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学习方法摭谈

2024-09-11

小学美术学习方法摭谈(精选4篇)

小学美术学习方法摭谈 第1篇

1.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

1.1 强调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结合,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 而是一种文化学习,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 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 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 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 它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服务;注重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 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2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部分来自学生自身, 一部分来自外在刺激, 另一部分则来自教师的激发与调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直观刺激, 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教学内容呈现和丰富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合作互动学习, 强调情感体验, 注重学习的过程, 注重跨学科学习, 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 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 还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中, 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 为了营造浓厚的氛围, 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有节日气氛的歌曲, 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 老师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要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3. 在“玩”中学习美术

玩, 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从小就喜欢撕纸、玩水、摔东西、玩沙子和黏土, 其实这些都是带有他们本能性质的游戏活动。诗人席勒曾说:“人类游戏的时候, 是最有人性的。”因此, 让孩子有目的地投入玩游戏之中, 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玩”, 在玩中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练一练、画一画。如, 学习二年级《花衣服》一课时, 我在课前准备好各式各样的服装请学生穿上, 等到上课时, 在课堂上播放音乐,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尽情地玩耍、表演、展示、翩翩起舞, 然后让他们互评舞姿、服饰、搭配、色彩、款式, 等等, 我再进行总结引导。这种上课方式将造型、色彩、款式等知识融于玩的游戏之中,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并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了,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另外, 学生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 参与到游戏中, 受到教师的启发、引导, 一定会产生积极进取、渴望成功的感受。可以说, 这样的授课方式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玩中体验成功”。

4. 通过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1 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自己的眼睛感受事物, 这便是观察。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画过程中, 大部分同学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 画得多, 看得少。这时教师就应引导他们有步骤、有层次地仔细观察, 并说出绘画物象的结构、颜色、明暗规律等, 进而提高学生敏锐地感受事物的能力。

4.2 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小学生天真烂漫, 富于幻想。这就要求教师在绘画的同时,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进行大胆的合理想象。教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必须从小抓起, 经过大胆发展思维后的绘画, 虽然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 但只要合乎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推“陈”才能出“新”。培养想象能力, 激发创新兴趣, 培养创新思维, 已是学生不可缺少的优良素质。让他们在创新中体味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世上本没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3 培养动手能力,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

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主要集中于工艺制作中, 包括各种小手工制作, 绘画剪贴, 等等。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 充分调动全部注意力, 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 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5. 构建开放式课堂, 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摭谈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第2篇

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考查所占比重不小,14分左右,约占试卷总分值9.3%,课内课外平分秋色。最近两年这种格局有所改变,不仅分值上升,高达16分,超过卷面分10%,而且由平分秋色过渡到纯课外,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笔者结合一些例子探讨课外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是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一种重要方法。一方面依据教材相关知识,以旧解新。比如,看到“命卒曳下奴”(选自《书谢御史》,2013年江苏扬州中考卷)中的“曳”,我们自然想起《口技》“曳屋呼呼声”中的“曳”,后者是“拉”,前者结合语境也可解释为“拉”。另一方面可依据平时积累的成语,举一反三。成语是一种相沿惯用、形式简洁、富有张力,且约定俗成的短语,作为汉语的“活化石”,它沿袭古汉语的词义。把握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推出某些文言实词的词义。例如:“扪烛而得其形”(选自《日喻说》,2006年江苏扬州中考卷)中的“扪”,与成语“扪心自问”相勾连,意思相近,都是“摸”。

语境推断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其意义往往是唯一的,所以推断某些文言实词,我们不妨把它们放到句中理解。很多时候,有些文言实词的词义不止一个,我们尤需结合上下文细细琢磨。比如:“帝问其诗,浩然再拜”(选自《新唐书》,2007年江苏连云港中考卷)中的“再”,通过联想,我们知道它有“两次”(《送东阳马生序》“主人日再食”)或“第二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意思。究竟是哪一个?我们不妨结合语境读一读:“维(王维)私邀(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可见是“两次”,原因很简单,“帝初遇浩然,且问其诗。”

