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式止血带范文

2024-08-01

气压式止血带范文(精选7篇)

气压式止血带 第1篇

关键词:止血带,战地急救,四肢出血

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止血带都是四肢损伤出血时最简单常用的有效急救器材。由于止血带具有快速、有效、方便及便于携带等优点,在战伤四肢止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现行止血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救治中,应用止血带曾挽救了很多伤员的生命,但也造成了许多伤害,主要为使用止血带后远端组织发生缺血性损伤,引起组织坏死,厌氧感染,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20世纪70年代末,我军某战时因止血带使用不当而发生较严重并发症79例,其中引发肾衰而致死6例,截肢37例,气性坏疽4例,其余为筋膜间隙综合征和神经麻痹。分析其原因,是止血带止血存在着止血不完全、操作不简便、不能单手使用、压力不易控制和观察等缺点,另外还易造成严重疼痛或组织损伤。因此,有人称止血带是“可以

救命的魔鬼装备”[1]。目前,最新型的数字式电动充气式止血带,可根据伤员血压变化自动充、放气,并具有报警功能,在平时使用中效果较好。但是,现代战争机动性大,作战纵深长,突发性极强,电力供应困难;战时伤员多,并且时间和地点都高度集中,瞬时通过量大,四肢损伤出血的比例很高,止血带的需求量大,这使数字式电动充气式止血带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为了适应未来局部现代化高科技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针对我军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卫勤保障器材(三角巾、血压计打气球和气压表、一次性液体软包装袋),我们研制一种新型的数字式电动充气式止血带替代品“战地简易局部气囊气压式止血带”。制作方法是用人工手动血压计打气球充气代替电动充气,用普通血压计气压表替代数字式气压表,二者相连后单独存放备用,可以多人多次反复使用;用一次性液体软包装袋和三角巾替代止血带的气囊和固定带,为个人消耗品,单人一次性使用;橡胶肝素帽替代气囊的进出单向通气阀和连接装置。经多人多次试验,应用效果良好。

2 战地简易局部气压式止血带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2.1 器材制备

将气压表和打气球固定连接,并且在气管的末端连接一枚临床配制大输液专用16#侧孔针头。据文献报道,四肢止血带压力控制在上肢收缩压6.67 k Pa(50 mm Hg)、下肢收缩压9.33 k Pa(70 mm Hg)为宜。由于作战部队战士年轻、体格健壮收缩压高度集中在14.67~17.33 k Pa(110~130mm Hg),为此,我院在气压表的刻度盘上24 k Pa(180mm Hg)与26.67 k Pa(200 mm Hg)处做标记,写上上肢、下肢字样完成压力监测和控制部分的制作。准备一批废弃的一次性500 ml液体软包装袋洗净、晾干,留一定长度(5~10cm)的输液管与橡胶肝素帽连接密封,利用注射器抽净少量的残余液体、气体;准备相同数量的三角巾备用;将包装袋与三角巾组合即完成简易气囊和固定带的制作。

2.2 使用方法

战地急救时,在需用止血带的部位垫上布巾,伤员服装穿戴不厚时可以直接将事先备好的一次性空液体软包装袋,按照肢体大动脉解剖位置铺垫,露出软包装袋的硅胶软管,利用三角巾常规包扎固定;或者先打开三角巾,利用其底边中央部分把软包装袋包住后,直接在伤口的近心端常规包扎固定;接上打气球和气压表打气,直至压力达到上、下肢目标压力为止,战伤急救时也可以通过伤口的出血情况判断压力是否达到止血目的;拆卸打气球和气压表另置以备下一人次使用。在分级后送途中应适时连接打气球和气压表,监测并调整气囊内压力。

3 结果

我院研制的战地简易局部气压式止血带应用快捷方便,平均十几秒就可以完成止血带的捆扎加压,达到四肢快速止血目的;体积小、携带方便,我军目前装备的卫生员随身携带的挎包1次可以整齐摆放装入三角巾和一次性液体软包装袋24套,可供24人次使用,重量不足3 kg;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战地卫生所、卫生队等有输液的场所收集废弃的软包装袋补充,做到战场急救器材的随时随地大量补充;使用方法简单,包扎方法与传统三角巾包扎相同,适合我军实际训练情况,经过简单示教,单人可以方便完成四肢止血带捆扎加压,达到止血目的,有望大大提高救治水平和自救互救率,缩短伤员四肢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休克发生率;压力可以精确控制,上肢加压至24 k Pa(180mm Hg),下肢加压至26.67 k Pa(200 mm Hg)[3],并作明显上下肢中文标志方便应用,不必追求仪表的认读和理解,使用简单,便于推广使用;橡胶肝素帽有良好的密封性,仅仅是一个橡胶帽,很好解决气密性以及气囊压力灵活调节、气囊与压力监测以及控制部分的连接和分离问题,保持压力精确、平稳,止血效果良好,降低了止血带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在应用该止血带时,我院志愿者感觉到下肢舒适程度低于上肢,有一定程度的疼痛感(可以耐受,较橡胶止血带好)。考虑到可能是因下肢周径较大、使用压力相对较大,包扎时在气囊背侧面肢体部分受力面积较小,局部承受压力过大所致。在后期包扎训练时,加用了一块三角巾,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疼痛感明显好转。

