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带动战略范文

2024-07-19

品牌带动战略范文(精选11篇)

品牌带动战略 第1篇

一、充分认识品牌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品牌是市场经济趋向成熟的必然结果

计划经济不存在竞争, 品牌不能显示其价值;物质贫乏时代消费的选择空间很小, 品牌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两种情况下, 品牌都难有用武之地, 不能显现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 市场竞争往往表现为无序的竞争, 人们的品牌意识也很淡薄, 品牌处于萌芽状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趋向成熟, 市场商品日益充裕, 短缺经济逐渐变为剩余经济, 卖方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逐渐成为必然的追求, 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显现。一是市场竞争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 品牌竞争作为市场有序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式逐步走向市场的前台。二是丰富的物质世界扩大了消费选择的空间, 消费者的选择从被动变为主动, 从感性变为理性, 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 追求好声誉、高品质、有档次的品牌产品成为消费的主流和方向。世界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普遍的规律是20%的强势品牌占据80%的市场份额。三是企业在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也逐渐改变竞争手段, 打造品牌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理性选择。四是政府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 也必然把另一着力点放在引导企业注重品牌竞争上面。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 市场经济越完善越发达, 品牌就越来越重要。

2、品牌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品牌, 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实力招牌, 反映了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品牌就好比是企业的身份证, 是市场主体获得竞争优势的入场券, 是获得和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基本载体, 是企业法律地位最受保护的根本所在, 也是一个企业信用和质量管理的重要亮点和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加入WTO, 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在竞争中由原来的成本、价格等初级阶段的竞争演变成为高级阶段的品牌竞争;资本的扩张也由原来的有形资产扩张转化为利用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扩张。根据“世界品牌前20位列表”资料, 世界第一品牌和第二品牌美国的“可口可乐”和“微软”的商标无形价值就分别达到838亿美元、566亿美元。在市场中, 有时无形的品牌甚至比一个有形的企业还重要。比如世界著名品牌“耐克”运动鞋、我国名牌服装———温州市的“美斯特·邦威”, 公司本部都没有生产车间, 其生产基地都分散在国外、外地。他们成功的共同经验, 就是经营好一个品牌。可以说, 品牌既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也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更是一个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和重要标志。

3、品牌是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可持续力的重要特征

品牌是资源、是优势, 更是竞争力、综合实力和发展可持续力。在现代社会中, 品牌不仅意味着质量、特色、信誉, 不仅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 品牌还更具有社会文化方面的软竞争力和软实力特征。一个知名品牌, 带给消费者的是超过商品本身的满足感, 是消费者地位、身价、荣耀的象征, 而且更多地带有文化色彩和思想上的影响, 起到征服人心的作用。因此, 品牌一旦建立, 就具有广泛、深厚的市场和社会基础, 就具有公认性、深入性、持久性。这就给一个地方的经济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同样, 品牌商品独创性、高贵性的特点也彰显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品牌可以提高地区的知名度, 增强区域的外在形象和吸引力。“海尔”为青岛增了辉, “厦华”为厦门添了彩, “龙工”为龙岩争了光。品牌为这些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 更为这些城市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实践证明, 品牌的数量、档次显现着一个地方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外在影响力, 与地方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外在影响力成正比, 也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成正比。

二、努力培育品牌, 聚集品牌

1、切实增强企业和社会的品牌意识

要树立企业靠品牌生存、市场靠品牌开拓、地方靠品牌发展的理念, 努力营造重视、培育、增创、壮大和宣传品牌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宣传, 增强企业和全社会的品牌和质量意识, 推动品牌带动战略的实施。要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 扩大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重视品牌、培育品牌、发展品牌、支持品牌、保护品牌、使用品牌的良好氛围, 共同推进品牌带动战略的大力实施。一是建立品牌建设公共信息平台, 在政府、部门网站和地方媒体开设专栏, 大力宣传品牌企业、品牌产品以及创品牌的经验做法。二是举办品牌建设高层论坛, 邀请有关专家前来讲课和开展学术活动,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品牌经营意识, 提高全社会对品牌经济的认识。三是广泛宣传政府的有关扶持政策, 激发相关单位和广大企业的创牌热情。

2、充分发挥政府在培育品牌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 规划先行。实施品牌战略既要有长远规划, 也要有阶段性的近期目标。政府要从过去主要组织企业进行名牌申报转变到主要是制定地区品牌发展战略规划, 制定分阶段品牌发展目标上来。按照“储备一批、生成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 建立国际、国家、省、市四级品牌梯队, 制定名牌产品、名牌商标滚动培育计划, 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培育。

其次, 强化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与调控职能, 把创品牌和保品牌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服务职能。要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 出台实施意见, 完善奖励、优惠政策, 帮助和促进企业争创品牌。要建立地方品牌发展专项基金, 给予创牌工作先进企业一定的奖励。对培育品牌进行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的, 要优先列入技改计划, 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再次, 重点培育。对已有的驰名 (著名) 商标、名牌产品和企业要重点扶持, 对潜在的优势产品和企业要重点培育, 无疑是现阶段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核心内容。就目前情况来说, 大部分地区还不可能大范围地对大量企业进行全面扶持,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重点地选择有限方向, 力争在局部形成突破。培育要突出三个重点:突出具有区域经济“优势”的行业;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企业;突出优势品牌的提升, 从已有的品牌中筛选出优势品牌, 帮助其升级为国家品牌。对选育的重点对象, 在政策、资金、技术、宣传上给予重点顷斜, 加大扶持力度, 调动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牌培育聚集中的主体作用

品牌是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创建、成长、壮大的, 最终是由市场、消费者来决定的。培育创建名牌, 要以市场占用率为核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必须促进企业进一步增强广告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始终把创造品牌作为企业的重要目标。企业员工要自觉地、持之以恒地用一流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来创品牌、保品牌。企业必须增大科技研发投入, 开发新技术,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要引导企业重视文化建设, 塑造企业创新发展的灵魂, 不断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努力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要突出重点, 避免分散品牌资源。一个企业要致力打造一个主商标和一类名牌产品, 以集中提高商标和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同时要加大广告投入, 加强品牌宣传, 培育品牌信誉, 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聚集品牌是指一个地区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应该在地方政府的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下, 向中心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和交通干线区域聚集, 形成品牌产业集群, 产生品牌聚集效应, 尽快培育成产业品牌, 进而形成区域品牌, 最终带动区域经济提升发展。

三、加速产品品牌向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提升转变, 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支持名牌企业快速扩张, 促进产品品牌向产业品牌发展

产业品牌是指一个区域内的一个产品品牌向其所在的产业链上下游拓展, 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从而实现整个“产业品牌化”。产业品牌是产品品牌向产业集群的融合, 是产品优势进一步扩大、提升成了产业优势。要引导、支持名牌产品企业通过品牌经营和资本运作, 如通过商标、品牌无形资产参股, 控股同行业企业或者配套件、半成品扩散、协作加工等途径, 实现低成本扩张, 扩大市场份额, 做大做强名牌企业。通过培育一批名牌产品, 发展一批大型品牌集团企业, 形成一批品牌产业。由此, 区域经济形成规模, 形成聚集, 提升竞争力, 实现跨越式发展。

福建省龙岩市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是1993年创立的工程机械制造民营企业, 其主导产品“龙工”牌装载机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近年, 该公司利用“龙工”中国名牌的影响力, 进行成功的资本运作, 使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迅速崛起。目前, 其“龙工”牌装载机的整机销量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年销量超过3万台,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现在, 龙工集团已跻身中国装载机行业三强 (柳工、徐工、龙工) 之一, 连续几年以40%-50%的速度增长。目前, 龙工控股公司在龙岩投资设立企业6家, 总投资超过35亿元。该公司还在上海、江西、河南等地投资设立10家全资子公司, 产品覆盖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平地机、叉车、收割机等多种机械, 年产能力超过5万台。可以说, 一个龙工集团撑起了龙岩市一个工程机械产业。

2、在已有地方优势产业品牌基础上打造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是指某个行政或地理区域内某一优势产业经过长期努力而形成的, 为该区域产业企业所共同拥有的, 在产业市场中具有高市场份额和高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其总体表现形式通常为“区域+优势产业 (产品) ”名称。如景德镇陶瓷、西湖龙井、金华火腿、安溪铁观音、连城地瓜干、义乌小商品等。区域品牌是一个拥有强势竞争优势产品生产区位的象征。区域品牌蕴涵了集体地理特征和人文历史渊源, 是产业集群内众多企业品牌的提炼和浓缩。它比单个企业品牌更形象、更直接、更持久, 能够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长期发挥作用。

打造区域品牌是企业群体和区域政府共同的责任, 是一项系统工程, 特别需要政府持续支持和推动。政府要积极为区域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并从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中找准本区域的特色经济定位, 将区域品牌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并积极付诸实施。一要有长期扶持的准备, 克服短视、急功近利的思维, 切实做好区域品牌建设的近、中、长期规划。二要加强引导。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使用区域品牌, 扩大区域品牌的产业聚集效应。三要加强区域品牌的营销和运作。加强策划和组织, 深入挖掘区域品牌的区域特征、产业优势和文化底蕴, 积极宣传推销区域品牌, 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四要提升区域品牌。要支持条件成熟的区域品牌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同时, 加强对出口型企业的商标国际注册引导和指导力度。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 做到产品出口、商标先行。五要加大保护力度。对尚未进行商标注册的区域品牌, 要引导其进行商标注册, 加大法律的保护力度。对制假、售假案件以及侵犯注册商标的行为, 要依法予以查处。对不规范使用区域品牌的企业, 要加强引导, 促其规范使用, 维护好区域品牌的形象。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第2篇

发布时间:2011-8-

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作者:蒋勋功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对提升农业产业素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市将在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上下功夫。

一、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施品牌战略发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根据衡阳实际,我们认为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必须从实施品牌战略上发力。

1、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加,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但随之而来的生产盲目性,导致结构调整多变,主导产业不突出。目前全市只有粮食、生猪、家禽、黄花等几个产品产值过亿元,产值过10亿元的只有粮、猪、禽三个项目。实施品牌战略,能凭借名牌产品广阔的市场,通过生产组织体系的连接,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和专业化生产,形成农业区域合理分工,逐步做大规模,以优质的产品质量,获得市场认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我市衡东县为了做大做强蛋鸭产业,培育了衡金优农的“红心”牌咸蛋黄和亚峰食品公司的“香香”牌皮蛋两个品牌,带动3000余户农户养殖蛋鸭200万羽,2006年销售鸭蛋制品3亿多枚,实现产值过5亿元,使蛋鸭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2、实施品牌战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超额利润,驱动农业生产者重视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在种子选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全过程,积极采用先进科技,实行科学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业向集约方向转变。如我市衡东县爱平养殖集团为了提高生猪养殖效益,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了种猪扩繁场,从美国引进良种猪改良品种,实行科学饲养和管理,生猪品质得到改善,“爱平”牌生猪以体壮味美、生态安全享誉国内外市场。去年销往香港、澳门等地3万多头,出口创汇3000万元,一头猪所创效益是普通猪的2倍。

