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2024-07-03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分析(精选12篇)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第1篇

一、物理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评价标准上, 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物理教学在中学课程设置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 物理教学的教学改革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话题。但是近几年来尽管人们对于教学改革有很强烈的呼声, 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却没有体现, 对于教学改革的评价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 各学校仍然是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量化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并不能带动教师实现教学创新的兴趣, 教师们更愿意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尽管在课堂上获得了主体地位的认同, 但是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师和学生身上都没能得到体现。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 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满足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 不仅仅应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还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实践, 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提出问题, 敢于大胆的提出疑问, 并且通过学习自主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物理教学体现的是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一种统一, 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应该体现在对人的能力的提升和对学科理论的灌输, 传统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教师的授课为主导。同时, 对于教学内容偏向于理论性的教学而忽视了对现实的实践问题的思考。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添加一定的趣味性、贴近生活性的实验, 让学生具体的感受到物理课程学习对生活的影响, 从而将课堂学习带入到生活中去, 具体的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小问题。学会逻辑性的思维方式, 通过举一反三来提升学生解决事情分析事情的能力, 增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上, 我们现在的教学手段体现了多样性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模式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手段的多样性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感知能力。但是我们应该强调的物理教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 学生在感官上提升了对物理知识学习的认知程度, 但是在实践上却没有充分发挥动手和实验操作的能力。物理教学体现的是生活性, 物理知识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过程中, 所以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对于中学课堂而言, 实验的过程更容易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所以教学改革应该更加大胆, 将学生们带出课堂, 深入到实验过程中。教学手段体现的不仅仅是多样化, 更应该体现生动性,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教学设备上提供更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寓教于乐、贴近生活, 设置更多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活动, 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改革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一项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活动, 现有的物理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具体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深入到教学一线, 准确的把握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 育人为本, 实现对学生全面的培养, 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的措施探究

针对以上对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物理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必须要进行物理教学上的改革, 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水平, 探索物理教学的最佳途径。

(一) 教学方式多样化

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有很大的提升, 无论在注意力还是个人意志力上, 都能很好的保证课堂效率。但是, 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依然比较差, 在课堂上容易被其他事物带动而思想“开小差”。为很好的提高授课效率, 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能够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学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这种单纯教与学的模式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将学生全部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物理教学才能成为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科目。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指, 在物理教师授课过程中多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互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教学成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教学方式上, 传统意义的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提升的实验教学方法应当成为教学主流方式。这种实验性的教学, 不仅让学生动手自己发现定律和规律, 更重要的是一个探索和思辨的过程。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另外一方面是转变教师角色, 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 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导, 根据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来讲授课程, 学生成为课堂主导。

(二) 教学手段创新化

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是升学考试的重要科目, 物理教学的任务十分重要, 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前提下, 适当的调整教学手段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学的教学手段一般是运用纸质的教材进行授课, 教师口头授课也是常见的物理教学手段。现代社会的多样性, 信息的快速发展性都要求教师的教学手段有所创新。将现代化的影音设备、电子网络运用到物理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掌握新鲜的教学手段, 用创新的思想进行物理教学, 只有教师的不断创新, 才能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是教师运用工具和媒介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中介, 在物理教学中, 很多抽象的理论和概念都需要借助直观的模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一定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加深学生的记忆, 提高教师的物理教学水平。

(三) 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的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秉承的观念, 即教师是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教学的。传统的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课本的知识, 教会学生理解前人的概念定力。现代社会是知识创新的社会, 仅仅了解前辈的经验, 熟练掌握前人的定理是不够的。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教学的理念, 即物理教师教学不仅要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安培定律”, 如何运用, 更要让同学们了解“安培定律”的发现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事物是与此定理相同的。这种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 也应该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的准则。物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道”, 更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 运用知识。现代教育观念是要求学校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知识的积累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

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 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也需要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改革, 中学物理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学科, 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也是现代物理教学的目标。现阶段我国中学物理教学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通过我们的教学改革一定能够将中学物理教学推向更高的发展空间, 走上现代化的教学道路。

参考文献

[1]朱宏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阎金铎, 田世昆著.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物理课堂改革的体会 第2篇

邹建光

现代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改革的时代,教育模式、教育思想都在进行着全方位的改革,总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中学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课堂仍然是教学的主渠道.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仍然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当然,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物理教学大纲》和《物理课程标准》都对高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或者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说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应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观,这是物理教学德育功能的重要体现.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和学生一起进行历史的回顾,应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可以使学生由此知道物理学发展的复杂与曲折.但是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地位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应该在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是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禁锢了人们两千多年,给学生的感觉好像是亚里士多德阻碍了物理学的发展.实际上,我们应该历史的认识亚里土多德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物理家,他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辉煌的,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也是无人能比的.正是由于他善于总结才能大胆的得出这样一般性的结论,从而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和认识事物具有指导意义.但是“由于运动问题太复杂而含糊不清”(爱因斯坦语),所以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亚里士多德是不可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但是他能善于总结,注意观察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正确的认识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地位,决不能为了体现伽利略的贡献而贬低了亚里士多德的地位.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很多的物理学家都对物理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受到历史的限制(例如物理学的发展水平、实验条件等),他们的许多理论我们现在看起来好像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牛顿力学体系,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等就都有各自的成立条件),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就抹杀了他们的历史贡献,毕竟物理学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物理学家也不可能超出他所处的历史阶段.总之,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历史地、辩证地来看待物理学家和他们的观点与理论,辩证地学习物理科学知识.

