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识范文

2024-09-04

管理知识范文(精选12篇)

管理知识 第1篇

信息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它把信息作为资源从技术、组织、人力三种因素的结合中进行管理, 则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新事物。

尽管学者们对信息管理的内含、外延以及发展阶段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 但信息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 满足组织的需求, 解决组织的环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一种战略管理, 在这个基本点上已达成了共识。它经历了实物管理、技术管理、资源管理三个时期。按照美国学者马夏德 (D.A.Marchand) 与霍顿 (F.W.Horton) 的划分, 信息管理的发展有五个阶段:物的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商业竞争分析与智能、知识的管理。

由此可见, (1) 信息管理的对象包括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其中, 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 (按信息的表现形式) , 指信息本身的集合 (无论以什么方式, 什么载体记录) 。信息资源是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人员的有机结合。而信息活动是指与信息的产生、记录、传播、收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等信息行为有关的社会活动, 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2) 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 信息是管理的纽带, 信息活动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也就是信息沟通的过程, 信息沟通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 (3) 知识管理在历史上曾被视作信息管理的一个阶段。

这个定义强调了三个方面, 首先强调知识管理的管理主要是对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进行管理;第二点强调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相关性问题, 在管理机制上强调对“人、流程、技术”三者的有机集成, 而其核心活动过程是知识过程, 即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第三点强调知识管理需要实现特定价值, 主要表现在它能够有利于提高个人和组织的智商、实现企业的业务目标以及取得直接的经济绩效等方面, 如实现员工的发展、业务的改善、客户价值的创造以及财务的获利等等。

国内还有学者将知识管理定义为:KM=IRM+HRM。KM是知识管理, IRM是信息资源管理, 而HRM则是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定义从技术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对于显性知识, 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来处理;而对于隐性知识, 则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与方法, 促使隐性知识的外明化。

信息仅限于“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 即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我们称之为“显性知识”。而“知道怎样做”、“知道是谁”, 是存储于人们大脑的经历、经验、技巧、诀窍、体会、感悟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 或者只可意会而难于表达的知识, 我们称之为“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不属于信息的范畴。

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比较

由上述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定义以及信息和知识的区别, 对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比较:

第一, 信息管理仅仅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 而知识管理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连线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荣·杨 (ron·yang) 说:“显性知识可以说是’冰山的尖端’, 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 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 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而且隐性知识往往具有独占性, 开发利用价值比较高, 管理难度更大。

第二, 信息管理仅仅侧重于对现有信息的收集、整理, 而知识管理更侧重于对新知识的生产、创造。

第三, 信息管理仅仅重视对信息本身和信息技术的管理, 而知识管理更重视信息、知识活动的过程和人员的管理。

第四, 信息管理仅仅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向适当的员工提供适当的信息, 将信息简单地视为企业的免费资源未能对知识进行资本化运作以实现知识增值;而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追求知识的增值。

可见, 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信息管理的简单延伸和发展, 更是对信息管理的变革和超越。知识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是信息管理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王玮:《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1]王玮:《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刘崇学、陈永平:《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比较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02期[2]刘崇学、陈永平:《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比较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02期

[3]邱均平:《关于信息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1998年01期[3]邱均平:《关于信息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1998年01期

[4]岳剑波:《论信息管理学的进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年03期[4]岳剑波:《论信息管理学的进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年03期

管理知识 第2篇

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问。无论是在工作、生活、社会中,我们或是管理者、被管理者、自我管理者。这样,就需要我们掌握好“管理”这门学问。

掌握管理这门学问,实际上是掌握一种领导科学、掌握一种做管理做领导的学问。我们管理什么,领导什么,需要了解、研究有关的道理,认识其中的知识和规律,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增强我们的管理效能。

本文着重学习研究、探讨掌握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发展;二是关于现代科学管理的实质内容、基本原里和一般原则。通过学习,我们要树立起管理意识、确立管理理念、形成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效能。

一、关于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管理方式

从根本上讲,管理的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从生产生力状况分析,主要有四种管理方式。在小生产状况下,一家一户的生产生活,自己计划、组织、实施,自给自足,管理者也就是劳动者自己,这就是“二位一体”的自我管理方式,此其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活动也日益复杂了。劳动的方式逐渐由个体向群体发展,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几个人或许多人一起做,有分工有协作,出现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财物的安排、成果的分享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是逐渐产生了,需要有较周密的计划、协调、组织、指挥和监督等。一些技术高超、才能出众的佼佼者凭着自己的才干和技能成为一种劳动或一项工作的组织管理者,这种管理就叫“专家权威”管理方式,此其二。当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人们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发展,管理越来越具有综合性。一个单位的工作或一项大的工程,只靠一类劳动或一种本事,已经难以完成了;而出现了多行业、多工种复合的劳动形式。这就需要一批内行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是出现了内行专业管理阶层的管理方式。此其四。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功能综合、结构复杂、因素众多、规模庞大的工作,需要各个不同部门系统一起参与才能完成,管理方式和手段随之发展,迫切需要一支由现代管理科学武装起来的内行专业化管理队伍,建立各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思想库”,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这种管理方式可称之为内行专家集团管理方式,此其三。

可见,管理方式的发展与选择,与人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密切相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非是绝对的。如果从行业划分,可以分为教育管理、卫生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等;如果从国家职能来划分,可以分为公共管理、社会管理、市场管理等;如果从层次层级上来划分,可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即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不管哪种管理方式,都必须与各自发展的实现状况相适应,遵循管理的基本规律,原理原则。