3、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农业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龙头,是“船”,而品牌是引领企业开拓市场的旗帜,是“帆”。品牌效应越大,“帆”的推力就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大。通过创名牌,将促进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并依靠名牌的辐射扩散效应对企业产生强大的牵引带动,真正起到龙头作用。同时,通过“同创共保”名牌,可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增加相互信任,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村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组合,增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如我市祁东的黄花菜以前是家庭作坊式小生产,处于“散兵作战”状态,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极其低下。映武黄花集团成立后,改进了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出了新产品,注册了“映武”牌黄花菜,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带动16万户农户种植黄花菜18万亩,产品销售收入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006年完成产值3.7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

二、衡阳的农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品牌农业发展不快

近年来,我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挖掘农业资源优势,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已核准注册的农业产品商标167件,其中,国家认定商标8件,拥有湖南省著名商标15件,获得市级名牌产品称号达98件。品牌农业已成为促进衡阳农民增收的亮点。但是,我市品牌农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名优品牌农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还不大。这种状况与我市农业大市的地位不匹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究其原因,一是创建品牌意识不强。重有形资产的拓展,轻无形资产的增值,没有把创名牌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我市农产品注册商标数量占各类注册商标总量的比例仅为十分之一,而先进地区(浙江省)一个地级市的比例则高达五分之一,像“蒙牛”、“长白山人参”等那样称雄全国市场的农业品牌还是空白。二是产业竞争优势不足。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粮食、生猪、家禽产量居全省第一,油料、瓜果居全省第二,黄花菜、藤茶、席草、香芋、葡萄在全省以至全国都占据“一席之地”,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产品初级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原料性的产品多,终端消费品少;传统产品多,与高新技术相关联的产品少,难以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小,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全市7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只有1家,过5亿元不到3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候割据、各自为政”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比如生猪,我市年出栏在900万头以上,按城乡消费标准,全市内销300万头,每年600多万头生猪销外地,而本市的猪肉加工是空白,更谈不上肉食加工品牌,远远滞后于市场的需求。三是品牌运作策略不巧。一方面,品牌创建水平不高。政府品牌扶持政策比较零散,重申报评价,轻后续跟踪管理,忽视品牌的策划、宣传和维护,尤其是企业品牌运作短期化,未进入农业企业和企业家的核心理念,对商品品牌的认定与保护研究不够,缺乏高水平的品牌管理人员,创品牌工作零敲碎打,对产品质量管理不严,像衡山的“湘黄”鸡、衡东的“爱平”猪、祁东的“映武”黄花菜、衡阳的双低油菜、衡南的“环球”饲料等一批有着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一直未能把品牌真正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品牌优胜劣汰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业不发达,农产品进入市场手段简单,一些企业和农民受眼前利益驱使,竞争行为不规范,赚取短期超额利润,影响了品牌的美誉度。

基于上述分析,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关键举措来抓。总的思路是:按照“树立一张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地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坚持用“品牌的理念,市场的机制,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全面提高衡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十一五”品牌农业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各类农业企业上市农产品商标注册率达90%以上,新增全省著名商标20个以上,实现全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新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定各100个,在粮、猪、禽、烟、草、茶等六大主导产业中形成1—2个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大品牌,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竞争实力强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三、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重在培育做强上下功夫

市委、市政府拟出台《关于加强培育农产品品牌工作的意见》,从工作重点、发展载体、基地建设、扶持措施、奖励办法等方面具体部署。从具体措施上主要抓:

1、突出龙头企业建设,培育品牌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品牌建设的重要主体和先导力量。优势品牌的形成,有赖于一批龙头企业的崛起和带动。一是落实政策扶强龙头。我市从2004年起,已集中5亿元以上的资金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衡政发 [2003]12号文件精神,集中涉农资金,重点扶持金雁、金鲲、金泰、环球为代表的粮食产业龙头,以爱平、怡农、华港、唐人神、新五丰为代表的生猪加工龙头,以达冠、亚峰、衡优、温氏集团、巨东勤业为代表的家禽产业龙头,以金鹏、逢缘为代表的席草加工龙头,以湘竹木业、天天见梳篦、开福家俱、岑芳木业为代表的林产品加工龙头,不断扩张企业规模,形成一批大的集团,增强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二是招商引资提升产业。近年来,已经有新五丰、温氏集团、唐人神、华港、巨东勤业等一批知名企业进驻我市。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责任,优化招商引资环境,鼓励外来资本依托我市的粮食、生猪、家禽、蔬菜等大宗优质农产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力争年内新增20家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境外企业先进的技术、资本和管理优势,与市内企业强强联手,实现企业改造提升。三是引导服务推进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者深化对品牌的认识,树立品牌兴企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鼓励和支持温氏集团、新五丰等已有一定规模和市场潜力的企业办理商标注册,引导新五丰、怡农、金雁等已有注册商标的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新品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商标信誉,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竞争力、有较大市场份额的知名品牌。

2、突出优势产业带建设,夯实品牌基础。发展农产品品牌需要有优势特色产业作支撑。自2004年来,我市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建设规划,集中抓好优质稻、优质猪、优质禽等19类具有衡阳特色和地区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目前特色仍不明显。为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我市将围绕一个优势产业,确定一名负责领导,成立一个专门班子,扶强一个龙头企业,开发一个知名品牌,实行专班专抓负责到底,推进形成区域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生产基地,形成几乡一品或一县几品的产业带。一是抓好粮食产业建设。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0亿公斤以上。大力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突出抓好衡阳、衡南、耒阳、衡东等4 个商品粮基地和90个乡镇的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力争2007年全市发展优质稻500万亩。下大力气抓好粮食深度加工转化,打响粮食品牌,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力争2007年全市粮食产业的总产值由现在的60亿元提高到80亿元。二是抓好畜牧产业建设。围绕推进“双万工程”,大力发展以生猪、家禽为主要内容的养殖业,重点抓好以322国道和107国道为轴线,年出栏300万头的优质生猪产业带,以衡南、衡阳、耒阳、衡东、衡山为重点的优质家禽产业带,力争全市出栏生猪1200万头,出笼家禽过亿羽。大力发展生猪和家禽的饲料、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到2007年底,全市生猪、家禽产业产值分别提高到120、50亿元。三是抓好特色产业建设。立足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业。进一步抓好衡南、耒阳、常宁、祁东等地的优质烟产业带,衡山、祁东、衡阳、常宁等地的席草、龙须草产业带,发展优质烟20万亩,席草18万亩,龙须草10万亩。

3、突出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质量。一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加强工业“三废”和农业废弃物的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逐步淘汰高残毒品种,大力推行有效低毒低残留品种。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动植物无疫区建设,抓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力争今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100万亩,新增“三品认证”60个。二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遵循创建知名品牌的要求,加大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控制,实行名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规模化。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积极推行先进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继续完善市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进7县市和南岳区的检测站建设,抓好各县市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与各乡镇农贸市场的检测站建设,建立三级质量监测网络。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杜绝有污染、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

4、突出科技创新,推进品牌做强。一是大力开发优质特色产品。加快建设和巩固优质稻育种基地、优质苗木基地、良种家禽和鱼苗繁育基地,突出抓好农业示范园、市种畜场、市中心苗圃、农科所等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苗产业体系。积极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大力推广超级杂交稻、杂交猪、名贵鱼等良种,力争我市农产品优质率上升5个百分点,达到60%。二是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和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先进种养技术、信息技术和贮藏加工技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强安全性和保健性。推进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导环球科技、新五丰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成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运用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控制设备,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业企业家、农业科技人员、农民的整体素质。优化和整合农业科技力量,鼓励科研组织和农技人员以技术入服的方式参与品牌经营。组织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创新,重点研究和攻克优质高产多抗动物品种选育、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技术难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以声望品牌带动升级 第3篇

首先,“一线品牌”并不是在一线城市销售的品牌。这是两个概念,不能犯形而上学的毛病。一线品牌指强势品牌(strong brand)或高档品牌,它有两个基本要素:知名度和美誉度。而目前,美华仅仅是在某个区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性品牌,尚未建立起全国的知名度,更无须说美誉度了。因而,美华不能认为只要进入“北上广”,就成为了一线品牌。

其二,美华执行总经理小米还没有认识到,一线品牌一定要拥有自己独特的品质技巧(know-how),目前这是美华最大的软肋。因为它的“产品一贯是拷贝国际大牌的款式加以细微调整,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模仿一线品牌的追随者”。所以,美华要想迈入高档品牌俱乐部,需要静心做研发,建立起自己产品的独特know-how。高档品牌的顾客对品质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其三,品牌美誉度不只来自卓越品质,还要求品牌能传递象征性价值。对于服装类产品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美华需要清楚界定其品牌用户的形象、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从目前来看,美华尚未思考这些。例如,平面广告并不是传递高档品牌形象价值的有效媒体,省级卫视频道与目标消费群体也不匹配。

如果美华一定要品牌升级,那么我的建议是:第一,开发新的声望品牌,寻求一点突破,避免遍地开花。品牌升级的突破口应该是重新开发一个声望品牌,让声望品牌成为带动公司升级的“星星之火”。操作上,声望品牌应该单独命名,并规避与现有品牌之间的关联。

第二,传递品牌的声望价值。具体而言,如果要建立高端品牌的话,就要传递品牌的品质与品位。品牌专有的产品know-how显得很重要,因为顾客会从这里认识到品牌独有的品位,从中获得品质上的享乐。还需要满足顾客的炫耀价值,满足人们追求地位和财富的需求。此外,还要让顾客感知到拥有美华的独享价值,也就是说,声望品牌的顾客希望品牌专属于他这个人群而非每个人都能拥有。只有稀缺才显尊贵。总而言之,美华还需要重新认识高档品牌、声望品牌的象征意义,从精神、情感层面丰富品牌内涵。

品牌带动战略 第4篇

一、品牌带动的内涵

广告专家约翰·菲利普·琼斯 (J.P.Jones, 1999) 对品牌的界定是:品牌, 指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哈金森和柯金 (Hankison、Cowking, 1993) 从下述六大方面阐述了品牌的定义:视觉印象和效果;可感知性;市场定位;附加价值;形象;个性化。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 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品牌是质量、特色、优势、信誉、水平、实力的综合体现, 既包括有形的品牌, 又包括无形的品牌等。名牌指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商标、产品, 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名牌的总体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品牌带动, 就是要用培育品牌、运作品牌的理念、方法、机制等动员方方面面都来支持和促进品牌建设, 强化品牌, 创建名牌,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 集中力量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商标、名牌产品, 带动企业发展、产业进步及区域竞争力,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品牌带动战略在海西建设中的意义

