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文化范文

2024-07-22

啦啦操文化范文(精选12篇)

啦啦操文化 第1篇

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 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它起源于美国的一项现代体育运动。它是在音乐的衬托下, 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操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 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 并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典型的青年人运动, 反映出参加者挑战极限, 超越自我的价值追求, 因此, 啦啦操运动正以全新的面孔走进我国中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它的形式刚柔相济, 热情奔放符合大学生的天性, 它的技巧性激起大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并磨练意志和耐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啦啦操的作用和价值

啦啦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健身强体, 它与一般性健身操的强身更上一个层次, 一套啦啦操的动作设计和编排中须以健身为依据, 任何有危害身体健康或不利健身、强体的动作均不应采用。成套动作练习对身体各部分的影响应该大体上均衡, 对身体的各种基本素质都能得到煅炼, 如: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协调、灵敏等等。长期参与啦啦操运动能提高人体各方面的身体机能, 使机体运转达到最佳状态。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 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促进心血管系统机能完善。同时, 健身美体、塑造完美体态, 也可以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表演观赏力。优化人格和塑造高尚道德价值。啦啦队运动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而啦啦操的训练是辛苦的, 需要坚忍和毅力, 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 对学生的主体角色确立作用, 不断的激发他们奋斗进取的精神影响。

3、啦啦操的意义

啦啦操运动是健美操的一种, 既是一种健身美体、陶冶情操的健身方式, 又是一项集体性的竞技运动项目。因而体现健与美成为啦啦操运动的主要标志, 它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人体美的要求, 是体操、健美操、舞蹈、音乐逐步发展结合的产物, 又以其独特的风格给人们不同的运动体验。

3.1、集各种舞姿为一体

啦啦操运动不拘泥某一种舞蹈素材, 凡是对身体健康发展和形态有益的舞蹈都能兼容并序融为一体。它既吸取中国古典舞蹈和武术动作, 还大胆运用拉丁舞、国标舞、芭蕾舞和街舞动作, 精取其中有益成分巧妙地组合, 在优美乐曲和节奏鲜明旋律中做幅度大、动感强、造型美的动作, 展现啦啦操的艺术魅力。在掌握啦啦操的基本技术之时, 也为塑造中学生形象气质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3.2、表现体魄的健与美

啦啦操运动既有美学中的健, 又有舞蹈中的美, 它是以表现健美为主要特征、以节奏为中心、以人体自然动作、舞蹈和自我表现为基础, 在乐曲伴奏下进行身体综合练习的集体性健美操。它需要通过人体形态及动作韵律, 遵从技术动作内容需要, 将每个动作、舞姿、形象及练习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达到动作与音乐间的和谐融洽、自然形成完美的动作效果, 使中学生在练习中充分享受美。

4、啦啦操的文化价值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在于, 同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创造环境一样, 体育也改造和创造着环境--只是这一环境并非外在的自然环境, 而是人类自我的个体生理环境, 乃至社会群体的生理、心理环境, 体育在不断地、永恒地创造和赋予新的意义和价值。啦啦操运动从属于体育运动, 而啦啦操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一种, 具有如下的价值:

4.1、文化价值

(1) 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增强团队凝聚力。啦啦操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 技巧啦啦操的成套动作包括托举、抛接、金字塔及队形变化等, 而舞蹈啦啦操中也有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队形变化、空间变化等。

(2) 激发热情、提振士气、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啦啦操的宗旨是激发热情、提振士气。同在啦啦操的比赛或表演中, 啦啦操队员时尚、炫丽的服装, 健康、健美的体型, 激情四射的肢体语言及表现力等, 使人们得到健康美、形体美、服饰美、道德美的欣赏。

4.2、社会价值

啦啦操的文化价值、结构及其功能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啦啦操文化制度层面, 通过组织机构、竞赛规则和政策法规等, 潜移默化地促进着社会相关领域、相关部门、相关环节向理性、规范、法制的和谐社会方向自由自觉的转型。在啦啦操文化精神层面, 以其文化形态渗透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 它跨越了民族、宗教、观念之间的差别, 增进了社会成员、群体之间关系的相互交流、相互信任和团结友爱, 起到化解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作用。不管是技巧还是舞蹈啦啦操, 它们都需要队员们共同去完成, 因此, 它们共同的功能就是,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 增强大家相互协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之间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增进队员之间的信任感, 以及队员们的服从能力和克服一切困难, 完成任务的坚强的毅力等。

5、啦啦操发展的前景

啦啦操运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没有性别、运动技能的好坏之分。首先, 只要场地可以容的下脚就能锻炼, 增强体质、塑造体型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其次, 着装只要宽松舒适就好, 鞋子也不用做特殊要求, 男女老少皆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啦啦操所特有的保健、医疗、健身、健美、娱乐的实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吸引了不同年龄的爱好者参与, 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各级电视台纷纷制作以竞赛、普及为内容的专题节目, 其收视频率远远超过其他节目。由于啦啦操比赛可在体育馆和舞台上举行, 加之啦啦操运动时场地运用集中的特点, 给企业结合比赛进行广告宣传创造了机会。啦啦操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再次, 各工薪阶层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闲暇时间内进行活动, 有条件可以使用音乐进行锻炼, 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啦啦操运动具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技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价值;在社区和各级企事业单位, 组织啦啦操活动可以促进成员之间融合、协调的发展。

6、结语

啦啦操表演最初的功能是调动观众热情, 为本队运动员加油助威, 现在它的观赏性逐日提高, 人们开始用啦啦操的惊险动作娱乐观众, 烘托一种比赛氛围, 伴随着它操化动作不断丰富与完善, 使得啦啦操运动更多地适应比赛项目的需求同时, 啦啦操队员需要大量的训练, 才能淋漓尽致的表演各种体操、舞蹈、技巧等难度动作, 因此啦啦操运动极具锻炼价值。通过对于啦啦操的价值意义进行分析之后, 不难看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 啦啦操的社会价值必然会的到认可, 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 啦啦操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一个运动项目, 强调团队精神, 积极向上又兼具时尚。啦啦操运动在其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动作在构成元素上也更加丰富多样, 不管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 啦啦操的文化内涵及它要表达的主题却始终没有脱离它产生的基本动因——激发热情, 提振士气。因此, 研究啦啦操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正确认识啦啦操, 从而更好的凸显它的核心价值具有积极意义。在此, 笔者结合自身对于体育专业知识的认识, 结合相关的教学分析, 来客观公正的评价啦啦操的作用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啦啦操,意义,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孙铁民, 李惠娟, 王丽娟.论我国开展竞技啦啦队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 03.

[2]严爱平, 黄楚姬, 张杰, 杨洪云.浅谈健美操啦啦队的短期组织和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 2013, 03.

[3]王素娥, 张红星.从历届比赛分析我国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研究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 08.

[4]王素娥, 张红星, 张小龙, 王静.技巧啦啦队训练中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其培养策略[J].体育师友, 2014, 03.

啦啦操文化 第2篇

3.1啦啦操运动能够有效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在学校学生除上课学习外还有课外活动,啦啦操运动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够通过啦啦操来完成锻炼。啦啦操作为一种竞技比赛活动,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比赛的输赢,而在于为赛场观众带去强烈的感染力,营造赛场气氛。啦啦操团队通过相应的口号来为自己做介绍,口号不仅能够体现团队的特点,还能够对每个团队成员进行激励,带动成员情绪,精炼恰当的口号也体现出啦啦操团队的集体智慧。学校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啦啦操团队,根据自己人团队的特色制定相应的口号,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智慧,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运动的有效平台,还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

3.2啦啦操运动可锻炼学生体能、培养科学人生观

啦啦操竞赛项目有比赛时间限制,规定不可超过两分三十秒,且在比赛中啦啦操队员需要完成多种高难度动作,且动作节奏要随着音乐变化而发生变化,队员要在整场比赛中保持身体的直立状态实施跳跃等动作,可以说,啦啦操运动对队员的体能要求较高,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国家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明确要求,主要从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而啦啦操运动能够使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肌肉力量、耐力等得到有效锻炼,能够满足国家对学生体能的基本要求。同时啦啦操运动也具备较强的表演性特点,啦啦操运动员在面对人们时要对人们进行微笑,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人们,营造活跃快乐的氛围,团队成员进行微笑时需要其微笑有感染力,具有轻松、自信的特点,而队员若想拥有这种感染力其本身就要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及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啦啦操团队对每个成员的要求较高,且成员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啦啦操团队中的学生可以找到自我价值感,树立自信心,同时又能够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利于其快速适应社会生活,找到健康的成长道路。

