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采集范文

2024-08-25

现场采集范文(精选9篇)

现场采集 第1篇

许多工业设备在现场运行过程中, 需要对相关参数进行实时在线检测, 随时了解其电流、温度、功率等参数。众多用户迫切需要一种安全可靠、实施快速的交流电量检测仪器, 有效地对参数进行测试。

2 系统设计

智能现场电参数采集系统的整体设计共包括七大模块:控制处理芯片STC12C5A60S2, 电参数采样电路模块, 4-20m A信号输出模块, 485通信模块, 掉电保护模块和辅助输出及调试模块, 供电电源。STC12C5A60S2单片机是本系统的核心单元, 它负责整个程序的运行, 将从CS5463测量电路中采集到的电参数读出, 然后根据通信协议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485通讯电路上传到上位机处理并显示。在此系统中采用RS485主从式结构:从机不主动发送命令或数据, 一切都由主机控制。并且在一个多机通信系统中, 只有一台单机作为主机, 各台从机之间不能相互通讯, 即使有信息交换也必须通过主机转发。

本模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1:

系统整个程序共分为三大部分:系统上电初始化, 主循环程序设计, 通信程序设计。每一部分完成特定的功能, 首先, 由电量采集系统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采样模块获取交流电的模拟信号, 信号经过CS5463进行数据计算处理, 这时单片机等待CS5463处理完毕的信号, 一旦接到信号, 单片机马上读取CS5463获取各种电参数, 同时, 单片机等待上位机发来的命令, 来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 上位机可以请求读取各种电参数, 可以修改模块地址, 可以控制指示灯和继电器, 可以进行电参数的校准, 可以设置 (4-20) m A信号的输出等。

2.1 模拟信号输入电路的设计

CS5463内部具有两个△-∑调制器对模拟量采样处理, 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将模拟信号输入芯片, CS5463就可以自动采样计算, 但在输入模拟信号之前, 必须将市电转换为毫伏毫安级的模拟信号才能直接接入CS5463, 否则会烧坏芯片, 且非常危险。因此要考虑模拟信号的输入电路的设计, 在这里采用了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将交流电压, 交流电流转换为毫伏级的交流电, 采用这种方式既可以满足要求, 又做到了强弱电的安全隔离, 同时隔离了干扰。

如图2所示取交流电压的一侧, 首先根据测量范围确定电压互感器的型号, 通过查阅CS5463的技术资料, 其加在VIN+和VIN-之间的采样电压在150m A左右为最佳采样信号, 选用常用的2m A/2m A电流互感器, 在互感器输出侧串入100Ω的电压变换电阻R3, 在交流电压中串入一个250K的大电阻R1, 这样输入侧的交流电压就变为100m V左右的采样电压。同理, 将交流电流的输入电路通过10A/10m A电流的电流互感器LH1, 从而实现了强弱电的隔离转换, 再在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侧串入一个10Ω的电阻R2, 10Ω×10m A=100m V, 也可以得出满意的采样电流信号。

2.2 测量电路的接口电路设计

CS5463由2个可编程增益放大器、2个△-∑调制器、配套的高速滤波器、功率计算引擎、偏置和增益校正、功率监测、串行接口及相应功能寄存器等组成。2个可编程放大器采集电压和电流数据, △-∑调制器对模拟量采样处理, 高速数字低通或可选的高通滤波器滤取可用电压电流数字信号, 功率计算引擎计算各类型的功率, 电压、电流, 并将计算的功率值通过串行接口对外输出, 既可以接EEPROM, 也可以接微控制器。该电路还有能量脉冲信号输出模块, 可以直接外接计数器或步进电机, 省去微控制器直接外送用电量, 降低电表类产品的成本。

2.3 (4-20) mA信号输出电路设计

在工业现场, 用一个仪表放大器来完成信号的调理并进行长线传输, 会产生以下问题:第一, 由于传输的信号是电压信号, 传输线会受到噪声的干扰;第二, 传输线的分布电阻会产生电压降;第三, 在现场如何提供仪表放大器的工作电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避开相关噪声的影响, 采用电流来传输信号, 因为电流对噪声并不敏感。4m A~20m A的电流环便是用4m A表示零信号, 用20m A表示信号的满刻度, 而低于4m A高于20m A的信号用于各种故障的报警。

2.4 串行通讯485接口电路设计

RS-485串行总线接口标准以差分平衡方式传输信号, 具有很强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 允许一对双绞线上一个发送器驱动多个负载设备, 工业现场控制系统中一般都采用该总线标准进行数据传输。由于RS-485通讯是一种半双工通讯, 发送和接收需要共用同一物理信道。在任意时刻只允许一台单机处于发送状态。半双工通讯对主机和从机的发送和接收时序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在时序上配合不好, 就会发生总线冲突, 使整个系统的通讯瘫痪, 所以总线上的设备在时序上的严格配合。单片机通过485与上位机通信主要宗旨是, 实时性要强。即上位机对模块要随叫随到。因此我们采用串口中断方式, 且模块在没有进入中断时, 时刻处在等待接收数据状态。一旦上位机有数据到来, 模块便进入接收中断, 执行相应命令。针对模块的485通信软件设计, 用VB编写了一个上位机通信调试软件, 软件界面如图3所示。

此软件是根据下位机制定的通信协议编写, 能够读取模块的所有电参数, 并进行模块地址的设置、电参数校准, 控制数字量的输出, 搜索模块的地址, 查看模块的好坏, 进而达到通过传输错误次数来检测通信质量的目的。

2.5 电参数校准程序设计

CS5463可以精确测量电参数的前提是进行校准设置, 校准是通过软件设置写入CS5463的相应寄存器来实现的。为了方便模块及时校准精度, 设计了通过上位机来校准模块的通信程序。CS5463的校准主要有三部分:电压增益校准, 电流增益校准, 功率偏移校准。增益校准与模块测量最大值密切相关, 一个测量范围对应一个增益值。在进行增益校准时, 将模块的最大输入量加在模块上 (如电压250V, 电流10A) , 然后读取增益值, 写入EEPROM, 等待看门狗复位, 复位后重新读取EEPROM, 并重新设置CS5463的增益值。功率偏移校准类似, 只是其偏移值没有规律, 需要进行尝试, 多次设置校准实现。

结语

系统设计过程中, 最难的部分是电参数的读取和通信协议的编写。对电参数的读取也就是对CS5463的操作, 因为CS5463遵循严格的SPI通信时序, 因此在用单片机普通IO口模拟SPI通信时, 必须严格按照读写CS5463的时序来对芯片进行操作, 否则会造成读写数据错误, 导致系统崩溃。作为工业应用级产品, 强大的通信功能是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信协议的制定尤其重要。开始没有充分注意到通信协议的重要性, 只编写了一些未加校验的简单通信协议, 结果在现场应用时, 系统参数被改写, 导致系统很快瘫痪。在应用国际标准的CRC16系统数据冗余校验算法进行数据的校验, 重新改写了通信协议后, 通信良好, 保证了数据通信的精确无误。通过将上述硬件、软件部分进行有效的融合, 进行充分的实验、测试和标定后, 整个系统具有一个相对良好的测量精度和通信性能, 现已投入实际使用当中, 经测量和现场验证, 模块的测量和输出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五以内, 电流可以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完全满足大多数工业生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萍, 单葆悦, 刘晓东, 杨赫天.USB芯片CH376在智能仪器仪表中的应用[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1 (02) .

