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2024-05-17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精选8篇)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84例ABP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其中, 观察组男27例, 女15例, 年龄33~81岁, 平均为 (55.7±4.7) 岁;对照组男29例, 女13例, 年龄34~80岁, 平均为 (56.2±4.8) 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症状, 伴有恶性呕吐32例, 高热15例, 黄疸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及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等处理, 并采用抗生素、醋酸奥曲肽等抑制胰腺分泌及胰酶活性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电子十二指肠镜 (OLYMPUS JF-26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 与50%碘海醇造影剂进行ERCP检查。把电子十二指肠镜置于患者的十二指肠降部, 在找到乳头后将拉式弓刀插入, 并将超滑胰管导丝引入, 并超选进入胰管, 若由于胰头部病变而插管困难者, 应留置胆管导丝, 并行双导丝法, 在插管成功后将造影剂注入, 以显示出胰管与胆总管, 并观察显影与摄片。

1.2.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经ERCP诊断明确总管结石后采用EST、ENBD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术前5~10 min行咽部麻醉, 选择性胆管插管与明确胆总管结石后采取标准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治疗, 对于结石嵌顿在壶腹的患者行针状刀行乳头预切开, 而切开的长度则根据乳头与结石大小确定。对于单个结石, 且程度不重者可行单纯EST取石, 而多个结石且程度较重者应于取石后行ENBD术, 术后采用生理盐水与抗生素冲洗鼻胆管, 2次/d, 待患者病情改善后行鼻胆管造影, 观察有无结石残余, 若无残余结石, 可拔除鼻胆管;若存在残余结石, 则应再次取石。

1.3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判定

根据《消化内科:疾病诊疗指南》[3]对该研究结果进行评价。 (1) 治愈:呕吐恶心、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 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 (2) 有效:呕吐恶心、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 血、尿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 (3) 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ERCP的诊断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成功行ERCP检查, 其中胆总管结石36例, 十二指肠乳头处结石嵌顿6例。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

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死亡病例,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BP) 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病症,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发热等[4]。目前, ABP的确切发病机制还未明确, 多数认为与壶腹部嵌顿、胆石刺激Oddi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道炎症及胆总管和主胰管扩张等有关[5]。在ABP的诊断中, 多采用B超、CT等方法进行检查, 其中B超检查经济、简便, 但因胰腺为后腹膜脏器, 容易受到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粘连、病变因素的影响, 且难以显示出胰腺结构, 导致临床诊断准确率较低, 而CT检查通过造影剂能将胰腺的轮廓与结果清晰地显示出来, 并能发现胰腺钙化改变, 但难以检查出胰腺实质早期改变与小胰管, 故在早期胰腺炎诊断中受限[6]。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在胰胆疾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 ERCP已成为目前临床中诊断与治疗ABP的重要手段。

ERCP是ABP在影像学检查中较为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 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陈旭[7]报道对48例ABP行患者ERCP检查, 诊断准确率为81.25%, 仅次于组织学检查。该研究中, 42例患者均成功行ERCP检查, 能有效诊断出肠乳头处结石嵌顿、胰管扩张及胆总管结石等情况, 且能有效观察到胆管系统病变, 从而为内镜手术治疗提供依据。ERCP能在内镜下直接观察到十二指肠乳头的病变情况, 协助诊断, 尤其是对于壶腹部结石嵌顿者的诊断与治疗;而且ERCP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 对于无法行EST术的患者, 可放置鼻胆引流管, 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或危重患者, 能有效提高急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黄继征[8]等人认为, 在ABP治疗中, ERCP能针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治疗, 有利于解除梗阻与引流胆汁, 从而降低患者的胰管内压力,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是临床治疗ABP的理想方法。

该研究中, 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表明ERCP比常规治疗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表明ERCP诊断能有效诊断出肠乳头处结石嵌顿、胰管扩张及胆总管结石等情况, 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综上所述, 在ABP诊疗中应用ERCP,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 创伤小、恢复快,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BP) 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4例ABP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 观察组给予ERCP诊断, 并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或 (和)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ENBD) 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成功行ERCP检查, 其中胆总管结石36例, 十二指肠乳头处结石嵌顿6例。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无出现死亡病例,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ABP患者行ERCP检查与治疗的成功率较高, 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鼻胆管引流术

参考文献

[1]张国强, 占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和费用分析[J].临床荟萃, 2011, 26 (15) :1326-1327.

[2]齐伟, 钱小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内镜治疗与保守治疗的对比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 2013, 21 (6) :432-434.