3.3啦啦操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

啦啦操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啦啦操团队在竞赛中难免会出现失误问题,造成比赛失败的结果,在面对失败时团队中的每个人该如何进行相处以及怎样对待出现失误情况的同伴等问题是团队成员都要面临的考验。啦啦操运动的文化内涵则是团结与合作、宽容与理解、坚持与忍耐等多种优秀品格的发展。如今社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学生团结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参加啦啦操运动,可以使其意志得到锻炼,培养其坚强品格。啦啦操赛场也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对课堂教育是很好的.补充方式。

3.4啦啦操是一种团体运动

啦啦操教学方法探讨 第3篇

关键词 啦啦操 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身方式的选择有了很大不同,不仅仅是健身俱乐部,普通高校也在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在普通学校,都在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现在中小学校已经将体育计入升学考试总分中,这说明学校的体育课将会有所改变,有所进步。

过去的体育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凭着自己的爱好自由地进行锻炼,这影响了大多数学生健康的发展。有的学校管理不严格,学生把体育课当作休闲课,没有意识到它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现在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逐步重视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安排体育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学习、考评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一个完善的教学方法。

一、啦啦操的分类和技术特点

(一)技巧啦啦操

以翻腾、托举、抛接、金字塔组合舞蹈动作、过渡连接及口号等形式为基本内容的团队竞赛项目。技巧啦啦操的配合动作一般由三类队员组成,即底层队员(专业术语统称为“底座”,一般为两人)、上层队员(专业术语统称“尖子”)和后面的保护队员(专业术语统称为“后点”)。

(二)舞蹈啦啦操

以舞蹈为主,通过展示各种舞蹈技巧和元素并可结合道具为基本内容的团队竞赛项目。当今世界流行的舞蹈拉拉队以爵士、花球和街舞的风格为主。

(三)技术特点

啦啦操包括32个手位,6种手型(并拢式,分开式,芭蕾手式,拳式,立掌式,西班牙手式),可运用多样化道具(旗子,喇叭等),口号是拉拉操运动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拉拉队鼓舞士气的有力助手。

二、啦啦操教学分类与方法

啦啦操教学方法主要分为基础性教学和创造性教学。

(一)基础性教学

重点提高学生的认识,从基本技术、心理训练、科学锻炼原理、合理安排運动负荷等方面进行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为学生下一步创编操进行铺垫,引导学生对突出自身个性特点的自编操做准备。学生进行该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分组反复强化练习,教师纠错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可采用游戏(接力赛:把基本动作分为几组动作,分别让几组同学以接力的方式进行练习,同时配上音乐,比赛哪组做得准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基础性教学非常重要,也是这个项目的入门练习,它的特点是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准确的动作方位,并正确地发力,所以显得枯燥,这要求增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基础性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准确的示范法

示范法是啦啦操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示范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可以使学生了解所有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2.重复练习法

指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单个动作、分段动作、联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的重复练习。

3.分段练习法

啦啦操动作丰富,造型美观,但活泼多变,不对称动作多,练习的强度大,因此分段练习是啦啦操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

4.比赛测验法

指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把已学会的成套啦啦操采用比赛测验的方式进行练习。其具有竞争因素,对集中练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兴奋性有较好的作用,有利于激发练习者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技术,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创编套路、组合,并在课堂领操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提高综合能力。在基础性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记写能力、应用能力。比如在后半学期,可安排每组同学根据基础动作、运动规律,编排一套简单的啦啦操,配上适合的音乐,并把动作用文字和图解记录下来,作为实践课的教案交给老师,这可作为一项实践考核项目。现在啦啦操推广委员会推行了啦啦操达级制度,为大部分同学在啦啦操上有更大发展提供了平台。他们可以自由组合,将学到的规定套路进行编排,通过达级比赛,达到一定的等级。这样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发挥了创造力。创造力教学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学生不是复制性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啦啦操的教学目的

(一)啦啦操教学主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学生从小养尊处优,缺少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啦啦操教学中学生对任何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考。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应该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二)啦啦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啦啦操运动的本身特性和功效既有利于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更有利于他们的主体性、全面性、综合性、基础性、协调性、层次性、内化性、实践性和成功性的发展。学生在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音乐伴奏下做啦啦操运动,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能陶冶美的情操,更能使心理得以平衡,疲劳得以消除,体质得以增强,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因此,啦啦操在学校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教育学理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研究 第4篇

1 啦啦操在大学体育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啦啦操首次正式提出并展示是在1877年的美国, 但是从历史文化的演变中, 其作为一种重要的仪式而普遍存在于各个历史形态中。例如, 在原始社会时期, 人们集合在一起, 载歌载舞来庆祝重大的节日或者事件, 例如, 战斗胜利或者取得丰收等。这种具有一定的庆祝及欢呼性质的仪式,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 就已经具备现代啦啦操的基本雏形。

随着社会的演进与文明的进步, 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的热衷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啦啦操运动是独具文化魅力的一项体育运动, 在它的伴奏下, 通过运动员集体完成复杂、高难的项目特有的彰显体育精神, 传承体育文化, 其包含的教化功能和难度、过渡配合、基本手位与舞蹈动作, 充分展示团队高等素质恰恰是校园文化价值的体现。啦啦操所蕴含的团结、青春、励志与拼搏精神与当下所提倡的大学体育文化有着很大的契合度。通过啦啦操训练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提升大众对大学生青春与梦想的进一步解读。

2 我国大学啦啦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 . 1 我国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

啦啦操从正式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 我国的大学啦啦操的引进与开始发展最早要追溯到本世纪初, 也就是2002年。这项运动引进伊始, 就以其趣味性、健身性以及洋溢着青春与阳光等因素而迅速地风靡于大学校园, 甚至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也开设了啦啦操的课程。根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在体育课程中开设啦啦操的高校已经超过了两千多所, 占整个高校总数的3/4以上, 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向上攀升。为了鼓励和引导啦啦操项目的健康与科学发展, 进入新世纪之后, 国家体育总局专门将啦啦操表演作为一项官方比赛项目。每年通过联赛的方式来选拔优秀的啦啦操团队进行国际规格的啦啦操比赛, 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比赛成绩。目前, 按照参赛啦啦对选手的背景, 啦啦操比赛一般分为专业组与业余组, 另外也设有全明星组。当前, 我国的山师与北体等高校是啦啦操比赛项目的中坚力量, 曾经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啦啦操比赛, 为中国的啦啦操项目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 2 我国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啦啦操的发展不仅仅是啦啦操运动员在自身技术及水平层面的发展, 而是一个包括团队精神及青春风貌的展现等诸多层面的提升。当前, 我国大学啦啦操体育项目从外在的数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 从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 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与提升的问题。

2.2.1 重视技术, 轻视素质

在啦啦操项目中, 一个能够在国际啦啦操赛事中获得名次的队伍, 不仅仅是项目的参与者自身动作水平的提升, 还包括自身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诸多层面的内容。当前, 在大学啦啦操的文化建设中, 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大学啦啦队员在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层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抗挫折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 还缺乏科学的引导。在体育文化的发展指标中, 个体的身体素质的提升虽然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但是个体的心理及道德层面素质的同步提升也是其整个体育文化体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仅仅注重外在形态而忽视了内在精神价值构建的啦啦操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畸形的发展路径, 是很难在今后的发展中实现长远与持续的发展, 也很难引导啦啦队员个体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加优异的表现。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啦啦操项目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也是以体育专业为特色的众多高校在体育文化的构建中所面临的一个具有一定的共性的问题。

2.2.2 啦啦操训练缺乏领军教练

在当前的大学啦啦操训练中, 其授课的教练层次与水平与啦啦操的训练期望存在着一定地差别。部分高校由于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 一些啦啦操的体育教练并不具有这一领域的教授经验与资质。同时, 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 在进行啦啦操的训练与练习中, 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种训练虽然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性, 但是从科学训练的角度来讲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一些大学啦啦操在进行训练的进程当中, 出现了一些伤害事故就与这种训练标准不统一及训练程式不科学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内在关联性。这种在训练层面的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大学体育文化的内在精髓。因为从本质上来看, 大学啦啦操也是大学体育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项内容应该在教学的标准及教学的目标、从理论到实践等方面都需要一个科学的撑持过程。换句话来讲, 一个缺乏一流的师资与教练的啦啦队的体育文化建设是很难从根本上实现良性与科学发展的。

