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银行发展前景

2024-07-26

民办银行发展前景(精选7篇)

民办银行发展前景 第1篇

(1) 学校产权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 (以下简称《民促法》) 第35、36条明确规定了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 享有法人财产权。民办学校存续期间, 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在民办高职技术学院中, 这一认识比较欠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民办院校获取银行贷款存在较大困难, 一是政策不到位, 他们不能像公办院校一样享有优惠的贷款政策;二是民办院校独自贷款不能为贷款提供相应的抵押担保。因此, 有的民办学院举办者认为, 学校是由他们出资办起来的, 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办学的情况之下, 他们有权以学校的一些财产进行抵押担保, 譬如学生的学费收取权、学校的校舍等。这些都是对学校法人及学校对法人财产权认识不准确的表现, 同时也违背了我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

(2) 合理回报问题。出资者的合理回报问题也是社会各界讨论的一个焦点。《民办教育促进法》51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要的费用后, 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然而, 当前在许多学校, 办学方不是从办学净收益中取得回报, 而是直接从收取的学费中提取, 有的提取百分之几, 有的提取百分之二十几, 甚至有的提取百分之三十, 剩余经费才用于办学开支。这一做法严重违反了《民促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实施条例》) 的相关规定, 造成学校的学费收入不能充分保证正常教学需要及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3) 学校的管理体制问题。按照《民促法》和《实施条例》, 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部分独立院校中存在着投资方、举办方和管理方三方。管理方承担着学校管理责任, 重点是教育教学、学生稳定工作、后勤保障相关工作, 但都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 管事的不管钱, 管钱的一般不管事, 三方责、权、利不清晰, 不对等。同时, 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办学, 目前在一些方面还受制于校本部, 而校本部往往在责任履行上缺位, 只获取收益。在部分高职学院中, 只有出资者和管理者两方, 权责关系相对比较清晰, 但是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体制上, 有的学院由出资者的配偶出任财务主管, 这种家庭式的管理体制是任何财务管理的大忌, 极易滋生一些不良行为。今后立法应当在管理体制上明确规定, 与出资者有利害关系者必须回避。

(4) 教师平等待遇问题。与公办院校教师待遇相比, 民办院校教师待遇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一, 教师职称评定困难, 民办院校教师没有专门的职称评定机构, 导致许多教育工作者不愿意到民办学校任教;第二, 民办院校教师身份与公办院校教师身份是不一致的, 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中不包括民办高校教师, 使民办高校教师的身份地位处于尴尬境地, 其平等权利的享有可想而知。许多民办高校在为教师购买社会保险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保险费缴纳标准难以确定, 是按照事业单位的标准还是企业的标准来收取保险费, 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 保险单位普遍要求按照企业标准收取, 因此学校要缴纳高额的保险费。这就导致一些学院本愿意为教师购买保险, 但却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教师也不能像公办院校教师那样享受平等的权利。

(5) 助学贷款困难。《民促法》与《实施条例》只一般性规定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对于民办学校学生的助学贷款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 这是导致民办学校学生助学贷款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在所调查的院校中, 每年都有新生因为不能缴纳高额的学费而不能到校报到, 在校生中欠费问题也大有存在, 有的甚至因为不能继续缴纳学费而中途退学。针对一些比较贫困的学生, 有的民办高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类, 对部分学生的学费进行了相应的减免, 但这种能力是很有限的, 仅能解决极少的一部分学生困难。对此, 正大软件学院明确提出, 他们愿意缴纳学生贷款的全部风险金, 希望立法明确学生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简要分析, 提出了重庆民办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在学校产权的界定上需要进一步明确。根据《民促法》及《实施条例》设立的学校具有当然的独立法人资格, 学校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 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出资人将财产移交学校法人, 按照公益学校的财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如果学校不具有法人地位, 则根据办学主体不同实行不同的法律制度, 如个人独资办学则实行《个人独资企业法》, 合伙办学则实行《合伙企业法》。同时对民办学校的银行贷款, 应当有相关政策法规予以明确, 并对学校财产及相关收费权是否可以抵押担保做出明确的规定。

(2) 加强合理回报的责任制度。所有的出资者都要收取合理回报, 可以说这是当前他们出资办学的主要目的, 对此必须加以积极引导和规范。《民促法》和《实施条例》未规定明确的回报比例, 将比例的决定权交给董事会, 并报审批机关批准。由于各个学校发展情况不一致, 回报比例有所差异应当允许。如果采取一刀切的限定比例, 势必会影响一些办学效益好的出资人的投资积极性。而民办高校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这样的规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一方面给予学校自主决定权, 另一方面有审批机关的把关, 可以防止回报比例过高。基于重庆市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关键是要加强合理回报的责任监督机制, 切实落实《实施条例》第49条规定的法律责任。

(3) 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上, 应当实行一定的亲属回避制度。对此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私立学校法》, 明确规定董事长、董事及校长之配偶及其三代以内血亲、姻亲不得担任本校校长及会计职务。同时要求各民办高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建立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 并建立民办高校的评估体系, 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状况和财务收支定期公开。政府可以给办学较好的学校一定的奖励, 以鼓励民办高校良性发展。

(4) 对民办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作出相应的规定。进一步落实民办院校教师享有与公办教师相同的待遇, 民办院校为其教师购买社会保险时给予与公办教师相同的待遇。

民办学校发展策略刍议 第2篇

【关键词】 民办学校 发展 处理 关系

【作者简介】 石少波,湖北省宜昌金东方学校董事长、总校长。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2-0027-02

