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长发育范文

2024-06-02

玉米生长发育范文(精选12篇)

玉米生长发育 第1篇

关键词:玉米健壮素,玉米,浚单20,抗倒伏,产量

玉米生长过程中因风雨或管理不当致植株倒伏, 造成减产。玉米健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1,2,3], 由羟烯腺嘌呤与乙烯利混合配制而成, 总有效成分为40%。在生长中后期喷施, 具有促进早熟丰产和防止倒伏的双重作用[4,5,6]。本试验通过设置玉米品种浚单20不同时期喷施玉米健壮素, 旨在探明该药剂的真实防倒伏效果及其对浚单20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安排在许昌县河街乡小寨村和许昌县蒋李集刘庄村进行, 每处占地1 333 m2。供试玉米品种为浚单20, 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玉米健壮素。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 分别为:大喇叭口期 (12片叶时) 喷施玉米健壮素 (A) ;大喇叭口期不喷施玉米健壮素 (CK1) ;抽雄期喷施玉米健壮素 (B) ;抽雄期不喷施玉米健壮素 (CK2) 。

1.3 试验实施

6月5日播种, 等行距60 cm, 密度6.15万株/hm2, 按大田优质高产玉米栽培进行管理。待玉米长至12片叶时按玉米健壮素推荐施用量进行喷药处理, 于晴天上午进行。待玉米成熟收获前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即株高、穗位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喷施玉米健壮素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由表1、图1可知, 大喇叭口期喷施玉米健壮素后, 与不喷施的处理 (CK1) 相比, 株高降低了8.8%, 降低明显;抽雄期喷施玉米健壮素对玉米的株高影响不明显。

2.2 喷施玉米健壮素对玉米穗位高的影响

由表2、图2可知, 大喇叭口期喷施玉米健壮素与不喷施的相比降低了15.8%, 达到显著水平, 而在抽雄期喷施玉米健壮素时穗位高反而增高了6%, 不利于玉米抗倒伏。

2.3 喷施玉米健壮素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由表3、图3可知, 大喇叭口期喷施玉米健壮素与不喷施相比, 穗粒数减少了6.1%, 而抽雄期喷施穗粒数可增加8.1%。

2.4 喷施玉米健壮素对玉米千粒重的影响

由表4、图4可知, 大喇叭口期喷施玉米健壮素对玉米的千粒重没有影响, 而抽雄期喷施与不喷施的相比, 千粒重降低了3.6%。

2.5 喷施玉米健壮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5、图5可知, 大喇叭口期喷施玉米健壮素后玉米产量降低, 减产5.8%;抽雄期时喷施玉米健壮素后玉米产量增加, 增产4.3%。由此可见, 玉米健壮素在大喇叭口期喷施会使玉米减产, 而在抽雄期喷施会增加玉米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大喇叭口期喷施玉米健壮素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 对防止玉米倒伏的作用明显, 但对产量形成不利, 主要降低穗粒数, 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 导致玉米产量降低;抽雄期喷施玉米健壮素会使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增加, 不利于玉米防倒伏, 但会使穗粒数增加, 千粒重略有下降, 最终单产提高。

据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资料报道, 玉米健壮素是玉米控旺防倒的常见产品之一, 但推广面积一直不高。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大喇叭口期喷施玉米健壮素, 可有效降低株高、穗位高, 从而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但是对生殖生长有一定不利影响, 会导致产量降低;如果喷施过晚 (抽雄期喷施) , 虽对增产有好处, 但起不到降低株高、穗位高的作用, 对提高防倒伏能力无益。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发现, 在玉米健壮素中加入适量的复硝酚钠, 可使调节时间提前, 剂量略减, 副作用消失, 在控旺增产效果较好, 但在许昌市尚无人尝试。如何在有效使用玉米健壮素, 解决在降低株高、穗位高的同时又不使玉米产量降低这个矛盾,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玉米健壮素使用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1988 (1) :36.

[2]李殿珍.万亩玉米喷施玉米健壮素增产显著[J].河南农业科学, 1991 (2) :42.

[3]郑兰香, 王果香.玉米高产优质化学调控技术研究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S2) :122, 125.

[4]党久占, 赵福, 宋满刚, 等.玉米间隔矮化立体栽培增产技术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3 (2) :11-13.

[5]杨正华, 陈建辉, 祁中华.玉米健壮素对大麦控高防倒效果显著[J].大麦科学, 1998 (4) :11-12.

玉米生长发育 第2篇

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玉米进行不同播期试验,表明随着播期的.延后,生育进程加快,各生育时期也相应缩短,产量逐渐降低.海城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生长发育适宜,产量最高.

作 者:陈晓威 CHEN Xiao-wei 作者单位:海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海城,114200刊 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GRICULTURAL COLLEGE年,卷(期):11(1)分类号:S513关键词:玉米 播期 产量

环境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3篇

2.养分 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对氮、磷、钾的需求最多。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也不同,因此施肥既要考虑玉米自身生长发育的特点及需肥规律,又要注意气候、土壤、地力及肥料本身的条件,做到合理用肥,经济用肥。

3.水分 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各生长期都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给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玉米各生育时期需水量有较大的差异。播种时为保证全苗,田间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60%~70%;出苗至拔節期间土壤水分应控制在最大持水量的60%,为苗期促根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一半,要求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这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灌浆至成熟仍需水较多,乳熟以后逐渐减少,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后则保持60%为宜。

4.温度 玉米是对温度反应敏感的作物,生育期要求总积温1800℃~2800℃。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土壤、水、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种子在10℃时能正常发芽,24℃发芽最快;拔节最低温度为18℃,最适温度20℃;开花期是对温度要求最高的时期。

土壤水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4篇

1 玉米的需水规律

1.1 播种出苗期

玉米从播种发芽到出苗, 需水量少, 占总需水量的3.1%~6.1%。播种时, 耕层土壤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 能够保证良好的出苗。

1.2 幼苗期

玉米在出苗到拔节的幼苗期间, 植株矮小, 生长缓慢, 叶面蒸腾量小, 耗水量不大, 约占总需水量的15.6%~17.8%。这时的生长中心是根系, 为了使根系发育良好, 并向纵深伸展, 必须保持在表土层疏松干燥和下土层较湿润的状态, 如果上层土壤水分过多, 根系分布在耕作层之内反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 这一阶段应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为玉米蹲苗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促进根系发育, 茎秆增粗, 减轻倒伏和产量提高都起一定作用。

1.3 拔节孕穗期

玉米植株开始拔节以后, 生长进入旺盛阶段。这个时期茎和叶的增长量很大, 雌雄穗不断分化和形成, 干物质积累增加。这一阶段是玉米由营养生长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植株各方面生理活动机能逐渐加强;同时, 这一时期气温不断升高, 叶面蒸腾强烈。因此, 玉米对水分要求比较高, 约占总需水量的23.4%~29.6%。特别是抽雄前半个月左右, 雄穗已经形成, 雌穗正加速小穗、小花分化, 对水分条件要求更高。这时如果水分供应不足, 就会引起小穗、小花数目减少, 因而也就减少了果穗上子粒的数量。同时还会造成“卡脖旱”, 延迟抽雄授粉, 降低结实率而影响产量。这一阶段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