[2]黄武煌, 王厚军, 曾浩.一种超高速并行采样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 2009 (08) .

[3]李田雨, 金新民.CS5463型电能测量电路的原理及应用[M].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06 (03) .

现场采集 第2篇

采集工作流程及要求

一、现场确认信息采集工作流程

二、现场信息采集基本要求

(一)考生姓名或其它信息中如有汉字库中不能找到的汉字,以拼音(半角大写字母)代替,县级招办现场确认时根据身份证确认信息进行登记备案。

(二)考生身份证需使用有效居民身份证,不能出具有效居民身份证的须出具公安部门的证明,并说明未能办理的原因。

(三)采集指纹以右手食指指纹为首选,如不能采集右手食指可依次选择左手食指、右手中指、右手拇指等其它手指,但须在县级招办进行登记说明。如不能采集指纹亦须在县级招办进行登记说明原因。

现场采集 第3篇

摘要:变电站施工现场的远程监控管理面临着环境偏僻、无有线网络、不通市电等难题,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和新能源,研发一套远程视讯自动采集系统,实现回传多点图片、视频、查看施工进度及到货情况等功能,把现场施工形象进度和施工细节及时传输到后方,为提升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提供了高科技手段。

关键词:现场视讯;采集系统;研发与应用

1 前言

电力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监控管理。但是新建的变电站工程大多都在野外,办公环境较差,有线网络无法覆盖,供电无法保障,实现现场远程监控的设备投入和使用成本过高,这些原因限制导致了传统工程现场监控系统的广泛使用。

为了提高现场监控的可用性,增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水平,需要开发一套前期投入资金少、运行成本低、方便操作使用的现场监控系统。为此我们将通过引进信息网络新技术和新能源资源,研究开发一套适用施工企业需求的视讯自动采集系统。

2 目的

该远程视讯自动采集系统研发目的是解决施工现场环境条件较差,在工地不通有线互联网络、不通市电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利用覆盖面广泛的手机3G及WIFI无线网络信号,控制监控摄像头多角度、变焦、巡航,实现工程现场的实时图像传回公司后方总部,并且这套监控系统的后期的运行、维护成本必须较低。

3 设计思路与功能实现

3.1 设计思路

变电站远程视讯自动采集系统需要重点解决下面几个问题:一是要对现场设备能够进行远程控制,二是要有不受外界干扰的远程数据传输通道,三是要有安全稳定的持续工作电源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摄像头的定制开发,利用3G及WIFI无线网络信号,完成对远程设备的控制和数据传输,同时高度集成各模块设备使其大幅度减少用电量,达到间歇性用电的特点。在现场部署电池组,并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方式给蓄电池充电,确保系统的电能供应。

项目研究形成一个完全设备自动化控制的监控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保证系统电能供应。将数据存储到图片传输交互平台中,使其能降低功耗,减少故障率。用有定时开关机和手机短信、2G互联网通道电源开关器,控制整个监控系统的启动和关闭,减少人工干预,降低运行成本。

3.2功能实现

依照远程视讯自动采集系统的特性,我们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四个部分:前端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用户控制系统和供电系统。前端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安装在各个工地上的摄像机、数据传输设备等;数据传输系统包括3G EVDO/WCDMA/ TD-SCDMA无线网络、Internet网等;控制系统包括终端显示设备、存储设备、短信控制器等;供电系统主要是太阳能发电板和蓄电池等。

施工现场摄像头采集到的图片,送到无线图像终端,经过图像压缩编码后,通过3G EVDO/WCDMA/TD-SCDMA无线网络、internet网送到指定IP的图像服务器,在监控中心或者指定客户端上进行浏览。具体为,通过远程数据图像采集器从CCD摄像机采集模拟图像信号,然后把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和压缩成为图像数据。最后利用3G EVDO/WCDMA/ TD-SCDMA无线传输模块将图片及现场数据以IP包的方式发送到图像数据监控服务器。图像数据监控服务器和图像数据监控客户端分别是装有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它们都连接在互连的Internet网络上,由于远程数据图像采集器没有固定的IP地址,所以客户端主动去浏览监控图像是通过服务器来中转的。监控中心通过图像数据监控客户端实时浏览观测各监控点的现场情况,维护监控人员通过从现场发送来的图片进行分析,如出现异常的预警信息,即立刻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运行。

4 主要技术手段与技术创新

1、采用SONY 1/4 CCD 18倍变焦高速球机芯与自行研发的控制云台端主板制做成高清球形摄像机,通过编程对球机进行控制实现多角度、可变焦、预置位采集现场画面。

2、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保证系统电能供应,避免在现场敷设电缆,既环保,又安全。在阴雨天气时可为系统需求提供电力90天。

3、高度集成短信、定时开关,实现自动、远程开启关闭采集单元设备,实现无人值守、定时采集、回传施工画面,减少设备无效工作时间。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远程设定监控系统工作的时间表,系统可按预定的时间表启动摄像机拍摄工程现场的图像并传送到后方的计算机系统中,完成图像传输后整个系统关闭,减少网络数据流量,节约运行成本。

4、采用阻水铝合金设备箱,集成各功能单元,减少单元间线缆,较好了解决设备散热问题,并且安装和维护十分简便。

5、数据传输通过linux二次开发控制通讯模块,自动判断网络连通状态选择使用3G或WIFI,再通过VPN方式进行点对点的传输,提高数据传输安全性。

6、使用C#编写后台图像处理软件,将采集到的图像经系统自动整理传回远程后台服务器,并集成视频、图片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采集回来的图片、视频。需要时时了解现场的施工情况,通过权限编写控制管理人员使用电路控制平台打开远程摄像头可查看实时视频画面。

