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法范文

2024-07-24

五步法范文(精选11篇)

五步法 第1篇

一、合理安排写作顺序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作者的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文章才能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否则,就会结构混乱,东拉西扯,让人读了只能感到一塌糊涂。那么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

1.时间顺序。它可以分为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顺序、早晚顺序、程序顺序等。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顺序,抓住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进行观察,描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从而让人感到思路清晰、段落分明。

2.空间顺序。可按方位名词,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点到面,同时注意表里、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例如,《济南的冬天》按照空间顺序先总写济南“温晴”的特点,再写阳光朗照下的山,然后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最后写济南冬天的水色。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早》一课,按照“三味书屋门外清香,书屋里面陈设布局,书屋后园梅花怎样”的方位顺序,第三节又按照“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的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让人感到身临其境,一目了然。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过程可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念到应用等几类。例如,《苏州园林》是按照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主要—次要)进行说明的。说明的主要内容是苏州园林的特征,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的追求。文中第二段,作者再次明确指出上述特征。然后,作者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以致回避对称,说明了它的自然之趣;从假山、池沼堆叠、配合,说明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从树木的栽种与修剪说明了“着眼在画意”;从花墙、廊子的设置说明了景致的层次与深度;从每一个角度的花草树木说明了无处不在的图画美;就连门、窗、梁、柱等都能让人“称心满意”,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回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展现出景物的味道自然也不一样。

二、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借代、拟人、比拟、夸张、摹写、对偶、衬托、反问、引用、排比等。不管运用哪种方法,只要恰如其分,就会使我们“妙笔生花”。但修辞也不能滥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不是用了修辞就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如果不恰当,就会显得呆板别扭。例如,“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银光洒在河面上,闪闪发亮”一句,如果把月亮说成像个小馒头,就不恰当了。特别是小学生初学比喻时,认为带上“好像”两个字就是比喻句了。如,“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句中虽然用“好像”二字引出推测,是为了说明估计的准确程度,但没有本体和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再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燕山有雪花,符合事物客观规律,我们就可以更准确地感受到燕山冷的程度。但是,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就会成为笑话。所以,运用夸张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无中生有,滥用夸张。

三、抓住外形和本质特点

有一篇歌颂人民教师辛勤劳动和献身精神的文章叫《粉笔之歌》。用粉笔象征教师,通过描写粉笔坚强正直、宁折不弯的崇高品质,赞扬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不惜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坚强正直、宁折不弯和不惜粉身碎骨这两个方面,都符合粉笔的基本特征,做到了确切无误。但有人却这样赞美粉笔:“粉笔啊,你比钢铁还要坚强!”这样描写是失真的,读了令人感到做作和牵强。因为粉笔和钢铁的硬度相差太远,粉笔无论如何不能同钢铁比硬度。《粉笔之歌》赞美粉笔“坚强正直”,是从“宁折不弯”的角度描写的。这样写,既突出了粉笔的坚强品格,又巧妙地回避了直接写粉笔的硬度。作者准确地抓住了粉笔的特征,从而做到了形象生动,顺理成章。

四、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

有一首诗这样描写水稻的丰收景象:“我村今年五谷丰,稻穗密密不透风,就算卫星掉下来,也会弹回半空中。”这样描写是违反水稻生长规律的。通风是水稻生长的必要条件,但是水稻密植要有个限度,真是密到不透风的地步,那么水稻就会枯死,更谈不上丰收。另外,稻秆没有弹性,如果卫星掉到稻田里,稻秆就会全被压折,怎能弹回半空中?作者想用夸张手法描写水稻丰收的景象,但是不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尽管描写得惟妙惟肖,但也还是败笔。

再如,《金蝉脱壳》一文,作者按照“背—头—脚—尾”的先后顺序对蝉进行描写,试想,如果作者把各部分出壳的次序打乱了,就会不符合实际,这就是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人看了清楚明白。作者观察十分仔细,各部位出壳的描写也各不相同,妙趣横生。

五、语言环境描写要准确生动

例如,“屋后几株杜鹃花开了,树上粉红粉红的花儿一朵朵、一簇簇;杜鹃花娇艳美丽,宛如一片灿烂的朝霞。近处细看,杜鹃花每朵有五个瓣儿,花朵中心有十根或十一根花蕊;每个花蕊的顶端都有紫色的小球,球上闪烁着两颗银色的星星。而远处那满山遍野的映山红,是花海、似火焰、像红旗……”文中写“球上闪烁着”“星星”,联系上下文,把杜鹃花比喻成星星,突出了杜鹃花的特点,形象生动。描写几株杜鹃花“如朝霞”,而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是花海、似火焰、像红旗”,这里的比喻非常注意语言环境中的前后联系,读了感到自然协调。

五步法调研 第2篇

专题调研是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也是开展工作、推动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各部门科室创新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科学把握专题调研的“五个环节”。

一、科学选题是前提

选题是否科学,将直接反映着专题调研质量的高低。科学选题主要是回答好“选什么”、“怎么选”两个基本问题。

选题首先应准确把握“需要做、可以做、做得到”三要素的结合。“需要做”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上级党委宣传部门以及本级党委政府要求我们做什么,希望做什么,群众期盼做什么。这样做既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又体现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性原则。“可以做”是指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人力、物力、财力、群众心理承受力是否允许。客观条件不具备的事情,就是不可以做的事情。“做得到”是宣传思想战线能力所及。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那些经过努力能够做、做得好的题目。

这次的选题是上级部署与自我申报相结合的。

二、组建队伍是关键

调研要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组建一支智能结构合理的调研队伍。针对调研课题的不同,调研队伍的构成应分别具备以下特点:

精干、高效、协调。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要发挥大家的智慧。

三、深入调查是基础

调查情况真实丰富直接关系到报告的质量。为此专题调查的基础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点:一是通过调查使占有材料具有丰富性。深入基层实际,深度考察调查,广泛收集材料,梳理、归纳、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二是通过调查使占有材料具有真实性。调查的情况真实可靠,才能作为认识事物的依据,否则,只能导致不确切的结论。

在当前假情况、假数字、假政绩屡禁不止的情况下,必须改进宣传文化部门的调研工作,通过多种调查方法的交叉运用,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包括反面意见),收集到丰富而真实的材料。

