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理论范文

2024-05-29

钻石理论范文(精选11篇)

钻石理论 第1篇

本文将依据中国物流业目前发展的程度, 通过钻石模型以及投入产出和风险的分析, 找出限制或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因素, 为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我国物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的物流行业一方面对原有的物流体系进行巨大而艰巨的调整, 另一方面开始学习国际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 并在近年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全新物流体系。国内的物流企业情况较复杂, 既有以国有资本或中外合营为主的较成熟的大型物流企业, 如中国远洋运输 (集团) 总公司、中国海运 (集团) 总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等, 也有数量庞大、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

二、我国物流行业的钻石理论分析

1.我国物流行业的生产要素分析

总体来说, 中国的物流行业基本处于初级生产要素的发展阶段。

中国具有丰富的普通非技术、半技术人工, 也有比较完善的培训系统。高端技术人才及中高层物流管理人员由于中国现代物流教育开展的时间较短, 虽经不断调整, 仍需一段时间的补充和锻炼。从整体来看, 中国的人力成本较低, 生产率较低, 高级技术人才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仍与发达国家物流人才有相当大的差距。伴随着中国教育体系对物流教育的重视, 在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经过学习和锻炼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动, 未来可以满足物流市场的各类人才需要。

中国的资本结构完全可以满足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但是出于风险因素的考虑, 目前针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相关服务还很少, 同时种种因素也导致中小型物流企业融资的困难。我国的天然资源从品种到数量都较丰富, 绝大部分物流行业所需的资源都可以自行解决, 但是运输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油料, 目前很大程度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中国有较多的科研、教育等专业从事物流研究的组织机构, 包括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供应链的研究、仓储、运输、配送、第三方物流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及理论人才并不匮乏, 也有很多专业性的期刊、报告、资料等。但是现实中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较低。

2.我国物流行业的需求条件分析

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和发展, 与中国物流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目前处于重化工业前期、中期和后期并存并相互影响的阶段。甚至可以说, 绝大部分中小型制造业仍然处于前期或者中期, 由此带来的物流需求也与国外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别。

从目前来看, 高端客户对物流的服务水平要求较高, 这也是外资合资物流企业能够占据高端市场的主要原因。而中低端客户是目前中小型物流企业竞争的区域, 虽然竞争很激烈, 但是对于服务水平的要求较低或很低, 没有形成对物流企业创新发展的足够压力。随着供应链体系的发展, 未来对高水平的物流服务需要也会转化为现实的需求, 从而对中国物流行业形成极大的压力, 这将是物流行业水平提高的黄金时期。

从整体来看, 中国物流市场处于竞争数量较多、市场规模足够大的阶段, 但是外资企业利用自己的竞争优势抢先占据了利润较大的环节, 同时国内的物流客户正处于从要求不高到要求较高的转化阶段, 即将对整个物流行业提供足够的压力, 促使物流企业创新研发以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 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3.我国物流行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中国的路政交通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路政交通的投入, 但发展程度仍然较低。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 各地物流园区的建设飞速发展, 对物流业所需的土地提供了充足的储备。中国制造业已经得到了比较高的发展, 虽然与国外先进厂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基本可以满足国内物流行业的需求。国内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企业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专业性与针对性也有较大的缺陷, 但是也在积累中逐渐成长。

4.我国物流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中国物流企业的结构较复杂, 中国远洋运输 (集团) 总公司、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凭借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客户网络, 占据了国内中高端尤其是部分高端物流市场, 更多服务水平较低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中低端物流市场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情况来看, 国内物流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实力雄厚的跨国物流企业, 它们占据了进出口物流和国内可进入的大部分高端物流市场, 服务水平和相对利润率较高。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基本完成前期布局, 并在某些中高端物流市场形成了竞争优势, 后期可能会随着业务开展的需要, 利用自身良好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优势继续挤压国内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

内地大型物流企业大多属于国有或曾经的国有改制企业, 占据了国内部分中高端利润较丰厚的物流市场, 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 在未来会有足够的能力与国外物流企业对抗。部分大型企业的自营物流也在近年得到快速的发展,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中低端物流市场活跃着中国数量极其庞大的中小型物流企业,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 2005年左右在工商局以物流注册的企业超过73万家[2] 。由于数量过多竞争激烈, 在低端市场很快引发了价格战等恶性竞争, 伴随着近年油价的上涨, 利润不断降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报告显示, 2011年1~5月重点物流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为5.2%, 中小型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估计平均值更低一些。

从整体来看, 中国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虽然适应目前物流市场的基本要求, 但与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大型物流企业由于自身管理调整的难度较大, 周期较长, 且拥有较稳定的中高端客户, 创新发展以改善自身竞争优势的动力有很大的局限。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并不追求较高的人工生产率, 在很多中小型企业中仍存在短期利益行为, 创新发展的动力也不足, 同时过分追求低成本的竞争反而抵消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5.我国物流行业的机会分析

随着市场开放形成的中国各行业的发展, 在未来会加大对物流市场的需求, 在市场需求急速扩张的同时, 对服务水平也会有更多的要求, 各个行业各个地域的需求会出现明显的差别。同时国家对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支持, 也会导致更多的企业剥离自身的物流业务。伴随着国内物流企业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势会逐渐发挥出来, 对目前被外资占领的物流市场也将会有足够的挑战。

随着供应链体系的成长, 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会快速提高。在这个阶段, 将会打破原有的均势, 形成物流行业发展创新的崭新格局。中小型企业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如果能够挖掘物流客户的需要, 实现管理和技术的创新发展, 也有很大的机会占据领先位置。

6.政府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影响

从“十一五”规划之后, 国家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物流行业进行调控布局, 包括九大物流区域的建设等等, “十二五”规划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指导和支持。

从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发【2009】8号文) , 到2011年6月物流行业的“国八条”, 政府不断地对原先束缚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重新规划调整, 针对中国物流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突出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从减轻税负、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改进物流企业管理、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这八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安排, 并对如何促进中国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重点倾斜。

三、对于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从整体上来看, 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较好地实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已开始从生产要素导向向投资导向转变, 未来将伴随供应链的成熟, 发展到创新导向, 即高度发达的现代物流体系。从钻石理论的四个因素和两个变数来看, 虽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但是都有足够的动力转化为支撑以完成这个目标。

目前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方面国内各行业的发展对中国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国家和地方近年的政策调整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 解除了很多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束缚, 但是物流企业的发展还是要遵循一般企业投入产出风险的考虑, 依据市场实际需要, 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对于大型物流企业而言, 需要确保现在的竞争优势, 不断改善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抓住时机大胆进行兼并重组, 拓展自身的业务渠道, 加强竞争优势, 做好自身的准备后对抗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竞争。中小型企业应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发掘市场, 针对细分市场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物流企业的管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物流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所有的物流企业都是同样的机遇和挑战, 提升管理水平, 尽快地融入中国正在逐渐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在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同时, 也要做好物流企业自身第二利润源的发掘, 将成为中国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中国的物流企业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 建立或确定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宏观和微观环境中, 取得投入产出风险的平衡, 在谨慎发展追求资源利用率和挖掘机会快速发展追求GDP中取得平衡, 选择符合中国现状及发展的投入产出风险模式, 实现和谐式发展, 即既要快速发展, 又要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 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摘要:文章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的四个要素和两个变数对我国物流行业进行分析, 找出限制或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因素, 同时从投入产出及风险的方面, 对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进行一些分析。

关键词:物流行业,物流企业,钻石理论,风险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 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67—69.

钻石理论 第2篇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作者:刘学忠 崔茂森

论文关键词 钻石理论/农产品贸易/竞争优势

论文来源 农村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产品竞争优势总体上有所减弱。农产品贸易的顺差减少,并从2004年开始出现逆差。加入WTO以后,中国要履行有关农产品的入世承诺,这将给中国农业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压力。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钻石理论,该理论突破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发展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钻石理论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等10个国家的100多个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后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能否取得成功或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取决于4个关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此外,波特认为机会和政府行为作为另外两个辅助因素影响着上述4个因素,也对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这六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National Diamond)”体系,也就是著名的“钻石理论”。[1]

1.生产要素

可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半熟练和不熟练的劳动力等,这些要素不需要进行开发或仅需要简单的私人及社会投资就能拥有的。高级要素则是通过投资开发创造出来的,包括受过高水平教育的人力、现代化的电信通讯基础设施等。初级生产要素是高级生产要素的基础,但是一国想要经由生产要素建立起持久的竞争优势,则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后者的可获得性与精制程度也决定了经济主体能否获得较多比较利益的能力。

2.需求条件

波特认为,国内市场的需求会刺激企业的改进和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同时,内需市场的大小对企业能否形成规模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需求对一国企业和产品竞争优势的作用表现在:①老练的、挑剔的买主有助于产品高标准的设计、生产。②前瞻性的买方需求有助于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③ 国内需求的增长速度及独立的买主数量会对一国竞争优势产生影响。

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相关产业是指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的国内产业,其发达和完善程度关系着主导产业的产品成本、品质和信息交流,从而影响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相关产业的产品有效率,主导产业才会有效率;相关产业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有利于主导产业建立国际竞争优势。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企业的目标、战略和组织结构往往随产业和国情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各种差异条件的最佳组

合便形成了国家竞争优势。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对该国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重大影响。国内竞争的存在会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企业去改进技术、进行创新和寻求更多的可持续竞争的来源,从而有利于该国竞争优势的形成。

此外,发展机遇和政府作用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起辅助作用。包括重大技术革新在内的一些机遇事件可能会打断事物的正常进程,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失去竞争优势,落后国家的企业则可借此获得竞争优势,并后来居上。政府的作用也日益重要。政府可通过管理制度、法令与条例、金融、投资、税收等政策来影响该国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从而加速或者增加获得竞争优势的可能性。

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特点是:①在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下,提出了确认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的分析工具,用竞争优势取代比较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②是一种动态的比较利益理论,不仅考虑现实存在的利益对比,而且考虑潜在的利益对比,强调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创新机制,取决于企业的后天努力和进取精神,从而能够解释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并给后进国家争取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③进一步探讨了需求与需求结构对一国竞争优势的作用和影响。[2]

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整体竞争力:水平低,出口增长缓慢,竞争力薄弱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生产量第一大国,但中国农产品出口比例却一直很低。200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33.9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132.7%,但在世界排名中,仍居于美国、加拿大、巴西之后。从占有率上看,农产品出口额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94%,占农业总产值的5.3%,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12%;从人均出口额上看,中国农业劳动力平均的农产品出口额为76美元/人,与发达国家相差三四百倍,是世界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199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为17.2%,之后各年除了1994年略有上升外,其余年份均呈下降态势。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幅度有限,而工业制成品大幅增长,占出口总额比重不断上升,1990至200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以年均6.2%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工业品出口的增长速度则达到19.4%。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及中国统计数据库有关数据计算整理。

如果仅从“入世”以后看,中国农产品贸易状况如何呢?

