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幼儿教学

2024-06-29

角色游戏幼儿教学(精选12篇)

角色游戏幼儿教学 第1篇

一、游戏融入生活

学习源于生活, 游戏也从生活中来。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同样可以回归生活, 让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参与游戏, 可以促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例如:在孩子们玩“消防员职业体验”时, 他们的角色肯定就是 “消防员”了。但是他们年龄太小, 根本不知道消防员是干什么的。所以, 在游戏之前, 我们先给孩子们观看消防员工作的视频, 让他们体会一下消防员的工作历程, 了解消防员需要做些什么。当游戏正式开始时, 孩子们拿着消防员专用工具寻找火源。看着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情, 亦步亦趋、小心翼翼的样子, 老师们都忍不住想哈哈大笑。 当然, 除了利用多媒体视频来为幼儿提供生活经验之外, 我们还可以有很多方法为他们提供生活经验, 如:讲故事、参观公共场所……, 这些不仅可以扩大幼儿的生活视野, 同时还可以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许多有用的素材。

二、教师为幼儿引路

角色体验游戏是需要幼儿参与的,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那么, 幼儿在游戏时, 是否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呢?答案是肯定的。教师不能干预幼儿游戏, 但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引。比如在游戏时, 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遇到纠纷……此时, 只有教师的介入才能让游戏进行下去。当然, 教师的参与不仅可以起到维持游戏的作用, 还能给孩子们一些启示, 让他们知道如何做才是最恰当的。

例如:在一次“拯救小猴子”的游戏中, 孩子们一根筋只想着顺着一条路走, 我看着有些着急, 就自言自语的说“:哎, 怎么办啊, 我是不是可以换另外一条路去寻找呢?”孩子们听了, 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开始继续寻找, 终于让他们找到了小猴子的藏身之地。有些孩子在游戏时非常投入, 他们甚至会忘了许多细节问题。此时, 就需要教师及时的给予提醒。当然, 提醒可以用提问的方式, 让孩子们有思考的过程, 会更有趣味性。

又如:在一次“寻找凶手”的游戏中, 我问孩子们“:如果让小兔当保安, 它会被哪些动物抓走呢?”孩子们举起小手说“:大老虎、大灰狼……”他们说了好多, 这些动物都是每一个童话故事里充当坏人的、凶狠的动物。可见, 这样的问题能够激起孩子们思考的欲望, 当他们迫切地投入到思考中时, 他们游戏的情绪也就会更加饱满, 他们的兴致也就会更浓。

三、游戏以德育为先

角色游戏不仅仅是让幼儿开心的玩,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并通过游戏得到启发与教育。比如“:消防员职业体验”游戏, 让幼儿知道安全防火的重要性“;拯救小猴子”游戏, 让幼儿知道安全的重要性, 知道怎样分清好人和坏人, 并让他们意识到恶势力终将倒台, 善良和正义永远会胜利,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播下一颗正能量的种子“;寻找凶手”游戏, 让幼儿知道安分守己、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小公民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四、改变让游戏更有趣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 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情绪上的变化, 只有捕捉到他们的变化, 才能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促使他们更加投入游戏活动。

例如:在一次超市游戏活动中, 玩具区的孩子有点沮丧, 每次他们的玩具都是最好卖的, 但是今天顾客们都去光顾蛋糕坊了。我看着他们的神情, 提示他们“:你们是否可以想个吸引顾客的办法呢?” 有个孩子悄悄地说“:老师, 我看到超市里会有降价的, 我们也可以吧?”我笑着点了点头。孩子看我点头, 立刻拿起小喇叭大声喊“:降价了, 降价了, 玩具买一送一哦!”随着他的吆喝声响起, 小顾客很快蜂拥而至。由此可见,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 幼儿会通过自身的体验得到新的收获, 当他们学会更换方法时, 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也在不断地攀升。

在角色游戏中, 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 要深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不管在学习时, 还是在游戏时, 都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会用幼儿的眼光看世界, 一切以幼儿的想法和意愿为出发点,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创设最佳的外部环境以满足幼儿学习、游戏的需求。让孩子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 并在游戏中受到有益的启迪, 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摘要:本文从解读游戏的重要性入手, 逐步从角色游戏的重要意义;角色游戏的运用策略:游戏融入生活, 资源为游戏服务, 教师为幼儿引路, 游戏以德育为先, 改变让游戏更有趣;反思角色游戏的运用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希望通过运用这些策略, 让孩子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角色游戏中, 并受到有益的启迪。

角色游戏幼儿教学 第2篇

游戏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能积极的参于到活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并能有礼貌的交往。

3、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游戏准备

1、准备好类似医院的场地。

2、为幼儿普及医院以及医生的知识经验。

3、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

游戏过程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3)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3、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4、游戏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

5、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6、游戏结束时,教师对服务好的医生、护士给予表扬。

游戏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一直忘记自己手中的仪器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还有部分幼儿说到打针就怕即使是假的,通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打针也不是很恐怖。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预防疾病的意识。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第3篇

【关键词】角色游戏 实践 探析

“角色游戏”是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顺应幼儿角色扮演、角色模仿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形式。角色游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幼儿园中班后,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征,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扮演相关的角色。角色游戏的开展符合中班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征,能满足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时鼓励教师加强“角色游戏的教学”,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愿望,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体验生活,抒发对生活的热爱。

一、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探析

1.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的性进一步增强,主题趋于稳定,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中班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由直觉行动思维逐步向具体形象思维进行过渡。比如,中班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能够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恰当、合理地安排家务劳动,买菜、烧饭科学安排,招待客人热情周到、大方得体,能够扮演爸爸的角色简单修理家用电器,如扮演电工的角色学习修理煤气灶、修理电视机等;扮演木工的角色学习修理板凳、八仙桌子等;扮演瓦工的角色学习修理卫生间内破损的瓷砖、墙面上掉落的瓷砖等。角色游戏的主题可以由中班幼儿自主确定,主题一旦确定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拓展延伸,幼儿积累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开展得也就越逼真,角色行为也就越形象具体,也就越感人。当然,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之前,应自主定位好各自的角色、明确各自的任务,目的性应明确。比如,在以“娃娃家”为主题的角色游戏展开之前,中班幼儿就应该共同协商各自应该担任的角色。如,谁去担任爸爸的角色,谁去担任妈妈的角色,这样在目的性明确的基础上再去开展角色游戏才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2.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规划意识进一步加强。由于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之前就自主确定了各自扮演的角色,所以在真正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中班幼儿的兴趣都很浓厚,热情都很高涨,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角色游戏中,并且都能按照事先确定的角色进行游戏。比如,在“乘地铁抓小偷”的角色游戏中,大多数中班幼儿扮演乘客的角色,而有几个男孩扮演地铁中的“乘务员”,其中一个皮肤黑黝黝的小男孩扮演“小偷”的角色,当地铁停靠某一站时有大量的“乘客”涌入地铁,这时“小偷”的眼睛贼溜溜地在“乘客”身上扫来扫去的同时向某一“乘客”靠近,正欲下手盗窃时,被“乘务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以擒拿,并且将这个“小偷”扭送到“派出所”。在这样的角色游戏中,中班幼儿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按照游戏规则适时恰当地展开,培养了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加强。