4 讨论

止血带的止血效果与其宽度、压力大小和加压方式有关。止血带过松起不到止血的目的,如果压力超过静脉压力并且低于动脉收缩压时,肢体静脉淤血加重伤口出血;止血带过紧,使用过久会压迫损害神经或软组织,引起组织坏死,厌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窄型止血带(如橡皮管、细布带及绳索等)一般认为止血所需压力较大,止血带宽度大于13 cm时,所需压力接近该部位的动脉收缩压。

在止血方式上,局部充气式优于环绕充气式。这主要是因为局部充气使该部位软组织受压变形大,外压性阻断动脉血流,又不致阻断肢体全部的动、静脉血流,从而对肢体供血影响小,安全性较大[4]。美军针对战伤急救设计了多种止血带,经试用认为,气囊式和棘齿状止血带效果较好,但效果最好也最安全的是局部加压式气囊止血带。它不但压力均匀,不至损伤神经和皮肤,而且可将压力控制在最佳水平。但此类止血带往往构造较复杂,体积较大,不能普遍用于战伤急救。目前,我军应用最广的仍然是橡皮管止血带,因价格低廉、携带和使用都方便,但施压面窄,橡皮管止血带的压力不便观察和控制,容易造成神经和皮肤压伤,使用时必须加上衬垫,甚至需绞紧方能达到止血目的[1]。

目前,市场上充气式止血带均针对单人在手术室内手术时使用设计的,气囊及其固定带与压力监测和控制部分一体化,不易分开,并且需要固定电源[2]。我们研制的简易气囊气压式止血带是专门针对战伤急救大批伤员使用设计的,消耗部分(气囊及其固定带)与压力监测和控制部分单独分开设计,连接分离十分方便,可以反复多次利用压力监测和控制部分,适应大批伤员急救使用;无需电源电力供给,所有部件均为极其简单的机械结构,应用性能平稳,消耗部分是一次性使用,故障率极低,打气球、血压表均为常用的医疗器械,使用、补充方便,适合战地艰苦条件下使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充气式止血带气囊均是橡胶制品,长期使用或存放会出现橡胶老化,使连接部位不密封或破损而漏气。细小慢性漏气往往很难发现,尤其在战伤急救时伤员必须不断快速后送,情况复杂,非专人护理。尤其强调快速通过时更难发现,容易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因橡胶老化压力承受力下降而破裂,故不能适应长期战备储存使用和分级后送的战伤急救模式。

该战地简易局部气压式止血带压力监测与调控简便灵活,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携带方便,价格低廉,补充快来源广,压力监测和控制部分可多次利用,节约大量经费;较好地解决了体积大不便于携带、结构复杂价格高、需要电力使用环境受限以及止血带所需压力高、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问题。该战地简易局部气压式止血带特别适用于大批伤员战地急救使用。

参考文献

[1]肖南.战伤救治中止血带的应用[J].人民军医,2005,48(1):58-59.

[2]冠振岭,赵波,王建新,等.便携式全自动气压式止血带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5,29(1):60-61.

[3]侯冠成,蒋国良.战地简易可控气囊局部加压止血带的压力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7,9(4):323.

气压式止血带 第2篇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 膝关节病患者较以往增多, 膝关节病变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 可以矫正畸形, 改善患膝的功能状态, 缓解关节疼痛,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在膝关节置换术中, 电脑气压式止血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电脑气压式止血带是一种用于暂时阻断主要血流流向肢体的一种器材, 通过阻断肢体动脉血流, 使术中出血减少到最低限度, 从而使手术野清晰, 组织易辨认, 便于手术操作, 具有科学化、精确化、直观化、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 在骨科肢体手术中广泛使用[2]。一般成人止血带压力上肢是300mm Hg, 下肢是400~600mm Hg, 使用止血带时间上肢≤1h, 下肢≤1.5h。患者的皮肤情况及局部皮肤耐受程度, 手术的难易程度及手术时间的长短等均决定了止血带压伤的发生几率。

对于本例患者, 如果护士未及时发现, 患者膝关节置换肢体很可能发生感染, 肢体一旦引起感染, 就意味着手术失败。所以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要重视电脑气压式止血带所引发的不良反应, 做好护理观察。 (1) 术前要仔细评估患者患肢皮肤情况, 做好术前准备。 (2) 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完毕回病房后 (尤其在术后24h内) , 应全面观察患者的情况, 即不但要观察手术肢体切口敷料及肢端血运, 也应观察电脑气压式止血带是否会对局部造成压伤, 防止工作疏漏, 导致不良后果。做为一名专科护士, 不仅应熟悉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更要对手术方式、手术过程、术中有无异常情况等做简单了解, 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护理, 减少手术并发症, 确保患者手术成功, 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吕式媛.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156.

电子气压止血带术中应用体会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 男73例, 女53例, 年龄2岁~81岁;上肢手术18例, 下肢手术108例;上肢采用臂丛麻醉, 下肢采用硬膜外麻醉, 上止血带时间25 min~100 min.其中5例止血失败, 1例为局部皮肤有水疱形成, 1例加重出血, 1例为放气后患者发生止血带休克, 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 5例患者麻醉阻滞不全或强烈疼痛难以忍受, 导致不能继续使用。

2 护理问题

2.1 电子气压止血带应用无效

(1) 止血带捆绑位置不正确。如捆绑于肱骨下端或股骨下端, 此处髁间骨节增粗, 止血带不能较好压迫血管, 使出血增多[1]; (2) 止血带捆绑方法不正确。过松或松紧不一, 未与肢体垂直, 止血带下衬垫过厚或不平整, 使压力分布不均匀, 影响止血带与血管紧密相贴, 造成止血带失效; (3) 止血带本身的原因。橡胶止血囊或皮管破损、龟裂、老化、脱胶、漏气, 气囊内部粘连, 造成压力分布不均匀, 影响止血效果;止血带气囊长度不够, 特别是较胖的患者, 止血带未能绕肢体一圈, 造成止血失效; (4) 气动压力仪损坏, 造成显示压力与实际不符。

