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支撑系统范文

2024-07-25

管理支撑系统范文(精选11篇)

管理支撑系统 第1篇

关键词:运营支撑系统,系统管理,设计与实现

0 引言

从2009年广电大力推广NGBOSS的概念起, 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三网融合融合, 再到三网融合融合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广电行业这两年可谓是风起云涌。NGB和三网融合的推出是从根本上改变广电网络运营市场环境体制和业务结构, 广电网络运营商将从单一的节目传输运营商转变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这是实质上的一个转变。我们将新形势下的广电称为新广电, 建设能够为新广电提供运营支撑的新一代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迫在眉睫。

我们认为新一代广电运营支撑系统的设计上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变过去注重流程自动化, 提升工作效率, 向注重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信息整合能力, 业务营销创新能力转变。新一代广电运营支撑系统在设计思想、软件功能、硬件和网络安全层面都必须进行深入思考。该系统是一个提供全业务运营支持的统一的平台, 是一个客户管理管理平台,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计费结算平台, 资源管理平台, 经营决策平台。

1 系统的实现

运行支撑系统的系统管理是建立在B/S上的, 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客户端维护成本。整个系统模板采用MVC设计模式, 并通过利用Struts框架结构使得整个系统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1.1 系统目标

系统软件模块上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满足客户业务需求的业务实现模块, 二是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与业务需求模块不同, 它对所有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并保障整个软件系统在正常环境下得以运行, 因此, 提供管理模块在设计时就应当具有实用性和通用性。

1.2 功能模块的实现

运行支撑系统的设计实现了系统登录和管理两大功能, 其中系统管理功能下又包含了5个基本模块, 分别为表示层、业务处理层、逻辑对象层、EIS层。

1.2.1 系统登录管理

Web应用程序通过Session状态管理跟踪和管理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交流。管理员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密码保护通过使用MD5加密算法, 采用一定算法将字符转换16字节数字指纹信息, 相比SSL就要相对简便得多。

当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 客户端方面的浏览器脚本将一个随机的数值加入密码后, 然后生成一个经过MD5加密算法的字符串, 这就是MD5密码。此时, 客户端会将用户名和生成的MD5密码上传至服务器。经过这一过程, 网络上传输的信息都是加密了的数据, 可以有效保障信息安全。

1.2.2 系统权限管理

从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的角度来看, 系统权限管理可以分为两层:一是功能层访问权限管理, 二是访问层权限管理。功能层权限管理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只控制到应用子系统, 并不控制到功能菜单, 另一种则兼顾应用子系统和功能菜单控制。运营支撑系统采用一种兼管应用系统功能和数据库访问层权限管理的方法, 对功能层的管理深入应用子系统, 对于访问层管理也下到基本表操作权限。

1.2.3 数据备份恢复管理

数据备份主要是通过文件系统备份和直接拷贝两种方式。运营支撑系统采用My SQL自带的mysqldump命令进行文件系统备份。

1.2.4 系统日志管理

系统日志管理主要包括记录系统使用状况和登录员登陆情况。操作员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后, 其操作行为都自动进行记录。通过记录登录员登陆情况, 可以检测出是否存在非法人员入侵的现象。因此, 当系统出现故障或是发生意外时, 可以利用系统日志迅速查找出原因。

2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广电必须加大力度对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在技术层面, 也需要一套运营支撑系统来实现企业竞争目标。本文对新一代广电运营支撑系统基本理念进行了一定分析, 并对运营支撑系统的系统管理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做出了详细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广小明, 李东颖, 龙志勇.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体系结构及管件技术分析[J].电信科学.2011 (5) :178-181

[2]吕延杰, 杨宁, 吴海军等.电信运行支撑系统OSS理论、策略与实践[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管理支撑系统 第2篇

关于印发《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督查

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建设(管)局、开发区建发局、施工企业和有关单位:

根据省建设厅《关于在全省建筑施工领域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皖建安明电[2008]35号)精神,合肥市建委制定了《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方案二○○八年五月四日 抄报:省建设厅、市安委会

抄送:有关单位

附件

合肥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督查

专项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建办质[2008]2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皖政办明电[2008]36号)、省建设厅《关于在全省建筑施工领域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皖建安明电[2008]3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促进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专项行动目的通过集中时间、统一行动、反复督查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促进建筑施工各方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落实,逐步建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监控制度,努力实现省厅年初制定的“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双下降10%”的工作目标,实现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专项行动领导

市建委成立合肥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长淮

副组长:纪开学、孔德发

成员:沈龙泉、宋冀明、孙业飞、王荣村、罗伟民以及各县区、开发区建管(设、发)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质量安全处,孔德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三、专项行动时间

2008年5月4日至7月31日,5月份各施工企业进行自查,6-7月份市建委对各县(区、开发区)进行督查。

四、专项行动督查范围

此次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督查覆盖全市各在建工程和各建筑施工企业,同时突出重点,以城乡结合部、城市开发区、事故多发企业等安全生产管理相对薄弱的地区和企业,以及在建的大型公共房屋建筑、大建设拆迁复检点等工程为重点。各县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村镇建设工程也应予以督查。

五、专项行动督查内容

(一)建筑施工企业:

1、施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

2、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领取和年审情况。

3、施工单位“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4、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管理情况;

5、学习和贯彻市建委对“深基坑、高大模板、垂直运输设备、脚手架”等专项治理文件情况。

(二)建筑施工现场:

1、项目负责人、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以及持证情况。

2、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3、工程总承包单位依据规定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以及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处理情况。

4、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程师的配备以及监理单位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情况。

5、脚手架工程的搭设方案的编制、审批、安全技术交底、验收及使用等情况。

6、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安全技术交底、验收等情况。

7、建筑起重机械的设备注册、安拆告知、检测检验、联合验收、使用备案、维修保养等情况。

8、土方工程的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安全技术交底等情况。

9、临边、洞口等部位安全防护情况。

10、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查验、使用情况。

11、作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六、专项行动督查方式

此次督查行动在各方责任主体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采取施工企业自查与监督部门抽查相结合、综合督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督查、组织座谈等形式开展。市建委对全市各县(区、开发区)实施综合督查,各县(区、开发区)和市质安站要督查全部本级监管工程项目。

七、专项行动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区、开发区)建设主管部门和市质安站以及各建筑施工企业要深刻认识本次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对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北京奥运会顺利进行的重要意义。活动要

与全市“隐患治理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负责人要亲自深入一线,切实组织好本地区、本单位的督查工作。

(二)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各县(区、开发区)建设主管部门和市质安站以及各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将工作方案部署落实到实处,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要果断采取处罚措施。对由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疏漏重大安全隐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完善机制,加强沟通。各县(区、开发区)建设主管部门和市质安站要建立和落实督查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活动工作机制,实行专项活动信息沟通和情况报告制度,及时交流专项督察行动进展情况,总结、分析、研究专项督查行动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各单位反映的共性、重大或倾向性问题。

(四)强化监督,广泛宣传。各县(区、开发区)建设主管部门和市质安站以及各建筑施工企业要将本次百日督察专项行动工作与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加大对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建筑职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及时宣传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浓厚氛围。对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不重视、不认真、走过场的企业和项目要公开曝光。

管理支撑系统 第3篇

一、分析模式概述

分析模式,也就是指分析方面的模式,这不是一个单独的含义,而是需要以组为单位的概念,通过分析模式能够对相关领域的分析模型建设过程中通用的概念和结构进行全面的反应,分析模式一般由概念实体和实体关系组成。分析模式的运行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的过程来获得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分析模式本身才是具有价值的,分析模式可以是针对某一个领域,也可以是跨越多个领域进行构建。

分析模式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应用领域内的需求信息进行有效的捕捉和精确的表达,使受众群体能够理解需求信息。第一,分析模式主要是针对管理类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将需求和应用的领域作为分析对象,将领域内的相关概念进行通用模型化建设,从中能够得到分析结果。第二,分析模式的使用者,是与应用领域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利益受众者。第三,对分析对象进行明确的分析后,重点的分析过程在于通过对领域内抽象的概念进行研究和分析,利用分析的结果实现分析模式的功能。

二、面向管理支撑系统的需求分析模式

(一)需求分析模式的描述方法

需求分析模式的描述,抓哟是以实体关系图和建模语言作为主要的参考,同时使用TMF提出的NGOSS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二)需求分析模式的基本结构

1. 基本的结构与概念

需求分析模式能够将管理支撑系统的需求进行充分反映,在这个过程中所包含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有三个方面:第一,业务需求。这也是需求分析模式进行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第二,系统要求。这也是进行系统分析的主要目标;第三,参考与约束。这一内容主要是由业务需求和系统要求两个领域内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分析方法组成的,这也是影响分析结果的客观因素。这些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根据概念实体的特征来进行区分的,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维分析方法来对主题和主线进行分析。

