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髋关节疾病

2024-06-28

严重髋关节疾病(精选7篇)

严重髋关节疾病 第1篇

关键词:同期双髋,髋关节,置换手术

髋关节疾病一般都是指双髋关节强直的疾病,主要有双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缺血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所引起的双髋关节强直、双侧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中,对于患有髋关节严重疾病的患者,通常都采取置换手术进行治疗[1],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该院随机抽取100例来该院就诊的严重髋部疾病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并分析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从该院收治的严重髋部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单侧全髋关节的置换,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同期双侧的置换手术[2]。

对照组50例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龄为23~61岁,平均年龄为(39.49±9.35)岁,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是双侧髋关节强直,50例患者中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有11例,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有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有18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有11例。

实验组50例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24~62岁,平均年龄为(39.88±9.72)岁。实验组的所有患者均是双侧髋关节强直,50例患者中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有10例,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有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有17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有12例。

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符合严重髋部疾病的诊断标准[3],研究排除了有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排除了有智力障碍的患者,排除了有肺栓塞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排除了患有严重的冠心病的患者,排除了肺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诊断、假体的选择、麻醉的方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该研究的手术均有该院高年资的医师完成。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即在单侧手术结束后,对另一侧进行消毒,继续手术。而对照组的患者则分为两次时间对髋关节进行置换手术。具体的手术方式如下:

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包括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血糖、肝功能、心电图、胸部正位片以及下肢的动静脉彩超[4]。

其次,对患者进行麻醉手术,麻醉后,患者侧卧,手术从患者的髋关节外侧进入,在大转子行切口,做定点截骨,并将关节囊进行切除,与此同时,对髋关节的周围进行松解[5]。

然后,进行假体安装,假体安装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臼杯应该安置于外展的40°~45°的部位,股骨的假体应该前倾10°~15°,安装时,股骨距应该保留1.0~1.5 cm[6],待假体安装完毕后,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查,使患者的下肢等长,并且要保证患者在进行完全伸直、屈曲90°以上、内旋45°以及外旋45°等动作的情况下均不会出现脱位的情况[7]。在对假体的材料的选择上两组患者均没有显著的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

手术结束后应该让患者采取平卧位,其患肢则应该向外展放30°,腿间放软枕,手术结束后的48 h,将引流管拔除,术后的第一天进行股四头肌的静止性等长收缩,然后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的伸曲膝以及踝关节的活动训练,手术结束后的12 d可以拆线,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在住院期间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之后的一个月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4年11月为止。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的输血量、总的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手术之后双侧的肢体长度差异、功能评分以及围术期中的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包括假体松动、人工关节出现脱位的现象、深静脉出现血栓、切口出现感染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比较。

2 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总的输血量、总的失血量、术前术后的功能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所示。

②实验组在手术费用、住院时间上实验组明显要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的肢体长度差异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3所示。

3讨论

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身体条件允许以及医师的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加上围术期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对患者进行同期双侧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可行的、安全的,相较于分期对单侧的髋关节进行置换手术,其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手术的费用、手术后患者的肢体长度差异上都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该研究中,实验组的患者在单侧手术结束后,对另一侧进行消毒,继续手术。而对照组的患者则分为两次时间进行置换手术。比较两组的结果,同期双侧的髋关节手术在住院时间和费用上明显有减少,并且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肢体长度差异。以往的临床研究中,对于比较同期双侧髋关节手术和单侧全髋关节手术对比分析不多,大部分是单独探讨同期双侧髋关节手术治疗髋关节严重病变患者的技术,没有对照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李日荣等人的研究《同期双髋关节置换对疑难髋部疾病的应用探讨》,《中华骨科杂志》张晓岗等人[7]研究的《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活动性髋关节结核》等文献均是对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而该研究将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时间、费用以及手术效果方面的优点。

髋关节疾病一般都是指双髋关节强直的疾病,主要有双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缺血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所引起的双髋关节强直、双侧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8]。临床治疗髋关节严重疾病通常是采用安装假体的方法,假体所选用的材料有骨水型假体、非骨水型假体、生物假体,该实验采用的是骨水型和生物型,患者的经过成功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后,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的时间和费用方面,同期对双髋进行手术可以缩短时间、减少费用,并且可以降低肢长差异,最大程度为患者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臻,田少奇,杨旭,等同期双侧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部病变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6):501-503.

[2]陈朝伟,赵刚,汪号广,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134-135.

[3]陈延军.25例强直性脊柱炎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93-494.

[4]毛瑞君,关家文,窦建,等.髋关节强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 1,19(21):1836-1839.

[5]李文正,安占天.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AS累及髋关节效果观察(附2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 1,51(26):108-109.

[6]齐小鹏,张元凯,李德强,等.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511-516.

[7]张晓岗,任姜栋,曹力,等.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活动性髋关节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1):8-13.

