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课教学方法

2024-05-16

应用写作课教学方法(精选12篇)

应用写作课教学方法 第1篇

1“体验型”教学方法的含义

所谓体验型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 经过反复认识和发现、不断深化和体验知识对象, 以掌握客观而精确的知识的教学方法。

体验型教学方法是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的重要维度。它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而不是配合老师上课的机器。学生应该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 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的真正价值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感受、体验情感, 提高认识并转化成智慧, 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新课改中的一项有益尝试。在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应用文写作课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应用写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记忆, 注重反复练习技能, 很少学生参与, 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刺激, 标准化学习, 强调理论系统化。传统教学方法导致的唯一课堂形式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知识点, 而所讲内容教材上已经写得很清楚, 学生完全可以凭借阅读教材理解知识点。这样, 学生听得疲惫, 睡觉、发呆、自行看书的行为屡见不鲜, 课堂没有一丝生机活力。而这只是其次, 更重要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使学生们厌倦了学习应用文写作课, 并且学生一致认为即使上课不听老师讲, 课下通读教材也可以学会写某一文种的文章。无形中学生的学习时间荒废了, 应用写作技能得不到锻炼,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不了, 课程无疑以失败告终。

3 应用文写作课“体验型”教法的尝试

近两年来,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 不断实践, 不断改进, 并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预习环节, 引入体验“温故而时习之, 可以为师矣”,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复习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但预习将要学到的知识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讲一个应用文种之前, 让学生先预习, 并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完成练习。如讲到计划, 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制定一份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 本学期所有学习内容将按照计划实施。

教学过程, 鼓励体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设计, 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 恰如其分地设置各种教学情境,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小品、辩论赛、故事会等多样化教学形式来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各种虚拟的或实境的活动中产生各种情感体验, 并进行判断、比较、分析, 进而明白道理, 掌握知识, 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当然, 情境的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三个方面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如“申请书”是应用文中比较简单的文种, 在讲到这一文种时, 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前预习, 上课时任选一组学生让他们讲解申请书的写作及注意事项, 其他组的成员可以做补充或提出质疑, 学生们在交流和辩论中学会了一个文种的写作。在讲到“起诉状”时, 先给同学们讲了两个故事《窦娥冤》和《祥林嫂》, 学生在高中阶段学过这两篇课文, 但当对它们的记忆渐渐消退之时, 老师再“重提往事”, 学生的情感又一次被触动, 学生真正理解了在依法制国的社会中“起诉状”的重要性及学会它的必要性。

课后作业, 实践体验。实践出真知, 为使教学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必须使学生再次体验, 让他们带着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回到实践中, 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每一位学生在求学阶段都会遇到许多问题, 参加社团或学生会, 制定学习或工作计划, 为班级制作简报, 参加学校活动, 意外丢失物品, 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 就业……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应用申请书、计划、简报、演讲稿、启事、求职信等文种的写作, 这是大学生活赐予我们的很好的体验机会。像商品广告、产品说明书等文种, 则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在充分了解商品的基础上来为其做宣传或说明, 伴随着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 同学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锻炼, 创造力也突显出来, 他们在创作广告文案的同时引入了唐诗、宋词、歇后语、俗语及当下流行歌曲的歌词、流行小品的台词等。

考核机制, 升华体验。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应试教育”模式下, 考试往往被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 分数成了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这样的评价机制, 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 必须建立一种既能激励学生发展又能全面考评学生的考核机制。首先, 考核内容应该多元化, 除了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运用, 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次, 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考试、测验外, 还可以结合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 如预习情况, 课堂答辩、社会调查, 乃至课后的行为观察等, 建立一种量化考核和质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最后, 考核过程应该动态化,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其性格、心理、知识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 在一定的过程中来进行, 使发展和过程成为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 通常采取“三合一”的形式, 即卷面成绩占40%、课后作业占30%、课堂表现占30%, 这样的考评方式更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

4 对“体验型”教学方法的设想

“体验型”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不同的学科采取的“体验方式”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探索如何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条件, 看录象、短片或记实片, 学生很容易记住当中的人、事、物。将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每一个文种都设计出特定的故事情境, 情境中包含写作知识、情感体验, 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感受事物, 最后用文章来解决问题。

以上是在应用文写作课“体验型”教学方法上的几点体会, 可能不太完善, 但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让我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我们一起体验钻研的乐趣, 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 更深刻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课堂是师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只有不断探索, 不断改进, 才能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薛宏冰.“体验型”文学课教学评价方法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0) .[1]薛宏冰.“体验型”文学课教学评价方法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0) .

[2]张辉论.“体验型”教学在知能转化中的载体作用[J].教育艺术, 2002 (5) .[2]张辉论.“体验型”教学在知能转化中的载体作用[J].教育艺术, 2002 (5) .

写作课教学反思 第2篇

这次上课的习作要求是读与写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写景习作练习。我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课文都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范文的写作特点,归纳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写之前,我让学生观看了网上九寨沟的风光视频,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看到了什么。之后围绕我精心挑选的一处风景进行景物片段练习。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时候,我强调一定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要按一定得顺序写,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为了使文章能够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多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多想像等手法。

我让学生在交流写景作文的时候,发现一部分学生能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作,描写细腻、生动。特别是黄典、田文轩、张燕等同学写的片段练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到这些学生的作文的时候,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真是一种享受。我给他们的评语是:“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们有一个会思考的充满智慧的大脑,你们的描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今后指导学生写景时,一定要再细一些,真正让学生学会习作的方法。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多从他们的身上找一些闪光点,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老师是很在意的。让他们把写作文当成一种期待,让快乐的情感体验伴随他们的写作。

基于在线写作网站的写作课教学实践 第3篇

【关键词】写作教学 读写教学 写作策略 线上写作课堂

一、引言

英语写作不仅仅是考察学生对于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是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察。在实际写作课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以及条件的制约,学生们往往缺乏课堂写作的素材,同时在评价环节也只局限于较为单一的老师与个别学生。由此,需要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指导阅读,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资源进行信心搜集,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扫读和略读等阅读技巧感知文章的主体结构,提高对于文章布局的能力。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学习者应该有输入大量略高于其语言学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取得必要的语言习得。

针对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需要改变一下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前和课中的主体作用,将宝贵的课堂实践留给写作技巧的获取,再通过多媒体实时交互,实现生生互动互评模式,提高课堂评价有效性。在本节课例中,笔者通过了石墨在线协同写作网站来实现课堂实时互动的。

二、教学案例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上课学生为杭州市某中学剑桥国际部的高一学生,由于国际课程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他们的英语较其他普通高中高一学生而言相对较好,尤其体现在词汇量以及语言输出方面。同时,对于社会性热点话题有着一定的了解。

2.教学内容分析。剑桥国际高中一年级的课程为IGCSE课程,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情,选取了Success International English Skills for Cambridge IGCSE中的UNIT 9.2中的Animal Experimenting部分作为课前阅读语篇。文章从一位儿科医生的角度,佐以科学数据等阐释了动物实验的必要性。

作为一篇单边正方议论文,该篇议论文另辟蹊径采取“how angle”手法,即通过解决问题进行让步的论证方法。加上大量的科研数据和研究案例,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

3.教学目标。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取作者的主要论点和论据;讨论获取与动物实验相关话题信息;重点学习“how angle”,举例,数据罗列等辩证方法;

4.教学思路分析。本节课分为导入,信息收集,阅读材料处理,写作以及评价与展示四个部分。笔者通过引入话题,激活学生对于动物实验话题的兴趣。在阅读材料处理阶段,学生们通过两两分工合作分析文章所致用的论证方法,并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据可依,评价他人的写作。在展示环节,学生们尝试评判同伴的写作,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们在课前完成对于课文Laboratory Animals: A Doctors View预习,包括词汇整理以及基本内容理解。在预习工作完成后,学生们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被分配到的动物实验话题进行资料收集。四组将分别就动物实验的成因,动物实验所取得的成功,动物实验引发的负面反应,可以取代动物实验的其他方式进行相关资料搜集。通过阅读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Step 1: 导入-引入话题