2.2.3 啦啦操体育文化内涵还需丰富

在这一方面, 我国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一方面, 我们在啦啦操体育赛事上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与积累沉淀的阶段。另一方面, 在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建设过程当中, 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硬伤。主要表现在文化理论的重视与发展不足, 以及在发展中缺乏文化的创新和与时俱进。与其他的体育赛事项目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 那就是啦啦操需要个体的努力与团队的配合。只有建立在整齐划一的表现节奏中, 其所呈现出来的艺术之美与健康之美能更好地传递与表现。但是, 除了传统的团队精神的彰显之外, 啦啦操自身所具备的青春与向上, 以及在表现的过程当中, 所传达出来的人体之美、运动之美以及青春之美都是在这项体育项目中, 所需要浓墨重彩的表现内容。但是, 在当前的我国大学啦啦操的训练与展现中, 其所具有的内在文化之美与艺术之美还需要进一步地挖掘与提升。

总之, 在当前大学啦啦操的体育文化的发展中, 我国在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提升与改进。当然, 这个改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个较为漫长与具有体系的发展过程。

3 促进我国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发展的策略

笔者在翻阅国内外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的研究文献中, 发现关于如何从体育文化的维度来强化和提升大学啦啦操的发展水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是, 如何从教学的角度及师生互动的角度和职业化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的成果比较多。

3 . 1 在训练中注重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大学生进行体育文化训练的内容与目标要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阶段相符合。当然, 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 在践行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外在力量的辅助与指导。这种指导应该建立在大学生已形成的体育文化认知水平的基础上, 从日常的啦啦操训练入手, 不断培养与巩固大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 帮助其在践行体育文化行为的过程中, 不断地明确自身的体育信念范畴与内容, 从而形成稳定的体育文化品质。正如学者所强调的, 人类的大脑就像一个神秘的黑盒子。在啦啦操课堂上, 鼓励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对训练结果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这样, 教学双方的交流就有可能揭示出一种更清晰的文化沉淀过程, 教学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最大化, 使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在这一点上, 啦啦操教练必须把目光集中在学生的心理上, 而不是结果, 满足他们的实际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意识到教练在任何时候都离他们很近, 他们更愿意把他们的心打开给教练。渐渐地, 教练成为他们的亲人而不是权威。因为人性化的引导, 学生的智慧、创造力、热情和纯洁会在训练中最大程度地彰显。在日常的啦啦操进行当下, 教练和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情感沟通与教学互动, 进而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友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基于人性化的引导与互动, 就为啦啦操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 2 在发展中, 注重文化建设

大学生从整个生命的成长过程来看处于非常关键的阶段, 富有成效的体育文化建设的实施有助于其未来体育文化意识的培养与信念行为的践行。因此, 根据当前大学啦啦操的实行现状, 了解其在实行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探讨啦啦操体育文化实行的基本思路, 对今后啦啦操体育文化理论研究会产生现实的推动意义。现在很多学校在啦啦操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加强对体育文化中某一内容的理解, 就是一种文化建设的表现。

随着各种移动通讯终端技术的不断发达,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借助互联网络中的各种信息交换程序与发布平台。教育者该当从每一位啦啦操学习者及成长的实际情况及成长的远景动身, 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案, 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其自身啦啦操体育文化的建立和成长提供助力。比方说, 大学啦啦操教练, 在平常的训练与讲授中, 要照顾到每一个啦啦操学习者原有的训练水平及训练习惯, 避免过于统一的模式化的教导, 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本身原有的训练程度上都有对应程度的提高。教练在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过程中, 引发学生对自我体育文化价值的思考, 进而帮助其理清未来的成长之路。

在建设啦啦操体育文化的过程中, 不拘一格, 充分发挥啦啦操文化发展中的各种有益的形式与呈现载体, 对我们今后发展与建设啦啦操体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与指导意义。在啦啦操快速成长的本身, 体育文化建设作为体育成长过程当中很是关键的一环, 未来应当与时俱进, 从鼎新的大潮中追求啦啦操体育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在啦啦操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 充分利用大众媒体, 不断地对啦啦操体育的文化与啦啦操的成长理念举行切磋与宣扬, 特别是在体育文化为主题的论坛中, 将啦啦操的集体文化理念加倍地深入人心。

3 . 3 引入职业化机制

在大学中, 啦啦操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个体育训练项目而存在。目前, 我国的大学啦啦操训练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体育教育体系中, 职业化机制的发展较为落后有着直接的原因。因为缺乏职业化的运转机制, 高校啦啦操在训练的科学性及师资力量的引进及后勤保障等层面都存在着一些比较被动的局面。啦啦操的职业化机制是挑战, 就会对教练的准备情况构成一定压力。但是, 从运动员职业化的发展趋势来看, 这种职业化的运转机制将会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才的储备与经验的传承。因此, 如何立足于当前的啦啦操发展的现状, 在借鉴欧美体育职业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对我国包括大学啦啦操在内的诸多的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体制与物质层面的基础, 将是今后体育教育及管理工作者多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的问题。

4 结语

啦啦操在我国方兴未艾, 文章从啦啦操文化发展的过程及价值体现出发, 探讨了其在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 从人性化的训练与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和引进职业化机制等维度分析了其今后的发展路径, 希望能助力于啦啦操体育文化研究理论的深入。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融入啦啦操运动之中, 啦啦操本身所蕴含的体育文化逐渐开始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及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的成长。但是, 由于地区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些高校在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的塑造与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改善和提升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已成为今后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桎梏。该文首先从啦啦操在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现出发, 探究其在我国高校发展的基本历程。其次,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探究当前在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及问题。最后, 结合欧美等国家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的创建思路, 为我国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许波.《体育展示啦啦操表演》在体育赛事的商业效应[J].大家, 2012 (1) :136-137.

[2]王万莉.啦啦操运动文化探析[J].大家, 2012 (19) :96.

[3]孙媛媛.浅析啦啦操文化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J].考试周刊, 2013 (6) :39-40.

[4]张庆如.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12) :142-144.

[5]沈文艳.论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之根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 (8) :122-123.

啦啦操作业 第5篇

1.啦啦操的基本常识

啦啦操运动1877年起源于美国,2002年引入我国,由于它是一项充满阳光、时尚和团队精神的大众体育运动,在我国大中小学中受到青少年前所未有的追捧,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开展全国啦啦操联赛官方赛事。

啦啦操原名cheer leading。其中cheer的部分,有振奋精神,提振士气的意思。啦啦操来源于早期部落社会的仪式。为激励外出打仗或打猎的战士们,他们通常会举行一种仪式,仪式中有族人欢呼、手舞足蹈的表演来鼓励战士,希望能凯旋。啦啦操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起源于美国,遍布美国的NBA、橄榄球、棒球、游泳、田径、摔角等比赛现场,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为美式足球呐喊助威的活动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运动。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 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以多人的集体项目。啦啦操也是健美操的一种,但是相对于健美操而言又比较容易,一直以来是做为球赛或其他一些比赛中场休息时候做为啦啦队的表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啦啦操所特有的保健、医疗、健身、健美、娱乐的实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吸引了不同年龄的爱好者参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各级电视台纷纷制作以竞赛、普及为内容的专题节目,其收视频率远远超过其他节目。

现代啦啦操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并结合Dance(舞蹈)、Cheer(口号)、Partner Stunts(舞伴特技,是指托举的难度动作)、Tumbling(技巧)、Basket Toss(轿子抛)、Pyramid(叠罗汉)、Jump(跳跃)等动作技术,配合音乐、服装、队型变化及标示物品(如彩球、口号板、喇叭与旗帜)等要素,遵守比赛规则中对性别、人数、时间限制、安全规则等规定进行比赛的运动,称之为竞技啦啦队,亦可称为啦啦队。竞技啦啦队分为技巧啦啦队和舞蹈啦啦队。其中技巧啦啦队包括Mixed(男女混合组)、All-Female(全女子组)和 Partner stunts(舞伴特技);舞蹈啦啦队又包括Pom(花球)、High kick(高踢腿)、Jazz(爵士)和Prop(道具)四个组别。代表世界啦啦操最高水平的全美啦啦操队锦标赛参赛标准:队伍人数要在6-32人之间,分四个组别进行比赛,分别是业余组、中学组、大学组和全明星组。啦啦队运动发展具有依附性、内容的开放性、团队协作性、参加主体的普及性、功能的多样性、国际化越来越快的特点。而且啦啦队运动具有改善人的生理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人的领导能力和团队能力;培养人个性的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化;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等的社会功能。