严重髋关节疾病 第2篇

关键词:人工半髋, 骨水泥,全髋髋关节置换,髋关节疾病, 高龄

髋关节疾病是成人中一种常见疾病, 在高龄患者中尤为常见, 由于髋关节是人体中最大且最重要的关节, 较其他关节疾病带来的痛苦更为明显。髋关节在人体正常生活中起到支撑身体重量及下肢行走等作用, 若髋关节发生疾病, 轻则影响患者走路, 严重者会丧失工作能力。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包括退化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外伤性关节炎等。由于老人骨质疏松、动作反应迟钝等原因, 更易发生骨折, 在治疗时, 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并发症较多、治疗耐受能力下降, 因而在治疗时需针对老人机能特点治疗[1]。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在临床中发展相当成熟, 研究资料显示临床成功率在94%以上[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骨折高龄患者204例, 分别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 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04例, 年龄均>60岁, 伤前均能独立活动, 经影像学确诊为股骨颈骨骨折, 患者均无精神异常、无其他严重疾病, 均能耐受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半髋组和全髋组各102例, 其中半髋组男54例, 女48例;年龄58~83 (75.2±3.1) 岁。全髋组男53例, 女49例;年龄61~87 (77.9±4.2) 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治疗前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肺功能及双侧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常规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严重脏器疾病, 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浓度在12mmol/L以下。半髋组患者实施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全麻或联合麻醉患者, 患者取侧卧位90°直接外侧入路12cm左右的切口, 于小转子2cm处将股骨颈截断, 取出股骨头进行髋臼的清理, 暴露股骨近端, 扩髓并检查其稳定性, 安装试模, 调整off-set、股骨头中心点及其到大转子尖端的垂直距离、检查松紧度、双下肢是否等长。在调试检查结束后, 取出试模, 调制骨水泥, 将骨水泥用骨水泥枪注入股骨髓腔, 骨水泥稍微高出股骨近端截骨面时停止注入, 随后将假体柄插入股骨髓腔内。安放中调整股骨假体柄, 将塑料试模头安装于假体上, 复位并检查关节位置等, 然后对术野进行常规冲洗, 放置引流, 将切口逐层关闭, 治疗24h后视患者状况拔除引流, 在治疗2d后根据患者状况开始功能康复锻炼。治疗5~7d开始借助扶拐进行下地行走, 避免深蹲、双下肢交叉等剧烈动作。全髋组患者麻醉、体位及入路等方法同半髋组, 切开人工髋关节囊, 在屈髋内旋、内收为将股骨头向后脱位, 使用半髋组相同的方法取出股骨头, 将髋臼中的软组织清理干净, 尽可能保留软骨下骨板, 然后选择适合大小的髋臼假体植入, 置换方式同半髋组。

注:与全髋组比较, *P<0.05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置换治疗后下床活动时间、置换治疗时间、术后出血量、患者开始活动时间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全髋组患者比较, 半髋组患者在手术切口较小,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 手术时间和下地时间较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组患者无手术意外死亡。在置换手术中, 并发症主要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肺部感染、臀部压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 其中半髋组发生并发症4例 (3.92%) , 全髋组发生并发症5例 (4.90%) , 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老年人骨质疏松, 动作反应迟钝等原因, 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由于股骨颈解剖结构的特点及血供的影响, 在高龄严重髋关节疾病中易发生股骨头坏死。且受到高龄患者年龄大的影响, 心肺功能较弱, 在进行大手术时的耐受力下降, 以及避免长时间卧床带来的不适, 因此临床治疗高龄严重髋关节疾病迫切需一种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传统上相对非手术的治疗方式有卧床牵引和空心钉内固定等, 然而其疗效并不满意, 卧床牵引和空心钉内固定需很长的卧床时间, 而长期卧床制动会伴随着较多的并发症, 包括压疮、泌尿系统感染、肺炎等, 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人工髋关节置换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非手术治疗的不足, 明显地提高了治疗高龄严重髋关节疾病的有效率[3]。

经研究证明骨水泥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及稳定性, 因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广泛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骨水泥主要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液组成。在注入骨水泥后, 骨水泥很好地与骨组织相容, 刺激分泌前列腺素E2, E2进入血液中达降压的目的。也有学者认为是因为共聚体发生了热反应, 释放出大量的单体, 血液吸收后导致了周围血管的扩张, 同时单体对心肌具有抑制作用, 从而心输出量下降, 进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4]。骨水泥长期存留于体内, 材料内部间隙发生断裂会导致蠕变, 然而目前在临床中对骨水泥长期存留影响心血管的情况报道较少[5], 需进一步在临床中开展大样本观察和动物试验。高龄患者出现的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发生率很高[6], 本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种方案对高龄严重髋关节进行治疗, 结果表明疗效显著, 可很好地改善骨折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治疗时间短, 恢复快, 患者首次下地活动的时间短, 可有效避免因长期卧床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本文仅9例出现并发症, 表明2种治疗方式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恢复快。通过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的情况, 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更小、治疗时间更短、患者术中流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更少, 表明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效率更高、患者恢复速度更快。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显示, 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在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远期疗效中比较时, 骨水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更易发生人工髋关节疼痛和髋臼磨损[7]。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总结。

综上所述, 骨水泥人工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严重髋关节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并发症少、下床活动时间早、安全有效, 且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时间更短、患者恢复速度更快、疗效更为显著,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道文, 胡文浩, 魏波, 等.骨水泥型人工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39) :7003-7008.