2、管理思想的发展

人类进行有效管理的历史,大约有6千多年。在文明古国,如象中国、埃及、巴比仑的史籍中,古代管理思想比比可见,甚至在《圣经》上也有反映和描述。

在中国古代典籍《同礼》中,专门有关于行政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的具体叙述。在《孟子》、《孙子》、《三国》等书中,对于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用人等具体职能的记述,也有许多精辟的思想。不过,古代管理思想虽然可贵,但在当时都只是作为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某一单一的管理思想或实践体现出来的,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在近代才开始逐渐形成的。而近代管理理论又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开始形成的。

现代决策理论的代表人物,认为,计划本身就是决策,组织、指挥、控制等也离不开决策;不仅最高管理层要决策,而且各级管理人员都是“决策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决策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

总之,从古代管理思想到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学派各异。实质上管理是沿着这样两个方向发展的:一个是强调组织作用和技术作用,被称为“组织论者”或组织学派,他们把人看作是“经济人”或“机械的人”,主张采用等级制度的权威型管理方式。另一个是强调人的行为和人群关系,一般称为“行为论者”或行为学派,他们主张采用参与制的“民主型”管理方式。实践上,这两种管理方式各有优点,应科学吸收,从管理实际出发,创造性的综合使用。

二、现代科学管理的实质内容,基本原理、一般原则。

玉米种子贮藏管理知识 第3篇

1.种子入库前要充分晾晒

玉米种子入库前,必须经过清理与干燥,使水分降低到14%以下方可入库。种子入库时,种子本身的温度不能过高,一定要使温度降至库房温度以下。当天晾晒的种子,如果气温较高,种子温度势必较高,当天最好不要入库,否则很容易造成库内种子局部发热,使种子产生霉变。

2.严格控制种内水分

玉米种子收获初期,含水量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风干或机械烘干,种子的含水量逐渐下降。在10月中下旬寒冷天气到来之前,含水量必须降到种子所需安全水分14%以下,这是保证种子安全越冬的主要技术环节。若含水量过高,种子内部各种酶类就要进行新陈代谢,呼吸能力加强,遇到低温时,种子易受冻害,部分或全部丧失发芽能力。

3.控制贮藏场所的空气湿度

玉米种子内部具有各种亲水胶体,对空气中的水分子有很强的吸附力。当空气潮湿时,种子就会吸收一部分水分子与体内胶体微粒紧密结合,成为种子的结合水或束缚水。后经一系列转化而成为游离状态的水,即为游离水。当种子含游离水较多时,细胞体积膨大,籽粒外形饱满,内部开始进行生理生化活动,往往会引起种子发热变质,所以要求贮藏场所必须保持通風干燥的环境条件。种子严禁直接放在地面堆放,因为地面湿度大,不易通风。应垫高50cm以上,才能使种子下面顺利通风。

4.贮藏场所灭菌消毒处理

若种子贮藏时间较长,贮藏场所内的有害杂菌和害虫与种子接触后,往往从种子胚部侵入到种子内部,破坏种子的发芽力。种子入库前应将场所内的杂质、垃圾等全部清除,同时要进行修补墙面,嵌缝粉刷,剔刮虫窝等工作。对场所内应采用杀菌灭虫药剂喷洒、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进库前应严把种子质量关,玉米种子含杂质多,就可能带入大量病菌和虫卵,所以不成熟、破损、感病、虫蚀的种子不能入内,这是防止贮藏期病菌及害虫为害的有效技术措施。

5.不能用密闭容器装种子

用塑料袋装种子,会因塑料袋不透气,使种子与空气隔绝,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同时,种子呼出的二氧化碳也无法排出,时间长了,袋中的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易造成种子的二氧化碳中毒。另外,种子本身的水分和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易造成种子发热霉变。有的农户用化肥袋装种子,这样会造成袋内残存的铵离子对种子产生毒害。

6.不能与农药、化肥混放

农药化肥在贮存期间会挥发出一定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玉米种子吸收后可能产生毒害作用。因此,种子不能与农药、化肥混放,更不能把种子直接放在农药化肥上,尤其是尿素等氮素化肥挥发性强,挥发出来的氨气有很强的腐蚀作用。氨浓度较高时,会杀死种胚,使种子丧失生命力。

7.定期检查

企业管理模式—知识管理 第4篇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手段, 将企业知识作为“资本财产”来进行管理的一整套独特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

二、知识管理的特征:

1、突出全球化的“现代意识管理”。

重视培养员工的国际化、知识化等现代思想意识;加强“现代意识型”人才的开发和应用, 以改善人才结构, 带动现代意识管理水平的提高。

2、突出知识化的“智力资本管理”。

增加员工的知识面, 扩大其掌握的知识量, 提高知识和技术才能, 以追求知识资本对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

3、突出网络化的“模块组织管理”。

将过去的紧密型超大企业集团和大公司改建为许多“模块式”企业群, 使企业既具有“航空母舰”抗风浪优势, 又有“快掉头”能力。

4、突出产销一体化的“生态营销管理”。

对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厂家及其他相互配合生产和服务方面组成的群体进行有效管理, 使各方相互作用、相互连接、相互依存。

5、突出创新化的“技术开发管理”。如微软公司提出的“不断淘汰自己产品”的口号。

6、突出竞争化的“人才激励管理”。

在管理层普遍设立ck o (首席知识执行官) ;实施人才开发计划, 包括终身教育、人才破格提拔任用制度;改善分配和鼓励制度, 以更加倾向于人才效益的发展。

三、知识管理的阶段

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启动阶段;规划阶段;试点阶段;推广和支持阶段;制度化阶段。

