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表达方式调研报告

2024-07-21

情绪表达方式调研报告(精选5篇)

情绪表达方式调研报告 第1篇

( 1) 了解目标群体的情绪表达和分享需求及方式

( 2) 了解目前市面上情绪相关网站的优劣

2调研对象及方法

( 1) 调研对象: 90后的高校学生群体和80后上班族

( 2) 调研方法: 调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以问卷调研为主,同时辅助访谈。随机抽样选取了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地质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等11所高校的90后高校学生122人; 在上、下班高峰期选择沙河、西二旗、知春路等地铁站以及二里庄等 “蚁工族”聚集区随机选择了84人进行问卷调研,并对其中的91人进行了随机访谈。然后对收集的数据结果采用SPSS17. 0进行统计分析。另外,针对情绪的网络分享/宣泄及产品需求与15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以辅助定量分析。

3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包含问卷和访谈两个部分,问卷内容涉及被访者的生活满意度、情绪表现状态及情绪应对方式。访谈内容主要为: 对互联网表达和分享情绪的看法、目前情绪表达空间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未来产品形态的预期和接受 / 接受度。

情绪表达采用动作表情 ( 手势、身体姿态) 和面部表情来表明社会地位,转移冲突,抑或企图得到支持的一种反应[1]。

4调研结果分析

4.1统计指标与计算方法

调研问卷分为生活满意度、情绪表现状态及情绪应对方式三个部分,其中第9题为负向计分,即选项与分值相反。问卷各部分分值算法公式如下:

生活满意度得分 = ( 1至5项的总分 /5 ) + 第6项分数

情绪表现状态得分 = ( 7至10的总分 /4 )

情绪应对方式得分 = ( 11至17项的总分/7)

4.2数据分析结果

4.2.1情绪体验强烈的群体特征

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1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 358,P = 0. 000 < 0. 001表现为强显著相关。2生活满意度与情绪表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 645,P = 0. 000 < 0. 001表现为强显著相关。3生活满意度与情绪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 186,P = 0. 007 < 0. 05表现为显著相关。4情绪应多方式的结果为: 精力充沛分值与情绪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 137,P = 0. 049 < 0. 05,表现为显著相关。

结论: 1当经济状况不理想时,则生活满意度较低; 2对现实不满,情绪体验较多而且强烈,同时情绪表达和排解意愿较强,具有特定的情绪应对方式。3生活、工作或学习中精力充沛的人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活、工作或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同时能够找到有效排解消极情绪的方式和方法,而且样本半数以上的人 ( 53% ) 选择通过网络和手机APP的方式来排解消极情绪。

4.2.2情绪排解意愿强的群体的应对方式特点

从问卷中筛选出消极情绪排解意愿较强的被试数据 ( 约占样本的58. 1% ) ,对这一群体进行描述统计,发现该群体的特征如下:

( 1) 情绪体验出现频率非常低或非常高。数据结果显示,情绪体验出现频率与排解意愿并非呈线性关系,而是呈 “U型” 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 0. 236,P = 0. 009 < 0. 05,表现为显著相关。即消极情绪体验出现频率非常低和非常高的人,他们的情绪排解意愿最强,很少出现消极情绪体验的人,一旦出现则情绪体验会非常强烈,因此排解意愿极强; 而经常出现消极情绪体验的人, 经常为此困扰,所以排解意愿也非常强烈。该样本群体中有57. 5% 的人会采用互联网或者手机APP方式排解情绪的意愿较强。其中15% 的人使用图片表达的意愿较强; 35. 8% 的人使用文字表达的意愿较强,62. 5% 的人使用音乐调节情绪的意愿较强; 47. 5% 的人选择看视频方式调节情绪; 20. 8% 的人使用玩游戏的方式宣泄情绪。

( 2) 生活满意度较高,但消极情绪体验较多。从统计数据中发现存在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生活总体满意度较高,精力较充沛,也能妥善处理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但是他们产生消极情绪体验的频率却比较高。从访谈中可以分析出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是周期性情绪的影响; 二是家庭、婚恋、工作压力等问题困扰而产生消极情绪体验; 三是对内心体验的关注和思考。

