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范文

2024-08-07

新疆生产范文(精选12篇)

新疆生产 第1篇

1 新疆的自然条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N34°15′~49°10′45″,E73°20′41″~96°25′[5],东西长2 200 km,南北宽1 500 km,面积超过160 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在我国西北边陲,从气候区划上看,它与柴达木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中西段同属西风带气候区,有别于青海及祁连山处的高原气候区和西北地区东部(陕西、宁夏、青海东部、河西走廊以东)的亚洲季风影响区,其地理位置及境内特殊地形是造就其有别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候特征的重要原因[6]。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三面环山,远离海洋。南有青藏高原、昆仑山、阿尔金山,东有祁连山等,西南有喀喇昆仑山,北面有阿尔泰山,中部有天山横亘,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北面形成了准噶尔盆地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面形成了塔里木盆地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而形成了新疆“三山夹二盆”的特殊地貌格局[7,8,9]。

1.1 气候条件

1.1.1 光照

南疆地区年日照时数2 550~3 500 h[10],每年4~9月累计平均日照时数达1 719.6 h。且空气透明度高、光照强度大,年光合有效辐射高达273.5~308.51 kJ·cm-2,而一年中气温≥10℃期间的有效辐射达187.11~211.39 kJ·cm-2[1](见表1)。

1.1.2 温度

(1)夏季温度高。

南疆地区正常年份≥10℃的积温为3 803.4~5 271.4℃,年平均气温8~14℃,无霜期168~304 d[1,10]。6~8月是全年中气温最高季节,高温天数(最高气温≥35℃的天数)为20~25 d,7月平均气温17~25℃[5,11]。北疆准噶尔盆地南沿全年≥10℃的积温达到3 000~3 500℃,日均温稳定通过10℃的天数长达150~170 d,年平均气温5~7℃,无霜期225 d,夏季日最高温常达30~35℃,高温天数为10~15 d,7月平均气温达17~25℃[5,11,12,13](见表2)。

(2) 昼夜温差大。

全疆各地年平均日温差都高于11℃,其分布情况是南疆大于北疆,而新疆温差又大于其他省份[5]。沧州、新郑、寿光、彬县等地6~9月的昼夜温差为10.1~12.6℃。而此期新疆各地昼夜温差为13.4~17.4℃,且越近9月底10月初昼夜温差越大[1](见表2)。

(3) 冬季温度低。

由于天山的阻挡,使得北方冷空气不能长驱直入侵入南疆地区,因此南疆1月平均气温一般不低于-10℃[6,7]。北疆地区冬季严寒,最低气温常在-30~-40℃[12]。

1.1.3 湿度和降水

新疆位于内陆,夏季风难以到达,加上青藏高原和境内高大山体对湿润气流的阻隔,致使气候干旱少雨。新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50 mm,约占全国年均降水量的23%。因此,新疆属灌溉农业,农业灌溉水源80%以上来自地表径流[5]。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共同作用的影响,新疆降水分布的2个显著特点是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地区上北疆多,南疆少,山地多,平原少,西部多,东部少;而时间上夏季降水丰富、冬季较少[11,14](见表3,表4)。

1.1.4 风

新疆大风天气多,风力大、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还常伴随有扬沙和沙尘暴天气[1]。新疆多山环绕,当冷空气入侵经过山口、河谷及近山口的戈壁时,由于狭管效应和翻山后下滑加速作用等原因,产生大风,大风达到6级以上时,形成风灾[15]。新疆大风以春季最盛,主要在4~6月[16]。

另外,发生在春夏之间的干热风也是灾害性天气之一,分布规律大致是南疆多于北疆,盆地腹地多于盆地边缘,低处多于高处,山脉隘口及其影响的地区干旱风特别多。干热风对北疆的危害主要在6月中下旬~7月中旬,对南疆的危害主要在5月中旬~7月中旬[11]。

1.2 水文条件

新疆深居欧亚大陆腹地,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干旱缺水是新疆的主要环境特征,因而干旱灾害是新疆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17,18]。新疆分布有众多高大山系,一方面对水汽起到阻隔作用,加剧区域内的干旱程度,同时也通过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使得在这些庞大山系区降水较充沛,在高山带众多的冰川与永久积雪消融蒸发以及部分中山带森林草地水汽蒸腾蒸发,从而使山区成为“湿岛”。新疆河流补给中,高山冰雪融水占有相当的比重,冰川是该区径流的重要补给源[5,19]。而冰川水的来源为山区的自然降水,因此山区的自然降水成为新疆河川径流的最主要来源[20]。

1.2.1 冰雪水资源

冰川是地形与气候经过漫长岁月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新疆是世界上中纬度地带山岳冰川最多的地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都蕴藏有大量的冰川。新疆境内共有现代冰川18 499条,冰川面积25 342 km2,冰储量26 831.1×108 m3。新疆冰川的显著特征是数量多、规模大,冰川面积占全国冰川的42.7%,占西北地区冰川的91.4%[20,21]。

高山冰川是新疆的固体水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冰川本体融水是河川径流量的重要补给[22]。

1.2.2 地表径流

新疆地域辽阔,河流众多。地表水资源为793×108 m3,居全国第12位。从国外流入新疆的水量为91×108 m3,本地区地表水年总径流量为884×108 m3[23,24]。山区降水丰沛,98%的水资源形成于山区,绝大多数发源于高山地区的河流都向盆地汇集;而平原区和沙漠区,降水量很少或不产生地表径流,是径流散失区和无流区[25]。由于新疆属灌溉农业,发源于天山和昆仑山的径流高度集中于夏季,容易导致春季水源不足,造成大面积干旱[6]。

1.2.3 地下水

地下水资源为85×108 km3,其地形有利于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5,24]。地下水补给源丰富且水量稳定,但地域分布不均。地下水总体开采水平较低,开采量还不到可开采量的10%,开发潜力依然很大;但在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出现超采现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斗[5,25]。

1.3 土地土壤条件

1.3.1 土地资源条件

新疆可以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积少,且土壤荒漠化、盐渍化程度严重。土地总面积约为166万km2,全区各类可利用土地总面积约为64万km2,只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38.6%,而不可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总面积约为102万km2,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61.4%[11]。但在有水源的地方所形成的荒漠绿洲为农林牧业提供了特殊的发展条件,在现有586.67万hm2绿洲面积之外,还有宜农荒地480多万hm2,宜林荒地420多万hm2,为新疆经济林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土地资源[26]。

1.3.2 土壤条件

干旱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新疆为土壤盐渍化大区,盐碱土种类多,盐碱土总面积约8.476×106 hm2[27]。新疆现有耕地中31.1%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盐碱危害,许多灌区每年因盐渍土死苗农作物占播种面积的10%~20%,甚至达到30%以上[28]。

2 新疆大面积发展枣树产业的可能性

2.1 枣树的生物学特性

枣(Zizyphus jujuba Mill.)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是原产我国的特有果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枣树适应性强,结果早,寿命长,管理方便,收益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29,30]。

2.1.1 喜光

枣树为喜光树种,若日照时间短,则生长结果不良;制干品种一般要求4~9月份累计日照时数在1 200 h以上[10,31]。

2.1.2 喜温抗寒

枣树为喜温树种,其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一般枣品种从萌芽到果实成熟所需≥10℃的积温为3 200~3 750℃[1,31]。枣树在休眠期较大多其他果树耐寒。根据多年来生产观察,枣树在-30℃的寒流中能经受1 d左右,在-28℃的情况下能经受4~6 d不受冻害,若-28℃的气温延续7 d或者更长,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冻害[31,32]。

2.1.3 抗旱耐涝

枣树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强,年降水量100 mm以下及1 000 mm以上都可栽培。但如花期空气湿度过低,则严重影响坐果;而若果实发育后期至成熟期多雨,则影响果实发育,易引起裂果和烂果而减产。枣树根系抗涝性较强,枣园淹水不超过2个月,仍能获得较好收成[31]。

2.1.4抗风

枣在休眠期抗风能力较强,在风蚀沙区埋干或露根的枣树均能正常生长。但花期大风影响授粉受精,易导致落花落果。果实成熟前如遇6级以上大风,则易造成熟前落果[31]。

2.1.5 耐盐碱耐瘠薄

枣树对土壤适应性强。无论沙土、粘土或盐碱地均能栽培。枣对pH的适应性也广,pH 5.5~8.5都可以生长。枣树耐盐碱,1 m土层内总盐量在0.35%以下的地区都可以发展枣树[10,31]生产。

2.2 新疆南疆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枣树产业

南疆光照充足,可充分满足枣树的生长需要[10]。枣树生长期间需要较高温度,休眠期较抗寒,而南疆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并在枣树忍耐范围内,且果实生长期昼夜温差大,利于枣果营养物质积累;枣树喜水抗旱,南疆地区降水稀少,有灌溉条件,总体来说水资源相对匮乏,相对其它林果产业,更适宜发展较为抗旱的枣树;南疆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果实成熟期不会引起裂果和烂果,是相对其他省份枣产区的一个重要优势;枣在休眠期抗风能力较强,春季解除休眠较晚,南疆地区是风灾多发区,土壤也瘠薄,相对更适宜发展抗旱、耐瘠薄的枣树。但南疆地区即使在全年中降水较多的花期,空气湿度仍不能满足枣树坐果的要求,需实施喷水等栽培措施提高坐果率;而春水不足也容易对枣树生长初期造成一定影响[21,33]。

2.3 新疆的枣树乡土品种

枣树在数百年前,就从其他省份引种到新疆。经过长期栽培驯化,这些枣树已适应当地气候和水土条件,成为当地的乡土品种,其中有喀什的喀什噶尔小枣、疏附的吾库扎克小枣、阿克苏的新疆小圆枣、哈密的哈密大枣等[10,34]。新疆种植的乡土枣品种表现优良,果实含糖量高,营养丰富,经过多年自然选择有较强的适应性。这说明新疆是枣树的天然适生区,有大规模发展枣树产业的条件和潜力。

2.3.1 哈密大枣

哈密大枣,又名五堡枣,原产于新疆哈密市,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哈密大枣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经过长期栽培演变驯化而形成的一个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地方品种[35,36]。哈密大枣个大、肉脆、味甜、VC含量高,制干后果形饱满,皱缩程度小,深受新疆各族人民喜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37,38]。在抗干旱、抗风沙、耐高低温、抗病虫害等方面,哈密大枣优于其它红枣品种,是实施退耕还林与西部生态建设的理想经济林树种[39]。

2.3.2 赞新大枣

原产新疆阿拉尔,主要分布于阿克苏市周围和巴州且末县。丰产性能较好,耐旱、耐寒、耐盐碱、喜肥水,是新的芽变品种[3]。

2.3.3 圆脆枣

原产新疆阿拉尔,主要分布于阿克苏地区。丰产性能好,抗逆性、适应性强,是鲜食、制干兼用的优质品种[36]。

2.3.4 新疆小圆枣

分布于新疆的南疆和东疆古老的绿洲地带,主栽于喀什地区疏附县,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其特点是抗旱、抗寒、耐涝、耐盐碱。果小,果皮红色,鲜枣单果重5 g左右,肉质松,汁少,品质差,但非常受当地维吾尔族人的喜爱,是他们泡茶、配维吾尔族草药的必备材料。果核较大,果仁饱满,可作为嫁接繁殖红枣的砧木材料[36]。

2.3.5 新疆长圆枣

分布在新疆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地,主栽于喀什地区疏附县,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其特点同新疆小圆枣[36]。

3 新疆枣树生产的现状

3.1 主要引进品种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年,新疆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引进了灰枣、金丝小枣、鸡心枣、骏枣、新乐大枣、乐金枣、壶瓶枣、糠枣、太遭、婆枣、屯子枣、玉田枣和相枣等30多个枣树品种,其中主栽品种有骏枣、灰枣等[10,34]。

3.1.1 灰枣

灰枣,别名大枣。起源于河南新郑,约有2 700余年栽培历史。该品种适土性强,结果较早,丰产性好。果实较大,品质优良,可食率高,用途广泛,适于成熟期少雨地区发展。全南疆均有种植[31]。

3.1.2 骏枣

骏枣,山西古老品种之一,栽培历史有1 000余年。该品种适土性强,耐旱涝、盐碱。树体强健,较高大,经济寿命长,较丰产,果实品质上等。采前易落果,遇雨裂果严重,干枣果肉较松,果皮韧性差,怕压挤,储运性能较差。全南疆均有种植[31]。

3.1.3 壶瓶枣

壶瓶枣,原产山西,树势强,适应性较广。结果较早,产量高而稳定。果实大,品质优良,用途广泛。唯进入着色期后,落果严重,遇雨极易裂果烂浆。主要在喀什、和田地区种植[31]。

3.1.4 冬枣

冬枣,别名冻枣、苹果枣,适应性较强,丰产稳定。果实成熟晚,品质极上。为优良的鲜食晚熟品种。全南疆均有种植,但多零星栽植[31]。

3.2 各地区栽培面积与品种

新疆现有枣树种植面积16.67万hm2,主要分布于南疆和哈密地区,各地区栽培品种和面积如表5所示。

4 新疆发展枣树的展望

4.1 品种选择

由于新疆枣果品质上乘,经济效益好,近10年来在自治区内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目前成龄园所占比重较低,产量不足,致使市价较高。待大面积枣树进入盛果期,枣价必然下跌。到时品种优劣将成为影响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同时,各地州在红枣发展中,应选择适于当地种植的3~5个优良品种,防止大面积发展单一品种,而遭受病虫害的。同时也防止品种单一引起的不良市场效应,最大限度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

同时,新疆面积辽阔,各地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尽相同,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在品种结构上,应打破干鲜兼制品种一统天下的格局,对交通方便、具有保鲜措施的地区,积极建立制干、鲜食、兼用、蜜枣和观赏品种协调发展,早、中、晚熟品种有机搭配的布局。