1、第一阶段—启动。

这个阶段主要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 以及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这一步骤可以让企业认清是否需要系统的进行知识管理实践, 以及正确的方向, 然后确立知识管理的战略。

启动阶段的重点:全面完整的认识知识管理 (尤其是高层) ;评估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评估知识管理给企业带来的长期和短期的作用与及决策是否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和推行方向。

实施难点:忽略了公司文化和管理现状;高层的不重视, 没有达到战略高度;知识管理的长期和短期效益难于量化评估。

2、第二阶段—规划。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 结合业务流程等多角度来进行知识管理规划, 并进行知识管理需要分析及知识管理落地实现规划。知识管理只是过程, 而不能为了只是管理而进行知识管理。把知识管理全面溶入其他管理之中, 而并非形式化。

规划阶段的重点:从战略、业务流程及岗位级来进行知识管理规划;企业管理现状的真实分析;制订建立知识管理相关制度, 并对流程进行合理化改造;知识管理落地的需求分析及规划;在企业全面建立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难点: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务流程的结合;知识管理与其他管理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与及管理思想的转变;以知识管理思想为基础的业务流程的改造;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的建立;知识管理规划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 建立合适企业自身特点的实践形式。

3、第三阶段—试点。

这个阶段主要按照规划阶段, 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基础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并从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 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此阶段的目的在于小范围内评估知识管理规划的效果, 并为全面的实践探索最佳方案, 降低风险。

试点阶段重点:从文化、管理、技术角度行进实践;从知识本身的运做 (沉淀、共享、学习、运用、创新) 进行试点实践;工具的运用, 建立初步的知识管理系统;及时评估试点效果及改进方法。

难点:试点的选择;实践中建立如:实践社区、导师制、学习性组织等多种方式;知识管理系统与业务的结合;及时量化评估实行效果;人为因素的控制, 如思想观念的转变, 利益的再分配等。

4、第四阶段—推广和支持。

这个阶段主要经历了试点阶段的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 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应用, 然后得到企业肯定支持, 以实现知识管理的价值。

推广和支持重点:知识管理全面的溶入企业业务流程和价值链;知识管理制度全面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运用;实践社区, 学习型组织、头脑风暴的全面运用并制度化。

难点:全面的推广的混乱控制和全局的把握;溶入业务流程和日常工作;文化、管理、技术的协调发展;知识管理对战略目标的支持;建立知识管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及和绩效体系。

5、第五阶段—制度化。

这个阶段既是一个终点, 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更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要完成这一阶段, 企业必须重新定义战略、进行组织构架及业务流程的重组, 以及评估所实现的业绩。企业在这个阶段开始意识到知识管理是一种企业运作的战略 (并不只是一个数据库) , 而且有必要成为一个综合的企业运作机制的一部分。使知识管理变成了核心竞争力, 让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能受益。

制度化阶段的重点:知识管理深入业务体系;知识管理的广义推广;知识管理提供战略支持;知识管理新实践的创新。

难点:知识管理深入业务体系的流程调整;如何将知识管理思想推广到其他管理中;知识管理新实践和方法的创新。

四、知识管理的办法

1、构建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

知识管理具有责任分散的趋向。因此,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组织体系以支持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在这一体系中, 一是要有负责知识管理活动的领导人, 承担制定管理计划和协调企业的各种知识活动;二是成立专门的小组, 完成与知识管理活动有关的任务;三是建立支撑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 如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数据库和资料库等。

2、设立知识总监或知识主管。

设立知识主管的目的是要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能够熟练地丰富、支配和管理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 以便有效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主管职责为:了解公司的环境和公司本身的状况, 理解公司内的信息需求;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 每个人都要认识到知识共享的好处, 并为公司知识库的丰富做出贡献;监督保证知识库内容的质量、深度、风格并与公司的发展相一致;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与信息更新;加强知识的集成和新知识的产生, 促进知识共享与生成的不断循环。

3、加大知识管理资金投入。

企业知识管理活动需要资金支持, 这是毫无疑问的。这里有一个观念问题, 反映了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责任感。要动员企业全体职员为知识管理投资, 以保证知识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

4、创造知识管理企业文化。

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此外, 企业领导人的支持是知识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

5、制定知识创造和转移的激励措施。

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促使员工产生有利于知识管理活动的行为, 但更多的公司并没有采取物资奖励手段, 而是把激励措施融入企业员工人事管理体系中, 每年都对员工从事知识管理活动的表现进行一次评估。

6、建立知识与信息共享网络。

主要有两种:一是内部网, 二是虚拟网。二者都具有众多的功能。例如:美国的波音公司通过建立虚拟网络, 实现了空军地勤的“无纸”开发。波音公司的员工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都能使用相同的数据库。

7、建立知识管理评估体系。

传统的财务会计方法难以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效果作出有效评估。因此, 要研究和建立面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 如无形资产组成指标法、计算知识管理的投资回报率等。

8、获得市场和客户的信息和知识。

从市场和客户那里获得信息和知识, 是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因为对未来的预测是建立在时下隐约可见的星点迹象之上的, 而这些迹象总是体现在客户的需求和愿望之中。此外, 通过给客户提供超越业务范围相关知识的服务也是企业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

摘要:企业管理模式一直随着时代的前进进不停地变化着, 文章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 总结了国内外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企业管理新模式, 知识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玉荣.知识管理的误区[J].企业家信息, 2002, (10) .

[2]、郭强.我的知识经济观[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3]、甘德安.知识经济创新论[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4]、乌家培.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5]、刘琴、徐拥军.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J].企业经济, 2002, (5) .

[6]、胡小灵、张红.知识管理:内涵、对象与实现途径[J].企业经济, 2002, (6) .

