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护理

2024-09-19

手术室麻醉护理(精选12篇)

手术室麻醉护理 第1篇

1 临床资料

笔者于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共巡回500台手术, 其中全麻150例, 硬膜外阻滞210例, 神经阻滞100例, 局麻40例, 现将麻醉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2 麻醉前护理

2.1 按照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进行术前访视

手术室巡回护士应术前访视患者, 向其介绍麻醉的重要性, 配合麻醉的好处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安慰鼓励, 以解除或减轻其恐惧与紧张心理,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 积极配合麻醉医生[2]。同时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原因, 介绍手术室的环境, 手术前穿好病号服, 去掉义齿, 不要戴贵重物品等。

2.2 麻醉前与麻醉医师共同备好氧气、吸引器及各种监测设备

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手术部位, 检查麻醉前用药情况、各种皮试反应结果, 是否禁食、禁水, 有无义齿及贵重物品等。麻醉前根据需要建立一条或多条静脉通道。

3 麻醉中的护理

巡回护士要借助术前访视时与患者建立的关系, 激发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协助麻醉医师摆好体位, 以利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维持静脉通畅, 以保证麻醉与手术的顺利进行。与麻醉医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加强监测及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 及时妥善处理。经常检查患者肢体有无受压, 供应手术台需要的物品及器械, 准确执行术中医嘱, 巡回护士执行时要认真核对, 安瓿要保留, 以便复查[3]。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主动配合各种抢救工作。

4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 用温盐水擦净患者皮肤上的消毒液及血迹, 为患者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协助麻醉医师总结术中用药、输液量、出血量、尿量等并做好记录。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手术完毕与麻醉医师一同送患者回病房, 与病房主管医生、护士交代实施手术的名称、部位、麻醉方法及术中患者基本情况。并告知家属手术顺利, 预防术后并发症, 并认真做好术后回访工作, 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体会

由于麻醉用药干扰及手术创伤使得患者手术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做好麻醉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手术室巡回护士不仅要在麻醉前、中、后做好准备及护理工作, 而且要懂得麻醉的基本知识、原理, 能协助麻醉医师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吕学正.外科护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331.

[2]杨显绿.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4) :51-52.

2010年手术麻醉科护理工作总结 第2篇

2010年,在医院及护理部的领导下,在手术科室的密切配合下,按照“医院管理年”及“医疗质量万里行”的有关精神,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通过全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护理工作任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理论知识及专科知识的培训考核,险了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

理部的全院性业务学习外,还组织学习相关制度、应钯预案专科技能知识学习,今年安排了业务学习12次、晨会学习、提问40次,通过反复培训学习,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加强对新调入护士、实习生的医德医风,相关法律法规,手术室

各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以及与病人如何沟通的技巧内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今年组织医德医风知识学习4次,政治学习12次,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杜绝了因新护士、学习生临床经验不足,护理不当,服务态度差引起病人不满而导致的护理纠纷。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完善各项安全制度,今年7月份去民族医院学习半个月回来后,逐渐完善了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相关规范和制度,对手术病人进行安全核查(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三方共同查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在晨会上还多次组织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有效的防范了严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进一步完善各项护理告知程序和各班职责

1、施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告知,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

患者感觉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2、根据工作量和护理人员情况,采取新、老结合进行排班,保证了

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根据《宁明县人民医院常用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了本

科室各班工作流程,组织学习各班工作流程及抢救流程,使护理人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确保了护理安全。

四、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1、根据《宁明县人民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与检查标准》,采取定期与不

定期对科室的清洁卫生、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毒麻药、急救车、手术护理清点记录、消毒隔离进行检查,每月将检查结果在晨会上反馈,提出改进措施,通过严格把关,每季度的手术间空气监测、手细菌培养、物表的监测各项指标均达标。

2、人人参与到护理质量工作中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互相监督,共同把关,确保护理质量。

五、教学、科研工作

今年共接受实习生70人,按照各院校制定的学习计划,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及安排好带教工作,大部分都能按带教老师的要求较好的完成实习计划。

六、节约成本,合理收费

1、严格管理科室医疗用品和办公用品,有计划认领药品和一次性材

料,减少浪费和损耗,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准确记录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情况,保证临床正常运转。

2、正确记录收费项目,层层把关,避免手术乱收费现象。

七、工作业务

今年共计完成手术例,经济总收入

年增加元,增长率%。

八、不足之处

1、今年无论文发表

2、新护士对手术器械不够熟悉,手术配合欠熟练

3、专科知识培训力度不够,需加强

手术麻醉科

2010年12月30日

手术室全身麻醉手术中的护理配合 第3篇

【摘要】目的 全身麻醉手术中护理人员的配合研究分析。 方法 以我院60例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进行为手术期护理。 结果 护理人员和麻醉师进行配合,避免了患者因麻醉或手术而引发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用药及护理相关问题出现。 结论 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同麻醉师、治疗医师之间进行配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意外出现的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全身麻醉;配合 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中,护理人员、手术医师、麻醉师三者的共同配合,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相互的合理配合能够降低手术的时间,避免麻醉和手术出现并发症,如若不然,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出现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1-2]。根据我院的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研究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选取60例,他們的性别、体重、年龄均为统计学意义,其中胆囊切除术30例,胆总管探查术18例,胃癌根治术10例,后颅凹手术2例。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探视,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手术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的讲解,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患者,详细核对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化验检查结果以及皮试结果进行查看,此过程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慌情绪,让患者增强信心,提高和护理医疗人员的配合度。 1.2.2 术中配合 1.2.2.1 创造舒适的环境进入手术室后,轻松与患者交谈,让患者逐渐适应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度,湿度控制在40%-50%,防止过分干燥,患者在麻醉状态下,体温的调节能力会减弱,要根据情况注意患者的保暖和散热。 1.2.2.2 认真核对患者相关信息并做好用品准备工作在给予麻醉药物前,备齐手术麻醉所需要的物品并与麻醉医师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等个人信息和腕带内容,连接好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等并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液体输入通畅,为出现危险时实施抢救提供重要的抢救通路和措施。 1.2.2.3 帮助患者摆放至合适的体位各种手术对体位的要求各不相同,手术室护士要做到心中有数,患者由于全麻后已经失去知觉,需要手术室护士按体位摆放的要求帮助患者摆放,避免肢体、神经受压和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裸露,尊重个人隐私,在手术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体位,如有不妥,要及时予以纠正。 1.2.2.4 加强生命体征和病情的监测,手术中要持续监护心电图、血压、呼吸等,仔细观察输液情况,保持静脉通路畅通,如有异常,及时告知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如有必要,要积极参与抢救工作。 1.2.3 术后麻醉恢复期护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去枕平卧,头略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吸入性窒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可能会由于某些药物的影响而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应该加强安全防护,防止坠床。