从表1可以看出,“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呈现如下特点:

(1)农产品进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最高水平。2002~200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幅度分别为13%、18%、9.1%和17.9%,200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达275.8亿美元。但是,在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的同时,农产品进口增长更快,2003、2004年农产品进口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52%、48.1%,2004年进口额达到280.3亿美元。2005年由于对粮食进口进行了控制,进口额增速回落到2.4%。

(2)农产品出口额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到2005年仅占3.6%。其原因是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幅度不大,而中国出口总额则由于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3)农产品进口额在中国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入世”前农产品进口额在中国

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但“入世”后,由2002年的4.22%上升到2004年的4.99%。其主要原因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小麦、大豆等进口大幅攀升。2005年由于对粮食进口的控制,比重稍有下降。

(4)顺差逐年减少,并在2004年首次出现较大逆差。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顺差为56.9亿美元,2003年减少为25亿美元,2004年逆差达到46亿美元(按WTO口径,即不含水产品,则接近84亿美元)。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加大农业开放力度,粮食进口大幅增长,是出现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结构竞争力:优势正在减弱,劣势正在加大

(1)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长期依赖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较小的初级产品为主,初级农产品比重达到60%,加工产品仅有40%,而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分别为25%和75%。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品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增加2~3倍;而中国农产品的加工品只占其总生产量的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

(2)出口产品中,传统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正在逐步丧失其优势。中国的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等大类出口农产品具有劳动力成本或资源优势,但目前国际上这些产品的技术和资本含量越来越高(譬如荷兰设施农业生产的蔬菜),劳动生产率也增长很快,中国的传统优势正在不断丧失。

(3)从资源禀赋来看,受国内资源的制约,土地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不具有优势。其中,属于典型土地密集型产品如小麦生产;食品中的乳品及蛋品、糖、糖制品及饲料(不包括未碾磨谷物)出口也不占优势。

(4)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虽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一些产品的出口金额占世界市场的比重并未取得明显增长。以蔬菜为例,1995~2004年,中国蔬菜出口数量占世界市场同类产品出口总数比重由16.5%上升到21.2%,但出口金额占世界市场总额的比重却仅仅由16.7%提高到16.8%,只提高了0.1个百分点(根据FAO数据计算结果)。

3.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也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TSC),是指一国贸易进出口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公式为:TC指数=(行业出口值—进口值)/(行业出口值+进口值),其取值范围为-1至1。一般认为,当0.8≤TC<1时,该行业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当0.5≤TC<0.8时,该行业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当0<TC<0.5时,该行业具有竞争优势,但并不明显。当-1<TC<-0.8时,该行业处于非常明显的竞争劣势;当-0.8<TC≤-0.5时,该行业处于较明显的竞争劣势;当-0.5<TC<0时,该行业处于竞争劣势,但并不明显。当TC接近于0时,该行业的竞争力呈现中性,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当。笔者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总体和几大类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可以看出:

(1)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0.33下降到2003年的0.06,2004年起农产品总体TC指数由正值转为负值,即进口额超过出口额。这说明尽管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竞争力不强。

(2)水产品、蔬菜及水果的TC指数全为正值,说明中国这几大类农产品有竞争力,但同时

可以明显地看到,两大类农产品的TC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中国这些传统优势农产品的竞争力正在下降。

(3)畜产品的TC指数大部分年份为正值,从2003年开始转为负值,由竞争优势转为微弱的竞争劣势。当然这并不表明中国所有的畜产品都失去了竞争优势,中国活动物、肉及肉制品出口有一定的竞争力,乳品没有竞争力,而生皮及毛皮由于服装业的需要进口量较大(笔者将另文对此进行分析)。

(4)油籽及含油果实、动植物油脂及蜡两大类产品TC指数全为负值,而且逐年增大,分别由1997年的-0.52、-0.45增大到2005年的-0.84、-0.85,其中动植物油脂及蜡2003年和2004年的指数甚至达到-0.93,说明其劣势正在逐年加大,由一般竞争劣势下降为明显的竞争劣势,基本上全是进口,表明其受外来竞争的冲击相当大,自身竞争力非常薄弱。

(5)谷物及制品除了2004年以外都为正值,但这并不表明中国的谷物都具有竞争优势,对此应作具体分析。F2QC06.JPG src=“/pic/J4/J41463251433036.JPG” border=0>

数据来源:根据FAO统计数据计算整理。

由表3可以看出,中国小麦TC指数基本上为负值,2000年以前TC值在-0.7左右,说明具有较明显的竞争劣势,之后劣势有所减弱,甚至在2003年表现出微弱的竞争优势,2004年再度表现为明显的竞争劣势。玉米的TC指数变化较大,半数年份为正值,表现出较弱的竞争优势;半数年份为负值,表现出较弱的竞争劣势。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每公斤小麦生产成本是美国的1.2倍,是阿根廷的1.4倍,是加拿大和法国的2倍多;每公斤玉米生产成本是美国和阿根廷的1.1—1.2倍,是法国的2倍多。[3]

中国大米的TC指数基本上为正值,1999年以前TC值呈上升趋势,之后一路下滑到2003年的0.54,甚至在2004年表现出微弱的劣势(2004年粮食进口具有特殊性)。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大米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谷物进出口呈现出较强的波动性,进出口极不稳定。主要原因是受产量、价格和粮食安全政策的影响。

三、钻石理论对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发展

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薄弱与对农业的定位和认识偏差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对农业、农产品贸易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扶持都不到位,即使在发展战略上,也往往是停留在口号上,得不到彻底执行。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国农村发展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加快农业的发展,培育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农产品贸易对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必须把发展农产品贸易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除了政府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以外,生产者、加工企业也要转变思想观念。首先要增强竞争意识。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转变思想观念是提高竞争力的先导。入世后竞争的范围由国内扩大到全球,竞争更加激烈。要清醒地看到这个严峻的挑战,增强竞争意识,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其二要发挥民族特色产品的比较优势,开辟无竞争对手的领域。特色就是竞争力。各地都应当转变观念,开阔思路,发展特色产品,打入无竞争领域。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的潜在优势,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其三是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系,树立新的竞争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优化进出口结构,提升和保持传统优势,挖掘潜在优势

竞争优势理论不仅强调现实的利益对比,还强调潜在的利益对比。作为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农产品要努力保持其优势,提升其竞争力。随着当前这些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要充分注重对高级生产要素的培养,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传统优势。同时更需要挖掘潜在的比较优势,只有大力发展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培育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3.挖掘内需,以高质量农产品的内需市场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影响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要加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使国民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以此提高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质量意识,通过高质量需求的扩大和结构升级,带动生产者和加工企业调整农产品结构,通过技术创新,着重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出口前景好的高附加值农产品,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政府要继续实施一系列政策,鼓励生产高质量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网;二是继续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大农产品标准制订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引导农民、加工企业运用标准化技术生产农产品。

4.加大对相关和支撑产业的支持力度

农业的相关和支撑产业,如农药、化肥、农膜、农机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这些行业的产品成本降下来,价格降低了,有利于农产品降低成本;这些行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了,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机遇瞬间即逝,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能力等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必须有一套可行的创新机制作为保障。首先,政府作为建立创新机制的牵头人,要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带动产学研联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国际合作,使企业在对外开放中学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其次,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主体,应有不畏风险的创新精神,通过创新化险为夷,化挑战为机遇,积极开拓市场,主动找寻强劲的竞争者与之公平竞争,主动挖掘国内不同层次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在竞争中占据主动,积极走向国际市场;要瞄准本行业科技发展前沿,抓住那些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加大创新投入;在企业内部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市场发展趋势的管理规范,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以保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6.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引导农业生产及加工向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集聚,在保持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将培育高级生产要素作为长期不变的战略任务,持续不断地增加对农业教育、科研、开发等诸多高级要素的投入;要充分利用中国WTO框架下的“绿箱”、“黄箱”政策空间,建立起适应中国农产品出口发展要求的支持与保护体系。首先是增加出口农产品基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化、良种化、农业生态环境等的财政投入,加快出口基地的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

钻石理论 第3篇

关键词:钻石理论模型;生产要素;法国农业;驱动力;产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 F30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9-0486-03

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未来10年农业发展的目标所在。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生产大国、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世界第一大加工农产品出口国。法国农业的发展成绩离不开其由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传统农业向机械化、电气化、良种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形式的变革。本研究以钻石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农业产业特点分析法国现代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探索法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力,以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钻石模型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扩展与应用

1.1钻石模型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钻石模型”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主要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4个基本要素以及机会、政府2个辅助要素组成。在国家经济中,钻石体系会形成产业集群,即一国之内的优势产业以组群方式借助各环节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平均分散在经济体中[1]。农业是大多数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产业,钻石模型同样影响和驱动着农业的发展。

农业领域中的三大基本生产要素是指土地、劳动、资本。在农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农业经营主体内涵不同、农业产业发展空间不同、其他产业对其需求强度不同,使农业生产要素呈现不同要素特征。农业生产要素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是现代农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2]。

现代农业领域的需求条件主要指市场对农业、农产品、相关服务的需求。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具有更加多样性、高标准的需求,刺激了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使农产品走向国际,从而对农产品产生进出口的需求。

在现代农业领域,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扶持主要指: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必须与农业上、下游产业或支持性产业在空间上集聚成群体。这样有利于支撑农业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在产业间结成网络而转移风险、提高效率。

在现代农业领域,产业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主要指:农业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国家对农业采取的发展战略。这些将直接影响农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钻石模型还包括机会与政府2个辅助要素。在现代农业领域,机会是指某一事件的出现,其影响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政府主要指政府颁发实施一系列关于农业的政策制度,进而创造关于农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和机遇。

钻石理论体系是动态、双向强化的体系。各生产要素均积极参与、相互支持、组合调整,最终形成合力组成“钻石模型”构架,才能有效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

1.2钻石模型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扩展

任何理论模型不可能适用于每个国家,分析法国农业的发展驱动力须注意农业的特殊性。农业是法国、中国等诸多国家的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发展有助于其他部门的发展,而农业能否发展、如何发展均与政府要素息息相关,因此不能直接套用钻石理论模型分析农业发展的驱动力。笔者对钻石理论模型的原型进行扩展和修正(图1),使该模型能够适用于现代农业发展驱动力分析的一般范式。此模型共有如下3点拓展:

将政府要素作为决定要素而不是辅助要素。综观法国农业发展史,当今法国农业的发展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使土地得以集中、劳动者的技术得以提高,并使法国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经营,以及机械化、电气化、良种化的运作。政府要素不仅直接作用于生产要素,对农业的市场需求、相关产业的扶持、战略的指导均有很大推动作用。

现代农业发展驱动力的构建在于要素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其中,土地、劳动、资本三大生产要素是基础,需求条件是动力,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扶持是保障,发展战略、经济结构是方向,政府是核心。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经济形势下,法

国农业的强大归功于三大生产要素得到聚集和优化配置,农业相关产业之间形成“产业集群”,政府运用战略的眼光发展农业,以服务的心态支持农业。 法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是政府作用得以发挥。政府扮演着核心角色,指挥并调配各个要素,使其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应催化和激发企业的创造欲,以提高国家竞争优势。政府政策成功的关键不是越俎代庖、无所作为,而是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2法国现代农业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要素

法国土地面积为55万km2,小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但法国农业在欧盟乃至世界范围内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国被视为欧盟农业经济的领导力量,欧盟农业生产近23%来自法国,法国的小麦、大麦、玉米、油菜籽、水果、酒类的产量超过欧盟总产量的1/3。在二战后的40余年中,法国完成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3]。这主要得益于法国政府促进土地集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