目前,民办学校整体办学思路清晰,品质较高,态势健康,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是要想稳健长远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政策的变化,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之路。

一、处理好与主管部门的关系,主动适应政策变化

处理好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每个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区域教育形势变化,双方的利益诉求时有差异,导致认识上的分歧在所难免,怨天尤人,奋力抗争,逆势而动,是不应该的,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做到尊重为先,理解为上,顺应政策变化,视政策挑战为发展机遇,变被动为主动。

近几年,宜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公立学校投入巨大,管理部门需要民办学校解决学生有学上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面对现实,宜昌金东方學校提出了差异化、优质化、特色化的办学思路,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家长提供了选择机会。在民办学校的寄宿制、小班化、强硬件和精细服务等优势逐渐被公立学校追平的时候,宜昌金东方学校又推出国际教育、儿童立场、海量阅读、智慧课程、社团活动、学业质量监控等措施,主动寻求新的发展渠道。

宜昌市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逐步提高重点高中分配生比例,到今年已经达到60%,对此,学校提出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推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办孩子成长体验的训练营,不办重点高中升学的集中营。改变质量增长方式,寻求学校的真正生命力。不唯升学率,超越升学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不唯高考,赢得高考,走科学发展之路。目前,金东方小学每期开出四十余门校本课程,外小引进朗文英语、开发智慧课程,初中二十余个社团每周两次训练活动,组建了百人规模的标准双管制交响乐团,高中推行心理导师制,这些措施的实施,逐渐成为了家长选择学校的又一重要因素。

宜昌市从前年开始禁止小升初笔试,要求统一组织入学面谈。既然国家层面有导向,主管部门有要求,学校就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不断研究改进面谈方式,摸索出一套可以考察学生心理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甄选方法,逐渐取得了社会公信度,报名规模和生源质量不跌反升。

二、处理好与兄弟学校的关系,共同谋求发展空间

宜昌民办学校数量虽不是很多,但单体规模较大,办学品质较好,声誉和生源都不错。这得益于办学者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一个区域内,同行是兄弟,不是冤家,可以有竞争,但绝对不搞恶性竞争,要向内使劲把自己的事做好,不要向外使劲把别人的事搞砸。更重要的是合作,共同把市场做大,遇到问题大家坐下来共同商讨,共同的利益共同争取,加强校际交流,哪所学校有活动就去到场站台,哪所学校有困难就相互声援,即使不能有具体的帮助,至少也在道义上支持。因为一所民办学校的衰败其实是区域内整个民办学校的失败。

一个区域内的学校最大的竞争在生源上,稍不自律就会伤感情。这些年在招生问题上学校做到了严格自律,招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三不”。一不夸大其词。在介绍自己、回答家长或他人问题时,做到客观叙述,不用“最、很、非常”等等一些程度副词夸大自己学校。二不贬低他人。遇到家长或朋友问其他几所民办学校,回答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十全十美只是一种愿景。不有意无意贬低他校,不用“唯一、仅有、绝对”抬高自己学校。三不虚假承诺。家长往往会要求学校对有些事项做出承诺,以便自己放心。学校能做到的就告诉做法,不能做到的就做好说明,绝不做虚假的承诺。

三、处理好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真正提升学生素质

民办学校的市场特性决定了家长是学校的衣食父母,学生是学校的生存命脉。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这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学校管理不能只把教师和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更要把他们作为管理的主体和资源。只有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待,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给他们之所需,谋划他们的未来,才是负责任的教育。

宜昌金东方学校提出“三个不变”“三个转变”,都是建立在把孩子视同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未来着想的基础上的。“三个不变”:一是“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不能变。办学的目的就是为家长和学生服好务,让家长满意、学生喜欢。二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不能变。这句话是学校培养孩子的精神气质所在,学生在学校要学的就是这八个字。学校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靠的自强不息,就是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三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待,把同事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爱,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来呆”,这个共同价值观不能变,这是办好学校的一大“法宝”。

“三个改变”:一是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取代过时的理念,真正让素质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学生的成长重于成绩,学生的素质重于分数,学生的未来重于现在。学校考核、教师评价、学生选拔、活动组织等都应该按照新理念来设计实施。二是要探索培养高品质的人的内涵。时代在变,家长的需求在变,人才标准在变,那么教育方式就必须变,金东方学校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课程设置上大胆改革,实施五类课程(做人处世课程——养心;学科基础课程——植根;艺术修养课程——怡情;智慧开发课程——启智;体质健康课程——塑形),培养高品质的人。三是学校的经营方式,由数量规模型发展向内涵品质发展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短期目标向长远规划转变。学校只有不断改变经营方式,才能保持健康长远发展。

四、处理好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回归教育公益本质

我们常常把学校形容成一户人家,是社会构成的一个单元。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社会教育力、影响力,应该是社会组织中的道德典范。民办学校从赚钱工具的社会形象回归到公益楷模的社会形象,这是事业常青、稳健发展的前提。

在体现学校社会公益本质上,宜昌金东方学校做了一些实效性工作。学校出资10万,和共青团宜昌市委共同举办宜昌市留守儿童夏令营,使宜昌五个偏远山区的56名留守儿童暑期来校参加全免费夏令营,同时为他们选择了56个“爱心家庭”,让他们享受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关爱。学校连续两年资助西藏加查县一线教师30多人来校进行了20多天的免费教学培训。学校2008年以来资助贫困学生1373人次,资助学生学费877万元,生活费60多万元。为了让知识能改变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学校去年成立了基金会,安排专人走访各县(市、区)贫困家庭。今年接纳了26名来自各县(市、区)的贫困孩子,学校对他们所有费用实行全免,并有专人负责跟踪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

