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

2024-09-23

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精选10篇)

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 第1篇

1 气候特征分析, 初步引导

众所周知, 温度与降水状况是气候类型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因此, 气候类型教学也要牢固抓住气候类型的这两大特点。

1.1 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特点

首先向学生表明气温与纬度的关系。二者通常成反比, 也就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纬度越高气温却偏低。整个地球由于受到纬度与太阳辐射、海陆分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气候带, 分别是:寒带、温带、亚热带与热带。

其次, 过渡到下垫面。在同一个纬度内, 各地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不同, 对应形成的气候类型也有所差异, 主要的下垫面类型包括陆地下垫面和海洋下垫面。两种下垫面在热力性质方面具有很大不同, 因此对应出现了陆地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

向学生列举实例:我国位于北半球亚欧板块与太平洋交接处, 远离太平洋的内陆地区, 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区常年高温干燥少雨, 呈现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相反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由于临近海洋, 气候相对温暖多雨、潮湿, 这就呈现出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1.2 针对降水状况, 区分性分辨

降水状况也是判断、区分气候类型的一大特征,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环流、下垫面等等。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大气环流, 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呈现具体的影响与分布状况, 使学生能够根据降水特征掌握气候类型特征。

以上是受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降水状况, 教师要一边向学生讲解一边对应总结分析, 让学生在理解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 季风气候相对特殊, 教师应该单独拿出讲解。在对这一特殊气候类型进行诠释时, 可以通过列举我国东南海洋地区夏季与冬季的实际降水状况加以讲解, 这样才能贴近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2 细节性划分、针对性讲解

以上是关于气候类型的粗略划分讲解, 学生已经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了基本印象, 然而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同一气候带的气候类型也是丰富多彩, 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细致性区分和针对性讲解, 以下针对学生学习中经常混淆、出错的气候类型进行对照式分析讲解。

2.1 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对比

2.2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对比

以上就是关于气候类型对比性判断分析, 这种方法往往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区分气候类型, 明确不同气候类型条件下的微妙的差别, 有利于学生精巧地掌握方法。

3 介绍判断规律、亦步亦趋

任何一种气候类型的判断都有对应的规律可言,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遵照规律、亦步亦趋地完成任务。

3.1 纬度入手、经度定位。

根据被判断地点的经纬度就能够明确该地所处的温度带。

3.2 确定海陆分布状况。

海陆位置决定了气候类型的差异, 通常大陆东岸降水多 (多为季风性气候) ;大陆西岸降水少 (多为沙漠型气候) 。

3.3 观看降水的分布状况。

温带季风气候通常不同月份的降水量会有很大差异, 一般是夏多冬少;与之相对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则恰好相反, 降水差异不是很大, 相对均衡, 没有雨季与旱季之分。

除了以上介绍的气候类型外, 还有一些相对特殊的气候类型, 这些气候类型由于特征较为明显, 教师可以将其单独拿出进行归纳讲解, 具体包括: (1)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只分布于地中海沿岸。 (2) 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3) 极地气候、苔原气候:低温少雨, 只分布于两极。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特殊的特征, 就能够迅速地判断出气候类型, 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 总结

气候类型的判断有一定的规律, 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规律, 进行引导和讲解, 从其影响因素、分布状况以及基本的温度与降水特征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分析, 学生能更加高效地掌握气候类型,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正确训练狗狗便便的方法 第2篇

笼子对于室内训练是必须的。狗应有一个舒服的休息场所,但却不应终身被锁在笼子里。对于狗的室内训练,2周的笼内限制自由,意味着终身可在屋内自由行动。在笼内喂食狗,然后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带狗出去排便。之后又把他关回笼子,并给他玩具和毛毯,直到下一次排便时间到来。对于幼狗,这个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成年狗,不能超过4个小时。

狗不喜欢在他玩和睡觉的区域排便。笼子应该有足够的空间让狗站立和转身,但不能大到让他能蹲在边上排便。一旦狗的室内训练完成,就可以让笼子的开着,这将是他放松和休息的好地方。

报纸训练

如果你住公寓不能方便的带狗到户外排便,那你就需要进行“报纸训练”。训练方法,在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比如厨房或者卫生间的地上扑满报纸,当狗在报纸上排便后,换掉脏的报纸,几天后,拿走部分报纸,使地面的一部分裸露。如果狗在裸露的地面排便,温和的纠正他,然后把他放到报纸上,夸奖他。当他有一点在报纸上排便的概念后,逐渐取走越来越多的报纸,直到最后留下一小块你想让他排便的地方。

外出训练

尽可能多的带幼犬外出。小狗需要经常排便。特别是进食后15至20分钟。当他长大点,这个时间可能会变长。观察到排便的迹象比如轻声哀鸣,或者原地转圈,赶快把狗报到户外。当他在外面排便完后,立刻对他的行为夸奖,使用你喜欢的词(最好固定一个词)。然后在带他回去前配他玩一会儿。小狗就会逐渐明白,在户外排便能够赢得夸奖和在户外玩耍的机会。

犯错了如何处理?

最开始的养狗的时候常发生这种事。不要为这事惩罚你的狗,如果你惩罚他,他下次在屋内排便时只会躲着你。你应该温和,但坚定的对狗说“不行”并纠正他,带他到外面,当他已经放松不再紧张的时候,对他说你以前用的表扬他的话。并且你要坚持在下一次他在外面排便时说这些话给他听

如何训练狗定点排便

许多朋友都希望饲养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和自己做伴。但由于工作繁忙和居住条件所限,无法保证按时天天遛狗,怎样解决狗狗的排便问题是件令人苦恼的事情。其实狗是一种很爱干净的动物,定点排便是它们祖先在野外生活时就养成的一种本能,只要您为它准备一套洁具,用正确的方法稍加训练,您的狗就会象绅士一样在自己的厕所大小便。您养宠物的生活也会轻松快乐!

1、固定地点排便训练从何时开始?

当你准备领一只小狗回家之前,应当先为它准备好洁具。从它进门的那一刻开始对它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当它在新家中找到一个排便地点,以后都会去找这个地方。所以训练要从第一次开始。

2、怎样及时发现小狗就要便溺呢?

小狗在进食、饮水后很快就会便溺。睡醒时、玩耍后也常会便溺。小狗有便意时往往表现的急促不安,将鼻子贴近地面到处乱嗅。当你发现这些现象时应立即把它抱到洁具上。

3、我把狗抱到洁具上了,可它却不排便怎么办?

当你发现小狗有便意时,千万不要大声叫喊。这样会把它的便意吓回去,正确的做法是动作快、声音轻,把它抱到洁具上。轻唤它拉屎撒尿,此时不要过多抚摩它以免分散它的注意力。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耐心。

4、当我发现时它已经开始排便了怎么办?

一面迅速、坚决的把它抱到洁具上,一面轻声安抚它,让它继续。请注意:绝对不能把它放在洁具上训斥,这会使它以为在洁具上便溺是错误的,从而对洁具产生恐惧心理。对今后的训练十分不利。

5、当发现时它已经便完了怎么办?

如果是被你抓到了现行,就应当即予以斥责。如果是事后才发现的,那你只能是将污渍清理干净,尽可能不要留有气味。事后的斥责只能使它感到迷惑,它并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发怒。当场斥责、及时表扬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斥责惩罚为辅。因为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你的狗狗的学习欲望。

6、公狗可以使用吗?