2.2 加重出血

止血带是止血的工具, 如使用不当会使出血加重, 原因是止血带的压力不够, 只阻断静脉血, 而未压迫动脉, 使静脉回流受阻, 从而加重出血。

2.3 局部远端疼痛

在使用止血带过程中, 患者经常感觉扎止血带局部以及远端疼痛不适, 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止血带的机械压力压迫造成的。压迫上肢时间超过1 h, 压迫下肢时间超过1.5 h, 可导致肢体筋膜间隙的肌肉疼痛, 神经急性严重缺血, 导致组织缺氧, 出现肢体疼痛剧烈, 缺血<30 min可致神经功能异常[2]。

2.4 止血带休克

肢体缺血一段时间后又恢复血流灌注, 往往出现血压进行性降低的全身性反应, 即止血带休克。患者表现为恶心、哈欠、出汗、血压下降, 同时可有血钾升高和代谢性酸中毒[3]。轻者血压稍有下降, 脉搏增快, 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重者血压骤降, 脉搏呼吸加快、心悸、出冷汗、发绀, 出现精神症状;严重者休克。这是由于止血带放松时速度过快, 大量血液迅速涌至松解的肢体, 使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而致。或放松止血带前, 患者已有血容量不足, 则更容易发生血压下降。

2.5 皮肤烧伤

由于消毒液特别是碘酒渗入止血带内层而无法脱碘, 加之因局部组织受压, 即可造成皮肤烧伤。

2.6 皮下瘀血点和皮肤水疱

由于止血带压力过高或使用时间过长, 包扎止血带时袖带或衬垫不够平整或未垫衬垫, 止血带直接缚在患者肢体上, 术后缚袖带部位常出现大片皮下瘀点或皮肤出现水疱。

2.7 神经肌肉损伤

骨骼肌是对缺血耐受性最差的组织, 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 导致骨骼肌损伤, 再灌注还可导致脱髓鞘和神经水肿, 加重病理改变。

3 规范应用及预防性护理

3.1 严格掌握止血带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下肢动脉硬化、血栓性脉管炎、化脓性感染、坏死等患者手术时不宜使用止血带, 严重的挤压伤和肢体远端严重缺血者, 止血带忌用或慎用。

3.2

正确选用符合规范的止血带和合适的棉纸做好衬垫 (宽度超过袖带2 cm~4 cm为宜) 。

3.3 正确放置止血带。

上肢止血带应置于上臂中1/3, 下肢止血带置于股骨中1/3处, 尽量靠近大腿根部腹股沟处, 以免损伤神经。

3.4 正确捆绑止血带。

捆绑止血带时要与肢体垂直, 将止血带紧紧捆绑在肢体上, 外面绷带缠绕固定。缠绕时注意手法一致, 绷带应宽于止血带。

3.5 四肢远端及末端骨折手术时联合应用止血带和驱血带, 效果更好。

驱血始于骨折近端以上, 避免了因驱血带挤压骨折断端所导致的脂肪栓塞以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4]。单纯使用止血带时, 止血带加压前先将肢体抬高3 min左右, 以减少静脉淤血加速静脉回流。如为恶性肿瘤患者或感染患者只需抬高患肢即可;对于心功能代偿不全的患者抬腿和驱血都要缓慢, 对双腿同时手术的患者更要谨慎, 严防静脉回流量突然加大引起心力衰竭。

3.6 严格掌握使用时间及压力控制。

(1) 阻断血流的时间以上肢60 min、下肢90 min为限, 两次间隔时间5 min~6 min. (2) 设定压力值:为了避免局部组织损伤及神经干挤压伤, 同时又要达到理想的止血目的, 止血带设定的压力值要根据内部组织薄厚、患者年龄、肢体周径大小及局部动脉收缩压而定, 上肢300 mm Hg (1 mm Hg=0.133 kPa) 或收缩压100 mm Hg, 下肢600 mm Hg或收缩压×2 (现采用后压力为多) [5]。也可通过血氧监测仪清楚显示该动脉血流刚好被阻断, 从而确定个体化的止血压力[6]。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上肢使用自动气压止血带时根据术前测量的上肢血压, 上肢压力高于收缩压30~50 mm Hg, 即为较合适的压力;下肢使用自动气压止血带时, 测量肢体周径, 肢体周径≤50 cm者, 以肢体周径作为个体充气压力值 (kPa) , 肢体周径>50 cm者, 充气压力为375 mm Hg[7].老人, 小孩及身体虚弱者, 应适当降低压力值 (上肢200 mm Hg, 下肢不超过250 mm Hg) [8]。术中注意调节室温, 室温高时要相应地缩短上止血带时间。

3.7 做好放气准备。

放气前伤口经加压包扎防止渗血。对有潜在性影响血压的因素, 如贫血或失血量过多时, 需预防性应用小剂量麻黄素10~15 mg, 以防止止血带休克的发生, 同时加快补液速度以补充和维持有效的血容量。双侧肢体同时应用止血带时不能同时放气, 一般需间隔3 min~5 min, 止血带放气速度要慢, 不得少于1 min, 以防止血带休克。松止血带时抬高肢体, 采用分次缓慢放气的方法, 能明显减轻血压的变化, 有效减少和避免止血带使用中的并发症的发生[9]。