二、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中教师的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的一种活动形式,但绝非是说幼儿的角色游戏可以放任自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1.教师指导的前提是尊重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自主性。教师应尊重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无论是在角色游戏初期、中期、后期,中班幼儿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有些想法或许会超乎寻常,教师宜大加赞赏、大加鼓励,切忌不予理睬甚至批评制止。

2.教师指导的方法是以间接指导为主。首先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去丰富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因为生活经验是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动力源泉。教师可以借助于让中班幼儿进行参观校园、参观社区,观察植物、观察动物、逛商场、观看录相、播放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去有效丰富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其次,教师在中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应认真地进行观察,并科学合理的参与其中,只有通过教师的细致观察,才能准确了解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进程。在观察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行为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某一特定的行为代表着什么,为何会作出如此的反应,对中班幼儿的发展的价值在哪里。教师在细致观察幼儿角色游戏的前提下更应主动地去参与其中,让幼儿进一步获得心理“支撑”,以增加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乐趣,促进角色游戏的发展。

三、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做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支持者。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给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以大力支持,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应给予大力支持。随着角色游戏的推进,教师应适当进行调控,对于良好的表现加以表扬、鼓励,对于有待商榷的地方教师应随时加以明析、加以“导航”。比如,在中班开展的“我当理发师”的角色游戏中小男孩阳阳表现极棒,教师就应大加表扬、鼓励,而小女孩蓉蓉则表现得欠为理想,教师就应启发、引导她,让小蓉蓉找回自信,踊跃表现自己,从而主动投入“我当理发师”的角色游戏之中。

2.教师应客观评价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教师既要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予以恰当评价,又要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评价。通过对角色游戏的评价正确了解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为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角色游戏提供科学的依据。

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第4篇

所谓角色游戏主要是在幼儿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合理运用模仿和想象的方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情况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当前幼儿教学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活动,也是在幼儿时期较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幼儿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1.角色游戏内容需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3到6岁是幼儿观察和模仿社会的主要年龄。通过观察生活的幼儿,发现: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常常表现得较为积极,表演的游戏角色也就越逼真,语言内容更丰富。因此,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内容时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2.引导幼儿捕捉角色游戏中的信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的思维具有模仿思维、单向思维、形象思维等几个特征。因此,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指导,能够帮助幼儿充分发展自己的模仿思维,有效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善于捕捉游戏信息,教师适当给予引导,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感受到成功。

如,在一个《点心店经营》角色游戏中,安排几个幼儿扮演服务员、一个幼儿扮演店长。当点心店生意冷清时,教师可以转换思维,提出:点心店里能否卖蛋饼吗?以此来激发幼儿捕捉角色游戏的信息,从此开阔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感受到角色游戏中的生活再现,其中幼儿捕捉到游戏新内容,便能够成为激发兴趣的新鲜点,以此来达到训练幼儿思维能力的目的。

3.实施科学引导和开展跨班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实施科学教导,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在幼儿整个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其主要是以幼儿的学习问题为主要中心,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相互沟通实现的一个过程。

幼儿能够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体验角色生活,并且在活动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但是这与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分不开。同时,这并不意味着将幼儿限定在一定的游戏框架中,因为,幼儿才是游戏活动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幼儿角色活动中的重要指导者。因此,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其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会观察游戏,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所做出的各种反应,并对游戏中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从中去感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情感。如果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便应该及时指导,从而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交往水平;二是注重指导方法,实施隐性参与。

在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便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帮助幼儿继续开展游戏活动。但是这种干涉参与需要隐性的方式,很自然地参与到角色游戏过程中,避免强制性中断幼儿开展的角色游戏活动。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开展跨班游戏,提升交往技能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涉及较为广泛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幼儿了解更多的事物,有效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因此,在角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实施跨班游戏,能够有效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增加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的互动性,这样有利于提升幼儿的交往技能。这样能够让幼儿完全融入社会角色活动中,从而提升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当前幼儿教学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入手,充分发挥角色游戏活动中对幼儿教学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能够有效地增加幼儿与教师及其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所以,幼儿园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着重分析了角色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三个方面的策略。

角色游戏幼儿教学 第5篇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炸坦克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的投掷能力。

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遵守记律的品质。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与难点

有控制地用力向前掷物。

材料及环境创设

听过jiefangjun叔叔打仗的故事或看过军事表演。

废旧的小型雪碧瓶装不少量为手榴弹、椅子背面贴有旧报纸制作的“石头”为碉堡、席子团起来两边缝住画上颜色为坦克车(五至六辆)红、蓝颜色的长橡皮筋各一根。

设计思路

投掷练习对幼儿来说既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又比较单调乏味。怎样在体育活动设计中,根据幼儿学习的年龄特点,将单一枯燥的、活动量又不大的投掷动作练习变为有一定活动量和练习密度并饶有情趣的活动游戏,是此次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设计力图通过学习jiefangjun、红蓝两队炸敌阵地和炸坦克这三个游戏情节的安排,将投掷练习寓于快乐的游戏活动之中,既指导了幼儿的投掷技巧,发展了幼儿的手臂力量,又全面的锻炼了幼儿身体的其它部位,并培养了幼儿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

活动流程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探索学习集体练习——变换角色难度练习——结束游戏放松身体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教师启发: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学习jiefangjun的游戏。老师做指挥员,你们当jiefangjun战士。jiefangjun战士要一切行动听指挥。教师喊口令,幼儿进行队列练习。

(2)教师启发:jiefangjun叔叔有哪些本领?根据幼儿的回答,师生一起模仿jiefangjun叔叔本领:打枪——上肢运动;拼刺刀——下蹲运动;开炮——体转运动;骑马——全身运动。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发出象声词,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探索学习、集体练习

