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数学复习三重

2024-08-12

新课程数学复习三重(精选7篇)

新课程数学复习三重 第1篇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

充分利用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下高考数学复习的重要一环。现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和新教学大纲, 在两省一市试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 具有许多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如新教材采用了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 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等, 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更适合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并且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在教材编排上, 采用实际问题引入, 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 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等, 都强调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而高考出题往往都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仔细总结一下我们会发现, 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很多都可以在课本习题中找到“原型”, 都是课本习题改编而成的。所以在数学复习过程中, 采取题海战术、猜题、押题等手段来应付高考是没有必要的, 也是行不通, 其结果只会陷入“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怪圈。我们只有“追本溯源”, 注意深挖教材习题, 做到吃透教材, 才能有的放矢。

二、在课堂教学中,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数学复习课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 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 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实现巩固双基, 掌握技巧, 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复习课上往往有一个显著的矛盾, 就是时间紧、量大, 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 又要注重解题的思维过程。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启发诱导上, 创设情境, 让学生集中智慧去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样既可加深印象、掌握知识, 又可提升解题的能力, 并且可以让枯燥的数学复习课变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让苦学变为乐学, 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 保持学习的“好劲头”。

三、注重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数学复习, 不能不做题, 但并不是题做得越多数学成绩越好, 关键就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获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呢?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 突出重点, 照顾一般。在具体复习时, 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 有些章节只要点到为止, 记住主要考点就行了。如极坐标这一章, 作为新增章节, 大体只需要记住公式ρsin夼=y, ρcos夼=x, 然后会应用公式将极坐标方程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方程。而有些章节则需要特别照顾, 如函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古典概率、数列、导数、不等式、圆锥曲线等, 这些章节是高考必考的章节, 并且每年的考点几乎面面俱到。所以复习时, 我们对这些章节要面面俱到, 要对症下药, 这样才能做到考前心中有数, 考试时有的放矢。

(2) 贵在方法, 重在思维。方法是关键, 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方法的掌握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照搬照抄别人的学习方法是不可行的, 但可以借鉴别人好的学习方法, 然后结合自身实际, 形成一套有益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是核心, 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的主要任务。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探究, 使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 经过日积月累, 从而加强自己的数学思维。对于数学思维的加强, 平时可以多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 不在于方法的罗列, 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 从而找到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3)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我们在数学复习过程中, 应努力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复习中, 我们可以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统领相关知识, 进行纵横归纳, 将知识系统整理, 提升复习效果。

新课程数学复习三重 第2篇

一、以学科追随者的影响力为桥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科追随者是我们学校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一个学科的发展就必须有其固定的学科追随者。有它的学科代言人。也就是学科尖子。从高一到高三,我们对学科尖子的培养始终不放松,我们坚信,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尤其是尖子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关乎着整个班级数学学习的动态。所以,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对于学生,我们从不抱怨, 对于尖子生知识上的漏洞,我们会一对一的帮助他透彻理解概念的含义,并在解题中灵活运用。同时,通过尖子生把这个概念再一传二,二传四的传接下去,不仅树立了尖子生的学科模范作用,增强其数学学习的动力,也使得概念的理解得到了普及,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更有效。对于尖子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在不影响个人发展的同时,最大能力的发掘他的模范性,带动性。比如说,我们的尖子生都有笔记本,我们就要求尖子生的笔记本要工整,画图要用直尺,铅笔,重点内容可以用红笔注释。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尖子生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笔记习惯,接下来,我们通过展示几位尖子生的笔记本,就可以侧面的告诉学生,一个学科尖子生是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通过这种形式的影响,逐漸的其它学生也会慢慢的向好习惯靠拢。通过尖子生正能量的引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数学学科追随者,学生对待数学的热情也会逐渐高涨,自信心也不断增强。

二、以解题答题模板为途径,向细节要分数

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的2个普遍的问题,一就是学生在面临解析几何和导数时的畏难情绪,二就是学生对于会做的题会产生会而不全,步骤失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一轮复习过程中,针对每一个类型大题,创设了我们的答题模板。

