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血塞通论文

2024-05-25

黄芪血塞通论文(精选9篇)

黄芪血塞通论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2], 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按梗塞部位分类:基底节区梗塞34例, 脑干梗塞21例, 丘脑梗塞13例, 额叶梗塞11例, 顶叶梗塞7例, 小脑梗塞4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昏迷、偏瘫、失语等症状;排除脑出血、脑瘤及其他脑部疾病引发的脑梗塞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8例, 女17例, 年龄46~81岁, 平均年龄 (61.3±4.1) 岁, 病程1~21天;对照组男28例, 女17例, 年龄47~82岁, 平均年龄 (62.3±4.2) 岁, 病程3~19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梗塞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1.2.2 观察组

采用中医辨证合黄芪血塞通静点治疗。黄芪注射液 (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32021030) 20mL+血塞通注射液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73255) 1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 静脉滴注, 每天1次。

中医辨证分型: (1)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方用羚角钩藤汤或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 药用羚羊角粉 (冲) 2g、钩藤15g、栀子12g、菊花20g、白芍30g, 丹皮10g、地龙12g、怀牛膝18g、鲜竹沥90mL、丹参20g、桃仁15g、石决明30g、地龙20g[3]; (2) 痰湿蒙塞心窍证, 方用涤痰汤、参附汤加减治疗, 药用半夏9g、天南星12g、桃仁9g、石菖蒲12g、白术30g、人参12g、茯苓18g、半夏10g、陈皮10g、丹参20g、桃仁15g; (3) 痰热内闭心窍证, 方用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 药用羚羊角粉 (冲) 2g、钩藤15g、黄芩15g、天竺黄12g、丹皮10g、石菖蒲12g、郁金15g、远志6g、姜竹茹12g、瓜蒌20g、胆南星15g、人工牛黄粉 (冲) 2g、丹参30g、川芎10g、地龙20g; (4) 气虚血瘀证,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药用黄芪45g、当归尾12g、川芎9g、丹参20g、地龙12g、红花12g、怀牛膝18g、葛根15g、水蛭10g[4]; (5) 阴虚风动证, 方用滋营养液膏, 药用麦门冬30g、女贞子20g、旱莲草15g、黑芝麻30g、菊花15g、枸杞子20g、当归15g、石斛15g、白芍20g、熟地黄24g、沙苑子30g、阿胶 (烊化) 10g、太子参30g、丹参15g、龟板15g[5]。每日1剂, 水煎2次合并药液, 分早晚2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标准

参照1986年中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疗效判定标准》制定。基本痊愈:患者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神经功能缺损降低90%以上;显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神经功能缺损降低46%~89%;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 神经功能缺损降低18%~45%;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神经功能缺损降低18%以下。

总有效率= (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s, 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中医认为, 脑梗塞属于“中风”范畴, 病因病机复杂, 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为肝、脾、肾三脏亏虚, 气血衰弱;标实为风、火、痰、瘀, 使气血逆乱, 脉络痹阻, 而致中风。故该病当辨证论治, 标本兼顾, 在去除病理因素的同时, 注重活血通络[6]。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黄芪注射液可益气养元, 扶正祛邪, 养心通脉, 健脾利湿, 具有良好的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小板聚集、对抗自由基、扩张外周血管、保护脑细胞等作用。血塞通注射液可活血祛瘀、通脉活络, 增加脑部血流量,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血小板聚集, 效果明显。两者配伍使用可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 增加血供, 减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 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 根据不同患者的致病因素, 分为风火上扰证、痰湿蒙塞心窍证、痰热内闭心窍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五种证型, 给予不同方剂, 以活血化瘀为本, 辅以祛邪药物, 以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 系统调理脏腑功能。临床研究表明, 丹参、桃仁、水蛭、地龙等药物具有良好的破血行瘀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 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采用中医辨证合黄芪血塞通静点治疗切中病机, 可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恢复脑部血供, 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合黄芪血塞通静点治疗脑梗塞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合黄芪血塞通静点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医辨证合黄芪血塞通静点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 可有效活血通络, 改善患者脑部循环, 保护其神经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中医辨证,黄芪血塞通,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国荣.中医辨证合黄芪血塞通静点治疗脑梗塞80例[J].天津中医, 2000, 17 (1) :10-11.

