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化猪场论文范文

2024-06-22

模化猪场论文范文(精选12篇)

模化猪场论文 第1篇

1.1 消毒种类

猪场消毒可分为预防消毒和疫情消毒。疫情消毒又可分为疫情期消毒和疫情结束后的终末消毒。

预防消毒是在疫情静止期,为防止疫情发生,确保猪只安全所进行的消毒。一般规模化猪场应每周对环境、栏圈进行一次消毒,每2周对全场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疫情消毒以消灭病原为目的,消毒重点是病猪集中点、受污染点及传播媒介。消毒应及早进行且每8 h左右要消毒一次。疫情结束后,为彻底消灭病原体,应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1.2 消毒对象

猪场的消毒包括对场口、栏圈、水,粪场、褥草等污物及车辆的消毒,同时还包括对猪体的消毒及驱除体表寄生虫,消灭昆虫、鼠类等。

1.3 消毒方法

1.3.1 机械除病原

如对栏圈的清扫、洗刷等。清扫、冲洗能清除50%左右的病原。机械清除应在消毒前进行,这可确保消毒效果,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

1.3.2 物理消毒法

阳光照射可使病原微生物因蛋白凝固而死亡;高温能使病原微生物蛋白变性、凝固。高温消毒主要采用煮沸和高压蒸汽两种方式,要根据病原采取不同的高温消毒方法。低温只能阻滞病原繁殖,但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因此,不宜采用低温方法消毒。

紫外线对酶类、毒类、抗体都有灭活作用,可使微生物蛋白变性。紫外线的杀菌强度与照射强度有密切关系,照射距离越近,其杀菌能力越强,但紫外线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对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其消毒效果很差。

1.3.3 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剂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之分,常用的为液体消毒剂。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药物种类,药物的浓度、温度、酸碱度,接触时间,微生物种类、构造、生长时期等。化学消毒剂按种类可分为酸类、碱类、酚类、醇类、氧化剂、甲醛等。

1.3.4 生物消毒法

此种消毒方法对规模养猪场较为实用,其主要通过对粪便、污物的堆积发酵而起无害化作用。粪便中有大量的嗜热菌、噬菌体,这些菌类对杀灭病原微生物有一定作用。粪便、污物堆积是一种生物学消毒方法,是消毒粪便的好方法。

2 注意事项

2.1 选择合适的消毒药

猪场应根据不同的场所选择不同类型的消毒药物及消毒方法。场(舍)门口的消毒池(垫)应选用3%的氢氧化钠、5%的来苏尔等。对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饮水消毒宜采用0.1%高锰酸钾或0.001%漂白粉。饲养设备及用具消毒宜选用含氯制剂或过氧乙酸,以免消毒剂的气味影响畜禽的采食和饮水。舍内带畜消毒宜选用高效环保消毒剂,最好是交替使用氯制剂、碘制剂,以免病原产生抗药性。

2.2 选择合格的消毒药

选择消毒药时要看产品是否有批准文号和批准文号格式是否规范;要看标签标示的规格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要看药物是否超过有效期;要看标签上是否有产品的通用名称;要看标签上是否有“兽用”字样及注意生产企业名称、产品批号、主要成分、含量、作用、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看生产企业是否为GMP通过企业。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选择有防伪标识的产品,如有拉环式瓶盖的产品,或瓶盖打开后即一分为二的一次性包装产品。

2.3 注意用药安全

烧碱、过氧乙酸等消毒药易灼伤皮肤、黏膜,有很强的腐蚀性。应用这类药物时要做好防护,高浓度条件下不可带猪消毒,消毒后6 h应再用清水冲洗,以防猪蹄和皮肤受损。应用氢氧化钠等强碱性消毒剂时要注意其对棉、毛、纤维织品的腐蚀作用。甲醛熏蒸、醋精熏蒸时应注意防火和保障人身安全。

2.4 注意用药浓度

一般来讲,消毒药的浓度愈大,杀菌力越强,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其对活组织的毒性也相应增大,另一方面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消毒药的效力就不再增高了。消毒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时,对有害微生物不能起杀灭作用。一般对抵抗力强的病原,药液浓度可适当提高。

2.5 注意用药温度

消毒药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增高,杀灭力增强,因此,高温季节时消毒灭源效果最好。

2.6 注意消毒时间

消毒药物与病原的接触时间决定着消毒效果。要达到充分消毒的目的,必须依据规定的消毒时间进行消毒。

2.7 注意药物的拮抗作用

规模化猪场的管理措施 第2篇

规模化猪场的管理措施

1 人员管理 1.1制度的`建立 规模化猪场人员较多,一般会制定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员工管理制度、防疫制度、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无论是各项规章制度还是生产管理规程制定时一定要考虑可操作性,制定时也应力求详尽,制度需要延续性,不足的地方要尽快修改完善,逐步形成良好的制度管理机制.管理制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针对性越好.

作 者:黄卫忠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畜牧兽医局,526040 刊 名:养殖技术顾问 英文刊名:TECHNICAL ADVISOR FOR ANIMAL HUSBANDRY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的保健用药方案 第3篇

【关键词】养猪;规模化猪场;保健用药

近些年来,我市养殖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许多养殖专业户升级成为规模化猪场,这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力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很多猪舍建设标准过低,未达到标准化养殖的要求;饲养水平落后,没有执行严格的防疫流程等,这些问题给很多养殖场带来了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管理水平低下而造成的高死亡率也困扰着很多养殖场主。要解决这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要提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做好基础免疫之外,还要制定一套适合生产实际的药物保健方案。当前,猪传染性疫病种类不断增多、新病不断出现,多病原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加重,为了提高猪场养殖的利润,应制定合理的猪场保健方案。

1 保健用药原则

(1)选用无毒副作用或是毒副作用小的、无耐药性、无药残的药物。

(2)选用能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能调理动物机体内各器官机能活动、保持平衡、解除免疫抑制的药物;能有效激活细胞再生系统的药物。

(3)选用具有抵抗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以及抗应激的药物。

(4)选用具有中和与清除机体内毒素功能的药物。

(5)选用质量有保障、科技含量高的药物。

(6)选用具有独特配方的中草药。

2 规模化猪场各类猪群的保健方案

2.1 仔猪的保健方案

(1)产后第3d进行补铁,每头注射铁制剂1ml,同时注射龙米先(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头0.5ml,分别注射。

(2)产后第7d,注射龙米先,每头0.5ml。

(3)产后第21d,每头注射铁制剂1ml,同时注射龙米先,每头1ml。

(4)断奶前后,每吨料用威氟特500g+银翘散1000g+奥来可1000g,连用7d,以抗病毒、抗应激和减少腹泻。

(5)断奶后15d,用威远金伊维驱虫1次,连用7d。

(6)断奶后30d,每吨料用银翘散1000g+威普建500g+妙立素125g,连用7d,以防止伪狂犬、圆环病毒、蓝耳病、副嗜血杆菌、支原体、链球菌等疾病的发生。

2.2 种猪的保健方案

2.2.1 后备种猪

(1)每吨料用银翘散1000g+妙立素125g+莫维欣300g,在配种前3d使用,以抑制病毒复制和增强母猪免疫力,连用7d。

(2)在配種前14d,用威远金伊维驱虫1次,连用7d。

2.2.2 妊娠母猪、种公猪

(1)每吨料用银翘散1000g+妙立素125g+莫维欣500g,或用威普建500g+奥来可1000g,每个月1次,两种方案交替使用,每次1周,以清除种猪体内病原、净化猪场疾病和预防各种疾病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2)在产仔前14d,用威远金伊维驱虫1次,连用7d。