1.2.4 心理护理 全麻醉患者术后身体会出现一些不适反应,心理也会随之出现消极、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该给予谅解,通过和患者的交流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将消极情绪消除,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力。 1.2.5 一般护理 (1)体位:调整麻醉后未清洗的患者的体位,保持平卧,将头偏向一侧;已经清醒的患者,调整至斜坡卧位。 (2)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15分钟进行一次血压、脉搏、心率和呼吸的测量,对患者的尿量、引流管以及伤口渗液进行观察,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体液补充以及药物使用,避免麻醉后的并发症出现。 (3)维持呼吸功能:患者麻醉清醒后,体内残留的药物会对患者的机体器官造成持续影响,可能会有呼吸或循环方面的异常,所以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避免喉痉挛以及呼吸道堵塞。 (4)防止意外发生:患者在苏醒的过程中会出现躁动,护理人员要留意,安排专人在旁看护,或者加设防护栏,避免患者掉落,或者是不清醒的患者将输液管和引流管拔除,产生意外。 2 结果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手术医生配合默契,有效的避免了麻醉与手术的并发症,没有1例患者出现用药及护理方面的问题。 3 讨论 手术护理人员要和麻醉师进行护理配合,其不单单是指手术过程中,术前术后都要进行围手术期护理,通过恰当的护理,才能够促进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出现。优质的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缩短恢复周期。护理人员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恢复期患者的情况要心中有数[3-5],有预见性对患者进行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忌千篇一律。此次研究的内容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同麻醉师、手术医生之间的护理配合,通过恰当的护理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几率,提升治疗效果,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麻醉师、手术医生的共同配合才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显绿.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4(24):51-52.

[2] 宋淑爱,高薇丽,郑礼花.小儿全麻手术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314.

[3] 苏秀英.全麻期间体温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4(5):10-11.

[4] 曾俊,任辉.实用手术室护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9.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护理配合 第4篇

1麻醉前的护理

麻醉前护理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患者对麻醉与手术产生的恐惧与紧张心理, 利于麻醉的诱导与维持, 以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意外。

1.1心理护理着重于消除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手术室护士亦应行术前访视患者, 术前宣教介绍麻醉的重要性, 教会手术患者积极配合麻醉, 解除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取得信任合作。

1.2协助连接检测, 观察术前生命体征, 给患者吸氧, 嘱咐患者不要紧张, 配合麻醉操作, 开放中心吸引机, 一组给麻醉患者专用, 约束患者。

1.3备好用品核对患者药敏实验、术前药物、化验单、呼吸、循环、肢体功能等。必须是正确的患者, 正确的手术部位, 正确的手术方式, 合适的麻醉方式。

2麻醉中的护理

医护三方在麻醉实施前再次核对手术患者, 主动配合麻醉操作, 协助摆好体味, 充分暴露椎管内麻醉, 护士应该正确执行麻醉医生的口头医嘱。

在麻醉手术中维持静脉通路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是重要前提, 术中手术室护士坚守手术间, 掌握手术进程, 供应手术需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主动做好准备处理突发情况、麻醉意外和急救工作, 术中追加麻药尊医嘱, 维持泵药, 注意输液泵工作正常。经常检查患者肢体血运良好, 防止受压。手术中保证各路输液通畅, 滴速合适, 确保有效循环血容量, 晶体液, 胶体液比例合适。术中月麻醉医生共同核对, 安全用药, 安全输液, 并保留药瓶, 记录护理记录单。和麻醉医师一起观察病情, 确保麻醉期间患者安全,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手术后的麻醉护理

3.1手术结束前协助麻醉医师及时停药, 升高室温, 总结术中用药, 记录出入量、出血量, 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深度, 及时唤醒患者。

3.2手术结束, 协助擦净血迹、包扎伤口, 帮患者穿好衣裤, 盖被保暖, 升高室温, 能使患者麻醉快速书兵麻醉。检查个管道畅通, 计量, 固定牢靠。

3.3及时抽好, 急救药物备好,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随时做好救急准备。

3.4协助麻醉医师拔管, 病情平稳, 符合拔管指征, 多观察后拔管, 拔除硬膜外管时动作轻柔, 不可用猛力, 拔管后检查其完整性。气管插管拔管吸进痰液, 观察患者。

3.5轻抬患者到平车上, 对体重大的患者用节力板搬移, 避免剧烈移动患者, 约束保暖, 拉起护栏, 确保安全。患者头部对准平车头侧, 需要时便于拉起头架改善呼吸。

3.6带起患者物品和麻醉师一同安送患者, 注意观察患者, 与接班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 双方确认签字。手术结束整理手术间, 补充物品, 提醒麻醉师收好剩余麻药, 补充药柜, 关闭仪器、设备, 拔除电源。

4体会

手术对患者是一种压力源, 会对患者着身心方面产生影响, 麻药干预、手术创伤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麻醉使手术患者术中无痛。肌松、无记忆、无不良反应, 其技术专业要求高, 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因此做好全程麻醉护理配合工作十分重要。

在手术中护士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 维护患者麻醉期间的生命安全, 要求具备较高的高专业素质, 还要掌握麻醉的基本方法, 基本技术, 麻醉用药及并发症, 预防并正确处理麻醉意外, 提高手术安全性, 安全、高效、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室护士应该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准手操作流程, 正确执行医嘱, 执行护理操作制度, 认真配合麻醉医师。

手术室“麻醉记录”制度 第5篇

麻醉科规章制度

一、麻醉记录单管理制度

1、麻醉记录单是手术治疗病人的医疗档案,也是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珍贵资料。因此,要求麻醉医师必须认真填写。

2、麻醉医师应认真、如实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完整清楚,要字迹清楚。

3、麻醉记录单专人负责管理,每月按日期整理一次。每年做出统计,统一管理。

二、麻醉前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制度

1、对于疑难病例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少见病例,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手术前讨论,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2、回顾性总结手术麻醉病例和重危病人的抢救过程及经验教训。