这几年,宜昌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学校积极参与,组织师生进行文明宣传和文明交通导引活动。学校交响乐团在广场举行“亲吻祖国”大型公益教学音乐会,应邀参加宜昌市教师节庆祝、宜昌市文化节展演,为打造宜昌特大城市文化品牌积极贡献力量。这些做法改变了人们对民办学校的偏见。

实践证明,民办学校要想稳健发展,就应该回归教育的公益本质,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争取更多的支持,赢得更大的发展。

当前民办普通高校发展思路 第3篇

当前民办普通高校, 能够联系自身情况合理进行取舍, 主动承担可以实现的使命, 将教书育人作为基本任务与重要的使命, 把有限的服务资源投入到任务与使命之中, 想方设法培养更多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同时, 民办普通高校也需要通过为地方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方式体现其社会服务功能, 当前的民办普通高校在服务社会其他方面的技术较为薄弱, 途径较少。民办普通高校紧密围绕培养人才这个目标定位科学研究, 主要是研究应用型, 将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作为研究重点, 始终坚持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保证大有作为, 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方面力争多有作为, 在科学研究方面不要求必有作为。

二、当前民办普通高校获得的成绩

(一) 改善了办学环境

自从颁布实施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与实施条例, 使得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具备了法律基础, 实现了有法可依。另外, 很多城市也出台了对民办普通高校发展有利的政策, 为发展构建民办普通高校提供了政治的和谐环境。

(二) 一定规模的基础建设设施

民办普通高校扩大了占地面积, 建设校舍工作日趋完善, 不断增多的图书教学设备。例如, 江西科技学院在成立12年的时间内, 逐渐从弱变强, 逐渐发展成为校园面积5000亩, 超过30000在校学生, 资产总价值达到20亿元的民办普通高校。

(三) 设置了众多学科

既包括了社会学科也包含了自然学科, 有不少的民办普通高校已经有了重点学科, 逐步形成了学科的优势品牌。例如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就是面向河北范围的社会经济需求, 为建设地方经济提供服务, 重点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四) 师资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

1.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很多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不但有专职教师, 还有兼职教师。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形势, 民办高校逐渐重视专职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并且获得了显著效果。民办高校除了高薪聘请高水平中青年教师之外, 还对青年教师有计划的进行留用, 并且应用了各种方式积极培养, 促使其尽快成才。

2. 双师型师资队伍。

民办教育非常重视对实用技术或者管理人才的有效培养, 因此民办高校的教师不但拥有知识理论, 还具备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 或者是这两方面兼备的复合型教师。

3. 动态化的师资队伍。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既有专职也有兼职。在管理专职方面应当积极培养吸引优秀人才, 对师德较差、业务水平很低的人应当安排下岗或者转岗。

三、当前民办普通高校发展思路

(一) 清晰的定位

第一, 民办普通高校的目的就是对整个社会教育制度的激活, 通过为家长与学生提供选择的真正机会, 在竞争中促使公立与私立高校产生各自的优势特点, 主要功能是加强了社会的选择性与补充性。第二, 民办普通高校应当清楚自己的定位, 这样就能够对就业与招生问题有效解决。办学主旨就是对专业化应用型、智能型以及服务型人才的积极培养。以便对市场有效贴近, 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特色适销对路人才。

(二) 国家加强扶持民办普通高校的政策

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发展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与支持, 颁布实施了有利于民办普通高校发展的优惠的政策。国家积极推进评估民办普通高校工作, 在评审办学资质、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国家支持中介机构发挥自身的作用, 客观评估民办普通高校, 对办学行为有效规范, 构建优良的民办普通高校品牌形象。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 利用高效优质的管理服务制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空间, 推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校际合并与联合积极鼓励与指导, 并且综合应用各种有利条件, 对民办普通高校投资渠道积极开拓。

(三) 加强建设民办普通高校教师队伍

1. 加强建设自有教师队伍。

(1) 高薪聘请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必须舍得花费大砝码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民办高校需联系自身的发展目标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注重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 进一步提高办学综合实力。 (2)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提升科研水平。

2. 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考核、激励管理机制。

(1) 政府应当尽快明确民办高校的民办事业单位身份, 有效解决民办高校教师的身份与落户问题, 积极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系统, 在养老、医疗与公积金方面享受与公办高校教师相同的待遇。教育主管单位应当统一管理民办与公办高校教师的评审职称制度, 促使民办高校教师平等职称工作逐渐实现规范化管理。 (2) 在教师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其一, 是将教师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资源, 站在人资资源管理角度建设教师队伍, 注重全方位评价教师工作成绩。其二, 是重视分配人力资源, 尽量提高整体的人力资源效益。 (3) 不断激励教师。其一, 是目标激励, 设计合理的发展目标, 积极跳动教师的积极性;其二, 是竞争激励, 引进竞争制度, 在晋升教师职称、福利待遇等方面充分应用优胜劣汰的原则;其三, 是考评激励, 将科学的定量激励指标作为考核民办高校教师的主要目标, 并且在评定教师职称、培训培养、奖励资金上体现考核结果。