(3)在产前1d和产仔后分别注射龙米先10~20ml,使用时在颈的两边分点注射10ml,以防止仔猪拉黄白痢,防止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促进胎衣的排除。

2.2.3 哺乳母猪

每吨料用银翘散1000g+妙立素125g+莫维欣300g+奥来可500g,在产仔前后各用5d,以提高母猪体质,预防仔猪腹泻,保证下一次正常发情。

3 育肥猪保健方案

猪只长到30~40kg时,用威远金伊维驱虫1次,连用7d;75kg至出栏期间喂奥来可,这样可以提前出栏,提高料肉比(每吨料用1kg奥来可+10kg葡萄糖粉)。每个月每吨料用银翘散1000g+妙立素125g,或中威氟特500g+奥来可1000g,连用7d。

规模化猪场的消毒 第4篇

养猪场只有重视消毒, 科学消毒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 消毒种类

消毒可分为预防消毒、患病期消毒、空舍消毒和带猪消毒。

2 消毒的方法

2.1 物理消毒

2.1.1 清扫冲洗

病原微生物常与排泄物或者分泌物一起存在, 它们妨碍消毒药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 影响消毒效果。因此对环境的彻底清扫冲洗不仅可以除掉大部分病原 (据消毒效果监测可除掉70%左右的病原) , 而且为消毒药的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2.1.2 通风干燥

通风可以有效降低病原的数量, 加快猪舍内水分的蒸发, 保持干燥, 可使除芽孢、虫卵以外的病原失去活性, 起到消毒的作用。

2.1.3 阳光暴晒

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消毒。主要适用于猪场内生产工具的消毒。

2.1.4 紫外线灯

适用于对工作服进行消毒。

2.1.5 火焰消毒

对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消毒时间最少60s/m2。同时消毒时要注意防火。

2.2 化学药物消毒

用化学药物消毒是目前主要的消毒方法。该种消毒方法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也受药物的种类、浓度、用药量、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常用的消毒药物

3.1 酸类消毒剂

常用药物:0.5%~1%过氧乙酸。可杀灭除虫卵以外的病原微生物。可带猪消毒。

3.2 碱类消毒剂

常用药物:火碱和生石灰。火碱是高效的消毒药, 不能带猪消毒。2%~5%的火碱水溶液作用30min以上, 可杀灭各种病原。20%的生石灰乳剂, 用于猪栏、地面、墙面的粉刷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可杀灭虫卵、繁殖型细菌, 对芽孢无效。不宜久贮, 现用现配。

3.3 醛类消毒剂

常用药物:甲醛溶液。主要用于熏蒸消毒, 仅用于空舍消毒。熏蒸消毒方法:舍内需要30mL/m3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15g/m3, 放于同一容器中, 密闭门窗12h, 可杀灭细菌和病毒。

3.4 双季胺盐消毒剂

常用药物:双季胺盐 (商品名:百毒杀、百毒威等) 。此类消毒药无色、无味、无毒, 应用广。对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可带猪消毒。

3.5 卤素类消毒药

常用药物:漂白粉和碘制剂。

漂白粉:配成10%~20%的水溶液喷洒, 作用1~2h, 可杀灭除虫卵以外的病原微生物。不能用于金属物体的消毒。

碘制剂:碘对各种病原体都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是双季胺盐络合碘, 效果较好。

4 消毒程序

4.1 预防消毒

进出场区、猪舍的门口常设消毒池, 用2%~5%的火碱水溶液消毒。场区每月用药物消毒一次。猪舍每周一次带猪消毒。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更衣、换鞋和洗手消毒, 而且经紫外线照射5min后方可入内。

4.2 带猪消毒

可选用的药物有双季胺盐消毒剂、双季胺盐络合碘、过氧乙酸。药物按说明书中介绍的中等浓度稀释使用。

4.3 空舍消毒

彻底清粪、清扫、冲洗, 用火碱消毒 (或者熏蒸消毒) , 而后空干。

4.4 患病期消毒

首先清扫、冲洗, 而后用双季胺盐络合碘、双季胺盐类、过氧乙酸带猪消毒, 此时药物的浓度比平时带猪消毒要高一倍。舍内过道用5%火碱水泼洒消毒, 床面用火焰消毒 (70s/m2) , 要适度的通风, 保持舍内的空气清新 (尤其是猪群患呼吸道疾病时) 。

5 影响消毒的因素

5.1 药物的浓度与作用时间

一般来说, 药物浓度越高, 作用时间越长, 效果越好, 但对组织的刺激越大;而药物浓度太低, 接触时间太短, 又不能达到杀菌目的。因此必须按药物的说明, 选用适当的药物浓度和足够的作用时间 (一般药物的消毒时间不少于30min) 。

5.2 猪舍内温度和喷洒药量

猪舍内温度与消毒药的抗菌效果成正比, 浓度越高, 杀菌力越强。一般温度每增加10℃, 消毒效果可增强一倍。不同消毒对象每平米需要喷洒稀释后的消毒药量:圈栏50mL、木质建筑100~200mL、砖质建筑200~300mL、土地和运动场200~300mL。

5.3 不同的消毒药物不能混合使用

一种消毒药物不能长期使用, 需要多种消毒药物替换使用。

5.4 圈内的有机物影响消毒效果

只有彻底的清扫、高压冲洗后消毒, 才能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

5.5 微生物的特点

病毒对碱类敏感, 而细菌的芽孢耐受力极强, 较难杀灭。

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第5篇

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

.h1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22pt;MARGIN: 17pt 0cm 16.5pt;LINE-HEIGHT: 240%;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 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 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

}

随着我国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畜牧业的迅速兴起,畜牧业生产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畜牧业粪便与污水污染环境问题逐渐显露,危害日益严重。大量的畜禽粪便与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即随意排放或使用,传播疾病,孽生蚊蝇,危害人畜健康和农牧渔业生产。在我国农村,养猪业是较大的产业,猪场废弃物作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已经成为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从根本上治理畜牧业的污染问题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如何合理规划,科学治理畜牧业污染,也成为我国各级农牧、环保等部门和广大养殖场探讨的重要课题。

1养殖场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养猪业的环保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环保设施,废水、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向外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1土壤的营养富积,土质退化

猪饲料中通常含有较高剂量的微量元素,经消化吸收后多余的随排泄物排出体外。猪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播撒到农田中去,长期下去,将导致磷、铜、锌及其它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富积,从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减产,大量未经处理的养猪废水、粪便直接排入农田或农田灌溉渠,在水渠或农田中发酵淤积,不仅妨碍了农户的农田灌溉用水,而且过量的粪便进入农田,使土壤大面积盐渍化,使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无法耕种而抛荒。1.2污染空气