2.1生产要素条件:土地、劳动、资本的聚集和优化配置

2.1.1集中土地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土地资源的集中是劳动要素、资本要素集中的先决条件,也为法国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铺平了道路。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土地集中,促进规模化经营。一是“减”,为转移富余劳动力,政府对年龄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4];鼓励农村的年轻人离乡离土,到城市务工;政府出钱办班,使其他青壮年劳力先培训再务农。二是“加”,政府规定,农场主的合法继承人只有1个,防止土地进一步分散;推出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父子农场、兄弟农场以土地入股,联合经营;对农民自发合并的土地减免税费,使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三是“整合”,各级政府组建土地整治公司,拥有土地优先购买权,把买进的插花地、低产田集中连片,整治为标准农场后低价出售给有经营能力的农场主,并将种植业为主改为畜牧业为主,实现农牧业平衡发展。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法国的农场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50年代,法国10 hm2以下的农场有127万个,20年后减少至53万个,而 50 hm2 以上的农场增加4万多个,农业劳力由200余万人减少至不足30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40.0%减少至约10.0%,并于2003年减少至2.2%,农民人均占有耕地超过10 hm2[5]。在一系列国家干预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法国的家庭农场数量逐步减少,农场的土地规模逐步扩大;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2.1.2重视劳动资源的优化升级,提升劳动者素质劳动资源的优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法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工作,以此提高劳动者的农业技能和管理素养,进而提高技术创新力和知识产权的转换。法国不仅大量设立高等农业院校,还在乡村普遍设立农业中学,为有继承权的农场主子女进行免费教育。法国政府规定了农业经营者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申请经营农场的青年必须受过9年制中等学校义务教育,并进入农业基础学校学习3个月,再到农场当3年学徒(1年到别人的农场劳动,半年至1年从事畜牧业劳动)。学徒费用由国家开支,期满经考试合格方可毕业。部分地区还需要到省(市、区)、县(市、区)设立的农业学校学习半年农场管理知识,才可取得从事农业经营的资格,领取毕业证书,凭此证书才有资格向政府申请低息或无息贷款以经营农场。农场主普遍具备经营农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组织管理才能,进而提高农业科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促进法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1.3加大农业各项资本投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法国政府通过实行一系列价格补贴和优惠政策,增加经营主体的资金资本、设备资本、其他资本。从20世纪60年代起,政府规定农场主购买拖拉机可获得投资额20%~30%的补贴。到1970年,各农场拖拉机的占有量已达到170万台,约每10 hm2耕地就有1台拖拉机,完全可以满足耕作等项目的需要。联合收割机增至10万台,植保、排涝等其他农业机械也很快得到普及。此外,对农民兴建的水利、道路、电气化、土地整治等农村基本建设工程给予10%~20%的国家补助金[6]。同时,法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的农业信贷政策,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场自筹资金所占比例很小,而借入资金的比例则不断扩大,国家贷款已成为法国农业现代化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在法国,玉米、甜菜、菠菜、苹果、葡萄、马铃薯等作业程度难度大的作物均由机械收获代替了手工收获。

2.1.4加强农业专业化,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法国农业的发展摆脱了“小而全”的局面,大力发展农业经营专业化。在法国,农业经营专业化分为地区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工艺专业化3种类型。地区专业化是根据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传统种植经验、地区经济特点,将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牧生产合理布局,形成专业化的商品专区,因此容易做到单产量高、劳动效率高、节省费用。农场专业化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高度商业性农场不仅生产某一大类产品,且越来越多的农场集中生产1种产品的1个品种。推进农业“一地一品、一县一业”规模发展,既能促进现代化技术设备的使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降低生产费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工艺专业化是将耕种、田间管理、运输、储藏、营销等工作分离出来,由农场以外的企业承担,使农场由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此外,现代科学技术还要求熟练的操作人员与管理人才,农场主不可能同时掌握多种专门技术和管理知识。只有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土地、劳动、资本要素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帕累托最优。

2.2需求条件: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欧盟的成立,法国农业、农产品的市场不仅是国内市场,而是欧盟乃至全球市场。法国一跃成为世界农业强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法国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加工产品出口国,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在外贸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工业带动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进而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运输、保险、信贷、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法国80%的农产品被加工为农业食品,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包括谷物、鱼类、肉类、水果、蔬菜各类深加工产品,以及乳制品、饮料等,其实现的增值超过农业本身的增值,并以6 240亿法郎的营业额和55万受薪人员的规模居于法国工业部门首位,农产品的增值主要通过发展加工业及食品工业来实现。在强大的食品工业推动下,法国成为欧洲共同体最大的出口国。1998年以来,法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为2 339.2亿法郎,名列欧盟15国首位、世界第2位,食品工业产品占法国出口总额的71.6%。这些均极大地刺激了农产品的需求量[6]。

2.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扶持条件:以农工商一体化拉动农业发展

在“产业集群”现象中,优势产业并非单独存在,它一定与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法国农业之所以称霸欧盟,离不开葡萄酒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强力支撑。法国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调整发展思路,把扶持农业的重点放在生产、加工、销售领域,通过“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把本国农业做大做强。所谓一体化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供、产、销3方面业务有机配合。许多家庭农场以合同关系向规模大的工商企业出售农畜产品,并由企业向农场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各种服务。通过合同关系,工商企业不仅保证了一体化农场的产品销路和收入,且及时向其提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必需的生产资料,使其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从而使一体化农场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而农业的发展也可促进一体化组织中工商企业的发展。

法国葡萄酒享誉全球,酒类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一半。法国旅游业每年接待游客人次居世界首位,“绿色旅游”为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1年的丰厚收入。据统计,目前法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家庭旅馆,3 000多户农民组成了名为“欢迎您到农庄来”的联合经营组织[8]。这些措施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发展绿色旅游的积极性,还可提高法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2.4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条件:“理性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法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没有农业的国家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农业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活质量、就业、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政府视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全力支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以巨大财力进行补贴。

如今,法国农业已进入“合理发展”的新阶段,政府鼓励农民寻找并实践有利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即“理性农业”发展模式[9]。1999年,法国制定了农业发展方向法,加大对环境的要求,提高补贴标准。若农场主按合同要求履行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一般每年可享受5万法郎的补贴。2006年,政府提出未来10年理性农业的标准:在保障农民收入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注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注重农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理性农业”已被纳入欧盟共同的农业政策,并正在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

2.5政府:惠农政策的推动

今日法国的农业繁荣,农民富足,国民经济基础稳固,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的惠农政策。在培训方面,农民可寻求当地研究院、培训机构的帮助,从而有利于农民选择发展方向与合适的技术,培训机构将农民培育为适合新型农业生产的人,推动农民自身素质和经营农业产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财政方面,法国政府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并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增加农民的积累和生产再投入的能力。法国政府使农业人口享受与城市人口同样的社会保险。在保险方面,法国对农业保险实行“低费率、高补贴”政策。农民只须缴纳保费的20%~50%,其余 50%~80%均由政府承担[10]。这使农民有效规避了种植生产风险,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信贷方面,政府通过向全国农业信贷银行拨付辅助金,对各种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资助。通过地区农业互助信贷银行发放各种农贷,对经营者实行优惠贷款。2012年,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为法国农业生产提供了340亿欧元的贷款。在价格政策上,为防止农产品价格暴跌,并利用价格调节农业结构的改革,法国政府对农产品价格实行干预政策。这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调节供需矛盾均有很大作用。

2.6机会要素

机会虽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对4个决定性要素具有引导与促进意义。西欧6国达成《建立农产品共同市场的折衷协议》后,共同体建立了农产品单一市场,实行统一的价格管理和价格保证,使价格水平提高20%~30%,并享受法国政府和欧盟的双重补贴,加上采取目标价格政策,及统一的市场与进口管制,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的发展。

3结论及建议

法国现代农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现代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从生产要素集聚、市场需求拉动、相关产业支持、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促进目标的实现。

加速农业生产要素向专业农户的集聚。农业的快速发展必须依赖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则依赖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尤其是土地的相对集中。只有加速农业生产要素向专业农户空间集聚,才能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目前我国的主要问题在于土地流转,尽快实施土地使用权改革,放开、盘活土地经营权,延长承包土地的期限,实现土地尤其是耕地的规模化生产,才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并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信息化。

农业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我国农业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加销环节脱节、产业链短、农业科技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加快形成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集聚”效应,拓宽农产品市场的渠道,为农业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应强化政府政策及措施的推动力量, 全方面力促现代农业的发展。完善农业技术开发推广政策,提高农业经营者的

技能水平;完善培训制度,增强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完善用工制度,确保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使其尽早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组织,使其成为真正的农业生产经营中介,及支撑管理服务的组织机构,使农户真正拥有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政府应依据市场原则,通过提高农业劳动集约化程度、土地资本产出率以提高农业比较收益,让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收益至少不低于非农收入。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于农业事业。必须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法国在促进与保护农业项目中将“理性农业”发展模式纳入到战略中来,并在政策、法律、资金等方面加以具体实施。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忌先发展后治理,这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M]. 李明轩,邱如美,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张扬. 台湾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路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3):8.

[3]赴法国家庭农场运行与管理体制培训考察团. 法国农业发展现状考察报告[J]. 中国农垦,2006(2):44-48.

[4]陈文滨,刘映红. 战后法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干预政策及其启示[J]. 江西社会科学,2008(3):186-190.

[5]秦川,许平. 恢复与整合——法国农业现代化历史考察[J]. 浙江学刊,2005(01):113.

[6]Michael T. Government and agriculture in Western Europe 1880—1988[M].London:Harvester Wheatsheaf,1989:167-168.

[7]祁彪. 产业化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法国农业产业化的特点与启示[J]. 农村经营管理,2010(5):41-42.

[8]新疆兵团赴法国培训团. “法国农业合作社”给我们的启示[J]. 国际人才交流,2011(5):53-55.

[9]胡博峰. 法国:“理性农业”注入强劲动力[J]. 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4(2):50-51.

钻石理论 第4篇

关键词:主导产业,钻石模型,选择模型

一、文献综述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问题,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学者, 都根据各地区具体的经济发展概况, 提出了相当多的选择标准。但这些基准建立的理论基础普遍都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并且不同程度存在着不系统、标准过度宽化、偏重定量研究等种种问题。波特教授提出的钻石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该模型突破了原有的各种比较优势理论, 从竞争力角度对各种产业问题进行分析, 这更符合主导产业的内涵和要求。近年来, 国内已经开始有学者应用波特钻石模型对主动产业选择进行研究。

钻石理论由美国的波特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 随后风靡全球。而在国内, 将钻石模型的应用到产业选择才刚刚开始。代表性的参考文献集中出现在2006年, 主要有芮明杰发表的《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陈立敏的《基于比较优势四个来源的新钻石框架及其政策含义——兼论波特模型的解释困难》, 刘颖琦等的《基于钻石理论的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钻石模型的应用有一个缺点, 就是没有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我国各个区域在地理条件、经济基础、资源状况以及历史文化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如果将某一个模型去普遍适用全国各个地区, 显然不会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所以, 本文便在钻石模型这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下, 根据我国的基本经济区划即东、中、西以及东北地区, 分别构造四个钻石模型, 从而构建我国的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体系。

二、东部地区模型

各种最新数据显示, 东部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而且个别中心城市的消费水平也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从发展阶段来看, 除个别地区外, 东部地区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对于外向型特征明显的东部地区, 本文对钻石模型进行了轻微调整, 将影响东部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为:核心要素、关键要素、辅助要素。

1. 关于钻石模型的研究背景。

波特教授的钻石理论, 是在先后对加拿大、德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种产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这些地区的突出特征就是, 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高、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三次产业比例呈“三二一”分布, 进出口贸易繁荣、和世界市场联系紧密、当地居民观念开放等等。从这些基本特征来看, 我国的东部地区和这些国家基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或正在向这一阶段过渡。由于钻石模型的立足地区与我国东部地区较为相似, 所以, 可以基本沿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主导产业进行选择。

2. 增加“自主创新”核心要素。

在基本保持原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 本文赞同芮明杰教授在《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一文中对钻石模型的改进, 将“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作为关键要素加入钻石模型。第一, 从现实的发展阶段来看。东部地区明显处于工业化后期, 根据产业的发展规律, 在各生产要素中, 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 从我国长期能源状况来看。伴随着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我国资源能源的紧缺状况将加剧, 对于资源能源消费大省集中且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东部地区, 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三, 国际上技术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目前, 各种先进技术都掌握在美日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 西方跨国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垄断, 使得我国企业在成本方面高居不下, 近些年,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西方国家限制产业最先进技术的对外出口, 这更凸显出自主创新的紧迫性。第四, “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地区依托。新世纪之初, 国家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从现有的技术基础和人才条件而言, 东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将对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三、中部地区模型

