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专业范文

2024-09-19

声乐专业范文(精选12篇)

声乐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声乐专业,学生,教师,角色转换

一、大学声乐教师的来源

对相关大学声乐教师师资构成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声乐教师都是由应届声乐专业 (包括是声乐表演专业) 和师范的学生经学习、助教学习后担任的, 当然也有少部分是来源于各专业团体的知名歌唱家、艺术家。关于歌唱家和演员与教师角色转换的问题, 前人相关论述已充分地阐述了, 下面我就声乐专业学生与声乐教师角色转换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积累和心得, 作简要的论述。

二、我国艺术院校培养声乐专业学生的历史情况

说起我国声乐专业人才的培养, 也只能从上世纪辛亥革命前后, 新学堂内设的“乐歌”课说起, 真正中国专业声乐培养的开始, 是在20世纪6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后, 蔡元培等倡导正式办的专业音乐专科, 同时一些外国基督教会在中国所办高等院校也有。20世纪初在上海建立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标志着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在全国陆续建立的各大艺术院校为我国的专业声乐发展在专业性、规模化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贡献。而这些声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大多是以培养专业演唱者、歌唱家为目标, 而声乐教学者除了师傅教徒弟那样的拜师学艺的情况外, 授课方式如教学法、教学手段还是多以口口相授、言传身教等基本形式为主。歌唱家和刚毕业的声乐专业学生直接担任教学任务的情况在每个院校都是非常多的, 不足为奇。

三、声乐专业学生与声乐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 作为学生的要求

歌唱家自然不作讨论, 大多数能担任教学任务, 而声乐专业毕业生, 在校所学到的技能主要是扎实的歌唱基本功, 如良好的歌唱呼吸、良好的歌唱发声、良好的歌唱共鸣、良好的歌唱语言等, 另外就是有一定的声乐表演的技巧, 能够面对听众时有积极的歌唱心理, 用良好的歌唱去表现声乐作品。如果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声乐表演者具备的专业素养, 那最好的情况便是优秀的声乐专业毕业生可能还有文人的气质, 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比较注意学习其它艺术, 阅读较多的各个时期著名作者的经典之作, 吸取其中一些精华, 同时也对各个时期的社会状态有一定的了解。

(二) 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点只是一个演唱家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若退后十年或几十年, 按音乐教育的要求, 就专业来说, 这些演唱家就可以直接从事专业教学了, 在教学过程渐渐明白如何教。但是, 声乐教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极强的音乐艺术学科, 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理论教育的特殊育人方式, 它不仅包含歌唱本身的个性、歌唱教育的特殊性, 也包括教学中进行的品德、美学的人生观的引导问题, 现在, 它实际上是融技术性、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而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则处于先行者的角色, 在面对内容丰富、对象不同、情况千变万化的声乐教学时, 要求教师的不仅仅是技术性, 而多的是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的东西了, 所以一名声乐教师仅仅有歌唱家的良好修养是不够的, 还应该对声乐教学的原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形象、直观、启发诱导等能正确掌握, 较好实施, 这就要求声乐教师有多方位的视角、多领域的知识, 诸如了解各种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

四、声乐教师素养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声乐教学这一行, 对教师的要求比较苛刻, 这不仅是声乐教学需要普通意义上的教师素养, 更重要的是声乐学习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特殊意义上的教师素养。

(一) 普通意义上的教师素养

普通意义上的教师 (这里主要谈高等教育的教师) 既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 又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和研究者。普通意义上的教师素养包括:

1. 专业知识扎实, 实践经验丰富, 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较深的学术造诣。

2. 治学态度严谨, 能起到设计、指导教学的作用。

3.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4. 具有继续学习、积极探索研究的精神。

(二) 特殊意义上的教师素养

1. 声乐教学是特殊性很强的教学

(1) 教学形式特殊

声乐教学从起始至今, 多是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是符合声乐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需要的。主科老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学生心目中, 声乐教师就是他们在专业上投石问路的向导, 是生存发展的依托, 而声乐教学并非理论教学, 不能脱离实际练习直接进行理论说教。而是通过演唱的教学实施, 达到技巧、理论、思想的同步教育, 声乐教师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就这方面来说, 这个角色是很特殊的, 当然对声乐教师的要求就相应与众不同了。

(2) 教学对象的特殊

我们认为, 能从事声乐学习的人应该是有一定条件的, 嗓音条件自然不必说, 好的嗓音是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 然而要培养一名成功的歌唱演员或优秀的声乐专业学生, 有好的声音条件和好的乐感是其中关键的一方面。所谓好乐感就是指学生有敏锐的感知活动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灵敏的情感共鸣、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在感觉心理方面也有较强的能力。调查表明, 从事声乐及有关表演专业的人, 其性格大多是感性外在的而非理性的。当然声乐教学的对象也多是感性思维超过理性思维的学生, 心理活动特别丰富、心理感受特别灵敏的人, 他们区别于一般理性化思维强的学生群体, 因而对这样的专业、这样的学生来说, 其教学方法就要特殊化。

(3) 教学内容的特殊

声乐教学不仅是生理意义上对歌唱技巧的教学, 更是心理意义上打开意识大门的教学, 这就是说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的原因。生理意义上的教学指的是解决如何利用人喉部的天然乐器即声带来进行科学发声的教学, 它涉及人的身体各部分参与歌唱活动的肌肉、腔体及器官的整体协调运动;而心理意义上的教学则从情感入手, 通过歌唱来体验情感并表现情感, 从而进行情感交流活动。

歌唱的教学内容既不是可照课本宣读和解释的文字, 更不是可用多媒体演示具体图像的运动, 而是看不见摸不着, 只能用听觉、视觉器官去感受, 用内心情感去体会和领悟的音乐。它的神秘在于不可直观感知或观察, 只能领会、领悟, 通过声音刺激, 产生情感共鸣。它是特殊的内容, 也是抽象的内容, 所以对教师的教学法要求就会不一样。

2. 对声乐教师的特殊要求

以我的浅识来看, 声乐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具有以上特殊性, 当然对教师这个角色的要求就有所不同, 普遍来说, 声乐教师至少要具备以下素养。

(1) 规范的声乐示范能力

声乐学习既是一种意识领域的抽象活动, 又是极其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 技能性强, 其教学方法很多, 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口口相传相似, 最常用的教学法是示范教学。这种教学对学生有直接的技术示范作用, 学生可以在专业学习初期通过看、听、感受然后去模仿学习。声乐教师的“直接榜样”作用, 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的影响, 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歌唱的欲望。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场所,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同样, 声乐教学中好的示范会比理论教学效果更佳, 特别在学生对科学的歌唱观念不明确的情况下, 示范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使学生在认知领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目标, 形成一个可感的目标意象。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位老师在作示范时, 学生会更多地注意其演唱姿势和技术形成的外观过程, 因为示范不仅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直观呈现给学生该演唱的目标图像。

(2) 准确的判断能力

沈湘先生曾经讲:“耳朵中没有分辨歌声的标准, 教师对细微的变化之好坏, 对错能否分辨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 (1)

在教学行为中, 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声音时, 通过观察学生演唱的外观过程, 结合自己的专业认知, 来判断学生演唱肌肉、腔体及发声各器官的运动状态和他的心理状态, 从细微之处的表象准确判断出形成这种细微差别的原因, 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 从而达到改善教学的目的。除了对演唱肌能状态的准确判断外, 教师还要对音准、节奏的判断要准确, 这里说的音准问题, 应当称为“高级音准”问题, 主要指因技术性问题或注意力问题而造成的歌唱的音准在相应音高上略偏低偏高的问题, 这些细微的差别可以反映学生在技术上、注意力上和表达作品情况上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敏锐地感知、判断这种对错, 就不能相应地解决学生歌唱的问题, 这对作品的美的表达将是影响甚大的。

(3) 了解歌唱生理知识

声乐教学与声乐学习不同在于:声乐的学习主要调查自己整体协调的发声运动, 并用情感去做主线, 来正确演绎作品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而声乐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要知道怎样唱, 还要知道怎样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对歌唱学习中每个阶段原会出现或者要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也就是说既要知道好的声音是什么, 还要知道怎样才能唱出好的声音。所以了解相关歌唱发声的原理, 如人体乐器的诸部件和发声机理, 知道如何指导调控各部件有意识、有取舍的运动, 才能准确把握歌唱中语言与发声、发声与共鸣、咬字与气息的对抗关系, 以及对松与紧、动与静、呼与吸等歌唱中辩证关系有一定的理解, 教学才具有效性。