5 研发成果及应用

5.1 完工的远程视讯自动采集系统

该系统的特点:一是实现了自动采集图片和视频,二是建立了不受外界干扰的远程数据传输通道,三是确保有安全稳定持续的工作电源。

该系统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一是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异地办公,能够远程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可及时发现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细节,有效督促安全施工;二是減少了后方管理人员的到项目部的差旅次数,减少了差旅成本同时;三是利用太阳能提供工作电能,节能环保。

5.2 远程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预置点拍照可以设置255个,每个预置点都可以设定不同的焦距,当到达预置点后自动采集图片。

工业现场高维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第4篇

随着数据获取技术的发展, 能够实现大数据量、高速、高维数据获取的科学仪器已被应用到生产现场, 如中、近、远红外光谱仪被用于环境检测[1,2,3]及大气科学[4], 核磁共振光谱仪被用于医疗一线[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被用于煤层自然发火领域[6], 高光谱技术被用于遥感遥测及矿藏勘探[7,8]等。然而, 采用这些仪器后, 如何有效利用大量、实时的海量数据, 将现场获取的数据快速传输到监控现场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9-11]采用FPGA、ARM等芯片设计了高速的数据采集系统, 但该系统未解决高维光谱数据[12]的高速采集及传输问题。本文选用TMS320C6713BDSP芯片作为核心处理芯片, 设计了针对光谱等高维数据的采集系统, 采用C语言编程, 实现了数据预处理、前端仪器控制以及上位机通信功能。

1 系统总体设计

高维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DSP作为下位机的微控制器, DSP内嵌高维数据预处理模块, 对高维数据进行预处理后按照指定的通信方式发送至上位机, 上位机对数据进行接收、保存、分析和显示。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DSP芯片选型

TMS320C6713B DSP芯片具有以下特性: (1) 时钟频率高达300 MHz, 最高处理速度可达1 800 MFLOPS/2 400 MIPS, 内核采用超长指令字结构, 能同时执行8条指令, CPU的功能单元中有专用于浮点运算的ALU和乘法器; (2) 支持外部ROM、主机接口HPI和仿真器3种启动方式; (3) 内核、外设分别采用不同电压供电, 功耗低; (4) 外设丰富, 包括264KB的RAM、2个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16个可独立编程的通用输入/输出口GPIO、1个16位主机接口HPI、2个32位通用计时器、2个I2C总线、1个锁相环PLL和1个32位的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

TMS320C6713B携带专用的浮点运算单元, 浮点运算能力强, 运算速度快, 特别适用于高维数据处理, 片上集成的外设大大降低了DSP外围电路设计的复杂程度。

2.2 DSP模块电路设计

DSP模块电路包括TMS320C6713B的电源电路、外部时钟电路、复位电路、仿真接口、程序ROM、外部RAM等, 如图2所示。

电源电路:由于工业现场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为了提高电源电路的稳定性, 节省元器件所占用的空间, 经比较, 选用集电源监视、自动复位、手动复位于一体, 且能够实现双电压输出的电源管理芯片TPS70345来设计TMS320C6713B的供电系统。

时钟电路:DSP时钟源来自外部晶振, 使用1个25MHz的外部有源晶振作为TMS320C6713B的时钟输入, 将CLKMODE0通过1kΩ的上拉电阻接至3.3V电压。EMIF模块的接口时钟源既可来自外部输入, 也可使用经PLL分频后的内部时钟源SYSCLK3。设计电路时为使用外部时钟源预留了接口, 以方便测试时使用。

复位电路:TPS70345集成了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功能, 复位信号均由芯片的RESET引脚产生, 低电平有效。由于RESET引脚为开漏极输出, 因此在复位结束后经过1个250kΩ的上拉电阻接至高电平。当TPS70345检测到RESET引脚的外部逻辑状态由低变高后, 还要经过120ms的延时才能输出高电平, 而TMS320C6713B要求复位脉冲的持续时间不小于150ms, 因此, 必须至少再提供30ms的延时。本文在上拉电阻与处理器的复位引脚之间并联1个2μF的电容, 利用其构成的一阶阻容电路来实现延时。

仿真接口:TMS320C6713B集成有标准的JTAG仿真接口, 仿真器通过1个14针的插座与DSP的JTAG模块进行通信。上电复位结束后, DSP根据EMU1, EMU0的逻辑状态决定JTAG模块是工作于边界扫描模式还是仿真模式, 当2个引脚都是低电平时, JTAG进入边界扫描模式。本文使用仿真模式, 因此, 必须通过上拉电阻将EMU1, EMU0接至高电平。

程序ROM:将TMS320C6713B的启动方式设置为外部ROM启动。其启动过程:复位信号RESET由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后, DSP的CPU仍处于复位状态, 此时, 外部存储器接口模块CE1空间前1KB的程序代码会以EDMA方式被复制到DSP内部RAM的0x0地址, 这个过程完全由EDMA自动完成。代码复制结束后, CPU退出复位状态, 开始从地址0x0处执行程序。

外部RAM:在TMS320C6713B的CE0空间扩展1个16 MB的RAM, RAM选用HY57V2816-20FTP芯片。

2.3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因为要采样的模拟信号是高维信号, 一般其频率较低, 要求采样精度达到小数点后第4位即可, 所以, 选用AD7682作为高维数据采集系统的模数转换器。

AD7682的电源供电范围为2.3~5.5V, 由于模拟、数字部分可单独供电, 所以, 为了能够直接与TMS320C6713B的I/O口连接, 使用3.3V电源为其数字接口供电。为了简化外围电路, 使用2.5V内部电压基准, 模拟部分的电源电压应不小于3.0V, 若使用4.096V基准, 则电源电压必须大于4.6V。为方便在不同环境中使用不同的内部基准, 设计电路时为AD转换器的模拟部分提供了3.3, 5V两种电源, 使用时可通过跳线进行选择。模拟信号采用单端输入方式, 4个通道均以COM作为参考, COM接地。AD7682通过SPI方式与TMS320C6713B通信, 其数字信号线均接至处理器的McBSP1模块, 其中DSP的FSX信号作为ADC的片选信号, CLKX担当同步时钟。AD7682与TMS320C6713B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