中部地区就整体而言, 总体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投资增长速度甚至低于西部地区, 而且其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都严重滞后于东部地区。这种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 可以归结为:投入不足, 长期处于资本净流出状态;缺乏国家政策倾斜和支持;中部各省财政收入和上缴基数高, 财政负担重;缺乏大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的带动;历史文化中缺乏开拓精神, 没有抓住开放的机遇, 失去发展先机。

根据中部地区的发展概况, 本文在保留“政府要素”的同时, 将“工业化”和“城市化”两个因素作为辅助因素, 加入到中部地区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中, 之所以如此, 主要出于以下的考虑:

1. 淡化政府的作用。

中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与东西部地区有着重要区别, 既不像东部发达地区那样, 市场体制健全,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些公共产品, 基本不直接介入经济进程;也不像西部地区, 人力资源匮乏, 经济基础薄弱, 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必须依靠政策倾斜和政府对招商引资的直接介入, 才能推动地方经济好转。在中部地区, 政府尽管在经济运行中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其市场化程度将逐步向东部地区靠拢,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体系的健全, 政府将有限地退出市场领域, 其地位逐渐淡化, 所以模型中仍然对政府的作用给以足够重视, 但将放在辅助要素。

2. 加入“城市化”辅助要素。

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在占全国10.7%的土地上分布着全国27.3%的人口。从城市化水平来看, 中部六省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大量剩余劳动力分布在农村地区和农业部门, 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最为突出的地区。这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 而且加剧了中部地区的二元结构。所以, 加快城市化进程, 发展那些就业弹性大的非农产业, 对于释放大批劳动力资源和提高人均收入, 具有重要意义。

3. 将“工业化”列为辅助要素之一。

中部地区不但有工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承东启西”和“南北交接”的重要的地理位置, 而且各种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如山西、河南和安徽三省的煤炭资源总和占全国的39%, 湖北、湖南的锰矿资源占全国的30%。对于农业比重大、工业体系相对完备但发展水平不高的中部地区, 提供了进一步迈向工业化的诸多有利条件。

四、西部地区模型

就国内四个地区而言, 西部地区包括的范围最广, 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也最明显。例如2006年人均GDP内蒙古达到20053元, 而云南、贵州和甘肃三省的却都在1000元以下。然而, 西部各省份仍然有着很多共同的发展特征, 从而可以使得我们建立西部地区的主导产业选择模型:

1. 将政府从辅助因素调整为关键因素。

西部地区地处大陆深处且自然条件恶劣, 人口密度小、劳动力资源短缺、市场狭小, 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支持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关键的启动因素。没有政府对当地投资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其各种资源优势都无法释放。事实上, 从建国后该地区的发展与政府战略的关系来看, 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与政府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的倾斜程度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建国后, 国家先后实施的“积极备战战略”、“两个大局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都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2. 加入“可持续发展”辅助因素。

借鉴刘颖琦所建立的西部地区钻石模型, 将可持续发展因素加入到模型中, 与刘颖琦模型不同的是, 本文将其列为辅助要素。西部地区当前的首要发展目标, 就是改善基础设施, 加快发展经济, 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以最快的速度缩小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 只有这样, 才能使西部地区迅速摆脱贫困, 防止人才外流和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政治上, 阻止各种分离活动, 巩固边防。因此, 尽管西部地区作为东部地区的水源地和资源输出地, 其生态环境在我国整个国家的生态建设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考虑到加快发展经济才是其目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社会性目标划入辅助要素即可。

五、东北地区模型

东北地区兼具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特点, 一方面, 与中部地区相似, 各种自然资源丰富, 劳动力供给充足, 但民营经济发展落后, 市场化程度低, 产业结构不合理, 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 由于老国企集中, 就业压力也相对较大;另一方面, 与东部地区相同, 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化程度较高, 东北三省2006年的城市化率均超过50%, 仅次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少数几个省份。

所以, 本文以东部地区模型为基础, 做出调整后, 形成新的东北地区钻石模型。 (1) 加入“市场化程度”作为辅助要素。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 国有企业比重偏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 经济缺乏活力。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所占比重仅为36%, 从表2也可以看出, 东北三省的工业产业中, 公有制经济在企业单位数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都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所以,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 应优先选择那些能够促进市场竞争、从外部加快东部地区的老国有企业改制、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比重大的产业, 优先发展能够促进边境贸易, 和东北亚市场能够进行产业对接的产业, 加速促进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 (2) 依然将“自主创新”作为核心要素。东北地区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排名也相对靠前, 辽宁排名第6, 黑龙江第13, 吉林第15, 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基础。同时, 东北地区工业企业与东部地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就是产业的增长方式急需转变, 将以固定资产投入为主的增长方式逐渐转变为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增长方式, 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关于以上提出的四个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组成的我国区域主导产业模型, 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说明: (1)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及现代化基本可以概括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质, 从我国的各个地区发展情况来看, 尽管所处阶段有所不同, 但都还没有完全完成。不过, 由于对于我国各区域来说, 他们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某些领域的改革进程并不相同, 主导产业选择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例如,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对于中部地区较高, 但由于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 国有企业的加速改革, 大批从业人员下岗分流将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市场化改革的速度也就相对滞后。所以, 应该将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市场化”的产业, 如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产业, 选为主导产业。 (2) 区域主导产业模型时效性。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不断向前推进的, 如果仍然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 十多年后, 各地区的发展阶段便会出现质的改变, 那时的主导产业的侧重点也将与现在不同。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李明轩译.国家竞争优势.2007

[2].陈勇.钻石理论:区域发展新思路.财政科学, 2004 (6)

[3].刘颖琦, 李学伟, 李雪梅.基于钻石理论的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研究.中国软科学, 2006 (01)

[4].芮明杰.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社会科学, 2006 (4)

万子红 以前卖钻石 现在卖钻石 第5篇

万子红口中「会走很长时间的路」,是他一手创办的全城热恋钻石商场。

或许你还记得去年年初位于北京双井的全城热恋钻石商场开业时铺天盖地的广告,广播、报纸、网络,乃至路边的灯箱,到处都是这家钻石卖场的名字。「平价」这个词与一直被视为奢侈品的钻石联系在了一起,比传统卖场省一半的诱惑让很多消费者趋之若鹜。

「不是我们卖得便宜,而是别人卖得太贵。」商海搏击多年的万子红总是会把握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或者说他是在消费者心中灌输新消费理念。按他的说法,全城热恋钻石商场的价格优势来源于缩减了商品的流通环节,是钻石行业的「渠道革命」,与传统百货业相比,是一种全新的钻石销售模式,让钻石更接近其真实价值。

「这个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这么多钻石从哪儿来?跟国美、苏宁类似,我们也是供应商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压缩供货商的价格,尽量减低消费者的成本,从某种程度上是在向供应商要钱,我们拿货的价格要低,付款周期要长。」

高调亮相的全城热恋钻石商场火暴一时,并且在全国范围积极扩张。「未来还会向更前端发展,再往前走就是钻石毛坯。要降低价格,在整个市场占的份额就要大。全城热恋要做钻石界的国美和苏宁,我们将继续开店。」

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有人说他夸大其词,有人认为这是他的又一个做不长的公司——在此之前,万子红出租过商铺,经营过宾馆,拍过电视剧,听说还做过锂电池生意。

万子红对此却很坦然,他甚至跟我们聊起他听到的段子。「我们在外地开店,当地的珠宝商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他们的员工说这家公司很有名,就是只干6个月。」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很轻松,在他看来,他这个别人眼中的「搅局者」受到质疑一点都不稀奇,「永远是后来的商人在搅前面人的局,周而复始,被反对被质疑都是在意料之中。到底好不好,还是要看结果。」万子红说起了超市、家具卖场、苏宁和国美这样的家电卖场从传统百货业中「搅局」剥离出来的例子——他把这称为中国近20年来商业史上的3次革命。

「最终专业卖场都胜利了,商品又便宜又多又好,让消费者自己去选择吧。我是希望这样的‘搅局’越多越好。」最后,他哈哈一笑,「说到做电视剧,其实那算是个爱好吧。」

对话万子红

BM=BIZMODE

W=万子红

BM:这么些年商海沉浮,什么是你最大的动力?

W:呵呵,如果说一定要有什么支撑的话,那就是「生活压力」。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属相、星座、血型⋯⋯的影响吧,我是双鱼座,双鱼座总是喜欢新东西,并始终保有希望和激情。我欣赏好多企业家,他们能把一件事做得很长久,而且持续地成功。于我个人而言,我总是喜欢寻找新鲜的东西,一个东西做久之后对我的吸引力会减弱。但是这次做全城热恋钻石商场很例外,我会沿着这条路走很长时间。

BM: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W:因为这件事足够大,前途很长远,而且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一个很颠覆的模式之下,能提高很多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BM:提高幸福指数——这句话怎么理解?

W:钻石——或者说至少是一部分钻石,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想想吧,现在的年轻人到了结婚那天,一枚钻戒是少不了的。降低钻石的价格,可以让很多男人减少财务上的压力,也让更多的女人能享受到钻石。其实我也是一次很偶然地帮朋友买钻石,才发现这里面有如此高的渠道利润,层层加价。所以有人问我,你的钻石为什么卖得那么便宜?我说错了,是别人的钻石卖得太贵。我们要做的就是砍掉那些中间的渠道。

BM:所以你提出「平价钻石」的概念。

W: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钻石消费国,但普及率不高,原因是很多人买不起,或者认为买钻石不如买黄金值得。我们想彻底颠覆这种格局,把钻石变成一种必需品,一种投资品。所以除了价格低,我们还推出了「全额回购」,「免息分期付款」等,把平价作为我们引以自豪的企业社会价值。

BM:对于其他的珠宝商家来说,他们可能会把你视为一个搅局的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W: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后来的商人在搅前面人的局,周而复始。今天你看我们改变了游戏规则,明天还会有人继续来推出新的规则。任何变革者一定会受到老事物的排斥。全城热恋钻石商场一直就不缺乏质疑的声音,但是我认为看一件事是不是搅局,那是同行的看法。看一件事是否正确,要看是不是对消费者有好处。消费者会敌视这样的搅局吗?不会。只要是对于发展有好处的事儿,一定是正确的事儿。

BM:好比是条鲶鱼,搅活了整个水池。

W:可以这么说。事实证明,当我们进入这个市场以后,虽然有些品牌份额有所下降,但是钻石市场整体却做大了,其实对大家都有好处。

BM:你想把全城热恋钻石商场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W:把全城热恋做成卖钻石的国美或者苏宁,如果失去了连锁经营,它就没什么价值。连锁是怎么做的呢?连锁是开店开出来的,要在市场中获得非常领先的地位,足够强大。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企业或者商业模式,是能对大众的生活方式有巨大改变作用的。未来全城热恋钻石商场将继续扩张,我们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BM:说说你平时的生活吧,听说你很喜欢开飞机?