[2]楚海波, 苏永立, 董华丽.黄芪注射液加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82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00, 9 (3) :130.

[3]朱文龙, 刘岩.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63例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05, 29 (6) :450.

[4]李行良.黄芪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 (9) :32, 34.

[5]匡颖文, 尹维林, 许俊.黄芪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120例[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30 (1) :89-90.

血塞通滴丸说明书 第2篇

【拼音全码】XueSaiTongDiWan(JinBuHuan)

【主要成份】三七总皂苷。

【性状】血塞通滴丸(金不换)为淡黄色的滴丸;气微香,味苦,微甘。

【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脉活络。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用于脑路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后遗症、冠心病。

【规格型号】40mg*300s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忌辛辣油腻。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它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药师或医师。

【贮藏】密封,在阴凉干燥处。

【包装】300丸/瓶。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0597

【生产企业】云南金不换(集团)有限公司药业分公司

黄芪血塞通论文 第3篇

【关键词】 血塞通;急性脑梗死;疗效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农村患者大多经济条件差,80—90%会选择就诊于乡镇医院。我科于2008年1月—2012年5月,对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黑龙江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20026437)治疗52例,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头颅CT或核磁证实,从起病到就诊时间为2小时—6天,平均2天。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41—89岁,平均64.5岁。其中基底节区梗死25例,多发腔隙性梗死20例,小脑梗死2例,脑干梗死1例,枕叶梗死1例,颞叶梗死1例,额叶梗死2例,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15分30例,17—29分20例,30分以上2例。选择对照组52例按入院时间顺序,经分析,从年龄、性别、合并症上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600mg,每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用曲克芦丁注射液600mg,每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同样进行抗凝,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对症等治疗。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流变,肝肾功能等。

1.4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评定 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缺损度评分,疗效判断标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为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或增多为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x2)检验。

2 结 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0.7%;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61.5%,两组比较,治疗组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2 实验室检查 治疗组前后血脂,血糖,血流变均有显著改善(P<0.05),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静脉输注血塞通后有1例出现皮肤潮红,轻微头痛,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

3 讨 论

脑梗死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改善脑血供,减少因缺血缺氧造成的不可逆損害,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降血压等,在基层医院限于条件制约,不能开展溶栓治疗。血塞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缺血在灌注损伤所致脑卒中指数,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等作用,防治脑缺血损伤。本结果提示血塞通作为国家基本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黄芪血塞通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血塞通,黄芪,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发病率5%~50%, 致残率很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年12月—2010年12月, 我们对50例DPN患者采用血塞通、黄芪联合甲钴胺治疗,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DPN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42~79岁, 平均年龄 (57.6±8.2) 岁;糖尿病病程3~21年, 平均病程 (13.9±3.6) 年;DNP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 (3.4±1.7) 年。空腹血糖 (10.3±2.2) mmol/L, 餐后2h血糖 (16.7±4.3) mmol/L。其他合并症:高血压13例, 视网膜病变8例, 冠心病7例。

1.2 诊断标准[1]

符合1999 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后, 伴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即可诊断为DPN:①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远端刺痛或有烧灼感、蚁行感、电灼感, 对称性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②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力或肌张力减退, 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远端皮肤对称性发冷、光滑、单薄、干燥、脱屑、指 (趾) 甲松脆、多汗或无汗;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腓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速度减慢。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疗法和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在上述基础上, 给予口服甲钴胺片 (卫材 (中国) 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30812) 0.5mg, 3次/d;黄芪注射液30mL (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23020782) 、血塞通注射液20mL (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23020786) 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 静脉滴注, 1次/d;2周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治疗DPN的药物, 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1.4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膝腱、跟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 (>5m/s) 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好转;膝腱、跟腱反射较前有所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 (<5m/s) 。无效:自觉症状好转;膝腱、跟腱反射较前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50例患者, 经过4周的治疗, 显效13例 (26.00%) , 有效34例 (68.00%) , 无效3例 (6.00%) , 总有效率为94.00%。