(4) 较高的音乐文化综合素质

声乐艺术不仅属于艺术领域也属于人文科学领域, 是社会精神活动的外在载体, 它所展示的美的规则、语言生衍、内容思想和情感意境是人的生活经历、心理历程、文化素质、审美取向性格特征的综合。一位好的音乐传播者就应该有较高的音乐综合素养, 它包括视唱练耳曲式分析、音乐美学、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发展历史、钢琴伴奏及文学鉴赏等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中, 我们的钢琴弹奏除了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音准、节奏、速度、意境外, 更主要的是要带着情感与歌唱一起成功塑造艺术形象, 这要求的不仅仅是钢琴弹奏的能力, 更多的是文学、美学、音乐学、心理学、人文学等综合学科所承载的底蕴交融、浑然一体而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所以说声乐教学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结合一体的工作。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是判断教书匠与艺术家的重要标准之一。

五、从学生到声乐教师的角色转换

声乐专业学生和声乐专业教师这两种角色既是独立的又是密切联系的, 就像两个同心圆, 有共同点却也有较大的区别。当然师不必优于弟子, 而弟子也不必不如师, 学生在个人演唱能力上往往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是很可能超过老师的。但是要从学生这个角色转换到教书育人的教师角色则还是要经历一个知识和能力的扩容 (如下图) 才行。

(一) 声乐专业的学生

这个角色首先就要会学, 把自己既要定位在普通学生角色也要向着演员的素质目标前进。

首先, 要对声乐学习有足够的热情和清醒的头脑, 学习扎实的基本功, 如歌唱的呼吸、咬字、歌唱的共鸣等技术性的学习, 知道音乐学习是循序渐进、曲折前进, 从自然到不自然然后再回归自然的漫长过程, 不要好高骛远, 盲目追求声音的共鸣、亮度、力度或者追求迅速跨步的声音发展, 也不要遇到困难就缺乏歌唱热情放弃学习, 一有进步得意忘形, 刻意玩弄技巧, 而应该理智地学习, 热情地歌唱。

其次, 要广泛学习相关声乐知识和基础理论, 阅读优秀文学著作, 提高自己对声乐的敏感性和对美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通常说的天赋的直觉、敏锐的听觉、丰富的情感并非完全与身俱来, 主要还是因为各种综合艺术的熏陶和积累。对声乐的敏感性来源于我们对声乐作品接触的数量、质量, 声乐基础理论掌握程度, 以及对文化知识、对社会文化的理解深度。我认为一位内心苍白的人, 即没有分析理解和感受歌曲创作思维的能力, 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去演唱歌曲所表达的音乐性, 就算有漂亮的嗓音和华丽的演唱技巧, 也不能称之为完美。“声有发乎情, 情动而辞发”, “情欲信”而“辞欲巧”这是颠扑不破的歌唱艺术真理。情感是歌唱的灵魂, 没有情感的歌唱, 是不可能感动人的, 而情感的积淀却是广泛体验的结果。所以作为一名声乐专业学生, 技巧的学习固然重要,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对情感、乐感的敏锐性。要用歌唱家的角色来要求自己。

最后, 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当然任何一种学习都需要这种精神, 对声乐学习者来说, 更强调此, 因为它的学习是技术性和艺术性很强的, 有不断重复、不断巩固、抽象、空洞的特点。由简至难,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有较长一段时间是通过发声练习来掌握歌唱基本要领, 显得枯燥无味, 易造成心理压力。作为学生, 要坚信自己, 并要有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探索歌唱精髓的精神, 抱以积极的学习心态, 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二) 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从事声乐教学, 作为教师就有与学生角色不一样的地方, 当然前提是我们仍然应该以学生的态度不断学习, 提高专业水平, 做到以上几点。

在此前提下, 教师还应该从理论上、心理教学法上, 甚至从专业技能上不断扩容, 做好为授学生一碗就要备教师一桶之量的准备。

1. 心理上

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师角色, 调整心态, 为人师表, 在对自己的要求上就不仅仅是学习上的问题, 而是做人做事, 师德修养上的问题。特别是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 要尽可能地加强修养, 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平, 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同时不能将个人情感带入教学中, 甚至对学生存有偏见, 要有长者、为师者的风范。

要对在教学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作一定的了解和估计, 从心理上去消化问题, 适度调整自己的心态, 正确面对问题, 进而在未来教学中可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另外, 在对待学生心理问题上, 要深入地掌握现代大学生特别是声乐专业学生的心理, 及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和不良习惯进行调解, 有效消减, 保证从心理上解决声乐教学的问题, 激活他们的歌唱欲望和学习兴趣, 这样也有助于自己教学的有效性。

2. 教学法上

要研究教学法, 研究学生个体差异, 设计有序的、优化的、本着好的手段好的结果的教学方案, 制定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 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特制订教学方法, 突出其个性发展, 当然在教学中也需要讲究艺术性, 我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把自己当作长者、当作观众, 或当作指挥, 还可当作演员来看。

(1) 要像长者一样关心学生, 提供关怀尽力帮助其解决各种问题, 让学生在情感上尊重你、依赖你, 从而赢得学生的喜爱, 这样就使教师的教学就有感召力, 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回应, 进而达到在知识上、思想上、人格上对其产生积极影响, 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就是这个道理。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歌唱的方法, 更从中受到美德的教育。

(2) 要像指挥一样严格要求学生, 引导学生。在实施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 既要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学习兴趣, 更要善于引导学生随着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去努力、去体会、去提高, 并且严格做好每个阶段的计划和训练工作, 同时, 还要把自己正确概念、歌唱技巧, 对作品的理解、细节的处理、思想的升华等要素进行合理组合, 传授给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顺着教师的指挥一步步演绎声乐学习的交响曲。

(3) 要像观众一样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 学会做倾听者。要想在教学中取得有效的成果, 成为一名出色的声乐教师, 除了歌唱方法的科学性外, 还要真正地静下来去听学生, 包括他们的歌唱和心理感受。大多数声乐专业都开设有各种形式的演唱实践课, 如果说在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长者、指挥家、批判评论家的身份来引导学生的话, 我认为在这些艺术实践课上就应以观众的身份来鉴赏学生的演唱, 去判断学生演唱中的优缺点, 让学生感受到观众的存在和希望得到观众的肯定, 这样就可以客观地从学生的演唱中找到问题, 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并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

另一种听, 就是真正成为学生可以倾诉的对象, 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位可以信赖可以倾诉的朋友, 愿意把学习的感受与教师交流。实际上这是一种好的情感交流, 有利于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要像演员一样去进行二度创作, 表演示范给学生看。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难就难在如何将抽象的声音概念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理解、明白, 从而早日建立科学的发声概念。

成功演员就是有较强的模仿和神形兼备的表演能力的人。而教师在实施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很多时候就需要这种演员的素质, 当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方法或感受表示茫然时, 如果只是单一的采用示范, 无论教师技巧多好, 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太良好。如果加点态势语言、肢体、手势、表情等予以辅助, 则会让教师的示范形象生动简单易懂, 例如当教师要求学生将上腭要自然抬起时, 做一个微笑的表情, 或者用手势暗示双颊, 学生就会比较容易领会, 再如当教师在教授学生演唱作品时, 想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要求的作品中角色和情绪的处理, 不妨演给学生看看,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自己用心去歌唱, 把自己对该曲的情感体验展示给学生看, 来感染学生。

3. 理论上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 勇于探索创新, 当自己的角色从学生转变为教师时, 这些良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才能帮助自己真正有方法地设计教学方案, 创设教学情境, 采用多角度、多样化有创造性的教学手段。

学习理论自然是作为教师的必修课, 只有懂教育学, 了解学生心理的教师才能设计有创造性的针对学生个体的教学方案。有创造意识和科研意识, 才能对声乐专业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从而才会有效地指导感性认识。

另外, 教学方法的创新往往能使教师所想要传递的声乐信息比以前更快捷、更简明、更有效。而知识技能的传递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所以, 它又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

对心理学有一定了解的教师往往明白, 声乐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演唱激情, 通过某个学生的言行表现了解其性格品质、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意志的坚韧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等心理方面的差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果把生理意义的教学与心理教学结合起来因材施教, 效果会很不错。比如有一类学生就是情感丰富、细致、性格内向、胆小、怕出错, 又过分要求完美, 他们在演唱时往往容易失态, 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对待这类学生, 教师就要根据其心理特征, 采取的教学方式就不应是狠狠批评, 过于指责, 而是要耐心、热情, 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表扬。另外, 上课时要适度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调动起学生的歌唱欲望, 增强其学习声乐的自信心。

六、结语

我从当前高校声乐教师的角色要求着手, 展开浅析, 着重就学生与教师角色转换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显的看法。但是应明确的是, 社会的进步, 时代的变迁, 教育观念的变化或许会对这种适应教师角色的要求有所不同, 因为对教师要求是开放的, 与时俱进的。我希望所有的应届毕业生能尽快地调整好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

参考文献

[1]声乐教学必须重视心理心态的研究.音乐研究, 2002.6.

