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导入

2024-07-23

思想品德课导入(精选12篇)

思想品德课导入 第1篇

一、“设问题”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 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即“丢包袱”导入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兴趣的问题, 诱发学生思维。如我在新授《我国的人口问题》这一课时, 一上课我就说:“今天思想品德课, 我要考大家一个数学题———假如一个人每天花费5元, 13亿人每天要花费多少元?假如13亿公斤粮食分给13亿人, 每人能得多少公斤粮食?”问题很简单, 但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 学生思维活跃, 发言积极, 从而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二、“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这样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 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 就要求教师明确教材重点, 确定目标。一到课堂, 直奔主题。如在新授《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一课时, 我在黑板上明确写下本节课的目标:“ (1) 了解文化认同的内涵, (2) 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 (3) 以实际行动培养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到底要掌握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能把这个问题解决, 就是“一得”, 本课的任务就完成。目标展示法导入醒目, 直截了当, 直接主题, 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 偏重感性认识, 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根据这个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 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采用现成材料, 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如在学习《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的主题》这一课时, 我向学生展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图片, 学生对受战争之苦的难民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带着这种情绪, 学生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战争的重要性, 从而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开了个好头。

四、“语感传送”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 在教学中, 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 通过富有节奏的朗诵, 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 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技能会受到抑制, 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 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如我在新授《孝敬父母》这一课时, 我就选择了《读者》中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 学生深受感动, 在体味母爱的亲情中接受新鲜知识。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 经常动手, 可以刺激思维发展, 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法, 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新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自己带小剪刀, 学习中国的剪纸艺术, 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动手操作, 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 “活”与“动”工作做得好, 就能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又对所学内容理解进一步深化。

六、“演示实验”导入法

实验, 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 一名成功的教师, 还应该是一名成功的实验员。用实验导入, 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 所产生的现象, 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在新授《受人尊重的奥秘》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表演了一个小品———《孟浩然的苦恼》, 让学生在表演中分析孟浩然为什么会苦恼?他怎样才能解决苦恼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学习新知识,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 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顺利导入新课, 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拓宽学生视野。如我在新授《关心社会》这一课时, 我给学生讲了“中国首善”陈光标的故事。2010年初, 我国西南发生百年未遇的旱灾, 陈光标倡议企业家们捐赠了5300吨矿泉水, 组织了21支打井队, 在灾区打了200口井, 为解决西南旱灾立下了汗马功劳。然后向学生提问:陈光标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从而为新课拉开了序幕。

八、“音乐感染”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 陶冶学生的情操。用音乐导入, 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堂, 接受新知识。如我在新授《维护民族团结》这一课时, 我播放了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让学生在享受团结友爱、和谐美好的祖国大家庭的亲情时, 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为新课的开始作了很好的铺垫。

九、“讲文学史”导入法

许多文学家的感人事迹, 不但能引人入胜,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还能激起学生向前辈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如我在新授《坚强的意志》这一课时, 给学生讲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 让学生了解司马迁所遇到的挫折以及他是怎样战胜挫折的故事, 让学生由衷地赞叹司马迁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

十、“幻灯投影”导入法

就是采用先进的幻灯技术导入新课, 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利用。如我在新授《谈名字说文化》这一课时, 我用幻灯播放中国结的设计, 以及这种设计的寓意。在学习《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课时, 我用幻灯播放中华世纪坛这一建筑, 以及这一建筑所蕴涵的寓意。这种导入方法能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化繁为简, 增强学习效果。

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因此, 导入语言、方法也不能刻板单一, 应力求花样翻新, 多姿多采。当然,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导入, 一定要为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 自然衔接。这样的课堂教学, 才是有效的教学。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入 第2篇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导入,关系到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中,我对此进行较多的思考,以下是我的以下浅见:

1、思品教学中运用设疑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质之一,出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规,巧设疑问是教学的至高境界,设疑有一定的讲究,提出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教师在课前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迷》时,师:最近电视正在播放科幻片《外星人的故事》,接着巧借学生好奇心提出疑问导入:①宇宙是无限的吗?知道那些星球?②动物、植物要生存,需要哪些条件?③天上人间、天堂究竟在什么地方?④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是真的吗?能否说出在何处?⑤假设火星上有生命,说说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存在?这让学生带着疑问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在学习中要求多思多想,提出疑问,师生围绕问题探讨,最终得到解答,自然学好此课。评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善于开启,才能让教学效果得到更大提升。