(1)教师启发:现在我们要练习扔手榴弹的本领,学会以后就可以去炸毁敌人的坦克、大炮、碉堡、军火库等等。教师把幼儿分成红蓝两队,各自站在红线和蓝线上,用力向前投掷手榴弹(雪碧瓶)并力争投过前方的橡皮筋

(2)教师在观察幼儿探索学习的基础上,请1~2名幼儿进行示范,教师说明动作要领:一只手臂弯曲在肩,两腿分开,把手中的“手榴弹”用力投过“封锁线”。

(3)幼儿自由选择红线或蓝线进行练习,教师随机指导,指导中可运用集中,分散和个别指导的形式来纠正幼儿的动作,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变换角度、难度联系

(1)教师启发:“全体紧急集合,马上执行司令部的命令,进行军事演习。红队做‘坦克兵,’蓝队投炸弹‘坦克’。现在两队实战开始,看是‘坦克’先攻克‘阵地’,还是‘手榴弹’将‘坦克’全炸毁。”幼儿各自进入角色,红队两人一组钻进席筒为“坦克兵”,向蓝队滚动前进,蓝队躲入“战壕”(小椅子后)为“投弹手”,待坦克驶近开始向他们投弹。

(2)教师吹哨子,双方进行实战演习。

(3)红队、蓝队交换角色再次演习。每次演习结束,幼儿要为胜利一方鼓掌祝贺,并设计自己队进攻的方案。教师亦可参与某一队的活动。

4、结束游戏,放松身体

教师吹哨子,全体幼儿集合,大家一进讲评,表扬在游戏中表现机智、勇敢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幼儿。大家听着音乐,跳一个“欢乐舞”。

活动建议

制作坦克用的席子亦可用大纸盒来代替。

平时早锻活动中可利用席筒或纸盒,鼓励幼儿一人或两人合作钻进去,向前爬动前进,饶有活动的趣味。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角色游戏幼儿教学 第6篇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手段之一。幼儿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学习的,他们在玩中学、动中学、动中求进步。幼儿园时期,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期。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这个变化比较大,幼儿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适应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性,角色游戏正式最好的手段。为此,文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字角色游戏;游戏过程;幼儿教学;策略

为了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我就幼儿的游戏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与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

良好的游戏环境能充分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为了能让幼儿有一个安静、和谐的游戏环境,我把游戏区域划分为娃娃家,小菜场、理发店、书店、和超市等种类,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保证足够的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自主考虑可以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这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允许幼儿自由选择

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在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时,教师应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明确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三、适时给予随机指导

有些教师认为,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玩,随孩子怎样玩都没关系,成人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和指导,因为成人的指导会影响孩子游戏的正常开展。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少干预是正确的,但少干预并非说就不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孩子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比如教师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丰富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教师参与到年龄小、能力弱、胆子小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帮助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这里要说明的是,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应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

四、及时调整游戏角色

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往往长时间地充当同一个角色。如:当“运输工人”的幼儿老是重复装运玩具的活动,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调整角色,如可建议幼儿去当“医生”,坐在医院里为病人看病开药。

五、正确、适时地评价幼儿的游戏行为

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在角色游戏中,我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通常采用保留现场进行评议的方法。如在娃娃家的橱窗摆设上,刚开始幼儿都把一些灶、碗、瓢、盆放在上面,既零乱又不符合常理。可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却把从商店买来的小狗玩具和电视机摆在了橱窗上,两个娃娃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在收玩具时,我让幼儿保留了这一现场。通过对比讨论,肯定了橱窗装饰的结果。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断地想出各种方法,让娃娃家变得温馨些。如“我买一篮花放在格子上”、“我把我的玩具带来!”、“我买一盘水果搁那!”、“我们做一台VCD放在电视旁边!”教师抓住了这一小小的创新,启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丰富了游戏情节,使幼儿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参与评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可供选择的游戏内容应是健康的,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因为内容不好的游戏会从消极方面影响幼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如模仿吵嘴、打架、打麻将、酗酒等行为,这会强化他们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印象。发现此类情况,教师必须马上制止,及时介入,帮助幼儿树立是非观念。

总之,在游戏中,应改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职能,教师不应只是在教室中忙碌地穿梭,不应成为发号施令的权威者,不该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应站在幼儿的背后,沉静、慈爱而耐心地观察,真正地从观察中去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等的准确信息。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同时,幼儿教育要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当我们在幼儿教育工作中遇到困惑时,陶先生的教导将给我们指明方向。新时代新气象,我们作为教育者应给予陶行知教育思想以新的内涵,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搓揉中提炼教育的真谛。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第7篇

关键词:角色游戏,指导,要点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主题创设、角色扮演、情节发展、材料使用均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要使游戏内容充实、新颖,就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对外界的事物有较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教师应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将各种知识经验渗透在区角、参观、早谈、日常生活活动之中。如外出游览和参观时,引导幼儿观察交通警察是怎样指挥交通的,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观察售货员、理发师、医生的工作细节,幼儿只有在生活中观察得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在游戏中的反映才越逼真。

二、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

活动材料的可选择性及自选程度,直接影响着游戏的针对性、积极性。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根据情况及时更换或更新材料。

1.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游戏材料、制作玩具。

如“点心店”,师生共同收集盒子,做烘烤面包、蛋糕的烤箱;根据店内的需要,协助幼儿自制电话、收银机;根据本地特色食品,制作各种食材,比如蓬壶肉羹汤、煎果、九层糕等,新兴小吃食品如串串香、烤羊肉等。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2. 通过场地布置来影响幼儿的行为。

例如:用物体或“家具”把空间分隔,把吵闹的影剧院和安静的图书馆分开,减少两个游戏之间的不良影响。某一主题参与人少时,可通过变换场地、更新道具等方式吸引幼儿。

三、科学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没有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而游戏规则要让幼儿所理解接受和实施,就不能由教师一手包办,而应该由教师、幼儿共同协商制定。在游戏过程中,会发现无法预测的意外,常常在活动中讨论,边讨论边实施,边实施边修改,最后,在大部分幼儿的认可下,教师归纳成规则。当幼儿在游戏时作出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玩具而发生打骂行为,教师应直接制止,加以引导。

四、重视全面的介入观察

观察不仅仅为游戏的准备工作提供基础,还是联结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这两大部分的桥梁。教师只有充分观察,才能正确地判断游戏情况,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才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干涉幼儿游戏。