结论: 情绪排解需求强烈的群体的特征: 1无论消极情绪体验频率或低或高,他们消极情绪体验都比较强烈; 2生活满意度较高的群体同样具有排解消极情绪的强烈需求,因为他们的内心更敏感,虽然对生活现状积极接受, 但却又不安于现状,他们善于思考和追求新的挑战,因此会产生一定的负性情绪体验,如焦虑、恐惧、担忧、孤独等。

国外已有一系列研究表明,善于表达的人很少有抑郁倾向; 高情绪表达者比低情绪表达者有更多的欢乐、更少的焦虑和内疚[2]。

5深度访谈分析结果

5.1情绪体验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方式

访谈中,女性的情绪体验频次较男性略高 ( 男性情绪体验频次高的占样本的47. 5% ,而女性为52. 5% ) ,这与其他人的研究情况一致,有研究表明: 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乐于表达情绪,这与国内外先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女性积极情绪体验产生原因主要与家庭、娱乐和爱好有关,而消极情绪体验则与工作、生活琐事、生理周期和课题压力 ( 学生群体) 有关。男性积极情绪体验产生的主要原因通常与娱乐和交际相关,而消极情绪体验通常与家庭和工作压力相关。

在情绪体验的应对方式上,女性的线上应对方式主要采用电子日记、看视频、听音乐、发图片,而线下则会通过倾诉、逛街购物等方式应对。男性的线上排解方式主要为听音乐、看电子书,线下则是通过运动、聚会娱乐、思考等方式应对。

5.2对互联网表达和分享情绪的看法

被访者们对于用互联网表达和分享情绪的看法意见不一。

持赞成意见的人认为: 情绪也需要一个空间来分享和表达,“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消极情绪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同时需要别人的关注、安慰和鼓励,如果能有同样经历的人分享解决的方法或者经验就更好了。因此,需要一个这样的平台, “一吐为快”,而且最好能将直接发送语音和图片。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 1情绪一定涉及相应的人和事件,而目前的微信朋友圈或者QQ里全是熟人,不想让熟悉的人知道。而微博基本上关注的都是名人,普通人发点情绪,基本上无人关注。2无法快速找到一个贴切的图片来表达心情,QQ表情太简单,感觉发了别人也无法体会我的心情,所以没必要发。3认为应该传递正能量,发消极的情绪,担心影响大家的心情; 发开心的情绪,担心别人因为比较而嫉妒或者伤感。

5.3目前情绪表达空间存在的问题

当问到目前情绪表达空间存在的问题时,整理出以下观点:

( 1) 缺少情绪表达的环境和氛围,分享者失去了分享的动力和意义。

“整天晒幸福,得瑟什么啊? 就她最开心。”

( 2) 缺少情绪表达和分享的空间,无处分享。

“微博里全是同事,一发上去,大家全猜到了,别人会怎么看我呢?”

( 3) 缺少形象和贴切的情绪表达工具。

“我倒是想表达情绪啊,要找个图片表达我的心情还真是没法找到贴切的,等我找到了,估计这个心情已经不是原来的心情了吧?”

( 4) 缺少即时表达的有效方法。

情绪表达方式调研报告 第2篇

宝宝有情绪-正确了解宝宝的情绪表达

宝宝有哪些小情绪?