[7]、张小明.企业管理新“魔杖”[J].中外管理, 2002, (6) .

餐饮管理知识:餐饮管理的特点 第5篇

餐饮管理是一项集经营与管理、技术与艺术、秉承与创新于一体的业务工作,与其它部门的管理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饭店在餐饮管理上也应特具特色,以适应管理主体的要求。

产销即时性,收入弹性大餐饮业务管理是通过对菜点的制作和对客服务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核算等工作来完成的。其业务过程表现为生产、销售、服务与消费几乎是在瞬间完成的,即具有生产时间短,随产随售,服务与消费处于同一时间的特点。这就要求餐饮部必须根据客人需要马上生产,生产出来立即销售,不能事先制作,否则就会影响菜的色、香、味、形,甚至腐烂变质,造成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做好预测分析,掌握客人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现场控制,是饭店餐饮管理的重要课题。不仅如此,饭店餐饮作为主要的创收部门,与客房相比,具有收入弹性大的特点。客房收入来源于住店客人,其房间数和房价保持相对不变,客房收入是相对固定的,其 高收入往往是一个可预测的常量。而餐饮的服务对象除了住店客人外,还有非住店客人,而且客人的人均消费也是一个弹性较大的变量。饭店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强化餐饮促销、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提高人均餐饮消费量,使餐饮的营业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餐饮往往是饭店营业收入多寡的关键项目。

业务内容杂,管理难度高餐饮业务构成复杂,既包括对外销售,也包括内部管理;既要考虑根据饭店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的市场变化,选择正确的经营目标、方针和策略,又要合理组织内部的人、财、物,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另外,从人员构成和工作性质来看,餐饮部既有技术工种,又有服务工种;既有操作技术,又有烹调、服务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这必然给餐饮管理增加一定的难度,要求我们既要根据客观规律组织餐饮的经营管理活动,增强科学性;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处理,提高艺术性。同时,餐饮成本构成广泛,变化较大。从原材料成本来看,有的是鲜活商品,有的是干货,有的是半成品,有的是蔬菜瓜果。这些原材料拣洗、宰杀、拆卸、涨发、切配方法和配置比例存有明显差异,加工过程中损耗程度各不相同,而且有些原材料的价格往往随行就市,变动幅度较大。但是饭店的菜点价格又不能经常变动。此外,还有燃料、动力费用、劳动工资、餐具等易耗品的消耗,家具、设备的折旧等,其中有些是易碎品,损耗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如何加强餐饮成本控制,降低消耗,往往是餐饮管理的重要课题。

论知识管理的基础——企业知识 第6篇

一、数据

数据可以被定义为人类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事件与活动的信号。其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但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要素来源。没有数据的存在,就谈不上信息与知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由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存储、处理和传输数据的能力较以往大大提高了。正因如此,当今社会才处在一个信息与知识极度膨胀的状态,充分表明了数据是信息与知识的基础。

二、信息

信息一定是从数据中提炼汇总出来的。不论是从一群数据中进行提炼(比如,在一片麦地中随机抽取一些麦穗以预测产量),还是把单个数据置于某种环境下予以解释(比如观察马的牙齿以预测其年龄),但这样描述信息还不足以揭示其本质。

1、信息的概念。 《辞海》对信息的定义是: “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这个定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信息的本质特征的客观性,即“预先不知道”,但我们认为信息还含有主观性的一面。当我们把其主观性与客观性融合在一起时,便可以对信息下这样一个定义:信息是指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除消息接受者未来不确定性的报道。在这个内涵解释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准确把握信息的外延范围。信息的外延范围是很广泛的,这从其载体的广泛性上就可见一斑。我们可以用文字记载信息,可以用声音记录信息,可以用数字、图形、图像作信息的载体,也可以用触觉、气味、电磁、光学等手段来做载体,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面部语言(一个眼神、一颦一笑)、肢体语言等载体来传递信息。只要传载信息的载体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信息接受者在未来的不确定性,那么这种载体都可归为信息载体。

从我们对信息这个概念的定义中,会发现信息主观性的一面在于:同样的一条“信息”,如果对于此接受者能消除其未来的不确定性,那对于他就称得上是“信息”;如果对于彼接受者而言,不能消除其未来的不确定性,那对于他就不能称其为“信息”。这种特性可以被定义为“主体指向性”。正是信息的这种“主体指向性”才使信息能够成为一种资源,具有价值,使信息具有稀缺性。

2、信息量的测算。在一条信息能够消除其接受者未来不确定性的前提下,这条信息对不同接受者的价值大小是不同的。所谓一条信息的价值大,即这条信息能够消除其接受者未来不确定性的程度大;所谓一条信息的价值小,即这条信息能够消除其接受者未来不确定性的程度小。那么,如何衡量一条信息所消除的未来不确定性的大小呢?“信息量”这个概念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条信息的信息量大,即说明这条信息所能消除接收者的未来不确定性程度大,即价值大;一条信息的信息量小,即说明这条信息所能消除接收者的未来不确定性程度小,即价值小。一条信息的信息量与其载体的形式、数量无关。信息量的计算公式是由仙农首先提出的

信息量计算公式:

H(x)=∑P(x1)10gP(x1)

在上式中H表示信息量,P表示概率,Ⅺ表示事件。例如,有0和1两个状态,则n=2,又设0与1出现的概率相等。即P(x=0):P(x=1)=1/2,则0与1每个状态的信息量为:

H(x):—1/2logl/2—1/210g1/2=1(比特)