四、创新研究是主线

创新研究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个人准备。课题组每个成员都应当将调查中得到的大量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分析综合、梳理提炼,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实现个人潜在智能的跃升。二是集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虚实结合,既注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又重视提出创新型的实际措施;远近结合,既注意从发展趋势上分析问题,又重视近期实际问题的对策;点面结合,既注意从面上判断情况,又重视从点上剖析问题,使意见、建议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评估研究。对调研结论要组织有关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人士,反复评估论证,力求准确无误,拿出调研成果精品。

作文教学“五步法” 第3篇

读, 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对低年级来说主要以课内教师指导阅读为主, 旨在让学生学习和积累生字新词;到了中年级, 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外, 还要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 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开始学写作文前后, 显得尤为重要。这时候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丰富, 口语水平也较高, 关键是如何把口语转化成书面语, 这就需要学生借鉴和模仿、吸收和消化大量的书面语言与表达形式。即所谓厚积而薄发。此时, 如果学生心中无物, 就会口中无言, 也必定是笔下无文了。“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即在于此。

二话 (听话、说话)

话, 即听话、说话。在新课程标准中, 将听说提升到了口语交际的高度, 但仍然将口语交际和习作整合编排。虽然它们之间有很大程度不同, 但二者的基本点仍然是听话和说话。

1. 听话

听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听老师讲课。它既包括低年级时期对生字教学的听音、听形、听义, 还包括中高年级时期对文章的听意、听情、听思几方面。学生听音、形、义的训练方面, 从教师课堂常规中的生字、新词的听写中可以完成。它对刺激学生的耳、脑等器官有很大的作用;听意、听情、听思的训练既可以从教师听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来进行, 也可以在课外阅读后的交流及汇报中进行。更主要的是可以在口语交际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听话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注意说话者的语调、语气、语速、停顿。学生可以跟着说话者的思路去思考一些问题, 感受作者的情感。听话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吸收、学习和模仿的过程, 也是为自己说话做准备的过程。听得明白了, 就可以说得清楚。

2. 说话

说话是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基础。心有所想, 口能所言, 笔能所文。往往学生听不进去话、听不明白话占很大的比例, 结果必然是说不清楚, 说不明白, 说不流畅, 甚至开不了口。而教师一提习作往往就是让学生多读, 多写。教师甚至自己亲自动手找“下水”, 读范文, 指导学生按其思路去习作, 或者放手学生自己去写。其结果, 要么是千篇一律, 要么是一塌糊涂, 习作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

作文习作只不过是把学生生活化的口语经过教师指导、学生自纠, 变成“规范的、精致的、高级的、优雅的口语表达”, 然后又把它转化成独立成篇的、有主题、有构思、有剪裁选材, 讲究语言风格的文章, 也符合语文课注重“语” (口语表达) 和“文” (书面表达) 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师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必要条件和不可或缺的方法。

三练 (练记, 练看, 练写)

有了阅读的积累和听话说话的训练, 学生就可以动手写了。但是作为教师, 不要急于给学生下达习作的指令, 还应该做好两件事, 即多看、多记, 最后才开始写。

1. 练看

练看, 就是要求学生多观察。学生的作文来源于生活, 学生学习和阅读的文章同样也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多观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 丰富自己的生活。主要的是, 学生可以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学过读过的文章, 在生活中总能找到文章中所描写的影子和对象, 对学生感悟生活、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练看, 可以使阅读和观察, 观察和表达 (说话) 有机地结合起来。

2. 练记

让学生养成写笔记的习惯, 可以按两方面进行。一是根据课标要求强化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生字新词等内容日积月累外, 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设置“词语加油站”“八宝粥”“锦囊妙计”“开心词典”等富有儿童情趣的摘抄本;二是学生的随记本。它随时可以把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内容记录下来, 既可以是一两个词语, 也可以是一句话描述, 还可以用片段来记录。久而久之, 学生看多了视野也开阔多了, 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 生活中搜集的素材也呼之欲出, 习作就不算畏途了。

3. 练写

学生在“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的情况下, 会跃跃欲试。教师则要保持冷静和克制, 采用欲擒故纵之术。当然, 更不能硬生生地把体裁、题材、加字数等要求套在学生头上让他们来写。小学阶段要淡化文体, 强调写真。结合前面一读和二话内容, 加上自己看的和记的素材, 多步骤分阶段地训练。这一个环节可以采用分别练开头、练结尾、练段落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练外貌、练性格 (脾气) 、练习性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练, 写生活中的事和大自然的景。方法可以不拘一格,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最真的事情写出来, 他们也就能把自己最真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习作的语言就会生动, 用词就会准确, 表达就会真实。

这种先练后写的方法可减少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 增强教师和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也可以说, 这种方法是把整块的习作难题先化整为零、再优化组合, 是一种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零到整, 由单一到繁复的练习过程。在存在个体差异的课堂教学中, 这种方法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 随时调整练习的难易程度和方法, 因人而异地制订练习计划和目标。

练, 这一过程是习作中最核心的部分, 也是师生共同的目标。在这之前的所有准备和练习都为这一环节服务。反之, 这一环节的好坏也会反作用于前面的环节。

四改 (自己改, 互相改, 当面改, 集体改)

如上所述, 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和积累, 真正开始习作就不那么望而却步了。对于学生来说, 心里有许多话要说, 正好通过习作一吐为快, 文章也就可以一气呵成, 文思如泉涌,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修改和润色, 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出色。

1. 自己改

学生是第一作者, 对自己的构思和内容最了解。但是, 他们的书面表达语言还不成熟, 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思维能力较欠缺, 要把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说转化成高级的书面语言, 难免有许多问题。这需要学生首先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解决掉, 最起码要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当然, 学生还可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加工和润色。

2. 互相改

互相改是学生互相学习、借鉴的过程。通过互相改, 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 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也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常见的问题和毛病, 相互之间提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使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既不盲目乐观, 也不过度悲观, 而有自己的客观评价。

3. 当面改

作为教师, 不能让学生把“出口成章”的习作直接写到作业本上。如果上面两次修改算是“两易其稿”, 教师最起码要让学生“三易其稿”。这一环节应由教师出面担当编审, 即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 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更要把学生在自己改和互相改中的错漏和改错的问题加以补充和纠正。当然, 这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对所有学生的习作一一修改, 只能选出比较典型的问题习作进行修改。在学生习作初期, 教师要花费的时间多一些, 覆盖面广一些, 而到了高年级, 学生有了这种修改的习惯和方法之后, 教师就可以蜻蜓点水式地修改了。