2.4 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嵌入式以太网中TCP/IP协议的实现方法一般有2种: (1) 由软件完成协议规定的数据包装或解析, 以太网控制器负责与外部网络进行连接; (2) 使用硬件上固化有网络协议栈的芯片, 设计人员只需实现处理器与该芯片的数据交换即可。后一种实现方式目前支持的处理器类型有限, 且价格昂贵, 因此, 选用第一种方案, 即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以太网通信功能。考虑到应用的普及性及成本问题, 选用RTL8019AS作为以太网控制器。

RTL8019AS被映射至TMS320C6713B的CE2空间, 由CE2担任片选使能信号, 工作方式采用跳线模式, 数据操作位为16位。由于RTL8019AS 5V的接口电压与DSP 3.3V的I/O口电压不匹配, 因此, 连接物理电路时必须考虑电平转换问题。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都是由DSP到RTL8019AS单向传输的, 且RTL8019AS能够正确识别3.3V的高电平, 故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可直接相连。数据总线是双向信号线, 当DSP发送数据时, 情况和地址/控制总线一样, 但当DSP接收数据时, 则会因RTL8019AS的逻辑高电平大于其I/O接口的电压而造成处理器损坏。因此, 二者的数据总线连接时中间必须进行电平转换。

本文选用SN74LVC16245A来实现电平转换。SN74LVC16245A是16位同相总线收发器, 内部分A、B两个总线, 工作电压为1.65~3.6V, 支持的输入电平可高达5.5V, 适用于3.3/5V混合电压电路, 总线上的数据传输方向可由DIR引脚控制[14]。SN74LVC16245A的A总线与DSP数据总线连接, B总线与RTL8019AS数据总线连接, 总线上的数据传输方向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当DSP发送数据时信号由A向B传输, 接收数据时信号由B向A传输, 即当DSP写RTL8019AS时, DIR必须为高电平, 读时必须为低电平。TMS320C6713B中EMIF接口的异步存储器输出的使能信号AOE正好符合上述控制信号的时序要求, 因此, 使用AOE来控制总线收发器的数据传输方向。

RTL8019AS与上位机之间采用双绞线连接, 以太网芯片与RJ45接口之间使用1个10Base-T以太网隔离变压器实现阻抗匹配和隔离外界干扰的目的。TMS320C6713B与RTL8019AS的连接如图4所示。

3 系统软件设计

高维数据采集系统软件主要包括5大模块:DSP系统初始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通信模块、上位机模块。系统软件模块组成如图5所示。

系统开机后首先进行初始化, 然后由TMS320C6713B控制高维信号采集仪器, 对高维信号进行预处理, 并通过TCP/IP协议或串行通信方式将预处理数据送至上位机, 上位机负责程序接收、保存并显示数据。下位机的软件编译是在CCS (Code Composer Studio) 开发环境中完成的。系统软件流程如图6所示。

4 结语

以工业现场高维数据采集为工程应用背景, 以TMS320C6713BDSP作为下位机核心, 并选择合适的外围器件设计了高维数据采集系统;采用C语言编程, 实现了下位机软件程序开发;采用LabVIEW开发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 较好地实现了高维光谱数据采集功能。目前, 该系统已在石油探测录井、煤炭自然发火等领域的多组分混合气体检测中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该系统有效解决了高维光谱数据的高速采集及传输问题。

参考文献

[1]童晶晶, 高闽光, 刘志明, 等.红外光谱法测量城市空气中CH4浓度[J].激光与红外, 2010, 40 (2) :166-168.

[2]徐亮, 刘建国, 高闽光, 等.FTIR监测北京地区CO2和CH4及其变化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 27 (5) :889-891.

[3]高闽光, 刘文清, 张天舒, 等.FTIR被动遥测热烟羽中污染气体[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 26 (1) :47-50.

[4]刘文清, 崔志成, 刘建国, 等.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J].量子电子学报, 2004, 21 (2) :202-210.

[5]LEE D, LEE W, LEE Y, et al.Sparse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highthroughput data analysis[J].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 2011, 109 (1) :1-8.

[6]梁运涛, 汤晓君, 罗海珠, 等.煤层自然发火特征气体的光谱定量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 (9) :2480-2484.

[7]徐元进.面向找矿的高光谱遥感岩矿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2009.

[8]罗征宇, 孙林.基于高光谱影像的渤海海冰遥感监测研究[J].测绘科学, 2012, 37 (1) :54-55.

[9]杨卫, 李飞, 张皎, 等.基于NIOSⅡ的高速多路数据采集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1, 19 (2) :465-467.

[10]石繁荣, 黄玉清.基于FPGA的主从式高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 2011, 37 (5) :82-85.

[11]陈曦.基于ARM9和FPGA的高速便携式数据采集前端的设计[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现场采集 第5篇

1 智能制造概述

作为工厂现代化升级的重要内容, 智能化是工业4.0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发展到今天, 已经从数字化工厂开始向着智能化工厂迈进。物联网等技术设备不仅强化了信息挂历与服务, 也对生产流程、生产人员、生产线等加以更加智能的改造和掌控, 使得生产计划与进度更加合理和智能。智能制造是数字化管理基础上的进阶,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具有学习和思考能力, 能够对经验进行总结, 对工艺进行优化, 对变化予以快速适应。

智能生产线包含了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智能设备, 可以实现单机设备的互联以及生产线、车间的互联, 最终形成互联互通的智能工厂, 进而产生一个涵盖行业、地域、企业在内的拥有巨大制造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 能够通过智能分配、组合满足各类制造需求。

随着全球工业4.0概念的推行, 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梦想。各路企业家都在思考智能制造技术, 寻求工业生产的出路与发展。

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 具有智能计算 (全面观察、准确理解、深刻推力, 处理海量感知数据, 整理数据并可以查询和计算) 、精准控制 (融合设计、控制、决策的复杂制造过程的管控) 、实时传输 (通过网络资源以及有线无线的技术手段快速传输信息) 、信息服务 (利生产现场的多源信息实现制造过程的实时感知以及动态管理) 、可靠感知等内容。

智能制造需要通过复合技术集成, 形成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态势, 包括智能制造的核心与基础的工业软件, 如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产品周期管理系统PLM、可编程控制器PLC等核心工业软件;工业电子集成, 如传感、计算、通信、条码识别技术等;传统制造技术与工业软件、电子技术的结合, 体现在基础材料、工业、元器件等方面的智能制造。