笔者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广告牌,左右分别有一只小白鼠和小女孩,写着Who would you rat/her see live?,由此询问同学们将如何回答,为什么。学生们将从一些动物试验的利弊方面,经济和社会方面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一副广告牌直接引入本节课话题-动物实验,开门见山。同时,也初步考察了学生们课前对于这个问题所做的相关预习工作,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Step 2: 小组汇报

学生们在课前被分为四个小组,通过课文以及网络资源收集素材。在课堂上,小组内的信息整合后由小组内的代表进行课堂汇报,并由同组成员在石墨网页更新,达到口头和笔头汇报同步。在小组完成汇报后,其他小组提出问题,进行补充,值得一提的是,补充的内容也可以实时更新在石墨网页上,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组内分工合作,最后完成课堂展现最能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大量并有效的阅读在写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达到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前期的阅读。(Carson,1993)传统的小组讨论受限于课堂实体展示环节往往在课堂上得不到其他同学的有效反馈,而通过石墨网页课堂上所有的学生们都能积极有效的投入到课堂讨论中来。

Step 3: 辨证写作的小技巧

学生们在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教师通过如下几个问题来检查学生们对于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于动物实验的态度。问题一:Is this article positive or negative about animal experimentation? 问题二:How does the doctor express the opinions in the article? 学生初步总结出一些作者论证的方面,如列举数据和实例。

随后,学生们两两合作,一半的小组通过文章中已选出的句子进行论证方法总结,而其他小组则是通过论证方法推导文中例句。两边的小组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内容核对。随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数据论证,让步论证(how angle),同时也关注文章作者客观和谦逊的语气和语体运用。

[设计意图]

在辩证写作技巧教授环节,教师避免了比较单一的教授形式,而是鼓励小组合作,积极探索,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积极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们在归纳议论文写作相关技巧后,也关注了议论文中适合的语气和语体,为之后写作做准备。

Step 4: 写作

写作任务如下:

Topic: Is animal experimentation really worth it?

要求学生们通过使用学习的论证技巧完成动物实验的反方论证,要求结合小组收集的素材,并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语体。这些写作要点(见图1)也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石墨网页上,使学生们可以在写作中和写作后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价。

图1

在明确了论点之后,学生们通过回顾在上课初期所列举的与动物实验相关素材,根据自己写作需要选取。在学生们进行段落写作期间,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和传统的局限于自我写作不同的是,学生们通过ipad在同一个写作页面上完成习作。由此他们不仅可以关注到其他同学的写作进程,同时还方便之后进行同伴互评。

[设计意图]

在之前教学环节中已经做好了从素材搜集到写作技巧的累积,学生们在这个环节能够比较从容的进行段落写作,顺利的完成语言输入到输出。同时,借助于石墨写作网站的优势,学生们能回顾各小组提供的写作素材,并在写作过程中随时进行复查,同时借助写作项目检查表格进行自查。对于不同写作进程的学生,他们也能帮助其他进度较慢的同学或者进行同伴互评。

Step 5: 展示与评价

首先学生们通过项目检查表格(表格见上图)对一位同伴的写作进行评价,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打勾形式,而是学生根据每一条条目写下具体的评价内容,对于同伴的习作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之后,由另一位同学进行课堂公开评价,再一次回顾本节写作课的重点,为其他同学修改也提供了参考。

[设计意图]

在授课之后,学生们都清楚了写作的目标,也学会评价同伴的作文,从学生们写下的评论部分来看,完成的质量非常高。同时,通过评价他人的习作,也有利于检查回顾自己的习作改进不足。教师留下的回家作业即为认真阅读同伴的评价,并根据评价对自己的习作做出修改。

四、教学反思

在本课结束后,教师在结合其他听课老师以及评课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出本节课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写作课前素材的积累。对于一篇成功的议论文而言,需要有丰富的材料作为内容进行支撑,这就要求学生们在课前结合书籍或者网络进行大量调查和阅读。在筛选材料的同时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辩证性逻辑思维能力。

2.注重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本届写作课是基于石墨在线协同写作网站,该网站旨在实现多人编辑网页,为写作课程提供了操作便捷。学生们无论是在做小组展示还是个人写作,都能同时在石墨网页上完成,同时该网页还具有长期保留的时效性,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课后回顾。

3.注重写作评价环节。在教师设立了较为明确的评价表之后,应该由学生们来完成对于同伴习作的评价,根据写作课教授重点的不同,评价标准也应该有侧重点,旨在加深学生们对于该节写作课重点的记忆,也能更好的巩固写作课的重难点。在学生们收到同伴们的评价后,应该利用课后的时候完成对于自己习作的修改,以便达到巩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arson,J.G.1993.Reading for writing:Cognitive perspectives[A].In J.G.Carson & I.Leki(Eds.),Reading in the Composition Classroom:Second Language Perspectives[C].Boston:Heinle & Heinle.85-104.

[2]韩亚辉.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32):85.

[3]戴建敏.借鉴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10):18-22.

[4]徐浩,高彩凤.英语专业低年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7(2):184-190,220.

[5]戴军熔.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个基本视角[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5):32-39.

应用写作课教学方法 第4篇

2003年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为听说能力;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改革发展到今天,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 已经开始迈出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步伐。公共外语教学不但开设了语言技能训练课程, 即听说读写译专项课程, 还依托互联网, 推动了微课, 慕课的产生和发展, 为外语教学呈现了崭新而广阔的发展前景。

2 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写作课教学的弊端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跟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英语写作能力目前还一直处于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其主要原因如下:

2.1 投入多见效慢, 学生重视度不够

写作教学过程耗时多, 内容繁, 既费时费力, 又不易见效。不仅是学生很难对写作投入巨大的热情, 在现有的教学压力下, 甚至是教师都把写作项目放在可以牺牲的第一位上。如果要提高大家对于写作的重视, 首先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要有适当合理的手段来评估学生的写作情况, 减轻一线教师授课和批改的巨大压力。

2.2 教学模式单一, 略显枯燥和沉闷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 课上讲授理论知识和写作思路, 常见错误分析等。学生在课后利用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 并按约定时间上交, 等待教师批改反馈。单一的模式沉闷而无趣, 事实上, 学生并不能从中得到太多积极的反馈, 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局限, 教师并不能根据每个人的自身特点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而学生会采用一些消极的态度和方式来回应这样的教学, 他们个性化的特点和问题得不到正面和积极的对待, 长此以往, 对于写作的兴趣逐渐降至低谷。

2.3 监督和检验机制不够完善

教师在课堂上尽心尽力地讲解, 设计了堪称完美的写作任务, 但如果没有高效的监督检验机制, 这一切终将成为泡影。现在的大学生一方面自制能力弱但功利性强, 一方面他们所面临的课业量也的确是很大, 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社会活动在干扰和占据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写作这样吃力不讨好的课程需要更好的机制来保证课堂效果的实现。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高效的平台。

3“翻转课堂”与微课模式下英语写作课的优势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分析了现行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一些弊病和不足之处, 而这些弊病和不足在应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 都能够得到相应的解决和弥补。

3.1 养成自学习惯

笔者所在学校尚未为公共外语教学开设英语写作的必修课, 英语写作的教学只能依附于大学外语教学的羽翼之下。一个学期32学时的大学英语课程, 分配给写作教学的课时不会超过8-10个学时。如果这宝贵的8-10个学时用来为学生讲授写作的理论知识, 那么学习效果可想而见。所以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课上学时不够的困境, 并且能够给学生固定下来预习的时间, 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视频中教师精炼出来的知识点, 加以理解, 并完成一定的写作练习, 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课上提出问题, 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解答, 完成知识的重复和内化过程。

