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2024-06-10

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精选12篇)

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第1篇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指的是一种教学途径或教学路子,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的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是根据我国新形势下对英语的社会需求和英语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定位,在总结了我国优秀英语教师的成功经验,吸取了国内外英语教育理论家的研究精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务型”教学强调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和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必须有思考过程,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某种语言形式。所以“任务型”教学实质上所谋求的教学效果不单单是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任务中机械地完成几个语言习题,获得语言技能,而是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方式完善其内在的学习机制,实现任务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调整情感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已深入我县各中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传统教学相比,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任务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它不仅启动教学的航程,而且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质疑、调查、探究。在实际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一个以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为总目标的英语教学新体系。

在任务型教学中其任务是必不可少的。一节课下来有一两个任务是正常的,甚至有的多达三五个。学生只有通过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才能完成这些任务。而这些任务往往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的延伸。如学生能达到预期效果地完成任务时,说明他们已掌握了教学内容。纽南(David Nunan)对“任务”的定义进行了归纳:(1)任务是指自己或他人从事一种偿式或无偿的工作,如油漆栅栏、填表、借书等。换句话说,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玩耍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这类任务不含学术成分,也无语言意义。(2)任务是指由教师控制和调节的,学生获得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一种活动。(3)任务是指由练习和理解语言的一个行动或活动,如听录音、画图等。(4)任务是指一系列促进语言学习的计划,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结果等基本特点。Nunan认为,交际任务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产出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关注的是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它完全有别于语法练习。

二、任务设计的分类

在教师设计教学任务时,我们不能脱离实际地设计一些太难太复杂的任务,也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无趣味的任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性格也不相同,兴趣也各有所好。所以,在我们设计教学任务时应注意一些问题。如初中教学内容有涉及人物和职业介绍、生活常识、风土人情、科普知识等,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围绕主题而设计形式多样的任务型活动。有课堂教学任务,也有真实生活任务,或是两者结合,都是为“做事情”和“完成任务”服务的。而这些活动是有针对性,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为了提高任务的趣味性和课堂效果,笔者常采用如下设计:

1. 竞猜性任务。

竞猜性任务主要用于听说训练。竞猜性任务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让学生多动脑筋,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中学生这一年龄是一个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年龄阶段。竞猜性任务正好符合了这个年龄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其想象能力,运用已学知识结合任务的相关知识,能起到一个以新联旧的作用。这些也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如Book IB unit 26 People and work,其中一个任务是猜测性任务。先让学生猜老师家人的职业,再让学生互相猜测家人的职业。在操练这一任务时,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并能大胆猜测,新旧单词结合用,表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牢记教学知识,还能互相了解同学的家人职业,增加交流,真是一举多得。

2. 描述性任务。

描述性任务既可用于听说训练,也可用于写作训练。在听说训练中,描述性任务常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较难较全面的能力,但又是一个发挥个性的任务。在教学完人物介绍、动物、故事等,都可用描述性任务,让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作一个综合描述。如教学完Book 3 Lesson 22 Under the sea后,完成一个描述性任务:What do you think of Cousteau?让学生在班上进行描述,然后再评价,选出最精彩的描述。又如Lesson30 Christmas Day,课前布置学生作一个写作练习:描述一下你所参加过的最有意思的Birthday party,然后让几个小组代表进行口头描述,最后选出最有创意的party。这些描述性任务是灵活多变的,而且它的用途很广,也是培养优良生的途径之一。

3. 听说任务。

听说任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任务设计,这种任务用时短,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并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教授了动词的一般过去式后,叫一位学生到教室外面做一个动作,其余学生看不见,我们可以问What did he do just now?让其他学生猜测:I think he/she…以此来复习巩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在情景中学生纷纷兴趣高涨地参加到猜测中来。

听说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目的的针对性,不要单纯地为了烘托课堂气氛进行猜测游戏。同时,我们也要细化听说的规则,注意任务的进程、时间及纪律。

(1)解决问题任务。

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分析、归纳、查找资料等等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采访、调查、广告设计收发E-mail等。以JE-FC Book 2 Lesson 37 Rock Band为例,给学生一个问卷(或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卷的问题),调查班级中的追星现象。

Questionnaire:

Do you have an idol(偶像)?

Who is your idol?

Is your idol a singer,a film(电影),a sports star or others?

Why do you like your idol?

Do you think to be an idolater(追星族)is good or bad foryour study?Why?

学生在调查后分析总结调查结果,并用英语写出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设计如何看待这一调查结果和如何对待这一问题。

又如,在进入课文教学之前,可让学生调查一下他们喜欢何种音乐,设计如下调查表,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调查,为课文的教学做知识和情感上的铺垫:

小组调查后统计调查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设计一个大的调查表,要求学生用英语汇报小组调查的结果。调查任务主要是沟通信息,学生乐于接受。同时要注意调查的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调查规则应事先告诉学生。

(2)故事链任务。故事链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仍以JEFC Book2Lesson 37 Rock Band为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上网调查有关张学友武汉演唱会看台倒塌事件,上课时学生每人讲一段,用英语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了解的该事件的经过。

故事链任务要求学生间紧密合作,默契配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

(3)创造性任务。创造性任务是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例如,JEFC Book Lesson114教授What dose it sell?How much is it/are they?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小鬼当家”。即假设要你们当家一天,你们有50元钱,小组讨论要为家里买什么,看谁能充分利用这50元钱。让学生先去农贸市场或超市做调查,先告诉大家那里都卖些什么(It sells…),然后按照实际价格计算,每个小组列出一个购物单,买什么,花多少钱。最后看哪一组是“巧当家”。这类任务使学生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信息差任务。交际只有在信息差存在的情况下才真实而有意义,信息差任务就是借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渴求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心理去运用语言。例如,在教学There be句型时,给两位学生两幅卧室的图片,每人图片上分别有对方图片上没有的东西,学生通过互相问答:What’s on your picture?There in/are…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4. 采访、调查性任务。