1. 通过全面的观察,了解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度,便于掌控游戏的节奏。

2. 观察游戏主题是否丰富,物质提供是否恰当,思考变更游戏内容和材料。

3. 观察幼儿经验是否充足,角色之间是否冲突,判断介入指导的最佳时机。

五、开展有效的适度指导

1. 运用语言提示指导。

教师的语言具有多种功能,正如夸美纽斯所言:一个动听、清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会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主要通过和幼儿的交流、对话让幼儿主动进行“社会的、认知的知识建构和与他人进行意义协商的动态过程”。

教师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具体真实的想法。如“你要做什么呀?”“为什么要这样做?”等,促使幼儿引起思考,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明确判断。而当幼儿遇到困难、缺乏目的时,教师可用简单语言进行建议性提示。例如,“糖果店”的糖果卖完了,游戏没法开展下去,教师说“我们一起再做些糖果吧”,引导孩子们开办“糖果加工间”。

2. 运用动作提示指导。

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教师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用摆手、摇头或面部表情等否定一些不良行为。必要时教师应适当地示范游戏玩法,具体如:“银行”的职员办理“存款”“取款”;饮食店的“招待员”耐心、和蔼、有礼貌地招待顾客;医院的医生给病人看病、开药。

3. 以角色的身份进行指导。

教师加入游戏,并通过扮演角色取得发言权、管理权和评议权。如:在“肯德基”中,教师担任副经理,给“经理”示范如何管理整个店的工作,以副经理的身份指导“店员”进行工作,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发展游戏的情节。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进行一些随机教育。

角色游戏幼儿教学 第8篇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共通经验,角色意识

[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增强幼儿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增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3~4岁,有意注意稳定性很低,情感易冲动、易变化,喜欢用语言或动作与人交往。小班幼儿处于象征游戏的初期(采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思维的具体行动导致象征水平低;选择实物在外形、功能上十分相似的专用替代品),角色游戏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游戏特征。

[实践反思]

一、研究前的观察

在研究初期,通过观察幼儿参与角色游戏发现了小班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中的一些特点:

1.游戏参与变化快

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幼儿对自身角色的扮演不持久、不明显。例如,“西城广场”游戏一开始,西西主动要求做公交车司机,拿着方向盘开了才一会儿,他看到边上必胜客里好多人在做比萨,于是就跑开了。又如,游戏初分配角色时,轩轩选了娃娃家做爸爸,可是游戏开始后,他跑到了必胜客做厨师。

2.游戏方式平行多

游戏中同伴之间没有交集,幼儿往往与同伴用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的玩具,但同伴之间互动少或无互动,没有共同的目的和合作的意图,游戏的内容有一些关联或者是没有关联,幼儿会互相模仿,但无意识去进行互动、合作。例如,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的孩子就是一起在家里抱着娃娃,你喂娃娃吃东西,我也喂娃娃吃东西,或者只是单纯地摆弄娃娃家里的玩具。

3.游戏角色意识弱

游戏中幼儿都会被游戏的材料、环境、玩具吸引,加入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对于所处的游戏区的游戏角色却比较模糊,更多的是摆弄玩具、观察同伴。例如,新华书店游戏中,乐乐来做售货员,当有幼儿来到书店的时候,售货员也不主动招呼客人,置之不理;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埋头玩玩具,当有幼儿想要进入娃娃家做客的时候,几个“主人”也是对客人置之不理,各自玩各自的。

二、研究的过程

循着以上特点,尝试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突出幼儿共通经验的角色游戏,以“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为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游戏内容来源于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衍生可复制的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在游戏中复制幼儿的生活情境,更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

以本班幼儿为例,在家访中发现了本班幼儿居住地较集中,其中西城广场是幼儿生活经验中持续出现的共同点。通过与幼儿谈话、观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产生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幼儿对于幼儿园较陌生、教师对幼儿也比较陌生,抓住幼儿的特点及兴趣,开展合适的角色游戏。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来了解幼儿,从家访、幼儿对谈、幼儿互动、师幼互动、幼儿游戏状态等的观察中,挖掘幼儿的共通经验,帮助幼儿生成游戏内容、选取游戏内容,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其中,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西城广场”游戏中,选取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一些内容开展游戏,娃娃家(府新花园)、饭店(必胜客)、医院(社区医院)、公交车站(府新花园站)、电影院(UME影城)。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发幼儿的游戏共鸣,例如,在“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中,设置了“必胜客”区块,幼儿都有去“必胜客”餐厅用餐的经验,将幼儿去餐厅用餐的情境再现,请幼儿来扮演餐厅中的各个角色,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开展关于餐厅的角色游戏;设置了“府新花园”小区,班中大多数幼儿都住在小区中,幼儿园也位于小区之中,幼儿对于小区十分熟悉了解,在游戏内容中设置该区域,幼儿能够更快地认同这个“娃娃家”,结合娃娃家与建构的内容,幼儿参与的兴趣十分高。

2.游戏材料突出简单操作,凸显替代运用,教师协助幼儿多样化地运用各种材料

(1)发掘成品玩具的替代品,教师提供替代材料及制作

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除了一些已有的成品玩具,更多的是许多物品的替代品,有些是幼儿自发的替代,而有些则是教师协助的替代。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正在用电话玩具打电话,可是边上的“宝宝”也想打电话,娃娃家的电话玩具已经没有了,宝宝于是拿起了边上建构区中的一块长条积木打起了电话,玩得十分投入;如在必胜客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制作了比萨后假装用锅子烧一下,于是教师用废旧纸盒自制烤箱投放,幼儿自然地将比萨用烤箱制作。

(2)善用半成品玩具的多样用途,教师进行废品改造

绿色环保,回收利用,在角色游戏中,尝试用收集来的废旧材料进行个性改造,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及游戏形式。随着游戏的持续开展,幼儿对于一成不变的成品玩具逐渐失去了兴趣,也难激发幼儿对于游戏的进一步创造,观察幼儿运用成品玩具的一些游戏状态,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半成品玩具,帮助幼儿进一步创造性地玩游戏。如下表:

游戏材料是游戏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但教师并不是一味地提供那些完美无缺的成品玩具,而是在提供游戏材料的时候要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可替代性、可改变性,幼儿能够根据自己游戏的开展情况,对游戏材料尽兴地再创造、再加工。