2. 基本概念与涉众的关系

需求分析模式的涉众主要是针对上述基本结构与概念中的相关人员,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业务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这些人员是支撑系统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同时也是需求的提出者;第二,来自于IT部门的相关人员,这部分人员主要是负责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在系统投入运营之后对系统进行组织和维护;第三,相关的厂商,这部分人员主要是负责系统的开发,并且需要针对系统的使用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三)需求分析模式的整体结构

需求分析模式的整体结构主要是针对上述的基本结构所展开的,主要的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通过对基本概念实体的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对系统的主题进行确定,并且根据该主题队系统的子系统进行详细的划分,以此形成不同的分析视角;第二,以企业的系统规划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根据系统化聚类分析法的主要思想,对各个不同视角间进行必要的联系,并且对联系各个概念实体的因素进行分析;第三,根据前面的分析,对概念实体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参考多维分析法等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并且将其运用到系统需求分析模式中,以此来对分析的主线进行确定,以此获得科学的分析结果。

(四)需求分析模式的细化结构

在需求分析模式结构中,细化结构的划分主要是根据整体结构中的相关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业务需求和系统要求的转化,并且根据不同的转化视角,对其中所设计的具体概念和实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将整体结构进行细分的过程。在需求分析模式的细化结构中,需要从业务视角和管理系统的视角两个方面来分析。

1. 业务视角下的细化结构

业务视角下的结构主要是由业务范围、流程和相关的数据构成。业务逻辑主要是依据业务的职能将业务的主题范围不断的扩展,使其与外部结构形成逻辑职能;业务流程则主要是为业务加工的顺利完成提供依据,并且结合相关的数据来完成对业务流程进行识别,形成具有逻辑性的数据模型。

2. 管理系统视角下的细化结构

管理系统视角下的细化结构主要是由企业级别的管理需求和业务部门级别的管理需求共同工程,二者共同组成了企业的需求结构。其中,业务部门的管理需求主要是由数据和逻辑功能的管理需求组成的,而支撑系统的结构则由系统物流部署结构和功能系统结构组成。

三、结语

本文对分析模式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且对于基于管理支撑系统(MSS)的需求分析模式(PSRAM)进行相关的探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PSRAM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深入到各个领域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这也充分体现出了PSRAM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需奥注意的是,分析模式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将日渐广泛,而且也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郝建青, 张仲义.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01.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闵庆飞, 唐可月.重视企业信息化的非技术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 2003.

[4]吴建林, 应文池.面向管理支撑系统的一种系统需求分析模式[J].系统管理学报, 2010.

农业物流科技支撑系统创建论文 第4篇

现代农业物流是由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采购、生产、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分销与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它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物流手段的现代化,需要以农业信息技术、储运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包装技术以及标准化、计量与质量技术管理为支撑。农产品自身的生化特性和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它在基础设施、仓储条件、运输工具等方面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撑。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有以下特点:(1)易腐烂,不易储存。农产品一般寿命期短,保鲜困难,容易腐烂,在流通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新鲜水果的腐烂损耗率达到30%,蔬菜40-50%,每年直接浪费和经济损失率为25%-30%。(2)农产品流通半径难扩大。由于农业生产的区域性与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贸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决定损耗比例会随时间加长和运输距离加大而迅速上升,造成流通成本迅速上升,从而限制了流通半径。(3)品质差异大。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即使按统一标准生产的农产品质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4)农产品流通风险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使得每个经营者都难于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更加分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产品鲜活性使得农产品在区域间和季节间进行调节更加困难。这些特点增加了农产品物流管理的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方面的难度,既要保证在物流过程中不变质、不污染,又要在包装、运输、储藏及装卸等环节上尽可能降低成本。

在整个农业物流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链条上,科技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供应环节,为保证农业生产不间断进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供给和补充农村生产所需生产资料,需要进行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在生产环节,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养(包括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等)、管理(包括除草、用药、施肥、浇水、整枝等,或动物的喂养、微生物培养等)到收获(包括农产品采收、脱粒、晾晒、整理、包装、堆放或动物捕捉等)的整个过程,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在销售环节,进行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保鲜、包装、运输、储存、配送等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科技对现代农业物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科技的发展能够缩短农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业物流流体对象的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装备、管理和交易方式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农业物流的效率;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等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科技,科技含量高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农业物流运作的水平;先进、适用的运输、储存、保鲜、包装和加工等技术能够实现农产品有效保值、增值的目标。反过来,农业物流产业也有利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和流通方面的利用与推广,通过对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孵化,提升农产品的保鲜和包装技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最大化发挥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一项新的科研成果或新技术由农业研究机构完成后,进行熟化和中试,然后以农业物流为载体,传送给种植户应用,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指导,通过农业生产物流转化成经济效益,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再由企业(合作社)、协会和农户把市场需求和对技术创新改革的需要反馈给农业科研机构,构成了激活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创新机制,保证了农业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促进了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2现代农业物流科技供给的问题与原因

在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非常重视科技的支撑作用。然而,现代农业物流在我国各地区的发展仍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关农业物流的科技开发及应用水平还相对落后,科技对农业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也还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现代农业物流科技投入相对不足

目前,我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科技事业进入快速发展,实力显著增强,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近年来,科研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总支出为4616亿元人民币,比增长244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4%。但是,从农业科研投资强度来看,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比例仅为02%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15%,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237%,一些发达国家已超过5%,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在生产领域,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农业生产中,对产后流通领域的科研工作重视不够,使得我国农产品流通加工业的发展动力不足,物流加工技术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

22相关领域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物流的标准化分类技术、运输技术、仓储包装技术比较落后;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开发和应用缓慢,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农业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没有统一标准。多数农产品分类、分级、分等全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大多采用塑料袋、竹筐、纸箱等对农产品进行包装,这样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造成一定困难。

(2)缺乏农业运输专用技术设备,技术装备落后。农业运输需要大量专门针对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特性的专业运输工具,而我国农业专用运输工具却极为缺乏。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货物,货运量较大,对运输设备的要求高,需要大量的专用运输工具。目前,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致使部分易腐货物积压在产地,造成20%的货物交付前腐烂变质,高的达50%,仅此一项每年就造成6亿多元损失。集装箱运输是一种较好的运输方式,适宜于农产品运输,但我国缺乏相应的配套设备,无法大规模运用。

(3)农产品加工处理水平低、附加值不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加工设备简陋,加工工艺落后,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只有5%左右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加工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我国农产品销售以初级产品为主,各种加工产品比重较小,我国加工前后增值比为1:18,而美国为1:38。我国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为1:031,而美国为1:27,日本为1:122。

(4)农产品保鲜技术落后。新鲜程度直接决定农产品的品质,因此保持新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000万吨果蔬腐烂,损失总值近800亿元,损失率为25%-30%。而在发达国家,蔬菜物流始终处于采后需要的低温条件,形成一条“冷链”,即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荷兰农产品和食品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都采用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由于处理及时、得当,蔬菜在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仅为1%-2%[1]。

(5)信息化应用程度低。从全国看,农业物流缺乏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农业物流中普遍应用,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信息化差距大,电子商务发展不足。而农村由于居住面广,农户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农民的需求无法传递,信息接受基本还处于“农民靠贩子,贩子靠大户,大户靠打听”的被动状态。尽管农业部在全国很多县派驻了农村观察人员,但因为信息收集工具落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欠缺等原因,很难保证农业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交互性。

23现代农业物流科技人文环境较差

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标准及其进展 第5篇

文章对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标准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对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标准中尚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一代运营与支撑系统;增强电信运营图;标准

Abstract:

The present developments of OSS standards are introduced, and key issues of the OSS standards are analyzed. Further discussion o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se standards is present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also suggested.