2.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正中神经MCV: (41.8±2.2) m/s, SCV: (38.9±1.6) m/s;治疗后正中神经MCV: (53.4±3.1) m/s, SCV: (48.2±2.5) m/s。治疗前腓总神经MCV: (39.7±2.4) m/s, SCV: (38.1±1.5) m/s;治疗后腓总神经MCV: (52.6±2.8) m/s, SCV: (47.5±1.7) m/s。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和SCV较治疗前均加快,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2.3不良反应

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未见异常。

3讨论

DPN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消渴、血痹、痿证”等范畴, 主要为阴虚燥热, 消渴日久, 耗气伤津, 气阴两虚, 血行不畅, 脉络瘀阻, 不通则痛[3]。如《王旭高医案》曰“消渴日久, 但见手足麻木, 肢凉如冰”。现代医学认为, DPN与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 其中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是主要因素。长期的高血糖可使微血管内皮受损, 主要病理改变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透明变性和糖蛋白沉积, 导致管腔狭窄;同时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组织相接触, 血小板活性增强而血栓形成, 导致血流速度减慢, 累及神经而发病。高血糖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 使周围神经发生轴突萎缩和脱髓鞘等病理改变, 还可抑制胆碱能系递质的传递。

我们采用血塞通、黄芪联合甲钴胺治疗DPN, 总有效率为94.00%, 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主要原因: (1) 血塞通的有效活性成分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 三七总皂苷可以明显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溶酶的活性、解除平滑肌痉挛, 从而改善微循环, 增加组织供血供氧, 从而有利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4]。 (2) 黄芪补益中气, 以补为通。黄芪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 抑制血小板P-选择素的合成, 抑制血小板内5-羟色胺的合成和释放, 从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 减少血栓形成, 改善血液高状态, 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等[5]。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 容易进入神经细胞内, 通过甲基化的功能参与体内甲基转移作用, 参与核酸、蛋白质及卵磷脂的合成, 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 并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 防止有髓鞘神经纤维变性和脱髓鞘, 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对DPN引起的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6]。

总之, 血塞通、黄芪联合甲钴胺治疗DPN, 可以纠正血液高凝状态, 减少血栓形成, 改善微循环, 还可修复损伤的髓鞘, 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玉韵, 丁萍, 徐进华, 等.丹红注射液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20 (5) :284-28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5.

[3]冯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 2008, 30 (9) :949-950.

[4]张建军, 辛小龙, 张进, 等.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21) :2896-2897.

[5]陶文强.黄芪注射液对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 9 (20) :14.

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分组

70例脑梗死患者均为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1.1 血塞通治疗组

35例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44~78岁,平均61岁。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轻型 (0~15分) 18例,中型 (16~30分) 11例、重型 (31~45分) 6例。梗死部位:基底节14例,脑梗5例,小脑7例,脑?9例。

1.1.2 常规治疗组35例

男23例,女12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0.05岁。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轻型17例,中型15例,重型5例。梗死部位:基底节15例,脑梗5例,小脑8例,脑叶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血塞通5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

1.2.2 对照组

应用刺五加注射液60 ml、复方丹参10 m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以上两组均14 d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中间停药3 d,两组根除病情给予脱水及并发症治疗。

1.3 治疗评定标准

根除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在发病时和发病后3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17%或较治疗前增加或死亡。

2 结果

经四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其中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7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其中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3例,无效4例,死亡1例。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例,%)

