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学法

2024-05-13

初中生物教学学法(精选12篇)

初中生物教学学法 第1篇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 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 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通过课堂教学, 让学生直接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它关注学习的过程, 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强调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的要求

任务型教学强调从应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 让学生为了完成一项真实的任务而进行学习, 并要求学生最终完成这项任务, 使学生做到“学中用”、“用中学”。

三、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1. 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任务, 让学

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运用目标语言做事, 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也体现了任务的真实性。

2. 学生在运用目标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始终处

于一种积极的、主动学习的状态, 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3.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使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四、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

1. 任务前。

2. 任务环: (1) 任务; (2) 计划; (3) 报告。

3. 语言聚焦: (1) 分析; (2) 操作。

我们把任务型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 逐步确立了“联系教学内容, 联系社会实践,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设计真实可行的任务活动, 让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原则。

五、任务型教学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这不仅是指正确地运用语法说和写的能力, 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域能力和策略能力。

六、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1. 拼图式任务。

此类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条件信息拼成一个意义连贯的整体, 从而完成学习的任务。以Go for it Book 1 Unit 5话题“Family”为例, 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教学任务。

Listening: (1) 划出听到的有关家庭成员的词汇; (2) 划出与内容相符的家庭照片; (3) 画家谱图; (4) 给图片人物标注正确的称呼。Speaking: (1) 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的情况; (2) (小组活动) 讨论各自的全家福照片; (3) 根据图片和提供的材料介绍朋友的家庭。Reading:阅读短文后与同伴相互问答有关家庭成员的情况。Writing: (1) 画自己的家谱图, 并标出称呼; (2) 写出一篇题为“My Family”的配图短文; (3) 同伴中的一方介绍自己的家庭, 另一方画出相应的家谱图; (4) 给笔友写信或发e-mail介绍自己的家庭。

2. 信息差型任务。

学生们各自拥有不同的信息, 为达到交流信息目的, 可进行对话或采访活动来完成一个任务。如要求学生将自己闲置的学习用品和玩具带到学校, 将课堂虚拟成跳蚤市场, 让学生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或所喜欢的物品, 买卖的交际过程必须用英语完成。学生为了得到或卖出“商品”, 会去尝试所有学过的有关句式, 如:“What can I do for you?Do you have any...?How much is it?Can I have...?”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组织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解决问题型任务。

给学生一个问题和一系列信息, 让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在教学“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My favourite...”的句型时, 我设计了“调查学生所喜欢的食物”的任务, 我先让学生按4人一小组, 调查他们组内每位学生所喜欢的食物, 然后套用“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My favourite...”句型将信息反馈给我, 最后向全班公布调查结果。通过这一活动, 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选择决定型任务。

如学习Music这一内容, 在学了traditional music, Jazz, American country music后, 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今天, 来了一个美国学生代表团, 你们决定给他们听什么样的音乐?先放什么, 后放什么?通过讨论决定音乐播放的方案。再如, 让学生列shopping list, 每个人都可以写出自己想购买的东西, 然后经过相互讨论, 将所有要买的东西分类。这样, 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许多有关商品的词汇, 而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统筹能力。

5. 交换意见型任务。

这种类型的任务要求学生参加讨论、交换意见, 但无须达成一致。例如, 在谈到汽车时, 把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赞成买私人汽车, 另一组不赞成, 两组学生进行辩论, 但不一定分出谁对谁错。这样一来, 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施了任务型教学法后, 课堂上经常有两人对话、小组调查、情景表演等, 成功地将话题和任务结合在一起, 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思想, 使学生在英语的认知、技能、情感、策略等方面整体提升、和谐发展, 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学生习得语言以及自我认识、自我监控和自主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七、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 任务型教学中, 教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

学活动的, 学生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 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 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由于有意义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

验和社会实际, 因此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使学生有话可说。

3. 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

机会, 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提高其智力水平。

4. 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标准, 并使其产生成就感, 可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对于每位一线的英语教师而言, 这种教学法具有挑战性。它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 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 不断反思, 大胆实践, 积极探索, 积累经验, 才能使任务型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初中英语教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龚亚夫.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N].英语周报, 2004 (5-8) .

[3]王向丽.初中新目标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有效实施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 2008.

[4]程可拉.任务型外语学习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初中英语愉快教学法 第2篇

一、问题的提出

JEFC新教材主要针对小学有一定基础的初中学生,对初一才设立英语教学的农村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新教材经常变,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因而怀疑自己智力低下,抱怨自己能力不够,失去信心,甚至把学习英语当作困难而痛苦的事。时间一久,就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学生之间的英语成绩差异很大,两极风化较为严重。

二、目的意义

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 唯一因素,更不是决定因素。爱迪生说过:“天才=1%灵感+99%汗水。”研究表明,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可见,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大程度上还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又叫认识因素。一个学生智力因素再高而缺乏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时,最终不可能成才。王安石《伤仲永》就是最好的证明。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联系到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学,笔者认为,不管是从英语教学所担当的历史使命来看,还是从英语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情商的培养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对情商培养重视与否,是我们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懒于情感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的认识”,情感是情商的核心。从以上不难看出,情感教育对于英语教学意义重大。如果能培养学生的乐学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对以后终身学习也将起重要作用。

三、具体措施

(一)入门激发学习英语的良好动机。

改变“要我学”的现状为“我要学”。首先,入门第一堂课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课间播放一些欧美经典流行音乐,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并对之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准备一些英语画刊、英语广告、英语画报、英语杂志、英语说明书等,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有好奇的新鲜感受。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一些英语动画片段,英语电影精彩片段,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激发学习英语的良好动机。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2.启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3.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4.树立学习的明确目标。

良好的学习动机,仅靠入门抓是远远不够的。学习动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确立的,它是长期教育的结果,需要教师时时抓,处处抓,入门突出抓,平常反复抓。

(二)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课堂45分钟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只有牢牢地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要想把学生都吸引到课堂上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方法有:

(1)实物教学法

英语是抽象枯燥、死板无趣的知识,要想让学生生龙活虎,充满热情的学习就得用实物教学法。如教学食物时,教师准备好一样实物放在讲台上,边呈现边教学,回答正确的学生每人奖励一样食物。教学学习用品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一样实物放在桌面上,呈现一样教学一样。让学生觉得英语确实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身边。周围的这些东西我们一定要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物教学法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的牢固、长久。如果遇到一些较大、较笨重、不易携带的物体时,也可以拿出相应的挂图,或者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制作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来表达。

(2)歌曲、顺口溜教学法

在英语教学中,我总是喜欢把一些繁琐难记的教材内容,反复推敲,编成生动有趣、恰到好处的歌诀或顺口溜,授予学生,既利于学又便于记,效果十分显著。例如;用两只老虎歌的曲调教学what’s is your name ?My name is Jim Green 句型.为牢记家庭成员所编的“爷爷、外公grandpa,奶奶、外婆grandma ;爸爸是father,妈妈是mother,哥哥、弟弟brother,姐姐、妹妹sister.”为巧记动词的用法又“I用am ,you用are ,is跟着他、她、它,复数人称都用are。主语单数用is,主语复数用are,勿忘be的三变化。”为读准英语语调所编的“读英语、重语调、升调,降调,升降调,“↗”、“↘”“↗↘”,语调符号要牢记。陈述、祈使、感叹句,还有特殊疑问句,朗读都要用降调。一般疑问用升调,选择疑问前升后降调。”实践证明,这些歌诀实用、行之有效,较好地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

(3)简笔画教学法

简笔画富于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可给教学带来诸多方便。教师灵活运用简笔画教学,最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写意的简笔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增添课堂情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轻松松学英语。例如:我在教学单词hill和tree时,在黑板上简单几笔,勾勒出小山和树的大致轮廓,把单词写在简笔画旁,简单、醒目,大大加强了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单词的印象。课后只需稍加温习,便可牢记于心。比如教学器官时,先画一张脸,然后边画一个器官边学。又比如;教There be句型时,再利用There be的句型来造几个例句,使图画和句型一起印入学生脑中,由图画便可联想到There be句型。利用简笔画教学,学生完全掌握There be的句型,且运用自如。

(4)多媒体教学法

模仿能力强,爱表演也是学生的天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进入课堂。在课题上借助录音、投影、电脑等媒体的形象效应,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都动起来,也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如在教对话时,我先用展台出现插图,然后出示一系列相关动画图片,再用录音配上声音,最后用VCD出现整段话的表演过程。通过这几步,学生对课文内容以了然于胸,再让他们精心准备,个个都跃跃欲试,争着上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这一展示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最终掌握新知识的目的也达到了。

(5)游戏教学法

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是学生的特点,游戏教学法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些特点,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熟悉、巩固所学的知识。这一方法使用得当,组织艺术就能充分发挥其魅力。例如:单词竞赛游戏中,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能在游戏中占优势,但那些学得稍慢的学生也不甘落后,他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一个一个游戏中有出色的表现。小组竞赛既可以提升竞争意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凝聚力。这样你追我赶,使整个课堂充满乐趣,生机盎然。

(6)情感教学法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理解追求。”每上一节课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协作者,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做到“亲其师,善其道”,由学生提问,教师解惑。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学贵有疑”“于不疑之处有疑乃是进矣”。平时我不但允许学生质疑,而且欢迎学生质疑,甚至鼓励学生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指出问题是一个积极求异的结果,也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平时要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时学生提出异议时,我鼓励与赞赏学生,激发学生改正错误,奋发进取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发挥潜能。有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喜欢性格、人品、学识、外貌皆佳的英语教师。平时我尽量做到对教学有信心,有责任感,处事耐心,对人公平,能体谅学生,尊重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平时课堂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特点和思维特点,进行激励和启发。教学中在紧张课文范读或示范表演时,注重情感输入,应未成言语先有情,感人心者真先于情。课外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

解学生的严父慈母之情去感化教育学生。

(三)课外活动循序渐进,培养乐学氛围

(1)培养热爱学习的习惯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早自修给学生想象的翅膀,培养良好的朗读乐学氛围。魏书生说:“习惯的培养往往比教学更为重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叶圣陶曾说:“好习惯能享用一辈子。”多鼓励学生,激发兴趣,体验成功的愉快,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终身受益。

①培养学生养成大声朗读习惯。笔者鼓励学生大声朗读,给每个学生早自修领读的机会,使学生无形中热爱朗读。

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进行优秀作业展览,英语书写比赛,是学生喜欢写英语,进而培养学生认真的书写习惯。

③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平时笔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并帮助学生自行解决疑问。对积极思考,勇于提问的学生进行评比,评出勤思之星,进行奖励,使学生乐于思考。

(2)第二课堂学习有声有色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抓好第二课堂的学习,将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精心设计第二课堂的教学,使学生从“学乐”到“乐学”,最后师生“同乐”。通过布置任务性学习,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自主意识、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开发。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从而达到学乐——乐学——同乐。

①创设形象“童话”英语环境。如布置教室英语角:在墙壁上贴一些有趣的卡通人物,然后配上一些简单的英语礼貌用语如sit down please.Thank you very much.等;把常用的英语对话贴在走廊上Don’t talk in class.Listen carefully等.;在黑板报上开辟英语园地,如英语幽默,英语习作选登等。使无声的墙壁变为“会说话的教育者”。

②优秀英文歌曲、影片欣赏。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播放一些优美的英语歌曲,如《音乐之声》、《昔日重来》等,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播放一些优秀的英语原版片段,如《精灵鼠小弟》《小鬼当家》等。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英语熏陶。我对学生进行多来米等唱教,并表演在文艺汇演中。

③成立兴趣小组。英语谚语每天一句延伸、拓展课堂内容,普及英语日常会话及交际能力。成立写作小组,优秀习作选登,交流,选登在黑板报,并向《英语周报》等投稿。开展英语编报,制作英语词汇小卡片,做英语游戏,背简单的一首英语儿歌。收集英语广告,英语说明文,英语画刊中的日常用语进行搜集整理,扩大词汇量。

