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几点感悟

2024-05-19

师生关系的几点感悟(精选5篇)

师生关系的几点感悟 第1篇

教师不管、学生被殴、被辱甚至被弑的新闻时有发生,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蜇痛了人们的心。同时, 折射出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 功利教育导致师生关系扭曲和变异。案例:

1.安徽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课堂上打架, 被曝授课教师没有制止, 而是坚持继续上课, 以致一名学生死亡。

2.一个月连续发生三起弑师案。 (人民网2008年12月10日)

3.女教师被逼向学生下跪道歉后进精神病院。 (《华西都市报》2008年12月8日)

4.教师因批评学生挨耳光并被打倒在地。 (《北京晨报》2008年12月8日)

5.小学教师疑因体罚学生被家长要求道歉服毒自杀。 (中国网2008年12月15日)

……

造成这样严重的事件, 究其原因, 主要是当前师德师风很不乐观, 教师的素质低、对学生不负责任。有些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要求严格, 不但不会让学生感激, 反而会惹来学生的记恨, 家长的指责, 由此学生的行为被纵容, 无法无天, 对教师没有基本的尊敬。

那么, 如何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呢?

第一, 教师要做到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在初中阶段, 学生开始踏入青春期, 他们所犯的错误比其他阶段的学生要多, 特别在乡镇中学, 学生开始远离父母, 在学校里寄宿, 自己照顾自己。加上学习成绩和纪律较差, 心理上有其独特的特点, 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自我表现心理等。教师对他们不能打骂、体罚、打击、挖苦或讽刺, 因为这只能令他们生厌, 产生逆反情绪。而且打骂或体罚学生, 是现代教育不允许的做法。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过错要理解、宽容, 平等地善待他们。但是也要严格要求他们, 要严中有爱, 严中有章, 严而有信, 严而有度。

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 学生最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 学生最讨厌甚至内心怨恨的则是那些专制型的教师。因此,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平等地与学生相处, 在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 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 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谐发展。

第二, 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学生对教师尊重景仰, 亲密无间,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应该心态正确, 在生活、心理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关注。现代教育崇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地发现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从而给予学生引导、关心。在中国古代, 孔子同他弟子的关系, 是师生良好关系的楷模。他热爱学生,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作为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注意个体的差异性, 采用不同的方法, 注意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 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 减少顾虑和自卑, 端正学习态度, 增强自信心,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及时帮助解决, 排除障碍;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 教师要及时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 要及时予以鼓励, 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 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

我们都知道, 热爱学生是教育的保证, 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是互为条件的。爱学生, 就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把学生当朋友, 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 以心灵感受心灵, 以情感赢得情感, 以爱赢得爱。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 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一致的。

总之, 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 不仅有利于发展和深化师生关系, 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交往的范例, 在与教师的自然交往中, 他们学会交往的语言、交往的规范, 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因此, 师生关系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绍忠主编.初中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 第2篇

当前, 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针对师生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 要做到“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缓解师生之间的不和谐音符,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了解学生, 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教育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他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又说:“要公正处事, 就必须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便是我为什么把未来的教育看作是对每个孩子更深刻了解的缘故, 必须首先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单凭某些专门的手段是学不到这种本领的。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情感和道德修养才能做到这一点。”

教育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 教师面对的是有丰富思想感情的学生, 教育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虽然采取的方式与手段各不相同, 但作为这项活动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珍贵和最难得的、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东西———真情实感却是一样的。这启示我们: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多渠道了解学生。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 往往会认为自己对学生虽然不一定了如指掌, 但总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然而有关的调查显示:72.4%学生反映, 老师并不了解我们。主要就是在指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许多事情发生后, 蒙在鼓里的只有班主任老师, 足以印证这一点。

学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作用对象, 在课堂生活中, 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 采取鼓励、赞赏的言语和语气, 有助于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达到预期的效果。