采访、调查性任务是通过与人交际交流的方式而获取信息。其形式以填表格居多。学生要完成任务必须要动口动手去完成,这样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任务正是教学的内容,他们能够完成任务的话,也意味着他们对教训的内容已掌握。

5. 游戏、表演性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课堂表演或做游戏都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游戏、表演为课堂锦上添花。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6. 课外延伸性任务。

课外延伸性任务是课外知识的拓展探究。以搜查资料和课外补充为主。这些都是有利于帮助课内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进一步深入探索。如:Book3 Lesson 18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关于Hainan Island的资料并作记录。课后上网查找一个自己最想去旅游的地方的资料,如费用、名胜、特产等,下节课作汇报。这些课外延伸任务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联系其他科目知识的应用,弥补了信息差,增加了不少见闻。

任务设计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制作姓名卡片地址簿,给朋友或老师用英语打电话,学唱英语歌曲等,这些项目都是根据教材中相关的课文内容设计,并与某一话题相联系的。“做项目”既可以使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舞台,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结语

在完成每个任务后,都要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体现其任务的价值所在。另外,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全面因素,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避免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任务,避免带伤害性的任务。讲究任务的趣味性、新颖性和丰富性,让学生乐于接受和积极接受挑战,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任务型教学心得 第2篇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他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语言学习的任务是只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未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任务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任务的主体是话题,“任务”的中心是学生,教师指导以此为前提;

2. 教师给学生设计“任务”,指导任务的内容、完成的目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帮助;

3. 任务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话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感兴趣;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 任务的设计要有开放性、答案有多维性。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具有层次性。让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够进行拓展学习,让程度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发展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5. 任务的设置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人,形成阶梯形的任务链。

6. 同时活动要注意跨学科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审美和艺术感受得到综合的发展。

任务的.设置就是使学生在做中学。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习得语言。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和支持学生完成任务,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由师道尊严,教师一言堂向师生合作的模式转换。学生所完成的任务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愿望,由于有这种愿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所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点,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和自主化。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获得了更多的口语训练机会。

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 第3篇

【关键词】教学目的 任务 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但是,迄今为止,任务型教学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任务”的定义和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观点相去甚远。从目前的文献研究看,主张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专家和学者可以分为“广义任务派”和“狭义任务派”。以Willis为代表的“狭义任务派”认为,只有为了某种交际目的使用语言的活动才可以称为任务,而任务必须有一个结果。广义任务派认为任务可分为“交际任务”和“学习任务”,那些以语言内容为主的活动既是学习性任务,即集中在语言方面的练习活动。以Willis为代表的“狭义任务派”认为任务活动与练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凡是任务都应有一个特定的目标,学生所做的活动是为了理解和传递信息,在完成任务时,有意义地使用语言。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任务型教学。

一、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环节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 (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

a. 任务——学生执行任务;

b. 计划——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 报告——学生报告任務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

a. 分析——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 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呈现任务,然后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

任务环(task-cycle)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任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习得英语,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通常以每个模块中的主题或每单元的话题为某一学习阶段的主题,将教学要求设置为该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组织教学,以强化语言的应用和习得过程,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在确定教学活动时,往往可以考虑一下三方面:

(1)语言知识的引入如何与主题结合;

(2)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如何与主题结合;

(3)语言的输出如何围绕主题展开。

教师通常可以先探讨新的话题,并介绍新的词汇和短语,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结对或分组完成任务,教师可在一旁协助。分组做任务的学生要讨论如何把他们做的结果和过程告诉其他同学。这种报告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在语言学习阶段,教师再总结语言的特点和用法。

三、任务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我们应首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在各教学环节中可以设计什么任务类型,并制定好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学到什么。

2.任务型教学的实质是: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种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

3.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它要求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语言的意义,然后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形式,即首先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再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形式与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4.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的设计,它包括考虑如何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何对学生的报告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应设计一些具体的评价方法,如编制表格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教师应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报告环节,如:报告的人数、形式、时间等方面,作灵活安排。

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探讨 第4篇

1 从任务型语言教学要求出发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偏重语法结构的分析、讲解及机械的句型操练的教学模式以及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呈现了明显的脱节, 存在许多弊端。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的个性, 他们希望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能获得摄取知识的能力。因此, 广大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 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 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 在英语教学中强调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调查、探究并在实践中学习。具体到中学英语课堂来讲, 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后, 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为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 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任务,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 恰当制定学习任务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

教师围绕一定的知识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制定一定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究知识, 有利于提高其语言驾驭能力和人文素养。但值得指出的是, 教学任务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比如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 不能过难地制定学习任务, 也不能将任务涉及的所有的知识尤其是抽象的知识一下子都讲给他们, 那样他们将不但效果不理想, 也达不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先从具体材料入手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例如在学习英语的名词单数变复数知识点时, 学习任务的制定不宜要求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怎样加“s”/“es”;规则/不规划变化;不可数名词等等。这样学生不但不能理想地完成学习任务, 甚至会降低对英语学习兴趣。所以, 应充分利用“新课标”教材的特点, 教师宜先制定“只练不讲”的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出现的含有复数变化的句子讲出来, 先让他们会说, 再逐渐指导。最后等学生能够对该句型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来的时候, 再制定“完全理解”的学习任务, 直至彻底理解该知识点, 实现意义建构。