(3)竞赛引导,愉快教学引申到课外

①英语单词竞赛。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词竞赛,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并给予一定奖励。②课文朗读竞赛。鼓励人人开口,尤其是那些后进生,通过参加朗读竞赛,重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③英语演讲比赛。在班级进行竞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同一年段或更高一级的比赛。优秀学生组织简单的辩论赛,提高口语水平。

④英语课本剧表演竞赛。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进行演出比赛,优秀的课本剧参加学校文艺汇演如在教学Where is the way to hospital ?成立导游小组,编入课本剧,以问路及指引的方式解决问题,既形象又生动。

初中英语教学法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交际能力 语言运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与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能否达到这一要求,关键在扎扎实实抓好起始阶段的入门教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爱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兴趣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能指导,引导着学生学习,并且很好的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生自身迫切的求知欲。我相信学生的兴趣是在他们一次次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了解后慢慢地得到培养。使兴趣变得愈加浓厚。而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把自己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的深沉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最具独特魅力的东西,比如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等,把这些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去感受你的人格魅力,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语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开始想让学生对学习英语干兴趣,就要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所在,教师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等,让学生全方位的去感受。哪怕只是学唱一首英文歌,也许就有可能让学生从此爱上了英语。平时我也是鼓励学生看原声的外国电影和电视剧的,因为平时在课堂上讲起来很费劲的语调,在学生看这些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很容易的就可以感受到最生活化的最地道的最正宗的语调,而语言最初的学习就是来自于模仿。模仿也就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

当然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也要有适当的突破,学生长期的受教师控制而被动的教学,老师包揽了学生的一切,详细的为学生们讲解单词,句型,语法等,长此以往学生就真的只是一名“听”课者了,在课堂活动中就没有了任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了。所以说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并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现在我们以初中教材unit13“Albert Einstein”为例,我们可以激励学生讲一些他们所了解的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让学生自由发言。这样做主要也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在课前就进行思考,然后课前快速浏览课文后就可以进行讨论,最后在讲解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复述,加深课文主要内容的印象。

二、寻找方法,夯实基础

根据现在我省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的体系编排特点,把初中英语入门教学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比较。首先从英语语音教学入手,采取相对集中,难点分散的音标教学方案,把部分音标教学安排在字母教学当中,让学生根据音标读出字母来,这样克服了以往的初学者把“a[ei]”,读成汉语拼音的“a-啊”。同时注重进行字母和音标的比较,其余 的音标就可以安排在以后的课程之中去分散教。这样,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不仅可以完成26个字母的教学任务,而且基本完成了48个音标的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学生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背单词方面,我是不太赞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但是有的学生真的就是一直抱着这个方法不放手,我不能说不好,只能说这个方法太浪费时间,我还是希望学生能够把阅读和单词结合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接触新单词,学习新单词。另外在记单词拼写的时候,希望学生能够与音标结合起来,结合着音标的发音来记单词的拼写,会快很多,另外很多初中词汇中也会接触很多带有前缀或者后缀的单词,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来总结,让学生学会去总结或者发现规律,找到背单词的乐趣,让背单词的过程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在课上宝贵的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听写单词这种常令学生头疼的事情,虽然方法有些过时,但是不得不承认的就是它的作用与记忆效果,努力思考,回忆过后,才能印象深刻,对于写错过的单词,自己再次翻书去看的时候,印象会特别的深。课堂上完全是可以分出五分钟的时间来做这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的。除此之外,教师要多多设定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增加了互动性。学英语是要以实际运用为目的的,那么就要动嘴,多听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多读,朗读也是帮助记忆的很好的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语感,学着划分意群,学着按照意群来合理的断句以便表达出最准确的意思。阅读也是需要眼睛和嘴巴的配合,也就是说这其实一个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越多的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学生就不容易走神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实任何学习的过程,都是需要教师和学生良好的配合的,教师要尽可能的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各种教学活动。教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英语也是如此,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却又不断反复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时时练、天天练、月月练、年年练,才可能学有所成。

初中数学的导入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 第4篇

一、导入教学法:“开门见山, 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往往是以讲授为主, 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让很多教师觉得教学势必让教师退避三舍, 让出讲坛, 让学生自己在观摩课、研讨课和展示课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新的知识, 探究新知识。教师是能少则少讲, 能不讲则不讲, 把学习的舞台完全让给学生。这就让很多初中教师产生了疑问:新课标下, 教师到底要不要讲课, 或者怎样教才好?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讲过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 现在看来更具实际意义。他说:“‘讲’是必然要讲的……问题是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的问题……”而他在最后是这样总结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他能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 使得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而在学生的能动性上起到了调动作用, 并更深入地引导他们尽可能努力地去探索。所以采取开门见山抓重点进行讲解, 这类方法往往用于讲授新的较为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 且无法与旧知识关联。教师在数学课程讲解一开始时, 就需要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迅速定向, 很快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如“单项式”的新课导入。 (1) 若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a, 且这边上的高为h, 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ah; (2)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5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5a2; (3) 小丽从每月的零花钱中存储x元捐给希望工程, 一年下来小明共捐款12x元; (4) 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 则它的相反数是-m;通过这些简单代数式,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代数式ah、5a2、12x、-m的特征, 以此得出单项式的概念。开门见山地指明新课题, 突出学习的重点,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的技巧重点在于激活学生思维, 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成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新课标也明确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 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 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以教材内容为载体, 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 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编制而成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从而激发其内驱力, 使学生积极探究, 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 训练思维的目的。以“等差数列”为例来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一个海边的渔民花10万元买了一艘渔船, 用来出海打鱼, 随着它的折旧, 每年维修费用逐年上升, 第一年为4千元, 以后每年增加4千元, 他每年利润为3万元, 从哪一年开始已不再挣钱?