加强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 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学生毕业后, 走向社会, 在与教师的交往中, 才把学生时代的一些事情告诉老师, 这对教师的启示是:重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了解学生就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实基础, 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斯普朗格认为:“教育并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 正因为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 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每个教师都应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二、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1. 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杜勃罗百波夫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学问的怀疑。”“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 最后还要懂得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眼界更开阔, 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因此, 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个教师如果能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积累经验过程中, 提高教育预见、教育研究等较高层次的能力, 那他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就更能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2. 提高业务能力, 获得学生的认同。 为何同在一个班任课, 有的老师深得学生喜爱, 而有的老师却不被学生接受;为何同任一科教学, 成绩却有差别。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差别。语言是否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知识点是否明确, 思路是否清晰, 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因素, 都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也影响了师生关系。

3. 加强师德修养。 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华商调查》的调查显示:54.5%被调查者认为和谐师生关系需要互相尊重理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 他就会学会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他就会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 他就会学会感激。”

师生关系的几点感悟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和谐;师生关系;思考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程标准中每个领域、每个水平的目标都难以实现。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特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性建议。

一、体育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学生

赏识教育是一种心态的教育。其外在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态度;内在素质则注重自我成长,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的人格。赏识教育的方法包括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人才,信任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我,课堂教学中教师信任的眼神、手势和语言,都会给学生无穷的力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学生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与学生及时沟通,理解学生。因为沟通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学生的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通过积极地交往和沟通,做到了解学生和理解学生。

教师要多多激励、宽容学生。激励会在教学中强化、巩固学生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学生的求知需求,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多反思。教师应该多看学生的优点,相信学生会越来越进步。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学中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注意提醒的方式。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就像花瓣上的露珠,需要我们加倍地呵护。学生有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后,适当地提醒和批评,是完全必要的,但要注意方法,最好课下单独谈话,要对事不对人,它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友好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学生会以感激的心态接受。

师生之间的心灵是相通的,教师做到了真心地赏识学生,相信一定会得到学生的爱戴。

二、体育教师要善于调控情绪

许多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表明,成熟而稳定的情绪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绪也主导着学生的情绪。

教师精神饱满地面对学生,才能让学生精神饱满地面对老师、面对课堂。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课堂之外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也不能因课堂中的偶发事件,自我失控,盛怒而不能自制,破坏和谐的课堂氛围。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教师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地面对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才能感染课堂、感染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与默契。

三、体育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教师的自身形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性,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都是良好素质的外化,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素质的动力。教师良好的形象,是优秀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言传身教、圆满完成使命的根本保证。

教师要仪表端庄、服饰得体,有朝气和活力;要体魄强健,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要具有良好的运动与卫生习惯;要态度谦和、语言亲切、品德高尚,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要宽容、大度、热情、城实、正直;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达到外表美、心灵美与能力的和谐统一。教师健康的美感形象,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愉悦,受到感染与熏陶。

四、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不仅要做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还要做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参与课堂活动,能增加师生交往的机会,熟记学生的名字,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参与的过程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共享运动的快乐;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控,如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选择是否合理;学生的技术水平状况;场地器材是否存在隐患等。

总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体育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技能,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让“因为有了你,我才爱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追求和谐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希永,申继亮.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感触 第4篇

一、用心关爱学生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从师生关系方面精辟地论述了爱心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学生需要师爱,就像孩子需要母爱一样。母亲不能疏远自己的孩子,教师不能疏远自己的学生。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只是在课堂时间与学生在一起,正如赵本山小品里所说的:“距离产生了,美没了。”教师应该真正走到学生中,参加他们的元旦聚会,可以在愚人节和他们开个小玩笑,也可以到学生宿舍关心他们的生活。尤其对那些单亲家庭和比较困难的学生,不仅要从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从精神上进行鼓励。这些细小的事情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热爱本身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融洽了师生关系,感染了学生,使他们乐学、健康成长。