着力构建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 是近年福建省委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规划建议将“海峡西岸”第一次写入了中央文件, 应该看到, “海西”战略的实施推进得到了中央和海内外的广泛认同以及福建省人民的积极拥护, 已逐步形成福建独具战略优势的工作品牌, 正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卢展工曾指出, “创建名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载体之一。我们讲产业结构, 首先是品牌结构, 我们讲产业升级, 首先是品牌升级, 我们讲项目带动, 首先是品牌带动”。从某种意义上讲, 在“海西”工作品牌的框架内, 进一步做好品牌建设工作, 是凸显福建在全国区域生产力布局中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 推动经济发展与加速崛起的重要路径。

(一) 品牌带动是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海西建设的必然要求。

从大的方面讲,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就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大品牌。这个品牌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的丰富内容。实施品牌带动, 从直接的意义上说, 可以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质量意识, 加快管理和技术创新, 推动企业上水平、上规模;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 可以有力推动各行业各领域追求卓越、优化管理、提升层次, 不断有新的突破、新的建树。

(二) 品牌带动是提升项目带动、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品牌的介入, 将促进项目质量、效益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比如, 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资方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中石化,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 确保了全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炼油化工和销售一体化项目的成功。品牌的引导将促进产业层级的进一步提升, 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和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企业, 促进产业链延伸、产业群壮大。像福建龙净环保有限公司在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除尘、脱硫产品, 福建新大陆公司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外线消毒技术等, 极大地提升了我省企业在环保产业领域的地位。区域品牌的树立将促进区域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投资区、中国鞋都、中国茶都、中国休闲服装城等特色品牌, 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妈祖信仰文化等文化品牌, 武夷山双世遗、白水洋奇观、海上花园鼓浪屿等旅游品牌, 平安福建、双拥模范城、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建设品牌, 都是一个地区名片。培育好、运作好这一系列金字招牌, 可以吸引更多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物资流, 有效促进资源要素集聚, 可以使区域的分量和形象充分显现出来。

(三) 品牌带动是争创一流业绩、优化发展环境的积极作为。

据统计, 2005年福建省名牌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63.95亿元, 对福建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13%, 拉动工业增长3.8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超过4, 000亿元, 约占福建省工业总产值的54%。此外, 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和标准先进的名牌产品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品牌既是硬实力, 也是软实力。就拿引进外资来说, 我们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大的跨国公司, 就必须提供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良好服务, 营造政策透明、办事方便、信息灵通、人才适用、生活无忧的政务、商务和人居环境。通过品牌带动, 将促进各级各部门工作争先创优, 改进服务, 形成一个有利于创业、创新、创造的发展环境。

(四) 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带动了海西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竞争的格局也在变化, 从原来的产品竞争、企业竞争演化到区域间整体竞争力的比拼。对福建的整体竞争力来说, 名牌战略效果非常明显, 在一些名牌产品的带动下, 福建省已初步形成60个产业集群, 其中产值超百亿元的有14个。福厦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福厦汽车产业集群、南安“中国石材城”和“中国水暖之乡”、惠安“中国石雕之都”、莆田“中国仿古家具之乡”、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德化“中国陶瓷之乡”、闽西竹木制品产业集群等均已形成规模。2005年福建省62个中国名牌、595项福建名牌产品的市场销售额达2480.1亿元。品牌产品在经济发展中已经显示了明显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五) 通过名牌战略拉动经济高速发展, 凸显海西形象。

许多企业荣获名牌后, 市场占有率大, 企业的销售额、创税能力强, 利润尤其是出口量、出口额都有非常明显的增长。在此基础之上, 以品牌和资产为纽带, 利用名牌企业掌握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 有意识地树立海西良好的整体形象, 真正实现以沿海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群为依托、山区中心城市为支点, 以快速便捷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通讯网络为纽带, 以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为动脉, 将区内等级不同、层次有别的行政区和各具特色的各个区域联成一片, 形成对外开放、吸引台港澳、外引内联、辐射带动、连片开发、协调发展的东南沿海全面繁荣区域。

三、品牌带动战略实施模型的构建

目前, 我国自主品牌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总体来看, 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福建省的名牌在数量、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等方面, 与浙江、广东、江苏等长三角、珠三角发达省份相比, 都还有较大差距。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 众多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够强;另一方面, 相当多的企业对国际目标营销市场普遍缺乏战略性思考, 品牌发展的战略意义还远没有被更多的企业所领悟, 更没有在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中深深扎下根, 落实在行动上等等。因此, 加强品牌规划、品牌保障、政府支持及产业集群等方面的工作 (如图1所示) , 进一步改善品牌的发展环境, 成为保证品牌带动战略的实现, 最终促进海西建设全面发展的关键。

首先, 从发展战略来看, 根据我省品牌发展现状, 建立品牌发展的近远期规划, 使品牌带动战略有较为明确的思路, 对促进海西建设是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的。其次, 对于现有的品牌知名企业, 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不仅做到创品牌, 更要保品牌, 避免已有的品牌资源流失, 建立品牌保障制度成为实现品牌带动战略的基础。第三, 在企业实施品牌建设过程中, 政府在其中自始至终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品牌带动中鼓励和指导等各项有所为的举措, 必然将使品牌带动的发展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最后, 真正促进海西建设的全面发展要依靠品牌带动的不断升级, 并通过以点带面, 建立产业集群, 实现品牌辐射带动效应。

四、品牌带动战略实施对策分析

(一) 加紧制定名牌发展规划。

根据福建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省各有关部门要同时根据各自职能制定出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发展规划, 加紧组织制定福建省发展名牌的总体目标和规划, 设定近期和远期内应拥有的不同类型和等级名牌的发展目标, 并组织实施。各地市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和省的规划要求, 制定本市实施名牌战略的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 建立品牌保障制度。

要求企业自身加强质量管理, 树立品牌意识, 深刻理解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涵义, 积极争创名牌产品。对于已经评上中国名牌产品、福建名牌产品或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 要进一步做大做强, 狠抓产品质量, 加强品牌建设, 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进一步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同时强化地方立法, 尽快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规定, 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而且可以通过新闻媒体, 发挥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 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和信息, 推动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 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 扩大福建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引导群众识别和抵制假冒伪劣产品, 协助树立和维护福建名牌的声誉。

(三) 进一步促进各级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

1.政府应加大体现推进名牌带动战略的力度。

在着力依靠技术创新, 推动品牌创建方面, 推出鼓励发展争创名牌的政策及配套和鼓励措施, 为企业争创名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增加资金投入, 用于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投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通过各种形式促进企业创建名牌, 并给获得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以奖励, 让名牌企业更好发挥名牌示范效应, 从而也体现政府大力推动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的决心。

2.要求各部门要各司其职, 做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 如鼓励名牌企业加强质量管理, 提升企业形象, 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 可以争取成立本行业标准专业委员会, 强化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夯实企业创名牌工作的基础。另外各职能部门应切实改进工作方式, 建立面向名牌企业的定期联系和定点服务机制, 主动指导名牌企业做好名牌创建的各项工作。

(四) 促进品牌战略与产业集群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现以点带面。

实施名牌战略与培育产业集群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 产业集聚度高的地方容易造就名牌产品。众多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后, 企业运营成本将大大降低, 专业化分工水平明显提高, 从而为大企业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大企业的增多, 又大大地促进了企业名牌产品的问世。其次, 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又吸引了众多企业向它集聚, 加快了产业集群发展。随着产业集聚度的提高, 一批名牌企业与产品相继诞生, 名牌企业与产品的出现, 发挥了“名牌效应”, 大大加速了产业集聚的速度。随着福建省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 名牌效应与集群效应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五) 发挥名牌产品的辐射带动效应。

政府应加强引导社会资源向名牌企业集聚, 提高名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并通过名牌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吸引更多的企业为其配套生产, 促进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内部形成大中小企业争创名牌的良好氛围。鼓励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做大做强, 迅速成为行业龙头, 发挥带动作用, 使以名牌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知名度得到明显提高, 进而打造一批依托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名市、产业名镇。通过整合、优化、提升现有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 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有计划地引进跨国公司名牌企业与名牌产品, 使其成为产业集聚的龙头, 加快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 发挥其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带动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最终实现海西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海西建设需要品牌带动.http://www.fjsen.com/fujian/2007-09/30/content_330122.htm

[2].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重要意义.http://www.stdjia.com/html/05/n-205.html

[3].关于印发广东省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www.mzet.gov.cn/zcfg/jsjbycx/11524987.html

[4].品牌带动发展, 品牌企业成为福建省经济增长领头雁.ht-tp://www.pprd.org.cn/news/province/200607/t20060710_9666.htm

品牌带动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5篇

摘 要:文章从品牌带动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问题,通过晋江品牌带动经济增长模式,找到品牌带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为其他区域通过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品牌,经济增长,模式,晋江

一、经济增长理论和晋江品牌带动综

(一)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及区域政府追求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产品与服务总产出量的增加,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量。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一个封闭的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内国民生产总值y1是现存的生产能力(产出)o和需求d的函数,即y1=f(o1,d1),从供给方面看,产出取决于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和土地q等的数量和质量,即o1=f(l1,k1,q1…),从需求方面看,总需求是由私人的消费需求和公共的消费需求c与私人和公共的投资需求i两部分构成,即d1=f(c,i…)。

经济增长也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最早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土地、劳动和物质资本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随后新古典增长理论引入解释经济增长的新要素——技术进步;而新增长理论进一步把技术进步作为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而后诺思又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重要要素进行考虑。

纵观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可以看出,这些经济增长理论将研究放在生产或供给(产出)领域,重点考察供给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忽视了需求领域拉动作用的研究。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经济进入生产过剩,产出因缺少需求不一定会变为收入,以及品牌对消费需求越来越起重要导购作用的时代下,品牌这一因素到底对经济增长(在推力和拉力上)起什么带动作用?以及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二)晋江品牌带动状况

2007年,晋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5亿元,增长18.8%;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6位。晋江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仿样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打响自有品牌的过程。亚洲金融危机、产品同质、供过于求的新竞争环境的出现,开始改变晋江出口加工企业的生存状态。面对内外销市场越来越难做的现实,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贴牌生产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样品质的产品,贴上外国牌子就身价倍增,而生产者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在这种环境下,晋江企业迫切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品牌,晋江企业对品牌重要性认知开始觉醒。