3、院外会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院内会诊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

4、因病情或术前准备不足需停止麻醉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会诊同意。

5、会诊病例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在专用本上。

三、麻醉术后管理制度

1、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认真、如实填写清楚,等患者神志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后。必须由本院麻醉医师、本院手术医师共同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向病房医师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2、术后72小时内麻醉医师必须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在病程记录上做记录。检查有无麻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严重并发症须及时向上级汇报。如遇与麻醉有关的问题应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3、对安置有镇痛装置的患者,麻醉医师必须每天检查患者直至镇痛装置拆除,并把每次检查情况记录。

4、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必须及时清理麻醉器械、设备,妥善收拾保管。

5、麻醉后随访结果必须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上。包括:患者术后病情,是否有与麻醉及麻醉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6、麻醉后未将患者护送至病房,未向病房医师交班,导致患者发生意外的,由当事人负责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7、麻醉后未及时随访,未书写随访结果,书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记录,由当事人负责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

2、毒麻药品除有专人保管外,麻醉医师凭毒麻药处方领取。

3、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以利抢救急需。

4、麻醉中特殊用药,需经负责麻醉的主治医师同意后才可应用。

5、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五、麻醉机和仪器管理制度

1、麻醉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麻醉用具和仪器。

2、麻醉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消毒螺纹管,呼吸囊等。

3、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发现遗失或损坏立即报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

4、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用。

六、消毒制度

1、麻醉器械:螺纹管,呼吸气囊、舌钳等每次用完后浸泡、清洗、消毒或熏蒸,以防交叉感染。

2、浸泡酒精等溶液的容器定期更换。

3、放置麻醉器械盘及盖单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一次性消耗材料用后,由使用者浸泡、毁形。

七、交接班制度

1、主班医师与夜班医师交接日间麻醉工作及尚未结束的急诊手术。

2、交接抢救箱、麻醉器具及毒麻药品使用的情况。

3、主班负责日间急诊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和科内院内抢救工作。

4、主班或护士负责请领补充当日使用的药品。

八、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3、恢复室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4、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①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3~5%。

②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5、恢复室在麻醉科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

九、疼痛治疗制度

1、疼痛门诊除遵守门诊部的一切规章制度外,强调病历的书写要规范化,保管及随访要常规化。

2、病人治疗前应明确诊断,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

3、疑难病例应请上级医师或请有关科室会诊、研究治疗方案。

4、治疗后患者要观察15—30分钟方可离开。

5、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

6、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出疼痛门诊。

7、术后疼痛治疗的病人要及时下医嘱,交代护士观察病情,每天至少一次巡视病人,调整用药剂量及速度。

十、人才培养制度

1、科主任负责全科各级医师的培养工作,须有计划、明确任务,并有一定的检查考核制度。

2、住院医师应到循环及呼吸内科等科室轮转学习半年至一年。每年写1篇论文或译文。

3、主治医师除临床工作外,应在科主任指导下承担临床科研项目,每年写1-2篇论文或文献综述。

4、争取和创造条件对各级医师分批选送学习外文和进修。

5、由科主任或高年资主治医师负责教学工作,担任医学生的授课任务,按统一教学大纲备课。在主治医师指导下,由高年资住院医师指导医学生见习和实习工作。

6、招收进修医师,以临床实践为主,兼学理论。

十一、业务学习和科研制度

1、由科主任或一名高年资医师负责科内业务学习,内容有:交流临床麻醉经验、重要病例讨论、读书报告、文献综述、麻醉新药和新技术介绍,科研课题报告会等。

2、病例讨论主要是讨论疑难病例或并发症病例。手术后24小时内死亡病例,应在一周内进行全科讨论,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麻醉水平。

3、科研计划由科主任同有关人员制订,开始前应在本科内做开题报告。

小儿氯胺酮麻醉的手术护理举措 第6篇

【关键词】氯胺酮;手术;护理;小儿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70-01

氯胺酮是一种全身麻醉药,常用小儿全身麻醉,可选择性地阻断大脑联络和丘脑皮质系统,其起效快速,镇痛作用强,苏醒快,但存在一过性呼吸抑制,易产生幻觉,增加唾液分泌,可伴有呕吐的缺点。因此,在手术中做好对氯胺酮麻醉患儿的护理是保证患儿安全及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措施。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氯胺酮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患儿共89例,术中给予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现结合临床就氯胺酮麻醉的手术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观察患儿均为在氯胺酮麻醉下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其中男52例,女37例会;年龄8个月至12岁,平均(4.6±0.8)岁,其中8个月至1岁2例,1~3岁52例,4~12岁35例;手术部位:头颈部手术13例,躯干部手术25例,上肢手术28例,下肢手术23例;体质量10~69kg,平均(24.8±6.6)kg;麻醉时间60分钟至3小时左右,平均(75.8±15.8)分钟。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术前15~30min 依次肌肉注射氯胺酮1mg/kg(体质量)、阿托品0.01~0.02rng/kg(体质量),术中视小儿耐受情况、麻醉深度及手术情况及时静脉追加氯胺酮1mg/kg(体质量)或肌肉注射1~3mg/kg(体质量)。

1.2.2 护理方法

1.2.2.1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 分泌物过多和舌后坠是上呼吸道阻塞的常见原因,由于腺体分泌相对较为旺盛,但小儿舌体较大,颈项部较短,呼吸道管径相对较小,因此呼吸储备相对较差,易发生呼吸道阻塞。在使用氯胺酮麻醉后会使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分泌增加,易引起喉痉挛,因此患儿在氯胺酮麻醉后常伴有呼吸道阻塞,故术前常规使用阿托品进行抑制。对于部分病情危重的患儿应常规给予鼻导管吸氧,也可用可调式面罩吸氧。在临床上伴有头面部烧伤的患儿出现上呼吸道阻塞的几率较高,因此对于此类患儿在麻醉时应进行预防性的气管插管等对症处理。对于痰液较多的患儿,使患儿头偏向一侧,并及时吸除痰液。此外,手术操作时动作协调一致、轻柔缓慢,以防影响患儿呼吸。