由于集约化养猪高密度饲养,猪舍内潮湿,粪尿及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激发出恶臭,其臭味成分多达168种,这些有害气体不但对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而且排放到大气中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加剧空气污染以致与地球温室效应都有密切联系。

1.3污染水源

在谷物饲料、谷物副产品和油饼中约有60%~75%的磷以及植酸磷形式存在。由于猪体内缺乏有效利用磷的植 酸酶以及对饲料中的蛋白质的利用率有限,导致饲料中大部分的氮和磷由粪尿排出体外未经处理的粪尿,一部分挥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中的氮含量,严重时构成酸雨,危害农作物;其余的大部分则被氧化成硝酸盐渗入地下或随地表水流入江河,造成更广泛的污染,致使公共水系中的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河流严重污染。磷渗入地下或排入江河,可严重污染水质,造成江河池塘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多种有害物质,进一步危害环境。在农村,相当多的群众靠饮用井水或山坑水,其水源为浅表水,由于养猪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农村群众生活饮用水也受到污染。群众若饮用受到污染的井水,会极大地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解决猪场污染的主要方法措施

当前猪场治污主要存在的几方面问题:一是治污效果不好,由于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粪尿、污水排放不达标,仍然污染环境;二是治理工艺不合理,在工艺设计中过于复杂,造成投资过大,运行成本过高;三是许多技术工艺参数不清,如不同季节、不同饲养方式的用水量差距很大,而现在的参数可靠性不高;四是与种植业的关系不够密切,就治污论治污,不能把牧场的粪尿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做到荒废为宝。

为了解决猪场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及恶臭问题,积极探索污染治理模式,按照排放标准达标,对周围不造成污染,又能节约投资,减少运行费用的目标进行设计。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实行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治理,采取标本兼治的原则,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改善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2.1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2.1.1科学规划和选址

合理规划,科学选址是保证猪场安全生产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条件。在规划上,猪场应当建到远离城市、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的远郊农业生产腹地。在选址上,猪场要远离村庄并与主要交通干道保持一定距离;避开地下生活水源及主要河流;场址要保持一定的坡度,排水良好;距离农田、果园、菜地、林地或鱼池较近,便于粪污及时利用。2.1.2合理设计,减少废弃物产生量

按照减量化的原则设计猪场及工艺流程,采用笼养设施和自动饮水装置,减少饲料、水等资源的浪费;改进集粪系统的设计,实行干清粪,猪粪与污水分开收集;采用雨污分离,暗管排污。建造猪舍时把污水沟设置在屋檐内侧,猪舍屋面的雨水直接流入池塘,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汇人处理站;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单独处理。

2.1.3根据周围农田对污水的消纳能力,确定养殖规模 发展畜牧业生产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在考虑近期利益的同时,还要着眼于长远利益。要根据当地环境容量和载畜量,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适宜的规模。目前猪场直接用于农田,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猪场的建设规模要与周围农田的粪污消纳能力相适应因此牧场之间的距离,要按照消纳粪污的土地面积和种植的品种来确定和布局。此外,猪场粪水与养鱼生产结合,综合利用,也可收到良好放果,通过农牧给合,种养和牧渔结合,可实现农业良性循环。2.1.4增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水的排放 在现代化猪场建设中,一定要把环保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即要考虑先进的生产工艺,又要按照环保要求,建立粪污处理设施。此外,在环境管理方面,应加强畜牧业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对畜禽粪便资源化的认识,也是使畜禽粪便能够很好利用和防止环境污染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2.1.5建立生态循环模式

为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加快推进生态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建立猪一沼一鱼、猪一沼一果等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建设,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发展所必须。2.1.6建立立体养殖模式

鸡一猪一鱼等立体模式,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充分利用地面空间或水域从事养殖业,以再生饲料为纽带,将各种资源化技术综合起来,提高废物利用处理效率,即资源的多层次综合利用与大幅度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的良好措施。2.2减少猪场排污量的营养措施

畜牧业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猪的粪、尿和臭气以及动物机体内有害物质的残留,究其根源来自于饲料。因此,从生态饲料方面进行研究控制,可使污染减小,实现畜牧业的可用明显,可降低氮的排泄量19%~25%。2.2.2添加植酸酶,减少磷的排泄量

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水解植酸盐,释放出无机盐为动物吸收利用,从而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磷的含量。在猪日粮中使用200~1000个单位的植酸酶可以减少粪中磷排出量的25%~50%,这是降低磷排泄量的最有效方法。2.2.3合理有效地使用饲料添加剂,减少微量元素污染

除氮和磷的污染外,一些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特别是超剂量使用也对猪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构成极大威胁。如: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高铜和砷制剂等。

铜对猪前期的促进作用是肯定的,但如果超量使用,却会对环境污染和人畜安全带来严重后果,超剂量的铜较容易在猪肝、肾中富集给人畜健康带来直接危害。仔猪和生长猪对铜的消化率分别只有18%~25%和10%~20%,可见,大量的铜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在猪日粮中,除在生长前适当增加铜的含量外,在生长后期按饲养标准添加铜可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添加剂时,应选择微生物、低聚糖等无公害饲料添加剂,以保证畜产品安全和无公害。

2.2.4使用除臭剂,减少臭气和有害气体的污染 在日粮中添加活性炭、沙皂素等除臭剂,可明显减少粪中硫化氢等臭气的产生,减少粪中氨气量40%-50%。利用生物方法,将EM有效微生物菌剂加入饲料中,可以促进畜禽生长及降低粪便的臭味。因此,使用除臭剂是配制生态饲料必需的添加剂之一。

2.3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

规模化猪场断奶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第6篇

一、仔猪早期断奶技术

早期断奶是相对于传统的8~12周龄以上自然断奶而言的断奶方式,达到自然断奶期母猪的产奶量降入低谷,而仔猪采食固体饲料的能力较强,因此不会对母猪和仔猪造成不良影响。早期断奶又可分为超早期断奶和一般早期断奶,前者多指0~2周龄断奶,后者一般是指3~5周龄或3~6周龄断奶。超早期断奶一般是出于特殊需要,如培育SPF猪等,需要创造特殊的条件,否则难以成功,因为它超越了母、仔双方的“断奶生理限度”。从仔猪的生理角度看,在仔猪体重4~5公斤以上或3~5周龄时断奶较为适宜。从理论上讲,此时断奶,母猪泌乳的高峰期已过,已充分地利用了母乳,另外,断奶时间每提前7天,母猪的年产崽数就会提高1头左右,但仔猪断奶时间越提前,仔猪的发育越不成熟,其免疫系统越不发达,对营养和环境条件要求越苛刻。再者仔猪断奶时间早于21天,母猪的断奶至配种的时间会延长,下胎的受胎率和产崽数会降低。因此,最佳断奶日龄是28~30天。

