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感练习范文

2024-06-10

球感练习范文(精选7篇)

球感练习 第1篇

1. 球感练习 (1) 手指拨球

A.球绕头。两脚直立, 两手交替使球绕头。要点:动作迅速, 经常改变绕球方向。

B.球绕腰、腿。两脚直立, 持球于腹前, 球绕腰后上体前屈, 使球绕腿 (膝部高度) , 两手连续交替进行。

要点:手指端控制球, 上下动作连贯。

C.胯下绕“8”字。两脚开立, 上体前屈, 持球于膝前。练习时, 右手将球从两腿中间递给左手, 左手持球绕过左腿外侧再将球递给右手, 交替练习。要点:眼不看球, 快速连做。绕的方向可随时政变。

D.体前两手传接球。直立, 两臂伸直持球, 用手指和指端将球从一手传向另一手, 交替进行。要点:两手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指端用力。

E.高抬腿绕“8”字。一腿屈膝抬起, 一手持球从屈膝后部递给另一手, 交替进行。要点:手脚快速协调一致。

F.手指顶球。一手持球变单指顶住球的底部, 用另一手迅速拍打球体让球持续旋转。动作熟练后可向空中抛转球用单指直接顶住球使之旋转, 要点:手指接触球体并感觉出球体重心的变化。

(2) 单手运球

A.贴地运球。跪蹲, 球置于地面, 以手指快速将球拍起, 并持续快节奏运球。要点:球需由静止状态开始, 拍球不能用掌心, 且不能高于15公分, 频率要快, 球要离开地面, 眼不看球。

B.体前单手左右运球。两脚开立屈膝, 右手持球经体前运往身体左侧再用手腕转动与指拨将球运同原处, 重复一定次数后, 可换另一手练习。要点:不能用掌心运球, 不看球、频率快幅度大。

C.体前左右手交替运球。两脚平行开立半蹲, 右手持球右侧, 将球运往左边, 在球反弹瞬间左手马上拍向右, 交替运球。要点:球不能高于膝盖, 不看球, 运球有力, 速度较快。

D.体侧前后运球。双脚前后站立, 持球于体侧, 单手掌心空出并朝前推运球后上方, 使球运向体前, 在球反弹瞬间如手立即触接球的前上方, 将球快速运向体侧后方。要点:球不能高于膝盖, 不看球, 运球有节奏感, 可左右手轮换练习。

E.背后换手运球。右手将球拍按经身后到左侧, 再用左手拍按球至右侧。要点:手按拍球的外侧, 每次都将球运向身体后方。

F.原地胯下运球。双脚连续在原地前后做弓箭步, 同时在胯下做换手运球。要点:球不能高于膝盖, 眼不看球, 运球落点在两胯中间。

(3) 双球运球

A.同步运球。屈膝两脚前后和平行开立, 左右手各持一球与体侧, 同步同节奏运球。要点:球不能高髋部, 不看球, 运球有节奏感, 可降低重心运球或高低变换练习。

B.不同步运球。两脚开立, 双手各持一球与体侧, 左手拍球于地面时, 右手正好在髋部以下触球拍出时接落地弹起的球, 如此重复进行。要点:身体重心平稳, 两手主动迎球, 尽量不看球, 可变换运球高和速度练习。

C.前后运球。两脚前后和平行开立, 原地运双球, 利用手腕的翻转和手接触球的部位不同进行前推后运球。要点:运球不看球, 手触的球后上部位用推按动作, 手触球的前上部用后拉动作运球。

D.体前交叉运球。在原地运双球的基础上, 双手同时做体前变向运球即右手将球拨向左侧, 再接左手拨来的球, 左手运球方法相同, 方向相反。要点:身体重心不要过高, 不看球, 运球有节奏感。

E.胯下、体前运球。在前后步运双球的基础上, 右手胯下运球使球到身体左侧, 同时左手将另一球经前运至右侧, 左右手换球运球, 双手仍然各控制一球。要点:眼不看球, 体前变向球不能高于膝盖, 胯变向球落点在两胯中间, 运球方向可轮换。

F.背后、体前运球。左手背后运球使球到身体右侧, 同时右手将另一球体前运至左手, 连续重复此动要点:控制好球的节奏与落点, 背后运球时不要过分翻转球, 以免违例, 运球方向可轮换。

2. 练习提示

(1) 经常进行球感训练, 每个动作练习20次或30秒一组, 达到熟悉球性、增强手对球的感应能力的目的。

(2) 练习时配上音乐, 边听边练, 既能使身心愉悦, 又能锻炼身体的灵活协调性, 充分满足表现欲望。

体育足球课教学中球感训练方法分析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要球感训练在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现代体育足球课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研究表明: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充分运用球感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足球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从而使得学生的实战能力显著提升,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有显著优势。本文通过简要阐述足球球感的主要训练方法,分析现代体育足球教学中球感训练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进的方法策略,使得足球教学效率增高,提高学生的足球实战能力。

关键词足球课教学球感训练方法分析

足球球感在竞技比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足球技能与实战水平的好坏与足球球感有直接联系,足球球感相对较好的同学相比于球感差的同学在足球技术和掌握上都有显著优势,那么只有熟悉足球的结构性能,建立与足球的情感联系,增强球感,才会增强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减少失误,从而取得满意的成绩。因此在现代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如何增强足球球感成为重要内容,只有掌握有效的训练方法,在不断地训练中使同学们的球感加以提高,才能达到使同学们足球技能水平显著提高的教学目的。