4.2 病虫无公害防治

由于现在发展枣园多为矮化密植园,虫口密度相对较大,不易防治。尽管新疆枣区形成时间不长,且气候干燥、光照强烈,目前病虫害并未对产业构成威胁,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应积极调查,尽量营建混交园,防止品种单一引起病虫害爆发。病虫害防治是枣树生产上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的主要环节。通过科学用药和综合治理,尽可能采用物理、生物等非化学方法,结合必要的化学防治,达到保护天敌、减少枣果农药残留、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的目的。

4.3 发展适应新疆特殊条件的栽培方法

新疆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因此,在新疆发展枣树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而要根据自身条件发展栽培方法。如注意营建防风林带、制干品种晚采收等。

4.4 苗木生产自给自足

良种苗木的质量是造林的关键,各地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快良种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育苗力度,在种苗生产上,立足自繁自育,以国有苗圃、林场和乡镇骨干苗圃及育苗大户为重点,采取嫁接育苗技术,实行“规划任务到人、苗木落实到人、干部责任到人、技术管理到人、跟踪检查到人”的管理机制,以保证数量、品种纯度和质量,逐年减少从其他省份大量调入苗木的现象。

摘要:枣树的生物学特性相对其它作物更适宜新疆的气候、水文、土壤条件。新疆自古就有枣树栽培,已形成一些乡土树种,是枣树的天然适生区。近年来从其他省份引种的枣树品种表现良好,枣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枣产业发展应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等方面予以重视。

新疆生产 第2篇

注意:本次考试总分100 分,共25 道题,通过分数线为60 分。(考试限时:巧0 分钟),考试剩余时间:2 : 29 : 40

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 分,翔0 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企业用当年实现的利润弥补亏损时,应作的会计处理是()

A .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

B .借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C .借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

D .无需专门作账务处理.农牧团场医院收到总预算拨付经费时,应当借记()

A .财政补助收入

B .上级补助收入

C .医疗收入

D .药品收入.农牧团场总预算收到师财务部门拨付的各项拨款时,应贷记()

A .一般预算收入

B .补助收入

C .基金预算收入

D .调入资金.某团属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 年10 月9 日购入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1 200 元,增值税额为3 604 元。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为200 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则该企业取得的材料的入账价值应为()元。

A.20 200

B.2 1 400

C.23 804

D.25 00

.某企业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月初库存材料60 件,每件为1 000 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200 件,每件950 元,另一次100 件,每件1 046 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元。

A.980

B.985

C.990

D.1 18.企业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影响“投资收益”的是()。

A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收到不属于包含在买价中的现金股利

B .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余额

C .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余额

D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收到包含在买价中的现金股利.某团属企业2010 年6 月6 日销售产品一批,货款为1 000 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 %,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企业。销售当日收到购货方寄来一张3 个月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则应收票据的入账金额是()万元。

A.1 034

B.830

C.1 170

D.1 000.下列款项中,不能贷记“基建拨款”科目的是()。

A .收到上级拨入的拨款

B .将拨入的自筹资金存入银行

C .基建拨款存入银行形成的银行存款利息

D .企业债券资金存入银行形成的以及贷转存形成的利息收入.某企业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2009 年3 月1 日结存甲材料300 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0 元;3 月15 日购入甲材料280 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5 元;3 月31 日发出甲材料200 公斤。如按先进先出法计算3 月份发出甲材料的实际成本,则其金额应为()元。

A.400

B.500

C.4 000

D.1 400.下列资产项目中,期末不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是()。

A .交易性金融资产

B .投资性房地产

C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D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企业库存现金限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单位的规模大小

B .日常现金开支的多少

C .距离银行的远近

D .交通是否便利.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A .若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后相符,说明只存在未达账项,不存在错弊

B .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经授权的出纳员负责处理

C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D .会计负责人的直系亲属可以担任出纳.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 .无形资产的出租收入应当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B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时起至终止确认时止

C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D .无形资产的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下列项目中,属于存货范围的有()。

A .已经购入但尚未运达本企业的货物

B .已售出但尚未运离本企业的货物

C .已经运离企业但尚未售出的存货

D .未购入但存放在企业的存货.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包括()。

A .周转材料

B .存货跌价准备

C .发出商品

D .制造费用

判断题(本类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 分,共40 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1 .农牧团场医院机关购买办公用品后直接投入使用,应当计入“材料”科目。()

错.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后,团场农发办应将项目年度资产全部移交到企业财务,国家无偿资金形成固定资产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转增资本公积。()错.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期间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错.会计期末,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高于市价,应该计提交易性金融资产跌价准备。()

错.预付账款属于企业的资产,核算的是企业销售货物预先收到的款项。()错.预收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收账款”科目。企业预收客户货款时,直接将其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贷方。()

错.由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不同,期末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存货项目金额就会不同,当期计算出的利润也可能不同。()

对.企业购入材料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应计入材料成本,使材料的单位成本减少。()

错.生产性生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

对.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垦荒岁月 第3篇

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运送到西藏,全国支援西藏发展建设的热情也持续高涨,经常有援藏组织奔赴西藏,参加开发建设。然而,作为共和国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援藏建设的一段历史却被岁月尘封了,直到40年后,这段壮阔的历史画卷才被揭开。

2006年7月28日,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自发聚会在绿树成荫的石河子广场王震将军铜像前,这137名从全疆各地赶来的援藏老战友在时隔近40年后终于相见了。当年援藏团副政委张复瑛、组织股股长范存炜夫妇也专程从乌鲁木齐赶来聚会。他们热情拥抱,互致问候,热泪盈眶。在热辣辣的烈日中,大家激动地放声高唱《翻身农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唱着、唱着他们哽咽了,哭完之后他们又笑了。当年的女兵们情不自禁踏着节拍跳起了欢快的藏族舞,大家不约而同将压抑了近40年的高原情结宣泄、释放出来。大家谈论着一个话题——40年来那魂牵梦绕的西藏啊!那曾经被他们征服了的唐古拉山,还有那无数次梦中才能回到的易贡湖畔,如今怎样了?那可是他们留下青春、汗水、热血甚至是生命的地方啊!老战士们流着热泪,激动地向人们述说着那段至今仍鲜为人知的往事。

迅速组建援藏团

据祝庆江老人回忆(祝庆江,当年援藏团的行动负责人):1966年党中央决定在西藏成立生产建设兵团,以加速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加强战备,巩固国防。2月2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召集在北京参加农垦工作会议的直属垦区的负责人座谈,研究在西藏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问题。周总理听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张仲瀚的详细汇报后,果断指示:“组团到西藏去。”总理在会上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一个精干的建制团到西藏长期从事农垦建设事业,主要是起榜样的作用。结合西藏特点运用兵团的经验,以便在发展西藏农垦事业中少走弯路。

为贯彻周恩来总理“组团到西藏去”的指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召开了党委会,决定从农二师、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抽调干部战士,组成援藏团奔赴西藏。新疆兵团援藏团是由3个建制营、1个勘测设计队、1个汽车运输维修队、1个卫生队、1个基建队、1个面粉加工厂组成。

古稀之年的白莲塘老人述说起40年前组团到西藏去的往事时,流露出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激情。那时,不满30岁的白莲塘在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工作,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力气。这位1956年从河南荥阳支边来的青年,在兵团这个大家庭里经过10年的锻炼,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军垦战士。“3月初的一天,我正在尚户地公社进行土地勘测,突然接到场部命令,让我立即赶到场部接受紧急任务。”白莲塘老人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一秒钟都不敢耽搁,白莲塘迅速赶往场部,组织科长赵建礼找白莲塘谈话:“接上级命令,农八师要组建一个由3个连组成的建制营,参加援藏农垦示范团。鉴于石总场在农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经场党委研究决定,由你担任其中一个连的连长。现在命令你立即着手组建连队。组建具体要求是:干部战士年龄不超过30岁;男女比例为3:1;党团员比例不能少于50%,而且必须是思想觉悟高、历史清白、生产先进,各方面靠得住的。从现在起,你就开始到石总场下属各分场、连队去选拔,务必尽快将队伍组建起来。场里已经在各分场、连队进行宣传动员了,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

很快,135名政治条件良好、农业技术过硬、身体素质一流的战士组成了援藏的一个连队。

1966年4月5日始,2035名干部战士组成的援藏团分3批奔赴西藏。第一批援藏人员由易贡农垦团团长胡晋生带队。其中,干部90人、战士470人。他们在奎屯集合,从乌鲁木齐乘火车到西宁,然后沿青藏线进入西藏,4月30日到达西藏拉萨。同年9月,原农七师副师长王隆率领第二批队伍到达西藏。一周后,来自农二师的第三批援藏战士也进入西藏。

奔赴雪域高原

从乌鲁木齐到西宁的2000多公里路程,援藏官兵们乘坐的是火车。而在2100多公里长的青藏公路崇山峻岭间,官兵们在卡车的摇晃中闯过了昆仑山口、五道梁、唐古拉山。恶劣的天气、险要的山路、剧烈的高原反应考验着援藏团战士们的信念和斗志。

原西藏易贡农垦团四连班长王云回忆说:“我们乘坐的火车很像闷罐车,车内光线不好。从兰州到西宁的途中,大家的情绪有些低落,带队领导就让识谱的我给大家教唱歌。歌一唱起来,气氛就活跃了,我们一路上都在唱歌。”

首批援藏团的官兵们终于在4月8日下午到了西宁。

从青海西宁出发时间是4月13日,当日的天气格外晴朗。东方刚泛鱼肚白,40多辆卡车载着援藏战士就出发了。第一个目的地是格尔木。

白天赶路,晚上住兵站。坐了几天卡车,每人身上都落满了一层黄土,个个灰尘满面。好在沿途看到了许多藏羚羊、牦牛、野骆驼、野猪、狼等野生动物,让大家感到新奇至极,暂时忘却了途中的疲劳和烦躁。4月18日到了格尔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藏起点。格尔木海拔2800米,是个天高云淡、风轻水绿,风景赛江南的好地方。“那时格尔木还算不上是个城市,没有几盏路灯。”援藏战士衡宗凤回忆说,要过昆仑山的那天,天蒙蒙亮兵站就响起了哨子声,随后,汽车发动的声音、女人喊叫孩子的声音混作一团。车队走了一阵子,有人提醒大家快看雪山。事实上,援藏队伍已经到了世界屋脊的边缘了,海拔在3000米以上。他们说的雪山其实是常年积雪不化、绵延数千里的昆仑山。

卡车在坑坑洼洼的石头路上颠簸着。援藏团的战士们第一次感到了高原紫外线的强烈。海拔越来越高,出现高原反应的人数开始增多。

援藏队伍4月21日到达昆仑山口。4月26日开始翻越海拔更高的五道梁,这里海拔已达5000米左右。

队伍在温泉兵站休整一天后,战士精神面貌有所改观。接下来他们要向唐古拉山山口进发。这是青藏线上海拔最高也是最后一道隘口,海拔在5150米左右。到达唐古拉山脚下的那天是4月28日。

唐古拉山山顶终年积雪,此处天气变化莫测,经常雨雪交加、反复无常。只要一翻过唐古拉山,就进入了西藏境内的羌塘高原。已翻过昆仑山、五道梁两处“鬼门关”的援藏官兵在唐古拉山面前同样没有却步、退缩。

68岁的陶燕玲老人说:“车队过昆仑山和五道梁时,车开得很慢,大家对雪域高原的风光惊叹不已,再翻唐古拉山时,便不觉得有啥稀奇了。”

同样,卡车在翻越连绵起伏的唐古拉山时,大家再次经受了高原反应的折磨。今年70岁的贾德良、当年易贡农垦团四连连长回忆说:“到了海拔4000多米后,我就开始头疼、恶心、干呕,吃不下东西,到了五道梁兵站时,还输了氧,唉!”在五道梁没有什么反应的邵良才在这里也饱受了高原反应带来的痛苦,他先是觉得呼吸困难、头晕、眼球都快涨出来了,随后又觉得太阳穴像是要爆炸了,后脑勺跟挨了闷棍一样。现住在农六师一○六团、原易贡农垦团一营三连卫生员杨六合说:“有人在呻吟、呕吐,我也迷迷糊糊的,像是被扔在沙滩上的鱼儿,只剩喘气的劲了。有一个反应较强的战士跌倒在其他人身上,脸变成酱紫色。我赶快拿过氧气袋让他吸几口才缓解,脸色也慢慢恢复正常。”

卡车似乎也出现了高原反应,行进的速度更慢了,摇摇晃晃走了不知几个小时后,大家突然看到路边有牲畜了,就问领队啥时能走过唐古拉山。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领队说:“已经过了!”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顿时松了口气,也没那么难受了。事后才知道这是善意的“谎言”。

到达易贡之后

4月30日,援藏队伍顺利到达了西藏拉萨。5月1日,第一批援藏队伍在拉萨受到了西藏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当晚,西藏军区还为大家举行了欢迎晚会。

抵达拉萨后的第三天,援藏队伍再次踏上征程,5月4日,到达目的地——离拉萨300多公里的波密县易贡湖畔,总计全程4600多公里。

在西藏4年多的时间里,剿匪是当时军事任务之一。靳元春当时是易贡农垦团二营六连一班班长(退休前在石河子蔬菜研究所锅炉班当班长),据他回忆:1966年秋,西藏特别混乱,有血债人命的叛乱头子都跑到境外去了,与境内的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一到晚上,到处都有枪声、发报声。部队为防止发生不测,规定凡外出必须3人以上,携带武器。那时,不少藏民都帮助我们,一天有人报信说有个土匪藏在玉山一个山包里。六连副指导员陈竹茂率领我们全班战士,找了一个叫卓玛的翻译带路赶到那里。当时天色已晚,为防止意外,战士在外守了一夜,天刚亮,便犹如神兵天降般将其抓获。押解回去后,当地藏民说他是叛匪副司令,大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农八师石总场的高兴汉、闫海水也讲述了一次剿匪经历。1968年7月的一天,部队接到地方报信,说村里有户人家偷偷往深山里送饭,并说他们已跟踪送饭人,摸清了地点。当天晚上,六连连长白莲塘带领高兴汉、闫海水等人直奔叛匪藏身的山林。在深山老林里搜索了两天,山林里没路,到处是刺,还带倒钩,把大家的手、脸、衣服都钩烂了。第二天大家相互挑刺时,痛得直咧嘴,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钻心地疼。