2.思品教学导入,要创设真情实感的教学氛围

思品教学的导入所创设情境是否能引起学习兴趣,达到较好效果,与情境内容本身和体验过程中氛围有关,师在设置情境时要关注情绪反映,及时调整人际情境。①学生关注点和情绪反应会对进入真实情境起到积极或消极作用,师在设置情境时,考虑到主观倾向,对关注问题进行自然导入,在自然状态下呈现内心最真实感受。如:A因学生情绪激动产生偏激行为时:师要适当劝说,不能与其强硬对抗;B遇到突发事件时,先要保持镇定,维护课堂安定,切不可出现与生进行情绪对抗举动,要心平气和;②学生在教育情境中进行体验,可能有不同看法或质疑,不能打断思维,应鼓励谈出想法,在倾听过程中建立互相信任的情感,而和谐的人际情境会促进更好体验教育情境,培养独立人格,正确引导。如:教学《男生女生》第四个环节时,师用录音播放“早恋苦果”的故事:一个大一女生最近吃不香,睡不好,胸闷,最可怕晚上睡觉出现幻觉:夜深时,突然发现女小偷进来,翻箱子把所有衣服拿出来,她忍不住喊抓贼,室友开灯后,原来是虚惊一场,是她失恋了。即:她初二开始恋爱,到高三时发生性关系后,男朋友曾提出分手,理由是交往会耽误他的前途,她不肯,现在和男友考到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男友又提出分手,她不肯,赶到男友的学校,室友告诉男友已有女朋友,她如五雷轰顶,呆住了,回到学校,出现此状况,听此故事后,请对早恋谈出看法,生生互动讨论得出:男女同学健康交往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认识到年幼无知危害性,师生揭示课题:早恋苦果。

3.思品教学导入,在引导学生参与中做诚实的人

思品教学导入时,在引导学生参与中要求学生做诚实的人,课堂上说真心话,这样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和思品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尽量让学生先脱离一些参考资料,自己说,再具体分析,在教学与父母沟通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按自己想法出发,如何把书上的化为生活中的,说出真话。而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思品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在外部环境制约和影响下,主动地建构对客体认识的过程,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创新,让课堂动起来。新课程改革指出: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师在课堂上讲解精当,让学生参与观察、比较;还要设问思考,否则思维无法正常展开。再加上课堂教学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民主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回答、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评析:新的教学模式:发现—释疑—练习,师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教

学,学生会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则明理的思维经历,从而有效的掌握知识。4思品教学运用多媒体导入,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其理解、判断好坏,仅凭教师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思维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去评判,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选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在一起,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让它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思品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先放录像导入,欣赏一些具有生命的图片——树、花、鸟、鱼等让学生感受美和真,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屏幕,生感兴趣,很快吸引注意力;接着通过生动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变化,河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发生的水灾,有了沙尘暴,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河哭了,生命在哀咽。屏幕上出现几个字: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积极性很高,此场面引起学生思考,对其启发和教育很大,生生互动感到爱护生命,人人都有责任。评析:这比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还好。心理学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恰当运用这种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品知识理解。多媒体动画和录像片段等逼真的氛围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把观察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社会现象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面前,从而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容易将话题拓展,让生生自然开口,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导入形式浅谈 第3篇

【关键字】思想品德 教学 导入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课堂教学,都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导入。一段构思巧妙,设计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未入其课先临其境,同时也能起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可以说,成功的导入如同交响乐的序曲,不知不觉带人进入优美迷人的境界。课堂的导入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大有文章可作。好的导入方式,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让课堂活起来,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因此,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在导入上下功夫,思想品德学科也不例外。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总结了如下几个方式。

一、故事导入

好的故事不仅能美化孩子的心灵,更能促进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在故事中明白生活中的道理。故事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故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可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思想品德课应该具有情趣性,这种特性会使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例如教学《难报三春辉》一课时,教师立足于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一个嫁接而成的“聊斋”式的故事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心。在课一开始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令他们不知不觉沉浸其中,从而为课文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情感基调。而老师话锋一转式的结尾揭示,与学生的猜测形成强烈反差,更激起了学生学习、探究课文的欲望。课未始,趣已生,情已浓。这一切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复习导入

论语有云: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我们在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可以恰当而自然地复习已学内容,并通过有效的方式进入对新课的学习。也就是说,在导入上要注意前后知识的勾连性,使学生能将若干个45分钟的学习环环相扣而成一个有机整体,塑造自己对知识的认知结构。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编排设置一般都有严密的逻辑性,章节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复习与这节课有关的内容,然后再过渡到所要讲的新课题上去。这是思想品德课导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在讲九年级“关爱集体的责任”时,可以先复习前面七年级所学的“创建新集体”的主要内容:你心目中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看看你有哪些才智能为集体作贡献?这样就很自然过渡到了新课的内容。例如:讲授“追寻高雅生活”一课的时候,可先提问情趣的有关问题:情趣与兴趣的关系?如何区分情趣的高雅与庸俗?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然后,教师可直接进行新课的导入:本节课我们就如何追寻高雅的生活,过真正富有情趣的生活而展开讨论。

三、活动导入

现在的学生好动、求新、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对新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因此设计新颖的活动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好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一些比较独特的引入方法,例如演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这种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上《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的时候,设计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卖橘子”这一小品,摊主叫卖言行前后不一,结果生意做不成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看小品时,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诚信。课堂的导入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分钟,然而大有文章可作。上述导入方式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作了巧妙的铺垫,为整篇课文的教学搭桥铺路,蓄势兴波。

