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提问技巧

2024-08-21

初中物理提问技巧(精选11篇)

初中物理提问技巧 第1篇

1.联系学生的知识, 层层深入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例如探究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时, 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 (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 与什么有关? (答:与电流强度有关.) 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 (答:改变电压或电阻.) 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 (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 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 (答: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 (答:串联.) 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 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这样的提问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探究过程的提问

.例如, 我在讲八年级物理教材《物体的浮沉条件》时, 我就设计这样的问题:教师分别把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 会有什么现象?学生:木块浮在水面上, 铁块下沉.教师:为什么木块会浮在水面, 而铁块下沉?这样进一步设疑问, 引入新课.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 构建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所以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 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例如,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 我提出生活中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解决. (1) 自行车锁由于受雨淋不好用了, 你用什么办学可以使锁变得好用? (2) 在雪地行走汽车很容易打滑, 你用什么办法解决汽车打滑?

4.富有趣味性, 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富有趣味性提问, 往往能激发学生带着浓厚兴趣, 以愉快的心情积极思考, 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例如, 我在讲热传递中这样设计提问:在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金鱼, 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加热, 当上部水已沸腾, 下面的小金鱼会怎样呢?通过实验, 发现小金鱼却安然无恙, 多数同学感到实验结果与日常生活有别,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 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 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若学生低头, 不敢面对老师, 则表明他对这个问题有疑问.因此,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 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 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 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 要及时给以提示.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要满怀真诚去倾听, 善于运用期待的目光、微笑的面容、温暖的神态都是对学生莫大鼓励, 学生就能消除紧张感, 从容地把想说的内容说出来.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很有讲究, 也十分重要, 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直接影响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探析 第2篇

1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误区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满堂灌”,整节课只管自己讲,基本上不提问;有的教师所提问题多而碎,什么都要问,机械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或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联系不紧密;也有的教师提问时缺乏平等,偏爱好学生,冷落后进生,或对后进生进行惩戒性提问,使其难堪;还有的教师问题设计难易无阶梯,提问语言不准确,表达不简洁,学生不知所云很难回答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厌倦和反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1提问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从对所探究问题产生兴趣开始.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诱人思考,耐人寻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2.2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必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针对性强,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重点在思维关键处、理解疑难处、知识内涵处和规律探求处设问.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 时,我们发现学生头脑中有类似“物体受力才会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念,这一观念似乎也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吻合,导致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也很难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中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该物体下落时,是落在后面?还是落在原地?为什么?”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重点提问,重点讲解: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先向上运动,后向下运动,但在水平方向上,还将与汽车保持一起向前运动的状态,当学生真正认识了这一规律以后,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2.3提问要有层递性

有些物理问题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如果把这些难点设计成一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通过一层套一层、一环扣一环的分层次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那么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一些,也容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层递性的设问可以从大入手,也可以从小入手,一堂课往往就是由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使学生获得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电阻和欧姆定律后,学生理解了电流I和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的关系,但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机械地认为电阻R的大小与电压U、电流I均有关系,而这又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不符,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某导体接在电路中,当它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的电流为0.6 A,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若加在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V,则通过它的电流又是多少?此时该导体的电阻是不是原来电阻的两倍?根据公式R=U/I,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成立吗?这样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记忆未知的知识,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2.4提问要有科学性

物理课堂提问讲究科学性,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要停顿一会儿,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促使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在心里都拟出答案.在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思维敏捷的同学会很快举手,表明他已经有了答案并很想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抬头微笑或目光炯炯有神,可能表明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而且还在积极的思考之中,还有的学生在问题提出后一直低头并躲避教师的目光,则可能表明他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头绪,心中没有答案.有经验的教师常会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环顾全班,寻找这些表现,确定回答问题的最佳人选,从而发挥出所提问题的最大效益.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或出现思维方法上的混乱时,教师则要善于运用追问、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运用微笑的面容、温暖的神态、期待的目光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方式

3.1设疑式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常新课引入时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而设疑式提问常常会轻易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打开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有“一石击起千层浪”之效.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恰当的提问,使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这样一来就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迫切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

