂水擦洗, 并修剪指甲, 以免抓伤, 造成感染。

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肝内、外胆管结石感染时期最凶险的并发症, 腹膜炎体征伴高热、寒战、黄疸, 需严密观察病情, 并做好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

2.4 做好术前常规护理

做好术前血尿常规、血尿淀粉酶、心电图、心肺肝肾功能检查、配血, 以备术中出血, 严格备皮,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备术后监测对比。术前12 h禁食, 4 h~6 h禁水, 术前半小时留置胃管、尿管。

3 术后护理

3.1 基础护理术后患者尚未清醒时, 应去枕平卧, 头偏

向一侧。常规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6 h血压平稳后改半斜坡卧位, 以减轻对腹部切口张力缓解疼痛, 并有利于患者呼吸。

3.2 伤口护理

观察并记录伤口的性质, 疼痛难以忍受时除关心安慰患者, 采取有效止痛措施外, 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腹部、背部按摩,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患者咳嗽时协助按压腹部伤口, 防止腹压增大而增加切口张力, 引起疼痛加剧。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如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 如有胆汁渗漏应涂以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3 引流管护理

3.3.1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腹腔引流管的量、颜色、性质, 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折叠、受压。如有异常时, 应及时报告医生。现我科常用潘氏引流管, 该管由硅胶材料制成, 对周围组织刺激性小, 其管腔内有数条突起的脊, 不会因引流管受压而导致管腔闭塞, 有利于引流。

3.3.2 T形管护理

(1) 妥善放置T形管, 不宜牵拉, 防止导管脱落, 指导患者活动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 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 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管通畅可以保证胆管缝合处不至承受过高张力造成胆汁外溢, 还可以促使炎症水肿消退有利愈合, 尚可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3) 每日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正常胆汁的颜色为澄清、浅褐色, 无臭。肝细胞每日分泌胆汁约500~800 ml, 引流量过多或过少, 颜色过浓或过淡, 均与胆管炎症和梗阻有关, 应查明原因。胆汁流量过多易造成电解质紊乱; (4) 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 并指导患者不要将引流袋抬高超过伤口平面, 防止引流液倒流, 导致逆行感染; (5) 拔管护理, 术后一般需2周左右拔管。我科常规3周拔管, 此时窦道形成比较完整, 避免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拔管前先做夹管试验, 观察有无发热、腹痛、恶心、黄疸等症状, 如有说明胆总管下端有梗阻, 暂不拔管。经T形管进行胆管造影, 如造影显示胆管通畅, 一般造影后2 d~3 d即可拔管, 拔管后瘘口一般1 d~3 d自行关闭。拔管后也要注意观察腹部疼痛、体温、伤口敷料清洁度和患者有无异常感觉。

4 出院指导

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进行宣教,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 适当活动, 保持心情舒畅, 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近期内禁食肥肉、油煎、油炸食物, 荤素搭配。3个月, 6个月复查1次。如有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症状时立即就诊, 以免延误病情。

关节镜围术期的护理 第9篇

【关键词】综合护理;介入;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77-02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1]。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神经肌肉接头,可见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间隙加宽,突触后膜皱褶变浅并且数量减少,免疫电镜可见突触后膜崩解等。肌纤维本身变化不明显,有时可见肌纤维凝固、坏死、肿胀。慢性病变可见肌萎缩。将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采用改良后的措施,即综合性介入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入选患者96例,可分析疗效病例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为(44.5±4.2)岁,男16例,女17例,病程1-3年,平均2.4±1.7年。实验组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为(43.2±5.3)岁,男13例,女20例,病程1-4.5年,平均2.1±1.8年。两组患者根据Osserman 分型,我们将重症肌无力患者分为4个类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见下表1,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基本资料

实验组(n=33)对照组(n=33)P值

年龄(岁)44.5±4.233.2±5.30.41

男性(%)48.4339.390.37

病程(年)2.4±1.72.1±1.80.06

Ⅰ型(眼型)560.29

Ⅱ(A型、B型)10120.60

Ⅲ型(急性暴发型)1080.37

Ⅳ型(晚期重症型)870.18

1.2纳入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主要依据是具有病态疲劳性和每日波动性的肌无力表现。确诊依靠细致准确的新斯的明试验结果判断属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具有心肺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精神症等严重疾病。排除以及严重心、肝、肾损害疾病影响药物代谢的危重病人,排除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眼外肌麻痹、吞咽和构音障碍、颈肌无力以及急性或亚急性四肢弛缓性瘫痪等疾病。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当出现咀嚼、吞咽困难时应注意进软食、半流食,避免呛咳及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或肌无力危象以及卧床时,应加强生活护理,及时翻身叩背,避免肺部感染及褥疮。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加重MG的诱发因素,如感冒、发热、过度劳累、精神创伤、手术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提醒病人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在治疗上病人应有良好的心态与康复的信心。鼓励病人和病人本身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治疗信心,减少病人的心里负担,避免精神剌激和过度脑力(体力)劳累。注意各种感染,生活保持有规律,饮食方面应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护理两周后观察临床疗效。

1.5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护理两个周后,根据护理有效率,病人满意度以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连续型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两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与改良组66例的疾病情况见表1,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为78.78%,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护理有效率为81.61%;实验组病人满意度为90.91%,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护理有效率为91.30%。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后,发现改良方法组总治愈率差别不大,但是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总例数病人满意度护理并发症护理有效率(%)

对照组3326(78.78%)7(21.21%)81.61

实验组3330(90.91%)2(6.06%)91.30*

注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应立刻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2]。加强呼吸管理是挽救MG危象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对于肌无力患者均应注意确保呼吸道通畅,当经早期处理病情无好转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以减少气管内的分泌物等等。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采用改良后的措施,即综合性介入护理能显著提高病人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蒋耀光,范士杰,陈建明,等,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远期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 (12 ):765-767.