四、时政导入

热点式导入新课法,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讨论,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又收得回。待到讨论遇到困难,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及时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九年级《关注经济发展》一课时,教师先讲述最近几个月中国市场的猪肉行情一路飙升,那个势头犹如2006年石油价格以及金属原料价格疯长的情形。石油金属关系工业发展似乎对老百姓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猪肉价格却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一元钱的涨价都会引起社会和国家的震动。究竟现在为什么猪肉价格据高不下,在涨价的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呢?热点问题一提出,即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并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学生争论不休之时,老师适时点拨并引入新课。

五、漫画导入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同时它针砭时弊。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用漫画来导入正题。例如:在“学会调控情绪”的教学中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漫画“别理我,我烦着呢!”然后展开想象说一说:这位男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让他的心情如此烦躁呢?学生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老师进一步问:如果我们经常处在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之中,可能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如果我们长期处在不良情绪的困扰中,不但会对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精神状况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会使人违背道德、触犯法律。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系列消极硬性,就需要我们学会调控情绪。那么,有哪些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呢……

六、设问导入

学起与思,思起与疑。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为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抓住事物的关键,巧妙设置疑问,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设置悬念,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注意力,拨动他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采用这种导入法需注意的是设置悬念,要具有“新”、“奇”的特点,要能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例如,我在讲“学会拒绝”一节时,首先提问:你曾经遇到过哪些诱惑?对你有什么影响?你是如何拒绝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出:我们要学会诱惑。

上面,我阐述了几种新课导入的方法,其实“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常见的有开门见山导入法,通过设问直接导入,分析题目,练习导入,也可运用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导入。

总之好的导入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激情,让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能使学生在瞬息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道探究新知。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引入不当的话,整堂课就会找不到感觉,师生间的交流活动也会出现障碍,假设老师走进课堂第一句话就是把书翻到某某页,这种开头无疑是最好的催眠曲。好的导入方式,总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好的导入方式,还能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让彼此在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能力得到提升。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方法 第4篇

1.复习过渡导入法。

在思想品德的教材中, 很多内容前后是紧密相连的, 旧知识和新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在导入新课前先复习旧的知识, 以旧带新, 由已知导向未知, 自然过渡, 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并把前后知识系统化。笔者在讲授初三思想品德课第三单元第五课《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的知识点时, 首先复习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人民生活有保障) , 财政的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基础, 财政收入的来源 (税、利、债、费) ,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再引出问题:什么是税?什么是税收?由谁来纳税?而导入新课。这种由已知过渡到未知, 可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 还能够激活学生的旧知识, 为“同化”新知识提供方便, 并能使学生体验成功感, 并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动力。

2.巧设疑问导入法。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入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原则, 我通过精心构思, 巧布悬念或巧设疑问以有效地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中, 我首先让四位同学表演四种表情——喜、怒、哀、惧, 接着提出疑问: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四种表情?左右你出现这些表情的力量是什么?老师接着点明是情绪, 然后又进一步提出疑问:那么什么是情绪呢?由此导入新课学习。由于问题是由学生日常所体验的现象中引发, 有启发性, 所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留下悬念, 为讲授新课埋下伏笔。

3.优美歌曲导入法。

歌曲导入是富有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 往往能给课堂营造很好的氛围, 实现情景教学, 通过欣赏歌曲, 使学生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 从而在潜移默化后受到教育, 获得知识。根据教学内容, 恰当、适时地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美歌曲, 寓教于乐, 寓教于美, 陶冶学生情操, 丰富学生情感。与此同时, 用音乐导入新课, 对于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 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的帮助。例如, 笔者在讲授《少年当自强》这一课之前, 给学生分别赠送了小礼物, 给男同学赠送的礼物是《男儿当自强》歌曲片段欣赏, 给女同学赠送的礼物是《铿锵玫瑰》歌曲片段欣赏, 那高昂、激动的旋律深深振奋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在歌声中, 笔者及时进行引导:男生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女生觉得这首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问题一提出, 学生们思绪万千, 热情高涨, 纷纷举手发言, 此时, 我就很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主题, 即自强。再如, 我们在讲《让生命之花绽放》这一题时, 引用《怒放的生命》歌曲来导入;在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内容时, 我采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来导入。歌曲这种文艺作品富有感染力, 适当引用, 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从而确保了课堂的高效。

4.时事新闻导入法。

思想品德课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时政性比较强。在政治教学中运用同学们对时事新闻、事件的报道较感兴趣的心理, 给学生讲一些新闻事件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导入方法。