到了第3天下午,才找到叛匪的藏身处,那是一个很隐蔽的山洞。他们没有立刻出击,而是在山洞附近隐蔽起来。傍晚时分,4个叛匪张望着溜进了山洞,有两个叛匪临进洞时还转过身来警惕地向外面四周察看。看到叛匪们全部进洞后,白莲塘发出了行动命令,战士们迅速包抄过去,把4个叛匪一举抓获。高兴汉说,他们招供出一个是司令、一个是参谋长、两个是副团长。后来这4个人全部交由西藏军区处置。

王隆,原易贡农垦团副参谋长(退休前任农七师副师长)。“我们在易贡时,为藏民们办了好多好事、实事,藏民们非常感激我们。”王隆老人讲到那段往事时很激动。“我们易贡农垦团有个韩贵水,是二营五连卫生员,他医术高明,服务态度特别好。不但为战士们诊病治病,而且还为当地的藏民们治病,口碑很好。许多藏民们得知他的医术高明后,赶来找他治病。有的藏民跑了几十里路来找他看病,他态度和蔼,非常耐心地为藏民们治病,经他治疗救助的藏民不计其数。后来藏民们把牛、羊也赶来让他治病,结果也给治好了。战士们开玩笑说,你到底是人医还是兽医?藏民们对他的高明医术非常佩服,称赞他是雪域高原的好医生。”

当年,援藏团的各连队一般由3个男兵排和1个女兵排组成。女兵不仅要操持家务,而且和男兵一样都是建设者。现住五家渠市的范存炜告诉笔者:“40年前,我作为组织股的股长和姐妹们一起奔赴西藏。我们在易贡经常组织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那时不讲年龄差异,也没有性别区分,比赛的哨子一吹,男男女女就唱着号子,开始紧张的劳动比赛。”

范存炜说,她记得当时有个叫高雁的姑娘,人长得高大结实,修埂、挖渠、掏树坑都是好把势,劳动竞赛时男兵都赶不上她,大伙都叫她“花木兰”。现住农八师石总场的赵献云与高雁一样,也是援藏娘子军里的好把势。和她一起的姐妹韩中玉说:“当年在西藏,赵献云挑着两麻袋麦子走上百八十米都不换肩。我们上山割牛草,那山特别陡,下山的时候大家背一捆草,斜着身子一步一步往下挪。赵献云一人背两捆草走在最前面。她因为劳动表现突出,经常帮助身体瘦弱的同志,连队里评先进年年都有她。”

赵献云说:“连队的4个排之间开展劳动竞赛,给成绩最好的排颁发劳动优胜红旗。我们女兵排拿过好几次优胜红旗。有一次开荒造田竞赛,有个叫唐玉坤的妹子发着高烧,她没让大伙儿知道就参加了竞赛。我们看见她满脸通红地拿着铁锹翻地,干着干着就扑通一下栽倒在地上。我和班长王官女把她背回宿舍,她醒过来就挣扎着要下床,还跟我要铁锹,说是要继续参加竞赛去。当时,比赛已经结束了,我们得了第二名,她非常自责地说,如果她不发烧的话红旗男兵拿不走。”

鄢汉武,当年易贡农垦团二营六连司务长,退休前在农八师石总场四分场工程连任会计。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67年春天,我们六连二排奉命上山开荒,那个地方的石头一个个都像房子那么大。山上风大,人说话都很困难。一天,大家正在吃饭,就听到外面刮起大风,声音像爆炸一样。带队领导赶紧让大家迅速疏散开来,我们有的趴在大坑里面,有的躲在石头背后,也有的躲在大树旁。这时,楼房那么高的雪山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冲了过来,风势很大,有些树被连根拔起。当时帐篷、武器、炸药等物品全部被埋掉了,幸好人员没有大的伤亡,只有个别人受了点轻伤。我们花费了两天多的时间才把物品清理出来。4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仍觉得心有余悸,雪崩太吓人了。”

贺礼山,原易贡农垦团三营八连战士,他说:“李水友连长是我这辈子见过的干部中最能吃苦的一位,他太能干了。我们到易贡后,开荒造田、剿匪平叛、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李水友连长身先士卒,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开荒造田时,因为是山区,当时有一种漆树有毒,与香椿树非常相像,很难辨认,人接触后马上过敏中毒,脸肿、身上起水泡、下身红肿、行走困难,水泡一破流出黄水来,很久不能痊愈。我们当时不知道,结果不少战士都过敏中毒。尽管李连长自己也过敏了,但他每天仍在拼命工作。他把树叶放进嘴里品尝,分辨出漆树后就做上记号,让大家小心点。他自己每天都被漆毒折磨,有时整个头都肿了。后来,李连长自己琢磨研制出一种绞车,解决了人员安全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很快便在全团推广开来。1967年夏天,韩光辉的爱人难产,剖腹产时需要输血,李连长带头献血。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人们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在他的带动下,人们纷纷主动献血,挽救了母女的生命。”

李连长的事迹感动和激励了许许多多的战士,全连各项工作走在了前列,他本人受到西藏军区表彰,曾作为代表出席西藏军区党代会积极分子会议。他所在的八连也被西藏军区授予“高原好八连”的称号。

当年,易贡农垦团四连驻扎在铁山脚下,这个连队共有125人,与波密县易贡乡加若村为邻,是易贡农垦团能与当地藏民直接交流为数不多的连队。

在易贡农垦团还有一个特殊的连队,叫藏工队。藏工队共有4个分队,由年轻的男女藏胞100多人组成,全部是党、团员,年龄都在30岁以下。藏工三队与四连相隔不远,四连和藏工三队的关系非常好,藏工三队的队员十分虚心地向四连的同志学习播种小麦等农业生产技术。

原易贡农垦团供销股会计邵良才说:“我当时分管粮食,经常到各个连队检查他们的生产情况,藏工队也是我检查的范围。我不懂藏语,每次下藏工队都要带上翻译卢布江村。很多藏工队员在连队干部战士的帮助下,认真学习汉语和生产技术,同时,连队干部战士也积极向藏工队员们学习藏语和修建房屋的技术。”

今年65岁的退休教师高兴汉说:“到西藏后,我被分配到六连宣传班搞宣传工作。宣传班通过编排小节目,如天津快板、数来宝、歌曲、舞蹈、小话剧等,宣传连队里的好人好事。目的是融洽军民关系,丰富大家的文化娱乐活动。六连驻扎在易贡大桥北面二三百米的地方,与藏工队所在的中北村紧挨着,我们就和藏工队经常举办联欢活动。当年26岁的布修是藏工队的民兵队长,人长得很帅,不仅歌唱得好,而且舞跳得也好。只要他跳起舞来,六连的战士们都跟着他学跳藏族舞蹈。而20岁的银妞则长得非常漂亮,是藏工队里的‘百灵鸟’,她的歌舞更是让六连的战士们如痴如醉。银妞的父亲是青海回民,母亲是藏民。六连的战士都非常喜欢银妞,有人还说她是仙女下凡。在每次的联欢中,我们宣传班的20多名姑娘和小伙子也不示弱,穿上从藏工队借来的民族服装,轮番上场表演,台下总是不停地响起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1967年年初,来自农七师一二三团的柳标华被援藏团安排到连队食堂。也就是在这个小小的食堂,他与藏族姑娘布瑞相识相爱了。

布瑞告诉笔者说:“当时,我在连队教书,由于不会说汉话,我就利用在连队食堂吃饭的机会学习汉话。有一天,我去食堂时,在门口与一位年轻人撞在了一起。当时年轻人连忙向我赔礼道歉,我也没往心里去。当我吃到一半的时候,那个年轻人过来坐在我旁边。这时我才从同事那里得知他是食堂有名的大师傅。”

从此,布瑞就开始对柳标华有了好感。布瑞说:“因为一个男人会烧菜,而且还烧得不错,我就认定他是我要找的另一半了。几个月后,柳标华正式拜访了我的父母。在当天的家庭晚宴上,他显露了一下厨艺,让我的父母很高兴。就这样,我俩确定了关系。”

1968年10月,柳标华与布瑞举行了婚礼。从此他俩就与西藏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他们现定居在西藏波密县城)。

熊开湘是196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乌鲁木齐工作的。参加援藏团后,他做了许多好事。在易贡时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采集一些中草药,采集过的药材有党参、当归、天麻、猴头、贝母、三七、五味子等。他时常把采集到的药材分给连队的同志们,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的疾病。

连队如果有人受了外伤,熊开湘就用三七止血;谁要是患感冒咳嗽,他就用贝母止咳;还有一些妇女同志身体较弱或产后身体虚弱,他就把采集到的猴头、当归、党参之类的滋补中草药送给她们补身体。这些中草药给连队里的同志们带来了不少方便,大伙都亲切地叫他“业余大夫”。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好学的年轻人跟他学习中草药知识,并和他一起上山采草药。

有一次,熊开湘带着几个同志上山挖当归和党参时,他看见一处山势陡峭的山坡上有一大片的天麻,他连忙往上攀爬。突然,他脚下一滑,身体失去了平衡,人从山坡上滚了下来。这时他急中生智,把手中的长把铁铲用力插进土里,才将身体稳住了。同志们连忙赶来将他扶起,他的身上被石头碰得青一块紫一块,额头也被磕出了一道血口子,可他一点也不在乎,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向那片天麻奔去。

奉命返疆洒泪壮行

援藏战士到了西藏后,首先树立起了以“藏”为家的思想,决心一辈子扎根西藏。他们克服了自然条件带来的重重困难,垦荒造田,发动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改变当地群众落后的生活、生产习惯。他们将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带到了西藏,更将兵团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传统带到了西藏,将一块块山地改造成良田、果园、茶园。在短短的4年间,兵团战士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用青春和汗水,甚至是生命建起了西藏易贡农垦团。

然而,正当援藏战士们要大展宏图时,史无前例的“文革”波及到了易贡农垦团,易贡农垦团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1969年10月14日,中央军委签发命令:批准易贡农垦团返回新疆。1970年7月初,除少数留守人员外,绝大部分援藏战士(包括家属、孩子)回到了新疆。

王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我们在西藏为藏民办了很多实事,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当得知我们要走的消息时,藏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哭着不让我们走。他们把我们当作最亲的亲人,依依不舍地为我们送行。藏民们送了十几里路都舍不得离去。当时的场景太感人了。”

时任易贡农垦团三营营长张川铭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西藏度过的最后一个元旦。当兵站的领导端起手中的茶杯问候战士们时,也不知是谁先哭了一声,接着便哭声大起,大家抱作一团。当晚的聚会就这样不欢而散,这与刚进藏的情形截然相反。援藏战士们带着哀伤离开了战斗、工作过的地方。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哦……呀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40年前,这首歌还未诞生,援藏战士们已经见证了青藏高原的雄奇壮美。当上世纪90年代这首歌传唱大江南北时,援藏团的老战士立刻便喜欢上这首歌,人人都会唱。这首悠扬大气的歌成为了2006年7月28日聚会的主题歌。

在王震将军铜像前,歌声不断。张复瑛老人激动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

有一方水土让我们思念,

我们的青春在那里奉献,

冰雪中有我们的战友,

雪山下有我们的伙伴,

泥石中有我们的血汗,

易贡湖有我们的呼唤。

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感动了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农垦示范团的生命之火,

点燃、照亮了藏民的心田,

军垦的种子播撒在亘古荒原。

四十年援藏岁月稠,

屯垦戍边写春秋。

当年握别情依旧,

今日相聚泪双流。

夕阳正红益清健,

老有所为乐悠悠。

新疆红枣生产成本与效益研究 第4篇

关键词:红枣,生产成本,效益,泽普,麦盖提

红枣原产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一种营养丰富、口味甘甜的保健果品。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光热资源使其具有得天独厚的红枣种植优势,尤其南疆日照时间长,干旱少雨,更适宜红枣生长。红枣种植已经成为新疆,尤其是南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地农户收入的重要支柱。红枣种植成本是红枣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准确了解新疆红枣的种植成本,把握影响红枣成本收益的正、负向因素,进而及时反馈红枣产业各相关主体,对于制定合理的红枣价格与流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有效组织生产,促进红枣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以前人研究成果及新疆红枣种植的实际为基础,对新疆农户的红枣种植成本及效益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保持新疆红枣产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其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

1 材料与方法

调查选取的样本点涵盖了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的3乡和5乡,泽普县的7乡和8乡,共计2个县的4个乡镇。研究选取的2个县分布在新疆喀什地区红枣的主要产区,符合样本研究统计的全面性原则,2个县的生产模式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符合样本研究统计的典型性原则。于2013年10~11月进行调查,分层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问卷39份,回收率100%。其中,漏填或不符合要求的废卷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9份,有效回收率100%,样本量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枣生产总成本比较分析

2010~2012年,两个样本县红枣的平均生产成本为15 900~22 000元·hm-2,且呈持续稳定增长,3a增加了5 271.80元·hm-2,增幅33.17%。红枣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既有农资投入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因素的拉动,也有农民对各项物质投入使用量的增加因素的推动。