可以。人们通常有一个错误印象认为公狗就是翘腿撒尿的。其实那是狗狗与狗狗之间为了争夺领地而在用自己的气味做标记,翘腿撒尿是为了让自己的气味留得时间更长些,那是狗狗在工作。而在家里公狗是可以蹲着撒尿的。如果你的狗已习惯使用报纸,你能很快见到成效。只需把洁具放在以前放报纸的位置即可。

当对你的小狗经常到处排便时,你一定要控制好你的脾气,除非你亲眼所见,否则不要无目的的大声训斥。如果必须做时,你可以带它去排泄物旁大声训斥它,然后把它带到应该排便的地方。还有:请不要使用费报纸在室内训犬,可能会使其误解在室内排便是被允许的。只要有可能,尽量训练它在室外排便。但如果受到某些环境因素的限制,可以在室内训练犬在纸上排便。要将其一直圈于笼内,也可训练幼犬在废报纸上排便!

训练小狗排泄的笨方法

许多新养狗的朋友,小狗到家后随地大小便,对此很多人往往束手无策。请教朋友,上网查寻,费尽心思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在这我告诉大家一个笨办法,试试无妨。

首先你最好能把小狗放在一个单独的小房间里,如果没有条件,那么应该在房间用围栏隔出一块单独的地方关小狗。限制小狗的活动范围。在小狗所在的地上铺满报纸,这样小狗只能在报纸上尿尿。开始先把留有尿迹的报纸留下,粪便及时清走换新报纸。接下来就逐渐减少地上的报纸,先拿掉小狗吃饭和睡觉附近地方的报纸,逐步再扩大拿掉报纸的范围。经过一段时间的限制,小狗就逐渐习惯了在报纸上解决大小便了。

接着,你就可以开始室外训练了,你可以把狗带到室外你希望它尿尿的地方铺上报纸让它排泄。如果小狗服从了,你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它,这样,很快就能达到训练小狗在固定地方排泄的目的。这个办法很笨,但是这真的有效哦!

★ 给妹妹吃药作文

★ 瘦身不吃药的方法有哪些

★ 高三正确熬夜方法

★ 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

★ 春季正确的保健方法

★ 开车换挡的正确方法

★ 正确自我评价的方法

★ 你的读书方法正确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正确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科学方法训练及策略 第3篇

科学方法即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它是在科学研究活动领域中,人们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认识自然事物及其规律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应该说,科学方法训练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有其特殊的意义,笔者认为实施科学方法训练及策略可以从下方面进行探究:

一、科学方法训练结构

1、科学方法训练模式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我们可以将其在教学中的设计为以下结构图:

(l)讲解演示——情景——;(2)——尝试——;(3)归纳——运用——仿练;(4)情景——思考运用——解决——总结——。

以上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是第一阶段,3是第二阶段,4是最终阶段,在教学应用中还应注意三个层次性,要做到科学的操作方法。如:

2、操作过程

(l)创设情景

首先对学生解决情景中问题产生探究欲望,引起对学习新方法的自我要求。这一环节,我们教师可采用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活动中,初步体会运用新方法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该方法的欲望和兴趣。这里的创设情景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训练建立一个好的环境。

(2)领悟训练方法

这一环节(包括了归纳、运用和仿练)是科学方法训练课的核心部分。在这里我们要注意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科学方法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潜能,可按两种不同的训练途径组织学生展开训练活动;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就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再让学生时行模仿练习,从而领悟科学方法的意义及操作方法。

(3)科学方法训练程序

途径一:有些认识事物的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已无意识地运用,并且知之较多。例如,观察、比较、分与合、分类等科学方法。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增强运用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意识性,明确具体要求、操作要领,从而能自觉地、有序地、正确地加以运用。教学活动时:

a、教师不必指导在先,可启发学生尝试着运用日常采用的方式去认识事物。b、引导学生交流认识的结果与方式,想想应该怎样认识事物才正确、合理。c、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这个科学方法对认识事物的意义及正确的操作要领。

途径二:有些认识事物的方法,由于学生尚未达到相应的水平,对于这些方法可以说他们是不知或者知之甚少。例如,实验、测量、整理资料、推理、模拟、取样分析等科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就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再让学生时行模仿练习,从而领悟科学方法的意义及操作方法。这时:a、教师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指导学生了解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领。b、学生模仿练习。c、通过巡视、抽查,发现问题,在评议中纠正,并归纳出正确运用方法的要领。

二、科学方法训练策略

科学方法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其中,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好的教学策略很可能再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永远得不到实现。我们可结合众多实例和平时见实习的教学经验,注意三点在教学中的策略问题。

1、教师应选择学生周围、身边的有新意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索欲

情景创设无疑在整个教学模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连学生的兴趣都不能引起,那么谈什么训练就是无从谈起了,并且情景是一种能让问题形象化,结果明显化的教学环境,我们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自己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产生对科学方法的需要。而显然如果创设的环境过于高深脱离学生生活,或者是流于形式的老套问题只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或者是不屑一顾,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也就使我们的科学方法训练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无法开展了。问题要新,但不要脱离学生的周围,让他们感觉到科学方法的运用不仅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时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或者事不关己的事情。当到达最终层次时,那时候所设计的情景更加要新,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复杂性,由几个问题共同创造的情景解决对于这个层次上的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提高途径,永远要牢记好的问题带来好的思考,也就带来好的方法和好的解决结果,所以在最初的情景和问题的选择上要充分注意到贴合学生生活实际。

2、教师设计有层次的、体现循序渐进的训练活动内容

使学生对方法的习得由浅人深,逐步提高。在整个训练模式的发展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学习能力是我们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活动和情景是为学生设计的,在贴合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到难度的安排,不能在一开始就要求很高,科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和许多知识的学习一样是逐步积累的,而且由于整个科学方法训练模式对实践尝试的高度依赖性,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一蹴而就。在安排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整个群体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更要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方法训练模式的教学设计中的中间那块内容中区分为两种途径的原因。本身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就已经体现出了层次的发展,而循序渐进的活动内容和由浅人深,逐步提高的学习过程更容易让全体学生加以接受,让他们初步建立起来的科学方法得到巩固和提高,并且能够加强他们自己动手运用的潜在欲望和兴趣,也就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科学方法训练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的效率和作用。

3、教师应确保学生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研讨,相互切磋,使学生切实能通过训练活动学会科学方法

认识当正确方法要科学 第4篇

真实的事故事件统计信息能帮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准确发现问题根源, 并从系统根源上解决问题。而错误的信息, 不仅会误导管理者, 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 还会埋下更多隐患, 甚至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 正确认识、领导重视、采用科学手段和文化建设是保障事故事件统计信息真实性的系统途径。

第一, 正确认识。对客观事物, 所有人都必须要有科学客观认识态度, 不能把事故事件“妖化”, 错误认为发生事故事件是某人运气不好, 甚至风水不好等。事故事件通常是由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具有随机性及危害性, 即事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和后果严重程度都是不确定的, 且往往会造成一定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系统由安全状态转化为事故 (事件) 状态实际上是一种突变现象, 但在发生之前会存在一个量变过程, 亦即系统内部相关参数的渐变过程, 因此, 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控制措施来预防事故发生, 延缓事故发生时间间隔, 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第二, 领导重视。企业在管理上一定要要求, 包括承包商在内的各单位, 必须上报一切事故事件。在事故事件频发期, 作为管理层更要尊重事实, 鼓励人员积极上报, 奖励事故事件上报人员, 并严格处理事件隐瞒者。事故事件只有上报了, 才能进行后续的调查和根源分析, 避免再次发生。如果领导层或管理层不重视事故事件上报, 认为“家丑不能外扬”, 把事故事件当成考核安全管理工作的唯一指标, 那么埋下的隐患将不可想象。而且员工受此影响, 在发生事故事件后, 更不会主动上报, 反而会一起想办法隐瞒。