也就是说,0或1所代表的信息量是一个比特。比特就是信息量的单位。

三、知识

1、知识的概念。知识是能够解决信息接受者问题的信息集合。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我们在信息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的定义。由于知识的概念仍然坐落于信息概念之上,因此,知识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与主观性的一面。知识的客观性在于其客观存在,不以主观意识为转移,能够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予以保存。这一点是比较好理解的,与信息的客观性是相类似的,在这里关键是对其主观性的理解。知识的主观性首先在于信息的主观性,即对于此接受者可称为信息的,不一定对彼接受者也能称为信息。因此,知识也是具有主体指向性的,但仅仅于此,还不能揭示出知识与信息的本质差异。由这里知识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与信息相比,还具有“问题指向性”,即知识一定能够解决某种问题,知识往往表现为信息的集合体(如为了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医生需要采集病人各方面的信息)。如果单个信息也能解决问题,它也可被视为知识(如为了历史考试所记忆的某朝代国都的地名)。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会发现,不仅同样的“知识”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而且,即使是同样的“知识”对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因为,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往往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在解决此问题时所应用的信息集合未必能全部用来解决彼问题。在解决彼问题时能称为知识的信息集合,至少将部分地复归为对这个人的“信息”,而不能再称为“知识”了。基于此,我们往往将知识划分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几乎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要应用到的信息集合(如语文知识),而专业知识是只在解决该专业领域问题时能称为知识的信息集合(如计算机知识)。

不论对个人还是组织,都会有一些想做但做不了的事情,这些事情我们通常称为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求助于他人解决,同时又有能解决相应问题的个人或组织,也就是说有了供求双方。这样,知识作为能解决问题的信息集合就具有了稀缺性,成为了可交易的商品。这种商品性知识交流往往发生在组织外部,称作知识产权交易;在组织内部,我们强调知识共享,是另外一种知识交流,而这正是知识管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

2、知识量的测算。信息有信息量的衡量问题,知识也有知识量的衡量问题。我们经常说某人知识量大,往往是指这个人大脑中所存储的信息多、信息量大,并非指他的知识量大。由于在这里我们把知识定义为能够解决信息接受者问题的信息集合,所以,知识量在这里被定义为:信息接受者能够解决的所有问题所需的所有信息的信息量之和,即某个主体的知识量可表示为:

知识量二∑解决问题1所需的每条信息的信息量+∑解决问题2所需的每条信息的信息量+∑解决问题3所需的每条信息的信息量+……+∑能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所需的每条信息的信息量

这个公式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某个主体知识量取决于该主体所能解决问题的多少,以及所能解决的每个问题需要的所有信息的信息量的大小。

四、企业知识

1、企业知识的概念。企业知识是指能够解决企业问题的信息集合。因此,企业知识的接受者即指企业组织本身;企业知识所能解决的问题即指企业组织需要并能够解决的问题,包括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同样,企业知识也具有主体指向性和问题指向性。企业知识的主体指向性在于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知识。同样的知识对于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实施知识管理的任何企业都有一个搜集、整理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于企业知识的主体指向性,必须排除掉那些企业不需要的知识。企业知识价值的真正体现在于其问题指向性。如同前文所述的信息与知识的关系一样,主体指向性并不能区分信息与知识。也就是说,主体指向性并不能区分开企业信息与企业知识,因为二者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问题指向性。

2、企业知识量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竞争中,尤其是在同一行业中,拥有知识量大的企业必然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如前所述,知识量被定义为:信息接受者能够解决的所有问题所需的所有信息的信息量之和。某个主体知识量取决于该个体所能解决问题的多少,以及所能解决的每个问题需要的所有信息的信息量的大小。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拥有的知识量大即指两个方面:或其能解决的问题多,或其能解决的某些问题所需的信息量极大,或二者兼而有之。

一个能解决许多问题的企业,意味着它能为其客户提供广泛的服务。在经营领域上可以找到多个支撑点,当然比同行业的其它企业竞争能力强,这些企业我们通常称之为多元化经营企业;一个解决不了很多问题,但其所能解决的那么几个问题都需要很大的信息量才能解决的企业,也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因为假如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很大的信息量,那就意味着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很专业的人士,甚至很多很专业的人士进行协作,那么这个问题的解决成本就会很高。一般表现为面窄,但极为专业化和精深化的行业,如核工业公司、铁路工程公司、电力公司等,我们通常称之为进入成本很高,并且在经营上贯彻集中一点经营策略的行业;如果一个企业不但能解决很多问题,而且解决的大多数问题所需的信息量又很大,那么这个企业是很难被打败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很少有企业能两方面都具有优势。这就象担扁担,很多企业在实现了扁担一头的优势(具有解决所需信息量大的单个问题的能力)后,就想加强另一头的优势(解决多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加强优势是要付出成本的,最后或不堪重负,或扁担折了。在中国,这样倒下的企业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企业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概念。数据、信息、知识、企业知识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基本概念,不应当被混用。只有如此,企业知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才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管理知识 第7篇

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 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由中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 引起全国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电化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强烈反响, 全国22个省市组织2万多所中小学校参加活动, 阅读各科教学、科普、文艺、文化等各类精品文章120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课件设计征文5800多篇,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掀起“数字阅读”热潮。

教学参考资料免费赠送火热进行中, 为庆祝教师节来临, 即日起全国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电话010-62701063、010-80895056-8425, 免费申请50元由“中国知网”提供的教学资料费, 每个学校限额3名。

管理知识 第8篇

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 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由中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201 2年“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引起全国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电化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强烈反响, 全国22个省市组织2万多所中小学校参加活动, 阅读各科教学、科普、文艺、文化等各类精品文章120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课件设计征文5800多篇,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掀起“数字阅读”热潮。