二、注意科学方法的教育

在2002年出版的《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2003年出版的《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高中物理课程要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所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应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相关知识使学生体会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两个课题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和习题的训练,忽略对学生的能力与方法的培养.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中,伽利略所用的理想实验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爱因斯坦对这一方法的评价是: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最大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他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是他为物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爱因斯坦的“光电梯”试验就是理想实验方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对待这样一种方法,应使学生真正了解其实质和作用,真正掌握这种方法.理想尽管不是现实,离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但忽略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往往是研究物理物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许多地方我们都要构件理想模型。再如,在“牛顿第二定律”这一节中,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过程我们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不过由于学生在初中接触过,在这儿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多变量问题的基本方法,不但在物理学研究中经常用到,在其学科也经常用到,掌握控制变量法可以为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给学生方法应该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有了科学的方法,学生就能建立起正确的思维过程,而科学的方法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方法教育可以结合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可以是显性的方法教育(即明确指明方法及其特点、适用条件等)或隐性的方法教育(不明确指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某种方法).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出现和普遍应用可以说是教学手段的一大革命.如果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但通过多媒体只能对物理实验进行理想模拟,决不能代替真正的实验.只有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和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决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演示实验的现象,即使是把自己真正做的实验做成录像然后接到多媒体上似乎也有些不妥,这会使实验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了.

现在有不少教师过分依赖和崇拜多媒体教学,使物理多媒体教学走进了一个误区.最明显的就是,教师往往仅仅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各式各样的新奇“物理图景”的展示(如各种动画、文本、声音等),而忽视了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计算机模拟不能够代替实验操作,而多数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模拟,而忽略了亲自动手的课堂实验演示,降低了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的可靠性.现在大多数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以他们知道计算机完全可以把不可能的东西变为“可能”,很多情况下计算机并不是最可靠的,毕竟是个虚拟实验.尤其是对物理学科来说更应慎重,因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的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如果实验的可靠性让人怀疑的话,那么得出的结论更是令人难以信服的.

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但我们必须注意一定要合理利用,切忌过多过滥,要结合物理学的学科特点进行多媒体教学.对物理教学来讲,能做的实验一定要真正动手去做,千万不要让多媒体代劳,真正遇到有难以演示的实验或者难以描述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其描述得更直观形象,这只能是用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总之,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我们要合理并恰当的使用,不能为追求现代化去渲染课堂教学,失去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

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合理衔接

从现在高考的要求上来看,初中学生学过的知识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并不是说初中学过的东西就没有用,我们在讲课时如果能注意一下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内容,有些东西我们就可以少讲了,这样就省去了很多时间与精力.“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实际上学生在初中曾经学过,所以本节课中对惯性的一些应用与防止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这节课在这方面可以少用点时间.重点强调直到有外力迫使物理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初高中知识的合理衔接与过渡一直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问题,例如力的概念,直流电路中的串、并联问题,磁场的某些概念等.另外,由于初高中思维方式的不同(初中侧重于形象思维,而高中侧重于抽象思维),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衔接也是高中教师所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许多专家曾经做过很多的尝试,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曾经把几何光学作为高中物理的第一章,但由于高中物理自身的体系特点,这样的安排就把几何光学这一章孤立起来了,效果并不好,所以现在的高中物理教材又把几何光学安排到了后边. 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知识与方法是每一个高中物理教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基础,要么就会浪费学生的时间,要么就会使学生难以接受新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这样课堂上才能做到 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效率.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2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模式的改革,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无可避免地有观念和实践上的一些冲突。教师作为传教者,传播知识、培养教育学生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和社会现状,教师应整理出一套适合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案。

一、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传统教学课堂上限制了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一味地灌输,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只学到了皮毛。教学内容只注重基本上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而不关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为了给学生灌输全部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创新的能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教师和学生相处情感的人文因素,又有学校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界只有抓住其中非常重要的东西,给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搭建平台,教学目标合理设置,不要盲目追求教学效果而误了无数孩子的美好前途。学校也应和家长合作,为莘莘学子打造良好的学习平台,为教育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些教师认为师生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师生关系十分僵化,课堂气氛也十分紧张。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惩罚那些上课不认真的学生,特意挑一些困难的问题问他,其目的并不是让他认真听课,而是想在无数学生面前羞辱他。学生上课不认真,教师想给他一点警示,这本无可厚非,但教师也要考虑这种“警示”是否会对学生的伤害呢?要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应当做到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水平同步提高。

(三)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引导不到位

一节高效率的课,它是开始于课程开始前的几天,但永远没有终点。学生有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直接影响其在求学生涯的道路上是否遭遇坎坷。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这就给教学质量打了折扣。所以要学生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课堂的全部知识,必须要进行好课前预习。

二、创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关组织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烦恼,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效率非常高,记忆力是平时的几倍,注意力也容易集中,思维活跃,是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状态;相反地,在一个缺乏趣味,自身存在感低的环境中,会思维堵塞,感觉做什么都有气无力,缺乏活力。”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板着脸,而是应该用亲切的笑脸,和谐的话语让学生感觉就像和家人在一起一样,非常温馨,毫无恐惧和害怕的情绪,做到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管是对教师的看法还是对同学的意见,直接就开口说。这样教师和学生都站在同一阵营一起谈天说地,像朋友一样,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初中物理的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引导