[3]翟启智, 王建宁, 佘维斌, 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 2011, 26 (18) :1589-1591.

[4]朱家沂, 杨斌, 杨传春, 等.70岁以上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 (3) :765-766.

[5]巩阳, 朱红, 陆宇平, 等.中药联合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6) :611-6136.

[6]高绪仲, 王忆勤.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 16 (3) :386-389.

[7]陈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慢性胰腺炎诊疗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综述, 2013, 15 (3) :550-551.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第2篇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胰胆系统疾病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96-02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1]。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断胰胆系统疾病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8例诊断为胰胆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24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区间19-68岁,平均年龄(51.06±13.22)岁,患者的临床表现黄疸、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所有入选研究对象排除碘过敏和有ERCP禁忌证及MRCP禁忌证者。对全部168例患者均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然后将患者分为2组,82例进行MRCP检查,另外的84例进行MRCP+腹部MRI扫描。

1.2 影像学方法

1.2.1 磁共振:患者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禁食6 h, 采用医院的Philips0.5T gyroscan—T5 NT超导型磁共振机对患者行腹部MRI轴位Tlw、T2w和T2w压脂扫描,并进行三维最大强度投影,必要时进行增强扫描。

1.2.2 ERCP:参与此项研究的患者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后的24h内进行一次ERCP检查。检查前同样禁食6h。

1.2.3 诊断标准 将ERCP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然后对MRCP和ERCP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得出MRCP及MRCP+腹部MRI对胰胆系统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1.3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输入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ERP)的成功率为100%,内镜逆行胆管造影術(ERC)的成功率为100%,采用磁共振胰胆造影术(MRCP)进行诊断的成功率96.04%,对胆管结石的诊断最有效的方式为ERCP,对中上段胆管癌诊断效果较好的方式为ERCP,准确性达到98.02% ;MRCP及MRCP+腹部MRI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效

果较差;且对胰腺良性疾病诊断效果也较差。ERCP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经MRCP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在大量的国外研究报道中指出,MRCP对胆系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尤其对胆管结石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还指出ERCP在诊断胆囊疾病方面有很大的弊端[2]。但在本研究中,ERCP对胰胆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要优于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但在在临床中发现很多病人的胰胆管狭窄情况较重,ERCP很难进入,此时可以将MRCP作为一种辅助检查[3]。在本研究中发现MRCP及MRCP+腹部MRI对胰腺良性病变的诊断率较低,但是对胰腺囊肿的诊断效果较好,可判断囊肿与胰腺的位置关系。ERCP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操作检查,在操作中可能会造成黏膜损害而引起静脉出血,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和感染的几率[4]。在本次研究中,ERCP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经MRCP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ERCP可用于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活检、刷检和超声内镜介导下穿刺均可提供组织学诊断,同时ERCP也可行胰管造影,对有症状的胰管结石、胰管狭窄和假性囊肿可行镜下治疗。相对MRCP检查对外界要求较高,患者有无幽闭恐惧症及人工金属支架、金属关节、心脏起搏器及人工晶体置入术后的患者则不宜行MRCP。因此为胰胆系统疾病患者选择检查方法时,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还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准确、安全、有效地作出选择。

综上所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能提高胰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从目前研究来看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来诊断胰胆系统疾病;但在选择检查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结合ERCP及MRCP的检查特点做出选择。

参考文献:

[1] 刘剑, 李海歌, 田俊.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9(6): 577-578.

[2] 陈娟, 邓登豪, 朱海.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磁共振检查禁忌胆道术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2): 109-109.

[3] 何卫红, 邓承健, 方向军, 等.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4): 697-698.

[4] 万炳年, 王海, 张红梅.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在胆胰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探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1): 77-78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第3篇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护理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本身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微创性, 但进行操作时及治疗后仍然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 临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胰腺炎, 这在治疗性ERCP中更为常见[1]。通过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本文就治疗性ERCP后防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实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排除肠腔狭窄、梗阻及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严重心肺疾患、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胆道狭窄或梗阻者。125例患者中男78例, 女47例;年龄25~71岁, 平均45.1岁;病因包括化脓性胆管炎91例, 胆总管结石28例, 其他6例;临床表现主要有黄疸、右上腹疼痛、发热等。本组125例患者施行治疗性ERCP后发生急性胰腺炎8例, 发生率为6.4%, 其中轻度3例, 中度4例, 重度1例。