[2]关于声乐教师能力结构的思考.黄钟, 2003.3.

浅析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 第2篇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幼师专业中重要的技能课程,也是幼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还要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具备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因此,幼师的声乐教学必须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87-01

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幼师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培养目标是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本理论知识、正确的发声方法,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技能和技巧。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最易学为学生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贯彻音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建立在词、曲统一完整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只有充分发挥歌曲音乐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使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并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和教育。

声乐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唱歌知识和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基本技能技巧,自然、圆润地发声和富有感情地齐唱或合唱、还能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视唱、听音等基本技能。唱歌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条件,注意保护学生变声期嗓音的发育与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在吸取他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及内容应进行相应改革。总结了有以下几种切实可用的教学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声乐课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由于每一个人的声音条件都不一样,教师要认真鉴定学生的声部和声音类型,仔细研究学生的声音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与授课方案,并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决定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2)声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耐心的启发诱导上,学生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注意将抽象的声乐理论与声音概念,用简单形象的比喻启发学生。

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把严格要求与循循善诱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强烈的歌唱欲望。

二、歌唱得科学训练

王苏芬老师说过,“歌唱得科学训练”。的确,歌唱要有:

1)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良好歌唱发声的前提,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建立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良好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

2)正确的呼吸方法,中职学生没有专业基础,呼吸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声音应建立在平稳而坚定的呼吸支持之上,可以自如地获得音色和音量的变化。

3)科学的发声方法,每一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打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4)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三、注重声乐课的课堂教学

根据幼师学生声乐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师的教学和学校声乐教学设施等现状,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声乐集体课,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和潜力。声乐集体课就是把两三节声乐课连排,让每个学生增加三倍四倍的演唱时间,多个人一起上课,一个人唱,其他人听,老师指点大家进行评议对比,能让学生很快地区别好与差的声音形象,区分声音的优劣,能够帮助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

在集体课的声乐教学中,有唱的也有听的,教师在纠正一个学生的毛病时,另外的学生也会从中受益。有时也可以一个人在教室里唱,其他人在外面听,让学生区别在室内室外的不同效果和声音穿透的能力。老师在纠正一个学生发音位置过低时,其他学生也就会思考从中获得高位置共鸣。纠正发音吐字上的问题时,他们彼此评估,也有所收获。这也是幼教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要想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培养她们标准的视听能力,这样她们才能胜任今后的教学任务。

四、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所谓的声乐分层次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以及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分别制定教学目标,以此来完成声乐教学计划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声乐学科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现象极为严重。尤其是中职学生的声乐基础更不均匀,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差参不齐,个体发展的差异十分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合理的利用分层教学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声乐课利用分层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声乐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很难理解的一门学科,如果只靠老师耐心的教和学生刻苦努力的学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老师具有吸引人、感染人、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来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再加上老师准确的示范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掌握其技能技巧。又由于声音是时间性的艺术,也是零的艺术,它是多变的,今天唱得好,明天不一定唱得好。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去掌握,便于他们课后的自习、练习。声乐教学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声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对象不同,方法灵活多变,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各不相同。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如同一把金钥匙,帮助同学们打开声乐殿堂的大门。

浅析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 第3篇

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问题策略一、影视表演专业中进行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于影视表演专业而言,声乐课程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声乐艺术更是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艺术技能之一。众所周知,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声乐、台词、形体以及表演四个项目,其中除声乐课程外,其它三门课程均有机会在影视剧表演中得到具体应用,因此声乐知识的应用相对薄弱,但是这并不影响声乐训练在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全面的声乐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音乐艺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技巧,更可以在声乐训练中进一步发掘自身的音乐艺术潜质,丰富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全面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意识。此外,通过声乐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音乐艺术与戏剧、音乐与影视表演艺术的相通之处,通过全面、综合的艺术训练,完善学生的艺术品格。

二、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大艺术高校在影视表演专业中均开设了声乐课程,对声乐教学体系也不断进行完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源自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影视表演专业入学考试过程中,均有声乐项目的面试内容,并且还要通过初试、复试及三试等层层筛选,但是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声乐素质对学生的选拔并非占决定性作用,学校在进行声乐面试时要求相对较低,还有一些院校只重视影视表演专业课程,对其它课程有所忽视,因此学生的声乐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进度。

(二)师资力量薄弱

从某种程度而言,师资力量的强弱会对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在我国影视表演专业中,声乐课的师资配备存在很大问题。虽然有些专业院校设置了声乐教研组,但是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教学任务重,老师们也很难静下心来进行课题研究,这些势必会对声乐教学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一些艺术院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所开设的影视表演专业甚至未配置声乐教研小组,通过外借的方式进行声乐教学,对声乐教学的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三)教学模式的不适用

一些艺术院校虽然开设了影视表演专业,也设置了声乐课教研小组,但是教师通常毕业于音乐学院或者师范类院校,他们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多延用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声乐专业的教学模式过于侧重于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体现出“专才教育”的特点,在设置声乐课程时,也未结合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影视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这种不适用的、单一的声樂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提升十分不利。

三、提高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从某种程度而言,进行声乐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自己打造成一件优良的“乐器”,因此声乐表演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与技术性,只有实现脑力与体力的高度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声乐基础相对薄弱,因此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打好坚实的声乐基础,包括发声技巧、歌唱语言以及歌曲的表现能力,等等,此外,还要加强乐理知识的训练。高水平的演唱表演不仅要有优美的声音、动人的情感、准确形象的语言,还要有运用自如的声音技巧,才能保证歌曲的完整性,准确的表达出演唱者的情感,由此可见,发声技巧的基础训练对声乐艺术的表现有着重要作用。

(二)遵循声乐课程的教学规律

先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因为人的声音具有思维性,受情绪支配的特点,发声的好坏与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只有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才能进一步提升其声乐表演水平。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发声训练要有的放矢,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进行综合练习时,避免过于强调声乐技术,尽量释放声音的天性。其次,注意中声区的发声训练。对于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其具备浑厚、清晰、富于弹性的声音特点,以提高其在表演过程中台词的感染力,因此声乐训练也要与这一特点相结合,侧重于中声区的训练。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保持稳定、放松的心态,从最松弛的声区开始,放松喉咙,慢慢适应。需要注意一点,由于学生表演时不像歌唱演员那样存在较多的假音混合,因此发声训练要与学生的个人条件相结合,不能盲目的扩展学生的音域。最后,一切训练以自然说话为根本。不管哪门艺术技能,只有让观众产生亲切、自然的感受,才能拉近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声乐训练同样如此。因此,要遵循自然的原则,歌唱时以说话为基本声音框架,然后加入其它结构。训练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准确的语言发音位置,再对其它细节进行逐步完善。

(三)声乐课程的设计要与影视表演专业密切结合

1.与台词课相结合

可以说在影视表演专业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声乐训练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学生的舞台语言表现能力,这也是经过长期实践得到的结论。苏联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在其《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中提出:“我的探索最主要的结果是:在我的说话中出现了音响的不断的线,它跟练声中所出现的线一样。没有这种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语言艺术。”因此,通过有效的歌唱气息训练、咬字及吐字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台词课与声乐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编写教案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声乐教学的目标。

2.与表演课、形体课相结合

对于影视表演专业而言,表演课是一门受到学生普遍重视的主课,因此声乐课可以与表演课密切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进行歌唱表演时,可以适当的将一些表演内容引入进来,比如情绪的表达、想象力的发挥、肢体动作等,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进行二次创作;根据实际的教学安排、曲目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表演形式。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声乐课、表演课、形体课结合起来,自己编排一些音乐剧目,进行单一、多人的声乐表演。这种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可以将学生的表演欲、创造欲充分地激发出来。

总之,声乐教学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加强交流,掌握更加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声乐教学的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冬.戏剧表演声乐教学特点初探[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3).