学生在物理课前提前预习能节省出大量的教学时间,有利于教师全方位的教学和拓展,有利于让学生知道自身优缺点,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对初中物理的兴趣。对此有几点建议供教师参考。第一,提前给学生讲下节课要上的内容,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第二,让学生记录在预习相关内容时遇到的难点并作下相应的预习笔记,这样上课时就可以认真听教师讲解相关的难点。第三,教师要认真监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检查预习笔记和提问相关的问题,坚决打击相互抄袭的现象。第四,对学得好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哪怕只是见面的一个肯定的微笑,学生也会觉得这是教师对他的关心,他并不是一个无人关心的人,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第五,适当把课堂交出来留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比如一个有意义的ppt,一幅有趣的画,甚至是他要带给学生的一首歌,这有利于他充分认识自己,对其下次的努力有指向作用。第六,及时鼓励表现优秀的同学和值得表扬的事,让他知道他在学校的表现是由大家一起监督的。第七,不定期抽查前面内容的巩固情况,给他们复习的动力。

(三)做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有关教学的活动都要和学生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教师和学校只是指路人和提供学习的地方,不能主次颠倒,乱了章纪;学生能提高知识面,素质修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考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及时为学生解答这过程中的种种疑惑。

总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教学目标,是一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方法。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将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紧密地联系起来,从学生自身出发,从教育界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和谐的基础上。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第4篇

一、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 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传统教学课堂上限制了学生发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一味地灌输, 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只学到了皮毛。教学内容只注重基本上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 而不关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 为了给学生灌输全部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创新的能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 既有教师和学生相处情感的人文因素, 又有学校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育界只有抓住其中非常重要的东西, 给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搭建平台, 教学目标合理设置, 不要盲目追求教学效果而误了无数孩子的美好前途。学校也应和家长合作, 为莘莘学子打造良好的学习平台, 为教育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二)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些教师认为师生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师生关系十分僵化, 课堂气氛也十分紧张。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惩罚那些上课不认真的学生, 特意挑一些困难的问题问他, 其目的并不是让他认真听课, 而是想在无数学生面前羞辱他。学生上课不认真, 教师想给他一点警示, 这本无可厚非, 但教师也要考虑这种“警示”是否会对学生的伤害呢?要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应当做到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水平同步提高。

(三) 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引导不到位

一节高效率的课, 它是开始于课程开始前的几天, 但永远没有终点。学生有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直接影响其在求学生涯的道路上是否遭遇坎坷。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 这就给教学质量打了折扣。所以要学生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课堂的全部知识, 必须要进行好课前预习。

二、创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 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关组织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烦恼, 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效率非常高, 记忆力是平时的几倍, 注意力也容易集中, 思维活跃, 是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状态;相反地, 在一个缺乏趣味, 自身存在感低的环境中, 会思维堵塞, 感觉做什么都有气无力, 缺乏活力。”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板着脸, 而是应该用亲切的笑脸, 和谐的话语让学生感觉就像和家人在一起一样, 非常温馨, 毫无恐惧和害怕的情绪, 做到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不管是对教师的看法还是对同学的意见, 直接就开口说。这样教师和学生都站在同一阵营一起谈天说地, 像朋友一样, 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 加强初中物理的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引导

学生在物理课前提前预习能节省出大量的教学时间, 有利于教师全方位的教学和拓展, 有利于让学生知道自身优缺点, 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增强对初中物理的兴趣。对此有几点建议供教师参考。第一, 提前给学生讲下节课要上的内容, 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第二, 让学生记录在预习相关内容时遇到的难点并作下相应的预习笔记, 这样上课时就可以认真听教师讲解相关的难点。第三, 教师要认真监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检查预习笔记和提问相关的问题, 坚决打击相互抄袭的现象。第四, 对学得好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哪怕只是见面的一个肯定的微笑, 学生也会觉得这是教师对他的关心, 他并不是一个无人关心的人, 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第五, 适当把课堂交出来留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比如一个有意义的ppt, 一幅有趣的画, 甚至是他要带给学生的一首歌, 这有利于他充分认识自己, 对其下次的努力有指向作用。第六, 及时鼓励表现优秀的同学和值得表扬的事, 让他知道他在学校的表现是由大家一起监督的。第七, 不定期抽查前面内容的巩固情况, 给他们复习的动力。

(三) 做到教师为辅, 学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一切有关教学的活动都要和学生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教师和学校只是指路人和提供学习的地方, 不能主次颠倒, 乱了章纪;学生能提高知识面, 素质修养, 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考的过程、体验的过程, 及时为学生解答这过程中的种种疑惑。

总之,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教学目标, 是一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方法。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将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学生自身出发, 从教育界的目标出发,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和谐的基础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让课堂更高效, 同时减轻学生压力。要让学生学得轻松, 又要让学生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好, 物理教师一定要结合自身经验构建一个高效学习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人心, 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刻不容缓。文章结合国家教育机构人员的研究和多数教师的教学经验, 从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出发, 探索一套适合新课程标准标准的课堂教学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推荐] 第5篇

陆清强

龙州县第一中学

摘要:自2001年提出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教材的开发、管理等各个方面均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仍有许多完善的必要。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改革

教师素质

10年新课改,我国素质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数年的实践研究的成果,大量先进的教学模式、新版教材和教学方法等,从实验点、实验区不断的向全国推广,新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本文从课改以来初中物理教材的编订、教师素质的提高等角度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提出部分个人的见解。

一、新课程物理教材的特点

初中物理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旨在让中学生学习了解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在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同时感受科学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认识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上述目标,选用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目标及新课程标提出,在教育目标和教学理念转变的推动下,新课程教材进行了许多的修改,从新课程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看,较之以往教材具有如下新特点:

1、开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基础物理科学知识的学习置于同等的地位。以往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一直是最主要的,教材编订者在课本内提出了部分可供学生思考和动手的实验范例,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新教材设置了更多探究活动,如物体发声、镜面成像原理、电与磁的发现等探究活动,在学习理论之前就能先通过实验了解物理原理基本表现,在学习理论时更容易理解。