二、感染学生,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无疑各学科都蕴藏着无穷的德育潜力, 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不断发掘自己所教学科的德育因素。就我所任的机械专业课而言,它更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德育宝藏。要让学生知道机械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要向学生介绍机械的发展历史,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的机械专业,对整个民族,甚至国家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如远在五千年多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了简单的机械工具;晋朝的连机碓和水碾就是应用了《机械基础》中提到的凸轮机构的原理,而世界闻名的长城的建成也是使用了机械工具,以及公元前两千多年使用木制马车及现在的小轿车都是机械的功劳。不仅如此,任何现代制造业和工程领域都需要应用机械,就是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各种机械,如钟表、照相机、汽车、自行车、洗衣机、冰箱、空调机、吸尘器,等等。

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据中小学心理调查表明,受学生欢迎和尊敬的老师都是信任学生的。对学生过于管束、不信任、疾言厉色、动辄训斥的老师最不受欢迎。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师千万不要轻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要时刻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尊重和信任是师生心灵之间最融洽的交流,它是期待,能使每一个眼神都变得自信和坚定;它是鼓励,能使每一位学生有勇气抬起头来走路。人格的平等是真正的平等,是教育教学中一切平等的保证。因此,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沟通技巧。

1.尊 重学生 ,切忌嘲笑 、讽刺

对待学困生,不能冷言冷语。教师要尽量避免当众大声责骂,不能当着众人羞辱学生,否则,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导致多种不良后果: 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报复思想;有的学生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更严重的是辍学,这些都是教师不愿意看到的。我希望教育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教育工作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每一位教师都能教有所乐。

2.尊 重学生 ,对他们的态度要和蔼

现在很多学生, 特别是十七八岁的孩子, 叛逆心理较严重,如果用命令的方法或者强制的手段教育他们,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其实,当我们用商量的语气、和蔼的态度与他们沟通交流时, 他们能感觉到被尊重, 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抗。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的一些细则时,要尽量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共同讨论细则利弊点,说明利害关系,激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3.尊 重学生 ,要多表扬

多表扬并不是滥表扬,要表扬得及时、恰到好处,那么表扬前就要弄准确。只有在平时工作中多留心、多观察、多了解,才会找到真实资料和典型,才会在班级中树立模范,起到激励的作用。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教师要有耐心和宽容心,给学生改错机会和时间,找准下药点,找好火候,给予恰当的批评,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切忌惩罚。因此,在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的过程中,尊重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四、欣赏学生,了解学生的差异

欣赏学生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基石。欣赏学生包括宽容无知和过错,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扬的眼神都会给学生莫大的信心, 让闪光点发扬光大, 趁机变为进步的新起点。欣赏还包括恰如其分的批评,对好学生不溺爱,有过错不迁就,批评就事论事。每个学生由于性格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生活环境与生活经验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行为上: 有的大胆,有的腼腆,有的温顺,有的倔强,有的好动,有的沉静,有的吃“软”,有的吃“硬”。教师的责任是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从不同角度欣赏学生。一位课改专家说:“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努力。”欣赏就是鼓励成功,就是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 就是用极平凡的赞语激发学生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们前进的灯塔。

五、改变自己

几乎所有学生毫不例外地喜欢和敬佩有能力的、有本事的老师, 无不被老师渊博的知识与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修养、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感染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时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在素质教育中, 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 第5篇

希望的目标总是好的, 但现实与之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据观察,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就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里首先需要厘清一个观点就是不和谐并不意味着是剑拔弩张, 有时候淡漠也是不和谐的表现。我认为, 在当前的一些师生关系不和谐的音符中, 淡漠可以说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 而这种淡漠的表现可以说教学双方都负有责任, 我们的学生没有了对知识孜孜以求的精神, 我们的老师也缺乏对学生诲人不倦的信念。

从学生方面来看, 在中国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 高考过后选择读高职院校的学生, 可以说绝大多数是所谓的高考失利者, 而这种结果本就容易使高职学生从入校开始心理上就存在更多的心理障碍。此外, 当前的高职学生基本上就是所谓的“90后”, 很多在家里都被宠溺惯了, 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动不动就有很大情绪, 爱发脾气, 只听得进好话。对于老师的好心规劝和善意提醒总抱以厌烦态度, 言语之中更无视尊师重道这四个字, 经常忘了自己的学生身份, 视学习为无物, 视纪律为浮云。对于学生对学习的淡漠, 我认为高职院校在某些制度安排上可能是纵容了这种不良习气。因为基本上每个学生最后都是可以毕业的, 有些学生就会认为学和不学一个样, 不怕最后领不到一纸文凭。这种奇怪的“倒逼机制”只能是让一些学生有恃无恐, 完全忘了作为学生的第一要务应该是好好学习。

