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菌群分布特征

2024-07-02

感染菌群分布特征(精选4篇)

感染菌群分布特征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患儿48例, 排除标准:入院时发生感染征象、治疗过程存在显著其他感染症状新生儿。其中男25例, 女23例;年龄1~20d;其中早产儿44例, 足月儿4例;出生体质量1.0~4.5kg;其中超低体质量儿18例, 极低体质量儿30例;患儿原发病主要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 新生儿贫血4例, 甲状腺功能低下19例, 先天性心脏病5例, 先天性膈疝4例, 先天性喉蹼2例。所有新生儿均符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2 方法

新生儿一般临床资料均予以采集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胎龄、性别、出生时体质量、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标本、耐药及药敏情况等, 注意患儿是否发生医源性传染, 且检查其眼分泌物、血常规、痰培养、药敏试验等指标, 予以统计学处理分析, 统计其高危因素。依照院内感染相关标准分析患儿感染情况[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 组间对比以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相关因素为气管插管, 其他侵入性操作、极低体质量儿、基础疾病、医源性传播等, 见表1。48例感染患儿中, 分离69株病原菌, 其中43株源自于痰液 (62.3%) 、12株源自于血液 (17.4%) , 14株源自于其他分泌物 (20.3%) 。69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6株 (81.2%) , 革兰氏阳性球菌13株 (18.8%) 。主要耐药性药物为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敏感率较高的为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因为并无较良好免疫系统发育情况, 使得侵入性诊疗操作频率较高, 皮肤和黏膜无较厚角质层, 此类情况均会导致细菌侵犯率高, 引发感染。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 很多侵入性操作包括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置入, 以及胸腔穿刺引流等[4], 在一定程度上对患儿生命有良好促进作用, 但无法杜绝其导致新生儿受到损伤, 提高院内感染发生率, 有的还会危及生命[5]。所以, 对患儿实施侵入性诊疗操作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实施, 操作具有较高规范性, 置入材料必须拥有较高可靠性及安全性, 按时更换与拔出留置导管[6,7]。应用合理方法, 消除医源性病原菌, 有效预防控制院内感染[8]。由于侵入性操作增加, 广谱抗菌药广泛应用, 重症监护技术进步,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现院内感染率也存在逐渐上升现象。所以合理规范予以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按照药敏试验结果, 应用符合要求的敏感抗菌药, 可明显减少院内感染几率[9,10]。

由本文结果可知, 气管插管, 其他侵入性操作、极低体质量儿、基础疾病、医源性传播等均会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率上升, 对新生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治疗过程中, 操作方法的无菌化, 规范化尤为重要。对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发现, 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青霉素G具有较高耐药性, 万古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 因此采取药敏实验及耐药性分析, 对于患者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总之,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引发感染的高危因素, 及感染病菌分布情况, 经耐药性及药敏性试验分析, 有效防治感染并选用合理药物, 对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羊玲, 钟丽花, 张娅琴, 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21) :3448-3449.

[2] 钱超.早产儿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8) :2886-2887.

[3] 罗瑞桦, 许芳, 高薇薇, 等.NICU新生儿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2) :3419-3421.

[4] 钟巧, 杨传忠, 李晖, 等.NICU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与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9) :4425-4427.

[5] 蔡成, 吕勤, 戴昆琦, 等.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茵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导报, 2011, 30 (3) :379-381.

[6] 王玉红, 夏世文.早产儿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 11 (12) :980-982.

[7] 王靖, 樊宏英, 艾彪, 等.消毒隔离措施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感染防控效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31 (9) :999-1000.

[8] 马志红, 梁进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31 (9) :994-995.

[9] 陈历耋, 傅万海, 游楚明, 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3, 4 (10) :611-613.

感染菌群分布特征 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特征,相关因素

重症监护中心是指监护重症患儿与早产儿的特殊病房, 可有效提升低胎龄出生的低体质量儿的存活率。然而, 随着近年来的创伤性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 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获得性细菌感染率显著提升, 为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带来极大威胁。因此, 研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感染因素, 并根据研究结构制定有效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该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重症监护中心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 为制定重症监护中心出现新生儿感染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重症监护中心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与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男36例, 女34例, 年龄为2~19 d;早产儿37例, 足月儿33例;出生时体重为1.1~4.4 kg;原发疾病:新生儿贫血14例, 先天性心脏病22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27例, 先天性喉蹼7例。排除入院时即存在感染征象者、在治疗时即出现其他感染的新生儿, 如先天性感染、孕妇产前感染、肺炎、羊水Ⅲ度浑浊等。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70例新生儿气管插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基础疾病、耐药、住院时间、呼吸及使用、药敏、标本、是否使用心中静脉导管等情况进行分析, 同时观察新生儿是否存在医源性感染, 并进行血常规检查、药敏试验、眼分泌物检查和痰培养等情况, 经过统计学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中性感染的高危因素, 参照院内感染相关标准判断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该研究结果显示, 基础疾病、气管插管、医源性传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和其他侵入性操作, 均为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的高位因素, 见附表。