泽普县的红枣生产成本较高且增长最快,成本为17 590.95~27 314.10元·hm-2,已由2010年17 590.95元·hm-2增加到2012年27 314.10元·hm-2,3a增加了9 723.15元·hm-2,增幅高达55.27%。泽普县生产成本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5,远低于麦盖提县,可以初步推断,泽普县多数农民已经掌握了红枣种植技术,农户对红枣的投入差别较小。麦盖提县的生产成本较低,3a间均在15 000元·hm-2左右波动,增长趋势不明显,其中2011年的生产成本最高,为16 253.25元·hm-2(见表1)。在农资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麦盖提县农民生产成本没有大幅增加,表明相较于泽普县,麦盖提县农民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物质投入以寻求高产出的意愿或偏好并不强烈。

2.2 红枣生产成本构成比较

2.2.1 肥料成本

肥料作为生产成本的最主要构成,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由表2可知,两个样本县的平均肥料成本从2010年的8 001.23元·hm-2增加到2012年的11 611.58元·hm-2,增幅达45.12%。泽普县的肥料成本上升幅度较大,由9 845.85元·hm-2增加到16 377.30元·hm-2,增幅达66.34%;麦盖提县的肥料成本上涨幅度较小,增幅仅为11.20%,2012年的肥料成本仅为6 845.85元·hm-2,不足泽普县当年肥料成本的一半。

2.2.2 机械成本

两个样本县近3a机械成本的涨跌趋势不一,总体呈下降趋势。由4 555.88元·hm-2降至4 228.20元·hm-2,且变异系数较高,尤其麦盖提县达到15.00以上,表明不同农户间的机械成本差别很大。可能由于红枣种植更偏重于劳动密集型,农户的机械化程度依赖于其劳动力的投入强度,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此消彼长,因此,样本农户机械成本的变异系数超过10,但仍在合理范围内。

麦盖提县的平均机械成本较高,为5 070.90~5 608.50元·hm-2。泽普县的机械成本较低,近3a均维持在3 500.00元·hm-2左右,2011年仅为3 256.05元·hm-2,相当于麦盖提县当年的59.85%。

2.2.3 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红枣生产总成本中的另一个重要项目,两个样本县的人工成本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3 018.45元·hm-2增加至2012年的4 060.73元·hm-2,增幅为34.53%。泽普县的人工成本增加幅度较大,由2010年2 467.65元·hm-2增加到2012年的5 101.80元·hm-2,而麦盖提县的人工成本在2011年最高,为3 624.15元·hm-2,之后在2012年回落至3 019.65元·hm-2,仅相当于泽普县当年人工成本的59.19%。

2.2.4 农药和机械成本

农药在物质费用中所占比重相对偏小,不足10%。两个样本县的平均农药成本从1 466.25元·hm-2增至2 003.48元·hm-2,增幅达36.64%。其中泽普县的农药成本上升幅度较大,增幅达69.51%;麦盖提县2012年仅为1 286.10元·hm-2,不足泽普县农药成本(2 720.85元·hm-2)的0.5倍。

灌溉成本在红枣种植成本中占比最低,在5%左右,两个样本县平均灌溉成本从980.40元·hm-2增长到1 169.25元·hm-2。泽普县红枣的灌溉成本较高,为1 265.85~1 429.20元·hm-2;麦盖提县红枣的灌溉成本较低,2012年仅为909.30元·hm-2,相当于泽普县的63.62%。

2.3 红枣种植效益比较

2.3.1 单产

两个县的平均红枣单产稳定增加,由1 401.38kg·hm2增至2 668.73kg·hm2。其中,泽普县的单产水平较高,为2 005.2~3 939.15kg·hm2,增幅高达96.45%;麦盖提县的单产水平较低,为797.55~1 398.3kg·hm2。

2.3.2价格

两个县的平均价格波动为20~25元·kg-1,但不同农户售价差距较大,个别农户的红枣售价低至5元·kg-1,其原因可能是2011年红枣价格下跌,少数农民对红枣价格的预期不高,因此在2012年就以极低价格售出。其中,麦盖提县的红枣价格整体较高,且波动较小,为23~26元·kg-1,尤其2011年,当红枣整体价格下行的情况下,麦盖提县红枣价格却达3a最高水平,为25.98元·kg-1,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麦盖提县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洽谈销售价格,变相提高农户讨价还价能力,进而获取较高价格;泽普县的红枣平均价格较低,且年际波动明显,以2011年的14.86元·kg-1为最低。

2.3.3 产值

3年来,两个县平均产值增幅较大,从36 657.53迅速提至61 497.38元·hm-2,增幅达67.76%。其中,泽普县的平均产值整体上高于麦盖提县,2012年高达84 947.55元·hm-2,比2010年增加33 027.75元·hm-2;麦盖提县的产值水平较低,为21 395.25~38 047.2元·hm-2。

2.3.4 利润

3年来,两个县平均利润总体上呈先降后增趋势,为16 466.18~39 823.35元·hm-2。其中,泽普县的利润额较高,为15 565.8~57 146.85元·hm-2。但2011年由于成本增加,价格下降,导致利润下降幅度高达18 763.05元·hm-2;麦盖提县的利润整体上低于泽普县,但增长快速,由6 683.40元·hm-2增至22 499.85元·hm-2,增幅2.37倍。

2.3.5 收益率

两县的成本收益率均较高,为1.88~2.82,说明红枣生产的单位成本消耗所带来的产值收入均超过1.8,即产值是成本的约1.8倍以上。随着成本的提高,成本收益率不降反升,即产值增速快于成本,可以初步推断,新疆红枣可能处于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具体来看,泽普县的成本收益率最高,排除2011年的巨大波动,成本收益率约为3,即单位成本的投入将带来3倍的收益;2012年麦盖提县的成本收益率为2.53,低于泽普县,但麦盖提县的成本收益率增长较快,由于其成本并没有明显增加,其较高的成本收益率主要依赖于其较高的市场价格,一旦价格下降,成本收益率会大幅降低。

2.3.6 利润率

3年来,两县的成本利润率基本达到或超过1.00,表明其红枣的利润达到或超过成本。其中,泽普县的成本利润率较高,2010和2012年的平均利润率均为2.00以上,即利润是成本的2倍,盈利能力强;麦盖提县的成本利润率比较低,2010年仅为0.47,但2011和2012年均超过1.00。

2.3.7 肥料产出率

两县的肥料产出率均较高,平均值3.57~5.38,表明每单位价值量肥料的投入将带来3.57~5.38单位的红枣产值收入。其中,泽普县的肥料产出率除2011年外均超过5,即产出达到肥料投入的5倍以上;麦盖提县的肥料产出率也较高,2012年达5.56,高于泽普县,但这是由其低肥料投入和低产出所致,属于低水平下的高产出率。

2.3.8 劳动产出率

2010~2012年,两县的平均劳动产出率均超过9,表明单位劳动投入将获得超过9单位的产值收入。主要由于农户家庭规模普遍不高,农户家庭劳动即可完成大部分环节的劳动,使得雇工成本较低。该次成本核算中并未将农户家庭用工进行折价,如果将家庭用工折价计入成本,则红枣单产值、利润、成本收益率、成本利润率和劳动产出率诸多指标将有不同程度下降。

3 结论

该文通过喀什地区泽普县和麦盖提县红枣种植户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对两个样本县的红枣种植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得出,从生产总成本来看,2010~2012年,两个样本县的平均生产成本呈稳定增长态势,泽普县的红枣生产成本高于麦盖提县。同时,在不同农户投入方面,相较麦盖提县,泽普县农户红枣种植成本差异较小,说明泽普县农户红枣种植技术比较成熟,而麦盖提县农户红枣种植积极性可能不是十分强烈;从生产成本构成来看,肥料成本占红枣生产成本的比重最大,在50%以上,其次是机械成本和人工成本,农药和灌溉成本较低,约占10%。泽普县红枣种植的肥料、人工、农药和灌溉费用均高于麦盖提县,麦盖提县红枣种植的机械成本高于泽普县;从经济效益来看,两县的红枣种植效益均呈明显增加态势,且泽普县红枣种植效益高于麦盖提县。两县的平均红枣单产稳定增加,平均价格波动在23~25元·kg-1,且不同农户售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较大。两县平均产值有较大幅度,麦盖提县产值较低,不足泽普县的一半,但增势稳定。此外,两县平均利润额呈增加态势,其中泽普县的利润额较高,但受价格影响,3a平均利润差距较大,麦盖提县的利润较低,但3a增长快速。两县的成本收益率均较高,其中泽普县的成本收益率较高,麦盖提县的成本收益率增长较快。

新疆生产 第5篇

注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 分,翔0 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下列职工薪酬中,不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成本费用的是()。

A .构成工资总额的各组成部分

B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C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D .社会保险费.下列关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市场销售价格

B .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入

C .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现金流入的现值

D .可变现净值是确认存货跌价准备的重要依据之一.某企业2012 年12 月31 日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为300 万元,已提坏账准备10 万元,应付票据的账面余额为60 万元,其他应收款的账面余额为30 万元。该企业2012 年12 月31 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项目的金额为()万元。

A.290

B.230

C.260

D.300.企业用当年实现的利润弥补亏损时,应作的会计处理是()。

A .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

B .借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C .借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科目

D .无需专门作账务处理.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购入债券,应增加事业基金一一投资基金

B .医院药品的核算均采用进价核算

C .医院药品的核算均采用售价核算

D .事业单位借入款项,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企业增资扩股时,投资者实际缴纳的出资额大于其按约定比例计算的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部分,应作为()。

A .资本溢价

B .实收资本

C .盈余公积

D .营业外收入.某企业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核算,月初库存材料60 件,每件为1 000 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200 件,每件950 元,另一次100 件,每件1 046 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元。

A.980

B.985

C.990

D.1 18.采用成本法核算时,企业对于持有期间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的股利,应()。

A .作为投资收益或长期投资减少处理

B .作为长期投资减少处理

C .作为投资收益处理

D .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委托方采用收取手续费的方式代销商品,受托方在商品销售后应按()确认收入。

A .商品售价

B .收取的手续费

C .销售价款和手续费之和

D .销售价款和增值税之和.企业现金清查中,经检查仍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经批准后应计入()。

A .财务费用

B .管理费用

C .销售费用

D .营业外支出

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下列各项中,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有()。

A .投资收益

B .财务费用

C .所得税费用

D .营业外收入.企业购入股票作为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包括()。

A .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价款

B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C .购入时实际支付的相关费用

D .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下列关于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说法正确的有()。

A .新建的固定资产按造价和相应发生的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入账

B .改扩建的,按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减去变价收入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价值

C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及发生的各项费用入账

D .盘盈、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估价入账.以下可以做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核算的有()。

A .专利权

B .专有技术

C .商标

D .商誉.按现行制度规定,需要在“应收票据”科目下核算的票据包括()。

A .银行汇票

B .银行本票

C .商业承兑汇票

D .银行承兑汇票

判断题(本类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 分,共40 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1 .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对.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是指开发方式、资金来源、治理措施、治理效益的综合。()C 对C 错.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尚未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对.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均一次摊销,计入事业支出。()

对.短期借款利息在预提或实际支付时均应通过“短期借款”科目核算。()错.由于货币资金的流动性最强,因此,农牧团场持有的货币资金越多越好。()错.消耗性林木类生物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在郁闭时停止资本化。()对.农牧团场实行团、营、连三级管理一级会计核算。()

错.农牧团场企业单位上缴的社会养老等五大保险基金属于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关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改革概念股 第6篇

国企改革方案确定首批试点,新央企改革概念股走强。国企改革和军工改革由地方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央企国资改革三部曲构成,央企改革无疑是市场最新的大题材了。据媒体报道,国资委决定对国资委所监管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公司等6家中央企业开展“四项改革”试点本次央企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制度性改革就是以中粮集团、国投集团为代表的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和以中国建筑材料集和国药集团为试点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本周市场,主力机构依照中粮系→国投系→中建系→新兴系→中节系的进攻路线图,对央企改革概念股进行炒作,中粮地产、瑞泰科技、中成股份三大龙头高居周涨幅前列,构成了以中粮地产、中粮生化、中粮屯河为代表的中粮系,以中成股份、国投新集为代表的国投系,以瑞泰科技为代表的中建系,以新兴铸管、际华集团为代表的新兴系,以启源装备、烟台万润为代表的中节系的央企改革涨停军团。

央企改革传导地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念股崛起。沿着国企改革“先中央后地方”的投资大主线,笔者认为此次央企改革试点方案的推出,无疑对地方国企改革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其中新疆建设兵团无疑是最具有潜力的。第一,中国新建集团将于近期正式注册成立,其定位为国企改革的投融资平台,此举意味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企改革的破冰。第二,今年恰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0年庆典,届时会成为媒体的焦点。第三,新疆建设兵团旗下13家上市公司,容易得到主力机构和游资的炒作认可。第四,新疆兵团概念股技术上大多处于平台整理末端,短线处于上涨爆发点。综述,笔者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以新农开发、新中基、新赛股份为代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念股。

展望后市大盘,笔者继续坚持中期看淡大盘的观点不变,认为上海指数2075点已经构成波段性顶部,后市将进入下跌大周期,故建议中线投资者采取空仓观望的操作策略,短线投资者则采取快进快出的超短投资策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学的历程概述 第7篇

上述两个观点, 各有道理, 但应把兵团文学置于长期的发展脉络中去理解, 它是一个十分丰富的范畴。拙认为兵团文学是指反映1949年第一野战军进军新疆至今这段时期, 表现兵团各项事业发展, 反映兵团人生活的地域性文学, 是由“军旅文学”“军垦文学”“屯垦文学”组成的共同体。