一、体育足球课教学中球感的训练方法

足球球感训练方法的精髓是以足球为中心,依据人的身体状况情况、遵循足球的运动规律训练的一种方法,需进行反复训练、球技比赛训练和目标训练,具体包括身体和眼睛的协调训练、颠球、脚底绕球、挑球、扣球转身和点踩球等单项。在训练过程中采用球感训练方法会起到积极作用,在体育足球教学课中有体现。

(一)充分利用眼睛余光,培养足球球感

体育足球教学课中充分利用眼睛余光[1],在进行颠球训练或其他单项训练时,利用眼睛余光观察球在空中运行速度和运动轨迹等,改变一直盯着球而忽略全场的习惯,这样可以充分掌握比赛中全场局势和足球动向,进而及时改变作战策略。又例如在练习挑球过程中,眼睛余光观察球的运动轨迹,触球脚前掌踏在球顶端向后拉,在球滚动的同时,触球脚迅速收回踏在球后,球滚动到脚背时,脚尖适当翘起向上挑球,动作完成过程中,眼睛余光观察全局。

(二)反复训练,理论联系实践

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及时在球场上进行训练。例如,在练习颠球时,要求小腿带动大腿,以膝关节为轴,脚腕用力致使脚尖向上翘起,用脚背正面将球向上颠起。训练过程中,依据颠球的理论技巧,进行练习,还可以进行多人连续颠球练习,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培养球感。练习盘球时两脚开立,置球于两腿之间,两脚内侧交替拨球,在两脚之间传球,在练习过程中,结合理论技巧进行传球。

(三)开展足球比赛,增加实战机会

在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可以定期举办足球比赛,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和实战经验,使学生在比赛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提高自己的足球球感和足球意识。并且在足球比赛中还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团队意识,进而提高足球战术配合的技能水平,成为体育足球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球感的有效办法。

二、体育足球课球感训练的影响因素

足球技能的形成是建立运动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球员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紧密配合起来,因此足球球感训练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运动器官、视觉器官和感觉器官的协调运用。现代足球主要是以脚支配足球运动,但其他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足球球感的训练中,脚支配足球运动的同时,眼睛余光观察足球的运动方向,身体感受风向,因此来判断足球的运动轨迹。体育足球球感训练中要充分结合感觉、视觉和听觉等才能熟练掌握足球技能,训练出足球球感。

(二)球感训练遵循由易到难,培养足球意识。在体育足球课球感的训练中要依据由初级到高级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培养同学们的足球意识。足球意识是足球球感中的重要因素,包括在足球比赛中对全局的掌控以及做出思维判断后的应对对策,是一项足球运动员必须保持的心理活动。

(三)体育足球课球感训练中学生们的情绪变化因素。在足球比赛过程中,球员的情绪变化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球技发挥,保持自信和情绪稳定才能将足球球技充分发挥。因此,体育足球课球感训练中要注重同学们的情绪变化。

三、足球球感训练的改进方法

体育足球课球感训练方法在足球课教学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针对足球课球感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一些改进方法,使得同学们的足球技能大幅提升。第一,充分调动同学们运动器官对足球的敏锐度,做到人球结合,并且在比赛过程中利用眼睛余光掌握全程局势[2],以便做出冷静分析后及时调整作战对策;第二,培养学生们对足球的兴趣,使同学们克服训练过程中遇到挫折后的自卑心理,保持情绪稳定,使得训练结果事半功倍;第三,使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练习,定期检验小组练习情况,使得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结语

在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合理应用足球球感训练方法,积极开展足球比赛,提高同学们的球感和实战经验,培养同学们对足球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们的运动技能水平,强身健体,同时使得体育足球课球感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足球启蒙从球感训练开始 第3篇

关键词:足球启蒙;球感训练;基本技术

球感是球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是控制球的基础,是技术水平获得发展的前提。足球技术动作完成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球感的熟练程度,球感虽然看不见,给人以抽象感,但它却影响、支配着基本技术应用的准确程度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球感与足球基本技术的提高相辅相成。但是,由于小学生足球训练多利用课余时间,时间有限,且学生水平起点低。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快地提高小学生足球队员的运动水平,加强球感練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很好地熟悉球的性能,建立细腻的对球的感觉,才能自如的控制球而减少失误。那么,足球启蒙阶段如何从球感训练开始?球感是否能通过训练来掌握和提高呢?球感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就上述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球感训练,有章可循

1.明确概念

足球“球感”是人体分析系统在足球运动中逐渐形成的综合活动的集中表现,是在训练和比赛中发展起来的复合的专门化知觉,体现了球员在正确判断下的准确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它的特点在于能够比较准确地感受球的重量、旋转、反弹高低、飞行速度、方向变化的能力。

2.突破难点

笔者从事足球运动和教学工作多年,我认为应把球感训练作为掌握足球基本技术的基础,在学习中起先导作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足球运动是以人体相对笨拙的部位——脚部支配和控制球为主的,这无疑增加了技战术的难度,学生学习足球技术时,往往兴趣很高,但接触球后又感到难以控制住球,腿不听使唤。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耐心地诱导,让他们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明确进行球感训练的重要性。