3. 不断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与生活条件。

(1) 关心教师的生活条件, 为教师解决生活难题。 (2) 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 逐渐对教师的薪酬体系进行完善。民办高校分配收入应当与市场薪酬水平进行紧贴, 不断对基本工资、紧贴岗位以及奖励业绩的薪酬体系进行完善, 在发放模式、分配方法以及管理机制上实施创新探索。

(四) 民办普通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第一, 充分发挥民办普通高校的自主性。很多高校通过独自经营、自主办学等方式逐渐实现了灵活经营。在管理制度上大部分使用了董事会领导的校长负责机制, 其重要特点就是由学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社会专业人士共同构成董事会, 经营决策学校的长期规划、发展目标、筹集资金、财政预算等重要事务。第二,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市场化与开放化, 公立高校对于市场需求反应比较迟钝, 这样就为民办普通高校创造了发展空间。民办普通高校应当具有自强自立的理念, 积极筹集资金办企业。

四、结束语

我国的民办普通高校历经30余年的发展, 在办学方式与竞争能力的运行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不管是分析世界发展经验, 还是分析我国的历史经验, 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现象, 政府教育部门应当积极支持民办普通高校的发展, 对其科学指导, 有效规范, 促使其更上一层新台阶。

摘要:我国民办普通高校自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但其在建立之初就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 因此迫切需要对当前民办普通高校发展思路进行分析, 对其的长远发展积极探索。主要分析了当前民办普通高校的历史使命、民办普通高校获得的成绩和民办普通高校发展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发展思路,成绩,政策

参考文献

[1]李钊.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办学特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 (2) .

民办高校内涵发展模式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内涵发展 ;竞争;特色;跨越式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发展是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命运。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发展意味着生存与竞争,科学发展则意味着生命和活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学校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着眼于内涵发展,从重“物”向重“人”转变,从重“硬件”向重“软件”转变。学校发展需要扩大规模,更新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硬件水平,这是办学的需要和条件保障。但仅关注学校外延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本质,也是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必须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育人效率、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功夫。也只有这些软实力的增强,那些硬件设施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设备条件先进、学科体系齐全、师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良的全国知名民办普通院校。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内涵发展为主,创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创建应用型大学的必要性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统招资格、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發挥自主办学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我国最具贡献力和影响力的民办高校之一,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2013年又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联合评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积极进取的校领导班子并不以此为满足,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确立了“创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其必要性主要在于: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招生人数迅速增加,在校生人数倍增,招生和就业制度改革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意味着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应用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应运而生,可以肯定在未来三十年、五十年以后,应用型大学将是高校发展的主要潮流。有人认为“应用型大学就是从事以本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并从事相关实用研究的大学”;一般情况,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我国目前大学培养的特点,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借鉴发达国家或港澳台地区的发展经验,在大学结构体系中,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及应用型大学,合理的结构比例应像金字塔的三层,应用型大学应是比例最大,最为广泛的基石。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成立时便明确指出,它不是一所传统的大学,而是一所“致力提升工业科学及艺术的院校,且研究亦以应用为本。” ;香港理工大学(原香港理工学院)自1994年创立以来一贯重视专业培训,强调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环境中,校长潘宗光在工大成立之初就明确决定“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做一所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大学,跟其他大学完全不一样,走我们自己的路。” 家长和学生对应用型大学这一理念是否有明确的认知呢?目前没有人做过统计调查,无法准确判断,但长期以来受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短期内要让大众都明了不同类型大学的区别还有待时日,不过值得欣喜是的,职业招聘方越来越亲赖应用型大学的毕业生;连续几年的有效统计数据表明,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不管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职场都越来越清楚应用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区别,这也将有效带动家长和学生对不同大学类型有更清楚的了解。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明确的办学方向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已成为应用型大学的佼佼者。学院长期坚定自己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这对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巩固教育改革成果,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办高校竞争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民办教育竞争激烈。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50年代初转为公立学校。此后近30年间,我国没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从80年代起,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近年来已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正在逐渐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力量。但是,比起同期公办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规模较小的阶段,特别是当公办高等教育规模显著增长的同时,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规模从2000年起开始出现波动,仅为公办在校生的1/9左右。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增长相对稳定,生源竞争也日渐突出。北京、山东、江苏、江西、福建等高考生源大省地纷纷传来高考人数下降的消息,“创新低”等字眼也成为相关新闻标题的关键词。河南2011年高考报名人数85.5万,锐减近10万人,是有史以来“跳水”幅度最大的一次。“考生生源持续减少,这将使中国大学的‘生态圈’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重新洗牌”。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多数省份高考人数呈减少态势,其中不少地方高考人数大幅减少,高校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生源竞争。教育专家表示,中国高等教育拐点在即,持续10年的高等教育“野蛮生长”或将终结。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审时度势,另辟蹊径,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创建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可能性