1.2 护理方法

(1) 心理护理: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工作对提高患者对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十分重要。ERCP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检查治疗技术, 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均对此比较陌生, 缺乏足够的认识, 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大致介绍ERCP的手术原理、风险及效果等, 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手术耐受性。护理人员应该关心体贴患者, 告知患者这是一项成熟的微创技术, 只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是很少会出现并发症的。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担忧和顾虑, 又要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使患者在心态平和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 (2) 术前评估与准备:要想降低ERCP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除了要做好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观察后, 还包括能够在术前及时鉴别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一般认为ERCP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炎病史、患者体质较差、感染等[2]。在术前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以排除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的病例, 或稳定病情、排除风险因素后再进行手术。术前1d做碘过敏试验, 术前6~8h禁食。上午进行手术者, 前天晚餐后禁食, 当天免早餐;下午进行手术者, 早上可进少量流质, 上午8时后禁食。术前1d查血常规及血、尿淀粉酶。将患者送至X线检查床上,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 一般多采取左侧半俯卧位, 两手平放于身体两侧, 头应偏向右侧, 颌下垫治疗巾和弯盘, 以利术者操作, 术中有时需变换体位。俯卧位时可于肩、腹、右腿下垫软枕和毛巾被, 尽量使患者舒适, 同时注意保护四肢免受压伤, 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让患者处于安全、合适的体位。术前15min给予地西泮5~10mg, 哌替啶25~75mg、盐酸山莨菪碱10mg肌注或静脉注射。护理人员应了解各种ERCP治疗器械, 熟知其性能, 掌握使用技巧, 了解胆胰管的X线正常和异常表现以及各种器械在X线中的动态位置;掌握造影剂的注入速度, 严格遵医嘱, 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 尤其是胰管的充盈速度和剂量;导丝是在ERCP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器械, 许多器械的操作和更换需要导丝的介入, 要求助手熟练运用导丝的找腔技巧和进退性能;乳头切开时, 助手不宜将刀弓拉开过大, 以免快速切开导致出血。 (3) 术中观察:术中给予吸氧、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当患者镇静效果欠佳, 反应较大, 不能耐受手术时, 除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加药外, 还要给予心理安慰, 耐心说服, 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术中还要特别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咽部分泌物和呕吐物, 以防止窒息的发生。 (4) 术后护理:ERCP结束后安全护送患者回到病房, 要求其绝对卧床休息24h, 执行一级护理。对于术前药物作用尚未消除的患者应及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了解术中情况, 是否留置引流管等。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 注意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皮下气肿及腹部体征变化[3]。术后3h、24h分别送检血、尿淀粉酶, 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生化。根据医嘱合理安排用药, 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副作用。病情危重者术后应持续心电监护,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尤其要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 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部分患者恶心、呕吐和轻度腹痛, 可能属正常反应, 一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以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5) 并发症的预防:注意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其发生原因可能与造影剂向胰管内高压注射引起胰管过度充盈, 乳头开口狭窄插管困难, 反复多次插管引起壶腹水肿有关。急性胰腺炎发生表现可能为上腹部剧烈疼痛, 并有压痛、反跳痛, 伴有发热、恶心、呕吐, 血、尿淀粉酶升高等。对于术后短期内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尤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腹痛、消化道症状等。动态观察血、尿淀粉酶值, 如果有血、尿淀粉酶增高应连续检测, 如果患者持续高热伴呕吐, 剧烈腹痛, 腹胀明显, 提示病情有重症化可能, 应立即报告医生, 及时做B超、CT检查, 以便对胰腺水肿与坏死作出鉴别。

2 结果

本组125例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8例, 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后均好转出院,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住院时间为8~23d, 平均12.5d。随访观察6~18个月, 所有患者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 治疗效果理想。

3 小结

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 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造影导管, 经乳头开口插入并向胰胆管注入造影剂, 作X线胰管、胆管造影检查, 是各种胆道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先天畸形等疾病的重要诊治方法之一。可分为诊断性ERCP检查和治疗性ERCP检查。随着近年来微创医学的兴起, ERCP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其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治疗性ERCP较单纯检查操作复杂, 而可能会损伤相关脏器, 这就大大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本文就最为常见的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进行围术期护理探讨, 通过加强术前评估和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并发症预防措施, 以期能够降低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夏云, 楼立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肝硬化合并胆胰疾病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0, 15 (3) :241-243.