早期断奶仔猪养育的技术措施:早期断奶仔猪和传统方法断奶的仔猪比较,首先是身体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胃肠道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抗病力较低;其次是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尚未完全适应固体饲料或尚不能食用固体饲料等。针对这样的特点,早期断奶仔猪的培育应注意饲料、保温、抗病防病、看护管理等方面的精心饲养管理。从饲料的配制上,要提高易消化性和适口性,添加促进消化和采食的特殊因子,如益生素、有机酸、消化酶制剂、各种微量元素等,而且应当对饲料进行熟化处理;从环境方面,应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和舍内温度、湿度、风速适宜。仔猪躺卧区域一般应有木板、橡胶、塑料及各类导热性较低的材料做成的垫子,必要时应设置保温箱或直接提供热源。另外,要严防贼风的侵袭,加强对仔猪的看护,严格遵守防疫卫生制度,搞好预防接种和清洁消毒工作。

二、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由于实施了仔猪断奶后留原圈饲养1周的管理方法,仔猪已在哺乳舍逐渐适应了保育期的饲料,转群到保育舍后,必须做到原饲养制度不变和原饲料不变,以减少环境变化引起应激。也就是说,饲料不变,每天仍然饲喂4~6次,每天投放不能太多,尽量保持饲料新鲜。

本规程采取一窝仔猪一栏的饲养制度,进一步确保仔猪进入保育舍后受到的应激达到最小(如仔猪占用圈栏面积0.3平方米/头,则保育舍单栏面积为:0.3平方米/头×10头=3平方米/头,可将其设计为2米×1.5米的单栏)。

仔猪刚转群到保育舍时,最好供给温开水,并加入葡萄糖、钾盐、钠盐等电解质或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对提高仔猪抗应激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仔猪进入保育舍3~5天后,由于已进入旺食期,可能会开始出现抢食现象,这时应增加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但也应注意暴食出现消化不良。

仔猪转群到保育舍后,保育栏内的温度在2~3天内升高到28~30℃,3天后即调到26℃,以后按每周2℃降幅逐渐降低到10周龄的21℃(这样有利于减轻转群的应激)。栏内应有温暖的睡床,以防小猪躺卧时腹部受凉。同时要注意防止贼风(舍内风速应小于0.25米/秒),保持舍内干燥(湿度应在50%~75%)、温暖和空气新鲜(NH3浓度低于26毫升/升)。

保育舍猪栏原则上不提倡进行太多的冲洗,对粪便按从小龄猪到大龄猪猪栏,从健康猪猪栏到病猪猪栏的顺序直接清扫,而且每个饲养单元清洁工具不能混用。

做好保育仔猪的免疫工作。各种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保育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注射过程中,一定要先固定好仔猪,再在准确的部位注射,不同类的疫苗同时注射时要分左右两边注射,不可打飞针;每栏仔猪要挂上免疫卡,记录转栏日期、注射疫苗情况,免疫卡随猪群移动而移动。此外,不同日龄的猪群间不能随意调换,以防引起免疫工作混乱。

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的传染病来说,保育猪是个非常敏感的环节,所以留心猪群的状态,及时发现病猪相当重要。一群猪中个别猪只离群、精神呆滞,多为有疾病发生,如测量发现其体温升高的话,则可能感染上了病菌,应立即肌注抗生素和打退烧针,严重的应向上报告。突然死亡的猪只应进行解剖诊断。

三、早期断奶仔猪的饲粮特点

目前早期断奶一般是在3~5周。由于仔猪消化道机能对体温调节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的特点,早期断奶后,其饲养比哺乳期还困难,通常有1周的生长停顿期,常称为断奶关。为减轻断奶应激的影响,一定要注意饲粮的配合。

根据仔猪消化道发育的情况和容易产生对植物蛋白过敏的特点,早期断奶仔猪饲粮配合不只是按标准保证满足对各种养分的需要,还要考虑仔猪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能力。在我国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早期断奶仔猪应激饲粮的配合:

(1)添加合成赖氨酸。可以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从而减少植物蛋白的用量,减轻消化道的负担,避免或减轻植物蛋白引起的过敏和蛋白质消化不良在后肠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2)尽可能多用乳制品及淀粉,有条件的可用血浆蛋白粉。血浆蛋白粉的添加量一般为5%,只用于6周龄前。乳制品在仔猪3~5公斤体重时可用到25%~50%,5~10公斤体重时为5%~20%。血浆蛋白粉和乳制品对断奶越早的仔猪,效果越明显。乳制品中的乳糖在消化道易转变为乳酶,从而降低胃的pH值,刺激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

(3)添加酶制剂。可弥补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酶活力较低的不足。主要是补充胃、胰蛋白酶及淀粉酶。可选用市场销售的酶制剂产品。

(4)加酸化剂。可弥补仔猪胃酸分泌不足和诱导刺激肠盐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并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有利于乳酸杆菌的增殖,从而促进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和减少腹泻。

(5)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膨化大豆较豆粕有利于仔猪消化。大量的试验表明,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可减少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对于断奶早和较小的猪,膨化大豆取代豆粕的量可达100%;断奶晚和较大的仔猪少用膨化大豆,可以降低饲料成本但不影响仔猪生长。

规模化猪场猪瘟诊断 第7篇

1 临床诊断

1.1 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 发病的动物仅限于猪, 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

1.2 临床症状

潜伏期平均约7 d, 短的2 d, 长的达21 d。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 可分为最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2.1 最急性型:

见于流行初期, 主要表现突然发病, 全身痉挛, 四肢抽搐, 皮肤和黏膜发泔, 倒卧地上, 很快死亡。病程不超过5 d。

1.2.2 急性型:

是本病的主要病型。病初表现困倦, 行动缓慢, 头尾下垂, 拱背, 寒颤, 伏卧一隅或钻入垫草内闭目嗜睡, 喂食时也吃几口, 不久退出。病猪体温升高, 一般在41℃左右, 至发病后的4~6 d为最高, 可达42℃以上。早期有眼结膜炎, 两眼有多量分泌物, 甚至将眼睑粘封。还可见到眼结膜有小的出血点。鼻腔常见脓性分泌物。先便秘, 后腹泻, 排出球状并带有黏液脓装块, 粪轮发黑, 硬小有如算盘子, 后又呈现腹泻, 排出灰黄色的稀粪, 恶臭, 带黏液或带血。公猪包皮炎 (posthitis) , 阴鞘积尿, 用手挤压时, 有恶臭浑浊尿液流出。病猪的皮肤充血, 乃至腹下, 下颌、嘴, 耳及腿内侧等处皮薄毛稀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点, 指压不褪色。多见小猪有神经症状。常发生于过度刺激或在喂食时, 走到食槽前欲吃食, 突然发出尖叫声, 倒地, 肌肉抽动, 眼球上转, 磨牙, 前后肢不停地伸动, 全身痉挛, 约1~2 min自然立起, 或在此时死亡。急性病例, 多在一周左右死亡, 死亡率可达60%~80%。

1.2.3亚急性型:

急性不死转为慢性, 或者开始即呈慢性经过, 病猪症状不规律, 体温时高时低, 食欲时好时坏, 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腹泻时间较长, 病猪日益消瘦, 贫血, 有的皮肤上有紫斑, 丘疹或坏死。白猪耳部皮肤常见有特殊的污斑, 症状好转时消失, 恶化时再出现。病程在20 d或30 d以上。