1997年,安踏的销售额仅有5000万,但安踏却率先请孔令辉做代言人,打响了进军国内市场的第一枪。2000年,孔令辉夺得奥运会冠军,随着他在中央电视台喊出的“我选择,我喜欢”的广告语,安踏品牌效应立显,安踏在市场上的销售业绩出现了井喷式增长。2007年10月,安踏在香港上市,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安踏获得了更大发展资源。

在安踏品牌效应带动下,晋江企业开始跟风式的品牌改制;晋江市委、市政府也先后在1998年和2002年实施了“品牌立市”和打造“品牌之都”的战略,结合龙头企业品牌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创建,积极引导企业贯标认证、争创名牌,推进自主技术、自有品牌的“两自”型企业发展。

到2007年底,晋江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9个、中国名牌产品24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件,国家免检产品76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13项;5个品牌入选亚洲五百强,10个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五百强,3个品牌入选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

二、晋江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晋江品牌带动可以归纳为3层带动。第1层是品牌企业对自身企业的内部带动;第2层,品牌企业对区域内外部企业的带动;第3层是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带动。根据以上作用关系,我们构建晋江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图(见图1):

(一)品牌企业的自身内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即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对自身发展所需的供给要素(劳动、资本、技术)和需求要素(消费、采购和投资)的带动作用关系,从而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首先,通过品牌建设带动自身企业发展所需生产要素的获取。由于品牌企业管理规范,较高的知名度,较大的发展潜力,更容易受到劳动者的青睐和优秀人才选择单位的重要考虑因素;品牌能带动自身企业更易获得政府在用地上的支持,同时品牌企业注重从管理和技术上要效益,强调集约化生产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品牌建设能带动企业技术的创新和存量技术资源的利用。

战略转型带动跨越式发展 第6篇

发展受限,转型为先

《》:当前银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您认为应该如何权衡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投资高速发展的外在期盼之间的平衡·

陈小宪:过去十年,是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银行业的效益、质量、规模、品牌形象都有大幅提升。对这一成果,我们既应该为之感到欣慰和自豪,也需要秉持一种冷静的心态来客观看待:银行业前些年的迅速发展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密不可分,但是目前世界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相当复杂,其核心问题已不再是速度和规模,而是发展的质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在经济增速逐步趋缓的大背景下,要求银行业始终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可能就走进了认识上的误区。

近些年,我行并未刻意追求盈利增速,相反更多地是在下大力气加速转型,加强管理,加快提升市场竞争力。我行始终坚持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财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支持的目标不动摇。面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格局,我行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加丰富、更加适合客户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并积极发掘和引导客户的潜在需求,在实现银行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为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做贡献。另一方面,我行通过深化改革、调整与创新,以及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提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改进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将各项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

《》:长期以来,中信银行一直在推动零售银行转型,您如何评价中信银行的转型成果。在国内银行纷纷将发展零售业务当做战略高地之时,您如何评价中小股份制银行目前的零售银行业务现状·

陈小宪:首先说,目前中小股份制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各具特色,各家商业银行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定位。回顾这几年,在零售银行战略指导下,我行重点加强了贵宾理财、大众银行、电子银行、个人贷款等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了信用卡、私人银行和汽车金融中心功能。从目前来看,可以说零售银行战略的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市场占比和排名不断提升。

回顾我行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個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5~2007年。我们探索出了具有中信银行特色的零售银行发展道路。我行提出的是“三维四动”发展策略,就是客户、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零售体系,在营销推动上采取公私联动、产品拉动、专业促动和全员推动。在发展路径上“三个环节”并举,从客户积累、客户经营、客户提升三个方面同时发力,既带动客户的积累,又促进客户的升值。在经营策略上,我行加强培育贵宾理财、消费信贷和信用卡“三个盈利点”。

第二个阶段是2008~2010年。这个阶段,我行提出了初步构建全功能零售银行的方向,实现了五个基本定型。具体来讲:一是客户获取能力基本定型;二是贵宾营销服务体系基本定型;三是专业化运营体系基本定型;四是电子银行体系基本定型;五是盈利基础基本定型。以上五个基本定型都表现出了我们零售银行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绩。

第三个阶段是2011~2015年。我们提出了第三阶段发展策略,就是以盈利为导向,建设全功能的零售银行。在发展战略上,我们将坚定实施零售银行战略,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全功能业务体系建设,力争储蓄、个贷、资产管理等经营指标上取得更大进步,实现零售特色品牌在中型商业银行的领先地位。应该说,我们的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仍然需要我们积极的探索,进一步去研究、总结、提升,并最终形成我们第三阶段的零售战略实施方案。

《》:“转型”一词贯穿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始终,中小股份制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转型问题,您认为国内中小股份制银行在推动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转型阵痛问题·

陈小宪:当前,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中小股份制银行的经营压力空前提高,这些形势的变化将加速中国银行业新阶段战略转型的步伐。整体来看,中小股份制银行在转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经营管理难度。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将严重威胁全球经济增长,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将加大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从而迫切要求银行进一步强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

二是金融监管标准的空前提高对银行形成巨大的资本压力。“巴塞尔协议III”、美国《多德-佛兰克法案》、《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出台标志着银行监管的革命性变化。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对银行资本管理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三是金融市场化步伐加快要求加快转变银行传统发展模式。企业直接融资和居民投资渠道逐步拓宽,利率市场化将缩小利差空间。相对于中小企业,大企业收入增速将放缓,传统存贷款业务收入占比将下降,交易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大,银行必须在盈利模式变革上提早筹划。

四是同业竞争加剧要求银行加速开拓新兴业务“蓝海”。国有商业银行依托强大的规模、网络实力、综合化和国际化运作能力,在各个领域对中型股份制银行形成较强的竞争压力。中型股份制银行在加速转变发展模式,全力跨入新兴业务竞争的“蓝海”。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深耕本地,在区域市场、细分业务领域对中型股份制银行形成较强的竞争压力。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助政策和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对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产生越来越大冲击。

基于以上因素判断,今后一段时期,对中小股份制银行而言可能将是变化最快、困难最多、压力最大的时期,中小股份制银行要努力建立起适应新时期业务转型发展的前中后台之间、总分支行之间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使管理成为变革的核心。同时,还需突出对财务性目标、结构性调整目标、管理体系性目标的全面推进,才能促进多个层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我行也将积极适应竞争的新形势,全力推动银行转型。去年,我行制定了“四化一行”战略,突出了转型的核心任务,强调的是更为稳健、符合自身实际的转型路径。这些战略调整既考虑了现有的业务结构和发展基础,也突出了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是相对渐进式、较为稳健的转型模式。

发展趋缓,风控为重

《》:进入2012年,银行经营遭遇阻力,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以出口为导向的沿海地区实体经济形势恶化,对银行经营发展造成阻力。您认为,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银行如何未雨绸缪,对经济下行周期做好应对思路、规划与措施·

陈小宪:中国银行业在过去的三年里贷款投放总量较大、信贷规模扩张较快,但这不是一种常态,今后的贷款增速将会回落到正常水平。在经济下行阶段,信贷风险的防范将是中国银行业必须加强的重点工作。当前,信贷风险比较突出的领域主要是房地产、政府平台、小企业。

首先,对房地产贷款风险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历次金融危机几乎都与房地产泡沫相关。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银行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2007年,美国房价下跌导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飙升,进而引发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近两年,西班牙房价持续下跌,该国一些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甚至高达40%,又成为引发该国危机的导火索。国外教训表明,房价大幅下跌容易引发经济危机,对银行影响也是致命性的。目前中国房地产贷款占比在25%,加上与房地产相关行业贷款占比超过40%。一旦房价大幅波动,产生的影响可以想象。因此,银行必须坚决贯彻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强总量控制,从严审批贷款。在这方面,我行一直比较审慎,我们将房地产项目贷款全部上收总行审批,坚持项目抵押和资金封闭管理,优选项目和优选开发商。目前,我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低于同业3个百分点左右。

其次,政府平台贷款风险不能忽视。目前政府平台贷款质量总体可控,有现金流收入覆盖的在90%以上。从我行情况看,平台贷款中没有不良贷款,现金流覆盖率在95%以上。尽管如此,也存在两类情况必须重点关注:一类是依托土地出让收入还款的平台,受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另一类是负责地方公路建设的平台,受国家公路收费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大。对这两类平台,银行应加大管理力度,对风险大的要坚决退出。

第三,小企业金融风险必须严格管理。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和转型需要,中国银行业对小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去年末,小企业贷款总额近11萬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0%,增长26%。从中信银行来看,近两年小企业贷款增速都超过了50%。但小企业的脆弱性确实超过其他行业,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小企业不良贷款占到新增不良贷款的一半以上。针对小企业贷款状况,要坚持专业化经营、循序渐进、适度授信原则,重视风险缓释的防范措施。

《》:2012年6月,银监会出台了新资本管理办法并将于2013年实施。您认为新办法对未来中小股份制银行的业务模式产生怎样影响·在新办法下,中小股份制银行如何调整业务结构以应对资本约束与业绩增长的双重压力·

陈小宪:中国资本监管正趋于强化和国际化,总体上体现了四大特点:标准更高、定义更严、范围更广、口径更紧。比如资本充足率标准进一步提高、资本质量进一步提升、资本风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资本管理层次进一步丰富等。

展望未来,银行业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可能持续存在,除了监管、市场、股东的因素,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不断深化,这将对银行业以速度和规模为主导的经营战略产生巨大影响,业务结构调整压力明显增大。二是国际经济动荡、国内经济放缓给银行带来强烈的风险隐忧,亦是银行未来经营中需重点加以关注的问题。三是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提速的背景下,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面临不确定性。归根结底,目前及以后银行经营面临的约束和压力,将最终反映为资本压力,因为资本是应对非预期损失的缓冲器,是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闸门。

因此,面对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和全新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必须顺势而为,加快战略转型,重点体现为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资本约束下的理性经营。在经营理念上处理好当前利益与市值稳定增长的关系,高度重视对资本的科学管理,通过运用经济增加值(EVA)等风险调整收益的办法,加强资本规划和预算管理、优化资本配置,制约银行规模的过度扩张,促进银行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第二,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一是优化产品结构。随着资本约束日益刚性,通过提高风险溢价,优化资产结构等方式,使有限的信贷资源重点支持低资本消耗、高定价的客户贷款,提高中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的占比。二是丰富收入结构。银行需要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不仅可调整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还可缓解规模扩张和资本短缺的问题。三是调整客户结构。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客户、对私贵宾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等的开发将是下阶段的重点。四是强化资产负债结构管理。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推动负债结构的转型,增加负债来源,降低存贷比,特别是要增加非贷款户存款、结算性存款、储蓄存款等。