首先,我们以一道往届高考题为背景,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并且在解答过程中,感悟,体会从而生成这类题的答题模板。每一个答题模板都有具体的例题引出,并且有变式,练习,方便学生及时感悟,提升。这些大题模板的创设,首先,为尖子生提供了一种查漏补缺的工具,同时,更多的是为其他同学在大题的解答过程中找到了一种思路,一种得分的方法,尤其是圆锥曲线和导数这两类大题以圆锥曲线为例,我们的学生对于第一问都没有什么问题;第二问,我们要求学生分直线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设出直线方程,联立圆锥曲线,应用韦达定理,或根据题意利用斜率表示弦长,至少做到这一步,而对于导数题来说,尤其是导数中的恒成立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分离参变量,并且求一阶导数的零点,或者通过二阶导数判断原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这样,第二问,我们就可以拿2到3分的过程分,当然,这个是在思路受阻的前提下,(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争取拿到更多的分,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给我们的惊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一部分同学在这种模式下会把这道题完完整整的写下来,从而不断地促进他们解题能力的培养。

三、以限时检测为基础,加强客观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做法,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有意加强了客观题的强化训练,一方面通过例题讲解选择与填空题的答题技巧,如排除法、数形结合法、特例代入法等,使学生体会解答选择填空题的一系列技巧。以数形结合为例,先给出一道例题,求函数的最小值,本题通过图像可以很直观的得到答案,然后再给出3到变式,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妙用,进而进一步感悟研究一些非常规方程的根的个数及根的范围问题,要多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定时定量进行训练。我们在一轮复习中每周安排一节课或周三晚自习进行训练,通过训练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让较好的同学都能在40分钟以内完成十二道选择题和四道填空题,并且失误控制在两题之内。通过课代表汇总学生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分发到每个学习小组,或者在课上进行交流,这些活动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每道题的解答亮点也由学生进行整理反思,使学生的能力在不断的练与悟当中提升。

四、注重落实,注重细节

1.“落实”在4个环节(读、练、讲、查)读到实处:这个“读”是指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

读题能力的训练我们穿插在了整个高三复习中,并对此进行专项的训练。读的内容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不求快。读题时,注意把关键字词读得很重又拖得很长,突出了题目的中心,减少了学生的读题失误。

练到实处:给学生的练习。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全部要练习,讲解过的知识点一定要跟进练习,容易错的知识点一定要循环练习,学生掌握熟练的知识点扩展练习,基础题的练习经常化并不断强化。定时、限时、自测、自检。

讲到实处:在高三整个复习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系统化,知识点讲解之前都让学生先归纳一下。主观题在讲解时要让学生明确采分点,讲解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解答情况,并且在语言表达上多帮助学生分析其得失之处,争取做到解题有理有据,不失步骤分。讲解的例子能从学生中来,就从学生中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多作范例的展示,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扩展思路。

查到实处:学生的数学作业一定要经常检查。形式可以多样,但不能不检查,学生有些常规的套卷要做,每做必收,每收必批,每批必讲。

2.“落实”在每一次练习复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习题的选择与讲解

在习题的配备上,我们以两个需要为前提,学生的需要和高考的需要。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启发性、代表性、综合性,例题的选取要做到少、精、活、度。“少”指所选例题不宜太多;“精”指题目要精炼,要具有典型性;“活”指题目要灵活,解法不要太单一,要具有开发研究的价值;“度”指难度,例题选取不宜太难,一般以中档题为佳,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供师生共同探究,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与方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的目的,可精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可以引申推广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研究,以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新的提高,对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但也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新题”、“热题”、传统的好题,包括课本上的一些例、习题应成为我们的保留节目,陈题新解、旧题重温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在习题的选题上,由于能力有限,大部分是通过我们手头的资料还有网上资料进行选取,主要是在第二教育网还有学科网下载资料,这两个网站的资料还是比较新的,在大量的资料中选取符合我们学生的习题,再重新组卷,进行习题的练习和周测考试试卷。当然,整个高三数学备课组良好的合作氛围是我们各项工作展开的前提,我们始终坚信,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集体。