一.军旅文学

兵团文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军旅文学, 反映1949年第一野战军进军新疆到1954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军旅文学必然具备两个要素, 一是作品的内容是以反映军事斗争生活为主, 二是作者本身有过军旅斗争生活或有过这方面的亲身经历, 二者必居其一。

在诗歌方面, 主要体现在新边塞诗上, 其中以新边塞诗开拓者闻捷为代表。他的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是这一时期表现战争题材的代表。“按计划, 长诗共三部。第一部《动荡的年代》和第二部《叛乱的草原》分别出版于1959年和1962年。第三部因十年动乱的冲击而未能完成。长诗以解放初期粉碎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叛乱为题材, 写人民解放军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教育﹑团结受蒙蔽群众, 军事进剿结合政治争取, 孤立了哈萨克民族中的反动派, 取得了平叛的胜利”。[2]

在散文方面, 也呈现出丰收的景象。这一时期的军旅散文, 主要是军人对军史的真实记录和回忆。对正义战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歌颂, 是军旅散文的主旋律,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凝重的历史沧桑感。这一时期的主要的作家作品有:如左齐将军的《革命生涯》, 郭鹏的《出赛曲》和《战冯原》, 王震将军的《回忆徐立清同志》, 程悦长将军的《难忘的教诲》等等。通过这些作品, 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段战争岁月, 似乎又听到了战争年代的车辚马萧, 隆隆炮声, 雄壮的军号声, 还有近距离的厮杀声。

同时军旅小说也有了一定发展。如周非的《多浪河边》、邓普的《军队的女儿》、王玉胡的《边陲纪事》、张发良的《边防狩猎》等。其中《军队的女儿》影响较大。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小英雄的形象。主人公海英在爸爸妈妈和二虎伯伯精神的鼓舞下, 15岁的她毅然投身新疆参加边疆建设, 甘做巾帼小英雄。“千里迢迢, 万里遥遥, 我们不怕戈壁茫茫, 不怕瀚海滔滔, 我们走向生活的征途, 走向阳光大道。”这就是海英, 一个弱小女子的理想告白。以“榔头虽小干万活, 秤锤虽小压千斤”为座右铭, 海英投入到艰苦的军垦活动当中。在抢救水库的活动中, 她做出了惊人的举动, 用她瘦弱的身体撼动了水库的闸门, 及时泄洪, 拯救了国家财产, 不幸的是她因而被病魔缠身, 成了一个又聋又瘫的重病患者。在妈妈牟兰的同志的鼓励下, 在党组织和军队的领导下, 海英终于一次次战胜了病魔, 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唱出了一首美丽动人的青春和理想之歌。

二.军垦文学

军垦文学与军垦事业密切相关。经过了初期的战火硝烟, 国内外的情势逐渐缓和, 新疆迎来了和平发展时期, 部队过渡到发展生产建设上来, 但他们的一切活动仍然带有军事色彩, 是一支半军半农的特殊队伍。在战情上, 苏联在新疆边境挑起事端, 兵团的军事性质没有因转业而削弱, 反而在保卫国家, 维护边境稳定上, 显示出强大的军事力量, 戍边的意义大于生产。况且在转业初期, 部队建制、作风向屯垦农牧业生产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有一个渐变的消化过程, “因此兵团虽然以垦荒种地等经济活动为主, 但仍身负着一定的军事任务 (即三大任务之一的‘战斗队’任务) 。同时其基本成员由于是刚脱下军装不久的部队指战员, 无论是身份、意识、习惯, 还是建制 (如师、团场、连队) 、职务 (如司令、政委、团长、连长、指导员等) , 都带有较浓重的准军事色彩。”[3]因而, 把反映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到文革前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兼有军事与开垦性质的“军垦文学”, 符合历史情形。

如吴连增的《求师记》中的模范汽车兵“老杜”, 是一个国家与群众利益至上的人民战士形象, 极富自我牺牲的精神。綦水源的《三不吹》塑造了一个绰号“三不吹”的司号员, 他的职责就是用号声指挥在天山里面修公路的部队开山炸石, 严格按照部队纪律办事, 同战场作战一样, 不容一丝差错。再如安静《六虎墓前》中的易保。“易保在新疆的十几年里, 虽然环境起了不断的变化, 但战争年代给予他的那种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直保持着”[4]。安静的《三眼泉边的星火》中的曼曼, 作为某骑兵团的一名普通战士, 所在部队奉命为大部队清除流沙, 在任务完成后, 曼曼留下守护公路, 在孤独与艰苦中以惊人的军人意志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朱定《楞老去》中的主人公“楞老去”同样也是一个军垦战士形象, 同50-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一样, 具有着从农民到革命战士的成长经历。

在诗歌、戏剧方面, 如张仲瀚、陶峙岳、古风的《老兵歌》, 明白晓畅地唱出了初期创业的过程, 可以称之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业史”。还有自度曲《十二红旗》, 已在兵团流传了半个世纪。[5]伊萍的散文诗《复活了的掷铁饼者》, 也真实的表现了创业的艰辛。此外, 大型话剧《军垦战士》同样是极富爱国主义的军垦题材的作品。在散文也有相关的描写。如丰收的纪实散文《铸剑为犁》、《最后的荒原》、《生命的绿》等, 雷霆、赵天益以及军垦报社王遐的散文, 都是对这一时期军垦文学的真实表现。

通过这些作品, 我们看到, 军垦战士虽然脱下军装, 从事农业生产, 但他们没有失去军人本色, 依然以一名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积极生产, 要求进步, 把祖国、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生死苦难面前绝不退缩。这既是时代赋予他们神圣的使命, 又是他们自我的精神追求, 尤其是面对亘古荒原不畏艰难的进取与开拓精神是对军人作风的继续保持。

三.屯垦文学

兵团文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屯垦文学。改革开放以后, 屯垦文学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相对前两个时期的文学视野要开阔得多, 兵团文学出现了深刻的震荡。它的书写对象转向普通兵团大众, 抒写整个兵团历史进程中兵团人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同时随着文学观念的更新和审美意识的流变, 艺术视野开始由群体意识转向个体意识。

如陆天明的《桑那高地的太阳》、许特生的《家族之谜》、王刚的《这些“老兵团啊”》、韩天航的《跳鼠之家》、《太阳回落地平线上》, 杨威立的《马儿, 你慢些走》, 董立勃的《黑土红土》、《白豆》, 郭晓力的《无声的暗流》、《芳草滩往事》, 施祥生的关于支边青年的作品《徐老师》等作品。在王刚的《这些“老兵团啊》中, 我们看到的是兵团人生活的另一面, 即他们作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苦闷与焦虑、屈辱与坚韧。小说还为我们刻画许多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既有兢兢业业、衷心耿耿的老黄牛似的人物, 又有像李鸣乾这样有知识、有文化、有头脑, 为了坚持真理, 不怕冒犯领导, 不计荣辱得失的铮铮硬汉, 还有许多蒙受不白之冤, 经历坎坷磨难, 却始终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忠诚战士, 这就是这一时期兵团生活的本质。韩天航的《跳鼠之家》讲述的是文革时期的屯垦生活。小说主人公宋芸芸, 因无意“用小刀在报刊上刻划, 结果报纸的翻过来是毛主席接见外宾的大头照片”, 被打成“小反革命”, 送到垦荒队接受群众监督劳动。最后在一次水渠溃口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溃口, 丧失了性命。同时也有表现新时期的兵团人如何走出困境, 变被动为主动再次创业的作品。如在施祥生的《野麻滩》中, 刻画的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形象, 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思考具有开拓性, 是新时期的典型代表。这可以看出, 同文坛中心一样,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及“改革文学”在兵团“屯垦文学”中均有存在, 甚至可以说, 兵团屯垦文学在新的时期、新的面向上同中心地带的文学思潮保持了一致, 并无落后之感。

在诗歌方面, 洋雨、石河、章德益、杨牧、东虹、高炯浩、贺海涛、谷闰、曲近、李光武、郁笛、秦安江等兵团诗人的诗歌创作, 抵达到了兵团历史的纵深处, 如章德益的《绿色塔里木》、《大漠和我》、《生命》、《黑色戈壁石》等集子将上海支边青年在新疆的开拓经验予以了表达, 成为支边青年拓荒的证词, 杨牧的诗歌《我是青年》道尽了荒谬岁月对年轻人的无情剥夺及奔向希望的豪情壮志:“我是鹰———云中有志!/我是马———背上有鞍!/我是骨———骨中有钙!/我是汗———汗中有盐!”, 贺海涛的《辽阔》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西部物象, 如此等等, 表明了兵团诗歌在新时期的创作维度呈现多样化特点。此外, 还值得注意的是兵团题材的影视剧, 如《重返石库门》、《蓝蓝的五月》、《感情分界线》、《沙痕》、《戈壁母亲》、《化剑》, 在新的历史语境中, 将支边青年, 兵团战士, 兵团职工在灵与肉的冲突中注重人的命运和自身价值的揭示和探寻, 多角度多层次地开掘人性的深度。

四.其他

新疆兵团成立至今已有60年, 兵团文学的范畴因时代变化所体现的历程, 即从军旅文学、军垦文学到以兵团职工为主的屯垦生活的表达, 兵团个体生命价值、命运沉浮和生存状况, 其背后的价值冲突、精神落差、内在驱动力都是兵团文学所关注的和表现的重点。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兵团人的精神状况:豪迈和旷达以及与之相对位的痛苦和自卑, 正是这种矛盾、纠结的情感, 才使兵团文学升腾起动人心魄的悲壮之情和神圣、令人肃然起敬的崇高感。可以说, 是从“兵团作品在其历史厚重感、地域边塞性、人物多样性、复杂性和革命英雄主义与悲壮美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独具的美学特征, 这是它有别于其他类型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志。”[6]“兵团生活处处回荡着雄浑、悲壮、豪放、粗犷的大漠气息, 反映到文学作品中的必然是一种雄浑悲壮美、粗犷豪放美。不把握这一基本美学特征, 就难以突出兵团人充满阳刚之气的崇高伟岸的真实的艺术形象。”[7]

其次, 兵团文学所体现的兵团精神, 是“源于战争年代, 产生于建设时期, 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人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 用血汗凝结成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疆兵团的生动体现, 是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对兵团履行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和增强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兵团精神, 象征着当年数十万拓荒者金戈铁马造戈壁的兵团魂, 也是兵团成功与辉煌背后隐现着的曲折、坎坷, 是对期间发生的悲剧、失败、痛苦、流血和牺牲的经验总结, 使兵团文学具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剧精神和审美价值。总而言之, 兵团文学作为一支独特的文学力量, 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兵团文学所取得的成绩,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兵团精神的感召和催化。同时兵团文学也就成为了记录这一精神在各个时期的具体化、形象化的感性符号, 并且应当成为兵团精神得以延续的支柱。

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下称兵团) 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整个文学框架中具有特殊性。它是指反映1949年第一野战军进军新疆至今这段时期表现兵团各项事业发展的文学, 并具阶段性, 是由军旅文学、军垦文学及屯垦文学组成的共同体, 具有崇高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兵团文学,军旅文学,军垦文学,屯垦文学

注释

1[1]参见夏冠洲的文章《“屯垦文学”及其潜在的艺术魅力》, http://www.xj.cninfo.net/culture/xiagz/pl6.htm。

2[2]参见对闻捷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的介绍, http://baike.soso.com/v6416443.htm。

3[3][4]参见夏冠洲的文章《“屯垦文学”及其潜在的艺术魅力》, http://www.xj.cninfo.net/culture/xiagz/pl6.htm。

4[5]见新疆兵团文联胡乐元主编的内部资料《注视与发现》 (1998年由新疆兵团印刷厂印刷) 中洋雨的《怎一个“诗”字了得》一文。

5[6]见新疆兵团文联胡乐元主编的内部资料《注视与发现》 (1998年由新疆兵团印刷厂印刷) 中, 楚云飞的文章《试论“兵团作品”的美学特征》一文。

6[7]见新疆兵团文联胡乐元主编的内部资料《注视与发现》 (1998年由新疆兵团印刷厂印刷) 中, 彭祖辉的《对“兵团文学”美学特征渊源与创作现实的思考》一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务公开研究 第8篇

一、深化对政务公开的认识

(一) 政务公开及本质

所谓政务公开, 一般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 除依法保密的事项外, 应将行政事物如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承办人、办事结果等, 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或向利害关系人公开说明背景、条件、原因或理由, 听到其意见并予以答复。

政务公开实质上是对权力运作过程的公开, 以便实行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 必然产生腐败, 权力运作中的“暗箱操作”是以权谋私、滋生腐败的温床。推行政务公开以后, 对于领导者来说, 是权力的一种“弱化”, 但对人民群众来说, 则是还政于民, 还权于民。实行政务公开, 实际上是理顺了权力关系。

(二) 政务公开的特点

第一, 具有内容开放性。

政务公开一般要求建立的是双向反馈机制, 包括各级党政群机关就其政务向公众公开和公众就政务公开内容将自己的态度、疑问、批评、建议反馈给行政主体两个阶段。这种双向沟通的机制有效地克服了“暗箱”操作的缺陷, 从而使政务公开具有开放性。

第二, 具有公众监督性。

所有公众具有同等得到政府文件的权利, 政府拒绝提供文件必须负举证责任, 加上政务公开所普遍要求的公开办事依据、程序、标准、结果和有关人员的权限, 在这种行政文件和行政过程透明化的基础上, 有利于公众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政府的权力运作和客观地评定政府行政绩效, 从而对政府进行卓有成效的监督。

第三, 具有民众参与性。

政务公开制在行政决策阶段普遍实行听证制度, 即有关团体、专家学者和广大公众旁听甚至直接参与行政决策过程, 使民意得到彻底的表达。

二、新疆兵团政务公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现状

1.政务公开的主体。

当前, 在推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 往往是对基层的注意力较多, 团、连的机关成为主要的政务公开的主体, 而兵团机关和师市机关一级一般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2.政务公开的范围。