[2]杨树莉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整体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

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第4篇

一、在教学中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

师生间的互相信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用实际行动赢得学生的信任。在上课初期师生都会因为陌生而无法适应,这时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小歌入手,积极范唱,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必须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的变化,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在课外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健康等方面进行关心,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并对课堂上的内容得到及时的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下堂课的内容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听从教师的指导,与教师进行真诚的合作,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用语要形象生动

教师的语言不仅作为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的传输工具,而且教师的声调、节奏、情感都构成了语言的音乐性,成为学生模仿学习与欣赏的对象。教学中教师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使之产生丰富的想象,这种歌唱发声时,心理上的想象会有助于发声部位的自发行动,如在教学中常说歌唱姿势“头如顶碗立如松,直背收臂要展胸,眉宇舒展心畅快,凝目远视神志清”就会有助于学生的歌唱姿势以及发声练习的有效调整,可以换取学生内心原有储存的表象,引起想象。这种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在声乐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歌唱心理,运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施加影响

歌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能够发出声音自如说话就具备了学习声乐的前提条件。在歌唱训练中,常发现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不敢开口歌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并要学生们树立“只要我不是哑吧,我就能唱歌”的良好心理,有了这个基本点和原动力,学生们就不会对歌唱有恐惧感而失去对歌唱的自信心。教师不要把对学生的暂时不足当做问题,要始终给予肯定的态度,多鼓励多赞赏,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唱歌的积极性。声乐教师自己的技术水平、演唱经验和对音乐理解的深度及丰富的文化知识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好的范唱和讲解会使学生产生钦佩与崇敬心理,从而信任教师,乐于接受指导。教师也应将自己体验过的各种歌唱正确感觉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那么教师的人格、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爱护帮助条件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对他们付出更多的关心,学生就会更加爱戴你。要善于看到学生的长处,教学上的失误要敢于承认并及时纠正,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更好地指引学生的日常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在声乐教学中提醒学生多看、多听、多思考

听大量各类声乐作品是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必须要做的,通过对声乐作品反复聆听和分析,学生的音乐素质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看是阅读和观摩。多读歌唱家的传记,多看电视节目中的有关歌唱家的访谈录,了解歌唱家是怎样学习以及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如观看电视歌曲大奖赛等节目,还有尽量观看高质量的现场演唱会等,对于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艺术表现力都有很多好处。要勤于思考,不要以为课上教师指导就可以使学生学习得到保证,这是不现实的想法,因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性很强,教师无法取代学生歌唱。学唱的进步还需勤于思考,多动脑、多练唱,并告诉学生随时把所听、所看的记录消化。

五、在声乐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声乐教学以技能学习为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歌唱技能与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如学生的第一节声乐课就要让其开口,敢于歌唱,而有很多学生胆小怯懦,缺乏歌唱的信心,不敢开口歌唱。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必须让学生站到众多学生面前,演唱一首歌曲,我称这种方法为“厚脸皮练习”。学生唱后,给予肯定的鼓励,告诉他们今后要经常这样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还可以摸清学生进校时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素质条件各不相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情况扬长避短,选用适当级别的声乐曲作为教材,有侧重、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

声乐的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非常重要,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决于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先天不足”而缺乏学习信心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具体的帮助与督促,以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与兴趣。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些好的表现,要善于发现学生发声与歌唱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并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学校要经常开展组织班团会、联欢会等大小型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展示自已的舞台。这样学生才会心情愉快地学习,保持旺盛的歌唱欲望,在实践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声乐专业课的学期总结参考 第5篇

一 、幼儿的歌唱器官特征与声乐训练方向六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声带和喉头还不到成人的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通常会自觉地采用头腔共鸣,因此他们的声音听起来响亮而通透,这样的“童声”是最甜美的。因此老师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气息、发声位置这样过于专业和枯燥的训练,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没有自觉学习的能力,很容易产生倦怠感或者被困难吓住。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最适合的方法是——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学唱一些儿歌以培养乐感让其自然发展以便为今后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毕竟,“兴趣是的老师”嘛!从七岁开始,老师们就可以逐步加入一些歌唱技巧的训练。因为经过一年左右的兴趣培养后,孩子们开始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对作品也有一定的理解与表现能力,在这个时候加入技巧训练才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 、前期声乐学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开始正式学习声乐后的一段时期,许多孩子都会出现音准与节奏不准确的现象,这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歌曲速度太快或太慢,节奏比较复杂,音域太高或太低,以及孩子本身对歌曲的熟练程度都完全可能影响到音准和节奏。但声乐演唱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又恰恰就是音准和节奏,音准不准就会“跑调”,节奏不准就“没谱”了!所以对于音准与节奏的训练便成为少儿声乐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建议:在前期的声乐教学中必须特别重视“视唱练耳”。视唱练耳是解决识谱、音准、节拍、节奏感的一种练习。首先从一些简单的音阶开始训练,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加入一些简单的声乐技巧训练,在孩子的音准得到提高后,再加入二声部的训练,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掌握稳定的音准与节奏,也能让孩子在学习过程始终保持新鲜感,获得更多的乐趣。

三 、针对性的训练童声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差,但模仿能力却很强,如果单纯模仿,倒是很容易模仿出成人歌唱的声音。所以很多家长会惊讶于自己的孩子唱出的歌声“很像_明星”,可惜这恰恰是错误的开始!因为如果孩子模仿的是美声唱法,往往就会压喉,从而失去本来童声的音色;如果孩子模仿的是民族唱法的,往往容易挤喉头,从而形成不规范的发声习惯。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小孩子的歌声不但没有童声那种甜美、空旷反而让人感觉很尖利、刺耳的原因。我们认为:少儿声乐主要训练的是气息和共鸣腔体的运用,只要这两点运用熟练便可以自然地“流露”出优美的音色。事实上,当前国际儿童声乐教育家们都提倡孩子用带有头腔共鸣的假声来歌唱,这一点对于孩子们的嗓音保护,乃至将来的艺术成长都非常重要。(附:少儿声乐训练方法的简单概括)

一、呼吸练习刚开始接触声乐的孩子往往是张口就唱的,这样就容易把声音都挤压在喉咙里,从而导致声音生硬,听起来很刺耳。要让孩子们明白,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动力,歌唱的呼吸要比正常呼吸更深一些,气息控制在下肋周围,形成歌唱发声的支持点。同时经常纠正孩子们的呼吸紧张,吸气过多,吸气发出声音,耸肩等不良习惯。(建议让孩子们弯腰咳嗽找到下肋和横膈膜的扩张感觉,从而引导孩子们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

二、发声练习刚开始的发声练习要以中声区为主。中声区的训练比较容易见效,因为练中低音的呼气压力较小,声带可以很自然地放松,不会对孩子的声带造成太大压力。可以先用“嗼”或“咪”母音进行下行音阶的训练,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引导孩子尝试运用胸腔与头腔的共鸣。在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再慢慢向高音扩展。高声区的训练难度比较大,因为音域越高气息压力越大,容易造成声带和喉头的紧张,这个时候应该改用“呜”母音,轻声高位地寻找头腔共鸣位置,不断巩固、扩大音量。声音要求圆润,位置集中稍靠后一点。由于儿童的声带发育不成熟,比较稚嫩,唱到高音时,声带都是边缘振动,这个时候如果不用假声发声的话就比较容易损害声带(所以全球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就要求采用假声发声,这样既可以使音色优美,又可以在不损害声带的前提下学会声乐的发声方法)。因此不要盲目的追求音高也不要一味的让孩子的音色往成人的音色上靠,正确的声音是通透圆润而不是尖亮。

三、把握适当的声乐训练时间,力度以及歌曲的难易程度孩子们的声带很稚嫩,在训练的过程要很准确的确保今天的训练量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声带健康。声带在震动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轻微的充血,再科学的演唱方法也避免不了这一点,所以在孩子声带充血的时候就必须停止以便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轻微充血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不注意训练的“量”,导致声带严重充血的时候,就有可能引起病变造成声带损伤。)对于歌曲难度这个问题更要掌握好,如果长期让孩子唱超过他音域范围的歌曲,很容易会让孩子养成挤压喉头的坏习惯,这对于后期的声乐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教学探究 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 集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192-01

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应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舞台的表演人才。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亦不例外,她们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声乐训练,甚至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未上过音乐课,唱起歌来五音不全。因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门类多,声乐课时少等原因,所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为多。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也将声乐课作为必修课程。学前教育的声乐课不同于音乐专业,不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而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该专业的学生培养为优秀的学前教育老师。因此,在安排集体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发音的能力,掌握相关曲风以及表达幼儿音乐的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声乐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的投入到声乐学习过程中,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等都会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 提高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學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往往比较多,很多学生侧重于专业课程,将声乐课程看作可有可无,或者觉得无需重点学习。这样的学习心理与态度,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实践。理论知识掌握得再牢,如果不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便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知识,夯实知识,才能真正有效地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知识能力。

针对这一现象,学校与老师应该提高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比如说,学校适当增加声乐课课时,加强声乐考查力度,老师以身作则,认真进行声乐课程的备课、讲解等等。这样学生会逐渐重视声乐学习,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

1.2 创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

声乐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其教学氛围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较大。所以,任课老师应该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来掌握声乐知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比如说,在学习简单的发生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道具来进行教学。选择杯子、脸盆等常见用品,来进行敲打发声,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的教学方法,解决了以往声乐课堂上,任课老师照本宣书的单一教学方式,还会活跃教学气氛,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3 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推出,情景教学逐渐走入课堂,声乐课程的教学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与掌握知识。任课老师,可以安排幼儿园教学情境,将集体成员平均分组,由各小组成员自行演绎幼儿园声乐课堂,组员在小组里轮流扮演老师,最终各小组选择最优秀的,参加班级教学比赛。