1.4 抽穗开花期

这一时期, 玉米植株的新陈代谢最为旺盛, 对水分的要求达到它一生的最高峰, 称为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需水量因抽穗到开花的时间短, 所占总需水量的比率较低, 为2.8%~13.8%, 但从每日需水量来说却很高。因此, 这一阶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为最好。

1.5 灌浆成熟期

玉米进入灌浆和蜡熟的生育后期时, 仍然需要相当多的水分, 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时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19.2%~31.5%, 这期间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阶段, 需要有充足的水分, 才能保证把茎叶中所积累的营养物质顺利地运转到子粒中去。

2 土壤水分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研究分析

我们在近两年玉米高产攻关技术总结研究中发现, 土壤水分的丰缺对玉米产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时期, 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玉米产量性状。

2.1 土壤水分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对同一玉米品种而言, 穗粒数增加产量相应增加。而穗粒数的数量受穗行数和行粒数两个因素影响。对玉米行粒数和穗行数的影响, 主要是雌穗小穗分化数目的多少和小花分化数目的多少。这时期如果水分供应不足, 就会引起雌穗小穗、小花数目减少, 因而也就减少了果穗上子粒的数量, 产量随之减少;如果水分供应充足, 雌穗小穗、小花数目增多, 因而也就增加了果穗上子粒的数量, 产量随之增加。

2011年6月降水70.3mm, 比历年偏少9.6mm;7月降水31.1mm, 比历年偏少93.1mm, 土壤严重干旱。2011年我们做了玉米行间覆膜滴灌试验, 供试品种为丰单4号, 密度是7.65万株/hm2, 试验于6月20~22日和7月15~19日, 玉米拔节孕穗期滴灌2次, 公顷水量分别为420m3和630m3。试验调查:穗行数为12行和14行, 14行居多, 每行粒数平均43.4粒, 单株穗粒数555.5粒。常规种植品种丰单4号分局比武试验密度是6万株/hm2, 试验调查:穗行数为12行和14行, 12行居多, 每行粒数平均41.8粒, 单株穗粒数526.7粒。行间覆膜滴灌玉米在较高密度情况下, 穗行数和行粒数均高于常规种植。

2012年5月中下旬降水12.5mm, 偏少;6月降水48.7mm, 比历年少31.2mm;7月上中旬降水83.5mm, 正常。2012年我们做了完全生物降解膜应用试验, 供试品种丰单4号, 采用130cm大垄, 垄上双行, 全垄覆膜。从试验调查来看:覆膜区穗行数为12、14行, 14行居多, 常规种植穗行数为10、12、14行, 12行居多;覆膜区每行粒数32.0粒, 常规种植每行粒数39.3粒;覆膜区穗粒数418.3粒, 常规种植穗粒数478.9粒。由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降水46.6mm, 覆膜区土壤干旱, 我们于6月23日喷灌1次, 水量相当于7.5mm降水, 6月下旬仅降水14.6mm, 到6月30日旱情仍未缓解, 6月中下旬正是覆膜区玉米雌雄穗穗分化时期, 穗粒数明显减少;而常规种植玉米雌雄穗穗分化时期, 是在6月下旬至7月15日, 常规种植玉米土壤只是在6月下旬有些偏旱, 穗粒数较常年略少。

2.2 土壤水分对玉米粒重的影响

2011年8月降水59.9mm, 比历年偏少53.2mm;9月降水28.6mm, 比历年偏少43.0mm, 土壤持续干旱。我们在玉米行间覆膜滴灌试验中, 于8月10~14日, 玉米灌浆期滴灌1次, 公顷水量630m3, 玉米成熟较好, 百粒重29.4g。而常规种植品种丰单4号分局比武试验, 由于土壤干旱, 在较低密度情况下, 百粒重28.3g, 低于玉米行间覆膜滴灌。

2012年7月下旬降水51.9mm, 8月降水51.8mm, 9月降水133.0mm。完全生物降解膜应用试验调查结果:覆膜区玉米7月12日吐丝, 9月10日成熟, 百粒重32.6g;常规种植玉米7月25日吐丝, 9月26日成熟, 百粒重29.1g。覆膜区玉米生育期提前, 有效地利用了7月下旬降水, 粒重较高;常规种植玉米灌浆中前期是在8月份, 由于8月降水偏少, 玉米百粒重较低。

3 结语

玉米生长发育 第5篇

表油菜素内酯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用0.05mg/L的表油菜内酯浸种24 h后,对其中部分种子用10%PEG模拟干旱胁迫,另一部分待出苗后对幼苗用10%PEG模拟干旱胁迫,测定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表油菜素内酯浸种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指数、根长,但对萌发率、根数、根重、芽长、芽重并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幼苗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极显著提高叶片蒸腾速率,而叶片相对电导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但对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细胞渗透势并无显著影响.

作 者:高红明 温爽 张小丽 张庆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34(20)分类号:Q945.78关键词:表油菜素内酯 干旱胁迫 玉米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玉米生长发育 第6篇

关键词:低温;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影响;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57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以上。玉米是一种短日照、喜温的C4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对温度要求比较高。但由于近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及水资源的匮乏,玉米在其生育期内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而引发温度胁迫。我国北方玉米产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早春低温和倒春寒,这也是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东北地区多次发生在早春时期的低温冷害,造成了玉米大幅度减产,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春季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可为玉米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低温对玉米萌发的影响

玉米种子萌发前提条件是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水分和充足的氧气。龚文娟等研究发现,玉米种子在温度为5℃或低于5℃时,不发芽;当温度为6℃,种子开始发芽。在萌发过程中,前期温度越低,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越大。吴绍骥认为,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当温度过低时,不仅影响种子的萌发,降低其发芽势和发芽率,而且还会影响幼苗的活力,延迟出苗,使种子的发芽进程减慢。史占忠等研究认为,在低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及其发芽势会有所降低,但发芽率的下降幅度要小于发芽势的下降幅度。温度过低不仅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还会影响玉米种子出苗的整齐度,降低成苗率,严重时使种子丧失活力,出现烂种及粉种等现象。玉米种子在播种期至出苗期遭遇低温时,种子的发芽率及其发芽势都会降低,并出现出苗过程延迟和苗弱、瘦小的现象。

在低温条件下,种子吸水膨胀的时间会延长,发芽速度减缓,玉米种子中的糖类、有机酸及其蛋白质等部分细胞营养组分渗出体外,及其容易受到土壤中细菌及真菌的侵害,导致种子腐烂,影响发芽率;土壤温度越低,种子萌动的速度越慢,所需时间越长;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动的速度加快,所需萌动的时间越短。玉米发芽出苗期延长,容易造成种子的粉化或霉烂,出苗率降低,造成缺苗断垄。