2 数据采集的作用

智能化制造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实现了实时的功能, 改变了传统的DNC系统对设备中的数据传输与管理的方式, 将信息作为节点纳入到企业信息化管理中, 形成数据信息系统, 准确、实时地予以传输、分析和存储, 帮助管理层、执行层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协作。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MDC系统是对传统DNC系统的延伸。采用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设备的联网, 构建出车间生产现场综合数据的交换, 可以将设备状态、车间工况、生产数据予以采集、传递、分析等, 最大程度满足智能工厂中生产管理需要等, 实现生产管理的大数据存储以及云计算功能[1]。为智能制造工作环节提供了技术支撑, 成为智能制造的基础。

MDC系统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和地位从总体框架图中可以一目了然。通过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 帮助智能制造系统提升设备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压缩辅助工时等, 对传统制造系统中的生设备予以集成, 实现企业生产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3 实时现场数据采集

实时数据采集的内容包括了人员、设备、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环节等众多内容。人员数据包括人员编码、排班情况等, 设备数据、运行参数等, 工装编码、刀具寿命等, 物料编码、位置状态等, 生产单号、生产过程信息, 质量检验以及结果等信息。

对上述各类信息进行采集, 可以通过条码扫描、刷卡、RFID等方式来进行。数据的采集需要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处理, 可以借助高精度的设备来完成。所以实时数据采集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设备来采集各种相关信息。

设备的类型众多, 除了各类生产和辅助设备, 还包括检验检测设备以及下料、冲压、运输设备等。所有的设备的通讯接口形式、通讯协议等不尽相同, 要根据具体形态来进行相应的信息采集。具体的信息采集实时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 TCP/IP协议的以太网模式。

以太网的数控配置是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这种信息采集模式内容非常丰富, 而且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目前众多数控系统厂商, 如西门子、三菱、FIDIA等, 均配备了局域网口, 拥有大量方便集成的接口, 可以实现实时采集数控设备程序运行信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系统状态信息、报警信息、运行程序内容信息、操作数据、设备参数、坐标、主轴功率等数据。

通过数控设备的及时限制, 实时数据采集可以进行生产的事先预防, 对于生产加工、质量管控有很好的作用, 包括通过DNC网络, 将设备上的程序编辑功能进行锁定, 启用设备写保护程序, 发现非法修改情况等。另外, 数控设备的加工倍率也可以限制倍率开关变化的随意修改, 发现非法修改可以立即锁住设备, 防止非法加工。

(2) 普通以太网模式。

通过以太网开发包的数控设备, 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以太网接口设备的数控, 可以利用第三方软件开发商提供的开发接口, 对激光切割机等高精尖设备进行网络传输, 满足各类数据的传输需求。对SPC等实现质量控制。而且将各种设备的状态信息、参数信息进行保存, 保存在如自动立体库等本地数据库中, 满足对数据库集成的实时采集要求。

(3) 数据采集卡。

通过与生产设备的相关I/O点与对应的传感器进行连接, 采集相应的加工信息, 包括设备运行加工、设备故障等参数等。适用系统包括无串口和无局域网络设备, 采用的方式为开关量采集卡、模拟量采集卡等。

(4) 组态软件采集。

通过PLC控制类的设备对非数控类组态软件进行相关信息的读取, 包括各种模拟量信息, 如温度和压力等, 将读取的I/O点信息存入数据库中。组态监控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新型软件开发工具, 组态软件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利用软件包中的工具, 对软件进行硬件配置、数据、图形等的开发工作。组态软件通过串口或者网口与PLC相连, 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计算机完成, 可以将各种曲线进行实时输出[2]。经过实践验证, 组态方式实时数据采集具有投入少, 连接方便、稳定性强的有点, 对于智能制造中的工控来说性价比最高。

(5) RFID方式。

是对人员、物料等进行编码、位置、状态等信息的实施采集, 通过RFID芯片的绑定, 将人员、物料的信息等写入RFID中。通过实际使用, 这个方法简单直接, 效果良好。

(6) 人工辅助方式。

适用于非自动化设备以及不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自动化设备, 采用手工填表、条码扫描、手持终端等, 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其具有灵活方便的优势, 弥补了自动采集在丰富性、适应性上的缺陷, 但也存在实时性和准确性的缺点。

4 实时数据采集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实时数据采集方法, 为现代智能工厂提供了现场信息的实时详尽的采集技术支持, 为生产的决策、调度等提供可靠参照依据。通过实际项目中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运行, 智能化工厂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美解决了底层设备的实施数据采集, 实现了智能生产管控的较高程度。

5 结语

我国制造业正在向着中国制造2025的梦想不断迈进, 从底层信息采集开始, 逐步实现对设备运行参数、状态等的掌控, 克服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发展瓶颈, 将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向新的高度。

摘要:智能制造系统包含了数据采集技术、系统开发技术等的设计和实现。以数据采集流程、数据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等为主要内容。对生产设计中各种流程方案进行智能化操控。笔者对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方式等进行论述, 讨论智能制造系统中的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制造,数据采集技术,大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本华, 吴旭光, 郭培龙, 等.现场数据采集技术及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6 (6) :33-39.

现场采集 第6篇

现代生产中环节众多, 工艺流程复杂, 测点类型繁多, 且数据时刻都在变化, 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与企业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迫切需要研制新型数据实时采集系统, 即拟通过测量数据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 实现数据实时采集, 利用网络通讯、数据库等技术, 实现测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存储、处理及上传, 来满足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结算及消耗统计、节能降耗、指标考核和成本核算的实际需要, 实现生产计量监测系统的安全运转、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 促进生产现场工艺参数计量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实现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2 技术原理

本数据采集系统是以国际标准工业控制系统规程为构架, 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三层体系网络结构 (远程管理层/MIS层/现场采集层) , 以高性能数据采集终端为依托, 以分布式实时数据库为核心构建本实时生产数据采集管理网络体系。以计算机局域网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网为依托的实时管理系统。系统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采集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以太网技术和TCP/IP协议, 不需任何网关转换, 可直接接入集团的管理网, 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2.1技术方案

系统现场层的数据采集采用横河川仪公司的DX数据采集站。DX系列产品是为顺应现代过程控制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而推出的开放式数据采集站, 支持以太网、串行总线 (RS-232、RS-485/422) 、电话线、无线等多种通讯介质, 与上位机软件配合可构成能源计量S C A D A系统。同时, 由于支持T C P/I P协议 (W E B, F T P, S M T P) 、O P C协议、M O D B U S主/从协议、DDE协议、FF总线等多种通讯协议, DX还可方便地与第三方的DCS、PLC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把数据传入上层的MIS、ERP进行统一管理, 从而构建出较复杂的数据采集网络系统。