3 从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合理运用课堂策略

中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 对新事物非常敏感。如果能从他们的具体特点出发, 合理利用课堂策略, 充分挖掘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将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和实现将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1) 运用新兴教学工具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多媒体英语教学形式新颖, 时代特色鲜明,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它使得授课形式更加灵活, 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课堂交流的机会明显增多, 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感受到极强的英语现场气氛、英语语言知识及文学具有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 但这种应用不应该是简单地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 而是要实现英语学科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让多媒体技术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工具。

2) 采用先进教学设计模式合理创设教学流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选用先进的教学设计模式, 作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模式, 效果明显。在教学中, 作者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合理创设教学流程,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 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环境要素, 让他们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 而不只是听教师的介绍和讲解。“新课标”英语教科书上提供了许多情景教学环节, 如“PAIRWORK”、“GROUPWORK”和“Just for Fun”等。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条件,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真实的情景,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景中发生, 在此情况下, 选出与学生当前学习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内容, 让学生去解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自主学习或与同学、教师的讨论、交流中补充、修正和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终, 通过教师的效果评价加强学生的意义构建。

3)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新课标”英语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了许多中学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如歌曲﹑韵句﹑图画等等, 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新内容教学中, 作者采用先教歌曲、图画或自编的一些跟内容有关的情景、故事等, 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 再让他们在兴奋中完成学习任务, 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我们教师注意的是, 兴趣不是娱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而不是偏离学习去娱乐。

4) 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中学教学中强调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却常常忽视了团队精神的培养。而团队精神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已经成为高校录取和企业择优的重要指标。英语教学中应该适当地多安排分组协作学习, 让他们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加强与同学的沟通、协作, 在团队中不断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5) 课堂策略课外延续

课堂40分钟是有限的, 如何避免课堂内外脱节也是英语教学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作者提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趣味活动, 将课堂策略灵活运用。比如作者利用周五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让班上的英语爱好者开展一些英语方面的游戏、竞猜、笑话等活动, 使有限的课堂学习在课外得以延续, 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确立正确的评价体系确保教学成果

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有效的诊断和反馈, 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进而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更好地向前发展。但是传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一方面, 评价重心过分关注活动结果 (学习成绩等) , 忽视了学生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而且过分重视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忽视了改进、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只关心考试分数、名次等, 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 评价主体单一, 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没有形成学生自身、教师、其他同学、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体系, 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 尤其忽视了自我评价的作用。这样的评价体系只能让学生感到恐惧、不满和无奈, 也很难确保任务型教学成果。英语教学中应重视促进发展的过程性评价, 而不只是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通过“过程”促进“结果”的发展。在学生完成教师根据教学知识点设计的教学任务时, 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运用英语工具的能力、探究和构建知识的能力给予客观的评价, 而不只是考试成绩。而教师的评价也不该让学生之间的差异明确化、凝固化, 而应根据中学生的具体特点采用鼓励、引导等评价策略, 关注他们的处境和需要, 尊重他们的差异, 注重对学生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 并根据他们完成任务中的具体表现以分析、判断存在的问题, 发掘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 让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并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另外, 在英语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学生、教师之间的自评和互评, 例如我校采用“家校通”网络体系倾听家长和社会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呼声, 畅通了多方面信息反馈渠道, 使评价真正成为了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任务型语言教学正在全国推广, 教学教法也正在摸索中前进。作为一名教师, 要清楚意识到“新课标”的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 而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七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任务型语言教学确实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但在教学中也呈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由于学生之间的素质和能力差异使得教师在针对某一目标制定统一的任务、活动时比较困难;教学课程可变性大, 对教师的知识面、语言水平和教学技巧要求更高;等等。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推行时间不长, 并无多少经验可循, 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创新、探讨、分享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Heinle PUBLISHERS, 1999.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第5篇

鲁宗干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当前关大教师正积极学习和实践,探讨“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我国如何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成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人认为,研究任务型教学,首先应掌握其基本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精神。

广义地说,任何语言学习活动都是任务。但就目前我国所实施的“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Task Based Approach)主要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在有明确的任务,具体的动机,自主地学习、并主动地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自然过程中使用语言,在使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用语言去做非语言的活动。)

因此,要实施“任务型”教学,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目标,并结合教学的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的任务。

“任务型”教学在我国推广,应有重要的意义。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是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又一具有广大影响的语言学习理论(模式)。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及教材都采取或提倡任务性语言教学的思想。因此经过多次的论证,“任务型教学”已经写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作为国家提倡的重要教学途径。它的推行具至少有如下的意义:

1.从目的性、情感态度方面看,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是双边或多边的交换式活动,在活 动中所学的语言是工具,语言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体验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内驱力。

2.从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意识方面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较真实的语 言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语感的生成,体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以便日后的真实交际打好良好的基础;

3.从学习策略看: 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相互交往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思考、决策、应变,以便发展学生认识、交际、和资源策略。下面就我们在研究“任务型教学途径”的一些体会:

一、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我们认为如果一节课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它至少它有如下几个特征: 1.必须有明确的活动目标;

2.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或类似生活的真实活动; 3.学生获得、处理和传达心计的过程;

4.学生必须用所学习的语言做事情(讨论或实际操作等);

5.学生使用语言时,重点是表达意义而不是操练形式(meaning-focused);6.必须有具体的活动结果(product)。

用以上的标准,可以界定一节课是否属于任务型的教学。

二、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归纳起来,“任务型教学”可以有如下的基本步骤(Step):

1.说明背景,布置总任务,准备活动;