第三, 采用科学手段。科学手段包括硬件和软件投入。硬件方面, 比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对生产作业区域进行监控;安装语音录入系统, 对语音通讯进行监控等。这些都能保存事件的真实性。软件方面, 比如安装事故事件管理系统, 规范管理, 便于员工及时如实录入发生的事件, 方便后续调查分析和统计。进行全员事故事件根源调查分析培训, 使全员熟练掌握事故事件调查分析方法。进行事故调查时可聘请外部专家, 避免调查受到干扰等。

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 第5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总结建国60年来的经验教训,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回答了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党性和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历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目的;错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会事与愿违,南辕而北辙。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把完成工作任务比喻为“过河”,工作方法比喻为“桥”与“船”,要想“过河”,必须首先解决好“桥”与“船”的问题。大到治国理政,小到一项具体工作,都涉及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建筑在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没有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的世界观是决定人们思想、行动的总开关,带有根本性、决定性,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理想信念、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等,都是由党性和世界观决定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增强党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事业只有在正确的路线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相反,错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往往导致严重挫折,甚至失败。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1929年就写出了《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此后又陆续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实践论》、《矛盾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一系列名篇,1942年还亲自主持编纂了《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深刻阐述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根本问题,奠定了我们党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充分说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事实表明,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辉煌成就,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伟大胜利,而且也是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伟大胜利。

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做好各项实际工作的需要。建国以来我们各项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发生过许多失误或严重错误。例如,前30年中的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反右倾、拔白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乃至“文革”中的严重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之所以发生这些失误或错误,在主观上并不是想把事情办坏,而是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出了问题,唯意志论,主观片面,形而上学,对实际情况缺乏正确了解。近年来,有的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有的在发展过程中顾此失彼,没有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有的为了追求政绩而搞形象工程,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片面追求速度,忽视质量,忽视效益;有的只重经济发展,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能源;有的不善于走群众路线,不认真调查研究,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了解不多,不掌握基层情况,捕捉不到苗头性的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有的搞强迫命令,甚至采取专政手段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激化干群关系;有的贯彻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不从实际出发,简单化和形而上学,等等。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就是党性不纯,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出了问题。

二、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必须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不同于一般的、具体的工作目标、要求或措施。这些基本观点具有普遍的、长期的适用性,而一般的目标、要求、任务、方法,则有一定的时限性,是不断变化的。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党性,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内容是多方面的,结合当前党内和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这里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反对因循守旧。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静止、不会停顿。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事业。推进这一宏伟事业,我们应该自觉解放思想,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阻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关键是要落实到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上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认清形势,了解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了解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信心,解决发展方式落后、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以及片面发展、盲目发展等问题,处理好全局与局部、中央与地方、眼前与长远、发展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等问题,做到持续协调发展。当前,在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有的同志面对一些企业倒闭、职工下岗、生产不景气、出口减少等困难,畏难悲观,甚至丧失信心,这是不应该的、没有根据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危”与“机”同在。要正确分析形势,既要充分认识危机的影响,积极克服困难,又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振作精神,增强信心。对危机形成的原因要作深入分析,对危机的趋势要有科学判断。分析这些问题,应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质,科学分析危机的成因和趋势,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走出困境,科学发展。

解放思想要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统一,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些人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以民主为借口鼓吹“三权分立”,我们要有理有据地予以批驳。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不主观臆断,不弄虚作假。坚持实事求是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走过的曲折道路,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什么时候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工作就会取得显著成绩;反之,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违背实事求是的问题,弄虚作假,严重影响党的形象,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特别是虚报浮夸,不讲真话的问题比较突出,群众意见很大。有的为了个人升迁,搞“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和虚假政绩;有的为了掩盖工作中的失误,故意隐瞒实情,不如实报告情况;有的沽名钓誉,热衷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路边工程,用表面上的“繁荣升平”掩盖实际问题;有的一切向钱看,只讲利益,不讲理想;等等。这些都与实事求是的要求格格不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百弊而无一利,必须坚决杜绝。讲真话是政治上诚实的态度,是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而讲假话则是政治上的虚伪与欺骗。我们应当记取历史教训,正视现实问题,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提倡讲真话,反对讲假话。“屋漏在下,止之在上。”有些假话与领导机关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一定关系,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勇于从自身查找原因,坚决杜绝不讲真话、不报实情的问题。

第三,密切联系群众,反对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强化群众意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我们思考任何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标准。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只会一事无成。过去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的还是要靠这一条。“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毛泽东同志转战陕北时曾深有感慨地说,哪里群众拥护,那里就最安全。我们要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让每一个党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一员,都要把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发扬光大。

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正确处理给予与索取的关系。战争年代,党领导群众进行反对侵略和压迫的斗争,把群众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这是最大的给予。正是有了这样的给予,群众才拥护我们,才积极出粮、出钱、出力,支援战争。当前,群众的最大要求是发展经济,改善和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真心实意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实践证明,那些带领群众富裕起来的党组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党组织,在群众中就享有崇高威望;相反,那些无所作为的党组织或干部、党员,则会丧失群众的信任,没有什么号召力、凝聚力,更谈不上战斗力。

第四,坚持全面性,反对片面性。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看问题一定要全面,要搞清前因后果、彼此关系。只有全面地、历史地看问题,才能看到和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是零星的、片面的、一知半解的,就不可能掌握真实的全貌,就会犯简单化、片面性的错误。坐井观天,瞎子摸象,只能看到、摸到天和象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战争年代,优秀的指挥员善于把握敌、我、友各方面的形势,了解山川地势、群众情况,作出科学部署,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战斗的胜利。现在,我们搞建设同样要进行科学、周到、细致的规划,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别是在发展经济方面,要充分考虑原材料、能源、环境、运输、人员培训、市场状况等诸多因素,以及条件、效益状况等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正确的判断。有的地方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产品没有市场,就是由于没有全面、客观地分析各种利弊因素造成的。

今年是建国60周年。全面总结60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绩与经验,必须全面地看问题。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践的观点,“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特别是不能忘记“三个有利于”的前提——社会主义。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要正确分析改革开放前30年与后30年的关系。前30年虽然发生过许多错误,造成很大损失。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发展的、前进的,为后来的发展建设奠定了基础。总之,要客观不要主观,要全面不要片面,要辩证不要唯心,科学把握各类矛盾的不同方面及因果关系,这样就可避免或减少盲目性、片面性,把事物看得更全面、更准确,把事情办得更好些。

第五,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对简单化绝对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一般与个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一刀切”,简单化,则是形而上学。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体现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需要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深入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取得真知灼见,抓住本质,抓住规律。在指导工作上,坚持从个别到一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即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用个别推动一般;如果只是一般号召,没有典型带动、引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我们在执行上级的政策和指示时,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要机械地照抄照搬,不能简单化绝对化。拿干部工作来说,就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具体分析干部的德才情况,不拘一格用人才。要科学把握干部“四化”方针,处理好其中的辩证关系,不能“一刀切”。革命化是前提,是基础,要坚持以德为先;讲年轻化,既要重视选拔年轻干部,也要使用不同年龄段的干部,不能片面强调年龄;讲知识化,要正确处理学历和实际水平的关系,不能唯文凭是举。培养选拔干部对年龄、文化等作出规定是完全必要的,但又要从实际出发,关键在于真正把人选准用好。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涉及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辩证法这个武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树立正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关键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最终要落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身上。要全面加强干部教育、选拔、管理和监督工作,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是保证全党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一)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同坚强的党性,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党性不纯,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不会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的理论基础。要学一点社会发展史,真正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上认清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树立科学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要自觉投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在实践和群众中增强锻炼,增加才干。