2、教材结构的设计从学生的个人兴趣与认知规律出发,融入刚到开放性和实践性课题。旧教材的版式、内容均较为死板,按照固有学习思路安排知识内容,没有考虑学生接受这些知识信息时可能存在的困难,使部分知识显得乏味难懂,学生对之望而却步;新教材在编订时更多的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整个课程完整的归纳为一次“科学之旅”,给学生在提出了更多开放性、实践性课题,但没有设定唯一或肯定的答案,让活泼好动的初中生们能积极的进行思考和实验,寻找出更多的可能。

3、强调人文精神的渗透,蕴含更多科学与社会思想。人文精神的传播在曾经的物理教学中是经常被忽视的,教材中体现人文精神的材料也较少;新教材中这方面提供了大量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了解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体会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同时教材中提到的很多物理学家、研究者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物理知识,更能感受其为科学研究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4、采取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新的物理教材不再是空洞死板,大量的彩色插页、图片,更为形象的通过视觉形式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在学习时兴趣大增,也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在课外了解更多相关的物理知识。

二、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优秀的专业素质,更强调教师的成长。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应具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中学生而言,初步接触物理知识时如果都是高深专业的术语和艰涩的名词是难以接受的,可能是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这就对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主要作用是普及物理知识,教师就应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各种物理理论,在回答学生的各种疑问时,能以最简洁明了的回答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老师的解答中明白物理知识的内涵,在教学中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其次,物理教师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掌握大量的实用技能与教学相关知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广阔的知识面,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将能够用到的各种资源都应用到教学当中去;在教学时将更多的课外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来,用自己的知识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设备,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教学,更为生动形象的将物理现象通过视听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

再者,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逐渐的培养和形成自己的个人教学风格,独特的个人风格能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观感与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人教学魅力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实践中来,并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师还能起到榜样的作用,优秀教师往往是许多学生最初崇拜的对象,这种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目标。

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努力上,良好教学评价体系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最终建立起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

美国大学先修物理课程改革特点分析 第6篇

摘 要2014年,美国大学理事会对AP物理课程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的主导思想是通过探究式教学将“科学实践活动”融入AP物理课程教学中。文中介绍了本次AP物理课程改革的特点与配套教学要求,根据最新公布的AP官方试卷对改革后的AP物理考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改革后的考试形式对物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作用。新的AP物理课程为我国的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大学先修课程 科学实践 课程改革

美国大学先修课程(以下称为AP课程)是在高中阶段开设的选修课,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可以提前学习大学层次的各领域基础课[1]。AP课程成绩评分的满分是5分,3分以上为合格。通过了AP考试的学生,不仅可以用AP成绩作为申请大学的参考,也可以在入学之后根据自己的AP分数免修相关课程并抵扣相应的学分。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的4000多所大学将AP课程作为学生的入学参考,80多个国家开设了AP课程或AP考试培训[2]。

2014年之前,AP物理课程包括三门独立的考试,即AP Physics B(以下简称物理B)、AP Physics C-力学和AP Physics C-电磁学。而从2015年开始,物理类课程改为四门独立的考试,即将物理B分为AP Physics 1(以下简称物理1)、AP Physics 2(以下简称物理2)。这种多层次的AP物理课程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更好地与大学物理课程衔接。

一、AP物理课程内容的变化

2014年,美国大学理事会用新的课程物理1和物理2代替了原有的物理B。物理1和物理2的课程内容与基于代数的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一致。学生在学习物理1之前,不要求学习过物理课程,只需要具备基本的代数与三角函数知识;学习物理2的学生则需要学习过物理1或其他的物理基础课程,并具备较好的以函数性质为主的微积分预备课程基础知识[3]。物理2与改革之前的物理B所涵盖的知识点基本一致,物理1则是在学时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缩减。

在改革后的AP物理课程大纲中,美国大学理事会明确提出了七种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1.使用科学表述与模型来交流科学现象和解决科学问题;科学实践2.正确使用数学工具;科学实践3.通过科学的质疑来引导调查研究;科学实践4.针对具体的科学问题设计数据采集方案;科学实践5.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估;科学实践6.根据理论解释开展工作;科学实践7.将跨领域的科学概念与不同表述方式建立起联系。美国大学理事会对以上七种“科学实践活动”一一设置了细分要求。通过这些细分要求,改革后的AP物理课程所要求的科学实践活动具备了可操作性与可考察性。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通过科学实践活动掌握物理原理”这一理念,美国大学理事会在新的AP物理课程安排上,着重强调了实验教学的比例。物理1课程共包含9个实验,物理2课程则包含7个实验[4]。物理1与物理2课程均要求教师投入至少25%的总课时开展实验教学,并且通过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式实验教学可分为确认理论、结构化探究、引导式探究和开放式探究四个层次,通过这四个层次的探究式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逐渐提高[5]。美国大学理事会明确提出,在新的AP物理课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第三层次与第四层次探究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预测结论,并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与收集数据。

二、AP物理考试形式的变化

新的AP物理1和物理2的考试时间均为三个小时,考试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共50题,考试时长90分钟,正确选项得一分,错选或不选得零分,分数占总分值的50%;第二部分为主观题,其中物理1共五题,物理2共四题,考试时长均为90分钟,分数占总分值的50%。

改革后的AP物理1和物理2与改革前的物理B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客观题题量由70题减少到50题,且每题选项由五个减少到四个。在考试时间与考试范围均不变的情况下,客观题的题量减少了29%,每题的选项数也减少了20%。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理事会的做法实际上降低了考试的难度,让考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完成考试,这种做法“可以在不降低考试严格性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节省时间”[6]。