新课程数学复习三重 第3篇

一、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到,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并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想实现上述要求, 教师除了在平常就应该对学生加强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外, 更要在总复习阶段注意强化学生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等新的学习方式。如在复习数学概念时, 切忌采用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 而应该要求学生站在总体的高度, 理清概念的形成过程, 把握住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 对于那些公式、定理、法则, 要让学生理解清楚之间的推导过程、逻辑关系, 最终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体系。

对于习题课的讲授, 要抛弃过去大量机械的“题海战术”, 引导学生通过一道习题的解答, 然后变换已知条件或者结果对之进行深入挖掘, 最终能够演绎出与该题有知识联系的所有题型的解答思路或推算过程,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既节省了复习的时间, 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 教师对于习题的讲授, 还应鼓励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讲出来, 能够接受其他学生甚至老师的质疑并作出解答, 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探究合作的能力。

二、渗透数学思想, 引导学生数学思考

在数学复习中渗透数学思想, 使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进行思考是有效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1、渗透符号表述思想。

新课标明确表示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初中数学符号很多, 每个符号都要特定的含义, 如果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简单的符号表达出深奥的数学道理来, 经常会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时, 教师可以事先绘出涉及到本内容的所有三角形符号, 然后让学生说明这些符号的具体涵义和彼此之间的联系, 最后指导学生用这些符号串联出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内容来。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就是将代数中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 借助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从而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难题的方法。例如统计知识中借助直方图表达数量关系, 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生活中函数问题等。借助数形结合, 有些需要长时间演算的题目可能一下子就可以明确看出答案来, 因而有助于做题速度和质量的提高。

三、做好数学技能的再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初中数学的学习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根据要求, 这些基本技能主要是指作图和画图的技能、运算的技能以及推理的技能。为此, 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 一定要摒弃过去完全漠视学生主体发挥的“满堂灌”模式, 教师要主动走入到台下,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具体的做法是:

1、为了锻炼学生的作图和画图的技能, 力争每个学生都至少一次在黑板上利用教具按要求作图和画图的机会, 以方便教师对他们技能掌握情况的了解和指导。

2、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师在每节复习课中都要安排不少于5道题的运算内容, 并且要求学生限时完成, 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质量。也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运算兴趣, 加强小组内部的探究合作。

3、为了提高学生的推理技能, 应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几何证明题或者代数运算题, 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引入一些包含数学推理知识的趣味题或和实际生活结合的题型来。如奥运会的汉字人数方阵之类的题。

四、注意学生的知识层次, 考虑不同学生水平的接受能力差异

在复习过程中, 我们教师往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复习的知识都是学过的, 学生对这些知识都是熟悉的, 所以不存在难以接受的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 虽然复习的知识都学过, 但一方面这些知识学习的时间都过去了很久, 有些已经被遗忘了,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有些学生在当时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都是没有完全理解透彻因而糊里糊涂的情况, 所以, 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工作。重新深入了解一下新课程标准在7~9三个年级段所确定的不同目标, 然后对照目标要求, 考核下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层级, 再根据考核结果将学生分别予以分层归类。只有这样, 才能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复习, 达到使每个学生提高的目的。

总之,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效果的要求更加具化了, 对学生的技能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更加关注了, 所以, 对于我们广大任课教师, 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师来说, 在总复习的过程中, 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 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素质, 提高学习效果,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2007年修订版)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7。

新课程数学复习三重 第4篇

一、制定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的有效性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因此,教师在制定初中数学复习计划时,必须注意几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考纲,深入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

确定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根据新课标和考纲的教学要求.新课标和考纲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对考纲要求“了解”的,让学生知其然即可,不要过分引伸;对考纲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知其所以然,并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印象;对考纲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其所涉及到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确地解答;对考纲要求“熟练掌握”的,要能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2)弄清每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3)近年来省内外毕业升学考试的题型、题量、深浅,以及分数分布情况.对初中数学内容分析可知,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与变换、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四边形、圆、解直角三角形、统计与概率等等.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