3.教师策略突出支持者的角色意识,多样化的教师身份促进幼儿经验分享,产生趣味化的游戏形式

角色游戏中的各个游戏区,都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参与游戏,通过与玩具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在幼儿不同的互动关系中,或旁观、或参与,推动幼儿多样的积极互动。

(1)幼儿与玩具互动,教师积极鼓励,多样提供

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包括已有的、自制的,都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协助者,幼儿正是通过与玩具的积极互动来开展游戏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可以抱着玩具娃娃,拿勺子和小碗给娃娃喂饭,还会说着“宝宝吃饭,宝宝吃饭”。思晨喜欢拿着锅子炒菜,还会说“巧虎妈妈来烧菜”。通过与玩具的互动,来再现幼儿对于喂饭的生活场景。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玩具提供者,根据幼儿游戏的开展过程,提供适合幼儿游戏开展的玩具。

(2)幼儿与同伴互动,教师全面关注,适当协调

角色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互动,是串联游戏的关键,也是游戏提升的关键。小班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但在游戏中,却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与同伴互动。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游戏区域中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之间的互动交往,其实也是幼儿之间的自由交往,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角色、自由搭配游戏的同伴。如,在娃娃家游戏区中,多多提出要做宝宝,小如提出要做妈妈,于是妈妈小如和宝宝多多来到了娃娃家,因为游戏而开始了游戏中的互动。如,在公交车游戏区中,轩轩去开公交车,青青、家伟、甜甜都来坐公交车,大家一起嘀嘀叭叭玩得欢,最后司机轩轩还不忘记和大家收钱。如,在银行游戏区中,管理银行卡的壮壮会询问同伴“你是几号啊思思”,“我27号。”壮壮在自己的银行卡箱子里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27号银行卡给思思,边上管理纸币的湛湛则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排队。”准备取钱的孩子们听了,开始配合着排队取钱。如,电影院游戏区中,元元是电影院的售票员,他坐在电影院门口,西西跑到了门口,正要进去,元元:“不行,你要付钱才能看电影。”西西:“多少钱?”元元:“10元钱。”西西拿了几张钱给元元,元元就让西西进去看电影了。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游戏协调员,从旁观察幼儿游戏的开展,在幼儿寻求帮助的时候,能够进行协调帮助。

(3)幼儿与教师互动,教师仔细观察,适时介入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观察者、协助者的角色参与游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及时给予协助。重视角色游戏开展过程的观察,重视角色游戏后的分享评价。在经验分享中顺势引导,挖掘共通经验,产生新的游戏及角色。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以不同的角色与幼儿互动。

实例1:在“西城广场”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化身摄影师参与游戏,将幼儿的游戏情境一一拍摄,在每次游戏后引导幼儿欣赏游戏图片、分享游戏经验。

实例2:在第二次游戏开展后,奇奇小朋友在说到自己在必胜客游戏中的照片时,提到自己曾经和爸爸妈妈坐公交车去吃饭,引发了孩子们对于公交车的共通经验,大家积极表达自己对于公交车的已有经验,于是教师化身公交车公司的负责人,顺势提出可以在游戏中开设公交车游戏,便产生了新的游戏角色———公交车司机。

实例3:在必胜客游戏中,服务员月月看到教师,大声招呼:“欢迎光临!”当教师进入游戏区后,月月说:“你要吃什么呀?”教师提出要吃比萨,月月跑到后面的“厨房”拿了几块比萨到教师面前,把比萨放在了教师的面前,教师故意用生气的语气说:“饭店里怎么没有盘子叉子,让我怎么吃东西?”月月想了想,跑到边上拿了盘子、叉子给了教师。在游戏中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适当地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或引导、或协调、或协助、或配合,教师始终要以幼儿在游戏中为主体,积极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积极促进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

三、研究的反思

角色游戏是不断创想的游戏,不可重复的游戏经验促使幼儿收获不同的体验,提升材料微调策略,促使游戏生生不息。一次次的游戏开展,幼儿收获了快乐,也让教师收获了许多惊喜,让教师更加意识到角色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也更鼓舞我们将适合孩子能力、迎合孩子兴趣的角色游戏继续更好地开展下去,在已有的基础上,促使幼儿不断创想,更好地拓展游戏、延伸经验,主要在材料和内容两个方面需要提供以下支持。

1.从游戏材料上来讲———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受到环境中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幼儿在游戏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玩具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因此,利用各种材料来营造游戏场景、提供可操作的玩具,是帮助幼儿开展游戏的关键之一。在游戏中发现个性改造废旧材料的自制玩具,对幼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自制玩具与已有玩具同时投放,成品材料与半成品材料同时投放,低结构的材料满足整体幼儿的需求,高结构材料满足特殊幼儿的需求。

2.从游戏内容上来讲———重视幼儿的共通经验

角色游戏的内容,主要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依靠幼儿主动的产生、教师引导产生、教师提出产生。实践中突出参与游戏的幼儿的共通经验,寻找幼儿生活经验的交叉点,来确定游戏的内容,产生游戏区域。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来提供角色区域,请幼儿被动参与,由教师引领幼儿分享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迎合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幼儿不会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常常会突发奇想,提出新的玩法,游戏的内容也会跟着幼儿的想法有所创造并随之改变。

3.从教师策略上来讲———重视幼儿的主体角色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决定游戏的主题,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切换情节。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以幼儿的主体为意愿来开展游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随机的表现,帮助完善、扶植萌芽,使之发扬光大。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需要,帮助实现,积极鼓励,使其得以生长。教师要积极评价幼儿的表现,帮助延伸、协助配合,使之继续升华。

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成长 第9篇

一、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动发展, 大胆创新

“加工厂”里, 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足以保证“小工人”随心所欲地选择材料, 进行黏贴、制作的环境。你看, 短发的蕾蕾细心地把彩纸剪成一丝一丝的细条, 放在娃娃家里借来的小碗中, 得意地喊着:“看啊!我做了彩色的面条送给娃娃家!”大家高兴地围过来参观, 忽然嘉诚觉察出这些彩纸是我放在百宝箱里要求幼儿用来制作班级相册的, 就大声嚷嚷道:“你剪坏了老师的彩纸……”其他的小朋友见状, 说要告诉老师, 蕾蕾见势吓得一言不发, 原本开开心心的欢乐气氛一下全搅了, 游戏就此终止。我边安慰蕾蕾, 边与围过来的幼儿讨论:“彩纸有什么用处?”“什么游戏也需要彩纸?”“像这样的彩纸还有很多, 老师都放在百宝箱里, 是给你们自由使用的, 可不是只有做相册一种用途的呀!”经过讨论, 幼儿理解了蕾蕾的行为出于游戏需要, 可以谅解。