1.2.2.2 加强对患儿体温的护理 由于术前使用了阿托品,下丘脑功能及皮肤黏膜腺体的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因此散热较少,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使肛温升高高0.12℃~0.15℃。另外,氯胺酮还可使肌张力明显增高,使产热增加,故应监测患儿体温。此外,手术过程中需用大量冲洗液进行冲洗,手术过程中需大量补充液体,这对患儿的体温的影响较大。因临床上应针对此现象加强对患儿体温的护理,如在患儿入室前使用空调暖风机将手术室室温进行调节,室温以24℃~26℃为宜,湿度以40%~50%以宜。入室后给予保暖处理,对术中要使用的冲洗液、血制品、静脉用药给予加温处理。

1.2.2.3 安全护理 在使用氯胺酮后可引起无意识的肢体运动,因此在术前、术中固定好患儿,有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约束患儿双手或四肢、输液器及与相关监测设备的连接。在使用约束带固定时松紧要适宜,应在约束带内衬棉垫,防止压力伤的发生及造成末梢循环障碍。由于使用氯胺酮后肌张力增高,可引起患儿不自主的肢体运动及眼球震颤,因此在术中如果患儿有睁眼动作或有肢体反应时,应仔细观察并判断患儿是已经开始苏醒,还是氯胺酮引起的反应。如果患儿已开始苏醒应立即通知麻醉师,并积极配合麻醉护理。此处,一定要保持静脉液路的通畅,控制补液的速度,避免补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患儿脱水或肺水肿的发生。

1.2.2.4术中尽可能减少影响呼吸的因素 ①氯胺酮应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若注射速度过快,剂量过大,间隔时间过短,或多次反复用药对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住作用;②慎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③注意个体差异而发现呼吸抑制。

2 结果

本组89例患儿在氯胺酮麻醉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其中麻醉起效时间为3~5分钟,平均(4.1±0.2)分钟;维持时间45~70分钟,平均(55.1±7.5)分钟;镇静评分3~5分,平均(4.1±0.4)分,3分者7例,4分者57例,5分者25例;手术时间2~3小时,平均(2.3±0.3)小时。

3 讨论

氯胺酮是一种全身麻醉药,其具有深度镇痛的作用,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故常用于小儿手术中,也可用于镇静与治疗疼痛。氯胺酮的脂溶性高,因此其能迅速地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其血浆药物浓度可于3分钟左右达峰值,便下降也较迅速,于45分钟内迅速下降。氯胺酮可在麻醉过程中出现选择性的抑制与兴奋作用,抑制丘脑新皮层,兴奋延髓和边缘系统的作用,所以在麻醉后易出现精神症状,以成年女性多见[1]。因此,在临床上将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时应加强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①术中严密监测患儿血氧、脉搏、血压。护理人员与麻醉师密切配合,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②术中应随时提醒手术人员手术操作动作应轻柔,忌用自己的手或器械压迫患儿腹部影响呼吸[2]。

③在氯胺酮注射前先进行稀释,然后缓慢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不宜过快、剂量不宜过大、间隔时间不宜过短[3]。

④注意患儿個体差异,禁用、慎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⑤氯胺酮麻醉的患儿虽意识消失,但仍保持吞咽反射。由于患儿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诱发呼吸道梗阻。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如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特别对手术时间长、用药量大的患儿,术中及时吸痰并面罩给氧为最佳。一旦发生喉痉挛,应立即插管,高流量面罩供氧,插管大小应合适,动作轻柔敏捷[4]。

⑥加强基础护理,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全麻患儿术前均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下丘脑功能,抑制皮肤黏膜腺体分泌,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散热减少[5]。另一方面,氯胺酮可使肌肉张力增高,产热增加,故术中应监测患儿体温,在体温超过38℃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使患儿体温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氯胺酮麻醉术中出现肢体肌肉的不自主动作,为防止患儿受到伤害,应用柔软约束带固定好。在临床实践中如果能很好的注意到上述几点注意事项就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及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采用氯胺酮麻醉的手术患儿在术中给予合理的对症护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组89例患儿在氯胺酮麻醉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其中麻醉起效时间为3~5分钟,平均(4.1±0.2)分钟;维持时间45~70分钟,平均(55.1±7.5)分钟;镇静评分3~5分,平均(4.1±0.4)分,3分者7例,4分者57例,5分者23例;手术时间2~3小时,平均(2.3±0.3)小时。

综上所述,在手术过程中给予使用氯胺酮麻醉的手术患儿合理的对症护理可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及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戴体俊.麻醉药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1.

[2] 王建敏.手术室护理工作全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08:7.

[3] 张艳丽.氯胺酮麻醉期间的气道观察与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229-230

[4] 黄云凤,雷小平.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气道观察与护理[J]. 医学信息,2009,22(l2):2918.

静脉麻醉无痛人流术的手术室护理 第7篇

关键词:无痛人流,手术配合,护理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怀孕早期所采用的一种人工方法终止妊娠的补救措施,不仅解除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受术者的恐惧心理,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并可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为保证术者的安全,手术室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共完成无痛人流术784例,现就其中141例手术室护理的情况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科于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要求行人工流产的141例无痛人流术患者都在妊娠10周内,无其他严重急性期疾病,心脏、肝、肾、肺功能正常,无剧烈妊娠呕吐;年龄20~38周岁,平均25.63岁;将此141例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70例,对照组71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实施无痛人流术,并接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方法为:流产患者术前均禁食6 h,静脉麻醉用体积分数1%异丙酚2.5~3.0 mg/kg静脉推注,推注时间在45~60 s,随后实施人工流产手术。术中对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监测。术后,监测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发热、腹痛等不适症状,若发现患者存在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观察组接受手术整体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其他针对无痛人流手术的护理项目,以体现护理的人性化和舒适性,具体添加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患者确定手术时间并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细心为其做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进行沟通,向其讲解手术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多数患者存在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尽量使其保持正常情绪状态,提高手术时的依从性。术前麻醉时,要与患者进行交流,护理人员以关爱的神态或动作关注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

1.2.2 认知干预:

手术室护理人员有必要向受术者提供充分的健康知识。必要时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解剖、生理及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解释说明手术方式的特点、优点,包括不会影响女性特征和性生活等。

1.2.3 术中护理:

指导进入手术室,摆好体位,暴露手术区域,固定双腿在支架上,动作轻柔,勿损伤及过度暴露病人,注意保暖。为防止麻醉后患者舌后坠,麻醉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将下领上提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期间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如呼吸频率,节率和幅度,听呼吸声了解呼吸道情况,如有异声可能有呼吸道梗阻闭,呼吸道梗阻常见的原因是舌根后坠和咽喉部分泌物过多,提拉下领和吸除分泌物后即可缓解,严重舌根后坠者可放置鼻咽通气道。在麻醉恢复期,只有极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呕吐、误吸。

选用较大的静脉建立通道,妥善固定,控制好输液速度。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吸氧5L/min。配合麻醉师缓慢推注丙泊酚、芬太尼,注意调整头位,用托下颌法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使用呼吸气囊加压给氧。配合麻醉师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及各项生命体征是否正常,有无过敏现象,如有呼吸暂停、心率减慢、麻醉药过敏等异常情况应积极配合麻醉师给予抢救。严格进行外阴及阴道消毒,做好巡回工作,协助手术医师顺利完成手术。加强术中生命体征监护手术过程中镇痛的同时,患者的意识也短暂丧失,无痛觉反应,因此应加强术中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手术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避免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护士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密切配合,认真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环节。

1.3 评价指标:

观察术后患者的不适感,并评价其疼痛程度,以疼痛程度作为护理效果评价指标。疼痛程度分为以下三种。①无痛:腹部或腰部存在轻微酸痛感,可耐受。②轻度疼痛:腹部或腰部酸痛感较为明显,但患者可耐受。③中度疼痛及以上:腹部或腰部酸痛感较强烈,患者无法耐受。疼痛控制有效率=(无痛+轻度疼痛)/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恐惧程度比较见表1。

注:P<0.001,Zc=5.194,与对照组比较

表1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恐惧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为干预组较对照组的平均秩次低,可认为干预组的恐惧程度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行人流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整体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感、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痛人流术在妇产科领域中虽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操作安全性高,病人无痛苦,但要保证整个手术安全顺利地完成,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严密观察,术后的精心护理及健康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热情接待,善于从不同的眼神中读懂患者的需求,注意减少患者的身体暴露,保护个人隐私,使其感到有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有亲切感、可信赖感。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时间比较短,手术操作的刺激性比较强,以及患者的心理精神极易紧张,因而在手术室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可缓解患者恐惧紧张的情绪,积极配合手术。同时在手术中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严密观察,避免人流并发症的出现;术后应注意休息,无不良反应方可离院。疼痛是因为现存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产生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强度与焦虑和恐惧也有关系,是心身综合反应的结果。经过长时临床观察显示,对于无痛人流术,患者对手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紧张,负性情绪能使机体的痛阈大大降低,使其对疼痛更加敏感。认知干预是通过实施一定的手段将患者的不良认知改变为正确的认识,其基本就在于一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的想法和观念,其心理行为会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护理人员应对人流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解,从而改进护理措施,使护理行为更加人性化。护理人员也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医学心理学学习,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由于未婚人流者较多,护理人员应注意护理该人群时,要话语轻柔舒缓,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与支持,并积极对其进行卫生知识教育,以降低其再次人流的概率。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会沟通技巧,通过语言及非语言沟通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取得她们的信任,消除其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减少和防止术后不良反应。手术室护士对141例应用静脉麻醉无痛人流的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恐惧感明显降低,这证明了手术室护士心理干预对患者恐惧等负性情绪的控制作用。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的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接受静脉麻醉无痛人流患者的恐惧感,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赵加清.无痛人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北方药学,2012,11(2):125.

[2]陆桂樱.门诊无痛人流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4(7):340.

[3]颜露,许玲玲.我院妇产科无痛人流的护理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5,12(3):1406-1407.

[4]白帆.32例无痛人流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8(6):243-244.

[5]陈小琼,陈小媚,文秀清.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2013,16(10):1596-1597.

手术室麻醉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医治的120例行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所有患者在经过检查都确定符合使用麻醉的标准。对照组患者中男42例, 女18例, 年龄15~68岁, 平均年龄 (30.6±13.3) 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8例, 女22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32.1±11.5)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住院期间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 主要包括: (1) 麻醉前护理模式: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都会进行身体检查, 了解患者对麻醉是否有过敏等现象[1]。同时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有关麻醉知识, 将麻醉后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及注意事项交代清楚, 并签好同意书。患者在进行麻醉前, 麻醉医师要多次认真核对麻醉所用到的药物以及仪器, 同时还要做好预防方案以此应对麻醉后患者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2]。 (2) 心理护理模式: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难免会有焦虑和紧张等不良的情绪, 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 尽量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尽快的调整心态,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手术, 说话语气要温柔,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有助于患者积极的配合医师的检查和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3]。 (3) 麻醉后护理模式:当患者结束手术后由手术室转移到普通病房, 与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待患者清醒后, 轻轻询问患者身体感受并观察其各项体征, 若是患者有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 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4]。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效:患者麻醉清醒后未有不良反应等情况, 患者精神状况好;有效:患者在麻醉清醒后有轻微的不良反应, 精神状况良好;无效:患者的身体各项体征不符合正常指标, 并出现不良反应, 精神萎靡。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 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显效38例, 有效15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8.3%, 观察组显效44例, 有效1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非常满意30例, 满意21例, 不满意9例, 满意度为85.0%, 观察组非常满意45例, 满意13例, 不满意2例, 满意度为96.7%,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呕吐5例, 恶心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 观察组发生呕吐1例, 恶心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手术麻醉中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呕吐、恶心等, 加上大部分的患者缺乏麻醉知识, 手术室麻醉前其都会容易产生紧张、不安等心理。为能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此类的心理状态, 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手术室麻醉中, 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120例行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进行分组研究, 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优质治疗护理法, 常规护理主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检查过程中, 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 保护患者的隐私, 比如需要暴露隐私部位进行麻醉的患者, 麻醉前会有不安和羞涩等情绪, 照顾患者的心情, 拉近与患者间的关系, 建立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 同时有助于加强患者配合医师的治疗工作,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对手术治疗的自信心。并观察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是否正常, 并在住院期间为其提供日常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麻醉前护理以及麻醉后护理, 实现优质护理模式, 主动的关心患者, 为患者详细讲解与麻醉有关的知识, 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等情绪, 有助于患者积极面对手术。结果中得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 高于对照组的88.3% (P<0.05) 。在一定程度上对手术治疗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 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手术室麻醉中的临床效果佳, 可有效减轻患者因为疾病带来的病痛, 帮助患者摆脱不良的心理状态, 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手术室麻醉服务, 还能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预后效果, 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身体,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手术室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行麻醉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中显效38例, 有效15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8.3%, 观察组显效44例, 有效1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非常满意30例, 满意21例, 不满意9例, 满意度为85.0%, 观察组非常满意45例, 满意13例, 不满意2例, 满意度为96.7%,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发生呕吐5例, 恶心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 观察组发生呕吐1例, 恶心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手术室麻醉中的临床效果佳, 可有效减轻患者因为疾病带来的病痛, 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麻醉,临床效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夏建.探讨优质护理应用在手术室麻醉中的临床效果.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 (11) :234.