5.多媒体直观导入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对知识的理解, 认识要求的提高, 很多抽象的知识要把它具体化, 仅仅靠老师空洞的讲解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 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也逐渐进入课堂, 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使学生身临其境, 觉得课上得生动有趣,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讲授《竞争?合作?》一课时, 我用多媒体首先播放了由邰丽华等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 在美轮美奂、整齐如一的表演面前, 学生不仅注意力集中, 兴趣盎然, 而且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深刻地明白了“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把消费者依法享有的生命健康权、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等在案例中依次播放, 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策略 第5篇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一节成功的课是从精彩的导入开始的,因此,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一个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设计一个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与学习情况,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参与学习热情的导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以问题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智慧的开端,是开启创新与思维之门的钥匙。提问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还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专家指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心中产生困惑,进入悱愤状态,才能激起主动求知的主观意愿,才能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让学生积极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会主动学习与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疑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如学习“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这一课时,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学生享有哪些权利?如何行使我们的权利?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如何维护我们的权利?这样就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相联系起来,从中学生所享受的权利入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就会产生急切想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的强烈意识,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心中的疑问主动而积极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为本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以多媒体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功能,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图片、视频与音频等手段来传递信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声有色、图文结合的直观而又形象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参与教学,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运用多媒体来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另一方面其动态效果,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具体,以其丰富的内容与新颖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这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如教学“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现状”这一内容时,课前我先用收集到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制成了课件,然后在课上播放给学生看。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组图片,是对森林、植被与土地情况的两相比较,并播放了相关的视频使学生清晰认识到,人们的乱砍乱伐,使得大量的植被破坏,森林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大量形象的图片与具体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资源环境现状的严峻。然后,我再让学生观看平时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饭盒等方面的照片以及生产它们所需要用掉的资源的材料,这些就使学生对资源浪费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就会自觉地将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在外出就餐时就会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筷子等,不再浪费一张纸、一支笔,不在课本上随意涂抹等。

三、联系生活导入,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要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知识的大教学观,要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相联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深奥难懂而又枯燥无味的知识更加趣味性、形象化、具体化,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这样才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生活现象相联系,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中顺利地过渡到书本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导入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而且使学生认识到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知识的提取能力与应用意识。如在学习改革开放的成就时,我从学生所熟悉的神舟六号与神舟七号的发射、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等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后,我让学生寻找身边能反映我国所取得成就的事情。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经过思考后,纷纷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列举了家乡的变化,如道路变宽了,居民的住宅更新、更宽敞;有的学生说生活条件更好了,家用电器逐渐在更新;有的学生说手机日益更新换代,让人们沟通起来更方便、更快捷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还使学生对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理解更透彻,同时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大大提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表明,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将抽象的理论讲授寓于形象直观的材料中,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了亲切感,产生了主动求知的欲望,这样自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以漫画导入,使学生将学习内化为自觉行为

与文字相比,图片更形象直观,往往能传达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图片尤其是漫画来进行教学。漫画运用夸张的手段来描写事物,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它既能宣扬真、善、美,也能讽刺丑、恶、邪,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漫画具有调节情绪、传递特殊信息的作用,在导入环节运用,可以有效缓解教学氛围,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从而带着愉悦的心情与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看到了抽象的政治知识诙谐的一面,利于学生将学习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因此,在平时我注意收集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关的漫画,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性”时,我先出示漫画“礼品”和“大公无私”。学生一看到漫画,立刻被它的妙趣横生所吸引,顿时兴趣大增。我再引导学生针对漫画展开讨论,学生对某些官员追求个人享受而收贿受贿的行为表现出憎恶。于是,我适时引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严惩这种行为,这样便自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有很多,选择导入方法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导入才是有效的导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大幅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导入 第6篇

一、复习导入

这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中导入法,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回答重点的,与本节课联系密切的问题,达到复习巩固旧知识,创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衔接性、激励性,针对性是指提出问题要针对上节课的重难点是否理解提出的;衔接性是指提出的问题涉及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励性是指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保持高昂的情绪,认真的态度,主动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如我在教初一《思想品德》“陶冶高雅情趣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时,先针对上节课的内容——“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生活情趣才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学生通过理解回忆说:“健康的、向上的、文明的、科学的情趣才算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我接着问:“陶冶这种高雅的情趣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作用?”顿时学生议论纷纷,学习欲望强烈,我便及时引导学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中去,使学生愉快地进入思考学习状态,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导入有三大收获:一是复习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二是增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三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习新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故事导入

学生大部分喜欢听故事,当教师走进课堂看到的往往是学生们沉湎于课间活动而兴犹未尽的面孔,这时如果教师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学生们会立刻安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目光,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故事了。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来,如讲“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时,我给学生讲科学家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繁忙的工作,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医也不见效,后来一个医生没有给他开药方,只送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悟出了这句谚语的奥妙,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戏剧,精彩的表演总是让他开怀大笑,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复原了,故事的趣味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入新课,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三、名言导入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名言很多,它既蕴涵丰富的哲理,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读起来耐人寻味,是学生爱搜集、喜运用的材料。如我在教初一“战胜自我,自强是关键”一课时,没有出示课题,而是用老子的一句名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让学生朗读,看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多读几遍加上老师的提示,学生脱口而出“战胜自我,自强是关键”,我便及时板书出题,这样不但使课题的引出自然畅通,而且顺势引入新课抓住重点,教师只要顺水推舟便可以使学生不感到新内容突然,反而渴望了解本节课内容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多帮助。

四、案例导入

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如:在讲法律常识时就很常用。

五、歌曲导入

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播放歌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我就通过播放视频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来导入。

