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业余体校

2024-06-01

甘肃省业余体校(精选9篇)

甘肃省业余体校 第1篇

关键词:“校园足球”,甘肃省业余体校,可持续发展

目前甘肃省各县级业余体校已名存实亡, 市级业余体校也将面临着各种生存困难, 发展举步维艰。而“校园足球”活动在该省开展以来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同时也引发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初中升学率较低, 中小学“校园足球”氛围下涌现出的大批具有较高足球天赋和较强足球技能的学生, 由于考不上高中, 无法得到持续的足球技能培养, 造成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部分流失;另一方面业余体校的发展又面临着生源的俱减和办学经费短缺的困难, 因此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途径, 迫在眉睫。那么将“校园足球”活动和业余体校结合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以“业余体校发展、校园足球活动”为关键词,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进行检索, 共检索到相关论文579篇。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

根据该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制定出问卷一《甘肃省业余体校管理人员问卷》, 对甘肃省业余体校的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调查, 全面了解甘肃省各业余体校的项目开展、场地设施、经费来源等办学现状;问卷二, 《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初中布点学校教练员问卷》, 通过对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初中布点学校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初中校园足球开展现状, 获得相关资料。对甘肃省15所业余体校发放了问卷一,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对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初中71所发放了问卷二, 回收率92%, 有效率89.5%。

1.3实地考察法

深入甘肃省部分业余体校, 就目前的项目开展情况, 招生现状、业余训练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到兰州市校园足球各布点学校考察和访谈。

1.4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7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甘肃省业余体校基本情况

2.1.1甘肃省业余体校项目布局情况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 我省各业余体校田径项目开设率为100%;武术、跆拳道、柔道、摔跤、散打一直以来是甘肃省的奖牌项目和传统优势项目, 开设率较好, 有一半以上的体校都在开展。15所业余体校中有5所体校开设了篮球, 4所体校开设了排球, 1所业余体校开设了足球, 开设率较差。其余项目的设置主要以业余体校的奖牌项目为主, 属于业余体校自己的优势项目。由此可见, 甘肃省业余体校项目的开设运动项目偏少, 不均衡, 并且项目的开展主要集中在省级业余体校, 仅有1所体校开展了足球项目, 属于严重缺失状态。

2.1.2甘肃省业余体校生源调查

对甘肃省业余体校在校学生人数和教职工调查发现, 86.7%的业余体校教职工在50人以上, 93.4%的业余体校在校学生数为200人以下, 只有一所省级业余体校的在校生人数在500人以上。可见, 甘肃省业余体校在校生人数甚少, 部分年级出现断层, 甚至个别学校出现教职工多于在校生的现象。调查中得知, 甘肃省业余体校招生的来源主要是初中毕业后没有考入高中的小部分学生, 报考人数比较少, 每年所招的入学新生与学校招生目标差距非常大。由于社会的多元化, 各种各样的学校玲琅满目, 家长对子女的上学之路有了更多的选择, 再加上现在初中、高中皆有自身特色的体育特长班, 因此, 父母会让子女在正常的初高中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 最终考入体育院校。导致业余体校可选择的招生对象少之又少, 面临严峻的招生困难问题。

2.1.3甘肃省业余体校毕业输送情况

在对2010—2013毕业的549名甘肃省业余体校学生输送方向调查发现, 其中有191人通过参加体育高考进入体育院校, 站总人数的34.8%;23人选入国家队, 占总人数的4.3%;53人进入更高一级的运动队, 占总人数的9.6%;业余体校毕业后选择其它的人数为282, 占总人数的51.3%。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得知, 由于体育项目自身的特性, 需要较好的运动天赋并且成材率低, 不是所有的参加训练的学生都能够成才, 并且由于当前生源减少, 招生困难, 业余体校学生入校也不再进行科学选材。因此只有少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进入上一级训练队或者体育院校, 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很早进入社会其它领域生活。

2.1.4甘肃省业余体校的办学经费调查

由于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多样, 培养目标单一的业余体校已经无法获得较多的政府财政支持。但是, 甘肃省业余体校办学经费的来源渠道还是主要为政府拨款以及学杂费。由政府拨款和学杂费是支撑业余体校办学的经费的主要来源, 由于学杂费的有限性, 业余体校的办学几乎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支持, 缺乏自主开拓资金来源的能力, 明显缺乏社会赞助资金来源, 对国家财政过高的依赖性已无法跟上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的新理念。

2.2甘肃省初中“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

2.2.1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学校注册统计

截止2014年11月该省校园足球工作在全国校足办的大力支持下, 在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关心指导下, 通过布局城市各级体育和教育部门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下, 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现已发展1个国家级布局城市、10个省级布局城市, 校园足球高中、初中、小学布点学校已达264所。2015年7月又遴选出了212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2.2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初中布点学校教练员情况调查

甘肃省初中“校园足球”布点学校教练员硕士学历为3人, 占被调查总数的4.6%;本科学历为54人, 占被调查总数的81.8%;大专学历为7人, 占被调查总数的10.6%;中专学历为2人, 占被调查总数的3.0%。甘肃省初中校园足球教练员学历主要以本科学历为主, 符合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本科学历的要求, 体育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基本达标, 但足球专业出身的教师比例较低。

2.2.3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初中布点学校场地调查

据调查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初中布点学校足球器材比较充足, 但足球场地差异较大。65.1%的学校拥有大于400 m标准田径场的活动场地, 27.4%的学校可活动场地为200~300 m跑道的田径场, 7.5%的学校可活动场地为200 m跑道的田径场。因各学校条件各不相同, 现有足球场地主要有天然草坪场、塑胶场地、水泥场地、混泥土场四大类。足球场地为人工草坪场地的学校有5所, 占被调查总数的7.6%;塑胶场地的学校有32所, 占被调查总数的48.4%;水泥场地的学校有17所, 占被调查总数25.7%;混泥土场的学校有12所, 占被调查总数的18.1%。, 初中布点学校足球场地条件较差, 水泥场地和混泥土场地占总数的43.8%。目前, 水泥场地和混泥土场地的大部分学校都在尽快改善场地条件, 为校园足球开展提供更好的物质环境。

2.2.4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初中布点学校经费, 设施、器材调查

对甘肃省校园足球初中布点学校66名注册教练员调查获知, 89.4%的教练员认为学校对足球活动经费投入比较充足, 能够保证学校足球队正常训练、学校日常足球活动开展需求和器材设施、饮水、服装装备、防护用品等的需要, 并且有比较合理的教练员假期训练补助,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教练员的积极性;有10.6%的教练员认为学校对足球活动经费投入能够满足足球队训练、比赛等的基本需求;对于学校平时开展足球活动所需要的奖品等及教练员假期训练补助、饮水、服装装备等的资金投入较少, 需要适当的增加, 以便保证校园足球活动的更好的开展。由以上数据可知, 甘肃省初中“校园足球”活动经费投入可以满足日常训练比赛需求, 大部分学校经费投入比较充裕。