2 苗期低温对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根系是玉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收水分及养分的器官,同时也影响着地上部的生长。研究发现,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状况及其分布决定了玉米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也决定了玉米对低温胁迫的抵抗能力。曹宁等研究发现低温抑制了玉米根系的生长,根系的体积及总长度明显减少,虽然单位侧根长度和数量有所增加,但根系总表面积仍低于对照。王连敏研究结果发现,玉米苗期遇到低温冷害,会降低根冠细胞的增殖速率及呼吸活性,使玉米的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罗宁等研究发现低温明显的抑制了玉米根系的生长与伸长,进而影响了根系的形态结构,根系的单位根长密度较高,从而有利于作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虽然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但是当温度在5℃时,根系几乎都停止了生长。曹宁等研究了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种玉米苗期根系性状的影响,发现在一定的低温处理下,主根、侧根的数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呈递减趋势。对玉米幼苗进行低温处理,发现低温胁迫直接影响根系的活力,玉米根系活力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温度过低,根际周围活化出来的营养元素不能被作物及时吸收,进而影响植株对水分及其养分的吸收。玉米根系的状况及其根系的活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地上部分的生长。

3 苗期低温对茎端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洪刚等研究发现,当玉米生育期在苗期时,其株高及茎粗受温度影响较大,株高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在低温条件下,植株较小。玉米茎粗也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有增加的趋势,但是不同品种间对温度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性。玉米茎端生长发育易受低温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温度对光合作用,水分和养分吸收的直接作用及温度对茎端和根端的形态变化过程的间接作用。在低温条件下,根端和茎端的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常表现不明显。玉米在变温处理下,叶面积生长速率对温度下降的反应比茎端干重下降的反应更敏感。玉米苗期在低温胁迫下,叶鞘及中胚轴变为褐色,更严重时叶片呈现萎蔫水渍状,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史占忠等研究指出,苗期遭遇低温会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株高降低,进而减少干物质的积累,减缓了玉米的营养生长过程;当低温持续10天时,全株的干物质显著降低,并且干物质积累降低的程度与低温持续的时间成正相关。

4 防治措施

4.1 做好品种区划。选用早熟品种。严禁越区种植

玉米遭受的冷害多为延迟性冷害,所以要做好品种规划,使玉米品种所需的积温与当地可能的积温相协调,避免盲目选用不适合的品种。应尽量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熟期匹配的品种,无霜期为120~130天的地方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20天的品种。

4.2 精细整地

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精细整地,为玉米的播种及种子萌发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精细整地的要求是:在播种区内地面平整,土壤松碎,土细,没有大土块且表土层上虚下实。这样可以保证种子播种的深浅一致性,并将种子播在扎实而不再下沉的土层中,种子上面有一层松碎的覆盖层,促进土壤中的毛管水不断流向种子处,保证出苗整齐均匀。

4.3 适时早播,种子播前处理

适时早播,时期应该掌握地温在0~5厘米处,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覆土3~5厘米,集中在10~15天播完,以达到缩短播期,保证出苗整齐。种子在播种前可用浓度为0.02%~0.05%的硫酸铜、氯化锌、钼酸铵等溶液浸种,以提高种子在低温下的发芽力,并使玉米提前成熟,减轻冷害。

4.4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应对低温胁迫有效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增加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进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促进根系生长,加快出苗速度,从而消除低温胁迫对玉米造成的不利影响。然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存在着一些隐患,例如地膜回收率低造成的农业污染等,因此提倡使用光降解膜和生物降解膜,以防污染。

4.5 科学使用肥料

邹国元研究发现,玉米在低温胁迫下,适当施用钾肥有利于质膜透性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且明显的降低玉米的萎蔫率,增强抗性。陈兵兵等研究发现,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当氮肥的含量固定时,适量的施用磷肥,玉米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逐渐增强,细胞膜透性降低,干物质量增加;当施用适量的钾肥时,玉米中电解质的平均渗出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硅肥也能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降低电解质的渗出量。因此,研究发现不同用量的磷肥、钾肥和硅肥对玉米抗寒起到重要的作用。科学使用肥料这项措施比较简单、操作性高并且价格低廉,比较利于大田的广泛使用。

4.6 加强田间前期管理

雹灾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策 第7篇

1 雹灾对不同时期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1.1 苗期

玉米苗期植株小、根系少, 自身抗逆能力较差, 若此时遭遇雹灾, 对幼苗生长极为不利。由于受冰雹的大力击打, 玉米幼苗叶片常出现斑点状或线状破损、撕裂, 有的地上部仅存有部分叶鞘, 叶片的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同时, 冰雹还会将地面砸实, 致使土壤板结, 造成根系呼吸作用受到抑制, 进而影响玉米根系正常生理活动, 造成植株正常新陈代谢发生紊乱, 生长发育延迟, 严重的还会造成死苗。但对于存活的幼苗, 其生命力比较旺盛, 恢复生长的能力很强, 受损部位可以快速进行自我修复, 最终减产有限, 一般减产5%~10%[2]。

1.2 穗期

玉米穗期是指从拔节至抽雄穗时期, 此阶段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阶段。若此时遭受雹灾, 植株叶片茎秆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导致光合能力减弱, 制造和输送养分能力降低。同时, 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板结, 会直接影响根系正常生理活动, 导致玉米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下降, 植株正常生长和进行穗分化所需养分得不到充足供应, 最终造成穗粒数降低, 空秆率上升。若雹灾发生于大喇叭口期, 损失将更大, 这一时期因灾害影响, 分化的小花、花丝会受到严重损害, 导致小花退化, 开花结实受阻, 冰雹发生于大喇叭口期减产最重。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雹灾试验, 处于大喇叭口期的玉米在全株50%叶片受损的情况下, 穗粒数降低约18.9%, 空秆率上升6.9%~8.8%, 千粒重下降4.2%, 减产幅度达28.8%, 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3]。

1.3 花粒期

处于花粒期的玉米, 植株生长以生殖生长为主。这一时期主要包括开花、散粉、吐丝、受精、籽粒形成及成熟等过程。为争取粒多、粒重, 应最大限度地保持绿叶面积, 延长叶片功能期, 从而防止早衰。而此阶段遭受雹灾, 就会降低绿叶面积, 缩短叶片功能期, 直接影响正常授粉结实及籽粒发育, 造成空秆率上升、穗粒数下降、千粒重降低, 其对产量影响仅次于大喇叭口期, 穗粒数、千粒重将分别下降12.3%、3.9%左右, 空秆率上升约12.6%[3]。同时, 冰雹还会砸伤幼嫩的果穗, 导致籽粒、穗轴出现破损, 发生霉变, 从而影响玉米产量。

2 防御及补救措施

2.1 防御措施

2.1.1 加强预测预报。

准确及时的冰雹预测预报对防御冰雹、减少灾害损失有着重要意义[4,5]。在做好冰雹预测预报的同时, 还要充分做好防雹准备。

2.1.2 人工防雹减雹。

可以利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等防雹设施, 直接把碘化物、干冰等催化剂送至云中, 以降低冰雹形成的条件, 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和消除冰雹的目的, 减少灾害的发生。

2.1.3 植树造林。

在冰雹多发地带积极进行植树造林, 改善生态环境及大气热力条件, 营造有利的田间小气候环境, 破坏形成雹云的条件, 降低冰雹发生的概率, 从而达到减少雹灾的目的。

2.2 灾后管理及补救措施

雹灾后对于不需要翻种的玉米, 应及时采取如下田间补救措施。

2.2.1 清理植株残体。

受损植株的碎叶残枝, 不仅会造成田间郁蔽, 影响田间通风透光, 同时还会加重田间病虫害的发生。为此, 灾后要及时清理破烂的枝叶,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促使健康枝叶快速恢复生长。