(一)从历史经验看

从国外一流大学发展历程看,都经历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在美国高校联合会(AAU)成员大学中都有不少建校历史不足五十年的后起之秀,他们的经历說明通过跨越式发展建设一流大学是可能的。如美国加州的九所研究型大学,有6所为AAU成员大学,期中UC san Diego(1960)UC Irvine(1965)UC Davis(1959)均为建校历史较短和发展较快的大学。再如,中国香港科技大学也仅用十五年进入世界一流名校行列。跨越式发展应是我国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大学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着国内外的环境优势、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注意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成功办学经验,正确制定适合国情和校情的战略规划,注重发展后发优势,通过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应用型职业大学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二)从发展历史看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起始于“海燕技校”,校长李海燕是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教育专家。她白手起家,从几台缝纫机、几个学生开始,一步步滚动式发展,进入全国名校前列。一是依靠党和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二是靠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三十多年的创业历史告诉人们:李校长想办的事一定能办成,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已成为周口、河南,乃至全国干事创业的新名片。有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有一千二百万勤劳向上的周口人民做坚强后盾,实现上水平、上层次、创办应用型职业大学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从自身基础看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结构科学合理、教育质量优异、科研成果突出的应用性综合大学。现已基本具备申报全国应用型大学的条件,其主要优势在于:

1、有一个团结奋进、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他们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积极进取、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使命感,具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和科研水平,能深刻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及董事会的办学理念,有能力带领广大师生员工顽强拼搏,成为创办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核心力量。校长李海燕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教育专家,多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等称号,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思想开放、志存高远,是创办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带头人。

2、有一批学有所长、爱岗敬业的骨干教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5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12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15人,具有“双师”素质的478人,享有国务院津贴的专家2人。既有从其他高校选调的教学、科研骨干,也有从其他行业招聘的业务精英,还有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工作勤恳、爱岗敬业,教学经验丰富,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是创建一流应用型大学的重要资源和主力军。

3、教学设施一流、环境优美。学校地处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美誉之称的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传承着人类6000年的文明。校园环境优美整洁,教学设施齐全,是理想的修身治学之地。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多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有72个实习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达5270万元。多功能图书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万人体育场、游泳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三、探索和思考

创建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既是一项创新,也是一项创举,这里面有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研究。下面仅从如何理解和界定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如何进行跨越式发展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如何理解和界定应用型大学

目前我国对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尚没有一个被普遍公认的定义和量化评价标准。国内外学者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主要定义在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上,主要从学校实力、社会贡献、国际声誉等方面的一个综合概念。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的,它应该从培养学生素质着手,实施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应用型大学应抓住培养质量这个关键点,将理论、技能、实践、认证等环节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出前瞻性的复合性人才。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教育教学质量高、社会信誉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应用型大学即为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型。

(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1.创品牌,促发展,形成特色。自2008年以来,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了在全省的影响力,为学校加强品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办高校要面临残酷的竞争,生源减少导致民办高等教育重新洗牌,社会形象差、品牌影响力弱的民办高校将面临倒闭的风险。适时的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上来。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普通高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应用型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并据此制定了应用型、技能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是完全正确的。继续坚持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品牌,使双证书和充分就业、高薪就业成为我校的特色品牌。

2.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办学层次。一是选定目标,突出重点。一个学校不可能什么学科都达到一流,要有选择,突出重点。杨振宁教授曾讲过一个观点:一个学校只要5-10个学科进入世界行列,其他学科高于一般水平,他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他的意思非常清楚,学科建设不能遍地开花,均匀用力,要选定目标,突出重点。通过重点学科带动全校学科,上水平,上层次,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在选择重点学科时,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并保持选择的科学性、客观性和适应性。

3.引进和稳定师资队伍。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由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学术大师在大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少一流大学教师是当前制约建设一流大学的一大瓶颈。近些年来,周口科技职业学院从全国高校、企事业单位选调一批教授、副教授及其他中高级专业人才,又从普通高校招聘了一大批博士、硕士,为学校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年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之处,亟待加大引进力度。有一流的教师就有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大学。同时,注意处理好特殊人才引进和本校教师培养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重视人才引进而忽视本校优秀教师的培养,挫伤他们发展的积极性,而是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使双方都能得到完全、充分的发展。

4.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课程设置的立足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普通人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又包括大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出发,高等学校课程设置应具备以下原则:第一,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以争创本科教学优秀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第二,设置课程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原则。课程设置需要多样化,课程设置的目标和措施首先要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教育,在确保共同必修的核心领域的同时,通过选修和多样化的教学要求,适应学生的能力倾向。总趋势是,低年级以综合课为主,高年级多设单独科目,能力较强的多学习分科课程,能力较弱的多学习综合课程、加强学习的多为单项科目,文理交叉的多为综合课程。第三,课程设置中的知识型课程与技能型课程并重的原则。一个人通过传统教育获取的知识不可能“受用一生”,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概念。这就要求学校全面改造学校的教育课程内容,变只是传递知识、复制知识型的课程为知识操作、知识创新型的课程体系,知识型课程和技能型课程并重,强调适应面广的普通教育与专深的学科探究相结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课程设置的总目标,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出发,一流学校课程学习要掌握知识性、职业性、事业性和开阔能力。使学生在“学知”的同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这是基础教育的四大支柱。教育必须履行的职责是开发每个人的潜在职能,这些职能包括记忆力、推断力、想象力、体力、审美力、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具体设置课程体系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质量要“精”,每门课程尽量浓缩精华。二是课程数量上要避免简单的增或减,针对高等学校课程总量较多、选修课较少的弊端应减少专业必修课数量,增加人文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任选课程。使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要、兴趣以及社会需求自由选课。三是注意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整合和优化。从改革的现状看只注意课程设置的增删,往往忽略原课程体系内部结构的整体性。

5.开放办学,提高科研水平。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之一,是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形成的基础和支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保证,科学研究能力也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过去几年,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科研工作在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课题立项、学术交流、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科技竞赛、民办教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建设一流民办大学,提升学校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管理体系,形成专兼结合的科研队伍,开展多种多样学术活动,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使我校科研能力达到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水平。