政务公开的范围层次性大, 涉及面小。不管是兵团或是师市、团、连队一级政务公开的范围, 大都局限于群众意见较大的领域, 如在选拔干部、财务公开、警务公开、行政处罚等方面。相对而言, 越往上政务公开内容就越少, 难度越大。

3.媒体对政务公开的关注程度。

一般来说, 兵团和师市级政务公开能够较多地受到媒体的关注, 给予及时的、大量的报道。而对于团场、连队级政务公开则相对较少。

4.政务参与程度。

就目前新疆建设兵团政务公开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积极性, 以及公民参与的政务范围而言, 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公民有了主动参政的机会和意识。

(二) 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人员对政务公开的认识不到位。

一些公务员认为在政务公开工作的推进中,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或者认为对自身认识不足。另外, 一些领导对政务公开存有疑虑, “官本位”思想仍然较为浓厚, 忽略了公众是主体和公众的需求。

2.公民参与政务公开的意识不强, 认为没有实质意义。

政务公开应该是公民广泛参与的事情。由于新疆兵团计划经济的特点尚存, 行政参与的发展起步较晚, 因而导致多数公民, 特别是农场职工没有意识到公共信息的知情权和行政管理的参与权也是自身的基本权利之一。

3.监督考核体系不健全。

缺乏对政务公开状况的监督方式、内容等具体事项的规定, 同时,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尚有生存空间, 导致社会监督渠道不畅通。

4.政务公开的制度不完善, 立法不到位。

这主要表现为没有统一的政务公开的制度, 更应该说缺少一部统一的法律来加以规范, 没有具体的可以操作程序, 运作极其困难, 使政务公开工作始终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5.政务公开的程度不够。

有些单位的政务公开存在有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倾向, 应付上级组织的检查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有些单位虽然方便群众办事方面做得不错, 但权力行使透明方面做得不够;政务公开多属于事后告知性质的, 缺乏主动性。

三、新疆兵团政务公开的现实意义

第一, 从人民的角度看。

新疆建设兵团组建有其重要意义, 其历史使命是屯垦戍边, 其职责和功能是充当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的作用。拥有260万人口的兵团的活动是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大事情应依据一定的法定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向人民公开。这不仅是兵团职工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前提, 也是政治监督的基本条件。因此, 政情政务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增大透明度, 尤其是对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事件。

第二, 从干部的角度看。

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 从理论上说, 行使权力的国家干部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无需令其政务公开, 更不需实施一种外在力量来制约和监督。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新疆兵团的各级干部思想觉悟水平参差不齐, 存在着极少数人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的现象, 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有效地预防和扼制权力滥用, 就必须推行政务公开。

四、新疆兵团政务公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对策建议

首先, 注重政务公开内容的针对性。 推行政务公开要取得成效, 要在其公开的内容上有所选择。一是对于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向人民公开, 让人民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规划, 使人民信任改革、支持改革。二是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 对于决策、财务、执法和服务群众几个热点问题进行公开, 让人民在了解政务的基础上, 监督和信任行政机关。三是关于人民群众到行政机关办事的有关程序、手续、经办人等等应予以公布,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利民、便民和为民。

其次, 确立政务公开的权威性。 推行政务公开, 必须从制度上尤其是要从法律上加以完善, 从而确立其权威性。加强政务公开立法乃当务之急, 对政务公开的范围、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效力、公民在政务公开活动中应享有的权利、公务员违反政务公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作详细明确的规定, 以此作为政务公开的法律依据, 从而使政务公开有法可依。

第三, 确保政务公开的贯彻落实。 政务公开作为一项好的工作制度, 如果不能贯彻落实, 那只能停留在制度层面, 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要切实贯彻落实政务公开,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实行政务公开个人负责制, 把政务公开纳入工作考核的内容, 公务人员的奖惩及升降与政务公开的情况、成效和结果联系在一起。二要推行政务公开, 要建立一个科学、高效和完善的监督、评价和运行体系, 对政务公开的内容、地点、效力、运作及其结果, 进行全方位监控。三要要依法推进政务公开, 使制度、政策等一经出台, 就能依法落实, 对于违反政务公开的人或事要依法加以惩处。

第四, 注意政务公开形式的多样化。 政务公开的形式应根据政务公开的内容、时效、范围和层次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第一, 对于政府需要向全社会公布的信息, 应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民群众公开。第二, 在某个单位系统中推行政务公开, 可以采取设立公示板、流程表、引导图、桌牌和询问处等方式, 引导群众在此单位办事, 督促工作人员按章办事。第三, 在当前信息大潮席卷全球、网络技术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 充分利用网络化能为公民了解政府的工作提供经济而快捷的渠道。

摘要:政务公开作为政府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搞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务公开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注重政务公开内容的针对性;确立政务公开的权威性;确保政务公开的贯彻落实;注意政务公开形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新疆建设兵团,政务公开,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政治与法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4:15-18.

[2]于洪生.权力监督[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1:153.

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发展思考 第9篇

一、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现状

1、协会的成立和发展。

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 (简称细羊毛协会) 是1998年12月由新疆畜牧厅、新疆畜牧科学院联合兵团农业局以及全疆40余个农牧团场发起成立的科技型社会团体。协会的成立是为了解决新疆农牧民千家万户小生产者不适应国际羊毛大市场的市场和技术难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羊毛进口国和加工国, 年加工能力40万吨。我国自己每年生产约12万吨净毛 (其中新疆约占14) , 澳毛为主的国外羊毛占有约2/3的市场份额。在国产羊毛和澳毛的市场竞争中, 受生产技术和流通技术的影响, 以内蒙、新疆为主的国产羊毛与澳毛的价格差距很大。同时, 国际羊毛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新疆农牧民的收入水平。

协会成立以来发展迅速, 已由成立之初的40余个团体会员发展到目前的83个团体会员, 覆盖新疆细羊毛主要产区。在解决新疆细羊毛发展的技术和市场难题上, 协会发挥科技型协会优势, 依托多项自治区、国家和国际项目资金, 研究和推广细毛羊育种技术、羊毛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标准, 建立了细羊毛标准体系。同时, 积极探索新疆细毛羊产业化道路, 建立羊毛经纪人仓库、羊毛检验技术体系, 配合萨帕乐科技有限公司组织新疆细羊毛在南京羊毛市场拍卖。

2、协会的运行机制。

新疆羊毛业的参与者包括提供科技支持的畜牧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的细羊毛协会、作为羊毛生产者的农牧团场和牧民、从事羊毛交易的羊毛经纪人和企业。目前, 在新疆从事羊毛收购的既有羊毛经纪人又有新疆羊毛贸易企业, 还有内地毛纺企业和羊毛经纪人。这些企业和个人都由固定客户和收购范围, 并通过疆内市场、国内拍卖市场和网上期货贸易三种形式将新疆羊毛销售给羊毛加工商。 (图1)

在这个过程中, 羊毛生产决策由羊毛生产者的分散的农牧团场和牧民决定, 销售由羊毛经纪人和羊毛销售企业控制。即使是协会的会员, 羊毛生产、销售决策也不受协会制约。协会的作用主要是研究细毛羊养殖技术、羊毛现代化管理标准, 并面向协会会员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部分建设资金。为减少新疆羊毛流通价格混乱对细羊毛生产的负面影响, 协会积极尝试影响流通市场, 配合羊毛销售公司参加国内羊毛拍卖。但目前新疆羊毛交易的主渠道是由羊毛经纪人经营, 参加南京羊毛市场拍卖的品牌羊毛仅仅是新疆细羊毛产量中的很小一部分, 只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运行中的问题

1、缺少稳定的项目经费来源。

协会的固定收入只有每年不到1万元的会员会费, 协会以往的大量工作依靠多个科技项目提供的资金。项目周期结束后, 没有后续经费, 技术措施也就失去了继续执行的保障。例如, 协会原有的30多个剪毛员、30多个分级员, 因为经费停止人员已经全部解散。

2、缺少团体会员长期稳定的支持。

无论国际国内市场, 羊毛价格总会有市场波动。由于团体会员单位领导周期变动, 有的领导从短期利益出发, 更关注短期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在市场价格下跌后减少对细羊毛生产的支持。另外, 推广新技术的效益体现有时滞, 有的领导从短期利益出发, 也会缺乏足够的动力。

3、产业技术体系过于偏向育种。

新疆细毛羊产业技术体系存在缺陷, 国家科技经费过于偏重育种, 而缺少羊毛质量控制技术的支持和投入。例如, 巩乃斯、紫泥泉种羊场都是国家级种羊场, 这两个种羊场的种羊水平较好, 但羊毛价格连续多年低于身为县级种羊场的拜城种羊场。这种失衡的倾向不利于新疆细毛羊产业适应市场的需要发展, 制约了羊毛业产业化程度的提升。

4、组织形式制约周转资金筹措。

新疆各地的羊毛生产都很分散, 没有一定规模的细羊毛数量, 协会难以组织能有收益回报的拍卖会。即使拍卖成功, 不可避免地会有约两个月的羊毛交割回款周期, 而牧民卖毛转场都急于拿到现钱。因此, 协会参与新疆细羊毛市场生产经营, 从购买本地羊毛到拍卖后交割回款, 都需要一大笔周转资金。而协会是社会法人团体, 自身会费收入很少, 又不具备贷款等经营资格, 目前无法筹措到必需的周转资金。协会现在的组织形式严重制约了协会深入参与新疆细羊毛市场的规范化经营。

5、毛纺企业恶性竞争产生负面影响。

毛纺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波及到羊毛拍卖。一些不参加国毛拍卖的企业炒作参与拍卖的企业将国毛当作澳毛使用。这种恶性竞争手段影响了很多企业参加国产羊毛拍卖的热情。2007年、2008年国产羊毛拍卖均遭受阻力, 新疆细羊毛拍卖受到影响, 2008年组织的519吨品牌羊毛参加拍卖成功的只有80多吨。羊毛拍卖的失利, 动摇了新疆细羊毛生产者的细毛羊现代化养殖和管理的动力。

三、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与新疆羊毛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协会在发展中的问题也是新疆羊毛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困境, 所以解决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要放在新疆羊毛业产业化这个大背景下, 才有现实意义。

在国际国内羊毛市场竞争激烈和区内羊毛流通市场混乱无序的情况下, 协会目前的科技型协会的发展定位, 越来越难以胜任新疆细羊毛产业稳定发展的要求。本文认为, “行业协会+多个区域性合作社”的产业化思路更适合于协会和新疆细羊毛业发展的需要。这个思路要求协会转变为行业协会, 成为新疆羊毛生产者的利益代表者和经营者。通过“行业协会+多个区域性合作社”的方式将协会在新疆羊毛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 从辅助性参与转变为实质性主导。

这个思路是以协会为核心、多个区域性合作社为基础, 统一羊毛质量标准, 统一羊毛市场销售, 避开羊毛经纪人, 通过协会控制的羊毛销售公司, 使新疆羊毛直接面向购买商和拍卖会。首先, 新疆南北疆主要羊毛产区地方和兵团农牧团场组建区域性合作社, 然后由合作社为单位选举产生新的协会。新产生的协会代表新疆细羊毛生产合作社的集体利益, 协会职能扩张, 直接与羊毛购买商贸易, 并设立销售有限公司开展经营业务。协会的成员单位合作社, 严格履行《新疆细羊毛标准体系》等质量标准。协会全面负责从销售、科技研发到质量监控追溯等各项事宜, 并积极申请政府各项补助和支持。

四、促进协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虽然这种思路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但是协会在新疆羊毛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协会又面临不少现实问题。政府帮助协会解决这些问题, 就是促进新疆羊毛业产业化的发展。所以, 下面提出几点关于政府促进协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1、稳定项目支持, 调整项目结构。

对于细羊毛这样生产高度分散的产业, 协会是连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关键之一。但对于细羊毛这样的弱势产业, 仅靠协会自身发展, 不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 所以需要政府稳定的项目支持。同时, 为了避免过于偏重育种的项目结构, 有关部门应该调整项目设置渠道, 更多地围绕畜产品而不是畜种构建产业支撑, 增加对农产品采集、分级等当前现代畜牧业发展迫切需要技术的支持力度。

2、建立支持“优毛优价”的农业质量检测体系。

市场是毛绒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力, 而建立“优毛优价”机制是市场良性运转的关键。羊毛分级是提高羊毛价格、增加生产者收入的关键, 因为不同级别的羊毛价差很大。从澳大利亚羊毛流通体系来看, 澳毛的质量在各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关, 流通企业能提供可靠的羊毛质量信息。

新疆羊毛农场环节的收购目前主要由小商贩承担。小商贩把羊毛进行粗略分级, 分为细毛、改良细羊毛、半细毛和粗毛等级别, 甚至比这种分级更加粗略。收购完毕后不作打捆包装, 由大卡车装运到集散市场, 然后再由汽车或火车运往销售地。毛纺企业购入羊毛后需要重新进行分级。由于收购时分级层次少, 级别差价不能很好体现, 导致养羊生产者没有从生产环节改善羊毛质量的积极性。所以, 需要政府逐步建立支持“优毛优价”的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同时, 建议对符合品牌毛标准的羊毛补贴检验费, 以此鼓励品牌毛的生产。

3、扶植能代表农牧民利益的毛绒贸易龙头企业。

新疆羊毛业产业化需要的龙头企业, 不仅指农产品加工企业, 更是指贸易公司。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羊毛生产流通过程, 正是有赖于有毛绒贸易龙头企业的参与。新疆毛绒贸易龙头企业的缺位, 使得小商贩成为流通市场主体, 引发了这个新疆羊毛市场的长期混乱。所以, 希望政府积极扶植能够代表农牧民利益的毛绒贸易龙头企业。在羊毛市场价格波动的时候兴风作浪, 压级压价, 倾轧农牧民利益的贸易企业, 不是代表农牧民利益的贸易企业。同时, 政府对能够代表农牧民利益的毛绒贸易龙头企业的扶持, 也有利于“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转变为“公司+基地”的合作方式, 有利于新疆羊毛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4、支持各地组织经营性质的羊毛业合作社。

根据协会运行经验, 得到上级部门强力推动和本级领导重视的成员单位, 细羊毛生产相关各项工作就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 各级官员岗位变动较频繁, 这种政府的支持缺乏稳定性, 使得协会在与成员单位的合作上很难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新疆羊毛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希望政府能支持各地组织经营性质的羊毛业合作社, 这样即使地方各级领导变动, 合作社与协会的合作关系也能牢固地捆绑在市场利益上。

在支持各地组织羊毛业合作社的过程中,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直接建立或分步到位, 把原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改造成羊毛业合作社或在政府引导下由预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向正式羊毛业合作社过度都是很好的思路。但要注意避免政府干预过度, 忽视农牧民意愿。农牧民对组建羊毛业合作社具有强烈要求的, 所组建的合作社才能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才能与协会配合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程支中.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3.