3.2 提升学习动力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不仅在于课堂讲授和课外练习的时空交换, 更在于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与时空分配。在翻转课堂中, 知识的输入由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者课外自主完成, 而课堂则用来专注于人与人的输出型交互活动。[2]课堂中来自于同伴的评价和建议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为了使自己的表现在交流中更为突出, 学生们也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课余时间来进行写作的自主学习, 因此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动力。

3.3 融洽师生关系

这一点在写作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听说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 在师生互动交流方面已经做得卓有成效, 但一旦落在写作教学上, 又重新回归到从教师到学生单一方向的讲授。而微课和翻转课堂使得写作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得以实现。这种教学模式消除了师生等级的观念, 加速了师生间教与学地位的平等化, 有助于重塑原本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日渐深厚的师生情谊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战胜挫折的精神动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压力、抗挫折能力和探究精神, 形成“教学相长”良性循环的最佳状态。[3]

3.4 解决实际问题

微课和翻转课堂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迈向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使最难实现互动交流的写作教学得到了新生。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新型教学模式将为英语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转机, 彻底打通了课上课下的所有环节, 学生的英语应用和研究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这是我国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最大的实际问题。因此, 我们进一步要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如何从课程设计的细节上, 微课的制作上下工夫, 来提高翻转课堂的效率和实现其在教学中的最大作用。

4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的应用

本次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微课制作:从大学英语类型写作中选取了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种写作模式制作了四个微视频。为了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在小视频中, 没有教师出镜, 只有ppt演示配合教师的画外音讲解。四种写作模式分别是problem-solution, argument-demonstration, phenomenon-demonstration和contrastselection。每个微视频都遵照相同的格式和顺序来介绍不同的写作模式。首先简要介绍该写作模式, 然后给出写作思路。接下来为学生列出典型的题目, 详细分析写作思路和词句的使用让学生来观摩学习。最后, 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让学生自主练习。该任务完成后要拿到课堂上讨论和接受同学间的互评。

2) 课堂互动:课上时间教师将作为指导者, 参与者和鼓励者来完成整个课堂秩序的管理工作。首先, 教师会将学生分为几个讨论小组, 4-5人为一组。通过教师引导完成小组讨论过程, 包括观看视频当中存在的问题, 对自己写作任务的自评, 对他人习作的点评, 以及在本次课堂互动中的收获和存在的不足。教师继续布置下一个写作题目,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 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第二份写作, 巩固已经习得的写作模式和句法规律。

3) 课后延伸:学生学习和接受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视频中的课程要点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进行观摩和学习, 这对他们知识的巩固起到了中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这完全是自主的个人的行为, 没有相互之间的比较, 绝对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同时, 课上答疑和讨论互动结束后, 在翻转课堂配套的网络平台上, 学生和教师也可以进行课后的交流和探讨, 并借助写作批改平台进行交流,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 结语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为我们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笔者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这一模式, 反应良好,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 课堂交流和互动的确能够成为督促学生自学的有效手段, 但不排除有一些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依旧会想方设法逃避自学和课上交流。这可能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 主动与他们沟通, 并施以个性化指导, 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课堂参与度。其次, 小组讨论如果没有教师跟踪指导, 易流于表面, 本来很有想法的同学出于某种原因不想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导致讨论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教师在班级中选出几位程度高又乐于助人的同学来担当教师助手的职责。教师将需要完成的步骤和预期目标交代给助手, 由助手来负责引导其他学生完成讨论。此外, 在微课的制作中, 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 还存在一些瑕疵和未能实现的想法, 这些都有待笔者去继续完善, 在努力中不断前行, 为了大学英语教学更美好的明天。

摘要:本文着眼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分析了目前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探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授课模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以笔者院校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际为例, 指出这一模式能够解决旧式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虽然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问题, 但瑕不掩瑜, 它仍然是目前最行之有效也最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英语写作教学,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守仁, 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 2011, 9 (5) .

[2]李京南, 伍忠杰.大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外语2015, 11 (6) .

高三英语写作课教学反思 第5篇

为什么会出现写作和阅读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呢?经过我对学生的访谈以及与教师间的交流,我发现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来自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

首先,教材写作命题过于严肃,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师方面原因的直接影响。

第一,教师对写作教学不够重视,未分配足够的时间在写作教学上。教师错误地认为写作教学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只要每学期写几篇习作,考试和练习试题中碰到的作文部分让学生写写后讲评一下就可以了。

第二,教师给学生进行的写作训练未能使用恰当策略。训练前教师对训练目的不明确,训练过程中没有使用技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写作缺乏指导,作文批改和讲评中批评多于肯定。

再次,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第一,学生存在畏难情绪。Bell和Burnaby (1984)指出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认知活动,写作的人需要体现出对各种变量的同时控制。在句法层面,要控制内容、形式、句子结构、词汇、标点和拼写。除了句子层面外,写作者还必须能将信息整合并组织成为连贯的段落 篇章。可见,写作对学生来说是要求高难度大的任务。它不光需要上述能力还需要学生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很多学生怕写作文。

第二,学生存在不良写作习惯。对于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有些同学首先想到的是走捷径,抄袭其他同学的作品或是网络书籍中的资料。写作前先写好中文底稿,然后翻辞典将中文翻译成英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句法结构不符合英文表达的习惯,用到的生词写作的学生自己都不认识,更谈不上了解它们的用法。

第三,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多高中生不愿意花时间在写作训练上,他们认为用练习写作的时间来做完形阅读练习收益率更高。毕竟,高考中作文的分值远低于阅读和完形的分值。

基于以上影响写作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后,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让同学愿意写。

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并达到写作教学的目的必须让学生愿意配合,对写作产生兴趣,克服畏难情绪。教师可以采取以下错失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和改变学生的态度。

1、命题创新。教师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修改命题、分层次命题或进行围绕主题的自由作文。比如:高中课本的The necklace这一单元,课本写作部分是请学生自己写剧本。我的做法是将写作任务多样化,给学生三个选择。选择一:将课文的剧本改写成一篇故事。选择二:发挥想象给这个剧本设计一个结尾,可以是剧本的形式也可以是故事叙述的形式。选择三:假设故事发生到这里,主人公Mathilde和Jeane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作为你的好友,写信给她提建议。选择四:就该剧本的内涵自由发挥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议论文。将学生根据语言能力分层次,提供的命题相应体现难度上的梯度,由学生选择与能力层次对应的命题。

2、循序渐进。在训练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励自己愿意写作。从纵向来看,写作训练的难度应该逐步提高,随着年级的提升而提升。从横向来看,写作训练应该由“课文内”到“课文外”,先易后难,先机械后灵活。中译英练习让学生写出课文中的词汇或句子----课本新词汇的造句练习----缩写课文----改写课文----创作与课文主题相关内容的作品。

3、合作学习。利用合作学习减少学生写作的心理压力。课上写作时任务可以由两人小组或多人小组共同完成。给出命题后,小组成员可以各自构思拟出提纲,互相借鉴商讨后,分工或是共同写出文章。课后习作独立完成后,可以由两人或多人小组评改。

4、鞭策鼓励。开设习作展示区或者利用手抄报形式,让同学的优秀作品得以呈现,学生会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批改和讲评学生习作时不光要指出不足,更要多多赞赏和鼓励。优秀学生的作文自然随处可见精华,中下面同学的作文肯定问题会很多,教师点评时可以在讲错误时隐去同学的名字,相反在说优点时公布学生名字。为了鼓励一些落后的同学,教师甚至可以在点评之前,私下先和同学交流,帮助他们做一定的修改,然后在课堂上对修改后的作品给予肯定。