3.2引发争论式提问

争论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初中物理容易引起学生争论的内容,往往是他们平时形成的常识性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或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所学物理规律表面上相“矛盾”.如“力是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要使物体运动一定需要力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否需要力?”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辩论.通过引发争论解决的问题,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学生印象深刻,久久不忘,其效果是教师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3.3对比式提问

有些初中物理知识联系紧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式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共性、发现个性、强化理解.如学习汽化时,要求学生从温度条件、发生部位、剧烈程度等方面进行展示比较,从而得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学生很容易接受.又如在学习电压表和电流表之后,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两表的量程、分度值、构造和注意事项等进行罗列并比较,总结异同,进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学生学的有好又快.

3.4列举式提问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平时的物理知识教学或复习时,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原理,或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利于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物理知识的运用.例如:“举例说明利用和防止惯性的生活实例,说说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交通安全警示语并解释原因,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等等.问题提出后,学生往往会努力搜寻记忆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知识,相互启发,举一反三.教师可将学生举的例子进行分类,再由其他学生辨别正误,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提问技巧 第3篇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作为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问题的本质,从小到大,从身边去发现物理规律。如“物体的密度”一节的教学,教师可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油为什么总是漂在水面上呢?这种同学们熟悉的现象,不同于灌输法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是去启发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观察身边的事情,使学生记忆更加稳固,不易遗忘该知识点。

二、提问要突出重点

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提问不单单是要问一个单纯的书面问题,而是要将这个问题针对学生认识模糊的地方,帮助学生将片面的认知转化为全面的认知。如:在学习了速度公式后,学生容易产生片面的理解,根据公式V=S/t,便认为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而实际上做匀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会随着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像这样全面地理解知识,才能加深对正确结论的认识。

三、提问要亲切

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时,他才愿意与老师配合,尽最大努力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所以,教师提问的语气亲切与否也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息息相关。注意到了这些细微之处可能就将课堂提问提升一个很大的档次。教师语言亲切、目光和蔼,唤起每位学生的热情,对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加以提醒,对回答问题片面的学生加以提示,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思考问题。总之,要让同学们从教师鼓励的目光和表情中,获得学习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四、提问要面向所有学生

教师要通过提问来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只有全班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使所有学生对物理知识营造一个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的氛围。提问时要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间可以相互补充所答问题缺陷及不足,共同参与,完整回答问题。同时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优缺点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机会,更好地激发班级所有同学积极思维的热情。

初中数学课上提问技巧 第4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用已有的观念和意识去解决接纳新的概念和方法,此时,教师若能把数学内容能动地进行加工,提出适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便能起到诱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浅显的,随意的提问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的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于难点问题,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梯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所以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确定设问的难度和深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宽视野,提问要注意巧妙引申

提问时注意巧妙引申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的新知识。比如在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引申提出:连接什么样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是菱形?是正方形?连接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为什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中点四边形的认识。

尊重主体,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不应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理解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解决问题。新型课堂中,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作用重在启发和引导,针对学生思维中的障碍,给予提示或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切忌随意打断或否定学生的思维,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模式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如果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烦琐,比较繁杂,教师也要循循善诱,将其思维巧妙地引导到捷径上来。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方法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仅靠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提问的有效性正是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思考与下功夫的地方。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当新颖、有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控能力非常的差,而且“玩”心非常的重,因此物理老师可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将有趣的内容与物理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玩中学。老师在课堂提问内容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所提出的问题趣味性,以此来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营造一个从生疑到解疑的问题情节,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愉快、富有挑战和激情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亲身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二、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梯度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储备的知识、思维认识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对具有层次性,由简入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具体而言,物理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分问题的难易度,并且根据问题针对性地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三、提问设计要突出重难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而忽略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好的提问设计会帮助教师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难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与掌握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问题的设计,着重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深入钻研教材,问题设计要从教材实际出发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得透彻掌握,融会贯通,这样所提问题才会有目的性。教师所提问题的切入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所提问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尽可能不使用“对不对”“是不是”进行提问。