(二)教育引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养成良好的作风。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保证。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性是德的核心,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必须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教育监督领导干部增强宗旨观念和纪律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要教育干部正确对待名、权、位,自觉遏制私欲。纵观古今,许多人的失足就在于追求私欲。“世路莫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要教育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加强调查研究。不管做任何工作,首先是要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调查研究要深入。现在有的干部忙于会议、事务、应酬,忙于形式主义的检查汇报,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有的虽然下去了,但是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听取意见,习惯于坐在会议室里听汇报,看材料,这样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也是很危险的。

(三)进一步改进干部选拔管理工作。搞好干部选拔管理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围绕提高干部素质,选好、用好、管好干部来进行。首先要突出重点。任何工作都要突出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重点工作做好了,就能够起到带动全局的作用。一要突出对高级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这是制定和决定政策,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起决定作用的部分。二要突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部门一把手的培养、选拔、管理。这是对一个地方、一条战线各项工作起重大作用的部分。三要突出对县委书记、县长的培养、选拔、管理。“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县(市)是我们党的领导机关中最贴近基层的组织,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既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又是培养选拔干部的基础;既是决策机关,又是执行机关,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县一级工作的好坏对全局工作影响很大。要加强对县委书记、县长的培养选拔和监督管理,研究其成长规律、培养方法,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要打破用人上的论资排辈和平衡照顾。党政领导干部担负的责任,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但不能把任职资格绝对化,更不能作为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条件。现在,有的地方领导职数多、虚职多,并不完全是工作需要,而是平衡照顾造成的。要认真研究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真正凭德才、凭实绩、按需要用干部。要不断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方法。从上世纪80年代沿用至今的集中考核办法,对于我们准确地选人用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对干部了解不深不透、考察失真失实等问题。要研究改进考核方法,把集中考核与经常考核结合起来,把领导机关的考核与群众考核监督结合起来,把普遍考核与重点考核、调查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化,避免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

举重运动科学训练的方法解析 第6篇

关键词:举重运动,训练,方法

一、举重运动科学训练的特点研究——以举重爆发力训练为例

如前所述,举重运动是一项力量型的体育运动,举重的训练讲究一定身体的爆发力,爆发力的发生和发展需要运动员良好地肌肉素质做支撑。以下简要介绍几点举重运动爆发力的特点:

1、举重运动爆发力力量强、速度快的特点

举重运动训练的爆发力讲究举重动作的刚强有力,同时还要有速度,缓慢地表现出来力量强大是毫无意义的,或者举重动作的速度可以做到很快,但是力量跟不上,这些都不能迅速地提高举重运动员的举重技能和训练水平。

2、举重运动科学训练的生化特点

举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它与生物学、物理学、运动生理学等各学科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调查显示,一次高强度的举重训练后,运动员体内积累大量乳酸,这是由于举重运动训练的无氧供能造成的,所以为了保证运动员体力的尽快恢复,必须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促进体内酶活性的提高,促进肌糖原增加,这样才能有效缓解疲劳,进而保持举重运动训练的可持续。

总之,只有彻底、充分地了解举重运动、了解举重运动科学训练的特点,教练或者举重运动训练的相关部门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每个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方法,才能切实地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技能。

二、举重运动科学训练的重要性总结——以举重核心力量训练为例

1、举重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

人体核心区域是人体进行包括举重在内的一切肢体活动的力量来源,对于以力量见长的举重运动来说更是如此,训练好核心区域力量的爆发、汇集,可以使运动员可以很好地运用各项举重的技能、实现举重运动的高难度动作、进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举重比赛等。核心区域的力量来源于人体神经系统、肌肉调节、肌肉群分布、肌肉群配合、身体的柔韧性等多方面的配合,只有合理、迅速、协调的做到了力量的爆发、稳定、传输等才能实现良好地核心力量使用。如果说,力量影响到了举重运动的成败,那么,核心力量的使用就决定了举重运动的成败。

2、核心力量训练对举重运动科学训练的重要性

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可以保持运动员身体的平衡,保持运动员重心的稳定,利于运动员身体四肢的发力,利于稳定腿部肌肉,以保证腿部的力量承受能力。此外,核心肌群的稳定可以提高举重运动员全身肌肉的收缩力量,提高运动员对杠铃的控制能力,加强了腹横肌和竖脊肌的形成和承重力训练,利于提高运动员的举重技能等。

三、举重运动科学训练的方法探究

1、提高运动员整体的身体素质

运动员身心全面的发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举重训练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运动员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利于运动员实现良好的身体爆发力,利于稳定运动员在各种举重训练、比赛中水平的发挥。运动员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利于提高运动员核心肌群的形成与培养,利于运动员实现良好的举重锻炼。

2、提高举重运动员的弹跳能力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跳跃能力,教练或者运动员可以根据每个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合理的弹跳能力训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举重运动员的四肢肌肉功能,使其保持良好的柔韧性,进而使运动员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负重下蹲、提杠铃高翻等高难度动作。

3、提高举重运动员的身体肌肉伸展性

运动员肌肉伸展性的训练,可以很好地改善运动员的肌肉能力、肌肉韧带灵活性以及肌腿等软组织的弹性等。这些肌肉性质的训练与改变,可以减少运动损伤,利于训练后肌肉疼痛、不适感的恢复,利于提高举重运动员动作的爆发力等。此外,运动员肌肉伸展性的锻炼,可以使运动员肌肉弹性增强,减少运动员体内的多余脂肪累积,减少肌肉体积,进而提高举重运动员肌肉做功的效率,进而实现高水平的举重训练等。

4、做好运动员高强度训练的缓解措施

科学的举重训练是建立在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合理、实用和可持续的基础上的,但是,有些举重运动的训练过于高强度,为了改善高强度训练后运动员身体肌肉的不适等,教练或者举重训练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对运动员进行肌肉按摩,或者安排运动员洗热水澡等以避免肌肉拉伤和韧带撕裂等。在此基础上,保证举重运动训练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肖英.举重运动爆发力训练的特点及方法[J].辽宁体育科技,2014—06—30.

[2]花菊.浅析青少年举重运动中快速力量训练方法与意义[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05—15.

[3]董生辉.中国举重队在奥运会取得重大突破的多因素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06—01.

[4]陈培友.举重运动训练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00—04—28.

[5]徐维妹.试论举重运动爆发力训练的特点及技术方法[J].科技视界,2015—09—25.

[6]马文柱.举重运动核心训练的重要性与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2—07—20.