2.2.2 加强中耕。

冰雹导致土壤板结, 影响根系正常生理活动, 造成输水输肥能力下降。为此, 冰雹过后, 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 破除土壤板结, 改善土壤环境, 使土壤通气提温, 以确保玉米根系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从而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

2.2.3 补施速效肥。

雹灾后, 玉米叶片常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造成光合作用下降, 植株因缺少养分而生长缓慢。为促进玉米茎叶快速恢复生长, 应根据苗情和生育期及早追施速效氮肥, 可追施尿素75~150 kg/hm2。另外, 还可待新叶长出后,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补充营养。

2.2.4 加强病害防治。

玉米植株受雹灾危害后, 受损伤口容易受到细菌或真菌等病原物的侵染而引发病害。特别是茎秆受损部位, 如处理不及时, 就会出现褐色坏死组织, 随着坏死组织的不断扩大, 最终导致茎秆腐烂, 输导组织中断, 养分运输受阻。为此, 雹灾过后要及时做好受伤组织的杀菌处理, 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可用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 对适量水进行整株喷施。

2.2.5 提前收获。

对处于穗期受损严重的玉米, 因叶面积减少, 养分供应不足, 直接影响籽粒形成及灌浆, 导致果穗秃尖、籽粒败育、千粒重降低。为减少损失, 可以在授粉后20~25 d提前收获, 以鲜果穗形式进行出售, 遗留的玉米秸秆可用作青贮饲料。而对于雹灾造成多数玉米发生茎折的田块, 由于茎秆组织坏死严重, 养分运输受阻, 已无保留意义, 可提早毁种生育期适合的其他作物, 以降低损失。

摘要:冰雹是廊坊市夏季较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可发生于玉米生长的不同生育时期。冰雹发生时常伴有狂风暴雨, 来势猛、危害大, 常给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 造成玉米不同程度的减产。在分析雹灾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基础上, 结合生产实践, 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指导农业生产, 减轻灾害给玉米生产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雹灾,玉米,生长发育,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武月梅, 赵俊兰.现代玉米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2]陆晓敏.雹灾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灾后补救措施[J].北京农业, 2014 (6) :16-17.

[3]慰德铭, 陈国平.玉米不同生育时期雹灾对产量的影响[J].北京农业科学, 1992 (S1) :74-77.

[4]刘鹏, 黄天福, 蔡衡, 等.冰雹的形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4) :303-305.

钾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第8篇

1 玉米生长发育中钾肥的作用

由于钾元素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 能对六十多种酶体系起到活化作用, 并且能调节单位叶面的气孔大小、气孔数, 从而促进二氧化塔与氧气的交换, 加快植物筛管、导管的运输速率, 对植物的很多种代谢过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施用适量的钾肥, 能平衡氮磷元素的营养, 促进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碳代谢、蛋白质的合成、光合作用以及氮吸收;还能调节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原生质胶体性状, 对氮肥和磷肥的过量施用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如果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缺钾的情况就会造成氨积累, 导致玉米产质量的下降。

2 钾肥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施用措施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施用钾肥要按照适量、适时以及标准的施用方法进行施用操作:

在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要乘早施用钾肥, 并且要对钾肥进行集中施用, 不能出现遍地撒的现象, 避免钾肥的浪费。一般来讲, 读玉米钾肥的施用进行两次即可, 分别在玉米的抽穗前和抽穗受精时施用, 使用比例为7:3。但是, 当前有很多地方, 由于土质不是很利于玉米的生长的关系, 在玉米抽穗后要进行两次钾肥施用, 也就是要对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施用三次钾肥。

根据不同土壤条件,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钾肥需求量也不同。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 在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100mg/kg的地质条件下, 要在680m2的土地上施用钾肥20kg, 才能出产500.0~700.0kg的玉米粒。也就是说使用钾肥的原理是土壤供钾能力的降低和玉米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玉米的生长发育不仅仅需要钾元素的供给, 还需要施用氮肥和磷肥。三种元素应该以钾、氮、磷呈1.5:1.2:0.7的比例进行施用。

3 钾肥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作用的具体表现

3.1 增强玉米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

在干旱季节, 钾肥的施用, 对玉米的抗旱能力效果非常明显, 给玉米供应充足的钾肥, 玉米的根系会得到很好的生长, 能很好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从而降低穗位、增强基部茎粗, 使得玉米生长健康, 从而将玉米的抗倒伏率降低55%~70%,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玉米的抗旱和抗虫害能力, 增强玉米的不良土壤的适应能力。

3.2 改善玉米品质、提高玉米产量

根据调查统计, 在680m2的玉米地施用8.3kg的氧化钾, 能使施用钾肥小于8.3kg的蛋白质含量增加0.86%、提高1.34%的淀粉含量, 由此可见, 钾肥能促进玉米的光合作用的加速, 提高矿物质含量以及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另外, 对玉米施用足量的钾元素, 能对玉米产量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根据调查分别在680m2的地块上施用氧化钾15kg、20kg, 玉米的增产量分别为93.6kg、120kg, 其中1kg的氧化钾分别增产6.24kg、6kg, 分别增幅17%和20%, 所以施用足量的钾肥, 能使玉米的产量的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3 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

对玉米施用充足的钾元素能有效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 因为充足的家元素, 能使得玉米的茎秆变得坚韧, 使其细胞壁增厚, 从而降低玉米体内的分子化合物, 使得病原菌没有食物来源, 也就阻止了病虫害的发生。

3.4 钾的施用还能促进氮元素与磷元素之间的转换效应

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 对玉米进行氮肥的施用, 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但是再配合施用钾肥可以对不良影响进行消除, 促进玉米对氮肥和钾肥的吸收作用, 还能促进玉米蛋白质的合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钾元素在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大的作用, 在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汇总施用足量的钾肥。对改善玉米的质量, 提高玉米的产量, 以及增强玉米的抗病、抗旱、抗寒冻以及抗倒伏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莹, 闫伟平, 孙宁等.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玉米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4 (5) :47-52

[2]葛超, 王孝杰, 徐娥等.化学调控剂与钾肥互作对辽南地区玉米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11, 26 (z1) :114-117

[3]包红静, 汪仁, 邢月华等.不同用量钾肥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36) :22394, 22476

玉米生长发育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枣庄市峄城区农业局试验站内, 试验地选择麦田及相邻露地, 土壤质地为棕壤, 地力较肥沃。供试糯玉米品种为黑糯3号、烟糯6号、花糯1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个处理, 分别为麦田套种糯玉米、露地直播糯玉米。糯玉米均于5月9日播种, 其中麦田套种的在相邻麦田畦背上播种, 畦背宽40 cm, 单行种植, 株距20 cm;露地直播的行距65 cm、株距20 cm。各品种行长10 m, 重复2次。播种时施种肥75 kg/hm2, 出苗后及时防治苗期虫害, 适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分别于5月26日、6月5日和6月14日田间取样测定相关性状。各品种每次同时取套种与直播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 测定其株高、茎粗、叶片数、展开叶片长和宽、根条数、单株干重等, 田间连续测定20株自然株高, 计算各处理株高整齐度。株高整齐度用变异系数倒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