五、提问要有目的性

一节物理课堂中的提问,不但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还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在学生学习热学的时候,很容易把“温度”和“热量”这两个概念混淆。这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温度不能传递而热量可以传递?”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搞清了温度和热量的区别,热量则是内能的多少,是能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标志”当然是不能传递的,而“热量”则可以传递。显然,教师提问的目的很明确,目的不在于问题答案的本身,在于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准确地区分物理概念的内涵。

六、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应建立在激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之上,必须具有启发性,决不能是填空式问答或判断式发问,坚决废除“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内容本身的联系和矛盾,恰当地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适时提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且具有开发性的问题。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七、提问要把握机会注重时机

提问要把握好时机,好的切入点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要讲究技巧,把握时机,盲目提问不仅不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心理。物理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学习进度及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随时观察班级的学习情况,把握好时机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

八、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高学生们解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提问问题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最好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即与当前最新的事物或者事件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近年来国内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非常的快,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可围绕着这一主题全面展开,从而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选材与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贴近,设计的问题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能够感到物理源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的生活非常的近,以此来培养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爱好和热情。

总之,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应的方法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唐飞.浅谈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2] 黄光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3] 滕丽娟.谈初中物理光学教学中的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性,技巧性

一、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有连续性和灵活性

一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往往不是一两个问题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连续发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这样,前一个问题就是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就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每一个问题都是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一层阶梯,从而形成链式思考,提高分析理解的能力。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但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效果就会大出所料。

二、课堂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中提问“你知道生活现象中有哪些实例能说明光在空气沿直线传播呢?”在《物态变化》中提问“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植树造林,提高植被的覆盖率有什么好处呢?”教师在授课时适时地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大有好处。

三、课堂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体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收效。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因势利导。设计问题不能为优等生而拔高,也不能为照顾后进生而过于简单,其难易程度应是多层次的,使问题对成绩不同的学生都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简单问题让后进生回答,稍难的让中等生解决,难度较大的让优秀生大显身手。这样做,就可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容易收到预期效果。

四、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有及时的观察性

物理教材突出了科学探究,每节课都安排了多个实验或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提出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探究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到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研究的对象是广泛的,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但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又思考什么?就要看教师的技巧了。例如,在讲水的沸腾时,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及时问:“你看到的气泡有什么特点?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此时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在主动的状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五、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有必要的铺垫性

物理教材对教学资源要求的起点太高、范围太广,教材中许多问题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如教材中的“超声波、反射式望远镜等”,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往往不着边际,针对学生的实际,在知识联系的“挂钩点”好好设计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涉及课外教学资源的问题上应做相应的铺垫性提问,如问“演奏家在拉二胡时,左手手指在不停地上下移动,改变了声音的什么特征?”必须先铺垫一些一般弦乐器的发音原理,先提问“拨动绷紧的长短不同的橡皮筋,声音的什么特征不同”,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观察,找到与音调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回答,以达到顺利完成音调的影响因素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的回答有鲜明的切入点。

六、积极评价,观点明确,提高学生思维

教师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对“深奥”之处的理解,对知识的挖掘,所以提问要突出重点。利用学生主动性的提问,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也给予及时调整、纠正,改变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

初中物理提问技巧 第7篇

一、导入新课要提出契合生活实际的问题, 层层深入, 引出学习内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 教师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的驱动下, 跟随着教师的引导, 在快乐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 整节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 我分析了本节关键内容“串联电路各部分电压电流关系”与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关联, 并充分利用学过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知识, 提出如下问题:亮度可调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学生回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学生回答:“串联。”我随即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 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 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效果, 还把学生紧紧吸引到探究新知的世界里。

二、利用复习课进行系列提问

通过复习课, 对问题进行归纳解决,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有条理, 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 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 在“简单机械”单元复习课上, 我提出“举例说明省力 (省距离) 的简单机械, 并表示出各个例子中外力所做功的大小”这样的系列问题。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 梳理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我让学生分组举例, 在相互启发下, 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 并通过讨论将本组的结果列举在黑板上, 由学生代表对其他组别的例子进行讨论, 再把正确的结果进行分类。学生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原理进行分类, 最后归纳出简单机械不省功的道理。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开设生活课, 巧设自问自答环节,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持久兴趣

