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产品范文

2024-06-25

黑龙江农产品范文(精选10篇)

黑龙江农产品 第1篇

关键词:黑龙江,农产品,分销模式

分销在垦区粮食购销价值链中占主要地位,了解和认清分销模式是快速解决黑龙江农产品分销中问题的方法。保证整个购销价值链的供需平衡,提高黑龙江垦区大宗农产品的竞争能力。

1 农民直接把农产品卖给消费者

农户将自家生产的农产品直接拿到附近地区的小型集贸市场或者通过自家小店销售,价格根据周边市场行情的价格进行自行定价。结构如图1所示。

模式中交易的农产品大多数都是初级农产品,交易的方式虽然很传统,但可以让消费者得到新鲜且相对较便宜的农产品,购买方便,可以提高一些农民的生活水平。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如农产品的实际价值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农民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交易方式很落后,农民容易受骗,农产品的销售面窄等。这种模式适合交易分散、季节性的农产品,同时, 要求附近的交通便利,因为是农户自行销售也对农户自身的要求很高,农户直接销售农产品的这种模式应用的不是很广泛。

2 农产品到批发商到消费者

批发商上门收购农户所生产的农产品或者农户将农产品拿到专业的批发市场买给批发商。批发商在整个流通环节中占主导作用。结构如图2所示。

这种模式是继集贸市场模式的提高,批发商收购农民的全部农产品,这样农民可以省心的把全部农产品卖出去,批发商可以将农产品买到更远的地方,满足大量的消费者,提高农产品的有效利用率。批发市场可以有效集中销售、运输和加工,但是这种交易模式, 农民在这种模式中获得信息较封闭,一般只局限于自己所在的村、乡,批发商上门收购时,批发商自定价,现场验货后进行现金交易。农民收入不是最大。对于多层次的批发商而言,农民能获得利益更少。对于一些分散且季节性强的农产品来说,批发市场模式是最好的选择。

3 农产品到龙头企业到消费者

农户将农产品买给当地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再利用自己的加工和销售的便利条件将农产品深加工后进营销售。结构如图3所示。

这种模式是继批发商模式的又一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黑龙江地区也陆续建立起一些以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企业,这不仅解决一些农民的卖粮难的问题,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农户长期合作进行订单式的生产,农民不用担心自己的农产品卖不出去问题,农户可以得到长期和稳定的收入。同时,企业也找到长期的供应商,保障所产的农产品质量,龙头企业再利用自己的加工和销售便利对农户所产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行更大范围的销售来满足更多的满足消费者。黑龙江目前所建成且合法的龙头企业较少,缺少自己的独特品牌,龙头企业的运行条件不太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的时候缺乏法律保障。这种模式在农场比较常见,一般销售需求量很大的农产品,农户一般与农场签订协议进行定量耕种,批量生产和加工。

4 农产品到专业合作社到龙头企业到消费者

农户通过综合性或区域性的农民专业合作销售组织将一个区域或多个地区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直接卖给附近的龙头产销一体化企业或者销售公司包括中间商。结构如图4所示。

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并根据农户的需求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这种模式比农户直接与龙头企业接触更正式,更有效的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农户也能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管道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同时,龙头企业可以根据农产品质量不同进行合理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扩大销售范围,满足消费者的高质量需求。由于农民普遍存在小农意识,这种模式中专业合作销售组织运行困难, 只能依靠政府干预运行。专业合作销售组织不健全,缺乏法律保障制度等。专业合作社加龙头企业模式是建立在农户与企业双方都乐意进行合作销售的基础上,订单式批量生产需求较大的农产品, 也可以生产加工特殊需求的农产品。

5 农产品到供应商到超市到消费者

通过超市销售农产品是这几年才兴起的模式,也是人们所熟知的“农超对接”模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直接通过供应商送进超市。结构如图5所示。

这种模式减少中间商的参与,大大提高农户的收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程度,降低超市的生产运营成本,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在“农超对接”模式逐渐演变成为网上农产品销售,这样减少超市的运营成本,通过确立品牌销售,产生品牌效应,更加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消费者也更大程度上得到实惠。这种模式与国外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方式类似,但是在实施和运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落后地区,实施起来很困难,人们还没有普遍接受这种模式等。这种模式一般销售对新鲜度要求非常高的农产品。

6 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经过物流运输到消费者

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就是俗称的电商进行购买,通过在线选购和在线购买支付后,农户直接可以将农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结构简化如图6所示。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中间商的环节,让消费者得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农户也可以得到最大的实惠。农户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生产,农户可以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但是农户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了解不是很多,利用这种模式销售农产品也很少。交通不便导致配送效率低,消费者不愿意通过商务平台进行购买。可以有效解决消费者对农产品快速且高质量的需求,短期流通适合对新鲜度要求高的农产品,长途运输对农产品的包装要求很高。

以上几种模式并存在黑龙江的农产品营销中,不同模式有着自己的优劣势,但是都在或大或小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农户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分销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我国农产品分销渠道模式发展策略浅析[J].价格月刊,2013(4).

[2]姜云.黑龙江省农产品分销渠道系统模式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与对策 第2篇

摘要:结合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了农产品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以现代物流理论为支撑点,探讨现阶段适合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解决方案,以使黑龙江省的物流业发展壮大。关键词:农产品;物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058-02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ilongjiang agriculture logistic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 and countermeasures which fit for Heilongjiang agriculture logistics development at the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for the agriculture logistics.Key words: agriculture products;logistics;questions;countermeasure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

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运、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三农”问题是目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从生产领域转

向了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正在成为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1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北部,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享有“北大仓”的美誉。丰富的农产

品资源、发达的立体交通和对俄贸易口岸等使得黑龙江发展农产品物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交通便利,拥有铁路线较长,哈大、哈绥、哈同、沈哈等高速公路已通车。农业部定点市场工作自1995年开展以来,至2006年已批准12批共615个定点市场,其中黑龙江省已有黑龙江齐齐哈尔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黑龙江牡丹江双合中俄蔬菜果品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大庆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黑龙江哈尔滨哈达果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市蔬菜批发市场等13家。

2006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再

创新高。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 017.6万公顷、粮食产量3 780万吨、甜菜产量205万吨、油料63.1万吨、水果47.1万吨、亚麻23.3万吨,、烤烟5.6万吨、蔬菜1 135.6万吨、肉类总产量319.6万吨、鲜蛋产量107.6万吨、奶类产量464.6万吨、大牲畜年末存栏760.2万头、水产品产量46.5万吨。2005年黑龙江省还研究草拟了一系列对流通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文件,如《黑龙江省关于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纲要》、《黑龙江省现代物流十一五发展规划》等4个重要文件。黑龙江省的农产品物流得到迅速发展,具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2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2.1物流技术落后黑龙江省于中国版图的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属寒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长严寒,夏暖多雨。一月平均气温零下30℃~零下17℃,七月平均气温18℃~23℃。这就要求物流中的冷冻保鲜技术同时发展,而黑龙江省物流业中冷藏保鲜链物流尚未形成,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这样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腐烂、变质造成了巨大损失,制约了这些产品的正常流通。