4. 集体改

这是一种既能解决典型问题又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好方法, 也是学生非常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游戏形式的方法。这个过程已经超越了听话说话的范畴, 提升到了口语交际的水准, 教师根据需要把学生的习作分成一二三等。对较差的、问题较多的习作, 可以用“专家会诊”的游戏方式进行, 全班同学组成专家组, 选出“主治大夫”“主刀医生”“助手”“护士”等, 给学生以自信心和责任感;对中等习作, 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 分成正方反方, 对问题加以辩论, 最终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对于优秀习作, 用“参观考察团”的形式, 以组为单位选出“团长”最后汇报。

五评 (词评, 句评, 段评, 篇评, 总评)

作文的批改和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习作再一次的修改润色、评价的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堂改革的深入, 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机制和方式也要做相应的改变。对学生的习作评价要突出一个“真”字, 从字里行间,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少抑多扬、少贬多褒的原则, 教师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评价。

第一, 词评。一个好的词语能使学生的习作增色不少, 一个恰当的词语, 更使学生的习作显得简练。逐步让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的要求。

第二, 句评。句子是作文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学生写作能力低下, 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尝试在习作中应用平时积累的词、句方面。教师应着重从这一方面点评。

第三, 段评。学生对段落的划分往往是传统的三段式, 而不考虑习作的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第四, 篇评。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抒真情, 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要让学生认识到, 只有写实实在在的事, 写自己最熟悉的事, 才有话可说, 才能具体、明白。当然, 在写实的基础上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来丰富表达的内容”。

第五, 总评。总评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习作的评价, 是促进学生习作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反馈或评定, 在不断获得有关信息的反馈中, 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最终让学生掌握习作的技能。

总之, 习作是一个过程, 是积累、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反馈、回馈和再修改的过程。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学生在习作能力提高方面才会有真正的收获。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 往往只注意到这个过程中的一小部分, 而把大部分甚至重要的环节给忽视了。五步法作文, 不但整合了听说读写训练, 而且, 把改和评的内容也放在统一层面上, 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习作教学法,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实际教学中, 既可以把五步法整体应用到某一单元的习作训练中, 放在整个学程或学期的习作活动中, 还可以把五步法的各个环节化整为零地进行训练, 针对不同的目标应用不同的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王云峰、马长燕.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语文教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2]王云峰、马长燕.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语文教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英语词汇教学五步法 第4篇

摘要: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其基础,忽视词汇的记忆。英语学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掌握得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外语能力的发展和运用,词汇的不足或不准确是每一位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最大的“拦路虎”。所以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利用记忆规律,科学地进行词汇教学,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防止遗忘,是英语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作者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和艾宾浩斯遗忘定律从自身教学实践来谈如何在潜移默化的帮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的掌握词汇。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词汇教学方案。从词汇教学的准确度、恰当的深度和广度出发全面提高记忆词汇的有效度和词汇量。

关键词:词汇教学 五步法 遗忘

Abstract: Word is the basic function unit and found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The ignorance of word memorization will make English study the water without a source.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glish teaching.In some way,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of students depends on the vocabulary they mastered.the word insufficiency or inaccurateness is “the biggest obstacle” for students to study English.Therefore, it i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task for a teacher to scientifically enlarge students vocabulary according to the English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the rules of memorization.The author discussed some ways to help students gradually master vocabulary better and worked out a feasible teaching plan to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effectivity of the students’ vocabulary.Key words: vocabulary teaching, five steps, oblivion 前言: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字、词汇的学习与掌握,英语的学习亦是如此。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D.A.Wilkins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充分论述了词汇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了(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词汇掌握得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外语能力的发展和运用。所以利用 记忆规律,科学地进行词汇教学,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防止遗忘,是英语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词是英语语言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其基础,忽视词汇的记忆。英语学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单词记更快、记得更牢?学生词汇的记忆效率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课题。许多专家在这一课题的研究方面出了不少成就,总结出了不少记忆词汇的方法。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记忆方法,但在大部分时间里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记忆词汇时态度被动、一暴十寒、靠考前突击,许多记熟了的单词使用时要么想不起来,要么容易出错。每次考试下来都是抱怨生词太多,根本无法准确理解,考试成绩总是不够理想。词汇的不足或不准确是每一位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最大的“拦路虎”。词汇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在此作者不赘述前人的成就,本文作者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和艾宾浩斯遗忘定律从自身教学实践来谈如何在潜移默化的帮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的掌握词汇。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词汇教学方案。从词汇教学的准确度、恰当的深度和广度出发全面提高记忆词汇有效度和词汇量。

一、理论基础:

(一)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词汇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艾宾浩斯遗忘定律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认为人的记忆是有一定规律遗忘过程的发生是不均衡的,熟记后最初遗忘的较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遗忘会由快到慢,到最后就基本不会遗忘了。根据这一规律,为了防止遗忘,提高记忆效果,就应该及时复习,与其等已经遗忘了再去重记,不如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经常复现英语词汇,克服遗忘现象。课堂上教单词时,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重复识记,加深印象;讲解课文时,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机自然地再现;课后练习中,使学生在多角度多层次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

二、五步法方案

以必修一第一单元部分单词教授为例:

add 增加 添加补充说 upset 使不安使心烦

ignore 忽视

calm 使平静平静的

concern涉及关系到 关心 关注

cheat 欺骗骗子

crazy 疯狂的变疯的trust 相信

suffer 遭受忍受

communicate 交通沟通

habit习惯习性 概说:

以语言输入为切入点,以语言内化语言输出为重点以抗遗忘复习为主线,把握词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全面进行词汇教学。

第一步:语言输入,利用录音机教师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练习发音熟记单词拼写,并通过读课文来体会生词在语言文本中的用法;第二步,语言内化,课堂上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单词在语言文本中的应用,并呈现更多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老师指导协助总结归纳。设置巩固练习,设计词语应用的语境,翻译句子等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内化所学语言;第三步:语言输出,以写作为主,学生自己利用所学词汇编写应用语境;第四步,抗遗忘往复习考试督促:周测验、月考;第五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督促及时学生复习。复习思路要符合遗忘规律。