式中, x为株高测定值, x軃为株高平均值, n为样本数, S为株高的标准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态条件对糯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表1可知, 3个糯玉米品种麦田套种比露地直播生育进程明显延迟, 其中出苗期均延迟2 d, 三叶期、六叶期平均延迟3.3、13.7 d。麦田套种生育进程大幅滞后于露地直播, 并随时间推移, 生育延迟时间增大。表明麦田套种的生态环境极不利于糯玉米生长发育, 导致苗弱, 生育延迟。

2.2 不同生态条件对糯玉米苗期植株粗度和高度的影响

2.2.1 糯玉米苗期植株粗度。

由表2可知, 麦田套种的3个糯玉米品种苗期植株粗度均明显低于露地直播。黑糯3号麦田套种的植株粗度0.90 cm, 露地直播1.50~2.10 cm, 二者平均相差1倍。烟糯6号麦田套种的植株粗度0.80~0.81 cm, 露地直播1.40~1.90 cm, 露地直播平均粗度较麦田套种粗105%。花糯1号麦田套种的植株粗度0.73~0.77 cm, 露地直播1.35~1.80 cm, 露地直播平均粗度较麦田套种粗110%。3个品种麦田套种的植株平均粗度0.81~0.83 cm, 露地直播平均为1.42~1.93 cm, 差异极大, 且麦田套种的在6月5—14日增加甚微, 而露地直播增粗迅速。表明植株粗度与营养状况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随着糯玉米生长, 植株粗度的差值增大, 麦田套种糯玉米苗期植株粗度增长极其缓慢。

2.2.2 糯玉米苗期植株高度。

由表2可知, 麦田套种对糯玉米苗期植株高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在3次测量中, 麦田套种的黑糯3号比露地直播的植株分别低1.30、8.50、23.30 cm;麦田套种的烟糯6号比露地直播的植株分别低1.30、7.00、18.30 cm;麦田套种的花糯1号比露地直播的植株分别低1.60、8.50、22.40 cm。麦田套种的3个糯玉米品种植株高度比露地直播的平均分别低1.40、8.00、21.33 cm。由此可见, 麦田套种的糯玉米苗期植株高度均低于露地直播。且随着糯玉米生长, 植株高度差值有增大趋势, 其中黑糯3号表现尤为明显。表明环境条件的差异对糯玉米生长影响极大。

2.3 不同生态条件对糯玉米苗期叶龄指数和节根条数的影响

2.3.1 糯玉米苗期植株叶龄指数。

叶龄指数表示展开叶数与总叶片数的比例关系, 与展开叶的数量密切相关。由表3可知, 麦田套种的3个糯玉米品种苗期叶龄指数与露地直播相比差值较大, 麦田套种的叶龄指数明显少于露地直播的, 3次测定中, 黑糯3号麦田套种比露地直播的分别减少5.50、7.50、18.00;烟糯6号麦田套种比露地直播的分别减少6.40、5.30、20.60;花糯1号麦田套种比露地直播的分别减少6.70、7.80、20.50。3个品种麦田套种与露地直播的平均差值分别为6.20、6.86、19.70。随着糯玉米的生长, 叶龄指数差值有增大趋势。

2.3.2 糯玉米苗期植株节根条数。

由表3可知, 黑糯3号麦田套种比露地直播的分别减少0.10、5.50、8.20条;烟糯6号麦田套种比露地直播的分别减少0.10、5.50、8.20条;花糯1号麦田套种比露地直播的分别减少0.10、5.30、8.10条。3个品种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10、5.43、8.17条。由此可见, 麦田套种糯玉米苗期节根数均大幅低于露地直播, 二者差值较大, 而且随着苗期糯玉米的生长, 植株的节根条数差值有增大趋势。

2.4 不同生态条件对糯玉米苗期单株干重和株高整齐度及展开叶长宽比的影响

2.4.1 糯玉米苗期单株干重。

由于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特有的生理功能, 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玉米的干重与产量呈高度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r=0.993。玉米干重越重, 为籽粒产量形成提供的营养物质也越多, 最后产量也越高。由表4可知, 麦麦田田套套种种下下33个个糯糯玉玉米米品品种种苗苗期期单单株株干干重重比比露露地地直直播播大大幅幅度下降, 3次测定中, 黑糯3号麦田套种与露地直播差值分别为25.00、90.00、5 755.00 mg;烟糯6号麦田套种与露地直播差值分别为20.00、80.00、5 923.00 mg;花糯1号麦田套种与露地直播差值分别为29.00、85.00、5 714.00 mg。3个品种的单株干重平均差值分别为24.67、85.00、5 797.34 mg。由此可见, 麦田套种的糯玉米苗期单株干重均低于露地直播的, 而且随着糯玉米的生长, 植株的单株干重差值有增大趋势。

2.4.2 糯玉米苗期株高整齐度及展开叶长宽比。

由表4可知, 麦田套种糯玉米苗期株高整齐度明显低于露地直播。黑糯3号麦田套种与露地直播的差值为7.70;烟糯6号麦田套种与露地直播的差值为7.50;花糯1号麦田套种与露地直播的差值为7.70。3个品种的株高整齐度平均差值达7.63。由此可见, 麦田套种的糯玉米大小苗分化严重、高矮不齐, 严重影响群体整齐度。展开叶片长宽比表明苗期植株外部的瘦弱程度, 长宽比越大, 植株越瘦弱。调查数据表明, 麦田套种与露地直播的展开叶长宽比差异极明显, 麦田套种的比露地直播平均高3.70左右, 叶片窄而长, 明显呈弱苗状态。表明麦田套种的生态环境极易导致糯玉米形成弱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条件对糯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很明显, 与露地直播相比, 麦田套种玉米植株变矮变细, 叶片数减少, 尤其是展开叶片变长变窄, 长宽比增大, 单株叶面积减小, 叶色发黄, 根系发育差, 长势弱, 单株干重低, 株高整齐度下降, 苗期生育进程明显缓慢。糯玉米对麦田套种的生态条件反应敏感, 麦田套种的环境条件不利于糯玉米苗期生育, 极易形成弱苗, 严重影响群体质量和产量。

复合群体和单一群体具有不同的生态小气候, 因此对其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同影响。根据2001年对麦田套种普通玉米的光照、温度、水分3个因素测定, 温度差异不大, 而地面光照强度方面, 麦田套种比露地直播日平均减少约40%;0~60 cm土壤水分减少3.5%。由此表明, 影响糯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水分, 由于小麦消耗了大量土壤水分, 导致麦田套作地土壤耕层含水量明显低于直播糯玉米地, 土壤干旱板结;又由于小麦对套作糯玉米的遮荫作用, 导致麦田套作地平均地面光照较自然光显著降低, 苗期生长条件变劣, 导致上述结果发生。故糯玉米苗期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比普通玉米要求更优越。由于糯玉米苗期生育对光照、水分的反应很敏感, 故糯玉米高产栽培不适宜麦田套种方式, 露地直播时也应加强光照及水分的改善, 即创造合理密植和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 加强苗期田间管理[7,8,9]。其他因子对于糯玉米套种时期的影响, 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采用麦田套种和露地直播2种方式, 形成自然状况下生态条件的差异, 比较研究不同生态条件对糯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套种条件下糯玉米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龄指数、单株叶面积、根系数量、单株干重等均明显低于露地直播条件, 从而导致麦田套种条件下糯玉米生育进程大幅延缓、植株瘦弱、大小苗分化严重、株高参差不齐、整齐度显著降低。影响上述结果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照, 其次是水分。故麦田套种方式不适宜糯玉米的高产栽培;露地直播条件下应合理密植, 保证适宜土壤水分, 强化苗期管理, 改善苗期生育的光照、水分等生态条件。

关键词:糯玉米,生态条件,苗期,生长发育,影响

参考文献

[1]位东斌, 东先旺.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张玉良.农业化学与生物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7:151-175.