管理知识 第9篇

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 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由中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 引起全国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电化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强烈反响, 全国22个省市组织2万多所中小学校参加活动, 阅读各科教学、科普、文艺、文化等各类精品文章112200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课件设计征文5800多篇,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掀起“数字阅读”热潮。

教学参考资料免费赠送火热进行中, 为庆祝教师节来临, 即日起全国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电话010-62701063、010-80895056-8425, 免费申请50元由“中国知网”提供的教学资料费, 每个学校限额3名。

管理知识 第10篇

一、管理咨询企业自身属性

作为企业的医生或教练, 管理咨询企业是主要提供智力服务的管理咨询企业, 也必然是一个学习型企业;管理咨询企业是为社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智慧”生产者;咨询企业的投入主要是咨询专家, 是构成企业的关键要素。这就要求有足够的专家群体以及专家网络才能适应咨询市场变化的需要。咨询企业所销售的并非知识产品 (咨询报告) , 而是知识产品对解决客户所能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咨询企业的“知识产品”不能复制, 是因客户而异。因此, 咨询企业开展咨询服务是建立在不断学习、研究、总结的基础之上, 而不仅仅单纯依靠经验, 帮助客户战胜竞争对手的成功的核心能力。

(一) 知识视角属性。

从知识方面来讲, 管理咨询企业具有以下属性:依靠咨询人员的知识和智慧, 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协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 全面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智力型机构;知识在管理咨询企业中既是资源又是产品, 是咨询公司立足之本、服务之源, 是决定管理咨询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管理咨询企业要在专业化的知识产品领域获得长久的领先优势, 尤其需注重客户的口碑、咨询服务的效果、业内的品牌地位, 以及社会公共关系等商誉资源。

(二) 咨询视角属性。

管理咨询企业投入的主要是咨询专家, 其发展的关键不在于资本, 而在于人才, 其实质上是一个高智能型的专业顾问公司;管理咨询企业利用自己的智力优势为客户提供管理服务, 获得报酬, 它是需要靠长期的信誉和业务积累才能立足的企业;培训是咨询企业的重要投入, 没有对新老咨询人员的经常培训并对其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观念和能力的提高, 咨询企业只能生存一时, 而不能生存长久;咨询企业也要求得到利润, 但不应是取得自身利润最大化, 而是追求客户目标效益最大化。客户与咨询公司不单纯是短暂的交易活动关系, 应看成一种连续的、长期的、互利、互促的伙伴关系。老客户及常年服务的客户是咨询企业在市场成长与发展的基础。

二、管理咨询企业的知识内容分析

管理咨询企业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知识两类。咨询企业中的显性知识包括员工 (助理咨询师、咨询师、董事) 的基本档案, 项目档案, 薪酬福利档案、财务档案、咨询报告库、咨询业务开发流程、客户档案等各种文档记录等有形的和已编码的知识。

北大纵横管理集团知识库结构如下。北大纵横管理集团包括纵横商学院, IT业务单元, 卓越绩效中心, 北大商学网, 北大资讯网, 北美分公司, 财务顾问公司 (深圳) , 投资顾问公司 (新加坡) 。北大商学网知识库包括四大块:商业知识管理数据库、网络知识库、网络杂志、网络图书馆。可见知识库内容丰富度在咨询公司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咨询公司隐形知识构成。

咨询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存在于咨询师脑中的未经编码化的业务经验和技能, 如咨询师的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二) 咨询公司显性知识构成。

显性知识是能够在短期内复制, 容易获得的。对于咨询公司而言, 那些未经编码, 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咨询专家的咨询能力、经验和咨询技能是公司的核心知识, 是咨询公司创造价值的工具, 是公司成长的驱动力量。

(三) 咨询公司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

管理咨询企业内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问题 (即知识管理问题) 可以利用SCEI模型来阐述。基于知识转化的思想, Nonaka (1994) 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相互转化的知识创造的螺旋模型 (SECI) 。

社会化 (Socialization) 是通过分享经验把隐性知识汇聚在一起的过程。获得隐性知识的关键是通过共同活动来体验相同的经验。外部化 (Externalization) 是将隐性知识清晰地表述为显性知识的过程。SECI模型中, 外部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成功转化依赖于一连串的隐喻、类比和范例。组合化 (Combination) 是将显性知识的孤立成分组合成显性知识系统, 这个系统比其组合成分更复杂, 更具体系性。内部化是个人吸收显性知识使其个人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内部化 (Internalization) 的知识可用来拓宽、延伸和重构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个人不断积累的这种隐性知识通过社会化与他人分享, 便会引发知识创新的新一轮螺旋上升。

三、知识管理核心——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 人是管理咨询企业最珍贵的资源, 是管理咨询企业的知识和能力的载体。尽管大多数管理组织能力的研究将企业层面的能力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个体层面的能力 (即人拥有的能力) 是组织能力的逻辑起点。

其次, 人是知识的载体, 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人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知识管理的根本特点。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人和技术的有机结合,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因为它为获取、存储和检索原始数据提供了途径, 而这些原始数据是“知识”的基础。而且, 就获得、改变和分配结构十分严谨但变化迅速的知识来说, 计算机比人更加胜任。人的处理能力则更胜一筹, 最重要的是, 人具有思维能力, 在知识活动中具有互动能力。