很多学生可能会列出前两个数列:

(1) 1, 2, 3, 4, 5, 6, 7, 8…

(2) 4, 8, 12, 16, 20, 24, 28, 32…

那么教师可以列出其余几个同等特点的数列:

(3)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 15, 35, 55, 75…

(5) -5, -3, -1, 1, 3, 5…

(6) 1, 1, 1, 1…

让学生观察下列各数列, 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具有什么性质。特别注意项与项之间的关系, 数列与数列之间的关系, 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时学生就会发现: (1) 相邻二项的差为常数; (2) 任意一项的两倍是它前、后两项的和; (3) 如果项数的和相等, 那么对应的项相加的和也相等; (4) 两个这类数列对应项的和组成的新数列, 也是这类数列 (如数列 (1) 、 (2) 对应项相加得到新数列 (3) ) ; (5) 这类数列各乘以同一个常数, 也是这类数列 (如数列 (1) 各项乘以4得到新数列 (2) ) ; (6) 这类数列的两项两项的和组成的新数列, 也是这类数列。这个过程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己的发现进行再创造, 是培养再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然后让学生通过准确化、数学语言化, 并加以证明, 一般地, 设{an}是等差数列, 你能否用数学语言将上述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

(1) an-an-1=常数 (教师顺势解释, 这就是定义的实质涵义, 其中用d表示这个常数) ;

(2) 2an=an-1+an+1 (顺势引出等差中项的概念及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

(3) 若m+n=p+q, m, n, p, q∈N*, 则am+an=ap+aq;

(4) 若{an}, {bn}是等差数列, 则{an+bn}也是等差数列;

(5) 若{an}是等差数列, 则{can}也是等差数列;

(6) 若{an}是等差数列, 则a1+a2, a2+a3, a3+a4, …, a2n-1+a2n, …也是等差数列。

通过上面的尝试, 学生能很快从 (1) 出发对 (2) 、 (4) 、 (5) 、 (6) 给出证明, 但是在证 (3) 时, 就会碰到障碍, 障碍的根源在于不知道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时, 我马上向学生展示这样的问题:在等差数列中, 已知a1和d, 如何求an?请你考察一下, a2=?, a3=?, a4=?, 看看情况如何?猜猜an=?。这时学生通过探求, 就会得出an=a1+ (n-1) d, 从而把问题 (3) 也顺利解决了。

初中语文“愉快教学法”初探 第5篇

让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期望的——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愉快学习的境界。在信息爆炸、信息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创设一种高效低耗、气氛愉悦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且必要。如何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所做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接受、掌握知识技能,而这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达到。因此,我的语文课堂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把课堂自能习得的快感,增长学习的信心。这种摒弃传统教学专一垄断的“教”或“讲”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成了一种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学生们能更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

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把握每单元阅读教材前的单元教学内容、目标,并将每个目标知识点分解到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们对课文“定向”后,再按照我设计的“初读质疑——再读解疑——三读巩固自测”的思路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即可。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我还尝试开展

“今天我来当老师”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课文的提问,设计课堂学习的流程,交流评选后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自编、自导、自演充当一节课的老师。在这个构思问题、构想课堂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习得了知识,更在充分体验到成为课堂的主体后的愉悦感和自信心,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可以说:“情”是文之要,文之魂。把观文、赏文变成“沿波探源”、“顺藤摸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过程就可由情感活动、审美活动带动知识点的求知、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可使语文教学的知、情、理三者统一起来。

教学七年级下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课前在讲台放置一面国旗,在教室黑板上写三句标语,如毛泽东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等。上课时,全体起立,课件里播放中国近代屈辱史录像,并安排一位同学读出旁白:“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密不可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过创设这些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饱含激昂情感的情境,学生受到感染、震撼,高昂的学习情绪贯穿课堂始终,学生投入地学习了课文,这样很好地体现了知情理的统一。

又如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的美文。为了强化文章的美感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试图以“感染”—

—以情、以趣、以美感染学生,作为营造教学情境的主要手段。我用美画、美读、美乐,极力渲染一个情趣盎然、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学生“披文入情,沿波探源”,和教师一起走进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学生怀着欣然的心情、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全身心倾注于教学内容,近一半的同学当堂背下了课文。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时期是人的大脑最容易疲劳的时期。要肩负学习重任的中学生在一堂课里自始至终保持连贯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专心听讲并积极思考,这是不可能的。为使“教”与“学”两者和谐,必须优化教学过程,除了巧设引人入胜的导语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和情感,引导他们积极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外,还要灵活运用、优化组合多种多样的艺术教学手段,做到动静结合、张弛相济,激发学生的热情、化解学生的疲劳,使学生始终走在一条充满轻松、愉悦的学习道路上,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出高效低耗的教学效应。

雨果先生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情感强烈,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并不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我知道圆明园的过去与未来”的活动。一上课,就展示各组收集的各种资料,如圆明园的简介说明、圆明园的图片、名人笔下的圆明园、献给圆明园的歌等。学生在欣赏着自己的成果时自然就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今日的颓败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文

中的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圆明园的盛赞与对劫掠者的鄙视就这样在学生目不暇接的展示活动中迎刃而解.有一个学生甚至还总结出了雨果这种“把美毁灭给人看”悲剧效果。这节课不仅充分发挥了学子们的想象力和理性思考能力,更以这种变换了的课堂形式营造了活跃、愉悦的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收效甚佳。

美的课堂设计还可以借助音乐、绘画、舞蹈、小品、戏剧等艺术手段。如教《核舟记》,通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让学生了解了核舟上物件的位置;教学《雷电颂》,让学生看暴风来临时的录像片段,感知雷电的特征,从而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借助这些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可是“教”与“学”这两个因素更科学、更自然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节奏有张有驰、有起有伏,使课堂教学有情节美、整体美。

初中英语教学法探索 第6篇

【关键词】活动教学 呈现活动 练习活动

21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品质,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国际化。同时,素质教育的挑战,向英语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其教材和教学方法也正在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改革,以便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个总目标服务

一、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授语言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语言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地掌握语言。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理论的学习机制,从直观教学入手,采用灵活组合、循环操作、螺旋推进的方法。通过高密度、快节奏、广包含的训练使同层次的知识点更快地为学生所掌握和巩固,从而使外语学习更具吸引性和有效性。