6.强化实验、实训,提高动手能力。应用型大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是应用型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教育资源,加强管理,科学安排,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国外把实验教学、毕业论文和课堂教学视为学校教学的“三鼎足”。在德国的应用型大学中,实践课程占总课程的50%以上。但我们也不能照抄照搬、一概而论,还要注意学科差异。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青睐,得益于实践教学的成功。所以,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这是我们创建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明显优势,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

【参考文献】

[1]王大中:建設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思考与实践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6

[2]邬智 赵矩明 王德林: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2010.5

[3]陈武元 洪真裁:关于中国高校分类与定位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育》2007.2

浅谈民办学校上市发展 第5篇

关键词:民办教育,法律地位,上市难度,上市建议

近年来, 我国民办教育获得很大发展。根据《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报告》的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总值约为6800亿元, 预计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9600亿元。虽然与公办学校相比, 民办学校在国家政策、经费来源等方面仍处于劣势,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有的公办学校已难以彻底满足人们获得更高教育服务的需求, 从而为民办学校提供了巨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已出现以新东方为代表的一批发展迅速, 已成功实现海外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 民办教育可以此作为自己发展上市的借鉴。

一、国内民办教育行业上市现状

总体来看, 由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国家不断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 人口基数巨大, 中国人重视教育的历史传统, 加之教育培训机构现金流充裕、抗衰退性强等因素的存在, 使得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正日益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截止2010年12月, 国内有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正保远程教育集团等培训教育机构先后获得风险投资并且成功上市, 总市值超过92亿美元;包括中职北方汽车职业培训学校、万国教育集团等在内的273家学培训教育机构获得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注资, 涉及金额超过27亿美元;红黄蓝幼儿园、大地幼教机构等在内的175家学前教育机构获得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注资, 涉及金额超过16亿美元。大量资本的注入, 有利于民办教育更加规范化, 形成规模化产业块, 向国际品牌进军, 教育机构在资本结构和管理上也将更加透明、正规, 有利于该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国内民办教育行业上市发展的隐忧

但上述热闹景象并不能掩盖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多年来的问题与冲突。来自国外的投资者们往往惊讶的发现, 在中国社会教育这个被时常定义为“社会福利”的行业背负着太多与商业原则并不相符的包袱。软银中国公司总裁薛村禾曾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我们前后也看过不少教育项目, 但都没有最终下定决心去投。这个行业仍然让投资者觉得有不确定性。而来自盛金资本的一位合伙人则直截了当地指出, 现在的民营教育机构基本都是花钱圈地、扩张, 盈利模式看不清楚, 市场信心不足。具体来说, 国内民办教育行业上市发展存在法律地位、登记机关及税收等方面的障碍。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民办非企业法人的自然属性就决定了其难以成为上市主体。

此外, 虽然法律规定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但对何为合理回报以及合理回报是否意味等于营利等问题尚未作出明确规定。与一般企业相比, 民办学校对结余的支配权要更多地受到国家的限制。

其次, 民办学校在审批和登记机关环节上也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如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 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权限审批。以培训成人教育为主是由教育部和社会劳动部部共同审批, 目前这种审批部门有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工商部, 登记部门有民政部和工商部, 这种较为混乱的审批登记现象, 将对我国民办教育机构整体上市的核准造成障碍。

再次, 国家对公益性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和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在税收方面采取的是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 到目前为止,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捐资举办和不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但对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一直未出台, 并因此给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举办者举办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造成一种不确定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税收法律障碍。

最后, 目前我国适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会计制度存在问题:适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会计制度尚不健全, 收付实现制下的收入确认方式不利于某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上市。

民办学校无法获得公立学校那样的大量财政拨款, 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也极难取得, 现阶段国内资本市场不对其开放, 仅靠投资者投入和学费收入又难以满足学校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海外上市便成了民办学校获得资金的重要选择。但民办学校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原因在于投资者看重的往往是公司的成长性, 而要证明公司的成长性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才能建立投资人的信心。除此之外, 企业本身的规模也很重要。实际上新东方和环球雅思之所以表现相对突出, 便部分得益于规模优势。而获得这一优势的关键, 则是必需的时间与积累。教育产业要先做服务, 培养口碑, 三五年后才能谈得上发展。设备、师资、场地等固定资本投入则是随着消费度的增加不断扩大的。这也使得教育行业本身所需要的信任度通常更大, 长期的坚持与细节的贯彻缺一不可。

三、民办学校上市建议

中国的教育培训业, 已被风险资本家公认为最值得投资的行业, 但在业内, 谨防扩张风险、突破行业瓶颈的呼声也日益高亢。笔者认为在目前法律框架制约下,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国内外上市进行资本融资。

(1) 找准学校定位, 实现外延与内涵的同步发展

在越来越挑剔的投资者面前, 教育机构对自己的定位必须更为精准, “大而全”远远不如“小而精”让人印象深刻。随着民众收入水平高, 对获得高质量教育服务的要求迫切, 这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学校应向着生源来源多元化、教师培养国际化、课程设置突破单一化、学校文凭的国际化的教育目标发展, 在时机成熟时可以采取兼并、合作、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扩张, 力争把学校变成国内乃至国际名校。但需要注意的是, 学校在实现外延扩张的同时必须注意内涵发展, 必须以主业为主, 即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以学前和中小学教育为主, 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发展网络教育和教辅培训等相关行业。不能仅是为了筹资而上市, 上市应是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水到渠成的事情, 应作为长远规划, 而不能急功近利, 这点是最为重要的。