啦啦操的基本动作,有统一的动作规格,要求动作的速度及力度。下面是啦啦操的几个基本手位:

1)拍手:两手臂胸前击掌,双手位置略低于脸。拍手时应注意稳、准、狠,集体练习时节奏应高度一致。

2)高V字动作:手臂侧上举(略前倾)举成V字,手臂伸直用力,注意手腕平直,是手臂的延长线。

3)倒V字动作:同高V字动作,但方向向下。

4)T字动作:两臂侧平举(略前倾)手臂伸直、手腕平直,大拇指向前 5)断T字动作:由T字动作屈肘,大小手臂在一个水平面上。

6)冲举动作:一只手臂上举(小拇指向前),伸直并靠向头,另一只手臂放于腰间。

7)短剑动作:大臂贴紧身体,小臂竖直屈肘,注意手臂及手腕的平直。8)底线得分动作:两只手臂上举(小拇指向前),伸直并靠向头,手腕平直。9)烛台动作:两手臂前举,保持手腕的平直,拳心向里,拳面向前。注意两手臂应朝正前方不能有夹角。

10)正L动作、反L动作:一个冲举动作,半个T字动作,开口朝左为正L动作,反之则为反L动作。

11)左斜线动作、右斜线动作:一个手臂是高V字动作的一部分,另一个手臂是倒V字动作的一部分。举起右臂、放下左臂为右斜线动作,反之则为左斜线动作。

12)K字动作:腿为侧弓步,弓腿一侧手臂高V字动作,另一侧手臂朝屈腿方向做斜下冲拳,与身体组成K字图形,注意脸朝向前方。2.啦啦操的编排原则

所谓编排就是把分散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条理组织起来,或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因此,编排的内涵主要是将事物、项目或内容按一定目的有序排列。所谓队形就是队列的形状,啦啦操队形的编排设计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啦啦操队形常采用直线形、弧形、圆形、梯形、三角形、“十字”形,字母形(如T、V等),以及组合队形等。

啦啦操编排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是要将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技巧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道具口号与音乐、服装、队形等进行完美结合,形成具有审美价值并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成套动作和组合动作。编排者首先要明确表演的目的、任务,从本对队员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将要进行表演的场地与环境设施,构思啦啦操的主题与风格。此外,竞技性啦啦操的编排还必须遵循竞赛规则要求,一竞赛规则为依据进行编排。以下是啦啦操编排的几个原则: 1)统一性原则

啦啦操的统一性原则要求啦啦操在动作、音乐、服装风格以及道具、口号内容等方面与啦啦操的主题思想与风格保持一致。啦啦操的主题犹如人的大脑,统领、指挥着整套操的进行,它从头至尾贯穿全套、啦啦操从音乐、动作的选择,到表演服装、道具、口号的设计,每个环节都要相互呼应、匹配,紧紧围绕主题。2)安全性原则

啦啦操,尤其是技巧啦啦操,往往有一些惊险场面(如抛接、金字塔等),这些动作在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的时候,也存在许多可能导致啦啦操队员身体甚至生命受到伤害的潜在危险。国内外每年都有啦啦操队员伤害事故的报道,甚至有队员因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因此,在进行啦啦操编排时,一定要从每一个队员的实际水平出发,从安全角度出发,编排队员技术能力范围之内、适合队员完成的动作,尽量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3)创造性原则

创新是发展永恒的主题,是表现唯美性项目的生命,是啦啦操编排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创造性要求啦啦操的编排要立意新颖、风格突出,既要有发展的前瞻性,还要体现出时代气息。啦啦操作为一种新型的健身形式,它根据啦啦操的动作特点完美的融合了各种跑、跳、走,基本体操与健美操的律动,现代舞、体育舞蹈的腰胯动作,各种翻腾、空中人体抛接,站立及托举的空中造型,体育舞蹈的柔美等等。要使自己的啦啦操具有创造性,就必须要有新颖的音乐、多样化的动作、流畅完美的连接、合理、多变的空间运用等等,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创编出一套高水平的啦啦操。4)艺术性原则

啦啦操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它以人的身体动作作为表现自己的物质手段,通过动作、声音、色彩等方式来表情达意,使人在视觉、听觉、心理上产生共鸣。在啦啦操编排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啦啦操的整体结构设计的艺术性,注重节奏感、音乐节奏与动作节奏的协调配合),使整套操张弛有序、高潮迭起。5)健身性原则

进行啦啦操练习的根本目的是强身健体,所以啦啦操的动作设计和编排中须以健身为依据,应考虑练习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及运动能力,任何有危害身体健康的动作均不应采用。成套动作练习对身体各部分的影响应该大体上均衡,对各种身体基本素质都应能得到煅炼。6)音乐与动作的结合性原则

我国啦啦操产业发展前景探究 第6篇

通讯作者简介:李先雄(1975.10-),男,湖南湘潭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操、健美操教学理论与方法,体育人文社会学。

摘要:本文以我国啦啦操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我国啦啦操产业发展的现状,啦啦操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我国啦啦操产业的发展前景,系统性的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我国啦啦操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未来我国啦啦操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啦啦操;啦啦操产业;现状;发展前景

前言

从2000年啦啦操项目进入中国至今已有10余年。啦啦操项目经过不断地推广、壮大有近百万人加入了啦啦操项目的行列,就普及程度和整体水平来看,已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与啦啦操运动相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产业发展方面还处于摸索的阶段,整个项目的产业链还未完全形成。因此,在我国快速推进啦啦操项目发展的今天建立啦啦操产业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的意义。本文从学习和深刻理解啦啦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啦啦操产业组织和机构,我国啦啦操产业发展现状,我国啦啦操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大方面进行探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啦啦操,而且还有助于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啦啦操产业链的构建,形成相关的一系列啦啦操发展分支,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又能形成良性的互动模式。希望在未来发展中,能将啦啦操在中国真正的产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1.我国啦啦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啦啦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从2000年啦啦操进入中国,2001年—2010年啦啦操的10年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的,突飞猛进的过程。在这几年中我国相继举办了各类啦啦操赛事。我国“炫舞激情”啦啦队系列赛事作为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赛事自2009年创办至今,五年来吸引了数十万热爱舞蹈、怀揣梦想的个人、团队报名参与,通过CCTV-5的平台,全国累计超过4.5亿人次收看到此节目,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地影响和认知。我国的啦啦操项目得到不断地扩大和推广。

1.2啦啦操产业管理组织机构现状。我国啦啦操运动目前的推广、赛事、相关产业等都依靠着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下属的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和全国啦啦操竞赛委员会两大组织的支持和管理。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CSARA,以下简称两操协会),依靠教育部体卫艺司,成立于1992年。全国啦啦操推广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其主要任务在于研制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并将啦啦操走进校园生活,进行全国性的啦啦操运动普及。全国啦啦操竞赛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其主要任务在于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啦啦操赛事,选拔优秀的啦啦操队伍和运动员,参与国际啦啦操赛事。在全国啦啦操委员会的领导下,2015年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把全国啦啦操的管理层级下设到省、市、基层和学校。对各省、市、基层和学校的啦啦操委员会行使指导、服务、监督与管理的职责。目前,全国啦啦操的赛事管理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中。

2.我国啦啦操产业现状

2.1我国啦啦操的竞赛表演业现状。2010年,我国建立全国啦啦操联赛制。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力推下,首次开展了全国啦啦操联赛官方赛事,四年多来,从6个赛区的几千人迅速发展到现在20多个赛区数万人参赛,我们不仅有了全国啦啦操联赛,还有了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全国啦啦操冠军赛、中国啦啦操公开赛;不仅有了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比赛项目,还有了展现个人魅力的“中国啦啦之星争霸赛”。赛事体系的建立对我国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我国啦啦操运动正逐步走向产业化。

2.2我国啦啦操的教育培训业现状。我国的啦啦操教育培训业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事件,在2010年全国啦啦操推广委员会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编制和审定下于推出了“全国第一套啦啦操规定套路”,全国啦啦操第一套规定套路的推出成为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啦啦操运动的推广拥有了坚实基础。随后2014年教育部体卫艺司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共同推出了9套全国校园啦啦操示范套路。