六、视频导入

视频导入非常形象生动,在情感体验升华上效果更好,如:在讲爱老师问题上只靠我们老师自买自夸是不行的,我通过播放视频《感动中国的十大灾区教师》来过渡导入。

七、由身边的偶发事情当下导入

例如:“维护正义”的导入。

新年开学初的几个星期,有几个班的某些同学有些散漫,又重现上学期初的一幕幕:上课铃响后,仍叽叽喳喳讲个不停;室外的学生陆陆续续进来;刚发下的其它课练习册传来传去,把课前准备这回事丢到爪洼岛去了。我就以此情景导入,说:“大家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同学表现的不太好,对于我们班级集体以及表现好的同学而言是不公正的。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是不问不管吗?还是出面干预,使我班回到和谐的状态,维护大家的权利。今天老师就选择后者,维护班级的正义。”下面我们进入“维护正义”一框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法既导入了新课,也对部分同学起到了警示作用,当下实现思品课的实效性。

八、由新闻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闻播报”环节,时间大约为五分钟。因为现在的学生对国内外的重大形势,社会热点非常关注。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同学们这种的心理,给学生讲一些新闻事件,进而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导入方法。

思想品德课的导入方法还很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运用心理学上的迁移原理,使学生由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机,这样的导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来灵活运用,穿插使用,切不可流于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七法 第7篇

1 复习导入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 我们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这样, 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 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在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时又提出新的问题, 引入新课要学习的课题或内容。这种方法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找准他们的联结点, 通过复习引入新课, 这种方法一是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点出新课的重点、难点;二是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促进师生互动,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 提问导入法

布鲁纳 (美国) 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课堂提问不在多, 贵在精。好的问题应该是富于启发性的。首先必须明确你提出这个问题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是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还是思维的扩展, 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想到什么张口就问, 要尽量避免提问的盲目与随意性。例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时, 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的同学很早就有一个梦想, 期盼着红旗早日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美、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处于相对稳定与繁荣的时期, 看不出明显衰亡的迹象, 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还不灭亡?”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 良好的感情基础也奠定了。

3 漫画导入法

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 扬美抑丑。运用漫画这些特点, 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还会使学生倍感亲切, 身临其境。如讲解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时, 可选用漫画“小鸟的悲哀”。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由学生思考讨论: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也可选用漫画“渴望”, 此画由两部分组成:其一, 山岭田野, 杂草丛生, 一人心驰神往, 渴望这里高楼林立;其二、林立的高楼取代了空旷的原野, 此时人被挤向楼顶, 他的心又飞向了广袤的原野。看后启发学生认识“如果以牺牲大片的土地等资源环境为代价, 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必然会落空”的道理, 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4 故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征, 讲一个紧扣主题的小故事, 吸引学生注意力, 启迪学生思考, 使学生从对故事的联想回味中不知不觉地过度到新课学习。如在学习“与人为善”这一课时, 讲解善良要是非分明时, 可导入《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利用其声、色来刺激感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维自然而然地集中在这一内容上来。同时借助这一寓言故事让学生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 一些人利用人们的善心行骗, 从而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要注意分辨, 真正做到与人为善。

5 媒体导入法

利用幻灯、录音、录相、图表、影视等媒体方式, 让学生直观感受, 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导入新课。如教《从小爱学习》时, 可利用视频展示仪投影出邓小平的头像, 同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听后说一说歌曲里说的这一位老人是谁?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这样使课堂气氛活跃、亲切、自然,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如讲解“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内容时, 可播放“大舜”号滚装船海上失事录像资料, 使学生明确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受法律保护, 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例导入法

现实生活中, 身边的事很多, 有很多事值得大家去思考分析, 总结。在通常情况下, 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和社会上热点问题会比较感兴趣。利用这种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 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还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有助于对这节课的理解和学习。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 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如讲解初一“挫折孕育着成功”一框时, 由学生自己举出学习中遇到的挫折, 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积极对待挫折, 勇于战胜挫折, 使他们增强承受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这就变单纯的说教为精心的指导, 变知识的传授为思维的训练, 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7 表演导入法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一边介绍, 一边表演, 通过老师的形体语言帮助学生领悟新授内容。当然, 表演当中也可以让学生参与, 这样他们会更加情绪高涨。课堂导入可采用小品表演方式, 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 能抓住学生的心思, 吸引学生眼球, 引导学生思索, 展开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前作好组织安排, 表演者作好准备,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在教授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时, 课前安排学生到镇上农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观察、体验, 然后分配角色, 课上表演, 并要求把教材知识融入到小品中。这样课堂导入, 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现实生活, 在小品欣赏中领悟了教材知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除了以上几种方法, 还有一些方法, 如竞赛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 动情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等。只要教师遵从新课标理念, 认真钻研教材, 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 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就一定能上好思想品德课。