这种情景教学,解决了集体教学课堂学生参与度较低的问题,同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

2 为学生树立正确声音概念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幼儿老师,其特殊性在于他们的教学方式与结果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甚至这个影响会伴随一生。所以,声乐老师应该注重树立该专业学生的正确声音概念,让学生朝着正确的声乐方向前进,让学生乐意认识到声音的准确度,听觉效果,可以分辨声音的正误,能够找出错误的根源等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学前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做声乐正确示范,能够准确分辨学生的声音正误等等,确保其声乐教学的质量。

2.1 做好正确的自身示范

声乐课堂上,老师作为重要的信息传输载体,其传播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为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老师应该通过自身的示范优美的声音,来为学生做好带头作用,让我们的教育付出最终能够满足国家对复合型教育人才的迫切需要。

2.2 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正确声音

每个人的声音特性不一样,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声音。首先,老师应该教导学生如何放下模仿,因为一味地模仿会让学生失去自身的声音特点;其次,为学生分析了解其自身声音特点等等,让学生可以发掘自身的声音特色;同时,老师应该为学生鼓励,促进学生不断强化自身声音练习。尤其是集体课堂,学生人数较多,老师可以搜集全班学生的声音,然后在课后进行反复听、分析,从而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3 选择适宜的教学曲目、曲风

声乐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所以在选择教学曲目时,应该结合该专业的未来就学方向,进行合理选择。

因为大部分的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将来都会投入到幼儿教学工作去,所以在安排声乐课程内容时,最好选择儿歌、易上口记忆的曲目、简单趣味的曲目等等。这样的选择可以加强学生在幼儿声乐方面的了解,以便于以后投入到教学工作。而且这样的曲目与曲风掌握起来相对难度较低,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知难而退的心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认识到声乐课程内容与以后的工作息息相关,这样的曲风也很适合集体教学的特点。

4 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人才以后的就业方向是幼儿老师,为了做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其自身的声乐学习很重要,该专业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曲目与曲风,最终达到提高声乐集体课程教学效率的目的,争取为社会提供更多合格的幼儿教学人员。

参考文献

[1]雷仰芹.浅谈声乐集体课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55-56.

[2]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04-105.

[3] 张倩.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评价探索[J].大家,2012(9):268.

[4] 刘九思.声乐集体训练课十题[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1):44-50.

浅谈如何上好幼师专业声乐课 第7篇

一、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在学习声乐之初, 教师要首先给学生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告诉他们, 唱好一首歌是件非常令人欣慰的事。虽然学习的过程会很枯燥, 但“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在学习过程中, 每一次成功的收获都会给自己带来信心和喜悦。歌唱者的信心对技巧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学习时一定要充满信心去演唱。或许在各种类型的歌曲中, 流行歌曲对于学生们更具诱惑性, 他们最喜欢去唱这些流行歌曲。教师要善于引导, 教学中适当穿插和渗透有关教学, 指出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等各种唱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以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

二、积极体验, 用心感悟

学习声乐重在运用技巧去找到感觉,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指导作用, 避免不正确的技巧运用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找对感觉, 运用科学的歌唱方式去示范演唱, 并用形象而易懂的语言授以学生, 使其尽快感悟歌唱中的奥秘所在。在学唱过程中, 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于技巧的运用。同时多让她们学会聆听原作, 观看演唱视频, 多比较多体验, 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我发现, 学生进步程度往往与他本身的理解力、感悟能力相关联。学习过程中要提示学生抓住关键点, 比如声音是靠气息顶上去的, 口腔要打开, 声音要集中到一点, 气息和发声要坚持常练习等等。同时提醒他们养成及时写下练习心得体会的好习惯, 因为歌唱过程中的感觉有时可能会瞬间消失, 所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才便于更快找到感觉。有些感觉往往反复体验才能找到, 只有用心分析并抓住这种感觉, 才会达到比较理想的演唱状态。

三、方法多样, 形式灵活

声乐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比如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声乐专家的讲座、名家歌唱的视频, 以集体课的方式进行专题教学, 或者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知识的讲解形象化、具体化, 做到深入浅出。比如讲到气息的运用时, 可示以打气筒的原理进行教学, 结合蛤蟆气、狗喘气、吹灰、吹蜡、数数字、打嘟噜、吐丝等去练习。发声可结合叹气唱、哼唱、打哈欠、咳嗽前瞬间感觉去体会, 告诉学生歌唱时一定要上下方向贯通, 使腔体充分共鸣起来, 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会圆润动听。关于共鸣, 可结合普通话的吐字、咬字练习改善歌唱过程中的发音不到位现象效果, 使学生尽快掌握技巧即可。

四、贴近实际, 内容多样

幼师专业的毕业生日后要到各幼儿园工作, 面临的将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达到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实用而具有操作性, 我除了选择教材涉及的歌曲进行教学以外, 还选择了很多幼儿歌曲结合着进行教学, 比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火车开了》等。针对学生对流行歌曲感兴趣的特点, 在教学之初, 我选择一些接近民族风格的流行歌曲进行教学, 比如《青藏高原》等。这样, 多种口味教学, 可收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五、持之以恒, 贵在坚持

由于声乐中的很多理论和技巧很抽象难懂, 而且这种感觉很难找到或者很难抓住, 所以平时要教育学生坚持每天练习, 天长日久终有收获。比如气息的训练, 至少每天要拿出20分钟的时间去练习, 最好是形成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好习惯, 在生活中保持这样的状态, 不但歌唱中要用这种呼吸方式, 说话时也同样如此。关于发声训练, 更是最大的难题, 我提倡一种容易找到感觉的发声方法———哼鸣, 要求学生歌唱时可以用哼鸣的方式去唱歌, 那是口腔打开和共鸣都有的方法, 在哼唱时可以完全不去考虑歌词是什么, 只找感觉。关于吐字咬字训练, 我让学生在歌唱之前首先做到大声朗读歌词, 要求每个字发音要到位, 像说普通话一样的那种感觉, 要求字正腔圆。练习声乐不在于歌曲唱得数目, 而在于质量, 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才好。只要有种坚持精神, 长此以往, 必有收获。

六、融入情感, 培养乐感

一首歌唱得好, 最重要的还在于富有“感染力”, 也就是让听者动容。有人认为唱歌只要投入就可以达到完美, 但不尽然, 唯有乐感深刻的歌者方能让听者感动。它是人对音乐艺术感知上的灵敏度、准确度、接受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生活联想能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 反映了歌手瞬间对乐思的领悟和发挥能力。强化对乐感的理解, 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那么, 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乐感呢?培养乐感关键是多聆听:反复听同一首歌, 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作品。同时, 聆听时应做到展开想象, 注意歌者对节奏和强弱对比的处理, 并做到注意两个结合:与音乐、文学、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与歌唱、演奏等实践活动相结合。它是一项审美心理方面的系统工程, 其形成与掌握并非一日之功, 而是长期训练、培养与积累的结果。

七、实际演练, 积累经验

声乐的学习最终是要展现在舞台上, 因此, 在教学之余, 我们要尽多提供给学生们实际操练的机会, 比如参加一些演出活动或技能比赛等, 让她们多登台展示自己。这样既能锻炼她们的心理素质, 又能增加舞台经验, 达到教学中不能达到的效果。实践证明, 心理素质的优劣在歌唱中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 教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多鼓励多指导, 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

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现状 第8篇

首先从生源来看:一般的综合类大学较专业音乐学院相比, 对水平较高的考生的吸引力比较低, 导致在生源选择上比较被动, 只能在为数不多的报名考生中选择。生源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入学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 这部分学生多数基础薄, 条件差, 大多是觉得自己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 艺术类的高考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又低, 为了能上大学, 也不管自己声音条件是否适合学习声乐, 便临时抱佛脚, 仓促找老师辅导“突击”几个月就参加考试, 专业水平可想而知;另一部分来自师专艺校, 这部分同学往往只重视专业, 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习惯不好等。

其次从教学过程看:声乐教学有其特殊性, 即一对一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特点的不同, 声乐老师必须对每个学生都有针对性地教学) 。国家扩大招生名额以来, 声乐专业招生人数猛增。综合性大大学由于艺术办学较晚, 为了壮大教师队伍, 短期内招收大量青年教师, 直接导致教师水平整体下降。教师一方面要认真上好每节课, 另一方面又要进行科研等项目的研究。可想而知, 负担相当繁重。新生入学后, 由于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办学时间短, 资源沉淀不够, 专业课程设置不齐全, 设备不齐全等, 又没有良好的音乐环境:音乐会少, 交流会少, 专业学习氛围不浓, 再加上多数学生急于求成, 盲目追求练高音, 唱与自己专业能力不匹配的作品, 与教师规范有序的教学计划产生抵消。结果, 由于学生基本功不扎实, 养成了许多不良的发声习惯, 极有可能使发声器官过度疲劳或声带出现问题。在艺术实践时, 也只有个别演唱能力好的同学有机会参加校内组织的一些演出, 而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在众人面前演唱的机会, 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 演唱程度浅, 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战战兢兢, 导致发挥失常, 成绩不理想, 失去学习兴趣。