理论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 但经过提炼加工后, 单纯讲解理论,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针对这个问题, 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 我还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开设物理生活课, 让学生把平时遇到的跟物理有关的问题和现象收集起来, 在生活课上由兴趣小组成员进行梳理, 特别是那些跟最近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优先进行研究,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自问和解答。每次生活课, 学生把一些废旧的电器、生活用品都搬到课堂上, 他们能运用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他们不但积极思考, 还感到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方法, 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在学习“热传递”内容后, 学生把热水瓶小心地拆解开, 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 学生把热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并找出旧暖水瓶不保温的原因。另外, 我还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 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 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例如, 我们在研究暖水瓶的生活课后, 我让学生把纸杯改造成保温杯, 并比赛谁的保温时间长,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和解决策略,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改变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方式不能一成不变,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设置。在教学过程中, 我灵活地利用激疑性、探究性、发散性、铺垫性、激趣性、巩固性提问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 我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 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途径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和研究, 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从而促使了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并且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控能力。例如, 教师在讲述完一个新的知识点、一个例题后, 可以对问题进行引申, 进行一题多问, 或者逆着题意进行设问, 这样既能让学生趁热打铁, 对熟悉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 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初中物理提问技巧 第8篇

一、当前物理课堂提问中的一些误区

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教师为了从形式上靠近新课程理念, 也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很多的课堂提问, 但由于对提问的技巧及对问题把握不当, 而没能达到提问的目的。主要表现为: (1) 随意提问, 以至所提问题缺乏目的性和时效性。 (2) 提问过于简单, 浪费时间。 (3) 问题模糊不清, 学生不知道问的是什么。 (4) 问题没有层次, 针对性不强。 (5) 提问面过窄, 冷落多数学生。 (6) 对学生的提问不作评价, 学生不知道是否正确。

二、物理课堂提问中的一些技巧

1. 密切联系生活, 实现有效提问

现行的教材与老教材相比, 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 教师的教学也要适应这个变化, 在课堂提问中, 要尽量使提出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学好物理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帮助的, 从而树立学好物理的决心和信心。

学生身边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 只要及时恰当地点拨, 学生就会兴趣大增。如, 在教学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时, 教师可举这样一题:有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看到前方车辆突然发生事故而紧急刹车, 如果汽车的质量为m, 汽车刹车时的制动力为f (假设制动力不变) , 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 试求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停止, 走过的距离是多少?这道题目也可以改成:有一路段限速, 不能超过40km/h, 有一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紧急情况而刹车。事后, 交警测得汽车刹车后, 在路面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是16m。汽车使用手册上描述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 交警在思考后做出了正确的处罚决定。假设你是警察, 请问该司机是否超速行驶?

同一个问题, 两种不同的提问方法。很明显, 后一种提问将问题放置在真实的环境中, 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 更容易体会物理的价值。

2. 创设问题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问题来源于平凡的生活, 如何创设一种特殊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对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产生兴趣, 触发学生思考, 进而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 这就是物理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如, 在教学“动量”概念时, 可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 路边的小石子, 有时会拾起来玩, 但如果是弹弓射来的石子, 为什么要躲开, 而不会用手去接呢?

(2) 汽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一般不超过15m/s, 如果汽车撞到人, 人就会有危险, 而空气中氧分子的速度大约是105m/s, 而氧分子撞到人为什么没有受到伤害呢?