2.2.5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初中组联赛情况

2010年3月27日在兰州第十中学举行了甘肃省“青少年校园活动”联赛启动仪式, 2009—2010赛季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正式开赛, 共有来自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白银市、嘉峪关市、张掖市的49所初中和81所小学队伍支参加了为期5个月的四百多场比赛。小学组采用主客场双循环制, 初中组采用单循环制。中学组注册队员948人, 比赛近200场。从首届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正式开赛到2014年已走过5个赛季, 参与人数在逐年增长。

2.3“校园足球”活动对甘肃省业余体校发展影响分析

2.3.1“校园足球”活动对甘肃省业余体校生源问题的影响

从调查、访谈资料里获知, 甘肃省初中升高中升学率约为50%左右, 将近有一半初中生无法进入高中继续学习。如此, 业余体校一直以来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 曾为我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具备开展足球项目, 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优势条件。由于市场经济下社会快速的发展及体育体制的深入改革, 原有的业余体校办学模式暴露出许多弊端, 无法适应当前多元化的办学理念, 面临许多生存困难。通过调查获知, 制约甘肃省业余体校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生源问题。生源剧减严重影响了业余体校的办学, 招生数量较少导致办学规模越来越小, 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影响业余体校生存。初中升学率问题让将近一半的“校园足球”优秀后备人才无法进入高中继续足球技能培养, 但同时也给业余体校带来了可用生源, 业余体校应该开设足球项目, 以中小学“校园足球”成果为基础, 持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招收这批学生, 既有扎实的小学、初中文化课基础, 又有较强的足球专业技能, 成才率非常高, 在经过业余体校持续培养后, 可以送入足球专业队或者体育院校。同时还可以改善由于当前业余体校生源较少, 入学没有进行科学选材, 一大部分学生运动天赋较差, 最终无法成为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从而导致毕业生出路难的问题。

业余体校开展足球项目不仅从一定程度上上缓冲了“校园足球”活动后备人才的流失, 保留了校园足球培养的大量人才, 为专业队和体育院校提供了另一条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渠道, 并且也解决了制约业余体校发展的最主要问题。通过业余体校进入体育院校的优秀足球后备人才会成为中小学体育师资, 优异的足球专业技能可以更好的促进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 从而形成足球后备人才的循环培养, 构建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高中“校园足球”活动 (业余体校) —体育院校 (专业队) —优秀的毕业生—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 (任教) 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链条 (见图1) , 确保足球后备人才不被流失, 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共同促进“校园足球”活动更好地发展, 推动足球项目的稳步发展。

2.3.2业余体校与初中“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学校可联合发展足球项目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 甘肃省一部分“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学校场地不能满足学生日常的训练和比赛, 场地环境较差。虽然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学校体育教师大都具备本科学历, 但个别学校没有足球专业的体育老师, 这部分体育老师只能充当“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员”, 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足球的高水平发展。然而甘肃省业余体校由于生源缺少并且只有一所业余体校开展了足球项目, 一部分老师出现闲置状态, 造成师资的严重浪费, 其中就包括业余体校一些比较优秀的足球教练。鉴于此, 有足球教练员的业余体校应和缺少足球专业教练的“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学校进行联合培养足球后备人才, 进行教练员资源共享。业余体校足球教练员可以担任“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学校的学生训练工作, 帮助提高联合的“校园足球”布点学校足球成绩, 并且业余体校教练员还可以深入了解小学、初中足球运动员信息, 为业余体校足球项目的招生做准备工作。当前, 业余体校和“校园足球”活动完全可以进行师资的共享, 相互补充、促进发展。并且也可以进行场地等训练互补, 共同培养足球后备人才, 更强有力的保证初中“校园足球”活动培养的足球后备人才不会大幅度流失, 在业余体校继续得到足球技能的培养, 避免国家人才培养资源的浪费。

2.3.3业余体校创建足球训练基地, 申请“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学校

目前, 办学经费短缺是各个业余体校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资料获知, 甘肃省各级业余体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由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及业余体校办学规模的不断萎缩, 国家对业余体校的办学支持力度降低, 所获得的财政拨款也越来越少。所以甘肃省业余体校应该在现有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拓展特色项目, 结合当地办学条件创建业余体校训练基地, 从而获得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 解决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 并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该项目的竞争力。培养、输送拓展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 吸引更多有具有较高拓展项目天赋的学生进入业余体校学习。

在“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下, 甘肃省业余体校要抓住机遇, 在和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学校联合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同时, 进一步发展, 申请成为“校园足球”活动布点学校。从而得到国家对业余体校开展足球项目的大力支持, 尤其在校园足球活动专项资金的支持, 改善业余体校办学经费欠缺的现状。招收大批未考入高中的具有较高足球天赋和已获得较高足球技能的学生进入业余体校继续足球后备人才的再培养, 给业余体校的发展带来生机。因此, 业余体校可以组建足球队, 参加“校园足球”活动联赛及其它足球比赛, 寻求企业赞助, 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提高业余体校的社会影响力。让业余体校重新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和“校园足球”活动一起培养高水平的足球后备人才, 大力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结论与建议

甘肃省15所业余体校项目设置雷同, 偏向投资小、见效快的奖牌项目;甘肃省业余体校不断萎缩, 究其原因是生源减少, 办学资金短缺;甘肃省“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布点学校足球队伍不断壮大, 多级足球联赛逐渐正规化, 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足球”活动氛围, 但小部分布点学校场地条件较差, 需要改善, 另外初中布点学校的师资需要提高足球专业化水平。对部分无法考入高中的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可成为业余体校的生源, 并且优异的足球专业技能可以寻找较好的毕业出路, 缓解了主要制约业余体校发展的生源问题。同时国家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可缓解当前业余体校面临的资金短缺状况。因此甘肃省业余体校要拓展专业项目设置, 寻找在市场经济下办学的新思路, 应结合“校园足球”活动设立足球项目 (建立足球基地) , 获得生源和办学经费, 师资共享, 同时可以缓解“校园足球”活动后备人才流失的问题。从而构建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高中“校园足球”活动 (业余体校) —体育院校 (专业队) —毕业生—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 (教练员) 的人才培养模式链条, 确保足球后备人才不被流失, 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改善当前业余体校面临的诸多生存问题, 促进其可持续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荣.武汉市基层业余体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09:7-8.

[2]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1:11-12.

[3]李卫东, 张廷安, 陆煜.全国青少年足球活动开展调查情况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5 (5) :5-6.