[2] 齐东栋, 吕帅洁, 温晓文, 等.人工髋关节置换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J].上海医药, 2014, (9) :24-27, 30.

[3] 齐小鹏, 张元凯, 李德强, 等.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4) :511-516.

[4] 孙辉, 臧学慧, 高立华, 等.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18个月随访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53) :8536-8541.

[5] 王本杰, 赵德伟, 谢辉, 等.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修复高龄股骨颈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 (9) :1345-1351.

[6] Newman E T, Hug K T, Wellman S S, et al.Custom intramedullary intercalating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 between constrain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d well-fix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J].The Knee, 2014, 21 (2) :594-596.

严重髋关节疾病 第3篇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1999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例妊娠合并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妊娠合并癫痫患者有5例,妊娠合并脑梗死患者有3例,垂体瘤术后1年1例,大脑多发性硬化患者2例。患者年龄在26至40岁,平均年龄31.2岁,初产妇6例,经产妇5例,平均孕龄为35.6周。

1.2方法

对11例妊娠合并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二、结果

妊娠合并癫痫:5例患者的癫痫病史为3至24年,有3例在平时坚持系统服药,2年内癫痫没有发作;1例服药有间断,出现,间断抽搐。有2例患者孕前停药,3例于怀孕6周左右停药。5例患者停药后均间歇性发作癫痫,于怀孕29至38周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经过治疗后得到控制。5例患者均于癫痫控制后行剖宫产分娩。2例新生儿死亡,1例死于脑积水、1例死于脊柱裂,经医院测定,其他器官均正常;另3例新生儿正常发育。经过产前对产妇应用维生素K1以及产后对新生儿应用维生素K1,新生儿血象正常。3例新生儿母乳喂养,通过随访得知,半年内新生儿无异常。出院后5例产妇坚持服药,癫痫未发作。

子痫后脑梗死:3例患者均原发性高血压和癫痫病史,产前一个星期内均出现头痛、头晕及呕吐情况,产前均未行任何检查,均于分娩前发生抽搐,其中有1例患者在怀孕36周进行剖宫产术,1例患者怀孕39周进行剖宫产术,1例患者怀孕35周时胎死宫内。3例患者均有低蛋白血症,并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眼底检查结果显示有球结膜水肿,视网膜广泛水肿隆起,动静脉比例缩小,眼底均无出血。,经过治疗,3天内均清醒。I例患者脑电图中重度异常,轻度半身偏瘫出院,2例患者痊愈出院。

垂体瘤术后1年1例,孕1产0。

大脑多发硬化病史2例,2例患者孕期均无症状,入院后行剖宫产分娩,新生儿正常发育,患者术后健康状况良好,未出现不适。

三、讨论

妊娠合并神经内科疾病是妊娠期出现的十分严重的合并症,治疗需要同时顾及母婴安全,因此治疗有很大难度。

妊娠合并癫痫持续状态的防治方法:要对妊娠合并癫痫持续状态进行防治,关键在于控制癫痫用药。相关研究表明,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停用抗癫痫药物,而癫痫持续状态造成母婴有死亡危险,本组5例患者均为癫痫持续状态,且均于孕期停药。建议癫痫患者在孕前咨询神经专科医生,正确选择抗癫痫药物,确定药物使用的最低剂量,应用辅助药物叶酸[1]。

子痫后脑梗死诊防治方法:孕期脑梗死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多发,特别是先兆子痫及子痫患者,无明显先兆,多为产后1周内发病。对于已发生子痫者,要快速对抽搐进行控制,并给予解痉、降压、利尿,可在必要时刻采用皮质激素进行治疗[2]。对于已出现脑梗死的患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甘露醇进行脱水降颅压,必要可加用激素,大多数颅内高压能够及时控制,病情严重者可进行紧急去骨片减压术或静脉窦局部切开血栓清除术[3]。

妊娠合并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及时发现尽早进行治疗。对于有条件进行及时阴道分娩的患者,应优先进行引导分娩,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对剖宫产而言较少。对于就医条件较差的地区,也应该尽量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即使仅是单纯加强血压监控,也对高危病例具有有效地筛查作用[4]。

综上所述,妊娠合并癫痫患者在用药方面最好减药至最低维持剂量,即该剂量能维持患者小发作或不发作,一味停药就会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母婴都有危险。加叶酸治疗科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产前1月可用维生素K1,面以防止新生儿出血。对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最好进行剖宫产分娩。产前应加强检查,早期及时地发现并处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有效防止患者发生脑梗死。

摘要:目的:对妊娠合并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例妊娠合并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癫痫患者有5例,妊娠合并脑梗死患者有3例,垂体瘤术后1年1例,大脑多发性硬化患者2例。10例患者全部存活;共有新生儿11例,存活8例,死亡3例,1例胎死宫内,1例脑积水,1例脊柱裂。结论:妊娠合并癫痫患者在用药方面最好减药至最低维持剂量。加叶酸治疗科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对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最好进行剖宫产分娩。产前应加强检查,早期及时地发现并处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有效防止患者发生脑梗死。

关键词:妊娠,神经内科疾病

参考文献

[1]王月姣,张素萍.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13:1994-1996.

[2]谢峰,董会卿,王凤英,沈霞光.妊娠中期合并神经系统疾病21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02:120-123.