第三,坚持科学的资源配置。在新的监管标准下,银行面临更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经营成本不断上升。我行根据自身情况,很早就着手进行了准备,通过经济资本的管理和考核,资金转移定价的实施,管理会计价值管理的推广等,优化我行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本使用水平,提升内涵发展能力。

第四,坚持持续的金融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包括着眼于差异化经营的产品、服务创新,也包括有效应对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的管理创新,还包括风险准确计量等技术创新,通过一揽子的创新以及搭建创新机制,更有效的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

“四化一行”,助力中信

《》:2011年中信银行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您认为上市银行如何做到对投资者的持续吸引力·

陈小宪:上市五年以来,中信银行在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结构调整、市场营销、服务品质等诸多方面进行艰苦努力,各项业务突发飞进,竞争优势日益明显,整体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局面,也向股东和社会递交了一份满意答卷。回过头来看,这些成绩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逐步形成了具有中信银行特色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我们把这些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经验和感受概括为四句话:即坚持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追求滤掉风险的利润,追求稳定增长的市值,努力走在中外银行竞争的前列。这些理念来源于实践,又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它已经越来越为全行员工所理解和接受,成为了中信银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逐步构建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运行体制。经过股改上市,我行顺利实现了股权的多元化、国际化,并按照监管要求和国际规范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架构和机制。在经营管理体制上,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强化了总行决策中心、风控中心和管理中心三大职能。加强了总行主线部门对全行业务的管理和协调功能,基本实现了统一的产品设计、统一的市场营销、统一的宣传策略、统一的考核办法,提升了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运行体制的逐步完善,为我行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逐步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冲击力和影响力。过去,我曾用“四少”来概括中信的市场影响力,即“少名声、少声势、少宣传、少品牌”。几年来,我行的市场与监管评级明显提升,监管排名保持同类银行最好水平,长期存款评级和财务评级也位居同类银行前列,市场地位明显提升。同时,我们不断强化营销能力,打造银行品牌,在国内外金融产品和服务上荣获多项大奖。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中信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第48位,按总资产排名第53位,客户认知度大幅提升。

四是逐步形成了较为平衡、协调的业务发展架构。上市前,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占比较低,储蓄存款在中小股份制银行排名中靠后。这种业务结构与国际银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不相符。这几年,我行大力推进零售银行战略,零售银行储蓄占比和零售贷款占比快速提升,零售银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迅速发展,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实践表明,传统对公优势并没有因为发展零售银行业务而削弱,继续保持了在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领先地位。同时,零售业务也迅速赶上,全行收入结构、客户结构、市场结构更加平衡。目前,我行的业务结构正在朝着对公、对私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五是逐步构建了较为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几年,我行在理念、体制、技术三个方面显著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水平。在理念上,追求滤掉风险的利润,强调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在体制上,强化了独立、垂直、集中和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横一竖一中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思路。“一横”是指全面风险管理。最核心的是运用资本对银行风险实行全覆盖,提升识别、评估、管理所有风险的能力,实行全员、全过程、全业务的风险管理。“一竖”强调风险管理的垂直性。随着业务线事业部和准事业部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将不断推进嵌入制、派驻制、授权制等多种风险管理模式,但这同时更要求从上到下实施统一的风险政策、统一的制度流程、统一的风险标准。“一中心”强调总部风险管理中心地位。适应业务范围的拓展,银行必须突出总部在制定和实施统一的风险战略、统一的风险偏好、统一的资本配置等方面的权威和核心作用。在技术上,我行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项目为契机,强化了风险量化管理。目前,量化风险技术已应用到公司的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其中,客户评级系统已上线5年多,债项评级系统已上线1年多,评级覆盖面都达到了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主体项目已达到了内部评级高级法水平。

六是逐步夯实了长期、持续、较高盈利能力的基础。这几年,我行的盈利水平、资产质量、经营规模等指标显著改善。首先是盈利水平大幅增长。去年全年净利润超过300亿元,在同类银行排名第二。总资产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净息差、成本收入比等指标均位于全国主要商业银行前茅。其次是资产质量持续优化。目前,不良贷款率下降到0.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86%,相对于过去,我们应对经济周期变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经营规模保持前列。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合并总资产跃升至2.8万亿元。四是分支机构竞争力明显提高。上半年,全行网点总数突破800多家,分支机构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中信银行走过了25年的发展历程,您认为未来中信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机遇是什么·

陈小宪:对于中信银行来说,经济大环境中潜在的挑战与蕴藏的机遇并存,如何抓住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居民财富快速增长等带来的诸多机会,对于未来我行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一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将为银行发展提供增长动力。未来5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3%~4%的增长,我国将进入城镇化和加速工业化时期,预计经济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我国仍将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将为银行发展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带动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为我们优化网点、资本、信贷等资源配置提供巨大动力。伴随着产业升级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中信银行提供众多潜在的业务增长点。在国家促进中小企业相关金融服务和担保体系建设的政策下,将为我们的中小企业业务增长提供保障。

三是金融市场深化将为中信银行的转型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国家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将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金资本交易、金融同业业务发展带来潜在机会;人民币国际化将为发挥我们的国际结算和资金资本业务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国家积极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将为我们银行向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创造市场机遇。

四是居民财富快速增长将推动零售银行业务加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居民消费和投资意识逐步与国际接轨,预计整个银行业的零售银行业务在未来五年将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那么,我们银行的信用卡、个人信贷、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等业务也将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五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将为银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条件。数字化设备和互联网将继续普及,移动互联网将日渐成为技术主流,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服务的持续增长将推动网上支付的发展和企业营销方式的变革,这都将为中信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的业务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六是国际化浪潮将为中信银行提供差异化竞争的空间。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跨国投资快速增长,要求商业银行跟随客户走出去,为客户提供更為全面的境内外融资、支付和风险管理等全球化的金融服务,海内外一体化服务能力将成为银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中信银行如何在日趋激烈的银行市场中守住自己的位置·

陈小宪:在新的发展阶段,我行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用好各种有利条件,着力破解前进中的问题,走出一条新的中型商业银行科学发展之路。基于以上考虑,我行去年制定了新的五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四化一行”的发展愿景,为银行长远发展确定了基本的方向和特征。

“四化”突出强调四大体系建设:一是专业化体系建设,强调通过专业化的体制、产品、服务和队伍建设,努力成为在传统和新兴金融领域的重要引领者,业务流程、创新方式等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二是综合化体系建设,强调在未来金融监管框架下,成为跨地域、多领域的专业综合金融服务商。三是国际化体系建设,强调成为在多地区,针对特定客户和特定业务的跨境金融提供商。四是特色化体系建设,强调精细化管理,差异化定位,形成特色化的竞争优势。

“一行”强调的是努力走在中外银行竞争前列。这一目标要求我行争创三个“一流”:即一流的财务指标、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企业文化。

山东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研究 第7篇

由于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 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对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在理解和实践上都有很大不同。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演进路径和发展逻辑看, 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发达国家都是首先实现工业化之后才在更高阶段进入信息化的, 并不存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历史发展命题。工业化的成果为信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正在实现对工业化的替代和改造, 推动西方国家进入以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为特点的后工业社会。而在后起的发展中国家, 情况则正相反。信息化在我国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于工业化, 即依靠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去加速推动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信息化不仅代表着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在实践中更大程度上表现为是工业化的工具和手段。同时, 工业化作为信息化的载体, 也为信息化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离工业化的成熟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尽快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们无法绕过、需要下大力气继续完成的历史重任。然而, 进入二十一世纪, 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对实现工业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 我国推进工业化所面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当年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天壤之别, 面对资源、人口、环境的巨大压力, 以往以资源消耗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 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面对继续完成工业化和迎头赶上信息化的双重历史重任, 我国既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以弱化传统产业来实现信息化, 也不能待工业化完成后再过渡到信息化, 只能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用信息化提升工业化的水准, 力求发挥后发优势, 加快追赶步伐, 最终完成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山东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有明显的外延粗放的特征, 主要依赖高投入和传统产业的扩张, 目前经济总量虽位居全国前列, 但也带来了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技术水平落后、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深层问题, 在区域竞争中面临极大的压力, 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难度很大。山东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为摆脱当前困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一条最佳出路。

二 山东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制约因素

1、少数领导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意义认识不足。一方面, “重工业化、轻信息化”, “重物质资源, 轻信息资源”的旧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另一方面, 有的企业决策者脱离工业化实际盲目追求信息化, 把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于资金投入上设施, “重硬轻软”, 忽视通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等基础性的工作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根本。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存在总量偏少、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大、中型企业普遍缺乏能占领科技前沿、组织领导重大工程和攻关项目的技术带头人;缺乏拥有高知识、高技能尤其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通晓企业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直接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落后。

3、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制约企业技术开发。目前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资金85%左右来自于企业自由资金投入, 10%左右来自于金融机构贷款, 2%左右来自于政府专项资金投入, 其他融资渠道如获得风险基金、发行企业债券、通过股份制筹集资金、吸收外商投资、争取境外资金、通过联营获得资金、民间集资等还比较狭窄, 造成了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短缺, 使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及时投产。

4、政策法规不够完善配套。山东省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规,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 标志着山东信息化迈入了依法促进、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但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仍存在着各行业、各地区标准与规范不统一, 政出多门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的问题, 妨碍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5、信息产业规模小、配套差、层次低。大企业数量较少, 信息资源布局分散;核心技术落后, 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较强的知名品牌少, 整体上具备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屈指可数, 难以形成规模生产, 存在着产业“空洞化”的威胁;产业链条短, 配套能力差;资本和技术力量弱, 研发力量薄弱, 产业发展规模不足, 难以对山东工业化产生巨大拉动。

二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对策

(一)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山东信息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 已经具有较为雄厚的基础, 应立足现有优势, 发展电子信息产品, 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 提升产品的信息化水平。

2、以应用软件为突破口, 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 推动应用软件和中间件开发取得突破。

3、提高信息产业集中度。充分发挥山东区位优势, 以现有主流产品和骨干企业为依托, 以拉长和完善产业链为主要方式, 加快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产业聚集度高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 形成特色鲜明、相互协作、资源优势互补的信息产业集群格局。

4、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以及数字内容产业等为主体的信息服务业;特别要围绕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和搞好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建设“网上山东”为目标, 尽快建立规模较大的各类公共信息库, 加快专业性和综合性网络及数据库建设, 积极推进政务、公共领域、企业、市场和个人等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 提高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水平。

5、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以政府管理服务电子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抓好企业级电子商务应用, 积极构建和完善安全认证、网上支付、信用体系等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 不断完善全省电子商务框架。

(二)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信息网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技术水平。

2、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完善政务网络, 推进重点业务系统及信息资源库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

3、努力推进经济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化,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农业、企业、金融、工商、税务、海关等为重点, 努力实现经济领域的信息化;稳步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 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 努力打造制造业强省