Key words:

NGOSS; eTOM; Standard

1、 引言

全球电信市场逐步走向开放化,电信用户的数量迅速增加,用户需求不断变化,新业务、新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这使得电信运营商面临日益激烈和复杂的竞争环境。在新的环境下,电信运营商要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提高网络运营、业务供应、服务质量、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水平。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模式将从传统的“面向网络”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变到“面向客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向信息化、市场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迈进。这种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得对电信运营管理水平的高要求被提到了重要日程上来。

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电信管理网(TMN)框架,长久以来一直指导着电信领域的网络管理建设。TMN在其信息体系结构模型中从逻辑分层、功能分布的角度出发定义了一个分层管理结构,这个分层管理结构的4个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关联的层次由底至上依次是: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业务管理层和商务管理层。TMN模型通过分层实施的管理功能和由下至上的信息综合来实现对电信网的管理。

在新的电信经营管理模式下,按照“面向客户”的经营原则,各层管理功能的规划都应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主线,把客户化需求、市场化需求切实反映到各个层次的管理功能的实施中去,而这个过程则恰恰是一个基于商务视点的自顶向下的规划设计过程。不同于从技术/实现视点出发的自下而上构建的TMN分层结构,运营支撑系统(OSS)是在新的电信运营环境下提出的一种以TMN的分层结构为指导,结合自顶向下的商务设计原则,融合客户管理、业务运作和网络管理为一体的电信企业运营管理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国际民间组织电信管理论坛(TMF)一直致力于运营支撑系统(OSS)的相关研究。发展到现阶段,OSS已被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NGOSS)所代替。TMF的成员由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组成,这些不同类型的成员分布在NGOSS供应链的不同位置。

2、 电信管理论坛的运营支撑系统标准

2.1 标准文档形式和发布程序

TMF的技术研究和标准制订工作以工作组为单位来进行开展,例如与NGOSS研究相关的工作组目前有4个:基于增强电信运营图(eTOM)的商务处理框架研究工作组、共享信息数据建模研究工作组、与技术无关的NGOSS体系构架研究工作组、NGOSS产品的一致性测试研究工作组。工作组的研究成果将以文档形式体现,以便TMF成员共享最新成果。TMF所认可的文档形式包括:

指南:定义框架和策略方向的指导性文档。

商务协定:描述具体商务需求的文档。

信息协定:定义特定信息模型的文档。

规范:描述需要遵照执行的要求的文件。

接口实现规范:结合TMF中的一些合作实施项目输出的关于产品或接口实现方面的文档。

技术报告:对一些公共关注问题的阐述、评估、分析或建议性质的文档。

在TMF的工作流程中,以上任何一类文档的批准和释放均需经历以下过程:

工作组草案:工作组内产生的文档草案。

成员草案:在工作组草案稳定一段时间后,由工作组提交可供TMF所有成员访问的成员草案。

成员评议版:在提交成员草案的3~6个月内,工作组提交可供TMF策略管理组审议批准的成员评议版文档。

TMF批准版:获电信管理论坛批准的文档。

成员公开版:未获TMF批准、但可向TMF所有成员公开的文档。

完全公开版:未获TMF批准但可公开的文档。

2.2 运营支撑系统标准概览

TMF提出了对NGOSS体系进行描述的4个视点,而这4个视点又恰恰与实现运营支撑系统的各个阶段相对应。(1)商务视点:对应分解商务流程、定义需求模型的阶段。(2)系统视点:对应设计逻辑系统构架、定义合约接口、建立数据模型阶段。(3)实现视点:对应基于特定技术的实现、验证过程。(4)运行视点:对应系统运行过程。

TMF与NGOSS相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定义商务处理框架和处理流程模型。

在已定义的商务处理框架的基础上定义系统框架。

通过一系列的合作项目开展多供应商环境下系统解决方案的实现和展示。

向TMF成员提供NGOSS的研究成果和资源共享,如文档、模型、程序源码等。

表1是TMF现阶段公开的NGOSS相关标准一览表(已被新标准所替代的文档不再列出,如GB910电信运营图已被GB921增强电信运营图所替代)。表中各标准介绍如下:

(1)GB909

GB909描述技术集成图(TIM),从系统视点对OSS逻辑系统构建的原则、合约定义原则和可采用的技术方向进行阐述。其第1部分描述了基于构件的分布式逻辑系统构架,构件间通过已注册的合约进行交互。构件的设计采用面向对象概念,将实现细节隐藏在内部,只有合约是对外可见的。其第2部分阐述了TMN体系结构的借鉴意义,强调运营支撑系统着重于提供端到端运营流程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对在系统实现时可能采用的技术(如Web/JAVA、CORBA、CMIP/SNMP)及其应用场合进行了说明。TIM的研究成果已以适当的形式被NGOSS体系采纳,如基于构件的分布式结构。

(2)GB914

GB914描述系统集成图(SIM),从系统视点给出了基于逻辑商务组件(LBC)的组件信息结构。SIM按功能划分定义了若干个管理域,而每个管理域由若干个逻辑商务组件组成。LBC通过相关的合约与其他组件进行交互,通过LBC的适当组合为运营商提供针对特定商务流程的方案设计。SIM可看作是细化NGOSS组件的一个参考视图。

(3)GB920

GB920给出了NGOSS体系框架的概览。NGOSS提供的是一套面向组件的、基于即插即用方式进行松耦合集成的分布式体系结构。NGOSS体系应定义具备标准合约接口的分布式组件、基于公共合约的组件特性、共享数据信息服务以及与技术无关的通用意义上的基础框架。

(4)GB921

GB921中的增强电信运营图从商务视点描述了支持端到端运营流程自动化的商务处理框架。eTOM从电信运营图(TOM)发展而来,GB921对商务流程进行了分解和细化,并给出了eTOM的分层视图以及相关的流程描述。

(5)GB922

GB922及相关附件定义共享信息/数据(SID)模型。针对SIM中定义的管理域,采用UML类图对各管理域所用到的共享信息进行数据建模,定义了相关的数据对象、对象的属性及属性值类型。

(6)TMF051

TMF051针对NGOSS可能给NGOSS供应链的各方(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带来的利益、成本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方投入NGOSS建设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决策模型。

(7)TMF052

TMF052提出了对NGOSS框架的需求,如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后向兼容性、可靠性、灵活性、数据可达、易管理、易测试等需求,并从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供应商、设备供应商4个主体的不同视角对需求进行了详述。关于对NGOSS功能组件的需求,TMF052建议参考SIM(GB914)中的描述。

(8)TMF053

TMF053描述了基于组件的分布式体系的构建原则,给出了与技术无关的NGOSS体系结构,并对NGOSS体系结构的关键要素(如合约、组件、分布透明性、流程控制、共享信息数据管理)作了细化阐述。其附件B“合约规范”利用UML类图和XML Schema对合约的内容和格式作了形式化的要求。

(9)TMF050

TMF050定义了NGOSS一致性测试的测试内容和测试原则。测试内容涉及对公共通信平台、合约接口和流程控制的要求以及对SIM中定义的管理域的功能覆盖情况,测试范围涵盖TMF052、TMF053及GB914中的相关要求。

(10)TMF055和057

TMF055和057分别对CORBA技术和XML技术以及它们的相关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它们在NGOSS体系中的可能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3、 运营支撑系统标准研究现状

3.1 体系构架

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结合了组件技术和分布式技术,提供基于分布式组件的松耦合体系构架。NGOSS体系构架应满足如下主要特征:

(1)商务处理流程的抽象

商务处理流程的抽象与组件相分离,可达到单个组件与商务处理流程逻辑的无关性,使得组件的集成更灵活,也大大提高了组件的可用性和重用性。

(2)NGOSS组件

NGOSS组件表示一个可配置的软件实体,NGOSS组件可分为两大类:应用组件和系统服务组件。组件间利用定义好的合约接口进行交互。商务处理流程通过顺序调用一系列的应用组件的合约接口来实现,应用组件可通过调用系统服务组件来完成自身的部分功能。

(3)共享信息服务

共享信息服务向各独立的组件提供共享信息,并通过提供统一的标准合约接口供各组件来访问。共享信息服务的接口不仅提供数据读、写、增、删等操作,还提供数据排序、访问控制等服务。

(4)合约发现

合约用于描述组件的调用接口,合约的内容包括接口的语法和语义规定。商务处理流程通过调用组件的合约接口得到实现。所有组件都要通过合约注册服务对与其相关的合约进行注册,以便于其他组件的访问。合约交易服务则支持系统在运行时动态发现组件合约,以支持组件的即插即用。

(5)公共通信平台

NGOSS体系采用分布式通信软总线作为公共通信平台。

基于NGOSS体系构架以上的特征,TMF053给出了与技术无关的体系结构,该结构划分为基础框架服务、策略框架服务和商务服务三大组件域。商务服务通过合约规范提供可分解的商务功能单元以供商务处理流程调用,而框架服务提供商务应用组件间的交互能力,包括商务流程管理、共享数据管理、安全及支持分布透明性的命名服务、注册服务、目录服务、交易服务、调用服务等。

3.2 增强电信运营图

在多变的竞争环境下,能够迅速实现业务配置、客户入网及解决业务质量问题对运营商来说尤为重要。eTOM的提出旨在帮助业务/网络运营商将信息管理、业务管理、网络管理等方面较好地集成在一起,以实现低成本的端到端运营流程自动化,并支持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eTOM从电信运营图(TOM)发展而来,但它作为一个更宽泛意义上的通用商务处理框架比TOM复杂得多。在eTOM中,运营商需要和一些外部实体及内部实体进行交互,这些实体在eTOM中被分为五大类:客户(运营商的销售对象)、供应商或合作方(运营商的购买或合作对象)、运营商的股东、运营商内部职员、其他相关方(包括政府、媒体、竞争者等)。

eTOM给出了一个水平分层、垂直分块的商务处理框架视图。总体上eTOM包括三大处理域:策略、基础设施与产品域,运营域,企业管理域。运营域是eTOM的核心;策略、基础设施与产品域侧重于策略及生命周期的管理,为运营域提供功能性支持;企业管理域属于通用性交叉领域,不是eTOM的重点。