[3]罗永红,何莲芝,胡红珍,朱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5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0,04:350-352.

严重髋关节疾病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本院骨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严重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入组条件: (1) 病人明确外伤史; (2) 病人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踝骨折; (3) 病人均有外科手术指证; (4) 病人能够很好地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无言语和交流障碍; (5) 病人愿意接受问卷调查, 并愿意回答本研究涉及的所有问题; (6) 病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明确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7) 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 (1) 病人身体基础状态欠佳无法耐受手术治疗; (2) 病人既往有踝关节损伤史。 (3) 病人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调查; (4) 病人对自己的行为无完全刑事承担能力, 合并重型精神疾病。根据有无对病人家庭成员实施家庭随访干预将符合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病人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骨折部位方面具有可比性 (P>0.05) , 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在问卷调查前, 先对本研究问卷主管医师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 主管医师在笔试和专家面试考核合格后才实施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踝关节严重损伤病人。在向病人进行调查时注意问卷调查期间说话的方式和方法, 尽量统一提法以减少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1.2.2 调查工具和评价标准

(1) 自编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骨折部位等。 (2) 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 (SF-36) 量表[3]。该量表用来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 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 (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 。量表满分为100分, 该量表得分越高则说明病人生活质量越好。 (3) 病人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4]。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来调查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 >80分为满意, 60分~80分为一般, <60分为不满意。

1.2.3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 加强饮食护理、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指导和功能训练方法等。在开展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前, 先对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家庭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加深护理人员对家庭护理干预重要性的认识, 确保家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找出护理人员既往在对踝关节严重损伤病人护理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弥补踝关节严重损伤病人护理。观察组病人则实施家庭随访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为每位病人制定个性化家庭护理计划。在病人入院时, 责任护士全面了解病人的年龄、性格、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等, 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情况为其制订并逐渐完善家庭护理计划, 内容包括踝骨折相关知识、饮食结构、药物名称、用药注意事项、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等。 (2) 加强骨折相关知识健康宣教。采用发放健康教育指导小册子、建立QQ群、建立通讯录等个性化方式对病人家属进行家庭随访干预, 让病人和病人家属能够对踝关节严重损伤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并发症和护理措施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提高病人和病人家属对踝关节严重损伤的正确认识, 同时, 加强功能锻炼重要性宣教, 提高出院后治疗的依从性, 提高功能训练的效果, 改善病人的预后。 (3) 采取多样化形式对每位病人进行家庭随访干预。定期举办踝关节严重损伤护理经验交流, 建立相关人员通讯录, 病人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息、QQ群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和沟通, 有多种方式获得医学帮助, 以便正确的对病人进行护理, 改善病人预后。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来进行数据的分析。检验水准α=0.05, 双侧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家庭护理干预应运而生。家庭护理干预作为护理工作的延续, 是一种需要家属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 随时、连续地发现病人存在的问题, 给予病人针对性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6]。踝关节严重损伤后常留有伤残, 影响病人的正常行走, 为此, 优化踝关节严重损伤病人家庭随访护理干预措施意义重大。护理人员对本院骨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踝关节严重损伤病人进行家庭随访干预, 结果发现观察组病人的SF-36量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和病人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的结果一致[8]。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家庭随访干预开展前先对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家庭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加深护理人员对家庭护理干预重要性的认识, 确保家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找出护理人员既往对踝关节严重损伤病人护理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弥补踝关节严重损伤病人护理, 能够明显提升护理质量, 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2) 实施家庭随访干预, 采用发放健康教育指导小册子、建立QQ群、建立通讯录等个性化方式对病人进行家庭随访干预, 让病人对踝关节严重损伤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并发症和护理措施等均有更深刻的认识, 让病人和病人家属了解坚持功能训练的重要性, 提高出院后治疗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 提高功能训练的效果, 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3) 采取多样化形式对每位病人进行家庭随访干预。通过定期举办踝关节严重损伤护理经验交流、建立相关人员通讯录等方式, 病人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息、QQ群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和沟通, 有多种方式获得医学帮助, 以便正确的对病人进行护理, 改善病人预后。

综上所述, 家庭随访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踝关节严重损伤病人的生活质量, 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易桃引.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2 (24) :2732-2734.

[2]姚茹, 申彬.踝关节严重损伤338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5) :118.

[3]张鲲鹏, 代莉莉, 段艳芹.2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信念和生活质量调查[J].护理学报, 2012, 19 (9B) :68-50.

[4]周晓舟, 曾继红, 赖志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华西医学, 2012, 27 (3) :424-426.

[5]李运梅, 夏炳成, 王美莲, 等.家庭护理干预提高社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6) :1124-1126.