(2) 吸引上市公司投资或参股

虽然现阶段无法直接在国内上市, 但民办学校如能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可吸引上市公司投资或参股, 将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与学校的办学优势结合起来。上市公司介入后, 可以对非直接的教育活动, 如资金募集、后勤管理、资产经营、校办产业等依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使学校全心全意办好教育。

(3) 考虑多种融资模式, 吸引民间风险投资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我国民间已经积累起巨额资本, 教育培训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其投资热点。民办学校应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注意内部产权关系, 在争取银行优惠贷款或者股东再投资的同时, 还可通过租赁、担保、合作、并购等方式获得资金, 也可采取校企合作, 校校合作, 实训基地共建等多种融资合作方式。

四、结束语

在2011年3月份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 民办教育实业家或投资者、同界别、不同背景的代表委员也在为民办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民办教育在提高学校质量和教师能力的前提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 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使民办学校决策走上规范、科学的道路, 通过规范化决策和管理来规避扩张过程中的经营风险。相信不久的将来,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 民营化的学校很可能在未来二三年内登陆中国A股市场。

参考文献

[1]研究咨询部.2009年中国教育行业投资统计分析报告[J].ChinaVenture, 2010, (2)

[2]陈杰.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境内上市面临的法临的法律问题[J].新浪教育, 2011, (3)

[3]李威.教育行业渐成创投避风港危机中吸引资金近20亿元[J].中国会计报, 2009, (4)

[5]姜澎.民办教育机构被迫海外上市[J].文汇报, 2011, (2)

民办银行发展前景 第6篇

一、构建和谐民办高职校园外部保障

邓小平同志对教育的重要性作过精辟的概括——“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中国要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 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 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的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教育, 必须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 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 需要构建和谐教育的社会氛围。《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的事, 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一) 加强政府对民办高职的支持。

重视教育的政府是有远见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府是更有远见的, 中国要教育和谐, 职业教育不可或缺。民办高职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主体, 对构建和谐教育功不可没。但由于其自身的力量薄弱, 自身的发展在某些方面颇受限制, 因此, 更加需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作为亲民的政府, 应该在政策上给予优惠。

(二) 争取社会支持是关键。

学校是育人的小学校, 而社会才是育人的大学校, 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十分显著。几年来, 社会各行各业对教育工作十分重视, 很多单位、部门与民办高职院校签定实习基地开展“共建”活动, 很多社会有识之士大力支持民办职业教育事业, 设立了很多“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 很多同志主动到民办高职院校担任校外辅导员, 共同为民办高职教育工作献计献策。但社会毕竟还存在很多阴暗面, 很多孩子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有的沉溺于网吧、游戏机而不可自拔, 有的存在很强的拜金主义思想, 有的参与赌博打架, 这给民办高职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构建和谐民办高职校园内部保障

(一) 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指导者, 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主体,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坚持教师的中心地位, 全心全意依靠教师,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1.实施人性化制度管理, 保障教师的基本人权。我国已经签署了《国际人权国际公约》, 履行庄严的承诺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很多管理者只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时保障学生的人权, 而在实施管理时没有保障教师的人权。民办高职教师也有自己的人权, 有自己的需求, 更需要关怀、理解。这就要求教育行政管理者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 即在保证制度落实的前提下, 尽力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的人文平台环境, 淡化行政手段, 尊重教师、爱护教师。这样的人性化管理, 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有效地沟通和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确保既定办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2.行政人员要转变观念, 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意识。行政人员的权力是民办院校投资业主给予的, 当然应该对权力的提供者负责, 但这种负责不是通过自己的滥用权力, 对教师进行高压政策来实现的。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 让教师从内心里佩服行政, 自觉服从领导。因此, 管理者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办高职工作, 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观念。构建和谐民办校园, 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民办高职要发展, 过硬业务素质的教师是关键, 所以行政人员要用满腔的热情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着重抓好以师爱为核心的师德风范工作。此外, 还要为教师提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平台, 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的培训, 学校用专家报告、校长讲座、教师网上论坛等形式进行交流, 安排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活动, 用教学交流课、展示课、汇报课、探究课等形式, 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 构建和谐的学生成才氛围。

民办教育不仅仅是奉献上一张张毕业证书, 而是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优秀人才。民办高职的一切工作, 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的合格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1.“三育人”的和谐发展。“三育人”是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高职育人往往是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来实现的, 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它们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从育人的性质、功能、目标上来说三者是一致的。但在育人的途径、范围和力度上是不相同的。教书育人是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已经根深蒂固, 比较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课堂上的内容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而课堂以外无论是时间或空间都有巨大的潜力和伸缩性。因此, 育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是专职教师和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也应该是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在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工作中, 服务与管理是手段和条件, 育人是目的和方向。所谓服务育人, 是指在为学生服务过程中, 以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态度、文明的风尚和模范的行为, 在精神上、思想上和道德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得到良好的教育。所谓管理育人, 是指管理者通过对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在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过程中, 将自身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高尚情操及行为规范等对学生施加影响, 使学生受到教育。民办高职“三育人”的贯彻实施将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2.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教育被实施者的学生身上, 因为学生被培养的合格与否关系到民办高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 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 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因此, 民办高职要以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 在教育过程的制定和实施中充分体现这一根本思想,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育过程。民办高职的管理者和教师在这方面主要起宏观指导作用, 而学生是自身规划的积极的制定主体。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 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 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 特长充分展现, 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结语