综上所说, 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下降, 专业进步缓慢。他们或者到外面自己找专业老师学习, 或者辅修其他专业, 更有胜者干脆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毕业后由于学艺不精、行业认可度低, 被迫转行, 从事专业的比例极少。新生进校后又受高年级同学影响, 造成恶性循环。

优势所在:

历史证明, 要培养歌唱家一方面需要专业知识和声乐技巧, 另一方面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哲学、文学修养和科学常识, 需要多学科的支持。与音乐学院相比, 综合类大学声乐专业的同学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一般说来, 综合性大学, 都拥有雄厚的基础学科、公共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师资力量, 以及较好的教学设施与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 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因此综合性大学的人才机制更灵活, 知识结构更全面, 适应现代科学和艺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便于打通艺术与科学各门类之间的渠道, 开拓学生宽泛广博的审美情感。另外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整体的学习气氛浓, 学生学艺精神好, 浮躁少, 能吃苦, 更利于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再次综合性大学一般学院多, 各种活动、演出频繁, 音乐专业一般都要担任起学校平常的文艺活动和演出任务, 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此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提出几点建议:

1.改变招生模式, 优化生源结构, 提高质量。

明确声乐表演培养人才的方向, 对声乐表演专业而言.学生的声音条件、音乐素质直接决定着他的专业学习以及未来的艺术发展。因此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作为一般高校, 对优秀生源的吸引性不比音乐学院, 因此应当转变招生方式, 主动出击, 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发现人才。如:与各地中小学音乐教师建立广泛联系, 组织歌曲竞赛等, 一旦发现优秀者, 就多加以关注, 尽可能提供便利。与家长共同引导和培养。建立良好的生源储备库。

2.改善资源环境, 优化教师队伍。

加快资源的沉淀, 完善教学设备等基础建设。改变资源环境, 增加学术交流, 制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积极引进研究性师资人才,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再教育, 拓宽教师知识面和综合能力, 实行创新教学和研究性教学, 由过去的经验教学过度到科学性规范化教学等。

3.学校高层领导应当给与更多的关注。

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当下, 艺术教育作为我国高校人文与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建构创新人才培育体系以及繁荣我国教育、科研、文化事业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 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建设仍未得到学校高层领导者的充分重视, 其发展仍受到诸多人为因素的制约, 因为音乐专业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因此应该尽量争取主管部门领导及学校领导的理解和重视, 得到政策、制度、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最后, 笔者认为:作为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一定要明确培养目标, 合理定位, 办出特色, 优化教学质量与学科环境, 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环境,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依托综合资源优势, 突出专业特色, 改变尴尬处境, 使我国的综合大学中的音乐教育尽快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高沛.浅谈我国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J].工会论坛, 2006, (5) .

谈高师声乐专业的正音课教学 第9篇

一、汉语普通话的特点与规律

歌唱是用语言、曲调、和声和节奏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因此歌唱者必须对普通话的语言系统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我国的语言学家根据传统的分析方法, 把汉语语音分为声母、韵母、音节以及变调、轻声、儿化等。一个字起头的音叫声母, 其余部分叫韵母, 全字的音高叫声调。

1. 字音准确的基础----声母

普通话语音中可做声母的辅音有21个, 不包括零声母。歌唱时语音含混不清, 唇舌没有力度, 都和没有掌握21声母的正确发音有直接的关系。声母是字音准确、清晰的基础, 它的时值虽短, 却十分重要, 因此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普通话的辅音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三类:唇音、舌尖音、舌面音。很多人受地方音的影响, 容易把一些声母说成另外的一些声母, 这样会引起歧义, 造成一些误会。辅音的发音难点在于平舌音z c s和翘舌音zh ch sh对比, 平翘舌音是普通话中的一个大系统, 是学习普通话声母的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可以说发准了平翘舌音, 普通话就学好了一半儿。

2. 字音响亮的关键---韵母

韵母是音节的主要成分, 一般由元音担任。元音在普通话语音中占优势, 也是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韵母的音素大部分都是元音, 可以说普通话语音中没有不包含元音的音节, 而且有不少音节只有元音充当。辅音不能自成音节, 必须和元音配合应用。我们练好每个元音的发音不仅仅是为了说准普通话, 而且要和练声、吐字、行腔结合起来。因为元音是乐音, 在歌唱中应尽量扩充、延续, 它是使字丰满、圆润的音节。发好韵母可以使我们的音节好听、响亮。韵母一共有39个, 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部分。单韵母仅仅有一个音素, 单韵母的发音特点是气流在口腔当中没有任何阻力, 振动声带并且声音响亮悦耳;复合韵母是由两个或者三个元音组成的韵母, 发音时要注意音素的准确性和音素过渡的有机性;鼻韵母它的韵尾都是鼻音n、ng, 发音时一定要分清是前鼻韵母还是后鼻韵母, 这两组韵母的区分在普通话韵母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 字音抑扬的核心---声调

声调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字正的根本, 每一字出口, 除声、韵之外, 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有了声调, 便能传达出字和调的韵味神韵。声调不同字意就不同, 声、韵都一样, 但声调不一样, 词的意义就大不一样。因此说在汉语语音中声调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说声韵是音节的骨头, 那么声调就是音节的血肉。要正确掌握一个字的读音, 就必须把声、韵、调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忽略了声调, 就会语意不明, 甚至引起误会。汉语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这四个声调一定要分清楚。

二、歌唱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说话的语言与唱歌的语言是有很大的区别, 说准确每一个字, 每一句话, 只是为唱好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奠定了基础。要想很好的在歌唱中运用和表达语言, 还必须掌握歌唱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1. 民族唱法关于咬字、吐字的特点和方法

在我国民族传统声乐中, 对歌唱吐字有着十分宝贵的经验, 比如“以字带声”、字正腔圆、五音、四呼、十三辙、四声等。歌唱语言发音主要有三个阶段:咬字、吐字、归韵, 收音。咬字是指发音的开始部分, 即发出字头部分;吐字是继字头之后发出韵母、产生共鸣的阶段;归韵收音即唱字的收尾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发音整体中不可缺少的全过程。中国民族唱法注重语音的韵律, 强调咬字的喷口以及由字头、字颈出声, 字腹引长, 字尾收声构成的全过程, 并运用多样化的吐字方法来体现其韵味的。其唱腔的旋律走向、音调特征、发声的共鸣和声音形象, 均受鲜明的民族审美意识、地方风格及其具有个性的语言韵律的影响, 构成其特定的艺术标准。可以说, 中国民族唱法是一种注重咬字、强调以字带声、以字传情的唱法。其中咬字是行腔的灵魂, 咬字是行腔的手法, 所谓“字领腔行, 腔随字走”。

2. 美声唱法关于咬字、吐字的特点和方法

美声唱法也是强调吐字清楚, 即“字正”, 但这与我国民族唱法的“字正”概念有较大的程度差异及技术差异。所谓字正腔圆的“字正”大部分是指元音正, 也包括发元音的位置也要正。意大利人说“歌唱家的嘴巴在咽部”, 在咽部形成母音、形成共鸣是美声唱法的真谛所在。歌唱时一定要把辅音、母音和声音共鸣位置搞对, 那就是把辅音的形成部位放在口腔的前半部, 把母音的形成位置放在口腔深处, 把声音的共鸣部位放在面罩里, 只有这样才能把嘴的前半部分最大限度的解放出来。使唇、齿、舌等部位灵活自如, 任其随着字的改变做千变万化的动作都不会影响声音。形成声母时, 既要清楚、又要敏捷、快速释放、并快速连贯, 准确地形成韵母, 并保持韵母的腔体共鸣;在行腔时, 严格遵循legato (连贯) 原则, 形成纯正的美声化规格。所以说在训练上既要咬清中国字, 达到“字正”, 又要使中国字的咬字发声符合美声唱法的艺术规格, 不破坏声音的整体共鸣效果, 达到纯正的美声化形象的“腔圆”。

多年来, 我国在美声唱法的教学中关于如何咬中国字的问题, 更多地套用民族唱法的“以字行腔”的概念。实际上由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语言基础、咬字特点、行腔手法、声音形象及审美标准、艺术规格都存在很多差异, 如果我们一味地、机械地强调中国汉字的发声规律, 照搬民族唱法的咬字原则和方法去“行”美声唱法的“腔”, 坚持“以字行腔”, 结果只能是背离美声唱法。