2、层次性原则。交际活动教学按照认知规律需要逐步开展,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按其 规律可分为三个层次:纯语言活动、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三个层次依次递进,认知水平由低到高,学生的创造由小到大,教师的控制由大到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逐渐平衡。因此,这三个层次的活动不可偏废,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形式的操练上,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语言能力的基础训练而空谈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实施英语课堂交际活动教学

1、呈现活动

⑴直观呈现。直观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利用实物、卡片等呈现生词,运用图画、幻灯或其他电教设备介绍新的语言项目。如在呈现"half"一词时,就用小刀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或将一张纸撕成两半来教这一单词。这种直观呈现的方法一方面使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新语言,有助于准确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另一方面,教师的讲解也能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以深刻印象。⑵情景呈现。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切实可行的、恰如其分的语言环境,把学生置于交际或半交际的语言情景之中,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提供场所。

2、练习活动

⑴控制性练习。控制性练习是指学生所说出的句子或产生的话语,无论是从语言结构,还是从起其所表达的意义,都完全受到教师的控制。这种练习比较机械,学生甚至无须多加理解就可以说出或写出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这一层次练习的典型形式有模仿、重复、替换、简单问答等。凡是向学生第一次呈现某一语言项目之后,尤其是新的语言结构,紧接着就应向学生提供这一层次的练习。⑵半控制练习。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语言进行自由交流、表达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由控制性练习进而发展到交际活动,跨度较大。因此,在这两者之间应有一种承上启下、具有过渡性质的练习形式--半控制性练习阶段,学生所作的反应除在内容上受到限制外,在语言结构方面,学生有一定的余地,也就是说,学生所产生的话语,只要表达的内容与教师提供的信息保持一致,意义完整,语法结构正确,就可以了。由此可见,完成半控制性练习比完成控制性练习,其难度较大。半控制性练习的典型形式有改变句子的练习(缩短、扩展)、根据课堂情景或阅读短文进行问与答、复述课文等。

3、实践活动

使学生达到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课本上所学的语言结构,在一定的语境中较为贴切、妥当地表达某一语言功能的能力。教师只有通过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才能达到。虽然这种机会有限,但教师应尽量设置一些模拟的、相对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这种语言情景中进行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在教材的编写结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在所建议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都明显地体现了信息差距的一些原理,从而为贯彻交际原则奠定了基础,也突出了新教材的特点。信息差距活动多种多样,组织方法可灵活多变,可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设计,可以单独练习某一语言项目,也可以交叉结合进行。

⑴达成共识的活动。教师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建议或计划,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最后各组成员取得一致的意见。这种交流活动能使学生装自由运用语言`,发表意见。例如:告诉学生装要外出郊游。让他们分组讨论,决定带动10种必需品。各组拿出统一的意见。

第一步:要求每位学生装写下自己想带的10种东西。第二步:把学生配对。让每对学生讨论,列出统一意见后的10种必需品。第三步:当每对列出清单以后,让两对学生合并,讨论谈判,列出4名学生一致同意的新的清单。第四步:两大组再进心进行合作,重新列出新的清单。然后,进行全班反馈,让每组通报自己的选择并解释理由。这种交际活动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可以激励他们多讲英语。

⑵ 转换信息的活动 这种活动是让一组学生获得执行某种任务的信息指令,要求他们在不展示指令的情况下,使另一组学生说出完成这个任务的指令。

初中生物教学学法 第7篇

因此,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 初中的常规写作教学应该走出一条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作文四步教学法”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循序渐进地按照这个模式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提出具体要求, 提供有效示范,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要让文章有丰富充实的内容, 有真情实感, 除了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广泛的阅读积累知识外, 还需要让学生学会让生活成为自己的老师。

较之具有一定文化历史知识积累的高中学生, 对生活的感性认知更容易成为初中学生写作的素材, 通过具体的要求与有效的示范, 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 用新颖的视角去观察生活, 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 同时在观察中思考生活, 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获得源源不断的活水。

教师可以先以“一月观察”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作业,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并且去寻求事物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真正做到掌握生活材料:

(一) 关注人物:

观察身边的一位亲人、一位朋友、一个路上经常见到的陌生人。关注他 (她) 的一两个常见表情、神态, 或经常说的一两句话, 或常做的动作, 或与他 (她) 有关的一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二) 细看景物:

观察身边的一种植物或动物, 身边的一处景点, 或利用旅行等活动观察一个陌生的地方, 找到其最典型的特点。

(三) 留意事件:

留意身边发生的每一件有意思或令自己感动的事情, 记录事情发生过程中最精彩的片断, 记录那一瞬间的感受、感动或触动。

要求学生作耐心细致的观察, 并记录在观察笔记中, 将由此生发出来的一点想法写下。在学生进行积累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及时在学生的作业中寻找一些可以作为示范的好例子, 展示分析。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做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在观察中积累素材的工作, 是有效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一步。

二、利用教材或范文等可用示范,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学习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断言, 人类教学方法的初始状态是“模仿和记忆”, 有了丰富的素材, 还要有组织材料、合理剪裁、巧妙布局的能力, 才能写成好文章。这种能力必须通过学习获得, 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利用教材或学生范文指导学生模仿学习。

(一) 教材的名篇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写作技巧的范例

借助课文的演示, 可以使学生掌握许多优秀的写作技巧。例如七年级下册林海音的名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写法就甚是高明。文章采用的是插叙的方法, 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跌宕有致, 要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 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的。再如七年级上册老舍的名篇《济南的冬天》一文, 先用对比突出济南天气的特点, 然后先山后水具体地描绘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致,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只要灵活模仿这些灵感元素, 并加以创造性发挥, 习作的水平自然就会提高。提醒学生灵活地借鉴模仿教材中名家作品的写作技巧, 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 何乐而不为呢?