2.1.1现场采集显示部分

新一代数据采集系统吸纳了90年代末在微处理器、T F T图形显示和网络通讯等领域的最新技术, 充分应用了最新信号处理技术、高速网络通信技术、可靠的软件平台和软件设计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 采用了日立高性能的微处理器 (2片32位CPU) 和横河专利的高耐压固态半导体继电器 (SSR) 及单片信号调节器 (SCC) 。DX有如下特点和功能:

(1) 具有多通道、高精度的万能输入。

(2) 配备3.5英寸软盘或CF快闪存储卡, 数据可在上位机上打印分析。

(3) 不借助上位机软件, 在现场就能进行棒图、趋势图、纯数字、历史曲线、历史数据、信息总览、报警一览等多种方式的显示。

(4) 具有强大的数学、逻辑运算功能, 能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如流量温压补偿及累积。

(5) 内部采用FLASHMEMORY, 即使掉电也能对现场数据进行安全、长时间备份。安全性高, 可设定双重密码权限。

(6) 标准配备Ethernet接口, 标准支持TCP/IP协议, 不需任何设定或转换, 可以立即接入L A N/W A N。

(7) 内嵌WEB服务器、FTP服务器、FTP客户机、Email客户机。

(8) 支持RS-232C、RS-422/485接口、支持M O D B U S、O P C协议。

(9) 支持FF现场总线。

2.1.2网架结构

D X系列开放式数据采集站支持以太网、串行总线 (RS-232、RS-485/422) 、电话线、无线等多种通讯介质, 与上位机软件配合可构成能源计量S C A D A系统。同时, 由于支持TCP/IP协议 (WEB, FTP, SMTP) 、OPC协议、M O D B U S主/从协议、DDE协议、FF总线等多种通讯协议, DX还可方便地与第三方的DCS、PLC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把数据传入上层的MIS、ERP进行统一管理, 从而构建出较复杂的数据采集网络系统。DX标准配备以太网接口, 支持TCP/IP通讯协议, 采用以太网构建网络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 系统安装、维护比较简单, 扩展性较好。

2.1.3 D A Q W O R X系列统合软件

应用软件是能源计量网络必须的组成部分。我们提供的D A Q W O R X系列软件由三部分组成:基础部分——完成数据采集、处理;附加部分——对基础部分的完善和补充, 增加新功能;接口部分——用于连接不同的设备。

Base-数据采集单元

D A Q E X P L O R E R软件:D A Q E X P L O R E R软件提供了一个集成的桌面环境来管理网络上的D X/C X系列。通过简单的操作图标, 通过网络可以从仪表中传送测量数据文件到P C, 或者对仪表进行参数设置。DAQEXPLORER数据监测系统可以最多连接16台DX/CX系列仪表, 桌面与计算机连接在同一网段里的DX/CX系列仪表, 本软件可以自动地找寻到并且显示出来。

数据监测软件:允许你用多种方式来监测DX/CX系列的测量数据, 包括曲线, 圆图, 数字和表头显示: (1) 曲线监控; (2) 圆图监控; (3) 表头监控; (4) 报警监控; (5) 彩图监控; (6) 表头监控。

设置软件:数据观测软件允许用曲线, 数字, 圆图和列表方式来显示保存的数据文件, 并且可以打印这些文件。串联文件显示允许串联和显示由于意外的原因如停电造成的分割和曾经分割的数据文件。

3 结语

通过本新型数据采集网络系统采用, 满足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结算及消耗统计、节能降耗、指标考核和成本核算的实际需要, 实现生产计量监测系统的安全运转、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 促进生产现场工艺参数计量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实现了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模式。这一以国际标准工业控制系统规程为构架, 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三层体系网络结构 (远程管理层/MIS层/现场采集层) , 以高性能数据采集终端为依托, 以分布式实时数据库为核心构建的实时生产数据采集管理网络体系的运行, 可使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处于同行领先的地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数据实时采集系统的组成原理以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现场采集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电子化调查表的数据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包括51种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的病例个案调查表。相关知识数据库主要通过查找传染病相关专著和教材、检索国内外医学期刊文献、检索和整理权威网站中的互联网数据和参考国际联机的专业数据库[3,4]。

1.2 数据分析方法选择

通过统计图和统计表给出三间分布情况,危险因素分析通过计算卡方值(χ2)、比值比(OR)和相对危险度(RR),比较各种分类算法,我们选择Bayes分类算法[5]作为判别分类模型。

1.3 开发平台

系统选用Visual Basic 6.0(VB6.0)作为软件开发平台,是当前效率最好的Windows开发系统之一。选用Access2003作为后台数据库。软件环境:Windows98/me/2000/xp/vista。硬件环境:CPU:PⅡ以上;内存:128M以上;硬盘:10G以上空间。

2 结果

2.1 数据采集模块

标准化的电子调查表由7个基本模块构成,包括病人基本情况信息、症状信息和病人接触史信息等共181个变量,这些变量基本涵盖了目前流行病调查表的所有内容。

2.2 流行病学分析模块

流行病学调查的目标主要是发现引起疾病的原因、寻找危险因素以及给出流行病学分布特点,要达到这些目标离不开统计学分析。因此,我们构建了流行病分析模块,它不仅可以进行相对数、中位数、OR值、RR值和卡方值(χ2)的计算,还能够给出直观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2.3 辅助判别模块

通过设计传染病临床症状体征实体模型和E-R图,建立针对343种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库、临床症状体征数据库,基于Bayes算法,该模块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数据的输入,给出患者可能患某种传染病的概率大小,并按从大到小的排序。

2.4 知识库查询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传染病病理数据库、媒介生物学数据库、针对传染病治疗和预防的273种药物、67种疫苗数据库、国家和地方各类突发疫情应急预案,以及监测方案、典型案例、标准和法规、传染病图像和治疗信息,为专业人员的决策提供及时帮助。

3 讨论

通过规范目前国内众多、不规范、不统一的疫情调查表,并将规范的调查表电子化,建立统一标准的传染病疫情个案调查表,计算机程序对数据进行逻辑检错和自动更正,提高了流行病调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标准化和电子化的疫情调查表也为今后疫情数据的比较、共享和利用奠定了基础。根据流行病学三间描述要求,开发了专门的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程序,用于工作人员在现场对采集的数据快速有效的实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该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能够自动、快速实现统计图表、危险因素等分析,该模块操作简单,并且统计结果准确、可靠,实现了现场的快速分析。

在突发传染病现场,对疾病的判断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进行,但是传染病种类繁多、病原体复杂,难免会发生漏诊、误诊等现象,因此,构建了辅助判别模块。该模块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数据的输入,可能给出患者可能患某种传染病的概率大小,从而提高了现场疫情诊断的准确性。

知识库查询模块涵盖了涉及传染病疫情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方案和传染病的病原、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控制等基础知识,能够在传染病疫情现场提供翔实的知识,辅助专业人员进行决策。此突发传染病疫情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提高了突发传染病疫情现场数据采集灵敏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及快速的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聂青和,白雪帆,冯志华,等.新发传染病现状与教学思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3):284-286.