[2]付影婷.护理程序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0, 23 (12) :38-39.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第4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23~92岁,平均年龄63.5岁。胆总管结石52例,胆管癌39例,胰头癌17例,胆道蛔虫症2例,癌肿淋巴转移压迫胆管致胆管狭窄10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23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EST)兼网篮取石、鼻胆管引流术52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术43例,其他术式2例。设备采用日本OLYMPUS JF240、JF26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美国BOSTON一次性乳头切开刀,COOK一次性鼻胆引流管及胆道内支架等。

1.2 方法

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室及复苏区配备氧气、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器械及呼吸机。患者左侧腹卧位,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并记录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冠心病患者监测心电图),放入咬口垫,将其固定。术前30分钟静注山莨菪碱20mg,诱导时静注芬太尼1~2mg/kg,15~20s注完,1分钟后静注异丙芬1.5~2mg/kg,30~40秒内注完,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进入麻醉Ⅱ期或麻醉Ⅲ期1~2级开始插镜,检查需延时可追加异丙芬50~150mg。术中和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术中如出现呼吸暂停、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对症处理。平均麻醉时间50分钟。

2 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均完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治疗,成功率为100%,麻醉诱导及效果满意度达100%。28例出现呼吸暂停20~50秒,血氧饱和度下降,均能自主或挤压腹部后恢复呼吸,1例血氧饱和度下降80.0%,给予加压面罩给氧,清理口腔分泌物,2min内很快恢复。120例患者血压均有轻微的降低,但98%的患者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不予处理,1例给予麻黄素滴注后缓解。20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心率减慢,但都在正常范围内,除2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率减慢40次/分,给予阿托品0.5mg后心率维持在60次/分,其余都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无术中记忆,检查后恢复迅速,平均2.5min呼之睁眼,检查终末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是侵入性方法,相对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技术难度更高,治疗时间更长,配件使用频率高,治疗性十二指肠镜的直径可达3.8cm,所以器械的改良及操作方法的轻柔都不能完全消除患者的恐惧及对其的不良刺激。特别是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有可能造成心肺功能的损害[2]。因此无痛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的开展减轻了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心理,提高了患者接受检查和治疗的耐受性,使痛苦和不适降至最低限度。12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8例出现呼吸暂停和1例出现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可能与异丙芬对呼吸、循环抑制有关[3],经处理后很快恢复正常。120例患者对再次手术的麻醉方式的选择上100%支持无痛。异丙芬作为一种短效静脉麻醉剂,半衰期短,输药浓度和血药浓度呈正相关。因此麻醉深浅易调控,起效快,苏醒迅速完全。异丙芬用量存在个体差异,与年龄、性别、有无饮酒史及毒瘾史有关。对年老体弱及有其他系统合并症患者,应注意异丙芬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和个体差异而视具体情况慎重给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明显、严重阻塞性肺疾患、上消化道大出血、胃潴留、患严重高血压、心肝肾疾病、有麻醉镇静剂过敏史者均应视为绝对禁忌症。严重鼾症及过度肥胖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宜慎重[4]因此,只要我们掌握适应症,无痛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确实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的新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的优点。方法:对120例患者采用无痛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静注芬太尼、异丙芬后,进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脾管造影治疗,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如术中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情况及时对症处理。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均完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治疗,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无术中记忆,检查终末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痛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可以大大减少普通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该方法安全可靠。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治疗,无痛,芬太尼,异丙芬

参考文献

[1] 李金蓉,吴雪莲.麻醉胃镜检查术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19(7B):14

