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发展

2024-09-10

会计信息化发展(精选12篇)

会计信息化发展 第1篇

两大著作较好地总结了信息经济观会计的发展情况, 其中一部由约翰·A·克里斯滕森 (J.A.Christensen) 和乔尔·德姆斯基 (J.Demski) 所著的《信息含量中的会计理论》 (2003年) 和由彼得·O·克里斯滕森 (P.O.Christensen) 和杰拉尔德·A·费尔特姆 (G.A.Feltham) 所著的《会计经济学, 第一卷:市场中的信息和第二卷:业绩评价》 (分别是2003年和2005年) 。克里斯滕森和德姆斯基的著作采用了教学的视角, 使用大量步进式的连续的虚构示例和详细的解释介绍了信息观会计。而克里斯滕森和费尔特姆的两卷著作 (2003, 2005) , 则具有调查的特点, 书中介绍了大量的假定、正式的定义和超过250多个的命题, 这些命题大部分都有严格的数据性证据, 因此这两卷著作都有较独立的理论体系, 成为会计的经典著作, 在现存的其他论述会计和信息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中还没有与之相匹敌的。但著作中除了严格的数学性概念外, 还包括了丰富的抽象性原理, 并且缺少主要的会计概念, 因此对很多会计学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 更加简明易懂和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信息观的出现, 还需要更多的分析、实证, 甚至是与规范会计学者更密切的合作。

二、会计是信息还是价值之争

虽然信息观在一些大学的学者中赢得了支持, 但仍有很多会计学者或从业者并没有被信息观所征服。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会计是提供信息还是提供价值。克里斯滕森和德姆斯基在著作《信息含量中的会计理论》中认为:传统会计认为会计是用来衡量价值的, 那么争议就出现了, 价值只有在教科书中的极端完美和完善的市场条件下才有意义, 脱离了这种市场条件, 价值就不再是公允和真实的了。如果价值是目的, 会计就是全世界最卑微的一个失败者。信息观认为会计是用来提供信息的, 价值只是传达信息的符号, 目的是传达信息。会计衡量是信息事项的衡量, 而不是价值。

要真正理解信息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需要明确:第一, 会计价值只能代表经济真实和法律现实才具有意义。而这种经济真实和法律现实只有在完善的市场和完全竞争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而现实经济中这种市场条件是很少遇到的, 因而价值衡量也就不能反映经济真实和法律现实。但是, Chambers (1967) , Sterling (1970) 认为即使缺少这样理想的条件, 通过建立在现行市场价格基础上的价值, 单独的价值方法能够反映全部或大部分经济真实。第二, 价值观认为用信息观来代替价值观, 就要揭示在会计和相关领域信息产生的来源和方式, 也就是应区分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但应该看到的是, 会计离开价值概念是无法操作的, “会计计量是信息事项的计量”是很难被接受的, 因此, 信息观必须保留价值基础。第三, 实质上, 会计价值和信息观都是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的。信息观认为会计价值从科学意义上讲是很难反映现实的, 但价值如果适用在特定的目的下, 仍然可以在会计中有意义地使用, 不应作为“悲惨的失败”而放弃使用。Edwards和Bell (1961) 为人们指明了这种实用性的方向, 在其著作中并没有教条地坚持采用单一的价值方法而是接受了除“优先”使用的成本方法外, 也采纳了现行价值和清算价值。如果摒除原有的准则, 会计价值要么符合严格的纯粹的科学, 要么只是获取信息的辅助工具, 那么, 信息观和实用性之间的很多矛盾也就不存在。可以用简单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你要决定股份是否应该出售还是应短期投机而继续持有, 这需要两类信息来决策:它的市场价值的公开信息, 假如是30美元, 和它的预期价值, 如可能在五个月内降到20美元。因此决定出售股份。但如果你有长期打算, 预期价值是五年内会涨到150美元, 你将会持有股份。这一实例中决策的重要因素是预期价值, 这一价值是从市场各个方面收集信息才能得到的预测结果, 因此是信息驱动了价值。又如, 设想一个商人的存货账户显示商品总价值是5000美元, 但是盘存显示只有3000美元。在没有更好地解释的情况下, 可能得出结论存货在数量上或是价值上被盗窃了2000美元。这一信息是从两个价值中得到的, 是价值驱动的。因此, 在两个例子中, 价值和信息的获取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些例子也表明:一是信息和价值都依赖于特定的目的和情境, 二是价值和信息都是进行经济决策所需要的。可以看出, 价值和信息是同等重要的概念, 深入地来看, 这种同等重要表明价值已经包含在信息观中了。信息观是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的, 一方面是预期, 也即是可能性, 另一方面, 选择权。预期是信息的结果, 选择权是价值的基础, 因此, 信息和价值同等重要。

三、信息观与传统会计理论方法论差异

信息观与传统会计理论方法论差异表现在:一是信息观利用了现代经济学、概率和决策理论、运筹学、博弈论、财务理论这些工具以及信息。但传统会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些最近的科学发展。二是信息观使用随机模型, 也就是用期望统计来表示目标、主观判断和它们的变化。传统会计大多是确定性的, 很少使用复杂的数学和统计模型。三是信息观通过效用正式地把个人偏好考虑进来, 但是传统会计仅仅是提到了这一点。四是在会计事项中, 信息观关注了信息内容的概念和决策过程的内在不确定性。相反, 传统会计很少正式地确认不确定性;它更多地关注资产价值、所有者权益 (外部的和内部的) 、费用、收入等。比如, “成本与市场价格孰低法”是应付不确定性风险的一种非正式的保护措施。五是信息观在几个会计期间内使用动态的方法, 同时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这种相互影响在传统会计的跨期分摊中部分或间接地考虑到了, 但总体上来看, 这在传统会计中是很少见的 (长期预算和资本预算是例外) 。六是代理理论 (现在已经很好地整合在信息观中) 寻找公司 (业主) 和经营者 (或是经营者和他们的下属之间) 之间的最优协议。研究业主和管理者之间, 偶尔是其他几方 (比如审计师) 之间各个方面的冲突。相反地, 传统会计 (特别是成本会计) 更多地关注于技术, 而不是行为方面, 比如决策、分配和成本控制、以及未来成本和收入的预测。七是信息观概念框架包括从其他学科借鉴来的数学模型、顺序表格、试算表和其他学科的专业术语。传统会计使用会计领域长期形成的专业术语, 交易记录是复式记账法, 总结采用试算平衡表、收益表、资产负债表的形式等。