甘肃省业余体校 第2篇

业余训练是体校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和造就有运动天赋学生的成绩达到一定竞技水平,为高一级院校输送体育人才,参加上一级的田径比赛,为校争光的重要任务。体校和中学业余训练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体校与中学有机结合,营造学校良好的体育氛围

1.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工作,支持体校选材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训练。学校应该把体育工作列入全校的工作计划中,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根据上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合理地安排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锻炼师生的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养成顽强的拼搏精神,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

2.体育教师要身体力行,掌握校内体育动态,在搞好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管理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好相应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有计划地进行田径业余训练。在教学、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发现体育“苗子”,及时调整训练队成员,健全业余训练的管理制度,分析研究队员的身心状况,制订合理的训练方法,科学的安排训练的负荷量,使队员的素质技术成绩都有理想的提升。

3.体校教练要经常到学校,了解学校学生情况,观察学校的业余训练,了解队员,指导训练,做到掌握一手材料,跟学生搞好关系,真正地为了学生去选材、去训练、去培养。

二、重要的环节――对业余训练队员的选材要求

1.热衷于体育运功,有积极主动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愿望,这是必备的内外在因素。

2.田径运动项目众多,教师要根据校情,确立具有校情特色的优势项目为主训项目,来选择体育“苗子”.

3.重视文化课成绩,运动员不是别人想象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体育运动是一项体力加脑力的综合活动。

4.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田径训练单调、枯燥乏味、艰苦、缺乏像球类一样的兴趣。

5.要有家庭的支持,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怀和支持。良好的家境可以为其发展起到坚强的.作用,并有可能造就一个优秀的运动员。

三、坚持科学合理训练,严格管理

要建立科学的发展思路、管理制度,体校跟学校的业余体育训练要有机结合。各级教练员都要根据实情,确立训练目标和任务,制订远期训练规划,做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科学合理的训练,保证每天训练要有收获,保证队员的健康与安全。

浅析业余体校中长跑教学策略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中长跑 教学方法

业余体校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阵地,是保障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探讨了在业余体校中长跑训练中,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特点作出科学的训练计划。首先要了解中长跑运动训练的特点,然后要研究中长跑运动训练的不同方法,还要遵循田径运动训练中应用的原则

一、中长跑技术动作

在田径比赛中,800米和800米以上项目的起跑规则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发令时,“各就位”后,鸣枪出发。其技术是:两脚向后用力蹬地,后腿积极前摆,两臂配合两腿的运动向前冲出。在教学中,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并结合做示范给学生看,然后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观察,挑选动作做得好的学生来做示范或找个别反面示范亦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强化技术动作的概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途中跑技术是中长跑技术的重点部分,正确的途中跑技术能发挥人体最大的潜能,同时又能最经济省力。它要求身体的前倾角度、摆臂摆腿的幅度和后蹬的力量都较短跑的小,但是后蹬的角度要求较大,约为55度,在节奏上要求轻快、均匀,力求实效、省力。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速度感的培养,是学生掌握适合个人特点的跑的节奏,以克服盲目乱跑,不能控制速度,以致不能坚持到终点的现象,为了培养速度感,可采用各种段落定时跑的方法。例如,为了1500m跑达到6min的要求,训练时,每100m可用24s的平均速度进行练习。还可以采用分段报时的方法。

最后还要注意呼吸方法,中长跑过程中,由于机体能量消耗大,因此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很重要的。中长跑途中,为了保证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呼吸必须有一定的频率和深度,还必须与跑的步伐相配合。冬季练长跑或顶风跑时,为了避免冷空气和强气流直接刺激咽喉,应将舌尖上翘,微微舔住上颚。另外还有中长跑的弯道技术:左脚前脚掌外侧,右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腿膝关节外展和右腿膝关节内扣,身体重心向内倾斜协调用力,右臂的摆幅大于左臂。以此获得向心力,克服直线运动的惯性,保持跑速

二、制定出严密、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

1.宏观计划和具体计划相结产之、曰高三年级从前一年的8月份至第二年4月份共有9个月的训练时间,把这9个月自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速度、力量、灵活协调等方面的能力;第二阶段进入冬训期,主要是发展学生耐力及意志品质;第三阶段主要加强专项训练并适当安排模拟考试,让学生适应比赛气氛和环境。

2.根据宏观计划制定出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训练计划在宏观计划的基础上突出具体的训练计划。考虑到学生整体素质能力,根据特殊学生(差生和优生)再制定出具体到每个人的训练。

三、以丰富多彩的练习方法入手,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1.走跑交替法。充分利用校园的花坛、树木、小径、台阶等精心设计的长跑路线,创设一种走进大自然的情景,让学生在走和跑的过程中感受“趣”“新”“变”“异”不同的心理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如在我平时的中长跑教学中,按学生耐力水平分强、中、弱三组,并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要求,先要求学生进行快慢结合的走步练习,然后再转换为跑步练习。

随着学生耐力素质的增强,逐渐缩短走的距离,加长跑的时间,使学生在创设自然环境中提高了中长跑练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耐力素质也得到了发展。

2.游戏法。所谓游戏法是以中长跑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生学耐力素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游戏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克服学生厌烦的情绪,使耐力素质变得津津有味,使教学充满生气,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运动训练过程中,生理、心理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增长,以及技术、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使运动员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在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影响下,会形成怎样的动机、情感和行动,取决于心理品质。它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离不开客观条件和教育环境。同时也离不开个性的差异。运动员在个性特征方面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一阶段的教育、引导和培养,对形成完善性格和意志品质有着重要作用。运动员在训练中要经受大运动量刺激后的疲劳,忍受各种生理上的痛苦,能否长期坚持艰苦的训练,是能否形成意志品质的开始,也是能否走向创造优异成绩的起点。

学生从事某项运动,开始多是一种兴趣驱使,或是对自己某方面能力不自觉的意识,或是把某个优秀运动员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向往自己能创造优异的成绩。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逐浙提高动机水平,是使意志品质逐步形成的重要步骤。在激发动机过程中,明确预定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克服困难。高师阶段的运动员常常不能适应这种艰苦的训练和各种挫折,但随着对运动训练的适应以及教练员的引导,从感兴趣逐渐转变为对事业的热爱,对自身实力的自信

五、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

中长跑中生理“极点”的出现,常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有些学生甚至半途而废。因此,搞好长跑教学首先要抓住这个“结症”,要向学生讲清产生“极点”的原因以及克服“极点”的正确方法。更重要的是在练习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当途中出现“极点”时,要注意调整跑速,加深呼吸,用顽强的意志克服短暂的难受。中长跑时,一般是先感到呼吸困难,为了改善气体代谢与血液循环条件,教学时应注意教会学生掌握呼吸的方法。呼吸的节奏应和跑的节奏相配合,一般是跑两步一呼气,跑两步一吸气,要养成深呼吸的习惯。

总之,在训练过程中,还应不断认真总结,改善教学方法,只有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不断地探索,才能够总结出更有效的中长跑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庆杰.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赵彩风.大学体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业余体校少儿竞走训练方法初探 第4篇