3.我国啦啦操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啦啦操在全国的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别较大。我国啦啦操经历了短短十年,参与人群以专业体育院校为主。大学院校师资培养处于领先地位,吸收和培养了专业教师,并开设了啦啦操课程的普修课。使得啦啦操在全国参与人群有限。同时,据了解,啦啦操运动发展较好的地区在广东和西部地区,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发展较慢,从而影响啦啦操运动在全国的普及推广。

3.2缺乏精品赛事,组织机构不够完善。2009年来我国啦啦操赛事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的是“炫舞激情”啦啦队系列赛事,在开展过程中,从竞赛机制、竞赛模式等方面都有不科学的发展情况出现。直到2015年啦啦操的组织机构细化到省、市、基层和学校。但是发展体系还不够系统,还在逐渐完善中。

3.3啦啦操教学培训业专业人才缺乏。研究所知,“项目骨干人员和专业人才”在影响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因素中占有很大的地位,说明技术是啦啦操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项目骨干人员和专业教师较缺乏。应加强培训力度,普及到各个学校和单位。就会有效提高我国啦啦操的教育培训业。

3.4我国啦啦操产业的发展对策

3.4.1培植行业与人才,解决教育培训问题。在中国,我们同样需要大批的专业啦啦操从业人员,以满足啦啦操在中国的发展需要。而优质的教练员和技术理论将直接影响啦啦操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只有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啦啦操产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的开展没有阻碍。

3.4.2打造品牌赛事,完善管理机构。目前,我国啦啦操的赛事市场还是一个雏形,形式单一,应充分发挥各级啦啦操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作用,帮助改善啦啦操赛事的组织、策划及包装。进一步提高比赛的经济效益和公产品开发是生存动力众影响力。

3.4.3借助政府参与度,提高推广程度。2014年10月11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中国足协副主席王登峰一行,高度评价和肯定了全国首创的“江阴模式”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将以此契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校园足球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全国啦啦操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全面建立并启动《全国“一校一球一操”行动方案》。促进我国啦啦操的普及程度推广。

4.结论

4.1我国啦啦操产业发展前景要突破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啦啦操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不够成熟和完善。在未来,应将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需要相结合,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啦啦操运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采用市场化推广方式,加速啦啦操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4.2推广普及是啦啦操产业发展前景的首要问题。我国的啦啦操产业推广体系不成熟、优质教练员人才的缺乏、技术水平等将直接影响参与人口啦啦操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我国应借助 “一校一球一操”对啦啦操的推广。使啦啦操项目在全国范围的开展更加顺畅与完善。

4.3教育培训和竞赛表演是啦啦操产业发展前景的核心产业。在我国啦啦操产业的起步阶段,应釆取优先发展啦啦操教育培训业,大力开发啦啦操竞赛表演市场。严格把关教育培训的质量,以质求胜,借鉴其他国家的培训和赛事经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啦啦操产业。(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通讯作者:李先雄

参考文献:

[1]史涛,李敬勇,龚明俊.中美啦啦队运动开展现状对比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啦啦操运动 第7篇

1 中国传统文化释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核心、重政务轻技艺、重整体、强调时空统一、中庸和谐等显著特征。

2 中西体育文化和体育价值观的差异

2.1 中西体育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是一种以体现“运动”、“对抗”为本色的文化传统。在体育方面, 西方人崇尚人的个性自由, 追求人的个性解放、个人实现等, 无不体现了“竞争”的内涵。所以, 西方的啦啦操是追求高难技巧, 动作酣畅淋漓的体育运动。而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主题是一种以“修身养性”为目标的养生文化[3]。这就表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基础都有别于西方发展啦啦操的文化特点, 所以啦啦操起源于西方并比中国早了100多年。中西体育文化基础的差异决定了国内啦啦操若要想有所发展, 则必须经过比西方国家更漫长和更曲折的道路。

2.2 中西体育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在体育于人的价值上有着不同的强调侧重。中国传统体育的作用仅仅以养护生命和健康祛病、防病和延年益寿为主, 而西方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则更强调的是身体美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 强调人体的“力”与“美”, 他们心中理想的人物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某种内在的人格, 而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均匀、身体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人体[4]。不难看出:中方体育注重修身养性, 以内向性、封闭性、圆满性为主要特色的体育文化, 价值取向强调意念的作用, 动作简单, 内涵深刻, 讲究动作神韵, 不重视竞技性运动;西方体育强调多元价值、个人主义, 尤为注重竞争意识和强对抗性, 无不体现出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价值取向。

3 中国传统文化对啦啦操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其对啦啦操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基本元素与啦啦操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本质、最精微的内涵, 它是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 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最本质的原因。然而, 源于美国的啦啦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有助于形成独特而又有中国特点的啦啦操, 这将是啦啦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晶。

3.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啦啦操的影响

3.1.1“集体主义”精神迎合啦啦操意识

因为啦啦操是集体项目, 特别强调整体效果, 尤为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 它要求队员之间密切配合, 动作和眼神有交流, 更有一些技术技巧动作需要双人、多人配合才能完成, 如“金字塔”造型、叠罗汉、托举、抛接等[5]。此外, 啦啦操竞赛规则[6], 也明确要求啦啦操必须体现团队的高度一致性。因此, 在啦啦操比赛或表演中, 个人的极致表现并不能代表集体的成功发挥, 但是团队的胜利需要每一位拉拉队员扮演好自己所担当的角色。由上可知, 啦啦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精神迎合了啦啦操团队精神, 并为建立啦啦操团队文化提供了保障。

3.1.2“自强不息”精神给运动员注入精神能量

《易传》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竞技啦啦操操化复杂、动作难度大、负荷量大, 对拉拉队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运动员在训练中控制机体, 坚持不懈, 努力向上, 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 表现了中华民族接受挑战的开拓精神。为把这项运动发展成为得到西方国家认可的强项, 近几年中国教练员经常带队到国外参赛, 接受国际检验, 这都体现了刚毅坚卓, 奋发图强的精神。

3.1.3“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精神顺应训练理念

所谓“天人合一”, 即指人与自然, 自我身心内外的高度和谐统一。啦啦操通过对自然动作的美化, 将准确、协调、流畅、柔和、大幅度以及优美的技巧动作富有节奏的表现, 塑造出柔韧、精巧、刚健、灵敏、优雅、细腻的动作组合, 以及刚与柔、动与静、身与心、健与美的和谐、完美和富有美感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的形神统一才能使表演更加富有感染力, 真正实现“天人合一”[1]。再者, “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一直所强调的精神, 啦啦操运动中的体能、技能、心智能力及动作编排都是依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点和运动素质情况决定的, 特别是技巧啦啦操里强调保护者的角色担当, 使啦啦操运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2 传统文化与啦啦操融合形成特色啦啦操文化

在啦啦操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 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的表达, 另一方面也是国际化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 宽容海涵。早在古代, 中国先民对此便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并强调指出,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天下一致而百虑, 殊途而同归”。具体到我国啦啦操的发展工作上, 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 不断借鉴国外先进啦啦操经验, 为我国啦啦操文化的整合及构建提供更广阔的的空间。从啦啦操引入中国的发展进程来看, 我们对西方啦啦操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执着学习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听博观、包容和谐。

近些年的国际啦啦操比赛中, 浓郁中国风成为制胜牌。啦啦操物质文化可以从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 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 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异彩纷呈[7]。如武汉体院啦啦队在2012年啦啦操世锦赛上以《花木兰》为主题的爵士啦啦, 2013年在世界中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上来自天津咸水沽一中的啦啦队在国际舞台上演绎的《剪纸姑娘》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竞技比赛的节奏, 并取得骄人战绩。一些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情的啦啦队曾经还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上, 这些都是啦啦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典范, 有助于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啦啦操文化。

4 中国传统文化对啦啦操的消极影响

4.1 传统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压抑了啦啦操发展的竞技倾向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而儒家文化强调“忠、孝、仁、恕”的理性主义思想。该理性是以压抑人的自然欲望、阻止人的创造欲和竞争欲为代价, 即不走极端, 追求至善至美, 这直接扼杀了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也大大影响了啦啦操竞技方向的发展。在西方文化土壤基础里生根发芽的啦啦操运动无不折射出强烈的竞争性, 强调培养运动员的外在人格, 提倡始终超越对手。所以, 我们要以不服输的无畏精神, 通过激烈竞争才能让队伍求得生存与发展。