结构推断法。文言文讲究结构统一,音节整齐,音律和谐,因而常在对偶句、排比句或互文句的对称位置上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祈求语句摇曳多姿,避免重复雷同,同时也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便利。比如学过的课文《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依据结构,我们知道“居”的意思就是“处”;《送东阳马生序》:“言和而色夷。”夷等于和,即语气、脸色都很平和。再如课外“辐(车轮上的辐条)腐而轮败”(选自《终不知车》,2009年江西课改区中考卷)中的“败”。先看整句,“辐腐”和“轮败”在“而”的连缀下表并列关系;再看“败”,败就是腐,即坏、毁坏的意思。

通假推断法。文言文中,通假字是疏通文意的一种巨大障碍,反过来,我们又可以依托它推出其本字的具体含义。通假,作为文言词汇使用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从此角度深入理解方能符合特定语境。一般情况下,我们首先凭借读音发现通假关系,然后依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含义。比如《与朱元思书》:“窥谷忘反。”这里的“反”明显是一个通假字,通“返”,意思是“返回”。再如,“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2011年山东潍坊中考卷)中的“然”,从读音上,我们发现“然”与“燃”相同,再结合上下文语境,理所当然解释为“燃烧”。

字形推断法。古代汉语中,形声字高达80%,其形旁是义符,表示该字的意义,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推断实词的意思。例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另外,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也可以推断词义。比如:“王怒,囚之三年,劓(yì)而纵之”(选自《尊卢沙》,2010年浙江杭州中考卷)中的“劓”,根据字形,“劓”属于会意字,一边是鼻,一边是刀,显然是“割鼻”。再如《岳阳楼记》“沙鸥翔集”中的“集”,隹加木,“隹”(zhuī),古代一种短尾巴鸟;合起来就是鸟停歇在树上。还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炙”,炙,在火上烤肉,即烤肉。

语法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

法有其自身规律,又与现代汉语语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依据文言实词在句中位置,推知它的词性,从而推断它的意思。比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谓语后面是宾语,宾语一般由名词充当,故“坚”“锐”分别解释为“坚硬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又如“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纩:kuàng,丝绵絮)”(选自《阮孝绪传》,2011年浙江舟山、嘉兴中考卷)中的“服”,按照语法结构,“服”充当谓语成分,词性为动词,进而推断它的意思为“穿”。

通过上述实例,我们不难发现,原本陌生、有一定难度的课外文言实词,只要按照某种方法,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其意思。当然方法仅是方法,不是“万能钥匙”,必须灵活、综合地运用,千万不能孤立,不能生搬硬套。只有注重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提炼,能力的提升,才能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摭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培养策略 第3篇

数学学习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学会新的数学知识及在数学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的确信程度。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力系统由学习需要、自信心、情绪情感构成。其中自信心是学习动力系统中的支撑点和调节器。它影响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努力程度;影响情绪反应和学习准备状态;影响坚持性和意志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有经验的老师的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思考劳动者的自豪感。”实践表明,具备学习自信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还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

小学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初始阶段,人生的序幕。人的充分发展还有待于以后的展现,人生的高峰“好戏还在后头”。“谁拥有自信就成功了一半。”帮助小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是教好数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三点体会。

一、善待学生,开启自信心

1.要给学生以真诚的爱。“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个人尊严。切忌用恶语中伤学生,切忌对学生表现出失望或无奈的态度。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教师应该理解、宽容激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抚和尊重,使他们相信个人的价值,坚信“我能行”。

2.要寄予学生适度的期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期望过高,学生老是达不到目的,自然有损于其自信心的树立与巩固;期望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即能达到,自然谈不上树立自信心;只有期望适中,使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才能达到,才有助于树立与巩固其自信心。因此,教师应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背景、认识规律和智力水平,区别对待,并根据实际提出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增强其自信心。