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 第7篇

舞蹈力量的训练过程也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中, 肌肉和关节相互作用不断融合, 从而实现最大力量和作用发挥。而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力量, 而其中任何一方面力量的欠缺和不足, 将会对整体力量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和消极作用。舞蹈力量是由不同类型组成的, 而这些力量又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来。想要在舞蹈训练上取得一定成绩, 实现一定突破, 就必须在具备全面力量基础之上, 经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力量训练, 从而实现训练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效果, 就需要我们对舞蹈训练者肌肉类型进行正确的分类, 从而依据具体的肌肉类型制定有利于舞蹈者训练和发展的科学方法。

一舞蹈训练者肌肉类型的主要分类

在舞蹈训练中, 我们发现一些训练者稳定性较强, 但控制力量就较为一般;弹跳力强的人, 其空中动作控制力和表现力就较差;肌肉耐力好的人, 动作速度就较为一般。这一系列事实就充分证明舞蹈训练过程中, 力量能力的表现是展现在不同方面的。而依据肌肉力量在舞蹈动作中所发挥作用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爆发力、时间特点, 可以将肌肉类型划分为7个主要类型。而依据时间和能力的区别, 主要有稳定性力量、控制性力量、柔韧性力量、加速度性力量、爆发性力量、反应性力量和耐久性力量等。而这些不同的力量类型都分别作用于不同类型的舞蹈姿势当中, 但每一种具体的力量类型都终将在具体的舞蹈训练过程中展现出来。

主要力量类型分为稳定性力量、控制性力量、柔韧性力量、加速度性力量、爆发性力量、反应性力量和耐久性力量。具体而言, 稳定性力量是一种静止用力类力量, 主要表现在身体重心控制、平衡力把握和舞蹈姿势造型等方面。控制性力量则是匀速用力, 在不考虑速度变化的情况下, 通过克制性用力的完成, 让身体产生舞姿、形成稳定姿态。柔韧性力量则是减速用力, 通过肌肉的退让性用力过程, 给身体提供力量。速度性力量是一种加速用力过程, 重视加速度作用的发挥。爆发性力量是全速用力过程, 是一种短时间内急速启动的爆发力。反应性力量则是变速用力, 通过运动变化的身体迅速制动, 实现有效弹跳。耐久性力量需要持续用力, 需要在有效克服外部压力的前提下, 最长时间的保持稳定。

二依据舞蹈训练者不同肌肉类型制定的解决方法

肌肉类型划分的主要落脚点在于确保舞蹈力量训练的有效侧重性。依据不同肌肉类型能够对整个训练计划实现合理、适当安排。通过对原有训练方法进行合理改革, 加上技术手段的合理利用, 从而确保整个训练结果的有效性。在舞蹈力量分类的基础上, 运用多种科学手段, 吸收以往舞蹈力量所能提供的经验, 最终形成了有效提升舞蹈力量的训练方法, 实现有针对性地训练活动。

针对稳定性力量的训练, 实施静力法训练。对除去耐久性力量的其他力量训练实施相对力量方法。在柔韧性力量的训练过程中, 可以使用重复完成某一动作的方法来练习力量。在训练速度和力量方面, 通过增加训练强度, 快速练习来发展速度。针对耐力性力量的训练, 还可以使用极限次数法, 通过多次完成极限次数的重复练习, 最终有效提升耐力训练效果。

然而,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 不存在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具体方法使用的范围和作用力都有一定局限性。因此, 要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力量不足的训练方法, 而针对不同肌肉类型选择不同训练方法, 这正是科学训练的必经之路。

三结束语

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 第8篇

(一) 青少年摔跤运动的选材。

判断青少年是否适合接受摔跤运动的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首先就是体型上的要求, 必须要求反应速度比较快, 出击力量比较大, 四肢要求比较灵敏柔韧且匀称, 如果上肢或上体稍微长一些更好。其次就是在性格类型上的要求, 最好是能选择哪些敢于挑战, 喜好争强好斗, 有着强烈求胜欲望的, 善于主动攻击, 敢于拼打, 不怕吃苦及善于保护自己的。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青少年才有可能成为将来的摔跤运动的强将良才。

(二) 培养青少年对摔跤运动的兴趣。

如果对适合从事摔跤运动训练的青少年选拨好了, 那么接下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分析青少年对摔跤运动的兴趣基本可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直接的兴趣, 另外一类是间接的兴趣。目前的青少年从事摔跤运动训练很多都是间接兴趣, 所以教练员必须要认清这个事实,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兴趣和爱好。首先, 可以通过利用直接讲解、播放摔跤录像及幻灯片等手段对青少年进行有关摔跤运动的知识讲解, 以便能充分调动青少年的主观积极性。其次, 可以通过教练员讲解摔跤的经典示范动作, 用自身生动形象和富有感召力的完美动作来调动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最后, 教练员可以通过不断创新训练方法, 用新奇有趣的训练手段来培养青少年对摔跤运动的兴趣, 从而确保青少年都能以顽强的毅力积极投入到日常辛苦的训练中来。

二、青少年摔跤运动基础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当前对青少年摔跤运动的基础训练存在很多的问题, 很多的教练员在思想上不怎么重视对学员的基础训练, 缺乏系统的规划, 训练的手段和方法非常单调呆板, 也不够全面。很多的教练员甚至只是凭兴趣出发, 自己熟悉的就多加训练, 自己不熟悉的训练项目就很少去训练。这样的基础训练现状很难全面提升青少年身体的各项素质, 也很难为今后大运动量的技术训练奠定坚实的体能基础。针对目前的这种状况, 教练员必须要积极改进青少年摔跤运动基础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首先, 教练员必须立足打基础, 并且从参训青少年的身心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年龄及身体素质来制定训练指标, 同时及时对各种基础的训练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强化, 为将来的技术全面训练提高打下基础。其次, 要严格要求基本功的训练, 要正确的帮助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功力定型。青少年处于发育的时期, 他们的身体及心理的可塑性都非常强, 比较善于模仿, 但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够均衡, 所以容易出现动作的不稳定, 所以教练员要十分强调动作的规范性, 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最后, 教练员要在对青少年全面的基础素质训练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的几项专项素质训练。在对青少年的基础素质训练中必须要全面加强对他们的身体训练, 一般全面的素质训练时间安排要占到总体训练的七成, 但是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几项专项素质训练, 大约要占到总体基础训练的三成。其中一般的身体全面基础素质训练可以采用30米冲刺、加速跑、立定跳远、蛙跳、体操, 足球及篮球等手段进行, 而专项的身体素质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及关节的柔韧性训练等。

三、青年少摔跤运动技术训练的科学方法手段

青少年在接受了全面及专项的体能基础训练后, 基本就可以具备接受摔跤运动的技术训练了。对于青少年的摔跤运动技术训练, 首先要帮青少年打好摔跤的基本功。很多的教练对青少年进行摔跤训练的时候往往忽视基本功的训练, 只是一味片面追求真摔和实战, 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一定要让青少年都懂得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技术才可以使自己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的道理。其次, 对青少年的技术训练一定要帮助他们树立起技术动作的表象概念。教练员要用形象化的语言或直观的教学手段来解释技术的名称、规范、动作要领及完成时机方法等, 从而帮助青少年都能树立起基本的摔跤动作概念, 树立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形象。再次, 因为摔跤运动动作是非常复杂的, 通常是需要手臂和腿的动作配合, 所以教练员要灵活运用分解动作的方法来使二者完美结合, 从而使青少年都掌握住完整的技术动作。另外, 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来传授, 第一个步骤就是传授本技术的进攻要领, 以及进攻时的步法要求、身法要求及摔法要求, 第二个步骤再取传授本技术的防守策略, 一般不能将进攻技法和防守技法同时传授, 这样容易破坏学员已经形成的正确技术形象。最后就是教练员必须要及时纠正训练中学员出现的错误动作。因为学员一旦形成了错误的技术定型之后, 再想纠正和改变就会很费力。