若使运动员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初学阶段必须使其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因为竞走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是一项纯粹的体力运动,而是一项技术至上的运动。竞走项目与其他竞赛项目相比,需要更多的关注技术动作细节。训练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技术为基础的。

(一)竞走技术的教学

对初学竞走技术的运动员一定要使其完全理解竞走的定义。“竞走是任何时候双脚都不能同时从地面离开而前进的意思”。

指导运动员学习腿部技术和骨盆沿身体垂直轴原地竞走的技术。骨盆沿身体垂直轴前后转动,以髋带腿及前摆,膝关节自然放松,腿摆过垂直面后,小腿迅速向前伸出,自然勾脚尖,以脚跟领先着地,在着地瞬间膝关节必须伸直,直至身体垂直面。

(二)竞走技术训练的方法手段

1. 学习技术的方法。

(1)直臂普通大步走,要求运动员起步时步幅逐渐加大,自然勾脚尖,以脚跟领先着地。

(2)直腿走,要求从脚跟着地到身体垂直支撑,膝关节必须伸直。

(3)转髋中速或高速交叉步走,要求沿直线以髋带腿或骨盆转动幅度明显。

(4)原地左右转髋练习,要求两脚左右开立,转髋时膝关节伸直,脚尖、脚跟左右交替。

2. 巩固技术的手段。

(1)较大步幅的中速竞走,主要要求运动员把步幅放开,动作放松,自然协调。

(2)小步幅竞走,步幅有意变小,但仍然要求动作放松自然,注意加快步频,形成放松快步走。距离应在1000米以上。

(3)变速竞走,可采用相等距离,快慢交替走的方法,结合以上两个练习手段,慢走的阶段要把步幅放开,放松肌肉,快走的时候步幅适当地缩短,使步频能加上去。

(4)绕“8”字形竞走(两个圆圈直径均为10米),要求学生按照“8”字形不断改变竞走时身体的姿势,让学生随时注意自己在弧线上走时身体、两臂和两腿的动作变化。

(5)快速竞走,分成两个步骤进行,短距离(约30米左右)上快速竞走。

二、竞走训练方法

耐力是竞走运动员的专项特点和基础,基层业余体校少儿竞走的训练应具备中长跑运动的基本素质。

(一)耐力素质的训练

提高心肺功能,能够使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持久做功的能力,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大心容量和最大吸氧量,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具有良好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用氧的能力。竞走运动的比赛,归根到底是拼耐力的项目,所以在训练中应用有效并能提高心脏机能的训练方法。同时,也提高最大吸氧量的数值。

(二)不同阶段的耐力训练安排

1. 竞走训练不同阶段都要坚持走的训练。

冬训阶段在保证技术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走的量,少儿 (12~14岁)每周的走量在90公里左右,可以不断变换走的地点,如公路、河边等场地,增加趣味,减缓疲劳,训练的强度也可作小幅度的变换,1公里快或1公里慢,以刺激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发育和耐力素质的发展。

2. 竞走速度的训练。

竞走运动员初学时期不要过于强求速度的训练,但可以进行短距离的快速的技术训练,如100米、200米的直腿快速走。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应逐步加大速度练习的比重,如400米的快速走、1000米、2000米的快速走,或是快慢交替的速度练习。在训练中,应考虑少儿的身体发育特点,增加间歇的时间,避免强度过大。同时,在训练时应做足准备活动,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状态。

(三)竞走的力量、协调、灵敏性练习方法

1. 力量练习。

(1)髋部力量的练习,主要是为了提高髋部小肌群力量,有利于主动摆腿,提供更大的动力。训练中可采用负重转髋跳的形式,重量约为运动员本身重量的15%~20%,每次做3组,每组约20~30次,注意动作要快,髋部灵活地转动, 不要黏。

(2)下肢小肌肉群力量练习。

1踝屈伸,练习中运动员两手叉腰提踵直立,反复进行足踵着地脚尖跷起的循环练习,注意练习时保持膝关节伸直,每次做3~5组,每组100次,用以加强小腿前屈、伸肌群的力量。

2沙地竞走,让运动员在沙地上练习竞走,要求两臂协调自然摆动,脚着地瞬间保持直膝,足踵着地后迅速滚动至前脚掌,后蹬要充分有力,用以加强踝部力量及小腿前肌群力量。

2. 协调性、灵敏性练习。

(1)原地绕髋练习,方法是运动员两手叉腰站立,髋由左向后经右、前至旋转一周至多周后反方向重复,逐渐增大绕环的幅度和速度,用以加强髋部横向的柔韧及灵活性。

(2)原地转髋跳,运动员原地跳起,在空中快速转动髋部,注意保持水平的转动,同时逐步提高跳起的高度及灵活性,用以锻炼髋左右转动的速度及灵活性。

三、注意事项

第一,技术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的训练,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二,耐力训练是竞走训练的基础,但耐力的训练对于少儿运动员不宜过量,应根据少儿身心发育特点循序渐进地打好耐力基础。

论少儿业余体校田径教学与训练 第5篇

一、运动训练的要求

1. 对教练员的要求

教练员在训练前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作出计划, 精心设计和组织练习, 以丰富的训练内容和新颖的训练方法激发出运动员的积极性, 教会运动员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达到自主训练, 在训练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养成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其身心全面发展。这是教练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业余训练工作是培养新型专业后备人才的一个重要力量。

2. 对运动员的要求

在选材方面, 要选择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各方面能力强的小运动员进行训练。训练时, 必须有一定的量和强度。在教练员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 为达到某种教学与训练目的, 使运动员积极主动地完成训练负荷。有利于掌握动作技术, 发展身体素质, 达到训练目的。

3. 运动训练中要因人而异

在教学训练中, 要根据少年儿童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针对性、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训练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这是因为运动员们个体差异不同, 学习训练态度各异, 领悟能力各异, 具备的知识水平和训练经验不同, 练习前的准备状态不同, 所以教练员应充分地分析这些差异, 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 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 增强信心, 使每个运动员都能在训练中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 获得进步。

4. 运动训练要与技能、智力的发展相适应

在田径教学中, 运动训练对巩固知识、建立正确的技术和动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运动训练可发展运动员的智力, 提高他们学习和掌握动作的能力, 并使体育知识经过多次重复转为技能。因此运动训练与技能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才能使运动员身心得到良好的全面发展。智力技能是在训练过程中动作技能完善、巩固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结果。

二、运动训练的实施与安排

1. 制定训练计划

教练员在组织安排训练中, 应根据少儿运动员的运动特点、训练水平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 分为周期计划、年计划、月计划、日计划。选择训练内容、训练手段。经过教练员周密设计的运动训练方法, 要让运动员知道训练什么, 为什么训练, 怎么训练, 使他们积极、自觉主动地进行训练, 达到预期训练目的。

2. 训练前的心理调节

在做课前动员时, 针对运动员的各种心理差异, 通过各种合理的手段和兴趣爱好, 根据具体心理要求, 制定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调动起运动员的训练兴趣, 以达到训练目的。