最后, 人是管理咨询企业学习实现资源整合 (Barney, 1991) 、知识螺旋扩大 (Nonaka, 2000) 和能力递进 (Teece, 1997) 的主体。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也是动态能力的演变过程。为了回答成功企业是如何发展出优越的资源和知识, 而企业又如何建构动态能力长期保持这种优越性的问题, 动态能力理论的倡导者把产品作为能力观的框架中的一个变量 (Teece, 1997) , 其产品发展由企业的知识系统和学习系统支撑的, 并增强企业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同时从管理咨询企业知识对动态能力的作用角度看, 管理咨询企业改变能力的过程就是管理咨询企业追寻新知识的过程。

四、实现个人能力向组织能力的转变

(一) 不断提高组织及成员的学习能力。

知识管理平台是在组织及成员的不断学习过程中逐步创建的, 而学习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管理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需要借助一定的新技术与平台获得。企业的信息网络就是知识共享与交流的平台。构建敞开的、无障碍的、人性化的开放性的综合信息网络。通过将内部和外部各种所有应用数据用统一的界面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 使得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及合作伙伴, 甚至还包括企业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信息流得到畅通、高效的处理, 内部员工、客户、供货商及合作伙伴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信息共享。通过与企业其它信息系统的集成, 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 使企业员工、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能够从单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要的个性化信息。

(二) 增设或完善知识管理 (或信息管理) 部门。

从组织架构方面, 增设或完善知识管理 (或信息管理) 部门, 结合企业资源计划 (ERP) 的实施, 形成知识资源广泛共享、有机整合、合理利用和适时再造的良性运作格局。管理咨询企业还可以建立企业知识库及知识地图, 将搜索到的知识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它们并存储起来, 建立知识库中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是知识共享的基础。其次是计算机服务层, 属于管理平台, 用于支持不同部门的管理需求:包括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GRM客户关系软件、群件技术、CAD/CAM/CIMS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等。最后是应用软件层, 是基于第二层管理平台的二次开发软件, 属于应用平台, 用于面向用户具体知识的分类、传播、共享和应用。如远程学习教育系统、文档管理系统、协同工作系统、跨域搜索系统、财务管理软件、虚拟会议系统、网上论坛等。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知识密集型中小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特征, 结合“知识螺旋”, 阐述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内容, 揭示了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并且提出了本土管理咨询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以推动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价值链,知识螺旋,管理咨询

参考文献

[1].Nonaka, I.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5 (1) :14~37.

[2].Teece, D.J.&Pisano, G.1994.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Firm:An Introduction,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3:537~555

[3].Teece, D.J, 1980.Economics of Scope and the Scope of theEnterpris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l:223~247

管理知识 第11篇

社会发展至今,从单一劳动到多工种劳动,从手工劳动到脑力劳动,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竞争的结果。从旧经济过度到新经济,其实质是从生产有形的商品经济变成生产和应用知识的经济,而新经济下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管理方法。

知识管理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研究人员以及美、日一些管理水平比较高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提升对知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运用于产品开发和企业各过程,可以创造更大价值,提升竞争力。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社会及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协议,当然,这些法规和协议目前主要是为发达国家服务的。他们同时也引入知识管理,真正做到技术的全面保护,知识的全方位应用。本文试图从知识管理角度简要探讨如何更好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构建整个知识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企业寻找一条战略规划和实际运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全面的了解,有重点分阶段实施,从而达到较好效果的体系,对知识管理和产权管理的具体内容不作过多研究。

知识管理的“伞形理论”

知识管理的“伞形理论”指的是以知识管理为目标,为实现知识管理而必须考虑的企业知识管理理念,知识产权的管理,管理方法、工具及其它因素对知识管理效果的影响。其关键是企业的制度、知识产权的管理、管理方法及工具与知识管理最终效果直接相关,同时也彼此影响,其核心是知识的价值利用及保护。其结构图如图1。

知识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收集、整理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工具等知识文档,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分类、分享、应用和创新,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实现价值型知识的运维管理,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升组织整体知识水平。

知识产权管理“伞形理论”正是基于以上定义而创立的理论,便于理解和使用。主要包括企业的知识管理理念,知识产权的管理及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所使用的工具三大部分。概述如下:

1、知识管理理念包括企业知识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制度。企业知识管理制度主要确定企业的知识资产和制定员工应用知识的激励制度,从而体现管理者对知识的重视并鼓励员工积极利用及学习知识,从而提升企业竞争水平和员工自身知识的积累;企业文化制度是指企业共享文化、团队文化和学习文化,避免独占,加强协作和学习。企业知识管理制度的制定一般和企业的业务主体关联较大,以知识输出作为成果的企业一般知识管理为重点,而非知识输出为成果的企业更倾向于单纯的业务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2、知识产权管理是知识管理非常关键的部分,21世纪已从所谓传统经济、能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其核心就是“知识”,加强企业自身技术秘密、专利及其它知识产权的管理是知识型企业应该重点要考虑的。知识产权的管理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并建立与之匹配的流程、管理的软硬件系统等体系架构,下面将详细介绍。

3、知识管理的方法及工具主要包括知识管理的具体管理制度,制定面向全企业的知识管理相关制度是企业在知识积累、共享、保护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没有好的制度,知识管理就会残缺,就不能形成合力,往往是各部门各自为阵,自建体系,以保密为借口对资源利用的人设置障碍,久而久之,企业就缺乏活力,资源浪费,协作精神丧失,这才是一个企业特别是知识型企业走向衰落的起源。