四、青少年摔跤运动训练中运动量的合理控制及营养膳食的科学安排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 如果开始就施加比较大的运动量就很容造成肌肉或韧带的损伤, 所以在训练中要遵循迅速渐进的原则慢慢增加运动量, 从而使训练成绩逐步稳定提高。另外, 摔跤运动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 所以每天必须要及时给予补充, 而补充的途径就是合理的膳食安排, 主要是不但要合理搭配用来补充能力的富含糖、蛋白质及脂肪的食物, 而且也要适当补充调节生理机能的维生素、无机盐及水等

参考文献

[1]茹海亭:《对青少年摔跤运动员训练的探讨》, 《山西体育科技》, 2009/01。

[2]冯效直:《儿童少年摔跤技术训练的步骤与方法》, 《山西体育科技》, 2006/04。

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 第9篇

一、关于“想象的中心”的训练

一般认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讲到表演的真实性的时候,强调演员要从自身出发,将所扮演的角色拉向自己,让角色走向自己,并且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进行想象,以此来“寻找演员本身所内含的同样的材料(这里的材料指的是由演员本人激情记忆中所保藏着的活生生的个人的所有五觉的生活回忆,保藏在理性记忆中的他所获得的知识,他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等等构成的。)”[5],因为斯坦尼认为,“演员的天性是这样的,对他来说,想象的生活往往要比实际的、原来的生活更惬意和更有趣得多。演员的想象具有一种特质,就是能使陌生的生活接近自己,使它适应自己,并找到一些共同的有血缘关系的、动人的资质和特点。”[6]从而,“在创作的时刻,演员在舞台上的欲求、意向和动作应该属于活的创造者,即演员本人,而不是属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角色,也不属于演出时不在场的诗人,也不属于呆在后台的导演。毋需重复,能够加以体验的,只是自己本人的、真正的情感。”[7]

然而,作为斯坦尼的得意门生,契诃夫却对此观点持有不太认同的理念。他认为,演员在塑造角色的时候,应当从角色出发,让自己走进角色,而不是把角色拽向自己。契诃夫反对斯坦尼式的通过演员自身的个人经历及情感记忆来进行表演的方法,他强调表演的重心应放到角色上面,而非演员身上;演员自己如何感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角色如何感受,所以需要演员慢慢地走向角色,这样才能够把表演当成一项真正的艺术创作活动。因为,“关于想象的内心体验,不是来自演员的个人细微体验资源,而应该在舞台上被详细说明并展示给观众。这种内心体验对于观众和演员自己来说,都是丰富而具有启示性的。”[8]所以,契诃夫坚持认为:“创造性的想象力是艺术家用来发现自己,表达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和诠释的主要途径之一。”[9]据此,契诃夫开创了几种培养演员想象力的训练方法,并且始终把创造性(creativity)的训练植入到充满想象力的表演过程当中,这种训练的方式首先就是关于“想象的中心”的内容。

契诃夫在表演课上创造了一种叫“想象的中心”的练习方法,这种练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想象在你的胸上有一个能够为你的胳膊、手、腿和脚输送现实推动力的中心。然后开始移动,想象这个形成运动的推动力是来自于你的胸部中心。感受到一种审美满足出现在你的身体里。不要从肩膀和肘部移动你的手臂,也不要从臀部和膝盖移动你的双腿。让这种从胸部中心而来的推动力冲破以前阻碍它们的部位。开始的运动一定要是简单的,例如,抬高或放低双臂,向前或向后走几步,坐下或起立。现在试着意识到你的胳膊和腿,它们自己从你的胸部中心开始启动。走过这个房间,这个“中心”会引导着你向前走,而不是身体拖着自己走。以同样的方式向右、向左、向后移动。渐渐地,你会发觉你自己变得更有力量感和更具协调性。因此,你会学着重新欣赏你的身体。最后,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例如,移动一些物体,打扫房间,或者整理一个行李箱。保持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胸部中心上,直到你适应了它并且没有通过思考就获得了它的推动力。另外,在舞台上轻微地移动的同时——也许只有你的手指运动——你仍会感觉到一股强烈的力量从胸部流向手指。[10]

这种课堂练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打开身体,感受能量身体中心的驱动力,从而可以创造出在形体特征等方面与自身存在巨大反差的角色。因而,这种“想象的中心”训练是关于明确自身特征的一种完整而有效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认识角色和塑造角色的一条可靠而确信的通道。基于此,契诃夫及后来的研究者延续并发展了这种关于“想象的中心”的训练,他们把大脑和肩部当作是人的思想中心,手臂和胸部是人的感受中心,腿部和双脚是意志中心,同时也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做了详细的划分,更是依据人的主要性格特征把人也分成了思想型的人(例如:哈姆雷特)、感受型的人(例如:朱丽叶)和意志型的人(例如:罗密欧)。契诃夫的学员莱纳德·佩蒂继承并发展了老师的学说,将他的关于“想象的中心”的训练归纳总结成了一首诗歌:

“我是一名创造的艺术家。

我有能力去放射。

举起我的双臂我翱翔于地球之上。

垂下我的双臂我依旧翱翔。

在空气中转动我的头和肩膀我体验到思想的力量。

在空气中转动我的手臂和胸部我体验到感受的力量。

在空气中转动我的腿和脚我体验到意志的力量。

我是我自己。”[11]

正如这首诗歌所写的一样,契诃夫在给学生进行表演训练的时候,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身体内部有一个中心,无论是思考中心、情感中心还是意志中心,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太阳、冰块等物质,来进行放射、塑造、漂浮、飞翔等运动。当然,头部、胸部、盆骨等位置不受选择的限制,演员可以任意选择自己身体内部的想象中心。契诃夫一直秉承“想象是创造性的”[12]信念,他强调演员在拿到剧本之后,首先要通过编剧所提示的细微特征来确定角色的类型,找到一个合适的想象中心来加以创造性地展现。在契诃夫看来,“想象的中心”就是一条可以帮助演员沟通角色的有效通道,利用“想象的中心”,演员不仅可以做到“身心合一”,还可以迅速定位找到身体里的精确中心,并从它来开始进行运动和表演。这是另一种可变的方式,进入了“心理姿势”原型的状态。从一个想象的中心开始运动,对演员如何移动自己的身体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冲击和影响,这也是培养原型“心理姿势”的基础构件,从而为演员提供了一种非常高效的关于想象创造与表演传达的方法。

二、关于“想象的形体”的训练

从契诃夫表演理念中“身心合一”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拥有的身体类型往往决定了他的个性。人类身体具有的形式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是大小和比例却是彼此区分的,这些区别帮助人们形成自己独特而具体的个性特征。契诃夫认为,当演员读剧本的时候,第一次试着想象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形象,以及如何将剧本表演出来;当演员想象性地阅读剧本时,可以通过行动看到人物角色;当演员想象剧中角色时,发现这个角色超出了自己的生活阅历或自己的理解范围,有可能就进行不下去了。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改变自己的身体行动,让不同的身体行动来改变心理感受,从而引出带动不同的心理感受。改变身体状态和行动似乎听起来是有些困难的事情,但是它实施起来既简单轻松,又能让人感受到愉悦和享受。平时演员总是用同样的原则和活力来进行表演工作,契诃夫为他们找到了表演活动新的构造方式,即:想象、能量和塑造的原则能够创造出“想象的形体”。有很多办法可以在头脑中构想出这些形象,但只有一个方法才可以创造出“想象的身体”,那就是,需要更进一步把原型的意志力注入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容器人”[13]里。这个“容器人”可以帮助演员把原型的力量细化到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而且,这样做也会对“心理姿势”运动的产生发挥巨大的影响。因此,演员头脑中进行的想象应该为角色和剧本服务。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有了“想象的形体”,演员能够在自己的身体上体验到查理三世的驼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演员就可以赢得穿上戏服的权利,因为他理解了一个驼背男人的心理感受。可以看出,演员利用想象对剧本中角色形象进行分解、重组、化合,在头脑中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并通过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呈现出来,这个新的形象往往是对原型人物的直观集中性的体现。据此,契诃夫创造了土的塑形、水的漂浮、风的飞翔和火的辐射这四种关于“想象的形体”的训练方式,以期更好地利用身体来展开想象并创造角色。