“彩纸事件”使我们意识到, 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幼儿发展游戏情节, 游戏的环境不是模仿生活的“舞台”, 幼儿必须有选择材料的自由, 才能在操作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 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 精简不必要的活动常规, 特别要废除那些为了方便自己管理工作而用来约束幼儿行为的所谓规则。在这起“彩纸事件”中, 如果不是“常规”要求幼儿不能随意使用规定的材料, 也就不会有指责蕾蕾“破坏”行为停止游戏的现象。或许我们的幼儿也不会顾忌这样那样的规则而压抑自己的活动, 那么我们的游戏中类似蕾蕾的创新行为就能大量涌现出来, 我们的游戏也就更精彩更生动。因此,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不能图省事, 用规则来统一、限制幼儿, 而是应该关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反映, 视不同的情况分析幼儿的违规行为, 及时理解幼儿的意图和需要, 给予材料、心理等方面的支持, 从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让幼儿在模仿与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在与同伴一起享受快乐游戏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 逐渐成长起来。

二、关注个别幼儿, 让他们共同游戏, 共同发展

“理发师”在用“洗发露”给几个幼儿“洗头”, 接下来轮到“美容师”给他们打扮了。心月非常羡慕正在游戏的幼儿, 而“理发师”以人太多为由, 拒绝心月加入到游戏行列, 心月无奈又到别的区域转了一圈, 又来到“理发店”里。这次“理发师”动员“美容师”一起阻拦心月, 不让她坐下来“洗头”, 这下心月生气了, 一把抢过电吹风, 拉扯中电吹风“散架”了。“理发师”大声说:“老师, 我们在好好地游戏, 心月捣乱把吹风机弄坏了。”而心月嘟嘟嚷嚷重复着:“我也要玩, 我也要玩。”“理发师”对她吼道:“你什么都不会, 你只会拆坏玩具的, 不要你玩。”我自然明白心月和“理发师”两人各自的心理想法, 一边与他们修复吹风机, 一边与他们交流, “心月不懂怎样使用吹风机, 我们这么多做游戏的小朋友, 谁能教会她呢?”“如果是你, 大家都不让你游戏, 你的心情又会怎样呢?”后来, “理发师”和其他幼儿接受了我的建议, 让心月做小客人, 在理发中学习怎样使用吹风机。

幼儿自发游戏中教师角色的探析 第10篇

一、幼儿教师是幼儿自发游戏的支持者

《幼儿园指导纲要》对幼儿游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尊重幼儿的自我能动性和自主活动的权利, 是当代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游戏中, 做什么、怎么做、和谁一起做, 需要什么材料全由幼儿自己做主、由幼儿自行选择, 对孩子来说, 这也是一种挑战与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社会性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甚至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冲突等都会在游戏中自然地得到发展。教师要成为幼儿自发游戏的支持者, 就要先了解自发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作用。

首先, 自发游戏是最能表现幼儿主体性的活动,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游戏怎么进行全由幼儿自己做主, 游戏中缺乏什么材料或者遇到什么困难, 幼儿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案例1:

建构游戏区, 兜兜小朋友用彩色塑料积木搭了部电话机, 他把电话放在耳边, 对着坐在对面的天天说话。天天立刻就明白过来了, 放下手中已经搭好的小电脑, 用手做成电话机的样子和兜兜开心地玩了起来。老师远远地看着他们, 尽管她对他们聊天的内容也很感兴趣。但她还是忍住没有去打扰他们。教室的另一头也围着几个女孩子, 玺玺正忙着给女孩子们化妆。她用正方形积木搭成化妆盒, 圆形积木是她的粉扑, 长方形积木是她的口红。她一会儿画画眉, 一会儿涂涂脸蛋, 别有一翻模样。

其次, 自发游戏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对于幼儿来讲, 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3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积极主动地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 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经验。幼儿学习如何介入伙伴群体被伙伴接纳, 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学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案例2:

大A班的户外活动时间, 当老师宣布可以自由游戏十分钟时, 孩子们兴奋得欢呼雀跃起来。有的小朋友在玩“滚轮胎”的游戏, 有的小朋友在玩攀岩墙, 还有几个女孩子在玩“抬花轿”的游戏。突然女孩子这边传来一阵争吵声, 原来大家都不愿意当“花轿”, 都想当“新娘”。阳阳建议大家轮着来, 但是三个人都想第一个当新娘子, 强势一点的萱萱小朋友更是不肯退让。阳阳看到旁边有小朋友在玩“黑白配”的游戏, 于是建议先玩“黑白配”决定当“新娘”的顺序, 乐乐同意了, 萱萱也同意了。“抬花轿”的游戏进行得很顺利。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告诉我们, 幼儿早期的学习更多地是一种非正规的学习, 幼儿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他们的学习大多是发生在自发的活动和游戏中。2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经验、情感、个性及社会性发展状况, 幼儿自发游戏更是看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幼儿需要“自己的”游戏。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应该理解和支持幼儿的自发游戏。自发游戏的发生与发展需要一定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 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到自发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 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才能从内心接纳和支持幼儿的自发游戏。

二、幼儿教师是幼儿自发游戏的观察者

幼儿自发游戏中教师作为观察者的角色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保持游戏的独立性, 尽量不干预游戏。教师应更多地采用旁观式观察。在观察中, 教师往往在幼儿未觉察的情况下安静旁观, 尽量不使用语言或者其他肢体动作干扰、打断幼儿的活动。幼儿自己发起和组织的游戏是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的。在一般情况下幼儿可以自己调节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在游戏中出现幼儿之间起冲突的情况, 教师就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迅速作出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游戏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最佳, 都是教师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如果教师盲目介入, 会打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 也会影响幼儿内在的发展秩序。是否需要干预游戏重点是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 这就需要教师成为一名细心的观察者。教师作为观察者可以为引导幼儿的游戏提供信息。

案例3:

离园时间到了, 孩子们陆续回家了。教室里还剩下涵涵、达达和楠楠三个小朋友, 他们三个在扮演区玩起了“月下老人”的游戏。上午主题活动中老师给他们讲了“月下老人”的故事。大姐姐达达是游戏的发起者, 她在扮演区找了一根红绳子。她将绳子的一头绑在自己的脚上, 并示意涵涵也这样做。两个人肩并肩站在一起, 很甜蜜的样子。老师的目光被他们吸引过去了, 准备拿相机给他们拍一张照。但是当小男孩涵涵发现老师在看着他们的时候, 他突然把头扭过去, 很羞涩的样子。教师发现她不经意的行为已经打扰到了他们的游戏, 赶忙收回目光, 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过了一会, 教师发现楠楠哼起了结婚进行曲, “月下老人”的游戏升级为“结婚游戏”了。

自发游戏中, 幼儿的表现是最自然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动作、言语等因素收集到最真实的信息。教师通过观察和解读幼儿的游戏, 可以看到游戏行为背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与规律, 适宜地支持、推进幼儿的发展。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指出婚姻敏感期是儿童最早开始涉及成人世界的道德问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游戏中通常会体现有关“婚姻”的主题, 教师给予了支持。教师发现自己的“出现”扰乱了幼儿游戏时, 立刻“退”出了游戏, 立即回到了“旁观式观察者”的角色。教师瞬间角色的转换保护了幼儿的游戏, 让幼儿保持了继续游戏的兴趣。

三、幼儿教师是幼儿自发游戏的引导者

幼儿自发游戏有其自身发展的一般程式, 一般不需要教师进行人为的干预。但是当孩子们在游戏时产生矛盾、发生争执, 出现危险行为, 出现故意捣蛋行为, 在建构的过程中出现建构性错误等等情况时, 教师就必须给予幼儿及时的、有效的引导。教师适时地介入游戏可提高幼儿自发游戏的质量, 是教师引导幼儿游戏的一种方式。如何把握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 在尊重和支持中引导幼儿的自发游戏又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案例4:

主班老师熟练地弹起钢琴曲《小燕子》, 女孩子们变成了一只只欢快的小燕子“飞”去盥洗室上厕所了。配班老师进去的时候, 厕所里闹哄哄的。原来他们还在继续刚在户外玩过的“坐花轿”的游戏, 这几天孩子们热衷于玩这个游戏, 尤其是女孩子。“新娘子”正准备坐到由两个小朋友搭好的轿子上时, 老师立刻制止了他们。老师告诉他们盥洗室的地面有水, 地面很滑容易摔跤。女孩子们显然有些不高兴, 但还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停止了游戏。老师答应他们下午户外活动的时候再带他们玩这个游戏。

案例5:

午休时间到了, 大A班的孩子们都进入寝室做好休息的准备。还有三个女孩子和一个男孩子在等待妈妈接他们回家。在教室的一角他们自己玩起了“小老师”的游戏。小男孩麟麟说:“我要当园长”。欣欣马上就不同意:“园长只能是女的, 你不能当。”妞妞说:“园长好像也有男的。”显然, 妞妞不是特别肯定自己的想法。在一旁的老师就接过妞妞的话:“妞妞说得对, 园长也有可能是男的。”妞妞的看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于是提议让麟麟来当园长。

案例4和案例5中教师都对幼儿自发的幼儿给予了及时的引导。案例中女孩子在盥洗室里玩“抬花轿”的游戏, 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于是老师立刻制止了他们, 并且跟他们解释了原因。为了不让他们觉得特别扫兴, 就答应户外活动的时候再带他们玩这个游戏。案例中孩子们之所以产生“园长只能是女的”这种看法是跟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系的, 因为他们都称幼儿园的园长为“园长妈妈”。经常听老师或者家人提起“园长妈妈”, 而很少听到有人叫“园长爸爸”, 所以有幼儿认为男孩子不能当园长。当欣欣和妞妞在游戏中产生认知和生活经验上的冲突时, 教师适时介入了幼儿的游戏。教师的介入就是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引导, 使幼儿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及时对妞妞的观点给予了强化, 帮助其丰富了生活经验, 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刘焱在《幼儿园游戏与指导》中指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 而是“目的在自身”的活动。游戏就是游戏的目的, 游戏者不追求游戏活动以外的目的。”幼儿自发游戏就是“目的在自身”的活动,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发展价值。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自发游戏给予相应的支持。自发游戏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应该保持幼儿游戏的独立性和自由度, 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言行举止应该受到教师的保护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做一名有智慧的观察者, 在观察的基础上给予游戏适当的引导。

摘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共识, 各种游戏教学法、游戏治疗法在幼儿园受到了极大的重视。然而, 游戏的工具性价值得到日益认可的同时, 代表着幼儿自主、自由发展的游戏本体性价值却受到了忽略。幼儿自发游戏最能体现幼儿游戏的本体性价值, 幼儿的自发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有其独特的价值, 而教师扮演的角色会影响游戏的发展。不同的游戏情境需要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也会影响幼儿自发游戏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自发游戏,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刘焱编著.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角色游戏幼儿教学 第11篇

《幼儿游戏理论》明确提出:“角色游戏是象征性的高级手段,是随着装扮动作和以物代物以后出现的一种活动方式。角色扮演很重要,因为它不但代表幼儿开始对他人的了解,而且也是幼儿对角色分配、角色间关系及角色行为的认同。”由此可见,角色游戏在孩子们的行为发展、与人相处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我们必须要了解孩子对角色游戏中角色选择的要求,才能为孩子创设更适合他们的游戏角色。所以,“选择的倾向性”成为我本次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我们一直在为孩子创设角色游戏,可是我们创设的角色游戏孩子们都喜欢吗?我们创设的角色游戏是否跟随孩子的认知水平呢?我们创设的角色游戏材料,孩子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呢?孩子为什么始终喜欢某一角色?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影响孩子们快乐游戏的重要因素。所以,了解孩子们角色游戏的需求,掌握孩子们角色选择的倾向性,才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游戏环境,提供更有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更乐于参与角色游戏的活动。

三、研究结论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大三班的小朋友,他们都是2012年8月入学的孩子,其中有15名男孩,15名女孩。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到问卷30份。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来,孩子们在角色选择上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新角色游戏和传统角色游戏的交锋!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行业层出不穷,孩子们接触到的角色游戏种类也越来越多,虽然新角色不断涌现,但新设的高铁站、快递公司、银行、并不是特别的吸引孩子,有的孩子甚至说:我晕车,妈妈都没有带我坐过高铁。所以我认为孩子在没有生活经验,自身能力发展水平达不到,在幼儿园也很难开展的情况下,传统的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这一类普遍性的角色游戏更加被孩子们喜爱。孩子们更偏爱传统角色游戏。

2、可操作的新材料、新情境,孩子们才有新选择!