一是对平时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二是对每学期的期末成绩进行定量分析;三是进行摸底测试,并进行认真分析评价.通过以上的分析评价,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状况,能力差异,从而为制定复习计划和开展复习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知识的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的时间,制定出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地,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系统复习中的每一章节内容,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要求、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使知识系统化;计划好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教材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另外,也应考虑对优生的培养、中等生的提高、差生的转化等具体方法和措施,做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达到各有所获,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切实抓好双基复习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概念、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结论及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础,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笔者认为,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不要随意拔高,而应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突出新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从复习安排上说,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复习,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弄清某一单元或一章节的知识结构入手,由结构找性质,包括概念、结论、判定等,再由性质找方法,包括运算方法、推理论证的方法、画图方法、思维方法等,最后由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包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等.在一个单元或一章节的复习中,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弄清该单元的知识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个人实际,对该单元或章节知识进行以查漏补缺为目的的自主复习.此时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结论、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巡回辅导、了解信息,尔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先基础、后小综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熟练和能力的提高,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下生、特别是差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复习教学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联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如将内容归为数、式、方程、函数等部分.另外,现行教材采用的代数、几何并进的编排方式,它的优点是使各自的系统性较强,弱点是相互之间沟通较少.所以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弥补上述不足,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做好例题习题归类变式总结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基本手段.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对有关例题进行分析,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包括一般化、特殊化、深化、减弱等等的例题习题,要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题海战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整天忙于解题,不总结解题规律及思想方法,这样既给学生增添了学习的负担,又不能使其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知识.事实上,有许多题目,是从同一道题演变而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就事论事,那么再遇上形式稍有变化的问题,学生便会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事实上,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寻找其他解法,如一题多解;(2)改变题目的形式,如变解答题为填空题或选择题等;(3)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交换或部分交换;(4)改变题目的条件;(5)把结论进行推广与引申,如:由特殊推广到一般,或在同等条件下,找出新的结论并证明或解答;(6)串联不同的问题;(7)类比编题等等.

抓好例题习题的教学,对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培养学生转换问题的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复习效率,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四、落实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就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既包括无理数运算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转化为算术数运算,又包括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高次方程降次转化为解二次、一次方程,解二元、三元方程消元转化为解一元方程等等.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加强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融会贯通.同时,对于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类比、推广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等等.这些方法有的是要求了解的,有的是要求理解的,还有的是要求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题目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或分层训练,全面过关.

总之,在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再结合以上的一些复习方法,就一定能够达到提高复习效果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数学复习三重 第5篇

一、制定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的有效性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因此, 教师在制定初中数学复习计划时, 必须注意几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考纲, 深入钻研教材, 确定复习重点

确定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根据新课标和考纲的教学要求.新课标和考纲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 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对考纲要求“了解”的, 让学生知其然即可, 不要过分引伸;对考纲要求“理解”的, 要领会其实质, 知其所以然, 并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印象;对考纲要求“掌握”的, 要巩固加深, 对其所涉及到的各种类型的习题, 能准确地解答;对考纲要求“熟练掌握”的, 要能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 (2) 弄清每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3) 近年来省内外毕业升学考试的题型、题量、深浅, 以及分数分布情况.对初中数学内容分析可知, 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与变换、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四边形、圆、解直角三角形、统计与概率等等.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