通过对这两个事例的对比, 再引入“动量”的概念,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迫切地希望得到问题的答案, 整节课的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3. 注重启发式提问, 激发学生思维

启发式提问, 是以问题为载体, 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联想、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提问方法。启发式提问, 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学生不到“愤”、“悱”之时, 不要随便提问。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同时, 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心理变化, 捕捉最佳提问时机。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在学生回答之后, 立刻生成第二个问题, 这就要求问题设计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又有很好的诱导性, 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 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与实施 第9篇

一、针对性原则

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的疑难而提出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认识什么道理, 训练何种能力是教学的主旨。必须把握教材重点与难点, 及时点拨, 层层设问, 指导学生一步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实现教学目的。针对性原则, 要求设计问题必须选准突破口, 切中要点, 不应在枝节上拉扯过多, 更不能无的放失。例如在讲机械运动时, 老师轻声吟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时, 同学们兴趣盎然, 老师问:“两岸的青山怎么会走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感到青山在走?”如此一问, 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课堂主题。而若问:“这首歌是谁唱的?”必然会使学生胡思乱想, 造成知识情感的负迁移。所以,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二、有效性原则

老师所提的问题要有效。这就要求老师在提问时创设好特定的情境, 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你预设的方向活动, 准确、清楚地表达出答案, 不要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地提问。同时所提问题的答案力求做到确切、唯一, 即使是发散性的问题, 其答案的范围也应在预料之中。切忌“越级而上”使学生陷入思维误区。例如, 我们在讲“运动和力”的时候, 针对课堂演示实验:用手推车, 小车动了, 不用手推, 小车就不动这一现象。倘若笼统地向学生提问“用手推小车为什么会动?”“不用手推为什么不动?”则很多学生往往会误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就运动, 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就静止。形成“力产生运动”这样的错误结论。有经验的老师具有求精善问的能力, 准确、清楚的提问会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 收到举一反三之功效。

三、层次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难度要化深为浅, 或设计出“台阶式”的问题系列,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思考。而有的老师课堂提问缺乏层次性, 总是提问浅显的、识别记忆类的问题。对于难度稍大的问题总害怕学生说错, 不敢提问。时间长了学生就养成了只会机械呆板记忆, 缺乏深层次思考的习惯。对于开放性、发散性的问题就不愿意多思考, 养成了反正老师也会讲的依赖思想。所以设计问题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提问, 对于难度大、跨度宽, 不能三言两语就能答出的复杂问题, 就需要化整为零, 分散难点, 步步深入地提问, 让每一问都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让他们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悦, 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例如, 在学了机械效率的知识后, 问:“用斜面这种简单机械的好处是什么?”在学生答出省力后, 紧跟着问“什么情况下使用斜面?”学生在答出把重物提高后, 问:“这种情况下对谁做有用功?对谁做额外功?”学生很自然就知道了对物体做有用功, 对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做额外功。那么, 要减小额外功, 就要减小摩擦力。此时, 再引导学生:要减小斜面的摩擦力, 就要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 就要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所以, 针对每节的重点、难点, 提问的层次要密集些, 以免浪费教学时间。所以, 提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难有易, 层次井然, 切忌“一步到位”的提问, 一开始就会难倒一批学生, 这样欲速则不达。

四、整体性原则

一部分教师在提问时, 为了节约时间, 经常喜欢提问程度好的学生, 总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敏捷, 悟性高, 能朝着老师预设的方向思考, 深得老师的喜欢。相反, 那些自制力稍差的学困生总是被老师遗忘。久而久之, 优则更优, 差则更差。所以,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分配均衡, 如,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引入新课时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 能使他们精力集中地学习本节课, 对于中等生, 在学完新知识, 巩固知识点时对他们提问, 既可以巩固新知识, 又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情。对于难度较大的、开放性的问题, 提问程度最好的优等生, 使他们获得成功后的满足感。这样, 既给学困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 又给程度好的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而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认识到差生中也可能有“牛顿”“爱因斯坦”。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促进差生转化, 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还有, 有的老师喜欢先点名, 后提问, 这会使得被提问的同学因为不知道回答什么问题而紧张不堪, 没有提问到的同学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去思考, 提问的效果大大降低, 应避之。

课堂提问的顺利实施, 还要注意:

1. 要有序提问。

要依据课程的逻辑顺序去设计问题, 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 一步步地深入, 循序而问。如果不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 提问时前后颠倒, 犯逻辑矛盾, 就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