严重髋关节疾病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的120例关节炎患者,其中临床确诊为膝关节RA患者60例(观察组),普通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对照组)。观察组中女32例,男28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43.5±9.2)岁;对照组中女31例,男29例,年龄39~61岁,平均年龄(42.8±8.6)岁。观察组患者分为RA 2级9例、RA 3级28例、RA 4级2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只因患相应单一疾病而入院,患者所在的家族中遗传因素对疾病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0例患者均已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按照西医的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4,5]:在具备下面7项中4项及以上的患者诊断为RA,符合3项的判断为有可能患有RA。其中第2项和第5项必须得到医生的观察确诊。①清晨起床时身体僵硬时间持续>1 h(患者病程>6周);②有≥3个的关节发生肿大(病程持续时间≥6周);③腕关节、掌指关节以及近指关节出现肿大时间>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大>6周;⑤在皮肤下面发现结节样硬性物,判断为风湿样结节;⑥对手进行X光照射时发现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⑦类风湿性因子的滴度>1∶32(检测呈阳性)。如未满足上述7项条件,而符合下面的2项及以上标准的患者可判断为可疑的RA。①晨僵(时长与频数不确定);②持续反复的关节压痛或活动时疼痛≥6周;③现在或过去有关节肿大出现过;④发现皮下硬性结节;⑤血沉速度加快或C反应蛋白试验阳性。

1.3 方法

对120例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取出时,所有软骨组织均从胫骨平面取出,包括负重区域的内侧和外侧。所有患者的脂联素提取均采取同样的方法从病变部位的关节液中提取,避光减少脂联素变质。两组患者均采用i TRAQ对患者的脂联素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在病变关节抽取出关节液后,放置于离心机中离心弃掉细胞残渣和关节液内其他的残余物后,迅速放置于-70℃的冷藏箱中存储直到需要检测,保藏时注意密封以及避光,避免离心液变质。用酶标板操作,做双孔重复,每孔加入显色工作液200μl。具体步骤如下:稀释标准品,配制0~2000μg/ml浓度梯度的标准品溶液。根据待用离心液数量,配制适量显色液,充分混匀。稀释待测离心液至合适浓度(5~10倍的稀释度)并加入酶标孔中,每孔加入20μl待检样本及200μl BCA显色液。37℃温育30 min,选择酶标仪波长为562 nm,测定各孔的吸光值。以蛋白标准品浓度(ng/ml)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以标准曲线作为对照,Excel做出拟合曲线,根据所测样品的吸光值,即可得到相应的待检样本的蛋白浓度(C待测液×稀释倍数=实际浓度)。

1.4 观察指标

i TRAQ技术得到关节液中脂联素的浓度,比较各级程度患者关节液内的脂联素浓度差异,观察膝关节RA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脂联素浓度的关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应用Spearman法对脂联素浓度与膝关节RA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过i TRAQ技术发现,2个月后观察组脂联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经过i TRAQ技术发现,观察组RA 2级患者的关节液脂联素浓度为(3604.33±801.45)ng/ml,RA 3级患者的关节液脂联素浓度为(4752.54±585.48)ng/ml,RA 4级患者的关节液脂联素浓度为(6343.28±696.68)ng/ml。RA 4级患者的关节液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RA 3级和RA 2级患者(P<0.05),RA 3级患者的脂联素水平高于RA 2级患者(P<0.05)。

2.3 应用i TRAQ技术对脂联素浓度与膝关节RA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时发现,关节液脂联素水平与RA分级呈正相关(rs=0.525,P<0.05)。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者认为炎症因子引发RA相关骨质改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NF-κB途径使炎症细胞产生相应的炎症因子以及基质降解酶,同时也能使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以及子配体(RANKL)活化,从而引起骨质代谢失调,发生RA[6]。然而,有学者近期研究认为,脂联素能下调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的表达,提示脂联素作为抗炎介质,对关节软骨可能有保护作用[7]。故此,在脂联素联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为了验证脂联素与RA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关系,本次试验选取120例关节炎患者。研究发现,RA患者关节液中的脂联素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在患者体内脂联素高度表达,说明脂联素的水平影响到RA发病。同时对于分级结果显示,RA 2级和RA 3级患者体内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RA 4级患者,RA 2级患者的脂联素水平相比于RA 3级患者明显降低,提示脂联素的浓度能反映RA的病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脂联素在RA患者中的高度表达以及与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密切关系提示降低脂联素水平对于治疗RA可能是一个较好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王维新.脂联素和脂联素抗体通过壳聚糖水凝胶对骨关节炎的影响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2]骆家伟,方斌.透明质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1):55-59.

[3]赵新秀,寇永锋.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3):500-502.

[4]郑洁,郭海英,潘思京,等.脂肪细胞因子与骨关节炎研究进展.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4):562-565.

[5]郑双,徐建华,丁长海,等.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2):1792-1795.

[6]李雪,王俊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脂联素的表达及其意义.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2,6(3):177-180.