从教师方面来看, 我相信没有一个老师不想把课真正上好, 没有一个老师不希望他的课堂是有声有色的。就我来说, 有时我需要一天连上八节课, 而且是在没有合适扩音器材的普通教室, 到最后体力上自然会觉得很疲惫, 但只要看到有学生仍然在认真用心地听课, 我就能继续充满活力、激情洋溢地讲下去。这足以说明, 如果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 他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随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否则, 他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感到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认可, 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能担当得起这块三尺讲台赋予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而上课没有激情, 缺乏活力, 也不愿主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冷漠的隔阂。最后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水平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由此可见, 处于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对搭档, 他们的表现是会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的, 那么如何让这对搭档互相产生良性影响从而成为一对完美组合呢?首先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情况是这样的。有一次在上课铃响之后, 坐在前排的一名学生还在听耳机, 于是我委婉地提醒该生已经上课了, 请取下耳机。该名学生仿佛没听见仍无动于衷, 于是我继续提醒, 该生无奈取下耳机。我开始上课, 该生居然又戴上耳机旁若无人, 我只得停下来继续提醒该生取下耳机, 僵持半天该生终于取下了耳机。但没想到的是当我继续上课时, 该生居然第三次戴上了耳机并且对之前的提醒置若罔闻, 于是我也只得第三次停下来好心规劝。这样几个回合之后耳机是没戴了, 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该生居然负气径直离开了课堂。老实说, 当老师我算新人还真没遇见过这种情况, 但不能耽误其他学生的时间, 这课还得继续上, 于是我没有停下来, 继续上完了那节课。下课后我立即联系该生的辅导员表明了情况希望谈一下, 原来该学生已先一步去了辅导员那哭诉了“委屈”。我想那正好三个人借这个机会好好谈一下吧, 这事也总不能不了了之。整个谈话时间持续了将近四十几分钟, 前面大部分时间该学生都表明自己很委屈, 认为我是有意“针对”, 这名学生说其他学生上课也戴耳机, 并且今天戴耳机只是因为今天状态不佳, 中午没休息好, 况且只戴了一只耳机。不管我和辅导员怎么分析、怎么解释这种行为的不当, 该生却认为自己一点都没错, 始终纠结在“针对自己”和“一只耳机”这些自以为是的问题上。眼看谈话没个结果, 我对该生说:“你看你自己上课都知道要坐在前排, 显然你是想好好学习的, 应该是个好学生, 既然是好学生, 是不是就该为其他同学作出榜样, 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呢?”没想到, 该生立刻哭着给我弯腰致歉, 承认自己错了。苦口婆心半天的批评指正原来抵不上几句表扬式的教导规劝。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 教育学生, 有时候不一定非要通过指责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思考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

一、高职学生也需要“拇指教育”

我们的社会崇尚以人为本, 那么在教学中也要尊重人的本性以及高职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性。高职学生心理上处于弱势地位, 有时候也会表现得像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对于这一点, 教师应该理解, 并尝试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之前我很少意识到这一点, 直到上述事件发生。虽然开始在老师的角度看来, 该生的行为确实应当受到批评, 但在直白的说教完全不起作用的前提下, 教师则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 先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说到这里, 让我想到了曾在一本育儿书籍里看到过一个观点就是“孩子需要‘拇指教育’”。所谓“拇指教育”通俗点解释就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以鼓励为主, 不要吝惜对他们的表扬, 要适时地竖起你的大拇指以表达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 而这往往比严厉的批评指责有效得多。我认为, 不仅小孩子需要“拇指教育”, 大孩子同样也需要“拇指教育”, 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人性决定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 就连有些小孩子故意犯错误, 其实也只不过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而已。