首先,关于塑形的想象训练。用你的手、胳膊、腿、脚乃至全身做一些抽象的运动。你的任务是用内部的能量和被唤醒的活力来完成所有的这些运动,以使得你会感觉自己周围的空气塑形成了一种厚的、沉的物质。每一个运动必须挣脱你周围环境的轮廓。肌肉不需要保持紧张。意义在于塑形的心理力量和克服想象障碍的心理力量,给予想象障碍一个确定的形式。这些运动必须是显著的、完整的,并且完全区别于另一个。这个练习里不会出现模糊和不确定的行动。用不同的速度和强度来做这些运动;甚至于在缓慢的、塑形的运动中,这种能量和唤醒的活力也不能从你的意识里悄悄溜走。然后,打消周围空气塑形的想象和念头,完成一些其他的事情,正如之前说的,在你没有特别注意的情况下,使你运动中的塑形特征向内住进你的身体里面。然后,开始创造一些简单的即兴表演。

其次,关于漂浮的想象训练。第二种运动是漂浮的,在这种状态里,每一个运动都将以一条不间断的流线性运动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上去。尽管它们必须是要提前塑形好的,但这些运动不需要有开始或结束,只是一定要彼此有组织地进行漂浮运动。运动过程中还需要一种活力和某种能量,运动的特质必须是波浪状的、生长的或下沉的。然后,改变节奏,你能感觉到周围空气的成分,就像在波浪的支撑面一样。跟之前的练习一样,用同类型的简单运动,然后开始你的即兴表演。

然后,关于飞翔的想象训练。第三种运动叫做飞翔的运动。当开始做这些运动的时候,你必须想象每一组运动都在空间内无限地继续着、飞离你、从你的肉体离开。同样,想象你的整个身体有一种从地面提升向上的趋势。这样的运动会唤起你去支撑它们的欲望,仿佛给它们时间去飞向太空。把一个运动和另一个运动不间断地、自由地连接起来,然而并不像漂浮练习那样含糊不清。然后,改变节奏,你在这个练习中的活力和内在能量会自然地呈现一种特殊的特质,它们会使你远离甜蜜或伤感的神经。在这个练习里,你能体验到空气的成分像被搅动和驱动的那样,然后,开始简单的即兴表演。

最后,关于辐射的想象训练。最后一个运动和辐射的运动有关。想象有一些看不见的射线流从你的运动中射向太空。立刻从你的胸部、胳膊、手、全身向你移动的方向发出这些射线。辐射的欲望会教你逐渐地辨别哪种运动是更适合这个目标的。它们中的一些会呈现出一种断奏的特质,而一些会更连贯,其它的会遵循一个接一个的不间断的连续性。在这个练习中,你会试着辐射出并散发出你在运动中的内在活力。一定要避免把身体的紧张性错当成辐射。然后,改变这个节奏,感受你周围充满辐射的空气。[14]

契诃夫在训练的过程中,让演员使自己的身体放松,抛弃思考和分析,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做”上。因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抱着认真而负责的态度制作的,即使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会制造出一个什么东西来。而当演员呈现出这些诸如塑形、漂浮、飞翔、辐射等运动的特殊特征之后,继续进行一个简单的即兴表演或者小品。每一次,演员和自己的搭档都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明确的任务,演员必须决定自己在即兴表演中用哪种类型的运动方式。然后,无论演员做什么都必须渗透着四种运动形式中的其中一种。在后来的即兴表演中,演员会自发地选择更适合这个情境的运动类型。其实,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在电影或戏剧中,经典形象和奇幻场景的创作,都是通过组接、化合、反对、夸张、变形等手法对原形象进行积极想象的,正如同赫兹里特所说的:“想象是这样一种机能,它不按照事物的本相表现事物,而是按照其他的思想情绪把事物揉成无穷的不同形态和力量的综合来表现它们。”[15]因此,契诃夫的训练方法不是对原剧本中的人物进行照本宣科,而是在脑中尽量抛开、脱离已有故事和形象的束缚,去构成深刻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简单化、理想化的新事象,这种“想象的形体”可以是木棍、鞭子、丝绸、毛巾、面条等等,演员利用身体在想象的土中进行塑形、水中展开漂浮、风中展开飞翔和火中进行辐射。从而,通过身体的训练带出心理的反应,演员的形体从身体内部就展开了重新塑造和想象创造,这样,经过此类训练,演员对于那些与自身反差大的角色就能更容易地进行驾驭、诠释和表现了。

三、“创造性想象力”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16]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对于演员来说,创造角色的过程大部分需要想象力的参与,认识角色、体验角色、创造角色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发挥想象力的过程。那么,如何从想象力转变上升到创造力,契诃夫给出了他自己的回答。他坚持认为,想象力是表演创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他反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那种教条式的思考方式和冷静的理性分析,契诃夫提出:“冷静的、理性分析和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会扼杀想象力。为了抵消这种消极因素的侵扰,演员必须系统地完成这样的任务,用其它的冲动和刺激,而不是那些迫使他单纯地运用唯物主义的方式进行生活和思考的刺激来训练自己的形体。演员的形体只有在被一种永不停顿的艺术的灵感驱动下才会有最好的价值;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形体才会更加的精巧灵动,具有表现力,最重要的是敏感,以及对于构成创造性的艺术家的内心生活的最细微情感的反应。因为演员的形体必须从内部开始进行塑造和重新创造。”[17]

契诃夫所提及的“灵感”[18],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来的。从英文单词“inspiration”的词根“spire=breathe”和动词形式“inspire”在词典里的解释来看:1.=inhale指呼吸进新鲜空气或吸收神的灵气;2.给予灵感。可见,灵感一词的原意是指神的灵气,也就是说,神灵凭附在艺术家和诗人身上,使他们在创作时具有一种超凡的艺术创造力。柏拉图的灵感论就起源于宗教上对神的信仰和希腊神话中对神的崇拜,他的“神灵凭附说”和“灵魂回忆说”就是证明。柏拉图认为,“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19]在他看来,诗人或艺术家之所以能创作出好的诗歌或艺术品,是因为有神力的驱使,是根据神发出的诏语和输给的灵感进行创作的。而后来的黑格尔对灵感的描述不同于柏拉图的“迷狂说”,他认为灵感“不是别的,就是完全沉浸在主题里,不到把它表现为完满的艺术形象时决不肯罢休的那种情况……灵感就是这种活跃地进行构造形象的本身”[20],同时,灵感的表现也是一种艺术家使自己的性灵与形象材料的高度融合的状态:“(艺术家)作为主体,就好像只是形式,赋予形式下他所沉浸在里面的那个内容。”[21]所以,在黑格尔看来,灵感既不是单靠感官的刺激,也不是仅有创作的意愿就可以得来的,还需要充分发挥艺术创作主体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即“艺术家应该从外来材料中抓到真正有艺术意义的东西,并且使对象在他心里变成有生命的东西。在这种情形之下,天才的灵感就会不招自来了。”[22]这就说明,黑格尔所认为的灵感,来源于“外在材料”与“创造者内在”相结合(即理性内容感性化)的过程中。黑格尔把灵感作为艺术家的一种能力,看作是“想象的活动和完成作品中技巧的运用”[23],灵感是一种资质,即善于用感性形象去表现心灵的才能。从这个维度上来讲,契诃夫对灵感与想象的看法与黑格尔不谋而合,契诃夫不仅把把灵感作为想象的活动和完成表演过程中技巧的运用,更是以“想象的中心”和“想象的形体”为主要核心内容,开创了激发演员表演创作灵感的训练方法。可以说,这种训练方法比传统的表演教学方法更具科学性、专业性与开创性。