2.2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交通网络不够发达,由于资金和农村条件的限制,“村村

通”道路的建设因投入不足,道路建设质量大打折扣,道路使用不久就出现路基变形、路面破损、桥梁塌陷等现象。还有些边远山区尚未做到村村通公路,有些地区交通拥挤堵塞,使农产品物流不能做到物畅其流。从内陆运输到海上运输,从汽车运输到火车运输的多式联运

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加上路况不良,关卡收费等问题都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加大了农产品物流环节的经营风险。

2.3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大量农村的物流从业

人员仅仅停留在司机、搬运工和仓库保管员的阶段,这不利于农村物流的发展。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十几所高等院校,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而黑龙江省物流人才的培养更是严重滞后,拥有该专业本科办学资格的单位仅有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佳木斯大学等少数几个高校。

2.4农产品物流信息程度低物流设施、物流管理和信息是现代物流的支柱。由于

管理体制的原因,黑龙江省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这一方面是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由于经济效益差、信息意识落后等原因,大多数市场没有配备信息及专门人员,致使市场对物流的信息情报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更谈不上为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提供全面持续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虽然一些农产品物流企业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但是网络在乡村出现了断层,使农民获取信息成本很高。而且大多数农民因自身素质原因缺乏对信息分析、选择能力,造成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所以,应把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放在优先的地位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融合。

2.5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物流业快速发展,而作为调整物流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条文和地区性的物流法规却相对滞后与不完善,从某种角度上说,这已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个别领域出现混乱现象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法律制度,把以前分散的法律制度整合起来,形成专门物流法律体系,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基本要求。应尽快制定和出台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业的相关政策,要与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周边省份的物流发展规划做好接口,形成大的物流市场环境,并制定相应的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

3发展黑龙江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原因是复

杂而多样的,因此加快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独依

靠一项或几项措施,而需要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同时要紧密联系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

3.1加强对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始终要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一方面提高加工包装技术,包装是物流重要要素之一,它是生产的终点,物流的起点,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具有保护功能、定量功能、标示功能,主要目的在保护其使用价值,以防污染或腐烂变质,也便于在柜台上零售时提高工作效率。未经加工的农产品,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流通效率上都不适应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链条,因此,要改变过去那种散装、裸装销售经营方式。应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发展农产品包装的标准化、礼品化、系列化。

另一方面要研究农产品物流的防冻、冷冻保鲜技术。加强从事物流环节的企业及人员

对冷冻保鲜物流理论认识,提高技术手段。

3.2加大政府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产品的顺利流通,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一方面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公路是农产品物流的载体,也是农产品流向全国、流向世界的路径。要从乡乡通公路变为村村通公路,特别是边远山区和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我省的新农村建设“百乡千村”试点进展顺利,全年建成农村公路1.4万公里。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储运工具和设备开发生产。为了推动我国农产品冷藏保鲜物流,降低储运环节的损耗率,必须加强冷藏保鲜货运车辆多生产和营运,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保障冷藏保鲜货物的质量。

3.3大力培养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为解决目前的困境,应采取高校培养和现有人

才培训“双管齐下”的方针。一方面,地方财政应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专业学历教育,培养大批面向农村的研究生、本科生和职高生,加强物流专业学科建设,增设物流专业教学点。哈尔滨商业大学已拥有物流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佳木斯大学也开始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对黑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等一批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给予规范、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地方财政还应拨付专款,对农村物流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岗位培训,以提高物流业的整体素质。

3.4整合资源,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面对全国逐步开放的农产品大市场

大流通的格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规划、组织一条龙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村的不良影响。以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哈尔滨、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等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尽快形成全省现代物流框架。

3.5加快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尽快制订一部全国性的物流法,并建立与交通、通信、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从而统一全国的物流市场,使物流企业在法律环境下平等竞争、有序经营、规范管理。同时,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市场状况、企业素质和融资能力不同,物流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建立全国性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应根据黑龙江省自身基础和条件,制定出一些符合本地区的物流法规。这样,既能为逐步建立全国性的宏观物流法律法规提供依据和经验,也有利于各地区的物流企业根据地区特点加快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规

范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市场,推动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陈思云,沈思敏.湖北省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与对策[J].物流技

黑龙江农产品 第3篇

一、品牌命名标准理论

品牌命名的标准不仅是品牌命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企业实践中颇为关注的问题。品牌命名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品牌保护、品牌识别、品牌定位和传播都有着不同层面的影响。现有研究中, 在这一领域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观点。具体归纳如下:

1、独特。

独特性意味着与众不同。由于品牌的产生直接根源于企业标异其产品的需要, 因此独特性是品牌命名的首要原则。Collins (1977) 提出品牌命名不仅应体现出独特之处, 更应该反映出原创精神。照搬和模仿形成的品牌难以在芸芸品牌中树立独特的品牌个性。美国的“克宁”奶粉采用“KLIM”作为品牌名称, 这是将英文“牛奶” (milk) 倒序写成的原创单词, 可见其构思之巧妙。

2、简明扼要。

简明扼要指品牌名称在语言形式上应该尽量简单, 便于品牌传播和消费者记忆。Robertson (1989) 则指出, 品牌名称能够做到易说、易拼、易读和易懂, 才能称其为“简单”。鉴于语言形式上的简单, 品牌名称的的字数和音节不要太长。据日本《经济新闻》调查, 品牌名称的字数对品牌认知有一定的影响, 品牌名称越短越有利于传播;越简化的品牌, 消费者的信息认知度越高。汉语品牌应以双音节为主, 一般以两个字或三个字为宜, 这符合国人的语言习惯, 如完达山、古船、北大荒等;英语品牌应以5~8个字母为宜 (王勇, 2007) , 一般包含二三个音节即可, 如Kodak、Mc Donald's、Pepsi等品牌。

3、正面的品牌联想。

品牌名称应该能够形成关于产品功能和属性的正面联想。也就是说, 品牌名称蕴含的语义能够赋予受众美好、卓越、个性等积极的想象空间。并且品牌联想应与品牌产品的使用价值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品牌名称未能使受众联想到其品牌产品, 或者未能联想到品牌产品的正面形象, 或者使受众联想到其毫不相关的产品, 那么, 这一品牌命名无疑是失败的。