四、信息观主要原理

信息观采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 并从相关的领域进一步地丰富了。由于信息观是分析性理论 (概念更多地建立在大量的假定上而不是现实上) , 如果没有大量的事实、研究的条件、对变量的限制和简化, 是无法得到信息观的实质和精确的结果的, 或者这些研究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必须加入一些相当难懂的概念理论以及经过严格证明的数学定理。以下对信息观的一些理论和推断作概括性的原理介绍:一是会计不是一种测量或估算价值的工具, 而是一种潜在信息的来源。费尔特姆认为正确的信息一定会得到合适的价值, 也就是说信息导致了较好地或最佳的资源配置。一些学者甚至支持对管理者提供信息而不是大众, 其认为股东和股票市场的分配大体上只改变财富的分配而不必然增加总财富, 但是管理者做出的资源分配更可能增加总的财富。二是信息并不总是可识别的, 必须从会计系统 (或其他地方) 中提取。三是信息内容是不确定的, 这意味着决策者根据这些信息, 做出对将来的预期, 并改变行为, 这也包括提供对交易不利的信息。换句话说:“没有不确定性, 就没有信息”, 在特定日期得到的信息讯号更新了决策者的思想, 改变了对未来做出的预测。四是为了比较不同的信息系统, 理论学家们提出了自然状态空间划分的概念, 这样的划分使信息系统更具有信息性。五是为把价值归属于信息系统, 必须比较系统预期效用的最大化。一个可替代的或者对等的确定信息系统价值的方法是确定人们为特定的信息系统所愿意支付的对价。六是为从会计系统中提取信息, 人们必须仔细阅读这样的信息, 如现金流量、应计项目 (包括折旧) 、股利分配额、特定的确认规则 (如收入确认) 、预算偏离程度、或其他可得到的信息资源。七是会计学者应对公布的信息有全面的理解, 特别是具有多种公开信息资源和多种私有信息时。因此, 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区分, 以及每种信息对财务信息预测的影响都是很重要的。八是应对信息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这样构建的信息系统比原始的信息系统更优越。划分和再划分的数学观念也许困扰了一些学者, 但是, 这只不过是通过大量相关的符号来表明提炼信息的一种途径。九是只要多种信息资源存在, 它们和它们的价值就是不可分割的。克里斯滕森和德姆斯基 (2003:112—15)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多种资源存在时, 我们能总体上只关注一个资源吗?”例如联产品成本在分离前是不可分离的, 信息资源同样也是不可分离的。十是净盈余关系或CSR (剩余收益方法) ———即“两个日期间的普通股权益 (例如盈余) 账面价值的变化额等于净收入减去净股利” (Christensen and Feltham 2003:280) ———由Ohlson (1995) 和Feltham、Ohlson (1995) 进一步发展为净盈余理论 (CST) , 已经成为信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一是代理理论、预算、激励、信息对称、道德风险、风险偏好等问题已经成为信息观整体的一部分。

五、信息观的反对与批评

对信息观的反对和批评集中于:一是信息观对数学分析方法的应用。往往很难区分这种排斥是情绪化的还是理性的。前者可能是由于个人的无能力和不情愿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产生的“落后”的感觉引起的, 这种态度由于缺乏对信息观原理的非数学性解释而加剧。后者要么是对数学推理的高度误解, 要么是认为会计教育偏重纯粹的经济思想, 训练多年后, 数学分析依然难懂, 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对于前者, 只能呼吁研究机构去理性地思考, 把情绪放在一边, 以专业的态度去从事研究。至于对数学分析的误解, 应全面地看到数学分析的益处。例如, 在解释复杂的情形、约束和其他限制条件时, 数学分析更简洁。更重要的是,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相对于字面推断, 数学分析更便利。不管数学分析用在哪里, 都能在一个完整的逻辑推理中提供大量的经济信息。说到数学推理的力量, 四维和多维空间以及黑洞是数学早在实践经验发现之前就预测出来了。二是信息观忽略了传统会计术语。有人抱怨信息观剔除了传统会计术语, 晦涩难懂。这些不足是可以被克服的。像德国的两本著作, Ewert、Wagenhofer (1993/2003) 和Wagenhofer、Ewert (2003) , 代表了把信息观和传统会计结合的典范。其它一些反对和批评不太重要, 并没有触到信息观的核心。有时这些反对是直接针对特定的作者和出版物的, 或者有时只是某个问题的不同方向。

六、未来会计与会计一般理论

Christensen and Demski (2003) 的一本综述指出:“让人悲伤的是会计还没有一套一般理论。但是, 在我们有之前, 信息观理论是极好的替代者” (Beaver 2002:622) 。但是, 传统会计者可能会疑问信息观能担当这个任务吗, 信息观没有论及一些根深蒂固的会计概念, 如“复式记账”、“账户”、“利润和损失”、“确认”、“价格水平调整”、“平衡表”、“利润表”等。如果忽略了这些传统会计概念将剥夺理论根基发展的土壤, 但同时, 如果忽略了与信息观的结合意味着忽视新的科学洞察力, 无视经济和财务事项的日益复杂性。所谓会计一般理论, 应该是在一个整体框架内, 为宽范围的特定解释或相互关联的具有不同信息目标的子理论预留空间。Mattessich教授近半个世纪来致力于会计一般理论的研究, 把相关的信息观引入了理论框架, 形成了元理论。其认为在许多公理性和假定性的框架中, 元理论 (Mattessich 1964:16–45, 446–65;1995:75–94) 似乎是唯一具有足够灵活性的。这种灵活性允许不同价值模型的运用, 而不是确认、分类等的大量堆砌。在21世纪, 不确定性和随机概念主导了人们的科学观, 因此, 确定性向随机概念的转变绝不是孤立的而是总体趋势的一部分。信息观的发展也必将方兴未艾, 如火如荼。时间将证明元理论和信息观的结合是可能的吗?人们能否开创目的导向的会计———较少依赖试错, 含糊的推论和直觉, 更多地依赖科学基础?这将是会计未来发展的乐章!

参考文献

浅探会计信息化发展问题论文 第2篇

摘要:本文总结了过去二十多年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专家系统 网络财务

我国会计信息化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不断拓展和丰富,将会计电算化改为“会计信息化”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推进新形势下会计的研究和发展。因此会计信息化逐渐提到日程。

一、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及现状

1.会计信息的实时性

传统会计主要是事后核算,会计信息滞后,所需的信息一般要到当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账上反映出来。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交易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直接下载到会计应用程序中,使得从原始单据到生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瞬间就可完成,所需的会计信息随时都可获得。使用者亦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限,浏览查询所需最新的和历史的财务信息,从而减少其决策风险。

2.会计信息的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系统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具有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仿真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会计信息的网络共享

网络环境下,连入互联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只要在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合法地获得信息资源和会计数据,还可以任意使用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网络上的任何一个工作站都享有系统的全部功能,使会计信息化最主要的特征——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性得以实现。

由于会计电算化模式还是模拟原始的手工模式,所以应用水平还仅仅停留在“算”的阶段,而这种“算”出来的数据也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企业财务部门内部会计核算实现了网络化,即凭证处理、记账算账、报表都能通过电算化网络进行,那么,将会大大缩短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使财务数据更为准确、合理。与此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企业领导、相关部门均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不仅满足了多人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而且便于同时进行必要的财务管理、账务查询。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经过多年的不同发展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现在一般大、中型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会计软件不标准和不规范,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刚刚开始,还需要加快发展;会计信息化水平偏低,仅处于管理型会计信息化阶段与更高一层次的决策型会计信息化还有不小的距离等。

1.发展智能化管理和决策型会计系统

会计信息化分核算、管理、决策三个层次。作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仅有核算功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和方案等。因此,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核算功能外,还应具有参与管理和决策功能。

管理型会计是对企业管理进行支持,它包括财务计划、分析和控制管理功能;决策型会计是对企业经营决策进行支持,它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和管理决策等。因此,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应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三方面的信息化,尤其是后两者,而决策型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最高层次和最终趋势。