3 讨论

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硬化,由于患者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加或血液凝固性异常,易于血栓形成或脱落的栓子阻塞脑动脉,导致局部组成的缺血、缺氧、坏死、病灶周围组成水肿和颅内高压,由此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而缺血再灌注后,许多介质使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改变和破坏加重了局灶性脑缺血的损伤。血塞通注射液的重要成分是三七总皂甙,据研究:三七总皂甙可减轻脑水肿,使血液屏障通透性改善,大脑局部血流量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三七总皂甙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1]; (2) 三七总皂甙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梗死区血液供应[2]; (3) 三七总皂甙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和细胞内钙释放,防止细胞内钙超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3]; (4) 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平滑肌松驰,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本组病例治疗结果显示,应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可以降低致残率,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连辉.三七总皂甙对实验性脑缺血脑血流及血脑屏障的影响作用.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 19 (3) :164.

[2]陆雅琴.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血粘度变化的临床研究.实用医学杂志, 2006, 4 (11) :825-826.

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第6篇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因素

血塞通注射剂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其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等作用,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并以其稳定的性能受到医院及患者的欢迎。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时有报道。本文通过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近年来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案例加以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2008年国内公开发行期刊,剔除同一病例的重复报告及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方法、发病情况等不清的报告,不包括相关的文献综述,共查阅得到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19篇,病例报告102例。

1.2 方法

对病例报告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发生类别加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资料

男43例,占42.2%;女59例,占57.8%。年龄15~88岁,平均58.6岁。

2.2 原患疾病

多为心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等,提示不良反应与患者原发疾病无明显相关。

2.3 药物过敏史

提示药物过敏史22例,有药物过敏史17例,占提示病例数77.3%。其他病例不详。

2.4 合并用药

提示联合用药97例,有联合用药69例,占提示病例数71.1%。其他28例不详。

2.5 发生反应时间

见表1。

2.6 不良反应类型

见表2。变态反应发生率高,又以皮肤过敏反应最为常见。所有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均立即停用血塞通,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不良反应症状消失,转归情况良好。

3 不良反应发生相关因素

3.1 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是不同的,(1)从年龄分布上看,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可能是因为,老年人一般多种疾病并存,往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另外,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衰退,生理功能逐步减退,对药物代谢与耐受能力降低,药代动力学也有明显的改变,药动学参数的改变使血药浓度常保持在较高水平,体内的自我稳定功能减弱,药物效应相应增强,各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多种药物敏感性增高,而机体免疫功能退化,因此发生ADR的几率较大。(2)从性别分布看,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生理状况有别于男性,且对药物较敏感、耐受性较差有关[10]。(3)过敏体质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其在正常或小于正常剂量的情况下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

3.2 用药时间与合并用药

(1)用药时间>7 d,不良反应发生的病例增多,用药时间越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越高。(2)不良反应病例中,合并用药者占71.1%。由于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化学成分、p H值等变化使得体内作用机制、作用成分不明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多,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增加,其热原量也会累加,可能超过人体耐受量,从而诱发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合并用药越多则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越高[7]。

3.3 药物因素

(1)血塞通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其原材料产地不同,药材中的成分受土壤、气候、采收季节等种植条件的影响差异较大。(2)中药材成分复杂,药用部位及炮制方法与材料不同,各生产厂家加工出来的中药质量也不尽相同,直接影响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3)中药注射剂中大部分成分是中药综合成分的提取物,其中未知的非定量成分占有相当比例,一些大分子杂质,如鞣质、蛋白质、树脂、淀粉等难以去除,均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它们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应性,这些成分进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发生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11]。

4 防范措施

4.1 关注患者个体差异

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用药时可适当减少剂量,缩短用药时间,必要时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过敏体质患者应慎重用药,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有无过敏史,用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进行急救处理。

4.2 合理使用,辨证施治

中药注射剂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但也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适应证选择不当,不但影响疗效,延误病情,还可能出现严重的ADR[12]。使用前认真阅读相关药品说明书,除了掌握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还要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溶媒选择等相关注意事项,输液时避免快速输注。原则上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应减少2种以上中药注射剂的联合使用,避免同类品种的不合理应用,临床应用时应充分了解合并用药的后果,权衡利弊,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