2. 要有“度”提问。

仅仅是表层的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可能会随声附和地回答, 但是这并不能展示出他们思维的深度;一步到位的提问又可能会让他们不知所云, 只有适度的提问, 恰当的深度, 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 要用有启发性的语言提问。

物理学科的语言特点是严谨、简洁。老师提问时既要考虑学科特点, 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精练。

4. 问题提出后, 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不要怕冷场。

老师提出问题后要适当地停顿, 便于学生思考, 停顿时间的长短要看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反映情况而定。在这段时间里, 老师也不闲着, 更不要频频地追问, 干扰学生的思路, 而要用鼓励、期待的目光, 环视全体学生, 获取反馈信息以确定提问的同学。

5.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 评价要及时准确。

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 急切地想知道自己说的对错, 其他的学生也是精力高度集中地想听听老师的点评, 及时准确地对答问进行评价, 能使学生及时纠错或强化记忆。评价时对答对者不能生硬地一句“对”“坐下”, 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知道自己获得了哪些提高,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对答错者不要斥责挖苦“猪脑子”“笨蛋”, 要对其回答的内容及时引导, 巧妙地分析问题, 循循善诱, 或者避开原题, 变换一角度, 引导学生思考, 使他朝着预设的方向前进, 获得殊途同归的效果。并对他勇于回答问题的勇气予以表扬。

初中物理提问技巧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中国分类号:G633.7

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和手段,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去思考,从而加强学习效果。好的提问不仅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启迪学生去思考,开发其智能,从而对学生思维节奏起到调节作用。同时,这也是增进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的一个有效方式。老师通过提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与总结,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想使提问取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一、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关系着学生的思考方向,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较为强烈,但又存在着主动表现的心理障碍。[1]因此,优化课堂问题设计,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表现,又有利于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并突破重难点。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这就要求老师们在问题设计这方面多下功夫。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有效地提问。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略谈

1.设计提问要有目的性

提问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而是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随意提问,那么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提问时应该要紧扣教材中的重点与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不能脱离教学的主线。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地对教材进行研究与分析,根据教学的目的与任务,设计好课堂提问。比如在教"压强"这个概念时,初学物理的学生对它会觉得很费解,而他们很确切的明白"压力"的概念。那么,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事情做为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大小不同的压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产生的效果是不是一样?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压力较小时作用效果是不是就一定不明显?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后,会想到受力面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会让学生将"压力"与"压强"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其理解。提问时有明确的目的性,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其理解概念,进而解决一些难点问题。

2.设计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课堂中设计提问,不仅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要针对教学中的实例。如对一些容易模糊的概念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加深理解,完全掌握概念。比如,在初三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温度"、"热量"这两个概念有点模糊不清。如果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何"热量"能够传递但是"温度"却不能够传递?学生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想想"温度"与"热量"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才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所以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也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

3.设计提问要有启发性和激发性

使所提问题具有启发性是老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它能够深化知识,开启智力。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學会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地学习知识。而激发性提问的作用比启发性提问具有更加好的作用,不然就会导致启而不发的情况。激发性就是指通过不同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动力,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比如讲"阿基米德定律"的时候,可以介绍阿基米德对皇冠真伪进行鉴别的故事。在讲完之后可以问,为什么阿基米德花这么大的精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故事,让学生学习他的求实精神,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4.提问要带给学生意外惊喜

初中生看似成熟,其实他们内心还是孩子。课堂上如果能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3]如:在学习大气压时,笔者自己花钱买了几个带吸盘的布娃娃,将其吸在玻璃窗户上,学生们都很开心。笔者"煽动"道:"谁能解释吸盘为什么能不掉下来,老师就把这个布娃娃赠送给他!"学生被我这么一激励,立刻开动脑筋。很快就有几个学生举手,课堂气氛立刻好了许多。