4 护理体会

4.1 确保压力计的准确性。

定期对压力计进行校对, 检查袖带和橡胶管是否漏气。在使用前认真检查自动气压止血带的性能包括气囊及橡胶管是否有漏气, 自动压力仪是否完好, 以及充放气效果等。在术前先将止血带充气至26.7 kPa, 看气囊充气是否完整, 再轻轻挤压气囊, 观察压力表的数值是否下降, 判断有无漏气, 并将止血带放置一段时间, 观察压力表的数值是否下降, 避免止血带因老化慢性漏气。手术结束后, 止血带如有污迹应及时清洗、消毒, 但避免高温消毒及用热水清洗, 以减缓橡胶物品的老化, 止血带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及时更换。

4.2 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熟悉止血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密切配合手术, 争分夺秒以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止血带使用后巡回护士要立即计时, 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责任心, 术中密切观察止血带的压力是否维持在正常范围, 及时提醒术者剩余时间。

4.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年老体弱患者和患儿, 放松止血带前应补充血容量, 根据血压调节液体的速度。特别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清醒患者应询问局部疼痛情况, 注意患者有无躁动不安、出汗等情况, 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4

手术结束时, 要检查患者肢体的颜色、温度及局部皮肤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张玉丽.骨科手术中使用气压止血带失败原因分析[J].中医正骨, 2007, 19 (3) :80.

[2]张黎明.气压止血带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1, 7 (11) :781.

[3]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827-828.

[4]林翠勤.术中应用气囊止血带不良反应的原因剖析及防护[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8) :39.

[5]杨庆明.骨科手术护理质控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33.

[6]俞丽清, 石元英, 彭华.应用氧监测仪确定气压止血带充气压力[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2) :922.

[7]李清梅, 贝杭胜, 邹金英, 等.下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研究[J].护理研究, 2003, 17 (7) :767-768.

[8]周建娟, 金贤华.气囊止血带的应用与护理[J].吉林医学, 2005, 26 (5) :462.

气压式止血带 第4篇

“电工电子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实用性强,融合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电气控制等相关理论的基础知识。课程配套的实验能够使学生对在课程中学习到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1,2,3,4,5]。传统的电工电子学实验往往按课程章节内容分块,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与工程实际结合较弱,且趣味性较差[6]。为此,本文提出基于电动气压止血带的电工学综合实验设计。

1 电动气压止血带

电动气压止血带可以定义为一种用于控制四肢动脉和静脉循环的压缩装置。在一段时间内在四肢的表皮和基层组织周围持续加压,这种压力被传递到血管壁上,使血管短时间内被阻塞[8],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在外科手术中,使用止血带能提供相对无血的手术操作环境并减少手术出血量[9,10,11]。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原理

实验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电动气压止血带工作时,嵌入在止血带中的压力传感器模块实时采集气压信息,转化为电压信号,通过前置电路进行调理后由控制模块接收。控制模块将接收信号与设定参数相比较,发出指令控制充气电机向止血带充气加压或控制电磁阀放气减压,维持止血带的气压为设定值。

同时,定时模块在止血带开始工作时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自动放气,放气结束后自动切断电源。

2.2 传感器模块和前置模块设计

传感器模块和前置模块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气压传感器采用US9116芯片,该芯片是一款采用MEMS技术集成的硅压力芯片,封装成DIP-6双列直插的微型架构,在恒压源激励下,传感器输出与所受压力成线性比例的毫伏级电压信号。接在芯片3、4端的可变电阻用于调零。压差信号通过AD620仪用放大器进行调理,输出即为采集信号Vs。AD620的增益G由R10决定。[12,13]

信号调理电路除了对原本较微弱的信号进行放大,也利用仪用放大器高共模抑制比的特点,消除共模干扰,提高控制精度。

2.3 定时模块设计

定时模块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定时模块以555集成定时器芯片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电路作为定时器,按下按钮S1时,555的2端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即下降沿触发,则其3端输出持续T=1.1R7C2的高电平信号,作为可调定时信号。定时结束后,555芯片的3端变回低电平,即输出下降沿。此时通过一个反相器,可以获得上升沿,触发D触发器,使其输出高电平,控制三极管Q3使继电器K1动作,从而达到强制放气的目的。

按钮S1除了使555定时器开始计时以外,也是整个控制系统的电源开关,按下S1时继电器K2得电动作,常开触点K2_2和K2_3闭合,使电源接通,同时K2的常开触点K2_1闭合,形成自锁,使系统持续工作。电源部分接线如图4所示。

其中VCC和VEE是外部电源,大小分别5V和-5V,右侧的+5V和-5V是系统中的电源。电磁阀和充气电机的供电另需合适的直流电压源,可选用实验室配置的稳压电源。

2.4 控制模块设计

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

控制电路由两个滞回比较电路、一个电压比较电路以及它们相应的输出电路组成。

U1A(LM358)和R1、R2、Rf1构成第一个滞回比较器,作用是当采集信号Vs大于给定信号Vref+0.1V(止血带气压略高于给定值)时输出高电平,经过U1B构成的电压跟随器,通过三极管Q1控制电磁阀V1进行放气。选择Rf1、R1、R2的阻值,使滞回比较器的回差电压为100m V左右,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也能防止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抖动。