[2] 徐福涛.内镜术的镇静与麻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2(19) :6

[3] 张彦普,刘改芳,刘志双,等.异丙酚用于电子胃镜、结肠镜的麻醉[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5) :309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第5篇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监护性麻醉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是临床常用的胰胆疾病辅助诊疗手段之一, 在ERCP基础上, 可以进行内镜下胆汁引流术等介入治疗, 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特点。但是操作过程中会刺激咽、胃肠道, 牵拉内脏, 常导致患者无法耐受而中止操作[1]。为缓解患者对ERCP操作的恐惧及焦虑, 减轻患者的疼痛及其他刺激, 临床操作中常需要麻醉医师进行监护性麻醉, 以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提高操作成功率[2]。本文观察了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ERCP的效果及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住院并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ERCP治疗的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72例, 女30例;年龄19~64岁, 平均 (43.3±10.2) 岁;体重45~102kg, 平均 (75.6±21.1) kg;合并高血压病6例 (5.9%) , 冠心病5例 (4.9%) , 糖尿病3例 (2.9%) , 均无麻醉前用药;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 分级:Ⅰ级12例 (11.8%) , Ⅱ级64例 (62.7%) , Ⅲ级2 6例 (2 5.5%) 。手术包括网篮碎石和/或取石术4 2例 (41.2%) , 气囊扩张取石术30例 (29.4%) , 内镜下胰/胆管内支架置入术30例 (29.4%) 。排除年龄<18岁、孕妇、阿片药物/镇静药或酒精成瘾者。102例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单纯瑞芬太尼组 (R组) 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组 (RM组) , 每组51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 予2%利多卡因胶浆5ml含服, 开放静脉通路, 取俯卧位, 头侧向操作者, 吸氧 (2~3L/min) 。R组患者静脉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2μg/ (kg·min) 5分钟, 后减量为0.15μg/ (kg·min) 时开始ERCP操作, 操作结束停止瑞芬太尼的输注。RM组静脉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2μg/ (kg·min) 5分钟, 随后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02m g/kg, 余同R组。术中监测患者血压 (B P) 、心电图、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 O2) 、呼吸频率 (RR) 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 , 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1.3检测指标观察并记录麻醉前 (T0) 、ERCP手术开始 (T1) 、手术开始后5分钟 (T2) 、手术开始后10分钟 (T3) 和术毕 (T4) 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 (MAP) 、HR、Sp O2及BIS, 记录操作时间 (指操作开始至操作结束时间) 和麻醉时间 (指从开始给药至操作结束的时间) 。观察患者置入十二指肠镜时患者呛咳、躁动情况, 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疼痛等情况, 以及气道意外 (呼吸暂停) 、循环意外 (血压下降>20mm Hg和心律不齐) 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注:a表示与T0比较, P<0.05;b表示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 P<0.05;c表示与R组比较, P<0.0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时间和操作时间比较

R组麻醉时间和操作时间均明显长于RM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和BIS变化

R组MAP在T1时开始升高, 之后保持平稳, T4时略有降低;HR在T1、T2时持续加快, 之后保持平稳;BIS T1时开始降低, T2~T3期间保持平稳, T4时又继续降低, 但Sp O2在T1~T4期间无明显变化。RM组MAP在T1~T3时与T0比较无明显变化, T4时升高;HR在T2开始持续加快;Sp O2在T2开始降低, T3时又有所升高;BIS T1时开始降低, 之后保持平稳。组间比较, RM组的MAP在T1~T3时明显低于R组, HR在T1、T2时明显低于R组, Sp O2在T2之后明显低于R组, BIS在T1~T3时明显低于R组, 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术中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配合均良好, 未出现异常躁动者。R组气道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R M组, 气道意外患者经加大吸氧浓度后症状改善, 顺利完成操作。两组恶心、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监护性麻醉是指在一些局部麻醉或不需要麻醉情况下, 由麻醉医生参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 提高其对手术操作的耐受性和舒适性, 现已发展为静脉麻醉与区域麻醉相结合的麻醉技术。ERCP操作时需将十二指肠镜经口依次通过食管、胃、进入十二指肠, 操作中常会刺激到咽部和胃肠道, 且需要在介入放射条件下进行, 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及呛咳等不适。而且操作时患者需取俯卧位, 对患者通气功能带来一定影响, 加上操作过程的牵拉刺激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甚至诱发心绞痛等并发症[3]。采用监护性麻醉可以减少ERCP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瑞芬太尼常用于ERCP患者的麻醉处理, 兼具镇静作用, 可被血浆中非特异性酯酶快速代谢, 因此起效较快。以往研究证实[4], 瑞芬太尼用于监护性麻醉对患者呼吸抑制作用较轻, 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也有学者认为[5], 在肠镜检查中, 单独应用瑞芬太尼镇静不足, 无法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咪达唑仑作为常用的麻醉前给药, 具有强镇静、肌松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 R组MAP在T1时开始升高, 之后保持平稳, T4时略有降低;HR在T1、T2时持续加快, 之后保持平稳;但Sp O2在T1~T4期间无明显变化;RM组MAP在T1~T3时与T0比较无明显变化, T4时升高;HR在T2开始持续加快, Sp O2T2开始降低, T3时升高;组间比较, R M组的MA P在T1~T3时明显低于R组, HR在T1、T2时明显低于R组, Sp O2在T2之后明显低于R组,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 RM组患者体内咪达唑仑药效逐渐显现, 对患者的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的影响逐渐显效, 不过RM组Sp O2降低是一过性的, 仅出现在T2、T3时又开始回升, 当然这也不排除Sp O2下降后加大了氧流量导致Sp O2回升的可能。说明单独使用瑞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 可以使患者在术中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血流动力学变化, 但复合咪达唑仑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平稳。

其次, 我们采用BIS对患者麻醉深度进行监测, 结果显示, 两组BIS在给药后都明显下降, 但是RM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R组, 提示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对患者的意识抑制较强。而随着瑞芬太尼给药时间延长, BIS逐渐降低, T4时两组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咪达唑仑作用逐渐减弱有关。另外,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RM组气道意外风险较高, 安全性低于单纯使用瑞芬太尼。

综上所述, ERCP操作中采取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麻醉, 与单纯使用瑞芬太尼相比, 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平稳, 但对患者呼吸系统影响较大, 易发生气道意外, 所以临床上应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郝峻烽, 胡良皞, 廖专, 等.9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 (10) :558.