[2]黄美坚.手术室工作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26 (9) :1396-1397.

[3]冯娟.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麻醉中的应用观察.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28 (9) :1405-1406.

手术室麻醉护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18例, 均为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 其中男98例, 女120例, 年龄21~59岁, 平均年龄 (40.38±6.51) 岁。218例患者中实行剖宫产的为29例,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27例, 卵巢囊肿剥除术37例, 髋关节置换术69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4例, 其他手术22例。麻醉药品为2%利多卡因或2%丁卡因, 内加0. 1%肾上腺素0. 1 ml~ 0. 2 ml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患者109例, 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术前巡访

患者在手术前由于缺乏对麻醉知识、手术方法等方面的了解, 进入手术室后或者在手术过程中, 会引起精神紧张、焦虑、抑郁, 有时候甚至绝望, 这些应激反应会严重影响麻醉效果和手术的实施, 同时还会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3]。因此, 手术室护士应当在手术前1 d到病房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 并且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的方式及术前禁食、禁水的原因和时间等。让患者了解硬膜外麻醉的位置、麻醉过程中患者的体位和感觉以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使患者对整个手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解除或减轻患者的恐惧与紧张心理, 以便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手术, 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1.2.2 术前及麻醉中的护理

在手术开始之前应准备好相关进行抢救的药物、血浆, 检查所有仪器是否正常, 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以便出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手术室护士应当主动热情地为其介绍手术室内的环境和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 为患者营造温馨的氛围,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忧虑的心情。手术室护士应当协助麻醉医生按照一定原则和生理解剖结构完成对患者体位的摆放。在麻醉操作过程中可握住患者的手, 给予鼓励, 或者与患者进行交流加油鼓劲, 以便顺利完成整个麻醉操作过程。

1.2.3 术中护理

由于硬膜外麻醉只是局部阻断痛觉, 患者为麻醉部位仍保留意识和知觉, 患者在没有痛觉的情况下, 对术者的操作仍然能够感觉到。医生在手术中牵拉引起会引起患者血压降低而导致呕吐、头晕、口渴等症状的出现, 这样会加剧患者的心理负担, 这时手术室护士应当鼓励患者诉说,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让患者尽快调整其负性情绪, 使患者的生理或心理应急反应降到最低, 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4]。由于麻醉药物能够明显影响人体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功能, 手术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出血量等指标的变化, 以及穿刺部位是否存在渗漏以及是否出现输液反应等情况, 积极、合理配合麻醉医生, 在手术中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

1.2.4 术后护理及随访

手术结束后, 手术室护士应当用温生理盐水将患者皮肤上残留的血迹擦净并进行消毒, 并为患者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 注意保暖。在搬送患者时应当注意保护手术切口及各种引流管。并于术后3 d内对患者进行随访, 仔细了解伤口疼痛及愈合情况, 并记录患者在术中的感受及麻醉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观察的指标主要包括:①生命体征:分别测量患者进入手术室前、麻醉后15 min 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次数。②麻醉效果:根据术后对患者的随访及患者在术中的感受, 将麻醉效果分为优:患者无疼痛感;良:患者偶有不适或可忍受轻微疼痛;差:患者明显感觉疼痛或疼痛难以忍受。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注:与观察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手术和麻醉是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的刺激源, 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躯体的不适, 严重者会出现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强烈的应激反应会直接影响麻醉和手术, 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5]。由于硬膜外麻醉是目前我国临床手术经常采用的麻醉方式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 在我国单纯硬膜外麻醉失败率和阻滞不全发生率达12.7%。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降低, 心率减慢, 呼吸次数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麻醉有效率为94.46%, 明显高于对照组70.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减轻紧张焦虑等应激反提高麻醉效果。

采用有效的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术前焦虑情绪, 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应激反应带来的不良影响减轻或消失, 让患者积极配合麻醉及手术, 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提高麻醉效果[6]。因而, 在手术室的护理有必要建立一系列人性化的护理干预程序, 如行为干预、心理干预、术中关怀、术后随访等, 有利于患者的麻醉、手术以及临床的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218例经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109例) 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 对照组 (109例) 采用一般的护理, 对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和麻醉后生命指证、麻醉后感觉阻滞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降低, 心率减慢, 呼吸次数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麻醉有效率为94.46%, 明显高于对照组70.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人性化的护理干预, 有利于患者的麻醉的安全进行, 同时也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对与患者的临床恢复意义重大。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硬膜外麻醉

参考文献

[1]杜爱侠.硬膜外麻醉穿刺深度与麻醉效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1 (14) :563-564.

[2]郑小春, 肖红兵.硬膜外麻醉前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情绪干预的效果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 (253) :207.

[3]杨小敬.舒适护理对减轻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河北医药, 2011, 33 (5) :790-791.

[4]满翠荣.触摸护理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新医学导刊, 2009, 8 (2) :56-57.

[5]袁喜生, 朱佳晖, 宋文涛.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护理研究, 2009, 23 (2) :510-511.