(二) 学生习作的优秀范文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

同伴的思想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身边同学的作文,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都是比照提高的标杆。在学生习作中找到优秀范文, 指导学生模仿其材料的选择, 写作手法的运用以及立意的方向, 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在一次命题为“一枝一叶总是情”的作文训练中, 有一位同学跳离了大家熟悉的话题, 用几件小事叙写了父母含蓄而深沉的爱情。笔者在讲评作文时有意识提示同学可以模仿这种选材, 在不同的题目中尝试关注祖、父辈的深沉成熟的情感。结果, 有同学就在写命题作文“在乎”时学习模仿, 用他所观察到的祖、父母间的朴实的爱写成了一篇成功的作文, 这篇文章的结尾写道:“在乎, 不是小青年嘴里说出的甜腻腻的情话, 是最真诚的爱经过长时间的发酵终于酿成最醇香的酒, 那酒香溢满屋。”他在模仿中创新, 为成熟的爱情做了一个美好的注脚。

同样, 学生的一些新颖写作形式的成功尝试也可以成为同学的学习示范, 这些形式在模仿学习中会得到各种更新进而走向成熟。

三、用易于操作的修改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作文修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个人主要的智慧努力不应只用到记忆、模仿上, 更应当用到思考上去。学生写成的作文如果只能得到老师的几句评语或者只能得到一个分数, 他总不容易真切地了解什么才是一篇好文章。只有能够提供方法指引, 让他自己切切实实地去思考过、修改过, 他才能有真正的领悟。

修改作文需要有容易操作的简单的提示, 比如在升格训练中, 就可以用六个字指引学生:“理、排、减、加、点、看”, “理”的是文章线索, “排”的是材料顺序, “减”的是与中心关系不紧密应当略写的辅助材料, “加”的是核心材料的细节部分, “点”是及时有效的点题, “看”的是文章前后有否照应, 文章内容是否浑然一体。修改训练可以从准确的审题开始, 一步步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雕琢出一篇好文章来。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对写作应注意的细节要点印象深刻, 使学生收获亲自打磨出佳品的快乐。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个人作品的修改, 也必须要安排集体修改同学作文的训练。因为思维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 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 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 以其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学生连接在一起。根据老师的方法指引, 让小组里的同学集思广益, 以讨论的方式修改同一篇作文, 学生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新鲜的想法, 既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 也可打开学生思路, 让学生写作的路子越走越宽。

四、鼓励学生形成个人比较独特的写作风格, 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在写作教学中, 要使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写作习惯, 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 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打破条条框框, 肯定、激励那些在立意、构思、语言, 或无论在某一点上有点新意的文章;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敢于吐真意, 发真情, 形成个人独特的写作风格, 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作文的个性, 可以是选材上的, 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视角, 使其作文有令读者眼前一亮的效果。作文的个性, 还可以是技法上的, 在写作实践中, 同样的题材或内容, 如果能精心设计开头结尾, 层次之间巧妙过渡, 讲究铺垫和照应, 熔倒叙、插叙于一炉;行文一波三折, 巧妙运用抑扬法、悬念法等, 效果会迥然不同。技法运用巧妙娴熟, 是作文成熟的表现。作者将已内化为情感认识的与其血脉相连的客观对象外化为语言文字时, 所使用的技法也会打上其观察客观对象时的主观差异性的烙印, 这也正是“文有法而无定法”的根本原因。既然技法的个性化是作文与生俱来的特性, 作文教学就要遵循这一法则, 破除违背写作规律, 阻碍个性展示的结构套路及写作模式;在技法上尊重学生的创见, 鼓励标新立异, 评价标准上对新颖的结构或独特技法的文章应呵护, 要敢于肯定, 及时鼓励, 特别是对于技法上有新意但行文稚嫩的作品, 更要倍加宽容。

初中数学“环节教学法” 第8篇

一、预

即预习。在有些同学中, 有忽视预习的现象。他们说, 光复习已学过的东西时间就不够, 哪来的时间预习。其实, 如果课前预习好, 准备充分, 增加了不听课的效率, 课后复习时间大大减少了。预习有什么作用?其一, 课前准备充分, 为课堂专心听讲奠定基础。其二, 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 找出新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 及不理解的内容。明确了重点难点, 可避免“45分钟”平均使用注意力, 以免过早产生疲劳。其三, 预习可以在新旧知识间架立桥梁。常说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二、读

数学教学中常常是重讲轻读, 重练轻读。其实“读”也是数学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环节, 一个题目读通了, 读懂了, 自然也就理解了, 会做了。常有学生在做题时, 漏掉关键字而做错了, 同学拿着这样一道题来问我:“-1×2× (-3) ×4× (-5) ×6× (-7) ×……× (-2003) =?”我咋一看, 这题目确实太难了, 我糊涂了。细一看题目, 只需判断这题的符号, 学生和我都把题目的前半句甩了, 没读。

三、听

现代数学课堂重练, 重讨论, 重交流, 重探索, 而淡化了讲, 即要求精讲。精讲不等于不讲, 既有讲便有听。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 讲得缺乏条理性、艺术性, 一类问题重复啰嗦, 激不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怎样听课呢?一是会神专心 (即不分心、不打花杂, 专心致志的听课) 。二是连绵思活, 即保证思路的连绵而不间断。思路, 包括教材内容的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思路。三是抓住关键, 即讲课时要抓住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 让学生听得轻松, 学得愉快。

四、思

思即思考。即听课要动脑, 即深思。为什么要深思? (1) 深思才能解惑, 故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 (2) 深思才能加深记忆。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对问题思考得越深, 记忆就越牢固”。 (3) 深思才能更好的领会所学的内容。

五、问

学数学要善疑好问, 因为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教师一方面来说, 在数学课中精心设问是很重要的。怎样设问, 主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 擎心设问, 有利于深入理解新课内容。其二, 精心设问, 有利于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其三, 精心设问,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新知识和已学过的旧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六、议

议的形式主要是讨论, 在新课学习之后,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或课后的思考题, 或教师队提出的自学题分组进行讨论, 各抒己见, 然后教师加以综合、分析,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口头表达能力。

七、练

对于数学课来讲, 练习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学生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如果不及时巩固、复习, 与实践没有结合起来, 就会稍纵即逝。近几年来, 抄作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练习”这一环节得不到真正反馈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班上一部分中差生有一定的自卑感, 缺乏自信心, 不爱动脑筋便采用抄的方法“做”练习。为了杜绝这种现象, 教师可对中差生的练习在数量上和难度上放宽要求, 或进行面批面改, 增强他们做好练习的自信心, 缩短他们和尖子之间的距离。