方案实施步骤:

步骤

一、语言输入

(1)音形记忆—读音与拼写

读音方面:

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一味追求单音的准确性。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读准音。可使用以下方法 1听录音跟读读 2老师示范领读 2 听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 学生全面练习发音。

拼写方面:

通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则和发音规则,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能力。在此环节,注重字母、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并根据发音规律拼读、拼写单词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见词就能拼读,听音就能拼写的能力。使学生们逐渐具有语言感知的能力。(2)在语言文本里讲解,--在语境中记忆单词

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第一语言学习者的词汇知识多数来自大量的阅读,可见,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是词汇自然习得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推断词义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选择适合语境教授词汇的材料,并尽可能在语境中呈现词汇,单词教学不是孤立的,从读音、拼写记忆词汇只能使学生通过读音记住、拼出单词,但单词的实际意义还得放入情境交流中,才能显示出生命力和交际功能。才能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脱离语境音形意脱离。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只有在语境当中才能真正的全面地掌握其用法。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课文创设的语境之外,还要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语境材料。把抽象概念的词放在短语、句子或课文中教,使学生对词的理解具体化。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学新,新旧知识联系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课文呈现记忆单词:

在课文的呈现中注意培养学生在对语言文本中生词的猜测过程中牢记单词

遇见生词要学生反复听、反复读,看邻近的上下文,分析其在句中的关系。让学生去思考,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去推知遇到的新词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理解力,最后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3)呈现拓展语言材料让学生总结比较归纳(induction)

材料设计

例:add

All these numbers add up to 125.Add all the numbers up on the black board.All this adds up to a new concept of Number Two Middle School of Shengli.Fireworks added to the attraction of the festival night.The four new comers add fresh blood to our class.学生从这些语言材料中总结归纳出 “add”的用法。在具体的语境猜测词及词语的意思,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从语境的学习单词,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老师做最后的总结,搭配:add to(增添 使 更)add…to…(把…加到…)add up to(合计等于)add up 合计 加起来 重点讲解 “add to” 用法。

结合学生注意“点”和“面” 步骤

二、语言内化--语境操练

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众多专家一致认为“词不离组,组不离句,句不离段。”这充分体现了语境在记忆单词方面的作用。否则,一方面是记忆只能是浅层,记忆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没有语境即使记忆了很多单词也不能够学以致用。

(1)在单句语境中操练词汇。

在单句语境中,让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再认再现所学的单词拼写及用法,为减轻难度特给首写字母或汉语意思。这种操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单词、词组在语境中的用法深层次全面掌握单词。练习设计

例: ______ to our achievements,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I tried to tell her but she ___________(不理睬)me.He was __________(不安)when he heard the news.He took a dead breath to c__________ himself.She is so c__________ about English that she can’t live without it.The bad lady c__________ the young beautiful girl into the belief that she was her mother.Once you fall into bad _______(习惯)it’s hard to get rid of them.She is so c__________ about English that she can’t live without it.To get as much as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we should learn to c____________.13.His friends has s_________ from ill health for some years.20.He took a dead breath to c__________ himself.25.Don’t ________(信任)that old lady.词语辨析 add up/ add to/ add up to

1)Five ________ seven makes twelve.2)The pupil is too young to ________ these figures.3)The amount of money he gets from the factory a month _________ no more than 500 yuan.2.too much/ much too

1)________ has been used to save the dying panda.2)The problem ________ difficult for the boy to work out.3.join, join in/ take part in/ attend

1)I decided to _____ the club to have dance training.2)Would you like me to _________ the game.3)I ______ a meeting last month.4)I will have to _______ his funeral next week.步骤三 语言输出

利用语言输出巩固词汇学习(词汇学习的高级阶段)

教师的任务不只停留在向学生不断输入新词汇和巩固已有词汇上,教师还要为学习者创造机会应用记忆库里的词汇,也就是让学生有语言输出的机会,即写和说,语言输出是词汇学习的重要步骤,如果不能正确使用认识的词汇,那么,这些词汇只能是你的接收词汇,而不是输出词汇,也就不能说完全掌握了这些词汇。对于学生输出的语言材料,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方式为学生纠错,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词汇,达到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翻译句子 编写对话 编写语篇应用语境(巩固练习的高级阶段)等。

练习设计(例子要切合实际深入生活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

例:

翻译:

新教学楼的落成使胜利二中变得更美丽。

(The new teaching building adds to the beauty of No.two Middle School of Shengli.)我们班学生加起来共有55人。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adds up to 55.)语篇应用语境: This morning I was upset, and nearly went crazy, for I was cheated by the person who I trust, which added to my anxiety.I told my best friends about this, but he ignored me, which made me nearly go crazy, I suffered a lot.So I communicated with my teacher through telephone.He was so concerned about me that he calmed me down and told me that I should form a habit of protecting myself.步骤

四、周单元词汇测验检测和巩固学习效果

在周练习中制定相应的关于词汇方面的练习题以检测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对词汇进行再认再现,在反复重复中让让学生潜移默化、化难为易地掌握词汇。这一样旨在改变学生“一曝十寒”,突击记忆词汇的记忆不牢固不透彻的弊端。使学生根据遗忘定律形成好的记忆习惯。

周练习题型设计:

I.单词拼写

To get as much as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we should learn to c____________.II.短语翻译 做调查________ 2 合计__________ 3 没有凑全;将就____________ III.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The young man was deep in ___________(think).2.The window was found _________(break).IV.词语辨析

1.calm/ quiet/ still/ silent

1)After the storm the sea became __________ again.2)Keep ______.The photographer is ready.3)Your father needs peace and _________ because he’s working.4)Don’t remain _________ on bad behaviors.步骤五:考试检测督促学生反复再现词汇。

以新带旧、以旧学新,新旧知识联系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因此,在词汇教学时应首先抓单词特征,根据词义、词性、词 音、词形、构词特点进行分类比较、辨析归纳、学新联旧、全面扩展,新旧词汇一体化、提高重现率、词汇深加工、采用各种学习技巧、鼓励形成独立策略等。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定律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停的进行抗遗忘的再现复习。以月考总复习、期中考试总复习、期末考试总复习为契机。不停让学生进行抗遗忘斗争。