“福善之门莫过于和谐, 患咎之首莫大于乱离”, 当前,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本国策的推动下, 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民办高职院校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校园”的方针, 做实基础工作, 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 把自身做大、做强,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确定的战略目标,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 应该走科学发展之路。构建和谐民办高职院校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日本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启示 第7篇

日本民办高等教育特色

日本民办高等教育萌芽于明治维新时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日本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据日本教育机构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日本共有民办大学499所,占日本大学总数的75%;民办大学的在校生人数也达到日本大学在校生总数的75%以上,为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民办高校成为日本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像日本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民办大学,已经享誉世界,成为日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代表。

从办学情况来看,日本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式比较多样,主要有短期大学、高等专修学校、民办大学等多种形式,各具特色,不仅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也适应了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能力、不同条件的学生对就业或者升学的要求,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也推动了日本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立法机制健全 1899年,日本颁布了《私学校令》,这是日本第一个关于私立教育的法规,明确了私立学校的设置、办学和管理等内容。随着日本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

1918年日本政府颁布《大学令》,民办高校从此取得合法地位;1947年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将民办高等教育纳入整个高等教育体系;1950年颁布《私立学校法》,提出政府可以资助民办高校;1956年,颁布了《大学设置法》,规定只要具备校舍、设备、师资等相关条件,就可以批准设立大学。此后,为扶持民办高等教育,日本又出台了《私立学校施行法细则》《私立大学振兴助成法》《日本私学振兴财团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为民办大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了保障民办高校的合法权益,提升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日本还设立了一些民间团体,包括民办高校协会、民办高校联合会、民办高校研究机构等,既保护民办大学的合法地位,也开展促进民办高校发展壮大的相关课题研究,这些团体和研究机构,对日本民办学校的发展也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费渠道畅通 日本民办高校的经费筹措渠道比较多,这也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一是来自学生缴纳的学费。这是日本民办大学办学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二是来自政府资助。日本政府为发展高等教育,采取一般性补助和特别补助等形式,结合学校各自的资金情况,对民办高校给予资金支持。三是来自社会力量的资助。在日本,社会捐资助学比较普遍。日本的民办大学基本上都是由社会上的企业集团捐资创建的,学校后期的管理运作也接受大量的社会捐助,办得越好的大学吸引的社会捐助也越多。日本的一些财团、金融机构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贷款等相关服务。此外,学校利用自身的技术、人才、设备、智力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承担研究课题、与企业合作、开展对外服务等途径,获得一定收入,作为学校经费的补充。多渠道的经费来源,为高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持。

办学特色鲜明 日本每一所民办大学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这也是日本一些民办大学能够享誉世界的根本原因。像早稻田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在野精神”、勇于进取的品质,以政治经济学、医学、商学著称于世,培养了许多政界精英。玉川大学积极倡导“全人教育”,注重培养和谐人格,重视各类文化的融合。庆应义塾大学则注重继承和发展中产阶级特有的文化与教养,培养了一大批政界、学术界和文化界名流。亚细亚大学注重实学和个性教育,推行“一艺一技入学考试制度”,在日本民办高校中独树一帜。此外,明治大学法律专业、东京医科大学医学专业等,都办得极富特色,极具实力,在日本在世界上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注重办学质量 日本民办高校非常注重教学质量,政府积极倡导推行自我评价制度,引导民办高校通过自我评价,努力改善办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从而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民办高校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按照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开设相关课程,并积极推行课程选择的自由化和课程选修的多样化,既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适应了人才培养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形成了学校良性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同时,民办高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灵活的师资管理方式,建立教师自由流动体制,不断完善竞争和激励机制,加强优秀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中来,从而保证了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启示

因种种原因,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以1978年我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湖南中山进修大学成立为标志,民办大学开始登上我国高等教育的舞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不断壮大,民办高等教育几乎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管理体制问题、机制问题、经费问题、办学质量问题等,还需要花大气力认真解决。

完善相关法律 日本民办高校是伴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而成长发展的,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立法,日本民办高等教育获得了与公办高校平等的竞争地位,获得了各级政府的支持,也得到了相关的资源和资助。

相比之下,我国在民办高等教育方面还缺乏相对独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虽然相继颁布实施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作出明确的规定,但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措施还比较少。我国要大力发展民办高校,应当抓紧制定全面支持民办高校发展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民办高校的产权问题、经营问题、政府资助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民办高校领域,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拓宽融资渠道 日本民办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多元的融资筹资渠道功不可没,政府、民间团体、社会力量都积极资助和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相对而言,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还是依靠学生缴纳的学费。政府支持、社会资金资助相对还比较少。在资金政策支持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民办高等教育。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从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积极支持民办高校,使民办高校有可靠的经费保障。

突出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民办高校生存之基、发展之源。日本的民办大学创建伊始,其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就非常明确,注重专业设置,从不求大求全,突出自身特点,办出了专业特色,满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如政治经济学是早稻田大学的招牌,“实学”是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特色。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数量已经接近600所,近30所民办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高校要想在未来发展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不仅要靠政府的支持,更要靠高校自身的努力。应该瞄准社会需求,找准学校定位,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尽量扬长避短,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秀,打造专业品牌,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样才能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GDI+技术论文下一篇:课程实践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