二、让同学知道怎么写。

David Nunan认为成功的写作应包含:掌握字母组合机制、掌握和遵循拼写标点惯例、使用语法结构表达意义、组织段落 篇章传递信息、对初稿进行修改润色、选择读者喜欢的文体风格。因此,我认为教学生写作必须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训练书写的规范

①减少单词拼写错误。保证学生准确拼写单词的关键是让学生根据拼读规则记忆单词。高中一般不象初中那样给学生布置抄写,但是听写是必要的。还可以用补全单词、首字母填词、造句练习来加深对单词的印象。

②正确使用标点。设计相应练习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标点。我们可以借鉴语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给段落加标点,或者修改短文的标点错误。

③强化语法。可以通过单句改错练习,目标明确地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句型和词汇。课本学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特别需要及时设计练习巩固,加深印象,方便学生在写作中能恰当使用。

④锻炼 篇章组织能力。这方面的训练可以设计段落排序、概括段落大意、将句子填入文章空缺等练习。

2、训练写作的步骤

训练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写作:审题----构思----提纲----初稿----修改----定稿。审题是指确定文体和主题,注意写作要求。构思是结合头脑中贮存的信息和手头掌握的资料,思考文章要怎么写。提纲是指列出写作提纲。初稿是丰富提纲内容。修改包括对文字表达和文章连贯性的修改。定稿是再次检查修改后的文章,看是否还有需要校订和修改的地方,最后成稿。

3、训练各式文体的基本写法

收集同一文体的范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体风格并根据所学范文进行写作。

三、让同学学习欣赏与评价

1、欣赏课文。从用词用句、文章的结构组织、中心句和主题句的使用、正反对比论述、列点举例陈述说明等方面来欣赏课文的写作。

2、多给学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字资料。我特别推荐教师提供欧美中学生作文给中国高中生欣赏,这样可以习惯英语的表达和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3、让同学学会欣赏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指导学生做好个人档案袋,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收集起来,前后对照,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步确定发展目标。课堂上教师在做习作点评前可以让作者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和自评,同学阅读后再讨论评价,最后教师综合发表点评。

新课标下高中写作教学浅析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 写作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70-01

由于传统的升学教育下学生的经历几乎局限于学校和家庭,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而高中的写作对于学生经历和情感的要求非常高,在这样的条件下,高中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很不好。学生的经历无法通过上课来提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上课来提高学生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通过上课鼓励并帮助学生感悟生活,提高情感。下面,就个人经验,我提出几点还不成熟的建议。

一、有文采地拟题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脸面,题目写好了,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作为作文的标题,运用诗歌作为文章标题,讲究的是含蓄,字里行间透漏其含义,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不失文雅,给人一种风格迥异的感觉。例如以“人生哲理”为主题的作文,可以借助古诗歌入题,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诗歌名句都可以作为文章的题目。

二、写作原则

(一)实践出真知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使用自己感官的察觉水平,多出去感受、参加实践活动,感受生活,体会真实,遵循写作过程中的实践性原则,在自己经历丰富的生活实践活动中累积写作文需要的材料。

(二)自主自由

写作是一项主体性较强的工作,直白的说,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指导写作,也只是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一些建议,不能给学生强加太多的指导意见,约束过多的条条框框,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自由、自主的写作,自己确定写作材料和写作内容,认真思考,反省写作过程。教师还要时不时激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历程、真实感悟添加进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描述自己对于社会、生活的感想与思考,学会真实的表述,显示出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原则,写出最本真的作文。

(三)不拘泥格式,敢于创新

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教师应该激励学生有思想的、有创新的表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想,将学生真实的思想活动融合进作文之中,显示出写作过程中的创新性原则,提升作文水平。

(四)生动有趣

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这些都要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只要有了写作的兴趣,写作材料、写作观点及写作手法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趣味性原则。

(五)循序渐进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无序”,导致作文教学不够严谨。因此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作文训练以什么为序,众多方法,各有千秋。有分项训练序列,就是从单项着手,对作文的各种技能逐一进行训练;有分段训练序列,就是把整个高中阶段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几个阶段,安排训练内容;有三步训练、四步训练,还有五步训练等;还有的是以达到作文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步骤为序,如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仿到创等,这些方法尽管各有特点,但是,大都从训练一句话开始,到几句话,到段到篇。

三、創新教学方法

基于在线写作网站的写作课教学实践 第7篇

英语写作不仅仅是考察学生对于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是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察。在实际写作课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以及条件的制约,学生们往往缺乏课堂写作的素材,同时在评价环节也只局限于较为单一的老师与个别学生。由此,需要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指导阅读,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资源进行信心搜集,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扫读和略读等阅读技巧感知文章的主体结构,提高对于文章布局的能力。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学习者应该有输入大量略高于其语言学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取得必要的语言习得。

针对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需要改变一下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前和课中的主体作用,将宝贵的课堂实践留给写作技巧的获取,再通过多媒体实时交互,实现生生互动互评模式,提高课堂评价有效性。在本节课例中,笔者通过了石墨在线协同写作网站来实现课堂实时互动的。

二、教学案例分析

1. 教学对象分析。

上课学生为杭州市某中学剑桥国际部的高一学生,由于国际课程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他们的英语较其他普通高中高一学生而言相对较好,尤其体现在词汇量以及语言输出方面。同时,对于社会性热点话题有着一定的了解。

2. 教学内容分析。

剑桥国际高中一年级的课程为IGCSE课程,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情,选取了Success International English Skills for Cambridge IGCSE中的UNIT 9.2中的Animal Experimenting部分作为课前阅读语篇。文章从一位儿科医生的角度,佐以科学数据等阐释了动物实验的必要性。

作为一篇单边正方议论文,该篇议论文另辟蹊径采取“how angle”手法,即通过解决问题进行让步的论证方法。加上大量的科研数据和研究案例,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

3. 教学目标。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取作者的主要论点和论据;讨论获取与动物实验相关话题信息;重点学习“how angle”,举例,数据罗列等辩证方法;

4. 教学思路分析。本节课分为导入,信息收集,阅读材料处理,写作以及评价与展示四个部分。笔者通过引入话题,激活学生对于动物实验话题的兴趣。在阅读材料处理阶段,学生们通过两两分工合作分析文章所致用的论证方法,并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据可依,评价他人的写作。在展示环节,学生们尝试评判同伴的写作,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们在课前完成对于课文Laboratory Animals:A Doctor’s View预习,包括词汇整理以及基本内容理解。在预习工作完成后,学生们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被分配到的动物实验话题进行资料收集。四组将分别就动物实验的成因,动物实验所取得的成功,动物实验引发的负面反应,可以取代动物实验的其他方式进行相关资料搜集。通过阅读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Step 1:导入-引入话题

笔者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广告牌,左右分别有一只小白鼠和小女孩,写着Who would you rat/her see live?,由此询问同学们将如何回答,为什么。学生们将从一些动物试验的利弊方面,经济和社会方面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一副广告牌直接引入本节课话题-动物实验,开门见山。同时,也初步考察了学生们课前对于这个问题所做的相关预习工作,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Step 2:小组汇报

学生们在课前被分为四个小组,通过课文以及网络资源收集素材。在课堂上,小组内的信息整合后由小组内的代表进行课堂汇报,并由同组成员在石墨网页更新,达到口头和笔头汇报同步。在小组完成汇报后,其他小组提出问题,进行补充,值得一提的是,补充的内容也可以实时更新在石墨网页上,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组内分工合作,最后完成课堂展现最能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大量并有效的阅读在写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达到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前期的阅读。(Carson,1993)传统的小组讨论受限于课堂实体展示环节往往在课堂上得不到其他同学的有效反馈,而通过石墨网页课堂上所有的学生们都能积极有效的投入到课堂讨论中来。

Step 3:辨证写作的小技巧

学生们在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教师通过如下几个问题来检查学生们对于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于动物实验的态度。问题一:Is this article positive or negative about animal experimentation?问题二:How does the doctor express the opinions in the article?学生初步总结出一些作者论证的方面,如列举数据和实例。

随后,学生们两两合作,一半的小组通过文章中已选出的句子进行论证方法总结,而其他小组则是通过论证方法推导文中例句。两边的小组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内容核对。随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数据论证,让步论证(how angle),同时也关注文章作者客观和谦逊的语气和语体运用。

[设计意图]

在辩证写作技巧教授环节,教师避免了比较单一的教授形式,而是鼓励小组合作,积极探索,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积极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们在归纳议论文写作相关技巧后,也关注了议论文中适合的语气和语体,为之后写作做准备。

Step 4:写作

写作任务如下:

Topic:Is animal experimentation really worth it?