客观题的另一个变化是增加了“双选题”。50道选择题中,45道为单选,最后5题为双选,且只有两个正确选项。学生需要两个选项全部选对才得分,只选对一个不得分。从美国大学理事会已经公布的模拟题来看,双选题重点考察的是物理概念的掌握与定性的物理图像分析,而非定量的公式计算。因此,双选题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的学习,促使学生全面掌握物理规律,避免学习物理时重计算轻概念的误区。

改革后的AP物理1与物理2减少了主观题部分的题量。改革之前,AP物理B有6道主观题,而改革之后,物理1有5道主观题,物理2有4道。物理1虽然题量只减少了一道,但其与改革前的物理B相比,考试内容范围缩小很多;而物理2与物理B相比,考试内容范围虽然基本一致,题量却缩减了33%。可以看出,对于参加AP考试的学生,在考试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改革后的AP物理考试主观题难度也有所降低。

然而,AP物理考试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考试的难度,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科学实践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贯彻“通过科学实践活动掌握物理原理”这一理念。例如,在新的AP物理考试中,物理1和物理2的主观题中都增加了一道专门的实验设计题目,要求学生能够描述实验设计思路、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解释。

三、AP物理课程改革案例分析

通过美国大学理事会官方公布的实验设计例题,来具体分析实验设计题目是如何与科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7]。

如图1所示,一件乐器由八支两端开口的金属管组成,通过小锤敲击金属管发出声音。题目要求在只有一套音叉以及其他一些常用的实验设备,不具备传感器等电子设备的条件下,使用这件乐器来确定室内空气中的声速。具体有如下四个小问:

1.请你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要求具体给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测量方法,使得另一位学生可以按照你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2.说明你是如何使用所测量的物理量来决定声速的。该说明应足够详细,以使得另一位学生完全可以重复你的实验。

3.给出你在实验设计中所做的一个假设,并解释该假设对所测得的声速值可能产生的影响。

4.若图2是某学生为确定空气中声速所测得的波长和周期。请使用该图计算声速,并对你所使用的方法进行说明。

该题目充分体现了改革后的AP物理课程对“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学生要完成这道题目,不仅要具备科学实践4中“根据具体的科学问题来合理选取所需的数据”和“根据具体的科学问题来设计实验数据收集的方案”的能力,同时也要具备科学实践5中“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估”的能力。该题对科学实践3中“学生可以提出科学问题”和科学实践7中“学生可以在不同时空尺度下将物理现象与物理模型建立联系”这两点要求也有所反映。

四、AP物理课程改革总结

从以上的讨论中可以发现,AP物理课程改革的最主要趋势是以科学实践活动作为物理课程学习的核心,加强对物理概念和研究方法的考察。由于AP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以AP物理考试为导向的,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更注重对物理概念与原理的学习,改革后的AP物理试卷中大量增加了概念题和论述题的比例,并新增了实验设计题目。这种考试形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不再把实验课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学生必须在课程中重视每一个实验的原理方法、器材操作与数据处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展开有针对性的论述。

在改革后的AP物理课程中,与科学实践活动相配套的是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然而,探究式教学也存在着所需课时较长、教学进度较慢等问题。为了配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避免师生因为赶进度而放弃探究活动,新的AP物理课程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将一门物理课程拆成两门,减少了每门考试的考察内容,使得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探究式教学。新的AP物理考试也大幅缩减了题量,给予学生充足的考试作答时间,这有助于减少学生通过“刷题”的方式来进行物理学习。同时,为了扭转学生学习物理时常常存在的“解物理问题就是把数值代入公式计算”这样的错误观念,改革后的AP物理考试大量减少了计算题在整张试卷中的占比,所保留的一些计算题目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定性的解释和判断相结合。

目前,我国的高中物理课程正处于改革时期,许多地区开始在中学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8]。然而,针对物理课程标准与高考内容的一项研究指出,物理高考试卷与高中物理内容的一致性并不显著[9]。与AP物理课程类似,我国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的目标,但高考物理试卷对于这一学习目标的引领作用尚显不足。因此,AP物理课程与考试的改革措施,可以为我国的中学课程标准制定与高考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The 10th Annual AP Report to the nation[EB/OL].http://media.collegeboard.com/digitalServices/pdf/ap/rtn/10th-annual

[2] 李骐.美国AP课程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兼谈建立衔接大学与高中教育的大学先修课程体系[J].教育探索,2014(12).

[3] AP Physics 1 overview[EB/OL].https://secure- media.collegeboard.org/

[4] AP Physics 1 and 2 Inquiry-Based Lab Manual [EB/OL].https://secure-media.collegeboard.org

[5] Herron,Marshall D.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Enquiry[J].The School Review,1971,79(2).

[6] AP Physics1-2 course and exam description [EB/OL].http://media.collegeboard.com/

[7] 2015AP Physics 2 Free Response Questions [EB/OL].https://secure-media.collegeboard.org/ap-student/pdf

[8] 廖伯琴.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反思与课标修订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13(1-2).