[2]黄卓梅, 杨骥云, 高晓枫, 等.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术的麻醉效果[J].广东医学, 2014, 35 (16) :2596.

[3]江帆, 孙权.经皮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取石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J].临床外科杂志, 2014, 22 (3) :169.

[4]李渭敏, 梁幸甜, 杨承祥, 等.丙泊酚不同靶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老年人ERCP检查术麻醉效果的比较[J].广东医学, 2011, 32 (10) :1338.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8月在平顶山市中医院行胆总管结石ERCP术的患者400例, 术前均进行MRI、CT、B超及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水平在参考范围;排除急性/慢性胰腺炎、高淀粉酶, 有ERCP术禁忌证 (如胰腺功能不全、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肾功能异常) 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200例。研究组中男120例, 女80例;年龄24~80岁, 平均 (65.6±10.8) 岁。对照组中男110例, 女90例;年龄25~80岁, 平均 (65.8±10.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30min予以地西泮10mg、哌替啶50mg、山莨菪碱10mg等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氯芬酸钠 (湖北东信药业生产, 国药准字H10920060) 联合生长抑素 (海南中和药业生产, 国药准字H2003414) 治疗, 双氯芬酸钠50mg, 肛塞;生长抑素0.25mg/h, 持续泵入, 连续用药24h[1]。术前两组患者均空腹8~10h, 术后禁食24h, 以免发生感染;同时予以常规静脉补液、抗感染治疗, 并放置鼻胆管, 术后24h不使用其他预防术后胰腺炎的药物,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3h、术后3、12、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 (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 发生情况。

1.4诊断标准

ERCP术后患者诱发胰腺炎或存在胰腺炎临床症状, 且症状持续>24h, 血清淀粉酶水平异常, 已超出参考范围上限的3倍, 可诊断为高淀粉酶血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重复测量数据先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两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淀粉酶水平

术前3h和术后3、12、24h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并发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肝胆胰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 ERCP术是治疗与诊断肝胆胰疾病的主要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 (如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出血、感染等) , 影响患者康复。胰胆管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3]。近年来, 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且病死率也逐渐升高, 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ERCP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因素尚不明确, 可能由于术中各种因素造成, 如术中无法顺利插管, 重复插管造成患者胰管内压上升、出血、胆汁无法顺利排除及痉挛等;或行电切刀切开乳头时患者组织受损, 胰酶激活, 肠道严重感染;造影剂使用时操作不当, 胰管压力瞬间加大造成胰管或腺泡损伤, 从而增加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风险[4]。

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临床常采用综合性预防方法, 要求操作者具有高超医疗操作技术与内镜应用技巧, 并正确使用药物。胰腺分泌的酶类物质可消化胰腺泡、胰腺四周组织, 从而引发胰腺炎。生长抑制素是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的理想药物, 其是一种环状十四氨基酸肽, 由人工合成, 与天然生长抑制素的机制、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生理性生长抑素存在于人体下丘脑、胃肠部, 可预防高淀粉血症和胰腺炎的发生[5]。ERCP术前患者予以生长抑制素, 可松弛Oddi括约肌, 避免Oddi括约肌出现痉挛;顺利排出胰液、降低胰管内压, 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胰腺水肿, 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 有利于保护胰腺细胞。生长抑制素可抑制肠高血糖素、消化酶、胃泌素的分泌, 避免影响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胰酶含量, 促使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避免炎症的发生。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显著。双氯芬酸钠可保护胃黏膜, 以免患者康复期间出现腹部疼痛[6,7]。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术前3h和术后3、12、24h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 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有研究表明, 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前使用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可有效预防术后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促进患者康复[1];生长抑制素是有效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理想药物[8]。

综上所述, 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在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在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8月在平顶山市中医院行胆总管结石ERCP术的患者4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2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氯芬酸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3h和术后3、12、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 (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 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3h术后3、12、24h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在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生长抑素,ERCP,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郭明文, 艾耀伟, 陈畅, 等.生长抑素联合双氯芬酸钠对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J].山东医药, 2015, 11 (4) :67-68.