严重髋关节疾病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8年9月, 膝关节伸直挛缩微创手术22例, 其中, 男15例, 女7例;年龄14~66岁, 平均48岁。股骨骨折术后的10例,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5例, 股骨干骨折伴髌骨骨折术后的1例, 髌骨骨折术后的3例, ACL撕脱骨折术后的3例。将22例患者分成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良好, 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基数一致, 具有可比性。我们对上述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做了详细记录。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实验组为能够主动配合早期功能锻炼, 严格执行CPM练习的患者13例, 对照组为主观能动性差, 对疼痛无耐受, 不能尽早行功能锻炼, 并拒绝行CPM练习的患者9例。

1.2.2 手术方法简介

手术由2部分组成, 小切口股四头肌成形术及关节镜清理术, 术中评估膝关节屈曲范围和残存的关节外粘连程度, 当屈膝活动满意时结束手术。严重挛缩患者由于致密的瘢痕组织和纤维组织充填, 松解需要逐步进行, 术后即刻屈曲活动度应达90° (超过90°, 则有可能损伤延长的股四头肌肌腱) , 术后常规使用甘露醇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减少渗出、水肿与疼痛。

1.2.3 康复训练

任何一种功能的恢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并且任何过激的行为都会造成再损伤。因此, 术后训练应按时间顺序, 分阶段循序渐进[2]。

实验组的康复训练: (1) 严格按医护人员指导, 在手术当天麻醉效果消失后即指导患者开始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和跖屈活动。 (2) 术后第1天, 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或等张收缩训练, 双下肢同时进行抬起和下压膝关节的练习, 每次5~10 s, 如此反复进行。同时强化夹紧大腿的动作, 以锻炼股内收肌。 (3) 术后第1天患肢即行CPM的锻炼, 并尽量延长时间多练习, 角度因人而异, 幅度和速度逐渐增加, 控制在术后3周不超过90°, 持续1个月。 (4) 同时行内推髌骨和同角度的主动内屈膝锻炼。 (5) 术后4周允许更大范围的屈曲活动和股四头肌锻炼, 如直腿抬高、等长收缩、抗阻训练以及固定自行车练习等。 (6) 锻炼患者的自理能力, 自己穿衣、穿袜、洗脸、刷牙等, 并注意动作的协调性。 (7) 指导锻炼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疼痛而不敢运动, 心理压力较大者, 护士应及时了解, 并多关心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将术后的康复要点, 特别是康复计划列成图文, 每日亲自协助训练, 并对患者完成训练予以支持和鼓励, 树立其信心, 使患者愉快, 正确配合康复训练。 (8) 锻炼持续半年。

对照组康复训练: (1) 做好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负担及减少顾虑, 使其尽可能地忍受疼痛, 在适当范围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使其明白早期锻炼对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2) 患者术后2~3周基本能够耐受疼痛, 可以开始功能锻炼, 如行患肢肌肉等长或等张收缩训练。 (3) 每日行主动抬起和下压膝关节的练习3次, 每次5~10 s。 (4) 训练循序渐进, 以安全耐受为原则。 (5) 术后4周开始加大训练, 并锻炼日常自理能力。 (6) 锻炼持续半年。

1.3 评价方法

使用HSS评估标准[3], 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的功能情况, 两组术前评分均为48~87分, 随访时评估:优, 屈膝>100°;良, 屈膝80°~100°;尚可, 屈膝50°~80°;差, 屈膝不足5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屈曲度和功能评分的差异,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1.0软件包,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HSS评分比较见表1。

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按照HSS标准评定功能情况见表2。

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为提高手术疗效, 对严重膝关节伸直挛缩微创手术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 使得手术效果及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达到了更高水平。总结康复训练方法, 主要体现在肌肉训练,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负重与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4个方面。其中, 肌力训练是康复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每个环节开始训练的时间各不相同。有文献报道, 康复效果与康复训练的早晚有关, 与康复训练的时间关系不大[4]。通常称早期开始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是术后1~3 d, 许多学者认为术后第1天开始康复训练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 在临床上, 很多患者常受疼痛耐受差异, 手术方式或身体情况因素影响, 不能保证术后第1天开始开始康复训练。这样, 术后康复护理的心理护理就非常重要, 心理康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康复疗效,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康复, 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 使患者了解早期锻炼的重要性, 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地开始康复锻炼。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体贴关心患者, 并及时鼓励支持患者, 使之树立信心, 促进早日康复。

CPM的优点在于活动范围可调控, 最大活动角度可达90°以上, 具有匀速可连续的特点, 可适应不同患者的耐受情况, 消除紧张或恐惧而产生的肌紧张, 减轻因关节活动而引起的疼痛。早期使用CPM被动锻炼加强了关节诸肌群的收缩, 增加了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 改善了膝关节伸屈活动范围, 防止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实验证明早期开始康复锻炼, 并应用CPM练习, 对于严重膝关节伸直挛缩微创手术患者的功能恢复有较满意的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055-1059.

[2]Kregor PJ, Zlowodzki M, Stannard J, et al.Submuscular plating of the distal femur[J].Operative 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 2003, 13 (2) :85-95.

[3]Insall.JN, Ranawat.Cs, Agliettip, et al.A comparison of four models of total Rnee-replacement prosttheses[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6, (58) :754-765.