要求学生们通过使用学习的论证技巧完成动物实验的反方论证,要求结合小组收集的素材,并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语体。这些写作要点(见图1)也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石墨网页上,使学生们可以在写作中和写作后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价。

在明确了论点之后,学生们通过回顾在上课初期所列举的与动物实验相关素材,根据自己写作需要选取。在学生们进行段落写作期间,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和传统的局限于自我写作不同的是,学生们通过ipad在同一个写作页面上完成习作。由此他们不仅可以关注到其他同学的写作进程,同时还方便之后进行同伴互评。

[设计意图]

在之前教学环节中已经做好了从素材搜集到写作技巧的累积,学生们在这个环节能够比较从容的进行段落写作,顺利的完成语言输入到输出。同时,借助于石墨写作网站的优势,学生们能回顾各小组提供的写作素材,并在写作过程中随时进行复查,同时借助写作项目检查表格进行自查。对于不同写作进程的学生,他们也能帮助其他进度较慢的同学或者进行同伴互评。

Step 5:展示与评价

首先学生们通过项目检查表格(表格见上图)对一位同伴的写作进行评价,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打勾形式,而是学生根据每一条条目写下具体的评价内容,对于同伴的习作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之后,由另一位同学进行课堂公开评价,再一次回顾本节写作课的重点,为其他同学修改也提供了参考。

[设计意图]

在授课之后,学生们都清楚了写作的目标,也学会评价同伴的作文,从学生们写下的评论部分来看,完成的质量非常高。同时,通过评价他人的习作,也有利于检查回顾自己的习作改进不足。教师留下的回家作业即为认真阅读同伴的评价,并根据评价对自己的习作做出修改。

四、教学反思

在本课结束后,教师在结合其他听课老师以及评课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出本节课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注重写作课前素材的积累。

对于一篇成功的议论文而言,需要有丰富的材料作为内容进行支撑,这就要求学生们在课前结合书籍或者网络进行大量调查和阅读。在筛选材料的同时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辩证性逻辑思维能力。

2. 注重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本届写作课是基于石墨在线协同写作网站,该网站旨在实现多人编辑网页,为写作课程提供了操作便捷。学生们无论是在做小组展示还是个人写作,都能同时在石墨网页上完成,同时该网页还具有长期保留的时效性,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课后回顾。

3. 注重写作评价环节。

在教师设立了较为明确的评价表之后,应该由学生们来完成对于同伴习作的评价,根据写作课教授重点的不同,评价标准也应该有侧重点,旨在加深学生们对于该节写作课重点的记忆,也能更好的巩固写作课的重难点。在学生们收到同伴们的评价后,应该利用课后的时候完成对于自己习作的修改,以便达到巩固的效果。

摘要:阅读和写作分别作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环节一直都是语言教学的重点。本文针对英语写作教学中忽视语言输入和思辨能力的现状和问题,在输入假设的理论基础上,通过一节课进行了如何利用在线写作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估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写作教学,读写教学,写作策略,线上写作课堂

参考文献

[1]Carson,J.G.1993.Reading for writing:Cognitive perspectives[A].In J.G.Carson&I.Leki(Eds.),Reading in the Composition Classroom:Second Language Perspectives[C].Boston:Heinle&Heinle.85-104.

[2]韩亚辉.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32):85.

[3]戴建敏.借鉴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10):18-22.

[4]徐浩,高彩凤.英语专业低年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7(2):184-190,220.

大学英语写作课教学方法探究 第8篇

一、正视传统方法, 走出教学误区

英语教材的编排体系往往是以话题为线索, 给出相关文章让学生通过泛读、精读、听力等方式, 进一步加深对话题的理解和体会, 到最后会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表达有关观点。这最后一步就是写作。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通常是两个极端。

( 一) 自由放牧式

许多老师在精讲细听之后, 便觉得“万事俱备, 只欠动笔”于是给出一个标题或一些汉语提示, 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写作。两天后收回的作业 “不堪忍睹”, 多数学生早已忘记了作文的基本要求, “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自己的世界里”, 汉语式英语“层出不穷”, 语法、时态错误让人“应接不暇”。且不说内容如何, 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更是“不堪重负”。错误的东西出现多次很难改掉, 这种写作方式若多次使用其结果只能是学生收效甚微, 教师“苦不堪言”。

( 二) 管控约束式

另一种写作教学手段是老师先给出范文, 然后对文章点讲分析, 最后让学生仿写。如果遇到基础薄弱的学生还要给出每段应用的短语、搭配、句式, 学生只需连接一下便可以成文了。学生个人的写作过程都是在教师的支配下完成的, 写作成了机械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 枯燥乏味, 极少有自由创作的空间。这种方式适用于学生入校初期的一到两次写作, 当他们适应了大学学习生活之后, 就要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 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

二、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写作课也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课堂的优质、高效。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 重视写作过程中学生是如何准备、构思、表达等等, 更能帮助学生发现、 分析、解决问题。所以在写作课教学中, 通过下列做法, 可以让作文新鲜出炉, 不用过夜。

( 一) 确定作文文体

英语作文常用文体有应用文、记叙文和说明文等。这些问题是测试中经常出现的。老师展示题目后, 引导学生一定要判断好此次作文所涉及的文体。如果是说明文, 就要侧重于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特征等; 对于记叙文, 只要表达清楚事情的内容、发生地及其缘由等; 对应用文而言格式的正确性很重要。所以确定文体, 是文章成功的第一步。

( 二) 确定文中时态、人称

文章的时态有文章的文体决定。叙事性文章一般用过去时态较多, 多种人称都可用; 说明性文章则应该用一般现在时态, 陈述、说明一个物体或一件事情的经过, 人称多用第三人称; 应用文则多用一般时态或将来时态。当然, 一篇文章中的时态可以是多种时态的结合, 但一定要确定准确, 人称则应根据不同文体确定, 应用文人称要求比较严格, 其它文体都比较单一。这是文章成功的关键一步。

( 三) 确定表达结构和主要词汇

确定好文体和时态后, 就可以基本上确定文中要用的词汇和结构了。在草稿纸上拟出自己要用的词汇、短语和主要结构, 并且进行筛选。 用自己所选的词汇造句, 用主要的结构阐述观点, 这是一定要注意避免 “汉语式”句子和结构, 尽可能用英语思维, 造出比较地道的英文句子。 这一步是文章成功的重中之重。

( 四) 连句成文, 整理成章

将前面造好的句子分析整理, 结合文章要求和内容连句成文。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文章层次, 孰先孰后, 安排得当。连接好句子后, 要用合适、准确的连接词、过渡词将句子链接自然, 过渡流畅。文章篇章的安排非常重要, 结合内容安排文章要适当分段, 前后呼应, 表达清晰、自然流畅, 逻辑性强。只有这样才能平安闯过第四关。

( 五) 限定时间, 按时完成

认真细致地完成了以上四个步骤, 学生已经明白了写作文体和大致内容, 接着给他们规定25分钟的时间要求他们按时、按要求完成写作, 到时间后收交。大多数同学的草稿已定, 只是抄写的问题。

写作课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 同时也很枯燥。许多学生由于基础问题想比较顺利地完成一篇较成功的写作任务, 确实不易。但只要教师能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用自己的耐心和想象力努力寻求一种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学生发展的方法, 一定能让写作课平稳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多元评价与学生自主发展, 2004.