由于财务会计职能的复杂性,管理会计和决策会计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管理和决策问题。其中一部分可以依据会计的历史和现实数据,经过数学模型计算得以解决,而更多的问题是要依赖财务专家和财会工作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宝贵的智慧和思维才能圆满地解决。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管理会计和决策会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为了建立功能齐全的、有效的管理型会计和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必要在系统中引入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先进技术和方法。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它的功能是让计算机模拟某领域专家求解不能量化的、复杂问题的专门知识、推理方法和能力,因此,专家系统是一种工作在专家水平上的信息系统。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专家系统,建立相应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使财务管理和决策智能化,是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和决策型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仅发展到管理型会计阶段,与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相差较远。我们必须要加大开发力度,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发展高性能、高层次的会计信息系统,以适应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发展“网络财务”系统

“网络财务”就是基于企业内部网和企业外部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企业内部网,可以把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模块连接起来,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共享,有利于管理型和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准确、迅速地流通,有利于领导对市场作出最及时的反映等。通过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可以在网上实时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税务、保险等部门之间的财务和会计业务,如:网上结算、网上理财、网上查账、网上缴税、网上保险、网上审计等等,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加快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采购和销售市场。由此可见,“网络财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但是,在“网络财务”软件建立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充分注意。

首先,“网络财务”软件必须实现与国际接轨

财务进入互联网后,将会与国际公司间相互交往和合作,这将涉及不同的语言、币种、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此,网络财务会计软件必须要符合这些要求,具有多语言、多币种处理能力,符合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等。这就要对现存的会计体系、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国家财政部去年着手建立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并逐步取消原有的分行业会计核算制度,陆续出台了多项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会计标准,这些都为“网络财务”软件与国际接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要注意“网络财务”的安全性问题

财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商业机密,不得出错、泄漏和损失。因此,实施“网络财务”后如何使财务数据在网上安全存取和传递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为了保证“网络财务”的安全性,必须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采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和手段,保护信息安全和保证系统安全的可控性强化内部系统和应用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等,从而保证“网络财务”的安全性,使之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程度距离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差得较远,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开发商、应用企业共同努力,来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化发展和改革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发展和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的深化和发展离不开会计理论的创新、指导与支持。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是否还能继续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其间学者们从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网络会计、会计信息化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传统会计面临的冲击和挑战,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的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披露、会计工作流程、会计方法、内部控制、会计组织、会计人员等会计理论和实务领域及范畴。关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导致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要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然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并没有触动会计的本质和内涵,在新的环境下,传统会计理论仍然适用,只是需要正确理解其本质,对其重新认识和诠释。

应该承认的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会计理论的确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并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会计信息化究竟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哪些方面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是否属于实质性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真正研究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影响的论着较少,而其中探讨对会计实务和工作影响的较多,大多是针对会计的技术手段展开的讨论,特别是针对会计实务工作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的探讨,而探讨对会计理论影响的较少。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对会计信息化的涵义没有一个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传统会计理论中相关范畴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因而无法准确把握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影响,也就无法判断传统会计理论是否还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无法明确会计信息化发展和变革的方向。究竟是要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修补,还是要发生质的飞跃,创新传统会计理论,构建会计信息理论新体系?这已成为制约会计信息化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因此,本文将在明确会计信息化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探讨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会计理论受到的冲击和影响,重新诠释相关范畴,从而明确应对的措施,以指导和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创新和实践活动。

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會计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当时对会计信息化涵义的理解是:“会计信息化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的报告会计信息。之后,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诠释,但对其涵义尚无一致的界定。目前较权威的观点是杨周南教授在其论着《论会计信息化的TMAIM体系架构》中对会计信息化核心内涵的界定:”在会计行业和组织或企业会计活动中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使会计信息资源成为全社会的共享财富,以推动会计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会计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促进会计行业、组织或企业会计管理活动和会计业务的变革,以推动会计事业的发展。“可见,从本质上讲,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是技术变革和理论创新不断互动和融合的过程。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第4篇

一、会计电算化面向会计部门的需求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复杂,从而使沟通这些联系的信息量急剧增长。单凭手工、半手工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就需要用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来处理。由于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是宏观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在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中起着监督和保证作用,所以会计工作是一切宏观管理的基础。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在宏观管理的现代化中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宏观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利用计算机以及相应的通讯设备,建立数据库系统,通过网络来汇总、传输,利用信息为宏观决策服务。如果会计工作不实现现代化,则宏观管理系统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需手工输入。这样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还会大大降低信息的数量和准确程度。因此,无论从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从会计部门自身的需要,只有实现会计电算化才能更好的满足这些要求,推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但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更多的是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流程,目的是以计算机替代财务人员完成凭证的汇总、记账和结账等工作,而忽视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从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看,主要集中在账务处理、报表、工资核算和固定资产核算等基本业务上,各个模块可以独立运行,模块之间在结构关联上缺乏聚合性,没有形成一个整合系统;从实践应用上看,基层单位主要采用的是单机运行模式,未能解决重复录入和数据一致性问题,数据共享性极低。

由此看来,“会计电算化”是工业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按其理论建立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重在满足会计部门内部需求、封闭式的系统,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企业外部社会信息系统相互隔绝。即使实现了网络化,也只是一个孤立的、资源贫乏的局域网络。这种状况已远远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ERP系统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大型化,仅仅满足会计部门需要的会计电算化面临着新的挑战。软件开发的任务和目的不再局限于简单意义上的“核算”,而是能对企业全过程进行控制,不仅要反映事后的经营业绩,而且能有效地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企业管理型财务软件———ERP系统, 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ERP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以一个良好的软件平台,使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软件不再是一个单独会计的核算系统,而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够把财务的管理控制真正与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计划、预算、监控、分析等业务延伸到企业各个职能的最末端,为企业管理提供支持。

与会计电算化相比,ERP系统在技术手段、功能范围及业务处理流程等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完善和改进。不在单独的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业务核算、模拟手工流程为主,而是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增值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解决企业在供销存、财务、质量、制造等业务问题。

虽然ERP系统较原有的会计电算化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也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许多ERP软件公司在开发软件时总是向着“大而全”的方向开发,致使一些中小企业无力承担昂贵的费用。而那些有能力承担的大型企业确没有将自己的需求与软件结合起来,造成了很多软件模块的闲置。其次,ERP系统的大部分财务数据直接来自于销售、采购、生产等业务子系统,使财务人员无法控制原始数据的正确性,一旦原始数据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到所有信息的使用者。最后,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也是企业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使用的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滥用和泄密。

三、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得以广泛应用,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革命”。各种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与经济活动的密切结合,造成经营活动形式、经济组织方式、投资和融资渠道、资产和资本构成等的多样性。它们需要会计能够全面地予以反映,提供满足需要的会计信息。但是,传统会计把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局限于个别“会计主体”的内部,不能充分地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因此要对传统会计进行变革。由此,探讨会计信息生产的社会化,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1. 防止信息失真、克服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思想的来源之一。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不对称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经济现象。会计信息既是直接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统计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克服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迫切。会计的社会化,才更有可能记录相互交错的经济活动信息,更好地保证社会监督的高效率。此外,网络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处理会计资料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势,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传递的延迟和信息生产的不及时问题。而这些也需要通过社会化的会计信息生产才可能解决。