严重髋关节疾病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 (1) 采用美国风湿学会制定诊断标准。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 利用X线片按照Kellgren和Lawrence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3级以上者;排除标准: (1) 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 (2) 严重内科疾病; (3) 2年内髌骨骨折史; (4) 既往关于髌骨及其韧带手术史, 或高位胫骨截骨史; (5) 膝关节周围骨及软组织肿瘤。

1.2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2010年11月间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126例 (149个膝关节) , 男19例, 女107例, 年龄50~82岁, 平均年龄 (65.5±4.6) 岁, 单膝置换103例, 双膝同时置换23例。根据Kellgren和Lawrence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3级24膝, 4级125膝。本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疼痛, 晨起或休息后关节“僵硬”活动后减轻, 上下台阶或劳累后加重。查体关节肿胀、畸形, 屈曲或伸直受限。

1.3 术前准备

(1) 对患者行术前教育, 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术后锻炼的重要性,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提前教会患者如何做功能锻炼, 膝关节条件较好的可提前行功能锻炼, 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2) 拍摄膝关节正侧位、髌骨轴位及患肢全长的X线片, 膝关节功能及髌骨等术前评分。 (3) 均采用smith&nephew人工膝关节假体, 进口骨水泥 (smith&nephew) 固定。

1.4 手术方法

(1)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 上气囊止血带, 膝前正中切口。 (2) 由同一组医师按照常规方法行胫骨和股骨假体置换。 (3) 髌骨截骨置换注意要点: (1) 术前查X线 (负重侧位、45°Rosenberg相、Merchant轴位相) , 对髌股关节炎分级并测量髌骨厚度和髌股间隙, 从而预测出髌骨假体厚度, 使重建后的髌股间隙不大于原间隙。 (2) 截骨的解剖标志点, 利用髌腱外缘及股四头肌内外侧缘作为截骨解剖标志点行髌骨截骨; (3) 髌骨截骨时, 要保证切除骨赘、骨赘下脂肪, 平行髌骨运动的冠状面截骨, 剩余厚度≥12mm。截骨量+假体厚度≤原髌骨厚度, 确保置入假体后厚度恢复原髌骨厚度或稍小于原髌骨厚度; (4) 行髌骨置换时, 不要将假体 (圆形假体) 简单的安放在髌骨的中央, 即髌骨假体的中心定位于截骨后的髌骨骨床中心内侧2~4mm, 若髌骨较大, 可适当加大内置距离4~8mm[5]; (5) 安装假体试模, 测试“nothumbtest”, 若髌骨轨迹仍不能达到该实验阴性需松解髌骨支持带, 注意保护膝上外侧动脉, 外侧松解至少至髌骨缘后约2cm, 直到达到“nothumbtest”阴性。

1.5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冰袋冷敷, 弹性绷带包扎下肢, 24~48h拔除引流管, 术后第1天主动及被动CPM机功能锻炼, 要求2周内膝关节屈曲超过90°。拔管后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借助助行器行走, 术后第1天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量应用7~10d, 之后常规口服利伐沙班1个月。发现肢体肿胀情况, 行彩超查双下肢血管, 发现有血栓形成的患者给予抗血栓对症治疗。指导患者按照常规计划关节功能锻炼。

1.6 术后随访及疗效评定

对本组126例患者均进行了定期随访, 术后1、3、6、12个月分别行随访。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满分为100分 (疼痛30分, 功能22分, 活动度18分, 肌力10分, 稳定性10分, 屈曲畸形10分) :总分>85分为优秀, 70~84分为良好, 60~69分为一般, <60分为差。髌骨评分采用Feller评分:满分30分, 膝前疼痛分数15分, 功能评分10分, 股四头肌肌力5分。髌骨评分采用Feller评分标准。术后影像评定, 膝关节正侧X线和髌骨轴位片, 观察髌骨及假体情况, 并用膝关节协会影像学系统 (KSRESS) 进行评估。

2 结果

HSS评分术前 (39.6±9.8) 分, 术后末次随访为 (90.9±8.2) 分;髌骨Feller评分术前 (14.4±6.4) 分, 术后末次 (25.2±4.8) 分;膝前痛评分, 术前 (4.6±3.9) 分, 术后末次 (10.6±4.1) 分;手术时间 (62±13) min, 平均手术时间61min。患者的症状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 其中经统计优130膝, 良14膝, 可3膝, 差2膝, 优良率达到96.64%;X线复查无髌骨骨折、假体松动及断裂、髌骨脱位或半脱位。

将本组各项指标比较:术前、术后的HSS评分、髌骨Feller评分、膝前痛评分和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各指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 提示本组在减少术后髌前疼痛方面P<0.01, 存在显著性意义 (见表1) 。

3 讨论

3.1 髌骨置换的适应证

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是否行髌骨置换的争议较大。目前存在三种观点即常规置换、不置换、选择性置换。Arnoid等[6]连续700例全膝置换并随访, 所有髌骨行去神经化或未给予任何处理, 均不行髌骨置换, 随访时发现髌骨逐渐可塑性并适应髌股关节面。Larson等[7]对118膝关节置换进行回顾性研究, 假体采用后稳定型假体, 全部行髌骨置换, 临床结果良好。以上两个研究均单一的坚持一种治疗方案, 没有对比研究。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经验, 笔者认为选择性髌骨置换是必要:退变严重, 变形, 和股骨假体不匹配;已经磨损严重, 强度降低;换髌骨后可以改变髌骨的形状、位置, 让其更好的和股骨假体相吻合;同时增加假体的强度;骨水泥和假体的强度大于一个磨损严重的髌骨的强度;更好的重建髌股关节, 利于屈伸活动的恢复。在临床中观察到, 严重骨性关节炎绝大部分是涉及髌股关节的, 髌骨磨损严重, 周边骨质增生, 严重者髌骨变形, 无法通过髌骨成形等操作满足重建髌股关节。故此行髌骨置换的指征: (1) 髌骨软骨面损坏严重; (2) 髌骨运动轨迹不良; (3) 术前及术中发现软组织平衡存在问题的; (4) 类风湿性关节炎; (5) 术前膝前痛明显的。