[2]高旭阳.写作档案袋:过程写作法实施的有效载体.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 (1) .

[3]黄百安.注重过程写作教学模式初探.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4 (6) .

应用写作课教学方法 第9篇

一、现状

目前, 学生对这门课普遍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呢?据我所知, 大概有这些原因: (1) 认为是一门基础课, 轻视它, 厌恶它, 不知道它同时也是一门技能课。 (2) 由于基础差, 听不懂, 学不会, 采取放弃的态度。 (3)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己不想读书, 被家长逼来的。 (4) 该课本身较枯燥, 讲课不够生动, 缺乏吸引力。因此, 目前学生的状况是这样的: (1) 不专心听课, 睡觉, 玩手机, 说话等, 你讲你的, 他玩他的, 甚至严重干扰你的讲课。 (2) 不懂看书, 不会做作业, 对成绩无所谓。 (3) 上课很随意, 想来就来, 不想来就不来, 缺课现象较严重。这些状况各班又不尽相同, 有的好些, 有的严重些, 但总的来说都存在, 这样, 上课达不到教学目标, 不得不进行探索。

二、探索

之所以说是探索, 是因为从结果来看, 不太理想, 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在此恳请同行指教。下面介绍我在应用写作课教学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1. 根据学生对该课不重视的情况, 认真上好第一次课。

举例说明在今后的工作中哪些时候要用到应用文。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上课 (工作) 时要写请假条, 借到别人的钱物要写借条, 毕业后找工作要用到求职信, 被用人单位录用后要签劳动合同, 入团入党要写申请书等, 通过这些例子说明应用文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文章, 它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不可缺少的非常实用的文章。这样, 学生的眼睛通常会瞪得大大的, 说明学生开始觉得要学好应用文。单单这样还不够, 还要在今后的讲课中不断强化, 以使学生真正重视应用文的学习。

2. 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 虽然觉得应用文重要, 但往往会出现有心无力的情况, 这时要特别注意引导。

(1) 由易到难, 由近到远来安排授课顺序, 先讲条据、申请书、演讲、计划、总结, 后讲社交书信、合同、调查报告、新闻等, 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 讲清楚应用文的特点, 分析应用文与其他文体的不同, 指明学习应用文的方法。应用写作是以应用文的文体及其写作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文写作规律的实用科学。对于学习者来说, 应用写作是以应用写作的理论为学习对象并接受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工具课。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办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所使用的实用性文章。应用文具有广泛性、实用性、程式性的特点。应用文与其他文体的不同主要有:

(1) 各类应用文一般都有惯用的格式, 这种比较固定的格式, 有的是约定俗成的, 即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的。比如信封的写法。有的则是有关部门为了实际需要而统一规定的, 如公文的格式就是由国家行政机关统一指定的。

(2) 语体不同。应用文使用事务语体, 事务语体是人们用以处理事务的语体, 以务实应用为目的。它具有明确性、简要性、程式性的特点。语体是学习应用写作的难点所在, 必须讲清楚, 讲深讲透。

(3) 应用文的学习上没有捷径, 必须多看多写。除了在课堂上多讲例文外, 还应该多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应用文给学生们课外阅读, 从阅读入手, 以练习为主,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事务语体的特征, 并且熟练地运用这种语体。

先说阅读。我们常说“读”是为了“写”, 这句话正好表明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这个认识规律。在练习写作之前, 总要阅读若干篇范文, 这样的阅读就不仅仅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而且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的文字材料得到作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启发。可是纵观应用文写作教材, 却是先从理论出发, 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介绍应用文的性质、特点、格式及写作要求, 只在某些章节后面附上例文, 课堂讲授更不厌其烦地逐一分解各种文书的标题、正文、尾部, 正文又分解成开头部分、中间部分、结尾部分。对于例文则往往只是在讲到某些部分指点相应的段落让学生参阅, 很少引导学生去精读全篇。可见, 我们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 对阅读的质和量都缺乏足够的重视。而阅读恰恰是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应用文语体特征的必要前提。不设法增大阅读的量、提高阅读的质, 就不能使学生真正过好语体关。

再说写。写是将理论知识变为实践技能的关键。应用文写作教学应以写为主, 这是共识。只要写应用文, 就要运用事务语体, 就得符合它的要求和规范。语体不合适, 观点的表达就不能算确切, 材料的组织就不能算得当, 结构的安排也就无从表现。所以, 要布置适量写作作业, 让学生动手写, 然后批改、讲评, 再让学生修改, 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3. 对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己不想读书,

被家长逼来的同学, 是最为头痛的, 大道理他们不听, 来硬的他们不在乎, 只能来软的, 不能急, 要慢慢跟他们接触、交谈、交朋友, 取得他们的信任, 并在此过程中以求逐渐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三、几点思考

1. 由于每班都有一部分基础非常差的同学, 在教学上很难统一兼顾, 如按教学目标考核, 很难及格, 很难办。

分层教学可以解决, 这要在学校的层面上进行, 且要学生和家长理解配合与支持。

2. 教与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应如何化解。

无可否认, 目前的教学, 教师还是起主导地位, 应承担主要责任。但学生的因素也非常重要, 接收系统都不打开, 发射功率再强也是无用的, 因此, 如何让学生打开接收系统是一难点。

3. 教师工作量越来越重, 兼要坐班, 心情非常沉重, 坐班时效

率很低, 非常劳累, 回到家根本就不想动, 怎样去认真备课改作业写论文呢?教师的工作有特殊性, 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给他们想象、发挥、创造和提高, 对这一空间的扼杀, 就是对教育的伤害。试想, 教师心情不好, 心理不健康, 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怎么去教育引导感染学生?这是当政者慎重思考的问题, 也是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总而言之, 虽然目前职业教育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我们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写作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第10篇

写作对于大学生而言, 不仅是一种技能, 而且是一种本领, 更是一种素质。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至整体的文化素质, 是写作教学的目的所在”[1]。 然而, 由于各种原因, 当今大学生写作水平不高, 写作意识淡薄的现象一直困扰大学写作教学。 下面就大学写作课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探讨解决策略。

一、导致大学写作课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 意识淡薄。 心理学家认为意识决定行为, 意识是人的行为方式的决策者。 写作者, 首先应具有写作意识。 写作意识是“能导致主体写作实践行为过程的意识, 始终处于写作行为过程主导地位的意识”[2]。 写作意识在写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表现为写作主体的写作实践行为靠它引起, 写作的整个过程靠它贯穿。 对于大学开设的写作课而言, 如果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 那么在行动上自然表现得不够积极。 从学校方面而言, 许多院校只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了写作课, 除此之外的其他专业基本不开设写作课, 有些学校即使开设此类课程, 也多流于形式, 课时不足, 缺乏实践环节。 从学生自身来讲表现为对个体写作能力的忽视, 文科生认为学习写作是将来当作家的事, 不想当作家就没必要学习写作。 理科生认为自己是学习理科的, 对语言的要求没那么高, 即使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 也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因为有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对今后工作、生活的影响, 没有认识到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学习中只满足于对范文的模仿, 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创新精神, 导致一些学生以敷衍的态度对待这门课。