2.提供语言(language input):如词汇、语法、句型等;

3.学生分步实施/完成任务:如小组调查;统计结果;设计图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

法;动手操作等;

4.汇报结果展示并说明结果。

三、关于“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模式:

根据以上的教学基本步骤,专家总结出英语“任务型教学”基本模式: 1.引入(Leading-in): 包括热身练习、复习准备、介绍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引入下阶段教学的教学内容。2.准备做任务(Pre-task):

包括介绍、学习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如语音、词汇、句型、语法、功能等)的教

学内容和某些技能。3.做任务(While-task):

包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在某一话题下的具体任务。4.展示做任务的成果(Post-task):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做“任务”的成果。5.检查评议(Check):

开展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活动。6.布置作业(Homework): 教师根据所涉及的话题,布置适当的与目标、任务有关的作业。

四、关于“任务”的设计:

“任务型教学”中,如何设计任务是教学必须掌握的重要教学技能,“任务”可以包括如下的几中类型:

(一)信息传递型:信息传递;信息转换; 如利用信息差,信息传递,获取新的信息;

(二)推理决定型;

如:根据所给的信息通过推理、演绎、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清理材料、提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观点阐述性:根据话题,阐述观点、意见;

如就某些话题、议题开展讨论和意见交流。

(四)物品制作型:通过语言知道,制作某些物品;

如通过手工和劳作等的制作,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的活动。

五、常用的初中、小学“任务”设计可以有如下的内容:(1)写信、写e-mail邮件;(2)写某写方面的简介;(3)写某题材的短文;(4)制 作图表;(5)开列清单、购物单等;(6)收集某些(如书刊、报纸、杂志等)材料,加图文作介绍;(7)调查、访问然后写出汇报提纲,或填写调查报表;(8)做游戏;(9)表演小话剧;(10)做作品、手工;(11)讲故事;(12)创作歌曲、小诗、顺口溜;(13)创作与语言有关的动作、舞蹈;(14)做统计工作;(15)小组讨论,发表意见(适当记录)。(16)写计划;

以上这些活动,必须有语言信息的交换。

下面是根据广州市新编的英语教材第一册设计的“任务”例举:

Module 1:(1)制作人物介绍广告;(2)制作胸卡、名片;(3)做字母游戏;(3)演 故事;

Module 2:(1)做人体部分的教具(如挂图、图片);(2)做木偶、纸人、面具等;(3)创造动作;(4)画五官、人体部分;(5)演故事;

Module 3:(1)画画;(2)设计物品的位置;(3)演故事; Module 4:(1)给图上颜色;(2)做有颜色的手工;(3)实践调配颜色;(4)演故事; Module 5:(1)做交通工具的教具(如挂图、图片);(2)接纸(交通工具);(3)演 故事;

Module 6:(1)用图形拼人物与物品;(2)做数字游戏;(3)演故事 Module 7(1)做拼图;(2)做做交通工具的教具(如挂图、图片);(3)演故事。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第6篇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庞继贤教授则认为,所谓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制定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这种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任务型教学应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日的。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能够不断的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面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的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具体说来任务的设计应注意必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都有差异,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该适合所有的学生参加,而不是仅仅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这样任务型教学模式才不会流于形式。如在Go for it教材中的听力训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求其选出所听到的词、句子及相关的画面;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要求能做True or False练习;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能简单的复述所听到的内容;对于性格外向善于表演的同学,要求根据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对话表演活动。

二、任务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的形式真实性要强,趣味性要浓,极富感染-力: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多彩的现实特征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Go for it七年级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时(本单元的重点就是问路及指路方向?)我画了一张本市的地图,并收集许多本市的标志性建筑物的照片。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立刻被唤起,他们的不仅再次熟悉了家乡,更为家乡的巨变而心生自豪。接着教学方位介词next to , between, across on等。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介词描述各种建筑物的不同方位。最后让学生充当志愿者导游,向来宾介绍我市的建筑并指示方向。学生在这一真实的情景中高度亢奋,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热爱家乡的荣誉感。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学生必须知道通过活动来具体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所有的教学活动应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

三、任务的设计要循序渐进

任务的设计应具有连贯性,一连串任务形成一个序列,后面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前面任务的完成。形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人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性层层推进。同时要注意任务韵难易程度,要区分不同层次,使学生在完成前面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后面的任务。

四、任务的设计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具有评价性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是课程的一部分。在设计每个单元的任务时,应抓住重点灵活处理。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者(教师和学生)等因素,对教材提供的任务建议中选择适合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应注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与否是评价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任务教学中,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的设计,它包括考虑如何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何对学生的报告(Report)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应设计一些具体的评价方法,如编制表格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在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成果,学生可以展示其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些成果可以有各种形式,可能是语言性的。

浅析英语任务型教学 第7篇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就是学习者为进一步提高语言学习能力从事的任务活动。它既包括简单的练习, 又包括分组解决问题、模仿和做出决定这些较为复杂的活动。我们可把任务分为:交际任务和能力任务。前者要求学习者多注意的是语言意义的表达, 而后者要求学习者更多注意的是语言知识的积累。一些学者认为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语言交际的途径, 他们认为任务就是现实的语言交际。交际练习可以保证学习者现实语言运用的实现, 如一个问题、一种活动或一个主题, 而不是某个特定的语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一任务的定义更侧重于语言的意义。后来有的学者将任务定义为:任务是学习者为了最终进行语言交流而运用目标语言的任何活动。

根据上述任务的涵义, 可以对任务型教学给出如下定义, 就是让学生参与交际任务, 参与某一交际问题的解决, 用目的语进行对话性互动以完成任务, 进而习得第二语言。[1]