4、前瞻性。

品牌名称的拟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因为名称是营销计划中最需要稳定的一个因素, 而包装、广告和价格等都比名称更容易改变。因此, 当前的品牌名称决策应关照企业未来的战略方向, 应具有前瞻性。Berry, Lefkowith&Clark (1988) 指出品牌名称除了要具有区别性、相关性 (能传达服务的性质和服务利益) 和可记忆性外, 还应该具有灵活性, 能够涵盖目前的业务, 同时也要能覆盖到可预见的扩展的业务。

5、文化意蕴。

品牌的文化寓意在情感上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有利于市场销售。中国的悠悠5000年文明造就了底蕴浓厚的传统文化, 若能在品牌命名中融入这些传统文化, 必将大大提高品牌的亲和力。

6、国际性。

品牌命名需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环境的差异, 在适当情况下对品牌名称进行适应性调整, 为开拓国际市场扫清障碍。一个成功的品牌名称能够超越国界, 让各国人都能赏心悦目。

二、黑龙江农产品品牌评价

1、不够简洁。

黑龙江农产品某些品牌名称设计不够简洁, 存在以下问题: (1) 字数过多:如“寒地黑土”、“宝实金谷农科”、“东北三江”等品牌名称的字数达四个到六个汉字, 不符合汉语品牌应为两到三个汉字的基本原则。 (2) 难读和难懂。一个品牌被消费者识别和记忆的前提条件是易说、易拼、易读和易懂, 但是有些品牌名称看起来让人费解, 如“宝实金谷农科”、“美食乐图型”, 品牌内涵很难得到体现。语言形式上的复杂必然不利于消费者记忆和识别品牌, 因此会影响品牌传播的效果。

2、独特性不足。

品牌名称的独特性是品牌个性形成的基础。黑龙江农产品品牌设计缺乏独有的特质,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品牌名称相似:如乳品品牌“林梅”和“齐梅”, “松鹤”和“飞鹤”。这两对品牌名称较为接近, 消费者很难进行识别, 容易产生混淆。 (2) 采用产品所在地地名居多。农产品生产根源于其自然资源禀赋, 因此农产品品牌往往与产地地名相联系。对于某地区独有的农产品, 往往采用地域作为产品类别名称来昭示其产品的独特性。如法国的“香槟”、牙买加的“蓝山”和埃塞俄比亚的“摩卡”等都属于由地名形成的产品类别名称。因此, 直接将地名作为品牌名称则显得个性不足。如“大庆”、“兴安岭”、“宾西”、“九三”、“华川”、“松花江”等品牌。

3、缺乏品牌联想。

缺乏品牌联想是黑龙江农产品品牌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 品牌名称与功能属性无关。如乳品品牌“今天”、“大明宝贝”等, 通过其品牌名称很难联想到品牌产品的属性和功能。其次, 品牌名称缺乏积极内涵相关的联想, “今天”、“温格林”、“希波”等品牌均属于这种情况。如果能采用具有感情色彩的吉祥词或褒义词命名, 则能够大大增加人们对商品的好感 (杨凤鸣, 唐瑜冲, 2005) 。国内知名农产品品牌“伊利”、“蒙牛”、“金龙鱼”、“光明”等品牌皆能够带给消费者美好、优质、吉祥的联想, 以此增强消费者的品牌信任, 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图。

4. 地域性较强。

采用地名作为品牌名称, 不仅难以体现品牌个性, 而且地域名称本身局限品牌的未来发展。打造国内知名品牌或国际品牌, 必须在品牌命名方面具有前瞻性。品牌命名如果一味抱着企业立足的根据地来定制品牌无异于画地为牢 (刘昕远, 2007) 。黑龙江农产品品牌以地域名称命名品牌居多, 这直接影响到品牌战略规划的实施, 并对品牌升级形成制约。一般情况下, 如果品牌的地域性较强, 其在多国市场中的普适性相对较弱, 这无疑将削弱品牌的国际性。

鉴于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命名存在以上问题, 因此在进行农产品新品牌命名时, 应注意在简洁性、独特性、降低地域性和增加正面品牌联想等方面进行品牌名称设计。同时借助品牌命名专业机构的力量, 可大大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尤其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目前美国已经形成强大而专业的品牌命名产业, 国际品牌新奇士 (Sunkist) 、雪碧 (Sprite) 、纳贝斯克 (Nabisco) 等国际知名品牌都是品牌命名产业形成的硕果。正如美国第一家专业品牌命名公司创始人Naseem Javed曾经提出的“超级公司必须有超级品牌名称” (贺川生, 2003) , 黑龙江的农业企业如果要成为国际知名农业企业, 也必须拥有国际一流的品牌名称。

参考文献

[1]、刘昕远, 品牌命名禁忌浅谈, 江苏商论, 2007 (4)

[2]、杨凤鸣, 唐瑜冲, 国际品牌命名说, 商业时代, 2005 (5)

[3]、王勇, 品牌命名的学问, 企业管理, 2007 (3)

[4]、贺川生, 美国语言新产业调查报告:品牌命名, 当代语言学, 2003 (1) 。

[5]、Aaker David.Managing brand equity.1991.New York: Free Press.

[6]、Leonard L.Berry, Lefkowith Edwin F.and Clark Terry.In services what's in a name?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8, September –October

[7]、Kim Robertson, Strategically desirable brand name characteristics,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89 , (64)

黑龙江农产品 第4篇

第一条 为规范黑龙江省人身保险市场秩序,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树立行业诚信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通知所称产品说明会是指人身保险公司组织的,以宣传或销售保险产品为目的,以会议、讲座等形式开展的客户联谊会、客户答谢会的等活动。

第三条 各省级分公司应加强对产品说明会的组织管理,各级分支机构均应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产品说明会管理工作。产品说明会应由各省级分公司或经授权的地市级中心支公司指定专门部门进行审批、备案。

第四条 各省级分公司应制定产品说明会管理制度和标准流程,内容应涵盖产品说明会审批流程、备案流程、宣传材料及讲义管理、讲师资质管理、会议流程、文字与声像档案保存管理等,并应采取惩处机制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第五条 各省级分公司或授权的中心支公司应对产品说明会实行审批管理。产品说明会举办单位应在会前向中心支公司以上机构专门部门提出举办产品说明会的书面申请,经审批后,举办单位方可举办产品说明会,各机构应妥善保管上述申请及审批材料。申请资料至少应包括:

(一)产品说明会召开时间、地点、承办单位、预计参加人数;

(二)产品说明会组织管理人员、主持人、讲解人及参加会议的其他内外勤人员名单;