同理有第二个滞回比较器,当采集信号Vs小于给定信号Vref-0.1V(止血带气压略小于给定值)时输出高电平,控制三极管Q2使充气电机运行,提高止血带气压。

同时,当定时结束的时候,定时模块控制继电器K1动作,使并联在Q1两端的常开触点K1_1闭合,串联在电机电路中的常闭触点K1_2断开,从而使电磁阀工作、充气电机不工作,达到强制放气的目的。

U8是电压比较器芯片(LM393),用于判断止血带是否放气完毕。当采集信号Vs小于0.1V时可以认为放气结束,则比较器输出高电平,而在定时结束时,定时模块已控制继电器K1动作,则其常开触点K1_3闭合,使得比较器输出的上升沿能够触发D触发器,使其输出高电平,控制三极管Q4使继电器K3动作,则K3串联在电源电路中的两个常闭触点K3_1和K3_2断开,起到切断电源的作用。

3 结语

电动气压止血带综合实验融合了“电工电子学”课程基础理论中的电路原理、分立元件基本电路、数字集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555集成定时器电路、功率电子电路、电源设计、电气控制技术等原理的相关应用,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实现部分实验电路,设计相对灵活,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此实验适合非电类专业在学完相关理论知识后实施综合性实验。

摘要:针对传统电工电子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偏离实际应用的问题,提出基于电动气压止血带的电工电子学综合实验设计。设计实验电路,设定并接收止血带气压,控制止血时间,实现对止血过程的控制。和原有验证性实验比较,该实验更具趣味性,并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气压式止血带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 男97例, 女59例, 年龄36~75岁, 平均46.5岁。手术检查:滑囊炎65例, 交叉韧带损伤42例, 半月板损伤29例, 膝关节游离体20例, 麻醉方法:采用硬脊膜外麻醉及硬-腰联合麻醉。止血带使用时间50~120min。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

手术前一天访视中向患者讲明电动气压止血带的优点与安放电动气压止血带位置以及出现的不适感, 以取得患者对手术的配合。

1.2.2 术前准备

在使用前认真检查电动电动气压止血带的性能, 气囊及橡皮管是否漏气, 电动止血带是否正常及充气效果, 检查办法是在术前先将止血带缠绕在盐水瓶上充气205mm Hg, 轻轻积压止血带放置5~10min, 以观察电动止血带工作是否正常, 避免止血带因老化而慢性漏气。

1.2.3 正确选用止血带, 止血带气囊长度应缠绕肢体一周以上, 止血

带靠观察止血带外套长度来选用, 更应考虑止血带宽度, 在不影响手术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宽的止血带。使用方法:

(1) 止血带缠绕于患者肢体中上1/3处, 应高于手术野15~20cm, 有利于无菌操作。选用石膏棉或治疗巾作为止血带的保护垫, 捆绑止血带时要与肢体垂直, 止血带气囊缠绕于其上, 系上扣带及固定带, 用绷带外缠数圈后反折治疗巾, 松紧度以皮肤与止血带之间容一手指, 不影响静脉血流为宜, 设置好电动气压止血带压力, 连接气压止血带橡皮管。 (2) 消毒铺巾后, 术者抬高肢体45度, 时间5min, 以减少静脉淤血。 (3) 巡回护士启动电动止血带, 压力为375~450mm Hg (50~60Kpa) [2], 时间60~90min。止血带使用后要立即记时, 并做好记录, 巡回护士向术者报告止血带时间, 让术者心中有数。如需反复使用, 应间隔10~15min后重新启动。 (4) 双下肢手术时提前把两个止血带固定好, 不要同时充气, 按手术程序配合术者要求前后有序进行。 (5) 对心功能代偿不全者抬腿和驱血应缓慢, 双侧同时手术的患者更应谨慎, 放气时应少量多次, 严防静脉回流量突然加大而引起心力衰竭。

2 结果

本组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术中减少患者的出血, 术中从显示屏上可观察不到出血情况, 为手术医师提供了清晰的术野, 给手术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缩短了手术时间。有22例麻醉后血压下降至90~80/60~50mm Hg, 静脉应用麻黄碱5~10mg后恢复正常。156例应用止血带均无肢体不适感, 保证了手术的需要, 术中患者感到安全、舒适。

3 讨论

膝关节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术中需要膝关节腔内视野清晰, 所以要求术野不能渗血, 是保证膝关节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前提下, 巡回护士更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放置止血带时应放置股骨1/3处, 远离手术野上15~20cm, 肌肉发达患者及肥胖患者, 压力相对增大易引起肢体不适感, 电动气压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加垫石膏棉或治疗巾, 有保护压迫处的皮肤作用。 (2) 严格控制电动止血带的充气压力, 使用止血带时以测量股骨中上1/3处大腿周径, 少于5 0 c m时, 压力应为3 0 0~3 7 5 m m H g (4 0~50Kpa) , 肢体周径大于50cm时, 压力应为375~450mm Hg (50~60Kpa) [3~5]。严格控制止血带时间, 设定工作时间, 时间设定为60min, 设置正计时或倒计时, 在工作时间至预设定时间时, 止血带自动报警, 有鸣音提示止血带剩余时间, 让术患心中有数, 以缩短使用时间, 降低组织缺氧时间, 减少酸性物质的产生, 避免止血带反应。术中应因人而设定止血带的压力, 如压力过高, 止血效果虽然好, 但容易过早产生止血带反应。止血带反应是由于肢体缺血缺氧引起的肢端疼痛, 患者难以忍受, 出现躁动, 血压升高, 大汗淋漓, 进一步发展皮肤出现水泡, 水肿, 压迫严重的引起肢体坏死。止血带位置缠绕不对, 可引起神经损伤。护理人员术中密切观查病情变化及高质量手术配合, 为手术者创造有利条件, 提高手术质量, 保证患者在手术中舒适与安全感, 满足患者整体护理需求, 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