2.2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的分布特征

该研究组的70例重症监护中心新生儿, 分离出的病原菌共108株, 其中来自患儿血液23株, 占21.30%, 痰液65株, 占60.19, %, 其他分泌物20株, 占18.52%。所有菌种中革兰阴性杆菌共79株, 占73.15%, 其余29株为革兰阳性球菌, 占26.85%。

3 讨论

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广泛应用, 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升, 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 其存活率有大幅度增加。有研究证实,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与胎龄不足32周的新生儿是重症监护中心感染高发人群, 这是因为新生儿免疫系统并不完善, 且新生儿黏膜与皮肤的角质层极薄, 容易导致病毒入侵, 如果接受太多次侵入性操作, 就容易出现病原菌感染[2]。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内, 静脉导管置入、静脉插管输液、胸腔穿刺引流、脐静脉插管和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治疗虽然对于抢救新生儿生命极为有效, 然而会为新生儿带来较大的损伤, 从而提升重症监护中心院内感染发生率, 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因此, 医师在对新生儿进行侵入性操作治疗时, 一定要遵循严格无菌操作的原则, 同时要求操作医师具有娴熟操作技巧、无菌环境和规范操作流程。而在治疗中所需要使用的各种医疗药品和设备, 不仅要求质量可靠, 且要包装完好;如果在对新生儿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留置导管, 要尽可能缩短到管留置时间, 并严格消毒、及时更换, 否则有可能导致重症监护中心的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 严重者会危及新生儿生命[4]。因此, 新生儿发生感染, 医师要立刻拔出插管, 同时更换导管。此外, 在对新生儿进行基础性治疗时, 要尽可能切断医源性病原菌传播途径。我院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是引发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因此医务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抗生素治疗时, 要注意病原菌的耐药及药敏情况;同时, 病原菌主要分布于新生儿痰液和血液, 因此在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时, 要注意自身以及仪器的清洁卫生。

综上所述,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主要分布于痰液、血液中, 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 导致新生儿产生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基础疾病、气管插管、医源性传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和其他侵入性操作。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新生儿治疗过程中, 可通过减少侵入

参考文献

[1]蔡成.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导报, 2011, 30 (3) :379.

[2]洪辉波.2006~2008年医院感染临床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6) :863.

[3]花少栋.早产儿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75例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2, 15 (2) :95.

感染菌群分布特征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从泌尿道感染患者分离出的409株病原菌作为研究对象。

1.2 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

严格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使用接种环分别接种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 置于37℃CO2培养箱培养16~24 h, 当革兰阴性菌菌落数≥105 CFU/mL和革兰阳性菌菌落数≥104 CFU/mL时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菌种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菌种。药敏试验使用配套药敏卡, 同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验证, 实验操作及其结果判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相关规定。

1.3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分析

共培养出279株革兰氏阴性菌, 占68.22%, 以大肠杆菌为主;119株革兰氏阳性菌, 占29.10%, 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1株, 占2.68%, 见表1。

2.2 主要革兰氏阴性菌药敏试验结果

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 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 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 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见表2。

2.3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药敏试验结果

除万古霉素外,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以及金黄色葡萄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见表3。

3 讨论

通过该组资料研究显示, 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8.22%, 以大肠杆菌为主, 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菌属;革兰氏阳性菌占29.10%, 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由此可见泌尿道感染主要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 与文献报道[3]情况相符, 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这是由于目前临床使用免疫抑制剂和介入性手术治疗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从而使其成为泌尿道主要感染细菌[4]。

药物试验显示, 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菌属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说明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都产生较强的耐药性, 其主要是通过产生一种或者多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该类酶可以作用于氨基糖甘类等抗生素的氨基或者羟基, 直接使抗生素钝化[5]。同时研究显示大肠埃希菌有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呈现交叉耐药的趋势, 临床应予以重视。另外长期住院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卧床等原因, 从而造成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以及其他病原菌尿路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6]。除万古霉素外,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以及金黄色葡萄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说明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因此治疗时若发生耐药现象, 可选用其作为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 临床治疗尿路感染禁止凭经验用药, 应及时进行尿液细菌培养, 根据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 临床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该院对从泌尿道感染患者分离出的409株病原菌进行鉴定以及药物敏感试验, 分析分离出的病原菌菌种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8.22%, 以大肠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占29.10%, 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2.68%。药物试验显示, 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菌属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除万古霉素外,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以及金黄色葡萄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分离出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 建议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给予抗菌药物,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赵蓬波, 杨广民, 侯晓杰, 等.579株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 7 (5) :389.

[2]毛雁飞, 任君, 彭燕, 等.泌尿道感染菌群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 2010, 20 (2) :180-182.