(三)产品说明会会议议程、使用的讲义内容以及其他在会场演示或散发的宣传材料。

第六条 产品说明会举办机构应在举办产品说明会后10日内向中心支公司以上机构专门部门备案,专门部门对备案材料进行实质性审核。备案材料至少应包括:

(一)参加产品说明会的客户签到表、营销员名单、现场签单情况统计;

(二)全程录像的声像资料,声像资料应全程正面摄录讲解人及其讲解课件,不得剪接编辑,确保声像资料的画面及其声音可以清晰再现产品说明会讲解的情况;

(三)各省级分公司或授权的中心支公司应采取必要措施妥善保存产品说明会的备案资料,并且保存时间不得少于5年。第七条 各省级分公司应统一管理在产品说明会上使用的各类宣传材料及讲义课件。宣传材料应由总公司统一印制,省级分公司设计、印刷的材料,应报经其总公司批准。宣传材料和讲议课件应与保险条款及产品说明书保持一致,不得出现虚假陈述和误导性内容,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利益,不得使用比率性指标与其他保险产品或银行储蓄、基金、国债等进行简单对比,不得进行同业诋毁或与同业作片面比较,不得存在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内容。产品说明会应提供相关产品条款及新型产品说明书供客户查阅。

第八条 各公司应加强对产品说明会讲解人员的管理,应由具有相应资质讲师负责产品说明会讲解工作。

第九条 各公司应合理选邀参加产品说明会的对象,避免邀请不适合群体,应尽量采用书面方式邀请,避免对客户造成滋扰。各公司应重视产品说明会参会客户个人信息资料保密工作,未经许可不得外泄。

第十条 各公司应向被邀请人明确告知产品说明会的召开目的,不得采取欺骗方式组织客户参加产品说明会。不得以赠送高价值礼品的方式或其他方式诱导客户购买保险产品。向客户赠送的礼品、奖品一经赠出,公司及其内外勤人员不得因获赠人未购买保险产品而收回。

第十一条 严禁保险营销员自行组织产品说明会,应确保每次产品说明会有2名内勤人员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黑龙江农产品 第5篇

摘 要:自2006年中国动漫启动产业化进程以来,中国动漫的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与日俱增。文章基于调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对动漫产品的喜好和对其衍生品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随机选取黑龙江省十所高校的在校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研究分析在校生消费行为,为黑龙江省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提供策略建议,从而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动漫产品;大学生;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119-02

动漫及动漫相关产业是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产业,也是支撑GDP增长的新兴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动漫产业已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从动漫衍生品市场来看,2013年,其国内市场规模约264亿元,同比增长20%。据统计,2013年,中国动漫行业产值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约21.0%。动漫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主要借助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对动漫产品消费行为的调查,对动漫产品的市场定位提供一些意见。

1 大学生动漫产品消费行为研究意义

虽然动漫市场目前的呈上升趋势,但是国内动漫市场仍是需求大于供给状态,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动漫产品市场定位仍局限于低龄化群体。苏超(2011)通过对《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研究分析得出,动漫衍生品开发是动漫环节盈利最高的部分,动漫企业若想获得长久发展,必须探索有效的动漫衍生品开发模式。本文认为,对于我国动漫产业的开发需增加市场维度,进行市场细分。本次的调查面向大学生这个市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大学生动漫市场的发展潜力,希望能给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2 问卷数据说明

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是黑龙江省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60份。为方便计算分析,追加40份调查问卷。对于这次调查,对被调查人的性别进行了区分,男生500人,女生500人,分别占总样本的50%。

本次的调查问卷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调查、对动漫作品的本身的调查、对动漫衍生品的购买动机、类型和渠道的调查及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按照市场的生产、销售和购买环节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层层推进,本次调查全部采用封闭式问题,并分别标注了单选和多选题,有助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 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整理汇总,可以反映以下的问题:

①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对于动漫产品的喜爱程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中喜欢动漫的人数占所有样本数量的77.6%。其中男生有476人,占总体的47.6%,女生524人,占总体比例的52.4%。2014年全国的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2 400万,中国大学生所代表的市场潜力不断增长。

②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对动漫产品的喜好更偏爱于日本动漫。吸引大学生这一群体对动漫产品偏好的主要因素有:精美的画风、精彩的镜头拉伸切换及动听的音乐背景等,从访谈法和调查问卷中得出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对动漫作品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情节、画风及背后的意义。至于动漫作品的背后意义也是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原因,体现了“内容为王”思想在动漫领域的适用性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注重动漫作品的价值灵魂,运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以时代的创新就能够焕发别样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形成更加良好的市场氛围。

③对于动漫作品的类型,主要有浪漫言情、逻辑推理、幽默搞笑和恐怖。但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会更加偏爱于逻辑推理类和幽默搞笑。一些优秀的动漫产品在兼具逻辑性和内容性的同时又不缺乏幽默搞笑的情节,满足了大学生求知和娱乐的心理,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优秀动漫产品的成功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和利用,以自身的民族特色为中心,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和特色,运用适当的画风和优良的音乐为展示方式,形成自己的新特色。

④在动漫的多种展示形式中,动画片还是吸引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的观看的主要形式,占总数的83%,但是漫画和电影也是不容忽视的,各占24%和72%。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市场需求和资金的缺乏,而是动漫人才的匮乏。我们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广大的市场需求,由于动漫创作型人才的匮乏,而没有吸引众多投资者和消费者。我们应培养和吸引高端的动漫创作型人才,为动漫市场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创作更多更优秀的动漫作品,扩大市场需求,建立产学研模式,完善动漫产业链,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氛围。

⑤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观看动漫作品的主要方式是互联网。其中有92%的在校生使用互联网,3%的在校生通过电视观看,21%的在校生通过阅读漫画的方式欣赏动漫作品。20%的在校生会选择看漫画的形式,虽然购买漫画书或动漫杂志会产生一定的支出,但是一旦将动漫作品变成纸质的媒介就会增加动漫爱好者的收藏心理,强化动漫作品的市场占有率。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动漫的观看方式转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发展动漫产业。

⑥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动漫作品的衍生品表示会购买。动漫产品的衍生品种类繁多,如服饰、文具、动漫形象模型、玩具及一些书籍,动漫作品的衍生品能够产生巨大的市场潜力。动漫模型属与动漫作品最直接的表达,市场对其需求大。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对动漫衍生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动漫形象模型,其次是动漫玩具、书籍小说等。发展动漫产业可根据市场对动漫衍生品的需求程度进行有重点的开发和投资。

4 发展大学生动漫产品消费的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动漫作品以及动漫衍生品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属于需求弹性较大的产品,其价格影响的需求。本文认为定位于大学生的动漫市场其市场收益重点不应该放在产品本身,而多定位于其广告的收入、动漫衍生品市场和将来长周期的潜在性消费。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①以动漫形象为中心,提升动漫衍生品的附加值。在动漫产品创作期间注重动漫价值观的体现,能将中国经典瑰宝用以现代的方式解读,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品质风格。

②做好大学生这一市场定位,明确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和需求。根据目标市场的差异做细分,做正确的动漫衍生品功能定位和开发策略。

③加大新媒体动漫衍生品开发力度。以有线或无线网络为传播工具,制作数字化的动漫作品,与互联网、网络游戏、手游等相结合。

④完善和发展动漫的产业链,加强品牌意识,延伸品牌效应。将动漫衍生品作为产业链发展的主力军,按照大学生的喜好和需求供给。

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监管。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种类,为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政府层面加强对动漫产业的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 朱蕊,陈小慧.大学生动漫产品消费统计调查研究[J].中国物价,2011,(1).