子宫内膜癌围术期的护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26例, 年龄46~75岁, 平均56.2岁;其中18例为Ⅰ期子宫内膜癌, 8例为Ⅱ期子宫内膜癌。

1.2 护理

1.2.1 心理护理

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可减弱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 相反, 如果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则可促进其临床治疗[2]。因此, 要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心理护理是重要环节。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在患病后紊乱, 大多均存在暗示感受性增高、情绪稳定性降低, 降低了自身行为控制能力。所以, 患者常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要通过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 松弛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3]。患者在入院之后, 接触到的环境是陌生的, 因此, 自然会产生忧伤、恐惧、悲观等消极感受, 加上目前社会上对癌症的过分偏激看法, 一旦知道自己患上子宫内膜癌的时候, 难免会出现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感觉, 在接受护理及治疗措施的时候均表现得比较被动, 且对手术效果不报太大的期望。特别是对于接受双侧附件及子宫切除术的患者, 常认为自己失去了作为女人的资本, 从而导致性生活质量下降、内分泌激素改善, 进而表现为绝望、紧张、情绪低落、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护理过程中, 应以温柔体贴的动作、和蔼可亲的态度、细腻温暖的语言, 主动关心患者, 对手术的过程及方式、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麻醉方法等, 要耐心地解释, 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向患者介绍成功的典型病例,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坚持接受治疗。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让家属特别是患者丈夫认识到妻子的身体状态, 指导适宜的护理方法, 掌握疏导患者心理压力的措施, 保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

1.2.2 术前护理

患者于术前1d沐浴, 注意脐部清洁, 剪指甲, 细致、温柔、认真地备皮, 避免划伤患者的皮肤;术前3d充分阴道准备, 应用0.5%碘伏液对阴道壁、穹窿部、宫颈等进行冲洗, 再于术前晚和术晨分别对阴道进行再次彻底冲洗, 阴道一定要确保清洁。如果出现了阴道流血的症状, 则应用0.5%碘伏棉球擦洗消毒;术前3d进半流食, 术前1d进流食, 而在术前的12h则给予禁食, 在术前的6h给予禁饮, 减轻胃肠道负担, 促进手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术前3d口服氟派酸胶囊, 术前一天3pm遵医嘱口服和爽或甘露醇等清洁肠道的药物, 术晨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 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 给予适宜的体位, 详细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和灌肠的意义, 肠内积气和粪便要排空;合理搭配饮食营养;严格训练患者正确咳痰、呼吸, 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和排尿。

1.2.3 术后护理

保持病房整洁和干净, 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给予吸氧、多功能心电监护, 监测患者意识、呼吸、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在全麻患者清醒之前, 给予去枕平卧位, 并将头偏向一侧;患者清醒之后, 取半坐卧位。给予腰麻患者去枕平卧6~8h, 然后再给予半坐卧位。手术当日禁食, 肛门排气后进流质过渡至半流质, 则可进食肉沫、粥、新鲜蔬菜、面条等, 指导予饮陈皮粥水以行气养胃, 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戒糖、奶, 待肠蠕动恢复, 排大便后予进普食, 恢复期宜多食滋补气血、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注意腹部切口有无渗血, 敷料有无松散、脱落, 敷料随湿随换。注意观察有无阴道流血流液及腹痛,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镇痛泵使用效果, 腹部切口疼痛时安慰患者,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鼓励患者常翻身, 如患者腹胀严重, 遵医嘱双足三里艾灸或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穴位注射双足三里。遵医嘱予小茴香干热熨烫腹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一般留置尿管2~10d, 对尿液的颜色、性质、尿量等要密切观察, 避免尿管受压扭曲, 保持通畅性。妥善固定引流袋, 并保持低于会阴部的位置。指导患者每日饮水2000ml以上, 尿管拔除前3d开始夹管, 每2h开放1次, 尿管拔除后常规测残余尿, 如超过100ml则应重新留置3~5d尿管。标记好引流管, 且将引流袋悬挂于床边并不可高于引流口, 注意观察其是否通畅。术后督促患者进行肢体活动, 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下肢抬高15°~30°, 膝关节屈曲10°~15°, 术后2~3d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卧床期间嘱患者在床上活动, 下肢做屈伸运动或抬腿运动, 3~4次/d, 15~20min/次。遵医嘱烫疗双下肢, 1次/d。

2 结果

治愈16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31%。

3 讨论

在围术期中应用人文关怀和整体护理, 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具有连续性、协调性和个性化。在护理过程中, 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 通过宣教, 让患者全面了解治疗方案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妇科疾病中, 由于常涉及患者的隐私, 因此需要加强心理护理, 要关心、同情、尊重患者,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而积极面对治疗,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26例, 对其给予手术治疗, 给予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等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在围术期给予护理措施过后, 治愈16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31%。结论 子宫内膜癌围术期给予护理程序, 能够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手术期间,护理

参考文献

[1]陆宁丽.1例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9, 12 (4) :234-235.

[2]胡祥玲, 贾桂丽, 耿继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32) :179-180.

[3]张克勤, 徐德静, 王海蓉.子宫内膜癌病人术后放射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9 (29) :782-783.

上一篇:复合地基运用下一篇:法治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