二、球感训练,有律可依

1.遵循生理规律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来自本体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作为非条件刺激,是必不可少的,在此过程中肌肉运动感觉,即肌肉工作导致的由本体感受器传入反馈信息,是球感形成的关键,正由于有此反馈信息不断对运动中枢的校正,又引起另一个新的反应,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正是球感形成的过程。足球球员对球的控制能力,特别是身体各部位对球感应能力(即球感好)是掌握足球技术的基础和有效方法,只有培养身体各部位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其他技术的掌握才能迎刃而解。

2.遵循运动规律

从球感形成的过程来看,它的发展基础为人体的条件反射原理,而条件的发生—发展—定型有一个过程,因此,在足球运动上这一过程就显得尤其漫长,而从条件反射的消失过程来看,已经定型的反射一段时间没有得到强化也会出现衰退,同样球感一旦形成,并达到一个空前的水平后,客观上的要求是要不断地被强化,一旦练习终止,球感的层次也将下降。因而,维持较高足球竞技水平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停的练习、不停的比赛。球员长期伤病后参加比赛的状态不好就是一个良好的反例。所以,球感训练应坚持课课练、天天练。

3.遵循循序渐进

球感训练应由简单的原地推拉球、扣拨球练习开始,在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球,传球来进行,让学生了解球的一些基本情况,通过简单的练习学生可以掌握球的球的弹性,运行轨迹,如何对球用力,用力大小对球的影响等情况,通过进一步的练习,缓解初学者学习新事物的畏惧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三、球感训练,有法可行

1.强化过程,指导方法

(1)球感技术动作的启蒙训练

一般情况下,对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采用简单动作以完整法、复杂的技术动作以分解法进行。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在球感动作的启蒙训练时,应该注意几点:①对复杂的球感技术动作应以分解法练习为主,让儿童了解每个技术动作的要点,如: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脚的部位、接触球的部位等。②球感训练要在慢速的状态下进行,让儿童充分体验脚的各个部位对球的感觉,

以熟悉球性,养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主,为以后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③每堂训练课时间内,尽可能地让儿童增加接触球的次数,减少无效的时间消耗。

(2)球感技术动作的熟练化训练

球感技术动作的熟练化训练是在启蒙训练的基础上,把在慢速中完成的技术动作向快速完成的转换过程。熟练化练习要适应儿童身心理特征,尽量减少某一单个技术动作的重复刺激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可采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训练方法来达到熟练化训练的目的方法:①循环练习方法:以多个球感技术动作为一组,将动作编成几个练习组,进行循环练习,克服枯燥感,保持儿童的新鲜感与兴奋感,利于训练中的“即刻恢复”。②竞赛性练习方法:让练习对象自由组合,对各个技术动作进行练习比赛,互相鼓励,相互讲评,共同提高。③奖励性练习方法:根据队员对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举行评“星”活动,激发队员练习的积极性。④趣味游戏性练习方法:可以自编各种足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动作,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2.拓宽视野,强调抬头

球感练习是促进基本技术的形成以及在比赛中能熟练的支配、控制球。控制球要靠全身各关节肌肉对球的感觉,特别是脚对球的感觉,如果离开了球就不能对球建立运动性条件反射,球感训练的关键是肌肉对球的运动感觉,做球感练习时眼睛盯着球,

会养成不良习惯,在比赛中视野不开阔,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足球意识的形成,应逐步排除视分析器(眼睛)来进行练习,因为差别感受性是提高技术准确性的关键,而触觉和本体感受的差别感受性对小学生足球球员球感的形成又尤为重要。用脚控制、支配球并达到一定要求,才能适应足球比赛场上的需要,同时更好地体会脚控制、支配球的感觉。所以,在练习时,要尽量要求学生养成抬头和用余光观察的习惯。

3.及时反馈,促成球感

球感是高级神经系统在足球运动中形成的条件反射,及时给球员信息反馈有利于加速球感的形成,教练员在学生做练习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借助语言进行反馈,纠正和强化,例如:可用语言提示“脚踝用力”“脚背绷直”“降低重心”“支撑脚站位太后”“抬头”等进行纠正。当球员做的动作正确时,教练员可用“正确”“很好”等进行表扬强化。据资料报道,有的球员在训练中,逐渐总结经验自发产生,对形成专门化知觉的形成,一般要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在教练员提示下进行有意识地培养,有的可在六至八个月内形成。由此可见,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加速球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足球启蒙从球感训练开始,使小球员身体感觉和肌肉运动感觉得到不断的强化、巩固、提高,有利于小球员对基本技术的掌握。坚持采用球感训练在先,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特别是初学者掌握基本技术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朱飞.浅谈足球教学中“球感”练习的设计及原则[N].广州航海高等转科学校学报,1995-05.

[2]邓树勋,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栗桂桓.足球教学课增加球性球感练习的实验分析[N].五邑大学学报,2004.

[4]孙吉才.浅谈加强中学生足球球员球感练习的几个原则.教改聚焦,2010(5).