1.2.4

这种病猪体温一般为40~41℃, 少数41℃以上, 有的仅有轻热或无热变。很少见到典型猪瘟常见的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 眼的脓性分泌物, 包皮积液等症状。有的耳部皮肤坏死 (俗称干耳朵) , 有的尾部皮肤坏死 (俗称干尾巴) , 有的四肢末端皮肤坏死 (俗称紫斑蹄) 。病猪发育停滞, 至后期后肢瘫痪, 站立、行走不稳, 部分病猪跗关节肿大。由这类病猪分离到的病毒毒力较弱, 但以易感猪回传数代后, 则恢复其强毒力。病程一般在半个月以上, 有的经2~3个月后才逐渐恢复健康。

慢性型非典型性猪瘟或“温和型猪瘟”“温和型猪瘟”。

1.3 病理变化

1.3.1 最急性型:

一般仅在某些浆膜、黏膜和内脏有少数出血斑点。

1.3.2 急性型:

除临诊上所见的出血变化外, 黏膜、浆膜、淋巴结、心、肺、肾、膀胱、胆囊等处常有数量不等, 程度不一的出血变化, 一般为斑点状, 或少数散在, 或很多密集。淋巴结的变化比较特殊, 以腹腔淋巴结最为明显, 表现为肿大、充血、暗红色、切面多汁, 呈弥漫性出血, 边缘部分尤为明显。这种周边出血的变化在猪瘟诊断上有参考价值。肾脏色较淡, 出血斑点分布在皮质, 髓质很少, 肾盂和肾乳头也常见到。脾脏不肿大, 有的有出血性梗死, 以边缘最为多见, 突起呈小块, 色紫黑。脾脏通常无明显变化, 如出现出血性梗死, 则为猪瘟所特有的病变。胆囊黏膜可能有出血斑点或坏死。肺有充血, 小块出血, 梗死和支气管肺炎的变化。扁桃体也常有炎症, 初期轻, 后来发展成为两侧性坏死性炎症。脑的变化以充血为主, 偶见脑膜有少数出血点。喉头和膀胱黏膜亦常有出血点。

1.3.3慢性型:

病变主要为坏死性肠炎, 一般见于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的黏膜上。炎症从淋巴滤泡开始, 向外发展, 因而形成同心轮层状 (同心环状) 的钮扣状溃疡, 突出于黏膜表面, 色褐或黑, 中央低陷, 有的有脱落现象, 这种坏死性肠炎是细菌并发感染引起的, 但其原发病原为猪瘟病毒, 因而可视为慢性猪瘟的一个特征。此外, 常见有纤维素性肺炎的变化, 突变部常有坏死灶。

妊娠母猪感染弱毒株后曾见有胎儿病变, 如水肿、头、肩、前肢状似水牛, 表皮出血和小脑发育不全等。

2 实验室诊断

2.1 猪瘟兔体交互试验

该方法根据CSFV野毒不引起家兔体温反应, 但能使其产生免疫力, C株兔化弱毒能使家兔产生定型热反应, 但对已产生免疫力的家兔则不产生发热反应。将病猪组织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健康家兔。7 d后再用兔化猪瘟弱毒静脉注射, 每隔6 h测温1次, 连续3 d, 如不发生定型热反应则是猪瘟。本方法的优点是能检测出被检病料中存在的是猪瘟野毒株还是兔化弱毒株, 并且较敏感, 但需十余天时间才能获得结果。

2.2 猪体接种试验

将可疑病猪病料研磨液经抗生素处理后分别接种易感仔猪 (10~20 kg) 和猪瘟疫苗免疫猪, 若前者发病, 后者不发病, 即可判为CSF阳性。

2.3 琼脂扩散试验 (AGPT)

本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判定, 既可检测抗原, 也可检测抗体。但只能粗略测定被检血清中的抗体, 具有群特异性, 不能鉴别毒株, 敏感性低, 一般不采用。

2.4 猪瘟间接血凝试验

将猪瘟兔化弱毒株细胞培养物浓缩纯化后, 致敏由戊二醛鞣酸处理的健康绵羊红细胞制成冻干猪瘟间接血凝诊断液, 用以检测血清中的猪瘟抗体效价。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特殊仪器设备、特异性强而不与其他传染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快速 (2 h内可判定结果) 和重复性好等特点。

2.5 血清中和试验

血清中和试验可以检测出动物体内的抗体.但因大量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猪群中的猪瘟抗体水平普遍较高。所以应进行前后相差14 d以上的双份血清检测。才能确定抗体滴度是否升高。采用固定病毒量, 即用100个家兔最小感染量的猪瘟兔毒和一定稀释度的血清相混合测定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效价。另因PAV一1毒株具有使培养细胞产生CPE变化并能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所中和的特性.可将PAV一1株病毒稀释成每0.5 m L含100TCID随后加入等量的稀释血清.混合后置室温感作90 min。接种于细胞单层.同时设置不加血清的病毒对照组。于37℃培养3~4 d后判定结果。按不同稀释度血清抑制病毒产生细胞病变的瓶数计算被检血清的中和效价。

2.6 鸡新城疫病毒强化实验

CSFV与NDV在猪睾丸细胞上均不产生CPE (细胞致病变效应) 变化。当CSFV接种3 d后, 再接种NDV, 如新城疫病毒滴度达107.5PFU/m L, 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 为猪瘟。如新城疫病毒滴度达105PFU/m L以下, 不产生细胞病变, 为非猪瘟。本试验可作为诊断CSF的方法, 称之为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此强化现象可被CSF的抗血清所抑制, 同时也可用于CSFV的中和试验。

2.7 荧光抗体试验 (FA)

既可用于检测病毒, 也可用于检测CSFV在细胞中的增殖特性和规律。采取CSF早期病猪的扁桃体和淋巴结及晚期病猪的脾和肾或肺组织做冰冻切片或组织切片, 丙酮固定后用CSF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细胞浆内呈现明亮的黄绿荧光, CSF兔化弱毒在猪体内只存在14 d, 因此注射CSF兔化弱毒苗的猪仅在接种后14 d内的扁桃体上皮细胞浆内可见到微弱的黄绿色荧光, 其染色的亮度和颜色与强毒有较明显的区别。也可先将病料乳剂接种于细胞培养后, 再用荧光抗体检测感染细胞。由于BVDV与CSFV的抗原都能结合CSF抗体, 可采用冰冻组织切片与针对CSFV的保守抗原决定簇的单抗作FA试验, 当单抗与分离株发生反应则是猪瘟, 不发生反应则是B VDV。此法简便、快速、检出率较高,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该法作为CSF的法定诊断方法, 也是我国实验室诊断CSF的最常用方法之一。该技术的关键是制备高效价的超免疫血清 (1:10000以上) , 提取Ig G。进行荧光标记。

2.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是目前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免疫检测技术, 是检测CSFV抗体的主要方法, 也是监测免疫猪抗体水平的主要手段, 常用于规模化养猪场的CSF监测。

近年来根据具体试验方法的不同, 又衍生出很多新的子技术, 如PPA—ELISA (HRP—SPA—ELISA) :该方法可以检测CSF强毒抗体和弱毒抗体, 以此判断免疫接种是否成功及保护率高低。通过检强毒抗体的结果及时淘汰隐性感染猪, 通过检弱毒抗体了解疫苗接种的效果, 制定出免疫程序;复合捕捉封闭ELISA:此法检测血清样品灵敏、特异、可靠, 在1 d内可获得结果, Colijin等还介绍了一种改进的CTB—ELISA, 用来检测血清中的CSFV (CS-FV) 抗体, 该法更为简单, 在室温下一步即可完成, 可鉴别CSFV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 , 适合快速检测大批量猪血清的CSFV抗体;抗原捕获ELISA (AC—ELISA, antigen—capture—EUSA) :该法不需进行组织培养, 即可检测血液和组织中的CSFV抗体。此法用于检测血液和组织中的CSFV抗体, 36 h就可获得确切结果。

2.9

免疫金银染色技术 (immuno-gold—silverstaining, IGSS) 现在应用免疫金银染色技术可以直接检测猪瘟病毒抗体。由于免疫金银染色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简便易行、试剂价廉无毒、样品可长期保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建柱, 崔玉东, 朴范泽.猪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动物医学进展, 2004 (02) :32-35.