摘要: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 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导入 第8篇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会采用一些导入新课的方式, 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 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 在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课时, 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内蒙古蓝天白云下的草原、牧场等自然风光, 并配有歌手腾格尔的歌曲《我的天堂》,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仿佛到了美丽的大草原。我问学生:你知道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吗?了解这些民族礼节吗?从而引出新课。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来引入课题, 能在极短的时间内, 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使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又如, 在讲七年级下册《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时, 先讲述了邓亚萍的故事,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 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她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 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 只好进入郑州市队。她相信自己能通过增强体能、艰苦训练获得成功, 自信、努力最终让她尝到了胜利的甜头———1988年进入国家队, 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 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 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邓亚萍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学生们, 学生们在听故事中更加崇拜邓亚萍。我就问他们:从她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自信。这也说明了自信有助于我们成功。

再如, 在讲《难报三春晖》时, 用多媒体展示父母关爱孩子的一幅幅画面, 并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 (那) 三鲜馅有人 (他) 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 这个人就是娘, 啊, 这个人就是妈……”学生倾听着深情的歌声, 欣赏着动人的画面, 生发出对父母的敬意, 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他们争相诉说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讲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讲到动情处, 很多学生热泪盈眶, 这样自然导入新课。

可见, 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至关重要的。相信在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被调动起来, 主动参与到“教师———学生”的互动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觉得学的“有滋有味”和参与的“如痴如醉”。

漫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策略 第9篇

一、遵循基本原则, 奠定新课导入的基础

新课导入对一节课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我们教师忽视了新课导入, 或者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缺乏深入研究, 张冠李戴、生拉硬扯地进行导语设计, 这不仅不能起到积极助推课堂效果的作用, 反而会弱化课堂教学效果, 使课堂教学走向反面, 所以教师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 导入要指向明确。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学科, 新课导入必须指向明确, 契合教学主题。为此, 我们教师必须做到:导入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以新课标作为教学的准绳;导入要情感丰富, 符合教学的总基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打开心扉, 使师生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 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2. 导入要紧跟时代。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 尤其是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 并在其中融入了大量的富有时代元素的事例。因此, 我们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紧跟时代步伐, 精选一些时事热点、焦点, 以及一些新的国家方针和政策, 从而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意识, 让他们体会思品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导入要精炼简洁。

新课导入毕竟是新课教学的重要一环, 是精彩课堂的开端, 它是为新课教学而服务的, 所以课堂导入必须要精炼简洁, 在短短的时间里吸引学生注意, 激活学生的思维, 将他们引入新知探究的情境之中。因此, 切忌拖沓冗长、泛泛而谈, 否则不仅浪费课堂时间, 还会误导学生的注意, 与高效课堂的初衷背道而驰。

4. 导入要趣味横生。

那种平平淡淡、一成不变的导入, 让学生在课堂上怎能兴趣盎然, 怎能让学生喜欢, 尤其是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理论性较强, 我们教师如果不巧于设计, 则难免会给学生一种枯燥说教的感觉, 唯有通过新课开始时趣味横生的导语, 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 激起他们的兴趣, 才能为新知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5. 导入要联系生活。

学生对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总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初中思品新教材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所以新课导入时也要符合新时期下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展新课导入, 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导入策略, 提升新课导入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选择导入方法, 对于传统的新课导入方式, 我们教师要善于取舍, 加以精心设计, 从而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助力。

1. 设计问题, 诱导学生动机。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触发学生思维, 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动力。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手段, 更是一门艺术, 学生唯有心中存疑, 进入好奇状态, 才能生成主动探究的愿望。因此, 在初中思品教学中, 我们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来巧妙设疑, 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从而锁定学生的注意力, 进而引入新课。如教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课时, 我在新课导入时通过小品表演来引出问题, 从而有效地将学生引入了新课教学中。

2. 现代媒体, 激活学生热情。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 具有丰富的信息处理功能。在初中思品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爱国主义精神”时, 我在新课伊始给学生播放了电影《东京审判》的片断:中国法官梅汝璈在审判现场中, 以撼人心魄的法庭论战, 成功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将战犯送上了绞刑架。学生观看了视频, 无不热血沸腾, 此时教师呈现课题, 效果可想而知。

3. 联系热点, 激起学生认同。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时代性较强, 紧密联系时事、关注热点话题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所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巧妙设计新课导入。如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时, 我给学生展示了一组拍摄自社会上、学校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的照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北部地区有些城市生活用水严重缺乏, 土地干涸, 人民生活用水需分时段供应, 一些山区、农村居民饮用的都是变质的水。从而让学生受到深刻的触动, 此时教师出示课题, 就可以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强烈认同感。

4. 趣味导入, 注入新鲜元素。

在导入环节运用趣味导语, 可以有效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学《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 我首先出示漫画“犯罪之路”:一个标注“犯罪之路”的独木桥, 桥上一个戴着法盲眼镜的人, 正行走在“犯罪之路”的独木桥上。学生被画面吸引之后, 教师提出问题:那种以为“只要我不违法, 学不学法对我无所谓”的看法对吗?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

当然, 趣味导入的方法很多, 比如诗歌吟诵导入、小品表演导入、猜谜导入等都可将课堂置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进而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思想品德课导入法之我见 第10篇

一、温故导入, 承前启后

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明确学习探索的目标, 这是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在教授新知识前,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 进而引出新知识, 这样能使学生从已知的领域进入到未知的新知识领域, 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的兴趣, 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利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 谁都会讲, 谁都爱听, 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给学生以启迪, 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 拓宽知识的作用。