球感练习 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球感,训练

足球运动是以脚为主支配控制球来完成技术动作的, 脚与球的关系最为密切。运动员的球感是在训练和比赛中发展起来的专门化知觉。它的特点是在于能对球的形状、轻重、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均达到极为精确分化的程度。球感是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 出现竞技状态的心理标志。如在世界杯足球比赛以及意甲、英超等一些高水平的比赛中, 我们常可以看到那些出神入化的妙传、刁钻准确的射门以及杂技般的盘带过人技巧, 足球仿佛成了运动员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运动员一旦获得了球感, 他们在比赛中技术动作就会表现熟练性强, 技巧性好, 技术动作运用合理准确。可以说球感练习是足球运动训练的敲门砖。中学生足球多为业余训练, 时间有限, 学生水平起点低。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快提高中学生足球队员的运动水平, 加强球感练习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多年中学生足球队训练的实践中, 认为进行球感练习应掌握下列几个原则。

一、球感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系统性

球感练习的方法很多, 每一类练习都从不同方面对提高运动员的球感起作用。教练员要有计划, 系统地安排练习, 练习的安排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在训练的什么阶段, 安排什么样的练习, 怎样练等等, 教练员都要通盘考虑, 同时要使运动员明确每个练习的目的和作用, 使他们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应以脚弓的踢停球为主, 教练的方法很多, 其中对墙踢停球练习应是球感获得最快的练习方法之一。切忌东一锒头、西一棒槌, 看起来是练了, 但实际上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球感练习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不断提高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是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球感练习也不例外, 例如在做十二个部位颠球练习时, 开始可先由正脚背颠球练起, 等到队员对球有了感觉后, 再到脚内侧颠→脚外侧颠→大腿颠球, 最后练习头部、肩部和胸部颠球, 又如做行进间脚底后拉球练习时, 开始可由原地左右腿抬腿换脚踩球练习到“行进间单脚后拉球”。逐步增加练习的难度, 熟练掌握后还可以练习花样颠球或在动作的速率方面提高要求。另外, 所有练习应逐步排除视分析器 (眼睛) 来进行练习, 因为差别感受性是提高技术准确性的关键, 而触觉和本体感受的差别感受性对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球感的形成又尤为重要。所以在做练习时应尽量要求学生养成抬头或用余光观察的习惯。

三、球感练习应双脚并重, 结合全身, 形式多样

中学生足球队员的训练, 在整个发展时期是打基础阶段, 应全面发展。球感练习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根本目的是促进基本技术的形成以及在比赛中能熟练地支配、控制球, 所以球感练习时应以脚为重, 结合全身进行训练, 并加强弱脚训练。同时在整个练习过程中, 应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练习形式灵活多样, 以提高中学生运动员参加足球训练的兴趣和练习时的兴奋性。

四、球感练习应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

球感是高级神经系统在足球运动中形成的条件反射, 及时给予运动员信息反馈, 有利于加速球感的形成。教练员在中学生运动员做练习时, 可根据不同情况, 借助语言进行反馈纠正或强化, 例如可用语言提示“脚尖翘起”“正脚背绷直触球”“上体放松”“支撑脚站位太前”等进行纠正。当运动员做的动作正确时, 教练员可用“正确”“好”等进行表扬强化。据资料报道, “有的运动员在训练中逐渐总结经验, 自发产生对形成专门化知觉的形成, 一般要花六年左右的时间, 如果在教练员提示下进行有意识培养, 有的可在6~8个月内形成”。由此可见, 信息的及时反馈, 对加速球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球感练习不应安排在疲劳后进行

球感是一种复合知觉, 这种知觉是由于练球时进入人体视分析器, 运动分析器和触分析器的各种刺激物进行精细分化, 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复杂的稳固的神经联系的结果。而人在疲劳的情况下, 上述各分析器的能力均有所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球感”练习不利于球感的获得。所以, 球感练习最好安排在训练课的开始部分或准备部分。

六、球感练习应持之以恒

球感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 也不是不变的。它随着长期终止训练或身体疲劳而减弱, 甚至完全消失。所以对球感练习应坚持课课练, 天天练,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和保持。

总之, 加强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球感练习, 是快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只要教练员在训练中把握好上述几个训练原则,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宝耕.《足球词典》.1997.3

[2]崔岿.《中国学校体育》.2003.2

球感练习 第5篇

一、做好示范,激发学生操作兴趣

篮球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美国的NBA和中国CBA联赛影响力很强大,小学生对此自然有一定了解。特别是对篮球有一定兴趣的学生,甚至会将篮球明星当作自己的偶像。教师要利用学生关注篮球心理展开教学。首先是做好示范,教师可以现场进行篮球表演,或者是播放相关视频,给学生以形象展示,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其次是对示范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真切看清动作完整过程,教师可以放慢动作频度,给学生以形象展示,让学生获得清晰认知。最后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示范之后,要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训练,或者在教师带领下集体完成动作。

小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大多来自电视篮球比赛转播,教师可以利用这个资源信息展开引导。不妨将NBA中经典动作集锦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会被高超的球技所折服,从而激发学生对篮球的热情。教师还可以推介我们熟悉的篮球明星,如姚明、易建联等国内篮球巨星,用相关视频材料进行展示,能够激起学生的崇拜之情。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篮球兴趣有重要助推作用。