总之, 电动气压止血带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只要使用方法得当, 术中精心护理, 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对膝关节手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摘要:止血带是手术中最为常见的辅助工具, 使用后可使手术野清晰, 手术操作方便,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痛苦[1]。同时, 还可使手术出血量降至最低限度, 对膝关节手术尤为重要。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手术,止血带,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牛玉贤.气压止血带在四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杂志, 2004, 4 (3) :456~457.

[2]李靖梅, 贝抗胜, 邹金英, 等.下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研究[J].护理研究, 2003, 17 (7) :767~768.

[3]陈从贞, 张蕊.手术护理工作手册[M].第3版.上海:上海市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714.

[4]Estebe JD.止血带袖带宽度与压力对止血带疼痛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1, 22 (1) :59.

气压式止血带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月—9月骨科下肢手术患者284例, 其中男182例, 女102例;年龄20岁~50岁, 平均年龄38岁;体重男55~75 kg, 女50~65 kg。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42例。试验组中男87例, 女55例, 平均年龄36岁;对照组男95例, 女47例, 平均年龄40岁。2组患者均身体状况良好, 心、肝、肾、肺功能正常, 无凝血功能异常等的疾病。采用椎管内麻醉, 使用杭州亿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YF-D型数控气压止血带, 手术时间为70 min~120 min, 使用气压止血带充气时间为60 min~110 min。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捆绑方法

2组患者均使用杭州亿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F-D型数控气压止血带, 待麻醉平面固定后, 按规范操作捆绑止血带。 (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在大腿的根部用小单平整缠绕1周作衬垫, 在衬垫上捆绑止血带, 在止血带外再缠1层医用绑带加固袖带。 (2) 试验组采用改良后的方法, 即用纯棉弹力袖套作为衬垫, 固定止血带后将袖套反折包裹止血带, 并在反折处用宽约10 cm的手术切口贴膜绕止血带1周, 封闭袖套与皮肤的间隙。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结束后, 观察患肢局部皮肤损伤情况, 检查止血带是否清洁, 有无被消毒液浸湿。医生对改良后的捆绑方法和所用衬垫的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皮肤损伤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皮肤压痕、皮肤紫红或肿胀的例数均比对照组少, 2组皮肤损伤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止血带损耗比较

对照组患者共使用9条下肢止血带, 均有消毒液残留, 腐蚀, 其中7条损坏, 其余2条经修补后尚可使用。试验组使用的下肢止血带均无消毒液残留, 3条损坏。

2.3 医生对两种捆绑方法和所用衬垫的满意度比较

医生对试验组所用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3 讨论

3.1 传统的捆绑止血带的方法步骤繁琐, 捆绑过程中要注意小单是否平整, 否则就会为损伤皮肤留下隐患[2], 绑上止血带后还要缠绕绷带加固, 所用时间长。改良后的方法只需将纯棉弹力袖套套在肢体上[3], 操作简便, 节省时间。

3.2 针对使用气压止血带造成患者皮肤出现损伤, 一是由于小单未铺平整, 捆绑止血带后容易产生皱褶, 充气后皮肤被高低不平的皱褶压迫, 会造成皮肤压痕, 红肿, 甚至水疱[4]。通过改进止血带的衬垫, 使用纹路平坦而富有弹性的纯棉弹力袖套, 使衬垫与皮肤均匀接触, 可有效避免由于皱褶引起的压强分布不均而导致皮肤损伤[5];同时, 光滑的布面还能大大降低摩擦系数, 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率[5]。二是由于止血带处皮肤碘酒烧伤[6], 皮肤消毒时需要抬高患肢, 易导致碘酒由高向低流向肢体根部, 并残留在捆绑止血带的局部皮肤处无法脱碘, 造成局部皮肤烧伤。使用手术切口贴膜严密贴敷于止血带下缘袖套反折处, 可以闭合止血带与皮肤的间隙, 使皮肤与止血带表面形成完好的平面[7], 既不影响皮肤消毒范围, 又可避免碘酒残留,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3.3 手术切口贴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性, 在保护皮肤的同时, 也防止止血带被碘酒腐蚀, 延长了止血带的使用寿命, 保持止血带清洁干燥, 预防交叉感染[8]。

4 结论

传统的止血带捆绑方法步骤繁琐, 使用的衬垫平整度差, 消毒液易残留, 容易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本研究表明, 使用纯棉弹力袖套和手术切口贴膜, 既保护患者皮肤, 还可降低止血带损耗, 节省开支, 提高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传统的和改良后的止血带衬垫和捆绑方法, 寻找一种临床上既简便经济, 又实用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下肢手术患者284例,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电动气压止血带衬垫和捆绑方法, 试验级采用改良后的方法。对比2组患者受压部位皮肤, 止血带的损耗以及医生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止血带的损耗也较对照组少, 而医生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改良后的止血带衬垫和捆绑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率, 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 还能降低止血带的损耗, 节省开支,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电动气压止血带,捆绑方法,纯棉弹力袖套,手术切口贴膜

参考文献

[1]朱丹, 周立.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9-50.