[2]杨林, 赵德明, 熊永忠.猪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 (03) :54-55.

[3]王明俊.兽医生物制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规模化猪场细化管理 第8篇

1 空栏清洗消毒

猪场栏舍周转空栏要达1周以上, 上批猪转出后要对栏舍彻底清扫、清洗和消毒, 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残留降到最低, 从而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各种用具都要拿出来清洗, 然后浸泡、消毒, 整栋栏舍包括环境、空间、设备、屋顶等任何角落, 先用高压冲洗机冲洗, 清洗干净第1遍;然后用3%的烧碱对栏舍、地面、角落进行泼洒消毒, 待2 h以后再用高压冲洗机将烧碱洗掉, 清洗第2遍;待干燥后用火焰喷雾器消毒, 再泼15%~20%石灰水进行消毒, 准备下一批猪进入栏内。

2 做好全进全出工作

此项工作必须结合全场实际情况, 根据猪场占地面积、适宜饲养规模, 掌握每头猪占用猪栏面积, 做到全年每个月均衡产仔胎数, 充分利用栏舍布局, 及时分阶段调群, 如空怀到配种——重妊猪进入产床分栋单位产仔进行大循环——分娩后断奶按每单元顺序整栋转出 (不合格猪进入隔离栏) ——保育分单元顺序进猪整栋进满饲养到转出 (不合格猪进隔离栏) ——中猪整栋转入到转出——大猪整栋转入至调出。

3 严格人员进出及外来车辆和动物间的传播

员工外出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避免到疫区, 回场后严格消毒、洗澡、更衣、换鞋后方可入生产区, 特别注意外来买猪人员和车辆的消毒把关, 杜绝狗、猫、老鼠和其它牲畜进入, 避免互相传播病原。

4 猪群免疫接种

通过免疫来控制规模化猪场传染病是目前公认的重要措施之一, 每个猪场猪群健康与营养状况、猪场条件、环境、布局、生产管理都不一样, 猪场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制订免疫计划, 此外, 检测猪群抗体水平是制订猪场免疫程序最根本的依据。猪群抗体水平合格率低, 就要及时接种疫苗, 提高免疫力;同时根据抗体检测的数据、疫情流行情况, 调整接种疫苗种类, 制订合理完善的免疫程序。

5 环境卫生及日常消毒工作

猪场外围环境与栏舍卫生条件和常规消毒工作是减少和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重要环节之一, 外围环境每周清扫、清洁、消毒1次, 内环境卫生和栏舍卫生每天保持干净、清洁且每周消毒2次。

6 合理栏舍条件及硬件设施的改建

以前栏舍粪便排污使用的是明沟, 现在很多猪场改为暗沟排污, 猪场内看不到粪便, 大大改善了猪场环境。育肥猪阶段使用水厕所, 让猪只集中到水厕所喝水、排粪便, 栏内地面无粪便;自动喂料系统的使用解决了母猪限量饲喂难的问题和膘情不好控制的问题;育肥猪自动投喂系统的使用既能节省人力, 节约生产时间, 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7 猪群保健

根据不同情况、气候变化、疫情流行特殊, 保健技术意义在于按照规律、规范饲养流程, 确定一系列保障猪群健康的技术措施, 以实现防止和减少疫病发生, 降低疾病的危害。当前疾病复杂、疫情较多、兽医越来越忙, 而防治效果则越来越不理想, 主要原因是规模化饲养方式使生产环节增多、饲料营养不平衡、霉菌毒素污染、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条件性的因素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和解决, 如冷、热、氨气、转群换料等应激因素;同时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等疾病普遍感染, 一方面直接导致猪群不稳定, 另一方面引起猪只免疫抑制, 使猪群抗病力降低和疫苗免疫应答减弱。

8 生产成本

市场低迷, 猪价不稳定, 各种费用都会影响生产成本, 企业要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求得经济效益, 只有将猪场细化管理做好, 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总之, 猪场要将细化管理执行到位, 围绕当前各项工作, 抓具体, 抓落实, 将生产技术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奋斗目标, 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是规模化猪场内部生产的重要要素, 可为养猪带来发展空间。

规模化猪场的消毒管理 第9篇

1 猪场消毒的分类

1.1 预防性消毒

根据生产的需要采用的各种方法在生产区和猪群中进行的消毒。

1.2 及时消毒

当猪群中有个别或少数猪发生一般性疾病或突然死亡时, 立即对其所在栏舍进行局部强化消毒, 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猪只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1.3 终末消毒

采用多种消毒方法对全场或部分猪舍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理与消毒。主要用于全进全出生产系统中, 当猪群全部自栏舍中转出, 空栏后, 或在发生烈性传染病的流行初期和疫病流行平息后, 准备解除封锁前均应进行大消毒。

2 药物选择原则

在选择化学消毒剂时应考虑:对病原体消毒力强, 对人、畜毒性小, 不损害被消毒物体, 易溶于水, 在环境中较稳定, 价廉易得且使用方便的药物。常见的消毒药物有:碱类消毒剂如火碱、生石灰和草木灰。火碱不能作猪体消毒, 是高效消毒剂, 3%~5%水液作用30 min以上可杀灭各种病原体。生石灰10%~20%液涂于消毒床面、围栏、墙壁, 对细菌、病毒有作用, 但对芽孢无效。

双季铵盐类消毒剂有双季铵盐、双季铵盐络合碘。此类药物安全性好、无色、无味、无毒, 应用范围广, 对各种病原均有强大杀灭作用。

醛类消毒剂如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 。仅用于空舍消毒 (如舍内有动物便不能用) 。使用方法:放于舍内中间, 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30 m L+高锰酸钾15 g产生气体, 作用2~4 h开窗换气后待用。

酸类制剂如过氧乙酸。可用于载猪、猪体等消毒, 配成0.4%~1%水溶喷雾。

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粉、双季铵盐络合碘。

3 规模养猪场具体对象

3.1 门卫及猪舍进出口消毒

门卫及猪舍出入口必须设置消毒池, 消毒池内消毒药可用消毒威或抗毒威、菌毒净等, 池内消毒液应每周更换2~3次。凡进入猪场的人员必须先经紫外线灯和消毒走廊, 洗手, 换鞋消毒池后方可进入。