例如教学思想品德课《合作竞争》时, 先给学生讲“蚁球漂流”的故事。故事是:有一次, 黄昏时刻, 洪水袭来冲毁江堤。一个小垸成了一片汪洋泽国。清晨, 三三两两聚在堤上凝望水中家园的人们, 忽然有人惊呼“看, 那是什么?”一个黑点正顺着波浪飘过来, 一沉一浮, 像一个人!有人跳下水去, 很快就要靠上黑点, 但他很快就掉头上岸, 哦, 原来是一个蚁球。“蚁球?”人们不解。一位老者讲“六九年发大水, 我也见过一个有篮球那么大的黑球, 洪水袭来时, 一窝蚂蚁就迅速抱成团, 随波漂流。只要蚂蚁能上岸, 或者碰上漂流物, 蚂蚁就能得救。”说话间, 蚁球越来越近, 正向岸边涌来靠岸了, 蚂蚁一层层散开, 像打开的登陆艇, 蚂蚁迅速向岸上一排排冲上来, 胜利登陆了。岸边水中余下了不小一团蚁球, 那是英勇的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来了, 但它们的尸体仍然紧紧的抱在一起。大家想, 若是蚂蚁个个都想爬上来, 不抱成一团, 各自逃生, 能行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课“合作, 竞争”。

三、身边的事例导入

现实生活中, 身边的事很多, 有很多事值得大家去思考分析, 总结。在通常情况下, 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和社会上热点问题会比较感兴趣。利用这种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 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还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有助于对这节课的理解和学习。

四、巧设疑问导入法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入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构思, 巧布悬念或巧设疑问以有效地导入新课,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活动。例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 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少数富人服务, 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绝对有利吗”?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有的说对发展中国家极为有利, 因为可以购买到很多其他国家的好商品, 有的说是富国在帮助穷国, 有的说是强国在欺负弱国…根据这些意见, 教师给学生从谁首先推动经济全球化入手,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告诉学生要辨证地看问题, 最后归纳出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认识:对我国而言, 既要积极大胆, 又要从容谨慎, 抓好机遇, 迎接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不断拓宽改革开放, 加快发展的空间。这样就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五、图片资料导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 教材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既要有文字描述也要适当配以图片。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 利用图片资料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 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接受新知。在教学《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一课时, 我先用多媒体展示联合国会徽, 让学生去领会联合国会徽的寓意, 尤其是橄榄枝代表着什么, 由此揭示“和平”这一主题。接着我展示“饥饿贫困的非洲难民”系列图片, 并配以“贫困的非洲在滴血” (“血”为鲜红色字体) 为标题, 揭示“发展”这一主题, 导入新课教学。这些图片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又给了学生强烈的心灵冲击, 对揭示本课教学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设疑导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课一开讲, 老师提出疑问, 使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 启迪他们积极思考, 导入新课。如教《真正的好朋友》一课, 老师问:每个人都有好朋友, 当你发现好朋友做错了事时, 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好朋友呢?是啊, 这个问题提到学, 生心里去了, 学生急于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设疑导思, 激发学生求知欲, 相机板书课题, 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 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 摆在学生面前, 使他们疑中思, “山重水复疑无路”, 思而明, 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以上导入方法, 为我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当然,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还有多种, 但导之有法, 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 再好的导入方法, 如果一而再, 再而三地使用, 不但起不到启思激趣的作用, 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 不断创新、尝试新的导入方法, 激活思想品德课教学。

参考文献

[1]初中七八九年级教材。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注意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准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导入在一节新课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正如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犹如一曲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犹如一个悬疑重重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它就像磁铁一样,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极大地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入的一些做法和

体会。

一、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早已引入课堂,为教学活动的呈现方式提供一个高效的平台。因其直观性强,学生易于接受与理解而广泛使用。运用多媒体幻灯片或视频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幻灯或下载有关视频来导入新课。多媒体教学具有视听结合、生动、形象、感受力强等优点。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课件,使抽象的知识、概念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领会、记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感,明辨是非。

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框时,利用了和这一框题密切联系的小品《打工奇遇》的片段,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讲到有关“正义”的知识时,播放了歌曲《好汉歌》的片段,然后向学生提问,“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歌词,反映了人们身上的哪一种可贵的品质?学生很自然地就联系到了本节课的关键词:正义感。

二、漫画导入法

如,在学习八年级“终身受益的权利”这一课时,呈现一幅对话式的漫画:商人说:我送儿子进学堂,花了不少钱,这些钱足可以买一头驴了。学者则答:如果不送你儿子进学堂,你家就有两头驴了!学生看了这幅漫画,大笑不止。“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幅漫画的?作者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你有何感悟?”学生带着兴奋与问题,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知识的环节。

三、时事导入法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体现时代性,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坚持与时俱进。而且近几年,山西省的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体现山西特色,有浓郁的“山西味”。