高职院校的老师可能会觉得有些学生确实难以管教, 上课不认真听讲, 还破坏课堂纪律, 有的言行举止确实还可以将老师气个半死。根据前文分析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 其实越不循规蹈矩的学生心理往往越脆弱, 越是调皮捣蛋的学生, 有时只是想表现自己而已。那么作为老师, 我们就应该切实地关注到这一点, 要从表象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多看到学生的长处并鼓励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来展示自己。虽然人无完人, 但也绝没有一个学生是一无是处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赏, 作为老师, 我们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那份期待和信任, 让学生充满积极向上的斗志。只要老师能以适当的方式因材施教, 就能引导学生走出其内心的淡漠, 走出其对学业的淡漠, 走出其对自身前途的淡漠。

二、教师要对学生真正充满爱心和耐心

身为教师也实在不必时时端着架子, 与其执拗于师道尊严的古训, 还不如放开胸怀, 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把学生视为朋友, 用民主的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老师要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建立师生之间的亲密感。要让学生觉得不仅是学习上的问题, 包括生活上的和感情上的烦恼都可以向老师诉说, 要让他们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 要让他们意识到同在一个屋檐下, 老师和学生们就是统一体, 俗话说就是要努力和学生打成一片, 要融入学生的世界。要做到这一点, 老师们大可不必三句话不离本行, 处处做出一副要说教的样子, 不如多谈谈学生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比如说, 在课间休息的时候, 可以跟学生聊些轻松愉悦的话题, 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幽默诙谐的视频, 或是欣赏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电视, 在让学生放松身心的同时, 也能让学生感到老师也不是“老古董”, 也跟得上潮流, 跟老师之间也会有共同语言。在课下, 借助现在发达的网络通讯方式, 也可以多跟学生沟通, 不要让学生觉得他们的生活是与老师无关的。

当然, 对于教师,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一点就是教师也是普通人, 教师也承受着各种压力, 有来自生活的压力, 有来自教学的压力, 有来自科研的压力, 甚至还有来自学生的压力, 而这些压力若不及时调解, 则会影响和阻碍教师的职业发展。可见当老师也不容易, 但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份职业, 就要扛得住这份压力, 就不能允许冷漠的存在, 就要真诚地用自己的那份爱心和耐心来面对自己的学生。首先要从情感上打动学生, 先要让学生认可接纳老师这个人, 其次才谈得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思想。

三、学校要从教学双方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

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这个问题上, 学校也应肩负起自身的责任。首先, 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 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自觉遵从这种文化氛围, 约束自己的言行, 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其次, 对于最终学业各方面考核不过关的学生要严格把关, 从制度上杜绝学生中潜在的“混文凭”心态。再次, 有些学校为了调动教师上课的责任心, 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了“学生评教”制度, 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也使得教师陷于被动地位。因为这可能造成某些老师为得到学生好的评教结果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甚至曲意迎合学生, 比如课堂上花过多时间讲些虽有趣但与教学完全无关的内容;而有些学生也正好抓住这个评教机会“报复”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 却对那些不怎么管理课堂的老师给予好评, 这样的结果都只会本末倒置, 违背了学校的初衷。学校的管理应考虑淡化单一的制度化模式, 注重多样性的协调。比如建立师生交流例会制度, 在轻松的氛围中鼓励师生畅所欲言, 交流各方面的感想, 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 学校也要多关心教师的疾苦, 帮助教师进步, 科学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劳动, 让教师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而言之, 在当今时代,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主题, 只有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并以此推动和谐校园、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发展, 才能最终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谨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 (3) .

[2]潘涌.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J].吉林教育科学, 1999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师生关系的几点感悟】相关文章:

师生心理关系05-19

搞好师生关系06-15

师生对话关系07-04

师生关系培养08-22

师生关系试析08-31

和谐师生关系培养06-28

新型的师生关系07-16

促进高校师生关系08-05

高校优化师生关系08-07

师生关系学习环境08-09

上一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下一篇:业主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