3. 训练过程中的准备阶段

从时间上看, 准备阶段只占整个训练课的15%~20%, 但其作用不可忽视。它是为训练目标、学习与训练做好准备。因此设计准备阶段, 内容要在分析教学与训练目的基础上安排好新旧技术的衔接与联系。准备练习的内容很多, 对运动员来讲有身体练习、活动性游戏、专项辅助练习等。要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 做好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准备活动, 同时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素质。这样有利于运动员身体正常发育, 也有利于教学与训练目的的完成。

4. 重视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完成教学与训练目标的主要内容。从运动员的身体基本素质 (包括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 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 着手, 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以为运动员将来身体各项指标的发展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来改变训练条件和方法手段, 如运用肋木、体操凳、杠铃等各种器材。并采用游戏和比赛等方法, 组织训练, 激发他们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

5. 重视、强调运动训练的主体

运动员是教学训练的主体。要创造新颖多样的, 适合少儿心理特点的训练方法, 遵循少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符合少儿身体机能变化规律, 以及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有目的、有层次地安排练习内容, 使得他们练得积极、主动。

6. 注重训练手段的创新

(1) 拓展训练思路。在新授课中设计带有趣味性的训练内容, 让学生讨论, 拓展他们的思维, 使其形成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技能的状态。 (2) 以兴趣引出新的训练内容。 (3) 以兴趣带出兴奋点的训练。练习的难度应高于运动员平时训练的水平, 这会使运动员感到新颖有趣。

三、结论

如何做好业余体校教练员工作 第6篇

2、应加强自身的建设,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要掌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 特别要熟练掌握本项目的技术、训练和竞赛及运动员状态的规律和特点, 要关注规则、规程的不断变化。

4、要掌握和运用好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本专项的相关综合知识, 设计好训练和赛前训练的方案, 要与运动员共同制定比赛预案和领队共同制定全队的工作及安全预案。

5、要掌握一些科学管理和思想工作的知识和方法, 并能结合训练实际, 灵活综合运用, 化解队内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6、要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与运动员、教练员、领导、工作人员、家长) 和各方面社会关系, 为训练工作助力。

7、要具备和运用好教练员的基本功 (选材、训练、参赛、调整、管理等) , 当好一名竞赛的指挥员。

8、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为科学训练奠定良好基础, 结合运动员挡案及个人训练, 选好科研题目 (怎样选好材、运动技术科学诊断调控、科学训练与恢复的生理生化监控、心理训练与调控、最佳竞技状态的控制、参赛的科学控制与成序化参赛方案的制定、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科学合理运用、比赛器械和服装的科学改造与利用等) , 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 通过常年的科学训练总结与分析, 为竞训积累一些科学的研究成果, 为运动员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重要的依据。

怎样做好一名业余体校教练员 第7篇

竞技水平的高低,教练员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好的教练员可以带好一批运动员,一批好的优秀的教练员可以把整个项目都带动起来,因此教练员的岗位对竞技体育显得至关的重要,尤其是一名业余体校的教练面对的是天真的孩子,从一块原始的材料通过3~4年的培养就能在省级以上的比赛中争金夺银。教练,尤其是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往往是从当一名“采购员”开始,采购最合适本项目需要的人—运动员,然后是“设计员”,设计运动员发展的方向,设计运动员能够从事什么样的项目:“指导员”,指导运动员从走路到跑步到更复杂的运动项目,指导每个细节技术,“老师”,对队员传授新的知识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导师”,让运动员学会高质量处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成为队员的人生向导,“管理员”,对队员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和组织,“外交家”,同家长、领导、文化老师、兄弟市的教练沟通,“科研人员”,对每一堂课和每一次训练及比赛的分析、评估,并且还要时刻掌握和观察队员的生活状态、生理指标而制定更合理的训练计划。一名合格的业余体校教练不仅是教练还要把运动员当成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去关心他、去爱护他,要在队员面前形成威严,既喜欢你又尊重你,同时又怕你;甘当学生,倾听意见反省自己,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最后,还要当推销员,把队员推销到各个赛场,推销到大学,推销到更高一级的训练部门,直至推销到新的工作岗位。笔者认为这个“行程”的好坏,直接是一名业余体校教练员成败的关键。

由此可见,教练员承担着比常人想象中更为烦琐的工作,要想把这些工作做好,除了要有奉献精神,精通专项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去了解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训练能力,笔者认为一名教练员把本项目的知识、内容掌握得越多,那么,驾驭工作的能力就越强。

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业余体校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这里面不光有执教的理念和执教的科学性,更要有执教的艺术。如同教学艺术不是每位文化老师都能做到的一样,笔者认为教练员的执教艺术也不是任何教练都能把握的,笔者及其身边田径教练员都在向这方面去努力、去不懈地学习、总结、拼搏,相信有一天大家会做得更好。

同样,教练员也是一名领导者,作为教练员,你对运动员要有着绝对的权力,利用这种权力你能做得更好,同样也可能做得很差。执教青少年、儿童的运动员都不是轻佻的举动,没有哪位愿意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同其他任何人士一样,教练员同样对自己服务的对象的生活有着巨大影响。做好准备和用教练的权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对运动员这样地去利用你的权力,那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如果带有批评指责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指责;

如果带有敌意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会勾心斗角;

如果带有嘲讽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憎恨;

如果带有羞辱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感到有罪;

如果带有宽容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耐心;

如果带有鼓励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自信;

如果带有称赞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感激;

如果公正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正义;

如果言行一致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信任;

如果尊重地训练运动员:运动员就学会自尊。

笔者认为一名教练要去批评一名队员,最好的时机是在他取得成绩或有进步的时候,他会很自觉地改正并会做得更好!

一名好的教练应该把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照顾好,照顾的越好,就越能更好地照顾运动员,因为教练员是一份援助性职业,首先要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他人是所有援助性职业的重要原则,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业余教练员会面临无数的挑战。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掌握你能得到的知识。许多教练员是从多年的尝试与失误中学到了执教的技能,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失误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呀!你可以在观察其他教练员的训练以及与其他教练员的交谈中学到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对你的训练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但在于你能够区分两者吗?你也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去学习、去总结,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看自己学到了什么。是采用不同的方式训练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还是采用自己很有效的原有的训练方式继续训练?这样的方式也是笔者从教多年的一个经验。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能够在需要时改变旧的方式方法,能够接受建设性的意见,能够批判性地审视自己。