1、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提升传统设备与工艺技术水平。从2006年的统计数据看, 山东主要工业企业落后设备的比重达到9.7%, 其中需要淘汰的高耗能设备占2.1%。全省机械行业主要工业企业拥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装备仅占40.6%, 尤其是大型零部件的成型设备、精密模具、数控加工设备等与国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改变因生产工艺落后导致的传统产业产品老化、质量不稳、档次不高、出口不畅的状况, 必须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产品研发、生产、企业营销、管理等四个环节是传统工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重点, 其中生产流程或者说是工艺环节的改造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至关重要。应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提升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要把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与加强区域信息产业合作结合起来, 发挥胶东半岛制造业产业群和软件产业园区集中的整体优势, 形成一批研发能力强、装备水平高、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的新型制造业产业群。

2、推进重点行业信息化。山东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化阶段, 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医药9个传统产业既是需要作为主导产业培植发展的重点行业, 也是信息化改造的重点行业。应以增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为方向, 突出抓好产品研发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精细化、商务运营电子化, 提升这些产业的设计、制造、装备和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推进上述行业的信息化。

3、抓住装备制造业这个重点。加快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开发, 将传统的机械技术与现代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等技术有机结合, 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 以提高传统机械设备和产品的性能, 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的品种、质量、节能降耗和生产效率, 促进机电产品的升级换代为目标, 通过有重点地引进关键技术和自主创新, 增强重大装备的开发能力, 推进机电一体化, 提高装备工业智能化水平, 力争在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精密仪器仪表、大型施工机械等重大装备上实现新突破。

4、把节能降耗作为技术改造的突出问题。加大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抓住作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省的契机, 通过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系统, 重点在煤炭、建材、电力、轻工、化工、冶金等高资源消耗行业推广循环生产方式, 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优化设计、柔性制造和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实时监控, 合理分配资源, 实现节能降耗、改善环境, 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 以管理为突破口,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是指以企业流程为基础, 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 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控制和集成化管理, 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以提高企业效益、市场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能力。目前, 山东不少企业不仅技术、工艺水平差, 而且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实施管理信息化, 能够有效克服经营理念陈旧、管理基础薄弱等弊端, 是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很好突破口。

西方发达国家是在经历工业化以后步入信息化的, 全社会已经完成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改造。而我们正在努力实现工业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必须努力补上的一课。要在严格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素质上下功夫。否则,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再快, 投资再大, 也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推进企业信息化, 必须以良好的企业管理作基础, 使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同步推进, 使信息化不仅仅表现为现有运作模式的电子化、网络化, 更成为一场伴随着人的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化在内的管理模式的变革。使企业业务流程适应信息化要求, 具体可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步是对企业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改造, 使其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第二步再通过计算机把合理化的东西有效化。

(五)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1、科技创新与山东经济转型.

传统工业化以资本投入为主要源泉, 新型工业化则以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主要动力。山东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相对较低;科技创新投入的强度较弱, 与上海、广东、江苏的差距十分明显, 资金缺口较大;科技创新人才缺乏;自主创新竞争力仍显不足, 专利的数量和水平仍不能与南方发达省市相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必须切实把发展思路从过去单纯重资源、重资金和热衷于争资金、争项目, 转变到重科技、重人才上来, 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求发展。

2、把突破核心技术作为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

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关键领域攻关力度, 努力突破核心技术, 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建设。

3、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坚持引进技术和引进智力并举, 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力度, 在强化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高再创新能力。

4、积极拓宽投资渠道, 加大科技投入。

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和落实鼓励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5、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有利于促进成果转化的科研运行机制;加强中介机构和技术市场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成果转化融资体系;完善政策配套, 强化政策激励。

“十一五”时期是山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化进入加速发展期的关键阶段, 这个阶段要在量的扩张的同时, 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质的基础。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才能继续保持山东经济增长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波.山东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研究[R]. (编号03CJJ01, 结项号2007224) , 2007.

[2]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3]杨海波.数字技术与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山东社会科学, 2009 (1) .

[4]任保平.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J].工业经济, 2003 (3) .

品牌带动战略 第8篇

1 我国铁路运输提速战略概述

我国铁路运输实现了几次提速战略, 实现了扩大再生产的目标, 为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实现了重大的创新, 技术方面得到了迅速提升。除此之外, 提速战略的实施促使我国铁路运输的实际效率以及运输能力都得到快速提升, 这对于实现我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另外, 铁路运输的提速方案还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了铁路运输的安全可靠性, 将铁路的比较性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改善了运输产品的结构, 路网结构也逐步完善起来。

很多铁路运输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于提速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 并展开综合运输服务和技术等的广泛性讨论。另外, 我国的一些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借鉴了其他国家一些先进的铁路运输方式, 认为在繁忙的干线部分实现提速方案有几个难点, 其中包含客货分线等相关部分的技术问题和组织问题等。因此, 在我国的铁路运输发展过程中, 提速战略不仅开辟了铁路运输行业的新领域, 还为完善铁路运输发展以及促进运输产品多样化提供重要帮助。

2 提速战略对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作用

提速战略在我国铁路的历史发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其不仅增加了我国铁路的整体性发展, 还在运输生产力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 对于铁路运输组织的基础理论和方式实现有效创新和发展, 对于我国的铁路技术发展等都十分重要。

2.1 提升铁路运输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和装备是关系到列车提速和高密度运行的重要指标。我国的铁路运输提速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铁路运输的实际技术水平, 装备水准也明显提升。在以往的提速过程当中, 我国的专业人员通过不断自主创新, 有效且准确掌握了很多有限提速的技术, 并且在一些铁路相关的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除此之外, 提速战略实施之后, 我国铁路运输中很多大型的站场都进行了创新性的改变, 其中涉及到客运站等的人性化设计, 这对于我国铁路设备等的整体水平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很多货车的实际提速载重相关的技术都相对提升了很多。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 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已经被充分应用在铁路运输当中。很多传统产业得到了改造, 铁路方面的实际运输效率上升, 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我国在铁路运输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等, 都有效展现了我国铁路提速的成果, 符合铁路运输的实际需求。

2.2 繁荣铁路城际旅客运输线路。

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带动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其中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区等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十分繁荣的区域, 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重要的活动区域, 客运量庞大。提速战略中, 我国城际旅客运输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在很多重要的经济区域之内, 开设了快速型列车, 加强了城市的辐射效应, 直接突出了同城效应的重要优势。在提速战略实行之后, 我国的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等都市圈内的高速客运专线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很多运输机制得到了逐步完善, 对于提升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促进了周边经济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 在我国, 都市圈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极快, 实际的城际客流量较大, 客流量呈现比较集中的趋势, 高峰期客流量增长明显, 需要铁路运输方面在时效性上加强研究。因此, 对于都市圈区域的人员来说, 他们迫切需要一些高密度且高速度的交通工具, 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交通压力。城际铁路客运公交化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要求, 运行时间短, 效率提升明显。

2.3 客贷分线得到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和运输数量之间出现了矛盾, 这种矛盾在客贷分线中尤为明显,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另外, 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和运输发展情况来看, 今后的客贷分流将成为更加主要的运输发展路线, 其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我国在经过了提速战略之后, 高速客运专线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实践和技术性基础, 促进我国客运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 我国的铁路在客贷分线上展开了新型模式, 促进了客贷分线运输的实际发展。高速客运的专线对于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将一些既有线路的绝大部分旅客列车进行有效分流, 实际缓解有线运输的压力。既有线路使用在货物运输方面, 能够形成高速度以及高运能等安全度极高的运输通道, 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方面的需求。总之, 客贷分线在提速战略实施之后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不仅在运输的安全性等方面实现提升, 还能够缓解既有主线路的运输压力, 有利于铁路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

2.4 货物运输组织工作得到创新。

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发展缓慢, 货物在途中的时间消耗比较长, 货主对运输效率不满, 损失了很大部分对于时速等方面都要求较高的货源。但是, 在实行提速战略之后,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货物运输的实际能力, 专业人员使用了先进的技术, 通过不断改造实现了集约化的经营模式。货物运输组织的方法产生了变化, 主要目的是改善路网通过能力, 其中还涉及到调节全路的车流径路, 重点发展战略装车以及卸车点的规划。因此, 根据实际状态可知, 我国的很多货物运输组织在提速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了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创新, 这对于促进货物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帮助。

结束语

我国的铁路发展时间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晚, 在很多专业技术以及实践经验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 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也经历了较为重大的变化, 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汲取经验, 走向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本文首先针对提速战略进行了较为简单的介绍, 进而主要分析了铁路提速策略在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分别介绍了其在货物运输组织、客贷分线、铁路城际旅客运输线路以及铁路运输的技术水平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 以期为促进我国的铁路交通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富忠.铁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自1952年以来的经验证据[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5 (2) .

[2]黄文佳.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分析功能的开发与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 (5) .

[3]王鹤峰.合资铁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 (5) .

[4]高一兵.提高铁路散堆装货物装车质量的思考[J].铁道货运, 2015 (5) .

品牌带动战略 第9篇

(一)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及区域政府追求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产品与服务总产出量的增加,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量。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一个封闭的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内国民生产总值Y1是现存的生产能力(产出)O和需求D的函数,即Y1=(O1,D1),从供给方面看,产出取决于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和土地Q等的数量和质量,即O1=f(L1,K1,Q1…),从需求方面看,总需求是由私人的消费需求和公共的消费需求C与私人和公共的投资需求I两部分构成,即D1=f(C,I…)。

经济增长也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最早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土地、劳动和物质资本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随后新古典增长理论引入解释经济增长的新要素——技术进步;而新增长理论进一步把技术进步作为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而后诺思又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重要要素进行考虑。

纵观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和演进,可以看出,这些经济增长理论将研究放在生产或供给(产出)领域,重点考察供给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忽视了需求领域拉动作用的研究。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经济进入生产过剩,产出因缺少需求不一定会变为收入,以及品牌对消费需求越来越起重要导购作用的时代下,品牌这一因素到底对经济增长(在推力和拉力上)起什么带动作用?以及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二)晋江品牌带动状况

2007年,晋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5亿元,增长18.8%;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6位。晋江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仿样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打响自有品牌的过程。亚洲金融危机、产品同质、供过于求的新竞争环境的出现,开始改变晋江出口加工企业的生存状态。面对内外销市场越来越难做的现实,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贴牌生产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样品质的产品,贴上外国牌子就身价倍增,而生产者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在这种环境下,晋江企业迫切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品牌,晋江企业对品牌重要性认知开始觉醒。