4.3 皮试后用药

应根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比例高的特点,进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并根据具体药物的作用特点选择适宜的过敏试验方法[13]。

4.4 提高质量标准

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不完善,只能对所含个别成分进行定性定量,不能保证质量,可采用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标准[14]。目前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代替原来以主要药理成分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标准的办法,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 讨论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到社区就诊的明确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0岁~85岁;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62岁~82岁。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和头颅CT检查确诊。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60例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昆明兴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4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 d 1次;对照组60例应用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 d 1次。2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判定疗效[2]。基本痊愈: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症状和体征恢复60%以上,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症状和体征恢复20%以上,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减少18%~45%;无变化:症状和体征恢复不足20%,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小于17%;恶化:症状和体征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增加18%以上,死亡。

2 结果

见表1.

χ2=13.333,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堵塞,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是现今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对症治疗、动静脉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超早期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在就医时就已经错过了溶栓的最佳时间窗。多年来中药制剂尤其是活血化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脑梗死方面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三七总皂苷除具有抗脑缺血、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改善微循环等功效外,还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拮抗钙离子内流等作用,而且还有肝素样作用,能促进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修复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3]。本文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组与丹参注射液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血塞通注射液改善脑细胞缺氧,改善临床症状更加显著,是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血塞通注射液使用简单、安全,是社区治疗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131.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血塞通片不能完全替代原药材三七 第8篇

1 血塞通片

是从三七中提取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制成的中成药。

1.1 功效:

活血祛瘀, 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

1.2主治:

用于中风偏瘫, 脉络瘀阻, 胸痹心痛;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后遗症, 冠心病心绞痛;视网膜血管阻塞、眼前房出血、青光眼;急性黄疸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外伤、软组织损伤及骨折恢复期;痔疮、静脉曲张等。

1.3 化学成分:

三七总皂苷, 主要为人参皂苷Rgl、人参皂苷Rbl、三七皂苷R1。

1.4 药理作用:

(1) 抗血栓:主要是人参三醇皂苷Rg1具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三七总皂苷能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速慢心率、减少和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灌注量、增加脑血流量、对心肌和脑缺血有一定改善作用;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 (3) 抗炎 (以人参二醇皂苷为主) ; (4) 保肝:三七总皂苷具有抗肝损伤作用, 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 (5) 抗肿瘤:人参皂苷Rd、Rb1能抑制人工培养的肿瘤细胞;人参皂苷Rh1能显著抑制人工培养的肝癌细胞;人参皂苷Rh2有抑制肿瘤活性作用, 使癌细胞转变为非癌细胞; (6)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人参皂苷对中枢神经有双向调节作用 (Rb1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对中枢神经则有兴奋作用) ; (7) 对代谢的影响:三七总皂苷对糖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 (8) 镇痛 (以人参二醇皂苷为主) 。

2 三七

又名田七、参三七、金不换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其味甘;微苦;性温。归经: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

2.1 功效: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2.2 主治:

出血证;跌打损伤, 瘀血肿痛;症瘕, 血瘀经闭, 痛经;产后瘀阴腹痛;虚损劳伤。

2.3 化学成分:

(1) 挥发性成分:主要有倍半萜类、酮烯烃、脂肪酸酯、环烷烃、萘取代物、苯取代物等。 (2) 皂苷:是三七主要有效活性成分, 其总皂甙的含量大约为12%。到目前为止, 已经从植物三七中分离出了60多种单体皂苷, 这些皂苷大部分为原人参二醇型和原人参三醇型。如人参皂甙Rb1, Rd, Re, Rg1, Rg2, Rh1, 七叶胆甙XⅦ, 三七皂甙R1, R2, R3, R4, R6等。 (3) 三七素:从三七中分离到止血活血成分, 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结构为β-p-N-乙二酸酰基-L-α-β-二氨基丙酸。 (4) 糖类成分:三七中含有一种三七多糖, 另外还有鼠李糖、木糖和葡萄糖, 低聚糖等。 (5) 氨基酸成分:三七含有十多种氨基酸, 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以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三种为最多。 (6) 黄酮类化合物:一种是糖元部分为木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的槲皮素, 第二种是以槲皮素为甙元的黄酮甙。 (7) 多种无机元素:如Ca、Fe、Cu、Co、Cr、Mo、Mn、Mg、Ni、Zn和多种无机盐等。