歌唱离不开语言, 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 标准的普通话是歌唱语言准确的基础。通过正音课的教学使声乐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时根据作品选择不同的咬字吐字的方法, 在演唱中使歌唱语言运用得当, 使他们的演唱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这也是高师声乐正音课教学的积极意义所在。

摘要:声乐教学中, 地方方言在声乐训练的歌唱语言当中均存在诸多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找出问题关键所在, 结合普通话的特点与规律, 以及民族与美声唱法咬字、吐字的特点和方法进行训练, 通过正音课的教学, 使声乐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时也使他们的演唱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声乐专业 第10篇

一、声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范畴,直接契合教育的本质。声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子项,在审美教育中承担着特殊的意义。

(一)从美育的本质属性看,声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十分必要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过程中,特别是中学教育阶段不仅要完成知识结构的塑造,更要促成非智力性因素的完善。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说,一个君子的培养通过学习诗歌等文学作品得到知识的启发,通过礼仪的学习塑造人格品性和道德规范,但最终成为君子要凭借音乐教育。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也提出了审美教育的综合中介作用,认为美是真与善的桥梁。席勒则强调艺术的“公共特征”,即艺术发挥着交往、建立同感和团结的力量。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审美教育能够解放人的本能欲望并使之升华,能使人发现宇宙人生诸多新鲜有趣的东西而使生命充满活力,使人从“自然的限制”中超脱出来,脱离低级趣味,达到比较高的人生境界。这都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核心价值取向。因此,担负着“对人的塑造”功能的声乐教育,其审美意义符合现代教育的终极追求。

(二)从美育的社会属性看,声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十分必要

声乐教育承担的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学科的价值,还承担着对人的生活生存方式的积极诱导作用。通过声乐教育,培养社会生活主体的“审美的生存”,积极追求人类生活的理想境界。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说:美好而和谐的生活方式,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单向度人”的克服,最终走向人的审美的生存。马尔库塞的老师海德格尔也说,理想的生存是对传统的人单纯“技术栖居”的超越,而走向“诗意的栖居”。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文化的最高层次是艺术的层次,人类文化最终要走向艺术的世界,这是人类最终的追求。这与马尔库塞和海德格尔所指殊途同归。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审美的生存就是生活艺术化。从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到费孝通,他们共同揭示了和谐美好生活的本质,都强调对物质的单纯依赖的超越,回归精神的自由。这就构成了“审美教育→高尚的道德人格→审美的生存”的内在关系。很显然,这种关系的构成,离不开审美教育。因此,引导和培养社会生活主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过程,必然是一个经由审美教育的过程,即通过审美教育来传播和培育高尚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人格。

(三)从教育受众的角度看,声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十分必要

一是高中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顺利跨过变声期,为学习声乐提供了生理上的有利条件;二是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阅历、生活经历和情感等因素正在逐步积累,且达到一定程度,具有对真善美的主观感受能力,对声乐作品的理解相对成熟;三是高中教育阶段,声乐教育的接受范围相对于舞蹈、美术、书法等更广泛,更容易相对较大范围地开展;四是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人格、审美趣味正在积极形成过程中,声乐教育对于塑造健康人格、培育高尚趣味、最终达成人格塑造的教育本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从当前高中阶段声乐教育现状看,声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十分必要

就目前而言,我国关于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招生中,以及艺术管理和播音主持等理论专业的面试中,声乐成绩在其中录取的比例衡量中占有重要的份量。换言之,在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声乐较好的学生就相对能取得较好成绩,反之就会丧失优势地位而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但是反观我国现实的高中教育中,很少学校将声乐列为一项课程进行教学,这固然与高校主抓文化课程而轻视声乐课程有关,况且目前我国各地高校分班也并不是以音乐程度为基准,这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高中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机会很少;与此同时,高校联考对声乐要求却越来越高,这更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声乐的愿望与需求。诚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校都是如此,对于大城市的学生可以聘请专业老师予以指导,但是对于偏远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就难以具备这样的机会学习声乐,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高中设置一定的声乐课程。

二、声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声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项目属于初步的研究和拓荒阶段,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和遵循,只能探索性地进行教学与研究。为此,研究目标的确定和研究内容的细化,是该项目获取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故而需要认真对待。

项目研究主要目标:通过大一阶段的教学,发现远离城市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声乐学习基本上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就连最为基本的声乐知识也是比较欠缺,需要通过讲座形式把专业知识普及到中学之中去。而为避免教学盲目性和教学资源的浪费,使得高校有限师资力量投入到最有需求的高中学校当中,就要因各地中学不同教学现状而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对于远离音乐学院城市的中学予以重点关注的同时,更要注意研究目标的确定。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除了进行专门的声乐教学内容之外,还要针对高中有意愿报考音乐学院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和面试需要加试声乐演唱的学生,进行艺考中注意事项的讲解,以便为参加艺术联考的学生提供正确选报专业的帮助,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错报。

三、声乐走进高中课堂项目的前期研究状况和实验设备条件

在多年教学之中,通过与大一新生的广泛接触,发现艺术院校的新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问题,譬如:选择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误以为凭着兴趣就可以学好,不予以考量嗓子条件的好坏;更不懂得高音、中音和低音能力的具备是要依赖声带条件,想当然地认为高音唱不上去就改唱中音,中音落不下来就改唱高音,高音唱不上去就决定看医生这样的想法存在。从中可以得知,高中学生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储备特别有限或音乐素养普遍较低,演唱技能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状态,正规专业的声乐教学也是很难寻觅,这一切都造成高中音乐艺术生距离艺术联考的要求相差较远。

为了有效推进项目实施和落地,特选取宜宾三中和成都实验外国语西区学校为该项目的合作学校。而在声乐教学进行当中,具备开展讲座所需要的教室、钢琴、麦克、黑板之类的设备即可,并不需要特殊设备而使得一般学校承担额外费用重新购置设备。

四、声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的阶段性

(一)筹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针对项目进行相关讨论和研究,一种途径是组织高校专业声乐老师和高中的音乐老师进行讨论和研究,另外一种途径是四川音乐学院定期组织专门针对艺考的专家论坛,共同商量和探讨怎么对艺考的学生和高中的音乐老师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以便让高中音乐老师明白高校招生需要怎样的人才,避免让高中学生走弯路,花冤枉时间和冤枉钱。而无论是采取何种途径讨论和研究,都是通过沟通和交流实现项目的具体落实,进而初步拟定可行计划予以实施。此外,四川音乐学院还针对各地特别是距离成都偏远地方的高中音乐老师定期举办培训,以便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把更新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同时也可使得大学招到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二)实施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针对目前现状并通过采取问卷形式和讲座形式来设计声乐教学方案。对有着声乐需求的高中学生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盲点,并对他们的现状和要求有所了解,这就需要采取问卷形式来予以完成这一任务。为此,在开设第一次讲座后对艺术类考生信息进行调查,宜宾三中和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学习声乐的学生人数分别为50人(业余学生和专业学生总计)和10人。其中,两所学校都有约80%的学生是因文化课不好而盲目学习声乐课程,也约有80%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声乐比赛;还有约90%的学生对艺术类专业的信息不了解,约90%的学生听了讲座后感觉自己有收获,约90%的学生觉得在高中音乐课中加入专业的声乐训练环节好。另外,宜宾三中业余学生主要以业余大班授课为主,专业学生以专业小组授课为主;而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学生主要以专业小组授课为主。宜宾学生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而成都外国语学校每位学生都经过专业训练,其中约有80%的学生还到过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找名师学习过。

当学生通过全部的讲座听课以后亦对两所合作学校进行了调查,通过统计可知,约有60%的学生在演唱中感觉音准最为薄弱;约有70%的学生喜欢听关于演唱方法技巧类的音乐讲座;约有80%的学生学习了演唱方法后,感觉自己演唱时高音唱的容易了;约有90%的学生感觉在上完声乐课后嗓子不难受,也约有90%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的时候最注重声乐技巧。通过调查还了解到两所学校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并认清了专业方向。宜宾三中学生,有的在高中声乐老师处加了一对一的小课,有的则直接到成都找专业老师学习;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的学生在原有较好基础之上,进行更有难度的学习和训练,演唱曲目也加深,个别同学甚至可以演唱大学三年级程度的作品,如年轻姑娘应该懂得、鞭打我吧、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等等。这样通过问卷调查,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讲座的切身感受,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讲座讲授内容,提高讲座质量。