2.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满足了社会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管理、调控的需要。

以“会计主体”为基础的会计活动,记录与反映的是“会计主体”的内部信息,不能反映各个“会计主体”之间的联系,难以全面反映社会经济活动情况。但是出于社会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管理、调控的需要,不仅需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同时也需要了解社会经济活动中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联系,以便正确地掌握它们之间的需求、供应关系,科学地制订经济政策,合理地调配资源。因而,出于社会对经济活动调控的需要,也要求建立以社会为背景和基础的会计。而且,在网络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条件下,采用社会化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有条件且有能力满足社会和国家对经济信息更高层次的需求。

3.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解决了会计信息来源、使用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出于各自的需求,对会计信息有着不同的需求。但是他们共同的需要是要求会计提供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而起源于个体需求的会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反映到诸多方面:会计信息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产品。会计信息的个体性生产,是由个体承担信息生产的成本,因此缺乏生产的积极性。为了满足社会性的需求,必须考虑增加工作和扩充信息量,也必须增加各个个体的经济状况,需要从经济活动中各个个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出发,方能真实、充分地描述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各个个体的经济状况,否则缺少可验证性。所以,应该从解决不同需求、成本问题和验证性等问题入手,把个体性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转化为社会性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

4.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节约了会计信息生产的成本。

目前,我国在经济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的利用上,还存在着大量的各个职能部门、企业所掌握的经济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而其它该经济信息使用者不得不重复生产相同的信息,造成经济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信息生产成本的增加,更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一些权利部门由于工作的性质,掌握一些经济信息,而这些经济信息又成为其中某些人的营私资本,使这些经济信息没有发挥其本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能。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节约费用,增加效益。所以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和趋势。目前,有许多企业已经产生了这种需求,与此相应已经产生了许多代理记账的会计服务公司。这些会计服务公司的工作,为会计从社会背景和以社会为基础的会计工作,进行了实验,提供了研究会计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综上所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建立在传统会计基础上的会计电算化和ERP系统已经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在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的前提下整合会计统计核算系统,利用网络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构建一种更为先进的社会化集成化信息生产系统。该系统的模型具有与个体性信息生产模式截然不同的方式,即:从经济活动的社会联系点获得原始经济信息,并且由社会化集成化信息处理系统为信息需求者生产各种信息,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减少了人为的控制,而且信息实现了相互共享、相互验证,能够保证客观公正。网络条件下实施会计核算一体化将为社会生产出更为真实客观的各种会计统计信息。这样的信息,因其直接反映了企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从中可以准确真实地观察实际经济活动中各种行业、部类之间的物资、资金的供应和运动的情况,从而为进行投入、产出等经济分析,为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便捷有效的依据,使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与调控手段实现信息经济条件下的创新与转化。因此,应该加大力度、创新研究,尽快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这种会计核算一体化系统,以满足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文莲.会计新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2]王文莲.论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5, (1) :59-62.

[3]张前.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J].财会研究, 2001, (1) :29-30.

[4]牛艳芳.ERP会计信息系统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5, (7) :20-22.

会计信息化发展 第5篇

眼下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数量较多,但是优秀的专业人才却只有少数,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需要大批量人才的共同努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远远不够。对此,企业必须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适当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工作,是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保证能够将计算机技术良好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学会简单的系统计算,还要懂得出数据的处理与整合。这样才能不断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转换。

2.强化对功能转变的认识

相关部门必须要适当加强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功能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召开内部会议,保证每个部门都能全面了解并熟识会计信息化。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认识,保证企业对会计功能转变有一个良好的认知。

3.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

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要发挥自身积极作用,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其中重要元素。只有有了充分的重视才可以给予足够的支持,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

4.完善信息化系统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会计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企业领导层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考虑到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系统,,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资源优化配置。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合理规划,细化到每一环节,分步实施,主动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科学发展目标,遵循实务与效益互利、先局部后总体的原则,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不断推动企业实现稳定的信息化发展。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根本需要,这不仅仅是财务职能的转变,也是企业管理职能的转变,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资源的浪费,节省了企业发展成本。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信息职能间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也成为了可能,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断学习,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积极迎接新的挑战,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凯新.“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9):13-16.

[2]武鹏熙.“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08):158-160.

[3]夏勇.“谈从会计电算化到ERP过程中会计角色的转化”[J].财务与会计,2014,(05).

[4]陈圆.谈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商业会计,2013,10(7):105-106.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其影响分析 第6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152-02

1 会计信息化的成因分析

1.1 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

知识经济作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就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新技术的迅速产业化。它不仅仅对社会、经济以及个人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而且必将对提供企业管理信息、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服务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会计管理也产生诸多影响。从会计界的反思来看,知识经济是挑战也是机遇,是会计获得新的活力的大好机会。首先,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挑战,主要是知识经济使会计主体假设面临更多挑战,使持续经营假设难以“持续”,并使会计分期假设缺陷逐渐凸显;其次,知识经济的产生,使原来的会计电算化已不再适应时代潮流,新的会计信息化理论脱颖而出。主要表现在:第一,知识经济以信息传递的快捷、开放为特殊条件,从而对会计电算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知识经济中的新产业将蓬勃发展,对于现行的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尤其对现行会计工作是一个很大挑战;第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求实现财务信息网络化。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是人力资源会计等新的会计模式流行和发挥作用的时候,新的会计模式必将要求新型的电算化软件来完成新的业务处理方法。

1.2 会计信息化理论的产生

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会计在内),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对传统会计模型提出新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会计的存在和发展方面,除了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外,主要还受信息技术的制约。

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巨大变化,当然要求会计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將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传统会计模型无法适应现实需要,无法提供恰当充分的信息,势必会使投资者转而寻求其它信息来源。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电子记忆、数据处理、通讯传输等功能,它一开始进入会计领域,便展现出一种广阔的前景。传统会计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具有适应性和协调性。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信息时代的会计模型,这是会计信息化理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企业信息化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国家信息化,企业是基础。没有企业信息化,根本谈不上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所以企业信息化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所以,企业还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力图实现从生产到管理的全面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2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都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处理会计业务,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但两者的内涵决不相同,其主要区别如下:

2.1 历史背景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产生于工业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量日剧增大,会计工作的处理方法日渐落后,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加强信息处理力度,所以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会计信息化则产生于信息社会。此外,知识经济的产生,使企业由原来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向着知识密集型发展,谁拥有高新科学技术谁就拥有财富。

2.2 目标和技术手段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基于手工会计系统的基础发展而来,其业务流程与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而会计信息化中的信息系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与此同时,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开始所产生的环境束缚,主要是对单功能的计算机设立的,后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和改善;而会计信息化中的信息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设计的,其实现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讯等新的信息技术。

2.3 功能范围和会计程序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改进,是在手工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会计程序是模仿手工会计程序而进行,也就是以记账凭证为开始的,最后实现用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转账、提供报表等功能;而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其会计程序是根据会计目标,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

2.4 信息输入、输出的对象不同

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为财务部门设立的,设计时只考虑了财务部门的需要,由财务部门输入会计信息,输出时也只能由财务部门打印后报送其他机构;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大量数据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输出也是依靠网络,由企业内外的各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在系统中获取。