一是对平时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二是对每学期的期末成绩进行定量分析;三是进行摸底测试, 并进行认真分析评价.通过以上的分析评价, 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状况, 能力差异, 从而为制定复习计划和开展复习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知识的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的时间, 制定出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地, 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系统复习中的每一章节内容, 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要求、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 使知识系统化;计划好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教材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 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 形成技能技巧, 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另外, 也应考虑对优生的培养、中等生的提高、差生的转化等具体方法和措施, 做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达到各有所获, 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切实抓好双基复习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包括概念、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结论及思想方法等, 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础, 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笔者认为, 一是要紧扣教材, 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不要随意拔高, 而应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 突出新意, 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提高复习的效率.从复习安排上说, 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复习, 在系统复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弄清某一单元或一章节的知识结构入手, 由结构找性质, 包括概念、结论、判定等, 再由性质找方法, 包括运算方法、推理论证的方法、画图方法、思维方法等, 最后由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 包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等.在一个单元或一章节的复习中, 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弄清该单元的知识结构, 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个人实际, 对该单元或章节知识进行以查漏补缺为目的的自主复习.此时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结论、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 教师应巡回辅导、了解信息, 尔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归类, 弄清内部结构, 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 (先基础、后小综合)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熟练和能力的提高, 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 否则中下生、特别是差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复习教学时,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 将各部分知识串联在一起, 弄清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区别, 弄清它们的联系,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因此, 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 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如将内容归为数、式、方程、函数等部分.另外, 现行教材采用的代数、几何并进的编排方式, 它的优点是使各自的系统性较强, 弱点是相互之间沟通较少.所以复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 弥补上述不足,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做好例题习题归类变式总结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 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基本手段.因此,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对有关例题进行分析, 总结解题规律, 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 包括一般化、特殊化、深化、减弱等等的例题习题, 要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 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 “题海战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学生整天忙于解题, 不总结解题规律及思想方法, 这样既给学生增添了学习的负担, 又不能使其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知识.事实上, 有许多题目, 是从同一道题演变而来的, 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就题论题, 就事论事, 那么再遇上形式稍有变化的问题, 学生便会束手无策.因此, 教师在复习教学中, 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 使之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事实上, 在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功能,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寻找其他解法, 如一题多解; (2) 改变题目的形式, 如变解答题为填空题或选择题等; (3) 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交换或部分交换; (4) 改变题目的条件; (5) 把结论进行推广与引申, 如:由特殊推广到一般, 或在同等条件下, 找出新的结论并证明或解答; (6) 串联不同的问题; (7) 类比编题等等.

抓好例题习题的教学, 对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 培养学生转换问题的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提高复习效率, 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四、落实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 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在初中数学教材中, 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就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它既包括无理数运算转化为有理数运算, 有理数运算转化为算术数运算, 又包括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高次方程降次转化为解二次、一次方程, 解二元、三元方程消元转化为解一元方程等等.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加强训练, 使学生熟练掌握、融会贯通.同时, 对于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类比、推广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等等.这些方法有的是要求了解的, 有的是要求理解的, 还有的是要求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因此,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应针对不同题目的不同要求, 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或分层训练, 全面过关.

新课程数学复习三重 第6篇

策略一:专题复习板块要讲究知识板块精炼, 重点突出

第二阶段复习作为对前面复习的一个方法上的总结, 能力上的提高, 复习中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 有必要将知识进行拆分、加工、重组, 而且专题的选取应关注四个方面: (1) 第一轮复习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薄弱点, (2) 教材体系中的重点, (3) 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问题, (4) 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问题。

学生复习中出现的薄弱点, 通常出现在函数知识板块、数列综合应用板块、平面解析几何知识板块。以上三个板块恰好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问题, 而且综合性高。例如:2005年广东卷中的19题考查函数问题, 20题考查解析几何问题 (其中含有运用导数求最值) ;2006年广东卷中的19题考查数列问题, 20题考查函数问题 (其中含有不等式运用) ;2007年广东卷中的20题考查函数问题, 21题考查数列问题。在整份试题中,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所占比例较重。将以上三个知识板块作为第二阶段复习的重点, 可以安排较长课时:函数复习可以有两周课时, 其中分出小专题 (1) 函数性质及其运用、 (2) 三角函数运用、 (3) 导数的运用, 解析几何与数列专题各占一周时间。教材中的其他重点知识板块如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 新增知识板块如平面向量、算法初步等, 可以建立考试专题, 利用考试中题型的不断重复出现与题型的创新, 通过练—评、考—评进行复习深化。在不占用宝贵的复习时间的前提下, 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这样的安排既节省了复习时间, 而且也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实战训练。