[2]朱颖飞.循证护理在预防气压止血带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0) :933-934.

[3]朱颖心.弹性绷带作为电动止血仪的衬垫要优于其他材料[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5) :359.

[4]顾兰蘋, 孙玉梅, 刘粤.手术贴膜加纸棉预防气压止血带皮肤损伤的研究[J].上海护理, 2012, 12 (2) :18-20.

[5]马琼.预防性护理对减少气压止血带所致皮肤损伤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2) :40-41.

[6]冯虹, 王红彦, 缪红梅.手术贴膜在手术室的四种妙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4) :3393.

[7]林翠方, 潘结琼, 陈惠芳, 等.手术薄膜和无纺布预防气压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14, 21 (4) :58-59.

气压式止血带 第7篇

止血带是有效控制动脉出血的急救工具,其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一直以来,止血带在创伤急救及转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市场上的止血带种类繁多,主要分为胶管型、卡扣式、旋压式和气囊式4种,其中气囊式止血带因其止血压力低,压力均匀、易控,成为手术外科中常用的止血设备。

临床上,气囊式止血带更多地应用于肢体手术,手术时利用其暂时阻断被实施手术肢体的血供,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同时,也为手术操作提供了一个清晰、无血的手术视野。气囊式止血带除了用于肢体手术外,还可用于骨折或者轻度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治疗与恢复以及化疗药物引起的脱发预防等。目前,医院临床上使用的气囊止血带设备除了少部分是手控加压或压缩气体加压外,大多是带有微处理调控系统的电动气压止血带机。这类止血带机常常施压于无自主能力患者,其使用风险高于心电图机等诊断类医疗设备,如设备压力、时间参数失准或使用不当,重者可导致肢体损伤、伤残,轻者则引起肌肤疼痛或损伤,令患者烦躁不安,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其质量控制和规范使用尤为重要。

1 结构原理

从外观上看,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电动气压止血带机(以下简称“止血带机”)多由主机、气囊止血袖带、电源线3个部分组成,主机面板上通常有止血压力和时间显示、充/放气压力调节及动作按键,电源开关和止血袖带气道接口。止血带机可根据需要设定止血(充气)压力、止血时间。开始工作时,气泵快速对止血袖带泵气,当压力到达设定压力时,自动停止加压。当有气动系统轻微漏气或由于肢体位置改变引起袖带内压力变化时,系统随时放气或补气,以保证止血压力的稳定;止血时间设置好后,系统自动计时,临近结束或结束时会有声光提示。

从计量检测的角度看,止血带机可以看作集成有数字压力计的压力源。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系统通过止血带机内的压力发生控制单元对止血袖带进行充气、放气,控制传压介质(止血袖带的气体)的压力,所输出的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监测,并反馈到信号处理单元,压力值实时显示在面板上。

气囊止血袖带是止血带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一台止血带机配备的止血袖带有三四种规格,通常特大号、大号袖带应用于成年人下肢,中号袖带应用于成年人上肢和儿童下肢,小号袖带应用于儿童上肢[1]。

2 止血带机的使用

2.1 袖带绑扎部位

止血袖带应绑扎于肢体肌肉较丰富部位,以防损伤神经。袖带作用于上肢时,常置于上臂中上1/3处;应用于下肢时,常置于大腿根部近腹股沟处[2],远离切口10~15 cm,以便于无菌操作,防止感染[3]。

2.2 袖带绑扎方法

先在待绑扎部位上垫一层柔软、平整的棉纸,再绑扎止血袖带,绑扎时注意将通气管侧置于肢体近心端(防止污染手术野),最后外加绷带缠绕其上。袖带绑扎松紧度以容纳一指为宜[4]。

2.3 止血压力

止血压力没有确切的标准,设定充气压力时应考虑到患者年龄、收缩压、肢体周径以及止血袖带宽度等因素,比如,较宽的袖带和皮肤接触的面积也较大,较小压力也可达到较大压力的止血效果。一般情况下,成人上肢的止血压力为33.33~40.00 k Pa,下肢为60~80 k Pa;小儿上肢的止血压力为35 k Pa,下肢为45 k Pa;或上肢压力设定为高于收缩压13.33 k Pa,下肢压力为收缩压的2倍[5]。目前临床上已经认识到设定止血压力要充分体现个体化,对不同体格的患者使用适宜的止血压力。

2.4 止血时间

止血时间通常由患者的年龄、生理状况及肢体的血管供应情况而定,手术室护士协会(Association of Operating Room Nurses,AORN)建议,就一般50岁以下的健康成人而言,上肢应用止血带维持时限最长为1 h,下肢不得超过1.5 h。如手术需要止血时间较长,在到达上述时限后,应放尽气囊内气体,恢复供血10 min后再充气至原有压力水平,但应用止血带总体时间不能超过5 h[6]。

3 临床使用风险

止血带机是可以对患者施加压力的有源设备,常用于四肢手术和急救外科处置,所作用的患者通常处于麻醉、无意识状态中,当遇到伤害时一般无法自主脱离;手术环境中锐器容易对止血带机造成漏气等机械损伤;此外,医务人员所预期的止血带机使用寿命常常超过其设计寿命,以至于临床上存在着不少超期服役的止血带机。上述因素致使止血带机成为临床使用风险较高的医疗设备之一。