1997年,安踏的销售额仅有5000万,但安踏却率先请孔令辉做代言人,打响了进军国内市场的第一枪。2000年,孔令辉夺得奥运会冠军,随着他在中央电视台喊出的“我选择,我喜欢”的广告语,安踏品牌效应立显,安踏在市场上的销售业绩出现了井喷式增长。2007年10月,安踏在香港上市,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安踏获得了更大发展资源。

在安踏品牌效应带动下,晋江企业开始跟风式的品牌改制;晋江市委、市政府也先后在1998年和2002年实施了“品牌立市”和打造“品牌之都”的战略,结合龙头企业品牌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创建,积极引导企业贯标认证、争创名牌,推进自主技术、自有品牌的“两自”型企业发展。

到2007年底,晋江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9个、中国名牌产品24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件,国家免检产品76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13项;5个品牌入选亚洲五百强,10个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五百强,3个品牌入选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

二、晋江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晋江品牌带动可以归纳为3层带动。第1层是品牌企业对自身企业的内部带动;第2层,品牌企业对区域内外部企业的带动;第3层是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带动。根据以上作用关系,我们构建晋江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图(见图1):

(一)品牌企业的自身内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即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对自身发展所需的供给要素(劳动、资本、技术)和需求要素(消费、采购和投资)的带动作用关系,从而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首先,通过品牌建设带动自身企业发展所需生产要素的获取。由于品牌企业管理规范,较高的知名度,较大的发展潜力,更容易受到劳动者的青睐和优秀人才选择单位的重要考虑因素;品牌能带动自身企业更易获得政府在用地上的支持,同时品牌企业注重从管理和技术上要效益,强调集约化生产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品牌建设能带动企业技术的创新和存量技术资源的利用。

其次,通过品牌建设带动自身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投资。通过品牌建设能带动消费者和组织购买品牌产品的导购作用。品牌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容易由品牌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具有强势品牌的企业,容易受到资本市场青睐。

(二)品牌企业对外部企业和组织的带动

即在品牌企业竞争优势的示范效应下,品牌企业对外部企业和组织进行水平带动、垂直带动、协同带动和扩散带动,从而在更大范围上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促进的作用。

品牌对同行业企业的水平带动,即品牌带动的内部积极效应,受到同行业企业的学习和模仿;品牌企业对关联上下游企业的垂直带动,即品牌带动从内部扩展到前向、后向上对供应商、生产商、销售代理商和售后服务商产业链之间带动;品牌对相关组织和政府的协同带动,即品牌带动从内部向政府、中介服务组织、行会、会计、法律、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等相关支撑体系之间带动;品牌对不相关企业和组织的扩散带动,品牌带动从企业内部向区域内无关联的企业、服务机构之间带动。

(三)产业集群品牌带动

即在产业集群品牌建设过程中,通过区域的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规模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首先,作为具有共享性的“区域品牌”树立后,它同样具有企业产品品牌对生产要素和需求要素的吸引力带动作用。一方面,在产业集群品牌和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能吸引各种生产要素资源集中在特定区域内。另一方面,具有品牌的产业集群,通过各种行业展览会和博览会等,可以使采购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必然会引来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商蜂拥而至,大批量选购产品。

其次,产业集群品牌建设,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外部规模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品牌能优化整合集群内部资源,使资源充分利用,还可以改善集群的投资环境,优化提升产业链条,利用产业链整合提升区域品牌生产力。

再次,在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中,会带动政府根据区域经济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得区域产业布局得到优化与完善,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三、晋江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实证分析

(一)晋江品牌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对自身企业的带动

1、晋江品牌企业带动了企业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和人才资本要素获取。(1)晋江的知名企业组成“晋江招聘专场”,对应聘者进行晋江集体品牌宣传。在知名企业“品牌效应”的作用下,增加招聘现场的人才流量,同时也带动在场的晋江中小企业用工人才招聘。(2)由于品牌管理规范,待遇更高,开发实力强,能吸引一流人才加盟晋江企业。

2、带动了政府鼓励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的制定。为品牌企业发展需要,晋江市设立了全国首家县级博士后工作站,并从财政中拨巨资为所有企业博士后科研人员免费提供高档住房和每月4000元的政府津贴。如今这个工作站已吸引30名博士后,涉及经济管理、软件开发、模具制造等多个企业急需的专业领域。

3、晋江品牌企业在品牌建设中,越来越注重从管理和技术上要效益,强调集约化生产方式,带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如七匹狼在晋江的生产基地只有100多亩,而将更多的生产将外包给协作厂,公司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品牌、渠道和产品研发设计3大领域,以此建立并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在品牌建设带动企业技术创新上。晋江品牌企业为维护和发展品牌,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与8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签署合作交流协议,组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70家(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省级技术中心21家),培育省级以上高新企业35家(其中有2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这些带动了晋江品牌企业自主核心技术产生,恒安、安踏公司分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45项、47项。

5、晋江品牌带动为企业带来了资本的吸引,晋江这个县级市,已拥有恒安、凤竹、七匹狼、浔兴、蜡笔小新、福联、福兴、梅花、安踏9家上市企业。已上市的9家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72.7亿元人民币,总市值达500多亿元。

6、通过品牌建设带动政府政策和制度的改善和创新。为了提升区域品牌的竞争力,晋江各级政府均在不断的完善品牌建设扶持政策。如通过政府采购、或制定相应的品牌企业的扶持与奖励的措施来扶植支持和提升区域自主品牌发展

(二)晋江品牌企业对区域内外部企业的带动

1、晋江品牌企业的水平示范带动。

自安踏请了孔令辉做代言人,在中央电视台喊出了“我选择,我喜欢”的口号而一举成名后,晋江的企业迅速跟进,到了2003年在央视投放广告的企业已经达到44个。这个模仿跟进战略,带动了晋江运动鞋、服装业等多个品牌的发展。

2、晋江品牌企业的产业链垂直带动。

1995年浔兴拉链组建集团,2002年,新成立的SBS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集模具开发、拉链生产、电镀、染色为一体的拉链专业化公司。浔兴集团规模迅速扩张,成立了10多家紧密型附属企业。像SBS浔兴拉链、七匹狼、恒安等,围绕这几家龙头品牌企业,有200多家企业与之配套,形成了产业集群,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合作。

3、晋江品牌企业的协同带动和扩散带动。

晋江品牌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市政服务、基础设施和各种规范的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如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商贸物流、人才市场等,为品牌企业的成长提供组织、协调和保障作用。这也提升了服务业作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优化了区域内的产业结构。

(三)晋江产业集群品牌的带动

1、晋江产业集群品牌对企业发展生产要素和需求要素的带动。

在晋江产业集群发展下,名牌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放大,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完善产业体系,细密的分工协作能够为不同类型企业组织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并能为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提供就业空间,仅纺织服装、鞋业制造、陶瓷、伞具4大产业集群就聚集了52万多人,占晋江总人口的50%左右。依托产业集群品牌优势办起的各行业展览会和博览会,带动了区域内品牌商品的采购和投资。如晋江“鞋博会”,境内外知名鞋类企业(协会)纷纷加盟展会,意大利制鞋机械协会和中国台湾区机械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区制鞋工业同业公会踊跃参展,境外展位占展位数的25.5%。据统计,前7届鞋博会客流量50多万人次,合同交易额近200亿元。

2、产业集群品牌通过对区域内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

(1)在晋江企业品牌带动下及产业集群品牌的形成过程中,优化了晋江市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目前晋江市已形成了以鞋类为终端的旅游运动鞋、拖鞋、皮革、鞋材、辅料;以服饰为终端的成衣、内衣、泳衣、拉链、化纤、纺织、染整、印花、后整理加工等一系列产业集群,带动了相关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它们共有6000多企业,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2)为了配套品牌龙头企业的发展,晋江市把规划建设工业区作为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的有效措施来合理布局产业空间。特别是近年来,坚持把突出品牌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特色作为提升工业区内涵和功能的主要内容,使一个个同类企业组织相对集中的特色工业区成为主导产业生产基地,使一个个产业集群在布局上相对集中在一个固定区域,形成一个个“块状经济”,呈现模块化生存格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产业集群品牌对政府市政服务的带动。

为了推进区域内企业产品品牌和产业集群品牌发展,政府不断从政策、制度、流程和服务上地做出改革和创新。在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中,引导了区域和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政府自身的改革和转型。2004年,晋江市被列为全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进一步提升了晋江市政服务形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四、晋江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启示

品牌带动要注重培育和扶持关键性品牌企业的发展,以其成功的品牌示范效应,带动自身企业和其他企业发展,从而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晋江企业品牌带动和鞋业产业集群品牌带动的历程来看,安踏品牌企业的成功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

品牌带动经济增长不仅表现在品牌对生产要素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人才)的吸引、集聚和优化推动作用上,更表现在对产品的需求要素(消费、采购和投资)的拉动作用上。这种品牌拉动作用尤其在供过于求的过剩经济环境下显得更加有意义。晋江会出现品牌企业跟风在中央台做品牌推广传播,也正是这种过剩经济环境带来的抢占市场竞争反应。

通过品牌经营,能够提高区域生产的集约化经营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品牌企业容易以其品牌效应,把生产环节外包出去,自己并不从事生产制造,而只从事研发、设计和营销工作。从而提高区域的总体产出能力效率,推动有限区域内的经济总量无限扩张和集约发展。

品牌带动必然会带动企业自主创新。因为在品牌发展和品牌维护上必然要求品牌产品具有个性要素,而要产品服务要有个性,必须要有自主核心竞争的技术和专利。

企业产品品牌和产业集群品牌带动,离不开区域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在政府与企业和集群互动过程中又提高了区域政府的市政服务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和区域政务品牌形象。

品牌特别是产业集群品牌会带动区域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仅带动了龙头品牌企业和中小配套企业的协作发展,而且会促进中介服务组织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摘要:文章从品牌带动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问题,通过晋江品牌带动经济增长模式,找到品牌带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为其他区域通过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品牌,经济增长,模式,晋江

参考文献

[1]、王秉安.品牌带动原理方法和海西实证[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3.