结论: 词汇在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词汇量越大,对语言输入内容的理解能力就越强,输出语言材料时质量就越高。而通常情况下,在学习外语时,学生感到词汇很难记,即使记了很多词,单词使用时要么想不起来,要么容易出错。每次考试下来都是抱怨生词太多,根本无法准确理解,考试成绩总是不够理想。词汇的不足或不准确是每一位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最大的“拦路虎”。针对学生词汇学习中的种种困惑和误区,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从词汇学习的准确度以及高中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深度和广度为切入点,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点,并注意词汇教学的连贯性和层次性,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词汇实际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语境来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准确度和全面性。同时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定律,不断进行抗遗忘再现复习。经过实践,这种词汇教学方案,以词汇教学为英语教学课改的切入点,效果很好。事实胜于雄辩,在2005-2006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东营市统考中,我校高一年级英语课成绩取得了东营市第一名。其中二卷单词拼写题平均分比同类其它兄弟学校高3-4分。参考书目:

[1] D.A.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Edward Arnold, 1972.[2] Virginia French Allen: 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M] 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002

[3] 张科平:《韦氏音标与词根词缀》[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 仇保燕:《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M] 1983 [5] 王克谦:《英语的基本规律 速成记忆法》[M]

蓝色光标并购五步法 第5篇

我们来看蓝色光标是如何并购的。

一、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估值

并购过程中,双方最难确认的就是估值,不同项目、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类型,估值模型是不一样的。例如PS市销率估值法,企业价值是企业的收入做基数,乘以相应的估值倍数,如收购尚无利润的企业时可以采用此类方法;还有的企业会用现金流估值法,通过对未来3~5年现金流状况进行折现的方式来估值。

蓝色光标对被并购的企业的估值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PE市赢率估值法

按这种估值方法,企业价值=年利润(基数)×市盈率(PE倍数)。

按照被整合公司上一年度或本年度的营业额为基数,确定一个双方可以接受的利润率,得出一定的利润值,用这个数字乘以相应的PE倍数,得出公司估值。

例如精准阳光,其在高端社区户外广告这一细分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蓝色光标按照精准阳光2011年承诺的税后利润3250万元的10.5倍市盈率确定了交易价格。

对金融公关集团估值时,A股市场上具有可比性的传媒公司是创业板的华谊嘉信和中小板的省广股份。当时华谊嘉信动态市盈率为38倍,省广股份35倍,而整个创业板为50倍。蓝色光标按照金融公关集团2011财年经审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谨慎地给了其10倍市盈率确定交易价格。

第二种:净资产估值法

今久广告是蓝色光标众多并购公司中,唯一以“净资产估值”法做并购定价的,并购金额高达4亿多元。其交易价格及定价依据主要根据今久广告经审计后的《资产评估报告》。

二、确定支付方式

在资金支付方式上,由于蓝色光标2010年2月上市后募集了6.2亿元资金,所以其支付方式大多是利用上市募集资金,但是在今久广告收购中,除了现金,蓝色光标还用了增发股票(通过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完成,也就是“现金+股份”。

对于非上市企业而言,并购时采用“现金+股份”的支付方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例如,并购款采用50%现金、50%换股,意味着可以用一半现金、一半企业股份完成收购。当年的框架传媒就用极少的现金,借助资本力量在2005年7月一举收购8家主要的竞争对手,从而占据了电梯平面媒体的垄断地位。

对于后续并购资金来源,蓝色光标表示完全依靠现金流并不现实,会广开来源,如从银行贷款、发行融资券或公司债等,必要的时候还会在二级市场再融资。

三、选择收购方式

蓝色光标主要的收购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增资。例如励唐会展,2011年3月,蓝色光标以自有资金向上海的全资子公司增资460万元,用于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励唐会展策划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所占股份为20%。

第二种:股权转让。刚上市不久,蓝色光标就以1800万元收购百合媒介3%的股权。

第三种:增资和股权转让组合拳。大多数投资和收购企业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以收购金融公关集团为例,香港蓝标出资港币5000万元增资,占金融公关全部股权25%。增资完成后,香港蓝标又收购金融公关集团15%股权,收购对价为3000万港币,至此合计持有金融公关集团40%股权,原股东Aries International持有金融公关集团其余60%股权。

四、设置对赌条款

在投资与并购时,蓝色光标擅长使用对赌条款。例如,在对金融公关集团的投资中,蓝色光标规定了“业绩承诺”,而在股份比例超过51%的收购项目中,蓝色光标都做了详细的“估值调整与业绩承诺条款”,也就是俗称的“对赌”。对赌协议是指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或融资方可以行使某种权利。

蓝色光标2012年年底中止对分时传媒的收购,就跟对赌协议有直接关系。2012年9月27日,蓝色光标拟募集资金2.2亿元收购分时传媒100%股份。双方签订了未来三年利润的对赌协议,但证监会在收购预案的反馈意见中提出,若本次并购完成时间跨至2013年,分时传媒须延长一年业绩承诺期。蓝色光标与分时传媒未就此达成一致,收购终止。放弃分时显示了蓝色光标审慎的收购态度,证明它并不是为收购而收购,而是尽可能考虑收购中的潜在风险、保护上市公司的利益。

思恩客并购案中,蓝色光标通过“股权投资+增资扩股”方式投资,对未来三年的业绩都做了对赌约定,如果思恩客未来净利润没有达到约定要求,蓝色光标有权要求原思恩客股东予以相应的现金补偿。在美广互动、精准阳光、今久广告的协议对赌中,蓝色光标还详细约定了未来利润和收购的PE值倍数的关系。

精准阳光具体案例

精准阳光主营业务为户外广告及发行生活类杂志。蓝色光标按照精准阳光2011年承诺税后利润3250万元的10.5倍市盈率确定交易价格。蓝色光标的上海全资子公司出资1.74亿元,其中以3500万元向精准阳光增资,以1.39亿元受让增资后精准阳光原股东所持的股权,以共计持有精准阳光51%的股权。

精准阳光原股东对于交易完成后的税后利润数额、年利润增长率和各年度经营性净现金流增长率作出如下承诺:第一,精准阳光2011年、2012年、2013年税后利润分别不低于3250万、4225万、5070万元,且2013年税后利润年增长率不低于20%;第二,精准阳光在盈利承诺期内(2011年~2013年)各年度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增长率不低于同期税后利润的增长率的80%。