“我是不是感到舒服”―这或许是婴儿能表现出的最早的情感。比如,是不是被包裹得太紧了,外面是不是太吵闹了等等。即使是新生儿,面对这类情况的时候,也会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反应表达出来。举例来说:一个刚刚降生的宝宝,他偶尔会在母亲的胸前蜷成一团,“有时这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比如外界的噪音太大,”儿科医生解释说,“但有些时候,这种行为表现出的则是对母亲强烈的爱意。”

“社交”性质的微笑是婴儿能有意识地使用表情的有力证据。通常,这会出现在4~8个月的时候。通过细心的观察,妈妈们可以把这种微笑同过去的那种通常情况下的满意微笑区分开来。很多时候,这种新的微笑是由某个人(通常是父母)的到来所触发的。有报告表明,即使是还没有睁开眼睛的婴儿,听到亲人的声音,或者是感受到亲人的触摸时,也会发出“社交”性质的微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小宝宝会越来越表现出社会性的一面。他们会在微笑的同时,再加入“哈哈”的声音,甚至摇摆四肢;并且此时,父母们可以明显可以从他们的表情中感受到:他们正在期待某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当王太太5个月大的女儿晓晓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她两岁半的表哥总喜欢偷偷溜到婴儿床的一侧,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尽管晓晓看不到哥哥的位置,但她听到声音后,能马上高兴得咯咯笑;而当哥哥停止声音时,晓晓也停止笑声,脸上一副很努力地在等待什么的表情。很明显,5个月大的晓晓非常期待这种游戏,并知道如何反应。我们没法确信晓晓是不是明白逗她笑的人是哥哥,不过很明显她知道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这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情感回应。

语言能力会在婴儿3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发育。小宝宝会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出“咕噜”声,这是在模仿他最亲近的人的声音。这个时候,迅速的反馈和微笑尤为重要:如果孩子开始对你“讲话”了,那么他最期待的就是你与他“交流”―这是一个锻炼语言能力的重要练习,立即开始吧。

此外,发怒也是这个阶段常见的表情。不用紧张,很多时候够不到玩具的挫折感就会让他们生气起来。不过没关系,这个时期的宝宝能在一秒钟后就忘记“生气”这回事了。如果够不到玩具,他们会生气一秒钟,然后更加努力地练习使用身体,增长力量。

害怕和爱

蒋太太回忆起她的一段困难经历:那是她儿子豆豆7个月大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豆豆只允许妈妈、爸爸和一个阿姨抱,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人抱他,他都会哭个不停。麻烦就在于此,蒋太太有个很大的家庭,这个孩子又是家里唯一的新生代,“每个人都希望把他抱在怀里,那段时间简直是噩梦。”

小豆豆的问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陌生人恐惧症”。像其他这个年龄的婴儿一样,豆豆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非常复杂,他担心新接触的人会取代原来他所熟悉的人。

另外一种类似的情况叫做“分离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宝宝非常担心自己深爱的人离开。万一他或者她再也不回来了怎么办?于是,很多这样的孩子就根本见不得母亲开始打扮,或是父亲开始摆弄车钥匙。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就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你的宝宝已经发育到可以预期“令人失望”的事情了。

当然,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还会开始体验这个世界上种种有趣的事情,并且开始与他人分享这种快乐体验。他们会指着令他万分高兴的东西给父母看,然后希望父母们看了之后能像他一样的兴奋。通常,在这个阶段的最后时期,孩子们开始说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字、词―这些最早说出的话一般都是他们认为极为有趣的事,或者是极为亲近的人,比如爸妈、兄弟姐妹、小宠物等。

宝宝爱发脾气?

好像一夜之间,他就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他的世界开始向外拓展―这一切,都应该感谢父母们平时灌输的知识。随着宝宝们语言能力的提高,他们的表情表达能力也在随之提高。

生气和沮丧的情绪开始出现。在这个年龄期,宝宝从微笑马上转向眼泪可能就发生在一分钟之内。比如,妈妈陪宝宝呆着的时候,宝宝满脸笑意;妈妈刚要起身走开,宝宝立刻瘪起了小嘴――孩子们越来越能老练地表达自己的不高兴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父母限制他们做某些事情时,都可能引发一场大脾气的龙卷风。

在这个年龄,彻底的大发脾气在孩子的情绪、生理和智力上占了很重要的角色。专家说:“发脾气是孩子掌握新技能的外在表征。”发脾气这样令人烦恼的举动,其实只是由于孩子们有自己的意愿,想去做点什么了,可惜他们此时的能力还做不到。