[3]赵玉山.怎样种好糯玉米[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5 (7) :15-17.

[4]刘正, 王波, 谷业理, 等.糯质玉米的利用价值[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4 (1) :19-21.

[5]潘玉花, 朱丽艳, 朱耀鑫.糯玉米的特性及其开发利用[J].现代农业, 1998 (12) :29-31.

[6]蔺改欣.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6 (3) :23-25.

[7]哈娟.辽宁省糯玉米研究现状与育种方法探讨[J].杂粮作物, 2003 (1) :34-36.

[8]李春来.糯玉米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J].中国农技推广, 1999 (5) :47-48.

玉米生长发育 第10篇

1 试验地点的基本概况

本实验设在沈阳军区通北第二农副业基地。土壤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

2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4,5]:土壤全氮含量—开氏法、土壤全磷含量—酸溶—钼锑抗比色法、土壤全钾含量—氢氟酸—高氯酸消煮法、土壤速效氮含量—碱解扩散法、速效磷含量—盐酸—氯化铵法 (Bray et al, 1945) 、速效钾含量—乙酸铵提取法、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 土壤的p H值—电位法。

3 试验处理与田间设计

3.1 大豆平衡施肥试验

根据调查当地大豆施肥量和测土结果确定OPT (OPT为最佳施肥量) 施肥量为N3P5K3 (用量分别为纯N3kg/667m2、P2O53kg/667m2、K2O3kg/667m2) 。小区试验, 共设七个处理, 3次重复 (即OPT、OPT-N、OPT-P、OPT-K、OPT-S、OPT-B、OPT-Zn) , 试验小区养分用量如表2。小区面积:每区5垄×10m×0.7m=35m2。大豆种植品种为黑河18。

3.2 玉米平衡施肥试验

根据当地玉米施肥量和测土结果确定OPT亩施肥量为:N10P6K5。采用小区试验, 共设六个处理, 3次重复 (即OPT、OPT-P、OPT-K、OPT-S、OPT-Zn) , 试验小区养分为用量如表3.小区面积:每区6垄×10m×0.7m=42 m2。玉米品种为德美亚1号。

4 结果与分析

4.1 平衡施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初花期调查结果表明 (表4) , OPT处理大豆株高、根长、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鲜重和叶绿素含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减素处理。因此平衡施肥队大豆初花期生长非常重要。

硫酸锌含Zn35%, 硼砂含硼 (B) 11%, 硫酸铵含S24%

硫酸锌含Zn35%, 硫酸铵含S24%

大豆结荚期调查结果表明 (表5) , OPT处理大豆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重都明显高于其他减素处理。减磷、减锌和减硼大豆的结荚期生育指标都明显受到影响。因此平衡施肥对大豆结荚期生长也非常重要。

平衡施肥对大豆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正效应 (表6) 。施肥量最佳处理OPT大豆株高、株荚数和百粒重等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各减素处理。不施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对大豆生长发育有较明显的负效应。

从各处理产量结果看, 最佳处理OPT的产量高于减素处理的产量, 说明最佳处理设计合理。不施N肥、P肥、K肥、S肥、Zn肥和B肥各处理与OPT相比, 减产幅度为12.8%~19.79%, 差异显著。平衡施肥能明显缓解旱灾对大豆各生育期和生长因子的影响, 从而使大豆产量得到保证。

4.2 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7中可见, 最佳处理OPT的玉米生长发育明显的好于其它减素处理。说明大、中、微量元素缺乏能明显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施肥中不可忽视。

玉米试验产量结果表明, 最佳处理 (OPT) 的玉米生长发育明显好于其它减素处理, 玉米平衡施肥增加了穗长和穗茎粗、穗粒数, 提高了百粒重, 全面优化了玉米产量构成的要素。

5 小结

平衡施肥对大豆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正效应。施肥最佳处理OPT大豆株高、株荚数和百粒重等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各减素处理。不施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对大豆生长发育有较明显的负效应。

在玉米的减素处理中, 最佳处理 (OPT) 的玉米生长发育明显好于其它减素处理, 玉米平衡施肥增加了穗长的穗茎粗、穗粒数, 提高了百粒重, 全面优化了玉米产量构成的要素。说明大、中、微量元素缺乏能明显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在氮磷钾平衡施肥的基础上, 适当增施磷肥、钾和硼肥, 消除土壤养分限制因子, 增加农作物产量。

摘要:平衡施肥能改善作物的各项生理指标, 增加作物产量。通过对田间平衡施肥试验结果分析, 明确了平衡施肥在农田退化土壤治理中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平衡施肥,大豆,玉米

参考文献

[1]王立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本原理方法原则及主要过程[J].北京农业, 2007, (4) :43-44.

[2]王敏.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及其技术要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 (4) :105-106.

[3]鲁剑巍.测土配方与作物配方施肥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6:12-31.

[4]鲍士旦.土壤农业化学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5:25-114.

玉米生长发育 第11篇

关键词:夏玉米;耕作方式;土壤水分;滨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3;S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23

Abstract:The soil characters of Hebei Province in coastal area are that the top layer becomes shallow, and th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weeds are serious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3 kinds of tillage managements 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managements on soil moisture and development of summer maize. CK was the tillage, the others were deep plowing 30 cm after rotary (T1), sub-soiling 40 cm after rotary (T2) and rotary (T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1 or T2 treatments could improve soil topsoil moisture, and T2 keeping moisture effect was the best. T1 and T2 treatments increased maize leaf area index, grain numbers per spike, spike length, TKW (thousand kernel weight) and grain yield, reduced the rate of empty stalk, the effect of T2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1. The sub-soiling 40 cm after rotary was the best tillage managements.

Key words: summer corn;tillage methods;soil moisture;coastal areas

夏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已在我国北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旱作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对于夏玉米抢时播种、提高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1]。但是,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夏玉米地的涝害、草害、病虫鼠害等日益严重。此外,免耕的同时伴随着化肥多年过量施入,造成土壤耕层越来越浅、犁底层厚且坚硬,保水能力下降,从而限制了作物产量的提高[2]。许多研究表明[3-6],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持水性能,增加作物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本研究针对河北省黄骅滨海地区玉米产区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耕作方式,分析其对土壤水分、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探讨适合该地区的科学有效的耕作方式。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

黄骅位于东经117°05'~117°49',北纬38°09'~38°39'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因临近渤海湾而略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季风显著。年平均降雨567.9 mm,雨热同季,气候温和,无霜期210 d。

试验设在黄骅市大贾乡云庄村,该试验地近20年来没有进行深翻或深松,属于滨海盐化黏潮土区。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46,1.00,10.09 g·kg-1;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98.91,6.90,154.51 mg·kg-1;有机质含量为6.54 g·kg-1;全盐含量为0.19%;pH值为7.77。