手术室麻醉护理 第10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手术室,非全身麻醉

手术治疗是目前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由于对手术、麻醉有关问题的认识不足, 导致大多数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状态, 不利于患者手术的进行及术后的恢复[1]。非全身麻醉患者在术前会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焦虑情绪, 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因此, 对手术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改善其不良情绪, 以确保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手术,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选取我院的手术患者, 给予非全身麻醉, 对心理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旨在探究心理护理干预是否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疼痛程度的降低、血压及心率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 均实施非全身麻醉,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使用麻醉药物的种类以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实施围手术期的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 (1) 护理人员要采用平和的语气积极与患者沟通,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 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做好详细的记录, 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2) 患者由于紧张, 往往出现一些不良心理情绪。其中, 对麻醉的恐惧、手术的风险、手术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是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要对麻醉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向患者详细讲解, 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识, 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焦虑程度, 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提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3]。 (3)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 通过人文关怀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 通过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5 min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指标变化、术后1 h患者VAS和SAS评分 (两组患者手术前VAS和SAS评定且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 当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术前实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 (13.5±2.6) k Pa与 (10.5±2.7) k Pa, 心率为 (76.6±5.5) 次/分, 对照组为 (14.3±2.6) k Pa与 (10.6±2.2) k Pa, 心率为 (75.6±5.8) 次/分;干预15 min后, 实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 (15.5±3.6) k Pa与 (12.5±2.8) k Pa, 心率为 (80.3±4.5) 次/分, 对照组为 (17.3±2.2) k Pa与 (14.7±3.2) k Pa, 心率为 (93.6±4.8) 次/分, 两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均升高, 但实验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VAS和SAS评分情况比较:

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1 h后, 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 (3.0±1.5) 分与 (5.8±2.8) 分;实验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 (50.1±3.4) 分与 (63.5±3.6)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有调查显示, 75%的患者希望术前获取手术相关知识和信息[4]。有研究指出手术是导致应激原的重要因素, 患者往往是出现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5]。患者的不良心理将导致紧张、焦虑、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并且在非全身麻醉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近年来, 临床较为重视对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付晶晶的研究指出[6], 心理护理干预在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临床应用中具有有效可行性,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反应。在本研究中, 虽然两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均升高, 但实验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 (80.3±4.5) 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的VAS (3.0±1.5) 分与SAS (5.8±2.8) 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焦虑情况、恢复患者心率和血压具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 针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恢复, 且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焦虑程度, 具有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杜立红, 祖玉新, 郭玉杰.激励式心理干预在不同麻醉方式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26) :111-113.

[2]蒉晓予.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4) :142-143.

[3]邓明艳, 刘四军.音乐疗法在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 2012, 24 (11) :534-538.

[4]凌晓红, 鲍红光, 范素红.导乐护理在非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6) :10-12.

[5]王书霞.局麻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N].赤峰学院学报, 2013, 29 (9) :135-136.

手术室麻醉护理 第11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9-01剖宫产是目前解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由于科学的进步麻醉的完善及手术物品器械的改良,手术基本上可以做到安全无痛。剖宫产为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最大的保障。剖宫产的手术适应症大致分为以下几点:①胎儿异常的,如巨大儿胎位不正等。②母体异常的,如有内科疾病的,产道异常的,子宫异常的等。③产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危急胎儿,并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娩出的,如脐带脱垂突然胎心音减慢等。④疤痕子宫。⑤产程过长出现宫缩无力产妇无法娩出的,及不愿阴道分娩的珍贵儿。⑥高龄初产妇。现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7月30例剖宫产手术病例做如下护理体会报告。1临床资料

本组剖宫产30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3岁,疤痕子宫15例,胎位不正10例,巨大儿11例。均是腰硬联合麻醉,平均40分钟。手术切口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2护理措施

2.1产妇术前准备术前需要禁食水8小时,防止术中呕吐误吸引起窒息。监测胎心音,及时发现产程变化以便出现问题随时处理。做好备皮及药物敏感试验,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指导家属备好新生儿物品,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指导术后注意事项,鼓励产妇树立术后母乳喂养的信心。进行有效心理沟通,让其为了自身与胎儿的安全安心等待手术。手术室准备:按手术需要调整手术室的湿度及温度,检查手术物品及药物是否品齐全,监测仪器性能是否完好[1]。当产妇进入手术室后要热情接待,随时陪伴在其身边,以消除特殊环境带来的恐惧感,在产妇疼痛时注意产妇的安全,以防坠床。耐心解答产妇的疑问,担心疼痛者,应告诉患者一般情况下,手术是在充分麻醉下安全无痛的进行的,如感到疼痛就如实反映,麻醉师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镇痛药。

2.2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心电监护和胎心监护嘱咐产妇放松,必要时吸氧,询问产妇平时能否平卧,有仰位综合征者则需左侧卧位。开放静脉。一般选用淺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开放两路,一路快速输液,保证液体能快速进入体内,维持血压的稳定。一路留着备用给药和胎儿取出后接镇痛泵。穿刺部位一般选用上肢,尽量避开关节和受压部位。妥善固定防止脱落。麻醉之前最好能输500-1000ml液体.这样有助于麻醉后血压的管理。

2.3协助麻醉医师摆好体位,由于疼痛紧张等原因,产妇麻醉体位不容易到位,穿刺比较困难,巡回护士应在旁协助和鼓励产妇在宫缩间隙疼痛不明显时尽量的配合医生,以便穿刺。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选用L2-3或L3-4,麻醉用药为0.75%的布比卡因和50%的葡萄糖混合液。麻醉完成后迅速帮助产妇平卧或偏左侧卧位,暴露手术部位,固定带固定四肢,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准备手术。

2.4术中配合器械护士提前洗手准备和核对器械,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做好手术。巡回护士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多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注意脉搏和血压变化。剖腹产产妇麻醉后,由于腹肌松弛子宫压迫经常出现血压下降,必要时协助麻醉医师给予升压药麻黄碱以升高血压,对于紧张的产妇做好心理疏导。胎儿取出后协助助产士处置新生儿,把包好的新生儿抱到产妇头边告诉性别及出生的时间,做第一步母婴接触后新生儿送回病房。

2.5心理护理恐惧大多数剖腹产术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尤其是急症剖腹产术患者。其原因:①医学知识缺乏,担心术中出现麻醉意外,担心麻药影响到胎儿智力,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②孤身进入手术室,与家人分离,缺乏依赖,深感孤独,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手术氛围陌生的人群以及手术时器械的碰撞声,监测仪器启动后的滴答声,这些都是不良的应激源,都会使产妇产生恐惧的心理。当产妇感觉到紧张不适时,应轻轻地抚摸其身躯和额头,用力的握住产妇的手,并且轻声告诉她:所有的人都在帮助你,你孕育10个月的宝宝即将出生,你就要做妈妈啦,这样可使产妇由衷的产生幸福感。还可以和产妇谈论其怀孕的过程及家人对宝宝的期待,分散其注意力,并可以消除孤独不适感。在产妇进入手术室的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等待手术的过程家属同样会焦虑不安,应理解他们的心情,让他们安心的等待宝宝的到来。