[2]董世存,徐元勇,李文集,等.突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表的电子化及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suppl):23-24.

[3]Edberg SC.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epidemiology network(GIDEON):a world wide web-based program for diagnosis and informatics in infectiousdiseases[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5,40(1):123-126.

[4]Berger SA.GIDEON:a comprehensive web-based resource for geographicmedici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geographics,2005,4(1):10.

现场采集 第8篇

1.1 排查流程

(1) 到现场处理前应首先检查主站的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SIM卡是否欠费等基本信息。到达现场后先检查集中器的逻辑地址、主站IP地址、APN和上行, 通信方式是否设置正确, 如果不正确应现场修改。

(2) 如果集中器的通信参数均正常, 再查GPRS信号强度。如果信号弱, 检查确认天线是否正常连接, 现场移动运营商信号是否正常。

(3) 如果天线正常、运营商信号正常, 更换SIM卡测试, 确认是否是SIM卡针脚损坏导致终端离线;如果更换SIM卡无法解决问题, 更换集中器GPRS模块测试;如果以上均正常, 可判断集中器损坏, 更换集中器设备, 确认集中器上线。

(4) 联系主站重新下发参数任务与现场联调, 采集正常数据。

2 两层集中器采集数据异常处理

2.1 主站排查导出数据

集中器的异常数据要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导出到Excel表格中。将该集中器的导出数据, 按集中器逻辑地址、采集器地址和测量点序号排序;然后开始排查数据, 数据排查需根据以下原则。

(1) 表码来源是“异常数据”和“采集失败”的数据保留, 这些数据是需现场排查和处理的数据。

(2) 同一采集端口下如果部分表码来源是“正常采集”“异常数据”“采集失败”, 则保留采集“异常数据”“采集失败”, 其余正常采集数据可删除;保留的“异常数据”“采集失败”是需要现场排查处理的。

(3) 同一采集端口下如果电能表表码来源是“正常采集”, 则删除该端口下所有数据。这些数据不需要排查处理。

2.2 现场工作流程

根据从采集主站导出的“异常数据”单, 先排查主站设置方面是否有问题。到达现场以后, 先将导出的数据异常工作单与现场的集中器资产信息进行比对, 如果出现现场终端或者电能表资产与工作单不符的情况, 应及时联系主站人员核实处理, 依照现场资产修改主站档案。在核对工作后, 就要开始进行现场处理工作, 可依据现场工作单广义地确定异常原因。

现场处理主要针对集中器下个别电能表异常数据、集中器下部分电能表异常数据和集中器下全部电能表异常数据三方面进行处理。

(1) 集中器下个别电能表异常数据。首先要找到出现异常数据的电能表对其核对档案, 然后通过观察电能表指示灯或显示屏确认电能表是否正常通电工作。若该表正常工作, 再检查电能表上有没有提示错误告警代码, 错误告警代码可以参考《智能电能表异常代码显示》找出原因。再检测电能表RS 485抄表口是否损坏, 先把连接到抄表口的485线摘下来, 然后用掌上抄表机将这一块表单独抄表, 确认抄表口有无问题;最后检查该RS 485线是否正确连接, 先检查RS 485线是否脱落, RS 485抄表口有A线、B线之分, 检查有无接反现象, 可对照相临的电能表检查RS 485接线。当上述情况现场全部检查确认后, 可联系主站进行召测数据。

(2) 集中器下部分电能表异常数据。基本分为短路或断路。利用便携式万用表测量RS 485的电阻, 测量短路和断路。

正常现象: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挡位, 红色针头触到485线A线端、黑色针头触到485线B线端后, 万用表报警音响, 然后将红色针头触到485线B线端、黑色针头触到485线A线端, 万用表报警音不响, 则线路为正常。

断路现象: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挡位, 红色针头触到485线A线端、黑色针头触到485线B线端后, 万用表报警音不响, 则线路为断路, 寻找断路点并连接。

短路现象: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挡位, 红色针头触到485线A线端、黑色针头触到485线B线端后, 万用表报警音响, 然后将红色针头触到485线B线端、黑色针头触到485线A线端, 万用表报警音响, 则线路为短路。

无论线路是短路还是断路, 都可以用中分排除法来找出异常点, 并采取换线或者重新连接的方法解决异常。如某集中器下安装有30块表, 现场检查时发现线路断路或短路, 可将第10块与第11块电能表间的485线脱离, 测量前10块电能表线路是否短路或断路, 如若无误, 将线重新连接后再将第20块表和第21块表间的485线脱离, 然后测量前20块电能表是否短路或断路, 此时当发现线路异常时, 那么异常点就存在于第11块表和第20块表之间, 以此类推, 逐步缩小范围直至寻找到异常点。

现场采集 第9篇

作为市级广播媒体,我们敏锐地意识到此次圣火采集活动的重大新闻价值,如何宣传好这次圣火采集,突出以“古中国”为标志的主题报道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点工作。

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遗址的发掘将人类用火的历史推进到180万年前,这一重大发现是在什么时间?考古现场出土了什么样的物件就能说明古人类用火的历史?今天的遗址现场火种采集仪式会有哪些值得记忆的历史瞬间?遗址场馆有哪些展出文物?全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为什么选择了西侯度?圣火采集有何重要意义?火种传递怎样进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提前策划、准备多种方案全力迎接全省的这次圣火采集活动。

1克服困难扬长避短抢夺广播直播报道权

广播现场直播强调随着事件发展把现场解说与现场音响同步合成、同步播出,同时节目内容要求播报、描述、录音、访谈、互动等多元化交叉使用,叠加在变化着的新闻事件和移送传输技术之上,使得现场直播因不确定性带来的困难进一步放大。如何让这次探索性的直播报道尽量避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影响,随“变” 应“变”最重要。

广播对于以“古中国”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与电视相比有明显的劣势。第一,缺乏画面感,不能通过现场画面来表述内容,缺乏直观性;第二,现场聚集最有特点的声音信息比较难;第三,报道资源与电视相比处于劣势,争取独家报道很难,甚至是正常报道也不容易。