知识管理的工具就是为满足知识管理所应具备的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关联的硬件和软件,以逐步构建知识管理系统,搭建相互融通,方便管理与利用信息系统或称之为知识库。图2构建了一般研发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架构,诚然,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和企业知识管理理念密切相关,与知识管理制度紧密联系。好的理念和制度就会建立好的知识管理系统,要有创新的思维,协作的精神,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去构建,才能真正发挥系统的作用;否则就会产生一个企业各信息系统,数据库很多,各部门各专业都在建,系统构建模式各异,但是各系统没有联系,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查阅困难,利用更不谈,因为没有什么太大价值,最后有的就弃用,大部分变成僵尸系统。作为企业管理者和系统规划者应该意识到系统的建设不是为现在而是为未来,为了让后面的人和工作能够更好的根据信息的积累利用,少走弯路,提高决策率,这是企业在利用信息系统管理各类知识的时候,在战略规划时就应该通盘考虑的。在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权限管理及角色分配

知识管理员有系统管理权限,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企业用户权限及定义角色,并对角色进行权限设置,权限设置应全面,支持查阅、复制、修改、上传、下载、删除、审核、驳回等子类,保证文档安全。

(2)知识信息的录入与审核

支持用户知识信息的单条录入及批量导入功能,具有知识录入的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录入人不得编辑和移动录入信息,保留知识管理员修改的权限。具有知识信息录入的编辑功能,具有文本、字体、图片编辑的常用功能,自定义生成索引目录,简单易用,操作人性化。

(3)知识分类管理

根据各业务的梳理,能够在后台进行业务分类设置,个人上传的信息可以在用户端自行设置分类,但优先在已经设定的分类里面选择。不同的用户和角色可以根据分类分别设置权限。

(4)知识关联性

系统内的知识点存在相似或内容关联的,系统应支持系统关联功能,自动根据分类、关键词识别、汇总和统计,方便查阅,提升信息利用效果。

系统在建设初期根据需要,各专业、业务可能会先行构建自己的业务系统,因此,作为知识管理部门应提前和信息部门沟通,及早规划,从整个知识管理系统角度匹配合适的信息构建策略,各系统信息传递,数据接口要充分考虑。图3简单展示了知识管理核心系统信息接口图。

(5)强大的检索功能

支持分类检索、快速检索、高级检索,支持模糊查询、相似度分析、相关度排序和点击率排序。

可支持知识库的个人检索设置,根据需要具有自动检索结果信息推送功能。

(6)知识统计报表功能

支持整个知识系统和业务系统的知识统计报表功能,能够柔性设置统计类目,自定义报表格式,生成和导出报表,根据业务属性的不同支持统计分析功能,自定义分析项目,根据需要或内置模板生成分析报告。

(7)其它功能

搭建知识交流互动平台,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提问解惑;支持知识公告管理、模板管理、柔性流程自定义设置、信息推送、个人积分管理、知识排行管理等。

基于知识管理体系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

以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支撑自主创新,基于知识管理体系下,健全创新驱动的企业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知识创新型企业的迫切需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两个方面。

1、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

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是做好知识产权管理的必要保证,是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前提,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

2、组织机构的建立

组织机构的建立应考虑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主要从知识产权的产生、管理、保护、利用四个方面考虑。作为以知识型企业来说,技术秘密、关键图纸、企业标准、各数据库数据等企业核心技术应重点保护,而专利作为公开文件一方面挖掘自身核心技术申请专利加以保护,同时应重点从利用角度出发,加强全球专利数据的检索,专利情报的收集与分析,为自己研发生产提供专业支撑。

(1)设置原则

·全盘规划,分步实施。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在知识管理的目标下重点规划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的管理体系,使三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

·全员参与。知识产权涉及企业各业务领域和各业务环节,应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组织机构设置

本文不考虑企业规模大小,业务多少,构建知识管理组织体系,但只从知识产权基本业务角度重点描述职责,具体如何采用视企业自身情况增加删减。

(3)知识产权管理单元描述

·业务、法律事务管理。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管理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法律诉讼,专利跟踪,保护监控,知识产权贸易管理工作。

·产权挖掘、申报管理。各类知识产权挖掘,含企业保密的核心技术,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的知识产权申报工作,技能培训。

·专利分析利用。建立专利分析利用平台,包括专利检索查阅、专利分析平台,一方面产品研发利用专利分析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另一方面规避侵权别人专利,提出规避建议。做好专利分析利用工作是知识型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随着产品国际化,知识竞争的白热化,逐步建立以专利分析专业人才引导的专利数据处理工作将愈发重要。

·知识产权系统建设、管理:构建与知识管理相匹配的知识产权系统,将特定的产权和知识区别出来,既突出重点,又不离开知识管理的统一范畴。

3、管理制度的制定

管理制度是保障,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视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类别而定,制定制度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国家法规政策,业务流程。有法律权属的知识产权制度都要考虑国家相关规章制度,涉及申请、奖励、保护、转让等。

(2)企业技术秘密相关制度的建立。此类知识产权属企业核心技密,不能泄密,制度的建立主要从挖掘提炼、评定、内部保护等方面考虑。

(3)制定激励机制。知识产权来源与研发,来源与企业的员工智慧,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企业更好挖掘知识产权,保护核心技术有极大帮助,同时也是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个人价值提升的表现。

4、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构建

知识产权系统建设除了要具有知识管理系统的统一要求外,要能够实现企业内部涉及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提案、企业审批、国家申报、价值评估、产权密级评定、产权交易等系列活动的管理,能够实现不同阶段的保密要求的管理;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信息的维护内容,共享,评估等的方便性,企业技术秘密的特殊保密需求,角色授权,查阅授权的具体事项。

结束语

管理知识 第12篇

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 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由中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 引起了全国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电化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强烈反响, 全国22个省市组织两万多所中小学校参加了该活动, 阅读各科教学、科普、文艺、文化等各类精品文章120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课件设计征文5800多篇,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掀起“数字阅读”热潮。

上一篇:开拓新资源下一篇:计量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