4.2 中西健身观的差异限制了啦啦操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主静”和“反动”的文化特色, 在传统的心理层面上影响着中国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选择与发展方向, 使得中国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表现为沉稳、中庸。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可以说是啦啦操的竞争性与技巧性符合西方文化的传统精神, 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 美国人将其演变成为一种竞技运动项目, 并以职业化加以发展。我国传统体育一贯强调身心合一、动静结合的养生之道, 西方竞技体育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公开性、健美性、趣味性方向发展,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竞技体育形态[8]。中西健身观存在显著差别, 而在啦啦操的本土化过程中, 其气质更偏向于中国传统文化, 而要实现国内啦啦操发展进入“加速度”状态, 就必须要转变健身理念, 以符合当代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规律与趋势。由此可见,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追求“健与寿”的目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啦啦操的发展。

5 正确认识啦啦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对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有利有弊, 因此我们需要辩证看待问题, 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啦啦操是舶来品, 其在中国的长久发展必然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 从而变成民族的, 以便开拓适宜其生存与发展的广阔空间。啦啦操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文化交流、融合, 并把其活力注入到中国文化中。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直接影响啦啦操, 但透过中国人的价值追求、观念意识深深影响了啦啦操在中国的发展, 事实也证明了啦啦操运动在中国发展得到了传统文化的保障、促进与丰富。鉴于此, 我们要善于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让其成为啦啦操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创作素材来源。

6 建议

6.1 正确看待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的差异使我们的社会与民族性格中缺乏如西方那样深刻的竞争机制与竞争意识, 传统文化中的安定和谐与竞争理念的冲突虽然不可避免, 但阻力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 或转化为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助力。

6.2 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国内啦啦操发展。

我们要摈弃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啦啦操发展的文化因素, 探寻适宜于中国啦啦操发展的传统文化, 使得啦啦操通过吸收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 为啦啦操在国内更好的发展排除障碍。

6.3 将竞争机制引入我国啦啦操体系。

竞争让啦啦操的技术、训练方法、教练水平等方面都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啦啦操的比赛次数、灌输比赛竞争理念等措施促进形成啦啦操发展进程中的竞争机制。

6.4 加大对外交流力度。

要实现中国啦啦操的发展, 就必须加强对外交流的力度, 如经常请外教、外援来到中国指导训练和推广国际规则, 派送教练员、运动员出国学习与比赛等。

参考文献

[1]徐宝丰.啦啦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9, 25 (3) :29-30.

[2]http://baike.baidu.com/view/40254.htm

[3]李征.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对我国当代竞技篮球发展的影响[D].2008:114-156.

[4]张献忠.关于传统文化对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5:2-7.

[5]吴蓉蓉, 林锦清.啦啦操运动团体凝聚力影响因素[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4 (6) :125.

[6]孟宪军, 邱建钢.中国学生动感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 (第二版) [S].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 2004.

[7]王慧莉.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 47 (3) :98.

啦啦操文化 第8篇

1、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啦啦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 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啦啦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健康、力量、美丽”的项目特征上。身体上及具感染力的动作与强有力的音乐节奏使啦啦操更有魅力, 啦啦操的比赛和表演更具观赏性。

2、潜移默化的教育性

啦啦操是要求集体合作共同来完成的运动项目, 所以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增强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 学会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协调, 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优化人际环境。在学习啦啦操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方面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3、健身价值

啦啦操运动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促进肌体个组织器官的协调运作, 使人体达到最佳状态。啦啦操中的跳跃动作具有锻炼弹跳力和动作速度等功能;体操动作具有锻炼弹跳力、动作速度和灵敏度等功效;舞蹈动作能锻炼柔韧和协调的功能;技巧中的托举、叠罗汉、抛接动作具有锻炼力量、平衡能力等功能;在完成整套动作期间要连续不能地完成各种不同的难度动作, 因此也就具有锻炼耐力的功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心肺耐力的发展使心脏于循环系统有效运作, 将肌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氧气及生物活性物质运送到肌肉和个组织器官, 并把代谢产物运走, 在有机体的生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4、心理学价值

在国外, 人们将啦啦操喻为“欢笑运动”, 无论是在演出场还是在竞技场上, 啦啦操表演者始终都以灿烂的微笑面对观众, 感染观众, 使得气氛异常活跃、喜气、充满欢乐。这种充满欢快的气氛有效地防止沮丧、失望、抑郁等不良心理, 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还有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提高自信的功效。

5、生活、娱乐价值

啦啦操的竞赛规则不同于其他的体育运动, 它不是以动作的完美程度作为主要评分标准, 它是一项表现性的运动。啦啦操运动员要学着去关注他人, 拥有很强的情感能力, 要有慷慨大方的精神, 也就是要使别人感到快乐, 用自己的行动鼓舞别人, 使他们欢呼起来。无论是表演还是比赛, 队员们都用艳丽的服装, 缤纷的道具, 动感的音乐, 洒脱的动作以及欢快的笑容来调动观众的热情, 取得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产生一种欢快喜庆的氛围。

二、啦啦操运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促进健康的人际关系交往

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情感, 啦啦操运动具有改变、调整、强化人际交往的功能。啦啦操运动是需要一个集体共同努力完成的比赛项目, 在训练的过程种要求大家互相配合、互相团结, 在生活中也需要大家融洽相处, 在这个集体相处的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的, 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所有的人。在运动中表现出每个人的个性、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类似的兴趣爱好, 这些都为人们进一步相互交往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 在啦啦操运动中人与人建立的诚实守信、互相尊重、平等交往、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都能促进人际交往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2、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调查表明:超过半数学生认为能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体育项目为:啦啦操、健美操、网球、体育舞蹈等。音乐有控制脑细胞兴奋的作用, 能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啦啦操练习有强烈的节奏性, 大都选择曲调欢快、节奏强劲、能很快调动人的兴奋性的音乐进行伴奏, 以产生烘托气氛, 激发人们情绪的效应, 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增强心理健康的同时, 也极大的改善了心理状态。

3、有利于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活跃场上气氛

啦啦操运动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项目, 不仅需要高度的团队配合, 其鼓舞性与群众参与性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能比拟的。比如我们大家所熟悉的NBA、CBA等, 在比赛休息或暂停阶段都有活力动感的啦啦操表演。用于调节紧张的气氛, 舒缓运动员和观众紧张的赛场心理, 使比赛保持在一种愉悦和舒畅的氛围中进行。啦啦队的参与促进了参赛队伍和观众之间的交流, 产生了愉快的赛场互动行为, 良好的比赛氛围就在这种广泛的互动关系中建立起来, 使观众之间、运动员之间、观众与运动员这偶见由于比赛产生的竞争、冲突得以调适, 使观众互动意图的表达和运动员对互动意图的理解产生融合, 进而使运动员的意志风格和体育精神在与观众的热烈互动中得到放大和升华。

4、有助于学生准确定位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啦啦操运动项目是培养和发展社会成员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啦啦操训练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 训练的目标是加强沟通、加强合作、增进团结、解决问题, 树立队员信心。每个托举动作、配合及舞蹈造型等, 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发现自我, 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让每个学生都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 在协作下共同体验成功与失败, 享受快乐与心酸, 使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 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理解与关爱, 树立起服从集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竞技中按照项目规则共同参与和充分发挥个人技术特长的同时, 又强调相互配合协助, 共同享受获胜的喜悦和忍受失败的酸楚, 共同体验其无限乐趣和精神内涵, 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毅力、责任心、荣誉感、团队精神和积极的价值观, 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促进校园文化文明、和谐、健康和发展。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当今高校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它所蕴涵的特征与功能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啦啦操彰显的精神内涵恰恰是校园文化的活跃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啦啦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点、价值、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啦啦操,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啦啦操文化 第9篇

1 啦啦操的概述

啦啦操起源于早期的部落社会仪式, 通常是为了奖励打猎或者外出打仗的战士们进行的一种欢呼和舞蹈, 以此表达人们美好的期望。如今, 啦啦操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开展的十分广泛。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啦啦操逐渐进入到高校, 并且受到了青年学生的欢迎, 很多大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啦啦操的学习和训练中, 促进了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快速开展, 并且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大型的体育赛事中, 轻松气氛的同时, 也为竞技体育带来了一丝轻松的氛围。

随着啦啦操在我国的广泛开展, 啦啦操的类别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一是按照啦啦操的动作不同, 可以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舞蹈啦啦操中融入了很多舞蹈元素, 包括爵士、高踢腿等, 着重体现啦啦操的艺术性;技巧啦啦操则对技术的规范性和技巧性有较高的要求, 而且具有一定的竞技性。二是按照啦啦操的出现场合, 可以分为表演型啦啦操和比赛型啦啦操, 表演型啦啦操主要是为了进行体育文化的交流, 表演性相对较强;而比赛型啦啦操则需要进行技术和技巧的比拼, 讲究技术的规范性。