同时,对合作的两所学校通过每半年进行两次讲座的方式予以开展,并通过教师示范和选拔一些学生上示范课等方式进行。在宜宾三江学术厅和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麓山讲堂开设的第一次讲座为“理解正确规范的声音”,授课主要内容是对具有动力作用的呼吸器官、扩大与美化声音的共鸣器官、起声源作用的喉头声带、咬字与吐字器官、听觉器官等歌唱的发声器官进行了详细讲解;布置的作业为发声练习并带有辅助气息练习,布置的中国歌曲为花非花、长城谣、思乡曲、梅娘曲、页里麦,布置的外国歌曲为我亲爱的、阿玛丽莉、绿树成荫、别再让我痛苦迷惘、我心里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虽然你冷酷无情。第二次讲座为“歌唱中的呼吸与共鸣”,讲座中对呼吸与共鸣做出详细的讲解。对呼吸而言,主要是讲解了吸气与呼气方法及横膈肌力量的训练方法(数数字法、吹灰法、仰卧起坐法等);对共鸣而言,主要是讲解了歌唱的基本状态、共鸣的位置。在授课结束后,当堂进行了实践练习,而后带着练声的状态对歌唱中的气息、吐字、共鸣、声音等问题逐个予以纠正。第三次讲座为“艺考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内容为学生考前的辅导,例如穿着、仪表、心理放松等等,并对考前的具体要求、考试时和考试后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讲解。

(三)评估总结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进行教学评估,以便总结教学经验并予以以后进行推广。其中,会涉及到评估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进而通过资料整理加工而成论文。

五、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技能训练 第11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即兴伴奏;弹唱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为多。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学前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学前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进行不断地探索研究,边交流边创新,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使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科学、有效发展是每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对当前的学前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不断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进行思考研究。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音乐基础较差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很多,生源基础良莠不齐,音乐素质和嗓音条件都比不了声乐专业学生,那么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必须以集体课教学为主。但是以往的声乐集体课难以照顾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别差异,久而久之,除了少数悟性较好的学生学有所成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如何更科学有效的处理共性与个性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需要我们深入反思和研究的问题。

2.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钢琴、声乐、即兴伴奏、弹唱课时分配不合理,课程安排就会缺乏连续性; 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中缺乏音乐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另外,只注重学生的单科学习,忽略了音乐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

3.不注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是幼儿教育工作,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脱离幼教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由于高师音乐教师长期缺乏与幼儿园的直接交流,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关注不多,致使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仍然与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相类似,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幼教实际。再者,学生由于接触的幼儿歌曲较少,对于幼儿歌曲的发声概念十分懵懂,到了幼儿园,在校所学的声乐技巧基本用不上,她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幼儿歌曲演唱就是用白声、真声去范唱。又如,对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幼儿歌曲弹唱课程,学生只在键盘组的伴奏课中学习,由键盘教师授课,导致多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更不用说有什么音乐表现能力了。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作为一种职业定向的专业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其声乐教育应与音乐专业相区别,让学生早接触、多实践具有本专业特点的课程。

4.教材缺乏系统的、针对性强的教材

目前学前专业声乐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范,很多学校靠上课的教师来自选歌曲教学,严重制约着上课效果。所以,根据学前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心理、生理等特点,选择古今中外思想性较强、艺术性较高、训练价值较大的艺术歌曲和优秀民歌做教材显得更加重要,同时要不断更新教材,补充和选用反映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的新作品。因此,为了解决教学质量、课堂效率、师资短缺、培养学生幼儿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集体课教学改革与研究势在必行。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1.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1)由于目前学前专业声乐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范,完全靠上课的教师来自选歌曲教学,严重制约着上课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选择具有学前专业特色的声乐教材。让学生联系实际,更早接触幼儿园歌唱教学内容。

(2)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声乐是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学时的限制,在整个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课程在所有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较小,通常只有一年。所以需要我们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加强旨在养成艺术文化素养和提高实用技能的课程,使声乐课程更加生动丰富,专业性更强。

(3)强化幼儿歌曲弹唱方面的教学。加强对学生幼儿歌曲伴奏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吸引声乐教师的参与,以指导学生对幼儿歌曲进行演唱和表现,让学生能逐渐提高幼儿歌曲弹唱能力。

(4)突出实践教学,加大教育实践的深度与广度,是当前各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来说,即应努力与幼儿园共建有关声乐课程的实践基地,声乐教师联合教学法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观摩主题特色课程和日常歌唱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声乐专业的角度更深地理解和落实幼儿园歌唱教学的价值。

2.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

由于声乐集体课既不像理论大课那样,以教师为主,讲授一般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不像声乐个别课那样针对性极强,声乐教学只在师生两人之间进行,所以声乐集体课才非常适用于学前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学前专业的声乐集体课可以根据情况由20个学生同时上课,这样解决了声乐基础理论学习与技能的提高也兼顾了不同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既能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学,又促使学生在多观摩,多思考的学习实践中改变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学生展开声乐教学。

3.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把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合理恰当的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

(1)教学把学生上课的情况和舞台表演录音或录像复制给学生,以自身为参照,对声音概念更加清晰,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

(2)利用录像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播放教学音像资料。强化音乐教学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使学生更快了解乐曲风格和演唱风格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演唱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如:各种声乐比赛、卡拉OK 大赛,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小合唱、表演唱、独唱、二重唱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学期可以定期地搞小型的,以班级合作形势的汇报演出,以声乐为主,可以穿插一些儿童歌舞表演等,让学生大胆上台演唱,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还可以在学院附近的幼儿园、艺术中心、文化馆等从事声乐教学和观摩工作,这样更有利于贴近现实,对学习更有促进。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创造一个边教、边学、边实践、边讨论的生动活泼而富有刺激性的音乐教学环境。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出学前声乐教学特点。声乐集体课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促使学前专业声乐教师打开思路,还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和具有时代感的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王坚红.学前教育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第12篇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影响因素

(一)教师专业能力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师资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声乐教学水平的一大问题。声乐学科本身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就较强,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艺术创作性和想象力。而如果缺乏专业的和富有创造力及艺术美感的教师,就难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声乐艺术指导,不利于学生声乐技能水平提升。高校一般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教育”能力,而不对专业的声乐知识做出过多要求,但是教师仍然轻视“教育”,过分强调学生歌唱或表演技能。而且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系统化的声乐知识结构的构建,影响其综合音乐素质提升。

(二)学生生源质量

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已经由之前的精英化教育转变为了大众化教育,高校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很多之前“不够格”的学生也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尤其是一些艺术类院校对于招生的标准要求比较低,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日常基础知识不扎实,而且相对于普通文理科招生而言,音乐类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不高,且大多数的学生声乐基础薄弱,而且没有必要的天赋,尤其是在音乐演唱、乐器使用、声乐感知、艺术创作方面能力都普遍不高。学生的生源质量难以保障甚至出现下滑。

(三)课堂教学内容

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筛选和整合,很多教学内容还十分落后,而且声乐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和审美素质,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直接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高校在声乐教学时还是遵照西方声乐价值为准,不重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与传承,比如戏曲唱功或者民族美声,还有些高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了学生“不中不洋”的声乐素养困境。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措施

(一)注重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

现阶段我国高校相关课程教学往往“同质化”现象严重,同类课程基本上使用统一的授课教师,课程授课内容也基本没有多大不同,这样的声乐教学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难以真正转变为准音乐教师,不利于学生就业与长期发展。比如,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专业,两者之间就有很多交叉课程,很多教师没有充分把握两者之间的本质,以至于在声乐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比如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有声乐表演教学,又应当有教育实践教学,让学生们有“音乐教师”的意识,并主动转换角色,并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做老师”的机会,促进教学融入。

(二)注重基础音乐理论教学

理论基础教学是声乐教学的根本和基础,特别是一些学生基础声乐理论知识不足,也就难以提升其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比如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趣味的乐谱、图片、音乐动画或者视频等创设基础知识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并掌握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笔者在音乐教育新生入学后就通过加强声乐技巧课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声乐技巧,诸如在声乐表演时的气息调整、演唱器官原理和音乐咬字发音标准等,为后期声乐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另外,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小组讨论,巩固学生声乐知识。

(三)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声乐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比如通过展开学生声乐表演比赛来提高学生表演的胆量和心理素质,以及他们对舞台的控制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综合水平,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教育”技能。

(四)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的展现声乐特色,避免了传统单一的只能靠看乐谱和听乐曲来学习声乐知识。比如多媒体教学形式就丰富了声乐教学资源和内容,吸引力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声乐基础,在多媒体教学中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优秀的声乐技巧和舞台表演经验。教师还可以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查找世界有名的声乐曲目,并对其进行欣赏和学习,不断熏陶自己的音乐美感。

三、结语

高校音乐教学专业声乐教学的工作绝非想象中一蹴而就,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教师进行摸索和探索。只有教师对声乐教学不断进行研究和探寻,寻找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才能够真正推动声乐教学的发展,才能够让学生掌握声乐练习的关键点,才能够让学生的声乐学习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126-127.

[2]吴姿霖.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J].艺术教育,2014,03:54-55.

上一篇:让学生作文充满个性下一篇:形态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