W:呵呵,准确地说是玩儿模拟飞行,有次坐飞机颠簸得很厉害,怕得要命,以至于有一阵走哪儿都坐火车。再后来就自己去钻研飞行,觉得其实蛮有意思,就买了一台飞行模拟器。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着陆,在空中是个很飘的事儿,着陆让我有踏实的感觉。我比较看重结果,有人说享受过程重要,我不这么看,重要的是结果时成功的那种感觉。另外我还喜欢玩儿「杀人游戏」,在北京的「杀友」圈里,要是有人不知道我,那他就不是个行家。呵呵。

钻石理论 第6篇

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以非均衡增长方式进行的, 这种增长方式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提高了资源的总体效率。世界各地已有许多成功产业集群的范例, 如美国的硅谷和信息产业, 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和德国南部的汽车工业。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解释了经济发展中的集聚现象。他认为增长极是由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区域内聚集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这些经济中心可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其他区域的经济增长。近年来, 各国逐渐认识到发展信息产业对提高本国竞争力的作用, 纷纷规划信息产业区或者信息一条街, 希冀提高信息产业的集中度, 从而帮助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关注信息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

1 钻石理论对信息产业集群政策的指导意义

波特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钻石理论后, 该理论及其中的核心概念——集群立即流行起来。钻石理论深刻地剖析了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竞争力。国内外很多学者利用钻石理论模型探讨如何提高集群和区域竞争优势,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钻石理论对信息产业集群政策的指导意义。在钻石理论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漠视。政府从哪些方面制定集群政策才有利于集群的发展?答案便在钻石理论模型中。它对信息产业集群政策的指导意义在于重视钻石理论模型中的每一构成元素的作用, 从以下四个元素入手制定相应的集群政策。

2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政府扶持和我国信息化政策导向下,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现在我们对我国的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作以简单的概括:三大信息产业集群成熟区域,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湾 (一类信息产业集群) 。一个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区域, 厦门福州沿海地区 (二类信息产业集群) 。一个信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区域, 中西部地区 (三类信息产业集群) 。

现在一类信息产业集群已形成了成熟的集群网络结构, 集资本优势与劳动力优势为一体。它们自身信息产业的发展增速强劲, 并且推动着周边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以长三角为例:2001年, 长三角信息企业有1180多家, 吸引就业超过40万人 (其中外资超过8万人) , 在信息产业集群规模上约2680亿元, 而且在信息产业链条和产品技术结构上具有后发优势, 整体上正在产生超过珠三角的趋势。2003年, 长三角吸引世界各地电子企业2000余家, 占到外商投资企业的15%左右, 其中位居世界500强的就有100多家。二类信息产业集群处在发展阶段, 尽管厦门福州沿海地区聚集了很多台湾信息企业, 但是与一类信息产业集群相比较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完善。三类信息产业集群可以说是集群的初步形成, 在中西部地区已经出现信息产业空间分工的雏形, 但是集群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3.1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大多生产低端信息产品, 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较低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大都经历了进口——防止裂变——零部件加工——国产化提升的路径, 这样的发展路程, 形成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诸多的劣势,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 缺乏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核产品;多数产品, 附加值较低 ;企业规模偏小 , 缺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 ;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够广泛 , 信息化程度还很低 , 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能力有限等。大而不强是我国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内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较多, 但是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 严重阻碍了集群整体的发展。尽管集群内企业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 但是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内企业缺乏合作观念。

3.2 一类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很快, 但是三类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较慢

我国的信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环渤海湾地区。据统计, 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品覆盖通信设备 、计算机 、家用电器 、视听产品和基础元器件 , 产值占全国三成多, 其中新型陶瓷电子元器件基片产量占全国一半 , 智能化 、节能环保型家电占全国产量的六成 (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信息产业部) 。但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只有零星的产业集群存在 , 且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普遍较东部地区落后。三类信息产业集群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

3.3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 软件业发展滞后, 行业分布不均衡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行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传媒产业。IT服务业 、软件产业及其他信息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的问题十分突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 2004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仅为 2424亿元 , 约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 1/10, 销售额占世界软件市场的比重仅为 2%, 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与扩大开放的需要。

3.4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内中介机构存在功能和竞争机制缺陷

许多中介机构是由政府设立, 仍然执行着政府行政职能的一部分, 因此还未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信息服务机构, 这些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意识、服务水平都非常欠缺, 很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紧迫感不强。这种官办中介机构在中介服务市场上与民营中介机构相遇, 显然是在不平等、不公平条件下的竞争, 压抑了民营中介机构的成长。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内中介机构发展不平衡, 本身发育不健全, 信息资源不能综合利用, 不能开展一系列的增值服务, 如技术评估、可行性研究、专家咨询、成果包装、投资策划等。包括民营中介机构在内,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中介机构还很少, 经营管理机制滞后。

4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政策探讨

4.1 发展高端信息产业集群, 提高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

根据钻石理论中的生产要素理论, 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 就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因此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应着眼于研发高端信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依托当地的科研力量, 如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企业间密切合作, 具有强烈的创新氛围。美国硅谷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同时, 提高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政府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 提高信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能力:政府支持企业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和提高研发人员的薪酬;政府鼓励高校为企业培养科研开发人员;政府鼓励新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开拓; (2) 提高信息产业集群内网络支撑创新能力:加强集群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鼓励同业公平竞争, 政府鼓励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发研究新的产品, 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和执行力度; (3) 提高信息产业集群内环境支撑创新能力:增加集群内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金额, 改善集群内交通基础设施设备, 政府加大投资建设公共图书馆, 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4.2 政府应加大对三类信息产业集群的政策扶持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分布不均衡, 这就造成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较慢。我国西南地区和西北个别省份存在大量的国有电子、信息企业, 同时也聚集了许多大型的军工企业。在西部地区培育信息产业集群,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科研力量, 节省巨额的技术引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西部地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的企业集团, 加速传统工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根据生产要素在钻石理论的重要性, 影响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两大因素是资金和人力资本。政府加大对三类信息产业集群地区财政投入, 并且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对三类信息产业集群的资金投入;政府鼓励金融等中介机构对三类信息产业集群内企业资金支持;政府鼓励三类信息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合法竞争行为, 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政府加大对三类信息产业集群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 为集群内企业培养高科技人才。

4.3 集中力量发展软件产业集群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应快速从单一的制造业为主, 转变为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硬件制造与软件制造 和工业生产与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 并且采用加快发展软件产业集群的战略。发展软件产业集群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 政府不能单一的依靠优惠政策, 而是要创立公平竞争的市场, 鼓励企业的竞争, 加大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其次是创造良好的社会资本, 软件产业集群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充足的社会资本。引进资金和人才是最重要的一步。最后就是加速形成软件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依据波特钻石模型, 我们应当从需求条件入手, 大力开辟国内外市场。政府应该为软件企业 沟通对外渠道, 及时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 并有意识地引导、帮助有实力的软件企业开辟国际市场促进软件出口。同时, 大力促进软件内需。要促进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通过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扩展, 扶持软件企业成长。

4.4 健全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内中介机构的功能和竞争机制

依据钻石理论相关支持性产业原理,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内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会促进集群整体的发展。首先, 政府要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器或生产力促进中心, 盘活存量资产;继续支持科技人员创办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从事科技中介服务。然后, 积极探索分类管理的有效途径, 逐步建立有利于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对于国有营利性中介机构, 政府要做到“政企分开”。将中介机构放到市场之中, 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完善它的服务功能, 加强它的服务意识和提高其服务水平。对于非营利性中介机构, 政府给予特殊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最后, 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 政府不要歧视民营中介机构, 官办中介机构和民营中介机构要相互竞争, 相互合作。在竞争和合作中, 逐渐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 并且向国外中介机构学习先进经验, 拓展多种增值业务。

参考文献

[1].骆静.产业集群及其政策研究评述[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2)

[2].向苒萌.发展中国西部软件产业的对策研究[J].软科学, 2004, (1)

[3].刘春草, 周迎.论软件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陕西省为例[J].中国软科学, 2002

钻石理论 第7篇

大连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与动漫产业发达的日本邻近, 可与其互惠互利, 发展动漫产业大有可为。2005年5月, 国家文化部批准大连筹建国家动漫, 游戏产业振兴基地, 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大连高新园区动画产业园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2006年, 大连动漫产业基地建设规模扩大, 动漫走廊一期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9座小楼已全部投入使用, “动漫新天地”开始营业, 大力发展动漫下游产业, 有效拉长了动漫产业链条, 吸引了金山软件, 水晶石等国内知名动漫企业, 并与鲁迅美术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建立了共同发展合作。2007年全区基本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进驻动漫企业80余家, 投入使用的楼宇面积6万余平方米, 实现年销售收入13.4亿元。

二、钻石理论及区域产业竞争优势

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继承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 于1990年, 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该理论注重讨论了特定国家 (地区) 的产业 (企业) 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的各种条件, 即, 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与四个要素密切相关: (1) 生产要素; (2) 需求条件; (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4)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对手。此外, 还有机会和政府两个变数[1]。四个基本要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要素动态结合, 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能否取得国际竞争优势,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模型就是著名的钻石理论模型。

钻石理论模型把产业内各个企业纳入一个动态的分析框架中, 理论中的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业竞争要素可以理解为产业组织的市场行为, 这种市场行为是在一定的市场机构中的, 而这种市场结构在钻石理论中受到相关和支持产业、需求条件和生产要素情况的影响。在上述四种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政府又承担这一部分责任, 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 使产业结构合理化, 从而使产业顺利的发展进而实现升级, 而机会要素则通过影响四个要素的变化给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和活力, 因此, 整个钻石理论模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每个要素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产业竞争力的变化[2]。

三、大连动漫产业竞争要素分析

1. 生产要素。

2004年起, 长4公里, 面积30万平方米的动漫走廊在大连高新技术园区开始兴建, 目前已有一大批中外动漫产业在此落户。现在大连动漫人才培养市场也开始走向正轨, 现阶段全市已有多家单位开办软件开发、动画制作等动漫人才培养机构, 为动漫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后备资源。大连地处辽东半岛的最南端, 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地理位置与动漫强国日本邻近, 在沟通与交流方面具有极好的区位优势, 对大连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与借鉴的作用。另外, 良好的滨海城市环境也是大连发展软件动漫产业的优势条件, 有利于吸引大量的人才并通过开展国际性的会展活动宣传作品, 吸引投资。现阶段中国的动漫相比日、美等动漫强国仍处于发展的幼年期, 这预示着中国的动漫产业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区域之间谁能抢得先机创出能够在国际上打得响的品牌将对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 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这也为未来大连动漫提供了创作源泉。

2. 需求条件。

相关数据表明[3], 中国动漫产业拥有200亿元的大市场。而据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欢的动漫作品中中国的原创动漫, 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仅有11%, 日本动漫占60%, 欧美动漫占29%, 其比例远远低于国外的动漫产业, 这说明中国的动漫产业还有极大的市场空间有待争取, 并且, 随着观众欣赏偏好的多样化, 中国动漫应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 针对不同年龄段观众, 通过丰富其内容, 在国内广阔空间内将会有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 使其成为一种真正的, 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娱乐形式。随着中国已加入WTO, 各方面经济对外开放, 大连的动漫产业也将以更为开放的理念, 立足于国际这一更为广阔的大市场。此外, 大连聚集了大批的高中专院校, 随着社会的进步, 与现代动漫相关的高新技术专业, 艺术专业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 动漫产业的发展也为未来大批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以产业发展提升人才就业。

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动漫产业还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 以动画影片、动画游戏、音像制品和连环漫画为代表的动漫主流产品, 主要通过电视、电影、图书、互联网、移动电话等不同媒体进行传播。大连是中国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城市[4], 通信网络装备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移动电话、互联网已大面积普及, 2007年大连电视覆盖率达98.03%, 并成为全国第一批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城市, 这些都为动漫的广泛推广开拓了途径。

4. 企业战略, 结构和同行竞争。

现阶段, 大连动漫产业鼓励本地企业为动漫发达地区, 如美国、日本等动漫企业代工, 这样即可降低学习成本, 促进资本积累, 同时也培养了熟练的技术人才, 从中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理念。目前, 中国的动漫面临着美、日等动画强国统占国内外大部分动漫市场的局面, 竞争十分激烈, 近年来, 在美国, 每年的动漫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达50多亿美元, 在日本, 动漫早已与娱乐一起成为经济文化的主流, 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 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动漫国家[3]。在这些国家, 动漫产业及其衍生品市场都以发展十分成熟。大连动漫产业既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发展, 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竞争。