2 啦啦操与高校体育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以竞技体育活动、娱乐休闲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组成, 在高校特定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下, 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心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这也是校园文化的基本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 学生群体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体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成果, 因此, 体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体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啦啦操是一种新兴的校园体育活动, 融体育活动和艺术形式为一体, 其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节奏以及充满生命力的肢体语言, 迅速得到了青年学生的喜爱, 啦啦操的加入, 使得校园体育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和创新力。近些年来, 啦啦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以NBA 、CUBA等竞技运动为主的大型赛事活动中, 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促进了啦啦操在高校中的广泛开展, 也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3 啦啦操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 . 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活动的开展目标, 在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而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啦啦操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开展,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意志, 而且通过啦啦操的团体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这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 啦啦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3 . 2 有利于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 啦啦操属于集体运动项目, 所以学生在长期参与啦啦操运动时, 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当学生具有这种集体荣誉感, 便会积极的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在校园内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有利于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奠定丰富的思想基础。其次, 参与啦啦操也需要付出较大的体力, 而且在训练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动作不规范、强度不够等等, 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必须要具有顽强的精神, 克服训练中的困难, 才能完成啦啦操的学习和训练。同时, 啦啦操也带有一定的竞技性, 学生在参与啦啦操表演时也难免会遇到失败, 而这也可以增强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在不断的磨练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 . 3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啦啦操与其他的体育项目相比, 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性, 而且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很强的多样化特征, 这也是啦啦操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主要原因。由于啦啦操具有这些显著的特点, 可以为大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活动形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类别的啦啦操, 而每一类别的啦啦操又包含丰富的技术动作, 所以啦啦操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有利于在高校内建立起学习艺术的风潮, 这对于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有着重要的意义。

3 .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首先, 参与啦啦操运动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啦啦操虽然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但是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可以划分到艺术体育的范畴, 除了体育活动锻炼学生体质的基本功能以外,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参与啦啦操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身体形态的美、音乐节奏的美, 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审美标准。其次, 啦啦操是一种体育文化活动, 除了基本的动作和技术以外, 也包括知识和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参与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 也会逐渐形成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 并且会形成自己针对啦啦操独特的理解,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运动热情, 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可以丰富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深层认知, 有利于增强徐盛的体育文化素养。

3 . 5 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啦啦操是一种集体运动项目, 为了得到良好的效果, 必须要保证每个成员之间的有效配合, 因此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 必须要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会出现摩擦, 所以需要每个学生培养自己宽容的形态, 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配合, 才能顺利完成啦啦操的学习和训练。另外, 通过啦啦操的集体训练, 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养成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精神, 这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都很重要。

3 . 6 促进学生准确定位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角色

啦啦操是集体项目, 需要学生之间的配合, 而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只有所有学生都发挥出色的表现, 才能保证整体表演的成功, 所以, 每个成员都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 个人情况的变化对团队整体的训练成果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要求成员树立集体荣誉感, 并且肯定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 共同分享团队的喜悦、应对团队的困难, 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这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的定位自身在高校体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有利于促进自身优势的发挥, 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4 结语

综上所述, 啦啦操是深受现代青年学生喜爱的一种运动, 而且在高校中的开展日渐广泛, 在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啦啦操运动, 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拓宽学生的人际交际网络, 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这对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构建高校和谐的文化氛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涛, 白琳琳.啦啦操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推广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8) :189.

[2]邵文兴.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7) :119.

[3]刘萌萌.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的意义与可行性[J].内江科技, 2010 (9) :61.

[4]黄燕.啦啦操运动对构建和谐高校的意义及可行性探究[J].科技信息, 2011 (36) :277.

啦啦操文化 第10篇

啦啦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 具有非常高的感染力和煽动性, 对于中小学生的发展具有比较高的价值。首先, 啦啦操是集体项目, 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增强集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学会和队友进行交流沟通, 协调好人际关系, 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啦啦操不仅可以增强啦啦操运动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还可以激励他们进一步成长。中小学生正值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啦啦操运动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的各项素质, 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促进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协调运作, 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 保证连续完成不同难度动作, 有锻炼学生耐力的功能。其次, 啦啦操运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啦啦操又叫“欢笑运动”, 这就要求队员必须面带微笑, 感染观众, 活跃气氛, 因此无形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提高自信心有非常好的效果。最后, 啦啦操是一项需要表现力的运动, 它不仅以动作的完成情况来评分, 还要啦啦操队员有积极向上和感染观众的能力。啦啦操是一项集美运动, 即舞蹈动作的优美、体操的壮美、技巧的险美、音乐和动作的和谐美、运动员的健康美、服饰美、道具美、形体美和道德美, 这么多维的美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理,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的情操。由此可见, 啦啦操能全面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二、对于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

1.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啦啦操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 需要所有队员共同努力完成比赛项目, 要求大家在训练的时候相互团结、相互配合, 在这个集体中人际交往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因为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啦啦操运动可以表现每个人的个性、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相似的兴趣爱好, 这些都能为学生以后走入社会进行人际交往打下基础。长期的训练, 可以让中小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得到增强, 形成团队归属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啦啦操表演需要队员用口号、肢体语言等手段调动观众的热情、烘托比赛氛围, 让自己的情感和观众的情感一致, 这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2.啦啦操运动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增强。啦啦操运动的刚柔并济、激情四射、奔放洒脱, 是一种典型的青春文化, 传递着对青春生命的渴望, 符合中小学生自由、开放的性格, 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啦啦操是个集体运动项目, 需要队员集体配合完美演绎。中小学生参加集体运动, 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体会团队的力量和精神。有关研究显示, 啦啦操队员除了例行的训练外, 还会在一起交流、探讨, 可以借参加训练、比赛和表演来互相增近友谊、相互了解和学习, 不仅能增强团队精神, 运动表现力也会增强。

三、结论

1.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普及性极强的集体运动项目, 是校园体育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校园体育文化奏响了中小学生索取健康的强音。啦啦操刚柔并济、热情奔放的形式符合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 能够激起中小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 能激发学生学习啦啦操的热情。

2.中小学啦啦操队员们用自己积极拼搏的精神和富有艺术魅力的肢体语言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用自己充满自信的表现和极具感染力的动作为校园的体育运动带来了激情。啦啦操被社会认同, 增强了啦啦操队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激励他们进一步成长, 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3.啦啦操运动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 增进了运动技能,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等。啦啦操运动讲究互动和交流, 这让学生在集众美于一身的啦啦操运动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陶冶了情操。

摘要: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 普及性极强。它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 多人参加体现张扬青春、积极健康、合作的团队精神的新兴运动项目。通过啦啦操运动队训练不仅可以活跃赛场气氛,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力, 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育观念, 这对于学生有着丰富的学习价值, 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同时对促进整个校园体育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啦啦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何黎明.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要求[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

啦啦操教学训练中的表象训练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啦啦操;教学训练;表象训练

啦啦操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受到了世界各地居民的欢迎与喜爱,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参与其中,对其进行学习。但是,由于啦啦操具有节奏快、动作多、复杂等特性,给其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而表象训练可以通过对人体的神经通道进行刺激,进而促使啦啦操学习者对相关动作进行学习与掌握,对于啦啦操的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啦啦操教学工作者逐渐将表象训练引入啦啦操教学工作中。

一、简述啦啦操与表象训练

啦啦操是由芭蕾舞、现代舞、迪斯科、武术等众多项目逐渐融合、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型体育形式,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等于一体,具有振奋精神、提高士气等一系列优点,深受世界各地居民的欢迎与喜爱。现阶段,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重视具有保健、医疗、健美、娱乐等效果的啦啦操,不同年龄阶段的啦啦操爱好者纷纷参与其中。

表象训练又被称为意念训练、想象训练等,是指通过对脑海中的过去经验进行利用,实现对其重现或再创造。通过运用表象训练,练习者可以通过刺激自身神经通道对某一动作进行巩固与完善,进而促使动作技能水平的提升。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感官觉察训练,有助于练习者感受与体验练习动作;清晰性训练,帮助练习者对过去的相关感觉进行回忆;控制能力训练,帮助练习者对过去的相关感觉进行操纵和重塑。