二、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 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Keith Johnson强调, 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 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2]Keith Johnso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应该通过“理解性的输入”。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过了个人的现有水平, 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3]。Keith Johnson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 并强调学生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 而是可以理解的输入和合适的输入机会。[4]

三、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是语言活动的中心网。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用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使他们能够在语言操练过程中总结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生最了解整个英语学习的学习过程是怎么样的, 经历学习过程的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自始至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其服务。任务型教学模式以课堂交际活动为主流, 课堂交际模式的建立和维持,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交际范围的认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上学生的参与, 是教师对学生了解的一种方式, 这种了解远重于教师对学生语言的“对”与“错”的判定。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下, 课堂已变成了一个社会交际的场所, 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存在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 有利于习得语言。

(二) 任务的输入材料真实性的原则

真实性原则不仅指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应为真实的, 而且设计的活动, 营造的环境甚至对输入的语言的理解都应是真实的。有些材料和活动可能不是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 但是这些材料和活动涉及的语言技能或策略都是以后真实交际需要的。因此, 任务设计的真实性主要考虑学生在真实交际时需要的交际能力。任务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具有信息差, 用真实的语境把学习从形式转向内容。

(三) 阶梯性任务体现由易到难的设计原则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 新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 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 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 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 通过这种难易适中的任务链学生才可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探索的好奇心, 又培养了他们自信的品质。倘若任务模式仅仅在同一水平上机械重复或是在过多角度上的标新立异, 就只能使学生厌烦或产生“畏难”情绪。

(四) 语用导向原则

语法教学的目的不只教学生语法规则、语言形式和句型, 而且使学生学习语法规则, 达到能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即“语用”的目的。“语用”包括社会语境、语篇语境和对语篇的设想。语法教学情景化就是先谈语言功能, 再作结构练习。“语用”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的习得原理, 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互动的过程中,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师生共同发展。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评估与测试

就选择的任务及实施任务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的问题, 我们必须对其做出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用交际、教学等整体理论及交互活动理论对任务进行分析。交际理论的学习任务观认为课堂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交际能力的需要。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任务为教与学提供课堂活动的理论基础;而课堂交互活动理论最大限度地强调教师与学习者角色协商的重要性, 强调教师与学生的灵活性与责任感, 共同理解和完成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

总之, 任务教学法不仅适合我国的基础教育, 而且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英语教学与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任务型教学法的环境下, 教师与学生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教学要注意平衡意义与形式。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 如学生的能力、教学环境等渐进地推行任务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没有明确规定大纲内容, 只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任务或任务材料, 在任务类型设置、难易度及评估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能力判断。任务型教学将日益显示其独特的魅力, 有效地培养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婉玲.农村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福建教育, 2003:38-39.

[2]田式国.英语课堂教学重的尝试.浙江教学研究, 2002:30-31.

[3]王蔚.任务型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浙江教学研究, 2002:30-31.

[4]Keith Johnson: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Learning and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2009.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16.

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第8篇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因此,我在设计unit2的导入环节时,把计算机的发展史设计成了riddles的形式,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如I’m very old now,I was born in China .Many people used me for calculating in the past ,but now I’m a little lonely because they don’t like me now.Who am I ?阅读课的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交际,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学生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能力。如在接下来的riddles中,我没有接着让学生猜测,而是通过展示给学生学生最熟悉的i Phone和i Pad让学生自己去make up a riddle,学生在课堂上立刻就展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也可以模仿着编出类似的谜语。一个同学编的手机的谜语:I’m a machine,people can use me to talk with others,play games and surf the internet.Who am I? 另一个同学编的Ipad的谜语:I’m a machine,I look like a book,people can use me to read ,watch movies and so on .But I’m not a cellphone .Who am I? 。

二、全员参与,实现学生间的合作与探究

高中阅读课的任务设计不但要考虑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要注重任务的辐射面,力图达到全员参与,进而在参与中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生必需培养的能力。合作学习方法使他们有机会首先在小组这个小规模的集体中得到锻炼。我在本单元的阅读设计的读前热身中分别设计了两个阅读任务,它们都是考虑到了“全员参与”与“学生间的合作与探究”任务一:轮流让学生回答:In what ways computers can be used in our life?由于问题熟悉,很多学生都能给出不同答案。如:listen to music,see a movie,play games等等不同答案。在导入中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去describe the two photos (one is the earliest computer,the other is the latest computer ) 个体的答案是片面的,但是小组讨论后答案就比较丰满了。

三、层层递进,引领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阅读课的任务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形式,最终目标都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和脉络层次,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细节等。因此它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实际和情感需求,只有当学生感到教师布置的任务,与他们的实际和身心发展相吻合时,学生在一个个层层递进的任务中,顺利的完成,感受到了阅读后的成就感,才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的目标,阅读才会有意义。由于unit3部分的阅内容有很多像universal machine transistor等专业术语,提前介绍是需要的。还有一个阅读任务是完成图表信息,其中一个班级的图表样式是这样的:

但上过之后,效果不佳。图表的形式有些凌乱,学生课上反映平淡、性趣不高,完成的效果大打折扣。于是反思之后,将图表稍做改动,降低了难度,对照工整又层次分明的样式看起来既舒服又有条理,立刻唤起了学生阅读热情和积极性。教学目标自然也就顺利的达成。下面是修改之后的图表信息:

四、课内贯穿,培养学生课外拓展能力

再谈英语任务型教学 第9篇

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因此, 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中, 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当然, 在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随着外语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些问题会逐一得到解决。下面, 笔者主要阐述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 我们英语教师应采取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实现三个转变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单一, 主要担任着“主讲”和“指挥”的角色, 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教学活动形式单一, 主要是“精讲多练”。外语教师关注的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成绩的好坏, 很少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思维能力的发展、个性发挥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很严肃的师生关系, 很少进行合作性的学习。但在任务型活动中, 教师的角色比较丰富。教师充当着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 还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 是一种媒介、桥梁, 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同时组织和控制好课堂, 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 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 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就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标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开展任务型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 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 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 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在“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 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堂上的合作者, 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总之, 当前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利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转变教学模式。

要实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转变。现行教学模式必须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 从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 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从传递接受式教学向以引导式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多样化教学转变。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也不断改革创新, 形成了以任务教学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具体需要设计或选择任务与活动, 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 学习者就知道自己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是什么, 就会去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从而实现发现式学习。

二、实现两个拓宽

1. 拓宽自身知识宽度。

要知道教育创新的实现依赖于实施创新计划的主体——教师, 以往的教学形式始终以“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为传统;教学过程固守于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则依样画葫芦。很多教师把自己禁锢在自己所教的教科书和练习册里, 很少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除了自己所教的课本、所做的练习外, 别的东西几乎什么都不懂, 更谈不上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任务型教学, 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许多的爱好。每一科知识、每一个爱好都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都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师在“高度” (站在时代的高度) 、“长度” (义务专长) 、“宽度” (兼收并蓄, 拓宽知识面) 、“深度” (精神的教育理论) 方面构筑起立体化的知识, 真正肩负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担。

2. 拓宽教学资源渠道。

浅论“任务型”英语教学 第10篇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与合作, 以及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 英语已成为走向世界、通向未来不可或缺的通行证。几年来, 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对现代英语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对现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引起了一个热点问题, 就是关于语言学习方法和课堂内容的整合问题, 即如何选择和运用语言学习的方法以期更好地与英语实验教材配合, 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恰当是成功进行课程改革的一个保障条件, 《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之一。

1. 任务型教学的现实意义

语言是人类思维、交流、表达的工具, 它在人类社会生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 并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丰富。掌握一门语言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而多样的社会实践又为语言的学习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平台。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英语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 形象化地增强记忆, 提高学习效率, 并促进语言学习由课本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

但是, 长期以来, 我国的英语教学仅仅把英语作为一个知识体系, 在系统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并形成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评估考核标准。这一标准体系忽视了交流工具的本质属性, 即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初衷和规律, 不但滋生了学生消极应试的习惯特性, 而且不利于实际交际能力的形成。

此时, 提出任务型教学的理念, 旨在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通过创造典型的语言应用环境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来实现英语“学与用”的有机结合。

2. 任务型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2.1 任务型教学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approach)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 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广为采用。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表现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 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 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 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把知识和技能高度地融为一体。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学习任务, 并在使用所学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语言能力。简单地说,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而学, 在用中学, 学了就用。

2.2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任务型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 认识语言, 运用语言, 发现问题, 找出规律, 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任务型教学把传统教学法中常用的“呈现—练习—运用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模式颠倒过来。在常规的“3p”教学模式中, 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 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模式中, 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 待完成任务后, 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到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上, 并对学生所用的语言和语法等进行纠正和调整。

任务型教学对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极具挑战性:它要求教材的编写以话题为主, 能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设计出能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它要求学生从消极被动的听众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3. 任务型教学的活动类型及步骤

3.1 任务型教学的活动类型。

任务型教学的实施需要大量生动有效的活动才能完成, 活动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 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型活动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3.1.1 信息差任务

人们在交谈时, 如果对话的一方知道某事, 而另一方不知道, 就产生了信息差。该活动要求学生运用信息差原理, 通过英语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交际的目的就是填补这个信息差。信息差本身又是一种社会现象, 而信息共享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教师可利用这一心理需求, 有意创造一种信息差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积极投入到交际活动中去。

3.1.2 见解差任务

该任务要求学生针对某种特定的情景和话题, 表达诸如爱好、感受或态度等个人情感。这类活动极富有开放性和真实性, 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 教师更易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情绪,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如, 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册Unit 6“Billy”这课为例, 回答以下问题:

1.Suppose you were in the writer’s shoes.Would you have run the risk of losing your job to grant a simple request of a little boy who was terminally ill?

2.Are you convinced that the majority of people would be generous and free from selfish motives, if they had the opportunity?Illustrate your point.

3.1.3 推理差任务

该活动需要学生利用已知信息进行推理、概括或演绎, 从而取得所需要的信息。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合推理、分析、概括等能力, 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如采访、调查等具体事情。

3.1.4 比较任务

所谓比较任务, 就是找出事物的异同点。例如在设置了有关于国家的活动后, 让学生比对the national and political system in China/the USA/the UK。在确立了关于宗教方面的任务后, 让学生比对the religious faith and status quo in different countries。

3.1.5 决定性任务

决定性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协商后达成一致意见或作出选择。比如在认知某一著名企业及其产品的过程中, 不妨让学生结合企业文化和产品营销策略, 虚拟地探讨和筛选新一代产品的广告语或商标设计图案, 并最终给出定论。规定每个小组递交一份报告, 说明作出如此选择的依据和可行性。

3.2 任务型教学的活动步骤。

任务型教学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前期活动 (pre-task) , 中期活动 (task) 、后期活动 (post-task) 。