运营域以及策略、基础设施与产品域可水平划分为4个管理层:市场、产品及客户管理层,业务管理层,资源管理层,供应商/合作方管理层。与TOM相比,eTOM融合了电子商务的概念,提出了与其他供应商/合作方的关系管理以及供应链的发展和管理(供应商/合作方管理层)。

eTOM的运营域被垂直分割为4类端到端的处理流程服务。其中FAB(业务指配、业务保障和计费)3类服务是从TOM继承而来的,而运营支持准备(OSR)服务包括为支持FAB实时实现的系列准备活动。

eTOM新提出的策略、基础设施与产品域被垂直分割为3类端到端的处理流程服务,分别是:策略与调配、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基于eTOM的商务处理流程框架是独立于被管网络、被管业务和企业组织结构的,GB921中还给出了更低层次的流程分解与分析,运营商可根据自身特定需求套用这个框架来进行自身NGOSS系统的商务处理流程映射。

3.3 合约定义

NGOSS中的合约提供组件间进行交互的规范接口,是实现商务处理流程自动化的基础。NGOSS体系中所使用的合约均应有标准定义,以实现即插即用的分布式组件集成。目前TMF并没有定义具体合约的相关规范,但TMF053B中对合约的内容和格式作了如下要求:

合约应具有名称和版本号以被识别。

合约可被继承和扩展。

合约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操作。

合约应具备文本的行为描述。

合约可包括一系列参数,每个参数应有名字、类型和用法说明(如输入参数、输出参数、返回参数等)。

合约可规定一系列前置条件、后置条件以及适当条件下的异常。

4、 结束语

TMF现有的规范在NGOSS体系结构、商务处理流程框架、高层需求及共享数据模型方面都给出了较详细的描述和定义,为电信运营商构建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方向性指导,具有可贵的借鉴意义。但TMF现有的NGOSS规范间相互关系较为零散,不同规范对某些相同概念或相似概念所采用的术语描述也不一致,还不足以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规范来保证NGOS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因此,为保证NGOSS规范的实用性,相关的研究需进一步开展。

NGOSS旨在提供端到端的运营流程自动化支持,GB921对商务处理流程需求进行了细化,GB920中规定了商务处理流程通过顺序调用一系列应用组件的合约接口来实现的规则,这就需要对应用组件进行细化,对应用组件的合约接口进行定义,对特定商务处理流程与相关合约接口的顺序调用关系进行映射。目前TMF仅在GB914中提出了对逻辑商务组件(LBC)的简单功能性描述,而在应用组件的合约接口定义以及商务处理流程的控制和映射方面还 强瞻住A硗猓琓MF053提出了与技术无关的通用意义上的NGOSS体系结构,但还需定义和实现相关的基于特定技术的体系构架。□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0025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6020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0204002)

参考文献:

[1] TMF GB909, 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p (Part 1):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Building Blocks [S].

[2] TMF GB909, 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p (Part 2):Smart TMN & Technology Direction Statement [S].

[3] TMF GB910 Version 2.1, Telecom Operations Map [S].

[4] TMF GB914 Version 1.3, System Integration Map [S].

[5] TMF GB920 Version 1.5, New Generation Operational Support Systems (NGOSS), Architecture Overview [S].

[6] TMF GB921 Version 3.0, The en?鄄

hanced Telecom Operation Map (eTOM) Business Process Framework [S].

[7] TMF GB922, Shared Information/Data (SID) Model [S].

[8] TMF050, NGOSS Compliance Testing Strateg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

[9] TMF 051 Version 1.1, New Generation Operations Systems & Software (NGOS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Business Case [S].

[10]TMF052, NGOSS Require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

[11] TMF053, NGOSS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Neutral Specification [S].

[12] TMF055 Version 1.5, NGOSS Phase 1 Technology Application Note — CORBA [S].

[13] TMF057, NGOSS Phase 1 Technology Application Note — XML [S].

收稿日期:2003-03-25

作者简介:

管理支撑系统 第6篇

通信业的快速发展, 各式各样的应用被不断丰富, 各个运营商网络之中都存在一定量的IT基础架构设施, 这种设施都是需要各设备类型的厂家根据每一个设备的情况配备对应的维护人员, 不同的设备以及设备的分散性让维护人员必须进入到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机房, 运维服务的管理效率低下。各个系统因为建设时的分散使得出现重复建设或者重复投资的现象, 对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无畏的增加了能源的耗损, 为维护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同时也没能做到国家所倡导的节能减排。

2 IT运维管理的理论以及方法论

2.1 IT基础结构库所带来的组织效益

IT基础结构库的最佳的实践是在IT运维的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它为其带来的作用和效益已经普遍的得到了许多组织的实践以及应用。

2.2 IT基础结构库对用户所带来的效益

对于面向客户服务的新时代, 通过IT基础结构库的实践证明IT运维服务要以客户为中心, 在服务的质量上达成一致可以有助于改进双方之间的关系,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让用户可以成为IT服务上的一个环节。

IT基础结构库的实践可以将服务上的内容以客户所用的语言为主, 站在客户的角度上, 更加有效的用客户可以理解的方式作出最恰当的描述。

IT基础结构库通过实践对各个联系点进行了一致的协商, 使得与IT部门可以有效的进行沟通

2.3 IT基础结构库对于IT部门所带来的组织和效益

通过IT基础结构库的实践以及方法论, 可以使IT部门形成一个更为鲜明的运维组织结构, 可以有效的帮助IT部门对公司总体的目标进行关注, 让IT部门的运行可以更有效率。

通过IT基础结构库的实践和方法论, 可以有利于管理控制IT部门所进行的IT基础设施以及运维服务的管理和维护, 使得IT运维可以更好的监控管理。

通过IT基础结构库实践流程的架构, 对某些IT服务提供了既有效又可控的外包服务框架。

通过IT基础结构库的实践以及方法论, 促进了组织的文化改革, 对整体的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改进, 还能够对符合ISO 9000系列的标准或者是其他质量的管理体系进行很好的提供与支持。

2.4 IT运维所服务管理的对象

运维服务的管理它已经不再仅是被限制在IT设备的管理, 在电信运维服务的管理领域, 它们所管理的对象已经从IT的设备延伸到了通信设备以及企业各项业务上, 在管理上所涉及到的人已经不再只是对IT设备管理的相关人员, 而是公司的整个组织体系, 包括用户、服务所提供的供应商以及合作的伙伴等等主体。

运维服务管理的本身就包括了设备的管理、流程上的管理、业务应用上的管理、信息安全的管理、容量灾害的管理以及日常工作上的管理等。IT运维的服务管理围绕着技术、流程以及人这三个基本的元素所展开的, 将这三个要素进行相互关联, 形成相互制约, 共同的去决定组织业务运行的更有成效。运维服务的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并且繁琐的事情, 对于时效的要求非常的高, 所以, 只有完善的建立出服务的流程以及相适应的组织架构, 才能对运维的效率进行提高, 减轻使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压力。

3 电信运营支撑的系统特点以及现状

3.1 电信运营所支撑的系统现状以及发展的情况

业务可以快速的开通、及时地对业务进行保障、优化网络上的各种资源以及网络的管理这些都离不开电信运营的支撑系统, 它是电信网络日常运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信市场以及电信多元化的格局随着全球化的竞争已经形成了它自己的价值圈, 推进了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各个技术都在飞速的发展, 电信运营支撑的系统对电信统一的管理、精细化的经营以及集中的控制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引进先进的运营支撑系统的前沿技术, 创建出统一的管理模式、集中性的监管控制、完善业务上的各项功能、将内部的系统和组件能够互联互通, 使得各种信息能够做到充分共享, 并且对运营支撑系统进行充分的利用。

3.2 电信运营所支撑的系统发展情况

我国三网合一的政策随着下一代的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逐步的明确了电信网、多媒体网络以及计算机网逐渐融合, 各个运营商之间的市场竞争逐渐由资源竞争转化成用户服务竞争, 运营支撑的管理也将从网络和业务上的管理转而对服务或者是客户的管理上。

目前有不少相关与运营支撑系统的活跃组织存在, 像是ITU、IETF、TMF等等。这中间数TMF最为受到瞩目, 得到了众多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以及网络运营商们的支持。在网络的管理、网络的监控、网络的维护以及网络互相互通上, ITU和IETF做出了更为深入的探究, 并且各个运营支撑系统之间相关联的组织也加大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以及交流, 更好的推进和丰富了运营支撑系统的标准, 并获得了外界更多的认同。

4 结语

综上所述, 通信业之间现存的竞争已经不再仅限于业务层面上的竞争了, 它们更多的在精细运营、运维以及运维支撑等全方面的竞争, 通过进行更为有效的IT运维服务的管理模式的引入, 确保了在整个行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电信网络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快速发展, 各种新型的通信技术正被人们不断创新, 服务要求的质量也在不停提升, 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大, 这对所有的运营商提出了严峻挑战。电信的发展带动着运营所支撑的系统不断升级, 运营所支撑的系统也在同一时间为电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电信运营,支撑系统,IT运维管理

参考文献

[1]马洁, 魏鸿.eTOM在运维管理中的本地化应用——通信网络质量控制流程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 2008 (10) :15-20.