3.2 量化式髌骨置换的手术方法

在吕厚山提出的四原则[5]基础上, 笔者在进行髌骨置换时有以下几个要点供大家参考: (1) 保持髌骨的厚度尽量与术前相同, 髌骨的截骨不够, 会导致置换后髌骨整体的厚度增加, 导致髌骨下移或膝关节屈曲受限; (2) 髌骨的安放不是简单的将假体安防在髌骨的中央, 而应安放在内侧, 接近内侧的正常的髌骨突起, 假体居中会导致骨性髌骨相对向内侧移位, 导致Q角增大; (3) 外侧松解术注意对膝外上动脉的保护, 损伤后可导致髌骨血运的丧失, 引起髌骨坏死; (4) 由于正常的髌骨内、外侧关节面不对称, 常引起外侧关节面的切除过多, 因此截骨时, 髌骨外侧关节面应比内侧关节面略浅, 避免假体倾斜出现髌骨不稳。这是笔者在量化时截骨时主要考虑的几点, 也是大家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也难于解决的问题, 难于解决的原因在于笔者认为可能为: (1) 拘泥于模具的模式的影响, 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无法解决; (2) 对术中应注意的关键点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现有的各厂家髌骨定位器粗大、操作复杂、而且可操作性差, 国内外现绝大部分是应用徒手截骨, 由助手用手指托起髌骨, 术者以电锯直接截骨操作, 误差较大, 在掌握髌骨厚度和各方位上的平整度上缺乏客观依据, 需要长时间联系, 多例操作经验才能掌握较好, 可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练习 (并且练习过程中有助手受伤的风险) 。笔者利用髌骨置换这一重要因素, 使髌骨截骨厚度量化、角度量化、假体位置量化, 来更好的适应股骨假体及周围软组织, 最终达到重建髌股关节的目的。当然采用量化式截骨在熟练的基础上可很好的得到解决, 从而大大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也许在更长期的随访中量化式截骨的优势可能会凸显出来。

综合以上本研究认为术后膝前痛是多因素造成的结果, 手术方案的合理选择、手术操作和假体的设计等因素均可直接造成膝前痛的发生, 所以应对每一个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 做好术前手术方案, 提前量化好髌骨的截骨置换方案, “量化式”的追求髌股关节的重建, 减少手术时间及优化手术技术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膝前痛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整体更好的改善膝关节的功能。目前实际临床中以髌骨厚度截骨后小于12mm作为髌骨置换的禁忌证, 可是恰恰是这类退变和磨损严重的髌骨导致术后诸多并发症, 需要我辈进一步努力研究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摘要:目的:探讨髌骨置换针对严重髌股关节炎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10年11月间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126例 (149例膝关节) 。术前查X线 (负重侧位、45°Rosenberg相、Merchant轴位相) , 对髌股关节炎分级并测量髌骨厚度和髌股间隙, 从而预测出髌骨假体厚度, 使重建后的髌股间隙不大于原间隙。均采用统一膝关节假体 (smith&nephew) , 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中行髌骨截骨后假体置换, 并在置换前后测量髌骨的运动轨迹。术后随访。膝关节评分 (HSS评分) , 髌骨评分 (Feller评分) , 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安装完成后, 行髌骨截骨安装假体, 140例均髌骨轨迹良好, 可以达到“no thumb test”, 9例采用了外侧支持带松解等操作, 后髌骨轨迹良好。术后126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 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110.5° (90°125°) , 出现19髌前疼痛口服非甾体类药物逐渐缓解, 无1例出现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骨坏死、髌骨坏死、髌骨骨折及皮肤坏死等。结论:对于严重的髌股关节炎行髌骨置换后可以更好的重建髌股关节, 改善关节屈伸功能, 减少髌骨的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截骨,髌骨置换

参考文献

[1]Oh IS, Kim MK, You DS, et al.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out patellar resurfacing[J].Int Orthop, 2006, 30 (5) :415-419.

[2]Barrack RL, Wolfe MW.Patellar resurfacing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0, 8 (2) :75-82.

[3]Smith AJ, Lloyd DG, Wood DJ.A kinematic and kinetic analysis of walking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 ang without patellar resurfacing[J].Clin Biomech (Bristol, Avon) , 2006, 21 (4) :379-386.

[4]Matsuta S, Miura H, Nagamine R, et al.Effect of femoral and tibial component position on patellar tracking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10-year follow-up of Miller-Galante I knees[J].A m J Knee Surg, 2001, 14 (3) :152-156.

[5]吕厚山.当前膝关节置换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7, 10 (4) :193-195.

[6]Arnold MP, Friederith NF, Widmer H, et al.Patellar subs titution in total knee prosthesis-is it important?[J].Orthopade, 1998, 27 (9) :637-641.

上一篇:形式符号下一篇:写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