四、未来大连动漫产业发展对策

1. 注重品牌创立。

注重品牌是很多文化产业走向成功的经验, 动漫产业也坚持同样的规律, 日本动漫已成为动漫产业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品牌, 其动漫作品风格鲜明, 人物形象生动饱满, 并且具有针对性, 受到不同年龄段人的喜爱, 且与相关的衍生产品在市场中互相推动, 使其塑造的动漫形象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动漫产品的内容是动漫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 长期以来, 中国的动漫过分注重教育这一主题, 而忽视了动漫的观赏性和广泛接受性, 使制作出的人物过于死板, 缺乏与观众切实感受上的共鸣, 使观众觉得不够真实, 从而制约了动漫的发展。伴随这中国加入WTO, 中国的动漫也应解放保守思想, 走出一条国际道路。开放后的几十年来, 中国人从最初的盲目追捧外国文化, 开始回头品味本土文化, 中国人的欣赏品味开始逐渐理性化, 真正想让我们的动漫在国际立足, 就要创出自己的品牌, 将包装手段定位为国际化的包装手段, 将动漫内容定位为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国际化, 真正创造出具有中国味道的个性品牌。

2. 适时摆脱以依赖性为主的战略, 逐步向自主创新转变, 开拓市场。

目前大连的动漫产业主要以外包、代工为主, 这对于仍处于发展初期的大连动漫产业是极有帮助的, 一方面锻炼了人才, 同时也给动漫产业创造了学习成功经验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大连的动漫产业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 使其发展过度受制于他人。此外, 市场方面主要依赖国内和东南亚地区, 发展空间过于狭小。这些都要求大连的动漫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创新, 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 注重相关产业, 产品的发展。

一个成熟的产业必须有一个完整通畅的产业价值链, 这个产业链条包括一系列环节, 动漫产业的链条也包括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互相促进, 相互受益, 使整个产业能够顺利持续的发展。就日本动漫来说, 其在电视台播出只能收回50%的成本, 其余则来自于衍生产品的开发。除了开发图书、音像、文具、饰品等相关产业或产品之外, 大连作为旅游城市, 2007年够吸引国内外游客达171.4万人次, 借助如此充足的客源优势可建设相关主题公园, 借鉴国外, 如迪士尼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 在进行动漫人物的创作同时, 不断丰富主题公园的内容, 产生彼此拉动的作用。

4. 逐步扩大产业规模, 以建立高级产业集群为最终目标。

规模化、集团化是大多数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最终走向成功的必然结果。高新技术园区, “动漫走廊”的建立, 预示着大连的软件动漫产业必将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而目前大连的动漫企业仍处于机械式的聚集, 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信息交流, 基础设施共享的高级产业集群, 地区上的集聚还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收益, 因此今后大连的各动漫企业应注重这方面的联系, 使大连的动漫产业真正实现规模经济, 从而提高未来面对国际竞争的竞争力。

5. 政府转变其对动漫产业的扶持政策。

大连的动漫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作为钻石理论四要素之外的政府仍起着一定的必要作用, 作为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 政府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也是一些成功园区发展的经验, 但过多的依靠政府的扶持就会因缺少市场化的竞争刺激而阻碍了动漫产业的正常发展, 使其产生惰性, 今后政府应改变仅依靠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的方式, 而应以着重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来吸引企业, 使大连的动漫产业能够在一定的市场化环境中健康发展, 顺利的迎接国际挑战。而面对国际化带来的种种机会, 政府应给予大连动漫企业更为宽松的环境, 使其在机遇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邱如美, 李明轩, 译.证风田校.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67-120.

[2]王小平.钻石理论模型述评[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6, (3) .

[3]崔文杰.动漫产业的盈利模式与政策选择——以大连市动漫产业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2) .

钻石理论 第8篇

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答案必须从每个国家都有的环境因素来讨论。这些因素可能会加强本国企业创造国内竞争优势的速度, 也可能造成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1、生产要素。

即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如工人素质或基础设施的良莠不齐。国际之间之所以会有贸易活动, 就是因为每个国家出口本身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的产品, 所以我们可以说生产要素是国与国之间互通有无的根本。

要了解竞争优势中生产要素所占的重要性, 必须先将生产要素分类。包括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者的区别在于, 前者是被动继承的, 只需要简单的私人及社会投资就能拥有, 在国家或企业的竞争力上, 这类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低。根据专业程度分为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专业性生产要素提供产业更具有决定性和持续力的竞争优势基础。一般性生产要素虽然能够提供最基本的优势, 但是这些优势很多国家都有, 效果相对不甚显著。

2、需求条件。

包括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 其中大量的国内需求和挑剔的客户是关键。内需市场借着它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力而提高了效率, 它是产业发展的动力, 会刺激企业改进和创新。在产业竞争优势上, 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主要通过客户需求的形态和特征来施展。但是, 国内市场好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具有激励厂商投资、在投资的动力;另一方面, 庞大的国内市场带来的丰富机会, 也可能导致厂商丧失向外拓展的意愿, 这就形成不利于国际竞争的因素。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即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当上游产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时, 他对下游产业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下游产业以健全发展而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时, 母国上游产业的不足之处并不足以构成明显的妨害, 因为产业的上游有很多创意不高的部分其实可以在海外取得替代品。

有竞争力的本国产业, 通常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因为他们之间的产业价值相近, 可以合作、分享信息, 甚至在电脑设备和应用软件等方面都能互补。如果想成功地培养一项产业的国家竞争优势, 最好能先在国内培养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无论是本地供应商或相关产业, 都必须与钻石体系的其他关键要素搭配。

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即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 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国家环境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和竞争形式。产业成功的前提是, 企业必须善用本身的条件、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 更要掌握国家环境的特色。从产业竞争优势的观点看, 国内市场竞争对手之所以非常重要, 并非是它激励了静态的效率而已, 而是他能够提供企业改进和创新的原动力。国内竞争不但强化本地优势, 更加重厂商出口追求成长的压力。当产品需要以量取胜时, 本地竞争者会相互影响把目光移往国外, 已获得更大效能和利润率。

5、机会。

产业发展的机会通常要等基础发明、技术、战争、政治环境发展、国外市场需求等方面出现重大变革与突破。机会通常非企业甚至政府所能控制的。引发机会的事件虽然会影响到产业的竞争优势, 但是国家的角色并非完全消极被动。国家的钻石模型如果健全, 往往能化危机为转机原因是环境本身具有寻找资源、产生新优势的能力。压力也会促使厂商去争取新的资源。

6、政府。

构成整个竞争力拼图的最后一片是政府。各层次的政府部门在这方面最容易看到的就是政策对钻石模型造成的作用。漠视经济政策对国家优势的影响, 正如过度夸大或过度贬抑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是不切实际的。

钻石模型是一个双向化的系统。六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加强, 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竞争系统。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的状态, 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因素的表现。当企业获得钻石模型中任何一项因素的优势时, 也会帮助它创造和提升其他因素上的优势。拥有钻石模型中的每一项优势, 并不等于必然等于拥有了国际竞争优势。要能将这些因素交错运用、形成企业自我强化的优势, 才是国外竞争对手无法模仿或摧毁的。

二、该模型对中国的产业升级的启示

通过对钻石模型的了解, 笔者认为我国当前产业升级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生产要素。

国家的天然条件明显的在企业竞争优势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像中国香港、台湾就是以低工资缔造快速成长的制造业竞争力。生产要素的角色通常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大多数产业尤其是对先进经济体中最根本带动生产率的产业而言的竞争优势中, 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级和专业性要素通常是创造得来, 而非自然天成的, 并且会随各个国家极其产业性质而有极大的差异。因此, 无论在任何时期, 天然的生产要素都没有被创造、升级和专业化的人为产业条件重要。

在我国要素禀赋方面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明显。电脑零部件等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组装加工业, 使得中国的产业比较优势长期停留在劳动密集领域, 升级缓慢。总体呈现以初级生产要素为主的产业格局, 由此可见我国应该将重点逐渐转移向高级要素的塑造, 努力扩大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规模。

2、需求条件。

中国的商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且外需相对内需比例提高, 逐渐形成了外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近年来, 中国的制造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外需拉动, 从私人消费需求占GDP的比例来看, 20世纪80年代约为50%左右, 20世纪90年代约为45%左右, 近几年降至35%左右,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 我国必须推动采取相关措施来更好的刺激内需从而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反过来还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最好的做法就是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拉动内需相结合起来, 根据消费者市场需求来选择国家产业结构, 确定国家长期的战略和主导产业, 同时在短期内升级产业结构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 它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本国供应商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 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 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以温州打火机为例, 生产企业700余家, 年出口额超1000美元的企业有20多家。从事电镀、抛光、压电陶瓷配套企业也有千余家, 专业化分工、协作特色突出, 从业人员达15万以上, 占据了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70%的市场份额和95%的国内市场份额。

总之, 从相关及支持产业的状况看, 必须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 这样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生物产业链, 加快资金与物流的运转。

4、企业策略。

目前, 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同业竞争仍处于无序的恶性竞争怪圈, 为争得市场份额企业间相互低价倾销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又给外国竞争者设立贸易壁垒带来借口。近三十年来我国小商品的出口数量扩大了51%, 但是综合平均价格却下降了21.7%, 可见企业经营策略存在问题, 相互间缺乏沟通, 信息不透明、不顺畅, 没有达到双赢。

基于前面部分的理论分析和显示问题描述, 我国企业尽快制定一个高效的管理、监督、和经营机制, 更快地提高企业同步发展的压力, 行成规模经济, 也才能更有利于企业产业升级。

5、机遇和政府。

机遇是双向的, 它往往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 使原有的竞争者丧失优势, 只有能满足新需求的厂商才能有发展机遇。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具备了后发优势, 这也可以使得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减少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面对非公平竞争的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政府应与相关国家进行及时有效的对话、磋商与交涉。一旦发生贸易摩擦政府应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协商机制,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帮助我国企业维护正当权益。对内为了更好的发展市场经济, 抓住机遇, 政府应该制定激励机制, 重视人力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支持企业兼并和联合, 实现规模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

三、总结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及国际竞争的加剧, 我国的产业需要在国际和国内两个竞争场所同时和国际对手展开竞争, 所以中国产业升级迫在眉睫。通过对波特钻石模型的理论框架分析我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其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借鉴意义, 我相信中国产业升级能够加快步伐, 国际竞争力会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杨玲丽, 丘海雄.“钻石模型”的理论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科技与经济, 2008 (3)

[2]顾红安.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对外经贸, 2012 (2)

钻石理论 第9篇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毕业生质量和数量不断增加, 社会口碑也不断提高。然而与公办高校相比, 民办高校依然处于劣势地位, 从政策倾斜、办学资金、教学设备、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都不如公办学校。而且随着教育市场的不断开放, 民办高校数量不断增加, 民办高校面临着来自公办高校的挤压以及自身的激烈竞争压力, 面对这种竞争态势, 民办高校无法回避竞争, 只能通过打造核心竞争力来建立竞争优势。事实上, 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灵活、办学类型多样、服务管理到位、市场反应敏锐等特征都是公办高校所不具备的, 只要民办高校立足民办院校发展实际, 扬长避短, 发展其核心竞争力, 就能够取得与公办高校双赢的共生局面。

二、波特钻石理论对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启示

在竞争理论中, 影响比较大就是波特钻石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 该理论一经提出就迅速占据竞争理论界的主流地位, 一直至今。该理论是用来分析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问题, 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产业如何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波特钻石理论的核心是企业定位问题, 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 必须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 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该理论对民办高校发展核心竞争力也有着很大的启示。

一是民办高校要合理进行市场定位。对于民办高校而言, 发展时间较晚, 在尖端科学技术以及人文知识等方面无法与公办高校进行抗衡, 在很长的时间内也无法完成超越。但是民办高校可以立足区域经济发展, 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做起。例如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比较好的欧亚学院、新华学院以及背景城市学院等, 既没有盲目与公办院校竞争, 也没有与民办高校进行内耗, 而是明确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民办高校要建立长远的战略规划, 目前教育市场日益多元化, 学生对教育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民办高校要充分了解教育竞争力的由来, 通过充分调研和了解市场上对教育产品的需求特点, 来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