三、存在的误区以及应对措施

在物理课堂实践教学提问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1)有的老师上课时,一堂课下来都是自己在滔滔不绝地讲,也不提问,也无从知道自己讲的东西同学到底有没有消化。(2)有的老师准备的问题比较提低级的,有时候问题也很重复,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漫无边际地提问。(3)有的老师所提的问题偏离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4)有的老师只向好学生提问,而不给差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有的老师却喜欢针对差生提问,当然他提问的目的或许是为了使他们难堪。(5)有的老师提问没有层次、难易程度设置不合理。针对上面的问题,我认为在提问时要注意四个关系:首先是"点面"的关系。既要兼顾整个班级又要照顾到个别学生,以个别带动全局,以达到提高整体成绩的效果。其次是"难易"关系。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有层次感,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再次是"多少"的关系。设置提问过多会让学生应付不过来,没有思考余地。提问过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厌恶感。最后,所提的问题不能让学生在回答时仅用"对或不对"、是或不是"就能回复,应该多设置开放性问题,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单调。只要处理好这四个关系,就能有效地设置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物理提问技巧 第11篇

老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其课堂质量.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到一些必须掌握的问题、预设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才可以上讲台. 老师学术水平要能经得起教学的考验,对所教内容能熟练运用,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课堂提问. 老师也要做好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该是哪些问题必须提出来,哪些问题必须解决. 比如,为加深学生对离心力的理解,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大家都在游乐场玩过过山车、旋转飞椅吧,你们能否感受座椅力的变化呢? 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纷纷举手要发言,“老师,我感觉过山车非常刺激,当快速地经过轨道上空时很担心会不会掉下来,不过亲身体验后才知道真的没事,很安全.”“旋转飞椅感觉要是没有安全带系着就快要飞出去了. ”等. 教师想要获得更多优质的问题也需要自身不断地学习,结合生活实际,带给学生更多收获.

二、留足时间,保证学生充分独立思考

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老师刚问完问题,便自问自答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这样一来,学生容易养成坐等答案的习惯,自己不愿意主动思考,思维逐渐僵化,缺乏探究精神,学习较为被动. 问题提出后老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给学生一个大脑理解问题和反应生成的过程,预留的时间要与问题的难度成正比.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自主动脑思考,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再提问. 比如,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了一道例题: “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可以看出两个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这时两个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关系呢?”笔者提出问题后没有立刻回答,而让学生思考,有的学生说两者示数相等,有的学生说不相等. 接下来笔者演示了实验,学生便自己明白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衡力. 促进学生自己思考才是课堂提问的最重要的目的.

三、促进合作探究,增强学生间交流

学讲方式特别要求做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有时让学生自己提出质疑问题比较困难,但小组合作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知识重点,促进学生间交流沟通,集思广益,进而提出水平较高的质疑问题.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时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要调动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问题讨论. 比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笔者将班级分成7个小组,每小组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 对于本小节的学习学生充满了兴趣,热烈地讨论起来. 举手问问题时各小组代表也是异常活跃,不断地向老师发问: “既然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引力,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会吸在一起?”,“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能干什么呢?”,“如何计算天体的质量呢?”学生七嘴八舌问得特别热烈,笔者非常欣慰学生会通过思考提出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问题,并且耐心地一一作答.

四、适当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提问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是提出问题后的教学评价十分重要,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课教学更需要老师不断地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老师的评价是与学生的一种有效沟通,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对其作出不同的反馈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老师适当作出回应时,学生会体会到一种被关注的感觉,注意力会更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当老师肯定其回答时,学生更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这将激励学生花更多的心思在该门学科上,更加喜欢老师. 当然如果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不正确,老师首先应当肯定该生的大胆参与,给出一些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答案的错误之处,并主动改正. 比如,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时,有个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漏掉了摩擦力做功,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笔者给他了个提示: “试分析物体所受的力,是3个力还是4个力?”经过提醒学生立刻明白自己错误在哪里并改正过来. 这样一来也能给其他学生提示: 做题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尤其要注意摩擦力. 老师不要正面批评学生犯的错,多给学生鼓励,会使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许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上一篇:解题特点下一篇:课程考试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