[2]胡晓女, 庞有为, 牛大伟.面向全业务运营构建融合创新的运营支撑系统——“2008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发展论坛”回顾[J].通信世界, 2008 (9) :51-54.

[3]范宁军.网管支撑系统云计算与虚拟化桌面的研究与应用[J].电信科学, 2013 (5) :143-153.

管理支撑系统 第7篇

1 运营支撑系统的现状及不足

1.1 运营支撑系统的介绍。

现行的IT支撑系统, 它在结构上已经比较简单, 它的结构已经与传统的截然不同, 通常只包括管理支撑系统 (MSS) 、业务支撑系统 (BSS) 和网管支撑系统 (OSS) 三大部分。

1.1.1 系统构架布局的介绍。

在我国电信运营系统构架布局中, 它们的管理模式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模式, 现在是以省公司的方式, 这样维护单位也必然由省公司负责, 作为省公司, 它的主要功能应用原则, 是负责通信管理、决策和服务职能的具体实施措施, 这样在省公司管理模式中, 管理支撑系统就应具有管理职能的模式, 然后才能根据实际需要, 对本省辖区的所属各市级公司进行具体的规划。这样才能对省公司的各市级电信运营单位, 需要运用IT支撑系统, 来实施市场营销和客户的维护工作。

1.1.2 运营商IT支撑系统。

对运营商来讲, 它的IT支撑系统的技术, 它的主要形式是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和网管系统等不同形式。它的系统可以直接进入到各子系统进行登录。现代的管理模式的数据层模型, 由于数据的输入是由各系统各自不同的录入。因此系统在使用时是应该具有独立的功能。

1.2 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不足

1.2.1 基础数据数量庞大。

运营商IT支撑系统在战略规划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电信企业思考和战略决策制定, 融合了业务支撑系统与运营支撑系统, 同时需要网络建设思路的建立决策, 是一个综合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由于目前电信运营系统还不完善, 尤其各个子系统还没有建立有效沟通, 这样对于电信系统, 表现结果就是数据共享性较差, 这样就不利于实施有效管理。

1.2.2 系统构造复杂内容建设分散。

电信业的发展, 近年来建成许多OSS系统, 这一运营系统的建设, 完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子系统。由于使用IT系统的子系统众多, 它们有许多网管系统, 由于在应用中具有不同的应用, 就会在使用时, 表现出协调性的不良, 也可能造成系统的构架分散。

2 电信运营商运营的系统建设

2.1 IT系统资源动态管理与其及时性和共享性。

IT系统资源的种类繁多, 但在使用过程中, 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对硬件资源来说, 主要包括系统中的主机、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 软件资源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新产品的更新, 电信运营支撑系统逐步完善和成熟, 资源数量也急剧增多, 科学地规划并实施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2.1.1 建立信息共享的IT系统资源数据库。

在运营商建立系统资源数据库, 对于这一数据库, 可以对不同的公司对其需要的进行查阅和对其进行维护权限, 这样就可以利用统一的维护平台使数据可以共享。这样就可以根据管理和系统需要制定合理的资源数据登记表, 就可以随时得到记录内容, 这些内容信息可以包括设备型号、技术参数、IP地址、使用年限、安置地点的资料, 这样就可以使系统达到对设备进行动态更新, 也可以检查记录的随机登记。

2.1.2 制定资源变更的工作流程。

为了保证系统资源维护工作, 需要经常的变更使用问题, 因此必需先要做好流程管理。第一, 要实行资源的变更审批。如新业务需改变重启, 就需要维护人员, 先要提交变更的申请, 然后, 当审批人的申请被通过, 才可以实施变更的功能, 同时可以对变更的过程实施记录。第二, 需要实施系统的预警管理, 这需要预先设定预警的阀值, 这样维护人员, 就可以根据硬件维护人员的预警阀值分析, 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设备的正常应用。

2.2 建立系统故障追踪系统。

IT支撑系统在电信系统, 可以运载众多业务和实时性要求很高的需求, 在正常运作中, 就可能会出现系统故障, 如果经常发生故障, 就会影响IT支撑系统的运营效果。因此, 第一, 要制定系统故障的管理办法。要对故障管理做出要求。第二, 要建立故障跟踪模型, 就可以强化后续工作控制。有利于对于故障模块定位, 通过建立故障跟踪模型, 就可以明确跟踪的重点等, 然后就可以由直接维护人员进行维修, 这样就可以对系统进行信息登记。然后通过故障部门整合故障, 就可以对其进行统一分析和跟踪管理, 结合实际情况解决故障问题。

2.3 建立完善的需求流程和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电信运营商的迅速发展, 电信产品已经得到高速发展, 同时由于其业务部门对IT需求的扩大。使其在需求中, 就要实现许多相关技术的过程, 其中包含对需求的确认、系统的开发、需求的测试、系统的验收和需求更新等。因此必需建立管理模型化, 就可以实行各种类型的规范化管理, 使系统可以达到快速化、准确地实现电信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运营管理。

第一, 需要实现流程对规范化。这对于各个流程, 都要求进行细化, 尤其要对操作人员权责进行规范。第二, 需要操作人员在工作衔接中要规范操作过程。当工作流程的上家完成工作时, 系统要自动提醒下家接手。第三, 在操作中, 需要实时信息记录。对于需求模型要设定固定流程, 这样就可以记录完成的情况, 就可以要求对工作人员, 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归档信息的记录和提供查询业务的记录。第四, 在操作中, 需要变更管理。对于版本和系统要有专人负责, 对需求项目的测试文档、技术参数和系统升级要建立共享制, 这样就会方便维护管理和升级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在电信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运营管理中, 运营商需要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支撑系统, 这样就可以为电信部门提供通畅的业务咨询, 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电信运营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亚峰, 董正超.浅谈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云计算化与SOA[J].邮电设计技术, 2011 (8) .

管理支撑系统 第8篇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促使电信运营商也紧随形势加快转型。统一形象、一体化的产品推出、一体化的营销政策是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转型的具体体现, 实现这些运营效果的惟一手段是运营支撑系统要做到适当的集中, 体现出集中运营的功能和管理环境。

而支撑系统的集中是一件较大较难的挑战, 电信专家韩少敏认为, 其中对管理的改变、技术要求、工程实施的过程控制都是新的挑战, 同时系统集中的实施策略和方法也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推动运营商实施大集中战略的不仅是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挑战, 还有现实的利益驱动, 通过中国联通iPhone定制机和中国电信iPhone定制机的终端销售拉动, 让两家运营商体会到, 坚持运营支撑大集中, 打通渠道, 可以带来巨大的现实利益。相对以往的各省资费不统一的情况, 苹果纳入联通和电信的定制终端合约计划, 促使这两家运营商开始实施全国各省统一资费标准, 同时用户从App Store下载应用结算等需要数据实时传送, 对运营商坚持大集中IT建设都是个挑战,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通过打通渠道, 实现了统一营销。可以说, 通过一部iPhone终端绑定销售模式, 推动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大集中建设中加快步伐。

管理是大集中首要问题

据了解, 国外运营商的IT支撑系统早已实现大集中, 有很多案例可供借鉴, 其采用垂直化管理模式, 从集团本部到各地区IT和业务建设坚持一体化。

显然, 大集中是运营商转型的引擎, 但在贯彻中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 管理问题是业界公认的首要问题, 是运营商转型的最大障碍。例如在网络建设的细节中, 由于目前光纤到户还不规范, 前期用户资料录入跟不上, 导致系统无法感知用户使用状况。

韩少敏也认为, 集中的驱动力主要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带来的冲击, 与以往的需求不一样。移动互联网的进入在物理网络的接入层为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使得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不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信息提供、处理、消费间的相互关系变得越来越透明、越来越迅速, 因此这种业务方式对运营商现有的管理体系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冲击。

有相关咨询机构人士分析, 移动互联网业务中高价值的业务供应点和消费者都是跨越地域的, 信息服务和物理传送明显的被分成了两个层面, 因此产品服务形式的变化带来了客户及相关消费管理方式的变化。运营商要在互联网时代不边缘化, 要做到两点:一是把网络建设和维护大规模集中化;二是把业务进行大重组, 成立专业化独立运营公司, 并引入民营资本, 股份化运营。因此, 运营商首先要管理思路转变, 改变传统电信企业总部、省、市、县营销单元多级运营的模式, 运用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网络和业务的大集中。