因此,我们在关注国家大事的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山西本地的大事小情。在讲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时,把这一知识同山西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事件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明白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山西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再如,复习“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这一板块时,把它和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做,使学生既有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也联系了时政热点,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巧设疑问导入法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中,设疑也一致被认为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原则,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或巧设疑问以有效地导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活动。例如,在讲解“财产所有权”的知识时,先让学生说说“拾金不昧”这一成语的意思,让学生明确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是我紧接着说:“有这样一个人,不仅“拾金不昧”,还把捡到的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可是这位好人却要承担赔偿失主的法律责任,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急切想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一个简单的悬疑设置,为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五、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属于“温故而知新”的形式。通过提问、总结归纳等方式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而提出新的问题,承上启下地引入新课。这种方法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二者之间的连接点,按照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入新课要学习的课题或内容。复习导入法适用于必须掌握已学知识才能进入新知识学习的教学,适宜于知识体系中的关键性重点知识的巩固教学。复习导入法中的复习内容可以是前一节的内容,也可以是原来学过的知识,但复习的知识要与现在要学的新知识有关联。复习内容的选择要服从新课程学习的需要,复习时如果学过的知识已久,可以采取陈述提示的方法,如果是近期才学的内容,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时会发现,它很难在第一时间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和探索欲,反复使用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这一方法不宜反复经常使用。

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设计是一门艺术,正所谓导入有法,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反复复地使用,就有可能收不到激情、激趣、激疑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导入方法,让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有趣,使新课一开始就能紧扣学生的心弦,因为好的导入不仅吸引着学生的求知欲,更能扩展教材内容,突出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得体有效的导入方式值得我们广大思想品德教师不懈地

去探究。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思想品德课堂导入“八法” 第12篇

一、新闻、时政导入

在课堂中通过再现当前国内外重大时事, 既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 又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社会, 关心国家,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 在讲授“科教兴国战略”时, 在学习新课之前, 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嫦娥”二号发射升空的实况录像。那雄壮豪迈的气势再一次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我国科技力量的强大, 又能感知科技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 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为下一步新知识的学习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这种导入方式要求教师知识面广、机智灵活, 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

二、设置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悬念导入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提出学生既感兴趣而自己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用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以便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它的特点是新、奇。内容上越新、越奇, 就越容易抓住学生的心, 越能使他们迫切求知, 产生涟漪。在新、奇中, 师生思维状态高度统一, 引起了学生情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

三、名人名言导入

名人名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在教学过程中, 引用与教学内容较为贴切的名人名言, 能够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所学内容。例如, 在学习“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时, 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几则名人名言, 如雷锋:“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 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能最有力量。”还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谁若与集体脱离, 谁的命运就要悲哀。”让学生体会这些关于责任的名言的含义, 就能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四、诗歌、音乐导入

上课前, 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 抒发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情感, 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并能把享受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例如, 在讲授“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时, 教师可让学生朗诵优美小诗《翅膀》:“我要给心插上翅膀, 让心情更美好, 让心胸更宽阔, 我会越来越快乐……”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 也是强烈的。在学“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 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 可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在优美的音乐中无拘无束地畅想、放飞, 同时也使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音乐中得到升华。

五、故事导入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故事导入, 可以是寓言故事, 也可以是名人故事等。例如, 在讲授“难报三春晖”时, 教师展示电视剧《樱桃》故事, 学生看后潸然泪下, 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由此引入课题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就使得枯燥的思想品德课有了丰富的文学魅力, 强化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 实现了教育目的。

六、对话诱导法导入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成为学生信任的朋友、伙伴, 这就离不开师生之间敞开心扉的对白与了解。对话是指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背景下, 通过言谈和倾听, 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它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形成心与心的碰撞。它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力求语言简练、生动、哲理性强, 情感充沛、真实、感染力强。这样就能因势利导,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

七、漫画、图片导入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 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 在“正确参与竞争”的教学中, 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几幅反映不正当竞争的漫画, 然后分组讨论, 说一说作为竞争者在面对竞争时的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作小结。

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资料导入, 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 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接受新知识。例如, 在学习世界大战的内容时, 可以采用反映战争残酷的图片, 这些图片既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又可以给学生强烈的心灵冲击, 从而使他们爱好和平的感情油然而生。

八、历史典故导入

对历史知识的充分发掘,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另一方面能够紧扣教学目标, 体现人文性。例如, 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 教师给学生列举了大量的名人名言,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也列举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民族精神,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一次次的举例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体验到了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 认识到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这对引领本课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此外, 我们还可以采用课前的小调查活动、生活情境的再现等方式来导入新课。

总之, 思想品德课的导入方法多姿多彩、灵活多样, 虽无一定之规, 却有无穷之妙。我们要借助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创造轻松愉快与教学相融的课堂气氛。要因时、因地、因材制宜, 导入新课不能千篇一律。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只要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就不必拘泥于一格。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实践证明, 使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 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使其短时间内达到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教师可以采用新闻时政、设置悬念、名人名言、诗歌音乐、故事、对话诱导、漫画图片、历史典故等方式导入新课, 使学生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状态, 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提高教学效率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临床与机理下一篇:效价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