[2]贾力坤·曼苏尔.新疆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讨论[D].新疆大学, 2007.

[3]田建玉.浅议新疆畜产品流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和对策[J].新疆畜牧业, 2005.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水灌溉分区规划 第10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位于中国西北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呈插花状遍布于全疆14个地州市的67个县市内, 兵团土地面积7.45万km2, 其中耕地104.83万hm2, 园地面积5.35万hm2, 林地面积40.09万hm2, 牧草地面积242.78万hm2。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116.15亿m3, 其中农业用水114.52亿m3, 工业用水0.76亿m3, 城镇生活用水为0.87亿m3。兵团现有l4个师, 175个农牧团场。

兵团根据其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土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 做出了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这一战略选择, 强化水资源管理,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 在全兵团逐步建立起节水型的农业生产体系, 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实现兵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兵团团场分布于全疆160万km2上, 南北最大距离达2 600 km, 各地气候、地形、种植作物种类、水源条件存在着差异, 因此对于全兵团节水灌溉发展应分区规划。

1 分区原则

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与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农业种植结构、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灌溉特点及节水改造要求等密切相关, 根据上述条件, 并参照新疆的自然地域分区, 按照“归纳相似性、区别差异性、适当照顾行政区界”的原则进行现代化灌溉工程分区。

兵团总有效灌溉面积100.04万hm2, 以兵团灌区的气候条件、种植作物结构、水源条件、地形条件、主要作物为基础, 对各灌区的基本条件进行归纳。鉴于兵团各灌区散布于全疆各地, 考虑行政管辖的因素, 规划按两级进行分区。即将基本条件类似的灌区归为一个大区作为一级分区, 以灌区为基本单元作为二级分区。

(1) 气候条件。由于新疆的地形特点, 造成兵团垦区南北疆气候差异性很大。北疆区接受外来水汽较多, 气候较为湿润, 气温较低而多风;南疆区、东疆区潮湿气流受阻于天山, 气温较高, 降水少, 多浮尘天气。个别师内部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 气候也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统一标准, 本次对兵团现代化节水灌溉项目区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归纳。兵团的农业是灌溉农业, 节水灌溉的发展与区域的降水量、蒸发量、干旱指数密切相关。根据相关资料, 计算出各灌区的干旱指数, 作为分区的依据之一。

以降水量及干旱指数作为主要划分指标, 将兵团灌区分为三大气候类型区:①极端干旱区。气候特点:年降水量<80 mm, 干旱指数≥16。②干旱区。气候特点:年降水量在80~200 mm之间, 干旱指数在5~16之间。③半干旱区。气候特点:年降水量>200 mm, 干旱指数<5。

(2) 地形条件。兵团除少数牧场分布在山区和山麓地带外, 灌区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的沙漠边缘。据统计, 90%以上的耕地在平原区, 不足10%的耕地位于低山丘陵区。低山丘陵区地形较陡, 可以利用有利地形发展自压喷灌, 如农九师的161团、169团, 农六师的奇台农场、北塔山牧场, 农十二师的104团和西山农场, 农十三师的巴里坤灌区和淖毛湖灌区等。

(3) 作物条件。新疆气候干燥、炎热, 光照充足适宜种植棉花、小麦、加工番茄、果树、瓜类等作物。兵团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3.93万hm2, 其中瓜菜类作物6.046万hm2;果树6.61万hm2。根据兵团目前农业的作物情况, 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并结合《微灌工程技术规范》中对作物种类的划分方法, 将各灌区农作物大体划分为三类:

①密植条播作物。包括棉花、番茄、玉米、小麦、油葵、线辣椒、牧草等作物, 是目前兵团各灌区主要的种植作物, 其中棉花几乎在各师中均有种植, 全兵团播种棉花43.72万hm2, 占当年全兵团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7.28%。加工番茄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经济作物, 新疆的番茄酱由于品质好、质量高, 已远销国际市场。

②林果类作物。包括果树 (含苹果、香梨、葡萄、杏、红枣等) 、啤酒花、生态林。果树节水灌溉应用较广的师有农二师、农四师、农十二师、农十三师、农十四师等, 节水灌溉形式有滴灌和涌泉灌等。

③宽行条播作物。主要指各种瓜类作物, 如西瓜、甜菜、哈密瓜等, 主要在农六师、农十师、农十三师, 节水灌溉形式主要为滴灌。

(4) 水源条件。根据兵团各灌区现代化节水灌溉水源的供应状况, 可将兵团灌区分为井灌区、渠水灌区和井渠混灌区。

根据以上原则和分区条件, 将全兵团分为6个一级区、47个二级区 (灌区) 。6个一级区分别为极端干旱气候棉果微灌区, 干旱气候粮经作物喷灌和滴灌结合区, 极端干旱气候林果微灌区, 干旱气候棉花滴灌区, 半干旱气候粮经作物喷灌区, 干旱气候园艺、蔬菜喷灌和滴灌结合区。

3 规划分区及分区发展方向

3.1 极端干旱气候棉果微灌区

本区主要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及西部的塔里木河沿线冲积平原上, 地形平缓, 灌区内多沙丘和古河道, 农区土质沙性大, 植被稀疏。

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 光热资源丰富, 日照时间长, 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年平均降水量24.5~62 mm。

灌溉水源主要是地表水, 节水灌溉以渠水加压灌溉为主, 农业以棉花和果园为主。

该区总体上适宜发展渠水加压棉花膜下滴灌和果园微灌, 斗渠以上的渠道应逐步防渗。根据灌溉水系, 本区包括10个灌区, 即10个二级区:①塔南灌区:包括农一师的11团~16团;②塔北灌区:包括农一师的7团~10团;③沙井子灌区:包括农一师的1团~3团;④五团灌区;⑤六团灌区;⑥十八团渠灌区:包括农二师的28、29、30三个团场;⑦塔里木灌区:包括农二师的31团~35五个团场;⑧米兰灌区:农二师的36团;⑨前进灌区, 包括农三师的43团、45团、48团三个团场;⑩小海子灌区, 包括农三师的49团~53团五个团场。

本区总灌溉面积28.98万hm2。

3.2 干旱气候粮经作物喷灌和滴灌结合区

本区为塔里木盆地北部的东部区域和准噶尔盆地南部的东部区域。

本区地貌可分为三个单元-山地、平原、沙漠, 土壤也由粗变细, 从砾石、戈壁逐渐变为砂土、壤土, 直至黏土。本区属典型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区, 气候温和, 热量较差, 生长季节较短, 年平均降水量72.9~184.7 mm。

灌溉水源主要是地下水, 节水灌溉以井水加压灌溉为主。农业种植以粮食、番茄、油料和糖料为主, 并有部分果园。

该区总体上适宜发展井水加压大田作物喷灌和果树、蔬菜滴灌。根据灌溉水系, 本区包括5个灌区, 即5个二级区:①焉耆灌区:包括农二师的21团~27团和223团八个团场;②阜康灌区:包括农六师的六运湖农场、土墩子农场;③吉木萨尔灌区:包括农六师的107团、红旗农场;④奇台灌区:包括农六师的奇台农场、108团~110团;⑤北塔山牧场灌区。

本区总灌溉面积6.61万hm2。

根据各灌区条件, 北塔山牧场灌区适宜发展草场自压喷灌, 其他四个灌区适宜发展井水加压蔬菜滴灌。

3.3 极端干旱气候林果微灌区

本区为塔里木盆地南部区的东部区域和吐鲁番~哈密盆地的西部。

本区位于沙漠边缘, 地形相对封闭, 属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 降水量16.4~48.2 mm, 蒸发量2 450~3 064.3 mm。

灌溉水源以地表水为主, 节水灌溉以井水和渠水混合灌溉相结合, 农业以果园和棉花为主。

该区总体上适宜发展果园微灌和棉花膜下滴灌, 除皮墨垦区外其他灌区需对斗渠以上的渠道逐步进行防渗。根据灌溉水系, 本区包括5个灌区, 即5个二级区。

(1) 哈密灌区:包括农十三师的红星一场~红星四场、红星一牧场的园艺场、红星二牧场、黄田农场、火箭农场、柳树泉农场和红山农场的园艺场;

(2) 吐鲁番灌区:农十三师的221团一个团场;

(3) 皮墨垦区灌区:皮墨垦区为农十四师224团;

(4) 47团灌区:农十四师的47团一个团场;

(5) 皮山河灌区:农十四师的皮山农场。

本区总灌溉面积4.876万hm2。

3.4 干旱气候棉花滴灌区

本区为准噶尔盆地南部的西部区和阿尔泰山南坡区。本区点多线长, 地貌有山地、平原和沙漠三大类型, 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 气候温和, 土壤较肥沃, 是兵团重要的粮棉糖基地和工业基地。本区热量条件优越, 降水量72.9~185.5 mm, 蒸发量1 385.2~2 341.2 mm。

本区灌溉水源以地表水为主, 节水灌溉以渠水加压灌溉为主, 现状水的利用率较高, 农业种植以棉花为主。

该区总体上适宜发展渠水加压棉花膜下滴灌、部分地区可适当发展喷灌, 所有灌区需对斗渠以上的渠道逐步进行防渗。根据灌溉水系, 本区包括21个灌区, 即21个二级区。

(1) 博尔塔拉河灌区:本灌区包括农五师的81团、82团、84团~90团;

(2) 阿卡尔河灌区:本灌区包括农五师的83团;

(3) 托托河灌区:本灌区包括农五师的91团;

(4) 新湖灌区:项目团场为农六师的新湖农场;

(5) 呼图壁灌区:包括农六师的芳草湖农场、111团、105团、106团;

(6) 昌吉灌区:包括农六师的军户农场、共青团农场;

(7) 五家渠灌区:包括农六师的101团~103团;

(8) 奎屯灌区:位于奎屯河流域北部, 包括农七师的124团、125团、129团、130团、131团;

(9) 车排子灌区:位于奎屯河流域南部, 包括农七师的123团、126团、127团、128团;

(10) 莫索湾灌区:包括农八师的147团~150团;

(11) 下野地灌区:包括农八师的121团、122团、132团~136团;

(12) 石河子灌区:包括农八师的143团、石河子总场、152团、石河子乡;

(13) 金沟河灌区:包括农八师的144团;

(14) 安集河灌区:包括农八师的141团、142团;

(15) 宁家河灌区:只包括农八师的151团;

(16) 克兰河灌区:包括农十师的181团;

(17) 184团灌区、201团灌区、202团灌区、203团灌区、204团灌区共5个团场。

本区总灌溉面积46.1万hm2。

3.5 半干旱气候粮经作物喷灌区

本区为塔额盆地和吐哈——盆地区的东部。本区以山地和山前倾斜平原为主, 气候温和, 为半干旱气候, 光热资源较丰富, 降水量203~271.3 mm, 蒸发量1 621.7~1 794.6 mm。

灌溉水源主要是地表水, 节水灌溉以渠水加压灌溉为主。农业种植以粮食、油料、糖料和牧草为主。地形坡度较大, 可利用地形发展自压喷、微灌。

该区总体上适宜发展粮经作物自压喷灌, 并对斗渠以上的渠道进行防渗。根据灌溉水系, 本区包括3个灌区, 即3个二级区。

(1) 额敏河灌区:包括农九师的162团~170团及团结农场;

(2) 巴里坤灌区:包括农十三师的红山农场 (除园艺场) 和红星一牧场 (除园艺场) ;

(3) 淖毛湖灌区:包括农十三师的淖毛湖农场。

本区总灌溉面积5.37万hm2。

3.6 干旱气候园艺、蔬菜喷灌和滴灌结合区

本区位于伊犁河的霍尔果斯河流域和乌鲁木齐河流域。

该区域为干旱气候区, 气候较为温和, 热量资源较为丰富, 多年平均气温7.3~8.3 ℃, 降水量194.6~201.3 mm, 蒸发量1 757.6~2 570.6 mm。

灌溉水源主要是地表水, 以渠水和井水混合灌溉相结合。农业种植以粮食、油料、番茄、糖料和牧草为主。

该区总体上适宜发展园艺、蔬菜滴灌及大田作物喷灌, 并对所有灌区斗渠以上的渠道进行防渗。根据灌溉水系, 本区包括3个灌区, 即3个二级区:

(1) 霍尔果斯灌区:包括农四师的61团~64团。

(2) 乌鲁木齐河灌区:包括农十二师的西山农场、104团、养禽场。

(3) 头屯河灌区: 包括农十二师的五一农场、三坪农场和头屯河农场。本区总灌溉面积8.10万hm2。

4 结 语

对兵团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分区发展规划, 有利于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工程, 有利于兵团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宏观指导, 有利于指导农林业种植结构调整布局, 促进全兵团灌区范围内节水型农业的推行。进而促进兵团乃至新疆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协调发展, 保证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 确保兵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摘要:兵团总有效灌溉面积100.04万hm2, 各团场分布于全疆160万km2上, 各地气候、地形、种植作物种类、水源条件存在着差异。以兵团灌区的气候条件、种植作物结构、水源条件、地形条件、主要作物、行政区划为基础, 对各灌区的基本条件进行归纳, 将基本条件类似的灌区归为一个大区作为一级分区, 以灌区为基本单元作为二级分区。全兵团分为6个一级区、47个二级区 (灌区) 。6个一级区分别为极端干旱气候棉果微灌区, 干旱气候粮经作物喷灌和滴灌结合区, 极端干旱气候林果微灌区, 干旱气候棉花滴灌区, 半干旱气候粮经作物喷灌区, 干旱气候园艺、蔬菜喷灌和滴灌结合区。

关键词:兵团,节水灌溉,规划,分区

参考文献

[1]朱蓉, 杨依群, 杨文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水灌溉工程分区的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5) .