2.4 药理作用 (除上述血塞通片的药理作用外三七还具有以下作用) :

(1) 止血:三七的主要止血成分三七素能缩短凝血时间, 增加血小板数量, 它是通过调节机体代谢、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物质而产生止血作用的。 (2) 补血:三七通过促进骨髓细胞的增殖和释放, 增加骨髓红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使血细胞分裂生长加快, 增加血细胞数目, 从而达到补血作用。 (3)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三七总皂苷和三七多糖都能促进免疫, 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实验显示三七多糖还能促进小鼠体内抗原结合细胞的生成。 (4) 抗氧化作用:通过实验发现, 三七粉可减少大鼠血液中LPO的含量, 脑组织中的LOP减少最为显著, 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原药材三七的成分和效用明显多于单单提取三七总皂苷制成的血塞通片!那么临床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准确的使用呢?笔者通过总结, 归纳如下:三七总皂苷, 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证见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时疗效显著, 而且中成药服用方便剂量准确, 因而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可以选用血塞通片。但血塞通片不含有三七的主要止血成份“三七素”, 功效活血而不止血, 因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各种出血症的治疗多选用生三七粉 (由于三七素不稳定, 加热后结构易被破坏, 失去原有功效, 所以要生用) , 止血效果显著。而且三七是化瘀止血药, 止血而不留瘀, 症见出血兼有瘀滞者效果尤佳, 我国著名的伤药“云南白药”, 就是以之为主药, 其用法口服外敷皆可。此外, 加热处理过的熟三七则偏于补血补虚, 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症。

由此可见, 为了使用方便随意将血塞通片代替原药材三七的做法不可取, 临床治疗时应该仔细辩证、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鲍建才, 刘刚.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药材, 2006, 28 (2) :246.

[2]甘雨, 徐惠波, 孙小波.三七总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5) :1251.

血塞通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第9篇

1 血塞通可能的作用机制

1.1 抗血栓作用

血栓的形成要有3个条件,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凝固性增加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PNS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3]。PNS还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发挥广泛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作用和提高机体纤溶能力,预防血栓形成[5]。

1.2 抗炎作用

PNS具有消肿、抗炎等药理学作用[4],它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急性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组织水肿、白细胞游走和炎症渗出以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PNS对内皮细胞炎症介质产生及黏附分子表达有抑制作用,提示其具有抗炎作用。

陈剑鸿等[6]研究了PNS对内毒素引起的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变化的影响,发现在各时相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明PNS可以作用于已经存在于细胞内池中处于贮备状态的黏附分子向细胞膜表面转移的过程,具有抗炎作用。

1.3 钙通道阻断、清除自由基作用

实验证明PNS能阻断受体依赖的钙通道开放,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和细胞内钙释放,防止细胞内钙超载,是一种非特异性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抑制各种来源激动钙离子所致的平滑肌收缩[7];PNS还能使脑组织及血浆中的丙二醛显著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对黄嘌呤进行氧化酶氧化,清除黄嘌呤产生的氧自由基。

1.4 对血脑屏障和神经的保护作用

有研究表明,PNS合黄芪总皂苷能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脑水肿[8]。脑卒中和脊髓损伤后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启动自身内部机制,主要是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而发生的死亡过程,是受基因调控的主动的细胞死亡方式。PNS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兴奋性氨基酸及一氧化氮产生的神经毒性,促进神经元存活,抑制神经元退变,有助于提高神经细胞和轴突再生[9]。

顾国嵘等[10]通过酶学、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等观察PNS,发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及促凋亡基因蛋白Bax蛋白表达下降,抑凋亡基因蛋白Bcl-2蛋白表达升高,提示PNS能明显减少细胞凋亡。