中国联通在3年前融合重组之初, 便对信息化大集中的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 集团决策构建一级架构的集中IT系统, 以IT变革推动整个公司的战略转型, 并由集团董事长常小兵主抓。

业务系统:集中和分布结合

大集中是复杂的, 同时也是相对的, 因而要解决集中和分布的问题。南京邮电大学卢捍华教授认为, 由于使用网络资源的人是分布的, 同时无论硬件和软件系统多么强大都无法足够满足信息的应用, 都需要将分布的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和交互。而目前, 运营商IT系统还较为分散, 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将分布和集中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实现集中化。

在互联网业务方面, 由于业务集中是龙头, 运营商已着手改变目前异地套餐不一样的状况。中国电信统一形象, 将增值业务及信息服务集中统建, 建立全国统一的销售规则, 特别对iPhone, 建设了全国集中的网上营业厅和代理商门户, 中国电信对部分地域特征不明显的业务进行了集中、建设集中运营, 其八大基地业务, 如音乐、游戏等业务的大集中已完成, 并逐步渗透到如IDC和商业呼叫中心这些基础业务, 同时对于移动、宽带、固话业务, 在产品、套餐、营销手段上趋于统一;分散于各省的呼叫中心大集中是趋势, 对提高服务水平、节约人力、节省投资大有益处, 中国移动已先行一步;中国联通将随意打烧遍全国, 逐步减少终端补贴, 对渠道集中管理。此外, 对于需要局地运营的业务, 如固网接入业务及异地电话接入业务等涉及国家政策收费问题的业务运营商未实现集中。

系统演进的思路推进大集中

由于大集中推进难度大, 同时, 韩少敏认为, 系统集中的实施方式和策略与管理环境和成熟度的关系重大, 对SOA理念的理解和实施及云的推动都会带来新的思考和实践, 因而各个运营商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各自探索自己的集中策略。

中国联通采取了“推倒重来”的方式推进大集中建设。韩少敏分析, 采取这种方式需要IT支撑系统能力强, 同时业务管理要坚持统一。他认为, 中国联通是采取物理集中的方式, 通过在集团建设数据库, 对北方十省系统进行统一版本开发, 进行生产管理和数据集中, 这样投资大、跳跃大。同时, 中国联通这次的转型推进速度也很快, 目前联通BSS4.2系统已在北方几个省上线, 并且运行中效果初显, 在MSS、OSS领域将会逐步推进。

相对于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的大集中战略提出较晚, 并且采取比较稳妥的逻辑集中的方式, 通过构建框架模型, 建立全国性业务平台, 打通电子渠道。据悉, 中国电信今年的目标是建设CSB (渠道服务总线) 系统平台, 实现客户业务和产品的集中。

韩少敏认为, 循序渐进稳定发展当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各运营商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 主要是看企业的自身情况和投入力度。

管理支撑系统 第9篇

1.1**省财政信息化现状

**省本级系统状况。根据*局“金财工程”规划和相关业务处室的需求, 近几年先后开发、引进了十五套业务软件系统, 包括“e财”部门预算管理系统、“e财”预算指标管理系统、财税库联网信息查询系统、财政信息高端查询系统、部门预算数据传输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预算审核内部控制系统、供养人员信息系统、非贸易性非经营外汇管理系统、预算执行信息系统、部门决算报表系统、工资统发系统、总会计系统和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业务处室使用的相对独立的业务管理系统, 如预算审核内部控制系统、总会计系统等;另一类是涉及所有预算管理处室, 甚至涵盖预算单位的财政核心业务软件系统, 如“e财”部门预算管理系统、“e财”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等。为增强核心业务软件系统的数据连贯性, 还开发了十一个接口程序。

1.2 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遵循的原则。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构建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是一项业务覆盖面大、涉及部门单位多、技术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 既要重视工作实效, 又得兼顾长远发展, 既要符合标准规范, 又得兼顾实际情况, 既要突出重点, 还要保障系统运行有序推进。因此, 系统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1) 坚持为财政业务服务的原则。

要以满足目前财政需求, 同时围绕财政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建设一个基于平台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财政管理之中。通过使用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减少业务人员日常工作量, 及时准确为领导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执行财政部统一要求的原则。

坚决贯彻和执行金财工程“三个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按照财政部的“大平台”的系统建设思路, 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构建财政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原则, 在省局“信息办”的统一领导下, 按照财政部的规范与标准进行统一规划, 统筹核心业务系统与相关业务系统的关系, 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实施步骤, 按照从易到难的策略、采取先做核心业务后做相关业务, 分步实施, 稳步推进, 逐步达到全省“一盘棋”的目的。

(3) 重视实效原则。

设立组织领导组、管理组和实施组, 全面协调好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构建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充分考虑省本级、区级、县级财政业务应用和管理需求,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 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整合, 注重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实效。同时, 在保证一体化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设备, 保护已有投资, 节约建设成本。

系统建设的目标。省本级采用支撑平台的“接入模式”、“改造模式”和“生长模式”, 以应用支撑平台为载体, 按照《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要求, 梳理相关系统的数据字典、编码规则以及业务流程, 整合省本级现有核心业务系统, 实现数据标准处理和信息互通共享, 坚持“三个一体化”, 推进财政业务应用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和运行保障系统三项建设。

“接入”模式:对于我省应用的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开发的应用系统, 财政部负责提供统一的与应用支撑平台的接入方案, 根据业务的需要, 选择适当的时机, 直接应用其整合成果, 接入平台。

“改造”模式:对于满足业务需要、技术先进、有长期应用潜力的现有应用系统, 通过适当的“改造”使之逐步满足平台的要求, 根据业务的需要, 选择适当的时机, 接入平台。

“生长”模式:平台搭建后, 对于业务上有需求, 要重新开发或新开发的应用系统, 必须基于平台进行开发, 符合平台统一的技术标准。

2、应用支撑平台

(1) “平台”建设的意义:

应用支撑平台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程。首先, 统一了财政业务基础数据, 为数据共享和重用奠定了基础。其次, 解决了预算、支付等业务系统中基础信息多处维护, 口径不统一等问题。第三, 规范了业务处理流程, 使财政管理更加精细化。第四, 优化了财政信息系统的结构, 由复杂网状型优化为以平台为中心的星型结构。

(2) “平台”建设的思路:

1) 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统一业务基础数据规范。2) 建立完整、全面、及时、准确的财政业务数据库——建立数据中心。3) 对财政业务实现全面管理, 包括流程、控制——建立业务处理平台。4) 统一规范技术方式——建立技术平台, 为新的财政系统的开发、实施提供快速、高效的支持。能够将现有财政系统通过改造整合到平台中。5) 平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能够满足未来的业务发展。

(3) “平台”建设的目标:

平台推广实施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本级财政内部、上下级财政以及财政与同级预算单位之间的“三通”, 实现预算自动汇编、收支及时汇总和决算自动生成, 实现一级财政一个会计主体、一本总账、一套控制机制、一个数据平台、一套编码体系。

(4) “平台”建设的规范:

平台建设的基础是标准统一。业务标准的统一是指《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技术标准的统一是指《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开发规范》和《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交换规范》。统称“两个规范”。

(5) “平台”建设的方法:

1) 平台由数据字典组件、规则组件、总账组件、交易令组件、交易凭证组件、工作流组件、权限组件、数据交换组件、报表组件、安全组件、帐务管理系统等十个组件;2) 平台在地方应用的两种主要类型:一是基于平台重新构建应用系统的生长模式;二是对原应用系统进行改造接入平台的接入模式。“生长”模式指在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业务系统的方式, “接入”模式指在平台的基础上整合业务系统的方式。3) 公共基础数据由平台统一维护, 动态维护的基础数据由业务系统调用平台数据字典接口进行维护;4) 业务数据通过如图所示的借贷指标的形式, 调用总账组件以XML的格式实时写入平台数据中心, 沉淀到平台的数据可完全反应预算执行的全过程。5) 决策分析系统从平台抽取数据, 并通过交互组件归集异构数据和上下级数据, 形成综合分析数据源。6) 财政各业务系统之间、本级财政与上下级财政之间、财政与其他相关单位的数据交换都通过平台, 最终整合为一体化大系统。 (如图)

3、构建我省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

3.1 基于平台整合省级财政系统

**省级基于平台建设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 整合的系统包括“e财”部门预算管理系统、“e财”预算指标管理系统、财税库联网信息查询系统、财政信息高端查询系统、部门预算数据传输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预算执行信息系统、部门决算报表系统、工资统发系统、总会计系统和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3.2 基于平台生长综合查询系统