[9] 袁令民.物理高考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作者:朱广天(1984-),男,辽宁大连人,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博士;王珏(1992-),女,江苏南京人,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在读硕士研究生;杨凯超(1991-),男,四川乐山人,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在读硕士研究生。]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第7篇

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是工科高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1]。学生通过对大学物理的学习, 可以系统地了解力、热、光、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为专业课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实验是验证和理解物理规律的最好方法[2]。同时, 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 也是他们系统学习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开端, 在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理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有能够熟练掌握一定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独立完成实验, 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 独立完成设计性实验等。但是, 笔者在长期的物理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 通过实地的抽样调查, 发现学生在预习、实验、报告等诸多环节存在许多问题, 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据统计, 全校每年大约有1500名大一学生修大学物理实验课。通过实验课堂上的观察, 并随机抽取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其实验报告进行分析, 现将调查结果列举如下。

首先, 在预习阶段, 有4/5的学生认为实验很重要, 并且预习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会选择提前预习, 但也只是通过阅读物理实验课本预习。真正在预习过程中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不足1/3;有1/3的学生虽然预习, 但表示不是很理解;还有1/3的学生根本不理解, 只是把书上的实验原理抄下来, 交上预习报告应付了事。总之, 学生的预习方法单一, 预习效果差。

其次, 在实验阶段, 几乎所有学生都反映, 教师先讲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并且一次课讲两个实验原理, 下次课来了教师简单演示实验过程, 接着学生自己做实验, 有问题请教老师, 最后老师检查数据, 签名。在教师讲解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 仅有3/4的学生认真听讲, 但只有3/5的学生能听懂, 并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有1/4的学生根本不听, 要么打瞌睡, 要么摆弄仪器。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 只有2/5的学生能够通过小组配合完成实验;2/5的学生需在老师指导或同学帮助下完成实验;1/5的学生不懂操作, 只负责记录数据;甚至个别学生看都不看实验, 只等抄写别的同学的数据完成任务。当实验仪器遇到故障或测量数据误差大时, 大部分学生请教老师帮助解决, 少部分学生自己分析误差原因, 并提出解决方案。当实验做完还没下课时, 极少部分学生选择继续研究仪器或帮助其他同学完成实验;大部分学生选择处理实验数据, 也有极个别学生聊天或离开实验室。

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 2/5的学生会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并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2/5的学生只处理实验数据, 不进行误差分析;1/5的学生不能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后思考题, 只有大约一半的学生会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 其余的大都是抄袭其他同学或干脆不答。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发现, 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 物理实验课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 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物理实验不感兴趣。其次, 预习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 加之部分学生大学物理没学好, 导致预习效果差, 教师讲解听不懂, 出现按照教师演示步骤机械操作, 甚至拼凑数据, 抄袭实验结果等现象。再次, 由于近几年本科专业学生逐年递增, 而购买实验仪器的经费有限, 导致实验设备紧缺或损坏严重, 部分实验几名学生共用一套仪器, 甚至应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最后, 由于实验课时少, 一般要求学生在2个学时内完成一个物理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 一般会立刻向老师求援而不是主动思考解决。由于学生人数多、实验课时间又比较短, 很多教师只能简单地替学生排除问题, 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够, 有问题立即求助, 依赖性强。为了使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结合本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把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若把物理学史引入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 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中建立的许多理想模型、理想过程, 运用了比较法、放大法、转换法、模拟法、补偿法、干涉法等。这些实验设计都十分巧妙, 可以开拓学生思路,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运用科学思想和方法发现真理的重要性。

重视预习过程。在排课过程中, 应注意物理理论课在前, 实验课在后。学生在接触实验过程中掌握了理论知识, 做起实验就相对容易。另外, 物理实验中心应逐步完善教学网站, 为学生提供网上预习平台。学生通过网站可以提前了解实验设备的名称、性能、用途等, 并观看实验内容、实验演示录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以学生为主导, 转变教学模式。对于基础实验, 采用精讲多问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巩固经验知识。对于综合应用性实验,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师不急于解释和处理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和故障问题, 多反问学生, 让学生开动脑筋, 通过循序启发, 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设计性实验,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项目, 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题目, 独立设计实验过程, 完成实验, 处理数据等。由于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便给学生创造了不受约束的实验环境,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建立开放实验室。通过预约模式,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以便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创新能力。

严格把关实验报告。首先, 坚决杜绝抄袭实验报告, 形成良好的实验氛围。其次, 重视实验报告中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能力, 鼓励学生对实验提出大胆改进的设想或解决方案。

总之, 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大学物理实验课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一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动手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有帮助的课程。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并提出了通过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思路, 合理编排实验内容;改进实验仪器;开放创新实验室等方法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付静, 梁路光, 姜广军.把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 2009 (1) .

[2]冯娟, 周惟公, 张自力, 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 2004 (3) .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第8篇

SWOT分析法, 是20世纪80年代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 S意既优势 (Strength) 、W意既劣势 (Weakness) 、O意既机会 (Opportunity) 、T意既威胁 (Threat) 。这种分析法将各种因素列举出来, 并依照矩阵排列, 联系各个因素相互匹配起来, 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 进而分析得到一系列具有决策性的结论。

一、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SWOT分析

物理实验是一门面向高校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 是一门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为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素质, 对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实践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 优势分析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大学物理实验越来越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 大学物理实验也与大学物理理论课一样, 成了了专业的独立的物理实验室, 同时每个学校都为大学物理实验配备了专业的教师与管理人员。物理实验室也成为学校综合水平的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各个学校大力投入人力物力建设物理实验室, 对物理实验课的发展与改革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 劣势分析

(1) 目前, 现有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 实验过程中的机械的按照指导书的做法完成实验, 甚至个别编写数据, 抄袭作业, 从而根本无法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大部分物理实验项目比较陈旧, 有的甚至使用的还是十几年前的实验仪器与实验项目, 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偏少, 内容与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脱节, 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提高不了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2) 现有的实验体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实行“一刀切”, 只要是理工类的学生做的实验项目都是一样。实验项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没有侧重点, 比如, 电气、自动化之类的专业可以多开设电学和综合性方面的实验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也可以针对自己了解的知识在物理实验课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学方法与教师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目前, 大学里的物理实验课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照搬, 教师上课本应该多样化, 本应该生动的演示物理实验, 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沿袭高中教育的特点, 照搬课本, 灌输知识, 不会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实验内容与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不紧密, 学生做完实验甚至不知道这个实验的作用更不知道实验原理的应用。有的学生看完教师做一遍以后, 生搬硬套, 测出数据后, 从不思考数据如何得来, 数据的正确性更加无从考证。