下面笔者对怎么做好一名业余体校教练员在执教中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执教的理念

作为一名教练成功于否首先是你执教的理念,而不是其他的因素,执教理念会决定你如何运用自己的技能,管理会让你去思考;作为一名教练,你能达到什么目标,因为你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理念,你会发现自己缺乏方向,很容易屈从于外部的压力,很容易让你的训练迷失方向,理念在你的意识中可能已形成得很好,也可能形成得不好,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可能存在一种无意识的感觉,这又要取决于你对生活意义的反映。即使你有了良好的理念,切记,理念的发展是伴随你一生的,你的生活理念同样会影响你的执教理念,你希望别人这样待你,你也要这样待人,你以何种方式接近他人,也要以同样的方式接近运动员,所以理念的真正含义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做什么!建立良好的生活和执教理念将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通过了解自己和思考问题,你发展了理念,这会有助于你建立指导行为的原则,恰当地向运动员袒露自己有助于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更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理念并与运动员建立信任的关系,通过语言及行动与运动员分享自己的理念,这将更有助于发展自己的理念。

当然理念有许多,有“获胜”的理念,有“训练”的理念,有确定“个人”目标的理念等,在此就不作更深地阐述。

2 执教的风格

作为业余体校的教练一般有三种执教风格。

2.1 命令型(独裁者)

在命令型的执教风格中教练员制定所有的决策。运动员呈绝对服从教练员的命令而做出反应。这种方式对教练的要求很高,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教练的角色是告诉运动员做什么;运动员的角色是去听、去吸收、去服从、去消化。

2.2 顺从型(保姆)

管不住运动员,怕运动员出事、怕运动员有了点成绩就采用顺从,对运动员的决策很少,缺乏足够的指导和训练能力,训练粗糙,让运动员看不到方向,过于懒惰,不能满足执教责任的要求;提供错误或不合理的训练信息,运动员不出成绩而自己又没有办法,这样的风格也只能是一位“保姆”。

2.3 合作型(教师)

与运动员共同决策,让运动员了解训练的动机、训练的意图,时刻掌握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水平,这种类型的教练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提供领导方式,引导年轻人实现既定目标,但他们还知道,如果不学习做决策,年轻人就不会变成负责任的年轻运动员。

我们不难发现命令型风格在以前是有效的也是许多教练采用过的。但对于今天的运动员效果就行不通了,我们逐步认识到,这种类型对极富天赋的运动员,它降低了运动员发展相关的自我满足感。这样只会是“获胜第一,运动员第二”,你可知道第一是要运动员去奋力拼搏而争取的,这样才能帮助运动员成长,帮助他们变得自立,因此,命令型风格不可能使你的运动员产生最佳的表现及创造力。然而合作型,它与运动员共同决策,并培养“运动员第一,获胜第二”的理念,提供框架和规范,使运动员学习设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拼搏。

3 培养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品格

一谈到体校首先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松散、打架、谈恋爱等,这在过去是不能回避的现实,而现在我们更要面临的是运动员通过网络而了解更多的健康或者不健康的游戏及信息,性早熟、自私,把利益看得很重等。但是作为一名教练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是首先必须培养队员具有良好的品格。直观地讲,我们每个人都对什么是品格教育具有很好的认识,它定义为“传授知识,态度信念、技能和行为,成为良好、公正、善良的人,总之,成为有道德情感的人”——回想过去我的教练,你的教练,他们对你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你的教练可能曾经提醒过你应该更加努力地工作,鼓励过你的才能,要求你的所作所为要有责任感。在强调你应该有高尚人格的同时他也尊重的对待了你。因此教练员不止是技能的指导员,身体训练的专家,他们更是良师益友,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品格教育不是在出现问题后的批评或讨论学习体育精神,也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更不是大会、小会上的口号,而是要全力投入到运动员道德行为的教育,训练场上,教室里,都要不断地教育,这样的行为才能得以持续地实施,当有毛病时予以纠正,当有好的表现时,予以及时地表扬,老师或中层领导都要学会欣赏运动员,爱运动员,才能得以回报。

4 制定科学而切合实际的训练计划

4.1 确定运动员需要的技能

首先要有一个框架,运动员从事什么项目,需要围绕什么项目而需要的技术和技能,那就有了战术的技能,身体的技能,心理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

4.2 了解运动员

▲了解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心理素质及发育程度的水平;

▲运动员的训练年限、训练水平;

▲了解家长的形态,家长对孩子遗传情况,以及健康水平;

▲了解运动员的性格、学习,以及兴趣接受能力的水平;

▲了解运动员的习惯及行为目标,动机,为什么而练体育。

4.3 选择教学训练的方法

▲因人而异,什么样的方法适合什么样的人;

▲在传统的训练方法上加以改进,针对你的对象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

▲运动员的特点是什么,采用不同制点、不同的训练方法手段;

▲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及反应。

4.4 制定训练计划

▲训练的时期、年限,训练课的内容、目的;

▲多年计划,全年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小周期计划,课计划;

▲准备活动,训练前传授技能,传授和练习新的技能,整理放松活动,教练员的评论,练习的评价。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教练员,不但要具备极强的责任心,事业心,笔者认为更要有热爱、酷爱体育的一种激情、精神。不厌其烦地走好每一天,坚持练好每一堂训练课的恒心,正所谓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一定能做好一名好的基层教练。

5 结论和建议

(1)业余体校教练执教理念的重要性。

(2)业余体校教练执教风格将决定所带队伍的风格。

(3)了解运动员的各种信息,便于更好地管理队伍。

(4)让运动员确定目标,树立理想并为之而奋斗。

摘要:做好一名基层教练,首先要搞好训练教学,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充实,还要不断专研业务,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更要了解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及运动员的技术情况,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做到课时严谨,内容安排合理,从准备活动到课的主要部分最后到放松整理到牵拉,教练员都要全身心地参与和组织。同时要树立威信,还应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这样运动员会接近你、接受你、喜欢你。

关键词:身正,学高,用心,灵活,坚韧,和谐

参考文献

[1]雷纳,马腾斯.执教成功之道[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高水平运动训练与管理研究[R].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以教体结合模式促进业余体校发展 第8篇

一、教体结合办学理念提出的背景

教体结合办学方向是近年来主管部门提出的重要思路, 是顺应社会发展和体育工作变革综合发展的需求, 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

1.业余体校教学对象无法全部成为专业人才。

业余体校的教学训练对象中, 能够在未来从事更高层次体育专业发展的学生比例相对偏小, 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通过专业筛选的独木桥, 进入更高层级的体育发展之中, 更多的学生将面临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因此, 在强化体育专业训练的同时, 坚持教体结合办学是兼顾教学训练对象整体发展的一项未雨绸缪的工作。

2.业余体校学习过于偏重体育专业能力训练。

在大多数业余体校的办学工作中, 体育专业能力训练是第一位的, 甚至占的比重过大。因为考核业余体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竞技性比赛的成绩, 管理考核的方向就是整个办学工作的导向。为了提高竞赛成绩, 大部分体校都将绝大多数精力与时间投入到体育专业能力训练方面, 对学生的文化课教学要么流于形式, 要么质量不高, 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3.业余体校学生正常升学培养深造途径受阻。