[3]Katsumi S, Kazushi T, Hiroshi O, et al.Pathogen occurrence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ses during a20-year period at a single institution in Japan[J].Jpn J Infect Dis, 2010, 58 (1) :303-308.

[4]杨静, 吴永贵, 沈继录, 等.泌尿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4 (2) :180-282.

[5]张传领, 韩立中, 倪语星, 等.1275株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1) :1447-1449.

感染菌群分布特征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留取的中段尿标本4551份, 共分离出病原菌1568株。

1.2 仪器与试剂

细菌鉴定为法国梅里埃生物有限公司的API手工鉴定系统, 配制血平皿的哥伦比亚琼脂、中国兰琼脂、MH琼脂、药敏纸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 真菌药敏为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FUNGUS 3药敏试条;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 , 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 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

1.3 方法

取无菌送检的尿液标本10μl接种于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培养, 当细菌计数达1×105cfu/ml以上时, 做进一步鉴定;药敏采用K-B纸片扩散法。

1.4 检测标准

根据美国试验室标准委员会 (CLSI) 标准判断敏感、中介、耐药;ESBLs、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 、耐高浓度庆大霉素肠球菌 (HLAR)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的检测标准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

2 结 果

2.1 检出率

2006年1011份标本, 培养出病原菌314株, 检出率为31.06%;2007年1093份标本, 培养出病原菌362株, 检出率为33.12%;2008年1162份标本, 培养出病原菌415株, 检出率为35.71%;2009年1285份标本, 培养出病原菌477株, 检出率为37.12%;4年内共计4551份标本, 共分离出病原菌1568株, 合计检出率为34.45%。检出病原菌前5位的病区分别是老年科 (30.80%) 、肾病内科 (17.22%) 、泌尿外科 (11.61%) 、内分泌科 (8.04%) 、神经内科 (7.40%) ;同时检出2种病原菌的有297份标本占6.53%。

2.2 病原菌分布

156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972株, 革兰阳性球菌410株, 真菌186株。菌群分布见表1。

2.3 细菌耐药酶的检测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443株 (64.96%) , MRS 79株 (62.20%) , HLAR 146株 (60.83%) , VRE 2株 (0.83%) 。

2.4 药敏结果

大肠埃希菌及其他常见菌的耐药情况分别见表2、表3。186株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3.01%、98.92%、92.47%、76.34%、97.31%。

3 讨 论

本结果显示, 4年来尿培养标本量逐年增加, 病原菌检出率也逐年增加, 4年间病原菌总检出率为34.45%, 与国内多数文献报道相近[3,4]。检出的1568株病原菌中, 革兰阴性杆菌占61.99%, 并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0.16%, 占所有病原菌的43.49%, 其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有64.96%, 远高于文献[3,4]报道的18.7%、13.1%, 这可能与我院近几年来大量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有关;在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中, 肠球菌占一半以上, 由于产ESBLs的肠球菌及耐高浓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肠球菌大量出现, 特别是VRE的出现, 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困难, 应引起临床的重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真菌感染也逐年增加, 在真菌感染中, 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本组资料显示,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对真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 临床对真菌引起的泌尿感染可选用不良反应较小的氟康唑进行治疗。本文297例混合感染多为老年科、肾病内科、泌尿外科和内分泌科患者, 原因可能有: (1) 老年人免疫力减退, 易受病原菌感染。 (2) 并发慢性疾病。 (3) 留置导尿管引起继发感染。混合感染以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真菌与大肠埃希菌多见。因此, 仅凭经验治疗, 可能对部分患者无效, 延误治疗时机, 还可能引起二重感染。

表2显示, 4年间大肠埃希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增加, 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 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复方磺胺口恶唑的耐药率也在50%以上, 这是由于近年来, 临床滥用抗生素, 细菌获得性耐药机制迅速发展, 细菌由质粒介导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逐年上升趋势, 导致细菌多重耐药,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困难。从表2还可看出, 2008年、2009年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明显增加, 因此临床应用此类药物应慎重, 避免滥用造成此类药物对产ESBLs的病原菌耐药率增加, 使此类药物对产ESBLs菌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给临床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问题上带来严重的挑战。

除变形杆菌外, 其他常见病原菌呈现多重耐药性, 葡萄球菌、肠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50.00%, 肠球菌仅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 MRS的检出率为62.20%, 由于MRS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还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生素耐药, 因此治疗非常棘手。本组实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 因此, 万古霉素仍是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抗生素。

总之,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种类繁多, 耐药菌株也不断增加。因此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时, 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也要求微生物工作者定期监测本地区、本单位和临床各科的细菌谱和耐药谱的变化, 对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关键词: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

参考文献

[1]李华英, 沈兆梅, 李月.1004例尿液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7) :547-548.

[2]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917-919.

[3]杨宏伟, 宋清, 叶永民.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J].河北医药, 2004, 26 (7) :539-540.

上一篇:刑事审判监督权下一篇:审题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