策略二:复习中要注重解题通法, 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

第二阶段复习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通法的训练, 淡化技巧, 坚决舍弃难题、怪题。高考的宗旨是考查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过多地使用特殊技巧, 会使好学生“走火入魔”, 成绩一般的学生“信心尽失”, 起不到复习的目的。同时高考数学实行电脑阅卷, 对学生的卷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求解答过程规范, 不进行随意涂改, 论述过程有理有据, 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字母等。因此, 教师在复习中, 务必转变学生只注重解答结果而忽视解题过程的学习态度。要注重培养学生答题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的习惯。教师在上复习课时, 要力求每一节课能讲清楚一种题型常用解题方法, 做好解题的反思, 并将题目引申拓展到同类型的高考题, 从而达到复习一个知识面。教师还要做好一个题目的完整板书过程, 从板书中体现合理的运算方法, 降低出错的风险, 给学生的答卷起到表率作用。每天一道解答题的活页作业, 教师争取能够批改, 并从中选出优秀解答展示。每天三个“一”的要求不高, 只要师生能够积极配合, 日积月累, 一定能够起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策略三:复习中要精选精练题目, 提高复习的效率

高考复习中, 教师在选择题目方面大致有历届高考题、课本重点的例题与习题、复习资料等, 而第一阶段复习后还有全省各地的模拟考试试题, 众多的题目丰富了备考资料。教师的重点工作是如何优化学生的习题, 让学生跳出题海, 合理训练。教师在选题上要考虑题目难度的大小, 训练时间的长短, 重点题型与基础题目的合理搭配, 不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 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以选择模拟考题为例, 在选题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各地模拟试题中普遍出现的重要题型。对于重要题型的训练, 可以结合专题复习要求进行, 在编题目时考虑有时间间隔地重复出现, 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同时做到举一反三;2.各地模拟试题中的创新试题。要教会学生勇于分析题目的背景, 这些题目的考点大多仍是来源于课本的知识, 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通性通法。3.各地模拟试题中我们平时较易忽视的内容的题型, 通过对模拟试题的研究, 借鉴他人的复习要求, 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查漏补缺。2007年广东卷中的理科17题 (文科18题) 是考查线性回归方程, 全省的文理科学生答卷的效果并不理想, 平均得分比后一个题目还低, 说明备考复习中准备不足, 而各地模拟试题中就出现过一次, 被大家看成“冷点”问题, 这也是“关注热点, 轻视冷点”的弊端。高考试题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 基础知识全面考查,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作为必修课本中的知识点不能忽略, 必须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而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忽视的问题恰好可以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得到补充, 这更需要教师在选题中细选细用、下足工夫。

策略四:复习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高考中, 学生考取优异成绩除了自身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熟练的基本能力之外, 不能忽视其他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 如临场发挥、答题策略等。第二阶段复习中, 模拟高考试题的综合考试明显增多, 教师应通过考试加强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谨防出现“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的现象, 培养学生在答题中做到会做的题目少扣分, 难做的题目多得分。在试卷分析中, 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时做到审题慢、解答快。对题目要全面分析题意, 看清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 注意发现隐含条件, 解决问题时要学会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顺向推理, 也要懂得利用待解决结论进行逆向推理,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双向推理, 求解过程才能顺利。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学生在学习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一定是均衡的, 有些内容相对较熟练可以先解决;选择题、填空题比解答题容易先解决;解答题中后面题目的第一步较容易的先解决。对一些较难理解的题目要教会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知识点, 尽量用数学式子表达已知条件, 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大部分题目, 争取拿更多的分数。