[2] 陶进勇, 赵运志, 官瑜, 等.双氯芬酸钠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 12 (1) :44-45.

[3] 黄振宁, 陶霖.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在预防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中的作用[J].内科, 2010, 21 (5) :707-708.

[4] 胡占胜, 张健康.生长抑素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中的临床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25 (5) :28-30.

[5] 赖薇.双氯芬酸及吲哚美辛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泸州医学院, 2012, 24 (10) :228.

[6] 巨煜华, 王兴胜.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效果观察[J].内科, 2014, 9 (2) :140-142.

[7] 肖广远, 张静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防治进展[J].医学综述, 2013, 20 (1) :144-146.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第7篇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 是应用十二指肠镜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部, 插管至胆管或胰管, 行胰胆管造影, 是一种微创或无创的进行肝胆胰系疾病的诊治技术。其作用:一是诊断作用, 了解胆胰管有无异常。二是治疗作用: (1) 胆总管结石、胆道系统炎症; (2) 胆总管末端或乳头良性狭窄; (3) 恶性胆道梗阻; (4) 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等胰腺疾病。治疗性ERCP, 包括EST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ENBD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 ERBD (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 , EPBD (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等。优点:创伤小、复发率低、可重复进行、死亡率低。但其本身是一种侵袭性操作, 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因此需加强与完善术后护理, 及早发现、处理, 减轻疾痛。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普外科共完成ERCP 30例, 男12例, 女18例, 年龄52~75岁, 中位年龄63岁。其中胆总管结石23例, 恶性胆道梗阻3例, 胆总管囊肿2例, 胆总管狭窄2例。30例患者中行EST术者16例, ENBD 6例, ERBD 4例, 置入胆道塑料支架2例, 插管困难未成功者2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者20例,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卧位

术后给予去枕平卧, 头偏一侧, 病情平稳后给半卧位。

2.2 生命体征监测

入住监护室, 实施连续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 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的变化, 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的预兆。

2.3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发热、呕血、黑便等症状出现。老年患者对疼痛敏感度降低, 因此要加强与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 告知患者及时将不适表达出来的重要性。如腹痛剧烈, 应在医师排除穿孔的可能性后给予止痛剂。

2.4 饮食

术后禁食48h, 禁水时间可适当酌减[1], 应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2.5 鼻胆/胰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 做好标记并经常检查, 在耳廓和鼻部双重固定, 防止脱出。嘱患者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避免引流管刺激咽喉部而引起剧烈呕吐或脱管。防止引流管打折、受压、堵塞。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一般胆管引流量为400ml/d, 胰液引流量为200ml/d[2]。长期胆管梗阻及黄疸患者引流量可达400~1000ml/d。

2.6 并发症的护理

(1) 胰腺炎:胰腺炎是ERCP最常见的并发症, 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见于60%的患者[3,4]。与术中胆道损伤、胰管内压力升高有关, 观察有无腹痛、腹胀等症状, 常规查血清淀粉酶, 给予禁食、补液, 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治疗, 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2) 胆管炎:多见于胆道梗阻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高危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术后严密观察体温和血常规的变化。 (3) 出血: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心动过速、呕血、黑便、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下降等出血征象,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参考文献

[1]于颖, 刘敏, 王春丽, 等.老年患者行ERCP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疗, 2012, 31 (2) :158.

[2]石丽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 :291-292.

[3]甘露.急性胆管炎床旁鼻胆管引流的配合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2) :39-40.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成功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2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3例患者中共有男54例,女59例,年龄33~75岁,平均 (56.6±5.7) 岁,其中胆总管结石29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18例,黄疸原因待查15例,腹痛原因待查11例,胆道术后18例,胰腺炎22例。对照组:112例患者中共有男47例,女65例,年龄26~85岁,平均 (53.7±6.2) 岁,其中胆总管结石33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21例,黄疸原因待查13例,腹痛原因待查22例,胆道术后11例,胰腺炎12例,黄疸原因待查8例,腹痛原因待查17例,胆道术后1例,胰腺炎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手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相互比较。

1.2 方法及评价标准[2,3]

观察组患者在ERCP术后给予无缝隙护理 (见护理对策) ,对照组仅进行一般性护理。患者的焦虑情况评价采取汉密顿焦虑量表;患者的满意情况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表的设计方法,按照标准满意度调查表的likert五级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极差。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

ERCP是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检查,术前应向患者交待清楚,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及不适。术前患者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担心手术效果不佳,治疗费用高等问题为此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说明此检查的必要性及诊断和治疗意义,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安慰和关心患者,作好各种宣教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氛围,树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2 术前护理