[2] 金晶,何玲,姚维康.大学生动漫衍生品消费行为的研究——基于对浙江省大学生的调查[J].现代商业,2012,(35).

[3] 庞冲,朱明侠.中国动漫电影市场及国内消费环境分析[J].经济师,2014,(7).

黑龙江农产品 第6篇

在黑龙江出口的农产品中, 是以一些价格比较低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的, 比如谷物、油料作物、棉花等。而相对价格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其出口就比较有限, 比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像这样低级农产品的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而造成黑龙江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在黑龙江出口的农产品中, 初级加工的农产品占到了80%左右, 而深加工的农产品却只占到了20%左右, 像这样深加工的农产品的价值及其附加值比初级加工的农产品价值要高好几倍, 这种现象很不合理。这样的结果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相对于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和设备而言, 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技术的不好, 设备跟不上发展的脚步, 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的成本, 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从黑龙江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上分析, 黑龙江农产品的出口市场非常的集中, 大部分集中在近邻国家。比如, 韩国, 日本。像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作为当今世界最有潜力的农产品市场, 我国所占的比例却很小, 这种出口市场过于单一的现象, 制约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多元化发展。

二、黑龙江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黑龙江出口的农产品质量不高, 导致当地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强。

黑龙江农产品的种植, 都是大范围机械化的种植, 这样的情况就导致对农产品的种植不精细, 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不高。造成了出口的农产品品种多为低质产品、普通产品。所以, 在国际市场上黑龙江出口的农产品只能是低质低价, 没有市场竞争能力。

2、黑龙江农产品出口的结构不合理, 市场单一。

黑龙江地大物博, 土地肥沃, 适宜发展价值高的农产品。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以粮为主”的指导思想的影响, 造成了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种植在黑龙江农业中占很大的比重, 这就导致粮食成为黑龙江对外贸易中的最主要产品。而相对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出口数量却非常有限。而这种低级农产品的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

3、黑龙江农产品出口的生产成本过高。

随着农业政策的转变, 农产品的价格提高, 导致对外贸易的农产品价格也跟着提高。再加上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逐渐消失, 使生产费用不断的提高, 粮食的生产几乎没有利润了。进而造成了对外贸易农产品的价格提高, 降低了价格的竞争优势, 而且最先受到这种挑战的就是黑龙江的粮食类。到现今为止, 我国仍然没有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对外贸易的管理模式---农业部门生产农产品, 工业部门加工农产品, 贸易部门销售农产品。农工商相互隔离, 相互脱节的基本格局, 使得很难协调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利益。从而阻碍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4、黑龙江出口的农产品卫生检疫问题。

黑龙江农产品出口的许多水果蔬菜的药物和农药残留量超过了国际卫生检疫的标准。

三、促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立足黑龙江地大物博的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产品。

着重发展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等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和水平。

初级农产品出口比重过大, 这样的结果就是, 一方面使得大量伴随加工增值的利益流失了, 降低了当地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不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所以, 我们要大力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 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和水平。把农产品的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的优势, 逐渐改善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出口结构。

3、降低农产品出口的生产成本。

改变当前的农业政策, 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改变计划经济时代农工商相互隔离, 相互脱节的基本格局的管理模式, 使农业部门, 工业部门, 贸易部门之间相互合作, 协调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利益, 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4、提高食品安全的监控程度, 加强对出口农产品的卫生检疫。

对黑龙江出口的农产品的安全现状, 进行全面的调查。然后根据国际农产品出口的标准制定新的符合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安全标准。加强有关技术设施建设, 保证对食品卫生安全的有效控制。还要加强对出口农产品的卫生检疫, 使出口的农产品符合国际卫生检疫的标准。

四、结语

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对拉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 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对外贸易活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日渐显现,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所以, 深入研究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 通过研究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 进而找出解决的措施和对策, 才能促进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平台促进农产品出口[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7) .

[2]张汉林等.WTO与农产品贸易争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3]张莉琴, 林万龙, 辛毅.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 2003 (4) .

[4]陈锡文.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J].上海:上海投资, 2003 (2) .

黑龙江农产品 第7篇

关键词:黑龙江政府,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贸易

一、完善农产品出口贸易政策支持体系

全面扩大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空间离不开黑龙江省政府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在财政、资金、信息、技术、信贷、补贴、保险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农产品出口加工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为其开展有效竞争创造优越的条件。黑龙江省应建立健全农业政策促进体系, 全力营造有序的对俄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环境, 加快实行国际公认的质量检验标准, 逐步规避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 加强双边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创造有利于本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良好外部条件。

黑龙江省政府还要制定相关的农产品贸易政策, 支持具有发展潜力和规模较大的对俄农产品出口企业。鼓励农产品面向俄罗斯大规模出口, 对企业实行出口退税、税收优惠、出口信贷、出口补贴等优惠贸易政策, 杜绝农产品灰色清关现象,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简化通关手续, 提高通关速度, 加大农产品对俄出口力度。与此同时, 黑龙江省还应实施促进农产品出口的组织措施, 设立专门境外贸易机构, 定期举办农产品贸易展览会, 为俄罗斯进口商展不黑龙江省特色农产品。

二、建设农产品贸易信息服务平台

黑龙江省应建立农产品贸易专业信息平台, 设置独立的对俄农贸窗口, 全面收集对俄农产品贸易相关咨询、动态数据、统计分析、市场供求和检验检疫信息。及时更新中俄两国新出台的农业法律条款及双边有关农产品贸易政策咨询、协议和条约。通过信息平台建设解决以往有关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政策和供求信息的不透明问题, 避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承受由于俄政策变化而带来的损失。实时整理全省对俄农产品贸易数据和价格走势信息, 发布月份、季度和全年的海关统计数据, 依据对俄出口农产品的具体明细, 及时更新贸易数据, 为黑龙江省出口企业提供可靠的农产品质量认证与市场需求信息。此外, 农产品信息平台要开设双边农业信息交流区, 使俄罗斯消费者深入了解黑龙江省特色农产品, 提升对黑龙江省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 从而树立良好的产品品牌效应, 逐渐地消除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芥蒂。全面提升黑龙江省农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认知度。