2.5 系统层次和理论基础不同

从系统层次来看,会计电算化以事务处理层为主,会计信息化包括事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从理论基础来看,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工业经济环境,是与手工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原材料;会计信息化是在信息社会中产生的,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它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对会计信息处理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并用集成化的方式、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了重新设计,进而实现会计信息的成本最低、质量最好、速度最快、服务最优的要求。

3 实现会计信息化应注意的问题

知识经济的产生,给会计带来巨大影响,影响到了会计系统的硬件、会计系统的软件和会计信息的内容三个方面。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未来的财务报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从单一报表体系向多元报表体系转变

会计报表是会计系统的主要产出,它所提供信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与传统会计的系统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传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手工会计系统,具有只读寄存的技术特性,从而决定其生成信息属性的单一性。尽管已普遍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系统,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手工会计系统属性的单一性。因此,在过去的近百年中,财务报表体系虽几经变革,但仍然是在原基础上的完善和改进。如果我们根据电子计算机具有随机寄存的特性来重新设计和构造一个新的会计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将能够完成多重信息处理的功能,从而使会计报表体系及其所提供的信息属性具有多元化的特性。

3.2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是由会计信息不同用途所决定的。用于传统财富分配的会计信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而用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则要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信息的决策用途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同时提供可靠与相关的信息,以满足分配和决策两种不同用途的信息需要,构成了会计赖以存在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会计系统是围绕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根本上讲,只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样试图用单一属性的会计信息来实现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的要求,无疑是不可行的。因此,应利用上面提到的多元报表体系,来揭示和解决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从重视可靠性转向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

3.3 主体与关联方信息并重

传统会计系统是基于会计信息、财富分配用途,会计主体的确立是系统建立的前提。与此同时,工业时代的企业组织所具有的垂直控制也为这一前提提供了所必须的外部环境。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的垂直机构正在发生网络化的改变,这使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合理性。因此,在信息时代如何恰当地提供主体及关联方信息,从重视主体信息到主体与关联方信息并重,代表着未来会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3.4 有形资源与技术资源并重

对有形资源的占有及使用是工业社会环境中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重要条件,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会计系统也必须围绕企业有形资源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来展开。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条件开始转向技术的开发、利用和争夺,有形资源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地位日趋下降。在这种趋势下,促使新的会计系统的建立必须从重视有形资源,转向有形资源与技术资源并重。

げ慰嘉南:

[1] 葛家澍.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2)

[2] 树友林.会计信息化环境与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J]. 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9)

[3] 邝才忠.当代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国际化现状比较分析[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3)

[4] 张玉华.21世纪我国会计软件的六大发展趋势[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4)

[5] 梁平.企业信息化对会计信息化的启示[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5)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 第7篇

►►一、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 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 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 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 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 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二、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1.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 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 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 改造传统会计, 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 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2.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

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 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因而,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 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其二, 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 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 达到内外数据共享, 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但现行的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因此, 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

3.会计信息失真等现实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规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 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缺乏正确认识, 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问题, 许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会计信息化。4.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因素

信息社会里, 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要求会计要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 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 其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难以适应和协调, 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

►►三、加快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1.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术 、技能, 而且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并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 并将这些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相融合。会计人员的能力是决定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重新认识会计专业的发展, 树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 不断加强会计管理职称的把握, 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2.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

虽然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发展有一段时间了, 但是人们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还是存在着不足, 社会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有两种偏差, 一方面, 有许多人信为, 信息化只不过是把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脱离开来, 提高了信息的处理能力, 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 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是新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另一方面, 有一部分人盲目的把会计信息化认为是万能的, 能解决企业会计发展中的一切问题, 没有真正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内涵。这两种错误的认识, 提醒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宣传, 让会计信息化真正的融合到企业发展中去, 让人们真正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加强企业各部门的合作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企业与政府部门, 企业与会计管理部门, 企业与软件开发商, 销售商、供应商之间相互合作, 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因此, 为了更加全面、快速加快会计信息化进程, 各部门也应加强网络建设, 在政策法规上加大力度, 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外部保护环境。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 人类已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 这一时代对会计和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 不断更新思想, 加强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努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不断完善企业制度, 才更好的适合信息化的发展, 更好的加快会计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彭焕文.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势在必行[J]会计之友, 2004;03

[2]包忠明, 袁淑清.关于我国会计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4;12

[3]欧阳昕.会计信息化问题探索[J]事业财会, 2005;04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研究 第8篇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广泛运用,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已进入了初步阶段,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就是最好的说明。“会计电算化”一词提出来已有30多年, 它强调的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手段的电算化, 是把计算机当作高速运算的工具, 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 替代了手工做账。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相比, 会计电算化能够高效地处理会计工作, 安全、自动、方便, 因此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但是, 会计电算化也有其很多的缺点, 比如说过于死板, 对于管理权限的分配过于简单;系统内部之间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 只能在各部门单个使用, 信息无法实现共享;软件的兼容性也较差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致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有了局限性。所以, 如何将会计电算化的核算与管理融入到网络中, 使信息共享, 增强其安全性, 分析性、兼容性, 已成为会计电算化过渡到成熟的会计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管理学家的关注。由此可见,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新形势下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与发展方向。

二、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会计信息化是会计改革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 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 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2、会计信息化发展是企业管理层的需要。

会计信息化的目的, 就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企业高层的决策与分析, 离不开安全与可靠的数据。会计信息化是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 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 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 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 增强其信息的共享性, 便于企业管理层的实时监督与查看。增强会计资料与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管理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工作环节。不仅仅使会计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得到了改进, 而且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会计信息化使会计职能发生了转变。

会计信息化将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 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信息。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 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 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 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 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会计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 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现在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 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是,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会计软件不标准和不规范, 系统兼容性较差。

目前, 在我国市场上流行的会计软件品牌有很多, 但是各品牌之间都不能互相兼容与使用, 也没有规范的制作标准。企业在选择时往往都是根据别人推荐或是使用惯例而自行选择。软件的使用只能单个电脑上使用, 具有局限性, 资源不能共享, 管理者也不便于管理与监督。

2、会计信息化水平偏低, 仅处于核算型会计信息化阶段。

目前,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只是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做账, 忽视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 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并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使人们只看到减轻劳动强度的一面, 而忽视了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和分析的一面。

3、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深远。

很对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理解依然停留在会计的核算职能上, 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劳动效率及信息输出的速度, 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方面。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1、增强财务软件通用性和标准性。

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增强软件的兼容性、通用性、标准性、共享性;注意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技术, 实行统一的制作标准, 使企业的软件能够通用, 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共享, 使企业的管理层实现时时监督与查阅信息;并增加软件在重要数据修改前的自动备份功能;严格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

2、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效率, 转变信息化管理模式。

会计信息化将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 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由桌面财务转为网络财务。企业管理人员与相关财务人员能够通过网络随时取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实现会计工作的核算、监督、分析与管理。这样既节省了会计核算时间,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而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精力转移到其他职能中去。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 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

3、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提高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企业会计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基本功, 还要拥有过硬的网络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 处理一些机器故障与网络安全等问题。为会计资料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提供保障。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分析与报告, 捕捉到更多有实用价值的信息,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真正地完成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

参考文献

[1]彭焕文.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势在必行.会计之友, 2004.3.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山东档案, 2007.2.