从2013年开始,按照当地耕作习惯实施夏整地。试验设深翻30 cm后旋耕(T1)、深松40 cm后旋耕(T2)、旋耕(T3)和免耕 (CK)共4个处理。大区设计,不设重复,每区面积为1 020 m2。

6月下旬播种,播种密度为4 800株·667 m-2。播前条施复合肥30 kg·667 m-2作为底肥,于大喇叭口追施46%的尿素20 kg·667 m-2。玉米品种为郑单958,玉米生育期间按当地习惯进行田间管理。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在苗期、大喇叭口期、成熟期用ECA-SW1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定0~100 cm土壤含水量,用ECA-YL01土壤紧实度仪测定0~40 cm土壤紧实度;苗期、大喇叭口、吐丝期、成熟期测玉米叶面积,计算叶面积指数;在苗期、大喇叭口、吐丝期、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叶光合速率、干物产量;收获时测定产量,每处理取3 点,选取有代表性的5穗进行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苗期,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T1、T2、T3 处理均大于CK, T2处理的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7.1,26.8,21.8,17,26.2个百分点,T1 处理相比CK 分别增加6.7,18.6,8.7,9.5,0.8个百分点。

大喇叭口期正值高温季节,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各土层水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根系较集中的0~40 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依次为T2>T1>CK>T3,T2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较对照提高17.4个百分点;在41~60 cm土层,处理间差异较小,但T2稍低于其他3个处理,原因可能是T2处理利于玉米吸收利用水分。对于61~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成熟期土壤水分总体下降,这与当时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状况有关。在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依次为T2>T1>T3>CK处理,3个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6.03,29.8,13.74个百分点。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对于21~40 cm土层,T1、T2、T3 处理分别比CK高11.57,40.5,22.3个百分点;对于41~60 cm土层,各个处理分别比CK 高19.8,26.4,15.3个百分点;对于61~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各处理与CK相近。

2.2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土壤紧实度由土壤抗剪力、压缩力和摩擦力等构成,是土壤强度的一个合成指标。它主要决定于土壤质地、容量和含水量。其中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土壤紧实度可预测土壤承载量、耕性和根系伸展的阻力。土壤紧实度的大小可影响作物根系的穿孔和生长,是一个重要的土壤物理特性指标,常用于评价土壤耕性。紧实的土壤可阻止水分的入渗,降低化肥的利用率,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导致作物减产。

由表1可知,随着玉米的生长,土壤的紧实度逐渐增大。但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不同。苗期土壤紧实度顺序为T1

2.3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简称LAI)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叶片的垂直投影面积的总和,它不仅是进行生物量估算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定量分析地球生态系统能量交换特性的重要参数,还是对农作物产量估算的一个重要参数[7]。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不同,从出苗到吐丝期叶面积指数不断增大,从吐丝期到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逐渐降低,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变化成倒U形曲线分布。

由表2可知,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同。在整个生育时期,T2处理叶面积指数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苗期和大喇叭口期,T2和T1、T3差异不显著。到了吐丝期,叶面积指数顺序为T2>T1>T3>CK,分别比CK增加13.6%,7.3%,1.5%;成熟期,叶面积指数的大小次序与吐丝期相同,T1、T2分别比CK高出9.04%,12.06%,T3与CK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深松40 cm后旋耕和深翻30 cm后旋耕均能有效增大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促进玉米增产。但是,深松40 cm后旋耕这种耕作方式的促进作用最大。

2.4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株高是反映玉米生长状况的一个有效指标。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株高的影响见表3。在整个生育期内,玉米植株高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到了吐丝期,植株达到最大值,在成熟期株高略有下降,与先前他人的研究相同[8-13]。在4种不同的耕作方式下,旋耕对苗期株高的影响最大,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但是,到了大喇叭口期以后,这4种整地方式对玉米株高的影响差异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2.5 不同耕作方式对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由表4可知,苗期干物质量依次为T2=T3>T1=CK处理,处理间相差较小;大喇叭口期干物质量依次为T2>T1>T3>CK,干物质量分别比CK高出80.4%,37%和17.4%;吐丝期不同处理下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大小为CK>T1>T3>T2;成熟期不同处理下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大小为T1>T2>T3>CK,分别比CK高26.7%,21.8%和20%,但T1和T2之间差异不显著。

以上结果表明,秋季深松40 cm之后再旋耕一遍的耕作方式与其他处理相比,植株的整体素质最好。

2.6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5)表明,深松40 cm后旋耕(T2)处理产量最高,达7 593.87 kg·hm-2,比CK(对照)提高29.53%,与其他几个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4个处理的产量表现为T2>T1>T3>CK。

各处理的成苗数比CK(免耕)分别高2.26%,12.43%,3.96%,总体趋势是T2(深松40 cm后旋耕)>T3(旋耕) >T1(深翻30 cm后旋耕)>CK(免耕);穗粒数表现为T1>T3>T2>CK,T2和T3之间差异不显著;空秆率由小到大是T2

综上所述,在环渤海雨养旱作区深翻、深松和旋耕均能提高夏玉米产量,但深松40 cm后旋耕这种耕作方式最有利于该地区夏玉米增产。

3 结 论

(1)在滨海旱作区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保水能力和紧实度不同。深翻30 cm后旋耕和深松40 cm后旋耕均比当地习惯性耕作方式——免耕能提高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土壤紧实度。在夏玉米根系分布密集的耕层中,以深松40 cm后旋耕这种耕作方式的保墒和降低紧实度效果最好。

(2)深松40 cm后旋耕和深翻30 cm后旋耕均能有效增大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促进玉米增产。但是,深松40 cm后旋耕这种耕作方式的促进作用最大。

(3)深松40 cm后旋耕和深翻30 cm后旋耕处理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玉米的产量性状,增大了穗粒数、穗长和千粒质量,降低了空秆率。其中,深松40 cm后旋耕的增产效果最明显。试验结果表明,从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促进植株生长、增加玉米产量的角度,结合黄骅滨海雨养旱作区现状,最适合该地区的耕作措施为“深松40 cm后旋耕”。

参考文献:

[1] 王秀,赵四申,高清海,等.夏玉米免耕播种不同机械施肥方式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1):85-87.

[2] 孙建利.过量使用化肥危害的思考[J].资源与环境科学,2010(16):278-279.

[3] 李旭,闫洪奎,曹敏建,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17(6):76-78,81.

[4]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等.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1) : 0155-0160.

[5] 李少昆,王克如,冯聚凯,等.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J].作物学报,2006,32(3):463-465.

[6] 刘海忠,王保强,武玉华,等.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7-9.

[7] 许迪, Schmid R,Mermoud A.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动态变化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1999,15(3):101-106

[8] 闫海丽,张淑香,严凯兵,等.冷凉地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4):16-19.

[9] 张伟,张冬梅,樊修武,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0(7):44-47.

[10] 胡守林,张改生,郑德明,等.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地下部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4):223-225.

[11] 李永平,王孟本,史向远,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7):723-727.

[12] 王鸿斌,赵兰坡.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渗透性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6):2 825-2 827.

[13] 张国合,常建智,李彦昌,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3(11):14-16.

参考文献:

[1] 王秀,赵四申,高清海,等.夏玉米免耕播种不同机械施肥方式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1):85-87.