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 第10篇

一、各国科学训练方法现状

现代田径科学训练方法伴随着更先进的理论更科学的训练和强有力的恢复措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态势,但最终各国运动员都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像美国的力量型、德国的高频型、日本的技术型都是结合了运动员的自身特点而定。中国马俊仁的“以长补短,以短补长,长短互补,全面发展”的马家军,还有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法特莱克跑、间歇训练跑、重复跑、高原跑等,都为各国教练员共享、采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孙海平崇尚“赛训结合、以赛带训”,训练中注重科学的规划训练节奏和训练周期,使刘翔在训练量相对不大的情况下,潜能得到最好发掘。

二、国内青少年课余训练出现的问题

以短跑为案例:在短跑的课余训练当中,大多数教练员依旧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跨步跳、后蹬跑等专门性练习来发展与改进短跑的技术。学生们每天重复着做,而且做得非常好,但是跑的技术改进效果甚微,随着田径运动科学化的发展,这些传统的专门性练习已经不再适用。研究发现,田径发达国家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在不断的创新,用新的科学化方法与手段去刺激运动员,使其适应。而田径运动员重要身体素质训练环节,只一味的通过重复法,大强度,大运动量的去提高,不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为追求成绩,男女同量,青年与少年同量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三、青少年运动员素质科学训练的方法手段

1.专项速度。专项速度是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专项动作的综合能力。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应包括以下几类:反应速度、加速速度、最高速度、速度耐力。专项速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1)听信号进行蹲踞式起跑练习30~60米。

(2)听信号进行俯卧起跑练习30~60米。

(3)看教练员手势进行移动跑的练习。

(4)听信号由半蹲姿势向上跳起双手触高物体。

(5)用最快速度做跑的摆臂动作,结合正确呼吸,持续时间为5秒、10秒、20秒,在10秒内,单臂摆动30次以上算是良好的动作频率指标。

(6)两手扶栏架,以最快的频率原地跑,并注意正确的呼吸。跑的时间为为5秒、10秒、15秒、20秒。在10秒内,抬腿30次以上算是良好的动作频率指标。

(7)加速跑50~100米,可采用匀加速和惯性加速跑两种加速方式。

(8)80米以下的跑,强度96%~100%,练习时间6~8秒,间歇时间3~5秒,组与组间歇6~8秒。

(9)改变条件的各种专门性练习:如采用牵引跑,提高跑的速率;投掷中使用轻器械来加快出手速度等等。

(10)提高频率的小步跑变加速跑,在跑道上做加快频率的行进间小步跑,听到信号后加速跑20米,要求启动速度在高速度下完成。

(11)高抬腿跑变加速跑。站立、快速行进间高抬腿、听信号后变加速跑20米,要求高抬腿的动作规范化,频率逐渐加快。

2.专项力量指掌握专项技术,提高专项速度与专项能力所需的力量素质,包括最大量和快速力量。提高和发展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1)前脚掌着地的各种快速跳绳练习:跳绳练习可单足或双足着地,以向远跑为主。跳绳的高度要合理,不能影响动作速度和破坏跑的肌肉用力特性。

(2)计时直膝跳,以掌趾和踝关节用力,向前快速跳跃。要求膝关节不参与缓冲,主要用掌趾和踝关节完成跳跃,发展足踝肌群的离心—向心收缩能力。

(3)计时单足跳和计时跨步跳:练习的距离应逐渐加长,以保持尽可能快的动作速度为目的。如果动作速度明显下降,应缩短练习距离和延长休息间隔时间。该类练习可采用负轻重量进行,提高练习效果。

(4)在沙滩赤脚加速跑和跳跃练习:有沙滩和松软的地面赤脚进行跑跳练习有利于提高掌趾和踝关节肌肉的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能力。

(5)手持壶铃半蹲的前跳:尽量前脚掌着地。

(6)两脚交换台阶跳:可采用单足、双足或负重完成。

(7)运动员用本人最大负重量的80%~100%的强度。重复3~6次进行半蹲、全蹲、负重交替跳、快挺、快翻、负重提踵、负重高抬腿、负重体前屈、负重转体、卧推等各肌肉群的最大力量训练。

(8)以肩为轴的上肢练习。肢摆动力量练习上肢摆动力量是我国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薄弱环节。国外短跑运动员上肢肩带肌群都十分发达,这不是练跑练出来的,而是通过专门的力量练习练出来的。

3.专项耐力是指在专项运动过程中较长时间内肌肉收缩克服阻力的能力,这对200米和400米运动员在后程保持速度十分重要。

发展专项耐力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1)60~150米的单腿跳、跨步跳。

(2)60~150米的负重单腿跳、跨步跳。

(3)200~300米的上坡跑。

(4)200~300米的負重上坡跑。

(5)300~500米的耐乳酸能力训练。

(6)5分钟以上的跳舞。如健美操等,不间断的跳5分钟以上,心率控制在160次每分钟以下。

(7)5分钟以上的循环练习。选择8~10个练习,组成一套循环练习,反复循环进行5分钟以上。心率控制在140~160次每分钟左右。休息恢复到120次每分钟以下再开始进行下一组。

(8)30分钟以上的足球游戏。在足球场或手球场进行比赛性游戏。

4.灵敏、柔韧、协调等能力的训练。柔韧协调训练可以练习跨栏项目、广播操、徒手操、关节活动、韧带拉伸、肋木操等徒手或使用器械单人或双人配合练习来全面协调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提高柔韧性可采用拉长肌肉、肌腱及韧带等组织的方法,有爆发式(急剧的拉长)和渐进式两种。其中,渐进式可以放松肌肉,使筋腱缓慢地拉长,不易引起损伤。值得一提的是,柔韧性可以分为主动柔韧性和被动柔韧性。主动柔韧性是指利用肌肉可以使关节活动的范围,被动则单纯是指关节活动的最大范围。

5.心理素质训练。多年来的实践给人们以警示,优秀的成绩不仅要有雄厚的实力作为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技术、战术正常发挥以至于超水平发挥的重要保证。在学校田径运动中,青少年比赛的机会总体看不多,大致分为校运动会、区县运动会、市级比赛运动会、升学考试等。学生本着为荣誉为集体而战,也有为自己的前途而战,无形的压力施加给他们。教练员要在赛前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关心每名队员,了解他们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暗示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伴随田径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化发展,众多运动员的成长经历表明,有好的身体素质是成为优秀田径运动员的重要基础,传统的训练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运动员的需要,科学有效、系统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是当代学校课余田径教练员所必须掌握的,只有这样运动员才愿意接受。身体质训练主要体现在力量、速度、耐力、心理、柔韧协调等方面的培养,完善和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使其全面协调发展,给中学生田径运动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汽车故障下一篇:现代教学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