三是发展特色教育。民办高校要对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明确和精准的认识。纵向上对自身拥有和缺少哪些资源、已经完善和尚未完善哪些制度、构建了怎样的校园文化、缺失什么样的大学精神等等问题要有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同时, 横向上要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发展较好的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其所处的各个发展阶段为发展学校和教育所做的建设和努力, 以及在前进中遇到相似的发展问题是采取什么手段解决和化解问题的。

三、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建设

1. 加强民办高校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民办院校发展的内涵所在, 它决定着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也是民办高校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迎合区域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 打造自身特色专业。一是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民办高校专业设置要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匹配, 与当地企业用工需求相协调, 学校应该在对用人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根据职业定向性和岗位针对性的原则进行专业设置, 保证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 从而自身核心竞争力。其次, 重点建设精品专业。民办高校在整体教学资源上不如公办院校, 但是可以集中力量, 通过一个或者几个特点专业建设,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市场紧缺人才,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进而形成学校的品牌影响力。第三, 专业设置要进行动态调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迎合市场的需求, 及时对专业进行调整, 淘汰一些落后的专业, 增添一些紧缺专业, 保证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够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例如近年来很多民办高校在增添了物流英语、酒店英语、会计英语等相关专业,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评。

2. 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民办高校要想在发展中实现办学质量的突破, 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建设。首先, 民办高校社会影响力和资金实力不如公办院校, 应在教师引进和使用上注重效益原则, 讲究实用性。民办高校在科研实力上不如公办院校, 在承接国家或者地方科研任务也不多, 主要办学宗旨是培养高层次的一线技能型应用人才, 因此要重点引进具有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 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 同时引进的教师不仅要有一门或者两门主干课程, 同时也要能够讲授多门相关课程, 只有这样一专多能、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职业应用型学生。同时, 民办高校也要利用公办院校教师资源, 在教师结构上注重专兼职并存, 这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私立高校的一个重要做法, 不仅可以降低办学成本, 也可以充实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科研以及教学实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民办高校在教师使用上采用聘任制, 这不同于公办院校教师的终身制, 聘任制有力的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同时由于教师的流动性过强也会降低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近而产生工作临时性观念, 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 将教师需要承担的科研、教学以及学生管理责任进行量化, 从容最大限度发挥教师能动性。

3. 提高民办高校就业服务质量

就业是民办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 民办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 毕业生就业率高、企业对毕业生能力予以认可, 口口相传, 民办高校无形中形成了品牌效应。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断凸显, 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近700万,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 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将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 一是发展订单式教育, 通过产学合作促进就业, 民办高校通过与用人企业签订培养协议,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编订教材, 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 企业也要选派工程师等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指导, 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二是提高就业服务意识和能力。民办高校学生就业情况与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大关系, 民办学校要建立全方面的就业指导工作,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发展需要来进行择业, 学校通过就业指导课或者就业讲座, 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求职简历以及面试的一些技巧等。还要积极与企业联系,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畅通的渠道。例如对于外语专业学生来说, 学生都经过了严格的语言和沟通金额给训练, 而且还对商务、金融、法律、经济等知识也比较熟悉, 可以引导学生从事一些语言技能或者和商务经济领域相关的工作, 由于具有语言优势, 也可以积极联系出国深造或者就业的机会。

4. 创建民办高校品牌

随着民办高校阵容的不断扩大, 必然会产生对创造品牌和高层次办学的要求。创建民办高校的品牌, 这是民办高校显示自身特色的发展途径。民办高校有良好的品牌推广, 也可以提升竞争力。一是要寻求适合的品牌代言人, 民办高校其实是不同类型企业中的一种, 学校可以与自己本身形象要求相符的明星或知名人物行代言, 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信任度, 比如北方汽修就请成龙做代言。二是创设民办高校的品牌文化。品牌是需要文化的, 民办高校这一特殊企业更是需要针对民办高校的不同文化导入有特色的文化氛围, 因此民办高校可以借助学校自然条件、硬件设施、历史特色等, 营造自己的品牌文化, 如借用己有的建筑物、借助历史文化特色、依靠后天形成的文化特色, 展现具有科研力量的综合实力。

总之,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中, 民办高校要想谋得长远发展, 就要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优势, 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市场的开放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化。对于民办高校而言, 要想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抗衡公办高校, 占据一席之地, 就要发展核心竞争力, 这是每一所民办高校都必须面对和正视的严峻问题。鉴于此, 本文在借鉴波特钻石理论的基础上, 对当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波特钻石理论,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

参考文献

[1]林莉, 刘元芳.知识管理与大学核心竞争力.科技导报, 2009, (5) .

[2]郁义鸿.知识管理与高校竞争力.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 (2) .

[3]夏仕武.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特征.江苏高教, 2008, (6) .

钻石,光芒背后 第10篇

大自然的造化

安哥拉的绍里木,城内一条黄泥路旁的小屋里,托尼·卡本盖雷打开一张折着的白纸,让一颗近正方体的乳白色小石滚落桌上。“我来教教你钻石的事,”他严肃地说,“钻石是充满惊奇的。”

卡本盖雷的桌旁还放了一台小型电子秤、一个透明玻璃盘、一张白纸。他用镊子夹起一小颗钻石,然后将钻石搁在玻璃盘上,拿到明亮的光源上照射,“这样有助于鉴定净度。”他说。

他挑了另一颗钻石来示范白纸如何帮助他鉴定色泽。“这种我们称为冰,”他说的那颗粒石头颜色几乎和白纸一样,接着他又捡起一个较大的灰褐色石块,“这颗品质低劣,值不了多少钱。”

尽管互有差异,这些小石头却全都具备钻石独有的特性:硬度之强,惟有与另一颗钻石互磨才会刮伤;密度之高,能使光速减缓近2/3;触感冰冷,因为它们会吸引手指的热量。它们年代悠远。钻石是地球年轻时,碳元素在地底深处的超高温和巨大压力下形成的,它们留存在地壳最深层,直到或许1亿年前,随着角砾云母橄榄岩(一种火成岩)的高速喷发被带至地表。角砾云母橄榄岩在狭窄的管道中冷却,管道类似胡萝卜,宽圆的一端突出地表。数百万年的日晒雨淋势不可免地侵蚀了角砾云母橄榄岩管的表层,松脱出来的钻石被冲刷到各处,最后就停留在河床的砾石中,等待哪天幸运的挖掘者将它们撬出。

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即使是未经琢磨,它们的价值也足以激起贪婪和杀戮,而当转变为宝石后,它们将成为浪漫、力量、美丽和财富的象征。在地球所有的物质中,为什么会是钻石最能捕捉人类的想象,点燃激情?

有位女士告诉我,她在巴黎寒冷的细雨中排队2个小时参观钻石展,只是因为“那是你能靠近星星最近的距离”——这个回答算是够好了。

然而,钻石天生的魅力也不缺靠它赚钱的人为之推波助澜、锦上添花。2000年11月,一群窃贼用偷来的推土机开进伦敦的千禧巨蛋,企图窃取一颗203克拉、由戴比尔斯公司(DE BEERS)赞助展出的钻石。当时,戴比尔斯的董事长尼基·欧本海默就对这场乌龙抢劫大表欢迎,视之为最绝妙的宣传:“要是每半年就有一次这样的事多好,广告部门就可以整个裁撤了。”

除了戴比尔斯这家掌控钻石业界的庞大南非企业,全球还有一个复杂而紧密的钻石网络,这个网络的营运方式在某方面具备大型工业的规模,另一方面则还像是中世纪的工会。大量的原石循着被称为“管道”的系统在网络内流通,从矿场到交易商,再从切磨抛光工厂到珠宝商,最后抵达顾客的颈项和手指,整个历程耗时1~3年。这条管道有许多货源,包括北极圈内和喀拉哈里沙漠上的巨大露天矿坑、深邃的地底隧道,甚至漂浮在南大西洋上的采矿船。

卡本盖雷若有所思地说:“钻石这东西,你可能今天还很穷,明天就靠它成为百万富翁——却在后天又变回穷人。”

掘宝无惧海洋、沙漠

数周后,在纳米比亚的沙漠海岸外海29公里处,“德布玛尔太平洋号”采钻船的海洋生产监督蓝道·贝克盯着控制室里的屏幕,查看在下方100米深处、南大西洋海床上的5米宽螺旋钻头的勘探进度如何。外面甲板上的机器以每小时90吨的速度将海床物质抽上来,震耳欲聋的声响日以继夜。

另外还有4艘采矿船,都属于由戴比尔斯一家子公司经营的漂浮矿场。这家公司根据几亿年来随橘河流经非洲南部、再被冲刷至海里的钻石统计数据,为每艘船订定了明确的目标:每月19000克拉,平均下来是每小时26克拉多一点。其中多数都是1克拉左右的宝石等级。“如果没有达到目标的话,我们就会开始接到总部打来的电话,质问我们是不是将钻石都扔回海里了。”船长约翰·葛雷说。这些隐匿的宝石跟着许多岩石和碎屑被打捞上船,透过完全隔离人为介入的层层筛子、离心机、X光机被筛选出来,最后密封于普通的金属罐中直接飞送回大陆。

贝克有几分感慨地说:“幸好有女人,感谢老天爷。”

钻石或许真的是女人最好的朋友,而它诱惑力的一部分只要透过简单的算数就可以明白。每年有1.2亿克拉的钻石原石从全球各处开采出来,总重只有24吨,但开采者却可将这24吨的货品卖到70亿美元,由于开采的成本还不到20亿美元,这样的利润已极为可观。等这些钻石镶嵌在珠宝中抵达在管道最末端的顾客手中时,它们的价值已超过500亿美元了。

担任矿物资源经理的马维要护送我到朱瓦能矿坑的底部,这个矿场位于波札那喀拉哈里沙漠的边缘,可能是地球上任何生产物品的地产中价值最高的。这座矿场每年营运费用约9000万美元,一年却可生产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钻石。

我站在矿坑底部,当我弯下腰想系鞋带时,“别碰地面,”马维疾声说,“这是禁止的。”不过他也承认,我真的在这片石海中看到钻石的机会是500万分之一。尽管如此,这里和其他戴比尔斯经营的矿场一样,都得不断和诱惑作战。安检区用颜色划分、一层比一层严格,还有遥控监视器,严密的搜身,以及环绕整个矿区的双重栅栏。朱瓦能矿区的经理史帝夫·古德解释道:“人性的真实面是,只要拿得到钻石,就会把它占为己有。”

因为显贵,所以显贵

批评者坚称钻石的高昂价格纯粹出自人为,它不受经济学供需法则的影响,反而依赖戴比尔斯的操作;戴比尔斯常被指为垄断企业。

在欧本海默家族领导下,戴比尔斯的确无所不用其极地有效控制了供应量,并借此操控价格。传统上,戴比尔斯精挑细选出的125名客户,每年有10次会齐聚于伦敦、卢森堡或约翰内斯堡,参加“观选会”,购买原石。这些称为“观选人”的客户会拿到分配到的原石,他们必须以戴比尔斯的出价整份买下,不要就拉倒,除非是超过10.8克拉的钻石,否则极少容许讨价还价。

“钻石是一种货币形式。”安特卫普钻石高阶委员会的马克·凡·巴哈史铎说,“它们可用来为国际借贷背书、偿还债务、支付贿款、购买枪械。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比钱还好用。”一些未经证实的报道指出,本·拉丹的恐怖组织就是使用这样的手法。

钻石本身也助长着秘密。除了少数例外,钻石到底源自地球的哪个地方并无线索可循。虽然业界正欲建立一套制度以证明每颗钻石的产地,今日在管道内流通的上亿颗钻石仍匿名无籍,从原石到琢磨以后的过程中,它们的历史也跟着流失。