一些高级别的奖项获得者有可能进入体育专门院校进行深造, 而更多的学生需要通过中考、高考这样的路径升学, 即使是体育院校的对口招生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成绩作为基础。许多业余体校过于偏重学生体育专业能力方面的训练, 忽视文化课教学, 导致学生文化课基础不够扎实, 在参加普通招生考试或专业招生时, 文化成绩成了升学的绊脚石, 许多有潜质的优秀体育苗子就是在文化成绩这一关上摔了跟头, 丧失培养机遇。

4.业余体校毕业学生未来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当前, 随着高校扩招的影响,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而对于业余体校毕业的学生而言, 这一点更为严峻。除了受大气候影响之外, 他们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不足也是降低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部分学校只重视体育专业技能训练, 而忽视学生文化课学习, 导致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呈不均衡状态, 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二、以教体结合模式为抓手, 着力打造更科学、优质、高效的办学模式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 推行教体结合模式能够为业余体校的发展积蓄力量, 尤其是针对当前一部分业余体校办学中“重技能轻文化课”的弊端, 对其进行有效补充, 努力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1.坚 持 文 化 课程与专 业 训练 齐 驱 并 驾 , 促进 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在业余体校教学工作中, 抓好体育专业技能训练是基础, 在此基础上还要坚持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脱离了文化课程的学习, 业余体校的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开展体育专业训练的过程中, 文化学习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他们认识社会、感知社会和未来适应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 学校在制订教学与训练计划的环节应当充分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 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学识渊博的教师担任文化课教学工作, 立足学生学习基础与接受能力,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量身打造更具针对性的文化课教学体系, 使其与体育专业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坚 持 研 究开 发 满足 实 际 需 要 的 课程 , 因 地制 宜 开 展 文化教学。

业余体校教学对象的文化教学与普通中小学的文化课教学存在一定差异。一方面, 业余体校的学生准入的门槛主要是体育技能方面的, 学生在文化学习中将会出现较大差异性。另一方面, 业余体校教学中, 文化课时间相对于普通中小学要精简压缩, 这就对体校文化教学的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在现行教材基础上, 业余体校要强化校本课程建设, 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加或删减,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增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教学内容。通过对现行教材进行改造、开发校本课程等多种手段, 研究开发出满足业余体校学生认知基础、学习时间、思维能力等方面条件的特色化课程, 因地制宜地开展文化教学。

3.坚 持 横 向 与 纵 向 联 合 办 学 发 展 思 路 , 拓宽 学生 未 来 成才路径。

业余体校的发展离不开当前教育大形势的发展,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 单纯强调体育专业技能的过硬显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此, 业余体校应当采取纵向横向联合办学的发展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拓展空间。在横向办学方面应当强化与中小学的联合, 充分发挥所结对共建中小学在文化课教学方面的资源优势, 弥补自身在文化课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实现资源共享、互助共进。在纵向办学方面应当与大中专体育院校及本科以上高等院校相联合, 既可以与大中专体育院校进行挂牌办学、联合办学, 又可以针对本科以上体育院校的招生标准条件, 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培养, 让广大学生在专业发展和升学深造方面拓宽路径。

4.坚 持 强 化业 余 体 校自 身 硬 软件 建设 , 培养 高 素质 复 合型人才。

业余体校在自身办学工作中要强化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 一方面要积极争取财政投入, 并想方设法开发自身校舍、场所、人力等方面资源, 增加资金收入, 将其运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师生待遇方面, 创造良好的硬件实施条件, 更好地开展教学训练工作。另一方面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选派教师参加脱产培训、学历教育, 还要强化在职业务学习提高, 增强体育教练的专业技能, 提升教师的教学运用能力、文化课教学能力, 打造一支专业过硬、全面发展的优质师资队伍,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国业余体校训练及评估现状的研究 第9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现有业余训练评估各层次的评估体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查阅业余体校评估有关书籍和期刊杂志;对目前我国业余体校评估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1.2.2 访谈法

对有关专家进行了访谈。

1.2.3 比较分析法

将各级评估体系进行比较,并结合业余训练理论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回顾

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发展特征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历史,我们认为可将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1965,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初建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为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地位,满足人民的文化和体育需要,需要竞技体育充当时代的先锋。1955年,国家体委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试办3所青少年业余体校。在总结9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原国家体委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体委从1956年起建立业余体校,并颁布了《青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草案)》足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草案)》,为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提供了法规依据。

第二阶段:1966-1971,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严重破坏阶段。

受“文革”冲击,经过十几年建立起来的已初具规模的业余体育训练体系受到破坏。

第三阶段:1972-1978,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恢复发展阶段。

此阶段以1972年全国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标志。此次会议重新明确了业余训练的任务、原则,促进了业余训练工作的发展。到1978年时,全国业余体校达到2458所,在校学生225977人,专职教练员为2487人。1978年10月在烟台召开的全国业余体育训练会议,使业余体育训练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1979年至今,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多元化阶段。

1978年的烟台业训工作会议后,业训工作进人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恢复并创建了一大批体育传统学校,1987年批准了一批试点校。近些年一些社会力量开始办业余训练。体委系统也分批命名、挂牌了一些重点体校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目前业余体育训练呈多样化趋势。

2.2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的现状

2.2.1 我国现行的业余体校评估体系

我国现行的业余体校评估体系按照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评估体系和区域性评估体系。比如:《<奥运人才储备基地>认定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东省体育类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则在广东省范围内实施。按照评估对象的不同可以分类:如广州的《广州市业余训练评估条件方案》、《广州市属场馆体校业余训练工作评估方案》、《广州市各区体育试验学校业余训练工作评估方案》。按照行政单位从上到下也有不同的评估体系,按照体育和教育的比重的不同评估体系也不同等等。总之,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呈现了多、全、杂三大特点。

2.2.2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的类型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的类型主要有:等级评估和分值评估。分值评估是基础,且应用广泛。分值评估是各级指标按照评估体系的权重逐级向上一级指标换算,最后得出被评估业与体校的分值。目前分值评估主要有最高分分值评估和累积分值评估。最高分分值评估是指评估体系的总分已经确定,按照实际情况获取分值,业余体校通过评估获取的分值只能小于或等于最高分,如:《〈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累积分值评估是指没有限定最高分值,按照评估体系的权重要求,累积被评估业余体校所获取的分值,规定必须获取一定的分值才能达到标准。如:《广东省体育类重点中等学校评估实施细则》,要求被评估业余体校必须达到850分才能获取该称号。

等级评估是建立在分值评估基础上的,为了满足统一标准、不同规模的业余体校的评估。等级评估按照在不同指标级所进行等级评估的主要可分为:总分等级评估和二级指标等级评估。总分登记评估主要是为了不打击被评估对象的积极性,并确保其能在评估的基础上提高,将评估出来的分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如:《广州市业余训练评估方案》。一级指标等级评估是指在一级指标中进行优、良、好、中、差等进行等级评估,将一级指标所获取的等级按照评估体系的要求对被评估业余体校进行等级划分。如:《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2.2.3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的指标