对于未来实际盈利和预计的盈利差额,蓝色光标与精准阳光原股东约定如左图。

如果盈利承诺期内,精准阳光经审计后的2012、2013年的税后利润未达到盈利承诺标准97%以上,则精准阳光原股东应按照以下公式以所持股份进行补偿:

每年补偿的股份数量=(截至当期期末累积净利润承诺数-截至当期期末累积实际净利润数)×收购股份总数(精准阳光总股份的51%)÷补偿期限内各年的净利润承诺数总和-已补偿股份数量。

对赌结果:精准阳光2011年实现净利润3693.32万元,超过当初收购时所作出的承诺3250万元。

五、控制并购风险

经过多年探索,蓝色光标在并购方面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适合中国企业现状的风险控制和收购模式。中国本土的传播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财务规范程度差、信用度较低,因此并购整合难度很大。针对这些,蓝色光标并购时采取跟外资公司并购全额支付现金所不同的操作方式。具体方式包括:针对不熟悉的领域先参股,熟悉并规范之后再增持到控股;保留管理层,签订业绩承诺或对赌协议;在达到业绩预期后进一步增持股份;在支付上采取分期付款,“现金+限制性股票”结合的方式避免道德风险;与现有管理层签订同业竞争条例防范业务风险;对骨干员工授予股票期权保证工作积极性;保留业务完整性,通过注入蓝色光标的管理信息系统逐步整合运营平台。

“五步法”认识排比句式 第6篇

一、读一读发现特点

对于排比的句式学生也许在低年级的时候就有初步的认识,学生往往凭主观印象觉得这个句子是排比句,至于为什么是排比句、排比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不清楚,因此,要充分利用对话中提供的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让学生自读自悟,发现排比句的表达特点。学生经过自读,发现“内容都是写漓江的水的特点”“每个句子当中都有‘漓江的水真……啊,……得……’”“每个句子都很像”“有三个句子很像”等,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排比句的表达特点,教师对学生的发现加以小结,至此,学生对排比句的特点就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找一找发现共性

为了印证自己的发现,找到共性,让学生回忆第一单元课文,从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学生经过查找,发现本单元还有类似的句式,分别是《桂林山水》第二自然中描写山的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记金华的双龙洞》描写溪流的句子“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调子”。《七月的天山》第4自然段描写野花的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学生甚至发现了《桂林山水》第二自然中描写山的长句子中第一个句式“……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也是类似的句式。随着学生的发现,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根据这些句子,小组讨论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经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些句式的共同特点有“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事物”“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相似的句子”“有一部分字词相同”。教师告诉学生,具有以上特点的句式就叫排比句,并对学生的答案加以归纳,学生对排比句式的共性加深了印象。

三、背一背积累提高

教师告诉学生,排比句有节奏感,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许多名家名作中都用过,然后课件出示名家名作朱自清的《春》“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增加积累,感受排比句式的节奏之美、气势之美。

四、改一改尝试运用

了解了排比句式的特点,就要学以致用,让学生尝试运用,为了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先让学生把课文中熟悉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式,如: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____,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____,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五、试一试学会运用

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课标在第二学段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学生对排比句的表达特点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之后,就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小试牛刀,大胆创作,能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排比句式描述身边的景物,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学生用排比的句式描写汀江河、西普陀、公园的花、美丽的校园等,“汀江河真长啊,长得一眼望不到头;汀江河真深啊,深得看不见底;汀江河真静啊,静得听不到水流的声音。”“西普陀的山真绿啊,绿得逼你的眼;西普陀的山真高啊,高得快碰到天了;西普陀的山静啊,静得能听见鸟儿的叫声。”“学校花圃里的红花!木开得正艳,像灿烂的晚霞,像璀璨的烟花,像燃烧的火焰”……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能恰当地使用排比的句式,一经发现,要及时表扬。

说明文教学“五步法” 第7篇

一、找准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找说明对象, 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 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 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 也可从材料中归纳。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就是苏州园林。《万紫千红的花》一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花呈现各种色彩及变色的原因。注意:“说明对象”不同于“说明的主要内容”, 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上其特征, 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 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是某一事物所具有, 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 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 如性质、功能等。一般来说, 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 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 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事物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抓特征可以从标题着眼, 也可以从分析材料入手, 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然后归纳小结。如《苏州园林》一文, 围绕“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 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 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通常, 概括事物特征采取的方法是:l.从文中的语句直接找出事物的特征。特别是每一段的中心句, 事物的特征一般隐含其中。中心句有时见于段首, 有时见于段中, 阅读时要注意筛选。2.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3.文章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 需要逐层、逐段加以概括、提炼。4.事物的特征表述时一般是主谓句或主谓短语形式。

三、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 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就是采用了时间顺序说明。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 或从外到内, 或从上到下, 或从前到后, 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就采用了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的特点。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如《苏州园林》一文就是采用逻辑顺序来介绍园林各方面的特色。

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或空间顺序, 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一般都有标明时间的标志性词语, 空间顺序一般都有表示方位的词语, 逻辑顺序往往有表示因果、条件、主次等关系的词语。掌握了这些知识, 再结合具体的文章, 就不难判断出文章的说明顺序。

四、探究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 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 就要使用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在语言形式上往往采用判断句式。如《统筹方法》一文中, 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给统筹方法下定义:“统筹方法, 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2.作诠释:即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或特点作适当的分析说明。它在语言表述上不必十分概括、精练, 也没有下定义严密。如《向沙漠进军》中第四段对“游击战”“阵地战”的诠释。从形式上看, 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 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从严密程度来看, 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 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 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 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3.作比较:即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可以是同类相比, 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 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从而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 极少使用彩绘”。又如《向沙漠进军》中“三地日照时间长度的比较”。

4.作引用:即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 从而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 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

5.列数字:即从数量上运用准确的数字来突出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使用这种说明方法, 可以使读者通过准确而具体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需要注意的是, 引用的数字, 一定要准确无误, 即使是估计的数字, 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并力求近似。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 作者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6.分类别:即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 将事物分成若干类, 逐类进行说明。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就分别说明了各种云的形态, 条理清晰, 一目了然。

7.打比方:即借助于人们熟悉的具体事物来说明人们不熟悉又不易说明的事物。采用这种说明方法, 可以使说明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具有强烈的可感性, 有助于读者对事物特征的理解。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 就像虹”, 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现出石拱桥的基本特征, 给人以美的感觉。