在曼哈顿钻石区中心一个门禁森严的工作室里。玛逖·伯恩斯坦抛光师傅,正弓身对着一台类似老式唱机的旋转盘,旋转的盘面上安放着一颗用机械手臂固定住的卵形钻石。

两个月前这颗钻石初抵工作室时,还只是个一端较宽的不透明半长方形石片,且外表霜白。也就是说,除非第一刀切下去,否则,看不出里面的样子或可能隐藏的缺陷。

要计算一颗原石能切割出什么形状和大小的宝石,又不会损失太多材质,正是切磨抛光这一行最大的学问。伯恩斯坦已经花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耐心将钻胚雕塑成58个刻面,使光线不但可从钻石表面,也可从钻心反射。

“我这辈子从没经手过这样的东西。”伯恩斯坦说。这颗钻石实在非常大,约一颗鸡蛋大小,是史上最大的无瑕疵卵形切磨钻石。

“它的材质极佳。”葛柏格满意地说,他是伯恩斯坦的老板,也是纽约钻石业界大名鼎鼎的交易商。

葛柏格是透过电话从特拉维夫购得这颗钻石的。

钻石理论 第11篇

上个世纪能源危机以后, 生物质能又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 生物质能源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 利用生物质能源技术生成的产品已经可以替代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石油、天然气、电力等现代能源。

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高效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 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 我国2006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 并且颁布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年均装机容量增长率高达30%。根据发展规划, 到2020年, 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 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达到2%。

为了分析某一产业是否有竞争力, 美国著名产业经济学家Micheal·Porter在1990年出版了《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 在这本书中, 他提出了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这一模型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 被用来分析某一国家的某一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笔者旨在以生物质发电产业为例, 从Porter钻石模型的视角分析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优势, 探讨提升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途径。

1 生物质发电概述及重要意义

1.1 生物质发电概述

人们在农业、林业、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很多废弃物, 城市居民在生活中也会产生生活垃圾, 利用这些废弃物、动物粪便作为燃料, 将这些物质直接燃烧, 或者转化为可燃气体燃烧, 利用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 这种技术就叫做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如下图所示 (图1) 。生物质发电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发电无间歇性、清洁环保、电能质量好等特点。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 这些国家很注重环保, 生物质发电日趋成熟, 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供热和发电方式。根据使用燃料的不同, 生物质发电包括沼气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发电。

上世纪70年代, 世界石油危机爆发, 很多国家认识到单纯依靠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是有很大风险的。瑞典、芬兰、丹麦等北欧小国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优化能源结构, 注重开发秸秆等生物质发电技术。北欧小国在生物质发电技术方面的努力也引起了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视, 生物质发电因此获得了较快发展。2002年, 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论坛, 这次会议以后, 生物质发电技术在全球得到了快速发展。

1.2 重要意义

(1) 缓解能源消耗的结构性矛盾。

在能源储量、能源供给方面, 我国存在着很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 石油进口依存度也很高。我国正大力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天然气和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我国已经成为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大国, 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 这就影响我国的能源经济安全。发展生物质能发电, 符合我国国情, 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于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有重要意义。

(2) 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服务“三农”建设。

生物质发电, 对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岗位, 是有很大益处的。以秸秆发电为例, 1台装机容量为12MW的机组年消耗生物质秸秆约20万吨, 如果按180元/吨计算, 则每年可给当地农民带来近4000万元收入。此外, 还可给农民提供大量的收购、运输等就业岗位。

2 Micheal·Porter的钻石理论

产业为什么会具有竞争力呢?Porter教授认为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这四个方面是指: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情况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Porter教授认为, 这四个要素之间具有双向作用, 并形成了钻石体系, 这四个因素, 也是评价这一产业是否能够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他把这套体系归纳为钻石模型, 企业最有可能在钻石条件最为有利的行业获得竞争优势并取得成功。

2.1 国内需求

国内需求状况在提高某一行业的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所生产的产品首先是用来满足国内需求。Porter教授认为, 企业一般对距离最近的消费者的需求最为敏感。消费者需求可以为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供反馈信息, 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能直接影响国内产品的特征, 促进公司产品的创新, 并提高产品质量。如果国内消费者精明而挑剔, 就会增加企业的压力, 压力也是创新的动力, 就会迫使公司不断满足更高的产品质量标准, 在产品生产上持续创新, 这从中观层面讲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 从宏观层面讲就增强了国家的竞争优势。

2.2 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独木难成林, 产业也是如此, 一个国家国内成功的行业经常是由很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一个行业群, 因为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对技术、教育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到另外的行业, 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上下游产业对于国内某一个行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也是大有好处的。

2.3 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是有层次的, 主要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高级生产要素和一般生产要素。一般生产要素就是指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和人口这些基础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就是指掌握高技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科技设备和技术能力。Porter教授认为, 对某一国家产业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高级生产要素, 如果说一般生产要素是天然产生的, 高级生产要素则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投资的结果。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 而且能够促进高等院校对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4 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

从微观上讲, 产业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谁也无法否认索尼对于日本电子、三星对于韩国电子产业的影响。对于不同国家而言, 管理理念也是不同的, 这些理念促使企业采取不一样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如果国内竞争很激烈, 经过国内竞争环境的洗礼, 也有利于公司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因为企业为了应对竞争, 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创新力度, 进而提高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

由以上分析可知, 产业竞争实力的建立是有原因的。国家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情况以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等四个因素共同决定了某一行业在国际市场是否有竞争力。Porter教授认为,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立并非易事, 只有当产业集群拥有足够的资源来弥补最初进入某个市场所带来的损失, 新进入的企业才能克服已存在的其他产业集群的先发优势和市场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而且, 政府的政策对于钻石模型中的四要素会产生影响, 如果政府对某一产业进行支持, 就可以帮助帮助产业集群弥补最初进入某个市场的损失。

3 从钻石理论视角看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优势

作为电力行业的一个细分行业, 生物质发电也是和其他生产要素息息相关的, 这些生产要素决定了这一产业是否能健康发展。

3.1 与生物质发电产业相关的要素禀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可以利用的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 生物质废弃物的总量, 相当于煤炭年开采量的一半, 约合6.56亿吨标准煤。每年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生物质总量有50多亿吨, 相当于20多亿吨油的当量, 这一数字是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的3倍。

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 我国全部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大约为一亿公顷, 每年农作物秸秆的生产总量大约有7亿吨, 除部分地区作为造纸原料, 部分偏远地区用作炊事燃料, 家畜的饲料和部分的秸秆用于还田作为肥料之外, 可作为生物质燃料的秸秆约为3.5亿吨, 其燃烧值可折合成1.8亿吨标准煤, 经过转化可以生产为1亿吨燃料酒精或5000万吨生物柴油。丰富的资源禀赋为我国生物质发电发展创造了条件。

3.2 电力需求状况

电力行业的下游用电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企业客户和城乡用电客户, 居民用电量比较稳定, 增速也很稳定, 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 尤其是一些高耗能产业, 如有色化工、建材和钢铁等, 这些都是周期大、投资大、产能易增不易减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 如果经济有所波动, 将处于不利地位。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对这些行业的影响很大, 很多企业开始限产, 直接影响了电力用量。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调结构”的深入, 高耗能产业将会受到限制, 其用电量也会减少。

但如果从用电结构来看, 生物质发电量的需求将会上升。2009年11月,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 到2020年, 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50%, 并且非化石燃料所占的比重要不断提高, 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左右。在此背景下, 生物质发电等符合环保要求的发电方式将成为重点。

3.3 生物质发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发展

与生物质发电密切相关的两个产业是燃料收购和设备生产。在燃料收购方面, 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收购难。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比较分散, 一家一户的秸秆量比较少, 农民出售秸秆的意识也并不强。秸秆的收购价格也并不会较高, 往往达不到农民的期望价格, 这就导致农民出售秸秆的积极性不高;再就是在农村, 收购秸秆的力量不足, 因为秸秆收购的最佳季节恰好是农忙季节, 我国近几年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农民为了抢收抢种, 较多地将秸秆就地焚烧。

在运输方面, 生物质原料运输也不是特别方便。主要原因就是农作物的密度比较小, 导致体积过大, 这样运输量就特别大。一般来说, 是采用公路运输。为了方便运输, 也是为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就必须对生物质燃料就行标准化打包, 这样就要购买打包机, 而且所打的包块必须符合电厂锅炉的生产要求。而就实际情况而言, 我国农村运输多采用拖拉机, 对大型包块难以运输。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目前生物发电设备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对于整个电力设备市场而言, 所占份额较小。在设备生产方面, 中国多个大型生物质发电厂的技术和设备均来自丹麦BWE公司。国内主要生产商, 如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武汉汽轮机厂、龙基电力集团、济南生建电机厂、济南锅炉厂等, 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相对较弱, 多是以引进国外技术、国内制造为主。在这种情况下, 生物质发电厂议价能力较弱, 设备购置费通常占生物质电厂总投资额的30%—40%, 构成了生物质发电企业主要投资成本之一。

3.4 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竞争情况

生物质发电规模最大的是国电集团和凯迪控股, 2009年, 这两大集团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14.7万千瓦, 占全国的27%, 五大电力集团的总装机容量为107.6万千瓦, 占所有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的24% (详见表1) , 其中建成和成功并网发电的绝大多数还是五大电力集团。就我国的情况来说, 电力行业的垄断程度比较高, 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竞争并不激烈, 这对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是不利的。

4 结论及启示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 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质发电行业的一些问题, 主要是国产装备水平比较弱, 原材料收储困难, 等。本文对提升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力, 提出了几点启示。

4.1 加强研发, 提升装备水平

电力装备是最能体现技术水平的环节, 是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标志, 而恰恰是在电力装备方面,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自主研发的主要是气化发电技术, 其他如直接燃烧技术还处于很初级的水平, 尚不能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 很多关键核心设备要从技术发达国家购买。

装备水平的落后是制约我国生物质发电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强自主研发, 提升装备水平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的关键。

4.2 竞争程度的提升, 将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凡是经营发电业务的企业必须要有电监会颁发的发电业务经营许可证, 而获得这一许可证的要求, 比通常工业行业要严格得多。另外, 在电力行业, 尤其在项目审批环节, 没有深厚的对政府公关能力, 很难拿到项目开工许可。电力行业还是有比较强的进入壁垒的, 这样就导致竞争不充分, 不利于提升产业技术经济水平。

虽然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存在很强的进入壁垒, 但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产业的开放也是大势所趋。面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良好前景和国家政策的激励, 无论是来自境外的跨国能源集团, 还是资金充裕的民营企业都有意投资这一产业。近年来, 很多来自发达国家的能源集团已经开始在中国投资, 它们具有很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 将对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产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民营企业也会逐渐进入这一产业, 这一产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这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有利的。

4.3 建立和完善生物质燃料供应链, 确保燃料的持续供应

对生物质发电而言, 燃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了很大比重, 燃料成本是电厂能否实现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就是燃料供应要有稳定性, 否则将影响电厂设备的运行。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 燃料供应会有所波动, 而工业生产具有连续性。在现阶段政府和生物质发电企业应共同建立完善的生物质燃料供应链, 对燃料的收集、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以保证生物质电厂拥有价格合理、持续供应的燃料。

参考文献

[1]谭力文, 吴先明.国际企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57-59.

[2]叶慧.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西南林院学报, 2008, (28) :17-20.

[3]贾小黎, 丁航, 李晓真, 等.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现状、问题和建议[J].太阳能, 2007, (5) :10-13.

[4]王振江, 庄会永, 肖兵, 等.用于发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可用性分析[J].华东电力, 2006, (6) :16-19.

[5]吴创之, 马隆龙.生物质能现代化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39.

上一篇:流行声乐演唱下一篇:运行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