八、结

结是把当堂学过的新知识进行全面归纳, 使知识条理化;同时, 也要注意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体系之中, 使知识系统化。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 第9篇

一、提倡教学民主

有关教学民主, 它是针对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言堂、家长制,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弊端提出来的。其本质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主意识”, 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能力和追求以学会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目标。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认为“民主是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 这座桥就越坚固、越宽阔。”民主是师生互助, 民主是教学相长, 民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 更是有着独特个性的人,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意志。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另一方面在设计教案前, 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 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主动性。

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引导学生质疑,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 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 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比如, 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时, 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 你们喜欢音乐吗?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喜欢听流行歌曲的, 我们今天换一种风格, 喜欢听古典乐曲的, 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接着我就播放 (《命运交响曲》) , 请闭上眼睛听音乐。“从音乐中, 你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这首撞击心灵的乐曲, 它的曲名是什么?是谁创作的? (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 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 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 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学习文章的热情和效率就自然而然地高了许多。

由此可见, 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 诱发兴味。

三、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整合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性。活动是形式, 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学习语文是目标。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为内容, 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 要求初中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朗诵比赛, 课文观点辩论赛, 作文竞赛, 读书竞赛, 等等, 这些综合活动看似玩, 看似游戏, 却是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个检阅和巩固。而且, 要注意在活动过程中, 利用激励形式, 展示学生优势, 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与培养。其实, 无论是成绩好的, 还是成绩差的同学, 都会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 有些同学作文写得好, 有些同学朗诵气势非凡, 有些同学讲故事绘声绘色, 有些同学想象力异常丰富……因此语文教师要做一名“伯乐”, 要给学生一个平台, 让学生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特长引发激励, 激励激发兴趣, 趣味教学便很容易实施。

四、从课外延伸“引进”趣味

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可得知, 学生对课内知识点的关注远远没有对课外的关注更加强烈, 也更感兴趣。尤其是在语文课上, 教师如果能紧密联系实际, 旁征博引, 做到大小课堂有机结合,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有计划地把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引进课堂, 使学生不仅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还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从课外引进去为可以将课外的缤纷多彩平移到课内, 使学生在课堂上也会像在课外那样轻松自如, 将课内课外融合在一起, 更有利于课内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强化趣味教学。如在教《土地的誓言》时, 我不仅讲述“九一八”事变、播放《松花江上》的歌曲, 还在教完后, 设计了一个问题:请你想想, 我们家乡的工业区, 最近几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我们来说, 是好是坏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思维也一下活跃起来, 从环境、土地、就业、思想等方面谈得可热烈了。

五、多媒体引趣法

多媒体自应用于教学之日起, 就因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优势被教师和同学所青睐,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 应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将十分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变得五颜六色, 热闹非凡。教师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涉及课文的图片视频统统放入课件中, 原本死板僵化的课堂活了起来, 学生的兴趣被大大地调动了起来, 学习效果自不用说。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 第10篇

一、在讲课时运用“问题教学”

旧的课堂模式, 总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认为什么重要, 就讲什么, 不管学生是否需要, 能否听进去。“问题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 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运用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 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以笔者曾经上过的一节有关“求本息和与利息”的应用题为例, 来说明我是怎样关注“问题教学”的。

1. 问题提出:

本节课“求本息和与利息”的应用题, 是在学生掌握“比”的有关知识和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讲授的, 学生知道百分比与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 知道了几种常见的百分率, 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上课时, 我创设的问题情境是:“谁见过或者使用过存折?”“存折上边都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个问题, 学生由于在生活中经常接触, 所以很感兴趣, 回答积极踊跃。

2. 问题求解:

通过对存折的讨论、研究, 我接着提问:“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让你去银行存钱或取钱, 你应该怎么说?银行工作人员又应该怎么回答?”这又是一个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题目, 他们在下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并举出了很多的名词。我把它们的结论进行汇总并加以修改, 并用课件展示出这些名词的的定义。我接着又提问:“如果你存入银行100块钱, 银行一年应该给你多少利息呢?”这个问题我先要求学生去猜, 然后及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 最后在投影上展示银行存款利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

3. 问题解决:

我让学生扮演一位银行工作人员, 接受一件件任务。第一件任务:张伯伯来银行储蓄人民币1200元, 准备存一年, 银行月息是0.72%, 问张伯伯到期可以拿到利息多少元?第二件任务:郑老师到银行储蓄6000元, 存期三年, 到期取得本息和8268元, 这笔储蓄的利息是多少元?年利率是百分之几?第三件任务:吴刚有500元钱, 打算存入银行两年, 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 一种是存两年期的, 年利率是2.25%;一种是存一年期的, 年利率是1.98%, 第二年到期时连同本金和利息再存入一年, 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点?学生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后, 不仅学会计算储蓄单上的利息, 而且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利用“本息和与利息”的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并应用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4. 问题反思:

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整节课都以学生为主, 始终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回答十分踊跃, 说明他们对这节课兴趣很大, 从各个角度发表他们的想法。所以他们在小结中也发自内心地说:“学数学很有趣。”

二、在复习课中进行“问题教学”

我也会把“问题教学”应用到数学复习课上, 以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复习课为例, 上课前我要求学生每个人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上课时便对学生进行提问:“本节的知识点都有哪些?”学生根据自己在课下的归纳、总结进行回答。一个学生的回答肯定不完全, 其他学生会进行补充, 然后教师提示、点拨, 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讲解, 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作为教师, 我们如果只是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和揣测来领导学生复习, 不仅不会有好的效果, 反而会让学生厌烦。而采用“问题教学”的复习课, 能让学生自己动手,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所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试卷讲评课上进行“问题教学”