3.2 猪舍消毒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场, 在引进猪群前, 对空猪舍彻底消毒, 消毒药可用喷雾灵、消毒威或新过氧乙酸等, 每隔2~3 d喷洒消毒液1~2次, 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再用清水冲洗饲槽、地面等。

3.3 猪体消毒

为减少传染病原菌由母猪向新生仔猪群传播, 产仔前可选用喷雾灵或消毒威等消毒药, 进行母猪体表清洗消毒。

3.4 产房消毒

产房地面和设施先用水冲洗干净, 干燥后用烧碱消毒, 隔日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消毒威或喷雾灵等喷洒消毒, 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5 空间消毒

对猪舍空间定期进行喷雾消毒, 有助于降低呼吸道病和其他疾病爆发时的交叉感染, 对断奶猪舍、后备猪舍和育成猪舍尤为重要。消毒药可选用消毒威、喷雾灵或氧乙酸等, 每周喷雾消毒1~2次。

3.6 粪便、污水的消毒

对养殖场来说, 特别是当发生传染病时, 粪便、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 为防止污染环境, 要加强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3.6.1 粪便:

最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是生物热消毒法, 能消灭粪便中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 (有芽胞的病原菌不能杀死) , 并且不丧失粪便的应用价值。生物热消毒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发酵池法, 适用于稀薄粪便的处理;二是堆积法, 适用于干固粪便的处理。猪场的粪便处理一般适用发酵池法。

3.6.2 污水:

对污水的处理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和化学药物处理等方法。但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几种方法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对猪场而言, 先将污水引入沉淀池中, 让其沉淀发酵, 达到消毒的目的。如发生传染病时, 要在沉淀池中加入漂白粉或生石灰等化学药品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药的用量根据污水的量而定, 一般1 L水用漂白粉2~5 g。

4 消毒注意事项

4.1 消毒前首先要清扫、浸泡, 刷洗除去表面附着物, 然后按规定配制消毒液进行消毒。在无疫病发生的情况下, 每个月对全场周围环境进行2次以上大消毒, 定期消灭蚊蝇, 严格执行停药期的规定。

4.2 舍内温度、消毒时间、药物浓度、喷洒量对消毒效果有影响。舍温在10~30℃, 温度越高, 消毒效果越好。一般药物作用时间不少于0.5 h。

4.3 预防消毒时, 采用药品说明书介绍的中等浓度, 患病期消毒采用说明书介绍的最高浓度。

4.4 不同消毒对象每平方米需要喷洒稀释后消毒药量:圈栏40~60 mL, 木质建筑150~250 mL, 砖质建筑250~350 mL, 混凝土建筑350~450 m L, 粘土建筑60~120 mL, 土地和运动场200~300 mL。

4.5 经常更换消毒药, 以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规模化猪场猪瘟发生原因 第10篇

1.1 猪瘟免疫, 注射操作是关键

注射操作不到位的猪场各种疫病一年四季流行不断。以同一地区的两个猪场为例, 两个猪场执行统一的免疫程序, 使用同一厂家的疫苗, 并同时进行猪瘟抗体ELISA检测, 结果一个场抗体检测合格率90%, 另一场种猪场抗体检测合格率92%。这两个场存在差异。

1.2 下针狠, 推针快, 拔针急是通病

免疫时选用的针头过短过粗;有的打飞针, 手抓一把注射器, 追着猪只满栏跑。这些常见现象是免疫注射中的大忌。

2 免疫程序不科学

2.1 乳前免疫不当导致出现免疫耐受个体

2.1.1 乳前免疫可使小猪避开母源抗体干扰, 产生主动免疫抗体, 并且获得终生保护。大多数猪场一直采用乳前免疫, 但是临床上常见乳前免疫失败的案例。

2.1.2 乳前免疫存在诱发小猪耐受的可能。乳前免疫对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有限。经乳前免疫的30头乳猪7日龄时母源抗体OD平均值 (0.7621) , 仅比未经乳前免疫40头乳猪OD平均值 (0.7742) 下降0.0121。通过初乳, 乳猪可获得抗猪瘟病毒的能力, 乳猪的母源抗体与母猪的抗体显著相关。

以上结论, 虽不能确证乳前免疫是否会诱发小猪耐受, 但却能充分说明没有乳前免疫的必要性:乳前免疫小猪群体二免后至三免前 (35~70日龄) , 比正常免疫小猪群体 (35日龄初免) 在相应阶段的抗体合格率低, 离散度大, 增加了小猪在这一阶段感染猪瘟的风险;初生乳猪经过吸食初乳, 足以获得对猪瘟强毒的免疫力, 且直到35日龄仍能维持较高滴度。

只要加强母猪免疫, 提高母猪抗体滴度, 则初生乳猪不用担心被猪瘟病毒感染。

2.2 初免时间过早

2.2.1母源抗体水平越高, 对疫苗的中和作用越大, 在母源抗体滴度偏高并衰退缓慢的情况下, 猪瘟初免时间过早易造成免疫失败。

2.2.2在加大母猪猪瘟免疫剂量的情况下, 小猪母源抗体高、衰退缓慢, 是很多猪场都存在的现象。

2.2.3 某养殖场对一批执行21日龄初免和60日龄二免猪瘟免疫程序的乳猪作间接血凝抗体跟踪发现:乳猪21日龄初免前, 抗体滴度在1∶80以上占100%, 1∶320 (含1∶320) 以上占35%, 60日龄二免前后至95日龄, 抗体滴度1∶80以上的小猪只占78.95%, 一直达不到初免前母源抗体的水平。

3 合理选择疫苗

3.1 猪瘟细胞苗是经过严格检验的, 除非生产厂家出现意外, 否则疫苗质量是有保证的。

谈规模化猪场气喘病的保健预防 第11篇

[关键词]猪气喘病;流行特点;保健预防

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或猪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猪场都存在猪气喘病,特别是规模化猪场。该病发病率高,以咳嗽、气喘为临床特征,一般体温正常或仅是低烧,伴有食欲不振、增重缓慢等现象;但由于猪肺炎支原体破坏呼吸道上皮粘膜纤毛系统,破坏天然屏障,许多病原体的乘虚而入,出现复合或继发感染,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副嗜血杆菌等等,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规模化养猪的经济效益。针对上述情况,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体会,从猪气喘病的流行特点及保健预防措施两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猪喘气病的流行新特点

1.病原分布广,发病面积大

在规模化猪场,猪群中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是十分普遍的,其感染率高、流行广,给各个猪场的管理和疾病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有的猪场连续不断发病,哺乳仔猪从患病母猪受到感染;有的猪场由于从外地引进猪只时,未经严格检疫购入带菌猪,使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不良影响。通过对屠宰场、就诊病例剖检发现近30%~80%的肺脏病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许多猪肺脏边缘都有不同程度的“肉样”式虾肉样病变,这说明当前猪气喘病病原分布广,发病面积大,规模化猪场发病情况高于散养户。