[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经济师, 2007.6.

[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企业会计电算化若干问题探讨.会计之友 (中) , 2007.3.

[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如何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商场现代化, 2007.6.

[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代商业, 2008.12.

会计信息化发展 第9篇

1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化不同于会计电算化, 它与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经济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两个方面来揭示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1.1 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出现与普及, 会计电算化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会计电算化已经不足以满足各企业的具体需求。

(1) 功能单一。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企业的某些数据进行计算、核算或统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企业开始要求会计通过完成自己的工作来实现对企业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实现统筹管理以及会计计算, 以此来最大程度节约资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电算化是很难完成这项工作任务的。

(2) 缺乏预先定位能力。会计电算化属于一种事后的核算工作或者是计算工作, 它无法做到将会计工作与企业各个部门主要工作相联系, 进行具体的规划工作以及预先定位, 这也是会计电算化逐渐被企业淘汰、企业会计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缺乏安全性及保密性。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安全性及保密性等方面有所欠缺, 无论是数据更新、数据复制等都没有相关记录, 缺乏对于数据安全最基本的保障。

1.2 会计信息化的优势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相比有着很大优势, 这对于企业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也是会计电算化逐渐向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保障企业对财务进行高效管理。会计信息化对于增强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它可以通过转变财务职能, 使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在财务职能转变过程中, 网络这一平台节省了记录时间, 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高效。

(2) 保障企业实现最终战略目标。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系统与企业的信息系统有机结合, 这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之上, 管理技术以及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这使得会计也有机会成为一名管理者, 可以参与决策, 这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立足, 以实现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

2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途径

其实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会计这一信息系统的升级, 实现对原始数据的更为精准的核算。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途径有很多, 本文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2.1 转变企业管理阶层的观念

企业管理阶层对于会计信息化的重视与支持对于会计信息化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转变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是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措施有很多, 首先通过加强管理阶层对于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的认识, 使其逐渐认识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而改变自己的管理观念, 在作出决策时或者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会计信息化给予肯定和支持。其次, 在会计信息化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 培养出一批会计信息化的新型人才, 为企业谋求长远的发展。

2.2 更新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软件

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 信息化软件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首先企业要购置与自己需求相符的会计信息化方面的软件, 并且进行更新。其次要对软件进行必要的加密工作, 以确保其安全性, 防止数据被窃取或者是丢失。软件是会计信息化顺利开展的平台, 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必经之路。

2.3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具备专业技术以及较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人才是会计电算化逐渐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因此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尽快实现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 以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需要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开展, 比如在某些高校设置一些与会计信息化有关的专业, 以培养一批定向专业人才;在企业内部进行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总而言之,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2.4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某些企业盲目的推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化进程, 并没有顾及其他相关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财务信息的共享受阻, 信息也缺乏时效性, 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实现财务业务两者的一体化, 以避免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和损失。

综上, 会计电算化逐渐向会计信息化发展实际上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符合企业需求的一个发展方向。不仅将会计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摘要: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会计人员脱离了手工会计繁重的工作。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 会计电算化与时俱进逐渐开始走向会计信息化。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有关内容展开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发展,会计电算化

参考文献

[1]崔卫平.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财经界:学术版, 2010 (5) :156.

[2]王锴, 汪家常.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贡献与趋势[J].财政研究, 2010 (2) :76-78.

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之浅见 第10篇

目前,许多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逐渐关注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并开始与相关的供应商、销售商、用户建立起相互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全球制造、虚拟企业、横向联合、战略联盟、跨国企业经营等管理思想和组织形式也应运而生。可以说,企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制造是企业组织形式的一种发展趋势,正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一样,会计信息取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会计电算化,金蝶、用友、浪潮等商品化的软件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但是,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基于手工会计系统的基础发展而来的,多数单位的电算化仅仅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从减轻手工操作系统的重复性劳动、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由于所产生的环境束缚和理论基础,决定了它是以事务处理为主的事后核算型信息系统。同时,会计电算化一般作用于财务部门范围内,设计时只考虑财务部门的需要,与业务处理和管理控制相分割。可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并未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创新和革命性的变化,距离现代企业管理对它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发展的要求,所以,现在我们又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1. 仅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手段的电算化。

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将会计信息系统分成了很多个子系统,各系统间的联系由最初的缺乏联系到系统地传递部分会计信息,完全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做高速运算的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只是简单地将手工账搬到电脑上,这种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的流程,将一项项相对独立的工作搬到计算机中。由于各模块的功能和内容不同,因而这些模块在业务流程上基本是相互独立的,各个核算系统仍是“孤岛”,缺乏会计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虽然IT的应用已经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并将部分财务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相结合,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是财务会计的自动化仅仅是手工财务的翻版,没有改变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

2. 难以满足管理战略决策的需要。

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不断融合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将越来越关注于通过财务软件获取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真正有用的信息,财务软件不单单是一个核算的工具而已,在功能上应突出管理的作用,如企业计划、预算、控制、成本管理、项目管理等,并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传统的财务软件强调以会计核算为重点,其他业务为辅助,这样的设计只能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不能给业务部门设计更多的管理功能。同时,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没有被实时记录和处理,以满足主要视图的需要为系统的目标,仍然局限于静态的、历史的和滞后的信息揭示,难以满足用户不同的、变化的、未知的信息需求。

3. 难以满足生产计划、预算和控制管理的需要。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虽然原始凭证包含了经济业务活动的详细数据,但是经过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数据被一次次过滤、汇总,同一数据被多次重复存储,区别在于其汇总的程度不同。同时,数据被汇总记入日记账或类账,难以反映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结果出现信息单一性,分类标准单一、缺乏灵活性,高度汇总所采集的数据,与企业其他职能信息系统的集成度有限。其次,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编制方法比较落后,基本上只是各成员计划的汇总,应用于供应链环境之后,难以自动编制跨企业的计划、预算,不能从全局进行计划,供应链上的预算就更不用提了。因此,其事前预测和控制管理能力已不能满足跨企业的要求。

4. 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在INTERNET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阶段,如果我们还在用孤立的PC处理个案,那么企业的管理决策、预算、投资、生产决策就会因信息量不足而出现失误。传统的电算化会计由于产生的技术背景落后,只能支持局部应用,难以协同企业的财务与业务,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不能适应网络时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尽管很多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但是由于没有后台ERP系统的支持,使得从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销售订单、市场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后台ERP系统中;同样,由于没有电子商务系统与ERP系统的集成,前台的电子商务系统也不能读取ERP系统中的有关产品的价格、客户等信息,造成前后台信息的脱节,这就会导致客户满意度的下降,甚至失去很多客户。

二、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会计信息化(Accounting sinformatization)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及时、准确、完整的采集、存储、处理整个企业财务信息,对外获取和披露相关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孤岛,它是企业信息化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模块,和企业信息化中其他模块唇齿相依;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处理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它基于事件驱动模型,用集成化的方式,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设计,使其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完整、及时、合理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将从两个方向发展:面向日常事务处理的基于事件驱动的企业内集成的会计信息系统;面向分析处理的智能型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因此,会计信息化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正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一样,会计信息系统取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历史的必然。