1.5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PNS除具有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外,还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钙离子内流而使内皮缩血管物质释放减少,并抑制内皮缩血管物质扩散到平滑肌,降低血管张力,改善微循环。

1.6 防止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以PNS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血塞通胶囊具有扩张细动脉和细静脉,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的血流灌注量,延长组织缺氧生存时间的作用,还能增加凝血酶、缩短凝血时间、促使血块溶解、促进纤溶,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1]。研究表明,防止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阻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具有相关性。PNS还可以降低斑块的脂质含量,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有关[12]。

1.7 镇静、镇痛作用

PNS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并能协同中枢抑制药的抑制作用。PNS对化学性和热刺激性引起的疼痛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且PNS是一种阿片肽样受体激动剂,不具有成瘾的副作用[13]。PNS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部分是通过减少突触体谷氨酸释放实现的。

2 血塞通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

2.1 血塞通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

脊髓损伤后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缺氧、缺血、炎症、水肿、纤维变性、血管痉挛、自由基产生、神经蛋白酶激活、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脱髓鞘、钙超载、脂质过氧化、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等[14,15],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PNS可能通过扩血管作用改善病变区域的微循环,阻断受体依赖的钙通道开放,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和细胞内钙释放,防止细胞内钙超载,抑制各种来源激动钙离子所致的平滑肌收缩,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对脊髓起保护作用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赵玉鑫等[16]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TUNEL标记法观察了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PNS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PNS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均较损伤组低,表明PNS可抑制损伤脊髓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过量表达,从而抑制一氧化氮过量产生引起的损伤组织的细胞凋亡。龙在云等[17]研究表明,用PNS治疗后的大鼠,其脊髓血流量明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脊髓感觉诱发电位(sensory-evoked poteutial)潜伏时间明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缩短,说明PNS能有效改善损伤早期脊髓微循环,保护脊髓神经功能。

2.2 血塞通对脑出血后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使血肿周围组织缺血而形成脑水肿,同时导致颅内压增高,诱发其他脑区或全脑的供血不足。水通道蛋白-4在成熟大脑中含量最高,对脑组织水的转运和平衡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脑水肿的形成[18]。

司银楚等[19,20]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出血后大鼠前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在PNS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PNS明显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R1、NR2A和NR2B在病灶周围、皮层海马神经元的阳性表达,从而起到对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2.3 血塞通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周小宝等[21]研究通过线栓法造成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观察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海马和皮质形态学变化,Bcl-2、Bax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PNS可抑制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降低有关。

张永全等[22]参考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技术原位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表明,PNS可以缩小大鼠脑梗死体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增加缺血脑组织内源性BDNF的表达,从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2.4 血塞通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PNS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使血小板聚集力及黏附力降低,并可使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严秋凤等[23]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PNS,对照组应用维脑路通,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21(sICAM21)的含量,结果显示PN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sICAM21有明显降低作用,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蒙兰青等[24]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含量,治疗3周后,PNS组(常规药物治疗加PNS)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比对照组(常规药物组)显著降低,表明PNS可能通过抑制脑梗死后TNF-α、IL-6介导的炎症反应而促进功能恢复。董凌琳等[25]通过研究发现PNS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与PNS能显著升高血中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有关。

2.5 配合抗高血压治疗,预防高血压性脑卒中

PNS具有保护心肌、抗心率失常、抗休克、降低动脉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心脑血流量等多方面的作用[26]。PNS是一钙通道阻滞剂,其扩血管机理可能是PNS具有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所致Ca2+内流作用,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2.6 血塞通对阿尔茨海默病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钟振国等[27,28]研究表明,PNS通过改善和修复受损神经元而提高细胞存活的数量和质量、增加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含量和活性,抑制淀粉样蛋白1-40及淀粉样蛋白1-42的表达,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动物模型大脑胆碱能神经元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从而保护和改善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发挥抗老化、抗痴呆的作用。

上一篇:企业智力与知识资产下一篇: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