三、确保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黑龙江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将直接关系到对俄农产品贸易的长期有效发展, 影响到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优势的提高。近年来, 黑龙江省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大部分企业形成了原材料引进、生产和加工、仓储和运输以及不合格产品管理等大类诚信管理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 确保了对俄农产品出口的质量安全。

黑龙江省应以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为基准, 制定细化的农产品成分监测方案, 从农产品生长源头开始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控, 颁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作为发展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础。其次, 黑龙江省应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 针对不同种类农产品, 制定详细的农产品质量指标标准, 积极有效地确保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此外, 黑龙江省应规范农产品出口相关企业的经营行为, 完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体系和行业标准, 堵塞对俄网售农产品监管漏洞。与此同时, 黑龙江省应充分发挥自身农业生产优势, 加大对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的科技投入,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 全程监控、记录农产品质量, 保证出口农产品“舌尖上的安全”, 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知名农产品品牌, 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的认知度。

四、培养专业型农产品贸易人才

黑龙江省要逐步提高农产品在俄市场的占有率, 就应以树立专业型人才观为核心, 重点培养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对外贸易和冷链物流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全面提升农产品出口贸易层次, 挖掘对俄出口农产品的发展潜力。

黑龙江省应有计划地培养专业型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人才, 实现尖端农业研究人员“走出去, 请进来”的长远发展战略。黑龙江省应加大对现有的农业院校扶持力度, 为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搭建平台, 基于对俄出口农产品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分专业、按层次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以及营销型人才, 并形成农业科研方面的综合型优秀人才, 提升科研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进一步增加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额。此外, 黑龙江省还应制定对农业战线研发人员的激活机制, 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

黑龙江省要发展知识密集的对俄农产品贸易, 就要依靠高素质贸易从业人员来推动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顺利达成。首先, 加强高层次贸易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力度, 培养业务性贸易人才;其次, 注重高等院校对于专项性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人才的教育体制建设, 设置专业课程并合理的安排贸易实践, 扩大俄语人才培养规模并确保质量;最后, 黑龙江省应促进各大高等经贸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推动中俄农产品贸易研究领域人才频繁互访, 建立边境农产品贸易培训实习基地, 全面提高贸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

黑龙江省应依据国际市场对专业人才和相关岗位的需求, 设置专业学科以及实践课程。建立以农产品科学、国际经贸、冷链物流和计算机应用等多类学科充分融合的综合教学体系, 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通过外聘物流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或者直接吸纳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等方式, 提高本省物流产业的整体实力, 实现对俄出口农产品的境外对接, 培养更多物流人才。

五、加快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目前, 世界农业大国的加工率占农产品价值的80%, 而黑龙江省仅占50%, 深层次加工率还不到20%。农产品出口加工水平较低, 严重阻碍了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黑龙江省要以对俄出口为导向, 全力兴建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并制定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 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产业链的建设, 为对俄农产品出口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

黑龙江省应以俄罗斯为定向目标市场, 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快外向型出口基地的大规模兴建。在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集合众多实力雄厚的企业以及中小型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 吸纳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农户, 形成完整的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体系, 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所用的原料、中间产品、机器和设备都可以在基地内部自由流动并共同使用, 此外, 黒龙江省还应为农产品出口基地提供生产、加工和出口所需的一切设施和比国内其他地区更优越的投资环境, 有计划地组织优质农产品大批量订单式的对外销售, 全面改善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为此, 黑龙江省应在基地内部加快农田水利设施、防灾减灾和气象监测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信息、良种培育、农技推广、检疫防疫、质量检测等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基地内农业科研体系建设, 加大新型农产品科研经费投入, 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力度, 增建农产品仓储及搬运设施, 拓宽俄罗斯市场销售渠道, 加速对俄农业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这对黑龙江省扩展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具有深远意义。

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园区

随着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农产品进口关税和贸易配额会逐步降低, 但与此同时, 绿色贸易壁垒也日益增强, 将成为阻碍黑龙江省扩大对俄农产品出口规模的一大因素。因此, 黑龙江省应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园区建设, 将绿色、有机品牌形象融入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的整个产业链中, 使对俄出口的农产品不仅具有高品质和高竞争力, 而且做到保护环境和保障消费者健康。

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园区的过程中, 首先, 黑龙江省应合理规划绿色农产品园区的建设, 在区域内发展专业化、集约化对俄绿色农业生产, 针对俄方购买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偏好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 并遵照国际质量卫生检验标准, 树立独具龙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形象, 合理规划对俄绿色生态园区内部的生产布局, 推动园区向专业化、集约化、科学化、自动化的生产形式发展, 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其次, 要加大园区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 研发以立体栽培、幼苗棚室、生物肥料、平衡施肥等先进技术为重点的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 并依据国际农产品质检标准, 制定园区内统一的检验检疫系统, 对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出口的整个产业链进行全过程监控。最后, 政府还要增加对俄生态园区的资金投入和科研项目, 通过资金、项目、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高精尖技术人才走进园区, 全力打造黑龙江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特色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宝鑫.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9) .

[2]于波涛, 孟思聪.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的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3 (25) .

黑龙江农产品 第8篇

1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特征

1.1 自然条件的依附性

黑龙江东部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特征受到农产品本身特征的影响, 对于初级农产品更是如此, 自然条件是农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 是决定农产品质量和特征的根本要素, 包括土壤、水质、温度、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使得农产品生产表现出了比较强的自然依附性, 比如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大米、枸杞、苹果等都是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产品。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 借助黑龙江东部地区大棚等设施条件也可以营造出某品牌的产地自然特征, 但毕竟存在着成本过高, 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所以, 重视黑龙江东部地区原产地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依然是我国目前农产品品牌化的首要任务。

1.2 品牌形象的多样性

农产品品牌相比较于一般商品具有其特殊性, 第一, 从黑龙江东部地区品牌自身形象上来看, 它除了包括有组织自身特点的品牌形象外, 还包含有国家、地方对质量认证的特有标志, 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其身份由次到好的具体象征, 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第二, 品牌拥有主体多元化, 除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类型的生产组织外, 还包括黑龙江东部地区地域品牌、组织品牌和证明品牌等, 近几年兴起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是最高层面上的质量认证, 是一个对产品质量和品牌运作要求较高的区域性品牌, 已经成为了区域性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农村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