当护士接到ERCP检查申请时,应及时查看患者生命体征、主诉、查体结果以及必要的临床化验结果,如肝功能检查、B超等,并遵医嘱做碘过敏试验,在左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嘱患者术前晚进清淡、易消化的软食,术晨禁食水。指导患者穿宽松舒适的衣物,取下假牙 (牙套) 和金属贵重物品。术前30分遵医嘱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安定5mg,度冷丁50 mg,并松开衣领扣和腰带。

2.3 术中护理

创造舒适的检查环境,操作室环境整洁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和微笑服务[3]。由责任护士陪同患者走进治疗室,协助患者摆放左侧卧位,术中根据摄片需要随时调整患者体位,选择合适的导管。整个检查过程中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处理。指导患者咬紧牙垫,进镜时指导患者喉咙放松,保持口鼻均匀呼吸,防止憋气,可缓解恶心、呕吐等不适,并固定好牙垫,以免患者不能自控时自行拔镜。需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抢救药品及物品。

2.4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卧床休息,禁食。于术后2 h和24 h分别查血尿淀粉酶、血常规,若淀粉酶正常,可进食低脂流质饮食。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确保各项治疗及时正确地进行。严密观察面色、生命体征、血白细胞、及腹部情况并与术前对比。注意有无黄疸加重、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密切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如果术后有留置鼻胆管引流,应将鼻胆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外接引流袋置于床边,指导患者翻身、行走、活动时切不可过度,以防引流管脱出、打折。观察24 h胆汁引流量、性状、颜色的变化。胆汁引流量>300 ml说明引流管通畅,<100 ml或突然中断可能出现引流管堵塞,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并给与相应的处理措施[4]。

2.5 出院指导

加强饮食管理,按时就餐,多吃含纤维丰富的食物,限制脂肪饮食嘱患者注意休息,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受凉,定期复查,如有腹痛不适及时就诊。

2.6 数据与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采用t检验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情况,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共有5例 (4.4%) ,对照组有37例 (32.7%) ,经χ2检验P<0.05,并发症的具体情况见表1。

3.2 两组的患者焦虑情况

护理前两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后的情况,护理1周后观察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要低于对照组 (17.3±2.7 vs 22.4±4.3, P<0.05) ,10 d后的观察组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9.6±1.5 vs16.3±3.3, P<0.05) ,详情见表2。

注:*P<0.05, vs对照组;#P<0.05, vs护理前

3.3 两组的患者满意情况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为48.7%,比较满意为38.1%。满意情况为86.8%,仅有2例不满意,无极差的评价;对照组的患者满为27.7%,比较满意为22.3%。满意情况为50%,14例不满意,4例极差,对照组的满意情况低于观察组,详情见表3。

4 讨论

ERCP检查及相关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目前已广泛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它解决了以往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它能使患者以最小的痛苦,较低的花费得到最佳治疗,同时对ERCP术患者开展无缝隙护理,使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成为一个衔接严密的无缝隙过程,能够更好的恢复。

本文对ERCP患者在术后进行了无缝隙护理,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情况,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同时减少了并发症,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如对照组的满意情况仅有50%,而进行无缝护理的为86.8%,没有极差的评价。

本院术前、术中、术后的链式服务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了患者对手术安全性、环境陌生感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可以避免因患者环境改变而导致的护理计划中断,有效地帮助了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危关,缩短了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和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及自我保健水平,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对成功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无缝隙护理的意义, 并对患者的心理和满意度进行分析, 为临床上无缝隙护理的实施提出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成功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225例患者, 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 (112例) 和观察组 (113例)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无缝隙护理。分析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10 d患者的焦虑情况、1周的满意程度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的并发症共有5例 (4.4%) , 对照组有37例 (32.7%) , 经χ2检验P<0.05;②护理1周后观察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要低于对照组 (17.3±2.7 vs 22.4±4.3, P<0.05) , 10 d后的观察组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 (9.6±1.5 vs16.3±3.3, P<0.05) ;③对照组的患者满意情况为50%,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6.8%, 好于对照组。结论 无缝隙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 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而且满足了患者心理需求。

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无缝隙护理,心理护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红莲.手术室无缝隙护理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业) , 2010, 12 (25) :202.

[2]张会芹.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0) :97-98.

[3]张澍田, 王拥军.有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几点思考.中国消化内镜杂志, 2007, 24 (4) :241.

[4]洪秋萍.内经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22) :75-76.

上一篇:软件产品度量下一篇:能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