2.2.3.1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的指标等级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的指标主要由三级构成。根据第一级指标的多少可以分成:三个一级指标和其他两类。三个是指第一级指标有三个指标组成,大部分由基础、人才质量、人才效益(成绩)。我国目前大部分业余体校评估体系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如《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和广州市各区、县级市业余训练工作评估方案。其他构成的如《体育运动学校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共由八个一级指标过程;同时还有其他过程结构,但是相对较少,主要是以三个一级指标体系构成的评估体系。

2.2.3.2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的指标权重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的一级指标权重按照评估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分值评估根据各指标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重就是其权重;等级评估虽然也是遵循指标的百分比原则,但将所占的百分比转换成指标的数量,最后由治标的数量决定其权重。二、三级指标权重与分值评估的一级指标权重基本一致。在整个评估体系中,人才质量和人才效益是所有评估体系中权重比例最多。

2.2.3.3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的指标构成

纵观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数版业余体校评估方案,可以发现评估体系涉及到业余体校的基础条件、办学过程、办学效益等各方面,呈现出全、散的特点。并且在附加说明中对个指标及要求做了具体的要求,为评估的操作提供了方便。

2.2.3.4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过程和结果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过程是指评估的组织单位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组织专家对被评估单位进行考核的过程。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大部分是认定评估,即各个业余体校根据上级部门制定的评估方案进行建设,达到一定要求之后认定为相关称号,并且享受相关的经费投入进行重点建设。也有评估之前是自由建设(指评估之前没有根据评估体系进行重点建设),评估完之后根据评估结果在进行建设。

评估结果按照我国评估体系作用可以分成:认定(达标)和检验。认定性的评估结果主要是用于评价业余体校是否达到特定的标准,给予相应的训练任务和投入。检验性结果是对业余体校成绩的检验及在建设给予指导性意见。

2.3 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业余体育训练面广人多,发展也较为稳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2.3.1 业余体育训练体制需要改革

现行的以各类体校为主体的业余训练体制源自前苏联,虽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崛起起到过巨大作用,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明显,在当前时期表现出一些体制上的不适应。现行业余体育训练体制具有较大的内向性和封闭性,缺乏横向竞争和纵向衔接,缺乏整个社会的协同配合,整体功能尚未发挥。业余训练的相关政策不健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仍显单一、狭窄。稳定的方向及训练网络虽然层层衔接,但结构并不严密,约束力较差等等。

2.3.2 业余体育训练的目标需要调整

我国现行业余体育训练的形式或途径较广,但由于形式和隶属关系的不同,在培养目标上也存有差异,总体上看,仍主要强调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忽视为社会体育培养骨干的价值追求,整体培养目标仍显过窄,这也是导致忽视文化学习以及影响生源的原因之一。

2.3.3 参训学生的读训关系需要协调

业余训练的特点在于其“业余”性和“基础”性。把握业余训练的特点是搞好业训工作的关键。除少数进人高一级训练形式继续训练外,绝大多数学生将面临开学就业问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其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其就业的筹码。业余训练阶段既是开发青少年体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阶段。因此,青少年的业余体育训练必须处理好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可能是走体教结合的发展之路。

2.3.4 业余体育训练的项目布局需要优化

我国业余体育训练虽已具一定规模,但各地设置雷同,项目设置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效益难以提高。脱离实际的攀比,效仿现象不少。项目设置仍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战线过长、财力分散、重点不突出。因此,深入调查研究,宏观上调控项目布局应受到重视。

2.3.5 业余训练的心理学问题需要重视

长期以来,业余训练中的心理学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效率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不仅只是一个训练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业余训练指导思想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技术、技能的提高问题,而且关系到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问题。因此,重视并加强业余训练中的心理学问题,不仅有助于训练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事关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4 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业余训练的发展应在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 改革现行业余训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主要思路:职能部门要加大宏观调控能力,正确处理好“管”与“办”的关系。体委、教委齐抓共管,打破管理体制上的一味强调以体委或教委为主的管理模式的禁锢,充分利用并发展社会组织为主管理业训的新体制。

2. 加快业余体育训练的社会化步伐。

市场经济体制下,业余体育训练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推进其转化有助于加强业余训练自身的活力。应注意业余训练价值的两重性,即既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又为社会培养体育骨干。如此,才能有效促进业余训练的社会化。

3. 重新布局业余训练项目

在强调市场对体育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同时,应加强业余训练的宏观调控。首先要对目前的项目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其次应制定并推行新的培养经费分配方案。强调按效益决定投人,缩减规模、编制等。

4. 扩大业余体育训练对社会的服务。

应加强业余训练机构与社会组织的联系,在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服务,以求得整体效益的更大发挥从而求得自身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5. 重视业余训练制度的创新。

业余训练体制本身的缺陷所带来的问题和受其它难以消除的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的影响带来的问题,迫使我们应着重于对业余训练制度本身进行改革,这种改革也就是进行制度创新。

从制度层面上讲,业余体育训练在我国仍属于政府行为,现行的体委、教委两年业余训练体系虽然在目标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利益归属分途,各自的需求也不尽一致,二者之间由于利益和需求的冲突而造成的多方矛盾必然存在。因此,业余训练组织结构的“双轨制”有待调整。

3 总结

制度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内部利益的调整。处理好体委与教委两条系统以及各系统内部各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是业余训练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建立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业余训练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已暴露出很多间题。进行业余训练制度的创新已势在必行。制度创新、体制改革不仅涉及组织、法规方面,更重要的涉及有关各方的利益和需求。因此,调整业余训练体系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今后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查询法,对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得出我国业余体校的评估呈现出:业余体校为我国业余体校评估体系呈现出多、杂、乱的局面;业余训练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大改革的步伐和力度;但是我国业余体校也创办一些新的模式,为我国业余训练带来了新的生机。

关键词:业余体校,评估,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肖宁.多元化业余训练的实践和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3,12.

[2]周晓东.福建省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若干问题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杨桦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争光计划1994年—2000年[Z].1995.

[5]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争光计划2001年—2010年[Z].2002.

[6]陈培德.对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效益若干问题的思考[M].国家体育总局,2001.

[7]崔大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业余训练的思路和对策[M].国家体育总局,20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甘肃省业余体校】相关文章:

甘肃省农村论文06-04

甘肃省城乡居民08-29

甘肃省天水市05-23

甘肃省本科院校06-14

甘肃省景泰县07-25

甘肃省乡村医生考试05-30

甘肃省科技计划06-23

甘肃省幼儿园08-01

甘肃省所有高中汇总08-25

甘肃省一万名信息08-30

上一篇:ICU办公护士下一篇:生态图书馆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