1.3 价值开发的外部性

由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含量低, 只要在某个区域内生产出来的产品, 不管质量如何, 冠以当地的区域性农产品品牌都是很容易的, 而这也导致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黑龙江东部地区这种价值开发的外部性使得“搭便车”农产品生产者众多, 从而导致黑龙江东部地区品牌价值的外溢, 不利于品牌农产品质量的统一和品牌的管理与运作, 也不利于品牌的发展。将产地农民通过合作社的方式组织起来,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黑龙江东部地区品牌价值的外溢。

2 基于农产品品牌的黑龙江东部地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合作意识薄弱

黑龙江东部地区农业专业合作社被作为争取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的工具, 并且随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有的社员的合作意识淡薄, “搭便车”心态严重, 在发展过程中, 他们渐渐开始脱离协会, 使得协会的发展受限。根据目前的实际问题, 为了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黑龙江省应采取有力措施来弥补这些问题的出现, 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地为参与社员服务, 提高社员的收入, 拉动省内的经济发展, 真正推动黑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2.2 沟通不足

协会在推进品牌建设过程中, 常常忽略了黑龙江东部地区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协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 长期以来, 使得黑龙江东部地区信息较为闭塞, 会员、协会、政府三者之间的合作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3 内部运行不够规范

一是目前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 稳定性较差, 服务功能水平较低。二是黑龙江东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 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并未充分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例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比较薄弱, 以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为代表的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不足, 直接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吸引力不强, 且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三是黑龙江东部地区一些合作社松散、合作机制脆弱、农户与合作社之间互相毁约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有的农民合作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五是黑龙江东部地区合作社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财务管理不规范等。

2.4 人才队伍不够壮大

目前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人才队伍中,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较少, 实用人才总体上还处于传统劳动型农民为主体的农村人才结构, 专业人才的缺乏牵制了协会的可持续发展。

2.5 资金不足和技术匮乏

黑龙江东部地区当地政府坚持“从摊位走向柜台”的思想, 正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深加工, 可以添加相关辅料进行保鲜处理;二是建立工厂, 投资少。黑龙江东北地区缺乏资金和技术成了区域发展的严重障碍。

3 基于农产品品牌的黑龙江东部地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策略

3.1 树立品牌意识

首先, 提升黑龙江东部地区合作社核心成员和普通社员的品牌意识。意识决定行动, 对于合作社的社员来说,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关于品牌的构建、宣传、维护都是对合作社的考验。这就需要借助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力量, 通过对社长的培训来增强他们对于品牌相关知识的了解, 并将这种意识贯穿于合作社的发展中。其次, 用社长带社员, 通过宣传黑龙江东部地区农产品品牌化后可预期的收益、合作社进行品牌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和自身进行品牌化建设的可行性, 让黑龙江东部地区每一个社员都具有品牌建设意识, 愿意进行品牌建设, 从而促进黑龙江东部地区品牌化整体思想的形成, 齐心协力创建自身农产品品牌, 最终用品牌化的方式来提升合作社的长期竞争优势。

3.2 完善合作社的组织制度

黑龙江东部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较好的合作社均拥有完善的组织制度, 包括理事会、监事会的成立, 社员大会的定期召开和名文规定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合作社顺利运行的基本保障, 而黑龙江东部地区合作社顺利运行则是品牌化发展的前提, 能够吸引更多的社员加入, 能够更合理更民主地决策, 能够使全合作社的社员有更大的凝聚力。这些要素都是促进农产品能够创建品牌和促进品牌扩大的积极因素, 因此, 黑龙江东部地区合作社要走品牌化的道路, 应该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 从规范自身内部组织制度来为品牌化发展奠定基础。

3.3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黑龙江东部地区农产品的质量是品牌的根本, 对于以种植为主的合作社, 一般采用的是统一提供种苗、统一购买农资、定期召开技术培训大会等方式来保证生产的标准化。而以养殖为主的合作社更要从保证牲畜食物的绿色、药物使用的剂量来进行规范。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使得产品质量高而且统一, 是黑龙江东部地区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础。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农产品市场上以次充好的现象数不胜数, 农产品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产品的质量需要经过市场检验, 有问题的产品迟早是要被发现的。黑龙江东部地区合作社只有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来规范社员的生产方式, 层层把关, 不让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流入市场, 不让黑龙江东部地区损害产品品牌形象的事件发生。

3.4 加强品牌宣传与营销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已经不再适合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了, 当一个品牌形成的时候, 品牌所代表的物品所体现的价值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进入公众的视野, 对于合作社的农产品品牌也是这样。黑龙江东部地区要想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很快准确地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 那么对于黑龙江东部地区品牌的名称、品牌的标志都要精心地设计, 根据黑龙江东部地区产品的市场定位和目标人群的品性, 设计品牌元素, 包括商标注册、图案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然后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合作社的经济实力, 选择最适合的宣传方式, 尽可能地采用多种宣传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渠道, 并且已经有不少网络营销成功的案例。一般来说, 黑龙江东部地区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会通过乡亲们的口碑来宣传自己的农产品, 但是这种宣传方式的受众范围比较小, 基本上都是合作社周围村落的农民。很显然, 要想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 还应借助现代的广告宣传方式。在调查中, 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合作社己经有了品牌宣传的意识, 借助产品包装箱、印制名片、电视、网络、报纸的宣传方式都有涉及到。从数据分析来看, 单一的宣传方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 合作社应该尽量拓宽宣传渠道, 采用多种宣传方式, 集各种宣传方式的优势于一体, 达到消费者对品牌的知晓, 从而扩大产品的知名度。

3.5 外部资本的支撑

合作社作为一个与黑龙江东部地区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的组织, 仍然存在着它固有的缺点, 比如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筹资困难等问题。而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社员的品牌意识, 还需要一大笔的资金进行品牌创建与维护打造, 加之品牌建设在短时间内的效应并不明显。所以, 合作社应该努力争取其他资金来源, 比如争取黑龙江东部地区相关项目经费的支持, 允许其他企事业单位、个人的资金入股, 更大程度上地发挥社员的资金筹集能力, 除此之外, 更应该对已有资金进行合理规划, 获取最大的边际效益, 从而为黑龙江东部地区合作社品牌顺利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方育.基于农产品品牌的黑龙江东部地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 2013 (05) .

[2]姜衡山.黑龙江东部地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J].现代商业, 2013 (04) .

[3]刘军.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12) .

[4]刘惠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问题及改进[J].中国中医药报, 2012 (05) .

[5]马宇翔.基于农产品品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J].当代经济杂志社, 2013 (08) .