综合查询分析系统可以按照财政管理的需求, 基于平台总账和其他业务数据生成财政各部门需要的查询、统计分析报表。

综合查询分析系统可以提高决策的信息化, 增进财政的信息整合与信息分析的能力, 汇总、过滤财政机关内、外部各式信息、资料, 整合成有效的决策信息, 提供财政各级管理领导管理规划、监控与分析政务, 掌握情况, 协助各级领导解决问题, 让财政机关大幅增进决策效率与改善决策品质。

综合查询分析系统包括五个方面:

(1) 财政日常管理:

应用者主要为部门业务主办人员或部门主管人员, 用于查询本环节及相关环节的一般性业务数据信息。

(2) 报表分析监控:

应用者主要为各职能工作部门的特定人员, 用于定义或产出本单位所需的统计报表、进行业务数据的横向/纵向综合分析、对财政及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指标进行考核、对重点业务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告警”信息。

(3) 财政宏观分析预测:

应用者主要为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经济分析人员, 通过指标和具体的执行、支付等的综合分析, 利用不断完善的经济数学模型, 不断提高指标预算的精确、执行的有效, 辅助领导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宏观决策。

(4) 专项数据分析:

应用者主要为数据分析人员, 通过系统自动区分并跟踪特定专项资金的执行过程, 如“三农支出”、“民生支出”。并从多个维度提供业务数据分析和统计报表。

(5) 数据规则下发:

综合查询分析系统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交换功能, 可以将省级定义的查询主题下发到区县级综合查询分析系统。以此来规范财政数据的统计口径, 体现出平台数据上下贯通后的作用。

综合查询分析系统, 将全省预算数据、指标数据、计划数据、支付数据、账务数据等按主题建立成规范统一、高度共享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 对指标的各级分布、各级执行情况;计划的落实情况;指标的支付与预算的效果等问题进行分析、挖掘, 为操作、管理、决策等各级财政管理领导提供日常查询、统计监控分析和宏观指标预测分析功能的数据分析利用平台。

预算、国库、业务处、部门、预算单位等业务处理人员能够从指标、计划、政府采购、支付、税收、非税、财政账务处理等各项业务中能够灵活定制查询条件, 查询所需的各项业务数据, 能够综合查询历年数据的比较分析。

建立财政业务的查询分析平台。在账务数据和各子系统数据的基础上, 综合查询要满足临时或特殊查询的需要, 通过简单的设置, 可以自动形成新报表的统计结果和展现模式。

技术上具备灵活实用的数据收集和提取机制, 将汇总的数据存储起来, 实现高效的数据统计;合理地利用物化视图满足复杂的分析;要用数据追溯机制来满足汇总数据的穿透分析, 实现汇总到明细, 明细到单据的追溯。

4、构建我省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思考

一是统一规划、系统实施, 科学合理地推进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

支出管理体系和收入管理体系各自内部的基础数据、编码规则必须保持统一, 即每个体系都建立在一个统一基础数据、数据高度共享、集中管理维护的数据库之上, 体系内部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两个体系之间通过建立数据对照表, 开发接口进行数据传导, 避免由数据交换不通畅引起的业务阻断;确保两套体系都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可以接入平台, 达到完全的数据实时互联互通, 基于平台对收支数据进行综合挖掘分析, 建立起财政综合业务分析系统。

二是技术与业务相结合, 加快推进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在以往的建设过程中, 由于开发的系统主要是在处室内部使用, 各系统之间基本没有交互, 所以普遍采用业务处室和软件公司二元沟通的模式, 信息部门作为硬件保障而参与其中。这种模式伴随着“金财工程”建设走过了以单项系统开发为主的前两个发展阶段。但是, 当“信息孤岛”不断涌现, 跨系统的领导层查询无法实现, 全国金财工程逐步迈入全面联通的第三个发展阶段的时候, 这种模式逐渐显现出固有的局限性, 已经不再适合事物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 需要在总体上规划金财工程建设方案, 对一个业务系统的上线效果的评估, 不再局限于对本业务的支撑力度, 与一体化大系统的融合程度也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要从技术的角度提出并论证贯穿财政核心业务的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规范和约束软件公司的开发和维护行为, 沟通协调系统之间的关系, 满足不断发生的业务需求;要打通财政业务系统与其他职能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渠道, 从权限、安全、可行性等方面保证渠道的畅通。所以, 信息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 有效结合业务处室的需求与软件公司的技术, 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 承担起将业务语言翻译成技术语言的角色, 构建业务处室、信息中心、软件公司三元互动的模式, 走技术与业务相结合的道路。

5、结语

要实现上述发展模式, 信息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学习财政业务。如果技术人员不懂业务, 对业务人员或业务部门提出的要求一知半解, 或断章取义, 或就事论事简单汇总, 是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系统的。在充分了解各项财政业务的基础上, 信息部门要善于抓取业务之间的共性, 从规范基础数据、统一业务要素做起, 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字典;梳理预算管理的各项业务流程, 开展详细的需求分析;集中建设并维护数据中心, 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从总体上为“金财工程”建设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 为一体化大系统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近年来, **省财政业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为财政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回避的矛盾,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财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也引起了一些关于发展方向和建设模式的讨论。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 分析财政业务软件系统的发展现状, 提出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财政业务一体化系统方案及几点思考, 供大家参考。

管理支撑系统 第10篇

珠海广播电视台网络公司从1999年开始进行网络改造,2003年底基本完成市区骨干网双向改造,分配网相应从550MHz升级为860MHz。市区有线电视用户约为23万户,CableModem用户为25万户。系统方面,2005年7月完成了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SMS)的招标工作。

从有线电视网络的运营特征来看,其与电信/移动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性在网络融合的趋势下表现的更加明显。如电信BOSS系统具有“以客户为中心,整合灵活的平台和统一的平台”等特点,从系统理念、功能模块、技术体系等各个层面来分析,应用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是完全可行的。

珠海广播电视台网络公司于2007年7月重新进行了BOSS系统的招标工作,最终选定了诚毅公司的解决方案,并于2007年12月开始对珠海数字电视及宽带业务进行需求调研,目前。前期需求已基本整理完毕,预计将在2008年6月完成系统开发和数据割接工作,并开始试运行。

系统总体规划

1、建设目标

1)建立业务运营网络和分销渠道

提供营业厅等的直接接入,各种分销渠道的简单业务连接及CallCenter、网站、多媒体自助终端、银行现金代收、实时划账等多种数据交互模式,最大限度拓展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运营渠道和运营空间;

2)建立灵活、有竟争能力的市场营铺体系

通过灵活、准确和及时的计费和账务处理系统提高计费、出账、收款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收视费的回收率,减少坏账的产生几率;

3)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制订增值平台的接入规范和运营规则

统一增值业务的计费规则,将增值业务纳入有序管理的环境中,以确保增值业务的健康发展;

4)建立完整的资源管理系统

加强对各种资源的集中管理,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为各种资源的组合打包、调整服务提供支持,达到物尽其用;

5)配合数字电视发展规划

提供灵活有效的方案,确保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实现业务的平稳过渡。

2、设计思想

一个好的BOSS框架,可最大限度降低系统内部的消耗,并能够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性能发挥至最佳状态,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1)面向对象

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路,以方便业务系统构造、缩短开发周期、确保开发质量。

2)多层应用的B/S模式

采用多层B/S模式,提供一个公共的应用通信及数据接口平台,实现应用及实现的分离,以保障系统的完整性和核心数据的安全性。实现同构和异构环境下的多种数据源通信,提高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联性及扩展能力。

3)并发的程序设计思想

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系统均支持整个系统大用户量并发访问,大幅提升响应性能。

4)基于E-R关系的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表设计以实体一关系(E-R关系模型)为基础,数据结构的紧密关联,保障了数据一致性、完整性,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及完整型。

5)模块化独立设计

将应用程序分为多个既能独立运行又可灵活组合的程序包,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

3、系统管理层次划分

在系统的管理上,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决策支持层、管理层和业务运行层三个层次。

★决策支持层

为决策人员提供生产业务和管理控制的各种信息,为有线电视网络的战略决策提供决策手段。

★管理层

为管理人员提供各种管理功能,便于管理者方便获取统计分析数据,详细了解业务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实现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业务运行层

主要实现面向用户的各种业务需求,并对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和支持。

4、技术层次划分

★系统体系架构

在技术实现上,BOSS系统须能够充分应对有线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其逻辑结构应当具备良好的层次,同时不同的层次结构间的耦合关系应尽可能小。

珠海BOSS系统采用J2EE架构,分为客户接入层、界面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核心数据资源层,界面实现了Web化。这样的结构不但避免了客户端臃肿、版本发布与升级的工作量大、客户端界面与其他系统的界面整合比较困难、业务逻辑和展现逻辑没有完全分离等问题,提升了维护和版本升级的效率,同时也为与其他系统的界面整合和系统自身的扩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表现层