8.摹状貌:为了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可以进行状貌摹写。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 作者就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介绍柱头上雕刻着的不同姿态的石狮子。

9.举例子:即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这种说明方法可以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 更生动形象, 能够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以便读者理解。在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 首先要把握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 然后结合具体语言环境, 联系所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分析、综合归纳。

五、品味说明语言

准确、严密、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三大特点。

1.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 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只有准确的语言才能反映说明对象的真实面貌。因此,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或数据、结论的来源、方式、途径等词语或短语, 都要求准确无误。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在于遣词造句怎样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从而理解其作用, 领会其妙处。2.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 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 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3.简洁性:说明文语言还有一个特点是简洁, 也就是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 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 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高中英语预习“五步法” 第8篇

一、“读”:读熟单词、读懂对话和课文

1. 读单词。

学好英语,生词是最大的拦路虎。因此,课前预习生词很必要。预习时,对即将学习的单词词性和中文意思要作一浏览,采取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记单词;对难于理解或不会用的单词和词组,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纠缠”,课堂上可以认真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朗读或跟着录音带朗读,这样就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每一课的生词。

2. 读课文。

读课文分朗读和默读两种。朗读时应声音响亮,把重点放在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语音语调上。如果自备了课文录音磁带,可以先听一两遍录音,然后跟读录音。默读的速度不可太快,重点应放在对词义和句意的理解上。通过默读,要大概了解全文的意思。

3. 读对话。

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口语训练话题,学生课前可以反复朗读对话,甚至把对话背下来,运用对话中的词组、句型和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为课堂上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作好准备。

二、“画”:画出生词、短语

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让学生画出对话、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对一时搞不懂的词语、句型、新的语法作记号,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听老师讲解,避免盲目地听课。这一点对课文和语法的学习尤为重要。在预习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之后,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同时认真做课文后面的回答问题和与课文配套的练习册上的一些简单练习题,这样可以检验预习的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预习语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接触某一语法规则,然后结合例句观察这一语法的特点和使用规则,在不能理解的地方作记号,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和老师一起归纳、总结语法,并进行大量的操练,从而掌握语法,达到正确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查”:养成查字典和资料的习惯

学必有思,思若有疑,方可进步。思考产生问题后,解疑很重要,这就需要“查”。一是查字典,二是查阅相关的教辅参考书。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英汉双解词典》(甚至《英英词典》)和其他工具书把生词及其读音、词性、用法、例句记在笔记本上;对于课文,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网络、百科全书等查找背景材料。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给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思”:思考问题

教师要让学生思考课本中的问题和练习册中的预习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预习问题,同时说明要求,指明方法。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口头分析句子、口头翻译课文等形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客观评价预习结果。对认真预习、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对疏于预习、应付的学生给予批评和适当的惩罚,促使学生在预习中由被动求知变为主动求知。

五、“问”:提出自己预习中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预习不仅要预先熟悉一下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还要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从哪几个方面去发现问题呢?一是联系过去学过的有关知识,围绕词义、词的用法和搭配、句型结构、语法概念等发现和提出问题;二是围绕课文的内在联系、情节变化、说话人的意图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后,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直到弄懂为止。这种先预习,再归纳,最后带着问题听讲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简单句汉译英五步法 第9篇

一、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现状

当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许多学生要么无从下手,要么翻译出来的句子漏洞百出。学生的错误通常在于:

1. 句子结构错误。

一个句子翻译成英语后没有动词,或者有多个动词,但动词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如:“他在家。”译成“he at home.”正确的应为“he is at home.”;将“有52个人死于这次地震当中。”译成“There were 52 people were killed in the earthquake.”正确的应为“52 people died in the earthquake.”。

2. 忽视主语的转化,语中的主语不一定是英语的主语,如“昨晚学校着火了。

”学生译为“The school broke out a fire yesterday.”应为“A fire broke out at the school yesterday.”。

二、简单句汉译英五步法

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尤金·奈达(Eugene A.Nide)的理论核心是功能对等,他指出一个译者往往不会被错综复杂的句子表层结构所遮住视线,他会透过表层结构,看到句子的深层意义。也就是说,翻译句子应该分析它的句子结构。受这个理论的启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简单句汉译英五步法”,即,第一步,找出句子主干,第二步,找出相关的英语词汇,定谓语动词,英语重形合,它注重句子的严谨性,在书面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有谓语,而汉语重意合,句子形式松散。在汉译英时,确定了谓语就如同抓住了句子的核心。第三步,确定句子基本框架(简单句基本结构)。第四步,确定基本框架以外的词充当的句子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这些都属于句子的修饰性成分,它们起着丰富、完善、补充句子语意的作用。第五步,检查。首先是检查翻译出来的句子是否存在语法错误,然后还要对句子润色,使之更符合英语的特点。

下面,我们用句子来具体说明。如:

害怕挨骂,那个淘气的男孩没有关水龙头就走了。

第一步,找出句子主干:男孩跑了。

第二步,找出相对应的英语词汇:The boy,run away。

第三步,翻译句子主干,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句子的时态和语态,确定句子结构,进行英汉翻译,首先要十分熟悉基本句型。最基本的英语句型有三种情况:(1)若谓语动词是实义动词,就用“主—谓—宾”句型;(2)若谓语动词是系动词,如“是”、“是”、“变得”等,就用“主—系—表”句型;(3)若谓语动词是“有”或“没有”,则继续判断,如果是表“存在”的意味的“有”,如“教室里有三盏灯”,就用“There be”句型;如果是表所属意味的“有”,如“我有一辆自行车”,就用带“have”的“主—谓—宾”句型。

例句中,我们确定时态过去时,主动语态,选用主谓结构,翻译为:The boy ran away.

第四步,添加修饰成分,确定剩余词充当的句子成分。除去框架,剩下的成分只能是定语、状语、补语。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呢?因为只有确定了剩下的词充当的句子成分,才能帮助学生决定译成英语时,这个词该放在句中什么位置,注意汉英两个语系中,句子成分的习惯位置,防止中式英语的出现。如单个词作定语常放在被修饰的词前面,短语或句子作定语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等通常放在句首、句末,程度状语通常放在句中等。我们可以一点点增加。例如:

The naughty boy ran away.