[3]、孙曰瑶,刘华军.品牌经济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品牌带动战略 第10篇

一、在规划实施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扎实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围绕建设西北能源、建材、食品基地的目标, 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基础,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一是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加强与华能、中铝等央企和陕有色、陕煤化、陕汽等企业集团的合作, 引进实施了一批大项目,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煤炭产能由低迷时的800多万吨提高到2000万吨, 电解铝产能由5.5万吨提高到25万吨, 水泥产能由420万吨提高到1700万吨。在支柱产业扩能增效的同时, 大力发展非资源性替代产业, 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电源、旅游等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新兴产业比重已达到30%以上。

二是加快园区建设, 走内涵发展之路。根据全市的资源、项目和产业布局, 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 规划建设了八个工业园区。与陕煤化、陕有色集团合作、投资150亿元的航汽铝工业园区已开始实施。八个工业园区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 通过工业园区建设, 拉大了城市骨架, 城市规划区面积由原来的55平方公里扩大到110平方公里。

三是多措并举扶持壮大骨干企业。

2005年省上给我市下划了5户省属企业, 我们通过政策性破产、资产重组等途径, 使这些企业走出了困境, 近万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引进了冀东水泥, 对秦岭水泥公司实施了破产重整, 使多年亏损的老企业实现了盈利。以存量换增量, 把东风昌河公司市级国有股份无偿划拨给陕汽集团, 在铜川新区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通过引进合作伙伴, 新上2条陶瓷地砖生产线项目, 西北耐火材料厂闲置资产正在逐步盘活。

四是狠抓环境治理, 提升城市形象。2003年我们自筹资金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滑塌区居民整体搬迁, 矿区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 去年已累计建成135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1.5万户、6万多群众喜迁新居。在省上的大力支持下, 关闭拆除了51条水泥落后生产线, 水泥污染顽疾得到有效根治, 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09年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4天, 先后创建成为陕西省卫生城市和绿化模范城市。

五是大力发展果业, 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利用铜川位于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这一优势, 大力发展以苹果、大樱桃为主的鲜果和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果, 打造陕西渭北果业基地。全市鲜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200万亩, 农民人均达到5亩果, 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六是加强各类培训基地建设, 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延大铜川校区即将开工建设, 陕西体育专修学院、省武警总队、消防总队培训基地、渭北果业学院等项目也取得实质进展。

2009年, 我们抢抓建设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的机遇, 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 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5.86亿元、增长15.2%, 地方财政收入10.08亿元、增长34.29%, 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7元, 增长24.6%, 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21.06亿元、增长31.5%, 农民人均纯收入3968元、增长20.5%, 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大关中经济区打造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 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空间发展框架, “建设大西安, 带动大关中, 引领大西北”。铜川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 将积极融入西安大都市圈, 主动接受西安的辐射带动, 以经济转型为统领,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 以培育煤电、铝业、水泥、新兴产业四个百亿元产业集群为重点, 努力建设渭北果业之心、西北建材能源之都、避暑休闲胜地、宜商宜居城市。

(一) 加快推进四大基地建设

一是构筑关天经济区能源基地。抓住中省支持铜川转型的机遇, 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 加快煤炭资源就地深度转化和综合节约利用。延长现有煤炭资源开采时限, 重点发展百万吨以上的大煤矿, 使煤炭产能稳定在2000万吨。依托华能集团、陕煤化集团等大型企业, 引进实施一批煤炭转化项目, 发展煤电产业和煤化工, 建设华能铜川电厂2×100万千瓦二期工程、铜川铝业电厂2×60万千瓦工程, 使全市发电装机尽快达到400万千瓦, 把铜川建成关天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二是构筑陕西铝工业基地。以航汽铝工业园区为依托, 实施好电解铝产能扩建、预焙阳极等项目, 电解铝产能达到50万吨, 预焙阳极产能达到15万吨, 抓好铸轧铝板、合金铝铝板材、汽车精密铝铸件等下游深加工产业, 实现铝业由初级产品向精深产品的战略转型, 把铜川打造成西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三是构筑西北地区现代建材基地。新建及改扩建8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 形成以秦岭、声威两大水泥集团为核心产业集聚区, 使水泥产能达到2000万吨。加快发展油井水泥等高附加值水泥制品、节能环保型建材新产品, 延伸水泥产业链。积极承接东部陶瓷产业转移, 引进建设一批陶瓷项目, 尽快使建筑陶瓷产能达到3000万平方米。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铜川新区中星材料科技园为依托, 重点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及相关产业, 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建材业基地。

四是构筑关天经济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围绕农副产品加工, 以台湾旺旺、佰度食品、凯维酒业等企业为龙头, 加快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和奶牛养殖业发展, 巩固200万亩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成果, 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奶制品、方便面、核桃乳、浓缩蔬菜汁以及植物油蛋白生物生化制品, 打造享誉全国的名、优、特产品, 把铜川建成关天经济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积极发展新材料、半导体照明、装备制造、医药、电源等新兴产业, 尽快使其产值达到100亿元。

(二) 加快推进铜川大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55万城镇人口大城市和西铜同城化发展的目标, 抓紧修编城市总体规划, 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拉大城市骨架, 构建“北市区—黄堡—耀州区—新区—坡头”的大城市格局, 确保城市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全面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超前做好重大基础设施的策划和实施工作, 加快西铜第二通道铜川段工程建设, 开通西铜公交专线, 力争合凤高速公路和耀旬二级公路开工建设, 启动铜川铁路连接线项目和西铜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三) 加快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按照“421”的旅游发展思路, 重点建设照金香山、玉华宫、药王山、陈炉四大景区, 形成以照金香山为中心, 集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南部旅游板块, 形成以玉华宫为中心, 集佛教文化、休闲避暑、滑雪狩猎等为一体的北部旅游板块, 打造大唐国瓷文化旅游创意园, 着力构筑旅游精品区, 使铜川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四) 继续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品牌带动战略 第11篇

“厦外”引领示范,附属校跨越崭露头角

厦门外国语学校是全省唯一一所重点外国语学校,也是享有20%应届毕业生保送全国重点大学资格的全国1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2006年2月,海沧区将原延奎小学海景教学点、渐美小学、温厝小学、海农小学、东屿小学五所小学合并成立了公办的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厦外附校”)。经过五年的努力,厦外附校已成为海沧教育的一大品牌,近年来先后获得省“巾帼建功学校”先进校、厦门市文明学校、厦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厦门市绿色学校、厦门市“三项主题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在老百姓心中产生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影响。

厦门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名师荟萃的名校,他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而厦外附校却是一所年轻教师占多数的新校。为了更大程度地提升厦外附校的教学水平,也为了更直接地促进岛内外教育的均衡发展,厦门外国语学校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与厦外附校的教师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每月来厦外附校现场听课,集体研讨指导,厦外附校的教师去总校听课学习。总校赵继容校长对两校的合作提出严格、精细的要求,她希望两校教师把合作作为一种“双赢”的活动,力求每一项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厦门外国语学校在名师带教的基础上,根据厦外附校的实际情况与需要,直接选派15名业务骨干来附校支教。这批教师的到来,激活厦外附校的教学热情,优化了厦外附校的教师结构,提升了厦外附校的教学品质。为了整体提升厦外附校师资水平,厦门外国语学校还定期指定名师到厦外附校进行校本培训。经过几年的努力,厦外附校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初中中考和小学毕业考、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发明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和老百姓的好评。

名校集团化办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几年来,厦门外国语学校与厦外附校合作办学,促进了厦外附校快速高效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区域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市、区各级领导和各大媒体的肯定,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和进一步完善。

品牌的总结与提升。厦门外国语学校目前拥有海沧附校、湖里分校、翔安附校,明年将达到四所附校,厦门一中拥有四所分校,厦门双十中学明年将拥有四所附校。公办名校的联合办学并不是为了追求教育规模的扩大,其意义在于将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其它学校共享。此处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既不可能通过行政分配,也不可能通过人事分配来共享的资源,即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模式(文化)。名校通过对自身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文化的总结与提炼,将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模式转化为学校管理制度与学校办学流程,然后向集团其它成员学校输出,这对名校提出了一个比办学更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崭新的办学要求,即不但要向本校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还要向其它学校提供“如何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这对于习惯于靠经验与行动来说话的学校教育,要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优秀业绩予以总结与解释,只是靠经验的说教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借助于教育理论的指导将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的衔接与传承。北大附中校长康健用“大象无形,上善若水”来形容大学文化对附中文化的影响,他认为,这种影响虽然无形,但却有一种持久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附中的发展:如北大附中“民主包容、尊重个性、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的教学传统,与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传统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都是一脉相承的。同样的道理,名校创建的附属学校也需要这样的文化传递过程。例如,厦门外国语学校与合作校都使用一致的校训、校标、校服等。联办校必须领会和贯彻名校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师生文化等内涵,才能尽快地传承名校的精髓。

成员的统一与特色。合作办学成员学校必须关注办学风格的“统一”与“特色”的问题。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事业,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在智力上的潜能分布是不同的,为了激发某个孩子身上极具个性化的潜能,学校要向他们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要保证学校为学生提供差异教学,就必须为学校的差异发展提供发展空间。但集团办学的宗旨,就是共享集团创始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文化。这种“共享”既让彼此有一个共同使用的教育资源与办学模式,又不因此而束缚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各自的办学特色。“共享”仅仅意味着创始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文化。只是集团成员学校的一种软性的办学资源,但至于集团成员学校如何使用与开发这个资源,就必须与成员学校自身的办学实践相结合来进行决策了。因此,对集团成员学校来说,联合办学的目的,并不是可以因此放弃自己的办学责任和特色。

办学的规模与质量。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要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就是效率问题。学校提供服务产品,实质是提供教育服务。由于通过集团化的过程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它的规模经济是有保障的,规模经济效益会提高,至于提高程度怎么样,跟管理有关系,这是一个规模经济的问题。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名校的教育辐射作用,但是,合作校数量过于庞大也会影响名校自身品牌的稀释和合作校的办学质量问题,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对合作办学进行适当的评估和督察,以保证合作办学的质量。

合作的利益与责任。义务教育是社会公平和公正发展的“平衡器”,不能作为营利的产业来经营。借助集团这种形式来办学,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产业化,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营利。政府部门通过集团组织形式来举办义务教育,借鉴集团化办学的经营机制来盘活教育资源,降低运作成本,实现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厦门市参与集团化联合办学的名校每年可以获得政府部门的经费支持,但这些经费和学校庞大的办学经费相比几乎是微乎其微,这些公办教育集团与民办教育的“趋利性”是不同的。这些公办名校更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担负起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总之,面对教育均衡与教育优质的冲突与张力,面对民众对优质教育的诉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区域内的名校都开始主动承担区域教育优化的责任,以名校为创始单位而组建的教育集团不断涌现。但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的模式,为了不稀释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必须将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文化进行总结与提升,将其制度化与程序化,将其与集团成员学校共享。在目前名校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提升与总结名校的教育资源,名校管理者从管理型向经营型管理者的转换,集团内办学风格的统一与差异发展,都是对这种办学模式予以改善与优化的课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品牌带动战略】相关文章:

品牌带动05-21

以品牌建设带动事务所05-17

项目带动战略07-24

名牌带动战略范文06-03

企业带动05-17

带动教学05-28

经济带动07-29

带动影响08-07

带动效果08-29

党建带动企业发展05-28

上一篇:中国制造的脱口秀下一篇:防旋髓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