前期活动阶段又分为解说任务 (description) 和准备活动 (preparation) 两步:解说任务是指教师事先给学生展示任务, 包括讲解任务情景、确定任务目标、清晰活动流程等;准备活动是指教师指导全体学生, 或小组或个人, 进行相关的准备。教师应适当给出例子或相应示范, 通过减小难度和阻碍, 使学生明白该如何进行活动。

中期活动阶段即完成任务阶段, 一般由学生个人或多人互相协作完成, 教师在活动中要巡视、监听, 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加以帮助和指导。

后期活动是指学生通过各种语言活动 (说、写、读、做、角色扮演等) 展示出精心准备好的任务。

4. 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4.1 体现真实性。

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形式上应多样化, 内容上要多元化, 强调高度的真实性、浓厚的趣味性且极富感染力, 这样才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多彩的生活特征。以亚运题材为例, 教学任务的设计可以采取如下形式: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招募志愿者, 条件如下:

1.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有志青年, 年龄在18—23岁;

2.热爱家乡, 有为祖国、为广州做奉献的服务意识, 愿意真诚地为参会客人提供支持与帮助;

3.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 能够流利地用英语与外宾进行交流, 并熟练地介绍广州著名的“羊城八景”及其乘车线路。

设计以上交际任务能让学生把所掌握的旅游英语知识和词汇真实地表达出来, 预演他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可能碰到的情况, 从而锻炼和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交际做好准备。

4.2 体现交际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 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 从而使学生在交际中掌握语言。因此, 教学活动的内容设计要本着“突出语篇, 强调应用”的原则。

4.3 体现延伸性。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 积极开展各种任务型教学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展现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穿插英文歌曲、英文书法、英文手抄报、英文课本剧、英语晚会等多种活动, 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进行语言交际, 由此产生更多的语言互动或磋商性活动, 最终将促使他们更好更快地学习语言。

5. 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5.1 激发兴趣, 诱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教师应该组织富有成效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习动机, 活跃学习思维。只有学生们在主观上愿意接受任务并积极地寻求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文化理解, 才能更好地为完成任务、运用任务做好铺垫。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应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不吝表扬和鼓励, 甚至对一些存在不足的学生也要给予正面的评价, 肯定他们的闪光之处, 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5.2 设置语境, 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这里的语境是指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时所需的社会环境。任何有意义的语言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创设语境, 培养运用语言的氛围;学生们在课堂上要积极地思维, 大胆地开口说英语, 尽情地表演, 其目的就是彻底废弃学生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作答这种老式教法, 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理解语言, 得体地运用语言。

5.3 创设情境, 拓展思维空间。

传统的英语教学通常是老师一人讲授, 学生机械地跟随抄录, 这样的教学往往收效甚微。任务型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参与到任务当中来, 比如说角色扮演。我们在介绍Martin Luther King时, 完全可以请某位学生上台来扮演他, 或是通过原汁原味地演讲“I Have a Dream”来练习朗读, 或是作为人权领袖以虚拟语气的手法对当代人权发表见解, 从而熟练掌握并使用虚拟语气这个比较复杂的语法结构。此时, 其他同学的身份就成了现场提问的记者、高呼口号的支持者或有鲜明立场的反对者。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还有效利用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 拓宽了思维空间。

5.4 明确活动规则。

具有积极气氛的课堂是一个繁忙的、以任务为中心的地方, 但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不可预测的地方。为了做到忙而不乱, 有效地驾驭课堂并顺利地完成任务, 教师需要实施一些规则使活动得以有效、有序地展开。课堂规则是指正式的行为指示, 目的是创建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每次活动前, 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目的、活动任务和时间要求 (一般来说, 活动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 要让学生明确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己担当的角色。布置任务时要有举例示范, 更要鼓励学生带着满满的自信去体会成功。

结论

综上所述,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以学习任务为主线, 以学生活动为主, 以教师调控、帮扶为辅的互动式交际教学。该模式下的课堂结构具有动态性特征,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设计和行为目标的一致性。任务型教学的关键是任务选择, 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学习任务设计出具体的运用性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方法予以实施。同时, 我们也要避免走进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如片面强调“做事”, 忽略语言训练;缺乏应有秩序, 空余表面热闹;任务形式单一, 失去应有活力;忽视结果反馈, 评价流于形式。简言之, 对于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每一细节, 我们都要深思熟虑, 精心策划。

总之, 任务型教学法尚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 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是广大英语教师应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更新教育理念, 使任务型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龚亚夫.《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J].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5, (7) .

[2]丰玉芳, 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学报, 2004, (9) .

[3]鲁子问.任务型英语教学简述[J].上海学科教育, 2002, (2) .

[4]吴旭东.外语学习任务难易度确定原则[J].北京现代外语, 1997, (5) .

[5]王汉明.对任务型教学的认识与反思[J].北京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 (8) .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初探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的新策略,它倡导“以培养语言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基本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自接触新教材以来,从实际教学和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对任务型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具体的任务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型教学需要教师对每一教学单元设计一个总任务,在每节课中又要设计若干个小任务来帮助总任务的完成,以最终实现单元教学任务的完成。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多次重复,从而达到练习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的原则

(一)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而不只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任务越容易,参加的人就越多。因此刚开始任务可以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地参与进来。然后由易到难,逐渐深入,那么坚难的任务也就显得容易些。所以课堂上的各项活动在设计上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始终为总任务的完成而服务。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先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有关职业的单词,上课时让学生表演出来,其他组的学生猜。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理想的职业,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对话方式采访同学的理想职业并填写表格,写成短文。最后由小组长汇报总结找出最受欢迎的工作。这样层层递进,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并完成一定的任务,