主要功能为实现用户交互和数据显示,为以后的处理收集数据,向第二层业务逻辑请求调用核心服务处理,并显示处理结果。这一层功能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①GUI,即图形用户界面,采用VB、PowerBuilder、Delphi等进行开发;②Browser,即浏览器,用HTML结合Servlet进行开发(珠海的前端采用B/S结构,因此采用第二种方式)。

★逻辑层

该层为本系统的核心层。物理分布的多台设备通过事务管理器构成虚拟主机,虚拟主机上分布着多个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可支撑多种服务。服务是业务逻辑的具体体现。也是接受客户服务请求的基本单元。业务逻辑层通过XA协议与数据层的数据库连接,与表示层则是通过ATMIAPI进行交互。

★资源层

该层可以是多个关系型数据库,也可以是异构数据库。

九大功能及实现

1、业务受理

客户可通过多种服务渠道享受珠海有线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业务受理、用户缴费、产品订购等。业务受理功能可显示客户的全面信息,如基本资料、业务变更、账务登记、客服资料、售后服务资料等,方便全面了解客户情况,加强对市场营销的支持。

为实现面向客户销售自动化的目标,BOSS系统必须对销售过程的各类行为及活动进行流程化管理。即通过流程管理机制,实现对各项营销活动的自动跟踪、记录、调度和监控。业务受理能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包括面对面、语音、Internet、移动终端及其他方式。

BOSS业务受理功能包括:开户、增装、过户、迁移、更改账户信息、资料更改、停机、开机、销户、修改密码、修改服务方式、产品订购、退订业务、更换设备、营业收费、营销方案办理、用户资料查询、业务异动查询、用户业务类型查询、用户产品查询、待处理资料查询等。

2、账务处理

帐务管理主要完成根据计费的清单结果进行出账以及固定费用的计算等功能,出账处理、调账处理、账务托收和销售处理等。可将所有账单文件按用户编号、业务类型进行合

并或分离。

3、资源管理

本模块主要完成各类业务所需资源的集中管理,涉及到的进销存流程。

流程描述:订购相关业务资源——各营业厅、分公司根据业务需要从总库领取业务资源——营业厅、分公司之间可以进行资源的调配或调拨,通过客户业务办理完成资源的销售——系统可为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客户设备更换提供支持,有问题的设备可经营业厅、分公司退回公司总库,再由公司总库统一处理(譬如退回供货商)——总公司仓库或分公司、营业厅仓库定期进行盘点。

根据以上流程,本模块主要包括:配置管理、入库、退货、盘点、出库,退库、调拨,及地址资料清理、资源告警、状态修改、资源查询、认证资源管理等功能。

4、产品管理

产品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对产品的相应属性进行设置、主要包括产品基本信息、CA产品、费用、停用期间产品费用、包容互斥关系、促销方案等的设置。最后还需通过相应部门的审核才能最终发布。促销方案优惠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资费、产品、设备、账户、客户群、时段、跨业务类型的优惠等。

5、终端销售管理

终端销售模块负责管理公司的各种有编号设备(包括机顶盒、有线电视卡、Ic卡、各种充值卡等)以及其他无编号设备(包括网线、双叉线、遥控器等)的批发、零售业务,对各终端销售商的设备订购、代销、付款进行统一管理,并跟踪设备的流向。

6、客服管理

客服管理功能包括:投诉、咨询、维修、建议、客服业务受理、复核派单、维修派工、工单处理、客服工单查询、客服日志查询、客户建议处理对、重大故障、刷新授权、客服知识库维护、发送短信息、工单分步时限、节目预订、满意度调查、客户信息管理、客服统计分析等。

7、接口管理

珠海BOSS管理系统外围接口平台管理主要包括:

★CA接口

实时将OSS系统送来的相关客户数据翻译成CA的系统指令,送入CA的相应系统中执行;对CA的执行结果或返回的有关信息做出相应处理,能同时支持爱迪德、永新同方等不同的CA系统。

★监管平台接口

支持广电总局监管平台需要的信息查询接口。

★现金代缴接口

客户通过银行缴纳客户的服务使用费,由银行方向我方发起缴费请求,银行对我方账户进行销账处理。

★电子报盘接口

电子报盘是我方委托银行方收取客户服务使用费,将客户所付费用从其银行账户转到我方账户的处理过程。

★短信接口

与其他运营商合作,通过短信平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同时还可开展付费节目的营销工作。

★宽带认证接口

通过宽带接入服务器完成对上网用户的认证和数据采集,将用户上网的主要信息传递给BOSS系统,从而完成对上网用户的控制。

★其他系统接口

与其它相关系统进行通讯的接口。预留如与珠海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OA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的接口。

8、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

可提供业务处理、市场分析和财务结算所需的各种业务、账务和资源分析报表,为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实时的统计数据,方便进行业务管理,减少人员的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报表处理功能包括:业务报表、状态统计报表、业务发展报表、账务报表、业务资源报表等。

9、系统管理

管理支撑系统 第11篇

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贵州广电网络公司) 随着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延伸, 网络结构日渐复杂, 有线电视网络涉及到的设备资源种类和数量也日渐增加, 现有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业务和资源需求, 对网络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对这些已有的网络资源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便于对运行维护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 提高网络资源数据的可用价值, 实现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新的网络资源, 有效地管理和配置现有资源, 盘活存量资源, 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营成本。

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管理一直是线路运行维护管理中的难点所在, 涉及到的因素和环节众多, 要记录和管理的信息量巨大而繁杂。贵州广电网络公司当前管理手段主要还是手工管理, 依靠的是个人经验和图纸。管理效率不高, 资源维护周期长成本高, 安全生产效率低。目前在GIS技术基础上开发的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软件, 可通过运用强大的图形处理、数据统计与分析、分类查询及图形输出等技术, 实现对包括管线资源、设备资源、光缆资源、电缆资源等网络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输通道如管道、杆路等设备的规划、设计、管理与维护。目前该系统正在贵州广电网络公司实施建设, 随后将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已录入了部分城区有据可查的数据, 为网络的日常维护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保障。同时通过数据普查工作, 将对全网数据进行详细普查和录入, 届时该系统将在支持网络规划、网络维护、资源调配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贴合实际生产维护的支撑要求, 系统需要建设管理资源的覆盖范围、增强系统管理功能, 例如, 引入诸如网络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工程割接、资产管理、GIS应用拓展等应用功能, 以便为贵州广电网络公司各相关部门在网络规划、维护、运营和分析决策等方面提供更准确及时的支撑, 使得系统在运营支撑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基础搭建

针对目前贵州广电网络公司网络运营现状, 首先应侧重信息化基础搭建, 基础搭建共分两个大的方面:系统架构和数据基础。实现资源的可视化、可控化管理。

2.1 系统架构

根据现阶段贵州广电网络公司网络特色, 考虑到今后国网成立后, 后续网络运营的发展趋势, 在系统建设初期要充分考虑适用性和可扩展性。下面就贵州广电网络公司网络资源现阶段情况以及今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简略的说明:

传统广电网络主要是电视视频信号, 其信号为单向传输, 整体网络逻辑拓扑以树形结构为主。这就决定了其末端接入网络和分配网相比较与干线要复杂, 故重末端, 而轻主干。又因为三网融合的需要, 干线信号数据需要得到加强, 那么解决的手段无外乎租用其他运营商或加强自身干线传输的能力, 但建设自身传输系统, 需要长时间积累, 所以在前期还是需要第一种方式来实现。

根据贵州广电网络公司网络的这种特点,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网络资源的重点还是在分配网以及末端接入网络。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后,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2 数据基础

基础数据的收集分为两部分, 一为数据采集, 二为资料整理。无论何种数据收集必须符合如下规范:设备模版定义规范、资源命名规范。

所有规范的制定应遵循五个原则:唯一性、精确性、严谨性、适用性、可复原性。下面抽取部分数据, 举例说明。

XX分前端机房/ODF01-09/01-02-01-01

数据收集工作需由相应流程管理进行控制, 提高数据的完整和正确性, 保证数据的可信度, 如数据采集流程、资源变更流程、资源建设流程等, 见图2。

3 应用拓展

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平台之外, 建立手持终端系统, 作为系统的对外延伸, 有效的将实际状态下的资源数据整合在一起, 增加系统的数据的信任度, 降低数据收集的难度并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方便对数据资源的查询和定位, 服务于业务的开通对接、资源数据的变更流程化工作。

在建设GIS应用拓展时应考虑到与GIS平台的对应整合, 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 使之成为GIS平台的左膀右臂。终端系统结构如图3。

4 未来展望

基础结构的搭建是整个网络运营信息化系统的第一步, 今后将逐步加深对资源的应用和分析力度, 为规划建设、运维支撑、业务开通、市场营销、资源财务等提供方便、有效的管理模式。实现网络和业务“可视、可控、可分析、可溯源”的建设要求。

5 结语

上一篇: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下一篇:注水井调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