同时,另外一种积极的情绪――“同情”则会出现在宝宝18个月左右的时候。当一个孩子表达出他在为谁感到难过的时候,我们并不清楚他是否真的能理解别人的不愉快,还是仅仅在模仿别人不高兴的样子。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是良好社交发展的开始。

正确表达情绪 第3篇

“每当爸爸觉得我不学习了,就会立刻‘生病’,喊‘心脏不舒服’或者‘不想活了’。其实我知道,他是故意做给我看的,让我感到愧疚,好给他好好学习。可他越这样,我心里就越烦他,偏不想好好学习,有时觉得干脆真的和他一起死了算了……”

想必不少家长看了这样的例子,可能会感叹孩子的“不懂事,不孝”。可我说,这恰恰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在意和爱,不知大家会接受吗?因为,孩子只有在意父母,才会关注和猜测父母的情绪,并接受这种情绪的感染。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更愿意把目光投向外界,但家庭永远是他们依靠的港湾。父母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父母情绪好,孩子就快乐,觉得生活充满希望,有自我奋斗的力量;父母情绪不好,孩子就容易焦虑,感到不安全。

所以,父母对孩子表达情绪时,要注意这种情绪的表达是否得当,否则很容易发生误会。青春期孩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喜欢主观臆断。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听到父母在自己面前叹气,可能会直接表达出愧疚,认为是“自己不好,做错了事情对不起父母”。到了青春期,孩子在潜意识里仍然会感到愧疚,但是年龄的特点需要他们把这种愧疚所带来的压力释放出去,于是这种压力就会转化成愤怒,他会认为父母的情绪是故意的,是一种对他的压迫,并由此产生更加逆反的情绪和行为。看似对抗父母,实际却是对抗自己心中真实的愧疚和焦虑。

建议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意识到学习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尽管对学生来说,学习是主要任务,但是对于整个人来说,学习并不能影响我们对孩子的全部评价。如果一位母亲说:“我的孩子哪儿都好,就是学习不好。”实际上,却意味着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并不重要,落脚点在后面的那个“学习”上。这并不表示母亲对孩子的肯定,相反,却影射出母亲对孩子学习的焦虑感,她的焦虑情绪很容易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果母亲认为:“我的孩子不管学习怎么样,他都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这时,母亲的焦虑感就会降低,她知道“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这是一个暂时的困难”。我们需要做的,是积极地寻找原因、想办法改善这种状态,而不是盲目发泄情绪。

表达情绪的伤心句子 第4篇

2. 如果你想任性,那就先学会承受,能承受后果才可以任性。如果你想独立,那就先学会坚强,才可以独立。如果你想放肆的爱,那就先学会遗忘,只有能忘掉失恋痛楚,才可以大胆爱。你可以去做一切事情,但前提是不会为结果伤悲。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并非看他能做什么,而是看他能承担什么。

3. 从今天起,做个简单的人,踏实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对人要真诚。要诚恳,要坦然,要慷慨,要宽容,要有平常心。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多看书看好书。少吃点吃好的。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4. 我们时刻都在失去,失去时间,失去生命,失去财富,失去机会。我们努力的想去拥有更多的精彩,可惜只有两只手,所以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要清楚哪些是我们不需要的,如果心的欲望太大,什么都想抓,可能最后什么也抓不牢。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更好地持有。

5. 我们的悲哀,不在于昨天的失去,而是沉陷于曾经的记忆,对一些人耿耿于怀,对一些事斤斤计较。有些人,你再等,他也不会来,不如敞开心扉,给他自由,给自己空间。有些事,你别悔恨,一切不再重演,不如淡漠往事,有些错要宽容,有些伤要静养,毕竟这尘世中,没有永不释怀的似水流年。

6. 因为选择,才会错过;因为错过,才会失去;因为失去,才会珍惜;因为珍惜,才会得到;因为得到,才会选择……万事万物,循环如戏,不去刻意强求,终会有因有果。----因为心中有爱,才能被人爱。爱,即使没有回报,也能温暖净化我们的心灵!