3.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学生最大的愿望是得到赏识。”给予学生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促使他走向成功。如我让学生写《数学老师,我想对您说》的周记,其中一位学生写道:因为我的生命中有了您——亲爱的数学老师,我的梦因您而精彩,我的心因您而灿烂,生活也因您而充满阳光!我看后十分感动!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答错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把错误思路引导到正道上来,要热情期待。哪怕只有一部分对,也应先给予肯定,并用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眼光给予帮助,让每个站起来的学生都毫无遗憾地“体面”地坐下去。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信任,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激发渴求知识的情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体验成功,培植自信心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学生自学的机会,做到“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决不代替”,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学的成功。在小学生看来,知识要靠老师教的,没有老师就学不到知识。可当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没有老师帮助的时候居然也能学会知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有本领。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由于此前二、三年级对“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有学习,我将自学安排在新授课的前一天,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自学时思考2个问题: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2.小数加减法在竖式排列上与整数加减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此不同?由于有旧知识作基础,又有明确的自学目标,学生的自学很成功。第二天,他们学习的喜悦不单写在了脸上,更表现在了行动上,课堂上自学问题反馈和新知巩固练习时几乎所有的学生情绪高涨,发言争先恐后。

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加信心。例如,我教过一位学生,刚升入四年级时成绩不好,第一单元测试成绩只有36分。经过细致观察,我发现他智商并不差,成绩差是因为以前考试成绩总不理想,情緒受挫造成的。根据他的情况,我在后来的单元测试前,都有意识的将测试内容告诉他家长,请帮助复习。随着测试次数是增多和成绩的提高,“透露”给家长的内容也减少了。这位同学因每次测试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学习兴趣浓了,进取心也强了,成绩也一次比一次好。期末考试,在没有“透露”的情况下,他凭自己的实力考了91分。可见,自信心是学生求知和探索的重要推动力,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催化剂,影响着学生快乐成长和健康发展。

三、恰当评价,提高自信心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又一基本理念。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

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对于学困生运用了“学业提高幅度”与“按时完成作业”评价学生。提倡自己和自己比,“今我”力求胜“昨我”。再如对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我进行了改进,对做对的学生评上优,对做错的学生,我在错题旁写上如“老师相信你,再做一遍一定错不了”等鼓励性的话,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学有“奔头”。

总之,只要教师用足智慧和爱心,就能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个有特长和潜能的学生都能脱颖而出,体验成功,夺魁夺奖,发现真实的自我,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从而获得健康发展的心理力量和成长能量。

参考文献:

[1]程枫;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8期

[2]林模忠;让学生踏上数学学习的快乐之旅[J];教育艺术;2010年01期

小学美术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第4篇

通过参加国培计划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教育的专业培训,而是一次精神的盛宴,各位专家精心的讲座,专业的角度,独特的视角,先进的教育方法,让我的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技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是第一次利用网络方式对美术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学习为我们小学美术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的平台,开阔了眼界,交流了经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省时方便又十分的高效。

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小学新课标的美术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为结构。它说明了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主要内容和目标。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和达到这一目标,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究的问题。下面就如下总结:

1、深入了解了新课程标准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而又枯燥的美术教学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在培训中,专家指出:“从教育的最高目标看,美术教育在于最大限度的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应着眼于美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课标的教育要点:

(1)教师的思想认识要到位,实现从教师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强调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2)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美术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外在美到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材料;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3)巧妙地评价方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强调优劣好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3、真正理解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知识、技能虽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三维目标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整体。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关注罢了。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形成美术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这也是美术课程价值赋于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

4、重新认识了对学生的评价

在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尊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方式去寻求答案,获取知识,给他们以引导,给他们以肯定;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改变只用学习结果的优劣这一把尺子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做法,有些学生虽未完成好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要求,但他们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态度认真,表现积极主动,教师也要给予充分赞许和认可。这种赞许和认可,对于学生来说,是注入他们心间的一股爱的暖流,会荡激起他们自信的风帆,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进步;再次,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美术教师课后要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与改进之处,融入到学生中去,同他们进行平等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共同进步、提高。

上一篇:高中体育教学反思论文下一篇:大学阳光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