二、了解球性,掌握篮球相关规范

既然要学习篮球,就要与篮球成为好朋友。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属性,还要对学生讲解篮球的基本規则要求,这对初学者是非常重要的。篮球是用手操作的球类运动,首先要熟悉篮球的弹性,篮球弹性有一定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用力越大,其弹起的高度越高。如果用力方向改变,其弹起的方向也会改变。其次要注意篮球运行与用力角度、力度有关系。不妨采取让学生进行运球接力、运球折返跑、运球速度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对球性的了解。最后是对学生讲解篮球规则,篮球比赛时,对违例、犯规有细化规定,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接受能力,讲解常见的违例和犯规行为。

为让学生对篮球规则有更直观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对抗赛,并对各种违例、犯规行为进行现场讲解。小学生篮球基础水平很低,自然会出现大量违例犯规行为,教师需要掌握现场情况,酌情进行处置。如果对小学生要求太高,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篮球的热情。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材料,给学生展示相关篮球规则,让学生有清晰感知。

三、技巧传授,探索篮球基本规律

篮球有技巧性,这些技巧大多要从实际训练中形成的,正所谓熟能生巧。教师要对篮球技巧进行展示和传授,帮助学生建立技巧概念和意识,注意对技巧动作的训练和探索。篮球技巧包含多个方面,在运球、传球、投篮、防守、抢断等环节都存在技巧。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篮球基础有针对性地展示相关技巧,并鼓励学生展开技巧练习,从具体实践中感知篮球技巧运用。

篮球运动有自身规律,教师要给学生传递正确信息,只有从实践中形成的技巧才有价值,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具体实践中培养篮球技巧。为提升学生篮球反应速度,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组织了一个篮球传球游戏:一组学生站在场地中间,一组学生用篮球投射场地中间的同学,被篮球接触到的学生就被淘汰。场地中央所有学生都被淘汰后,进行小组轮换。游戏开始后,学生都显得极为兴奋,整个操场上热闹非凡。学生参与度极高,运动量也很大,并且在参与活动中掌握了一些篮球技巧。

四、坚持训练,逐渐培养良好球感

小学生球感需要通过长期训练才能建立起来,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具体运动中进行技术指导。传接球和运球是基本动作,教师要督促学生坚持训练。如传球动作,教师要让学生对传球用力角度进行训练,传球路线有三种:直线、反弹、曲线。学生大多只会直线传球,教师要注意对“击地反弹球”进行训练,如果是长距离传球,还可以训练曲线传球,这些对培养学生球感都有一定帮助。

小学生喜欢篮球运动,特别是对分组对抗赛有浓厚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多多组织对抗性篮球活动,学生会在活动中自然形成篮球“球感”。如“击地传球”训练,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比一比成功率。每一个小组有六个学生,组成三个传接球对子,两个人相距五米,击地传球,每一个对子传球十个,记录成功次数。全组累计成功次数,和其他小组进行对比,排出名次。传球活动开始后,学生都特别专注地进行每一次传接球。教师利用竞赛形式展开训练,激发了学生斗志,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训练效果相当显著。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从篮球个性特征、篮球规则、篮球技巧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展开针对性训练,提升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提高“球感”。■

球感练习 第6篇

一、让篮球“缠绕在学生身上”来培养“球感”

大家都知道, 若要让球听从自己的使唤, 就要多与球在一起玩, 摸透球的脾气和习性, 让自己的身体熟悉球的各种习性。这个过程, 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学生在初与篮球的接触期间, 只是处在对球的大致了解的状态, 动作概念模糊, 技术要领还未能领会和掌握, 技术水平低下, 动作不规范, 处于模仿阶段。但这也是学生对篮球感性认识的开始, 也是他们形成“球感”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 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篮球产生浓厚的兴趣, 把篮球看成是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一样, 这也是引导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篮球的最大动力。

在这一阶段的“球感”训练中, 体育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原地低手控球、手指交互传球、双手交互用力传球、持球环颈、持球环腰、贴地运球、环绕双脚运球、原地换手运球、抬腿八字绕球、原地胯下运球等多种方法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与球的亲密接触感知球的习性和脾气, 同时在这些活动中增强对篮球的兴趣, 产生继续进行篮球训练的动机。

二、通过新颖多样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球感”

在篮球基本功的训练中, 教师为了让学生对篮球的基本动作能够熟练地掌握, 往往要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的熟悉球性训练有时候时间会很长,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自然而然效率就不会高了。所以, 在枯燥的、乏味的、机械化的篮球训练中, 学生们还需要有另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去理解、去学习篮球基本功, 还需要用一些较为花样的、快乐的、生动活泼的、意想不到的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球性、兴趣, 还有训练积极性等。