黑龙江实行新型墙材产品标识管理 第9篇

为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的产品质量, 在省内建立可追溯的产品管理制度, 黑龙江省住建厅下发《黑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识管理办法》通知, 要求各级墙改办要把产品标识的标注和使用工作纳入“禁实”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做到事中服务指导, 事后严格按本办法监管, 并把执行情况列入年度工作总结报与省墙改办;各级建设质量监督站要密切配合当地墙改办对产品标识的监督管理, 对施工现场无标识或质量不合格等产品, 要坚决按本办法做产品清场处理, 共同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这次实施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识管理办法共分总则、组织管理、标识标注、申报登记备案、监督管理、附则六章二十三条。其中总则部分明确三条:第一条内容是:为贯彻国家墙改“十二五”指导意见, 增强企业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 规范全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经营行为, 建立产品标识的可追溯管理制度, 强化事后监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内容是:本办法所称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识是指按照本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要求, 标注于产品或包装上明示企业产品信息, 用于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备案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及建筑工地使用管理的标志。第三条内容是:本办法适用于黑龙江省辖区范围内的业经省墙改办备案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和产品。

(摘自中国建材数字报网)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探析 第10篇

1.1 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多个分支中的一个, 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与需要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以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至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 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基本对象, 通过农产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环节, 做到使农产品在保持原有的特质上更好地提高农产品的价值, 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

1.2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以农业产出物为基本对象, 通过农产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环节, 做到使农产品在保持原有的特质上更好地提高农产品的价值, 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 其主要特点有:①农产品物流数量大, 品种多。②农产品物流要求高。首先由于农产品与工业品有着很大的区别, 农产品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作为农产品物流应该做到“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③农产品物流的难度太大,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

1.3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最北部, 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达的交通和对俄罗斯贸易口岸等都使得黑龙江发展农产品物流有着独特的优势。就黑龙江省而言交通比较便利, 还拥有较长的铁路, 并且这些铁路通向各个城市。黑龙江省已有的定点市场共615个, 分别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等城市。

2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不健全

黑龙江省农村的交通网络并不够发达, 由于资金和农村条件的限制, 使得道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道路在完成修建后会出现许多问题, 比如说路面损坏、路基变形等问题, 更甚至有许多山村还未通路, 加上有些交通严重堵塞, 从而使得农产品物流不能顺利进行, 还没有形成从内陆运输到海上运输等多式联运交通网络, 而且农村路况不良, 关卡收费过多等问题都增加了物流成本, 最终导致农产品物流的经营风险增高。

2.2 物流技术落后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最北端, 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 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天长且严寒, 夏天暖且多雨。1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17℃, 7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8℃~23℃。这就要求物流的冷冻保鲜技术要同时发展, 而且黑龙江省物流业中的冷藏保鲜物流链还没有形成, 仍然是以常温物流或者自然物流的形式为主, 这样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腐烂、变质使损失巨大, 制约了这些瓜果蔬菜产品的正常流通。

2.3 管理水平不高, 缺乏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比较盲目, 对于农业市场没有有效管理, 最主要的是在我国物流专业的教育比较落后, 农产品物流政策还未有效形成。教育方面极度缺乏物流人才, 在我国物流教育相对落后, 基础教育设施也未完善, 设置物流专业的学校寥寥无几, 研究生教育才开始起步, 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开始, 教职员工更是缺乏, 在黑龙江设有物流专业的学校仅仅有哈尔滨商业大学、佳木斯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等少有的几所高校。

2.4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对于物流产业, 物流设施、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是支柱。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 黑龙江省还未形成统一有效的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由于经济效益较差、信息意识较落后等原因, 大多数市场没有配备信息及其专职人员, 导致市场对物流的信息情报未能充分发挥, 更说不上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全面持续有效的信息, 另一方面对农民的信息服务还不到位, 虽然有一些农产品物流企业已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 但网络在乡村出现了断裂, 导致农民不能有效获取信息, 农民缺乏信息分析、选择能力, 造成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盲目性。所以, 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放于首位, 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相互融合。

2.5 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作为调整物流活动各种关系的法律和地区性的物流法规相对滞后且不完善, 从某些角度上说, 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个别领域的有序开展, 所以物流法律法规的完善非常重要和迫切, 特别是将分散的法律综合起来, 形成专门的综合性物流法律体系, 从而实现物流活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以便于适应国际物流一体化的基本发展要求。应尽快制定和出台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业的相关政策, 要与周边省份的物流发展规划做好接口, 从而形成大的物流市场环境, 并且制定相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

3 黑龙江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

3.1 建立政府与市场相互结合的体系

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合理运用农业物流基地、物流中心、仓储中心、物流园区的建设;然后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各个节点, 公平竞争, 使农户的法律地位提升, 让个体农户与企业合作。最后政府在对物流市场管理的同时要营造宽松而舒适的环境, 从而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 使市场的规范性、法制性和科学性得以保障。

3.2 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要加快发展

基础设施和技术是农产品物流的基础。第一, 要加强村村通的建设, 完善交通网络;第二, 扩大农产品储蓄冷藏车的生产, 加强各类仓库的建设和装备, 从而降低储藏环节的损耗, 研究并开发专业的运输工具等;第三, 加强包装的方法、设备以及材料;第四, 推行网络电子数据的交换技术, 利用电脑对订货、仓储以及运输的管理。

3.3 农民合作在农产品物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民相互合作可以对地位弱势的农民提高其谈判的力度, 减少农民的交易成本。这里的合作包括农业协会、农村合作社等组织的各种合作, 要鼓励他们的发展, 并对其进行指导, 为农民提供信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从而保护农民的利益, 加强市场的竞争力。

3.4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整体效益, 其主要是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贸易。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物流要协调发展, 在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利益的最大化、品牌的最强化、产品的最优化,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和电子商务的建设, 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加强农产品物流经营销售的力度, 使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

3.5 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加强第三方物流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国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比如中远物流、中国邮政物流大都是国有运输集团, 有着计划经济特征, 市场反应较慢, 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应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载体。黑龙江省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 进行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管理, 整合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 提高效率。

3.6 提高农产品的信息化

网络信息是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支柱, 现代信息网络可以加强农产品信息化程度。第一, 充分利用资源, 整合农业网络, 加强农业信息的建设;第二, 降低信息供给成本, 提高信息质量;第三, 要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及交换, 提高应用效益;第四,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

摘要: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具体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以现代农产品物流理论为基点, 探讨适合黑龙江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解决方法, 使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壮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黑龙江农产品】相关文章:

黑龙江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论文02-07

黑龙江绥棱05-14

黑龙江农村05-15

生态黑龙江06-08

黑龙江电网08-28

黑龙江介绍07-30

黑龙江尚志论文06-03

黑龙江高职院校06-09

黑龙江国有林区06-29

黑龙江鹤岗论文08-10

上一篇:瓦斯煤尘爆炸下一篇:通过计算探索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