对于5月19日的圣火采集仪式来说,主办方严格控制报道人数,整个运城广播电视台据说只有电视新闻中心拿到4个记者证,而且还不能保证进入现场,并被告知为了确保在网络的直播信号流畅顺利不允许本地媒体进行现场直播。这意味着我们既不能从现场传回音频信号又没有资格进入现场进行连线报道。此时,不需要采集画面的广播劣势变为优势,我们变被动为主动,提前一天进入彩排现场,经过多方沟通终于在深夜拿到了仪式上所有的音频资料。同时打听到从广播团队走出来的吴运强就在4个有记者证的团队之列,这样又反复和吴运强沟通,终于在他完成电视报道任务的同时为我们进行了不可或缺的宝贵的现场连线,弥补了我们没法进入现场的遗憾。正基于此,在全省数十家媒体100多人的采访规模中运城交通文艺频率是唯一一家以全新的形式、鲜活的内容和明快的节奏对圣火采集全程进行播报的媒体,赢得听众和网民的广泛赞誉,对以“古中国” 为主题的广播直播报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抓好几个报道要点

西侯度遗址在1961年和1962年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大批的更新世早期的动物化石,有22种,距今近200万年的地层。除了这些动物化石以外,还发现有石制品,烧骨,带有切痕的鹿角,最典型的是三楞尖状器。 在后来的一些科学研究中,测定了它距今180万年前, 所以西侯度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于1988年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围绕“声音”这个最重要的元素定位主题。 在这次西侯度圣火采集仪式直播报道中,频率创新内容, 抓住现场内外6类有新闻性、故事性的声音,包括记者现场目击、现场表演、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历史及考古专家分析、场外采访、节目线上线下百姓见闻、评论等。 比如,从西侯度发掘的烧骨如何推断人类用火的历史在180万年前,从而把这个地方的古人类和北京周口店的古人类进行比较,形象地说明西侯度遗址的重要历史考古价值。山西省文物研究专家、运城市文物研究专家等为直播节目提供了强大的“外脑”支撑。

第二,直播节目必须要有新角度。当所有媒体把镜头和采访机对准仪式现场的时候,频率除了按照议程播放现场音乐,通过现场记者连线之外把报道重点放在对背景的挖掘上。比如现场嘉宾河东博物馆研究员王泽庆介绍:西侯度遗址的发掘有一个历史过程,1936年古人类学家杨钟健教授,他是参与周口店古人类发掘的一位教授,他首先在西安发现了化石,就问化石是哪里来的?古玩市场就告诉他,这是在山西芮城西侯渡发现的, 这位老先生眼睛一亮,他说“太重要了”,他就提出了一个论断,肯定在西侯渡(匼河)一带,有周口店时期的中古代河湖堆积层的科学论断,最后被历史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到了1957年,咱们结合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就发掘了(匼河)旧石器的文化遗址,同时, 1959年,特别是1961年、1962年、2005年,给西侯渡遗址进行规模较大的几次发掘,这样的一个西侯渡遗址发掘的历史过程,而且是我们中国最权威的,也是世界最权威的人类学专家杨钟健。后来发掘的就是贾兰坡教授,王建所长,亲自指导参与发掘了西侯渡遗址。

另外,对仪式现场文艺节目的编排思路和点火讲究、 遗址场馆、点火台的设计、圣火使者和火炬手的选拔等进行了采访挖掘,体现出有特点有故事有厚度有温度的 “古中国”地域文化。

第三,强化新闻进行时。在半个小时的现场仪式活动中,直播节目克服了在没有现场音响传出的情况下实现了对现场的报道,取得了新突破。主持人在新闻预热、 话题设置上都有创新。其中营造“直播进行时”很重要。 随着活动的进展介绍情况、嘉宾访谈,节目内容紧随活动进程变化而变化,受众始终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新闻始终处于“进行时”。

第四,保持内容的层次感。直播没能借助技术回传现场信号,但内容依旧为王。如何从多角度反映圣火采集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节目组在内容上进行了整体设计规划。

本次直播报道采用了记者连线、嘉宾访谈、背景介绍、记者探访、受众互动、现场歌曲穿插等多种手段, 迎合受众的收听需求,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网友“在水一方”在我们的微信平台留言:到现在我都一直坐在车里等着继续收听有关西侯度的有关报道。一位名叫“小平”的天津的听众在微信平台留言:“我是运城在天津的务工人员,每天通过网络在线收听‘古中国’ 系列报道,很受鼓舞,支持家乡建设,并希望多听到反映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

第五,突出现场应变力。没有现场音响信号回传, 只有一路电视记者兼职报道,现场议程直到直播节目开始前一个小时才通过电视新闻中心的记者发微信告知, 可以说现场的任何一点异常变化都直接影响到直播间的报道效果。

直播间主持人通过穿插片花和互动、歌曲的形式舒缓节奏,保证了节目衔接自然,节奏明快,张弛有度, 始终吸引着受众。

直播节目的即时性、不确定性,让直播过程充满了无穷的变数,但这种变数也给了广播人更多的创新空间。 “变”还是“不变”,取决于是否有利于节目主题、是否有利于直播的顺利进行。从西侯度火种采集仪式的直播报道,不难看出,广播直播有着无限的探索空间,多些这样的探索,直播节目必将成为提升频率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3本次直播报道的不足反思

西侯度圣火采集仪式由山西省台多几位拍摄,并通过4G信号传输实现网上实时直播,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反观广播直播,尽管多番努力,但最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直播,错失了一次很好的提升锻炼机会。事实上,单就直播内容的丰富性、独特性、权威性毋庸置疑,但这样一个全省性的题材,只在交通文艺频率一个平台播出,没有实现广播资源共享,未免可惜。 从新媒体手段的运用来看,还有很大欠缺。没有在直播节目中体现微信受众的实时语音,使得互动的鲜活感不如预想。微信圈的文字互动也因为节目时长限制没能及时分享。今后我们对“古中国”现场活动类的直播报道, 能不能让公众成为报道者?现场连线能不能突破形式, 多一些历史与现实比对,这考验着广播人的智慧。当然, 这些不足都将是今后的直播报道中我们的探索方向和努力重点。

摘要:中国的广播技术源远流长,从西侯度火种采集开始就充分利用了广播技术。本文从我国广播技术发展进行论述,探讨了广播直播报道权的抢夺方法 ,并对报道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广播报道,直播,采访权,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设计文化下一篇:个人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