在篮球教学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避免单调, 单一技术训练的时间不要拉得过长, 要及时过渡到与其他技术动作相结合的训练。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采用直观教学, 讲明技术动作要领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并分析攻守的变化情况和应变的办法, 要假设情况, 不断提出问题, 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如以跳起投篮的准确性与力量训练为例, 既要进行理论的讲授, 也要进行实践要领的讲解, 让学生知道必须要有一定的弹跳素质, 才更会使学生的跳起投篮的制空时间增长, 才会有准确的投篮动作, 这样就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另外, 还要加上教师在篮球比赛中不同情况的示范, 便于学生尽快掌握并能自我纠正, 并增强学生对技术训练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方式的多样性还包括不拘泥于形式, 让各个环节进行互补, 学生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再互相串联, 互相掌握, 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在日常训练中, 体育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如传切、掩护、挡拆、策应、突分等一些基础配合的战术练习, 启发学生多采用二、三人之间的小配合达成默契。这样的训练时间长了, 在比赛中学生就能自己根据场上形势, 灵活运用, 打出精彩的配合。所以花式篮球的练习对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升球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在篮球“五人制”和“三人制”实战比赛中, 提高学生的“球感”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 “球感”是建立在人体反射基础上的各种运动动力的定型。在形成这种“定型”之前, 必须通过反复、大量的练习, 才能逐步形成条件反射, 再通过不断的演练或者篮球比赛, 才能使这种观察及处理球的综合能力得以不断地上升。因此, 在教学训练过程中, 我们不能对学生一味地进行“球感”练习而忘了技术动作, 学生的“球感”练习要在篮球技术动作如投篮练习、运球练习、传球练习、抢篮板球练习等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进行技术动作练习。另外, 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训练中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运动特点和自身素质, 并结合篮球运动的各种技巧全面训练,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比赛法和游戏法是篮球教学训练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也是培养学生“球感”的重要途径。在篮球教学训练中,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巧的时候, 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的活动。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复杂的比赛氛围里, 提高合理运用篮球技术、技能和战术的能力;同时, 教师可通过观看国内和国际篮球赛事, 让学生有强烈的欲望去学习篮球, 并且能将在比赛中看到的一些技术、战术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之中。如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转播的NBA、CBA等高规格的比赛,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增强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环形球栅的球感检测器原理研究 第7篇

目前国内外用于测量扭矩的方法和技术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电阻应变片法[1]、磁致伸缩法[2]、齿轮电磁法[3]、表面声波技术[4]、光纤技术[5]、巨磁阻技术[6]等,但针对强冲击、高温、腐蚀、振动等极端环境下机械转轴扭矩的测量仍无有效检测方法。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球对称特性和交流电磁感应的新型非接触式扭矩测量原理,即采用环型空间阵列和基于磁电式的球感检测器、组成新型非接触式扭矩传感器。球感检测器作为环形球栅扭矩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充分利用了环形球栅的球对称结构及电感技术原理和独到的磁场分布特性,可将检测到的与球距大小相匹配的旋转机构扭矩动态测量信息以周期信号的形式输出,从而实现对机械转轴扭矩的在线动态测量[7,8,9]。球感检测器采用金属材质,金属封装,具有抗振动,防尘,耐高温等特点,可满足极端环境下机械转轴扭矩测量传感器的要求。

1 球感检测器工作原理

环形球栅,即环形空间阵列,如图1所示,由套筒、支撑环、管环、磁性钢球组成。套筒、支撑环和管环为一体,由非导磁,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加工做成,管环内部紧密排列大小相等的具有一定导磁性能的钢球,钢球的尺寸可根据轴系直径大小及测量精度进行分析计算。环形球栅可嵌套在机械轴上,随轴一起转动。

(a)横截面图;(b)纵截面图(a)The transverse sectional map;(b)The vertical sectional map

检测装置安装在环形球栅上,位置固定且不随环转动,检测器与环形球栅之间保持一定的气隙,如图2所示。检测装置内部包含激励线圈和感应线圈,两组对称的激励线圈可产生较为均匀的磁场[10],在运动钢球的扰动下,引起感应线圈信号的变化。

如图2(a)所示,检测器内部的励磁线圈同时通以相同的交流正弦信号,产生的磁路通过磁靴将两端的磁极联通,中间磁场在磁性钢球的作用下,导致空隙磁通密度分布不均匀。根据安培环路定理,如图2(b)建立回路,可得磁路的欧姆定律公式:

式中:B1、B2、B3表示磁靴、间隙以及钢球的磁感应强度,l1、L、l3则分别表示磁路通过磁靴、间隙以及钢球的有效长度。该公式忽略了磁路漏磁通和边缘效应,且假定磁轭内磁场均匀。由于铁磁材料的磁导率比较大,忽略钢球及磁靴的磁阻,则间隔处磁通密度为

由于磁通连续原则,感应线圈所对应的气隙磁通密度分布近似为B2,通过感应线圈的磁通量可近似为

其中k0=μ0NS。由此式可以看出,感应线圈磁通的变化主要跟励磁电流和间隙大小有关。设励磁电流信号为,根据感应电动势式,将式(3)代入得感应电压为

再根据,其中N2为感应线圈匝数,为励磁电压,r1、L1分别为励磁线圈有效电阻和电感,可得感应线圈开路输出电压为

其中:。因此,输出电压的幅值反比于球感检测器中感应线圈与环形球栅的间隔距离。随着环形球栅的转动,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势除了原有的交流励磁感应电势之外,还要叠加上间隙大小的改变产生的电势。

根据环形球栅的结构,可得运动中间隙大小为

其中:d为检测器的感应线圈中一点到球心所在环的垂直距离,是一个常数,r为钢球半径,wg是相对于检测器,每个钢球运动的角速度。若设,则可得感应线圈感应电压为

由此可知,检测器通过环形球栅的转动影响内部磁场,扰动穿过感应线圈的磁通量来形成信号。随着钢球的转动,穿过感应线圈的磁通密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感应线圈上便会产生相对于励磁信号的感应调幅信号。