2.6手术后,包扎切口,妥善处理产妇,擦净患者身上血迹,绑好腹带,关闭导尿管开关,接上静脉镇痛泵,把产妇的衣服的整理好,并且及时用被单遮盖产妇的身体以防受凉。在搬运产妇时要小心平稳,以免造成产妇不适,将产妇安全平稳送至病房,去枕平卧位,和病房护士做好物品的交接工作。交代手术过程,及术中用药的情况。并向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轻声告诉产妇让她好好休息,我会再来看你[2]。告诉产妇术后在无痛的境况下及早进行少量活动,这样利于子宫复旧,防止术后发生粘连等并发症,尽早让新生儿吸吮乳头,建立泌乳反射,让家属帮助其进行母乳喂养。产妇病房内应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但产妇不能直接对着风吹,产后出汗较多,应保持身体清洁。衣着宽大为宜,选用柔软的棉织品。经常更换内衣、床单,预防感冒[3]。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点是产妇肌松好,镇痛效果佳,改良的腰麻针基本没有脑脊液外漏现象,病人术后一般不会出现头痛等并发症状,缺点是血压有时出现波动,在术前如果补充液体1000ml左右,在麻醉手术期间血压相对就平稳一点。芬太尼术后静脉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产妇偶尔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是腰麻,嘱咐病人一定要去枕平卧,6小时后用两侧卧交替,让家属协助病人每2h翻身1次,8-12h后取半卧位,以利改善通气功能,使腹肌松驰,减轻切口疼痛。术后12h可下床活动,对防止切口粘连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活动,还可促进子宫复旧,预防呼吸道呼吸道感染。3护理体会

在充分的麻醉效果下,剖宫产已经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在麻醉和手术期间需要抓紧一切时间,手术过程中医护配合是母婴安全的关键。由于产妇胃排空比正常人慢,在有效的禁食水时间内,往往还没有排空,在麻醉后产妇有时会出现呕吐,巡回护士要密切关注产妇,以防出现窒息。护士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的完成,才能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参考文献

[1]刘春艳.剖宫产病人的护理.中国伤残医学,2010年18卷第1期.

[2]常延军.人性化护理在剖腹产手术中的体现.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1月第5卷第33期.

手术室麻醉护理 第12篇

1 治疗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 2 0例, 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例, 女性26例, 年龄范围为26~74岁, 平均年龄为 (58.6±2.3) 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5例, 女性25例, 年龄范围为25~75岁, 平均年龄为 (58.5±2.2) 岁。本次研究中的所有需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 采用的均为全麻, 且自愿参与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无统计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针对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 进行术前宣教、访视, 术中护理, 术后等待患者苏醒。观察组: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针对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腹部手术实施全麻的患者, 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1.2.1 术前宣教、心理护理

在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 将手术麻醉的全过程、原理等简要的向患者解释, 包括麻醉后可能出现的感官异常等。强调重要性, 做好患者的鼓励、安慰等工作, 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减轻患者麻醉苏醒期的紧张、不安、恐惧等心理。

1.2.2 术中护理

在患者的腹部手术中, 进行体位护理, 让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 避免手术中体位、器械对患者的血管、神经等造成的压迫, 术中抱出患者呼吸的顺畅, 使用约束带的患者, 要定时的调整患者的体位, 并保证约束带松紧适当。对有药物依赖的患者, 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等, 警惕麻醉苏醒躁动的发生。

1.2.3 药物护理

在腹部全麻手术中, 适时给予患者适当的镇静、镇痛药物, 有助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减少。手术后随着麻醉作用逐渐减弱, 患者的意识、痛觉会逐渐的恢复, 此时依据医嘱给予患者有效的镇痛护理, 可有效减少患者因为腹部伤口疼痛而发生的躁动。

1.2.4 体征观察

实施全麻手术后, 因为药物的残留等作用, 患者可能会发生阻塞、不通等现象, 诱发一系列症状的产生, 如头痛、烦躁等, 仍要加强生命体征观察, 保证患者呼吸的通畅, 针对产生的不良反应, 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等。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血压、心率进行观察比较。

1.4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 腹部手术全麻患者, 苏醒期躁动发生的评价, 采用的标准[7]为:0分:无躁动;1分:吸痰等时发生肢体躁动, 安慰护理后可改善;2分:有躁动, 需要实施制动;3分:强烈躁动, 需多人强行制动。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χ2检验计数, t检验计量,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后, 躁动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 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为6.67%, 对照组的为26.67%, 经统计比较,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注:χ2=8.6400, P=0.0033

2.2 血压、心率比较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 有显著差异,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

3 讨论

因腹部手术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出血多等, 故在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可能性非常高[8,9]。腹部手术患者, 在全麻苏醒期产生躁动主要是因为患者对机体的应激反应物清楚、麻醉作用消退后产生疼痛、呼吸抑制、各种刺激性诊疗等[10]。手术室苏醒护理, 在腹部手术患者的全麻苏醒期的应用, 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 稳定患者的情绪等。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和心理, 对患者起到安慰、鼓励有效的疏导作用, 进而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以减少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 提高患者的麻醉自我调节能力, 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全麻手术后患者的痛觉逐渐的恢复, 给予镇痛药物护理, 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本次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 具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婉渔.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护理研讨[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版) , 2014;10 (8) :325~325

[2]张燕, 刘雪婷.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 (3) :291~292

[3]龙章凤.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2;9 (19) :125~126

[4] 魏运芳, 黄艳红, 罗逸维, 等.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手术室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3) :487~488

[5]柏晓庆.手术室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8 (7) :214~215

[6] 黎祖荣, 王明, 德魏佳, 等.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25 (6) :536

[7]明豫军, 李辉, 肖峰, 等.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国际病理科与临床杂志, 2010;30 (3) :196~200

[8] 钱忐成, 万勇, 王大庆.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相关因素分[J].四川医学, 2011;32 (11) :1710~1711

[9]胡同慧.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33 (6) :1327~1329

上一篇:导乐分娩对母婴的影响下一篇:用能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