学生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心理因素与身体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心态是备考工作中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经过第一阶段的紧张复习, 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况必然会有所下降;长期复习, 有些学生会因为学习的落后对考试产生抵触与焦虑的情况;考试成绩的不稳定和长期努力成绩改观不明显, 会消磨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 也要关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教师在课余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定要鼓励他们不要放弃数学的学习。在时间紧迫的前提下, 不要再去做太难的题目, 毕竟考试中有20%的基础题目, 50%的中等题目, 这些就是他们提高成绩的保证, 并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基础题目的训练, 增强他们的信心。要经常关注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帮助他们寻找复习不足之处, 尽快矫正学生在复习中的偏差, 让学生走上复习的正常轨道。

高考复习工作任重而道远, 第二阶段的复习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 相应的复习策略有待我们老师去总结、去实践。只有真正做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制定适合广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复习策略, 才能使我们的高考复习走在最前面, 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赵荣夫.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七宗罪”[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7 (3) .

新课程数学复习三重 第7篇

一、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基础技能

初中数学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泛, 知识点多。 在初三的紧张复习中, 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将基础知识由点及线再到面地进行串接,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复习过程中将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分别进行总结进而对两种函数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这样的复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 在学生熟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多做题, 做不同类型的题, 在做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点。 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 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进而可以使学生在中考时高效率地利用时间进行答题, 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为每个学生制订私人复习计划

初三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躁动阶段, 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对于学生的复习计划不应一刀切, 而应该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私人定制。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学生聪明, 知识储备不足。 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找出知识点的盲区, 进行重点突破,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 2.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 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注重新知识的掌握, 通过相应的练习题进行知识点梳理。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 部分女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可结合几何体制作模型进行教学, 提高她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生勤奋学习踏实, 但成绩不好。 对于这类学生, 我们应找到学生知识点的漏洞, 让其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地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 通过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 保证学生在数学甚至各个学科中都有很好的提升。

三、知识点模块化、结构化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 要想学好数学学透数学, 需要将知识点模块化、结构化。 因此复习过程中, 首先应该梳理知识脉络, 构建知识体系。 1.熟练掌握比且会运用各个公式、定理、定义等。 2.掌握各类题型的基本解题方法。 例如配方法, 因式分解法、待定系数法等。 3.熟悉综合题型中分步解题的知识点, 掌握解题步骤等。 结合教学进度, 将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分类, 如函数类, 几何类, 数学运算类等。 进行模块化教学, 例如几何类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锐角三角形、相似等知识模块。 通过知识点的模块化, 可以让学生更完整地掌握数学知识点分布, 便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有条不紊进行思考解题。 结构化就是说让学生在整个数学复习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点像一棵大树一样, 进行整理, 便于学生查漏补缺, 扫除盲点。 然后就是进行专题训练, 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 加强重难点的题型的训练, 保证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最后就是融会贯通, 加强纵横联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 只有将各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融会贯通, 才能对知识有全面、充分的掌握。 比如:甲数是24, 甲、乙两数的比是3∶2, 求甲、乙两数之和。 我们可以列为24÷3×2+24 (按份数解) , 也可以 (24÷3) × (2+3) (按倍数解) , 还可以列为24× (2/3) +24 (按分数解) , 还可以列为 (24÷3) ×5 ( 按比例分配) , 这样就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把分数、份数、倍数、比例的知识结合起来, 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又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思维问题的能力。

四、解题技巧的培养

平时的学习主要是针对知识的掌握, 提高学生的素质。 但在实际考试过程中, 为了能够让学生尽量多拿分, 我们在教学及解题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题型教授不同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选择题中我们可以用特殊值法, 这样的解题方法不仅能快速解题还能保证解题正确率。 例如:若点A (a, b) 在第一象限, 则点B (-a, b+2) 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利用特殊值法按照题目要求去A点为 (1, 1) 即a=1, b=1, 则-a=-1, b+2=1+2=3, 故B点为 (-1, 3) , 显而易见在第二象限。 因此可以快速解题, 提高做题速度。 还有就是在做大题时, 应该提醒学生分步得分, 不仅通过题干寻找解题线索还应该通过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行解题思路的确立。 通过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考试过程中节省时间, 减少运算错误, 多得分, 考出好成绩。

上一篇:组合体系下一篇:贵州中小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