将两个传感器安装在机械转轴的两端位置上,由于扭矩作用,转轴产生相对扭转角φ时,两组环形球栅同样会有φ角度的偏差,则相对于上述信号,另一组检测器的感应信号为

根据传感器分别输出的同频率不同相位的周期信号,通过解调两信号,进而进行相位差计算[10],得出所测机械轴的扭转角,由扭转角与扭矩的关系[11,12]获得系统扭矩测量的动态信息。

2 球感检测器结构设计

根据以上原理设计了球感检测器,其结构如图3所示。

球感检测器固定在环形球栅管环外侧,与环形球栅保持一定间隙。用轴承使球感检测器位置固定,其壳体由铝制材料封装而成,对传感装置起保护作用及磁屏蔽作用。球感检测器的内部结构对称,激励线圈缠绕在方形塑料骨架上,中间放置导磁材料作为磁极,使产生的磁场比较均匀。考虑到交流激励信号产生的涡电流损失较大,磁靴用片状铁磁材料层叠而成。为减少干扰,感应线圈区域与磁靴间隔一定气隙或填充低导磁材料。

3 球感检测器电磁分析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设计的球感检测器进行建模分析。考虑钢球顶端对应于球感检测器中间位置时的磁场分布情况,由于整体结构具有对称性,可选取四分之一部分进行建模分析,并划分有限元网格,如图4所示。线圈单独定义,不作为有限元网格一部分,厚度为2 mm,匝数100,每匝充入电流0.01 A。磁靴使用高导磁性材料,设定相对磁导率为r=1105,宽度为0.75 cm。间隙部分设定相对磁导率为1,与钢球顶端距离相距0.1 cm。钢球采用具有一定导磁性的1045中碳钢球,磁导率设为500。由于是静态分析,对线圈及磁靴在时变磁场中产生的涡流和铁损暂不考虑,通过施加节点磁力线垂直边界条件,进行求解。

图5显示了传感器中间截面的磁通密度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磁通密度在间隙中心区域,也就是磁靴与钢球交际最近的地方最大,其数值依次向周围衰减。在间隙区域,磁感应强度从左到右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该曲线横坐标表示磁靴的长度,纵坐标代表磁通密度数值,表明与磁靴所对应的间隙区域磁场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对称性,且与间隙宽度成反比关系。

当钢球水平方向运动时,为获得感应线圈磁通密度变化情况,选取感应线圈所在位置磁靴内侧中间一点作为参考点。运用三维棱边单元法,建立激励线圈的有限元网格仿真模型,并施加电流密度载荷,增加两个水平排列的钢球,其它参数基本不变。相对磁电检测器,钢球水平方向每移动0.25 cm,进行求解计算,参考点采集一次数据。

图7为钢球移动两个球距过程中,参考点磁通密度的变化情况。记录初始,钢球与参考点的垂直距离最近,间隙宽度最小。根据该曲线的波动情况可以看出,随着钢球的移动,所记录的磁通密度数值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期性,且跟间隙的变化情况相反。当间隙变大时,参考点的磁通密度衰减,间隙变小时,其磁通密度增大,进一步验证了间隙大小与感应线圈磁通密度的反比关系。更重要的是该曲线所呈现的周期大小与球距相匹配。

为进一步观察,分别记录下钢球初始位置不同且移动三个球距所对应的参考点磁通密度数值,如图8所示。两次记录的钢球初始位置相差0.25 cm。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组波形特征都明显呈周期变化。除此之外,两曲线周期宽度十分接近于球距大小,因此,产生的相位变化能明显表现出来,记录显示参考点记录的磁通密度随间隙的改变成周期变化,同时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跟球距完全匹配。证明了在设计的球感检测器结构中,参考点所代表的感应线圈可以输出周期性的且相对稳定的电势信号。

4 实验

为了验证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有效性,在实验平台上对单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了测试实验,其实验平台如图9所示。

平台主要由驱动电机、传动轴、环形球栅传感器、支架、数据采集卡以及计算机组成。利用紧固螺钉将传感器固定在传动轴上,以便传感器随传动轴一起转动。在计算机中主要利用Lab VIEW实现虚拟仪器编程,以实现对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卡完成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采集,在实验中采样频率设置为80 kHz。在测试中,分别对连续同向转动机械轴和来回换向转动机械轴进行测试,并对采集后的信号进行解调,其结果如图10所示。

(a)同向转动情况;(b)换向转动情况(a)The status as shaft rotates along the same direction;(b)The status as shaft rotates along the alternate direction

从实验结果看出信号的周期变化比较明显,图10(a)属于连续同向转动机械轴时的测量结果,信号的幅度有较小的起伏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球栅圆环随机械轴转动时,有较小的左右摆动幅度,这主要是在搭建实验平台时,同轴度的误差引起的,这同时也证明了传感器的灵敏性。图10(b)的信号明显可以看到换相情况,这是与机械轴来回换向转动时同步变化的正弦信号。

另外,从测量信号可以看出,实际的测量信号属于正弦信号,与图8中的仿真信号有所不同,图8中的信号其实包含了更多的高频谐波成分,而图10中的信号是将测量后的信号进行了滤波处理,其反映的是基波信号,该信号正是用于测量相位差进而测量扭矩的有效信号。