7. 我以为蝴蝶飞不过沧海,是以为蝴蝶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蝴蝶飞不过

8. 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9. 你走的那天,我决定不掉泪,迎着风撑着眼帘用力不眨眼……

10. 灭了自己,当木头爱上烈火注定会被烧伤……

11. 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12. 我真的爱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却没有骗到自己……

13. 回家的路上我哭了,眼泪再一次崩溃孓.无能为力这样走着,再也不敢骄傲奢求了。我还能够说些什么?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我好希望你会听见,因为爱你我让你走了……

14. 不要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15. 是我的终究是我的;我终归是你的一个过客;你始终不爱我;注定我和你就是什么都不会发生;注定,注定只是注定,不管我怎么跨越,不管我怎么想靠近你,你还是会离开我的!我好想你,好想好你,好想好想见你!

16.当我倔强地独自背上行囊开始我全新的路程,我知道,只要仅有的几个朋友站在我身后凝望。他们的眼神像落日一样苍茫而深远,让我觉得沉重。

17.不过,当我们决定了孤独地上路,一切的诅咒一切的背叛都丢在身后,我们可以倔强地微笑,难过地哭泣,可是依然把脚步继续铿锵。

18.总是被优美的汉字组成的篇章所吸引,一遍遍的读,始终觉得汉字是最美的语言但不是最好听的文字。

19.何时走的他们何时再来一月。迷藏那些年代淹没在人海曾经唱过的歌有几首剩下来我们站在汹涌的人海有多少还在开。

20.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变得面目全非。

21.时光没有教会我们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个神话;而神话最让人膜拜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不可信。

22.灯影浆声里天犹寒水犹寒梦中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满衫萧萧扬花落满肩落满肩笛声寒窗影残烟波桨声里何处是江南。

23.终于相信时光倒转只不过是个美丽的神话,骗骗小孩子的,但是如果可以的话,请再编一个故事骗骗我,好吗?

24.释迦侔尼脸上的表情永远是慈悲,可千山万水五行三界却还是逃不过一个空。

25.快乐和幸福那么相似,可是快乐就是幸福吗?

26.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27.该给的我都给了,我都舍得,除了让你知道我心如刀割。

28.我也不想掉死在你这棵树下,因为会给你带来顾虑,可我自己也无可奈何,喜欢一个人有错吗?

29.我不敢奢求太多,只想把瞬间当成永远,把现在都变成回忆,一点一滴。

孩子做错事后 我们怎样表达情绪 第5篇

在孩子“犯错”后,大部分的父母只是希望用自己的愤怒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或者是当下太生气无法控制而对孩子发了大脾气。

我们当然都知道“生气”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除此之外,我还想说的是,其实你隐藏了你的真实情感。

亲子沟通理论中有个概念“首要情绪”与“次要情绪”:当一辆车子突然插到你前面,你的第一反应是“吓我一跳”,也就是说你最初的情绪是“害怕”,我们把行为最先引发的情绪叫“首要情绪”。接着你按响喇叭,或许还打开车窗骂了几句,此时你的情绪是则变为“愤怒”,这后面引发的情绪叫作“次要情绪”,你的愤怒的目的是惩罚那位司机,或是让他感到内疚。

同样,妈妈看到自己失踪的孩子时,先是“松了口气”(首要情绪),但是她说出口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话:“你吓死我了”“你怎么会跑丢了这么笨”之类的,表达的是“愤怒”(次要情绪)。我们甚至可以说这种“愤怒”有扮演的成分——为了给孩子教训。

其实,当我们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担心”“害怕”,会让孩子因为爱你、顾忌你、尊重你而下次注意。而“次要情绪”往往更伤人,如果选择了表达“愤怒”,让孩子怕我们而不敢再犯。