2.仔猪发病率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居多,特别是在25-28日龄断奶期,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因为断奶后,仔猪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浓度降低,由于断奶、更换饲料、分群等应激作用,导致仔猪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猪气喘病。其次,是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或慢性感染,长期以咳嗽和气喘,增重缓慢、饲料效率下降为特征,给猪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发病季节明显

猪气喘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季节多发。尤其是初春、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因为初春、秋末换季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对猪群刺激较大。许多猪场为了保证猪舍内温度,忽视通风换气的作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引发猪气喘病。

4.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容易发生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最容易发生。特别是饲料的营养质量下降,猪舍潮湿、拥挤、通风、采光不良,或合并其它混合感染,促发本病或使病势加重。如果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就会导致猪只消瘦,抗病能力下降;防疫消毒操作不严格执行,就会导致猪场环境污染(如高浓度的氨气),猪喘气病病原在猪场内长期存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发病。

二、猪气喘病的保健预防措施

目前多种药物对控制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是有效的,但难以根除病原,一旦停止用药容易复发,也不可能解决猪生长慢的问题。作者简介:郭少培,男,畜牧兽医讲师,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教研组长,主要从事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的教学研究和应用工作。因此,防治本病应采取保健预防和保健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猪气喘病。

1.改善猪群饲养环境

此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猪呼吸道及肺内,随咳嗽、气喘和喷嚏排出体外,污染环境,传播此病。因此,改善猪群饲养环境,作好猪舍的通风、换气,改善空气质量,可以有效降低猪舍内的病原浓度和猪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的浓度,排除代谢废物,从而达到预防猪气喘病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也可在猪群饲料中加入脱霉产品(尤其夏季),如霉消安、多肽扶正解毒散、消氨I号等保健产品,保证猪群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防止因饲料霉变引发本病。具体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扫粪便;二是适当通风;三是应用理想蛋白原料,适当减少豆粕用量,减少氨气的排放,以消除猪舍内的氨气等有害气体。

2.保健预防措施

(1)对未发病猪场的保健预防

①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不从外地引进猪只,如必须引进种猪时,应严格隔离检查1个月~2个月,确认无病方可混群。

②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病卫生工作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每批猪只进栏前,猪舍须经严格消毒,清圈空置7d再转入新猪群,对控制本病和防止猪只交叉感染很重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做好猪舍内保温和通风工作,尽量做到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温;适当调整饲养密度,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比用药物控制气喘病更有效;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选用广谱、高效、刺激性小的醛类消毒剂;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减少猪群应激,让猪群生活在一个温暖、安静、干燥、卫生的环境。

③药物保健预防平时对猪只在不同生长阶段,有针对性的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高效抗菌药物与抗病毒中药,进行药物保健,可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减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这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技术。

㈠仔猪出生后3日龄每头仔猪肌注牲血素1mL、0.1%亚硒酸钠-VE注射液0.5mL,补铁、补硒,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和拉稀;4日龄肌注黄芪多糖复方剂,每次每头1mL;同时口服5%恩诺沙星,每次1mL,可有效的预防红、黄、白痢和病毒性腹泻,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力。

㈡断奶仔猪在断奶前、断奶后各用支原净(150g/每t饲料)+强力霉素(200g/每t饲料)+阿莫西林(150g/每t饲料)或板兰根粉800g拌料,各保健1周,以减少断奶应激、饲料应激、管理应激及环境应激。

㈢母猪产前产后母猪产前、产后在饲料中加入5%强力霉素350g/每t饲料和10%阿莫西林250g/每t饲料,各保健1周,有利于母猪与胎儿的健康发育,以及产仔安全,减少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房炎及初生仔猪多种疾病的发生。

(2)对发病猪场的保健康复措施

应早确诊,严格隔离消毒,保护健康猪群

①慢性气喘病的患猪以保健康复为主,可采用泰乐菌素150g/每t饲料+阿莫西林200g/每t饲料+黄芪多糖500g/每t饲料,保健2周,如在饮水中加人多种维生素,提高免疫能力,帮助机体尽快恢复,效果更好。

②急性气喘病的患猪以治疗为主,保健为辅

㈠肌肉注射赛米先(盐酸多西环素)0.1~0.15mL/每千克体重、氟苯尼考注射液0.15~0.2mL/每千克体重,1次/日,连用2d,对重症病猪可隔日再注射1次或加注5~8mg地塞米松注射液。待症状有所缓解,猪开始采食后,加强营养,防寒保暖,促进康复。

㈡肌肉注射盐酸林可霉素与盐酸大观霉素复方制剂,按每千克体重0.1~0.5mL,地塞米松注射液4~8mg,1次/日,连用2~3d,配合如下中药制剂,效果更好。

中药:葶苈子45g、桔梗45g、远志35g、川贝母35g、杏仁35g、甘草20g,水煎口服(大猪量),中猪剂量减半,小猪(25kg以下)用大猪量1/4~1/5,口服,1次/天,连用3d。和有效的保健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给猪只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条件,减少应激因素,增强猪群抵抗力和免疫力,才能较好地控制猪气喘病的发生,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继明.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6月,第二版

[2]文利新,袁慧,徐志伟等.保健养猪技术及其应用.湖北养猪,2008,4(1):13-16

[3]蔡寶祥.家畜传染病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2月,第四版

规模化猪场建设与管理 第12篇

1 猪场的选址和布局

1.1 猪场的选址

位置最好远离村庄和居民区, 交通便利, 周边没有工厂和养殖场, 这关系到日后防疫和消毒管理。房舍最好朝阳, 水源充足, 水质好 (达到人畜饮用标准) , 而且排污便利 (最好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 周边应种一些树木, 以便作为隔离带, 既能解决猪场粪便, 又能绿化场区。

1.2 猪场布局生活区、生产区分开

生产区分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和育肥舍, 根据各猪场条件不同, 各舍间距尽量大一些, 最好设有隔离舍、排污池、粪便堆积厂, 如果再有条件可分点或分区饲养, 间距100~500 m以上。只有设计合理的猪场布局, 将来猪场生产性能才能达到理想标准。虽然建设投资会很大, 不过实践表明, 经济效益大于建设投入。

2 猪场建设及内部设施

猪舍基础最好高于外面地面20~30 cm, 外墙厚度在37~40 cm, 墙体中间加珍珠岩或泡沫板作保温层, 哺乳猪舍高度在3~3.5 m, 育肥舍高度3.5~4.5 m, 猪舍门窗最好选用塑钢双层玻璃, 房盖选用彩钢瓦中间带泡沫板 (厚度10~15 cm) 并带有自动排风扇, 如果有条件, 地面最好选用水泥漏缝地板, 如果是水泥地面选择好坡度, 达到排水畅通, 这样会减少舍内氧气。排水沟最好要有加压水冲设施, 无论是哪种地面都不能粗糙, 否则会增加猪的肢蹄病和猪身体局部受伤, 其他设施选择设计要合理、实用。饲喂尽可能选择自动采食系统, 以便节省劳动力, 还可以提前出栏, 如果能全进全出, 无论是在防疫还是在饲养上, 一定会有很大的问题, 冬季供暖锅炉要选择节能减排环保型锅炉, 在保证舍内温度的前提下, 质量降低供暖成本。

3 猪场的饲养管理

上一篇:文化馆职能论文下一篇: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