由上面研究可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也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既推动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产生障碍,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信息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信息化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会计信息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1.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ERP。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在MRP II制造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RP系统是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管理等子系统。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做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应用ERP,会计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各个子模块之间紧密联系,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相关人员通过电脑就可以查询到企业的库存情况、生产状况和现有订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快速作出相应的决策,相关部门也可以立即采取行动安排新的工作计划。此外,ERP系统能够提供多种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企业信息的开放式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从材料的采购、销售、存货的管理到财务分析预测等一体化管理。

2. 会计信息化趋于网络化。

随着信息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传统财务报告越来越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最快捷有效的工具在会计领域中运用,使会计信息有了质的飞跃,网络的发展为会计信息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网络财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进步,它代表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所谓网络财务,是指运用网络财务软件,借助于网络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实现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及动态会计核算的在线财务管理。通过开通国际互联网络,可把各地有关信息和所属分支机构的数据汇集到企业总部,实行动态管理,集中决策,以减少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有了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使得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速,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3. 会计信息化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作为信息革命最重要的标志,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其规模和速度远远领先于整个信息产业。电子商务是在科学有效物流管理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和其他物流管理技术,合理组织企业物流,高效、安全、准确、低成本地把商品从供应者手中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冲击,同时对传统财务与会计管理模式和手段也提出了挑战。利用电子商务,在电算化会计基础上与互联网相接,将企业发生的原始财务信息通过网络系统直接进入会计核算系统,不仅在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现了自动化处理,而且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电子原始凭证的确认和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使全部会计核算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处理。

4. 结合XBRL应用是会计电算化结果展现的新趋势。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是一种基于XML的标记语言,用于商业和财务信息的定义和交换。XBRL主要是指提供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信息。XBRL的作用很广泛,企业的各种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都可以通过XBRL在计算机互联网上有效地进行处理。信息发布者一旦输入了信息,就无须再次输入,通过XBRL就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书面文字,PDF文件,HTML页面,或者其他相应的文件格式。而且,通过XBRL获取到的信息,也无须打印或再次输入,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运用于各种财务分析等领域。

与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相比,XBRL网络财务报表分析有许多优良特性:一是网络财务报表实时性强,便于实现快速、实时地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一直是财务分析关心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决策者决策的时效性,XBRL网络财务报表可及时披露季报、月报、甚至是每日的财务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分析的时效性。二是网络财务报表信息独立性强。XBRL网络财务报表中财务信息数据的内容与其显示的方式相互独立,XBRL网络财务报表显示格式己经从数据中“抽取”出来,放在单独的“样式单”中,财务数据只需更换对应的“样式单”,就可呈现为各种格式的财务报告。三是网络财务报表兼容性高。在XBRL技术下,公司财务信息的内容和样式是分开处理的,针对不同的使用需要,套用不同的样板格式,可以毫无限制地在不同地区、不同公司、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平台、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传递、交换、分析财务信息。四是网络财务报表效率高,XBRL大大减少了重复输入资料的次数,XBRL在第一次对财务信息进行生成和编排后,其数据可以被以任何形式保存起来,各种格式的报表都不需要再由手工重新输入或者编排即可生成。这种方式提供的会计报告既全面充分,又极具针对性。因此,网络财务报表分析知识系统应满足开放性和易用性的要求,能进行财务分析知识的动态维护和更新,并能提供相应的工具,便于财务分析人员进行知识建模、检索和重用。

结束语

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每一步对于会计行业都是一次跨越、一次变革。作为会计电算化工作者的广大会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持久地学习各项业务知识;软件开发者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完善软件功能,提高软件应用水平,推动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软件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会计信息化工作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志明.XBRL网络财务报告存在的缺陷与完善之策[J].现代财经,2009,(9):23-28.

[2]孙万良.会计电算化深层含义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154-155.

试论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转变;要求

一、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给传统会计工作带来的转变

1会计观念上的转变。传统的会计采用的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回顾型时空观,通过对以往的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对业绩和行为作出评价,并以此指导现实事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内部网、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采集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化为事中的动态核算。

2工作方式上的转变。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由桌面财务转为网络财务,从各个角落收集实时高度集中的信息,从多种多样的分析中把它们提炼出来,发送到员工“桌面”上,将员工从数据堆里解脱出来。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通过网络从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完成,同时全部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可即时完成,呈现出集中化、实时化的特点,这样既节省了会计核算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精力转移到其它职能中去。

3会计职能上的转变。会计信息化将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信息。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实施会计信息化对当前财务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

1树立全新的会计观念。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新的会计观念。一是树立新的时点观念。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实时管理、在线处理,具有时点观念才能与此相适应。二是树立新的时空观念。网络环境要求会计采用一种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即从面向过去的回顾型转为面向未来的预期型。三是树立信息质量观念。通过局域网、互联网分别在内外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大量信息不断出现、不断变化,只有经过信息过滤、信息提炼,捕捉到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才能为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2加强业务学习,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会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支持的,一切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处理都要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实现,这就要求会计人才既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又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熟悉国际会计及商务惯例,具有广博的社会文化和专业知识背景。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一个核算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否则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会计人员都应积极地将自己塑造成一名既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掌握现代化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加强专业学习,掌握丰富的经济知识和扎实的会计基本功。会计信息化促使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及时地提供数据,还要求其准确地分析数据并作出科学的分析结论,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这些数据分析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单一的核算,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才能根据数据分析出单位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和面临的经济形势。

3改变会计报告披露的时限和方式。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核算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单位和投资者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这种经济活动的广域性与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对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首先,会计报告应尽快改变报送方式,实行无纸化、网络化的报送,方便、快捷;报告使用者可随时调用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对自己所使用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其次,报告披露内容应尽可能满足前景预测、风险分析的需要,尽可能广泛披露非财务信息,如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信息、关联方信息、背景资料信息、前瞻性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

会计信息化发展 第12篇

一、会计沙盘模型理论

易庭源教授早在20世纪中期有效结合了日本学者太田哲三所提出的损益表和平衡表双重计算损益与德国学者巴比所提出的资本循环学说, 并将水槽当作喻体阐述借贷复式记账原理, 由此新动态论得以形成。50世纪60年代, 以劳动价值理论与马克思唯物主义为指导, 资金运动论得以诞生。会计沙盘模型可这样认为:概设定在一个平面中展开开公司, 根据该平面展开公司经济活动, 该平面内外为公司经济活动空间范围, 未组建公司前, 该平面具有平整性, 一方面没有将平面中的沙堆突出出来, 另一方面也未出现沙坑。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发生, 与根据该平面实施各操作活动比较类似。第一步需要从平面外选择定量的沙, 将其置于平面中。由此, 平面上就慢慢出现了一个沙堆, 但是在平面为同样会有一个沙坑出现。此处的沙其实就是资金的代表。企业生产经营一旦开始, 就必须实施生产、储备与销售等活动, 这如同利用平面上静止的沙, 使其以不同形态分布, 并实施彼此的转化。如果最后公司停止运营, 就好比将平面中的沙归还至原处, 由此平面中就会恢复至未创建公司时的最初状态。