止血带机自身故障、不当的压力设置或错误的绑扎方法均会造成止血带绑扎得过紧或过松。过紧,易造成止血施压处皮肤、肌肉、神经、血管的损伤,严重时甚至造成肢体远端坏死,不利于伤肢的功能恢复;过松,只能阻断静脉血流,不能完全阻断动脉,血液只出不进,不仅达不到止血的目的,反而会加重出血[7]。绑扎袖带时,如未加保护衬垫、衬垫不平整,或衬垫被消毒液浸湿,则容易导致肢体皮肤淤斑、水疱[8]。除此之外,止血带的使用还可能引起休克、肺损伤、内脏疼痛等并发症。

4 正确使用止血带机的一般原则

止血带机使用的原则有:(1)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带,确定正确的绑扎部位;(2)绑扎时用柔软的棉纸作衬垫,绑扎应松紧适当;(3)严格掌握止血压力和时间;(4)在消毒皮肤时,勿使消毒液流入止血带之下;(5)遵循充气快、放气慢的充、放气原则;(6)在止血带的使用中和使用后,应随时关注患者体征指标。在使用止血带机时严格遵守这6条原则,就可以大大降低其临床使用风险。

5 止血带机的质量检测

5.1 用前检查

每次使用止血带机前,应预先检查主机基本功能和止血袖带、接管和接头状况,确认无影响其电气性能的机械损伤。检查各个管道、接头是否匹配,连接是否牢靠,止血袖带是否有破损,手动检查止血带机的开关和功能按键,确认其充、放气功能是否正常。

5.2 主要检测项目

分析止血带机的电气工程设计特点和临床使用风险因素,我们认为对止血带机开展质量检测应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是止血压力。压力失准可能导致肢体损伤、伤残。当止血带机发生压力失准、漏气等故障时,人们无法仅靠手动或目测检查出来,还需要借助精密压力计作为压力参考标准进行检测,进而判断压力是否失准、气动系统是否漏气。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压力计、秒表和一些简单的工装检测压力示值/设置误差、止血时间设置误差、压力控制稳定度、压力上升时间、压力控制超调量、压力控制的抗扰动性等项目。

5.3 检测标准现状

目前,国内外均缺少合适的电动气压止血带机的质量评价技术标准或规范。我国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参考JJG 270—2008《血压计和血压表检定规程》、JJG 875—2005《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或JJG 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规程》进行各种委托检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常常因人而异,存在一定随意性,对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也较高。由于缺少技术法规,没有权威的合格判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对该类医疗设备技术监管的力度。在此,笔者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止血带机的相关技术法规。

5.4 检测方法

通过分析止血带机的原理结构,很容易搭建出对其开展质量检测的硬件条件[9,10,11]。如图2所示,将止血袖带缠绕在相应规格的硬质圆柱上,把参考压力计通过四通(或2个三通)与止血带机的主机和止血袖带相连,冗余端用堵头封死。

(1)压力的示值/设置误差。将止血带机置于手动加压模式,手动加压至待检测压力点,待压力稳定后分别读取参考压力计和止血带机的压力值,以参考压力计的压力值为标准值,计算止血压力的示值/设置误差。

(2)压力控制稳定度。将止血带机置于电动加压模式,将止血带机设置到最大工作压力的80%左右,启动充气,止血压力稳定后在规定的时间段,每5~10 min观测、记录一次袖带压力,根据压力的波动范围评估其压力控制稳定度。

(3)压力控制的抗扰动性。移除四通冗余端的堵头,接上50或100 ml的注射器,以一定速率推、拉注射器,压力随之增大、减小,形成压力的扰动,模拟袖带漏气或抬高患肢所造成的压力波动。观察工作压力恢复情况,从而考察压力控制的抗扰动性。

(4)充气上升时间及压力控制超调量。如果参考压力计有压力曲线显示功能,还可以完成充气上升时间、压力控制超调量等动态参数的检测。

6 止血带机的规范使用

为了降低止血带机的临床使用风险,应加强其规范使用。使用科室首先要固化止血带机使用和维护要求及流程,对首次使用的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详细阅读相关操作说明,熟练掌握止血带机正确使用的一般原则和操作程序/指南等。科室还应建立用前检查制度,形成周期性的设备维护、校准计划,以确保在用止血带机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并保留检查、维护的内容、时间及设备的状况等相关记录。使用时,医护人员应详尽记录每次使用止血带机的情况,包括止血带机的品牌及型号,放置止血袖带的位置、压力设置值,充气和排气的时间,绑扎止血袖带前、后皮肤及组织的完好性。

7 结语

电动气压止血带机是四肢手术中最常用的设备,因其有能量作用于患者(施压),有一定的临床使用风险。使用时,应设定好适宜的压力和时间,选择正确的止血袖带绑扎部位,做好日常检查和质量检测。加强止血带机的质量控制和规范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止血带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媛媛.电动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3):54-56.

[2]张学菊.四肢手术患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心理状况的调查[J].当代医学,2009,15(30):115.

[3]陈君华,彭顺秀,钟玉君,等.宽止血带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8B):2 095-2 096.

[4]孙玉兰,黄晓燕.不同营养状况病人发生气压止血带并发症原因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3B):717-718.

[5]杨庆铭.手术护理质控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6]吕任梅.手术中应用电动止血带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6):158-159.

[7]夏瑞莲,李志超.电脑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08,6(11A):2 838-2 840.

[8]朱颖飞.循证护理在预防气压止血带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933-934.

[9]血压计和血压表检定规程:JJG 270—2008[S].

[10]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JJG 875—2005[S].

上一篇:油田应用论文下一篇:水利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