我们给孩子开展角色游戏,正是为了给孩子体验社会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会选择可操作的角色来扮演。如:交流、买卖,洗衣、烧菜等操作内容。那些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的角色,很少有人喜欢。

游戏中的幼儿随时都在操作材料,玩具材料越新鲜丰富,情境越生动有趣,幼儿的活动就越积极,其思维也就越活跃!

3、在角色游戏中,同伴选择在角色选择时存在着倾向性

我们经常会在选择角色游戏主题的时候徘回不定,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会先观察角色游戏里都有谁,是不是他的好朋友在那里,如果在,他会毫不犹豫的走进去和他一起玩,并且玩的很开心。但是换成陌生的不熟悉的小朋友,他就玩的很不自然。孩子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们会选择怎样的玩伴。《幼儿游戏理论》也告诉我们:儿童游戏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交往关系,都是以玩具材料为媒介联结起来的。玩伴的年龄也决定了孩子们的游戏技能。

角色游戏在孩子们一日活动中很重要。它让孩子体验了生活,学会了交往。通过研究,又给今后角色游戏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的为孩子增加适当的材料,让冷门角色死灰复燃;不断的为孩子创设新情境,让常规游戏有声有色。同时,结合时代需求,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发展特点,创设新角色游戏,拓宽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角色游戏。

附录:

关于《大班幼儿对角色游戏中角色选择倾向性》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为了更好的开展我们幼儿园的角色游戏,让你们在角色游戏中玩得开心,特邀请你参与我的调查问卷,谢谢你!

幼儿姓名 幼儿性别 年龄 班级 调查时间

请你在相对应的答案下面打“√”,可以多选!

1.在以下游戏中,你都玩过哪些?

娃娃家、医院、食品店、理发店、超市、公共汽车、火锅店、高铁站、花店、银行、汽车修理店、宠物商店、大马路、快乐农庄、美容院

2.如果你去参加游戏,你最想参加哪个?

A.娃娃家 B.医院

C.快递公司 D.银行

3. 下面几个游戏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A.高铁站 B.超市

C.理发店 D.开心农场

4.娃娃家游戏中,你最想扮演谁?

A.当妈妈洗衣服

B.当爸爸在厨房烧菜

C.当宝宝等待妈妈喂她

5.理发店游戏中,你觉得谁好玩?

A.当理发师给客人剪头发

B.当客人等待理发师给他剪头发

C.当收银员收钱

6.在超市游戏中,你喜欢扮演谁?

A.当顾客买东西

B.当收银员收钱

C.当理货员整理物品

7.在医院游戏中,你喜欢扮演谁?

A.当医生给病人看病

B.当病人等待医生治疗

C.当护士给病人打针

8.在医院里,我开设了康复中心,新添了很多健身器材,你愿意扮演谁呢?

A.当病人在康复器械上锻炼身体

B.当医生在一边观看指导

9.如果我在超市游戏中给理货员新添了手推车,那么你愿意扮演谁呢?

A.当顾客买东西

B.当收银员收钱

C.当理货员整理物品

10.超市游戏里的限时抢购即将开始,你愿意去扮演谁呢?

A.当大声叫卖的超市工作人员

B.当拼命抢购的顾客

C.当收银员收钱

致谢:

本次调查研究报告顺利完成,感谢父母亲老师和孩子们的积极配合,感谢谢言梅老师的悉心指导,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多指正,我会在今后继续改善,谢谢大家的帮助!

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第12篇

幼儿生性爱玩好动, 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 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他还强调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最重要的是给予幼儿练习、实践的机会, 而这种练习的最好机会是游戏, 特别是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活动的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角色扮演, 运用想象, 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活动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作用有:

1. 角色游戏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最喜欢游戏, 在愉快、自由、良好的心理环境中, 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更加自然, 交往的主动性增强, 交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表现。

2. 角色游戏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了广泛的交往范围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 模仿社会反映生活, 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并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习与人协商、谦让、合作、分享。因此, 角色游戏中各种角色关系的存在, 将促使幼儿广泛地接触他人。交往范围的扩大, 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和锻炼。角色游戏比单纯的教育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交往, 减少消极行为的出现。

二实际教学活动中可用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在具有较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角色游戏中, 不断地修正自身存在的与群体需要相存的行为, 学习和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准则, 以使自己适应群体、适应他人, 这样就会增加幼儿的积极交往行为, 减少行为问题的出现。那么,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1. 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体验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 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 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 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 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 学习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可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等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 为幼儿提供时间、头饰、服装、玩具等

玩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感亲切、最自然的游戏, 应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时间, 并尽可能为角色游戏活动的自然开展创设环境条件, 如场地、头饰、服装以及可能用到的玩具。

3. 观察游戏中幼儿表现, 适时教育和引导

大班幼儿游戏的独立性、集体性增强, 教师围绕发展幼儿相互交往能力的适时、正确指导, 能加强幼儿角色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另外, 共同的游戏意愿可将幼儿联系在一起, 有助于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

三实际活动中的成效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 幼儿的体力、智力、能力、行为、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均会充分而真实地表现出来, 这是教师了解幼儿和进行个别教育的极好机会。

1. 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

同伴间的反馈、支持、鼓励、合作、管理都在他们之间明显地表现出来, 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和制约, 促使他们能够按照社会的要求塑造自己, 使自己能适应集体生活。而角色活动则为幼儿的合作交往提供了条件, 是学习交往的有效途径。

2. 促进了幼儿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有意识地丰富各种角色游戏活动, 如请家长在休息时间陪孩子看图书、电视电影,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爱劳动等, 为孩子们创造了发展交往能力的空间。通过角色游戏活动, 我班孩子的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一些基本的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已在孩子们扎下了深根, 连最不爱说话的孩子对礼貌用语也能运用自如。在角色游戏中学到的与人协商、谦让、合作、分享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 促使幼儿广泛地接触他人。交往范围的扩大, 不断提高和锻炼着幼儿的交往能力。

总之, 角色游戏活动对发展幼儿自主是非常有利的。要切实开展角色游戏活动,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让幼儿真正成为有德的世纪新人。

参考文献

[1]霍力岩、雷玉华、张燕.幼儿的交往[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8

[2]姚梅林.幼儿教育心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上一篇:水墨动画的艺术表现下一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