根据学生的情况, 笔者尝试“问题教学”的方法。试卷下发之后, 我先让学生仔细研究试卷, 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 首先想一想错在什么地方, 然后分析当时做错的原因, 最后再改正。并且要自己找出一个或几个相类似的题目, 加以练习, 进而巩固知识。上讲评课时, 我针对试卷上的题目先提问:“这题谁错了?”“你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了?”学生就会找出错在什么地方, 分析出自己错的原因。接着提问“你找到类似的题目了吗?”学生会把自己找到的题目说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找到的题目加以评价、表扬。这时学生举手非常积极, 都抢着要回答问题。整节课学生是活动过程的中心人物, 是认识的主体, 教师则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加以点评。每次上课, 学生都特别兴奋, 思维也很活跃。

四、尝试“问题教学”的体会

“问题教学”对我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 在这过程中我发现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原因是: (1) 成绩较好的学生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兴趣; (2) 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喜欢上“问题教学”数学试卷讲评课, 因为“问题教学”的数学试卷讲评课使班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3) “问题教学”课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因为他们要自己去收集材料, 自己去解决问题, 自己去归纳、总结。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 “问题教学”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师生之间的互相帮助, 也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感情。

初中历史“特色教学法” 第11篇

关键词:历史;初中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70-01

为了打造“精品课堂”,创建高效的“特色教学法”,我深刻剖析了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模式,并将“问题课堂”进一步细化,形成了“问题引领,史料导学”的历史教学法。“问题引领,史料导学”教学法的基本结构: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预习展示,目标定向;自主探究,知能整合;合作互助,研讨释疑;归纳延伸,反思升华;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布置作业。以新授课为例,我将该教学法的具体流程和要求作了如下定义: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别致的导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教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三国时代。

二、预习展示,目标定向

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学案,应包括预习的内容、关于预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及预习后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掌握本节课需要记住的基础知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难点和疑点并进行记录,以备下一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学习。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通过设计一定量的训练、测试题目引导学生巩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预习成果,同时,通过自我检测发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学情,以学定教。

三、自主探究,知能整合

这是中心环节,即学生的自学环节。在本环节,学生要根据老师设计的导学案熟悉课本内容,将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清楚的知识脉络。如学习一场革命,它发生的原因、导火线、经过、结果就是学习的主线;学习历史人物,他从事的历史活动、如何进行评价就是学习的主线。本环节主要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丰富的历史材料,包括历史图片、历史视频材料、引言、诗词等,辅助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其具体流程为:展示材料—解读材料—创设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如在学习《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时,可以出示以下材料,材料一:(草原上)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残杀。材料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材料三: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统一全国。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什么局面?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混乱的局面

(2)材料二中的“一代天骄”是指谁?他是怎样结束上述局面的?

材料二中的“一代天骄”是指成吉思汗铁木真,他统一了草原结束上述局面。

为提高自学效率,教师应主动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巧设问题,优化学案。问题的提出要有价值,层层提问能够反映出事件的内在联系,揭示出历史的本质。

(2)走下讲台,关注差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融入其中。通过不断地巡堂,对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主动的给予关注。从情感上投入、学习方法上指导,使其能顺利地完成自学任务。

本环节一定要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下完成,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识记、巩固。

四、合作互助,研讨释疑

即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学生在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整体感知后,对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进行合作。这里的合作最好是同桌,至多是4人小组。一个小组提出疑问,其它小组帮忙解答,最后全班形成一个或两个共性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并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如在学习《对外友好往来》一课时,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难以形成共性的认识,这就需要小组合作。对于全班的共性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出示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教师科学的提示、恰当的点拨,让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来自己解决问题。每解决一个或一类问题后,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和科学的预见设计部分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训练,通过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应用学习方法。

五、归纳延伸,反思升华

即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环节。在本环节中,学生能自主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归纳出重难点,总结出值得学习或需要改进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并及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本环节要让学生自己归纳,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2-3分钟:掌握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规律方法,获得了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能举一反三,由知识转化为能力。

六、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教师拟定的检测题要紧扣三维目标,分层设计,有选择性题目。可以采用印发讲义、课件展示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然后立即反馈矫正,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对易错知识点进行二次巩固。

七、布置作业

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法 第12篇

一、“新情境问题”教学过程的设计

“新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去体验情境,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索, 触发学生的探索意向, 形成自觉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 围绕一定问题, 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验, 诱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使学生亲自成为“发现者”, 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 在为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而作“水杯—厚纸片”实验时, 我首先让学生根据日常经验猜想:厚纸片能不能掉下来, 再演示这个实验, 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时, 无不感到新奇、有趣。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分析厚纸片为什么会与日常经验相违背掉不下来, 再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杯子里只盛有少量的水或者没有水时, 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或者有满杯水, 但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口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 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再进行演示, 使学生对大气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我又让学生思考实验与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比较相似?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 这样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 为今后能敏锐、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一切事物, 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

二、“物理模型新情境”的创设与学生建模能力的提高

由于新情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 题中涉及的因素较多而相互交织在一起, 问题的本质往往被表面现象所掩盖, 容易受表面因素干扰, 不善于抽象问题的本质特征, 导致建立模型困难。这反映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确实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怎样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呢?这需要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 突出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思维加工, 采用的恰当的方法, 找出新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 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无阻, 就可以使新问题顺利地实现模型化, 构建起符合新情境的物理模型。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构建物理现象的场景, 建立模型, 应用理论规律, 拓宽视野。

三、关于“新情境教学”的启示与思考

新的课改理念, 要求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筛选、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因此,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新情景,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一个结论是怎样猜测和探索到的, 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 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

同时, 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对问题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问题情景设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所具有的知识结构, 将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一系列渐进的问题系列,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 但同时也应注意, 所提供的问题情景应当不是给学生以明显解决问题的建议, 同时也要避免所提出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他们在进行一项毫无希望的活动。

“问题情境”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知识, 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自信心。教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心呢?首先, 教师要树立个体差异, 尊重他们、鼓励他们, 差生被尊重的欲望要比其他学生强烈的多, 若教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他们会迸发极高的学习热情, 因此, 哪怕他们只有小小的进步, 教师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 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努力方向。其次, 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 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不急于评价各种做法, 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做法的特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做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并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 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 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物理知识。

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新颖的新情境,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新情境中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强化物理学习技能, 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静.物理课程的体验型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2) .

[2]张建伟, 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 1999, (5) .

上一篇: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下一篇:普通未注册商标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