(二) 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是现代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写作中的表现是对写作理论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但是到了实践环节却写不出满意的作品。 一些学生认为从小学到高中, 一直在写作文, 已经掌握了关于“想象”“主题”“结构”等写作知识, 自以为对写作课有一定的认识而忽略了写作理论的系统学习。 他们认为写作课理论都比较简单, 不需要老师的课堂讲述, 自己也能看懂, 但到了实践环节却写不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表现最明显的是应用文的写作, 一些同学认为写一份“通知”或者“请假条”是很简单的事, 所以在理论讲述过程中一些学生不屑一顾, 但是让他们自己完成写作练习时, 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 要么是格式不正确, 要么是语言不精炼, 等等。 究其原因, 是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迁移不足。 认识论告诉我们, 知识的获得包括两个过程:一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二是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写作课的学习过程中, 获得知识较容易, 但知识的迁移困难, 导致动手能力差。

(三) 依赖网络。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无疑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捷, “使写作主体变得更自由、 写作资源变得更丰富、信息传递变得更快捷”[3], 但是网络之于学生写作却是一把双刃剑, 在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一方面写作者可以在网上搜到数以万计的写作资料, 不重视平常写作资料的积累, 形成“网络依赖症”。因此, 学生形成一种思想, 即遇到任何问题找百度解决。 这是学生不重视写作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 网络资料有优劣之分, 也有真假之辩。 学生如果没有辩证地看待网上信息, 那些网络糟粕势必就会影响写作, 尤其是新闻写作, 如果事实不真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

(四) 缺乏实践。 如果说理论是一轮明亮的月, 驱赶无知的黑夜的话, 那么实践就是代表光明的太阳, 是一切智慧之光的源泉。 对于写作而言, 缺乏实践就不会有智慧之光。 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特别是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内容涉及相关专业等多方面知识及相关的实践经验, 具有多重属性, 这一系列问题决定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特殊难度, 即缺乏实践环境, 导致学生写作时出现了看着容易, 写起来困难的现象。

二、解决策略

为了使大学写作课发挥应用的作用,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结合教学实践采取以下策略:

(一) 写作课程长期化。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知识、素质、能力有机结合,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阶段;第二阶段是能力强化阶段;第三阶段是综合实践阶段。 完成以上三个阶段的任务, 就能使写作行为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

如何将以上三个阶段的任务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呢?我认为可以作如下安排:第一阶段安排在大一、大二时间段, 这两年开设写作基础课, 内容涉及写作的基本理论和不同文体的基本写法。 本部分主要采取研讨式教学方法, 具体操作是先由学生自主学习, 从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记录下来, 然后进行讨论。 本环节的优点在于学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 根据基础有侧重点地学习写作的相关知识, 通过讨论所得的结论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应该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如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设计讨论的主题, 在整个过程中控制讨论的场面, 最后做好总结。

第二阶段进入能力强化期。起初进行片断练习, 要求学生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200字~300字的片段写作。 从大二开始主要练习应用文体的写作。 本阶段主要采取实例分析法和任务驱动法教学, 教师所选的实例必须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 必须使学生对这些例文产生亲切感、认同感, 并由此产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这就要求写作教师熟悉学生所学的专业, 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三年级开设写作选修课, 主要讲授创意写作、专业应用文和学术论文的相关知识。 本环节中要求学生完成具体的写作任务有:个人简历、求职信、大学生活感受, 最后的综合练习主要体现为毕业论文的写作。 这样安排能体现出学习的层次性, 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能。

(二) 强化实践能力。 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最终形成一种语言表达特长”[4]。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又要强化实践能力。 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发挥写作的功能。 首先, 教师可以积极发挥本校文学社、通讯社等学生社团的作用, 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现场作文、公文写作等实践活动, 强化写作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其次, 教师可以创设工作情境, 组织学生模拟工作环境, 安排学生充当不同岗位角色, 体会工作的真实感,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比如把教室设成会议室, 提前给学生分好角色, 有组织者、与会代表等, 让学生各司其职按照会议的流程制发通知, 准备讲话稿, 做好会议记录并最终形成会议纪要。 这样的情景模拟既练习了多种公务文书的写作, 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体现了写作课的综合性这一特点。 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建立交流平台, 突破师生间只能在课堂上交流的局限, 如通过BBS论坛、QQ群、博客等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形式, 让老师、同学和他人对学生作品参与交流评价, 开展讨论答疑, 从而使写作交流呈现很强的互动性, 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 生活丰富了自然就有话可说、释放自然。 然而学生生活在校园这个较为单纯的环境中, 与社会接触少, 写作内容势必空浮。 为了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 老师应多带领学生深入社会, 关注社会现象, 留心身边的素材, 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陶冶情操, 拓宽知识面, 丰富阅历, 积累写作内容。“就是把写作活动放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当中去, 用以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把写作本身当作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参与生活, 主动建构生活”[5]。 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具有生活的厚度和广度。 比如, 写作调查报告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某单位进行认真调查, 整理数据后进行分析总结。 教师还可以选择主要写作文体, 组织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单位, 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在岗人员讲解文体写作思路、结构及技巧, 或者邀请行业单位经验丰富的人士进入学校做写作报告。 经过这样的训练, 会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社会产生责任感。

(四) 精选案例, 精心评析。 案例评析在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一味写作会使学生感到疲倦, 甚至会无中生有。 通过案例可以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评价别人的作品, 借鉴和学习优秀作品的写法, 同时也要选择一些反面案例, 使学生对病文进行诊断, 从中总结教训, 少走弯路。 教师选择案例时应做到一个“精”字。 怎样的案例才能算得上“精”, 要求教师选择案例时尽量联系社会现实, 选择学生熟悉的事情,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此外, 对案例评析时还可采取学生先评, 教师后评, 最后由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法, 使学生在本环节中能够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 基于写作课的性质和学生的表现, 笔者提出一些认识, 希望对写作课的教学发挥参考作用, 使教学不再那么被动,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

[2]王洪所.浅谈写作意识及其特征[J].滁州师专学报, 2003 (1) :8-11.

[3]谷显明.网络对写作行为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12) :153-155.

[4]王玉梅.大学基础写作课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9) :246-247

论新课标下的初中写作教学 第11篇

摘 要:目前,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最难的:无标准的教材,教师的教法随意低效,学生厌学。针对此现状,简单探讨了其成因,结合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写作教学现状;自由练笔;批改

一、写作教学现状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实情况怎样呢?教师想方设法却伤透脑筋,收效低。学生逢写作头痛,不愿上写作课,逃避敷衍,应付了事。这种现状,需要冷静审视其种种表象,深入分析其潜在根源,有如下因素的影响:

1.没有理想的写作教材

现在我们使用的七—九年级的教材(语文版),读写合一,读重写轻,写作依附于阅读,写作知识(准确地说是写作要求)在每个阅读单元之后,新闻单元之后要求写“新闻”,“传记”之后写“传记”。如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学习《石榴》《海燕》《白鹅》后写一篇状物文章,所列的写作指导共三点:

(1)要选择自己真正有感触的事物来写,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所写事物的特征联系起来。如夏季开放、颜色深红的石榴花,恰恰与作者热烈、奔放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相契合,所以作者才对它喜爱有加。

(2)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细致描摹。如《白鹅》一文中,作者抓住白鹅“傲慢”这一特征,具体生动地描摹了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

(3)描写事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方法,就会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如此简洁的指导,我们的学生看后能得到多大启示呢?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吗?至于写作指导教材,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写作指导与示例》是与教科书阅读内容同步的写作学习指导书,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写作指导。②写作示例。③资料积累。此书示例适合学生阅读借鉴,但写作指导缺乏实践操作性,把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看得太高了。书中指导全是提纲挈领式的宏观指导,如第一单元写作指导,用课内阅读内容为例来说明状物文章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要选取自己熟悉,触动自己感情的事物来写。例……”“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只是对单元后写作要求稍加扩充,无实质进展。而我们学生所需要的诸如如何开头结尾,立意构思表达,过渡衔接等基本技法却没有,不是理想的作文教材。