二、啦啦操教学训练中表象训练的重要性

1.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啦啦操练习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虽然对啦啦操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甚至已经在脑海中建立起啦啦操动作的表象。但是由于其所具有的节奏快、队形变化性强等特点,练习者在对啦啦操进行表象练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脑突然空白,一瞬间想不起来动作等问题,致使啦啦操各个动作之间不能有效衔接,最终影响啦啦操的整体质量。针对这一现象,啦啦操指导教师应对训练中的练习者进行仔细观察,找出他们容易发生失误的地方,将这些片段整理、拍摄下来。在对啦啦操练习者进行表象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这些问题,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以达到训练效果。

2.促使学生啦啦操动作趋于完美

人的肢体、器官等均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促使人的动作逐渐由有意识发展为无意识。在啦啦操训练的早期阶段,由于训练者对于啦啦操的每一个动作都不了解,因此,需要进行有意识的牵引。但随着训练次数的逐渐增加,啦啦操的每一个动作逐渐定型,训练者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对啦啦操训练者进行表象训练可以刺激其大脑皮层,帮助相关训练者集中注意力,进而实现对啦啦操动作的精准把握。

三、如何加强啦啦操教学训练中的表象训练

1.改进啦啦操教学方式

由于啦啦操具有动作繁多、节奏快、变化性强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啦啦操教学工作者首先对啦啦操进行充分调查与了解,掌握啦啦操的所有动作以及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分解啦啦操的每一个动作,并对包括啦啦操基本要领、动作流程、队形变换、知识背景等啦啦操基础知识进行详尽的讲解,为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动作情境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科学合理的啦啦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发挥表象训练在啦啦操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升啦啦操的教学质量。

2.平衡表象训练与实际练习

在啦啦操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者应将表象训练与实际练习结合起来,促使表象训练在实际练习中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啦啦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啦啦操的教学效率。此外,由于啦啦操学习者自身的基本功力、领悟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成立互帮互助小组,让动作流畅、规范、标准的学生带领其他人对啦啦操进行反复练习,进而提升啦啦操的整体水平。

3.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啦啦操教学工作者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多媒体技术引进啦啦操的教学工作中。例如:啦啦操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对啦啦操动作、背景知识等进行演示、讲解,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进而提高啦啦操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啦啦操教学训练中引入表象训练可以及时纠正啦啦操学习者的错误动作,促使啦啦操动作趋于完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引起了许多啦啦操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现阶段,啦啦操相关教学工作者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纷纷采取包括改进啦啦操教学方式、平衡表象训练与实际练习之间的关系以及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方式,加强啦啦操教学训练中的表象训练,提高啦啦操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明燕,蔡美燕.浅谈啦啦操教学训练中的表象训练[J].体育师友,2010(3):27-29.

[2]刘晓玲.浅谈啦啦操教学训练中的表象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12(5):182-184.

啦啦操文化 第12篇

1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分析

1 . 1大学生对啦啦操的认识

高校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啦啦操,只是仅有少数人从事这项运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更多大学生了解啦啦操。2010年亚运会的选拔赛给了高校在央视比赛和表演的舞台。2013年分别在11个城市举办的啦啦操联赛,表明我国啦啦操普及范围逐步扩大,喜欢和从事这项运动的人越来越多。

1 . 2参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1.2.1从参赛运动员的现有等级及原运动项目分析我国啦啦操运动员选材难的现实问题

从表1中参赛运动员的现有运动成绩可看出,我国啦啦操后备力量不足。啦啦操属于难美项群,国外从事啦啦操运动的队员大多都是有着从小训练经历的高水平运动员。而在传入我国的16年中,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我国高校啦啦操比赛中72.97%的运动员都是非专业运动员,仅有的也都是从健美操、体操、技巧、武术、艺术体操、舞蹈等项目发展而来的。所以,要使我国的啦啦操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培养大批的专业后备人才。

从表2看出,近50%的参赛的运动员是没有参加过任何正规训练的学生。这就是高校啦啦操动作、技术等落后于国外的原因。在选材时没有好的运动苗子,导致啦啦操运动员后备力量缺乏的主要原因。

1.2.2从训练时间的调查发现我国啦啦操训练普遍存在“以赛带练”的现象

从表3看出,参赛运动员用来专门从事啦啦操训练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几乎都是为了比赛而训练,从而造成我国啦啦操无法在国际舞台获得良好成绩。特别是技巧啦啦操,我国运动员无法与美国同台竞技。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通过体育课和俱乐部的形式,将啦啦操列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扩大啦啦操项目的师资力量和后备人才。

1.2.3参赛队员对啦啦操训练的喜欢肯定了啦啦操在我国青少年的运动中的可行性

从表4看出,参赛运动员对现行的训练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说明啦啦队的魅力已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尤其受到高校学子的欢迎。啦啦操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能体现学生的青春活力, 并可以培养和促进青少年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因而该项目不管是从竞技体育还是健身角度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应引起各级领导足够的重视。

1.3执教教师状况

1.3.1教师分布情况

从表5可看出,参加此次比赛,83.3%的带队教练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练员,因此我国啦啦操年轻教练员居多,同时也表明啦啦操在我国发展时间短,是一个新兴的运动项目,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对于部分没师资力量的学校,还有一定的开展难度。

1.3.2教师原从事项目及水平

由于我国啦啦操开展时间较晚,因此从小受过啦啦操训练的教练为零。就此现状对教练原从事的训练进行调查,有83.3%的教练都受过健美操专业训练;有38.9%的教练员(参加调查的18位教练)有过体操训练的基础。相对于啦啦操发展最好的美国而言,我们的体操普及程度较低,因此在高难度动作的发展上就相对比较慢。但也不能否认自2001年在广州举办第一次啦啦操比赛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手啦啦操的训练和研究。

为了便于研究,把教练员的原专项水平按中国运动员等级划分为四类。一级水平占1/2以上,国家健将和国际健将占总人数的1/3。这说明我国从事啦啦操训练的教练运动等级较高,拥有着很好的专业能力以及很大的发展空间。

1.3.3教师现所拥有的职称及所带项目

参与调查的老师一共18位,其中有2名中学教师,16位大学教师。带队老师中讲师居多,带队老师的职称与比赛成绩不成正比, 这也是现今较大的问题。大多数带队教练重心都在比赛成绩而非理论研究,但他们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潜在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此次带队比赛的教练,都是兼职多个项目的训练,并不是单一的只从事啦啦操训练。因此啦啦操在大多数学校并没有设置为专项,多数都是包含在健美操训练中。

2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存在的问题

2 . 1学校支持力度不大, 经费缺乏

在部分高校里只重视传统项目的投资,对新兴的项目在运动员的训练、教练员培训上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2 . 2政府支持培训机构少, 安全措施差

啦啦操包括跳跃、翻腾、操化、托举、金字塔等动作。在啦啦操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在实践中,伤害在任何运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但啦啦操项目(特别是技巧啦啦操)发生伤害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教练员在所有啦啦操活动中必须拥有安全保护的能力, 我们国家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啦啦操教练员培训和监督工作,做到教练员持证上岗,并成立啦啦操相关机构,促进啦啦操运动健康、快速的发展(见表6)。

加强该项目在全国范围的推广,首先加大宣传的力度,完善竞赛啦啦操协会制度,开办多年龄层次的培训班或假期夏令营活动, 加强各队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啦啦操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为该项目起步较晚,应以普及和打基础为主。建立一套完整和系统的培训计划,使教练员和裁判员从业人数及业务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且培训重点应放在中小学和高校。

3小结

(1)啦啦操是一项新兴的备受大家关注的运动项目,无论是从竞技体育还是从健身角度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且对我国高校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作为一个有着较好发展前景和空间项目,我国各大高校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也应加大对啦啦操的推广力度,组织和发展各个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培训,各高校积极配合,参加赛事,并加强队伍交流。

(2)年轻教练居多,对一个新项目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他们有着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能给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朝气;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以及在理论文献上的研究较少。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比赛、培训以及和国内外队伍进行交流,获得宝贵的理论经验,从而丰富我国现有的理论知识。

(3)运动员是队伍的主体,从调查可知,专业运动运动员毕竟是少数,这是该项目水平低的关键。建立完善的选材和培训计划,并进行系统和科学的训练,从而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3年全国啦啦操总决赛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我国高校啦啦队运动开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旨在总结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望为促进啦啦操运动进一步普及与优化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上一篇: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论文下一篇:贴近生活教语文