3. 机遇分析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 一方面我们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另外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学生的能动性, 实验大体包含的步骤是观察———测量———整理数据———总结规律———提出新问题———设计新实验, 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实验步骤。想要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可以从这几步步骤入手, 在每一个环节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

4. 挑战分析

(1)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新技术不断被应用于生产和教学。大学物理实验应该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结合, 比如, 传感器技术, 计算机编程技术、光纤维技术、单片机技术, 等等。

(2) 借鉴国外的一些优秀的物理实验上课模式, 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 进行改良。比如, 哈佛大学的家庭式实验模式、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和凯泽斯劳滕大学要求学生自己组装仪器进行测量, 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

(3)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二、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努力方向

通过以上的SWOT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出的几点努力方向:

1. 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提高积极性与能动性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专业的特点, 讲解时应该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 对不同的班级和专业有侧重点的开设一些不同的实验课。增开一些物理趣味性的演示实验,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2. 建立培养能力为主线, 分层次、多模块的教学体系

改革原有的实验分类法, 将物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与创新研究性实验,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

3.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给学生制定教学计划, 规定学生的上课时数与上课内容如果能开通网上选课, 就能够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实验内容, 做好预习, 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4. 结合现代技术, 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 教学演示过程可以采用电子课件形式, 把一些重要的项目通过仿真、动画、图像等演示出来, 可以方便全体同学观看。可以利用计算机采集实验和处理数据, 并得出实验结果。这样一些不太容易画出的图像和数据分析, 利用小的编程程序就能够得到非常直观的结果。

摘要:本文在基于SWOT评价体系下分析了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 提出了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SWOT分析法,物理教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43.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浅议 第9篇

一、趣入门

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 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 往往有一种新鲜感。比如像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 引起学生的疑问, 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 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 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 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 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引导自主学习

教师在预习课上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从而提高理解能力,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 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 斜射到水面上, 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字。

在指导理解时, 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或字找出来, 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对一些抽象概念, 在教学前, 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 如在学习惯性之前, 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如坐公共汽车, 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 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理解了自主学习才能顺利完成。

三、夯实基础

在夯实基础中, 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新课前, 教师应要求学生按预习提纲预习新课内容, 上课首先考察预习情况, 对新课中的概念、原理、公式要透彻理解然后再做作业, 做作业时应该集中注意力,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 从一开始, 就查漏补缺, 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 不让一个人掉队。

四、拓展思维

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敢于联想, 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 把学生置于是非矛盾中, 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发挥其创造性。比例, 在学习八年级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 利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 有一个电源, 一个电键K, 两个灯泡L1、L2, 这两个灯泡串联, 当电键K断开时, L1、L2均发光, 但K闭合后, L1不发光, L2发光。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 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 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 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 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五、培养动手能力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 喜欢实际操作。因此, 探究课就是学生的“天堂”。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 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 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 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 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 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 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 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 打好基础。此外, 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 选一位好的学生在上课时演示, 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随时借用器材, 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六、物理与生活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 觉得很好玩, 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 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

因此,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把物理学活学透。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以杆秤为例, 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砣压千斤”的道理, 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商贩“扣秤”时, 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 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 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 从而运用自如。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第10篇

一、抓好入门教育, 培养师生情感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 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 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 如不及时深化, “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 认真设计教案, 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 引起学生的疑问, 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 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 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 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 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 当人们接触到事物, 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 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 进而对它发生兴趣。因此,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与他们同欢乐, 共忧患, 热爱自己的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和学生打成一片, 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能热爱教师, 听从教师的教诲, 做到“亲其师, 信其道”。

二、展示物理趣味, 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 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 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 问:自然现象中的“雾”, “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 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 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另外中学生一般都比较好动, 喜欢实际操作。因此, 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 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坚持强化训练, 狠抓差生不放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 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3”、“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 开始学习P=ρgh知识时, 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 “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 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 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 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 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 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 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 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 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

四、发展思维能力, 注重学用结合

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敢于联想, 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 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 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初三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 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简单电路有一只开关, 两只电灯, 当开头断开时, 两灯都发光, 开关闭合时, 只有一只电灯发光, 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 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 冲出“开关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 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 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 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 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 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 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 哪部分是轮轴, 哪部分是滑轮组, 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 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 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总之,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 同步进行, 实现教学的优化,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②《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②《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知培训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知培训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浅析 第11篇

1.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带来那些矛盾

1.1新教材降低共同必修教材的难度与高考要求未能同步跟上的矛盾。

1.2选系列还是选模块之争。现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改革中出现两种模式(模式1:必修+选修系列3:模式2:必修+选修3系列中的模块)。这样就造成部分省学生物理知识的不全面性,为高1等的学府带来招生和再次深造的困惑。(望教育部统1各省物理高考模式,为高1等学府输送同等层次的生员。即高考试题各省自己出,但知识点各省应该相同。)