2.主张在阅读中领悟写作技巧,不提倡写作知识传授

现今,一些教学者认为多读文章多看书,胜过多讲写作知识,坚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他们还会说,某某作家没有学过写作知识,却写出了流芳百世的佳作。因此,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着以阅读挤写作的现象,把阅读看作硬任务,且阅读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规范,如划分层次、句意理解、主題揭示等方面;而把写作视为软指标,认为写作需要学生的天赋,写作水平的提高全凭先天条件,教师的作用对学生写作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轻视写作知识的学习。

多读,可以有效学习和借鉴,对作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作文毕竟不是阅读的附属品,以读促写正确,以读代写错误。“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从阅读中学写作是一种间接的吸纳,若把阅读作为学写作文的主渠道,等于放弃直道走弯路。写作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它可以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掌握有实质规律性的东西,避免走弯路。认真学习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继承与创新紧密联系,写作水平一定能提高。

3.不区别作家的创作与学生的写作

文学理论、写作教程等书中广泛介绍作家们的创作经验,不少教师把作家的创作经验不加分析地搬到学生的作文训练上来,强调多观察,要求学生多观察积累素材,忽视了对学生传授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强调“拿来主义”。这种做法不符合学生实际。因为作家和学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群体。作家们怕“无米之炊”,因而注重观察和搜集素材来进行艺术积累。对学生来说,素材的获取固然重要,可它只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如何炊”呢?学生在实际训练中还会遇到如何捕捉细节,如何传神表达,如何巧妙布局,如何精当过渡,如何开头结尾等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学生的“弱点”。经常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成的好的素材叫学生去写,学生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写!

4.没有系统的教学内容,训练量少

课程目标要求:“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种要求既有确定性又有灵活性。大多教者为应付学校检查,在作文本上要求学生写作七八篇,并精批其中三四篇;其他练笔学校无量化标准,全凭教者的自觉。这样少的实践训练,要覆盖从观察到修改的全过程,要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以及应用文、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文章式样,少量的训练远不能达到要求。每学期近二十周四十节作文课,有课时无相对确定的内容。教学处于无序状态,上课弹性大,可多讲,可少讲;可重复某内容,可缺漏某内容,更有每周的写作课并不是都进行写作训练,而是被阅读课所挤占。有的教者把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略作解说,两节课便留给学生,让其自主创作,自由发挥,美其名“创新教法”,简单之极,知识含量很低。

二、采取的对策及设想

1.提倡自由练笔,鼓励多写

一个学期,课内大作文一般只做七八篇,这是远远不够的。量变才能质变,没有一定量的保证,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让学生课外练笔,加大学生的写作量。自由练笔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能使学生深入地感悟生活,使生活条理、清晰地贮藏于大脑之中,并由这种自由练笔改创成正规的作文,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自由练笔方式多样,不能放任不管,需教者宏观控制,检查督促,鼓励激励,加以技巧指导,使学生养成练笔习惯。如,在精美的日记本上记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每期一本,完整保存;在班上创办手抄报、文学园地,举办创作讨论会,成立文学写作小组,在墙报上“发表”学生投来的作品等方式来激起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2.悟文“析法”,“授之以渔”

一个初学写作者,离不开模仿,这是学习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事实证明:让学生进行悟文“析法”的模仿,是一种使复杂的思维对象条理化、抽象的写作思维过程具体化的很有效的方法。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让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示与借鉴,可以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而变成自己的写作本领。在范文的选择上,因无现行的写作教材,教者须认真筛选,精选那些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文章,不能随便拿来一本作文选就作为“范本”。在写作课上,加强创作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常见的创作过程分为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传统三个阶段”,理解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等,传授必备的写作技法、技巧。从审题、构思、成文、修改整个创作过程的系统学习,掌握各种文体特征及写法,如记叙文的“开门见山式”“自然过渡式”“网状编织式”“意识流式”“率章显志式”;学习文学的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夸张、反复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白描、内心独白等。坚持每周两节课的写作时间落到实处,教者根据教学实际,循序渐进,逐项进行训练,把读与写、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3.多样化的批改讲评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批改就是再次创作。叶圣陶先生说过,改文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教师面对作文本伏案批改的实际意义就很值得怀疑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我们要尊重写作主体的意识。而书面批改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交流,缺乏互动性。因而在实践中可采用多样化的作文批改,如学生自评、互评对照式、鼓励后进式、单项讲评式、参照式等。总之,是变着花样让学生改,或教师帮学生改,或师生一起改,所有批改的出发点就是教师始终围着学生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围着作文转,就像李元昌的“点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改变长期沿用的讲评方式——“综合讲评”,只讲一般不评个别,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要把课堂的讲评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进行合作交流探讨。如,在讲评课时,我选出两篇有代表性的例文,请例文的作者自我点评后,组织学生对例文进行点评,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就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多向互动的交流。

4.写作教材的构想

由于缺乏标准理想的写作教材,市面上的写作教材、作文选类真可谓“百花齐放”,良莠不齐;再加上教者自身素质、教学风格等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新课改下,迫切需要搞好作文教材建设,给教师、学生一个蓝本,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我认为理想的写作教材应体现三个原则:

(1)知识的连贯性。既然是教材,必须构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布点应科学、连贯、均匀、相对完整,要有灵活性,更要有规定性,反对随意性。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写作教学过程科学布局,依据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科学安排,避免重复。

(2)循序渐进性。在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上,要循序漸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学习规律。

(3)实际可操作性。教学内容的操作应落在实处,向45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以教材的形式规定具体的操作安排,帮助师生科学筹划,能够有效扭转作文教学笼统而混乱的局面,还能允许教者跳出“教材”进行选择性的教学,做到“死”与“活”的辩证统一。

新课标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第12篇

一、注重积累, 扩大知识储备

掌握丰富的单词, 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书面表达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三级标准上提出12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要求, 不再分掌握和认读两类, 而要求学生通过三个级别的学习, 循序渐进地加以理解和掌握。六级要求掌握3000个左右词汇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词汇量的增加将会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条件, 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阅读, 提高仿写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充分体现了读和写的关系。读是输入, 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 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写的输出能力。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 书面表达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多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 增强感受, 也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学生对生活的体验, 对人生的认识更多的是从文本上获得, 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的。因此教师还有必要要求学生背诵一定的范文, 培养语感, 为写作打好基础。通过模仿作文, 不仅训练了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策略和技能。

三、注重写作的过程性指导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 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下的写作, 教师不是控制者、操作者, 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指导者。教师批改是写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批改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肯定学生的成绩, 指出错误, 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但在批改过程中, 如果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 有错必纠, 改到最后, 就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作品;如果对错误视而不见, 写得再多也收效甚微。我根据教学实践, 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 一般是规定学生限时写完, 同桌、前后桌互相批改, 重新行文, 再上交。这样批改起来就非常轻松, 而且典型错误很容易找出, 有利于讲评。教师在自己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注意到的是学生的单词搭配是否正确、句子逻辑关系是否恰当等这些结果性的内容。

四、注重写作的规范性训练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 做一些规范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首先, 要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写作模式。熟悉各种体裁文章的写作套路, 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教师可以设计各类系统性专题来训练学生掌握常规的写作步骤。多年来我一直按教师用书上说明的写作步骤, 即:构思 (讨论题目) ;写提纲 (理顺思想的逻辑关系) ;起草 (打草稿) ;校订 (检查错误, 重新安排内容) ;修改 (定稿) , 来对学生进行写作模式的训练。虽然这种做法比较麻烦, 但避免了反复, 能培养较好的写作习惯。其次, 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尽量做到不犯语法上的错误。要熟练掌握英语的习惯表达法, 注意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习惯上的区别, 避免用汉语思维方式造句, 避免出现“汉语式”英语。再次, 要注意书写和文体格式的规范。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 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讲清楚, 使学生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 用正确的标准评析和规范自己的书面表达。

五、注重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上一篇:创业文化教育下一篇:铬鞣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