[2]丁新利.新疆干旱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发展模式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 2006, (5) .

新疆生产 第11篇

关键词:新疆;兵团;中国共产党;成就

收稿日期:2011-03-21

作者简介:赵曼(1987-),女,新疆吐鲁番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新疆地方党史。

一、艰苦创业

1949年9月25—26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下,新疆军界、政界分别由陶峙岳将军和包尔汉宣布和平起义。10月12日,王震将军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二、六军进疆,新疆获得和平解放。但是,和平解放后的新疆面臨着一系列迫在眉睫的财政经济问题。驻疆部队已近20万之众,供给十分困难,尤其军粮难以解决,只有靠中央财政拨款或就地筹集。当时的新疆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粮食供应紧张,这一大问题首先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1949年底,周恩来对前往北京运银元购买军粮的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甘祖昌说:“人民解放军要驻守边疆,保卫边疆,长期靠别人吃饭,自己不生产是不行的。”[1](P.17)毛泽东在1949年12月25日签发的《军委关于一九五零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中指出:“人民军事委员会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服勤务者而外,应当担负一部分生产任务,而且是一支生产军,借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建设。”[2]根据这个指示,除一部分人员担任国防任务外,驻疆部队大部分人员投入生产运动,边开荒,边生产,当年做到粮食自给,肉食大部分自给,食用油蔬菜全部自给。这实际上拉开了组建兵团的序幕。1951年到1954年,驻疆解放军节衣缩食,筹集资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了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的现代工业,为新疆现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广大军垦战士还在新疆建立党政机关,进行民主改革,巩固人民政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这一新形势下,军队也即将实行义务兵制,为使驻疆部队能安心扎根,屯垦戍边,在新疆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并把部队生产纳入国家计划。成立一个新的领导机构才能统一集中领导新疆的生产建设部队,因此,新疆军区于7月15日向中央军委上报了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指示。8月6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复电同意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月7日,新疆军区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命令》:“遵照军委总参谋部1954年8月6日电令:为加强生产建设,决定以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与二十二兵团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撤销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及二十二兵团两机构。”[3](P.1113)兵团成立后,依然实行兵、师、团三级管理,直到1957年国务院下达指示原有军籍人员办理转业手续后,兵团不再属于正规军之列,成为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不吃军粮、又保持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形式,发挥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三大作用的生产部队。为支持兵团工作的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安排大批青壮年和转业军人到兵团工作,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许多主要领导人如朱德、董必武、周恩来、陈毅、贺龙、李先念等曾先后赴垦区视察指导工作,使军垦战士受到极大鼓舞,兵团事业得到充分发展,取得大的成绩。1958年9月,朱德视察工作时说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绩是显著的,“对于新疆地区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4]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兵团成为了在20世纪五、六年代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为新疆兵团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二、重建兵团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正当兵团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文化大革命”使兵团事业遭到破坏。十年动乱中,兵团各项事业受到严重挫折。1975年3月,中央决定撤销兵团,以新成立的新疆农垦局管理新疆的农垦事业。然而,兵团撤消,使其屯垦戍边的能力大打折扣,各种弊端也随之显现。同时,新疆由于独特的区情和地理位置,外有苏联1979年入侵阿富汗带来的周边国际形势的变化,内有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极端宗教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使得新疆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有效维护新疆的稳定和发展,1981年党中央派王震先后4次到兵团考察,了解兵团情况。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要求,王震给邓小平写信建议恢复兵团。1981年12月3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国家农委党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5]决定简述了恢复兵团的重大意义:“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1982年2月9日,王恩茂宣布了中央批准的兵团领导班子和常委名单,并召开恢复后的第一次常委会议。6月1日,庆祝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是兵团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新的转折点。在中央的关怀下,兵团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建设和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兵团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大胆推行了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团办企业,推行股份合作经营;公开招标、民主竞争、经营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搞活了兵团经济。兵团能够得以顺利恢复,离不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关怀,他们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战略高度出发而作出决策,使得兵团事业重整旗鼓,兵团精神继续得以继承发扬。

三、改革建设

兵团恢复后,隶属关系已不在国防序列,它的名称也由撤销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改变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兵团事业的大踏步前进和发展,兵团原来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正是在这一时期,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89年前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走向低潮。国内外敌对势力、新疆分裂主义分子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的破坏活动加剧。要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的事业顺利进行,改革开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明确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6](P.2)面对新疆所面临的这种复杂局面,为维护新疆稳定和更好地促进新疆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国家长治久安和新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于1990年3月13日下发了《关于调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体制和有关问题的通知》,批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行国民经济和社会计划单列,由中共中央授予兵团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行衔接,并进一步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建设和保卫边疆安全的一支可靠的重要力量。”[7](P.3)通知下达后,江泽民来新疆视察,他到石河子垦区的石河子总场、八一棉纺厂看望了职工,走访了农户,听取了有关兵团的汇报,接见了兵团和各师的领导。

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后,党中央重要领导人先后到兵团视察,对兵团在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赞扬,对发展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并指示各有关方面对兵团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1998年7月,江泽民在考察新疆兵团工作时又指出:“加强兵团工作,特别是支持兵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发展壮大,是中央从治国安邦的长远策略的角度考虑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央更好维护祖国统一、加快新疆开发建设步伐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8](P.6)党中央还着眼于国际政治展开工作,积极支持和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机制,为国家安全创造条件。1998年7月4日,江泽民出访中亚三国,代表中国政府同中亚国家签署了经贸和边界协定,为国家特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造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创造了发挥亚欧大陆桥和向西开放优势的良好条件,兵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方略,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事业给予极大地关心和支持。2006年,胡锦涛在视察新疆时,进一步提出:新形势新任务对兵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兵团的同志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更好地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好的发挥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党中央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实行的屯垦戍边政策,正是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巩固祖国的边防,维护祖国的统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关键之年,全面实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起步之年,贯彻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必将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性跨越、开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新疆通志•生产建设兵团志[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4]关于组建和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献选载[J].党的文献,1996,(2).

[5]新时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和发展有关文献选载(一九八一年七月—二零零一年六月)[J].党的文献,2004,(6).

[6]中央、自治区关于兵团文件讲话汇编[Z]兵团办公厅编印,1995.

[7]中国农垦经济[Z].1997,(2).

[8]新时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和发展有关文献选载[J].党的文献,2004,(6).

新疆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2篇

1 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杂乱退化

目前, 棉花市场品种多、乱、杂及退化现象普遍存在, 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及品质。一是部分棉农和种子经营户私自引种, 导致部分棉田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二是由于某些制种企业技术到位率不高, 生产出的棉种品种特性发生了变化, 其抗病性、纯度、品质等下降。

1.2 施肥不当

一是施肥种类单一, 基肥用量不足。许多棉田氮磷钾肥料的比例失调, 单施磷酸二铵, 导致棉花落花落蕾现象严重, 植株抗逆性差。二是追肥不当。花铃期是棉花的需水需肥关键时期, 应当根据棉花的需肥规律进行追肥。6月10日左右不是棉花大量需水需肥的关键时期, 新疆大部分地区浇头水, 棉花尚未大量开花, 应少施或不施肥。在头水前部分棉农一次性施入尿素225~300 kg/hm2, 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三是棉农不重视盖顶桃肥的作用。忽视了早衰棉田的中后期补肥, 容易造成棉花秋桃脱落, 从而导致产量损失。

1.3 全程化控不到位

一是化控措施不灵活。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化控, 忽略了棉花的长势长相, 化控措施不灵活。生长势较弱的棉田病虫害发生较重、主茎日生长量偏低、早衰、结铃少, 产量减少且品质降低。旺长棉田出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例失调的现象, 第1果枝节位过高, 最终导致中空、烂桃, 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二是部分棉农缺乏对化控的正确认识, 错误地推迟了化控时期, 往往在头水后才进行化控等防治措施, 造成第1果枝节位过高, 顶部果枝过于紧凑, 易形成荫蔽, 出现中空、烂桃现象。三是棉花打顶前后化控不当。该时期不宜频繁进行化控, 否则容易造成植株顶部花蕾果枝生长缓慢, 导致棉花打顶困难, 并且出现蕾铃脱落的现象, 影响产量。

1.4 病虫害防治不力

一是病虫情报宣传不及时。植保人员需要按时进行病虫调查, 及时发布病虫情报, 同时也要求基层技术人员及时进行宣传工作。由于宣传不及时且宣传的力度不够, 往往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造成病虫害的发生。二是防治时期不适宜, 防治效果不明显。棉蚜的防治上, 如果到大面积发生时才进行防治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棉铃虫如果未及时在3龄前防治, 之后虫体比较大或进入棉桃, 昼伏夜出, 防治费工费时, 不仅防治困难, 而且效果不佳。红蜘蛛若未在头水前得以控制, 将导致其浇水时随水传播蔓延, 进一步加大防治困难。三是普遍存在盲目大面积滥施农药现象。许多棉农只重视化学防治, 忽略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的综合防治措施的运用, 并且不注重病虫害的预防, 只有病虫害发生时才采取措施, 为了迅速达到目的, 不顾药剂说明书的指示, 将3~5种农药混配施用, 且随意加大用药量。结果是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 天敌大量死亡, 且使棉花产生药害, 中毒早衰。四是技术人员对农药知识缺乏了解。特别是农药的种类、用法、用量各方面知识欠缺, 不能很好地指导棉农进行病虫防治。

1.5 其他原因

棉花种植上, 还存在许多其他因素限制了产量的提高。例如, 一些基本的常规技术到位率小, 使棉花产量无法得到保证;自然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缺乏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补救措施, 常导致面对气象灾害时束手无策, 对产量影响很大[1,2]。

2 对策

2.1 加强监管, 提高种子质量

一是制种单位应保证棉种的品种特性不发生变化, 严格按照种子生产规程做好每一项工作, 以培育出品质好、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棉花品种。二是加强农业执法力度。强化农业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 杜绝非法种子流入市场, 严格种子管理执法, 充分保障棉农的利益。三是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及管理力度, 严肃查处坑农害农事件。

2.2 科学施肥

一是高肥力棉田中后期尽量减少叶面肥的使用次数及用量, 避免造成棉花叶片大而厚、贪青晚熟、荫蔽、烂桃。二是加强测土配方施肥的宣传力度, 必要时按“大配方, 小调整”的原则进行施肥, 使棉农能够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卡进行 (上接第131页) 施肥[3,4]。

2.3 促进全程化控

一是灵活掌握缩节胺的用量, 即使同一块棉田, 也要根据棉花的生长情况确定用量, 根据棉花长势情况分别对待, 一般用水量在450~750 kg/hm2。二是落实棉花苗期化控工作。充分做好苗期化控工作, 可以避免形成高脚苗, 从而促进壮苗和棉花生长稳健, 防止后期早衰。棉花显行后、棉苗2~3叶、5~6叶时分别进行化控, 一共进行3次。第1次用缩节胺7.5~22.5 g/hm2;第2次化控, 用量在12.0~22.5 g/hm2, 旺长田可加大用量至30 g/hm2;第3次化控, 用量控制在15.0~22.5 g/hm2, 旺长田可加大用量至37.5 g/hm2, 同时可加入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三是棉花打顶前后的化控要适宜。6月底至7月初, 即棉花打顶时期, 注意缩节胺用量的控制, 并且把握好时机, 在打完顶后棉株顶部倒1果枝伸长至5~7 cm时再进行化控, 否则容易造成蕾铃脱落。

2.4 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是应加大对农药经营服务部的管理力度, 更好地为棉农服务, 营销人员要了解每种农药的防治对象、用量、防治方法, 以便提高防治效果, 减少因药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二是技术人员要讲究工作方法, 有重点地进行工作。在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及时召开现场会, 对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时期、方法、农药用量仔细讲解, 从而提高防治效果[5]。

摘要:新疆棉花生产还存在很大的增产空间, 由于多种客观限制因子的存在, 导致棉花单产及品质在一定范围内徘徊不前。从品种、肥水管理、全程化控、病虫害防治及其他方面总结了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促进新疆棉花的增产。

关键词:棉花生产,存在问题,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参考文献

[1]白金凤, 武峰梅.侯马市棉花生产气候条件分析及气象灾害防御[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5) :298, 300.

[2]李阿桥, 帅建疆, 王玲.呼图壁县棉花种植气候风险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 2011 (1) :38-39.

[3]孟春香, 杨云马.棉花简化平衡施肥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8) :38.

[4]高胜, 伍琦, 曾小林.鄱阳湖地区移栽地膜棉简化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 2011 (12) :38, 39.

上一篇:父亲的眼睛下一篇:幼儿创造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