1.3增加了较多的演示、分组、探究等实验与现有实验器材不配套的矛盾。

1.4增加了过去删减的内容和近代物理的内容,提高了实验数量和难度的要求,学生总学习量增加与周课时减少的矛盾。

2.如何正确面对高中物理课改

2.1调整心态善待自己。首先要调整我们的心态了,如果以消极的心态对待新课改,一味的只是抱怨,有抵触情绪,就可能在课改前不适应,甚至感到失落:而用积极的心态去看,课改既是困难,也是机遇。说它是困难,因为它是中国教育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必然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过去我们熟悉的有些用不上,面对新的要求,我们不适应了,但挑战与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面对课改,大家都困难,但都同享成功的机会。

2.2坚持学习自我超越。课改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什么是现代化?我理解现代化就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对现实的超越,首先要实现对自我的超越。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因此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是学习,第二还是学习。用列宁的话说,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怎样学习呢?首先要读书,读些通俗浅显的阐述新课改理论的书籍。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我们理解在实践中学就是在教学中“反思”,反思也是学习的1种重要形式,它是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向新教育观念过渡的通道,它是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同道互参。由于教师之间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整体的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我们把这种差异看成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同道之间的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可以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俯下身、弯下腰来向学生学习。过去,老师是知识的载体,老师就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而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了,课改提出“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伴游”,就是要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当中与学生同甘共苦。

2.3勇于实践,提升技能。在课改中,我们听到学到很多新的理念,这两年来我感觉似乎是理念大爆炸,教学实践中只有理念不行,还必须有体现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操作实施技术。怎样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精品源自高考备战教学策略和操作技术,就要勇于实践。实践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我们要勇于实践,以形成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操作技术。

物理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提升展示自我学识、才能、风格和人格魅力的技能:提升谋划、组织、管理、指导学生学习和评价的技能:提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研究教材、处理教材和运用教材的技能:提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能:提升选用教法学法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提升沟通、交流和平等对话的技能。物理因我显魅力,教学因我而精彩,学生因我爱物理。

课改对教师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与一部分教师实际水平还有一定距离,知识素质的差距也制约着教师角色的真正转换。这部份教师即使观念更新了,但实际操作中难免有力不从心之感。在部分中老年教师中,也存在观念更新缓慢,难以割舍积累多年的传统教学经验,习惯于“维持型”教学:检查或听课时,挖空心思准备1节有点创意的课,风声过后依然走着走惯了的老路,不能真正进入新课改的角色。

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12篇

一要做好中学、大学物理的衔接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中有一个阶梯形的飞跃。这个阶梯形的飞跃使学生们普遍觉得大学物理难学。中学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大多是“看得见, 摸得着”, 并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们较易接受。大学物理研究的问题较为复杂、抽象, 对与高中物理内容相重复的部分进行精简压缩, 加深了物理知识的纵向拓展。对学生们来说往往感到模型抽象, 很难进行想象。针对这种情况, 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做一些实验, 多举一些实例, 及时点透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区别与联系。

二针对生源质量的不同, 适当调整教学速度

本校本科学生有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 另一部分是中专毕业生, 中专毕业生在中专时并没有开设物理课程,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在学习了初中物理后直接学习大学物理, 难度非常大。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适当讲解一些高中物理的知识, 弥补学生的不足。本着抓住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在起始教学过程中放慢速度, 尽量把讲解的问题简单化, 面向全体学生, 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案和练习方案, 使大多数学生尽快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 进入大学物理学习的大门。

三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有部分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是敷衍了事, 相互抄袭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要多做学生思想工作, 让学生明白是否认真做作业是态度问题, 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是能力问题。由于在一个班级里, 学生个体差异大、水平参差不齐。在布置作业时可分为“必做作业”和“选作作业”。前者是基础题,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 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后者是拔高题, 难度有所增加, 要求学生能够较灵活、更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完成, 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 自主选做。

四学会用高等数学工具解决大学物理的问题

对刚学习了高等数学的学生来说, 数学思维还停留在高中阶段, 不习惯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来解决大学物理的问题, 而高中、初中知识往往很难解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的过程中, 学会转变思维。能够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和正确的微分元, 并列出相应的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 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五注意大学物理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

很多学生觉得大学物理不仅不好学, 而且没有用。因而不重视学习大学物理这门课。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 从思想上改变物理难学的意识。讲解大学物理时, 既能追根溯源, 又要求详略得当。对于很难理解的地方, 要从简入手。在学生接受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切莫绕在里面。其次, 应该加强大学物理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对不同的专业, 讲解物理知识时, 侧重面应有所不同。使学生能感受到大学物理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 从而消除大学物理无用论的论断。

六注重物理实验, 提高实验技能

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物理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了解, 还能为后续的实验课程提供一定的经验。通过做大学物理实验, 能够让学生获得很多感性知识, 从而加深对物理的一些定律、原理的了解。通过大学物理实验, 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学物理实验课中, 学生要知道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方法, 可以设想实验结果, 亲身参与演示实验,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试着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它也是教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总之,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学好大学物理对学习其他课程很有帮助。针对本校生源参差不齐的现状, 应适当放缓教学速度。本校学生数学基础差, 灵活运用数学能力不强, 在讲解过程中, 可以详细推导, 将教材中省略的步骤给添加上。随堂布置作业, 通过多做练习, 巩固已学知识;严禁学生抄袭, 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针对专业的不同, 可对力、热、电、光、原五大篇章的学时进行增加或删减, 突出重点。如电气专业, 可对力学、电磁学部分细讲, 其他部分粗讲。重视物理实验,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万国香.《大学物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嘉应学院学报, 2011 (2) :26~29

[2]郭力、郭建军、石少波.技校生源本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8) :62~64

[3]王本菊.理工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现状及对策[J].贵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Z1) :66~72

上一篇:医患关系的伦理学思考下一篇:生物学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