The naughty boy ran away without turning off the water.

Afraid of being scolded,the naughty boy ran away without turning off the water.

第五步,检查。此时应特别注意:(1)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数是否正确;(2)词性、词义是否恰当;(3)介词使用是否正确;(4)一些惯用法,如词组的搭配等。

我们再看两个例子:

(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这个句子的主干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北京是首都或北京有历史。

我们这样处理:

Beijing is the catital city of china,with a long history of over3000 years.

Or

Beijing,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has a long history of over3500 years.

Or

Beijing is the catital city of china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over 3500 years.

(2)在最近的两年里,唐山修建了很多宽阔的马路。

有很多学生可能第一反应是:唐山修马路,唐山是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我们细想就知道这是错误的。当句子里没有出现动作的执行者时,我们就会用被动语态,然后我们考虑时态,“在最近的两年里”我们知道要用现在完成时,所以译为:

Many roads have been built.

Many wide roads have been built in Tangshan.

Many wide roads have been built in Tangshan during the past two years.

以上是对“简单句汉译英五步法”所作的运用说明,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用来解决句子翻译的问题。它的主要好处是,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将一个句子翻译的“大”问题分解成一步步的“小”问题来分别解决,从而使他们碰到句子翻译或写作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随意地或无可奈何地将一些英文单词堆砌在一起。另外,还要强调一点:此方法只是教给初学者或英语基础不大好的学生一个提高英汉互译能力的手段。学生在初学时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处理英汉句子互译的问题,以迅速地提高句子翻译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该学习一些翻译技巧,注意词汇、句型的积累等,经过不断地练习,才能逐步提高语言翻译能力。

摘要:本文所说的“简单句汉译英五步法”是句子翻译的一种方法,它对英语基础较差的高中学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简单句汉译英五步法,翻译现状,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教学五步法 第10篇

创设情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指导;反思求异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它让学生在一种自主、合作、探究中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

教师在教学的定位就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下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认为搞好课堂教学是关键。

1.教学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师要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不知要倾注教师的多少心血。教师要提高认识,投入精力去创设情境,加工改造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或设置问题。如: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提出和发现问题;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从上课开始的8分钟,自行设计相关的问题。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或课本内容提出或设置需要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级,激发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此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依照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有创造地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审时度势巧妙地设计出问题情境,既亲切,又生动。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急于探索的心理态势,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真谛与价值。

2.学生自主探索—让中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经验证明,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在情景的引入之后,要鼓励学生自己由情景中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和希望解决的数学问题,并逐步引导学生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来。

对上述提出或设置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类比、对比、联想、观察、实验、归纳、化归,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化的问题;或形成引入探索、有希望成立的猜想;事项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并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喾一的思考更科学化,为培养创造性思维作好必要的思考准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要激励学生,争取给更多的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他们得到自主解决的训练和感受成功的体验。

3.互相交流合作—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唤起学生创新的意识

有的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中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合作交流,可以“分组分群”,还可以“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式进行。对于一时“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否定,而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通过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三年的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具体作法是:我把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的问题集中,并转发到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每个小组派代表抢答;或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讲解演示。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每个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的学生虽然平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也敢于代表小组给大家演示,从而获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应该注意的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在合作交流之前,课堂中可能已经出现了两类学生,一类是已经通过自主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类学生不能在自主探索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

4.教师精细指导—细节指导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做的工作更是由许多的细节组成的。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都过分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教师指导过程上、环节之间的衔接上、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预先设立,这样做尽管提供给学生很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催生出多姿多彩的思维成果。

在进入教师的指导阶段后,要搜集各组汇报的疑惑,有针对的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你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不讲是不行的,也就是教师要做到有效的指导,这时候学生豁然开朗的惊喜就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对于各知识细节的把握,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问题意识,激发认知的冲突和思维的跃动,进而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5.练习反思求异—通过练习反思求异,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解决情景所引入的数学问题,或情景所带来的更深入的数学问题后,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拓展,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继续解决相关或相似的数学问题,自然而然教学环节就转到了练习反思求异这一部分。可以留下少许时间由学生总结,特别是反思一下本节课的知识。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来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并将新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引导学生提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设问、疑问、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习惯。

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人们有时还是把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拿来作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参照系。“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五步法” 第11篇

一、读

教学中我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 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 将其转化为问题, 一方面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 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使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习惯, 学会提出问题, 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例如, 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 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 再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 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又设问:“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 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 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样, 学生读中有思, 思中有得。

二、讲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讲不要平淡无味, 要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手法, 打破这种平静状态, 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 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不好理解, 我采用组合媒体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 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 “叮当”一声, 学生不禁拍手称奇, 兴趣盎然。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 对地动仪的精妙一目了然。

三、问

在历史教学中, 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 师生一同展开讨论, 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 引导学生思维, 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加以点拨启发, 开启学生的思路, 当堂讲清疑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要及时点拨, 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如讲宋元三大发明时学生提出火药、火药武器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意义, 教师先让学生相互讨论, 各抒己见, 而后教师联系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补充, 归纳:火药、火药武器的使用是兵器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改变了以往单纯靠大刀、长矛、弓箭作战的局面;火药、火药武器传入欧洲, 对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学生质疑, 再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这就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记

“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记忆历史基础知识, 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针对学生实际, 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方法, 启发学生理解记忆。

1. 直观教学记忆。

直观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记忆。如讲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时, 为增加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感性认识, 教师带学生观看了学校附近一座庙内的一块大型浮雕 (泥塑) 。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塑像深深吸引了学生, 同时提高了他们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前后联系记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把教材组织得先后有序, 使讲课既能一环扣紧一环, 又可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 巩固旧知识, 做到温故而知新。如将初一历史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中河姆渡、半坡遗址原始居民和上课中的北京人、山顶洞人联系记忆, 效果较好。

五、练

学生在经过“读、讲、问、记”几个过程, 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 (包括课外练习题) , 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 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 一方面,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 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 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 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 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总之, “五步”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 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烦心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 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方法, 能使学习心理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升华到新的境界, 即向理性的升华。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读、讲、问、记、练”五个步骤, 采取师生互动、设疑导学, 精讲、强记、多练等方法, 学思练结合, 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所学知识。

上一篇:主体困境下一篇:退耕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