很多孩子在做错事之后,被父母“狂轰滥炸”之时,脑子其实是蒙的,他记得的只是自己的哭声、父母打骂在耳中形成的“嗡嗡声”,他只知道后果很严重,却没能真的明白这事到底错在哪里了。这样,父母在给孩子一个教训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个教孩子的机会。有的孩子确实会在犯错后从爸妈的愤怒与打骂中明白自己做错了,但是却也意识到了,以后如果还犯错的话,最好是不要让爸妈知道,或者选择撒谎。这时候,你就应该反思下,孩子犯错后你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怎样的了。

爱与怕,两条路,也许目的一致,但是你的选择会让你的孩子看到不同的风景。

人人都会有情绪,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你生气的真正原因可能并不是孩子

当你能感受到自己情绪的先来后到,区分你的首要情绪与次要情绪,你可能会发现其实有时候让你真的生气的并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的其他需求受到了孩子行为的威胁”。

许多父母经常对孩子发火,是因为近期夫妻关系不好,或是为了管孩子而耽误了自己的晋升,或是为了孩子教育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等等,这些事情才是“次要情绪”的根源。

当你知道“次要情绪”从哪里来,才能不那么轻易地把这些火发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多表达首要情绪,而不是发泄次要情绪

了解了“首要情绪”与“次要情绪”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试着回顾一下以往孩子犯不同的错误时,我们的首要情绪都是什么,配合表情和语气真实地向孩子表达出来:

“宝贝,妈妈看到你真高兴,真让我松了一口气,刚刚我急坏了,好担心你遇到什么意外。”

“刚刚客人在,你却一直在饭桌上捣乱,这让我和爸爸好尴尬。”

“你刚刚用杯子打弟弟的头的时候,把我吓死了,我很怕弟弟的头会被你打伤,你作为哥哥去打比你小的弟弟也让爸爸感到很失望。”

我们常常低估了孩子体谅父母需求与感受的能力,他们其实可以成为更善解人意和有责任感的人,只是需要我们多一点耐心去向他们表达出我们真实的感受。

当我们认真表达完没那么大杀伤力的“首要情绪”后,引起孩子的注意与体谅,我们与孩子都会是在一个更冷静的状态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讨论她所犯下的错误,以及教他下次应该怎么做。

否则,生气甚至是暴怒,都是负能量与震慑力很强的情绪,如果你每次不分事情大小都拿出这个“杀手锏”,孩子迟早对打骂产生抵触情绪和抵抗力,以后只能拿出更厉害的招数才能让他得到教训。

丰富你的情绪字典,为情绪命名

很多孩子在不开心的时候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他的情感字典里只有“生气”,并且模仿父母用乱发脾气甚至暴力的方式发泄情绪。

孩子对于理解什么是“生气”完全不费功夫:因为父母平时反复在用行动演示这个词,用语言说出这个词,“生气”这个词早已在孩子的记忆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孩子对于其他情绪的认知却不是这样,一般他们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才认真学习到“担心”“愧疚”“挫败”这些词的意思。这些情绪词汇只是出现在书本上,并不是我们很少有其他情绪,是因为我们很少去表达我们的“尴尬”“失望”等,因此孩子即使理解了它们的意思,却很少真的用到、听到。

我们需要在孩子与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告诉孩子:“玩具丢了你很伤心是吗”“你没有和妈妈说生日快乐,我很失望”,这是为情绪命名的过程,也是在教孩子识别与表达情绪的过程。

但是首先我们要先把自己的“情绪字典”丰富起来,百度一下“情绪词汇”,你会发现换个词,也许可以更准确表达你的情绪。

亲爱的家长朋友,明白了关于情绪的这些道理,咱们就别总挑最伤人的那几个词来伤害最爱的人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情绪表达方式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08-21

表达技巧与表达方式08-21

表达方式06-22

绘画表达方式05-19

音乐表达方式08-22

表达方式1范文05-21

表达方式有范文05-21

表达方式说明范文05-27

表达方式区别范文05-27

多种表达方式范文05-29

上一篇:企业的性质下一篇:建筑节能建筑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