从根本上说, 沙盘推演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1) 沙盘推演仅在同一会计主体上创建, 沙盘推演其实就是会计主体经济业务波动所导致的资金运动; (2) 沙盘推演并未选择任何教具, 实际上是对沙盘模型本色进行还原。即:在沙盘推演过程中, 必须使沙保持运动状态, 并由此出现沙堆与沙坑容积或者体积的改变。从根本上说, 是采用会计沙盘模型以沙的流动对企业经济业务所导致的资金运动进行全程模拟, 确保企业经济业务所导致的资金运动能够逐渐形成一个有形实体运动, 该特定沙盘其实就是会计沙盘模型。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 外部问题

从根本上说, 现代信息技术为发展会计信息化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基础。然而, 与会计信息化相配套的相关政策法规依旧缺乏完善性, 同时缺乏可以让计算机提升自身健康、安全发展水平的相关律法体制, 目前的律法制度已经无法与会计信息化发展需求相适应。到目前为止, 我国正处于会计电算化初始时期, 缺乏标准规范的制定, 导致现阶段一些会计软件不能实现兼容, 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产生非常严重的阻碍。相关财政部门在近些年前后将很多新会计准则、律法及体质出台出来, 然而, 会计信息化依旧非常落后, 国家体制文件中还没有提出会计信息化理念, 而且相关律法机制也缺乏完善性。此外, 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受限于经营条件, 导致企业需求比较热衷于价格合理、简单易用、易于扩展、可靠安全、与国际发展趋势相符合的会计信息化产品, 同时需要相对较为完善、有效的技术性服务。再加上现阶段国内市场中真正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方案非常匮乏, 就企业发展而言, 寻找一种能够与自身需求相满足的会计信息化解决方案不是特别容易的一件事。除此之外, 在实施会计信息化期间, 很多供应商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及时周到的提供技术性服务, 同时也不能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

(二) 内部问题

现阶段, 国内在应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方面依旧在单机状态上停留, 而且逐渐将其不足之处显现出来, 其表现主要在于:对会计资料自身传送周期进行了全面延长, 同时也提升了数据出错比率。无法使数据共享机制得以实现, 导致系统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缺乏处理业务量较大会计事项处理的水平与能力, 对国内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造成严重制约。

建设企业会计信息化软件本身属于一个综合性工程, 对系统技术和财务观念都有所涉及, 在建设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中, 对财务软件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到非常多的因素。第一, 应该对公司财务规模、技术承受能力及软件费用等加以考虑, 以此对财务软件进行合理、有效选择;第二, 应该对具有雄厚技术力量、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的软件开发商进行选择;第三, 应该对具有较长经营时间、较大用户群体的财务软件进行选择, 经长期实践与用户检验, 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化软件质量的可靠性。

若想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化, 应该对会计信息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进行充分利用, 一个企业应该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融入财务、会计、管理以及营销等现代化方法与基础, 这样就将更为严格的要求提供给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但是, 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于人员问题。从整体上来说, 企业员工具有非常差的综合素质与不足的主观能动性,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员工表现非常消极, 此为对会计信息化产生制约与影响的关键性因素。

三、基于会计沙盘模型分析企业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途径

(一) 企业体制和架构

现阶段, 以往公司组织架构中, 会计部门与财务部门一般都具有独立性特征, 在出现业务后, 通常由各部门共同完成, 该财会部门和业务部门彼此脱节的架构设计, 导致部门间出现非常缓慢的信息传递速度, 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信息服务于业务的效果。随着近些年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若要使三流融合情况得以实现, 同时实现会计信息化全面转型, 第一要解决的就应该是信息孤岛问题。基于该发展现状, 就必须重新设计企业架构。首先, 应该在企业中创设统一部门, 以取缔目前的财务会计部门, 综合控制部门财务决策和财务资源, 并安排相关人员管理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数据, 该改进措施有助于目前状态下企业资金流、业务流以及信息流彼此分离问题的全面缓解。此外, 因为新创建的部门对业务与资金进行了全面掌控, 部门行为也必须获得相对合理、有效的监督与授权, 企业应该对另一部门进行创设, 在监督系统运行过程中, 有效维护系统运行机制, 以此为企业变革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采用该企业架构再造的方式, 将由业务至财务的现代化信息视图直接提供给企业, 该模块信息处理模式在对企业运营效率予以不断提升的同时, 也有助于企业运营成本的降低。此外, 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架构设计对在业务、资金以及信息概念表象之后所隐藏本质的揭露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使三流融合问题得以实现。

(二) 全面培养企业高素质人才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来说, 人力资源是其基础与源泉。若会计工作人员只可以应用计算机工具, 仅注重自身业务管辖范围的信息或者资金, 却很少关注企业产业链信息, 这样就不可能实现会计信息化发展所创造的意义和价值。所以, 企业一定要创建具有完整性特征的会计工作者培训体系, 确保会计从业者能够对企业资金、业务以及信息本身属于一条具有流动性特征的链条加以深刻认识与理解, 彼此渗透与交织, 以确保会计工作者视野能够得到不断延伸。除此之外, 在企业培训机制中需要全面引入沙盘模型, 也可以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沙盘模型将阶段所失与阶段所得概念提出来, 同时把企业资金运行经筹资、供应、销售、生产以及投资等环节的划分, 创建一种以资金运动视角为基础的会计核算理论机制。在员工培训中应用沙盘模型, 从动态角度通过沙盘模型把借贷记账与会计账户的概念和规则生动形象的诠释给企业财务工作者, 并将信息流、业务流以及资金流等完美融合与展现出来。由此在逐步取代以往会计思维的同时, 也有助于财务人员在对在对每笔财会业务进行分析时, 可以从全局对部门资金有效、合理配置进行充分考虑。该超出会计业务范围做会计的措施从表面上看是淡化了企业会计处理, 而事实上, 是从后台将会计向前台推进, 从信息的被动提供, 到会计主动融合业务部门, 进而精准而及时的管控相关财务业务, 此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精华。

(三) 提升管理者对企业资金运行的整体把握能力与财务分析能力

一方面, 在理论层面上, 按企业供应、生产、销售、投资和筹资五个环节构建整个会计核算理论体系, 能提高会计工作者对企业整个经济业务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整体把握。在具体的沙盘推演过程中, 每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是某一经营环节整体资金运动链条上的一小段, 而不是孤立的、零散而琐碎的。这样, 在分析每一笔经济业务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时, 都是站在一个整体的、全局的角度。另一方面, 从资金运动在沙盘上的推演来看, 各种会计原则、会计假设等理念是影响企业资金运动的首要因素, 这种推演使得资金运动、会计原则和会计假设、会计项目的设置紧密结合起来, 使会计人员不仅知道资金是怎样运动的、账务是怎样处理的, 而且还知道资金为什么要这样做, 账务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进行, 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的转型发展与升级, 使得会计为实际经济发展服务的要求也得到不断提升。而会计信息化在近两年成为企业发展所追捧的重点话题, 与以往会计工作存在的差别在于, 会计信息化重点强调把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融合起来, 但很少企业可以真正由会计电算化过渡至会计信息化。对此, 本文提出采用会计沙盘模型来探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会计沙盘模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周翔.浅析企业应如何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基于会计沙盘模型[J].财经界:学术版, 2015:65-66.

[2]李闻一, 黄林.基于商业模拟技术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创新研究[C]/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 (下) 2010:169-170.

上一篇:土地调查GIS下一篇:燃煤供热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