(二)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任务的设计要贴近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教授What does helook hke?时,其中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所学知识每人至少一句,描述某个同学或老师外貌性格特征,让其他组同学猜,而且当天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下自己父母的外貌、性格、特征。这样的任务设计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提高了兴趣,也培养了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活动应具有激励性。所设计的活动的结果应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因此我们的活动必须具有任务的结果,要有一个成果展示及评价。如在学习校规班规的一单元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本班的班规,并贴到墙上让其他学生观看评价哪个小组制定的班规最全面。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又能确保任务型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四)活动形式多样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为例,先以小组对话的形式练习询问去上学的方式,然后设计一个游戏练习take sb.some time todo句式,以小组为单位抽取卡片,改正卡片上的错误后组合成正确的句子。这项任务将中考最新出现的连词成句以游戏的形式设计出来,提高了学生对这个短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之后再让学生分小组采用问答的形式采访他人去上学的方式,并填写表格,组长汇报采访结果,老师和学生做出评价。最后让每组学生分工合作,根据采访的信息写一篇图文并茂的re,port,再将文章贴在黑板或墙上供交流。这样的任务设计包含了对话、游戏、采访、填表格、写作、绘画等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互相配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的优点

(一)任务型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形式。小组合作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口头操练的机会,起到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也让学生与学习伙伴共同完成任务,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如最后共同完成的小组汇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轮流说出讨论得出的句子,那么在讨论的过程中组员都必须要互相帮助,学得好的帮助基础差的,尽量每人至少说一句,这样就保证了每位学生开口说的机会。这种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是差生,由于得到了全组的帮助,使他们克服了因害怕而羞于开口的心理。这样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任务型教学主要是用任务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收集信息、对话活动和小组活动等,不仅掌握基本语法知识,而且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听、说等运用语言的技能。这样就达到了在活动的同时渗透语法,更能让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真正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三)形成性评价是通过个人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学习中看到提高。从提高中形成能力。而且这一过程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因此任务型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初探 第12篇

一、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1. 任务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

( 1)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识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 它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 2)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也体现了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它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真实、有趣、有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知识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英语教材遵循着交际性、结构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注重智力发展的原则,力求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丰富的题材内容、多层次的语言活动、多元化的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它要求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语言的意义,然后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形式,即首先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再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形式与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操作程序

任务型教学法融合了交际教学法的理论精粹和第二外语习得的研究成果,既重视对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对语言形式和结构的指导,使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实现目标语的自然习得。我们从前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中取长补短,发展出初中任务型英语的操作程序, 该教学程序在以下两个方面很突出。

一方面,在整个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操作程序中,任务只是一个中心环节,我们通过任务后的活动来强调并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加以注意。 同时任务后的活动还有助于反思和巩固,鼓励学生重构原有的语言结构。 另一方面,它强调社会构建的作用。首先学生会对任务进行分析理解,然后用目标语进行相互之间的对话、沟通,进一步促进意义协商。使学生能够在同伴和老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用目标语完成任务的水平。教师在学生语言知识的重构中扮演帮助者的角色,积极创设任务,使学生的语言活动更加情境化。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操作程序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Willis模式,即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任务前阶段( Pre—task)

它根据学生对所要进行的任务及所涉及的主题的熟悉程度不同,可延续2 ~ 29分钟。是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最短的一个阶段。在开展任务前,教师首先根据学习的主题确定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复习、学习一些设计任务的有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最后布置任务。在布置任务时,教师要使学生理解、明确任务的目标和结果,执行任务的时间限制等等。在上述整个过程中,学生记下有用的词语与表达,为执行任务做好好语言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 任务的内环阶段( Task—cycle)

任务内环阶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任务、计划、报告、在任务阶段,学生以诸如结对子或小组等各种形式执行任务、教师此时应扮演监督者、鼓励者的角色。当班里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可进行简单的评论。在计划阶段,学生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完成任务的过程,完成任务的结果,由于要向全班同学公开汇报,所以学生表达要准确清晰。这时,教师又扮演语言顾问的角色,帮助学生确定明确的报告目标,帮助学生预演口头报告或组织笔头报告。在汇报阶段,教师可以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来挑选发言人, 学生可以口头、笔头形式向全班汇报自己执行任务的结果。并在学生汇报后给予积极反馈。

3. 任务后阶段( Post—task)

任务后阶段包括语言分析和语言操练两个组成部分。在语言分析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在任务中和报告中出现的语义、词汇、句型等语言点。此外,教师还要挑选出来未能引起学生注意的语言点,来完善学生的语言结构。

在语言操练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来操练语言分析阶段的词汇,短语、句,并使学生对这些语言项目熟能生巧,达到举一反三。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操作程序要循序渐进。

第二,如果课的类型不同、任务设计的不同,操作程序也就有所不同。 比如复习课,其任务前阶段需的时间较短,而且可以在任务完成后给学生听录音。而新授课要求的任务前阶段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往往在执行的任务前学生听录音。

第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分配教学资源,有所侧重。比如对刚刚英语入门的人来说,要进行报告这一步骤就不妥,对于那些自信和语言流利但是缺乏准确性的学习者来说,在报告这一步骤,应该多花时间。

第四,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操作程序遵循创新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体现在:

( 1) 提供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2)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创造性学习;

( 3) 遵循全体参加,兼顾个体的原则;

( 4) 重视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5) 把学生的错误看成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 6) 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并从实践过程中巩固更新知识系统;

( 7) 奠定稳固的知识基础,对知识要活学活用;

( 8) 在知识的选择上,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理性的选择;

( 9) 为学生提供多向思维的训练;

( 10)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总之,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注意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知识的目的。

上一篇:激情创业下一篇:高科技企业研发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