为了验证扭矩测量效果,在实验中还进行了扭矩测量实验,利用GB-DTS扭矩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与本传感器所测数据进行比较,进行了3种不同负载的测试,同一负载在不同转速下进行测试,其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N·m

对两种传感器所测结果中的不同负载下的值分别进行算术平均为

其中:分别为GB-DTS在不同负载下的算术平均,为环型球栅在不同负载下的算术平均,从以上可得两种传感器的误差为

这表明环型球栅传感器所测得值和标准扭矩测得值具有较大的系统误差,其值可取式(15)、式(16)和式(17)的平均值,为δ=.8045Nm,其原因主要是两环型球栅传感器的读数头的定位有一定的误差,可通过系统误差修正解决。

另外,用残余误差vi代替真实误差,对环型球栅所测结果求标准差分别为

从式(18)~(20)表明,环型球栅传感器所测得的扭矩结果一致性较好。

5 结论

充分利用环形球栅的球对称结构、电感技术原理和磁场分布特性,从磁路中气隙与磁阻的关系出发,结合电磁感应原理,设计出了基于环形球栅扭矩传感器的磁电式球感检测器,通过原理分析研究及建模分析,得出了感应线圈磁通的变化情况,验证了结构的合理性,初步证明了球感检测器原理的正确性,为实现基于球对称特性和交流电磁感应的新型非接触式扭矩测量原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在机械传动实验平台上,对所设计的单个检测器进行了测量实验,由实验结果与分析可知,该检测器能满足环形球栅的角位移变化,进而实现扭矩的测量。该传感器可用于强冲击、高温、腐蚀、强振动等极端环境下机械转轴扭矩测量。

参考文献

[1]柴继新,王恩峰,范小燕,等.几种常见的电阻应变式旋转扭矩传感器[J].计量、测试与校准,2010,30(2):34-36.CHAI Ji-xin,WANG En-feng,FAN Xiao-yan,et al.Several Common Resistances Strain Gauge Rotary Torque Sensors[J].Metrology&Measurement Technology,2010,30(2):34-36.

[2]王登泉,杨明,叶林,等.非接触式旋转轴扭矩测量现状[J].电子测量技术,2010,33(6):8-12.WANG Deng-quan,YANG Ming,YE Lin,et al.Study of Non-contact Torque Measurement of Rotating Shaft[J].Electron Icmeasurement Technology,2010,33(6):8-12.

[3]赵玮,杨建昊,王强,等.基于JC型传感器的转速转矩测量方法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25(2):76-77.HAO Wei,YANG Jian-hao,WANG Qiang,et al.Research on Rotary Speed and Torque Measuring Method Based on JC Sensors[J].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2010,25(2):76-77.

[4]陈磊,徐春广,郝娟,等.基于声表面波谐振器的无源扭矩传感器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27(10):73-75.CHEN Lei,XU Chun-guang,HAO Juan,et al.Study on Passive Torque Sensor Based on SAW Resonator[J].Transducer and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2008,27(10):73-75.

[5]谢平,刘彬,王霄,等.新型光纤扭矩测量方法[J].光电工程,2006,33(2):111-114.XIE Ping,LIU Bing,WANG Xiao,et al.Novel Fiber Torque Measurement[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6,33(2):111-114.

[6]CHANG M C,MOHRI K.Improve pulse carrier MI effect by flash anneal of amorphous wires and FM wireless CMOS IC torque sensor[J].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S0018-9464),2001,37(4):2038-2041.

[7]喻洪麟,巴军,何安国.环形空间阵列扭矩传感器设计及电磁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9,30(8):1687-1691.YU Hong-lin,BA Jun,HE An-guo.Design and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of Ring-space Array Torque Sensor[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2009,30(8):1687-1691.

[8]吴巍,王国宏,李世忠,等.双机被动定位系统的最优传感器配置研究[J].光电工程,2011,38(10):51-56.WU Wei,WANG Guo-hong,LI Shi-zhong,et al.Optimum Sensors Deployment of Double-plane Passive System[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1,38(10):51-56.

[9]李郁峰,冯晓云,范勇,等.多传感器图像互调制快速融合[J].光电工程,2011,38(8):117-123.LI Yu-feng,FENG Xiao-yun,FAN Yong,et al.A Fast Multi-sensor Image Mutual Modulation Fusion Algorithm[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1,38(8):117-123.

[10]王远干,喻洪麟,何安国,等.基于球对称环形阵列传感器的扭矩测量系统[J].现代科学仪器,2010,10(5):20-23.WANG Yuan-gan,YU Hong-lin,HE An-guo,et al.Torque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Spherically Symmetric Circular Array Sensor[J].Modern Scientific Instruments,2010,10(5):20-23.

[11]商维绿,缪德源.现代扭矩测量技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SHANG Wei-lu,MIU De-yuan.Modern Torque Measurement Technology[M].Shanghai:Publishing House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199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球感练习】相关文章:

简单节奏练习练习07-17

二面角练习题练习06-09

初一英语专项练习阅读理解练习09-06

气息练习与播音主持初级绕口令练习09-01

二胡练习05-06

作文练习05-07

口语练习05-08

组织练习05-12

操作练习05-25

作业练习05-31

上一篇:写作困惑下一篇:学习美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