[2] 孙建利.过量使用化肥危害的思考[J].资源与环境科学,2010(16):278-279.

[3] 李旭,闫洪奎,曹敏建,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17(6):76-78,81.

[4]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等.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1) : 0155-0160.

[5] 李少昆,王克如,冯聚凯,等.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J].作物学报,2006,32(3):463-465.

[6] 刘海忠,王保强,武玉华,等.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7-9.

[7] 许迪, Schmid R,Mermoud A.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动态变化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1999,15(3):101-106

[8] 闫海丽,张淑香,严凯兵,等.冷凉地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4):16-19.

[9] 张伟,张冬梅,樊修武,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0(7):44-47.

[10] 胡守林,张改生,郑德明,等.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地下部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4):223-225.

[11] 李永平,王孟本,史向远,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7):723-727.

[12] 王鸿斌,赵兰坡.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渗透性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6):2 825-2 827.

[13] 张国合,常建智,李彦昌,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3(11):14-16.

参考文献:

[1] 王秀,赵四申,高清海,等.夏玉米免耕播种不同机械施肥方式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1):85-87.

[2] 孙建利.过量使用化肥危害的思考[J].资源与环境科学,2010(16):278-279.

[3] 李旭,闫洪奎,曹敏建,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17(6):76-78,81.

[4]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等.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1) : 0155-0160.

[5] 李少昆,王克如,冯聚凯,等.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J].作物学报,2006,32(3):463-465.

[6] 刘海忠,王保强,武玉华,等.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7-9.

[7] 许迪, Schmid R,Mermoud A.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动态变化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1999,15(3):101-106

[8] 闫海丽,张淑香,严凯兵,等.冷凉地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4):16-19.

[9] 张伟,张冬梅,樊修武,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0(7):44-47.

[10] 胡守林,张改生,郑德明,等.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地下部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4):223-225.

[11] 李永平,王孟本,史向远,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7):723-727.

[12] 王鸿斌,赵兰坡.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渗透性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6):2 825-2 827.

玉米生长发育 第12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吉林市农科院试验田中等肥力冲积土上进行, 供试土壤含速效氮117.72 mg/kg, 速效磷15.65 mg/kg, 速效钾122.35 mg/kg, 有机质20.56 g/kg, p H值为6.32。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九单57, 种植密度为5.0万株/hm2。供试玉米专用肥氮磷钾配比为13-19-17、控释肥为30-13-10、高氮复合肥为30-13-10, 其他速效肥料为尿素、磷酸二铵和氯化钾。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分别为处理1:不施肥;处理2:常规施肥, 即施用纯N 248 kg/hm2、P2O5103 kg/hm2、K2O 45 kg/hm2;处理3:施用玉米专用肥+追施尿素, 即施用纯N 248 kg/hm2、P2O5103 kg/hm2、K2O 45 kg/hm2;处理4:施用控释肥, 即施用纯N 186 kg/hm2、P2O571 kg/hm2、K2O 60 kg/hm2;处理5:施用高氮复合肥, 即施用纯N 180 kg/hm2、P2O578 kg/hm2、K2O 60kg/hm2。4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为39 m2 (10.0 m×3.9 m) , 6行区, 小区试验区周边设有保护行。春玉米行距为65.0 cm, 株距为32.5 cm, 每小区定植195株。处理2和处理3在喇叭口期各追施尿素300 kg/hm2, 其他处理肥料均按底肥施入[1,2,3]。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春季播种前采集耕层土壤, 用常规方法进行土壤养分分析。玉米生长过程中分别在八叶期、拔节期、吐丝期和成熟期调查玉米生长情况[4,5,6]。秋季玉米成熟后, 进行收获测产, 同时取代表性玉米10穗, 带回室内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 春玉米苗期, 处理2的株高最高, 叶片数也相对较多;处理5株高略低, 叶片数偏少;处理3和处理4的株高相同, 两者叶片数与处理2相差不大。在春玉米拔节期, 处理4的株高最高, 其他处理略低, 各处理间叶片数相差不大;茎粗均较处理1增加, 其中以处理5的茎粗最大。春玉米吐丝期, 处理4的株高最高, 其他处理略低, 各处理间叶片数相差不大;处理4的棒位最高, 而其他处理的棒位相差不大;5个处理的茎粗均低于拔节期, 其中以处理3的茎粗变化最大。可见, 春玉米生育前期, 常规施肥比施用控释肥或高氮复合肥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大, 而生育后期, 二者对春玉米的作用正好相反。

2.2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处理4玉米产量最高, 达11 009.4kg/hm2。处理1较处理2减产24.73%, 处理3较处理2减产3.20%, 处理4较处理2增产19.03%, 处理5较处理2增产3.05%。处理4的穗粒数最高, 平均为722.1粒, 其百粒重也最高, 为42.9 g, 其穗秃尖长最短, 为0.87 cm。可见, 在冲积土地区, 控释肥能够满足春玉米生长发育需要, 对春玉米的增产作用最大, 同时可改善春玉米的产量因素构成。

2.3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 处理4的纯收入最高, 为1 617.1元/hm2, 较处理2增加1 038.3元/hm2, 较处理3增加1 061.4元/hm2, 较处理5增加694.3元/hm2。此外, 4个施肥处理的产量增加量、增加产出、化肥成本或纯收入的变化趋势均一致, 符合高投入、高产出的要求。

注:按尿素2 000元/t、磷酸二铵4 500元/t、氯化钾按3 400元/t、玉米专用肥3 300元/t、控释肥5 400元/t、高氮复合肥3 600元/t计算, 玉米按1.2元/kg计。

3 结论与讨论

(1) 在冲积土地区, 常规施肥对春玉米生长前期的促长作用要大于控释肥和高氮复合肥, 但在后期控释肥和高氮复合肥处理的促长作用则大于常规施肥。

(2)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的增产作用和产量因素构成具有不同的改善作用, 大小顺序为控释肥>高氮复合肥>常规施肥处理>玉米专用肥+追施尿素。控释肥能够较好满足春玉米生长发育需求, 对春玉米的增产作用最大, 同时可有效改善春玉米产量因素构成。

(3) 不同施肥模式的春玉米产量增加量、增加产出、化肥成本和纯收入的变化趋势一致, 施用控释肥可使春玉米产量最高, 虽投入最大, 但同时经济效益也最大。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在冲积土壤上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对春玉米生长前期的促长作用大于控释肥和高氮复合肥, 而后期则与此相反;与常规施肥相比, 控释肥可显著改善春玉米农艺性状, 提高春玉米产量, 经济效益最大。

关键词:施肥模式,春玉米,产量,冲积土

参考文献

[1]郭小军, 王晓燕, 白志荣.对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5) :9-10.

[2]毛政国, 翟玉光, 欧阳善平, 等.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和产值影响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 2010 (10) :61-63, 73.

[3]王灵骄, 喻美玲.安顺市玉米施肥现状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0) :84-85, 88.

[4]石勇, 刘卫平, 王相春, 等.玉米高效施肥模式及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 2010 (1) :66-67.

[5]边秀芝, 郭金瑞, 阎孝贡, 等.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 2008, 33 (6) :41-43.

上一篇:冷再生剂下一篇:检修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